广州市培正中学


优美散文 2019-07-16 07:46:51 优美散文
[摘要]广州市培正中学篇一:广州培正中学学校简介广州培正中学坐落在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占地6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任校长为吕超。学校概况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原来在农讲所。是个书塾。19

【www.shanpow.com--优美散文】

广州市培正中学篇一:广州培正中学

学校简介
   广州培正中学坐落在广州
市越秀区
培正路,占地6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现任校长
为吕超。
学校概况
  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原来在农讲所。是个书塾。1907年始建东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门建分校,近年来,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正建校以来,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内外,世办各地共有76个同学会。学校、校董会、同学会广泛团结联系校友,发动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捐资办学。兴建了培正百周年纪念堂、胡忠堂科学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电脑网络,为学生们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条件。
师资力量
  1984年学校复名以来,全校师生以“至善至正”为校训,弘扬培正“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以严治校,教书育,校风正,学风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突出,连年获得高、初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参加省、市毕业会考及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成为社会公认的“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培正中学有一支以特级、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近年来,由于社会声誉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生报考培正。
  注:培正精神为“红蓝精神”。
办学规模
  从1984年起培正创办英语试验班,多次获全国单列城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在高考、初中会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十几年不间断聘请外籍教师,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新路。1994年开始,老校友胡应洲先生每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四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口语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气氛,很爱师生欢迎。培正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又是足球传统项目重点学校,多次荣获“市长杯”、“可口可乐”杯冠、亚军,新组建的女子垒球队获市“东凤”杯赛冠军。培正管乐队、红蓝摄影社、电脑俱乐部、学生电视台等也硕果累累,令人瞩目。由于培正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单位。
历史概况
  广州培正中学,即侨光中学。1962年7月成立,没有校址,就借用师范学院的部分校址,这个校址市东山区培正路2号,解放前是基督教美国南部浸信会的培正学校,解放后教会培正该为公立第七中学,1958年师范学院创建时,第七中学搬到马路对面30中学校园,两个学校合并。培正路2号校园国家划拨给师范学院作为大学校园。
创立
  侨光中学是为了安置五十年代末期在排华中返回中国的归国华侨的子女,中国政府特地为他们设立的中学,全国各地都有,就是华侨补习学校性质。广州的侨光中学没有校园,政府就让师范学院空出来的部分校舍暂时借给侨光中学使用(1962年正好广东师范学院和广州师范学院合并,所以空出一些校舍)。 师范学院直到2000年前后才陆续搬出培正路2号,解放前的原教会培正中学(即广州第七中学)想搬回来,六十年代初曾得到政府的批准,后又改变了,所以,侨光中学就占了这个校园。侨光中学现在冒充自己是1889年美南浸信会的培正中学 以上的介绍是根据广东省档案馆的资料记载作依据。
培正中学的真实来源
  1889年基督教美国南方浸信会教徒曾在广州设立“培正书院”,后发展为“私立广州培正中学校”,校址设在广州东山区(现越秀区)培正路2号,并在香港、澳门设立了分校(即现在的香港培正中学、澳门培正中学)。自1907年起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学校原属于基督教“两广浸信会”的教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原基于帝国主义殖民文化侵略而产生的教会办学的历史全部终结,在国家的教育改革中原“私立广州培正中学校”与基督教“两广浸信会”脱离,成为中国政府所有的“公立第七中学”([注]:港澳培正分校当时未及处理)。1958年“公立第七中学”迁出培正路2号校园,迁入广州市越秀区烟墩路28号校园与广州市三十中学合并,即今天的“广州市第七中学”(请参阅“广州市第七中学”网页);而前身为“侨光中学”的广州市培正中学当时尚未成立。 上述历史事实可以充分证明,1962年的“侨光中学”是在数次更名并于1985年改用“广州市培正中学”校名,现谎称自己是“1889年百年培正”,这是一个虚假、欺骗社会公众的谎言。与此同时,基督教香港浸信会联会出于宗教利益的政治目的,借内地“培正”商标争议之机,故意混淆视听,以港澳培正学校名义向法院递交承认广州市培正中学是“1889年百年培正”、“全球培正母校”等不实证词。 几年来,广州市培正中学与基督教香港浸信会联会形成合作关系,甚至组成共同原告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提出二者“同根同源、是密不可分的联合体”,公开为恢复“基督教美国南方浸信会1889年培正书院”联合进行境外诉讼,并在海内外媒体散布“广州市培正中学是1889年正宗培正血统”、“百年培正母校”等虚假舆论。
学校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2号
  

广州市培正中学篇二:广州市培正中学


广州市培正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
培正中学是广州百年名校之一,创办于1889年。1907年始建东山新校,三十年代又在香港、澳门建分校,近年来,穗、港、澳培正三校加强了联系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培正建校以来,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培正校友遍布海内外,世办各地共有76个同学会。学校、校董会、同学会广泛团结联系校友,发动海内外校友、社会贤达捐资办学。兴建了培正百周年纪念堂、胡忠堂科学实验大楼、林炳炎基金教学大楼;配置了省、市一流的教学设备和电脑网络,为学生们创设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条件。
目录
学校概况
2013年招生计划
历史沿革
校园设施
展开
学校概况 地理位置
广州市培正中学位于中国广州市越秀区东山培正路,占地7万平方米,校舍古朴典雅,环境幽静优美,是广州市花园式单位。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高中。该校是创建于1962年,有5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之美誉。现任校长为吕超。 解放前的1889教会广州培正中学是香港培正中学和澳门培正中学的母校。广州市培正中学以“至善至正”作为校训是为了让大家以为她是1889培正书院,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9月裁定确认:如今的广州市培正中学“是1962年侨光中学更名而来的 ”。
校名历史
2009年,在港澳分校的干预下,广州培正重新使用当年的粤拼校名Pui Ching,与港澳两地培正英文名称划一,也恢复以粤语广州话唱诵校歌。吕超校长认为,该两项举措实乃恢袭120年来培正的传统,英文校名本来就是拼粤音,而校歌填词,乃以粤音为本,故以当地语音唱当地学校校歌更为贴切,但校方仍坚持采用以“普通话”教学,藉以符合中国内地的教育政策方针。
学校评级
1994年培正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1984年学校复名以来,全校师生以“至善至正”为校训,弘扬培正“爱国爱校”的优良传统,以严治校,教书育,校风正,学风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突出,连年获得高、初中毕业班工作一、二等奖,参加省、市毕业会考及学科竞赛成绩显著,成为社会公认的“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培正中学有一支以特级、高级教师为骨干的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近几年由于社会声誉提高,越来越多优秀生报考培正。 从1984年起培正创办英语试验班,多次获全国单列城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在高考、初中会考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十几年不间断聘请外籍教师,探索英语教学改革新路。1994年开始,老校友胡应洲先生每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聘请四位外籍教师来校担任口语课教学工作,进一步强化英语教学气氛,很爱师生欢迎。培正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又是足球传统项目重点学校,多次荣获“市长杯”、“可口可乐”杯冠、亚军,新组建的女子垒球队获市“东凤”杯赛冠军。培正管乐队、红蓝摄影社、电脑俱乐部、学生电视台等也硕果累累,令人瞩目。由于培正中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单位和广东省先进单位。 培正中学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如级社制度等.每年的校运会更是培正文化的体现,在开幕式上,各班学生自己设计服装和别出心裁的开幕式,如舞狮,放和平鸽等.至于每年一次的义卖活动则是非常有意义,每班全部收益的大约80%会用于慈善事业,剩余的则作为本班收益。
红蓝精神
培正中学的精神为“红蓝精神”。红代表澎湃的热情,火热的心,特别是基督的爱心—感性。、蓝代表冷静机智,周到的思考和策划,避免冲动和鲁莽—理性,表现出了培正人热情沉稳的精神。 谈及红蓝儿女,就不得不先提及培正中学。培正中学创办于1889年,是广东的名牌中学。20世纪初先后在广州东山口,香港、澳门建立分校。该校的校徽是由红色和蓝色组成,因此红和蓝是培正中学的校色,而百年来培正中学的优良传统被校友们概括为“红蓝精神”。红色代表热情、积极向上,蓝色代表冷静、理智,合起来的“红蓝精神”就是爱国爱校、奋斗不息、奉献社会的传统。 培正中学百年来为广东以及全社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遍布海内外各个行业。这些培正学子在工作生活中处处散发优秀的培正的“红蓝精神”,而他们有共同拥有培正中学这一个母校。因此,多少年来的口碑和默识加上校色和精神的影响,所有培正中学的学子,包括已毕业和未毕业的学生,统统被成为培正的儿女,即耳熟能详的“红蓝儿女”。
校训
“至善至正” “我所命尔之言,当听而守之,致行尔 神耶和华所视为善为正者,而享福祉,爰及子孙,历世靡暨。”(你要谨守听从我所吩咐的一切话,行耶和华你 神眼中看为善,看为正的事,这样,你和你的子孙就可以永远幸福;申命记12章28节) “耶和华乃善乃正,故以道示罪人兮。”(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所以他必指示罪人走正路;诗篇25篇8节) 香港培正何世明故校长(牧师)昔日对该校同工讲道时称,培正有别于其他广州基督教学校(他们的历史都超过该校的110年),不是外藉传教士创办的,而是由浸信会华人平信徒和牧者结合创办的。所以我们的校训除了基督的教训外,还有浓厚的儒家思想,像大学句“止于至善”就是了。因此我们的校训有中、西文化合璧的意味。广州校方指:“至善至正”校训蕴涵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儒家思想的精华元素。其中,“至”在校训中可以理解为:一是有“最和极”的意思,最正与最善之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标。二可作“达到或追求”之解,只要是培正人,都要终身追求“善与正”,永不懈怠。
校徽
广州培正在2009年重新使用当年的粤拼校名,与港澳两地培正英文名称划一。此前,香港校方用英文拼出广州音,广州则拼出普通话音(中共接管后),而澳门则用葡文拼音(实际和香港一样)。 校徽释义: 培正中学校徽创制于1916年,中间的书本图案承载着“至善至正”四个字的校训。红色的圆盘代表太阳,每个方向有七道光芒指向四方,代表火热的心。围着光芒的正方形,代表我们做事要有规范和原则或抱负,不能任意而行。而四条线亦可喻德、智、体、群四育。四线等长相连者,示四育并重。蓝色和四颗星星代表无垠的宇宙,喻我们要放开怀抱,目光远大,要像星星那样自发光耀于长空。再向外面是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循圈而列。 最外面的红色圆圈表示灵活处事,内里的正方型则代表做人的原则,外圆内方,教我们既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又需坚守原则,不可以随波逐流。
校歌
荷兰(原英国)作曲家Henry Litolff作了一首《Concerto Symphonique No.3》,其中第四乐章Furioso开始由急促钢琴和管弦乐竞美下,引出管弦乐奏出雄壮培正校歌的旋律,随后钢琴用变奏方式将此旋律发挥下去,全部约长七分半钟。作者从英国监狱逃了出来,得荷兰庇护,所以就感激地将荷兰国歌嵌进这段乐段,算是市上能获得有关校歌完整旋律的唯一音乐。 这首国歌是1815年的得奖作品,作为纪念1781年英荷北海海战,原名为《Wien Neerlands bloed door d"adeeren vloeit》,作者为定居爱姆士特丹德人Johann Wilhelm Wilm,后来被选为荷兰国歌,而今被废。 三地学校一般只唱诵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广州话唱诵。广州培正在1984年获当局复名后被换成了普通话,直至2009年才恢复广州话。 第二版 培正培正何光荣,教育生涯惨淡营。 培后进兮其素志,正轨道兮树风声。 万千气象方蓬勃,鼓铸群才备请缨。 爱我培正谟谋远,永为真理之干城。 校址三迁择地良,适中都会和村乡。 白云高枕珠江带,百粤东郊一广场。 英俊青年资造就,飞鹏展翅任回翔。 爱我培正规模伟,实副其名允有光。 实施四育亦犹人,学生生活尤精神, 学生会社青年会,修养熏陶普大群。 时雨沾儒蒙善教,春风鼓铸乐无伦。 爱我培正多仁爱,基督为心一点仁。 第一版爱我培第二家庭,几费手续经营。养育人材国家之命,兴学热心可敬。 育才首重基道精兵,负芨担簦兮我来培正,志比俞奋前程,如红日之东升。 壮哉壮哉同学少年,敬我培正校旗临风前。色兼红蓝态何妍,堂堂校旗招展。
校旗歌
红蓝色旗常高飞起,因培正学校永不死,Ray Ray我培正培正,Ray Ray我培正培正,Ray Ray我培正,Ray Ray Ray! 《校旗歌》在培正同学聚会和外出比赛时作激励士气之用,相当于啦啦队歌。
级社制度
与香港、澳门培正学校一样,广州宗校本身也保留了级社制度的传统,虽然广州培正中学曾经在当地部门的影响下一度易名,这仍然没有改变培正中学的传统教育方式,传统教学理念,而且在复名之后仍然有着当年辉煌卓越的成就,即使后来被港澳分校所超越,但是始终是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良校。这里是历届级社的名称,与港澳一样,社名由穗、港、澳三地的培正学生投票决定,社旗由港、澳学生以习作方式轮流设计。设立级社的目的是要薪火相传,并联系毕业后的旧生,使聚首一堂。 1920年级 1921年级 1922年级 1923年级 1924 群社 1925 励社 1926 奋志社 1927 会仁社 1928 乐群社 1929 集益社 1930 敬业社 1931 竞社 1932 善群社 1933 奋社 1934 荫社 1935 觉社 1936 翔社 1937 艺群社 1938 融社 1939 鹏社 1940 毓社 1941 磐社 1942 斌社 1943 锋社 1944 昭社 1945 毅社 1946 雁社 1947 虹社 1948 建社 1949 坚社 1950 弘社 1951 明社 1952 伟社 1953 诚社 1954 匡社 1955 忠社 1956 莹社 1957 辉社 1958 锐社 1959 光社 1960 正社 1961 善社 1962 旭社 1963 真社 1964 协社 1965 耀社 1966 皓社 1967 恒社 1968 仁社 1969 升社 1970 谦社 1971 刚社 1972 贤社 1973 勤社 1974 基社 1975 昕社 1976 捷社/敏社 1977 杰社 1978 英社 1979 荣社 1980 颖社 1981 劲社 1982 骏社 1983 凯社 1984 智社 1985 博社 1986 晶社 1987 德社 1988 曦社 1989 礼社 1990 腾社 1991 勇社 1992 义社 1993 学社 1994 颂社 1995 健社 1996 颐社 1997 启社 1998 鹰社 1999 乐社 2000 展社 2001 慧社 2002 亮社 2003 信社 2004 雄社 2005 廉社 2006 禧社 2007 骜社 2008 希社 2009 轩社 2010 迪社 2012 卓社 2013 翘社 2014 隽社 2015 哲社 2016 创社 2017 爱社 2018 臻社 2019 君社 2013年招生计划
普通招生计划 :培正中学2013年共招收高一新生12个班,620人,提前批面向全市招收510人(其中择校60人),第一批面向老三区(越秀、海珠、荔湾)招收公费生110人 。 特长生招生: 体育特长生8人,招收项目为垒球、田径、网球、足球 。 艺术特长生:10人,招生项目为管乐 。 重点班(实验班) :3个班为英语实验班,其中1个双语班。 历史沿革 筹办开课
1889 年,即阴历前清光绪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这日是礼拜日。基督教浸信会教友,冯君景谦、欧阳君康、余君德宽、廖君德山、李君济良,在这日同在广州惠爱八约浸信会福音堂,虔守礼拜。做完了礼拜后,他们一行五人,同往附近的一所茶楼茶叙。在茶叙当中,谈话的中心,集中在教友应负起教育自己儿女责任的问题,谈话结果,这五位决定共同发起组织设立教育机构,教育教友的儿女,遂即函约教友中的同志共十八人,在翌日(即廿四日)正午十二时,再集五仙西福音堂楼上,举行创立会议,共同议决立即开办培正书院,随捐得开办费六十馀元。公推冯君景谦任总理,廖君德山任协理,冯君活泉李君济良任司数,杨君海峰任中文书记,李君贤士任英文书记。这五位发起人,和任职各位除李君济良、李君贤士两人尚健存外,其馀各人,俱已作古,闻李君济良,现住广州东山,李君贤士,现居香港。当时开办经费有着,职责人士已定,遂即办理一切行政事务。当即草定章程,布告中外各教会,请求大家通力合作。并即进行租赁院址,未几在广州城内德政街向一住客转租得民屋一所计要批头二元,月租五元,但该屋业主是衙门中人,平日憎恶教会人,得闻该屋被教会人士租去办学,大为不满,迫勒该住客,强增巨额租金,哄动街邻,孳相喧闹。当时培正的主持人,守住基督爱敌的教训,不与计较,即行退租,另租同街另一所屋为院舍,租钱且较平宜,每月只交四元五角。院舍既定,即开始招收学生,西历一八九零年,阴历庚寅春,遂启馆授课,计教员二人,由教友中聘请才德兼优者充任。来学的学生,都免收学杂费,祇收按金一元,学满一年,按金奉回。若半途废学,则不发还。教会子弟,有董事出来担保的,按金免交,半途废学,保人代偿。这是培正开始缔造时的大概情况,是我们红蓝儿女所乐闻的旧闻。(节录“香港培正通讯”第10期,1947年12月)
倒闭危机
一九一二年,两广浸信会联会,在广西梧州举行年会。培正学校是两广浸联会所主办的,在每年年会当中,要将学校实际情况向大会报告,及选举当年董事,来主持学校。当时培正办理未妥,情况欠佳,财政异常支绌,学生仅得九人。主持的人,心灰意冷,意图把培正停办。当这恶劣消息报告完后,即有一位出席代表站起来,用激昂的语调向众说:“天父把门培正的神圣教育事业,交给我们办理,我们没有善责尽任,实有负所托。既然办理得毫无成绩,不但对不住前人,也对不住上帝!我们要大家负责,复兴培正,只许发展,不许落后。当前的急务,就是我们马上筹捐款项,使学校经费有着,才能把事业复兴。”说毕,出席代表,大受感动,一倡百和,议决即为培正捐款,并推举张立才牧师做劝捐员。张牧师登台劝捐,首向一美国人纪好弼牧师说:“纪牧师,培正将死了!两广浸信会,是你用福音呼唤出来的,我们都是在福音底下产生的人,培正也是因真理福音而设立的,培正和你有很密切的关系。如今,培正的危殆,你实有绝大的责任。查账,你实欠债,非偿不可,请你马上捐回一笔款给培正。”年老的纪牧师,闻说即面露忧容,泪几为之下。毫不犹豫的捐出他所有的百馀元。各出席代表,继续踊跃认捐,费了廿馀分钟时间,共捐得数千元。培正的经济状况,得以好转。由这时起,培正校务,日有起色了。
不可忘的一夕
一九一五年的那一年,母校又遭了一次的厄运。那年正值龙济光入粤,时局动荡,人心不安,金融紊乱,商业停顿,学校也受影响。是年母校全校学生祇得九十二人。收入自然短少,积欠教职员薪金,无法清欠。多思辞职,于是有人主张停办。董事会即召集紧急会议于川龙口桥脚的东升园,是夕遍请广州浸会热心和有资历的弟兄莅会,但到会的不甚踊跃。开会时,张立才牧师向众宣布:“今夕的聚会,如没有办法,大家不肯负责,不出钱,不出力,那么今夕的会,就变了送培正殡的聚会了。我们决不容见有这种悲惨的结局,请大家想想办法,救救培正。”杨海峰牧师即起来泣涕向众说:“我们兄弟向来热心事主,勇于负责。培正开办至今已历二十六年,也有相当历史前人缔造艰难,苦心孤诣,不辞劳瘁,至有今日。如今到了濒危的时候,正是表彰会友急公的机会,和显出上帝的恩赐大能。我们可死,培正却不能死,更不能死于我们的手!我们实不能卸责。”莅会的人,都受了感动,义气勃发。互相交换意见,和讨论维持的办法。结果有十六位兄弟,即夕组成培正维持会,并即捐得一千二百元,拿来济燃眉的急。相隔不久,美国南方浸会传道部,捐来一笔巨款,历年所有积欠的款项,因此都能够扫数清偿母校的经济安定了,一切都随着上了轨道,奔向发展的坦途。(节录“香港培正通讯”第9期,1947年10月)
草创时期
一八八九年 广州浸信会教友李济良、冯景谦、廖德山三位先生,因感于教会子弟入学要拜偶像,违反诫命,遂产生自设学校之意念,后与余德宽、欧阳康等先生商量,即席募捐六十七元为开办费,一间纯华人创办之教会中学于焉建立。校名初名为‘培正书院’,以月租四元半赁广州德政街一平房开学;是年有学生四十四人,专任教员二人,兼任教员五人,由冯景谦出任总理。 一八九零年 因地方狭小而改迁大塘街。同时,从内地及海外得捐款七百馀两,除全年开支外,尚有盈馀,又续向中外教友募捐,以图购地建校。 一八九一年 迁校雅荷塘。 一八九二年 捐款略增,积馀稍丰,即以四百两购得珠光七约幢缆铺一间为校舍。 一八九三年 贷款改建珠光里校舍,易名“培正书塾”,后得西印度教会刘福牧师之捐款,偿还债务。 一九零五年 清廷废科举,改书塾为学堂。此时经济来源陷于绝境,遂告停办。 一九零六年 教友再度募得,得款三千馀元,赁榨粉街房屋两间为校舍,定名为“羊城培正师范传习所”,廖卓庵任所长,以培训师资,是时学生有五十人。 一九零七年 用款二万二千多元,购地东山兴建新校。
东山时期
此时期为培正中学一辉煌时代,校舍由简陋而臻于完备。 一九零八年 培正改隶两广浸信总会,新校舍竣工,是为“白课堂”。 一九零九年 加建“第一宿舍”,耗资太大,再陷困境。 一九一二年 民国成立,该校改名“培正学校”。 一九一四年李锦纶校长赴美,杨元勋先生继任校长。 一九一五年 学生人数增加,“第一宿舍”继续向右扩建,负债累累,由热心教友张立才、杨海峰、张新基等组成‘培正维持会’向教友募捐,暂解燃眉之急。 一九一六年 增办中学部。 一九一七年 李锦纶校长回任,并筹款十五万元作为大规模发展该校所需。 一九一八年 学生人数倍增,临时盖搭葵棚为课室,且为纪念创校三十周年展开募捐。“王广昌寄宿舍”及“陈广庆纪念饭堂”先后建成。同时友校“培坤女校”亦相继成立。是年,黄启明先生出长中学校政。 一九一九年 黄启明校长在南洋群岛、檀香山、美洲、西印度群岛、古巴等地募捐,得款约三十万元。学校体育成绩亦在此时扬名海外。 一九二二年 “培坤女校”改称“培正女校”。接管培道蒙校,改为“培正国民学校”。 一九二四年董事局决议统一学校行政事权,以黄启明为监督。 一九二八年 该校获准立案,并改校名为“私立广州培正中学”。黄启明复委为校长。 一九二九年 创校四十周年,校方决议建造“美洲华侨纪念堂”,在校庆时开幕。又派黄校长赴澳洲募捐。校友会改为‘培正同学会’。 一九三零年 改建“第一宿舍”为澳洲华侨纪念宿舍”。“南楼”、“北楼”教员宿舍落成,“西关培正分校”同年创立。 一九三一年 “九.一八事变”,全校员工合作热烈响应抗日爱国运动。 一九三三年 创办香港分校于九龙何文田。
播越时期
一九三七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黄启明校长率员生迁到鹤山城,翌年开办澳门分校,租赁芦家花园为校址。 一九三九年 黄启明校长因病辞世,由杨元勋继任校长。 一九四一年 十二月,日军陷港,港校停办港校教职员并集于澳,员生刻苦自励,共渡难关。 一九四二年 夏,杨元勋辞校长职,由赵恩赐继任,是年分别在粤北坪石、广西桂林设“培正培道联合中学”,以照顾内地离散学子。 一九四四年 调赵恩赐长坪石“培联”,由林子丰为澳校代校长。桂林、坪石相继沦陷,两地‘培联’停办。
复员时期
一九四六年 抗战胜利,穗、港培正复校,赵恩赐由赣返穗主持校政。赵辞职后,由冯棠任校长。冯棠留美筹款以助母校复员建设。彼留美期间,暂组‘校务委员会’行使校长职权。澳校仍濠镜,由黄启明故校长夫人赵璧兰任校主任。港校则由李孟标主持。是年冬,冯棠校长回国。 一九五零年 六月,冯棠在穗病逝。同年,将原迁澳之“广州培正中学”易名为“澳门培正中学”,聘李炎坽为校长。
香港培正中学
一九三三年 校长黄启明及校董林子丰、王国璇与谭希天在何文田购地五万馀方尺兴建校舍,聘麦会华先生为主任,最初祗设小学。
抢注风波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事教育,并不是两三年的事。“培正”校誉之所以可贵,是由于历任校领导百年来贯彻“至善至正”校训,以身作则的育人结果。然而,93年筹办、96年获批成立的“民办培正商学院”(现名“广东培正学院”),却没有一套长期贯彻的原则。昨天反覆强调的事实,今天可以全然否定,明天,又另有一套说法。单就其言行论,已使人怀疑主事者办学的资格和诚意,若如该学院宣称,2010年果能“创建以培正商学院、培正法学院、培正外语学院三足鼎立的培正大学”,这极可能成为中国法学界的一大笑话。 校园设施 校门
始建于1934年,1994年重修。飞檐碧瓦,典雅崇丽。门楼高7米,宽11.5米。正面额题“培正中学”,背面镌刻校训“至善至正”。顶部脊上兽饰为龙头鱼尾,寓意鲤鱼跃龙门。注意每个瓦铛都铸“培正”二字。
时光喷泉
位于红广场中央,建于2000年,由蒋汉先生设计。喷泉由下藏式水池,地面十二块天然景石组成, 天然景石代表时钟的刻度。泉涌转至一块景石,表示五分钟;密集支状喷泉代表时钟,每小时转至一块景石。涌泉相报是水的柔情,百川归海是水的追求,时光喷泉告诫我们:时光流逝,培正人必须努力积累人类智慧,冲刷体魄灵魂,实现“至善至正”校训。
美洲楼
位于红广场南侧。 全称“美洲华侨纪念堂”,始建于1929年,是为纪念建校40周年,由美洲华侨捐资建成。楼高三层,红墙碧瓦,匾额为当时广东省主席胡汉民所书。美洲楼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学校行政办公楼。 正门上方悬挂校徽。校徽外圈上方为中文“培正中学”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以圆形排列,寓意培正的教育事业,要朝着圆满完善的方向发展;内圈中心红色圆盘代表太阳,也代表火热的心;红色圆盘当中是一本打开的书,书页的正中是“至善至正”校训;红色圆盘向上下左右四方各发出七道光芒,如阳光之普照大地;围绕红色圆盘的正方形,代表德、智、体、群四育,正方形的四条边等长相连,代表四育并重,也代表做事要有规范和原则,不可任意妄为;正方形与最外层的红色圆圈,构成外圆内方的造型,表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外圆内方,即既能圆滑处事,又不随便放弃原则;正方形外的蓝色部分加上四颗星星,代表宇宙天空,寓意目光远大,放开怀抱,使人生像星辰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澳洲楼
由澳洲华侨捐资兴建的学生宿舍楼,1932年建成。红墙碧瓦,共三层及一地下室,原地下室是集体洗涤房。经重修,各房间内增设洗手间及盥洗室。
胡忠实验大楼
胡忠实验大楼落成于1992年,是胡应湘先生为纪念其父胡忠先生,捐资330万港元,于白课堂原址上建成。一楼为化学实验室,二楼为生物实验室,三楼为物理实验室,四楼为电脑室,五楼为多媒体教师,天台为天文台,内有从紫金山天文台订造的150毫米折射望远镜。培正天文摄影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
林炳炎教学大楼
1994年由广州市荣誉市民林秀棠先生捐资,以其父亲林炳炎先生命名,在古巴华侨纪念堂原址上建成。为学校主要教学大楼。一楼为“至善”、“至正”两个会议室,二楼以上为初、高中教室。每个教室均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配有手提电脑。
图书馆
位于红广场北侧,始建于1936年,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屋脊上有鸱吻,有“仙人指路”造型。现有藏书10万多册,订阅报刊200多种。一楼为学生阅览室,二楼为教师阅览室和学生自学室,三楼为电子阅览室。 校训石立于 1994年。高1.8米,正面均宽80厘米,厚80厘米。由1951年明社毕业校友冯玉基捐资的黄蜡石刻成。正面刻着校训“至善至正”,背面刻着校歌中的两句说明“培正”来由。 培正中学的校训有两个来源,一是《圣经》,一是《大学》,《大学》中有“止于至善”句。“至善至正”的“至”。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最”和“极”,表示做最善最正的事是培正人追求的目标;另一个是“达至”,表示培正人要终身追求善与正,永不懈怠。
黄启明校长塑像
黄启明,广东清远人,曾就读于广州珠光里培正学堂。于岭南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 1918年始任培正中学第六任校长。当时培正仅有课室和宿舍各一所,学生约300人。先生赴任后,大力整顿校务,拓建校舍,于十年间三赴美洲、澳洲等地募捐。培正学校由原先的窘蹇简陋而发展至后来的宏阔典丽,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校,先生居功至伟。抗战期间,先生为抗日救亡奔走宣传,不遗余力。共筹集30万。1939年,正筹建难童学校,终因积劳成疾,仙逝于香港,享年52岁。出殡之日,数千人冒雨致悼,可见其生平感人之深。穗、港、澳三地培正中学均有他的塑像以示后人铭记他建校的丰功。
金禧纪念亭
1990年,毕业于1940年的毓社校友为纪念离校50周年而捐资修建。培正自1920年开始创立级社制度,每届学生从五年级开始建立级社,拥有社名、社徽、社旗,一直到他们读完高中。在校时,常以级社为单位组织各种活动;离校后,级社仍然作为联络校友的重要机构而存在。 毕业25周年称“银禧”,毕业50周年称“金禧”,毕业60周年称“钻禧”,皆于校庆日举行隆重典礼仪式,银禧的仪式为银禧加冕,由当年任教的老师给学生戴上红蓝帽子;金禧、钻禧则分别为金禧祝寿和钻禧祝寿,由校长为老寿星挂上寿牌。
钻禧园
1990年毓社校友为纪念金禧建“毓社金禧亭”,2000年又为纪念钻禧集资建钻禧园,园内有“潺潺流水”和采自西湖的古井台建的“涌泉”。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红砂岩浮雕
由1940年毓社学长罗秉仁捐资,广州艺术博物院卢延光院长设计,雕塑院俞畅院长创作。是为纪念培正中学建校115周年的红砂岩巨幅雕刻。上面是校徽,和象征校友分布世界各地的微缩景,两边和中间是突出学校特色的学生浮雕。
王广昌寄宿舍
建成于1918年,是王国璇先生为纪念建校30周年,以其父命名捐资兴建的学生(男)宿舍,建筑特色是用竹筋代钢筋,历经八、九十年房子仍然坚固。前些年重修时,各房间增设洗手间。 共3层及1层地下室。
陈广庆食堂
建成于1919年,由陈广庆先生捐建,现已拆除,新建地下食堂。
百周年纪念堂
由海内外校友为纪念母校建校100周年捐资兴建,1989年落成。一楼为大礼堂、孔庆隆室、潘以和室,二楼为校史室,三楼四楼为音乐美术教师及乐队排练室。现正在重建,前座四层将重新装修间隔布局,后座礼堂部分已拆除,一层礼堂将扩建为有1400个座位的大礼堂,二层为综合体育馆。重建的“百周年纪念堂”由星海音乐厅的设计者,学校55年毕业的忠社、林永祥设计。
游泳池
1992年建成。是50×25标准池。学校每年有游泳比赛。学校游泳队在各级游泳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 于2005年拆毁。现已重建,并且出租对外开放。(现游泳池归属于奥龙堡)
青年会
全称“学生基督教青年会所”,由全校师生三次募捐,于1925年建成。现一楼为体育科办公室、医务室,二楼为教师之家,地下室为金工室。 培正“学生基督教青年会”成立于1909年,日常举办学生文娱和宗教活动、出版学生刊物、兴办平民教育。 此地曾长期作为培正银乐队的排练场。20年代,黄启明校长出国募捐,带回来一套20多件的管乐器,组成了培正银乐队。后来冼星海、何安东等都曾担任过银乐队的指挥。
大操场
大操场跑道350米。经重修,铺上了红色橡胶跑道,增设了四周的观众席,足球场种植了天然草,有专人维护保养。 重视体育教育一直是培正的传统。早在20年代,培正学校体育设施之完善先进,就已称冠全国。当年培正的运动队代表国家参加远东运动会。培正是足球重点学校,从这里走出过苏永舜、彭伟国、区楚良等名将,校队在历届“市长杯”赛上夺得冠军。
开放式生物园
学校历史悠久,老树古树量多,且树龄大多在50年以上。其中,树龄在近百年的树种有:细叶榕、印度橡胶榕、千层木、凤凰木、木棉树、银桦、石栗、葵书树、四季木兰。我们不设大鸟笼,但引来画眉、喜鹊、相思等10多种鸟类在学校筑巢。 1993 年学校建成600平方米的生物园。1999年又对生物园做了重新规划,将生物园建设与校园绿化结合起来,建成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开放式生物园。开放式生物园具有开放性,参与性特点,由于设立了专类区,扩大了生态区,功能更完善;有利于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培养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广州市培正中学篇三:培正小学简介及招生路段划分

        广州市越秀区培正小学是一所已有117年历史的百年老校,省级重点小学。近年来,培正小学确立“面向未来、追求创新、整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承“敬业、乐群”的教风,积极构建“以促参与求体验,重创新求发展”为标志的创展教学模式。
  学校简介  广州市越秀区培正小学是一所已有117年历史的百年老校,省级重点小学。1889年由三位华人基督教徒:廖俊山、李济良、冯景谦自取资金创立“培正书院”,他们办学旨在振兴民族教育,培养华夏英才,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风风雨雨,雨雨风风,她与中华民族的历史风雨同行。学校历经战乱,校址几度迁徙,曾移址香港、澳门等地;校名几经变更。培正书院,培正学堂,培正学校,东山培正中学小学部,培正国民学校,私立广州培正中学附属初级小学,私立培正小学,东山第四中心小学,保安街小学,育红小学,东湖街小学,1984年复名东山培正小学。正如校歌里说的一样,“教育生涯惨淡经营”,“培正”经历了跨越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也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变幻,逐渐地从一所书院发展为一个蜚声海外的家族式的教育集团,成为一个久负盛名的教育品牌,当年就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之称誉。
  培正小学历任校长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训,励精图治,培正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与实践中发展。早在80年代末,该校就济身于广州市整体改革联络点学校的行列。
  近年来,培正小学确立“面向未来、追求创新、整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实施“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策略,秉承“敬业、乐群”的教风,积极构建“以促参与求体验,重创新求发展”为标志的创展教学模式。同时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校本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大力彰显培正小学“培德正心、文化育人、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
  培正小学占地面积9040平方米,环境优美,有教学楼两座,办公楼、科艺楼各一座,有标准的田径场和开放式的生物园,场地布局合理,动静区分明。学校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现有36个教学班,1678名学生。
  学校荣誉  广州市培正小学学生学科知识扎实,语数英教学质量高,全国数学和市的英语智力竞赛无论在获奖等次或获奖人数均在市区里名列前矛。广州市培正小学田经队连续多年名列区小学生田经运动比赛甲级队的前四名以上;合唱队在广州市合唱比赛中多年获得一等奖,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合唱团;管乐队连续三年获广州市中小学管乐比赛一等奖;无线电测向队在全国、省级比赛中成绩在广州市小学里首屈一指。
  1994年培正小学被评为首批省一级学校,
  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2000年被确定为全国八所无线电测向活动重点单位之一,还先后获得“广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市文明单位”、“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
  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培正小学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势头。培正小学连续两年获得区的办学水平评估一等奖,获广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州市普教系统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广州市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级单位等荣誉称号。广州市培正小学分别被定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评为全国规范化升旗仪式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综合实践活动样板学校,广东省档案综合管理特级单位,广州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返回顶部
  师资详情  百年老校,培正小学不但沉淀了百年文化,更累计了百年教学经验,培正小学既有满腹经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有充满朝气活力的新一代青年教师,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大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为学生们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目前,培正小学共有102名教师,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9人,大专以上学历有98人,其中本科学历55人,35岁以下的中青年老师有62人。整个教师队伍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不断求知,求进步的气氛。
  招生路段划分  大东:东华东路543—669(单号);东华东558—706(双号,其中558—600号拆迁)、百子东一、二、三巷(其中一、二巷拆迁);东华市场东、南、西、北街;塘罗冲,紫来一、二、三巷,新河浦68(华丰大厦)、80—96(双号);东湖路5—25号(单号,其中5—23号拆迁)、东湖路33—35(东湖豪苑)。东华东508—556(双号),东华南172号、178号;新南街,牛皮一、二(联发名阁),南安巷、聚龙社、车路边;东湖路4、6、8号;
  白云:东华南街159—164、170号,东湖路52—58号,永胜东街21—25号、33—35号;合群一马路89、91、93、95(市政园林规划)、97—137号。
  东湖:培正路、培正东街、培正新横路、培正一、二横路;新河浦2、4、6、12、14、16号;新河浦一、二、三、四(其中13、31、33号除外)、五横路;美华中路、美华北路、合群中路、烟墩路33号;山河大街1—15(单号)、35—79(单号)、2—68(双号,其中24—32号、58号除外);山河西街2—14号、山河东街1—15(单号)、2—30(双号);山河后街61—97(单号)、24—30(双号);山河五横1—47(单号)、20号;恤孤院路(双号);合群西合群一、二、三马路(含东湖招待所、原东湖北路);恤孤院路(单号)、恤孤院一、二、三、四横路、江岭东、南、西、北、下。
  计划招七个班,入学新生全部在培正路校区就读,二、三年级在海印苑校区就读,四、五、六年级转回培正路校区就读至升中。   广州市培正小学网址:http://www.puiching.cn
  培正小学联系电话:020-87305773
  培正小学详细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培正路五号之六
      信息来源:高分网:http://www.gaofen.com/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376117/

《广州市培正中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哄睡的优美散文锦集四篇 哄睡的优美散文锦集四篇
  • 女孩子喜欢的优美散文随笔(通用14篇) 女孩子喜欢的优美散文随笔(通用14篇)
  • 描写月亮优美散文(锦集7篇) 描写月亮优美散文(锦集7篇)
  •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汇编13篇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汇编13篇
  • 素凉优美散文八篇 素凉优美散文八篇
  •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范文(精选十二篇)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范文(精选十二篇)
  • 素凉优美散文(锦集7篇) 素凉优美散文(锦集7篇)
  • 写春天的优美散文随笔600字集合11篇 写春天的优美散文随笔600字集合11篇
为您推荐
  • 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
    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
    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欢迎品鉴!
  • 短篇的优美散文【精选】
    短篇的优美散文【精选】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篇的优美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
    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
    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
    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短篇的优美散文【荐】
    短篇的优美散文【荐】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篇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