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


情绪歇后语 2019-07-05 12:05:47 情绪歇后语
[摘要]一:[高峰体验]什么是高峰体验文:李子勋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那么,什么是高峰体

【www.shanpow.com--情绪歇后语】

一:[高峰体验]什么是高峰体验


文:李子勋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
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好!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
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祥,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报载: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 几年前,几个北京的心理学家在一次聚会中讨论与分享高峰体验。精神分析学派的贾晓明说:"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地忙碌,生活像乱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顺,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风景区游玩,我去了。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爬山的时候,我就坐在山脚下一片树林中等待。我放松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阳光从林间叶缝里洒下来,我长久的凝视着身边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身体变得很轻,像浮在空气中,内心深处有一种涌动,我开始分不清它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痛苦,但后来,我有了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内心似乎听到一种召唤,有了一种使命感,生命的意义一下变得清晰可见,疲惫和烦恼一刹间蒸发了,我又变得生气勃勃。在以后的生活与事业中,我充满了灵性,直觉和献身精神。
"华东师大心理博士朱建军说:"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意识,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感觉淹没了我。"高峰体验的确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是逐步形成的,随着学识的渊博,意识的扩展,精神的完满,像修炼一样,随着心灵的成长、提升、净化,人变得公平、开朗、豁达、宽容、博爱与慈悲,这样的内心境界谁能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高峰!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们的心灵得以从现实中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与超越。有一句经典的东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灵是知者。"那么心灵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我个人觉得,心灵不是机体的感知觉,不是渴求与满足,不是情绪的舒张,不是逻辑推理,但它却潜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绪和身体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却滋养着我们。像地平线下的水,在人性的深处打一口井,我们会看到心灵像洁净甘甜的水慢慢的渗出,聚积,形成。你会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灿烂,情感的美丽是因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润。一口井可以因为日月变化,风侵雨蚀,被沙石添埋,但灵性还在那里,只要你愿意清理、挖掘与更新,它还会沽沽流淌出来,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
那么,我们如何寻迹心灵: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保护和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美的标识。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并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一个群体,一个种族,它属于整个人类。在更高的层面,心灵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现象的内核,是生命现象的原动力,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朴实、坚韧与恒久。心灵不美丽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种"高峰体验"的快乐,心灵美丽的人却可以时时刻刻顺手拈来。物欲或情欲的满足,权利和征服得到的快乐,只是戏剧性的"情绪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剂给人的只是空虚、成瘾、沉溺与道德沦落,这样的"高峰体验"得不偿失。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有过高峰体验。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高峰体验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呢?美国的Richard Bennett在《寻求你的高峰体验》中说:"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以下步骤可能帮助你去寻求生命中的"奇妙体验":一, 开始精神灌注:你用一个不短的时间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自由与约束、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积攒一定情绪压力,感觉到自我的无助、无能和渺小。 二, 选择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山水、林间,旷野,海岸、峰顶,把心智长久的集中凝视眼前的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流水、海潮、山峦、地平线上……。 三, 感觉自然的力量:然后闭上眼睛,让风吹拂着你、水流冲刷着你、山林的气味、虫鸟的声音、宇空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 四, 缓慢地思索:让无意识去思索我是谁?我存在那里?一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如果我存在,会是什么?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五, 放弃自己:然后,深深缓慢的呼吸,放弃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弃自己,忘却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识无意识都随风而去,随浪而流,思维停滞,情绪凝结,物我两忘。 六, 寻找心灵:用内视的方法,探索心灵深处那一丝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游走在宇宙的深处,感觉自然的博大,广阔,神圣,恒久,感受人性的温暖,和谐,博爱与一体……。 七, 体验高峰:体验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畅然,平和,舒缓,由此而引发一种缓慢的喜悦、涌动和心灵振荡,听凭这样的感觉席卷而来,听凭心身轻轻的颤栗,激动和欣喜。八, 检视自己:这种体验过后,重新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对高峰体验的追求应该是人们追求心灵超越的体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N次,是否获得那种超然的感觉,你都要牢牢记住,当这种心灵的提升训练到了某一个境界,高峰体验便会突如其来,并终身伴随和照耀着你。 普陀经中有个故事:十个头脑简单的人跨过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他们费了好大的功夫,精疲力竭地到了对岸。领头的人开始数人数,发现只有九个,另一个人也来数,还是九个。他们难过极了,花了好多时间来搜寻河道,但一无所获。这引起了路过的人好奇,听了他们的原由,路过的人看了看说:"你们不正好是十个人吗!"数数的人都忘了数自己。高峰体验也一样,有时,你已经拥有了它,但却不知道,在你寻找它的时候,它还在帮着你数着数呢 。

二:[高峰体验]禅悟与高峰体验

禅悟与高峰体验  
    禅的顿悟不可以文字语言来实在把握,但如果对它来一番心理描述的话,我认为,禅的顿悟极相似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所谓高峰体验,就是一种伴随着巨大的狂喜、惊奇、敬畏、以及丧失时空感的豁然洞开,从未有过的孤立无助而又更加有力的对生命本体的认同之感。即伴随着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的生命体验。一些有过这类体验者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的真理、万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他们不能具体表达他们那一刻的感受,心中只有“噢,原来如此!”的感觉。用佛学术语来表述,这大概相当于顿见真如。临济禅师在大愚言下大悟后说:“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同这种高峰体验极相似。 
  高峰体验主要具有下面几个心理特征: 
    1、在感知中进入一种忘却自己,没有自己的状态(在这里不用“自我”而用“自己”一词,是为了把真正的自我和表层意识的自我区别开来)。高峰体验首先是对人们紧紧计执的表层自我意识的摈除。正因为不再有了自己,才感到自身与世界冥为一体,不再感到与外界是相对立的,站在旁观者地位的。在这时,人都有一种把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意觉与周围时空化为一体的感受。而我们从禅宗典籍也了解一些禅者开悟的情形。开悟那一瞬间廓然忘象、能所双忘,不知身处何时何地之感,就很类似高峰体验这种特征。笔者障重,虽未能切入禅的深处,但在一次坐禅中也有类似体验,已觉知不到自己的身心,只有一个孤明历历的灵知悬在大脑位置上,然后觉得自己的一切已泯入宇宙氛围中,心胸十分广袤深邃。 
    2、在这同时又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自我价值的获得的心态。这时人才体知到一个最强烈、最集中的存在中心,即一个人的自我核心。此时真正找到了自我,驾驭了自我。我们知道,原来的小我即表层意识并没有一个存在中心,而是一种分裂的、复杂多变的、混乱的意识综合。例如“我”常常分裂为“我──你──他”三元甚至多元,并互相矛盾冲突(这就是烦恼)。而当他人真正找到自我后,他们不再自我分立和自我交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目标更加集中,更协调地调节身心的各部分,进行良好地运作。从而更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是感知和行动的中心,不为外物所惑所役。这些是高峰体验后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当自我核心找到后,他不仅自我认同,而且能在外界中随时随地得到确证和对象化,心量广大,即所谓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没有了“外在于我”的意绪和行为了。禅悟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识心达本,自觉自在,洞见自己本来面目,做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很明显,高峰体验和禅悟在这点上也是类同的。   
    3、高峰体验是一种纯粹的满足,一种纯粹的兴高彩烈或欢悦。在高峰体验到来之际,一切恐惧、焦虑、不安、约束、防卫和控制都烟消云散了。对分裂和分解的恐惧,对自己为“本能”所征服的恐惧,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等等,都让位给自信、安祥和愉悦。正如一些有过此类体验的人说的,“世界突然变得美好了,自己也变得和善了,一切都是那么安祥、和谐、富有诗意!”心里体验到一种极度强烈的幸福感,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这也是古今禅者开悟时常能领略的心态。当一个人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和终极真理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常常为巨大的幸福掩没了。感情易露的人情不自禁地作出“悲泣”“欢欣踊跃”等情态,来表达他们那种经历一番“寒彻骨”的艰苦追求终于到达目的的狂喜。从美学上说,这是一种真正的美感,但不等同一般人的感官感觉所得的感性美,而是一种高级的理性美!是人对自我和自然的终极和谐秩序的感悟所得到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它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的深处,其纯粹性和强烈持久性,都不是感性美所能比拟的。  上述三个心理特征在高峰体验时自然是同步发生的。因此,马斯洛的科学描述,高峰体验就主要具有这种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完美性。也即,高峰体验既是一种本体,也是一种心态。所谓完整性即指自我的统一、整合,超越二分法;完美性即指心态的圆满性和谐适性,人体验到终极存在价值的欢悦。统而言之,即尽善尽美。而禅,也是一种生命本体,一种心态,因此,高峰体验和对禅髓的彻悟是颇相类似的。  但是,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和顿悟又不等同,高峰体验的内涵比顿悟宽泛得多,它还包括神秘体验、宇宙意识、海洋体验、审美体验、创作体验、爱情体验、父母情感体验等等。  而且,马斯洛心理学只把高峰体验当作科学对象来研究,没有也不可能指出实现这种体验的方法和途径,也没有指出应该和如何保任这种体验,使之能贯彻个人的一生,从而得到生命最终的大解脱、大自在。自然,这对作为客观研究的科学家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他试图以科学法和科学理论来研究一些被某些人称为神秘的、唯心主义的心理、生命现象,还其本来存在位置,让人真实相信这些现象的存在和价值,消除一些简单片面的认识,是深有启迪和助益的。

三:[高峰体验]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gerry2005 发表于 2005-12-22 14:45:49
[内容摘要] 如果要列举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无疑应名列前茅。与弗洛伊德类似,马斯洛是一位已经对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将产生长久影响的天才心理学家。在今天,他的一些思想,很多人已经逐渐耳熟能详,例如,“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等等。国外有的评论甚至认为,他的有些思想已经成了当今世界上公众意识的一部分。特别是他的高峰体验论,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对这一经典理论作详细阐发。
[关键词] 马斯洛 高峰体验论 需要层次 宗教 文艺理论
[正文]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1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冲击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人类动机理论、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学说以崭新的视角研究人本身,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给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他的高峰体验论,对宗教哲学、文艺理论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对这一经典理论作详细阐发。
一、高峰体验在需要层次中的地位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因而也引发了一切……”而人因需求所引发的行动都趋于成为整体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水平、他的自尊,他的精力、他的智力等各种情况。①由此出发,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在1943年7月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生存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就是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的需要,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样,人类只有取得了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才可以生存下来,才有满足其他需要的最初的可能性;安全需要 (safety 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如稳定的工作的需要,对不受犯罪危害的需要等;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这里马斯洛很谨慎地区分了性的需要和爱的需要的不同,后者包含了爱和被爱两个不可分离、相互作用的方面;尊重需要 (esteem 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即需要“建立在稳固坚定基础之上的对于自我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即“成为你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在某个人身上,它可能表现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想成为运动员;还有人则可能表现在绘画和发明上等等。”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同时马斯洛还指出,人并不是在完全满足前一层次的满足之后才开始有下一层次的需求,人的需求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调整,而不是机械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晚年的时候对人的需求层次的观点进行了一些重大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他对成长性动机和匮乏性动机的区分上,特别是他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因而区分出因应性与表现性两种行为因应性是有目的、有动机、容易被控制的,而表现性则恰好相反,它无需费力,主要取决于集体的状态。表现性行为证实了人的行为并不都是由动机驱动的事实,因此马斯洛建议用“超越性动机”或“后动机”概念来描述自我实现者的动机。他指出:“最高级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即纯粹性的表现行为。换言之,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成长性促动,而不是匮乏性促动。这是第二次天真,聪明的单纯,适意的状态。”在后来的《Z理论》中,马斯洛又区分出了不同的自我实现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和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主要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次地的世界或生活在匮乏的王国、匮乏需要和匮乏性认知的世界里;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则可以说更经常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准即日的水准、内在价值水准,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的支配,或多或少能经常有同意的意识或高原经验,有或曾经有高峰经验,并随着有启示或卓越或认识。②
至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似乎可以依次排列为由低到高的六个阶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健康型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型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峰体验则更接近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正是通过高峰体验的研究,马斯洛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区分出健康型(非超越型)与超越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进而实现了由人本主义向超个人心理学的升华。③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普通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复杂的心理现象。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她的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这时,一缕明媚的阳光泻进房间。阳光下,孩子们穿戴整洁、漂亮,如欢快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嬉闹;丈夫也在轻松悠闲地和孩子们逗乐。当她注视这一切的时候,她突然为眼前的美景所深深感动,一股不可遏止的爱笼罩了她的整个心灵,突然感到世界是多么美好,人生是多么美好,甚至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一种和谐的领悟,是一种存在的认知。马斯洛指出,高峰体验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它“可以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对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顿悟与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在森林里、在海滩上、在群山中等等),来自某种体育运动(如滑冰),来自翩翩起舞时……”④高峰体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从主观感受上说,它是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2)它同时也是一种“目的体验”、“终极体验”或“存在体验”;(3)从持续的时间来看,这一种体验往往是短暂存在的。总之高峰体验是一种最接近于超越型自我实现的体验,它最接近于真正的自我,是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自我与自然、社会合一的“剧烈的认同感体验”。下面笔者从高峰体验与宗教和文艺理论的关系及对它们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阐析高峰体验。
二、高峰体验与宗教
从上面对高峰体验的总体概括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体验与东方宗教颇为相似,特别是道教和禅宗。与马斯洛的主张一样,道家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不以主观的欲望、行动破坏自然平衡,不以矫揉造作来掩饰自己的天性,方能得“道”,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道”是自然天成的,人只能冥思静观而不能触动更不能随意加以改造。高峰体验是一种存在性认知,“是按照对象自身的真象和它自身的存在,基本上没有涉及对象对于观察者的价值,或在他身上的作用,这样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非利己的、客观的认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大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厉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⑤这种“无功利”和“超功利”的愉悦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在心理表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康德把这种审美鉴赏和一般的认识或认知严格区别开来了。
高峰体验与佛教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从马斯洛的著作看,高峰体验的提出显然是受到东方佛教教义的深刻影响。有人认为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即是佛教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东方佛教追求圆满人格、觉悟成佛,强调对事物无求、不干预、不打扰,直接进入事物内部,以达到认识事物、进入禅悟境界的目的。佛学全盘展现了自我潜在功德的宝藏,而且指示了经佛陀实践证实的圆证自性之道。这在上乘佛法中略分顿渐二门:渐道以闻思慧为导,修六度万行,以理智解无我义,其伏断烦恼的力量小,故证道所需时间长;顿门先顿见真我,以所见真心任运作六度马行,功德虽尚未圆满,但修行者自感与佛无异,更无所求,故曰顿悟成佛。⑥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觉到禅宗和高峰体验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的惊人的相似性。
但是,马斯洛本人对高峰体验和宗教还是做了比较明显的区分。他的禅宗概念是从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那里了解到的。按照铃木大拙的阐释,“禅宗认为似乎只有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才具有价值,而抽象似乎只能是一种危险。” 马斯洛认为这种阐释并没有将禅悟境界与脑损伤患者的具体认知或与儿童的单纯认知区别开来。这与存在性认知既能认识具体、原样,又能把握抽象的特点显然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并且,铃木大拙也没有将禅悟境界与某些宗教界人士所说的单纯状态区分开来。因为这些人认为天堂或存在世界的认知要么以为着向童年或向无知世界的倒退,要么以为着向未知知尝知识禁果之前的伊甸园的回归。这实质上是一种低层次的涅盘,一种向下的统一。另外,马斯洛还指出,宗教神秘主义者常常暗示一个人要达到某种神秘的狂喜心境或者说一种涅盘境界,就必须经历“灵魂最阴沉的阶段”,必须经受炼狱般的痛苦,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即必须以绝望为条件;而高峰体验并非如此,马斯洛认为健康的骄傲感和健康的感受性可以并行不悖,我们要打掉的知识那种不健康的骄傲。
三、高峰体验与文艺理论
自从1964年马斯洛发表出版《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以后,高峰体验论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中文艺理论里高峰体验被作为一个专门的原理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文学创作是情感把握和形式创造的有机结合。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什么叫情感把握呢?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情感来自体验,体验需要诚挚,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在文学创作中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作家才能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精神高度自由以致物我两忘的状态,即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境界;而只有处于这种境界,作家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把握才会具有诚挚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高峰体验”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都是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都是对宇宙奥秘的洞悉,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是对自我价值的迫近。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必然要经历“高峰体验”阶段。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那天,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时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地的皮肤,受她的拥抱。”诗人说:“这在现在看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着迫切。”曹禺写《日出》时“觉得宇宙似乎缩成昏黑的一团”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服毒自杀时,他自己的嘴里仿佛也尝到了砒霜的味道,等等,这些都是“高峰体验”境界的生动例子。高尔基曾这样描述文学家的工作与专门学者的区别,他说学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而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然毫我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然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这就对作家提出了高峰体验的高要求。俄国19世纪作家契诃夫晚年想写一篇描写青年女革命家的短篇小说,但他没成功,原因就在于他没有这种任务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高峰体验了。鲁迅也是如此,“出于惟有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新年,他想写一篇放映苏区工农斗争的长篇小说,并且接触了许多苏区工作人员和地下党员,了解了许多有关方面的资料,但是他没有实际的苏区生活和斗争经验,没有真切的情感体验,所以始终没有动笔。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没有高峰体验也写不出作品,就不用说其他作家了。
 
 
从以上的分析阐发中我们已经能够大致把握高峰体验论了,在情绪、情感体验上,个人感受到了令他心醉神迷的快乐,体验到了人生最高的幸福;在认知上,个人获得了对宇宙万物的存在性认知,领悟到了事物的存在性价值;在人格特征上,个人表现出许多与自我实现者相吻合、相重叠的人格特征,获得了他最高程度的认同感。因此高峰体验既是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又是他“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⑦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使他的理论从自称人本主义向超个人主义心理学过渡。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1907-1976)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在马斯洛晚年他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超个人主义心理学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心理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注释]
①《马斯洛人本哲学》(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1页。
②同上书,第32页。
③同上书,第34页。
④同上书,第387页。
⑤《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邓晓盲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第45页。
⑥《佛学大观》尘远著,四川出版社,1993年第2版,第125页。
⑦同①书,第385页。
 
[参考书目]
①《马斯洛人本哲学》(美)马斯洛著,成明编译,九州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②《判断力批判》(德)康德著,邓晓盲译,杨祖陶校,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③《佛学大观》尘远著,四川出版社,1993年第2版
④《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⑤《宗教哲学》威廉•瑞珀尔、琳达•史密斯著,张念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⑥《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hy/362369/

《高峰体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19年在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在党建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作文300字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作文300字
  •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心得体会500字大全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心得体会500字大全
  • 2020年疫情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2020年疫情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 2020年有关肺炎疫情的作文600字 2020年有关肺炎疫情的作文600字
  • 情绪控制管理心得体会 情绪控制管理心得体会
  • 送给心眼多的人的句子:送给玩心眼的人的句子 送给心眼多的人的句子:送给玩心眼的人的句子
  •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一件感动的事作文大全 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作文|一件感动的事作文大全
为您推荐
  • 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
    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
    高兴,汉语词语,形容词,动词,通常用来表达人的情绪,令人感到快乐的,愉快的,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与生气,愤怒等词词义相反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供大家参考选择。高兴的反义词是什么释
  • 感动的事作文400字左右|感动的事作文
    感动的事作文400字左右|感动的事作文
    人一生要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用情绪给它们贴上标签分类,有开心的,有悲伤的,有后悔的,也有感动的……以下是本站分享的感动的事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动的事作文&ldq
  • 半月式
    半月式
    篇一:[半月式]瑜伽体式之半月式动作详细分解半月式是一个平衡的体式(单腿支撑的平衡,身体前侧和背侧收缩与伸展的平衡,从动作的一开始到最终收回过程的平衡,而并不是只在一个位置的平衡;平衡体式一般都是帮助精神向内集中,属于收敛情绪的体式,而半月式又是一个身体打开的体式,因此在这一点上半月式也达到一个典型
  • 江中乳酸菌素片
    江中乳酸菌素片
    江中乳酸菌素片篇一:江中牌乳酸菌素片江中牌乳酸菌素片经常闹肚子,经常便秘,肠道有问题,这是因菌群失调引发的肠道功能紊乱,表现为肠道敏感性高、耐受性差,受刺激后影响了肠道正常功能而产生肠道消化问题。经常便秘表现为:几天都不拉一次,腹胀或伴有腹痛、肠胀气等;大多受到饮食作息习惯的打乱、情绪的紧张或焦虑
  • 摩羯女死心的表现
    摩羯女死心的表现
    摩羯女死心的表现篇一:揭秘摩羯女床上的表现摩羯女:老娘才不会输!大家通常对摩羯女有些刻板的印象,比如:情绪压抑保守、冷酷无情、企图心强、超不浪漫等等,基于以上这些印象,大概也会认为,在床上的摩羯女想必也是铜墙铁壁、穿不过的“冷山”;其实上述这些印象,只对了一部分。相较其他的星座,摩羯女的确对于性爱看
  • 圆眼
    圆眼
    (1) [圆眼]圆眼面相图解圆眼善良 圆眼的特征 圆眼的眼睛看起来有点凸出,这种眼睛上下眼眶幅度较广,看起来比较圆。 圆眼人的性格命运 生有圆眼的人个性单纯,善良,但是抵制不住诱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类人通常无法把持住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中年时期要注意金钱的问题。 圆眼男女个性大不同 圆眼男性
  • 享乐主义的表现
    享乐主义的表现
    享乐主义的表现篇(1):享乐主义方面具体表现具体表现在:一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的倾向有不同程度地反映。工业处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尤其在面对一些想绕过去但回避不了的问题时,也产生过畏难情绪和“等一等、缓一缓、拖一拖”的想法,积极主动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敢于担
  • 如何精神交流
    如何精神交流
    如何精神交流篇1:如何与精神病患者沟通?如何与精神病康复者 溝通和相處? 沟通和相处? 精神病之定義 精神病之定义 這是一種腦部功能不穩定的疾病; 这是一种脑部功能不稳定的疾病;病人的情緒、思想或行為暫時或長期出現障礙; 病人的情绪、思想或行为暂时或长期出现障碍;嚴重時,會改變病者的性格、社交
  • 感人的作文150字
    感人的作文150字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173资源网www.shanpow.com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感人的作文150字,希望对你有帮
  • 阿甘正传影评
    阿甘正传影评
    阿甘正传影评(共5篇)阿甘正传精彩影评阿甘正传影评《阿甘正传》是最值得男人看的十部电影之一,看了之后真的非常感动。手指放在键盘上,真的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转贴了一篇觉得还不错的影片,供大家鉴赏。“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巧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