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寓言 2019-10-14 22:20:43 寓言
[摘要]篇一:[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七个心理寓言(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

【www.shanpow.com--寓言】

篇一:[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七个心理寓言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
  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
  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2005年12月24日的文章《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
  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
  切记:
  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记:
  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六)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切记: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七)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心理点评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荣伟玲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成人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
  切记:
  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回复目录序号 可查看本文中提及的文章
049 你职业枯竭了吗——武志红
032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武志红
文章摘自《七个心理寓言》,武志红著

篇二:[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超级女声”火爆的心理秘密


武志红:“超级女声”火爆的心理秘密 2015-01-13 武志红 武志红
非营利性网络转载请 署名作者
“武志红,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12日晚,湖南卫视主办的“超级女声”歌唱大赛进入了6选5的新一轮决赛,但在此之前,“超级女声”的狂热支持者已率先进入了状态。
  一名制笔工厂的老板发文件要求全厂5500多名职工在决赛中投笔笔(杀入六强的周笔畅的昵称)的票,费用他包。清华大学一名毕业多年的男士则在一个论坛上发表文章感慨说“我起初总以为无聊到师奶般或是天真到女生般才会成为她们的fans,但在看了超女全国总决赛的一刻,所有的不屑化为了对自己过往的老土的批判。”
  这位清华人是“凉粉(杀入六强的张靓影fans的昵称)”一族。
  为什么老板、精英、天真女生和无聊师奶等都成了超级女声的超级fans?这里面究竟有什么奥秘呢?
  “超级女声”火爆的心理秘密
  秘密一:认同感是痴迷的根源
  “超级女声”令人痴迷究竟有什么奥秘?一名刚从音乐系毕业的女孩给出了答案。她洋洋洒洒写了4000多字的美文,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张靓影是如何唤起了她的共鸣。文章的最后,她写道:
  “从没有为任何一个人写过如此多的文字,说过如此多的话,只因为,我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
  “从超级女声的选手身上看到自己”,这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可以说是“超级女声”之所以成为全国性狂欢的最大秘密了。
  一个女笔迷有一天兴奋地对她的朋友挨个发短信说:“你们看到没,笔笔戴的眼镜和我的一模一样。”
  这是一种典型的认同感,我们喜欢上一个大众明星,就迫不及待地寻找他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地方。每找到一个共同点,我们对他的认同感就增强一分,对他的感情也增强一分。
  地域认同最普遍
  地域认同是最容易找到的,当某个超女还没有哪个人格特点引起我们明显的共鸣时,我们最容易找到地域的认同。所以,广东的笔迷队伍最庞大,四川是“凉粉”、“玉米”的大本营,湖南人则让黄雅莉留在了六强。为数最多的观众,对超女的音乐素养并不是很在乎,对超女的节目也不是特别痴迷,就很容易成为本地选手的fans。
  地域认同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摧毁。如果一个广州人在李宇春或张靓影等外地选手的“眼镜里看到自己”,那么,地域认同就会被迅速放弃。广东一位50多岁的女士,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一开始对超级女声节目也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审丑活动”,但一次偶然地看了一会儿李宇春的演出,被她的表演打动了,从此以后成为一个忠实的“玉米”。她在网上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近6000字的稿件,从音色、音调、音域等各个角度为李宇春辩护,称“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李宇春的唱功是最好的”。文章中有一句话透露了她为何迷上李宇春,她写道:“我年轻的时候就想做李宇春这样的女孩,但不敢做,现在我从她身上看到了我过去的梦。”
  一名广东的妈妈称,她女儿一直是笔迷,但被张靓影一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征服了,她迅速从笔迷叛逃为超级“凉粉”。
  除了地域认同,最容易发挥作用的还有性别认同、年龄认同等。因为性别认同,超级女声的女观众比男观众更多更容易痴迷。因为年龄认同,青少年们更容易成为超女们的fans。
  从“超女”身上找“理想自我”
  还有一些特殊的认同,譬如,一个自称“有点胖,而且有点丑”的女孩写道:
  “很多朋友知道我是先喜欢笔笔的,可后来喜欢了何洁,每天都会和我开玩笑说:“你还是这样,还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你喜欢何洁只是一时冲动吧?”我都会很认真地对他们说:“我喜欢笔笔是因为她那真诚的歌声和不做作的表现吸引了我,可当我见到了何洁我就知道我喜欢的是何洁而不是笔笔,我喜欢的是何洁爽朗的笑,我很想拥有像她一样的笑容,我真的很喜欢她,而不是一时冲动,我绝对不会喜新厌旧,你们都知道我是不轻易喜欢上一个人的,一旦喜欢就不会变。”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认同。这个女孩心中有一个“理想自我”,但她自己实现不了,却在何洁的身上发现了,于是喜欢上她,其实是将何洁视为她的“理想自我”。
  秘密二:一只脚踏进门……
  网友们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在一篇帖子上跟了一个回帖,就会继续跟下去,想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回帖,也想知道这个回帖究竟给“楼主”(第一个发帖者)带来了什么影响。即便自己的回帖一直没人响应,也会忍不住一遍遍地点开这个帖子看。
  心理学中有一个解释这种现象的术语:一只脚踏进门(源自英文“one foot in the door”)。意思即,“一只脚踏进门”,我们就忍不住两只脚都进去,并想看看门里面究竟有些什么。
  想让人们“一只脚踏进门”,关键是门槛要低。
  以前,大众几乎不可能在平面媒体上“一只脚踏进门”,我们不能在一本书写作中就发表议论,我们也不能在一个电视节目制作时评头论足。就是说,在前互联网时代,书刊或电视节目的门槛非常之高,几乎都顶到了天花板,读者或观众没有可能“一只脚踏进门”,都是在门外晃荡。
  但现在,门槛可以降到地板上。譬如在论坛上跟帖,网友们可以轻松地介入网络文章、网络小说的写作。于是,“一只脚踏进门”后,我们自然地会“两只脚都进门”,对相关的文章和作者产生强烈的情绪,逐渐让自己完全陷进去。
  超级女声就有意无意地运用了这种心理机制。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超级女声一开始就将门槛降到了地板上,除了性别外,任何年龄段、任何地域、任何外貌……的女性都可以参与,而且完全免费。
  当然,仅仅参选的门槛低是远远不够的。尽管五大赛区都有数万人参选,但就算加上她们的亲戚和朋友最多也不过是百十万人“一只脚踏进门”,这还远不能让超级女声成为一个成功的节目。
  但超级女声还有另一个特点:将选手晋级的决定权也交给观众。可以说,海选是无门槛参选,这一步则是无门槛裁决。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超级女声对于所有人群都是无门槛的。
  短信裁决的重要性不亚于海选,它的操作极其简单,真正保证了所有人群都可以轻松地“一只脚踏进门”。
  做到了这两点,超级女声其实已经可以坐等成功了。
  “投资”越多,就越疯狂
  为什么“一只脚踏进门”,就忍不住会“两只脚都进门”?
  那是因为,当“一只脚踏进门”时,我们势必会做一些“投资”,物质上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或时间上的,只要做了“投资”,我们就势必想看到回报。这就会让我们一直跟踪下去。
  我的一个白领朋友,原来只是断断续续地看超级女声,并没有什么热情。但在8进6的决赛中,当她喜欢的易慧和湖南的黄雅莉站到PK台上并以微弱劣势落后时,她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她想,或许她可以成为拯救易慧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一下子给易慧发了15条支持短信。
  这是她第一次为超级女声“投资”。易慧最后败给了黄雅莉,让她非常失望。她认为,在6进5的决赛中,黄雅莉势必还会站到PK台上和另一名选手对决。如果黄雅莉的劣势明显,她就不会参与,如果又是僵局,她会站到黄雅莉的敌对方再次投票。
  让我们“两只脚都进门”的,还有多种心理机制。譬如好奇,只要参与了一件事情,我们就希望看到这件事情的结局。譬如控制欲望,只要参与了一件事情,我们就希望能发挥自己对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一切并不是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仍然是,降低门槛,让所有群体都可以轻松地“一只脚踏进门”。在这一点上,超级女声甚至比“美国偶像”都成功。
  秘密三:选举中很容易索取
  想当然的,我们认为,要想赢得一个人的好感,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给他好处。但美国的政客克里思·马修斯却在他的名著《硬球》中透露了一个美国政坛上的秘密:索取比给予更好。当然,远在他之前,美国天才的政治家富兰克林就发现“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为什么?马修斯的回答是,人们很容易忘记别人对他的帮助,却很难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帮助。许多人以为,要赢得他人的忠诚,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人恩惠,但事实正好相反,最好的办法是让别人给你恩惠。
  他写道,在选举中,当你开口向某个人请求帮助的时候,你隐含的意思就是让别人在你身上下赌注。你争取到越多的人下赌注,你输掉的几率就越小。然而,很多人都克制自己,不愿启齿请人帮忙,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等于承认自己弱小,他们坚持认为,只要依靠自我才是有力量的象征。这种“一切自己干”的心态,在选举中是十分致命的,因为这样的心态会让他陷入孤立。
  并且,一旦我们在一个人身上下了赌注,我们下意识里就会将这个人的命运和自己捆在一起,或者说,我们会将认同这个人,将这个人的成功视为自己的,为了达到这一点,我们会继续下更多的赌注。
  这也正是超级女声现象的秘密之一,那些庞大的“玉米团”、“笔迷团”、“凉粉团”等等fans大军,他们是心甘情愿地付出。如果他们的偶像肯索取,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予。
  之所以如此,还是要回到认同感上。在公众性的竞选活动中,我们只要和某个候选人拉上关系,我们就会认同他,将他的胜利或失败视为自己的,并因此而快乐或苦恼。如果这个候选人能够主动向我们求助,这就是一个自动的关系,我们会更容易认同他,哪怕他与自己并没有什么一致的地方。
  说白了,超级女声其实就是一场娱乐选举,且选举权不再是掌握在专家评委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手里。
  秘密四:团体偏好
  “超级女声”的一大特点是,各超女名下都形成了一些泾渭分明的fans军团。支持李宇春的fans自称“玉米”,队伍最庞大。支持周笔畅的fans自称“笔迷”,组织最严密。
  是什么动力让数十万的fans们组成了一个又一个兵团呢?他们没有资金,也没有实质上的领袖,几乎完全是靠热情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自动团体。
  对此,心理学的解释是,一个人群,只要符合三个标准:有一个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并有稳定的渠道可以联系,成员间经常互动,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团体。
  显然,超女的fans团体符合这三个标准,而且像群QQ、MSN、短信等新时代的联络方法让这些团体的互动来得尤其容易。
  并且,更重要的是,这些fans团体互动越多,团体目标越简单,团体思维就越容易达成一致,而且团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这样一来,一个团体就会出现强烈的团体偏好,即旗帜鲜明地支持自己的偶像,旗帜鲜明地排斥偶像的竞争者。
  那些组织性特别强的fans团体,譬如共用一个QQ群的“玉米军团”,团体偏好会尤其强烈,团体成员会像竞争一样表达对团体偶像人物的好感和支持。团体的这种性质急剧强化了各fans团体的狂热度。
文章摘自《解读“疯狂”》,武志红著
武志红博客:blog.sina.com.cn/wuzii
武志红微博:weibo.com/wuzii
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微信公众号:wzhxlx

篇三:[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武志红、梁冬、斯蒂芬·吉利根、郑立峰等名师领衔主讲丨国际应用心理大会


所有人都加速起来一起跌入困局
2017年,马云说:“我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担忧一觉醒来我的公司被淘汰了。”
2017年,丽水梧桐乡校四年级学生任李杰离家出走,经过警察叔叔一夜寻找,小朋友坦白出走原因:“因为写字不够别人快,放学了作业还没写完,怕被爸爸骂。”
谁能想到,在2017年里马云会和一个小孩子有着同样的困扰--
整个世界都在快起来,我该怎么办?企业经济大企业的行动在不断加快:丁磊亲自在一线督战,腾讯实施“247”作息制度,每天 24 小时,一周 7 天三班倒,却仍然离不开被新产业淘汰的忧虑;微微拼车仅仅三个月,从估值10亿到轰然倒闭,投资人一夜消失......婚姻关系从前慢,婚姻是一辈子的相濡以沫;现在,情感关系的毒,罄竹难书。今天,50%以上走进心理咨询室的,都是离婚问题。据人民大学的调查,中国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存在无性婚姻,在这其中中年夫妻占绝大部分,而每年还不断上升,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无性时代。教育出路我们的课室贴满了“赢在起跑线上”,“勤能补拙”的标语,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近6成中小学生(近1亿)睡眠达不到国家规定的9小时标准。“00后”休息日上课外班时间为2.1小时,是学习日的2.6倍多,中小学生的压力呈现逐渐内化趋势。与此同时,机器人已经替代人类跑起来,人的价值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套旧的观念继续套在新一代孩子身上合适吗?生命和健康2013年,互联网医疗产品“春雨医生”刚获得5000万美金融资时,创始人如是说:“移动医疗,是一件我可以也值得死在上面的事业”。2016年,一语成谶,CEO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这几乎就是过劳死的另外一个名词。你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身体,去招架八面来风四面楚歌,喘息一口气,醒来时可能就面临着破产清算。所以,我们真的是在拿命换钱吗?AI时代迷思农耕时代,人是一件件原始工具,工业社会,人成了机器的零部件,当信息社会到来,计算机、人工智能终于将人解放出来时,新的冲击却向我们迎来:曾经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是否会一夜间就被淘汰?《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说:“到2050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巨大的新阶级——无用阶级。数十亿人不仅仅是失业,而是失去作用。”
如罗振宇所言:
“好消息是,我们在进步,
坏消息是,我们进步得太快。”
这个世界,就像刹车片被拔掉的赛车疯狂运转。
所有人加速起来,于是,一起跌入困局。关键词:困局·生机面对一变再变的世界,面对看似无出路可循的困局,你是盲目跟随,还是选择逃避?抑或者,还有第三条出路?在我们一贯接受的非黑即白、单向思维的价值观里,是不是有着我们一直缺失的东西?
我们每天都在分析不同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知识,试图预测未来,但这些,都无法为我们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你可曾想过,当思考已经无法提供解决方案时,答案,就藏在那比思考更深的地方!
你可曾想过,生而为人,最珍贵的宝藏,便是生而为『人』!
“困局 · 生机”
——第七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
动物只能追随本能而活,
机器只能为程序而活
人是独特的,人拥有精密神经系统,
是人,唯一可以把梦想变成现实。
不论科技、智能、技术如何爆发式发展,
人类终究拥有着无法被取代的东西。
那无法被取代的,就是生机所在!
整体智慧,人从真正认识整体智慧的那一刻起,基本已经赢了人生的一大半。为什么?因为现代社会90%的人都只是带着一个行走的大脑在生存。我们很多人懂得思考,擅长思考,却往往沦为“思考的便秘者”。从乔布斯飞往印度修行两年,到如今风靡欧美商业圈的正念训练,无不是围绕身体、头脑、心灵——整体智慧的合一!
全息系统,人是怎么陷入困局的?就是当人相信自己无资源,无能力,无创造力的时候。在全息系统里,困局和生机是一个真相的两面,沙漠中总是蕴含着水源,每一片乌云的背后也总是镶嵌着金边。困局--生机,沙漠--水源,乌云--光芒,两者之间的摆荡,就是创造力、无限资源与生命力激发的起点。
抱持空间,有人问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博尔特:你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是什么?博尔特的回答再简单不过:放松。他说:“如果你老是惦记着比赛,压力会大到让你窒息,所以我会想象让我放松的事情,只要我状态好了,绝对没有人能够击败我。”在困局中也一样,首先能杀死人的往往不是情况有多艰难,而是注意力放在压力时所产生的张力。如果你尚未调整到一个好状态,永远不要上场做无意义的奔跑!
如果你掌握了这些秘密,在任何时代,你都必定能够找到一线生机!2018年,“困局·生机”第七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八位来自世界各国的顶尖身心导师,三天两夜的深入探讨,逆转你未来的时刻,就是此刻!
2016年逝世的歌手来昂纳德·科恩,曾写过这么一句歌词,他说世界可能浑沌一片,万物皆有裂痕。但是没关系,在困局将你的生命压倒的裂痕中,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生机所在。
让我们一起,破困局 · 见生机。
导师与主题1《英雄之旅-自我发现的旅程》
“英雄之旅”的核心是:你怎样让生命活得有意义?灵性召唤你去体验的最深刻的生命是什么样子?而你又会如何回应这种召唤?
如果你还没有听到这种召唤,那么你很可能还生活在一大堆的痛苦里——不开心,感到迷惘和混乱,或许最终身陷一堆大麻烦。也许是健康问题,也许是职场困局,也许是不正常的人际关系。
“英雄之旅”是一个唤醒和开放心灵的过程,帮助你感知和发现你的生命旅程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如何把它活得更加丰满完整而深入。它会带给你意义感,一种活生生地存在于世的感觉。
人们总说寻找生命的意义,你真正在寻找的是生命的体验。欢迎你,邀请你,追随你内心的喜悦,踏上这段旅程!
导师背景◆主要著作:
《Therapeutic Trances: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Ericksonian Psychotherapy》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经典之作。
其它著作包括:《The Legacy of Milton Erickson》,《Therapeutic Conversations》,《The Courage to Lov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Self-Relations Psychotherapy》, 《Brief Therapy》
中文出版著作:《爱的勇气》、《艾瑞克森催眠治疗理论》、《英雄之旅》(与罗伯特·迪尔茨合著)、《生生不息催眠圣经:创造性流动的体验之旅》。
◆主要研究领域:
20多年来,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在催眠领域中,结合艾瑞克森式心理治疗、合气道、佛学、冥想,以及表演艺术,发展了一套全新的基础觉醒方法,堪称中西智能的结合。
如何运用柔软的、非暴力的方法把负面的、原始的催眠转换成正面的、人性的状态是其研究的课题。
生生不息催眠就是一种以温柔的引导病人的潜意识恢复健康,让身心再次整合,鼓励与支持内在的根本改变的方式。
他的许多学生已是当今世界各地著名的心理学家、治疗师和培训师。
2自在
一个洋人神父告诉西藏寺庙的老僧:“自从世界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机器后,人们连走路都要小跑。”老僧回答:“既然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我不明白他们跑那么快干吗。”如果说这个时代是一列风驰电掣的列车,人类便是在拼命追赶的可怜虫,又或者是身不由己的乘客。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在如今物语肆虐的社会,人们很容易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一路狂奔,而忽视内心的修养,生意太多,生机太少,我们需要缓一缓脚步,回到内心的修养......导师背景◆ 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健康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中医大家李可先生,同时也是中医大师郭生白先生的入室弟子。
◆ 《生命》系列纪录片出品人及主持人,关于生命本质的多维度跨界讨论。曾采访朱清时教授、蔡志忠先生、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久保田竞先生等国内外知名学者。
◆ 电台节目《冬吴相对论》、电台节目《梁注庄子》主讲人、电视节目《国学堂》主讲人。
◆ 出版图书,《梁注庄子》系列、《处处见生机》、《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欢喜》、《无畏》、《黄帝内经》系列、《国学溯源》、《冬吴相对论》、《相信中国》等。
◆ 曾任百度副总裁,凤凰卫视主持人及主编。
3《声音疗愈-通往心灵的幽径》
在古老的部落,如果你遇见一位大师,你跟他说,你很不开心,你感觉很抑郁。他会问你:“你有多久没有唱歌跳舞了?”
人类最初的语言不是文字,是音乐,是节奏,是声音的律动。声音,能帮助我们绕开头脑语言,悄然地通往我们心灵,触碰到内心的脆弱与渴望。声音疗愈,其实是通过振动,去疏通清理我们身体的管道。透过声音疗愈,能够放松长时间紧绷的肌肉和神经,释放体内堵塞的情绪,舒缓身体的疼痛;同时,声音疗愈还可以发掘内在的天赋,让你重新体验生命本有的喜悦与平静。
声音是你与生俱来的天赋,你可以忽略它,但你必须选择它,因为它是通往心灵深处的路径。
导师背景◆ 她拥有20年声音疗愈专业经验,原创几十首震撼心灵的疗愈歌曲,曾带领400人的声音疗愈工作坊,出版数张声音疗愈CD,是BBC声音疗愈纪录片受访导师。
◆ 她年轻时罹患癌症,用声音与音乐的疗愈力量战胜癌症!
◆ 她曾获欧美第一热门金曲3次,上榜英国三十金曲3次。演唱会最多至52000人,是享誉国际的歌手和词曲作家。4《全息生命排列-从沙漠中找到水源》
你的身体、情绪、心智、家庭关系、企业发展是如何息息相关,作用在你的生命历程中的?
系统排列能帮助你超越问题的表象,洞见人生的本质。这是一次帮助你梳理生命历程的宝贵机会!
同时,还能帮助你运用系统排列调整你相应的层次,让你了解到如何把自己和家庭作为一个全息的生命主体去看待,帮助你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生命状态。
导师背景◆ 走向世界的系统排列导师;华人专家级系统排列导师(家庭和组织),身心语言程序学(NLP)认可培训师;
◆ 国际系统排列协会课程委员会主席,编制了国际系统排列课程内容大纲;
◆ 已主持超过500多场系统排列工作坊,30届以上系统排列导师基础、中级、高级培训班;
◆ 著有《家庭系统排列》一书。
5生能量与死能量
生死并不只是肉体的生灭,生死无处不在。
一个想法、一个欲求,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它们也有生死。
并且,生死都是发生在关系中,发生在我与你之间。
我发出一个动力,当这个动力在关系中,被你接住时,这个动力就得生,这就是生能量,而我会觉得,我的生命力增强了,我变得更有热情、更开放、更有创造力和爱意。
我发出一个动力,当没有被你接住时,这个动力就得死,这就是死能量,而我会觉得,我的生命力被削弱了,我变得更为冷漠、封闭、僵化,也有更多的恨意。
生命是一场修行,先是学习如何将死能量转化为生能量,而后看破生死是一个游戏,由此可以拥抱无常。
导师背景◆ 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广州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
◆ 曾长期主持《广州日报》周六“健康 心理”专栏;
◆ 著有《巨婴国》、《为何越爱越孤独》、《梦知道答案》、《身体知道答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家会伤人》等多本身心灵成长畅销书籍。
6《唤醒身体自愈力-不费力的改变》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可以将想法变为现实。恰恰也因为这一点,我们受的苦很多。人类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自觉地用神经系统紧锁住过往创伤的物种,即使危机解除,也依然处于紧缩绷紧的状态。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在创伤恐惧中的习惯性反应,为我们的生命、事业、关系等带来巨大的挑战。今时今日,我们拥有更多技能和资源,帮助我们从这种应激性反应中解脱出来。
费登奎斯工作法犹如水中化冰,将冰块放入水中,毫不费力地冰块会融化。它透过身体接触互动产生千变万化的动作,着重身心的沟通,以开放的心态来保持觉知与探索身体的创造力。
唤醒身体自愈力,有意识地跟随费登奎斯工作法去移动,去解锁我们的神经系统,放松紧绷的肌肉,释放创伤、能量和画面,以一种新的方式呼吸。这种改变毫不费力,因为改变不是去除旧的东西,而是把新的东西带进来,因为不同,创造不同。
你只需要,用最舒适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导师背景◆ 他是巴厘岛潜能中心的缔造者之一,美国伊莎兰学院前总经理。
◆ 他在费登奎斯工作和伊莎兰按摩这两个领域拥有超过40年的专业经验,从1976年起开始在世界各地带领工作坊。
◆ 已经七十高龄的他,风格既像禅师也是老顽童,碧蓝的眼睛狡黠调皮,身体柔软灵动。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学习,Benj老师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费登奎斯大师。7《从生命的律动中找回自己》
生命是一条流动的大河,河内涌动着流动、断奏、混乱、抒情、宁静五种韵律,对应我们生命的不同状态。当河流翻滚咆哮,通常是我们生命卡住的时候——疾病缠身,很暴躁,人际交往中陷入僵局,感觉没活力,无法享受当下的愉悦······
如果你抗拒这些问题,你的生命河流会更加翻腾,你会迷失在漩涡之中。找回自己,你需要有一种能力能够抱持生命的不同面向,跟随河流的节奏律动,将心中难以言明的、甚至未曾意识到的感受融入生命之流中,而不是拒绝、反抗,这样我们对于“我是谁”会有一个更完整的感知和体验。
在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我们重新定义自己的身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流动。
如果我们带着正念、觉知,有意识地去体验河流的不同面向和能量,我们不会卡住,不会解离,我们将体验到更完整的自己。
这是从小我通往大我的过程。
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油然而生,经过我,流过我,最终汇入生命的河流,在这里,我们终将找回自己。
导师背景◆ 她有15年的时间在英国担任国家安全导弹防御系统工程师。
◆ 她有10年时间在印度修习静心。
◆ 她作为心理治疗师、五律禅舞导师、核心过程心理治疗硕士研究生课程的高级培训师,拥有20多年的资历。
◆ 她是一位感性和理性、刚和柔、阴和阳的力量都融合得非常好的女性。8《当生命来挑战-从荒原走向花园》
我的使命:透过个人蜕变,引领系统升级。
人生总有某些时候,我们感觉犹如进入荒原,在沙漠中前行,失去生机,看不见绿洲,举步维艰。人到中年,事业遭到瓶颈,关系走到尽头,财富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虚感,感觉生活失去意义······
如果你内心经常会涌现着这样的问题,那么很“幸运”你进入了荒原。人生是一段旅程,是许多段简短版的英雄的旅程,从花园到荒原再到花园。我们出生于花园,但总是不可避免地进入荒原。其实,每一次进入荒原都是内心最深的召唤被唤醒:你可以选择,你可以过你所希望的独一无二的生活。
从荒原走向花园的基本原则:
1、创造生生不息的状态:状态决定你和问题的关系,决定你对问题的体验,你的体验又赋予了问题的意义,意义决定回应问题的能力······
2、意图:激活潜意识中的积极有意义的创造力,引领创造性意识朝向生机勃勃的愿景
3、烦恼即菩提:将问题转化为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yy/491241/

《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伊索寓言读后感怎么写500字汇编3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怎么写500字汇编3篇
  • 伊索寓言三百字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 伊索寓言三百字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
  • 伊索寓言跳蚤与运动员读后感(合集七篇) 伊索寓言跳蚤与运动员读后感(合集七篇)
  • 《伊索寓言》300字读后感【六篇】 《伊索寓言》300字读后感【六篇】
  • 《伊索寓言》主要情节读后感【四篇】 《伊索寓言》主要情节读后感【四篇】
  • 《伊索寓言》第一章节读后感精选四篇 《伊索寓言》第一章节读后感精选四篇
  • 名著《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名著《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 一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通用2篇) 一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通用2篇)
为您推荐
  •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欢迎品鉴!
  • 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
    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寓言思考锦集四篇
    寓言思考锦集四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思考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
    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
    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
    据说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写。从该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作品的作者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它应该是古希腊人在漫长历史时期的集体创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
    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
    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
    互动是汉语词汇,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意思。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
    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
    据说《伊索寓言》是由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写的寓言集,包括357个印度和阿拉伯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 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
    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