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在线汉语词典 2019-08-12 02:59:07 在线汉语词典
[摘要]篇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基本词意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中文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汉语拼音jun zi zhi ze wu shi er zhan近似词语富不过三代反义词十年树木,百

【www.shanpow.com--在线汉语词典】

篇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基本词意
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中文名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汉语拼音
jun zi zhi ze wu shi er zhan
近似词语
富不过三代
反义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详细释义
【汉语文字】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汉语拼音】jun zi zhi ze wu shi er zhan
【词语解释】一指君子的品行和家风经过几代人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也指先辈积累的财富家产经过几代人就会败光了。
【字词解释】
“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
“斩”,意谓断了,没法再继承。
【近似词语】富不过三代
【反义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 、小人之泽,五世而斩 词语出处
原文
《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译文
君子的遗风,影响五代以后而中断;小人的遗风,五代以后传统中断。我没有能够作孔子的门徒,我是私自向别人学取孔子之道的[2] 。 词意辨析
在“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外,尚有”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是”富不过三代“的来源。
”君子之泽,三世而斩“语出《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译文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国君主的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子孙还有能继承爵位的吗[3] ?
故而也有文章引用”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或者”富不过三代“,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出处不同。 典故
东汉袁绍
《三国志·袁绍传》便称:“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后汉书·杨震列传》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实际上袁、杨两个大族都败在曹操执政时期。袁绍与袁术是被曹操消灭的,而杨彪有个儿子叫杨修,也被曹操所杀。杀杨修以后,“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后汉书·杨震列传》)杨彪为什么讲没有金日磾先见之明,因为汉武帝宠其二子为弄儿,其后 弄儿壮大,与宫女戏,为日磾见,恶其与宫女淫乱,遂杀其子。东汉时的世家大族维持不了五世[4] 。
《红楼梦》贾府
《红楼梦》以家庭生活为题材描述了百年望族贾府五世而斩的精细历史,书中贾府自 “水”字辈至“草”字辈恰好五世,五世而斩描述的就是“创业、守成、挥霍、败落、灭亡”的过程。第一代:宁荣二公(贾演贾源)马上“得天下”,建立了贾府的基业。他们的下一代,即第二代贾代善和贾代化,雄风犹存,尚可守成,;第三代,即“文”字辈,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赦又贪又酷又不要脸;贾政虽然看着挺谨慎,却是一个无作为的人。第四代,即“玉”字辈的贾珠、贾宝玉、贾珍、贾琏、贾环,最优秀的贾珠早死,除了宝玉,贾珍、贾琏、贾环这三个都是心术不正。到第五代,贾家就彻底断气了。“草”字辈的贾蓉顶着个"大家子公子"的帽子,跟他爹一块儿玩人家的大闺女。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放荡之徒。“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荣宁二公创下的基业终于毁在了后代儿孙之手。“水代文玉草,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正应了“五世而斩”的宿命理论[5] 。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新解
  
    在春秋战国时,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说,意思是,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
  秦汉以后也有世家大族在政治上占统治地位,如东汉末袁绍一家。《三国志·袁绍传》便称:“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后汉书·杨震列传》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实际上袁、杨两个大族都败在曹操执政时期。袁绍与袁术是被曹操消灭的,而杨彪有个儿子叫杨修,也被曹操所杀。杀杨修以后,“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后汉书·杨震列传》)杨彪为什么讲没有金日磾先见之明,因为汉武帝宠其二子为弄儿,其后 弄儿壮大,与宫女戏,为日磾见,恶其与宫女淫乱,遂杀其子。东汉时的世家大族维持不了五世。 
  颜之推是南北朝晚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他留下了一部名著《颜氏家训》,他这部名著里的《勉学》篇留下了一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那些世家子弟衰弱以后无聊又无奈的状况,大意为:在梁朝全盛时期,那些贵族世家的浪荡子弟,肚子里没有什么学问,当时民间的谚语讲:能爬上车子不跌跤的娃娃便是著作郎了,只会问候别人身体怎么样的人便可以当起秘书官了。(“著作”和“秘书”都是官名,皆为这些世家子弟所垄断。)这些贵族子弟,拿香料熏衣,面上擦粉,口上涂朱红,乘高档的轿车,穿高跟的齿履,坐在绣有方格图案的丝绸坐垫上,倚着着色的丝织靠枕,身边摆着各种古玩,从容进出于那些高宅大院和高档的消费场所,远远看去仿佛如神仙一般。参加明经考试时,便请枪手代替自己回答策问。参加由三公九卿出席的宴会,要吟诗作赋时,便请人为自己代笔。在那个时代,他们也算是快意于一时的幸福士子了。一旦发生动乱,政治格局发生大的变化,掌管选举(此选举不是今选举-作者注)的不再是自己过去的亲朋故旧,在朝廷上执政的不再是过去的同伙,这个时候那些世家的浪荡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再谋得一官半职了,在社会上他们也无一技之长,到了这个时候,再也不能珠玉其外,只好穿上平民的粗布衣袍。他们只不过像呆头呆脑的枯枝烂木,像在山间已经干枯的溪流,如变成被戎马追逐的麋鹿,转眼之间便被击毙于沟渠之中。在动乱的时代,贵族子弟确实都变成毫无用处的奴才了。颜之推生动地描述了那些仅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自己地位的贵族世家子弟,一旦遇到社会动荡不宁时,就完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能力,成为任人宰杀的对象。这几乎是中国历朝历代贵族子弟们走向堕落衰败的难以逃脱的必然结局。 
  从某种意义上讲,父辈祖辈留下的社会关系和丰厚的财产,对其子孙后代未必是件幸事。过于优越的生存条件,过于丰厚的财产,很可能让他们丧失了独立谋生的能力。在农耕时代,世家子弟这种败落的节奏可能会慢一些,到了快节奏的现代,这种败落往往转瞬即至,变成现世即报的结局。最近媒体披露的一些“富二代”骄奢淫逸导致锒铛入狱,即是明证。颜之推这一番话,确确实实是为这些世家子弟着想,他写《颜氏家训》没有丝毫嘲笑的意味,而是为了告诫他们也包括自己的儿女,应如何警惕和避免这种结局。 
  从一位过来人的角度讲,当初的上山下乡、“四个面向”到艰苦的地方去等等,对青年学生特别是那些世家子弟走出锦衣玉食的环境,去经历一番磨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垮了,说明本来就不是一块料;是玉石,经过打磨总能显示出其耀眼的光彩。有得有失的人生才是公平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才是合理的,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实的。好的文学作品也讲灾难,从灾难中见积极向上的豪情壮志。至于另一类“啃老族”,他们把父辈祖辈过去光辉的历史和社会关系,作为自己的资本,并且美其名曰“无形资产”,到处炫耀谋取私利,这实际上是说明自己的无能。须知,父辈祖辈的功名业绩并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而是社会的公共财富。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常读常新,令人深思。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是孟子说的,在哪篇文章里说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这并不重要,本来就是要断章取义,自说自话。夫子本来要说什么这里不探讨,上下两千年,语境早就物非人非,唯有那一点点的千丝万缕似乎仍然维系,而这维系也是自身不舍,星星之火而已。思想这东西很奇怪,有人是因为写下了思想而圣人,而有的却是因为圣人而写思想。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谦谦君子,何谓?
 
一直以来都很同情唐庄宗――李存勖,这位老兄十五岁老爸撒手归西,留下了个烂摊子,而竞争的最终目标是帝位,打了十五年终于如愿以偿,可是三年就把到手的鸭子拱手相让。秦二世更是个糊涂蛋,不明不白作了皇帝,这个天下第二却是大秦帝国数百年基业的终结者,可这是他的错吗?始皇帝子孙繁多,可能是仅次于黄帝的第二位能生的主,却偏偏让不经世事的富于春秋的胡亥执掌权柄之枢,好像是赵高弄权,可是他有安排好吗?江山分崩离析的最直接负责人本来就是他自己。隋炀帝杨广才艺出众,文武皆佳,曾经自诩如果殿试这个帝位还是他的。不错为了这个帝位,杨广处心积虑、谨小慎微、忍而又忍,终于蒙混过关。只不过他付出的成本过高,所以索取也是无限,而且又好大喜功,终致杨坚的基业一朝丧手。王莽萧衍之辈只是大树底下乘凉的,一旦自己撑大旗便分崩离析,不足论也。
人过三十变得越来越小心,从无知无畏大胆鲁莽到心存畏惧周到详细。思虑多少有点周全,步步为营想来是最佳路线,因为输不起。而且事情喜欢先从反面想起,上列的伪君子多多少少是谈历史必举的人物。
中国五千年历史当然也不乏正面人物,如老夫子所言商之前不可征也,周之后还是有很多伟人可供瞻仰。文王武王周公这三个奠定周朝八百年基业的父子兄弟是夫子春秋大义的基础,夫子晚年说周公不复入吾梦久矣,被夫子仰慕的人德何其重啊!华夏民族被称为汉人,以刘邦为首的汉朝开国君臣是何等威风凛凛。唐太宗十九岁征战天下,文才武将皆入其窠。开晋三司马养了个白痴儿子作皇帝,经八王之乱之后竟然还能南渡抗衡中国,可见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误人不浅。同样南渡的还有大宋,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和其后的太宗是创新的高手。明有阁僚治国尚能清议,清则泽恩不厚,无可论也。
看了上下再看看左右。南韩北韩是鲜明的对比,而日本则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大发其达,大英帝国在英女王手里号称日不落,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奠基者如果知道美国现在这么强盛,真的可以闭上眼睛了。
这些都是建功立业的圣人,让人们思考几百年的问题。而孔孟老庄柏拉图之辈则让我们思考人类几千年的问题。几千年实在太远,还是先关心五世的现实问题吧。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何泽,可延五世?
 
John Smith的至理名言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对于圣人同样适用,在没有上位之前,大家一样要为生存奋斗。为了生存刘邦对女人和钱财都可以不用和不要,虚情假意的封府库、约法三章。可是不管怎样当霸王让刘邦进川之时三秦民众怅然若失,而刘季打回来之后百姓奔走相告却是不争的事实。什么事情一直让韩信犹犹豫豫不敢真正的起来造刘邦的反呢?难道真的是心存感激吗?真的如果这样,兄弟反目便成了神话故事了。想来想去还是刘邦让三秦的民众爽了。三秦之民在大秦帝国的压榨下艰难度日,始皇帝和二世加起来一共四十来年,做了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可是当他们覆亡的时候三秦的民众恐怕连一点点的同情心都没有,而且还盼望着他们快点灭亡。帝国的荣耀属于帝国和民众又有什么关系,当帝国的所有一切都属于某个人或者某个集团时其中还包括民众的性命和自由,这还能让帝国万世,始皇帝恐怕是自高自大的忘记了他的父辈祖辈的天下怎么得来的。秦穆公死的时候要青年彦俊陪葬,秦国的国力便迅速下降,若干代之后才逐渐恢复。刘邦和项羽之争最多也就五年,刘邦的人才一大半都是从项羽那边过去的,刘邦和项羽竞争的不是才华,而是德施。项羽是贵族出身对于百姓的死活不怎么放在心上,杀人放火在平常不过。刘邦是穷苦出身,知道百姓的疾苦是什么。刘项都不读书,可是差别就在于一个知道放水养鱼,另一个只知道捕鱼。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有的投票,选择当然很明确。历史写的都是帝王将相的事情,可是天命还是掌握在最平凡的小人物手里,天命的轨迹不是这么容易更改的,就算扶苏不死,大秦王朝又能撑到何时。刘邦不读书,可是他的团队成员读书,张良就是好手加老手。刘邦耳濡目染以至于儿子孙子都喜欢老庄之说,而且后宫也是笃爱老庄之言,司马太公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窦太后好老庄之术,以致景帝也受到了大大的影响。
最恨吏治腐败的人大概就是朱元璋和雍正帝,朱元璋在元朝顽吏的压迫下只能寄生寺庙苟且度日。所以他应该能够深刻体会小吏对于体制的破坏就像蚂蚁对于大堤的破坏,经年之下千疮百孔,果不其然崇祯帝虽然励精图治可是要救火的地方实在太多,终使小人得志。朱元璋另外一件功劳就是把蒙古人赶出了神州大地。鲜卑、契丹、蒙古还有金清一直就垂啖中华的富庶一旦得到就像穷人中了千万大奖,滥用无所不致其极,百姓深受荼毒。所以和蒙古人相比,虽然朱元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还是可以忍受。秦二世被赵高忽悠,隋炀帝被自恋忽悠,可是被蹂躏的民众不能用手投票,只能用血肉之躯投票。同样汉武帝也好大喜功,匈奴的战争让夫离妻,母哭子,但是那还是为了所有人都幸福,所以汉宣帝继位之后很快中兴。诸葛亮七伐中原,弄得无数人死于沙场,蜀中大地天府之国变成缺衣少粮之所,并且连自己的儿子孙子也死于王事。可是蜀人还是为他立了宗祠,是人为社稷事,可谅乎!
当年英王对美利坚一再强加税负,以华盛顿为首的有志人士终于揭竿而起,在独立宣言上最年轻的签字代表好像也不过二十多岁,总之很年轻。算来奥巴马总统已经是第四十四任了,孟氏定理好像出偏差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五世而斩,又是为何?
 
世上任何事情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可是谁又能解释什么是时间,难道真是那几个原子核中的看不见的东东来回振荡几下?老夫子望着浩浩荡荡的江水说逝者如斯夫,孟子说五世而斩。可是为什么是五世,而不是四世六世,难道仅仅是虚指。爷爷去世已经有三年了,而外公最近的情形也很糟糕,都是八十几岁的人了。可是夫子却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想来在那个时代活到七八十岁真的是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衣食病战外加凄风冷雨刀霜剑雪无时无刻地折磨着活着的神经。所以向上能够看到祖父辈是比较常见的,曾祖辈的教诲一般是不容易听到了。而向下孙子辈是可以企及的,农村现在很多年轻人做爸爸妈妈还是二十左右,而曾孙就是奢望了。孟夫子没有想到医学技术进步让人活到八十岁不在是件难事了,在当时的话这样算来正好上下五代。君子有泽能够影响也就是五世百年而已--白驹过隙。儒家一直讲以人为本也就是仁,可是偏偏事与愿违,家族中总是有那么几个败家子孙或者败家媳妇,期望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和选拔继承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中国的帝王制度不断的在低水平上重复,儒家被证伪了。儒家的政治主张用来治理国家是不可靠的,五世一过如果没有中兴的君子则大事去矣。所以开国君子往往用道家谋篇,可是走着走着却没有方向了。没有仔仔细细的研究过论语,恐怕老夫子并不要求的东西都是后世画蛇添足的,不过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弯路总是要走的。
帝王之制是扭曲天道人道和地道的根本原因。所有的生产和需求竟然围绕着一个人的好恶,比中央计划还可怕的多。那应该是传说中的超级垄断了,连开听证会的程序都不再需要了,面子工程也不做了。底层的卖炭翁碰上狠吏哪有幸免的道理。不过小贩看见戴大盖帽的哪怕是城管一般都是退避三舍、忍让三分,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而在强大的垄断前面各种创新层出不穷,钓鱼执法是比较典型的旧瓶装新酒了吧。看水浒梁山好像那些剿匪的总是不怎么尽力,原因很简单强盗杀光了,皇帝就会鸟尽弓藏,大家都会下岗,这些当兵的兵做不成了,只能作贼,这个风险太高,不如养着那些贼大家从皇帝老儿那里混饭吃。林林总总所有的一切,人也好,物也罢都是皇帝决定的,这哪里还有活路。
什么是活路?什么是道?
老子从哲学的角度去阐述,就把大家搞得稀里糊涂,庄子嫌不够乱又加了很多调料增添很多色彩,于是乎大家都昏昏沉沉没有了方向。
事情有那么复杂吗?庄子秋水篇中给我最震撼的那句话是:回到起点。不错道就是:活着和怎样活着。最近的3D电影《阿凡达》除了音效画面的创新,还有就是对活着和怎样活着的思考,不少影业人士对卡梅隆.詹姆斯不服气,认为影片除了特效之外就不值得称道了。那些人真是可怜,连怎样用脑子思考都忘了,大师给他示范还是学不会,而且在那里胡言乱语,无知者无畏啊!老子说大同之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的追求吗?如果是真的很奇怪,想了很久想不通这是什么样的状态。不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活着是一种状态,状态有很多种,是可以选择的,老子选择了这种状态。庄子做梦,蝴蝶化而入之,然后庄子自己也糊涂了,感觉自己就是那只蝴蝶。《阿凡达》讲了一个同样的故事,战士变成了阿凡达又回变成了战士,此战士非彼战士了。
曾经有人问主席,共和国何以摆脱历朝历代的梦魇,主席说为人民服务。主席说的是结果,没有说过程。没有过程,会有结果吗?

篇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随笔: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鲁先圣


      
    每一次参观文物的时候,总是会有不尽沧桑的感觉萦绕心头。我的故乡有一处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氏墓群石刻”,始建于东汉桓、灵时期,全石结构。石刻画像内容丰富、雕制精巧,建筑气派宏大,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东汉石刻艺术珍品。石刻座落于县城南20公里的武翟山村,当年武氏一族几代人在朝中担任侍郎之职,足见当年武氏一族的煊赫。可是现在到村中寻访,却早已经没有一个武氏后人了。当地的人没有谁知道,文献中也没有任何记载,武氏一族是迁移去了什么地方,还是余脉断绝了。
    可以看出,当年几代担任朝中高官的武氏家族,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历经几十年制作这些画像埋在墓室之中,是为了让富贵的生活永世流传,是为了给后人留下美丽的历史,让后代铭记先辈的辉煌。但是,历史却没有像武氏族人的愿望那样发展,武氏先人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今天他们的墓地上,连一个供奉香火的后人都没有了。
    就在我故乡的村西头,就是著名的孔子72贤之一的冉子祠和冉子墓,祠前的两棵古柏树十人才能合抱,传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既然祠堂和墓地都建在这里,保存又这样完好,这里就一定是冉子的故里,他的族人也一定生活在这里。可是,在我的故乡方圆几十里以内,现在没有一家姓冉的,更没有一个冉子的后人。想象当年,冉家不远百里送孩子去孔子那里读书,家族就一定是殷实的富贵之家。冉子又因为成为孔子的高徒,在此设坛授学,书香绵延,冉家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啊。可是今天,面对这一处仅仅作为历史文物存在的古迹,想象着消失隐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冉氏家族,不免让人唏嘘扼腕。
   我还看到过这样一段文字,介绍的是山西榆次的常家庄园。清康熙、乾隆年间,常家的七世祖常进全开始经商,八世祖常威率九世万已、万达,从事商业活动,赢利颇丰,逐渐使常氏成为晋中望族,成为晋商中的一支劲旅,开始大规模地营造住宅大院。常万已在车辆村建“南祠堂”,立“世荣堂”,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常万达在村北建“北祠堂”,立“世和堂”,由东向西毗连修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从清康熙年间到光绪末年,经过二百余年的修筑,常氏整整建起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街两侧深宅大院,鳞次栉比,楼台亭阁,相映成辉,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共占地一百余亩,楼房40余幢,房屋1500余间,使原先四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有谚曰:“乔家一个院,常家二条街。”常氏宅院的建设规模当时称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
    可是,就是这样辉煌宏大的建筑群,而且距今仅仅一百多年的历史,当年人丁繁盛的常家,竟然也消失在历史的烟尘之中了。如今的常家庄园里,竟然没有一个常家的后人了。
    面对着沧桑无情的历史,不免让人联想起风云海峡两岸政坛近一个世纪的蒋介石家族。从上世纪初,蒋介石统治大陆几十年,后来又统治台湾几十年,儿子蒋经国接着又统治台湾多年,蒋家王朝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望其项背的家族。可是,从蒋经国去世,也就是不到3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够从哪里看到或者听到蒋家的任何消息?即使是蒋家统治近半个世纪的台湾,蒋家的痕迹也已经彻底消失,蒋家后人的消息更是没有任何人关心了。
    因为风云二十世纪初的浪漫诗人徐志摩是在济南西郊的荒山上坐飞机撞死的,所以,每到他的忌日,济南的媒体总是发表一些怀念诗人的文章。想象当年,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是如何的风靡文坛,徐志摩陪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泰戈尔周游各地是何等的风光,他那些浪漫的爱情又是倾倒了多少文学少女?可是今天,徐志摩的后人中,不要说写诗,就是连说中国话的人都没有了,他们都生活在美国,都成了不会说中国话,更不认识中国字的美国人了。
    面对这一个个曾经在历史上辉煌无比的人物和家族,我想起那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也想起孟子说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的断语。
    圣人的话和百姓的谚语,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不论多么有本事的人,不论到达了多么高的权位,不论挣下了多么大的家业,也不论拥有了多么煊赫的名声,想千秋万代的传下去都是枉然,因为,历史过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洗牌,重新安排生活的次序。
    想到了这些,就不免为今天生活中那些千方百计贪污受贿,千方百计买房置地,想着让家业永远流传下去的人悲哀。也因此想提醒那些因为暂时的穷困和逆境而丧失斗志、心灰意冷的人,不要屈服于暂时的困境,也不要怀疑历史的公正,因为,下一个机会,也许就是你的了。

篇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君子之泽为什么会五世而斩?有破解的方法吗? 藤枝投稿

投稿/魏四维
· · ·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富不过三代”,尽管大部分人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却并不知道它背后所蕴藏的历史规律。在《孟子·离娄下》中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指君子辛苦打拼的事业,他所带来的好处与福泽,最多延续五代之后,就要消退,可是孟子为什么如此肯定是五代,而不是六代、七代甚至千秋万代呢?
这就要考虑到孟子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了,毕竟人是社会动物,所以人作出的所有举止与言行与他所处的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孟子是战国中期的人,当时名义上的周天子早已经衰微,而当初西周灭商,分封诸侯的气魄也早已经消失,只能是蜷缩在洛阳城中被强国呼来喝去。随着周天子权势的衰微,周朝所实行的分封制与井田制也逐渐崩坏,而儒家所强调的礼法在这个时代更是一文不名。
儒家思想宣扬的最高道德标准就是君子,而不是像道家一样追求圣人之道,对于孔孟来说,周朝的文王、武王在他们心目中就是最崇高的君子形象,君子此后也就成了历代帝王自我标榜的美称,而西周赖以维系的根本就是以嫡长子继承为基础的分封制。按照当时的社会地位划分,从周天子到自由的平民恰好是五个等级,而这五个等级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流传五世后所出现的局面。
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而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可以继承诸侯的位置,其他的小宗则被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按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的等级分封,到最后的结果就是,即使祖宗贵为天子,五代之后小宗子孙就会变成平民,再也享受不到任何社会特权,而庶人再往下一级就是奴隶,是整个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也就变成了被压迫的对象。所以孟子五世而斩的定律就是结合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而得出的论断。
在孟子死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句话又被引申成为了强加在历代王朝身上的魔咒。除了二世而亡的秦朝,此后的汉朝也是从刘邦、吕后(实际的掌权人)、文帝、景帝一直到汉武帝,而逐渐走向衰败的,虽然汉武帝的时候击败了匈奴,开拓了西域,但也正是因为他的穷兵黩武,将前辈积攒的家业全部败尽,再加上他晚年的“巫蛊之乱”,更是伤了王朝的元气,并且罪己诏的颁发,也让大汉颜面无存。
而唐朝从高祖、太宗、高宗、武则天到玄宗晚年,安史之乱也成为了大唐衰败的转折点,虽然其中有李显、李旦做过皇帝,但他们也不过都是武则天的傀儡而已,严格意义上大唐也是五世繁盛,毁于一代。连汉唐都逃不脱的怪圈,对于后世来说更是胆战心惊。
在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大清的身上更是将五世而斩的规律体现的淋漓尽致。从顺治入关,清朝统一中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王朝开始算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代之后,在道光年间就爆发了鸦片战争,此后的英法联军与八国联军更是让王朝饱经磨难。而清朝入关之后,一直封锁关东不让汉人进入,虽然用的是保护“祖宗肇迹兴王之所”维护“参山珠河之利”的名义,但不难看出,他们是吸取了元朝的教训,在为满清留下最后的存生之地。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会有这么奇怪的规律呢?归根结底还是孟子把握住了中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发展脉络,那就是家天下的形成与延续。一旦王朝落入某个族姓的手中,后代子弟几乎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了,所以不思进取之下,自然国家也缺少了前进的动力。再加上创业之初的皇帝知道功业得来之不易,一般都是努力维持,而到了后代子孙,大多是生于深宫之内,长妇人之手,所有开国祖宗留下的锐气也几乎上消磨殆尽,自然也容易沉湎于享乐之中。
无论是汉代的“昭宣中兴”,还是唐朝的“元和中兴”,甚至是清代的“同光中兴”,也都没有将国家真正的带出颓废的环境,并且从秦朝完成大一统之后,也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够平稳的延续三百年以上。而对于如何避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律,古人给出的答案则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bg/410169/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领导班子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三篇 领导班子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三篇
  • 2020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3篇 2020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心得体会3篇
  • 党员干部拟提拔任用考察材料两篇 党员干部拟提拔任用考察材料两篇
  • 生平 生平事迹材料 生平 生平事迹材料
  •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 入职三周年寄语简短三篇 入职三周年寄语简短三篇
  • 二十一度母赞 二十一度母赞汉语全文 二十一度母赞 二十一度母赞汉语全文
  • 汉语拼音字母发音表 汉语拼音字母发音表
为您推荐
  • 对14岁女儿的寄语
    对14岁女儿的寄语
    寄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jì yǔ,意思是所传的话语,有时也指寄托希望的话语。以下是本站分享的对14岁女儿的寄语,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对14岁女儿的寄语1、我最想对女儿说,孩子换了新的
  • 蓦然的近义词是什么呢:蓦然的近义词
    蓦然的近义词是什么呢:蓦然的近义词
    蓦然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ò rán,指突然,猛然。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蓦然的近义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蓦然的近义词近义词:蓦地、猛然、陡然、顿然、突然、忽地、遽然、乍然、倏
  • [一次意外的什么作文]一次意外作文
    [一次意外的什么作文]一次意外作文
    意外,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 yì wài,指的是意料之外、料想不到的事件,也指指突如其来的不好的事件。保险法中的意外是指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体受到伤害
  • 游记宋城作文500字|游记作文500字
    游记宋城作文500字|游记作文500字
    游记是汉语词语,汉语读音为yóu jì,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游记作文5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游记作文500字昨天上午,我们去了一敞南昌科技馆,我
  • 荏苒是什么意思
    荏苒是什么意思
    荏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ěn rǎn,意思是指(时间)渐渐过去。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荏苒是什么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荏苒是什么意思荏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rěn rǎn,意思是指(时间)渐渐过去
  • 绵亘的意思
    绵亘的意思
    绵亘,汉语词汇。拼音:mián gèn释义: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绵亘的意思,供大家参考。绵亘的意思绵亘,汉语词汇。拼音:mián g
  • 战栗的意思
    战栗的意思
    战栗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战栗的意思,供大家参考选择。战栗的意思释义: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
  • 琐碎的造句
    琐碎的造句
    琐碎,汉语词汇。拼音:suǒ suì意思:很小的,不值得一提的事,细小散碎。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琐碎的造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琐碎的造句挫折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
  • 沉甸甸的反义词
    沉甸甸的反义词
    沉甸甸,汉语词汇。注音:chén diàn diàn形容物体因过重,像要掉下来的样子。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沉甸甸的反义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沉甸甸的反义词反
  • 传统捕鼠弓制作方法:祖传捕鼠弓
    传统捕鼠弓制作方法:祖传捕鼠弓
    捕鼠弓是一个汉语词语,指的是捕捉老鼠的弓,一般用竹条做成。以下是大家创业网分享的祖传捕鼠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祖传捕鼠弓 千百年来,为对付鼠患,人们发明了老鼠胶、老鼠药、电鼠器等工具,但往往难敌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