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


优美散文 2019-07-28 12:52:47 优美散文
[摘要]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篇一: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原创 2017-08-21 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

【www.shanpow.com--优美散文】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篇一: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原创 2017-08-21 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1作品概述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作品诞生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3主要内容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4翻译出版
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1937年10月,英国伦敦维克多 · 戈兰茨公司出版斯诺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是斯诺回来后写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以后,此书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畅销书。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划,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体承译,以复社名义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孤岛上海问世。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发行的缘故,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地还出现难以计数的该书重印本和翻印本。国民党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诺的这些著作,先后查禁的这类著作达十几种。
1938年7月,美国出版《Red Star Over China》的修订版。美国版经过斯诺修订增补,文字与复社版不同,内容上又多出一个第十三章:Shadows on the Rising Sun--旭日上的暗影。
1949年后,中国政治斗争越演越烈。斯诺的书继续照耀世界各地,而在中国反倒被打入黑牢。《西行漫记》只是在1960年2月由三联书店根据复社版印了一小部分,作为内部读物,限于内部发行,这还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斯诺第一次访华而特批的。到了文革期间,天下大乱,大革文化命。《西行漫记》也难逃劫网,被加盖严控之类印记,密封于图书馆和资料室书库中,禁止借阅。但这还算是好的,运气差的干脆付之一炬。
原版英文《Red Star Over China》是修订版第一次印刷,由美国纽约兰登出版社印行,1938年的版权,精装漆布封面,书的高乘宽是24乘16厘米。封二与环衬相连的是一幅中国地图,图中详细画出红军长征路线。封三和环衬印的也是一幅地图--中国西北地图,实际是1938年国共双方控制区域图。
此书环衬钤有多枚椭圆形印章,原文是:NANKING CALIF. JESUITS LIBRARY。这是南京的一家耶稣教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是文革期间流散出来的劫余之物。
5影响意义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个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世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个杰作,标志着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进入一个新时代。美国历史学家哈罗德·伊萨克斯的调查说明,作为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的主要来源,《红星照耀中国》仅次于赛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是实际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毛泽东。斯诺准确地把握到毛泽东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民众的精神纽带。没有人比毛泽东更了解他们,更擅长综合、表达和了解他们的意愿。这将深刻地制约着以后数十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这样,斯诺对中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对普通中国百姓尤其是农民即将在历史创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确的预言,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6作者简介
  《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是家中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家里过着小康生活。父亲要他也从印刷业开始自己的生涯。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的记者。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篇二:【专项】《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下)

76、红军胜利的渡过大渡河,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 (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机。
(2) 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敌军,到达 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桥,使红军 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77、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红军长征的原因主要 有三点:一是苏区地盘缩小,到 1934 年 9 月,中央根据地由 原来的 35 个县缩小到只剩瑞金、兴国等几个县,面积由五万 多平方千米减至一万平方千米左右,这就使红军没有回旋的 余地;二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王明的“左”倾经济政策, 导致根据地经济濒临崩溃的境地,使红军缺乏在根据地继续 坚持斗争的物质条件;三是由于苏区面积缩小和人口锐减, 使红军兵员得不到补充,只有突围向外发展。
78桥两处渡过敌人把中严密的大渡河 ,时红军的胜利前进具 有很大意义。
(1)吸收历史经验,石达开在渡河时贻误战机,红军抢夺先 机。
(2)军民一心,和彝族,苗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他 们的帮助。
(3)红军探查地形,发现渡船,作战英勇,击退 敌军,到达彼岸。
(4)红军信心坚定,行动迅速,强夺泸定 桥,使红军过了大渡河,跳出国民党的包围圈。
79、红军在第一次“围剿”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这要归功 于红军在“围剿”前创造了哪些条件?
答:第一,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第 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刘铁超)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80、红军在第五次“围剿”时犯了哪些重大错误?
答:红军 在这个时期,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
其一是在 1933 年福建事 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
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 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
用阵地战对付占巨 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 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
81、南京的九年反共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答:第一次“清剿”运动时,满洲落入日本的手里,第二次 上海遭到侵犯,第三次放弃了热河,第四次失去了冀东,而 第五次“肃清残匪”运动中,冀、察的主权又受到了很大的 损害。
82、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在军队内部,他们 要与哪两种错误倾向作斗争?
答:第一个倾向是要立即进攻 长沙,这是冒险主义;第二个倾向是要撤退到广东边界以南去,这是退却主义。
83、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最重大的变化是什么?
答:停止实行 没收地主土地,停止反对南京和反对国民党宣传,答应给一 切公民平等权利和选举权,不论他们阶级成分如何。
其中最 直接影响到红色经济的,自然是停止没收土地。这并不意味 着在已重新分配土地的地方把土地还给地主,而是同意在共 产党新控制的地区放弃这种做法。
84、在红白战争中,民团以最富于破坏性著称。它的主要任 务是什么?
答:反对共产主义;帮助收租交谷;包讨欠债本息;帮助县 长勒索苛捐杂税。
85、 斯诺人文周恩来是个“狂热”分子的原因是什么?
答: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 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的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 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86、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87、在斯诺对毛泽东的采访中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中国人民 才能消耗和大白日本的军队,毛泽东的回答是什么?
答: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目前 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 动。
88、 《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 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彭德怀上街不带警 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 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 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 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 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 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作者是很欣赏的。
(3) “兔子一般窜了出去” ,抢先到达山顶, 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 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89、张学良为什么在作战期间没有戒毒成功,而在欧洲戒毒? 你从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张学良在作战间隙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但当时没有时 间进行必要的长期治疗,他天真的盲目相信的一个医生告诉 他可以用打针的办法治愈。
他固然戒掉了烟瘾,可等到疗程 结束时,却成了一个吗啡鬼,每天用药都要花二百元钱,在 欧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治愈了吸毒恶习。
要想去掉一个坏习惯,不仅需要方法正确,不能饮鸩止渴,还 需要坚定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90、红军在“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三个条件?
答:第一, 一军团和三军团在集中的指挥下统一起来了 第二,清算了李立三路线第三,党战胜了红军内和苏区内的 AB 团及其他现行反革命分子。
91、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毛泽东心中,建立起他对马克 思主义的信仰。
这三本书是哪三本? 答: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议,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 克思主义的书; 《阶级斗争》 ,考茨基著; 《社会主义史》 ,柯 卡普著。
92、斯诺探求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以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斯诺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 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 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 有一批坚决的青年, 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
93、 简述蒋介石去西安之前发生的两件大事如何使 17 万军队 的兵变成为事实?
参考答案:第一件事就是签订德日反共协定和意大利的非正式参加。
第二件事事蒋介石到达后两天,12 月 9 日,好几千 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队伍想临潼进发,去向总司令递请 愿书。总司令不顾一切反对和警告,在 10 日召开了大本营会议,正式通过了发动第六次围剿计划。这样,作为一连串复 杂的历史性事件的高潮,张学良在 12 月11 日晚上召开了东 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席会议。前一天已经秘密发出 命令,调一师东北军和一团杨虎城的军队到西安府近郊。
现在做出了决定,要用这些部队“逮捕”总司令和他的僚属。17 万军队的兵变已成事实。
94、在长征中,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
答案: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 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 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 这一切。
95、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1、 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破产。农村中失业现象 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斗争;2、 游击战得到了 发展是因为内地落后。缺乏交通、道路、铁路、桥梁,使得 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3、 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 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这种控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 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 展游击战。
96、大革命(1926-1927 年)在许多人的心中播下革命的思 想,甚至在 1927 年发生反革命,城市里进行了大屠杀后,许 多革命者拒绝屈服,寻求反对的方法。
由于大城市李帝国主 义和买办联合控制的特殊制度,在开始的时候缺乏一支武装 力量,不可能在城市地区找到一个根据地,因此许多革命工 人、知识分子、农民回到农村地区去领导农民起义。
无法容 忍的社会经济提条造成了革命的条件:所需要的只是为了这 一农村群众运动提供领导、方式和目标。
97、简述西行漫记主要描写的内容。
《西行漫记》描绘了充 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 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 平凡的精神风貌。
98、 简述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年轻领导人的采访反映出中国当 时怎样的面貌? 答: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 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 和支持的记录。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 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 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99、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 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 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00、 简述西行漫记中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哪些?
答:毛泽东、周恩来
101、 试述西行漫记写作的意义。
答:1、使西方人第一次全 面客观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以及中国共产人所领 导的解放区的蓬勃景象。2、第一次为西方人全面客观的剖析 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101、张学良在欧洲经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答:张学良在欧洲所经历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是他见了墨 索里尼和希特勒,会晤了麦克唐纳,也不是苏俄愚蠢地不让 他去访问,而是他治愈了吸毒恶习。他像许多中国将领一样,几年前在作战间隙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要戒烟不是件易事; 他没有时间进行必要的长期治疗,他天真地盲目相信的一个 医生告诉他可以用打针的办法治愈。
他固然戒掉了烟瘾,可 是等到疗程结束时,这位少帅却成了一个吗啡鬼了。
102、贺龙为什么对有钱人存在仇视?
答:贺龙对有钱人的仇 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 击队刚刚开始组成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 的全面控制之下。
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有亲友遭 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 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
据说,如果 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绅士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 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 著称。
103:毛泽东读过许多关于印度的书,对于那个国家也有一定的看法。主要一点是,就是认为 印度不经过土地革命是永远不会实现独立的。
他问到我关于 甘地、尼赫鲁、查多巴蒂亚以及我所知道的其他印度领袖的 情况。
他知道一些美国的黑人问题,把黑人和美国印第安人 所遭受的待遇,跟苏联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相对照。
我指出 美国的黑人和苏联的少数民族在历史和心理背景上有着某些 很大的不同,他对此也表示很有兴趣。
104、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
答:它的校长是一个 28 岁的指导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
红军大学自 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 27 岁,平均每人 有八年作战经验,受过三次伤。
由于“纸荒”而不得不把敌 人的传单翻过来当做课堂笔记本使用。
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 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每月不到 15 银洋,或是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格加起来总共超过 200万元。
105、苏维埃经济至少有哪两个基本任务必须完成?
答:供养和装备红军,为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这两个任务有一项没 有完成,苏维埃的基础就马上要崩溃。为了保证这两项任务的完成,共产党甚至在苏区初创之日起就必须开始从事某种经济建设。
106、斯诺笔下的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答:中国的红军是不 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 样的人?这些战士战斗的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 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 吗?如果不支持,那么是什么力量维系住它的?共产党倡议 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 停止内战,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107、 《西行漫记》中的“白匪”是指什么人?
答:他说的土匪,不是指红军,而是指“白匪”。
我不用他再劝说就翻身 而起。我不想闹出在苏维埃中国给白匪掳去这样的笑话。这里需要向读者作一些解释。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 民团,正如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一样。国民 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
现在在国民党在中国、日本人在“满洲国”都普遍实行保甲制度这个控制农民 的古老办法,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
108、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的印象
答:周恩来给我的 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
他态 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 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 了奇特的对照。
109、在斯诺眼中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1.他有着中国农 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
2.他有着南 方人“爱辣”的癖好。
3.个人自尊心强,有必要时候当机立 断的魄力。
4.毛泽东熟读世界历史,对世界政治惊人的熟悉。
5.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
6.他身上没有可以称为宗 教感情的东西。
7 热爱工作且有强健的体魄。
8.有深邃感情的 人。
9 他的话真诚老实。
110、简述 1921---1927 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答:1921 年成立。1923 年国民党和共产党达成协议称要为实现民主而 斗争。1924 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结成联盟。1925---1927 年的 大革命中非常活跃。
1927 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布结束。
111、国民党九年反共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答:1.满洲落日本 人手里 2.上海遭到侵犯 3.放弃了热河 4.失去了冀东 5.冀, 察的主权又受了很大损害 6 丢失绥远 122、毛泽东对“中国是否与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结成反帝联 盟”的观点 答:反帝、反法西斯的联盟,性质上就是共同防御好战国家 的和平联盟。
中国与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缔结反法西斯条约, 是完全可能而需要的。这种国家为了自卫加入反法西斯阵线, 是对它们自己有利的。
112、简述斯诺在华的采访活动及其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答 案:1936 年经宋庆龄介绍,斯诺勇敢的进入陕北红色区域采访活动四个月, 成为进入革命根据地采访的第一个外国记者。
1937 年撰写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热情表述了根据地 人民的革命理想和崭新生活。为了便于在沦陷区和国民党统 治区发行。后改为《西行漫记》他的陕北之行的报道,突出 国民党多年的封锁,向全世界详尽的传播了中国共产党对时 局的看法和主张。
(可展开论述,有理有据即可)
114、双十二事变那天,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师以上将领联名通 电中央政府、全国人民,提交给总司令的“救国要求”是什 么?
答案: (1) 改组南京政府, 容纳各党派共同负责救国。
(2) 立即停止内战,采取武装抗日政策。
(3)释放上海爱国七领 袖。
(4)大赦政治犯。
(5)保证人民集会自由。
(6)保障人 民组织爱国团体的权利和政治自由。
(7) 实行孙中山遗嘱。
(8) 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115、简述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第六章记述了红军在 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为赢得佃农、贫农、中农以及小地主的 拥护所采取的土地政策?
答案:土地政策:①没收富农不是 由自己耕种的所有土地,②地主减租减息,③重新分配给农 民土地,④农民交租交息,但租、息单一且少。
116、 共产党人的基本政策是
对外实行反帝政策,对内实 行土地革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117、 毛泽东写的关于长征的诗前两句是。
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18、 在西北,共产党经济改革措施措施中,对农民最有重 要意义
答: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 阶级。
119、 简述作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目的?
答案: 国际上对中国 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不全面。为了客观公正地揭示其真实 情况,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的斯诺,冲破国民政府的层 层封锁进入中国红区,寻求红色中国的真实面貌
120、这样动荡 的背景下,红军为什么能得民心?
答案:因为他们不抢劫、 不胡乱杀人,他们尊重百姓、纪律严明、乐于帮忙,最重的 一点,他们给予农民土地。
121、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 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122、红军剧社的作用?
答案:在于唤起农村中的亿万人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 会中的责任,唤起他们的人权意识
123、为什么说苏区是个理想之地?
答案:要点,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人与人和睦相处, 全国一片乌云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
124、在抗日战争中,民团以最富于破坏性著称。主要表现在 那几方面?
答案:?、破坏共产主义;?、镇压百姓;?、鱼肉百姓、苛 捐杂税。
125、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必然条件?
答案:?、世界统一战线; ?、压迫中的革命爆发;?、中 国统一战线;
126、.红军游击战术的口号是什么?
答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④、敌退我追
127、西行漫记一共分几篇?分别是什么?
答案: ?是探寻红色中国 ?去红都的道路?在 保 安 ④一 个共产党员的由来⑤长征 ⑥ 红星在西北 ⑦去前线的路 上⑧同红军在一起 ⑨同红军在一起续 ⑩战争与和平 ⑾回到保安 ⑿又是白色世界
128、. 埃德加.斯诺、尼姆.威尔斯与哈里森.福尔曼三位美 国记者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亲眼目睹了中国革命成长蜕变,心灵得到震撼,内心疑团被不断的洗涤过后,用笔记记录了 真实的历史,写下了震惊世界的三部书分别是什么?
答:西 行漫记 续西行漫记 北行漫记
 129、 在 “去西安的慢车” 中作者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 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身上不舒服但是却又非常的兴奋?
答:1. 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他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 防针。
2. 之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作者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 探索一个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 间上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是到“红色中国” 。
130、 在斯诺看来,毛泽东是个“令人感兴趣而复杂的人” 。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坚定的内心信念; 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机智和老练、世故。
131、红军的三项守则是什么?
答:第一,对敌人要斗争到死 第二:要武装群众 第三:要筹款帮助斗争
132、 哪三本书建立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答: 1. 《共 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史》
133、苏维埃经济的两个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1.供养和装备 红军 2.贫苦农民济燃眉之急。
134、彭德怀认为“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案:一, “是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经济破产。“其次, 游击战得到了发展是因为内地的落后。缺乏交通、道路、铁 路、桥梁,使得人民可以武装起来,组织起来。
“第三, 虽然中国的战略中心多少都控制在帝国主义者手中,这种控 制是不平衡的,不统一的。在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之间,有 很多空隙,可以迅速发展游击战。
“第四,大革命(一九二六 ——二七)年在许多人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思想。
135、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的五条纲领是什么?
答案: (一) 省的党组织同国民党完全脱离;(二)组织工农革命军;(三) 除了大地主以外也没收中、小地主的财产;(四)在湖南建立 独立于国民党的共产党政权;(五)组织苏维埃。
第五点当时 受到共产国际的反对,后来它才把这一点作为—个口号提出 来。
136、毛泽东在很小的时候,即使老师严加防范,还是读了哪 几本书?
《精忠传》 、 《水浒传》 、 《隋唐》 、 《三国》和《西游记》 。
137、 《盛世危言》这本书对毛泽东幼时的思想影响很大,这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 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 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
138、毛泽东在《世界英杰传》这本书读到那些人物?
在一部 叫做《世界英杰传》的书里,我也读到了拿破仑、俄国叶卡 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盂德斯 鸠和林肯” 162、毛泽东在幼年时是怎么把家分成两个“党”的?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 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139、 一九一一年第一次革命的 “精神之父” 是哪两个人?
答: 康有为 梁启超
140、如果日本被打败了而且被逐出中国,是否可以认为“外国帝国主这个大问题就此解决了?
答:是的,如果别的帝国主义国家不像日本这样的行动,而且如果中国打败了日本, 那就意味着中国人民大众是觉醒了,动员了起来,而且确立了他们的独立。因此,帝国主义这个主要问题也就解决了。
141、为什么说红军的长征是撤退而非溃退?
答:因为红军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 其军心士气和政治力量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142、红军胜利行军,其有生力量依然完整无损的原因。
答: 第一,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二,苏维埃人民的基本干部的 伟大才能、勇气、决心以及几乎是超人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热 情;第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
14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答:第一,未与其他部队联 合,导致力量不足;第二,放弃了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取了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第三,蒋介石在围剿中采取新战术 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在数量和技术上处于优势地位。
144、 红军大学有哪些独特无二的地方?它的校长是一个二十 八岁的指挥员,据说他从来没有吃过一次败仗。红军大学自称有一个班的学员全是老战士,平均年龄是二十七岁,平均 每人有八年作战经验, 受过三次伤。
有什么别的学校由于“纸 荒”而不得不把敌人的传单反过来当作课堂笔记本使用?或 者每个学员的教育费用,包括伙食、衣着、一切在校开支, 每月不到十五元银洋?或者把那些鼎鼎大名的学员的首级赏 格加起来总共超过二百万元?最后,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 块为桌椅,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 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就只有这么一家。
145、斯诺眼中的红军剧社是什么样的?在共产主义运动中, 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也没有更巧妙的武器 了。
由于不断地改换节目,几乎每天变更活报剧,许多军事、 政治、经济、社会上的新问题都成了演戏的材料,农民是不 易轻信的,许多怀疑和问题就都用他们所容易理解的幽默方 式加以解答。
红军占领一个地方以后,往往是红军剧社消除 了人民的疑虑,使他们对红军纲领有个基本的了解,大量传 播革命思想,进行反宣传,争取人民的信任。
146、毛泽东对于一九二七年共产党的失败,武汉联合政府的 失败,南京独裁政权的整个胜利,有什么看法?
答:毛泽东认为陈独秀应负最大的责任,陈独秀的“动摇的 机会主义,在继续妥协显然意味着灾难的时刻,使党失去了 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和自己的直接路线”。
他认为仅次于陈独 秀,对于失败应负最大责任的是俄国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
 
147、.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但在斯诺眼中,他并不是 一个坏人,为什么?
 答:决不要以为杨虎城将军早年当过土匪,就必然没有资格 做领袖了。
这样的假定在中国是不适用的。因为在中国,一 个人青年时当过土匪,往往表示他有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翻 一翻中国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有些极能干的爱国志士, 都曾一度被人贴上土匪的标签。
事实上,许多罪大恶极的无 赖、流氓、汉奸,都是以正人君子的面目,陈腐的诗云子曰的伪善,中国经书上的愚民巫术,爬上显赫的地位的,尽管 他们常常也要利用一个纯朴的土匪的有力臂助来达到这一目 的——今天多少也仍是如此。
杨将军反正在大多数外国传教 士中间名声不佳,因此他不可能真的是个坏人。他的革命历史,说明他原来是个粗鲁的农民。
148、 根据共产党(大大简化的)定义,什么人算是地主?
答:凡是部分收入来自租给被人种的土地而自己不劳动的人 都是地主
149、苏区合作社运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它的五项主 要任务如下:“制止商人对群众的剥削;克服敌人的封锁;发展苏区国民经济;提高群众经济政治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准备条件” .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篇三:胡金魁陪同斯诺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如何诞生


  关于对斯诺的接待和陪同工作,毛泽东、周恩来十分重视,他们分别对胡金魁作了详细交待,指派他全程陪同好斯诺的采访。从各方面尽力满足他对采访的愿望和要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还要保护好他的安全。
斯诺在采访途中与胡金魁合影。
作者:骆地
  本文原载“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网站
  中国人民的朋友埃德加·斯诺,在他的震动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即 《西行漫记》(董乐山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书前插页第27页,刊载了一幅斯诺摄注明为“傅锦魁” 的红军干部照片——灿烂的阳光,挺拔的身材,英俊的脸庞,深沉的笑意,睿智的眼神,潇洒的风度,俨然是一个儒雅干炼质朴亲切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自1937年王福时等译《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1938年2月上海复社翻译出版《红星照耀中国》中文本《西行漫记》70多年来,该书以不同名字,出现了多种译本,经过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总印数早已超过千万册。这本流传甚广,影响甚大的书,至今仍延用老译名,未校正为胡金魁(包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7月出的英汉对照董乐山译本《西行漫记》仍用原译文)。只有三联书店1980年3月第2次印刷董乐山的这个译本时将傅锦魁更正为胡金魁。“傅锦魁”这个红军干部到底是谁始终是一个谜。“傅锦魁”的真名叫胡金魁。因为胡金魁有浓重的江西口音,斯诺将他的名字拼作“Fu Chin-kuei”,各位译者没有核实人名,所以都错误地译成了“傅锦魁” ,而就是这位时在红军外事处工作的胡金魁,1936年7—10月全程陪同斯诺访问了红色中国西北苏区。 
  与斯诺成为好朋友
  胡金魁是1906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峽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老红军。他12岁时就离家到吉安当学徒工。大革命时期,他参加了工人运动, 成为当地赤色工会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组织工人响应秋收起义。十年内战时期,他在毛泽覃领导下重振工会,在红军总司令部工作,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曾被错抓为AB团,获释后调到中央政治保卫局任科长,邓发介绍他入党,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陝北后即调入中央外事处,担任外事处暨陝甘宁边区政府招待处(交际处) 处长。最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苏区政府外事处只有三个人,周恩來是部长,另有一个秘书王立人。在此期间,胡金魁常常跟随并直接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工作,聆听他们的指示和教诲。他接待了国内许多有革命理想的知识青年和著名人士,如作家丁玲、电影演员江青等,还接待过一些外国记者和国际友好人士,如史沫特莱、斯特朗、海德姆博士(马海德)、柯棣华大夫、爱泼斯坦等。其中尤以接待和陪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3个多月的经历最为珍贵。 
  1936年7月至10月间,斯诺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成为第一个来到边区的外国记者,采访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所领导的红色根据地,写出了震撼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次向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引起世界人民的极大同情和支持。毛泽东以博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关于对斯诺的接待和陪同工作,毛泽东、周恩来十分重视,他们分别对胡金魁作了详细交待,指派他全程陪同好斯诺的采访。强调生活饮食上,务必要使客人来后感到“宾至如归”, 吃饱吃好。从各方面尽力满足他对采访的愿望和要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还要保护好他的安全,保证一路平安愉快。要坚决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造谣宣传,使斯诺访在问中认识我党我军和我红区人民的真实面目。胡金魁接受任务后,首先对斯诺的生活作了周密安排。从斯诺1937年7月13日抵达陝北苏区第一站安塞县百家坪起,一路陪同斯诺和同行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到保安和保安以西宁夏甘肃边境采访,直至同年10月20日把斯诺安全送出苏区南部边境洛川,从而帮助斯诺揭开了红色中国的神秘面纱,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囯苏区的真正面貌。
  1936年7月上旬,周恩来在安塞百家坪迎接斯诺,向斯诺提供了92天的访问苏区的计划,告诉他可以提供一切帮助,他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周恩来并首先接受了他的采访。按毛泽东、周恩来安排,胡金魁作为外事处专使与保卫局干部李长林一起,陪斯诺踏上了去苏区临时首都保安的路途。出发那天早上,斯诺发现只有他自己、胡金魁和李长林有坐骑。胡金魁的坐骑是一头壮实的骡子,负担已经相当重,李长林骑的是一头驴子,负担同样过重,而斯诺跨在仅有的一匹瘦骨嶙峋的马上,不知那马是不是真在他的胯下,他感到真象腾云驾雾。就这样他们与三十几个护送物资的战士一起,说说笑笑地向保安进发。经过对周恩来的采访和三天路上与干部战士的交谈,斯诺初步感受到一种铁一般团结的中国革命者身上所特有的品质。他到达保安就住进了外事处招待所。斯诺住房是胡金魁早先安排好的一间座北朝南的房子,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挂着洁白的新窗帘,斯诺很满意。毛泽东住的窑洞就在下面不远的地方。住下后吃饭也由胡金魁安排。在当时极度困难的条件下,每天给他准备小米粥、烤馒头、炒鸡蛋一类的伙食,尽可能调剂出不同花样。斯诺总是吃得有滋有味,并高兴地说,他胖了、体重增加了不少。当然他也说:“我每天看到千篇一律的伙食就生厌,但并不妨碍我狼吞虎咽,食量之大使我有点不好意思。他们对我作了让步,用保麸面做馒头给我吃,这种馒头烤着吃也不错,有时我也吃到猪肉和烤羊肉串。除此之外,我就以吃小米为主,轮流吃煮的、炒的、烤的,或倒过来又吃烤的、炒的、煮的。白菜很多,还有辣椒、葱头、青豆。我极想咖啡、黄油、白糖、牛奶、鸡蛋等等许多东西,可是我只能继续吃小米”。胡金魁更重要的工作是,负责联系、安排、引导和协助斯诺的采访,根据周恩来的计划、斯诺的要求和各单位的邀请,胡金魁周祥地安排好单位、人员、时间、地点和采访内容, 带领和陪同斯诺顺利进行了自由采访,见到了他想见的人,看到他想看的地方。胡金魁还常常去看他,跟他聊聊天。开始胡金魁对斯诺有点不放心,不免流露出疑虑的神色,斯诺却不在乎这些,往后他不断地说,我是“孙悟空”、“穿山甲”,国民党铜墙铁壁封不住我,我不是来到红色苏区了吗?我是来看看中国共产党红军,到底他们是不是有信仰、有觉悟、有纪律、有纲领的马克思主义队伍。初次与斯诺接触,胡金魁还担心自己因为语言不通难以接待好,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斯诺“不仅会讲一口流畅的中国普通话,而且还懂得不少上海地方方言。他很善于和周围的人交朋友,有空还主动向我问长问短。当他了解我的文化程度很低时,便自告奋勇当我的老师,教我识字学文化;我认识的英文字母和用英文的自我签名,都是他教会的。” 两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斯诺在聊天时对胡金魁说,他1928年23岁就來到中国,“我想我是到东方來寻找‘东方的魅力’的” ,但1929年6月他访问了绥远省的几个旱灾区却使他极为失望,那是什么样的“东方魅力”啊!。他在那一段恶梦般的日子里,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在他面前活活饿死,而在城市里做官的和歌妓舞女跳舞打麻将,那里有的是粮食谷物,可是却没有运去救济灾民。他深为迷惑不解的是这些灾民为什么不造反?这次他冒着生命危险到苏区,就是来寻找真正的“东方魅力”的,要解开一系列未获解答问题的真相: 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领导人是社会先知还只是不过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共产党倡议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胡金魁等的协助下,斯诺通过三个多月的自由采访,终于向世界揭示了这个谜底。 
胡金魁在延安,斯诺拍摄。
  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
  斯诺一走进保安,就看到大街两旁悬挂着,欢迎美国记者访问苏维埃中国的中英文标语。快到红军司令部时,只见许多红军干部战士列队欢迎,而中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们和林伯渠、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吴玉章等五老也集体出来迎接。保安几乎所有红军官兵手持简陋武器集中到一个大场子里,召开了欢迎国际友人斯诺群众大会。干部战士代表接二连三热情致辞,大家热烈鼓掌高呼口号。斯诺深深被感动了: 这支队伍兵力看起来很薄弱,但却散发出一种献身精神,他们真是勇敢无比,视天下为己任啊!
  7月16日,胡金魁就引导斯诺到毛泽东的窑洞去,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在一霎那间所得的笫一印象是: 毛泽东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象林肯的人物,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责编:胡难)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391634/

《红星照耀中国采访路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哄睡的优美散文锦集四篇 哄睡的优美散文锦集四篇
  • 女孩子喜欢的优美散文随笔(通用14篇) 女孩子喜欢的优美散文随笔(通用14篇)
  • 描写月亮优美散文(锦集7篇) 描写月亮优美散文(锦集7篇)
  •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汇编13篇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汇编13篇
  • 素凉优美散文八篇 素凉优美散文八篇
  •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范文(精选十二篇) 优美散文随笔短篇范文(精选十二篇)
  • 素凉优美散文(锦集7篇) 素凉优美散文(锦集7篇)
  • 写春天的优美散文随笔600字集合11篇 写春天的优美散文随笔600字集合11篇
为您推荐
  • 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
    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季节一个微笑优美散文(锦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
    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意境诗歌优美散文【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合集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范文(精选7篇),欢迎品鉴!
  • 短篇的优美散文【精选】
    短篇的优美散文【精选】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篇的优美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
    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无墨优美散文【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
    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美散文落叶的香气七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
    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爱情的优美散文【汇编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
    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天入画来优美散文【七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短篇的优美散文【荐】
    短篇的优美散文【荐】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短篇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