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寓言


寓言 2019-06-29 09:08:27 寓言
[摘要]文言寓言篇(1):文言文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2010-07-15 08:57:15) 标签:译文禾苗毛竹南郭处士楚王楚国杂谈分类: 语文知识积累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www.shanpow.com--寓言】

文言寓言篇(1):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
(2010-07-15 08:57:15) 标签:
译文
禾苗
毛竹
南郭处士
楚王
楚国
杂谈
分类: 语文知识积累 1、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5、引婴投江
[原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①。婴儿啼。人问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吕氏春秋》
[注释]①方——正。引——拉着。②故——缘故。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并不一定就会游泳,这里没有什么遗传关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艺都不能靠遗传,而必须靠刻苦的学习和实践去获得。 
  6、齐人偷金(利令智昏)[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请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见人操金③,攫而夺之④。吏搏而束缚之⑤,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⑥,徒见金耳⑦。” ——《吕氏春秋》
[注释]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卖。③操——拿着。④攫(jué)——夺取。⑤搏(bó)——捕捉。束缚——捆绑。⑥殊(shū)——完全。⑦徒——仅仅。耳——而译文:
齐国有个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来,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卖金子的地方,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眼睛里只有金子。\"
寓意:利欲熏心的人往往会丧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来。
[提示]    人们常用“利欲熏心”来形容那些“财迷”。偷金的齐人就是一个典型。严重的发财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窍,使他想问题、看问题的方法非常主观、片面,甚至到了只见金子不见旁人的地步。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犯这种只想着个人利益的错误。 
7、齐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②,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④,中关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
[注释]①好(hào)——喜欢,爱好。②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喜欢别人说自己能拉硬弓。说,同“悦”。强,硬弓。③石———重量单位。古时每石一百二十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斤左右。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他)把弓拿给臣子们看,臣子们都试着拉弓。引,拉弓。⑤中关——拉弓拉到半满。关同“弯”。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谁能用这张硬弓。孰,哪一个。是,这,这个。这里指弓。[提示]    齐宣王明明只能拉开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却说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齐宣王自己也以为就是这么回事,最后落了个名不符实的坏名声。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齐宣王的周围有一帮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为齐宣王自己爱听悦耳的奉承话。这则故事对于我们今天净化社会风气也有现实意义。
8、杞人忧天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②,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③,因往晓之曰④:“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⑤。若屈伸呼吸⑥,终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⑧,日月星宿不当坠耶⑨?”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⑩,亦不能有所中伤(11)。”其人曰:“奈地坏何(12)?”晓者曰:“地积块耳(13),”充塞四虚(14),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15),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1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释]①崩坠——倒塌,坠落。②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③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④晓——开导。⑤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⑥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⑦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⑧果——果然,果真。⑨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⑩只使——即使。(11)中伤——打中击伤。(12)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13)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14)四虚——四方。(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16)舍然——释然。放心的样子。
 
[提示]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9、叶公好龙
[原文]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用钩子画龙,用凿子刻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住处雕刻的图案也都是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了,就从天上下来。龙头从窗户探进来,龙尾拖在厅堂里。叶公一见,转身就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都变了。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是似龙非龙的东西。
 
10、割席分坐[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华歆同在园中除菜,见地上有小片黄金。管宁挥锄不停,和看到石头瓦片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同坐一张席上读书,有个坐着四周有障蔽的高车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读书不停如故,华歆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您不是我的朋友。”
 
11、滥竽充数
[原文]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
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提示]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12、黔驴技穷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应应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麼用处,就把驴放到山脚下。
一只老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高大的家伙一定很神奇,就躲在树林裏偷偷观察著,后来又悄悄走出来,小心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子的底细。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大虎大吃一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自己了,非常恐惧。然而,老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麼特殊本领,而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老虎开始走到驴的前后,转来转去,还不敢上去攻击驴。以后,老虎慢慢逼近驴,越来越放肆,或者碰它一下,或者靠它一下,不断冒犯它。驴非常恼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    老虎心裏盘算著:“你的本事也不过如此罢了!”非常高兴。於是老虎腾空扑去,大吼一声,咬断了驴的喉管,啃完了驴的肉,才离去了。    唉!那驴的躯体高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本事。假如不显出那有限的本事,老虎虽然凶猛,也会存有疑虑畏惧的心理,终究不敢攻击它。现在落得如此下场,不是很可悲吗?
 
13、杯弓蛇影
 [原文]
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译文:
乐广有个亲密的客人,分别了很久都没有再见到面。 一次,乐广见到了他,问是什么缘故。这位客人回答说:\"上次在您家里做客,承蒙您赐酒给我喝。我端起杯子正要喝的时候,发现杯子中有一条蛇,心里感到特别不舒服,喝下去后就病倒了。\"
乐广回忆,当时招待客人的河南郡郡府大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彩色的蛇,客人杯中的蛇大约就是这张弓的影子吧!于是,他又在前次招待客人的地方重摆了酒,让客人还坐在他上次坐的地方。然后问客人说:\"在你的酒中又看到了什么没有?\"客人端起酒杯看了看,回答说:\"跟上次一样,酒里面有一条蛇。\"乐广就指着墙上的弓告诉了客人真相。客人一下子明白了,治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治好的病,顿时全好了。
《晋书·乐广传》
寓意:
\"心病要用心药治\"。消除疑惑的最好办法是说明事实的真相。
 
14、截竿进城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15、鹬蚌相争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既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译文:
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16、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稿矣。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种了一块地。栽下禾苗后,他希望它很快长高。结出果实。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长得很慢,他心里非常着急。怎样才能让禾苗尽快长高呢?  天气很好,艳阳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后,他很得意地对家里人说:“累死我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17、南橘北枳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有个大臣献计说:\"他来了以后,请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问:’他是哪里的人?’回答说:’是楚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的罪。’\"楚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晏婴来到楚国,楚王用酒招待他。宾主正喝到兴头上,两名小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面前。  楚王故意问:\"这捆着的是个什么人?\"    小吏回答:\"是个齐国人。因为盗窃犯了罪。\"  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走到楚王面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结橘子,如果生长在淮河以北,就会结出枳子。橘子和枳子,叶子差不多,但果实的味道却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水土不同啊。现在捉到的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没有盗窃的行为,来到楚国以后却偷盗起来,难道是因为楚国的水土容易使人变成小偷吗?\"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贤的人是不可戏弄呀!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寓意: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人学好,不好的环境可以使人变坏。
 
18、守株待免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寓意:
收获从劳动中来。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
 
19、画蛇添足
[原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个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译文:
有个楚国贵族,在祭祀过祖宗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门客们拿着这壶酒,不知如何处理。他们觉得,这么多人喝一壶酒,肯定不够,还不如干脆给一个人喝,喝得痛痛快快还好些。可是到底给谁好呢?于是,门客们商量了一个好主意,就是每个人各自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了这壶酒就归谁喝。大家都同意这个办法。  门客们一人拿一根小棍,开始在地上画蛇。有一个人画得很快,不一会儿,他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把酒壶拿了过来。正待他要喝酒时,他一眼瞅见其他人还没把蛇画完,他便十分得意地又拿起小棍,边自言自语地说:“看我再来给蛇添上几只脚,他们也未必画完。”边说边给画好的蛇画脚。  不料,这个人给蛇画脚还没完,手上的酒壶便被旁边一个人一把抢了过去,原来,那个人的蛇画完了。这个给蛇画脚的人不依,说:“我最先画完蛇,酒应归我喝!”那个人笑着说:“你到现在还在画,而我已完工,酒当然是我的!”画蛇脚的人争辩说:“我早就画完了,现在是趁时间还早,不过是给蛇添几只脚而已。”那人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要给它添几只脚那你就添吧,酒反正你是喝不成了!”  那人毫不客气地喝起酒来,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却眼巴巴看着本属自己而现在已被别人拿走的酒,后悔不已。寓意:
有些人自以为是,喜欢节外生枝,卖弄自己,结果往往弄巧成拙,不正像这个画蛇添足的人吗?
 
20、囫囵吞枣
[原文]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译文: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  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  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  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  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
寓意:
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21、买椟还珠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寓意: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22、 宋人疑邻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个有钱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壁冲塌了一块。他的儿子说道:\"不赶快修补起来,一定会有小偷爬进来的。\"邻家的老大爷也这样警告他。当天夜里,他家果真被盗贼偷走了大量的财物。    这个有钱人的一家人都夸他的儿子有先见之明,却怀疑邻家的老大爷可能是个盗贼。——韩非《韩非子?说难》寓意:
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
                     
 23、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不敢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臣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24、掩耳盗铃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
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寓意:
做贼心虚的人,欺骗得了自己,欺骗不了别人

文言寓言篇(2):文言55则寓言故事


文言55则寓言故事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译文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译文附录:  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翻译附录: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译文:
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译文:
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韩非子》)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2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22、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
23、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24、食凫雁以秕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
25、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26、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
27、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曾敏行《独醒杂志》)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28、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
29、家藏宋笺     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                   (明·张令夷《迂仙别记》)   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
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
30、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
 
31、鸥鸟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
32、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33、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吕氏春秋》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
 
34、陈轸贵于魏王  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韩非子·说林上》① 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
35、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  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36、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
 
37、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                         ――《庄子·外篇》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
 
38、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刘向《说苑》      
 
39、夔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
40、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41.《王积薪闻棋》
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③。”积薪暗记,明日复其势④,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成过程全凭记忆。③伏局:认输。④复其势:复验那盘棋的局势。意思是按自己暗中记忆的,把那盘棋重新布子走一遍。
 
42、刮目相看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资治通鉴》
 
43.券在心,不在纸
蔡磷坚还亡友财 徐珂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44、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5、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③下人:迁就他人。
 
46、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47、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48.公输(节选)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49.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50、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51、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①初仕萧铣②。江陵平,授秘书郎③,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④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却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江东之役,几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刘肃《大唐新语》)
注释:①岑文本(595~645)。②萧铣(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国号,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书郎”“校省”(检校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中书令”,均为唐朝时的官职。④谙:熟练。
 
 
52、画皆以人重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53、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xiā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
      ⑤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54、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④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⑤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沃;浇。这里当”洗”讲。④啖;吃、⑤谗:说人坏话。
 
55、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诵。
 
 

文言寓言篇(3):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
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
①厩:马房。②夷吾:管仲的表字。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
②傅马栈最难(   )
③曲木又求曲木(   )
(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
②召吏欲杀之(   )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
③舟薄于石又覆(   )
④盍救诸?(   )(   )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      ②诸(   ) ③弗(   )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8、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
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祭祀需使用乐器。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   )
 作断纹焉(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   )
②工之侨以归(   )
 抱以适市(   )
 赐之以百金(   )
 不以物喜(   )
(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
(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
(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9、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  )
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刘向《新序·杂事二》
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③公将焉之(   )      ④乃往,身自罢之(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   )      ②则狗恶也
③则家贫无以(   )       ④于是还疾耕
⑤田猎之获(   )        ⑥常过人矣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宋贾买璞
  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   )       ②负其百金(   )
③而理其毁瑕(    )        ④而理其毁瑕(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   )      ②君遣之三月(   )
③反以报君(   )     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
⑤于是不能期年(   )   ⑥千里之马至者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   )    ②关弓射之(   )
③却复射之(   )       ④矢摧无迹(   )
(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
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
(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   )       ②始舍之(   )
③少则洋洋焉(   )     ④悠然而逝(   )
⑤孰谓子产智(   )     ⑥得其所哉(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
  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
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②仄陋,卑贱,低贱。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   )       ②高缭之事夫子(   )
③三年曾无以爵位(   )      ④其义可乎(   )
(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9、弓与矢
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   )     ②非弓何以往矢(   )
③非矢何以中的(   )     ④令合弓矢(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0、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曰(   )       ②虎者戾虫(   )
③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②人者,甘饵也
(3)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 从这个寓言中,可以形象地概括成为"          "这样一个成语。
文言40则寓言故事之三
作者:徐进 阅读: 189 时间: 2010-4-3 21:04:19
21、对牛弹琴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2、富者乞羊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1) 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牧羊九十九(   )        ②而愿百(   )
③尝访邑里故人(   )       ④今君之一成我百(   )
(2) 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穷人有没有把仅有的一头羊给富人呢?请给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字数在300字
23、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庄子·外篇·至乐》)
注:①御,迎接。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昔者海鸟止于鲁郊(   )        ②奏《九韶》以为乐(   )
(2)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4、食凫雁以秕
  邹穆公有令:食凫雁①必以秕,无得以粟②。于是仓无秕而求易于民,二石粟而得一石秕。吏以为费,请以粟食之。
  穆公曰:"去,非汝所知也!夫百姓饱牛而耕,暴背而耘,勤而不惰者岂为鸟兽哉?粟米,人之上食,奈何其以养鸟?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周谚曰:"囊漏贮中。"而独不闻欤?夫君者,民之父母。取仓粟移之于民,此非吾之粟乎?鸟苟食邹之秕,不害邹之粟也。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
注:①凫雁,指鸭鹅。②粟,旧时泛称谷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无得以粟(   )         ②暴背而耘(   )
③勤而不惰者(   )        ④岂为鸟兽哉(   )
⑤且尔知小计,不知大会(   )  ⑥而独不闻欤(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 夫百姓饱牛而耕。
② 囊漏贮中。
3)对"粟之在仓与在民于我何择"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仓"有益。
B、邹穆公认为当选取"粟在民"有益。
C、邹穆公认为"粟在仓"和"粟在民"都有益。
D、邹穆公认为"粟在仓"和"粟在民"都无益。
25、入蛟川城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及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1)作者写"西日沉山,晚烟萦树"一句的用意是(  )
A、描写蛟川城郊景色的优美动人。
B、说明时间紧迫。
C、强调时间尚早,为渡者主张"徐行"做辅垫。
D、强调天色已晚,为下文渡者"熟视小奚"埋下伏笔。
(2)"渡者孰视小奚"是因为(  )
A、渡者觉得小奚有趣      B、渡者感到问得奇怪
C、渡者善于观察思考      D、渡者一时难以回答
(3)文中横线原有4句话,选出句序正确的一项(  )
①徐行之  ②速进  ③尚开也  ④则阖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4)"予愠为戏"的意思是(  )
A、我和气地跟他玩了一会儿。
B、我恼怒地戏弄了他一番。
C、我生气地认为他是同我开玩笑。
D、我生气地知道他是在戏弄我。
(5)这篇短文讲明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  )
A、欲速则不达  B、日暮途穷  C、不耻下问  D、半途而废
26、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於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
注: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将援弓射之(   )       ②竟斗而讼於社伯(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昔人有睹雁翔者。
②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7、斗牛图
  马正惠公尝珍其所藏《斗牛图》。暇日展曝于厅前。有输租氓见而窃笑。公疑之,问其故。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方其斗牛时,夹尾于髀①间,虽壮夫膂力②不能出之。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公为之叹服。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①髀(bì),大腿。②膂(lǚ)力,指全身的力气。膂,脊背。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暇日展曝于厅前(   )   ②有输租氓见而窃笑(   )
③农非知画,乃识真牛(   ) ④公为之叹服(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虽壮夫膂力不能出之。
②此图皆举其尾,似不类矣。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28、州官放火
  田登作郡,自讳②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③放灯,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①作郡,治理郡县。②讳,避讳,畏忌人家直称的名字。③上元,阴历正月十五。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触者必怒(   )     ②吏卒多被榜笞(   )
③吏卒多被榜笞(   )   ④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
(2)翻译下面句子。
吏人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3)这则故事后来衍化为俗语,这个俗语是:            。
29、家藏宋笺
 公家藏宋笺①数幅,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或讽之曰:"君纸佳甚,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用供清玩?"公曰:"尔欲坏吾纸耶?蓄宋笺固当请宋人画!"
                   (明·张令夷《迂仙别记》)
①笺,精美的纸张,供临时政府题诗或写字用。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偶吴中有名卿善书画者至(   ) ②或讽之曰(   )
③何不持向某公索其翰墨(   )  ④用供清玩(   )
(2)翻译下面句子。
 尔欲坏吾纸耶?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0、南桔北枳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吏二人缚一人诣王(   )     ②缚者曷为者也(   )
③齐人也,坐盗(   )       ④所以然者何(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②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1、鸥鸟  
  海上之有人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每旦之海上(   )        ②明日之海上(   )
(2)翻译下面句子。
  汝取来,吾玩之。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2、伯牙破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②终身不复鼓琴(   )
(2)翻译下面句子。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3、缁衣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途。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我衣。昔我所亡者纺缁①也,今子之衣禅缁②也。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吕氏春秋》
注:①纺缁,黑色的夹衣。②禅缁,黑色的单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宋有澄子者,亡缁衣(   )    ②见妇人衣缁衣(   ) 
③援而弗舍,欲取其衣(   )    ④子不如速与我衣(   )
(2)翻译下面句子。
以禅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4、陈轸贵于魏王
  陈轸①贵于魏王。惠子②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韩非子·说林上》
① 陈轸,魏王重臣。②惠子,惠施,魏国宰相。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陈轸贵于魏王(    )     ②必善事左右(    )
③横树之即生(    )      ④而不胜一人者(    )
(2)翻译下面句子。
  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3)植杨和拔杨的比喻,客观上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35、阳桥与鲂
  宓子贱①为单父②宰,过于阳昼③,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④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
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注:①宓子贱,人名。②单父(Shànfǔ),古县名,今山东单县。③扱(chà),举。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过于阳昼(    )         ②子亦有以送仆乎(    )
③请以送子(    )         ④夫扱纶错饵(    )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为鱼,薄而不美。
②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6、金壶丹书
  景公游于纪①,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鳋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于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
                                   ――《晏子春秋》
注:①纪,春秋时期的原纪国。②鳋,鱼腥味。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善哉,如若言(   )       ②食鱼无反(   )
③则恶其鳋也(   )         ④君子有道(   )
(2)翻译下面句子。
  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7、臧谷亡羊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①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
                                 ――《庄子·外篇》
注:①博塞,一说赌博,一说游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    )   ②而俱亡其羊(    )
(2)翻译下面句子。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亡羊同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8、齐景公出猎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刘向《说苑》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殆所谓之不祥也(   )       ②是不与焉(   ) 
③夫有贤而不知(   )        ④用而不任(   )
(2)翻译下面句子。
  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9、夔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①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韩非子》
注:①夔,是我国见诸记载的最早的音乐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吾闻夔一足,信乎?(   )   ②而独通于声(   )   
(2)翻译下面句子。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40、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盲乐师,名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晚)矣。"师旷曰:"何不炳烛点燃蜡烛学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刘向《说苑》
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如日出之阳  ( )        ②如炳烛之明 ( )
(2)翻译下面句子。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文言40则寓言故事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1)①察看。②编排。③要求。(2)直木都编上了,弯曲的木材便用不上了。(3)①择人必须慎重。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翻译:
桓公察看马厩,问养马人道:"马厩里的事什么最难?"养马人还未回答,管仲答道:"我也曾经做过养马人,敷设马栅栏最难:如先敷设歪的木条,歪的需要歪的来配,歪的木条用上了,直的木条无法用上。如先敷设直的木条,直的需要直的来配;直的木条用上了,歪的木条无法用上。"
2、(1)①它,代鸟。②他,代烛邹。③的,助词。(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②理,要讲到点子上。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
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3、(1)①圆 ②倾覆 ③密,闭口(2)①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②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3)①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必败。②凡事要有一个度。
翻译:
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4、(1)A。表转折。(2)①南面。②刚才。③靠近,引申为"撞击"。④盍,何不;诸,之乎。(3)C。载,乘载,不是"托"。(4)富人:言而无信,死有余辜。渔者:见死不救,不该。旁人:袖手旁观,是一群典型的看客。
5(1)标点: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或“。”)若以与我,皆丧宝也。(或“,”“:”)不若人有其宝。”(2)或,有人,有个人,把“宋人或”连起来解释成“宋国有一个人”、“有一个宋国人”或“宋人里有一个人”;诸,之于;弗,不;以,拿,或“将”、“把”;丧,丧失,失去;不若,不如。(3)对于送宝的宋国人来说,把玉送与他人,则其失宝;对于子罕来说,如果接受他人的馈赠,则失去“廉正之品德”之宝,所以说是“皆丧宝也”。
参考答案:
6、(1)①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②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2)①学无止境。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附录:
薛谭在秦国的名叫青的人那里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青的技艺,他自己觉得已经学完了,就辞别青要回家。青也不留他,在郊外的大路旁为他饯行,打着节拍唱起悲伤的送行歌,歌声使林木振动,歌声使行走的云停下。薛谭于是向青表示道歉并请求留下,此后他终身不敢提到回家了。
7、(1)①光线暗。②光明。③表定语后置。④表判断,兼停顿。⑤误。⑥告诉。(2)①不可穿凿附会,曲解愿意。②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有何不可?
译文附录:
  楚国首都郢有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把蜡烛举高点。"说了便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来的内容。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
  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
8、(1)①语气词,不译;于之;怎么;的样子(2)把;而;用;因为(2)被认为是"弗古";国工鉴赏琴并不看重它的质量好坏,也不懂它的音色是否美妙,而只看它是否古物。"弗古"就是平常之物,"古"就是希世之珍。
(3)说明世人对琴的评价非常盲目,只凭琴是否古物来确定其价值。而琴的"古"与"弗古"又是真假难辨的,只要有"断纹"、有"古窾",有泥土味,就可以冒充古琴而博得众人喝采。(4)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人并不看重真才实学,只重视虚名。
译文附录:
  工之侨得到上好的优质桐木,刻削做成了琴,装上弦然后演奏,发出金属的声音回音象玉磬一样。自认为是天下的极品,献给掌管祭祀的官员,官派国家级的工匠看琴。说"不古",就还给了他。工之侨回家,求助于漆匠,伪造出断裂的细纹。有求助于篆刻的工匠,作古代款式的雕刻。装在匣子里埋入土中,过一整年后拿出来,抱到市场上。一个显贵之人经过看见了琴,用一百两黄金买了琴,献进宫里。长官乐器的官员们传看,都说:"希世之珍啊。"
  工之侨听说了,叹道:"悲哀啊,这世道!难道就单单是一把琴的事吗?别的方面没有不也是这样的啊!如果不早做打算,就要和这国家一起灭亡啊!"便离开国土,遁入深山之中,没人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9、(1)①浪费。②假设。(2)①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②不能以偏概全。
译文附录:
  有一个人因为饥饿,一连吃七枚煎饼。吃到六个半时,就已经饱了。这人非常后悔,用手打自己,并且说:"我现在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子,都白白浪费了。如果早知道吃这个半个饼子就能饱,应该先吃它。"
10、(1)反面,相反;依靠,依附。(2)①皮之不存,毛将焉附?②不能舍本求末。
翻译附录: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干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11
(1)约定。下雨,做动词。到,往,动词。身,亲身,亲自。(2)难道能够不遵守约定的时间吗?一,动词,始终如一,引申为一贯遵守。会,期,同义。(3)言必信。
12
(1)①原因 ②差,不好,不中用。③即"无所以",没有办法,指没有钱。④快速,急切。 ⑤同"畋",打猎。⑥超过。(2)①家里富裕起来,也就有了钱买好的狗;好狗本事大,多次捕获到野兽。②不只是打猎是这样,其他事情都是这样啊!(3)①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②凡事要努力,勤奋,才能取得成功。
  译文:齐国有个喜好打猎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就是打不到野兽,回家是愧对家人,出门就愧对乡里亲朋。他想这之所以打不到野兽,是因为狗太差了。想得到良种的狗,但是家里贫穷买不起。于是在地里勤奋耕作,勤奋耕作家才能富裕,家富裕了就有钱买好狗了,狗好了就可以得到很多野兽了。打猎的收获,就常常比别人多。这不是单单打猎啊,什么事都是这样的啊。
13
(1)假装。赔偿。加工玉石,这里用上本义;依据下文的意思,且含有"加工并修理"的意思。本义是玉上的斑点,这里引申为玉毁坏的毛病。(2)①奸利小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②有些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失败了,其实败中有胜。
译文:宋国有个名叫监止子的富商,和别人争着购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于是假装失手弄坏了它,给了百金作为赔偿,但是整理那毁坏的璞玉,得到了千金还多啊。
14
(1)请允许我。派遣。同"返"。从事,做,引申为"买"。一周年。表多数。(2)①古代有个用千金去买千里马的君王。②天下人一定认为君王真心买好马。(3)①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视人才。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译文:从前有个君主,用千两黄金买千里马,三年没有买到。一个近臣对君主说:"请让我去买千里马。"君主派他出去了三个月买到,买到了千里马,可马已经是死的,他用五百两金子买了那马头,返回向君主报告。君主大怒道:"要你买活马,为什么买用五百两金子买死马?"近臣回答说:"死马都用五百两金子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必然知道君主您会买马的,千里马今天就会来的。"于是不过一年,有多匹千里马来了。
15
(1)躺着。贯穿。退回,后退几步。折断。(2)熊渠子弯弓搭箭射出,连箭尾的羽毛都射进石头。(3)精神高度集中,往往可以收到奇特的效果。
16(1)①经常,常常。②虽然这样,却。(2)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3)①说话要说到点子上。②说话要看准时机。
  译文:子禽问墨子说:"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说:"蛤蟆、青蛙、苍蝇一天叫到晚,口干舌燥,虽然这样,人们却不听它们的。现在我们来看早晨的鸡,到黎明时啼鸣,天下人被它惊醒。多话有什么用呢?唯有在切合时机的时候说话才有用。"
17(1)①回复。②放弃,引申为放入。③一会儿。④消失。⑤谁。⑥处所,地方。(2)参看译文。(3)①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但小人终究是成不了什么大事。②聪明正直的人可能受骗于一时,但仍然无损于他的聪明正直。
  译文: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放到池里养。校人却把鱼煮了,复命说:"开始放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校人出来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都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获得了自由!获得了自由!""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全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18(1)①辞退。②侍奉。③给。④道理。(2)现在高缭跟我在一起三年了,从来没有纠正过我的过失,所以要辞退他。(3)①能者上,庸者下。②人总是在纠正自己的错误中进步的。
19(1)①怎么。②射出,放出。③箭靶,箭靶的中心。④让,叫。注意:不能释为命令。(2)事物往往要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人也是这样。
20(1)①阻止,使动。②动物,这里指老虎。③同时具有。④却,表转折。(2)见译文。(3)①做事要把握时机,才能事半功倍。②利用矛盾,从中取利。(4)坐山观虎斗。
  译文: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打斗起来的老虎,管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阻止他说:"老虎是凶暴的野兽,人是它们的美食。现在两虎因为争夺人而打斗起来,小的必定死亡,大的必定受伤。您等到大虎受伤后刺死它。这样一动手就可以杀死两只老虎了。没有刺杀一只老虎的辛劳,却有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
参考答案:
21.(1)①低头。②耳朵听。③鸣叫声,作名词。④摇摆。竖直。(2)①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②凡事要看对象,否则徒劳无功。
  译文:公明仪为牛弹奏曲名是《清角》的音乐,牛低头依旧吃草。不是牛没听见,是不适合它的耳朵听。转而发出牛虻的声音,孤单牛犊的鸣叫声,那牛马上摇摆尾巴,竖起耳朵,踮着小步仔细地听。
22.(1)①养。②希望。③寻求。④这。(2)人心不足蛇吞象。(3)略。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他曾经寻求他村里的熟人。他的邻居是个穷人,有一头羊,富人请求那穷人说:"我有九十九头羊,现在您这一头给我,我就增加到一百了,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
23.(1)①栖息。②把……作为(2)见译文。(3)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可主页臆断,千篇一律。
  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这只鸟是被他吓死的。
24.(1)①不能。②背上晒着太阳,或太阳晒在背上。③辛苦,辛劳。注意:不能释为"勤快"、"勤劳"。④鸟兽的总称,这里指鸭鹅。⑤大方面的计算。会,读kuài。⑥难道。(2)①那些百姓赶着喂饱的牛下地耕作。②袋子漏的,贮存到仓库里。(3)B。注意:择,区别,不是"选择"。
25.(1)B(2)C(3)D(4)C (5)A
参考答案:
26.(1)①拉。②竟然,居然。(2)①过去,有看到大雁飞翔的人。②等他们再去找雁,雁已经高飞远走了。(3)做事要掌握时机,当机立断。
27.(1)①晒太阳。②暗地里,私下。③懂得。④对,介词。(2)①即使身强力壮的人,使尽全身力气,也不能拉出来。②而这张图,牛都翘起尾巴,似乎很不像啊。(3)①有实践生活的人往往有真知灼见。②艺术必须反映生活。③不能盲目崇拜权威。
28.(1)①违背,冒犯。②遭受。注意:不能解释为被动词。③拷打。榜,捶打;笞,鞭打。④全,全部。(2)当差的书写告示说:"本州按照惯例放火三天。"并把告示牌挂在街头。注意:榜,告示,不同于上文的"榜笞";揭,高挂。根据意境,这里的"榜"的解释当是两种。(3)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9、(1)①碰巧,刚好。②劝说。③求取。④玩赏。(2)见译文。(3)不能拘泥于时,当与时俱进。
  译文:迂公家中藏有几幅宋笺,吴中有个善作书画的名人来此地,有人劝说迂公说:"你的纸很不错,何不拿去向名人索取书画,来作清闲时玩赏?"迂公说:"你想毁坏我的纸笺吗?留着的宋纸笺就应该请宋人来画的!"
30、(1)①到 ②何,什么 ③犯罪,或因犯罪 ④原因(2)①见译文。注意"其实",它的果实。②见译文。注意:得无……耶固定格式。(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译文: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晏子。酒到酣时,两名官吏绑了一人来见楚王。楚王问:"绑着的人犯了什么事?"答到:"是齐国人,犯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道:"齐国人本来就喜欢盗窃吗?"晏子离开席桌答道:"我听说,桔子生长在淮南便是桔子,生长在淮北就变成了枳。树叶虽然相似,但它的果实味道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水土不同啊。现今民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东西吧?"
参考答案:
31.(1)早晨。第二天。(2)见译文。注意:不是把所有的海鸥都能抓来的。注意:足,值得。(3)谁有坏心眼,大家都会远远地离开他。
  译文:海边有一个喜好海鸥的人,每天早晨他来到海边,跟着海鸥游玩,来和他一起玩的海鸥何只百只。他的父亲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跟你玩,你抓只来,让我玩玩。"第二天他来到海上,海鸥只是在天空飞舞却不下来和他游玩了。
32.(1)①正在。②再。(2)①②(3)①知音难求。②人,应该为理想而奋斗,为多数人谋利益。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刚刚弹到描绘太山的曲调,钟子期就说:"弹得好啊!就像巍峨的太山!"一会儿之后,是描绘流水的曲调,钟子期又说:"弹得好啊!就像湍急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伯牙砸破琴不再碰琴弦断弦,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值得再为之弹琴的人了。
33.(1)①遗失。②穿,名词作动词。③牵,拉,扯。④还给。(2)用一件黑色的单衣抵偿一件黑色的夹衣,你难道不划不来吗?(3)人,要以理服人,不要强词夺理。
34.(1)①器重。②侍奉。③插,栽。④禁得起。(2)你虽然善于在魏王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想败坏你的人却很多,你一定是十分危险了。(3)破坏容易建设难。
35.(1)①拜访。②有……用来的办法。③请允许我。④同"措",置放。"夫扱纶错饵"的意思是,举起钓竿,把鱼儿放在钓钩上。(2)①这种鱼,瘦并且没味道。②这些就是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3)待人处世,小人,尽阿谀奉承;君子,稳健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yy/354589/

《文言寓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伊索寓言读后感怎么写500字汇编3篇 伊索寓言读后感怎么写500字汇编3篇
  • 伊索寓言三百字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 伊索寓言三百字读后感范文汇总三篇
  • 伊索寓言跳蚤与运动员读后感(合集七篇) 伊索寓言跳蚤与运动员读后感(合集七篇)
  • 《伊索寓言》300字读后感【六篇】 《伊索寓言》300字读后感【六篇】
  • 《伊索寓言》主要情节读后感【四篇】 《伊索寓言》主要情节读后感【四篇】
  • 《伊索寓言》第一章节读后感精选四篇 《伊索寓言》第一章节读后感精选四篇
  • 名著《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名著《伊索寓言》读后感作文精选3篇
  • 一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通用2篇) 一年级伊索寓言读后感(通用2篇)
为您推荐
  •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精选十一篇,欢迎品鉴!
  • 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
    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伊索寓言有感50字范文(精选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
    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357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伊索寓言阅读心得(锦集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寓言思考锦集四篇
    寓言思考锦集四篇
    疫情,汉语词语,指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较大范围内出现的较大型疫情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甲型H1N1流感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思考锦集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
    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梁上君子寓言故事的道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
    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
    据说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所写。从该书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部作品的作者不应该只是一个人,它应该是古希腊人在漫长历史时期的集体创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伊索寓言写读后感300字(合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
    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黄蜂和蜜蜂儿童寓言故事锦集七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
    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
    互动是汉语词汇,是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的意思。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行为的过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寓言故事我可以等【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
    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
    据说《伊索寓言》是由公元前6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写的寓言集,包括357个印度和阿拉伯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完伊索寓言的阅读后感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 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
    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历传不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暑假读伊索寓言有感(合集3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