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毛泽东 2017-12-04 17:18:43 毛泽东
[摘要]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共5篇)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2斗智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

【www.shanpow.com--毛泽东】

【一】: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2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

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

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

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受苦人的朋友

有一家姓毛的农民,是毛泽东家的邻居。他把猪卖给了毛泽东的父亲,过了六七天,父亲叫毛泽东去把猪赶回来。这时候猪价已经涨了。毛泽东到了卖主家里,卖主叹道:“你父亲定了我的猪,猪价就涨了。我们时运不好,我又喂了十多天,现在我是太吃亏了。该倒霉,要不,

我得多卖三四块钱!”通情达理的毛泽东便说:“那我不赶猪了,你把定钱还给我。你拿去卖给别人,可以多卖几块钱!”于是,他便退掉了这桩买卖,空着手回到了家里。父亲生气地说:“下次再不让你去

做生意了!”

少年毛泽东不仅关心、同情贫苦农民,还非常富于正义感,敢于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有一个叫毛承文的贫苦农民,几次带领穷人“吃大户”、“闹平粜”,并揭发了封建族长在修祠堂时贪污公款的丑行。族长恼羞成怒,勾结地主,给他扣上了破坏族规的罪名,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村里顿时轰动起来。毛泽东跟着乡亲们涌进了祠堂,挤在前面站着,心中忿忿不平。那位老朽的族长宣布毛承文的“罪状”后,把惊堂木一拍,便喊:“打!”许多小孩吓跑了,而毛泽东却毫不惧怕,

大喊一声:“不能打!”乡亲们也跟着吼了起来。

族长见毛泽东是村里较为富裕的毛顺生的儿子,又是个有学识的人,加之众怒难犯,便迟疑起来。毛泽东放低语调,却仍然十分坚定地说:“你要打人可以,总要说出个道理来!”乡亲们和他一起据理驳斥。族长理屈词穷,又见人们怒目而视,害怕把事情闹大不好收拾,不得不释

www.shanpow.com_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放了毛承文。

“牛司令”www.shanpow.com_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

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

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

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爱民的毛主席

1942年8月,一天下大雨,陕甘宁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在开征粮会议。忽然一声雷响,礼堂的一根木柱被劈断了,出席会议的延川县长李彩云同志不幸触电而死。这件事传出后,有的群众说:为什么雷没有劈毛主席?这话传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没有叫人去追查骂自己的人,更没有去抓什么“反革命”,而是向干部了解“骂”的原因。原来,边区政府下达的征粮任务重,群众有意见,便借劈雷一事发泄不满。毛主席知道原委后,指示有关部门将征收公粮任务从二十万担(每担三百斤)减至十六万担。这件事的处理,使党群关系更加亲近,毛主

席在群众中的威信更加提高了。

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

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

干饭。

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

毛主席仍

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

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二】:2013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第一部分 第六单元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章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①③

www.shanpow.com_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C.①④ D.②④

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大革命失败之后,《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A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经过实地调查研究,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提出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D.城市问题 C.现代化问题

解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中的关键是解决土地问题,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这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保障。

答案:B

3.为了使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最大理

论贡献是( )

A.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www.shanpow.com_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C.提出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写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答案:B

4.有人在评价毛泽东时说:“综观中国历史,他是目前最伟大且最有智慧的人,因为他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这句话反映了毛泽东思想能够产生的原因之一是(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总结以往经验教训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毛泽东的革命实践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在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民族独立的失败中,找到了成功之道”可知毛泽东是在总结以往各阶级、阶层及共产党屡次斗争失败的经验教训后,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5.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这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

答案:C

6.毛泽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 )

A.大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D.过渡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答案:B

7.(2011·南通高二期末)“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解答关键是通过材料判断出时间、谈话领域。核心句是“增加经济建设费用”,从中判断出中共已是执政党,时间是建国后,探讨的主题是国内的经济建设。《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抗战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建国前,两篇文献均是建国前,故排除A项和B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建国后在政治方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探索,故排除D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建国后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探索,故答案选C。

答案:C

8.毛泽东思想( )

①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②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③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必然产物

A.①②

C.①③ B.②③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是对三民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答案:B

二、非选择题(18分)

9.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

材料2: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3: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www.shanpow.com_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12分)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认识?(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直接来源于材料,三则材料三个要点。从毛泽东思想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历程概括,注意不要超出材料的内容,把建国后的内容也概括进来。第(2)问要在第(1)问的基础上综合概括,有一定的难度。

答案:(1)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2)认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党史历史人物书评范文800字

  书评是将图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读者,关于的党史历史人物好书籍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党史历史人物的书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史历史人物书评范文800字范文3篇,欢迎大家阅读。

  党史历史人物书评范文800字范文一

     重视党史的研究和学习,科学总结党不断发展壮大、治国理政的经验,历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201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前夕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学习中共党史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只有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作为普通读者了解和学习党史的一部教材,《党史必修课》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艰辛奋斗和曲折探索为脉络,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辉煌历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先后打倒了北洋军阀、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古老的中国彻底摆脱了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积重,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路凯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思想上“左”的失误,又没有可资借鉴的范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度遭遇了严重挫折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的自我革新能力,能够依靠人民的力量,重新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党和国家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中国日新月异,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此后,即便处于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危局中,中国共产党依然能够砥柱中流,岿然不动。

  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薪火相传,再接再厉,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追求物质增长,到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一个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中国梦”正在变成现实。

  《党史必修课》的编写在以下几个方面较有特色:

  其一是把握主线,抓住本质。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线,即带领中国各族人民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党在90多年的历史行进中,可谓道路漫长曲折,然而,在这段纷繁芜杂,充满艰辛的历史中,只要把握了主线和本质,就能做到提纲挈领、一目了然。《党史必修课》以最重大、最具决定意义的历史事件作为叙述重点,让读者对中国共产党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了解。对“历史的真实”不仅通过一个个零碎表象去理解,更能从一脉相承的本质上去把握。

  其二是史论结合,夹叙夹议。《党史必修课》吸纳学界研究、挖掘的新成果、新史料,力求真实地还原和重现历史;同时,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概括地发点议论,引发读者深入思考,进一步理解历史。如大革命时期的蒋介石为什么从积极的“联共”者突变成“反共”元凶?作者以众多史料为基础,作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和议论,让读者清晰地看到蒋介石这一转变的“内在逻辑”;又如,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为什么会发动在今天看来如此荒唐的“大跃进”,作者从当时的领导者、人民群众以及中国当时的现实条件等各方面因素作出解释,相信读者能够从中感悟到当时的客观历史环境对这一决策的决定作用。

  其三是实事求是,正视错误。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让党史成为信史的必然要求。《党史必修课》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探索中遭遇的失败与挫折并没有刻意掩饰和回避,如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不幸后果、“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庐山会议”暴露的党内生活的不正常气氛,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空前灾难等,都作了比较全面、详尽的阐述和剖析,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失误使中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丧失了发展机遇,拉开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其四是生动活泼,力求可读。相对于其他历史书籍,多数党史读物在可读性方面有些欠缺,落入“说教”、“沉闷”和“枯燥”等套路,这使广大读者对党史学习“望而却步”。《党史必修课》在编写中作出了可贵的尝试:一是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深深的“屐痕”,一个个串联起来,用类似故事叙述的方式,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二是尽量用形象生动、活泼流畅的文字讲述历史事件和介绍历史人物,让读者在比较轻松的阅读中,认识和体会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难曲折;三是在每一讲的最后安排一个让读者“休息”的阅读花絮,增加知识量,扩展读者对党史的了解范畴。

  邓小平曾在1987年2月《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讲话中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政治营养和精神瑰宝。

  希望《党史必修课》一书,能够对读者了解和学习中共党史有所帮助。

  党史历史人物书评范文800字范文二

  《中共党史人物传》中共历史人物的大列传,三百精选列传,再现中共宏图伟业开创时代的壮阔史诗 ,权威党史机构,精绘领袖、将帅与功勋人物的英雄群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上个世纪初共产党人于民族危难之中寻路开拓,抛头颅洒热血,到新中国成立后执政中国,探索改革,在一个民族崛起和复兴的征途中,我们能看到整个共产党人英雄的群像。中国正史向来重视纪传体例,而人物列传更是史著中了解历史、品味历史最重头、最有趣的部分。《中共党史人物传(精选本)》正是一部中共历史人物的大列传。这套丛书由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积多年心血铸造,权威准确,经过此次增订精修后,共编写收录了278篇传记,堪称中共党史人物传记方面里程碑式的著作。

  这套丛书共16册,包括领袖卷、先驱卷、英烈卷、模范卷、军事卷(上)、军事卷(中)、军事卷(下)、民运卷、隐蔽战线卷、政治经济建设卷(上)、政治经济建设卷(中)、政治经济建设卷(下)、科教卷、文化卷、统战卷、国际友人卷等,以1400万字的容量,客观、翔实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在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奇经历和不朽功业以及个人情怀。既有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也有革命先烈、科学巨匠等著名人士。此次增订又收录了王首道、宋任穷、周光召、程潜、黎强等14位党史人物,涵盖了中共党史方方面面的著名人物,以人物串联起历史,为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展示了一条粗大的脉络。

  这套丛书既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又是一套完整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备书、党员干部的案头书、工具书,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党史爱好者、研究者、科研机构、图书馆等收藏、捧读。

  党史历史人物书评范文800字范文三

    《中共党史人物传》现已编至100多卷,由于网上介绍此丛书文章较少,只找到此付费文章并只介绍前50卷收录情况。

  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

  介绍《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作者与编者

  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收录了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宋庆龄、彭德怀、叶剑英、刘伯承、贺龙,到林祥谦、顾正红、赵一曼、江竹筠、刘胡兰等630位中共党史上著名人物的传记,总字数1250万,摞起来几乎有一米高。这在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外人物传记读物的出版史上,不能不算是一项大工程。

  然而,这套书的份量,绝不限于它收录人物之众多,卷帙篇幅之浩繁。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内容翔实、准确,评价客观、公正,是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信史。正因为这样,它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的鼓励,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广大读者的欢迎,李鹏总理说它“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军史,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光荣革命传统起着重要作用”;聂荣臻元帅说它“充实和补充了党史军史,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大学教师说它是“进行党史教学的一部极有价值的参考书”;史学工作者说它“打破了见事不见人的史著常规,以人显事,给我们研究工作提供了活资料”;党务工作者说它“在国内己成为最严肃最有权威的党史人物研究方面的丛书”;老工人说,这套书他“不但自己读,还要作为遗产,留给子孙后代”……就连美国一位叫玛丽琳·列文的历史学博一士,也被书中记述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奋勇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撰长文说:“它是关于中共领导人生平的重要而有价值的史料宝库,是研究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典型。”美国研究中国的高级专家、密西根大学教授米歇尔·奥克森伯格,来华访问时还专程到出版社编辑部,盛赞这套书翔实可信,建议尽快出英文版,说“那将会受到更多的不懂中文的西方学者的欢迎”。这样一部集数百位著名人物于一书书中人物活动的参差时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地域涉及祖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以至欧、美洲许多国家,每个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作用又各不相,它是怎样成为一部信史,而受到从中央领导同志到普通老百从中国学者到外国专家如此的重视和关注呢?因为它一一

  有一支治学严谨的作者队伍

  《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作者近千人,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有党史、军史、现代史和党的文献研究、教工作者,也有作家、记者、文化工作者和传主的战友、秘书、部下;有中共中央各主要领导人和中央军委各将帅传记组的成员,也有传主家乡地、县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有须发皆白的老同志、也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尽管他们从事的职业、所处的环境以及年龄、阅历有很大的不同,但却都把“真实”、“准确”视为为中共党史人物立传的基本准则。为此,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相当一部分著名人物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留下可供立传的基本材料。许多作者为了从浩瀚的旧报刊文档和健在的知情老人那里,搜集、挖掘传主生平的有关材料,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下,不避寒暑,跋山涉水,可以说下了大海捞针般的功夫。《杨明斋》成稿前的调查,就是一例。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杨明斋,过去只知道是山东人,1920年作为共产国际工作组成员,与维经斯基一道由苏俄来华帮助建党建团。他的籍贯究竟在山东的哪个县哪个村?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去的俄国?在俄国和回中国后的经历,以及最后去向和生卒时间,全是空白。为了写好杨明斋传,作者开始了艰苦的调查。在从北京的一位中东籍老同志那里得知传主的籍贯是平度县后,作者接连三次赴平度,在杨姓集中的村庄逐一开会座谈,中共平度县委还利用有线广播和在《平度大众》报上刊登启事以及在县三级干部会上宣讲等多种形式,发动全县人民协助查访,前后历时三年,终于搞清了传主的故里村庄、出生年份,“闯俄罗斯”的时间和在俄国加人布尔什维克党、参加十月革命等情况。在已有成果的鼓舞下,作者又跑了十几个省、市和地区,访问了20余位健在的知情老人,发出了200余封调查信函,不但找到了传主在国内的活动材料和著作,而民得到了传主“30年代死于苏联’的信息。作者再接再厉,先后向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伊尔库次克省、市党政领导机关、苏联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直至苏共中央写了许多信,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最后才搞清了这位被周恩来誉为“忠厚长者”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坎坷一生的全部历史。即使是为那些已有传记、年谱或回忆录问世的人物立传,《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作者也没有用现成的材料去东拼西凑,非经用亲自调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重新核实,一般都不作撰稿的依据。《邓初民》的作者,是一位在传主身边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1979年,他曾根据传主口述,整理了《沧桑九十年》一文在《战地》发表;1981年底,又参考传主加人中共时写的自传,将《沧桑九十年》改写成《邓初民传略》,先刊之于《晋阳学刊》,后又被辑入《中国社会科学家》一书出版;还为《辞海》写了“邓初民”条释文。这样一位按理说已经掌握邓初民大量史料的作者,在应邀为《中共党史人物传》撰写《邓初民》时,也没有驾轻就熟,在原稿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按照丛书编委会和出版社要把传记“写成信史”的要求,重拟提纲,重作调查,先后访问了40多个单位和个人,阅读了传主的《政治科学大纲》等8部专著,查阅了传主主编的《唯民周刊》、《民主星期刊》,特别两刊登载的传主执笔撰写的150多篇文章,以及传主逝世后全国各报刊发表的有关回忆文章等。有段时间作者天天跑北京图书馆报库、期刊库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后来索性离休,专门为写好邓初民传查找资料。经过这样一番认真的吸新调查,写出的《邓初民》,不但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而且纠正作者自己过去写的传略、释文中的四处重要史实错误。个人署名的作者尚且如此重视立传材料的征集与考证,集体作者,特别是各中央领导人与中央军委领导人传记组,在这方向卜的功夫更深。以中央军委彭德怀传记组为例。他们在动笔写传前,查阅了传主本人的历史档案和传主起草的大量文件、电报、信函、报告、讲话稿;查阅r与传认有关的重要会议记录,尤其是战争年代的华北会议、1959年的庐山会议和1960年的军委扩大会议记录;查阅“文革”期间“彭德怀专案组”的审讯记录和监护人员的日记;还在浦安修等带领下,从湖南湘潭传主的诞生地起,沿着传主一生的战斗足迹,跑遍大半个中国,访问了数百位健在的老同志,甚至包括传主逝世前所住医院的医生、护士,)历时5年之久可以这样说,《中共党史人物传》刊登的绝大部分传记、都是作者查阅十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文字资料,访问十几位、几十位,甚至几百位知情老人,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反复考证,去伪存真,写出初稿再广泛征求意见,往往三易、八易.甚至九易、十易其稿,才送交丛书编委会的。作为信史,除要求材料准确,语有本、言有据外,还要评价公正,不虚美、不隐恶。《中共党史人物传》的作者,坚持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如《李立三》,作者在传稿中既写他四个月立三路线错误的形成、发展及其给党造成的危害,又以确凿的史料,记述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功是功,过是过,是非分明,客观地反映了历史人物的本来面日正是近千名作者这种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为这套大型丛书赢得“信得过’‘声誉打下了基础。没有他们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提供经过艰苦深入调查研究、反反复复修改的传稿,就不会有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的编成与出版。

  有一个干实事的审稿班子

  《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的主编,是蜚声中外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著名中共党史专家胡华教授;副主编是中国人民警官大学陈志凌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杨世兰教授,还有一直谦让不就任副主编,但却始终协助主编审定稿件,在主编逝世后又代主编终审稿件的著名中国现代史专家、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彭明教授;20余位编委和参与审稿的成员,大都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出版社、杂志社对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有较深研究的教授、研究员、编审或副教授、副研究员、副编审。论实力,这个编委会不谓不雄厚。然而,《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的特点,不仅仅在于它的实力雄厚,更在于它是一个干实事的审稿班子。作者送来的每一篇传稿,除传主规格太低,不符合《中共党史人物传》的收录条件外,都经过带稿班子的认真审改,50卷书上刊出的626篇传稿,就是在这个审稿班子历时10年,先后召开的20次审稿会议上审定来的。编委会的审稿会实行“三审制”,重点是把好政治关和史实关,目的还是为了求真、求实。担任初审的审稿成员,在通读全稿后首先衡量传主够不够入传条件;对传主符合入传条件的稿件,再细审材料是否完整、准确,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然后对基本反映了传主历史面貌的稿件进行材料核对、文字加工,写出修改加工情况和建议采用理由的书面意见,送副主编复审。副主编认真审读初审人修改加工过的稿件,如同意初审人建议采用的意见,对稿件再作查核、加工,写出复审意见送交主编终审。主编每稿必审必改,审改后不仅写出是否采用的决定性意见,而且写出对传主在党史地位、作用的评价和稿件质量的评语,还对初审、复审时严格把关、认真加工修改的稿件提出表彰。对那些或因材料不全、或史实不确、或因文字过粗的稿件,初审、复审的同志均写出中肯其体的意见,退作者再作查核、补充或修改。不少稿件退修了两泛次,有的还退修四五次。多次退修的稿件,在史料基本补齐、核准以后,确因作者文字功底过差,再退修也难以达到出版水平的,主编则指定审稿成员帮助作者重新整理或改写。这样一来,一篇传稿常常要经过好几次审稿会才能审定,附在传稿上的审稿意见也就往往不是一份,而是两份、份,甚至四份、斤份。保存在出版社编辑部的那一探足足有一尺厚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编委会审稿签》和与作者的来往信函,是主编、副主编和所有审稿成员于实事、严把关、辛勤劳动的见证。编委会成员来自五湖四海,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一代英豪的崇敬,对编好这套丛书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深刻理解,他们在各该单位党政组织的支持下,都能暂时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积极参加这项对个人来说既没有名、也没有利,还要在本单位报销差旅费的审稿活动.广东人民出版社编审卢权,先任该社副总编,后任社长,党委、政务、编务十分繁忙,但只要接到编委会召开审稿会的通知,总要安排好社里的工作,争取参加.吉林大学教授陈瑞云,婆婆病瘫在床,爱人腿又受伤,自己还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平时很少出差,但党史人物传的审稿会,她却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去参加。一些单位由于经费紧张,规定每人每年出差一次,编委们放弃了参加其他学术活动的机会,把这“一次出差”用来参加党史人物传的审稿会。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梦华在办理了离休手续后给编委会写信说,今后的审稿活动仍然通知他,就是自己出差旅费,也要与大家一起把50卷书稿审完,为这项给共产党人树立丰碑的工程继续尽力。主编胡华教授在他主持的每次审稿会上,都心情激动地对编委们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和各编委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更值得钦敬的,是这个审稿班子所有同志那种为严格把关的忘我工作精神。每次审稿会,大致要审200余万字、定50余万字的稿子,每个审稿成员平均要审改10余万字,短短10天时间,任务相当艰巨,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编委廖鑫初,是中南财经大学一位很有才华的中年教师,1982年在长春审稿,由于旅途颠簸和连续紧张的工作,竟于8月2口不幸粹死,年仅45岁。胡华教授带领审稿成员向遗体告别时说:鑫初同志是累死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为中共党史人物立传所作的贡献,同时也请诸位爱护自己的身体。然而,胡华----这位在党史学界享有盛名的教授、专家,却首先没有去爱护他自己的身体!经过复审的所有传稿,都由他一人逐一终审,审稿会上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12点以后,审不完的稿子会后带回工作单位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审。他也累病了,1987年7月第16次审稿会后不得不住进医院。但是,住在医院他仍背着护士终审了30余万字的传稿,直到12月8日临终前6天,还再三叮嘱即将启程参加第17次审稿会的编委和出版社同志:一定要把审稿会开好,一定要善始善终地把50卷书稿审完。

  到1990年夏,50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书稿终于审完了。人们在评论这项工程质量的时候,忘不了10年来为这项工程付出巨大心血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丛书编委会的专家、学者们。

  责任编辑不忘自己的责任

  有一支治学严谨的作者队伍和一个干实事的审稿班子.无疑是出版社责任编辑求之不得的,但这绝不意味着责任编辑可以放弃自己的责任。由于并不是所有作者的调查研究都搞得十分过细,也不是所有作者都掌握了传记写作要领;由于编委会的审稿会议不可能提供齐全的参考资料,每次会议的时间也不能拖得太长这就使交到出版社的传稿,难免还有一些不正确的观点需要纠正不准确的史实需要核对、不通顺的文字需要疏通。主编在签署编委会终审意见时,对一些存有疑点、审稿会又没有历史原件可查考的稿件,均“请”责任编辑“查核后定”,这就更增加了责任编辑的责任。

  《中共党史人物传》的责任编辑,前后有三人。不论谁编稿,除修饰文字、统一体例外,按照信史的要求,都坚持了两条:政治观点和对人物的评价,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两个历史“决议”和党的有关规定;没有把握的史料、引文,绝不轻易放过,要找原始材料和权威版本资料书认真核对。据不完全统计,在己发的600多份传稿中,纠正了政治内容方面的错误数十处、史实差错千处,为保证全书的真实、准确尽了责任。责任编辑对作者数年努力写成又经专家审定的传稿进行再审再改,绝不采取主观武断和强加于人的态度。凡属对不准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观点进行修改,对不准确或不完全准确的材料进行订正,均写信告诉作者,说明修改的理由和订正的依据,井同时向编、副主编通报,欢迎作者和编委会提出不同意见进行探讨《熊锐》一传为传主的入党时间,责任编辑曾数次与在广东工作的作者通信交换意见,直到最后取得一致。编这套书,责任编辑仅为传稿修改同作者、编委们的来往信函有2000余封,取得了编委与作者的信任。

  尽管这套书在作者成稿后经过编委会和出版社的两审,加上许多省市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审稿组的审改,历经七审但也并非完美无缺,在人传人物规格的掌握,在个别人物的个别史实上,在相当一部分传稿的可读性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丛书编委会成员和责任编辑之一,我渴望社会各界能对它提出批评,使它更臻完善。

【四】: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3篇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下面是带来的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中秋刚过的13-17日,我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参加了机关党委组织的赴陕北考察,经历了一次红色游。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是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我的向往。不只是贺敬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歌的激励;也不仅仅是黄河源头壶口瀑布美丽风景的吸引;更不是止于三秦大地自然风貌、历史名胜的探访。我对延安的向往是对中华民族解放的先行者们、是对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领袖和无数英烈的膜拜。

  延安的红色游是我的缅怀之旅。让我更近更深切的明白: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地,是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特大生产运动,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是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圣地,毛主席关于中国革命的政治路线问题、军事问题、党建问题、哲学问题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大多是在延安撰写的;延安是党的“七大”召开的纪念地,这次党的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此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延安以及西柏坡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观访延安的每一个窑洞,每一座山坡,每一处旧居,包括我们走过的每一条道路,见到的每一颗树木,闻到的每一缕气息,无不让人感受到伟大的延安精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所孕育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的红色游是我的感悟之行。短短几天的行程,通过导游的介绍,同伴的讨论,多处的瞻仰,使我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养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广大军民靠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和行动,挣脱了重重包围。从此艰苦奋斗成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

  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今天我们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仍然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告诉我们,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今天,我们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依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延安的红色游更让我留恋。我留恋宝塔山威武不屈的英勇主义,留恋杨家岭平等求实的民-主风气,留恋延河水纯洁浪漫的革命情操,更留恋当年窑洞里映出的灯光,以及灯光里照耀的理想和抱负。

  篇二: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我们到达了活动革命圣地——延安。次日早晨开始,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枣园和杨家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枣园、杨家岭等当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下重温历史,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大家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是我们争取胜利的法宝。在回家路上,党员们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立足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到生活当中,做好党员的模范先进带头作用,把延安精神传播到每个同学当中,洒满整个校园。特别是联系我们《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中需要弘扬的革命精神,怎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特别是大学生的精神主体中植入我们党的精神养料,怎么样去更多地通过教学途径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这些革命精神转化成时代的进取拼搏精神,从而让我们的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与了我们一个非常生动的榜样。

  篇三: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到延安去”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令人神往的一个词句。在当时,曾激励了无数进步青年和人士勇于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在之后,同样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学习。不论是当时,还是之后;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所干的革命事业,在令人称赞的同时,也令人深思。究竟共产党人施了什么“魔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吸引了那么多进步青年和人士,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究竟用了什么“法术”,使得小米加步枪有如此神威,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令蒋介石反动派不堪一击。带着这些思考,8月26日至30日,我随机关党委赴延安参观学习。

  在去延安的路上,车在黄土高坡上蜿蜒行驶,“红歌”飘荡在山谷中,我们考察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的向往。途经南泥湾,我们看到了这里到处是庄稼,稻谷依旧飘香,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到延安已是晚上,夜幕下的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然滚滚流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一下子活了。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革命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心中的问题也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赴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到延安去”是一个多么亲切而又令人神往的一个词句。在当时,曾激励了无数进步青年和人士勇于投身革命洪流之中;在之后,同样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观学习。不论是当时,还是之后;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所干的革命事业,在令人称赞的同时,也令人深思。究竟共产党人施了什么“魔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吸引了那么多进步青年和人士,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究竟用了什么“法术”,使得小米加步枪有如此神威,令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令蒋介石反动派不堪一击。带着这些思考,8月26日至30日,我随机关党委赴延安参观学习。

  在去延安的路上,车在黄土高坡上蜿蜒行驶,“红歌”飘荡在山谷中,我们考察团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延安的向往。途经南泥湾,我们看到了这里到处是庄稼,稻谷依旧飘香,真是陕北的好江南。到延安已是晚上,夜幕下的宝塔山依然巍峨,延河水依然滚滚流淌,“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一下子活了。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时光仿佛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革命年代,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心中的问题也逐渐找到了答案,这就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毛泽东虽然日理万机,还在杨家岭的山脚下耕种了一块地。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开了3亩地,种了10多种蔬菜,从前线回延安的同志都喜欢到他那里打牙祭。周恩来、任弼时被评为纺线能手。刘少奇吃小米胃疼,但他把撰写《论共产党员修养》所得稿费全部缴纳党费,依然坚持吃小米饭。三五九旅将士“背枪上战场,锄禾斗田庄”,硬是把人迹罕至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1946年,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访问延安,她在访问记录中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在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的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捷、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认为“解决远东命运的、解决中国命运的,不在于美国,不在于南京,而在延安”。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我们党在思维方式上,反对教条主义,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解决了如何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任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在行为选择上,求真务实,展现出宏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文化认同与重构问题;在精神风貌上,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尊重实践,善于调查研究,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全党各级干部形成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优良作风。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延安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曾作过这样的评价,他指出,陕北有两点:一是落脚点,二是出发点。具体说,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总之,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转折点”。

  在延安时期孕育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世世代代继承下去,发扬下去,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五】:看红色电影《冲锋号》有感3篇

  看红色电影《冲锋号》有感1

  作为我国首部红色主题3D动画影片,《冲锋号》讲述了流浪少年虎子从一个淘气的孩童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红军战士的故事。影片通过孩子的视角,在70分钟的影像中,精当而生动地表现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显示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重大历史事件。巧妙的艺术结构,达到了以小视角展示大事件,透过小人物写出大精神的艺术效果。影片的精彩处还表现在其娴熟的3D技术运用,从血战湘江到草地突围,全片不乏飞机轰炸、炮弹横飞、惊涛翻滚、雪崩撼地等极富视觉冲击力的“火爆”场面,也有小河涟漪、山花烂漫的优美场景,细微处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阔大处远近有致,立体逼真。

  曲江一小3年级学生张馨丹看完后告诉记者,“我觉得影片太震撼了。影片最值得记忆的是连长为了救人,被冻成雪雕的场景,影片最后的胜利场景也让我很兴奋。”

  曲江一小教师邹志靖接受记者的采访表示,“我们教的小学课本上就有《飞夺泸定桥》《长征》等课文,我自己看完后觉得影片很震撼,学生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也受到革命历史教育。”

  北池头小学校长缑名奇看完影片告诉记者:“我们这次让学校的50名学生来观看电影,都是4年级到6年级的学生。通过观看这部优秀影片,孩子们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影片采用3D形式来展现长征故事,内涵丰富,情节感人,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强烈共鸣。”

  看红色电影《冲锋号》有感2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冲锋号》。

  这部电影讲的是少年虎子帮助红军和国民军斗智斗勇,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少年虎子带着他的大黄狗——地瓜四处流浪,偶然之中加入了红军。有一次,虎子犯了错误被红军训斥,一怒之下离开部队继续流浪。一晃过了几年,虎子来到一个村庄发现国民军在那里大肆抢劫,虎子在帮助一位老奶奶时被国民军抓住。被捕期间,他打听到了国民军要围攻红军的消息,决定冒险通知红军。于是他想办法拿蜡烛点燃了国民军驻地的汽油,趁乱逃了出来,并及时向红军报告了这次行动计划,使敌人的围堵失败。后来他们翻越雪山时,发生一次意外事故,紧急时刻他们被连长救下,连长自己却被冻成了冰雕。红军过草地时,虎子成为部队的发号员,在一次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吹响了进攻的冲锋号,使红军大获全胜。

  虎子很勇敢,他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红军,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观看这部电影,我懂得了几个道理:一是要不怕挫折,虎子在中途因犯错而被训斥,他不仅没有怀恨在心,离开部队之后还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送去了重要情报;二是不要小看青少年的力量,电影中虎子多次为战争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三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兵力只有几万人,国民军有数十万军队,但红军因为爱护百姓,最后红军在老百姓的拥护下打败了国民军。

  少年当自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再需要吹响战斗的冲锋号。但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看红色电影《冲锋号》有感3

  单位组织观看了影片《冲锋号》,许久我都没有去电影院看影片了,为此心动不已,尤其是这类红色主题的电影,我还特意查阅了影片的相关资料。电影《冲锋号》用三维动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流浪少年经过长征的洗礼,成长为一名优秀红军战士的故事。影片以动漫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队伍血战湘江、转战遵义、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等重大历史事件。

  整部影片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眼球。虎子参加红军队伍,大家都把他当成一个亲人一样来对待他,让他感觉到了温暖和快乐。可是虎子还没有什么明确的理想和信仰,他不过是跟着队伍前进的一个闲杂人员而已,他没有什么纪律性,吃人家的红薯,喝了人家的酒,甚至赌气离开了红军队伍,继续流浪。可是他心里还是惦记着红军队伍里那些待他如亲人般的红军战士,因此他听到与红军有关的坏消息时,会急着去找红军队伍。他终于历尽艰难找到了他熟悉的红军队伍,找到了他的组织,重新接受组织的关心,也重新接受一个组织的温暖,这确实是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虎子之前是一个没有人关心他生死的流浪儿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红军战士救起,并在这个队伍中看到连长、张大个等红军战士为了革命理想冲锋在前而不惜牺牲生命,他自然也被感动了,最后融入了这个集体当中,为红军队伍而吹响了救命的冲锋号。

  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被感动了很多次:当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只有十三根铁索的泸定桥时;当红军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行进时;当连长为保护虎子和诗诗两个小红军战士而冻成冰雕时;当红军战士为一个孕妇生孩子与敌人战斗时。影片中以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背景为开头,自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中国红军奋力顽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后得胜利会师,一次一次取得胜利,历史一次次的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部让青年人燃起理想之火,重温经典历史的过程。还记得小时候看过黑白影片《冰山上的来客》让我记忆颇深。《冲锋号》这部影片当中也有类似的场景,尤其是当连长顶着雪崩为两个孩子赢得一点生存的空间而冻成冰雕时,大家都哭了,我的眼泪也流了出来。在那个艰难的时代,共产党员们凭着这么一种理想和信仰在坚持。正是他们的坚持和奋斗,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和成功,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电影硬性的说理部分很少,也很少出现大篇幅的解说词,回避了以往红色影片中大量的英雄式语言,影片试图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情节故事来说服观众。给我留下印象较为深刻的一个场景是,当一个孕妇在草地上生孩子时,一个连的红军战士为保护帐篷里的孕妇,牺牲了很多人。战士们的拼命阻挡敌人炮弹的英勇精神也让我肃然起敬。正是因为怀着对未来美好理想的追求,还有对新生命的敬畏,才不惜牺牲自己,为下一代赢得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这个娱乐片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年代,让我想起一首歌叫《最初的梦想》,歌里面有句歌词这样写道: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最初的梦想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如今的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向往,首先工作就要兢兢业业,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之后才有可能将自己的兴趣和工作结合。一个人没有理想时,就会觉得空虚、寂寞。也许有人认为我们还在为了生存而拼搏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空虚的理想和信仰。可是一个人没有理想和信仰,会在奋斗的过程中觉得很无力。而当一个人在满足温饱之后,其实更需要有一些精神层面的理想和信仰来充实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要继续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

  坚持梦想、奋勇前行。每个人读小学时都曾经写过《我的理想》之类的作文,那时大家的梦想就是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能继续升学;读高中时的理想是要考上大学,到打城市去工作和生活;我考上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之后,我的理想是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曾经听过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今天去做而明天不得不去做的叫工作,今天做了明天还乐意去做的叫事业。今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热情很高,同时我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想现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积极做好领导交给的任务,和同事积极配合友好相处,虚心向老同事学习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争取多为水务集团争光。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理想。在这个和平年代里,国家不需要我们在枪林弹雨中去冲锋陷阵,也不需要为了理想而牺牲生命,但是依然需要我有为理想和信仰而奋斗和拼搏的精神,这就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最大的感触!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85511/

《关于毛泽东革命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最少写出三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三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三篇】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集合4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集合4篇
  •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6篇)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6篇)
  • 毛泽东名言.【五篇】 毛泽东名言.【五篇】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通用5篇)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通用5篇)
  •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汇编3篇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汇编3篇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通用4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通用4篇)
  • 关于谈谈这学期学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的收获【六篇】 关于谈谈这学期学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的收获【六篇】
为您推荐
  • 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毛泽东创作的议论文。该论文指出应对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是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传》是200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斯·特里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
    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或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沟通,求得帮助指导的一种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自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每三个月写一次思想汇报,如果你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就写你要求进步的思想活动和事情;如果你是积极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 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
    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