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


哲理诗 2019-05-13 06:46:23 哲理诗
[摘要]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篇一: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智 英国大学者培根对知识学问推崇备至。出自他笔端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经常为人所用,激励着人们不懈地探求知识,增长学问。他还十分精当地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

【www.shanpow.com--哲理诗】

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篇一: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 英国大学者培根对知识学问推崇备至。出自他笔端的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经常为人所用,激励着人们不懈地探求知识,增长学问。他还十分精当地指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确如所言。但是,知识固然重要,知识又是多种多样,而惟有正确的、真正有用的、真理性的知识,才是有益于人的,才是应当孜孜以求的。而这其中,我深深体会到历史知识相当重要,不管做哪种学问,“读史”都是不可忽略的,是应引起足够重视和投入的。培根把“读史”排在当头,显示重要,或许就有这层道理。  
所谓读史,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学习来了解、掌握和探究事情所发生的背景、原委、过程、结果意义等,弄清史实,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和社会的一把钥匙。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自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史就是人类思考自己过去的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自觉把握人生的现在和将来。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如是说。过去是现在的根据,现在包含着过去、预示着将来。理想的将来产生于充实的现在,现在只有与过去和将来相联系才有意义。明智的人既要不忘过去、重视将来,更要全力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因而,读史既需要解读往事,又要放眼将来,这样才能具有更深入、更持久的历史洞察力,也才显得较为明智。人类在经历重大历史事变之后,总要考察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从中找寻经验和教训,思考避免重犯历史错误的途径和方法。尽管我们的未来不可预知,但是,人类的历史是可以回味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这个世界的轮回及其发展规律。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来。所以,一代

君唐太宗如此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其中包含着“读史使人明智”的真知灼见,讲的就是以史为鉴认识世事兴衰的因缘,意味着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常说的“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鉴往知来”、“让历史告诉未来”、“温故而知新”,等等,都是这个道理。酷爱读书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曾说,有了学问,懂得历史,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不晓得历史,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要争取做一个站的高看得远的人。的的确确,反观现实,一般总是:没有学问的人,愚昧无知;不懂历史的人,昏庸短浅。而越是没有学问,没有修养,却越是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甚至胡作非为、伤天害理。不了解历史的人,就不明白事情的真相;不知道来龙去脉,就把握不住事情的根本和实质。这样最容易歪曲事实,以至于偏听偏信,自欺欺人,以讹传讹,流毒甚广。  
历史其实就是人生和人类社会的教科书,是我们的好老师。诚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做各种学问、做人,必须懂得些历史,并不断地虚心地向历史请教。就教门而言,也不例外,而且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和迫切。
首先来说,《古兰经》是穆斯林乃至全人类的人生宝典,指路明灯。“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经典,以便他们沉思经中的节文,以便有理智的人们觉悟。”(38:29)我们毕恭毕敬地诵读它,学习它,参悟它,奉为圭臬。但是除了必须明确经文的意义外,如若不先了解和晓得每章每节经文降示的历史背景,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古兰的精神实质,便不可能大彻大悟。《古兰经降示背景》讲的就是这些,掌握这些基本的历史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正确领会古兰启示的必要前提。
我们读圣人传记,也是在学习历史。先知圣贤所经历的坎坷,遭遇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向我们展现了他们的伟岸和不凡,同时也表明众先知包括尊贵的穆圣,他们都是真主选定的奴仆,他们是人不是神。他们也有喜怒哀乐,都不能自主祸福,也会经历苦难挫折,也要吃要喝,也有生有死。他们是同我们一样的凡人。任何对圣人的神化和崇拜反而都是对圣人对伊斯兰的亵渎和玷污,是与古兰启示背道而驰的偏颇,是与伊斯兰理念格格不入的谬误。不明了圣人所经历的历史,就永远不会懂得这些普通的道理,弄不好就会滑入迷信的深渊,不能自拔。  
《宗教史》向我们揭示了人类信仰的种种表现形态和不同的思想理念,使我们发觉人性在认识上的局限和迷误,得以洞悉多神、偶像崇拜、以物配主的荒诞不经,从而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更好地辨别真假,接近真理。我们可以在泾渭分明的历史河流中找到各宗教的历史渊源,把稳正确的前进航向,并且欣喜地发现千百年来,在不同的思想领域,除了谬误,处处也有真理的光辉闪现。我们会明白“千圣一心,万古一理”;会知晓“普天上下,统属主宰!”由此会让我们懂得除了要坚持真理,弘扬正义,或许我们还应该对其他不同的思想观念给予更多的理解。尤其,对于与我们同出一流共为一脉的教门教派,更应宽容一些,友善一些,而决不要对他们太过分了。“除非对待他们中不义的人”,伤害他们、相互攻击是最不应该的。起码别忘了,“我们所信奉的是同一个神明”(29:46);我们所要共同对付和与之坚决斗争的是那些以物配主的人和四处作祟的恶魔。引用一段语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不明历史的人,很难明白事理,很容易犯浑。
读《中国伊斯兰史》,你会了然伊斯兰在中国形成、发展的历史经过和状况。喜怒忧乐会伴随着你。你会为中国穆斯林先驱的不懈追求与奋斗而感动,会为中国伊斯兰事业的艰辛发展与成就而激奋,会为教门的落后现状与兴起而思虑。总之,了解过去,就会使你想到未来;掌握史实,就能够使你对当今的一些问题明白过来。比如,通晓中国穆斯林群体形成与发展壮大的史实,可能你便会对“回汉通婚”豁然开朗,不再认为是大逆不道,不再固步自封、不共戴天。同样的,你也会对今天加入伊斯兰行列的其他民族兄弟以及其他族人,产生好感,亲切起来,而不再心存芥蒂,虎视眈眈。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尽管你我觉得好似自身几代、人老几辈都“天生”是穆斯林人,自我陶醉,但事实是我们的祖先绝大多数可都是出身于大汉民族或其他民族。他们最早最早、很久很久以前也都是“卡菲尔”。反对“回汉通婚”、看不起外族穆斯林、仇视其他民族的人,无异于抹杀中国伊斯兰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足以见得,不懂历史的人,昏庸短浅,愚昧无知,思想狭隘,而“读史使人明智”。
《古兰经》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历史、翻译史话,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真理的传播要历经艰辛和坎坷,有些人有些事,特别是一些新生事物,一般开始都不为大家所理解和赞同,遭人斥责、谩骂、攻击,以及人身陷害,似乎成了逃脱不了的厄运。许多新生事物都是在艰难痛苦中破茧而出,顶着压力和夭折的危险成长起来。《古兰经》从降示起就遭到古莱氏等邪恶势力的肆意诋毁,《古兰经》向外传播不仅受到教外人的抵制,而且很长时间教内人对于把古兰译为其他文字是否可行争论不休,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和阻挠。《古兰经》现在已经以各种文字流行于世界各地,被人普遍认可,从而广泛而又实际有效地宣扬了伊斯兰真理,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看得懂的本国文字认识了古兰真谛,感悟到了真主的谆谆教诲。如今真是难以想象和置信,起初古兰的翻译工作被斥为“异端”,几乎被扼杀断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翻译者为此曾经冒着生命危险!真理需要时间来验证,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保守思想与开拓精神的碰撞是激烈、永久的。但邪不压正,真理必胜。“你说:我的主,以真理痛击虚妄,他是全知幽玄的。你说:真理已来临了,虚妄将破灭,而不复出。”(34:48,49)李白和杜甫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正是古往今来这种现象的历史写照和历史必然。联想起当初王静斋、马坚把《古兰经》译解为汉文而遭人非议、被人攻讦的境况,你会对当今
张承迁
先生的际遇理解和释然许多。而某些人要是真正读懂了这段历史,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境界,切实具有伊斯兰的思想品质,也许就不会再不遗余力地恶毒攻击他人,甚至妄断他人。就不会妄自尊大,显现自己的短浅与卑劣。除非他们是由于自己的私欲膨胀或是出于阴暗狭隘的嫉妒心理,则另当别论。
当然,读史绝非局限于伊斯兰历史或阿拉伯、中国这些部分,而应着眼于全世界、面向全人类,上下五千年。这样才可以通古博今,才会开阔眼界、宽阔胸怀。韦尔斯的《世界史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还有《人类文明史》、《中国古代近现代史》,以及《科学史》等等,历史方面的书籍和著述有很多,最好力求多读一些和认真学习思考一番。这样才能真正“明智”一些。通过对全球历史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并将伊斯兰思想理念融入其中,你会看到笃实的平等思想一直是伊斯兰讲求的理想境界;你会懂得伊斯兰的战斗精神,针对的是对压迫的反抗,主张的是对侵害的反击,并且还一再要求“不得过分”,忍让为先,而绝不是什么骇人听闻的极端“恐怖主义”,穆斯林也决非“好战”之徒;你会发现伊斯兰最讲和平,与人为善,但这不等于穆斯林可以任人欺侮、任人宰割。我们“顺服”,我们顺服的是至高无上的安拉!还有,公元7世纪降示的《古兰经》,明令禁止杀害女婴,并斥责阿拉伯人重男轻女的观念。它赋予妇女继承与离婚的合法权利,这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的阿拉伯半岛以及世界其他地方,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多数西方的女人要到19世纪才有类似的权益。中国这方面更不例外。这些你可以在英国著名作家凯伦.阿姆斯特朗的名著《神的历史》中读到。你会深深感受到伊斯兰的公平正义。我们有理由为神圣的伊斯兰欢呼、自豪,引以为荣,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地发扬光大伊斯兰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
清末思想家龚自珍深有感触地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是中国版的“读史使人明智”。两位相差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外思想家,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同一种思想,揭示了“为史”与“知道”的关系。尊史、修史、研习历史是为了知道、明道、遵道;而知道、明道、遵道则必须尊重史实、把握实质,并且能够鉴古知今,鉴往知来。
《古兰》讲得尤为透彻:“有知识与无知识的人能相等吗?惟有理智者才能觉悟。”(39:9)古兰启示不断地用史实教导和警告世人——“你们以前的民族-----努哈的宗族、阿德人、赛莫德人和他们以后的人,只有真主能知道他们------难道这等人的消息没有来临你们吗?”(14:9)“灾害因众人所犯的罪恶而显现于大陆和海洋,以至真主使他们尝试自己的行为的一点报酬,以便他们悔悟。”(30:41)并一再强调——“有许多常道,已在你们之前逝去了;故你们当在大地上旅行,以观察否认真理者的结局是怎样的。这是对于世人的一种宣示,是对于敬畏者的一种向导和教训。”(3:137,138)
仔细想来,真主所告诫我们的就是要我们“以史为鉴”、“勿蹈覆辙”!  
我们每日念诵、向主祈祷最多的是这几句:“求你引领我们走正路!你所佑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1:6,7)何为正路?何为“受谴怒者的路”?何为“迷误者的路”?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道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篇二:读史使人明智!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写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变。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一般意义上的二十四史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译文: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篇三:读史使人明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以大量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学术界主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并科学分析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共29年的历史。学习《党史》二卷,加深了对这段历史中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得到了许多新的启迪。
一、“攻城”不易,“守城”更难
古人云:“攻城易,守城难。”说的是攻取城池和守卫城池的难易关系。事实上,取城和守城都不易,只是相对而言,守城更难。因为,守城之时,将困兵乏,城池残破,粮草难以及时跟上,特别是取城之后,将士容易因胜利而滋生骄傲情绪,放松对敌的警觉。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城池便易得而复失。李自成攻守北京城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如果将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和建设新中国比作“攻城”和“守城”,读了《党史》二卷后,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攻城”不易,“守城”更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以牺牲二千万人生命的代价,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任务,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空前统一的新中国。建国之艰难,绝非言语可以尽述。
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其主要任务就是带领中国人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富强、民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应当说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一全新事业的艰难程度是有足够思想准备的。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前,毛泽东就以李自成的事例教育全党,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以吸取李自成败亡的教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郑重其事地告诫全党同志,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为此,在建立新政权、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党高度重视自身建设,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防止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重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和反对腐化及官僚主义。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极端艰难的国际环境下,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短短29年中,将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初步建设成为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新中国,使中国民族团结,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但是,这些成就的取得并非一帆风顺。《党史》二卷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将这29年的历史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四编,“过渡”、“艰辛探索”、“内乱”、“覆灭”、“徘徊”、“转折”等编级标题中出现的这些词汇,准确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充满挫折、失误的客观事实。在内容上,《党史》二卷对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筚路蓝缕的艰难历程和认识错误、修正错误、继续前进的曲折历史,更是做了全面客观的论述。根据书中的记述,由于天灾、人为因素的影响和与苏联关系的紧张,1958年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仅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就减少了1000万[2]。书中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例,真实地记载了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生动有力地说明了这29年中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所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
二、正确与失误共生,成就与挫折并存
相对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而言,《党史》二卷记述的这29年历史是一段比较曲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党未能坚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定时期内发生超越阶段、违背规律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失误,严重制约和延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党领导人民努力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政权,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但在失误和曲折期间,民主法制建设受到干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遭到空前破坏。党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促进社会稳定的可贵思想及政策,但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发展,国内政治关系趋于紧张,“文化大革命”更是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但是期间几度泛滥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党为大力加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作出过种种努力,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党的建设受到冲击,封建主义残余、官僚主义严重妨碍了正常的党内生活。凡此种种,都充分说明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正确与失误共生,成就与挫折并存。
对这样一段曲折复杂的历史,党史《二卷》紧紧抓住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这一历史主题和主线,将党取得的成就、遭遇的挫折逐一展开,将党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中的正确和失误客观陈述,将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国情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逐步积累起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全面的反映。既记述了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果,又记述了党在探索中出现的诸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之类的严重错误。既记述了党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也记述了党觉察错误后,纠正错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价值规律、综合平衡等方面对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些新认识。既记述了“文化大革命”内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严重危害,也记述了在党的领导层内,在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中,对“左”倾错误和极左思潮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抗争。从而将一段正确与失误相互渗透、成就与曲折交相发生的历史画卷客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这29年历史的纷繁复杂,深刻地认识到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尽管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党包括毛泽东在内,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上,出现了失误,甚至犯了“文革”这样全局性的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成就仍然是这一时期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这29年所奠定的制度的和物质的基础,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读史使人明智
 “读史使人明智。”一部好的史学著作,不仅能告诉读者客观的历史过程,生动的历史细节,而且能够告诉读者深刻的历史背景,复杂的历史联系,科学的历史方法,让读者受到教育,有所启迪。《党史》二卷就是这样一部客观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的史学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历史中,重点、难点问题多,有争议的问题多,被误读和歪曲的问题多。《党史》二卷综合近年来党史、国史研究的新成果,以大量翔实的史料和准确的判断,对这段历史中历次政治运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等等,作了准确的记述、精辟的分析和公正的评价,全面地、实事求是地反映了历史真实,有针对性地回答了有关重大问题。例如,针对有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不同看法,《党史》二卷结合当时的中国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着重从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角度,说明了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用事实说明了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趋势,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不是人为制造的。通过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具体过程、积极后果和存在的不足及遗留问题的全面分析,得出了如下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虽然也出现过一部分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但从总的方面看,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不但没有破坏生产力,而且明显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粮食产量逐年都有所增长,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改造逐年都有所发展。原有私营企业在接受改造过程中,生产增长和效益提高也比较显著。”[3]从而有力地澄清了一些人对这一重大事件的错误认识。此外,有关抗美援朝的原因与得失、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评价、三年困难的历史真实及其原因、“文革”运动与“文革”时期的关系、党的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这一历史时期与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发展道路的关系等等重大问题,也是这一段历史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党史》二卷都有针对性地一一做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和明确的回答。这对于澄清事实、正本清源具有积极意义。
《党史》二卷以严肃的态度、可信的史料、准确的语言、科学的方法,充分肯定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如实表述、全面分析党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与后果。对重要历史人物,不因为犯过错误而抹煞其贡献,也不因为有过功劳而掩饰其错误。对重大的历史事实,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离开历史条件的变化,用今天的政策去衡量和评价。对重大历史问题,不仅说明事实是什么,而且说明事实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的。对党在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不是简单地判断“是”或“非”,而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而对发生错误的历史教训加以总结。例如,在肯定当年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保证重点工业项目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的同时,并不回避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在肯定“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同时,又用事实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像这样对待历史的公正态度和科学精神,贯穿于整个《党史》二卷当中,从而牢固地奠定了该书的学术地位。
读了《党史》二卷,读者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这段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实现历史转折、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公正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去准确地把握、正确地处理历史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去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正确认识过去,有助于正确把握未来。《党史》二卷既是一部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重要的政治教材,它的出版,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段历史、科学地研究历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563页。
[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36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294746/

《读史使人明智后面几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哲理诗词及解读(合集3篇) 哲理诗词及解读(合集3篇)
  • 哲理诗欣赏10首(通用3篇) 哲理诗欣赏10首(通用3篇)
  • 的经典的哲理诗三篇 的经典的哲理诗三篇
  • 古代哲理诗句六篇 古代哲理诗句六篇
  • 古代哲理诗句集合4篇 古代哲理诗句集合4篇
  •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锦集3篇) 哲理名言警句古诗词_哲理诗词名句(锦集3篇)
  • 关于虎年男孩有哲理诗意名字【三篇】 关于虎年男孩有哲理诗意名字【三篇】
  • 关于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2020年【三篇】 关于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2020年【三篇】
为您推荐
  •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文雅男孩名字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文雅男孩名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文雅男孩名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有哲理诗意的女生名字【荐】
    有哲理诗意的女生名字【荐】
    女生是女学生的简称。女生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女学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哲理诗意的女生名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荐】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荐】
    男,是指一名雄性人类,与雌性人类,也就是女性相对。男这个名词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正式只适用于称呼人类,但有时侯也会用作称呼其他生物。在汉语中,男解作:⒈、阳性的人,与「女」相对。⒉、指儿子,如长男。3、古代爵位的第五等。男生,原指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 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汇编4篇
    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汇编4篇
    2023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 听说起了诗意有哲理的名字后,人也变得诗意和哲理起来,尤其是男孩子,用了这些名字后,最后都成了有礼貌高智商的知识分子,这是真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汇编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3篇】
    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3篇】
    兔年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 一个好听的名字,蕴含父母的祝福与期待,一个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也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帮助宝宝未来的发展,那么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有哪些呢。作为家长的你会给自己的男宝宝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哲理诗意的男生名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
  •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800字作文
    《草船借箭》读书笔记800字作文
    《草船借箭》饱含人生哲理,使我大开眼界,对我有着非凡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几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阅读。《草船借箭》读书笔记800字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
  • 金钱社会
    金钱社会
    一:[金钱社会]现实社会经典语录2017 金钱社会有哲理的大实话社会人就要说社会上的骚话,不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来过这世上,来看看这些经典的社会语录,追妹子聊人生吹牛匹都能用得上!1、天黑路滑 社会复杂 水浅王八多 遍地是大哥 不是社会人 尽唠社会嗑2、喊疼的不一定是处女,微笑的一定是婊子 3
  • 九连环解法图解全图
    九连环解法图解全图
    九连环解法图解全图篇(1):九连环图解解法九连环是一种中国的古老玩具,这种游戏蕴藏着很深的哲理;如果说八卦是易经的模型,那么,我愿意用它来解说我的理论。一.九连环的结构:如图1所示,九连环是由九个环通过九根杆相连的,有一个手柄穿过,游戏的目的就是要将手柄从环中取出。图1二.基本技法有两种最
  • 不同的人电影
    不同的人电影
    一:[不同的人电影]没看过人生不完整!男人必看十大成人电影曾经,我们都有寂寞的时候,也有过迷茫。我们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人生才能更加完整。笔者近期正在整理高清影音资料,下面这些影片大家一定要看看,我们会学到很多人生哲理。执着人生:《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