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小故事范文(精选四篇)


毛泽东 2024-04-08 15:59:02 毛泽东
[摘要]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小故事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www.shanpow.com--毛泽东】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小故事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毛泽东的小故事1

  “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熊云,四川阆中人。1933年参加红军,曾任中央军委机要科译电员、华北特种兵新建工厂政委。1983年6月,我还在《星火燎原》任编辑时,听他讲了一段毛主席在延安参加大生产时的亲历往事,至今记忆犹新。

  1942年年底,轰轰烈烈的延安大生产运动开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个习惯,喜欢晚上办公,有时一忙就是一个通宵。这样,毛主席的睡眠时间就越来越少了。大生产运动期间,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还要和中央机关的同志们一块去参加劳动。

  那时,熊云在中央机要科当译电员,他们跟主席一块住在枣园。枣园有一排窑洞,用两道墙隔成了三个院,主席住在北边的院内,机要科住在中间的一个院里。

  机要科的同志们见主席工作那么忙,休息时间却那样少,很担心他累坏了身体。趁主席到地头去的当儿,他们几个机要员一合计,就抢着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帮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着他们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小青年,摆手示意不让他们帮助,并说:“你们挖的地,不算我的劳动,亲手干才算自己的劳动。”

  就这样,毛主席用了几个下午的时间,亲手挖了两亩多地,并在地上浇了水,上了肥,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绿油油的蔬菜、丰硕的果实缀在枝头上,把枣园的后山坡装点得更加美丽了。

  中央机要科的同志们,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十分感慨,因为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毛主席辛勤劳动的汗水!

毛泽东的小故事2

  “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这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必修课。回望我们党98年奋斗史,感受沧桑巨变,感悟艰苦卓绝,能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斗志,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是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诞生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民族复兴成为伟大梦想。在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自身的政治属性、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党必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壮举: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作“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突破了人类生存极限。

  什么是艰苦卓绝?党史能为我们提供最好的诠释。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中华民族在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每一个胜利都是经过艰苦卓绝斗争拼出来的,都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98年风雨兼程,98年砥砺前行。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到现有的9000多万党员,从嘉兴南湖一叶小舟演变成“中国号”巨轮,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最根本的就是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共产党人就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就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难的境遇、艰巨的任务、艰辛的历程使中国共产党人培养了革命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培养了坚忍顽强和自强不息的意志,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斗争不退缩、面对牺牲不畏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的长征同样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我们仍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仍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也是要不得的。党员、干部要带头自觉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毛泽东的小故事3

  一代伟人毛泽东意志如钢,平时不轻易流泪。即便爱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光荣牺牲,他也未在公开场合落泪。然而,在那漫漫长征路上,毛泽东却数次流下热泪。

  乌江南岸,毛泽东挥泪送衣给“干人”

  1934年年底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主力损失过半。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红军进入贵州后发现这里的穷人特别贫困,被形象地称为“干人”,因为他们的血汗已被各种苛捐杂税榨得一干二净。所以,红军所到之处,到处都是向他们求乞的“干人”。这些“干人”一个个衣不蔽体,骨瘦如柴。此情此景震撼了每个红军指战员,许多人不禁掉下了眼泪。

  在红军路过乌江南岸的剑河县时,人们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孙子寒冬里仍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单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红军指战员们立即围了上来。此时,毛泽东从后面走来,见前面围着很多人,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一位红军战士答道:“老妈妈说,她家一年收的粮食全被地主抢光了,她儿子前几天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没有活路,只好和小孙子四处讨吃的。”听到这儿,毛泽东已是热泪盈眶。

  他当即脱下身上的毛线衣,又叫警卫员拿了两袋干粮,连同毛线衣一起送给老婆婆。他蹲下来,亲切地对这位绝望的老人说:“老人家,你记住,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干人’的队伍。”穿上毛线衣的老人感动地直点头,嘴里连声念叨:“红军,红军……”领着她的小孙子,颤巍巍地走了。

  云贵交界,毛泽东险失妻子贺子珍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率红军成功地四渡赤水,又挥师南渡乌江,威逼贵阳,日夜兼程,很快来到滇黔交界的盘县境内,再往前走,就将进入云南省境。只要北渡金沙,红军就可以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扭转被动局面了。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降临到他的妻子贺子珍头上。

  1935年4月23日,红军总卫生部休养连来到盘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中午时分,天空响起了嗡嗡的飞机声,警卫员吴吉清急忙让贺子珍隐蔽,但她不顾个人安危,组织安排伤员隐蔽。就在这时,敌机投下了炸弹。贺子珍头上、胸脯上、臂膀上,到处鲜血涔涔,倒在血泊中。经医生检查,发现她身上17处负伤。贺子珍苏醒后,对大家说:“我负伤的事请你们暂时不要告诉主席。他在前线指挥作战很忙,不要再分他的心。请你们把我寄放在附近老百姓家里,将来革命胜利了再见面……”说完,又昏迷过去。

  目睹此状,大家十分难过,特别是毛泽东专门派来负责照顾贺子珍的警卫员吴吉清焦急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战友们一面急忙把血泊中的贺子珍抬上担架,一面急派骑兵飞奔红军总部,通知毛泽东。

  不一会,村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身披大衣、一脸风尘的毛泽东一跳下马,就快步走到贺子珍的身旁,弯下腰仔细端详着不省人事的妻子,拉着她的手连呼:“子珍!子珍!……”想着妻子在革命中经历的种种磨难,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统帅不禁轻轻捧着贺子珍的头,抽泣起来。

  二郎山旁,毛泽东恸哭警卫班长胡昌保

  毛泽东在指挥红军飞渡天险大渡河后,于1935年6月上旬的一天,亲率军委纵队翻越二郎山附近的甘竹山。他和警卫员一起艰难地往山上爬。途中,毛泽东不时地讲故事和笑话,逗得大家直笑。走到半山腰的开阔地时,他说:“歇歇脚吧!”说着,就在一块光溜溜的石头上坐了下来,大家也围着他坐下。

  正在说笑之际,忽然,毛泽东的警卫班长胡昌保摆手示意大家停下。这时,大家才听清头顶上响起了嗡嗡的马达声,抬头一看,从东南方向来了几架敌机。毛泽东急忙让大家隐蔽,可来不及了。人们还没来得及跑开,敌机便俯冲下来,扔下了几颗炸弹。呼啸的炸弹成群落地开花,爆炸声震耳欲聋。其中一颗炸弹落在离毛泽东很近的地方。眼疾手快的警卫班长胡昌保大喊一声“主席———”,随即猛地向毛泽东扑去,趁势将他推向一边。瞬间,毛泽东刚刚休息的地方腾起了烟柱。大家不顾一切地围了过来,只见胡昌保双眼紧闭,浑身是血,倒在地上。所幸,毛泽东没有受伤。满身尘土的毛泽东蹲在胡昌保身旁,一边用手抚摸着他的头,一边轻轻地呼唤着:“小胡,昌保同志……”在毛泽东的呼唤下,胡昌保缓缓地苏醒过来。他微微睁开双眼,看到毛主席就在身边,忙问:“主席,您受伤没有?”“没有,小胡,我很好!”胡昌保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毛泽东连忙喊卫生员给胡昌保包扎。

  “主席,我不行了……还是留给……”“昌保,你会好的!”毛泽东哽咽地说。

  胡昌保躺在毛泽东的怀里,望着围在身旁的警卫班战友们,缓缓而吃力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你们替我保卫好主席吧!”

  胡昌保看着大家,然后慢慢地闭上眼睛,头一歪,倒在了毛泽东的怀中。

  毛泽东把胡昌保轻轻放下,叫人取来一条毛毯,盖在烈士遗体上。面对为保护自己而牺牲的战士,他再也抑制不住悲痛,泪水从宽阔的脸颊上不停地流下来。

  陕北吴起镇,毛泽东痛哭红军子弟兵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率先到达陕北吴起镇。为迎接新的伟大斗争,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走上讲台,首先看了看在座的红军将士们。目睹眼前这些衣衫褴褛、憔悴疲惫、面黄肌瘦的红军干部,他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出了悲喜交加的泪水。他含泪说道:“我们虽然丢掉了中央根据地,遭到了失败,但到了陕北,毕竟还是胜利了!我们的队伍少了许多人,损失是惨重的。但走过来的同志经过千锤百炼,都是革命的种子!我们的事业是伟大的,前途是光明的。现在我们要从头做起!……”

  毛泽东是意志如钢的革命伟人,平时轻易不流泪,当着如此众多的人流泪还从来没有过,而这次,这么多红军干部看到了毛泽东这么伤心地流泪。

毛泽东的小故事4

   7月8日,韶山毛泽东故居南岸私塾。当天,“青年毛泽东之路纪行”湖南日报联合知名网媒大型联合采访团走进韶山市。

  7月8日,韶山。摄氏37度。艳阳高照,游人如织。

  由湖南日报组织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青年毛泽东之路纪行”大型联合采访活动第一站从这里开始。

  我们踏入韶山这块红色热土,在高速公路出口、韶山景区,不时可以看到悬挂着“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横幅。

  中午11时20分,采访团来到主席铜像广场给主席敬献了花圈。

  我们一边听专家解说,一边参观主席故居。行走在毛主席曾经走过的红土地上,我们的思绪飞越到103年前,仿佛看到一位踌躇满志,胸怀天下的热血青年,他,就是青年毛泽东。

  84岁的苏小波,曾任韶山市委宣传部部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给我们讲起了少年毛泽东的故事。

  苏老说,少年毛泽东自学能力很强。启蒙先生邹春培一次对毛泽东的母亲说,“石三伢子读书很特别,竟不要我‘点书’,我也难不倒他。”原来,少年毛泽东学会了查《康熙字典》,通过字典早把那些书学会了。因此,同学们给毛泽东取了个外号——“省先生”,即毛泽东读书省了先生“点”。苏老还给我们讲了少年毛泽东勤奋思考、勤劳勇敢、富有抗争精神的故事。在苏小波老人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形象生动,真实可爱的少年毛泽东形象。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去“东山”前,留给父亲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养育他17年的韶山冲,心中豪情万丈。临行前,他挥笔改写了日本人的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里。就这样,毛泽东踏上了“东山”之路,也踏上了实现志向之路。

  苏小波说,青年毛泽东改写这首诗,是其心态志向的真实流露。从中,人们已经看到了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倔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有志者事竟成。因为毛泽东从小怀揣救国救民的梦想,心系贫苦大众,这位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改变了占人类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20世纪下半叶整个世界的格局。

  苏小波和毛主席见过一次面,握过一次手,合过两次影。谈起那次见面,苏老记忆犹新。他说,1959年6月26日,一大早他就来到故居去等主席,没想到主席先到他父母坟上去了。等他上完坟回来,故居路上两边都站满了乡亲们。主席一一握手,随后还和大家一起合影。苏老对主席的调查研究之风印象最深,他清楚地记得主席当时在松山座谈时对乡亲们说,“今天我来了,有什么问题尽管说出来,我要听实话。”

  “听实话”!这就是一代伟人的心胸,“听实话”!这才是共产党人的风格!

  从层峦叠嶂的韶山冲到举世瞩目的天安门广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代伟人一生的足迹。至今年9月9日,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37年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雄才大略和伟大之处愈加清晰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深刻认识。毛泽东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进程,而且还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其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核心思想,正在影响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一位始终不忘人民,不忘群众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韶山旅游格外“火爆”。仅2月10日,大年初一那天,全国各地就有6万多游客冒着寒风冷雨先后来到韶山毛泽东广场,站在毛泽东同志铜像前,给毛主席拜年。

  韶山的神圣,不仅因为它的历史远可追虞舜,近代出了个毛泽东,更因为它总是能够催生追求变革和新生的人类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648536/

《毛泽东的小故事范文(精选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三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三篇】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集合4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集合4篇
  •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6篇)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6篇)
  • 毛泽东名言.【五篇】 毛泽东名言.【五篇】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通用5篇)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通用5篇)
  •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汇编3篇 读《毛泽东选集》有感 《毛泽东选集》 读后感汇编3篇
  •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通用4篇) 走进毛泽东观后感范文(通用4篇)
  • 关于谈谈这学期学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的收获【六篇】 关于谈谈这学期学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概论》的收获【六篇】
为您推荐
  • 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1941年毛泽东创作的议论文。该论文指出应对中国共产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是195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读书生活》读后感(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选集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欢迎品鉴!
  •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
    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毛泽东的作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
    《毛泽东传》是2006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斯·特里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泽东传读后感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
    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的名言诗句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或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与党组织保持经常联系、沟通,求得帮助指导的一种方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自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每三个月写一次思想汇报,如果你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就写你要求进步的思想活动和事情;如果你是积极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发展对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汇报精选5篇
  • 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
    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名言诗句(锦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