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


地理试题 2019-10-12 01:01:23 地理试题
[摘要]篇一:[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3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通山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最大横距71千米,最大纵距60千米。面积2680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

【www.shanpow.com--地理试题】

篇一:[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3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通山县 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4′-114°58′,北纬29°51′。县境南邻江西省武宁、修水县毗邻,东接阳新县,北连咸宁市,西部与崇阳县接壤。最大横距71千米,最大纵距60千米。面积2680平方千米。2004年末总人口416936人。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宋乾德二年(964),即南唐后主李煜即位第二年(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工业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镁粉为主的冶金业;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小水电为主的能源业。农业以山区竹木畜牧、丘陵茶叶油菜、库区水果水产、城效蔬菜苗木为主导产业。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历史沿革
·                                 • 行政区划
·                                 • 资源优势
·                                 • 产业概况
·• 基本概况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资源优势
·• 产业概况
·• 旅游资源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通山县-基本概况
 
县人民政府驻通羊镇。邮编:437600。代码:421224。区号:0715。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
通山县 地处东径114º14´—114º58´,北纬29º51´。以治所通羊镇为中心,西北距咸宁市所在温泉37公里,北距武汉市124公里,东北向径直32公里至石栏桥界的新县,东南向径直41公里至太平山主峰界江西省武宁县,南向径直28.5公里至老崖尖界武宁县,南偏西向径直35公里至老虎头主峰界江西省修水县,西向径直21公里至冷铺崇阳县。县城最大横距71公里,最大纵距60公里。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折合40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44% 。通山县境南幕阜山脉重峦叠嶂,主峰老崖尖海拔1656.7米,为鄂东南第一高峰,大幕山横亘于此,形成县域南北高,东西低,中部多河谷盆地,是一个立体多层次的中低山丘陵区。富水水库自大坝向西沿富水河横亘中部。全县山地占总面积的78.6%。
通山县国土面积2680平方公里。辖8镇4乡1区(九宫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及国营林、茶、农、果、渔、畜牧场21个。184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178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62万人)耕地面积26.6万亩,是一个集老、库、山、穷于一体的山区县。2004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元。全年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7936万元,财政支出1.78亿元。年末全县金融部门存款余10.76亿元。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604元。全县参加养老保险、单项369家,医疗保险175家,享受城镇居民低保待遇的达8752人。
通山县 据考古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墩头山出土的石斧、石刀,郭家岭出土的甬钟,磨盘山出土的铜剑等,都是通山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通山还有独具地方特色的汉戏、采茶戏、山鼓、民歌或民间故事传说,它们在民间艺苑摇曳生姿,顾盼流芳,被后人视为民间艺术奇葩。青山绿水给了通山人以灵气,心灵手巧的通山人还创造出许多名特优产品,如绣花鞋垫、杨芳酱油、大畈麻饼、横石豆腐、通山粑坨、九宫云雾茶、燕厦火烤鱼、黄沙苦荞酒等。独特的乡土风味,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地方品牌广受外地客商青睐,也让远方游子时时勾超导我尽的乡思。
近年来,通山紧紧围绕建设小康型生态旅游大县这一目标,九宫山旅游为依托,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计划,农业形成了“四个产业带”,工业形成了以“四石”、“四”为主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初步形成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居民”的生态旅游格局,基础设施上连接东西南北的阿深、宁樟高速公路即将贯穿我县。目前全县上下心齐气顺劲足,人心思干,人心思进,发展势头非常好,九宫山风电、冶金工业园、石材工业园、小水电梯级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通山有望形成冶金、建材、能源三个销售过10亿元的支柱产业。
通山县-历史沿革
 
古籍载,通山地域在战国时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下雉县,三国属吴之武昌郡阳新县,隋改阳新为永兴,唐属鄂州永兴县。北宋乾德二年(964),
通山县 南唐(遵北宋年号)始置通山县,以通羊、青山二镇各取一字命名,隶鄂州。开宝八年(975)属江南道。太平兴国元年(976)属荆湖北路永兴军,太平兴国二年属江南西道兴国军,太平兴国三年降为羊山镇,不久复为县。崇宁元年(1102)属江西路兴国军,南宋绍兴四年(1134)再次降为镇,翌年复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属江淮行省蕲黄道,至元十九年属江西道,至元三十年(1293)属湖广省兴国路。明洪武元年(1368)属兴国府,洪武九年(1376)属武昌府兴国州。清康熙三年(1664)属武昌府。民国期间,本县始终属湖北省辖。元年(1912)属第一区,3年(1914)属江汉道,16年(1927)直属湖北省辖。1930年建苏埃政府时,属湘鄂赣省鄂东南苏区辖。21年(1932),国民县府属第二行政督察区,25年(1936)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解放后,1949年5月属大冶专署。1952年6月属孝感专区。1958年11月与崇阳、通城合并为崇阳县,1959年3月恢复通山县。1959年11月属武汉市,1962年5月复属孝感专区。1965年6月属咸宁地区。区域演变自宋建县至清,县域未发生大的变化。1929年东南革命根据地形成,经大冶中心县委决议,阳新所属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划归通山县辖。这一时期,苏维埃县府与国民县府并存,国民县府的辖域只限于楠林、城关、厦铺一线数点。1933年后,革命趋向低潮,苏区渐转向边缘山区,国民党政区扩展,梅田、黄沙、大畈、慈口等地仍归旧新县辖。1934年5月,湖北省政府决定将阳新县的黄沙、九折、慈口、大畈、燕厦与通山到的富有、横石潭大桥背等地,划为“大畈特别区”,直属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辖。1935年6月撤销特别区,各地复归原县辖。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日军在占领区建伪政权;伪省府将阳新县大畈区划归通山县辖。抗日战争胜利后,阳新、通山两县参政机关争议纷起,经省决议,大畈区仍归阳新县辖。建国后,1950年3月大冶行署析出阳新县燕厦、大畈、黄沙等地划入通山。1954年南林区高桥乡的黄泥档、三界宕、张家、孙家、花红等村及雨山乡的廖家山村划归崇阳县。1955年3月,阳新县八区白果乡陈村划归通山县。1971年,通山县杉木、太平、东源等地划归阳新县。
通山县-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通山县辖8个镇、4个乡。共有17个居委会、172村委会。通羊镇
通山县 镇政府驻通羊,人口41948人,面积223.4平方千米。辖6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新城、马槽桥、南门桥、双泉、凤池、古塔、宋家桥、港口、石航、李渡、岭下、湄港、赤城、井湾、洋都、石宕、柏树下、范家垅、衢潭、大畈程、德船、泉港、郑家坪、黄金咀、新塘下、沙堤、寨下、高坑、茅田。南林桥镇 镇政府驻南林桥,人口36775人,面积217.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南林桥、大坪、石垅、青垱、石门、湄溪、罗城、湄港、雨山、南林、港路、高桥、团墩。厦铺镇 镇政府驻厦铺,人口20798人,面积345.0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厦铺、厦铺、桥口、竹林、花纹、西湖、藕塘、青山、冷水坪、三宝、双河、瓜坪、西隅、黄荆、宋家、林上。闯王镇 镇政府驻刘家岭,人口18093人,面积274.6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宝石、刘家岭、界牌、宝石、龟墩、小源、仙崖、大源、高湖、集潭、坳坪、苦竹林、汪家畈。九宫山镇 镇政府驻横石潭,人口34767人,面积267.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横石潭、韩家、富有、排楼、程许、畈中、横石、南成、寨头、彭家垅。洪港镇 镇政府驻洪港,人口31449人,面积300.2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5个村委会:洪港、三源、贾家源、车田、茅田河、盘田、沙店、杨林、江源、郭源、三贤、洪港、下湾、留咀、西坑、东坪。大畈镇 镇政府驻官塘,人口24861人,面积192.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大畈、官塘、下杨、西泉、板桥、大坑、白泥、长滩、和平、鹿眠塘、杉木园、隐水、高坑、祝家楼。
黄沙铺镇 镇政府驻黄沙铺,人口40056人,面积290.5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7个村委会:黄沙铺、上坳、大地、高槎坪、兰田、西庄、孟垅、中通、晨光、新民、烽火、新屋、柏树、源头、毛杨、梅田、下陈、泉塘。大路乡 乡政府驻寺下,人口30475人,面积95.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寺下、寺下、神堂、塘下、犀港、界水岭、山口、宾兴会、东坑、新桥、石壁下、洞口罗、吴田、龙岭、焦夏、杨狮坑、坳上焦、石圳、余长畈。
杨芳林乡 乡政府驻杨芳林,人口20782人,面积143.3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杨芳林、新丰、高桥头、株林、杨芳林、横溪、西庄、寺口、郭家岭、晓泉。燕夏乡 乡政府驻燕厦,人口33120人,面积182.7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8个村委会:燕夏、燕厦、湖山、畅周、碧水、甘坑、沉垅、洋湖、新铺、北冲、港口、金坑、新屋、新庄、湖畔、马桥、理畈、南洞、潘山。慈口乡 乡政府驻慈口,人口22842人,面积147.4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1个村委会:慈口、大竹、西垅、石印、老屋、山口、茶园、蟠溪、下泉、白岩、乌岩、慈口。
通山县-资源优势
 
通山县有以大理石、石英石、石灰石、玄武石为龙头的建筑业资源,有以风电、水电、核电、蓄能电为主的能源业资源,有以九宫山、富水河、隐水洞、古民居为主的旅游业资源,有以商品单、“两鱼一虾”为重点的畜牧、水产业资源,有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为主的冶金业资源。通山境内矿产资源有40余种,
通山县 已探明中、小矿床14处、矿点95处,矿化点15处。煤矿有石煤、烟煤、无为煤和沥青煤4种,总储量约1534.7万吨;全属矿资源以钢、钨、锑为主。钢矿总储量约5000万吨,钨矿储量约2.8万吨,锑矿总储量2.2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大理石、白云石等居多。大理石总储量约7000万立方米,白云石总储量约18亿吨,石灰石总储量约20亿吨,巨晶方解石D级储量450万立方米,石英石(硅石)总储量2050万吨,远岭土(耐火粘土)储量500万吨,建筑花岗石总储量5000万立方米。通山又是一个资源大县。林特资源方面,人均林地和人平木材蓄积量均比全省高1倍以上,楠竹面积40万亩,居全省之首。旅游资源方面,有国家级风景区名胜九宫山,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隐水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石古民居等,自然人文景观星罗棋布。电力资源贮量巨大,其中水电贮量11万千瓦,可供可发的有7.5万千瓦,风电资源仅九宫山装机容量达15.7万千瓦,目前,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正在动工兴建,核电选址初定,蓄能电厚积待。
通山县-产业概况
 
通山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富县、科教兴县的“四大战略”,加快山水、矿产、旅游“三大开发;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以招商引资促进发展,以结构调整增产增收,以改善环境提供保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打造“活力通山”、“开放通山”、“特色通山”、“信用通山”和“文明通山”。
具有通山特色的经济体系逐步显现。在工业上,形成以低碳硅铁、活性石灰、镁粉为主的冶金业;以大理石、玄武石、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小数点小水电为主的能源业。在农业上,形成了山区竹木畜牧、丘陵茶叶油菜、库区水果水产、城效蔬菜苗木大产业带和金信作业公司、颚南酿造厂等一批产业化龙头。在旅游业上,形成了“游山——玩水——探洞——观古民居”的旅游格局。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32.2。大畈核电站
大畈核电站 2008年3月4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早在一九八八年开始,湖北就开始核电厂址选择,最初预选二十个站址,后筛选为五个。二00四年六月,位于咸宁通山县城东北的大畈镇被确定为湖北核电首选厂址,当年十月完成核电项目相关研究,并向国家发改委上报项目建议书。据了解,该项目开工后,将在五十五个月内建成。项目将分两期建设,总投资五百亿元人民币,首期投资二百五十亿元。湖北咸宁市长黄楚平今年早些时候在武汉向媒体透露,如果核电站落户大畈,装机容量将超过一千万千瓦,建成后每年可发电八百亿千瓦时,能有效缓解湖北能源紧张问题,也将给咸宁市工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咸宁将成立相关项目公司,选好施工队伍,建设通讯、通水设施。核电站选址在通山县城东北的大畈镇狮子岩,地处富水水库中段北岸,距通山县城20公里,距离武汉市100公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湖北省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迄今进展非常顺利:站场“四通一平”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厂址阶段的安全性评估影响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已经完成;投资近八千万元人民币的通山至大畈的公路(全长二十五点八七公里)施工已过大半。在核电站选址对面的山上,大畈核电气象探测站已经运行两年。气象探测站正式运行,将为核电建设提供充足的气象资料。通往大山的核电专用公路也已动工兴建。据通山县核电办人士介绍,这条公路投资8000万元,作为核电站进场公路,长26公里,目前已大部分修通,将于7月投入使用。通山县成立了支持大畈核电项目的工作指挥部,组建了预征地、移民安置两个工作班。据介绍,核电站征地移民涉及到10个自然村、1800多人。 这一核电站将成为中国内陆首个核电项目,投资468亿元,一期2×100万千瓦,投资约230亿元。据介绍,核电站的正式开工建设是从主体工程建设算起,也就是核反应堆浇灌第一罐混凝土为正式开工的节点。据此,预计大畈核电站正式开工时间将在2010年,而第一期建成将在2015年。中广核集团表示,将加快推进湖北咸宁大畈核电项目前期工作,促成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使咸宁大畈项目成为中国内陆核电站的示范工程。
通山县-旅游资源
 
通山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这里山川秀美,风景旖旎,东有道教名山太平山,南有华中胜景九宫山,西有百洞之山大城山,北有森林公园大幕山,中有“水土乐园”富水湖及“地下长廊”隐水洞,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别致。目前已拿到两块国家级牌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闯王陵),另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国家地质公园(隐水洞)正在评审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距县城58公里,海拔1228米,总面积210多平方公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随处可见。7月份日平均气温22.10℃,比北戴河、鸡公山各低1℃,比庐山低0.7℃,全军平均气温11℃,是国内旅游避暑胜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是湖北省第一座接待游人的森林公园。位于九宫山半迹冷小月山下的李自成墓,是中国仅有的农民起义领袖的陵寝。距县城12公里的隐水洞,是湖北省首个地质公园。主洞长约5000米,平均高达20米、宽25米。天然形成的“龙宫小府”、“玉树石林”、“壁画长廊”组成三重十二关,可谓移步即累,各具特色。   邓垦题词的“神奇的大幕山”中的天然溶洞“大地洞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羚羊石洞“和新石器时代遗址,苏巨旧址、新四军烈士墓等具有很高的开发与瞻仰价值。位于幕阜山脉中段,东枕匡庐胜迹,紧邻大幕林海,西连九宫山,远眺洞庭湖的太平山,既是湖北通山与江西武宁的界山,又是江南著名的通教香火地。西行小路37公里,南行水路19.5公里,通航全程125公里的富水水库,水面最宽处4公里,最窄处仅40米,最大水面11.1万亩,阵容17.3亿立方米。西岸群峰景秀,形态优美,库中岛屿纵横,岛上桔树罩绿,桔橙飘香,是一条风光优美的水上旅游线,享有近山千岛湖之间。  
座落在通羊镇民主街的圣庙,始建于北家庆历4年(1044);距今已有300多年,占地4400平方米的周家大屋,座落在九宫山镇中港村;面阁5间,通深5进的王明璃府第,座落在大路乡关田村;始建于清朝晚期的琳公祠,座落在燕厦乡碧水村。闯王陵
通山县闯王陵 位于九宫山西麓牛迹岭小月山上(也叫黄株包),即现在的通山县高湖乡高湖村,陵园面积200多亩,与自然保护区相距六里。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陕西米脂县李继迂寨人,与杨虎城、杜斌丞、杜聿明、李鼎铭同为故乡。大顺永昌三年(1645)初夏(最近确考为公历5月26日,农历5月初二),他由武昌挥师东下南京,征途受阻,即从江西武宁取道太平山进入通山,九宫山下李家铺突遭清军袭击、伧促突围、单骑误入葫芦糙,被小源口寨勇程九伯杀害,“有庄人怜者,草葬之”。时年39岁,成为千古遗恨。三百年来,李墓仅为石垒荒冢,建国后,通山县人民政府于1952年作为文物保护,1965年定为湖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5年九宫山旅游事业开发以来,国家拨款筹建闯王陵,修通了公路,于1979年竣工。1988年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闯王陵背依九宫老崖“虎山”,傍西流溪水,座南朝北,占地两百余亩,主体建筑有门楼、墓冢、陈列馆。四周筑有“小长城”般的石头围墙和附属建筑,整个建筑依山就势,气势宏伟。馆内收藏有李自成鎏金马镫等许多珍贵文物和不同时代的史志文献。墓后峰峦叠嶂,四周群峰耸立,最后一重是鄂南第一峰老鸦尖,山势高耸峻峭,苍莽接天 . 附近有落印洞,拴马松等李自成殉难古迹。闯王陵虽然没有帝王墓那耀眼的“宝顶”和神秘的“地宫”, 没有守卫他的“文武百官”石像,但每年有十几万中外游客来此瞻仰凭吊。九宫山
九宫山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宫山钟灵敏秀,气候宜人,素有“天下第一爽”之称。既是游览佳境,更是避暑胜地。到九宫山旅游交通便利,因为九宫山处于“三国旅游线”、“三峡旅游线”和“武汉-岳阳-九江”三条旅游线中心。京广线107国道贴境而过,106国道顺九宫山脚下延伸。武汉到九宫山178公里(武汉-咸宁80公里,咸宁-九宫山98公里)。南昌到九宫山230公里。
九宫山有五大游览区,即云中湖游览区(云中湖为海拔1200米以上,全国第三大高山湖泊)、铜鼓包游览区、森林公园游览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有中华垂直落差最高的大崖头瀑布)、闯王陵游览区(为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的寝陵)、石龙沟游览区(为华中地区保护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幽谷地带)。
 

篇二:[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黄石市----青铜文化发祥地(图文)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最早设立的两个省辖市之一。黄石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也是沿江开放城市。面积4583平方公里,人口260万。黄石有着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素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全市已形成冶金、建材、纺织等14个主导产业。黄石拥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2004年10月1日一行5人到此一游。
  概况: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是继武汉之后湖北建立的第二座城市,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黄石拥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先后获得“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男装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挤出模具之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黄石服装示范基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毛泽东主席曾两次亲临黄石视察工作。
  黄石市现辖4个市辖区、1县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大冶市(全省唯一全国百强县市),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常住人口243万。其中,城区面积233平方公里,人口81万。黄石城镇化率已达60.1%,位居全省第三。
  黄石市GDP1040.95亿元,全省第8;人均GDP42756.51元(6802.40美元),全省第6;人均工资30082元(月平均工资250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0元,全省第2。
  黄石工业实力雄厚,湖北省企业联合会、湖北省统计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共同发布《2013湖北100强企业发展报告》,黄石共有12家企业入围百强,数量跃居全省第二。
  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570平方公里。境内岩溶地貌发育,溶洞众多,很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
  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仙岛湖、雷山风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10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市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在海拨18米--50米之间。
  黄石市地质条件较好,地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 以上,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这些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黄石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
  黄石的基本市情具有4个明显特点:一是矿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有3000多年开发史、100多年开放史和60多年的建市史。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大兴炉冶,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自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始,这里诞生了一大批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黄石是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使黄石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黄石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彭德怀、何长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20多万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二是工业基础坚实,历史贡献较大。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矿产4大类78种,具有品种齐全、矿产集中、易采易选、共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黄石建市6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300亿元。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建市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黄石现已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8个主导产业集群,2010年全市1家企业(东贝)产销量居全球前三位,2家(东贝、劲酒)全国同行业第一位,4家(新兴铸管、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进入全国500强行列,产值过百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4家,过亿元企业158家,引进了7家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日本丸红、中信集团、宝钢集团、中粮集团、中冶集团、中国铝业),创建了中国名牌产品8个(三环锻压、东贝压缩机、大江阴极铜、登峰换热器、江苏雨润、青岛啤酒、人本轴承、武汉重型机床),中国驰名商标10件(华新“堡垒”、“美尔雅”、“劲”牌、“茂晨”铝业、福星铝业“福满门”、“青岛”啤酒、江苏“雨润”、“东贝”、“中粮”、“三环”),出口名牌产品1个(美尔雅),湖北名牌产品和湖北著名商标58个。  
  三是地理区位优越,自然环境优美。黄石是全国53个重点港口城市和133个客货主枢纽城市之一,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商检、边检等服务设施完善,5000吨级货轮可长年往返。市区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优良,被国家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园林城市”。  
  四是发展形势向好,基础后劲增强。“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雨雪冰冻自然灾害等困难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团结拼搏、克难奋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90.1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7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4.06亿元,财政收入71.4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15.08亿美元,其中出口6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为黄石“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后劲,打开了加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历史沿革: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周夷王7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29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2年(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6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4年(公元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3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至孝武帝太元9年(公元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8年(公元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9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祐2年(公元905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
  宋乾德5年(公元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3乡与之合并,新设1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民国16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民国3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5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不久,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直属中原临时人民政府。同年l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民政特字第104号文,向中南军政委员会请求,将石黄工矿区改组为市,定名“黄石市”。1950年8月21日,在原黄石港和石灰窑江滨集镇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省辖黄石市(驻石灰窑)。
  1952年6月,大冶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9年1月26日,原属黄冈专区的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出,改属黄石市。同年12月,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
  1962年6月1日,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
  1979年,黄石正式设立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4个县级市辖区。
  1994年4月28日,大冶撤县建市,定名大冶市,由黄石市代管。1995年1月1日,大冶正式建市。
  1995年,大冶市河口镇划归黄石市石灰窑区管辖。
  1996年12月2日,将咸宁地区管辖的阳新县划归黄石市。
  1999年,建立黄石高新产业开发区、花湖开发区、团城山开发区。
  2001年12月16日,黄石市石灰窑区正式更名为西塞山区。
  2002年,黄石整合开发区,正式建立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副厅级)。
  2006年6月20日,大冶市政府委托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汪仁镇、金山街道,黄金山工业新区正式成立。
  城市历程
  古代: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德聪和尚(法号“智印”)始建东方山寺,历史上曾有4位帝王为宝寺题匾赐名,清同治7年(公元1868年)定名为“弘化禅寺”。
  唐天祐2年(公元905年):吴王杨行密置青山场院(今大冶境内),采矿冶炼,大兴炉冶。
  宋代:黄石地区的煤炭得到开采和利用。
  公元1598年至1967年,西塞山先后出土南宋时期黄金一窟,银币一窖,铜钱四窖。最后一窖铜钱约150吨。
  近代:光绪19年(公元1893年),中国第一座用机器露天开采的大型铁矿——大冶铁矿投产。光绪34年(公元1908年),中国近代第一座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成立。
  光绪34年(公元1908年),湖北水泥厂(现华新水泥厂)建成并投产。
  1913年,汉冶萍公司筹建大冶铁厂(现大冶钢厂),1922年一号化铁炉出铁。
  1922年3月12日,中国共产党大冶钢铁厂组成立;5月,中国共产党港窑湖工矿区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
  1927年7月,贺龙率国民革命军20军抵大冶整军,随即,该部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武装起义。
  现代: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视察华中钢铁公司(今大冶钢厂)。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视察大冶铁矿并再次视察大冶钢厂,下午四时,毛泽东从黄石港新闸处跃入长江,畅游40分钟。
  1955年,在黄石工作的王路先生创作的《小燕子》歌词,在1956年6月1日《长江文艺》6月号上发表。后经音乐家王云阶改编为电影《护士日记》插曲。经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演唱,红遍中国,至今仍久经不衰。
  1966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东方红20型”拖拉机在黄石湖北拖拉机厂试制成功。
  1973年,华中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成立(1985年更名为湖北师范学院,为湖北省属高等师范院校)。
  1982年3月12日,国务院公布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该遗址被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1986年10月,黄石成功举办第7届湖北省运动会。此次运动会设有田径、游泳、体操、射击、举重、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棋类、潜水等13个项目,共有20个体育代表团参赛,运动员5000余名。总分前6名的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沙市市、武汉体院、荆州地区和襄樊市。
  1987年12月20日,中国乒乓球队黄石训练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我国首个国乒基地。
  1991年3月4日,武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为湖北省第一条全立交、全封闭的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全长70.3公里。11月,黄石成功举办第一届国际乒乓节。
  1993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黄石为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实施沿海开放城市政策。
  1993年11月,黄石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乒乓节暨首届服装节。15个国家和地区乒坛精英、服装模特、著名演员及海内外嘉宾7000余人参加节庆活动。
  1994年10月25日,与德国罗特威尔县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1995年11月10日,与新西兰纳尔逊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12月16日,黄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第一座五跨预应力混领土连续钢构桥,跨度居世界同类桥梁第一位。
  1997年12月1日,与日本关市黄石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04年6月,黄石理工学院(前身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与黄石教育学院)成立,成为黄石市首所市属高等本科院校(2011年12月26日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2007年4月22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隆重开园,成为全国第一家国家矿山公园(2010年2月22日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11月5日--20日,黄石作为分会场,与武汉、宜昌、襄樊、荆门共同举办中国第八届艺术节。12月12日,国务院批准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组成的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即“两型社会)黄石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2008年3月17日,大冶市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之一。
  2009年3月,黄石市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转型城市之一。4月1日,由罗杰·斯波蒂伍德执导,周润发、杨紫琼、乔纳森·莱斯·梅耶斯、拉达·米契尔主演的影片《黄石的孩子》在黄石举行全球首映式。10月28日,黄石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2009年7月,黄石被列为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9月23日,与厄瓜多尔瓜亚基尔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9月30日,黄石的“西塞神舟会”、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日,黄石被列入“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2010年1月11日,黄石市、大冶市、黄石港区、下陆区被授予“2007-2008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城区”称号,黄石同时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3月21日国务院批准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继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湖北省第二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8月20日——22日,黄石建市60周年之际,成功举办“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9月28日,世界第二、湖北第一大跨度斜拉索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黄石二桥)建成通车。12月26日,黄石成功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011年1月9日,黄石与广州、宁波、唐山、朔州、昆明、枣庄、柳州、伊春、白银一同入选“2010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6月14日,黄石被评为“国家节水型城市”。7月12日,黄石被评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12月1日,“湖北黄石工业遗产片区”正式获批,成为湖北省唯一的工业遗产保护片区。
  2012年1月,大冶雷山风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8月14日,黄石以总分第一名被评为“中国观赏石之城”。8月,黄石被评为“中国男装名城”。9月18日,黄石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月21日至23日,黄石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乒乓节暨第二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2012黄石乒乓球女子世界杯。11月17日,“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包括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和大冶铁矿露天采场)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2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出炉,大冶位列97位,成为湖北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12月26日,黄石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中国挤出模具之都”。同时,黄石入选“国家外贸转型升级黄石服装示范基地”,成为本批成功申报服装类基地的唯一一个内地基地。
  2013年4月,阳新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10月31日,黄石成为全国首批、湖北唯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
  地理环境
  地理:黄石市国土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4度31分至115度30分,北纬29度30分至30度15分之间。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黄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延绵于湘江鄂赣三省边境的幕阜山脉,在阳新境内有大小山峰411座。进入大冶,分为大同山(又称南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去脉。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拨867.7米(吴淞高度,下同),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拨840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米。
  黄石市地理区位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市区形状成“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区中心,是一个盆地城市。城区中心地段海拨一般在20米左右。黄石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水文: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与黄石接址的鄂州市杨叶乡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个大小湖泊组成本地区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流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河段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市境内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条,总河长1732公里。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11处,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舒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立方米。
  气候: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黄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铊、铟、硒、碲等;非金属矿有磷、硫、含钾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润土、石膏、硅灰石等39种;燃料矿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主要矿产的储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的供矿基地。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质量好、矿层厚度大,宜于露天开采,为发展水泥等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二,襄阳第一,共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
  水利资源:黄石市襟江带湖,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流经黄石市东北边境,上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主河道流程长72.31公里。市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
  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磁湖、青山湖、青港湖、菌湖、游贾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朱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仙岛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6座,小(一)型水库51座,小(二)型水库207座。
  全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平方米。
  林业资源: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植被种类繁多,已知的主要植被种类有:裸子植物7科18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种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有18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葫芦科、苋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种为最多。
  黄石地区的长乐山三叠系地层中有鱼化石,金山店等地石灰岩一、二叠系地层中普遍有腕、珊瑚化石,石龙头地区有豪猪、大熊猫、野猪、中同鬣狗、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斑鹿等化帮石,表明在两亿年前黄石地区有软体动物活动,在四五十万年前有脊椎动物活动。由于沧桑变迁,有些古代动物不复存在,但豪猪、野猪、虎、豹、狼等动物继续生存。
   行政区划:黄石市辖4个市辖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1个县级市:大冶市;1个县:阳新县;1个国家级开发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交通运输
  概述:黄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捷,距省会城市武汉仅70公里。城区有国家一级铁路干线武汉——九江铁路通过,黄石火车站为二级铁路客货运站,拥有湖北省第一条全封闭的武黄高速,武九动车组贯穿整个市域。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武黄段将在2013年年底开通,届时黄石直达武汉仅需26分钟。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和106国道以及规划建设的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咸黄高速穿城而过。黄石长江大桥和鄂东长江大桥使黄石与我国中部东西轴线区域的各个城市都形成了顺畅的连接,沿高速公路至上海8小时、南京6小时、合肥4小时、九江2小时、武汉1.5小时、长沙4小时;沿武九动车组至南昌2小时。
  三纵三横一环格局
  一纵: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及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境内长约20公里。
  二纵:黄石至阳新高速公路,全长约50公里。
  三纵:大广高速东方山至阳新龙港段,全长约77.6公里。
  一横:沪渝高速及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二横:黄咸高速及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境内全长约71公里。
  三横:杭瑞高速阳新龙港至界首段,全长约65公里。
  一环:即由黄咸高速大冶金湖至阳新棋盘洲段、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沪渝高速管窑至散花段、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以及大广高速花湖至金湖段组成,形成涵盖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高速公路外环,环线总长度约108公里。
  水运:黄石是沿江开放城市,依托长江可上溯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外贸码头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和重大件装卸作业。十二五规划建设棋盘洲港区(黄石新港),提升黄石长江主要港口功能。建成棋盘洲新港区一、二期工程并形成生产能力,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400万吨;适时启动棋盘洲港区三期工程,使棋盘洲港区的总吞吐能力达到4500万--5000万吨,为全市港口总吞吐能力的2倍。到2015年,黄石港计划新增码头泊位19个,达到157个;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2400万吨,达到4850万吨,其中:外贸年通过能力达300 万吨,集装箱22万标箱,旅客年通过能力135万人次;新增Ⅳ级航道里程34公里,Ⅴ级航道里程81.3公里。黄石拥有湖北地市首家保税区——黄石(棋盘洲)保税物流中心。
  航空:与武汉天河机场距离:约1小时30分钟车程,该机场具有直飞国内各大城市班机,并且已开通直飞香港、澳门航班。武汉天河机场已在黄石设立了中部城市首个候机楼。
  铁路:黄石站:二级客货运输站,可到达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温州、宁波、深圳、西安等地。黄石车站为武九复线改造后新建车站,自2003年11月动工,2006年1月9日完工。位于武九线108公里+146米处,处在黄石与大冶两市的结合部,设计能力为一等客运站。车站建筑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为23795平米,外型呈轴线型艺术对称布局。候车厅面积4131平方米,分为一、二楼普通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可同时容纳旅客3442人。设有8个售票窗口(车站内6个,黄石代售点1个,大冶代售点1个)。站内有两座站台,均设有"V"字形风雨棚,一站台面积8250平方米,二站台面积6655平方米,一,二站台间设有全封闭天桥一座,地下通道一个,为上下车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车站还设有650平方米的行包托运仓库,办理全国各地行李包裹业务。站前广场面积近80000平方米,为出行旅客提供了休闲场地。黄石车站每天发送旅客800余人,春运高峰期可达到8000人。
  黄石东站(老火车站):运营武黄短途客运(即“武黄快巴”)以及黄石市、大冶市及周边地区的旅客运输任务,现为三等客运站。
  黄石北站(在建):武黄城际铁路在黄石市区设立的站点,为高速铁路站。
  大冶北站(在建):武黄城际铁路在黄石大冶设立的站点,为高速铁路站。
  阳新火车站:三级客货运输站,地处阳新县城城西南处,旧火车站于1989年建成通车,连通武九线和汉丹线。现为武九复线改造后新建车站,于2005年8月20日通车。可到达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温州、南昌、宁波、深圳西、汕头等地。
  公路客运:黄石长途汽车站除开通湖北境内及周边省市长途班车外,还开通了黄石至南京、上海、温州等沿海城市豪华大巴高速客运班车,至上海全程8小时。
  公交出租:黄石地区共有公交线路58条(其中大冶13条,阳新9条),黄石市城区共开辟36条公交线路。101路、102路为夜间专线,另有“一中至大桥局”专线和“一中至教育局”专线。出租车起步价5元,超过1.5公里每公里1.4元。
  轮渡:黄石设有由上窑轮渡码头开往江北散花轮渡码头的轮渡航线,黄石轮渡公司拥有三艘客轮,分别是“鄂黄石轮渡16号”、“鄂黄石轮渡18号”和“鄂黄石轮渡19号”,票价为2元。
  经济概况
  农业:黄石农业耕地面积180.63万亩,人均0.69亩;林地面积254.70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麻类、糖类、果类,如苎麻、棉花、甘蔗、柑橘、桃、李、杏等。蔬菜主要品种有油菜、菠菜、大白菜、四季豆、黄瓜、南瓜、莲藕。畜牧业以生猪、鸡、鸭为主。水果主要品种有柑橘、桃子、梨子、李子、柿子等。渔业以养殖、捕捞为主,休闲渔业为辅,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淡水水面467.13平方千米。
  名优特农产品:有阳新的苎麻、吴茱萸、杏鲍菇、山茶油、湖蒿、金银花、柑桔、枇杷、金竹云峰茶、紫甘薯、网湖瘤丽蚌、阳新屯鸟、春鱼,大冶的红心薯、黄金湖淡水鱼、大董杂果、保安水芹菜、沼山狗血桃、金山店向阳李、绿壳鸡蛋、保安湖王蟹、黄金湖嘎子窖鱼、宝峰优质大米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富川牌山茶油、香麻油、长丰园牌富春香米、丰园红米、春潮牌湖蒿、杏鲍菇、金柯辣椒、灵溪豆豉、九味牌老家牛肉、楚仙鱼面、中国劲酒等。
  工业: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全市已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其中,有11家企业入围湖北百强,数量稳居湖北前三。同时,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华新水泥进入全国制造业500强。黄石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大冶经济开发区、阳新工业园、黄石港工业园、西塞工业园、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大冶灵成工业园等7个省级工业园区。
  黄石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黄石东贝机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劲牌有限公司、黄石鑫鹏铜材有限责任公司、湖北西塞山发电有限公司、黄石新兴管业有限公司、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湖北新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黄石山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美岛服装、大冶特钢、三环锻压、武钢大冶铁矿、金山店铁矿、灵乡铁矿、黄石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三丰智能、邦柯科技、陈贵矿业、湖北三鑫金铜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
  商业外贸: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达353.24亿元。主要产品有纺织服装、冶金、机电、化工、鞋类、医药保健、轻工食品及其他等8类500多个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7.8亿美元,加工贸易出口2.5亿美元。
  旅游事业
  概述:黄石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黄石境内省级风景名胜区有磁湖风景区、东方山风景区、仙岛湖风景区、雷山风景区等4个;省级以下风景名胜区有西塞山风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七峰山生态风景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阳新龙港红色旅游区、大冶市青龙山公园 、大王山风景区、黄坪山生态旅游区等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阳新县龙港镇1个。省级森林公园有东方山森林公园、雷山森林公园、黄荆山森林公园等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遗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大冶兵暴旧址、龙港革命旧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个。
  景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铁山区东北郊,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拥有“亚洲第一天坑”,国家4A级景区。市区乘坐6路、11路、29路公交车可到。铁山区将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依托,“十二五”期间投资200亿元,建造包括“神秘的北纬三十度广场”、“欧洲矿冶小镇”等在内的“世界铁城”。
  军事古塞:西塞山又名鸡头山。虎视江北,扼守长江,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要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古战场。孙策攻黄祖,周瑜破曹操,刘裕攻桓元,曹王皋复淮西、陈玉成大战清军等事皆于此。西塞山景色壮丽,临江悬崖峭壁之上有“桃花古洞”现于流云之间。此洞有6平方米,为天然石洞,洞中又有小洞与山中溶洞相通。进洞小道宽不过2尺,只能贴壁侧行,头上陡崖倚天,脚下江水喧嚣。惊心动魄,人称“一步险”(1985年建有铁索护栏)。洞下临江处有元真子钓鱼台。洞左上侧百米处临江面有一块4米多高的岩石,刻有“西塞山”三个阴文大字,为明代董其昌题署;在桃花洞右侧矶头上有一铁桩,高80厘米,宽3厘米,厚1厘米,为吴王孙皓建铁索横江留下的遗痕。还有飞来船、佛掌、月窟、镜岩、鹅掌、鳌鱼石、过儿洞、蚊龙窟、云林得意笔、标干仞等景观。唐代李白、江淹、刘禹锡、皮日休、书应物、韦庄及宋代陆游、张文潜、黄庭坚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西塞山吟诗赋词,抒发情怀。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王浚船楼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秋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神舟会黄石市西塞山区道士袱村民庆贺端午节的传统盛会,主要活动有制作神舟、唱大戏、祭祀、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从每年农历4月初8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的开工仪式,扎制神舟,到5月初5子时由道士主持仪式为神舟开光,直到5月15至18的神舟会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吊活动。
  2009年9月30日,湖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东方山景区:位于下陆区和铁山区交界处,距市区20公里。山势巍峨,海拔495.2米。山“在武昌(今鄂州)东界故名东方”,即因方位得名,以闻名。山顶有弘化寺,建干唐宪宗元和5年(公元810年),原名“宝峰招提”四字乃唐宪宗御笔写出,并赐开山和尚德聪禅师法号“智印”。现存弘化寺古建筑群为清同治年间重修。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规模宏大。山门“三楚第一山”和反面匾额“白莲净城”为清大学士余国柱所书。正殿门“弘化寺”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手书。寺内原有佛像千余尊,其中有3米高铜铸大佛像和钢铁合铸大佛像3尊,有暹逻(泰国)送来的金玉石佛像一尊和大量佛经藏书,还有2吨多重的铸钟4口,为佛教活动较集中的场所。东方山自然景色秀丽,有“灵泉锡卓”、“仙履日喧”、“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山懒卧”、“石船高撑”、“禅关同福”、“道洞云停”等八景。现已辟建为东方山风景区,是国家3A级景区和省级森林公园。
  磁湖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磁湖位于市区中,自然风貌秀美。北宋诗人苏轼、苏辙兄弟曾在此泛舟,留下“苏公石”供人游瞻。古有磁湖寨。今在湖滨建有鲇鱼墩、澄月岛(鱼跃鸢飞景区)、团城山公园(逸趣园)等景点。市区返往团城山的杭州路已通车。环磁湖的八大景观工程即将完工,一个更加秀美的磁湖即将展示在世人面前。
  江滩公园:中窑江滩公园已建成,昌大堤江滩公园在建中,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8月完工,二期工程也已启动。
  大冶市旅游景点: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小雷山(国家4A级景区)、三台八景(即“天台、云台、宫台山和金湖湛月、铜海飞烟、鹿头夕照、龙角朝暾、太和云雾、雪岭石林、沼开叠翠、虹经钟灵”)。
  阳新县旅游景点:仙岛湖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阳新革命烈士陵园、王平将军纪念园、七峰山、伍家宗祠。
  此外章畈国际温泉度假村、大众山风景区、黄荆山森林公园、大冶保安湖湿地公园、阳新网湖湿地公园正在规划和建设中。
  遗址:石龙头遗址为长江中游一处较重要的遗址,距今28.4万年。位于西塞山区河口镇章山村石龙头。于1971年冬开山炸石中的一个石灰岩洞中发现。洞内发现石制品88件,石器类型和制作方法为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传统技术,略有进步。时代略晚于北京猿人。伴出的动物化石有东方剑齿象、大熊猫、中国犀、中国鬣狗、豪猪等。石龙头遗址与伴生动物化石的生存年代属于中更新世晚期,为了解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还有属于新石器时代特征的王家坳遗址(黄石港区)、老鹤庙遗址(下陆区)、艾家宇遗址(下陆区)和李家湾遗址(铁山区),均在1956年11月被列为第一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医疗卫生:黄石市中心医院(原黄石市第三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黄石市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黄石妇幼保健院、中心医院、中医院、第二、第七人民医院位于黄石港区;第一人民医院位于西塞山区;第四人民医院位于铁山区;第五人民医院位于下陆区;精神病医院(原第六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团城山分院位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另外还有华中福康医院、爱康医院、普仁(惠民)医院、华新医院、15冶医院、有色金属公司医院、大冶铁矿医院等多家医院。全市市区所有街道均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足城市社区医疗卫生需求。
  大冶、阳新地区也各自形成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著名人物
  古代
  东晋,著名文人孟嘉等。
  北宋:朝奉郎盛子充,龙图阁直学士吴中复,工部尚书明彦才,抗金名将吴玠、吴璘,著名诗人、词人吴则礼等。
  南宋: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王质,奉政大夫明复之等。
  明朝:开国元勋、兴安侯徐祥,文渊阁大学士吕调阳,历仕四朝的礼部尚书刘春,巡按御史刘台,广西参政、河南布政徐镛,副都御史、贵州巡抚刘彭年,素有“后七子”之称的一代文豪吴国伦,浙江巡抚潘师道,贵州按察使成务,广东按察使曹志遇,浙江道巡抚、监察御史刘之待,中宪大夫冯之图等。
  清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余国柱,翰林院庶吉士、咸丰帝的老师陈光亨,抗俄御日主将、一品建威将军江自康,一品振威将军敖天印,广西巡抚、兵部侍郎柯逢时,都察御史柯瑾,中宪大夫卢高,榜眼秦定三,太平天国首科状元刘继盛,台州知府潘观藻,湖南直隶知州刘凤纶,浙江云和知县陈治策,兴国军总领、骁将孙从鹤,著名女诗人费墨娟等。
  近、现代
  将军高干:青年救国团第4总队总队长颜邦屏、上将;余立金中将,少将有贺俊侦、梅盛伟、王义勋、马龙、汪克明、吴嘉民、朱直光、乔信明、彭方复、吕作松;国民党将领徐远举、陈时杰少将,中将贾伯涛、皮震;民国陆军中将、将军府平威将军石星川,湘鄂赣红十六师政委方步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副军长、参谋长饶惠潭;航天工业部部长朱涤新、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司令员、中国导弹卫星火箭专家李恒星中将等。
  专家学者:翻译家徐霞村,哲学家成中英,科学家洪登礼,军事家伍修权,教育家董纯才,武术家钟云龙,歌唱家曹燕珍,作曲家李家高,戏曲理论家郑传寅,经济学家夏道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孔祥复,乡土菜大王陈绪荣,驻芬兰公使朱绍阳等。
  革命元勋:曹亚伯、石瑛、刘湛恩、向海潜、黄申芗等。
  当代
  军政界:彭清华、乔晓阳、张昌尔、陈绪国、贺之军、刘石泉、柯汉民、盛茂林、柯良栋、王铭德、范晓光、彭水根等。
  娱乐界:陈数、王若涵、徐溢、王雪儿、侯磊、袁思怡、龚泽艺、侯磊等。
  体育界:程菲、李珊珊、邵婷婷、袁培琳、刘蕙瑕、张勇军、张箐、柯钊、邱慧芳、郑凯木、胡军、余泱漪等。
  程菲:是中国女子体操选手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队员,以其名字命名的动作“程菲跳”举世闻名。
  商界:吴少勋、杨百昌、张震远、柯建刚、陈木森、杨闻孙、赵继宏、袁知安、蔡翔、陈海斌、吴文刚、汪加胜、何中林、曹祥来、万峰、刘会学、许望武、夏春生、刘先明等。
  教育界:王月娥。
  宗教界:正慈法师(湖北省人大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常务理事、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
  教育事业
  小学:黄石市老虎头小学、武汉路小学、英才小学、老虎头小学、磁湖小学、龚家巷小学、团城山实验学校、柯尔山小学、广场路小学、中山小学、沿湖路小学等。
  中学
  省重点高中:黄石2中、大冶1中、黄石1中(原黄石实验高中)。
  市重点高中:大冶实验高中(原大冶5中)、黄石3中、阳新1中、阳新县高级中学、有色1中、黄石7中(宏志班)等。
  普通高中:阳新实验中学、黄石7中、黄石20中、黄石5中、黄石4中、黄石6中、阳新兴国高中、湖山高中等。
  黄石初中:肖铺中学、铁山1中、有色2中、黄石8中、黄石9中、黄石10中、黄石14中、黄石15中、黄石16中、黄石17中、黄石18中、黄石21中、团城山实验学校、大冶实验中学、鹏程中学、四棵中学、汪仁中学、东岳中学等。
  高等院校: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铁山校区(原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籍来黄高校教师50余人。
  人口:黄石市境内汉族人口为252.42万人,占总人口的99.85%;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0.38万人,占总人口的0.15%。
  常住人口:为2429318人。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683236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
  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259260人,占总人口的51.84%;女性为1170058人,占总人口的48.1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62。
受教育程度:全市人口中,每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 430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1506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3602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927人。      
民族宗教
  民族:黄石市是一个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全市共有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瑶族、布依族、锡伯族、侗族、土族、彝族、朝鲜族、基诺族、黎族、畲族、僳僳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藏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傣族、东乡族、高山族、哈尼族、怒族、普米族、毛南族、门巴族、佤族、纳西族、羌族、景颇族、达斡尔族、拉祜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41个少数民族,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有5435人,占全市总人口0.21%,人口最多的是土家族(1340人),满族(1099人),回族(917人),壮族(449人)苗族(404人)。
  宗教
  佛教:弘化禅寺(东方山);
  道教:飞云山飞云洞道观;
  伊斯兰教:黄石市清真寺(开发区市委党校);
  天主教:团城山天主教教堂;
  特产
  黄石八珍
  中国劲酒:20世纪80年代初,挖掘古方,在清末宫廷御酒总监陈伍荣老先生提供的原始组方基础上,配以御苁蓉、淫羊藿等三十多种名贵动植物药材,应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潜心研究,经过十余次组方,开发出“中国劲酒”,率先开拓中国滋补保健酒市场。中国劲酒是中国滋补保健酒的典型代表,具有抗疲劳、免疫调节等保健功能。十几年来,中国劲酒以其醇厚的酒质、怡人的口感和显著的功效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畅销全国,并远销韩国、台湾和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劲酒三次在国家级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连续五次被评为“湖北消费者满意商品”,并于1997年被国家卫生部认定为“保健食品”。
  黄石港饼:黄石港饼是湖北省黄石市的地方名特产品,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2011年3月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黄石的糕点食品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刘备到东吴招亲携带的“龙凤喜饼”,就是在黄石采购的,这是黄石港饼的前身 当时的黄石名叫楚雄镇,地点在西塞山下东边,是吴楚地区周边各县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刘备去东吴招亲,船队就是在这里补充食物、采购礼品,其中就有“龙凤喜饼”。
  白鸭牌松花皮蛋:松花皮蛋造型十分精美,蛋身内清晰可见一些松针形的小花,就是这些“花”,使松花皮蛋闻名遐迩。逢年过节黄石松花皮蛋一定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珍品,特别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两盒黄石珍品——松花皮蛋给端午增添不少节日气氛,可见其珍,“珍”点了佳节。早在1984年,白鸭牌松花皮蛋就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2011年3月,白鸭牌松花皮蛋被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
  珍珠果米酒:珍珠果米酒是传统的地方风味,早在明代就出了名,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黄石特制的酒曲——风窝酒曲做发酵剂,经糖化发酵制成的。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汤清,颜色碧绿,蜜香浓郁,入口甜美,浓而不沾,稀而不流,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金柯辣椒:金柯辣椒产于湖北省黄石大冶市南部高寒山区--金柯村,该地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产的辣椒个大肉厚,清脆爽口,再加入该地山泉精心泡制而成。成品色泽黄亮、解腻开胃、肉质厚实、清脆爽口、堪称一绝。
  灵溪豆豉:豆豉又名“幽菽”,其生产历史距今已2000多年,它以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营养成份与牛肉相等,蛋白质含量高达40%,脂肪含量3%左右,营养丰实,滋味鲜美。用于烹饪,无论蒸、炒、拌食、调味,荤素皆宜。豆豉除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外,自古即入药,历代医书治病入药皆有记载。《本草纲目》说豆豉有开胃增食,驱风散寒,增强脑力,防治高血压,预防癌症,消除疲劳,减缓衰老,治水土不服,解山岚嶂气等功效。灵溪豆豉是大冶市灵溪豆制品有限公司采用唐代宫庭传统工艺,引用灵溪天然山泉,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由华中农业大学科技食品系微生物专家反复调配,精心酿造而成。其产品口味多样,配料独特,内含成份丰富,产品真空包装,高压灭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开瓶、开袋即食,家庭佐餐、炒菜、调味省心省时,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爽口小萝卜:精选优质新品小萝卜,采用传统农家工艺,结合现代技术泡制而成,具有香脆味美,酸甜可口的特点 。
  猛汉酒:黄石市今阳保健品厂科研人员联合国内药学专家通过数载攻关,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研制开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滋补保健名酒——猛汉牌保健酒。猛汉牌保健酒自投放市场以来,以其品质优良、功效卓越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1999年,中国猛汉酒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保健食品”;同年11月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中国猛汉酒”以其酒质功效的绝对优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0年公司被黄石市知识产权局定为黄石市专利重点保护企业;2001年,被评为“湖北市场质量信得过品牌”、“黄石市酒类产品推荐品牌”等称号。
  其它美食
  印子粑:在大冶市南部的“果城里”(刘仁八镇)那里的印子粑,具有千余年的历史,每年制作两次。一次在春节前,一次在二月花朝后。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户户洗米出舂碓,用筛箩筛粉,用粑印做印子粑。粑分两种,一种是高梁粑,红色,代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种是白粑,蒸熟后在粑中点红,代表丰收、喜庆和圣洁。过春节时,当地人便蒸粑、煮粑待客,或送亲友作礼品。印子粑也有绿色的,表示期望来年风调雨顺,禾苗葱壮。果城人最隆重的是第二次制作印子粑,时间是农历2月18日到3月3日。印子粑的制作特别讲究,要一白二清三酥。以籼米为主,兑进适量的糯米,用碓舂成粉,加入清甜的山泉水揉和,用粑印印成粑,放入蒸笼蒸熟。如果堆粑山,则要趁热堆,冷却后不易堆成。粑印用木制,每个粑印有1-3个空模,形状一般只有小茶杯口大。粑印里刻有反向的如马、牛、羊、鸡、龙、犬以及鸟雀、花、草等各种动植物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堆成的粑山,晶莹透亮,造型美观,堪称优秀的民间艺术品。其形状如银元,印有福禄寿喜等各种图案,而且因其粘而不腻,香而柔软,既可蒸食,又可烤食,还可和荤。
  金牛千张:千张皮,简称皮子,也叫千张,是金牛的特产,也是鄂东南的风味食品。作千张皮的主要原料是黄豆和冬豆,七月乌豆、泥豆也行。制作方法和步骤大体是:先将豆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用手掐掉豆壳,豆壳浮于水面,用捞子捞去豆壳,再用清凉井水洗净豆子,然后磨成浆糊状,装进布袋,加入少量食油脚子,边掺清水边舀动,过滤出来汤状的豆汁,放进大锅煮沸后,倒进缸中,慢慢点进熟石膏水,俗叫点豆浆。边点浆边用水瓢在上面来回搅动,待出现小颗粒状为止,盖上木盖,待20分钟左右便成脑浆状,这就是豆腐脑。再用小竹帚搅匀,用瓢浇进事先放在专用木架上的木匣(匣约26厘米见方,10厘米高)内的棉布片上,浇一层盖一层布片,可浇至1米高以上,再用木杠将略小于木匣的术头压进匣内将水榨干,然后将布片从匣内取出,用手轻轻的一层层剥落,就成千张皮。黄豆是一种健脾食品,金牛皮子由黄豆深加工而成,薄而脆,香而甜,松且软。千张皮食用时,可切成丝条状或3厘米宽的条条结成皮子花,用鲜鱼一起煮,味道鲜美,其中尤以鳜鱼焖皮子闻名远近。
  城市人文
  《小燕子》诞生地:《小燕子》是广为传颂的一首儿童歌曲,同时也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的插曲。歌曲抒发了剧中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这部电影早已被人们淡忘了,但这首歌却被单独传唱开来。歌曲清新流畅、自然朴实,毫无斧凿之痕。传唱时,一般只唱原曲的前半部分,这是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歌了。
  这首儿歌的词作者王路1955年在湖北黄石工作,当时王路有感于黄石秀美的风光和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情景而创作。《小燕子》首次发表于1956年6月1日《长江文艺》6月号上。后王路先生与北京音乐家王云阶将其改编成电影《护士日记》插曲。经著名电影演员王丹凤演唱,从此这首儿歌便唱遍了大半个中国,至今仍经久不衰。
  歌词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告诉你,    这里更美丽,
  我们盖起了大工厂, 装上了新机器,
  欢迎你,           长期住在这里。
古老灿烂的矿冶文化
黄石博物馆
黄石长江大桥
黄石二桥——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江滩 
黄石夜景
广电大楼体育馆夜景
大泉沟风景区
国家矿山公园——亚洲第一天坑
教堂
九曲桥
七峰山
水上莲花——湖师大剧院
西塞山前白鹭飞  
仙岛湖市花--石榴花 弘化禅寺
黄石八珍 黄石港饼
中国劲酒
印子粑
铁山仿古街夜景 磁湖夜景 人民广场夜景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月亮山上看黄石 黄石建市六十周年绚丽焰火

篇三:[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璩姓源流


璩姓源流
 
来自:网文
璩姓,拼音:qú xìng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6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璩(Qú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出自姬姓,与蘧姓同源,以邑名为姓。“蘧”姓与“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得姓始祖:蘧伯玉。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被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蘧伯玉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一、姓氏源流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公族蘧伯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周成王姬诵将弟弟康叔(姬封)封于卫地,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
  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名叫姬瑗,字伯玉,今河南省长坦县伯玉村人,被卫献公姬衎(公元前576~前544年在位)敕封于蘧邑(今河南浚县),为伯爵,因称蘧瑗,号为蘧伯,史称其为蘧伯玉。
  史籍《了凡四训》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从此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蘧伯玉从公元前576~前531年左右,辅佐了卫国三代君主,即卫献公、卫襄公姬恶(公元前543~前535年在位)、卫灵公姬元(公元前534~前493年在位),以贤德执政而闻名于各诸侯国。据史籍《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中的记载:“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蘧伯玉与孔子是同时代人,他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笃行不倦,慎德深思,很受孔子尊敬。当时孔子与之关系相善的各诸侯国贤者,是齐国的晏婴(字仲,公元前578年~前500年),郑国的公孙侨(字子产,公元前?~前522年待考),卫国的就是蘧伯玉。
  孔子几次到卫国,多居于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
  有一次,蘧伯玉差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走后,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蘧伯玉之德,亦赞蘧伯玉的使者。
  在典籍《论语》中,孔子赞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籍《淮南子·原道训》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卫灵公即位之后,没有继续用蘧伯玉为大夫,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曾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后来史鱼病逝,临死前,决定采用特殊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只可以置于窗下,等卫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
  史鱼的儿子就按照父亲的遗言办了。后来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史鱼的尸体被置于窗下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临终前的话转告给了卫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以后,古人就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蘧伯玉的后代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蘧氏,传二十七世至蘧瑷,曾出任唐朝时期的光禄大夫,居于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他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子女分为三姓,令其各自逃亡。所分三姓易为“璩、瞿、渠”三氏,音同字异,仍为一家。后来也有少数蘧氏族人把“蘧”字的“草”偏旁去掉,改为遽氏。
  其“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
  从此,璩氏、瞿氏、渠氏、遽氏分散各地,世代相传至今。由于璩氏、瞿氏、渠氏、遽氏同宗同源,因此该四氏的后世族人大多尊奉蘧伯玉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玉器,出自古代玉石制作的环饰,属于以饰品指代为氏。
  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用玉石、金、银制成的环饰,通常佩饰于耳朵上。
  中国古人很看重玉,将玉的坚致、光采、纯粹、悦声等来比喻人的品德,并且寄以吉祥的象征,所以佩带玉是很光采的事。并认为佩玉不能随意解去。玉的制品也多种多样,而与玉有关的物,一般都加斜玉旁,“璩”就是指用玉做的环饰。
  古代,一般只有王公贵族才允许佩戴璩,因此“璩”也是高贵身份、精湛技艺的表征,由此产生了璩氏的另一支,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其中就有制作此类饰物工匠的后裔子孙。
璩氏一族的姓氏用字被改写为“琚”字,最早出自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日寇投降后河南省的鹤壁市浚县屯子镇孙庄璩氏一族,之所以改写为“琚”,仅只是为了在民国政府重新进行按谱户籍登记时便于书写。这个以“琚”代“璩”的做法,是非规范化的自发行为,也是完全错误的,但其一直讹传至今,加之“璩”字笔画多,在计算机字库中不好找,而“琚”字笔画少且亦可读作qú(ㄑㄩˊ),因此致使不少璩氏族人也误其为“琚”。
  “琚”的古体字为“?”,也是一种玉饰,其大体形制有三:
  《疏》中记载:“琚,谓纳众玉与珩上下之闲。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横者也。下垂三道,贯以瓍珠。璜如半璧,系于两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别以珠贯,下系于璜,而交贯于瑀,复上系于珩之两端。冲牙如牙,两端皆锐,横系于瑀下,与璜齐,行则冲璜出声也。又钱氏曰:佩玉之双璜,上系于珩。又有组以左右交牵之,使得因衡之抑扬,以自相冲击,而于二组相交之处,以物居其闲,交纳而拘捍之,故谓之琚。或以大珠,或杂用瑀石。诗言琚用琼,则佩之美者也。”
  不过,作为姓氏用字,还是尊祖为上,不宜随意简改。许多人说“璩”字在计算机字库中找不到,其实,在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自带的全拼汉字库中,连翻两页第8个就是,其原姓氏字“蘧”则只需翻一页第6个就是。
得姓始祖:蘧伯玉(姬瑗)。
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
族谱中有唐朝圣旨和铁券文记载。现各地璩氏族谱在“源流叙中”都认为得姓始祖为蘧伯玉,自认是璩瑗之后裔。
这也在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中得以体现:“璩豫章郡”,贵溪属豫章郡。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璩”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蘧伯玉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据《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蘧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200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伯玉故里蔡云川先生的专著《春秋先贤蘧伯玉》一书。故璩氏后人尊蘧伯玉为璩姓的始祖。
二、迁徙分布
璩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六十六位,在宋版《百家姓》中则排序为第三百零五位门阀,族人多以豫章、汲郡、黎阳为郡望。
蘧氏、璩氏、瞿氏、渠氏四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
中原地区的璩氏族人,据有关史料载,均系明洪武十八年自山西迁居所至。
汉朝时期,有弟兄三人定居今河南济源、孟县,繁衍生息。 
河南焦作孟县有璩沟,几乎全为璩姓。北京密云县大城子镇墙子路村有璩姓。
山西阳城璩姓较多。浙江常山县何家乡璩家村、湖北枣阳市璩湾镇的璩姓比较多。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璩姓,有二百余人。
安徽桐城璩姓很多。江西庐山璩姓有八百余人。山西晋城好多地方都有璩姓。河南唐河源潭璩庄,璩姓有四百来人。
浙江衢州、江西南昌璩姓较多。湖南益阳有个璩家村。河南省鹤壁市石林乡有个南唐宋村,多数村民姓璩,璩姓占大数。浙江衢州五县一区,璩姓族人有三千余,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县,最早的在宋朝时期就迁至衢州了,随后又向各区县间迁徙。
浙江江山璩丰村有一璩源寺,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吴越王钱弘佐赐额"璩源善政保安禅寺"。
璩源寺庙堂依然,龙湫泉潭如故,可为待开发的旅游胜地之一。江山现有几百璩姓后人。浙江金华兰溪水亭圣山的璩氏据说是从山东移民来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龙游有个璩村,村民都是璩姓。
吉林省省四平市有部分璩氏家族成员。 
明朝“燕王扫北”以后,璩姓有人迁徙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个村落,大约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璩氏后人的集中地。
湖北武昌闹市有一“璩疯子”烧烤店。山东省诸城市有一村那里三分之二都姓璩。山东省章丘市木厂涧村蘧姓。
  璩氏联谊委员会的璩克应提注:
  璩氏源远流长,追溯其实,明确姓源乃东周战国时卫国贤大夫蘧瑗,字伯玉,苗裔也,据东周列国志云:孙林父因歌逐献公,东周简王十年(公元前576年)孙林父往见蘧瑗,蘧瑗对曰:“人臣事君可谏则谏,不可谏则去。他非瑗所知矣。”瑗掩耳而走曰:“瑗不与闻君之出,又敢闻其入乎”遂去卫过鲁。东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1年)献公使字,独相卫国召蘧瑗于鲁复其位,辅佐献公、灵公。
  蘧伯玉与孔子是忘年好友,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蘧伯玉长孔子约五十余岁。据史籍《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曾数次到卫国,每次皆至蘧伯玉家,二人虽年龄有差,交往相互爱慕,彼此敬仰的好友。
  蘧伯玉目睹卫灵公之无道,又离卫适鲁,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卷而怀之”。又曰:公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为贤大夫,蘧、孔在东周列国称为“圣贤”。
  蘧伯玉在世住居何地,死后葬于何处,其记有三:一曰长垣,一曰卫辉,一曰获嘉。新编《长垣县志》云:蘧伯玉墓位于城南六公里邱寨村南,墓前有祠,内多碑刻,祠后是墓碑文:“先贤内黄侯蘧公之墓”。1957年尚存三通碑刻和负故里在城东伯玉村。
  汲县记:清《河南通志》和民国《河南新志》俱载:在卫辉府城西北卅里君子村,蘧伯玉居此故名,村北有蘧伯玉墓,又有蘧大夫庙。《卫辉市志》古墓葬载:蘧伯玉墓位于城西十六公里,君子村北一公里许,墓前有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知府杨茂祖之立石。
  民国《获嘉县志》载:蘧瑗在县东北五里许,举柏村,墓在村北半里许,周围约三十余步。巨柏村原名:蘧伯玉村和君子村,村民众感其在世之德,不忍直呼其名,即以墓前有大柏树而命名大柏树村,“大”即“巨”也,遂又更名巨柏村。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县长邹古愚予撰文立石。今墓已湮没,残碑尚在。碑文柏山璩克膺于1997年10月25日亲访抄存以上三说,均在卫地,冢碑和村祠皆有,究竟何处系葬地,实不敢贸然肯定与否定,三处皆没有蘧璩氏后裔,待后世有贤者进一步考查。
  据明人乐韵风、宋濂等撰《洪武正韵》载璩与蘧同,考蘧姓系以邑为姓,望出黎阳汲郡(今河南汲县)然而为何去草去走加王,其原因不详。
  据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柏山、璩沟、犁掩底三宗家谱和祠堂石文记载:伯玉之后二十七世传至玉章祖职大唐侯位,其子光禄大夫秉(岳阳名士)被掺由豫章(江西省)避难逃奔四方。吾支到晋黎阳(即山西黎城)遂易蘧为璩、瞿、渠。三姓实属一家,不忘原姓母音。我祖以王旁之璩为姓,不忘伯玉之名,去草去走加王本姓渊源由自来矣。据《通志氏族略》云:璩氏郡望,豫章郡望,在今江西省境,主要地区南昌等。
  在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洪洞县迁民期由晋黎阳(黎城)迁豫济源县坡头乡犁掩底,历年无几,而后伯、仲、季分居,长祖耕田迁孟县岭挖洞定居,曰璩沟村,次祖耕地仍守故土,三祖耕收徙居今博爱县柏山村,洞穴为宅名曰:璩胡洞。子孙后代围绕此地而兴建。
  先祖们虽然析居三地,各宗皆以口碑、笔谱承继本支姓史,至今已六百一十四年,三祖葬地何在:长、次祖均葬犁掩底为双立祖,三祖扎茔柏山。璩沟是二世祖(讳)泉配张氏立茔,现碑尚存。
  在不发达的社会中,衣食住行得不到保障,特别是交通不便,三门人等数百年来未曾来往,不能联宗祭祖,每念及此,深感遗憾。
  迄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三宗在柏山家庙会聚一堂,柏山有十七世忠旺十八世元魁、世臣、景芳。璩沟有十六世庆光、庆熙。犁掩底有十五世生谨、生后、十六世成敬共议祖规:以后每逢子、午、卯、酉,二、三门宜向长门家庙祭祀,辰、戌、丑、未三、长门宜向二门家庙祭祀,寅、申、己、亥长二门宜向三门家庙祭祀。
  此后由因战乱、日夷侵华、旱蝗等灾难,民无聊生,又终止六十年。于1989年3月在中国传统祭祖节: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柏山村廿世克应、克煜,廿一世绍堂,廿二世先明历经三天赴犁掩底和璩沟,探访族长,祭祀烈宗,畅谈族史,统一辈字,整续家谱等,顺便敬录:璩氏祖宗统系志和璩沟家庙碑志两天。而后三地均已互访祖宗。三宗人等繁衍极不平衡,辈差之大矣。
  璩沟:十五世至二十一世,人一千余口。
  犁掩底:十六世至二十一世,人七百余口。在第十世一支迁居栾川县(原卢氏县)冷水镇,已传八代,十五世至十九世六百余人。
  柏山:十七世至二十四世两千余口人,加之居迁流散居人家,合计约六千口人,以农为主。
  1994年联谊会在柏山举办,参会人数一百余人,会后发祭祖杯,意为饮水不忘联宗祭祖。会后议定:三年联宗祭祖一次。年限为:按公元年号尾字三、六、九年。规定阴正月初九为联谊日,三为璩沟,六为犁掩底,九为柏山,十年一旬。
  1966年农历1月9日,爆竹声声,锣鼓喧天,联谊会在犁掩底召开,在此间二门支系由栾川县冷水镇一行六十余人前来认宗祭祖,携带乐队助兴,热闹非凡。真是正通人和,国泰民安,人民团结的新景象。会中三处议定:成立璩氏家族联会。宗旨是:考究璩氏源流,挖掘历史资料疏通各地璩氏关系,增进团结,让璩氏家同全国各姓氏兄弟一道发扬光大。三宗联谊会成员如下:璩沟十六世庆珍、十七世德忠、十八世太荣。犁掩底十七世恒珍、恒举,栾川冷水镇十五世天爵。柏山十九世以江、以来,二十世克应、克又,廿一世绍富。三门有事以联系。
  凡尊姓者都注重祖籍郡望,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一种心理,吾璩姓在全国属稀姓,南北皆,有散居四方虽支系不祥,同属一宗。因年深日久,几经迁流,宗序失传,成为途人,偶与同姓相交,倍加亲切,应取得联系考究源流。
  警示一:姓字不可随便改。近年来,璩字不知不觉被琚(音jū)字所取代,璩和琚都是规范字,两字读音不同,都未简化,在五六年前后国务院公布简化字,其中将“……”简化为“剧据”,可音未变(音jū)从此以后受其影响,璩(音qú)字写“琚”字不断出现,而学校对学生写错姓字不加纠正,尊姓者不重视璩,好写就行,逐渐在张榜登名、写信、字据、广告、电视、碑刻、报纸、著述电脑等琚字代替璩字广为流行,深感遗憾。璩氏记史必须注重。在此指出:尊姓者初生婴儿入户口时写准姓字,入学时教学璩字,到成年领取身份证时一定注意姓字。凡在社会中经常社交和在不同领导岗位上的人士,在签字及电台、报到、采访等署名时都要尊重自己的姓字,要知道自己姓什么,让璩字在社会上摆正位子。
  警示二:对于同宗同族通婚,是不文明的,不合道义的。自古以来,除母系社会婚配较混外,进入姓氏社会对同宗同族结婚是罕见的,就是异姓近亲结婚,国家法令规定是不许可的,对后代子女是有害的。在此呼吁凡属同一宗族各代仁人,在通婚问题上要重视,就是出五服之外的同宗通婚,也属同血种近婚圈,对后代子孙身体发育是有害的,请族众慎思,以次为戒。
   今甘肃省的兰州市、庆阳市合水县,河北省的邢台市、沧州市任丘市、衡水市武强县、景县,山东省的青岛市、烟台市,山西省的晋城市、临汾市洪洞县,陕西省的安康市紫阳县,河南省的新乡市长坦县、辉县、济源市、南阳市、焦作市博爱县、孟州市、鹤壁市浚县,安徽省的合肥市、宣城市泾县、安庆市桐城市、宿松县、池州市,江苏省的南京市、苏州市昆山区、淮安市洪泽县,浙江省的湖州市长兴经济开发区、衢州市常山县、温州市平阳县、宁波市,江西省的九江市庐山区、鹰潭市贵溪县、上饶市余干县、景德镇市,湖北省的武汉市、黄石市阳新县、潜江市、襄阳市枣阳市,湖南省的常德市,四川省的乐山市峨眉山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广东省的广州市、中山市、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天津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美国的波特兰市等地均有璩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号
1、郡望
豫章郡: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隋朝时期为洪州治所。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五代时期的南唐及明、清诸朝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为洪都府治,其时辖地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汲 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一带。
  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东晋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晋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东魏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北齐废黎州,北周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隋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唐朝武德二年(乙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唐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宋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宋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宋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宋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通利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金国皇统八年(戊子,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金天德三年(辛卯,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清朝顺治元年(甲申,)浚县属大名府,清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1958年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1961年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1970年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浚县属安阳市。1986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1986年,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1992年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1995年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1997年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1997年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1998年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2000年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2、堂号:
  汲郡堂:以望立堂。
  豫章堂:以望立堂,亦称南昌堂、九江堂、锦江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亦称黎蒸堂、通利堂、通州堂、浚州堂。
  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君子堂。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遗经堂:资料有待补充。
四、家谱文献
安徽桐城桦林冈璩氏宗谱四卷,(清)璩绍兴续修,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温州豫章郡璩氏(蘧氏)五修宗譜,(清)蘧孝漢主修,吳逢明編纂,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1983年影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南湖乡鹿角山村蘧孝地。注:始迁祖为[明]璩文寰。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族谱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璩光灿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盐城家谱学会。
  安徽桐城皖桐璩氏五修宗谱三十八卷,首二卷、末二卷,(清)璩兰等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世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镇黄盆村。
  浙江兰谿珠打贰璩氏宗谱四卷,(民国)璩佩兰重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谿县圣山乡。
五、宗族特征(资料有待补充)
六、字辈排行
湖北潜江璩氏字辈:“起昌明应洪远大”。
  湖北枣阳璩氏字辈:“三建学修德盛兆兴运龙保太”。
  安徽桐城璩氏字辈:
   长支派:“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
   余支派:“尚克成先志诗书宜泽堂少皇东孝友谋时万来长”。
  安徽泾县璩氏字辈:“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金玉年芳贵荣宪政朝纲文华平定国桢瑞明盛強”。
  河南柏山璩氏字辈:“克绍先烈贻则继述前贤统绪”。
  浙江温州璩氏字辈:“开国文君子应熙茂其昌家传忠孝美世愿诗书扬”。
  蘧氏一支字辈:“德行仁怀……”
七、【璩姓宗祠通用对联
四言通用联:
  姓启佩玉;望出黎阳:全联典指璩氏源流和郡望。
  伯昆清政;光岳草书: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桐城人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江西新城人璩光岳,字山仲,号三谷,进士出身,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擅长草书,著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丘阳文士;西蜀通侯: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封川西侯。
七言通用联:
光岳郎官多著术;伯崑御史有才名: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进士璩光岳,字山仲,江西新城人。号三谷。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善草书,著作较多,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广东道御史璩伯崑,字山甫,桐城人。少有才名。历官江西武宁令等。政平讼简,文教尤著。
凤毛仪世豫章郡;玉树生庭君子堂。  ——全联典指璩姓的郡望和堂号。
伯昆清政传佳话;光岳草书播美名。  ——上联典指明代江西武宁县令璩伯昆,字山甫,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政治清明,狱讼大减。下联典指明代兵部职方司员外郎璩光岳,号三谷。擅长草书,著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
光岳郎官多著术;伯崑御史有才名。  ——李文郑撰璩姓宗祠联。上联典指明代江西新城璩光岳。下联典指明代璩伯昆。
八言以上通用联:
  四蜀通侯,懋功受赏;岳阳文士,登第成名: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璩瑷因功被封川西侯。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岳阳人璩秉登第而有文名。
  寡过未能,学造贤人之地;知非虽晚,德成君子之资:全联典指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大夫蘧伯玉事典。
保境息民,共仰瑷公事业;骑骝看杏,咸推秉祖文章: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良吏璩瑷事典。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文士璩秉事典。
八、历史名人
蘧伯玉:(生卒年待考),名瑗;长垣伯玉村人(今山西长垣)。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大夫。
  事卫国三君(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
  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
  孔子几次到卫国,多居于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蘧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
  有一次,他差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走后,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蘧伯玉之德,亦赞蘧伯玉的使者。
  在《论语》中孔子赞道:“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籍《淮南子·原道训》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
  史籍《了凡四训》中记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后来史鱼病逝,临死前,决定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卫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
  史鱼的儿子就按照父亲的遗言办了。后来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史鱼尸体置于窗下感到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以后,古人就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璩 正:(生卒年待考),字令先。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太守。
  博览坟籍,弱冠能文,为秘书令史,迁郎至令。澹于荣利,依则先儒。
  璩 瑷:(生卒年待考),居豫章(今江西南昌)。著名唐朝西蜀通侯。
  曾任唐光禄大夫,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三姓,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伯崑:(生卒年待考),字山甫;安徽桐城人。著名明朝大臣。
  少年时就以才华出名。
  明崇祯年间以明经官江西武宁县令,政治清明,狱讼大减。官至广东道御史,他一直很重视文化教育。
  璩光岳:(生卒年待考),字山仲,号三谷;江西新城人。著名明朝大臣、学者。
  举为进士而当官,文武全才。曾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
  璩光岳善草书,董其昌见之叹曰:“君瑕乃能尔耶?五百年后必有识者。”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画有著名的《雪满空山图》。亦能画翎毛及水墨花卉,笔致矜贵。精于摹印,在吴门文氏伯仲间。
  璩光岳著作较多,主要的著作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
  其子璩幼安,亦工刻印。
   璩贞女:(生卒年待考),女;益阳人(今湖南桃江)。著名明朝初期民间刺绣艺术家。
  人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因终生未嫁,旧志上称她为贞女。
  据清同治《益阳县志》载:贞女善绣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有绘影绘声之妙”。“贞女绣”因此“人争购之”。
  贞女所居地花桥溪当时为通往龙阳(汉寿)、武陵(常德)的交通要道,行人常因花桥溪无桥而受阻,性善好施的贞女于是拿出绣花所得积蓄,请人开山采石,修起了这座石拱桥,并取名“花桥”。当地人为了不忘贞女的德绩,称该桥为“璩氏花桥”。
  “璩氏花桥”位于桃江县大栗港镇首溪村花桥溪上,为一单孔石桥。桥身用规格长条花岗石砌拱,花岗块砌面,桥宽三米,长十四米。桥的护拦青石板上镌有两条腾云探爪的雕龙,拥簇“花桥”两个雄浑的楷体字。
九、名人名篇:(资料有待补充)
 
附录:典故、逸事:
璩姓探源
皖桐璩氏1724年世德堂创修族谱:“璩之为姓也,三代以前未见经传。春秋时,卫公族瑗,字伯玉,始以蘧为姓,亦不知其取义何居也。相传伯玉七世孙讳乐者,因避难易蘧为璩,故璩之受姓自兹始,历汉、晋、五代,未有传人,至唐有讳抱璞者,以神功登科显名,当世有与伯玉同讳者,赐进士出身,由司徒银青光禄大夫,守闽广,保境恤民,封西川侯,籍出豫章,此江西鄱阳县璩姓之所自来也。宋时,有讳重与秉者,兄弟联登科第,籍属岳州,岳与饶接壤。则重、秉者,其西川苗裔与。有明以来,人文蔚起,所在多有。如籍出泾县讳新源者,洪武三十三年以贡士任知县;籍出山东讳坎者,永乐间亦以贡士任知县;籍出并州讳锡者,正统中官至太常典簿;籍出大浦讳镇海者,宣德间以楷书入为工部主事,御书“豫章鼎族,书法名家”赐之;籍出安化讳安者,官至御史;籍出和顺讳绣之者,官至鸿胪寺序班。此皆璩姓之光远有耀,班班可考者也。
我始祖祖一、慎一二公,自鄱迁桐,历四代,而常公以吏员出仕,官至工部主事。桐邑之璩,登仕版者,自公始。自是而后,采芹泮水,选拨明经者,代不乏人,而吾族遂为皖桐著姓”。经考证,蘧姓之先祖应追溯到周天子的姬姓。周公旦分封诸侯时,将同父同母弟康叔分封到卫地,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史称康叔。随康叔到卫地的姬姓祖氏,其中一支居住在蒲邑东不足 5公里的一个丘岗上。这里山坳中到处生长着蘧藕(荷花的另一种名字)。蒲邑位于蒲水和济水之间,这里的先民敬慕蘧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洁净,就以物为地名,曰蘧丘。始祖蘧伯玉,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一说今濮阳县老渠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与孔子相交甚厚。正月初八是先祖伯玉的生日,后人为纪念他设立大古会。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秉”,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王旁(古汉语称王字旁为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此说与《桐城璩氏宗谱》虽有出入,但都认为是因为避难而易蘧为璩。由于需要避难的只有“秉”一支,其它的“蘧”姓仍然繁衍生息,与璩姓同祖同宗。民间,也有将璩写成 “琚”的。“琚”音居,解释为古人佩带的一种玉。除《汉语大词典》《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较罕见姓”外,其他诸如《康熙字典》、《古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均未将“琚”字作姓氏解释。因此,怀疑 “琚”应为近代因某些历史原因(不规范的简化字?),人们对“璩”的误写。在一些地方,包括安徽桐城,音仍为璩。据此可认为,蘧、遽、璩、琚四姓同源,并存于世。
 
桐城璩姓
皖桐璩氏1724年遗经堂创修族谱:“……余族祖一、慎一二公与其弟鸿一公为迁桐之始祖,而德先公讳魁者,又为三公之所自出者也。
德先公配吴氏,居江西之鄱阳县瓦砌坝。元季人民流离,祖一公迁桐之花园坂,慎一公仕元为引驾先锋,及明代元公遂不仕而退隐,亦迁桐之挂车河,鸿一公更姓侯,迁桐之桦林冈。鸿一公三传有讳伴者,复迁北京鼓城卫,子孙留桐者俱殁,葬于桦林冈之侯家塝,代远年湮,墓不可考,其在北京者,明季尚通往来,盛朝定鼎而后始无音问。”从上可知,桐城璩姓于洪武元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霄坝迁来,同来的有弟兄三人。值得一提的是,老二“慎一公”传至第三代“世掌”,由于是个孤儿被外婆方家抚养,从此改姓“方”。桐城的方姓虽有桂林、鲁洪、会宫等好几支,但这个由璩姓改过来的“璩方”现在的人数却是最多的。方姓是桐城的第一大姓,璩姓是桐城的第十六大姓,如果将“璩方”和璩姓两者合起来,恐怕称得上桐城第一大姓。
 
璩美凤祖籍
很显然,璩美凤属于璩姓桐城三始祖的老大一房,这一房的人是三兄弟中唯一没有改姓的。由于生齿日繁,桐城璩姓不可避免有所流动,或出乡、或出县、或出省,但主要还是聚居在香铺璩祠、新安渡、挂车河一带。中国的璩姓分支也多,判断是不是桐城璩氏的最简单方法,是看字辈能不能对上号。同治四年四修家谱时,桐城璩氏自十三世编定字派歌:尚克承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
璩姓考补
现全国各地多已将“璩”写作了“琚”字,是错误的。“琚”音读居,解释为古人佩带的一种玉。《汉语大词典》《中国姓氏大全》亦缺乏严谨,跟风以错传错,称其为“较罕见姓”。其他诸如《康熙字典》、《古汉语词典》、《辞源》、《辞海》等均未将“琚”字作姓解释。另据最新出版的有关姓氏书籍(含《百家姓》)计504个姓氏中,均无“琚”姓存在。因此在报纸上或文书里出现的“琚”姓,是“璩”(qu)字的误写。琚是受“据、剧”简化为“据、剧”的误导,认为璩也可以写成“琚”。但璩姓人仍然把琚读为qu,以致于现在本该是璩的人名和地名,绝大多数都写成了“琚”。这种错误只有在中国大陆才存在,台湾和海外的璩姓就没有写成琚的,因为那里没有搞所谓的简化字,姓氏文化得到真正地传承。天底下的璩姓都是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后因避难,易蘧为璩,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保留母音和主体部分,以示伯玉之后,仅这个字就足以表明璩氏先祖的聪明和智慧。她已传承了2000多年了,怎么能在现代错成了“琚”呢?如果不改回璩,那几代之后,琚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吗?
璩姓之先祖应追溯到周天子的姬姓。周公旦辅佐成王,分封诸侯时,将同父同母第康叔分封到卫地,建都朝歌,史称康叔。随着康叔到卫地的姬姓祖氏,其中一只居住在蒲邑东不足5公里的一个丘岗上。这里山坳中到处生长着蘧藕,蘧是荷花的另一种名字。蒲邑位于蒲水和济水之间,古代这里树林成荫,丘岗连绵,山清水秀,池塘洼地蘧花怒放。居住在这里的先民,敬慕蘧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雅洁净,就以物为地名,曰:蘧丘。居住在蘧丘一带的周王室后裔,因辅佐卫国国军康叔有功,其中一人被封在蘧丘,封曰蘧伯,后来又设置了蘧伯乡。出此以后,这里的居民以地名(蘧丘)以封爵(蘧伯)为姓,施有蘧姓。正月初八是先祖伯玉的生日后人为纪念他设立大古会,琚姓在古代写作璩。作为姓氏,璩一般读若渠,其来源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
聚居有: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每年正月初三、六、九,璩氏后人到长垣县蘧贤祠祭奠。景象颇为壮观。
蘧公伯玉,名瑗,今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曰:“夫人欲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论语》孔子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附录
湖北省枣阳市璩湾镇,位于鄂西北,枣阳市的西南部,是全国现有的三万八千二百九十个乡镇中,唯一以璩姓冠名的建制镇。根据史料记载,璩湾之璩姓起源于古之地名蘧邑。本姬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武王把殷的移民,封给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并派管叔、蔡叔辅佐。武王死后,成王年少,周公代行治理天下,管叔、蔡叔怀疑周公有二心,发动判乱,周公旦兴兵讨伐,杀掉武庚禄父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把武庚统治的地方封给周武王同母弟弟康叔姬,是为卫君。都于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南。至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位有功的公族子弟,被卫君封于蘧,为伯爵,史称蘧伯。即为璩湾璩族始祖。蘧伯的后代以蘧为姓。春秋时卫国大夫蘧庄子,名无咎,之子蘧瑗,字伯玉。谥成子约生于公元前五百九十年,曾为卫国大夫,封内黄侯,他比孔子年长三十余岁,但彼此唱酬仰慕,关系匪浅。《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载: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和其弟子欲往陈国,曾两次入住其家。《史记.卷四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载:孔子所尊敬的人,在周,是老子,在卫,是璩伯玉......《史记.集解》及《索引.大戴礼》评价说“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已而不直人,汲汲于仁,以善自终,盖璩伯玉之行也。”《史记.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第七》载:孔文子因歌逐献公,曾请教于璩伯玉。璩伯玉说:“人臣事君,可谏则谏,不可谏则去,它非瑗所知矣。”竟掩耳而走,而且说“瑗不闻君之出,又敢闻其入乎?”遂离开卫国,前往鲁国。后来,卫献公使宁喜作卫国宰相,下诏招璩伯玉回国辅佐卫灵公,后来,璩伯玉看到卫灵公荒淫无道,只好又离开卫国去了鲁国。孔子称赞说:“君子哉璩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倦而怀之。”并说他“为贤大夫”。由此,后世将其称为千古第一君子,并将其与孔子合称为圣贤,曾于枣阳孔庙,一直被祀为先贤之首。东汉永和年间,大行令蘧正罹乱,伯玉公第十七世孙璩谦,率领大部族人,南下避祸于岳州,豫章,改原姓蘧为璩。此后,岁月迁流,日久年湮。其族人又逐次分支于鄂、湘、闽、皖、浙、鲁、豫、陕、冀、赣及华夏各地。元朝末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而鄱阳之乱,盗寇蜂拥,南方多警,时居豫章之部分璩族,又辗转北上,到达当时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黎城、洪洞等地。后来,朱元璋定鼎南京,为解决因战乱及自然灾害所抛荒的千里赤地,遂自山西及全国各地大量移民。为此,特加赠时为武德将军的璩伯玉公第五十九世孙,璩湾璩族一世祖安邦公光禄大夫,着令其族人自山西洪洞之“筷子巷”,移居今日之地,依姓命名“璩湾”。此后六百余年,安邦公之后人,沿璩湾沙河两岸,繁衍兴旺,与先后移民此地的其他姓氏一起,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沙河一隅,建设成为鄂西北的重要集市“填不满的璩家湾”。
璩湾镇,东距枣阳市区二十公里,西去襄樊市四十公里,绵亘起伏的丘陵,南拥北抱,使这块东西倾斜的平川,别俱一种妩媚。那曾经清澈见底的滚河、沙河,在此溶为一流,直入汉江,流淌着这块土地,也流淌着璩湾璩族的悲欢离合。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璩湾沙河曾经帆樯林立,是枣阳与汉口直接通航通商的主要水路,给这座小镇带来过无限的生机,无限的希冀和老一辈抹不去的回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竣工的汉丹铁路和2006年修建开通的“汉十高速”都直穿璩湾重镇,给这个古老的建制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x/487571/

《阳新县即将划入九江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 2023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2023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 2023年辽宁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2023年辽宁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 2023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2023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热】
  • 202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202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 2022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荐】 2022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荐】
  • 2022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2022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 2023年贵州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贵州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