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


李白 2019-08-06 09:42:03 李白
[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杜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朝代都会有新的人才出现,凭着他们的才华与成就,都足以领导文坛,并享有数百年的盛名。【出典】   清朝 赵翼  《论诗五首》(其二)注:1、《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www.shanpow.com--李白】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  李白、杜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朝代都会有新的人才出现,凭着他们的才华与成就,都足以领导文坛,并享有数百年的盛名。
 【出典】   清朝 赵翼  《论诗五首》(其二)
  注:
  1、《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2、注释:
    论诗:选自《瓯ōu北集》卷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论诗》五首,都是七言绝句。本篇是第二首,传诵最广。
   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此处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江山代有才人出: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才人,有才华的人。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诗叫做“风骚”。这里指在文学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3、译文1:
    李白、杜甫两位著名诗人的诗篇作品,曾经轰动天下,万人争相传诵;可是如今这些诗篇,已不再令人觉得新鲜有趣。李白、杜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朝代都会有新的人才出现,凭着他们的才华与成就,都足以领导文坛,并享有数百年的盛名。
   译文2: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
  4、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 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请赵翼入幕商研。赵翼出谋划策,指出:靠省钱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费用,给足军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钱。台湾林爽文起义因而被镇压平息。李侍尧奏明皇上,想要启用赵翼。赵翼坚决辞官,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江右三大家”。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亦为“毘陵七子”之一。赵翼与袁枚、张问陶(船山)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5、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松,号瓯北,阳湖(今江苏武进)人。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在论诗方面重视“性灵”,反对模拟古人,主张推陈出新。他的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乾隆三大家”。诗的取材内容或嘲讽理学,或阐发哲理,亦有不少歌功颂德之作,好以议论为诗。著有《瓯北诗集》。
    此诗是以议论为诗的一个实例,意思是说,各个历史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杰出的诗人,并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诗篇。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杜,是指李白与杜甫这两大诗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篇章已是万古传诵的了,但是到了如今的时代,已觉得不新鲜了,不是具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了。从理性上阐明文章立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诗中先是对李白杜甫的诗篇以极高的评价,再从主题的需要出发,转折地道出作者的主观思想的诗论来,“至今已觉不新鲜”也。绝非是贬低李杜诗篇之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人:指有才能的人,这里指杰出诗人。风骚:是《诗经》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泛指有时代特色的诗歌创作。这两句诗之意是,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当时的杰出诗人,都具有同一时代的特色。
    赵翼认为,诗贵在于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诗人的立意思想也随着变化创新,诗风也会不断更新,即使是李白杜甫那样的大文豪的作品,到如今也会觉得不“新鲜”的了。诗人运用具体的事实和有力的证据,来证明文章的立意、诗风,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品读这首诗,重点在于品味诗论的更新思想。诗人以诗论诗,也是一种创新,突出作者的文艺观点,就是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也就是强调文艺中的新陈代谢规律。世界上的万物总是在变化中发展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
  6、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老师讲课那丰富的表情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仍在我脑海里回荡。
    话说商代的青铜器,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可谓是巧夺天工呀,比如四羊方尊,现代人要想仿造,不要用现代的焊接技术都不行;比如马踏飞燕,现代人制作的仿造品很难立起来。这能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古代人十分智慧还是现代人不够聪明?再说了,干嘛要去仿造?政治上不是说“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力量之源吗?一个国家的发展还跟着流行趋势走复古路线吗?
    然后又讲圆周率,历史老师讲课那表情真叫一个拽呀!老师说:“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比西方的科学家早出11个世纪,1100年呢!说明中国人是很聪明的!”昏昏欲睡的我喃喃:“早又有什么用?比如火药,中国人那么早发明出来结果用来放鞭炮,而外国人把我国的火药拿去后发明了火枪炸弹,把军事实力提高了不知好几个档次,然后反倒用火枪炸弹来欺负中国。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中国人又何必太过沉醉于过去的成就呢?人不可能倒着走,把过去装在心里,拼搏创新,走好未来的路才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说我们的语文课本,我们最近是成天被文言文古诗词,那些古老的东西固然优秀,但人类的发展不能总是看古人的成就,未来的中国还要考我们新一代人的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一世纪,看新一代人的风采!
  7、中国,一个庄严又沉重的词,中文,一个魅力四射而古老的词。它们在同时散发着一种醉人的香气。
   令人神往,这如图画般的字,中国千年血脉的传承,多少文人墨客用它一撒豪情,写下千古绝唱;多少迁客骚人情陷于此,用它自成一派令文坛灿烂辉煌;多少书法家为它痴情,造出多少文体令后人赞口不绝。连唐太宗也要捧着本《兰亭序》安然入梦。
   不像英语的单词,形如其声,不像莎翁的十四行诗那样浪漫满天。是一种意境,山水情节,生活感悟,人事的旷达。油画注重写实,把空间明暗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国画则不然,更注重写意,如这古老的文化在神韵而非形态。
    首首诗歌至今在脑海中回荡。李太白的豪情万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苏轼的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文天祥的赤胆忠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马致远的怀乡之忧: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的高远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欣赏诗人们那种身处自然的悠闲心情: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观天外云卷云舒。超然物外,悠闲自得,也只有中文才能把它描绘得如此清新,淡然。
    书法中有颜筋柳骨,名垂千史。文学中有唐诗宋词,芬芳万世。每一个有中国之心的人都神往于此。沉稳而飘逸,钟情者,皆为所叹。这就是文化,一种气韵,由内而外,如酒一般逾是深邃悠远,逾是飘香千里。不是故意藏匿的那种神秘,而是透彻心扉的馨香。
   今时今日,多少人在默默地守护着它。CNN电视台的主持人说了侮辱中国的坏话,多少人站起身亢奋。家乐福总裁支持藏独,多少人在大声反抗。只是因为简简单单的原因,中国早已在心中深深扎下了根: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08奥运的成功申办多少中国人沸腾了,就是那时的情节,不是一时的,而是一生的。
   诗人北岛在临行前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祖国需要我,所以我要回去。”如此厚重的话让人震撼。这是对文化的宣言,对文化的忠诚热爱与身为中国人的责任、自豪。
    太多的人巩固这条中国根,所以我根本无法了解这个数字有多么的庞大。但是我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把中国的筋脉抓得紧紧地,牢牢地。我们出现过李杜诗篇万口传的时代,所以更加自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局面。因为每一个人都在铭记着这种文化,做出着守候,让它更加醇香。
   “全世界都在学着中国话,孔夫子的话……”如今有这样的一首流行歌曲被人传唱着,没有人愿意让中文感到孤独,被冷落,每个人都在让这千年的魅力延续,延续。
    出于同样的情,出于同样的心。
   8、90后,不是长者眼中的公子小姐。我们是风云90后,是阳光的一代。
    90后,从小就接触网络,手机等高科技产品。这些原本是60,70后的梦想。在90后看来已经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90后将推动祖国高速发展,实现巨大跨越,创造更辉煌的明天。这可能会让许多人认为90后夸夸其谈,但这就是90后的雄心壮志,是我们能力的体现。
   俗话说“口说无凭”,90后既然有了理想,但实现呢?现实也是如理想一样,作出了90后的风采。90后的事业是多种多样的。90后不在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校园里,90后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操场上,可以见到运球如风,奔驰如虎的少年,虽然他们年纪还小,但气势与拼搏精神让人叹为观止。一个球队代表一个集体,赛场上不服输的精神澎湃,摔倒了,即使伤口流血,也吓不倒这只虎,他要为集体而赛,为尊严而赛,这样输也输得坦荡,赢也赢得光彩。常听70后的人说,90后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吃苦拼搏精神。当颁奖后,名落孙山的班级,同学在遗憾,男生为此不平,女生为此难过,这难道不是集体荣誉感吗?在校外,这种集体荣誉感更强烈。少年心怀社会,自然,组织环保宣传小队,积极参与公益宣传。临近上海世博会,众多自愿者中,也有90后的身影。90后频繁出现在社会,将来不乏涌现许多栋梁之才。深圳市丁仕源已经给了前者一个证明,他才19岁,就拥有多家企业,让前辈都为此惊讶,丁仕源是90后的一员,日后在经济事业中,必将有像丁仕源一样的人才,给予社会极大的发展动力。国家需要的高能人才—90后,将证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古言。
    90后的事业是相辅相承的。一批90后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另一批90后给予精神支助。80后郭敬明等作家给了90后灵感,胡歌,刘亦菲等著名电影明星给了我们放松的空间。90后将在创造辉煌。中国十大青年作家中,90后顾文艳脱颖而出,她给我们带来轻松而有价值的作品。郭敬明说“很羡慕他们年轻啊!”年轻的90后,充满想象的90后,给人们带来90后式样的文学。博客上,90后诗人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有诗词歌赋样样擅长的人才。90后不但继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画龙点睛,更添色彩。社会的光彩事业,90后正在“侵犯”,棋艺界有侯逸凡,奥运会有龙清泉等等。90后的兴起,国家的未来,便在于此。
    风云90后,也是孝义90后。百字孝当先,90后的孝子感天动地。还记得2008年“感动中国”吗?候选人马鹏飞,他也是一名90后,他遭遇悲惨,父母离异,弃他而去,他一直和有病的奶奶生活。他从小就没有幸福家庭,没有父母关爱,但他没有堕落,而是勇敢面对现实,一直照顾奶奶。另一位孝子陶星,带着痴呆母亲求学,14岁的他就承担着比成人都还重压力。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受到人们称赞。这种孝的精神在其他90后身上依然存在,只是世界之大,他们的事迹还没有被人传播,但这种精神是无法磨灭的。
   “我要我的滋味”90后是情感独立的一代。忧伤是90后的标志,但忧伤不代表脆弱。这种忧伤是90后对人生,对自然的情感。男生屹立风中,为古代英雄的命运而感慨。女生坐在树下,望着夕阳,憧憬爱情的美好。长者认为90后思想扭曲,这种观点片面。情感多种多样,而且又是人的本性,何必躲避呢?情似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巧妙运用情的力量不是很好吗?90后在忧伤中感悟自然之道,领悟老子留下的内涵。丰富的情感给了90后创作灵感,对于90后作家有很大的益处。曾经有很多人说过情感的力量是伟大的。的确,在汶川大地震中,就是这种博爱的情感给了人们力量,造就了许多英雄,续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90后对情的态度打破了旧思想,同时90后的才子们也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情也是一种动力。90后在倾诉:新时代,新思维,情感问题应该重新认识,一味回避情感是不妥当的方法。不是连神仙也免不了情欲吗?不管人们怎么看待90后,但90后依然是情感独立的一代。
   90后像吕布一样英勇挑战;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坚强;像爱因斯坦一样大胆质疑创新。我们是与众不同的少年,是风云90后。
  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二十二个学生却乖乖的坐在教室内。窗外风摇雨洒,扶疏影动,或明或暗的在大家手上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上恍动着。
   谈到苏格拉底被当时的喜剧丑化,老师问我们:「你知道那时候希腊最权威的是什么人吗?」政治?宗教?不不不,竟然是诗人和剧作家。是呀,为什么不是呢?那时候还没有学校,诗人担演着传播知识的角色,对民众思想影响即深且远,强力得苏格拉底不得不对影申辩。
   又:「那今天最权威的是那一群人?」属于诗人的年代早已过去,哲学家的灵魂似乎也被锁在图书馆中,老师们也只能旦旦慨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是商人吗?在这经济挂帅的时代,市场主导了许许多多的价值观念,以至行为准则。不!我们可不会对他们心悦诚服,但信不疑。
   「是科学家。」对!我真笨!怎么会想不到呢?明明昨晚才在网上看过了港台《大学之道》这节目,怎会想不到呢?香港中文大学,可以引以自豪的是什么?那短短的二十分钟,谈的尽是科学研究上的成就。香港大学呢?也离不开科学三字。更别说科技大学了。八间大学的校长们,全是科学家,这样明白的昭示着答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呢?
    如果说,从前的人迷信宗教,今天的人是不是也可以说是迷信科学?无论什么东西一套上「科学」这两个字就显得闪闪发亮,甚至美容纤体的广告也强调他们应用了很多高科技产品。于是,大家想信无须节食,更无须运动,只要用机器把身上的脂肪组织震散了,喝一杯水就减肥成功。
    中文系的同学说:「诗人为主导,那个时代真好。」也许,谁知呢?只是那个时代的确过去了。
  10、一切艺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常盛不衰 清代的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日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而面对瞬息万变、突飞猛进的新时代,很难“各领风骚数百年”,只是“各领风骚没几年”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l卷,第332页)又说:“一面尽量的输人,一面尽量的消化,吸收,可用的传下去了,渣滓就听他剩落在过去里。”(《关于翻译的通讯》,(鲁迅全集》第4卷第309页)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音乐,作为音乐之一的声乐,作为声乐之一的民族唱法,作为民族唱法之一的民歌演唱,都莫不如此,即都要以创新为主题,为生命。 当然,民歌演唱的创新,也同任何艺术的创新一样,都不是无中生有,凭空臆造,也不是闭门造车,胡思乱想,而是在立足本体的基础上,广收博采,大胆创造,融百家之长,化为己有。
   11、话说21世纪是信息撞击的时代,是头脑风暴的时代,但是似乎在电脑猖狂的同时人脑在慢慢退化了。同样,数字化的多种呈现形式点缀和描绘我们的教学之路,只是似乎和我们的初衷渐行渐远,甚至有点南辕北辙。
   车轮在辗转前进,可是终究有绊脚石,拦路虎,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成其“帮凶”?
   网络红遍大江南北后,多媒体以矫健的步伐跨进每一个教室,迅速成为教师的“教育根据地”,一片红红活活、热火朝天:声行并茂、图文双击,可谓“物产丰富,应有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这一切只需轻轻一点,一闪就灵。图片、内容、音乐……随之而来。接着,我就发现咱们的老革命根据地——黑板,隐退江湖了,难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都赶时尚了?上的是时髦课,听的是流行乐,走的是新潮流?我疑惑了,我诧异了。这样的“非主流路线”开始多姿多彩地演绎起来:大信息量的幻灯片一张接着一张,似漫天繁星闪闪烁烁,似花团锦簇热热闹闹,似敲锣打鼓沸沸扬扬,一堂课,可以用几十张的幻灯片串联成“美妙的珍珠”,可以用美丽的声影剪切成“曼妙的镜头”,大容量的视觉冲击,大幅度的视觉呈现,带给学生的是丰盛视觉大餐。享受这么一次饕餮之课,我想问学生你尝到了什么味道?想必酸甜苦辣的大量混合慢慢麻痹了味蕾,食之无味。或许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会觉得这条五颜六色、丰富多彩的“非主流路线”弃之可惜,但是非主流终究抵不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证明的真理。发展是硬道理,教学讲得也是真理和硬道理。
    多媒体运用时的锦上添花,再华丽也只是那花边新闻,最多也隶属炒作之嫌,所以我奉劝自己要恰到好处。课件确实有其闪亮之处,它方便、直观、灵活,但是我们不能只顾贪图她的“美艳”,把课件的标准定位在外在美,更重要的还是那颗心。
   多媒体运用时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就像让学生暴饮暴食,再大的信息量对有限的课堂来说也是徒劳无益,所以我告诫自己要适时适量。课件它代替老革命的做法,不用教师浪费精力和时间在黑板上涂鸦,这个优点让很多人都变的“贪得无厌”,尽量把最多的内容塞给学生,但是他们忘了堵塞的严重后果。
    大家都明了课件的作用只是辅佐,为我们的课堂助威呐喊。尽管他流行,他时髦,但是我们仍切记上课的要点。多媒体,它确实有让课堂飞扬的魔力,它确实有提高课堂效率的神力,而这项艰巨任务的实现就靠教师心中的那把尺,有选择有针对有创意的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时代的步伐催促我们,但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做真正的时代潮人。
   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闽南是如何造就诸多才子的?据筱贤所知,其实没有诀窍,和其他各地一样,受教育,然后参加科举考试。
   在唐宋以前,整个福建地区,乃至江西、浙江等省份的学术教育都不足道。后来中原汉人南移,福建才进入实质性的大开发,学术教育有所起色。到了宋朝,教育逐渐赶上中原地区,此后,在多元文化的沃土下,闽南历代都出现“考霸”。
   大家都知道,古代一般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方能实现鲤鱼跃龙门的梦想。泉州出现最早的“考霸”要属唐贞元年间的晋江人蔡诏和欧阳詹;又过了24年,漳州出现建州以来首位进士。从此历代仕子竞相劝勉读书,纷纷通过科举走上仕途。泉州文史界对历代文科进士进行统计,唐朝时有15人考取,宋朝最疯狂,共有1074人考取进士,把其他朝代都远远甩在后面,其次是明朝551人。
    筱贤拜读林枫、范正义两位教授所著《闽南文化论述》,专家认为,科举功名对于闽南地区的政治意义重大。金榜题名后登仕途,使地处边陲的人参与政治,密切与中央政权的关系,也就密切了闽南地区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所以宋元至明清,闽南地区经济实力增长、家族组织不断完善、教育发达、学术昌明的背景下,闽南科举之风弥盛,进士人数增长。
   思想争鸣,文人之间不谈对立
   明朝时,泉州先后出现过两位著名思想家:蔡清、李贽,他们坚守各自的理念,却对后世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李玉昆曾担任李贽研究会秘书长,他介绍,李贽提倡过男女平等,并且在明朝政府力主实施“海禁”的背景下,仍支持对外贸易,后来他不满明朝政府的作为愤然辞官。用现在的话说,李贽是个标准的“刺头”。李玉昆表示,李贽的思想在当时也许是异类的,但其所产生的深远意义,至今不可忽视。
    蔡清则是另一种思想典型,完全是儒学的代表。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许在全表示,蔡清的理学思想主要是继承和发展朱熹的学说,在与明代初期唯心学派的论战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体系。为了批判众说的缺陷,他潜心著述,写成他的理学代表作《四书蒙引》。在他的大力倡导下,朱熹的《四书集注》遂成为明、清时期以经术取士的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
    许在全认为,明代泉州相继而出大思想家,说明这里曾是一方“博大、精深、丰厚、兼容”的热土,对于同时出现的两大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应简单将其摆在对立面,而应吸取其积极的、精华的部分,并发扬光大。
   到现在,热衷于先贤思想研究的人不胜枚举,各种学术研讨频频开展。筱贤赞同一个观点,今天的教育是从过去的教育发展而来的,现代的思想也必然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而得的。
    闽南这片热土,古代能栽培出这样多的参天大树,当下何尝不能培育绚丽的鲜花呢?
   13、历史发展到这里,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王导、谢安的相继离去后,时局更陷于一片凄风苦雨之中。道家的逍遥学说已不足以抚慰士人们惶恐的灵魂。这时佛教更为广泛地走入玄学世界中,以其空无的宗教境界,给人们的精神苦闷和对死亡的恐惧提供了一条解脱之道。于是佛学一时蔚然成风,很多王公贵人、文人名士纷纷皈依佛门。儒、道、佛三家交相互融,成为东晋文人的典型人格。东晋以后的文人也大都以此为榜样,而形成一个“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的传统,如有名的诗人王维、李白、柳宗元、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
    这里还要提一个人:陶渊明。魏晋文学的集大成者非此人莫属,在他的诗里集中体现了儒、道、佛三家的融合。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又融入老庄玄理和佛家禅韵,读之亲切自然而又意至深远。后人评价他的诗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纯。”
   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做起了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则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对现实的失望使他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真实反映。
    有人说,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不仅在于他的诗歌成就,更在于他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座精神的“巢”,用以掩护他们同丑恶划清界限。这句评语可谓是切中肯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个风雨摇曳的时代,造就了这样一群各具风骚的风流人物。他们虽然没有实现内心的政治抱负和社会理想,但在人格与学术上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近代人认为魏晋时期的学术思想是继先秦百家争鸣之后的第二次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的一次文艺复兴。且不管这个评价是否恰当,这毕竟说明了那个时代的光辉是不可磨灭的。虽然清谈名士长时间受到当权派的非议,背负“清谈误国”之骂名,一直未得到公允的评价,但历史最终还是还他们一个清白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而魏晋风采却成为一道格外闪耀的光芒,`在世人的心中树立了一座不倒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真人格与真性情的魅力所在吧。
    名士香风,永不陨落!一代风流,源远绵长!
   14、为了满足我们每个人所从事工作性质的需要,为了生活间隙休憩濡养的需要,我们实在应该走进书本去,含英咀华,适度闲放,让书籍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埃,让书籍开启我们思想的门扉,让书籍供给我们生命前行的活力。
   走进书本,追溯源远流长、灿烂夺目的世界科学文化长河,采撷朵朵精妙绝伦的科研浪花,滋养精神领域的虚空:叩问苍茫宇宙数百亿年的生命历程,折射出达尔文进化论优胜劣汰的理性光彩;探究璀璨星球运行的轨道定律,彰显出爱因斯坦相对论石破天惊的杰出成就;揭开海底世界神秘的面纱,闪烁着曾呈奎蓝色农业的奇思妙想;勘察地质岩层的丰富资源,蕴含着李四光地质探测的精益求精……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为我们展现了严谨缜密的学术思想与真知灼见的智慧光芒,钻之弥坚,究之弥深。
    走进书本,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饱览祖国锦绣江山的雄奇壮丽与秀美旖旎,“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境;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菜根谭》):万里长城如一条气势磅礴的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巅,蜿蜒起伏,吞吐日月;桂林山水以奇石秀水名甲天下,水绕山环,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既氤氲着爱情故事的缠绵悱恻,又激荡着岳飞精忠报国的慷慨悲歌;平遥古城古朴醇厚的青砖灰瓦,涵盖着历史岁月的沧桑辽远……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放情于丘壑之间,尽兴畅游,寄情思于笔墨,为我们刻绘出祖国山川风物不同凡响的历史流年与气度神韵。
    走进书本,思绪如蝶翩翩飞舞,穿透苍茫远逝的悠悠岁月,拨动我们情趣的丝弦,感知文化珍品的流韵余香,体悟社会人生的变幻纷纭:诵读唐诗宋词,那魅力婉转的韵律、曼妙雅致的情思,如同一颗颗晶亮剔透的珍珠,串联起温润如碧玉翡翠的意旨情趣,韵味深长;阅读古典文学巨制恢弘的篇章,体味荡气回肠的厚重情感,心驰神游,陶然忘身;置身路遥《平凡的世界》真切自然的劳动场景中,咀嚼朴实生动的细节描写,领悟悲欢离合的人生华年;漫步当代作家梁衡境界高蹈雄奇、博大宏阔的历史散文气韵之中,脚下步步生莲,豪迈中婉约着纤纤情思……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人情世态各色纷呈,紧贴生活大地的作家们以如椽巨笔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使人心潮澎湃,目不暇接。
    走进书本,墨香轻飘,津津乐道于锦绣华章的思想哲理,承沐哲人大家的精神风范,明理益智:有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光华炫目;有孔子、孟子、庄子、墨子等诸子百家散文的汪洋恣肆;有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诗作的沉郁超拔;有鲁迅、茅盾、巴金、莫言等现当代文学巨匠的煌煌著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彪炳史册的名家们源源不断地为我们输送着精神养料,开阔我们的视野与心胸,引领我们释放情绪的躁动不安,营设我们心境的宁静与芬芳。
    走进书本,书韵流芳,于时光深处邂逅一位位书中知己,协奏高山流水的千古雅调,情投意合,阅尽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心旷神怡:与林黛玉一起荷锄葬花,绢帕题诗,共阅《西厢记》,“与诗书做了闺中伴”;萍水相逢静静捧书而读的安娜.卡列尼娜,心湖涟漪,纷乱了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触及贪婪成癖、吝啬成鬼的守财奴葛朗台的灵魂深处,心物相融,显露出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挽乙己凄凉冰冷的手臂,寻觅知识分子的人格尊严……名家替我们倾吐出埋藏心底的思想认识,为我们雕琢出栩栩如生的社会图景,怎不令人怦然心动,情绪随人物的命运发展而跌宕起伏?
    清人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民国张恨水言:“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阅读一本好书,犹如细细揣摩一段人生光阴,又似观赏和品析社会生活的绮丽风情,意味深长,受益匪浅。
   15、通往天堂的路有两条。一是捷径,一是曲径。--题记
    一、祖辈的感叹
   我在世上走着,记忆是我唯一的行李。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已经上下而求索;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已经品尝过;是非的喜怒哀乐,我们已经经历过;满足感、否定感、成就感、速度感、安全感、沧桑感,我们已经体验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因为我们已经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始于足下的千里之行,也快到达终点了--走的路多了,便累了--于是我们走捷径。
   经验,是我们走捷径的理由--我们知道哪里有山,那里有水;我们懂得“快乐亦或是悲伤”,我们明白“醉翁之意在乎寄情于山水”;我们“淡泊以明志”:我们“宁静以致远”;我们谨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山,让年轻人爬吧;水让年轻人涉吧。不必告诉他们山有多高水有多险--我们走我们的捷径,他们走他们的曲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二、年轻人的年轻
   因为我们年轻,所以“闲居非吾志”,所以“甘心赴国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相信自己!
   我们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我们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我们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胸怀;我们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气魄;我们有“男儿流血不留泪”的坚强;我们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
   因为我们年轻,便要接受生命的磨难!但我们不怕苦,要吃苦,肯吃苦--“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因为我们年轻,所以我们会缺少经验,所以我们会失败,会伤心,会落泪,但是我们年轻,我们不会害怕失败--正是失败带给我们生命的“过程”,在过程中明白人生,在过程中总结教训,正是在过程中获取经验,在过程中成熟,在过程中长大……
    我们年轻,我们走弯路,我们让路延长了,我们让生活充实了,我们让热血沸腾,我们让柔情似水,我们让激情似火,我们让阳光灿烂,我们让生命辉煌!……直到孩童的记忆成为老人的记忆……
    1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当白居易摄下了千古称道的春江晚景,人们对于落日的联想,也就复苏于“终古闲情归落照”的反复吟唱。
钱钟书曾说:“盖生死离别,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盖日归西山之时,夜幕沉沉之刻,新旧交替、生死存亡之界,岂能不让人怀新念旧,伤逝怀远?
故自古以来,这如血残阳虽作为作家常咏之物,但在那晚霞残照即将消逝在黑暗中的特定时刻,无论是迁客游子的呻吟,忠臣义士的叹语,还是隐士君子的不满,少年学子科场的失望,绝数都只能是伤悼黄昏备加凄楚的同一种富有情感内涵的类通性话语。或总流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千古一慨--虽则文人骚客吟咏的主题情感永恒,然而亦因时代变迁,环境频换,作家迭生,故也可随着骚人墨客本身的文化造诣与对该事物的感受力不同而致吟咏有别,令人耳目常新。但是,这红豆般的相思一点,本身蕴涵的那莫可名状的凄艳之美,足令古来墨客骚人跳不出伤感悲哀之调,反而“消得斜阳几度,余音更苦”。然而这又并非是因“暮质易凋伤”的自然时序,试看那物候之下几千年的秋悲,同样作为暮质凋伤的萧条苍凉,而在把凋伤写进了“天凉好个秋”的高潮之后,反弹琵琶者不绝如缕,然而在同一种天地自然下的落日,敢说“为霞尚满天”的潇洒,算算除了刘禹锡,却也委实不多。
时至今日,那道宁静围绕着的孤独光辉,仍然有着背不尽古人的悲凉与沧桑,未尝见有丁点儿风云变幻的波澜,只因落日愁昏的经典已经遮蔽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所以我们再面对落日,我们一起笔,便只好生活在前人的思维方式里。古人的经典,成为活水奔淌于历史的长河之时,往往能在同一时间风化成僵死的教条。于是,我们对于经典的阅读,就变质成一种对经典权威的绝对皈依。从此,当经典成为大师们的精神遗嘱,我们的思想,也就只能成为一部大师垄断的人类灵魂史。
而以经典本位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是有局限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不同的气质总能造就不同的人才,但是,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前人搭手将时序垄断了一切人类的思维,面对落日,我们却不能创造新的世界和人生属于自己。当落日与秋悲,同样作为冷淡萧条的景象,秋天带来了千变万化的百家争鸣,力点丰空的落日不知消失在哪里。古今闲愁万种,而作家们口吻,都是那样千篇一律--虽则斜阳古照,其沉沉落日、血色黄昏连同润入了人心的凄艳之美,总会笼人一怀愁绪,去感慨于楼台依旧,天涯依旧,而青春已逝故人已逝人事已非的那种沧桑变故--但是,那天际点血阳,伊人悄然独立,一怀愁绪难解时,侃侃不过都是复习背一些古人书,然后庸人自扰,故做腔调而已。只背古人书,而不会融合自己的思维,综合创新,那就是呆在古人的光环里,就等于丧失了彼此平等的对话权--那我就真的不知古人的经典是成全了我们,还是妨碍了我们。
我想,不如停下脚步,静静地反思,倒是日落时应当有的情绪。
   17、岁月是一条奔涌不息的长河,淹没多少前尘往事的沧桑。在每个风生水起的日子里,那每朵浪花的卷起,就像是一段故事展开,然后又迅速的陨落。不管是多么感人的情结,还是有多么瑰丽的传说,终归都要隐入岁月的长河。在这亘古流淌、追逐不息中,我们都是匆匆而过的过客,只是拥有片刻精彩的瞬间,在这里精心竭力散发最绚烂的光芒,然后悄然落幕。等待别人的粉墨登场,如此循环不止,回环复沓中延续着历史,真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百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都会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拼尽全力造就一番事业,也不枉红尘辗转一遭。煌煌5千年的历史,蕴含着多少的故事,一个朝代的繁华与颓废,就包含着数百年的风蚀雨侵。那历代的帝王将相,无不驰骋疆场、纵横天下、历经磨难波折,才成就了一番霸业。但是他们的后世子孙,却都是生长于深宫之中,只识美酒佳肴之味,只恋温柔床榻之情,只辨管弦靡音之声。无暇于朝政之劳,无视天下疾苦,长期以来,济贫积弱,终于荒芜了锦绣山河,拱手相让于他姓人家。一个朝代的根基就这样分崩离析,轰然倒塌,一番伟业的辉煌,就这样烟消云散,荡然无存。只是在史书上、在传说中遥望那些远去的背影,在叹息声里回味世事变迁的沧桑。旧时的王府深宅,无不庙宇恢弘、亭台楼阁、玉池琼花,飞檐相接、廊栏回环、雕梁画栋。整日酒池肉林、醉生梦死,后庭妻妾成群、欲壑难填,生活极尽奢华。世事变迁之后,冷落的何止是一时的喧嚣,更是一世的凄凉。夕阳依然斜照在流水小桥旁,那落花的嫣红仍然追逐水流飘远。那已衰败破旧的王府庭院,蛛丝布满角落,黯淡了颜色的彩绘,无处不在话说着荒凉的况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在世事变迁中,不断转换着繁华与衰败。可以有片刻的绚烂,却不会有永恒的辉煌。风霜会侵蚀所有的繁华,尘埃会覆盖所有的瑰丽。一切的过往都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无论如何变幻姿态和色彩,终归都会隐没消匿,没有的踪影,犹如过眼云烟,飘然而去……
   18、语言,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虽然它不是血与肉,可比血与肉更珍贵。
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即使它不是山川与大地,可它是根植在山川与大地之上的珍奇。
语言,可带上你的理想,托起你的梦幻,与时代同步,与日月并行。
语言,伴随你的思想放飞时,也许你还在疑惑,是你拥抱着它还是它拥抱着你。这时候的你,难道还不明白:你就是语言,语言就是你。每个人,愿我们成为语言的化身,成为美丽的化身,成为语言王国里的王子与女神。成为真正可以随时驾驭语言的语言主人。
语言不是单一的,它是个万花筒,五彩缤纷,让人目接不暇。从古到今,文言、白话;诗歌、散文、戏曲;这些都是语言的漂亮的外衣。它们给你以美丽的享受、新的体验。
语言有的时候体现在一个人的说话的艺术上。说话是语言的一部分,说话本来也就是一种艺术,而说话的人,也就是语言的驾驭者,他是个表演者,在这个多姿多彩的舞台上表演着他的角色。语言是美丽的,像雨细细的,绵绵的,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又像黄昏中忧郁的思绪;语言像风,柔柔的,软软的,有时有微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感觉,又像思念时缠绕的乡愁;美丽的语言是永恒的,闪闪发光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真情的真的流露。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提到生活中的语言,最常见的是说话。说话也要有文采,富有文化意蕴。我们伟大的祖先在神州这块大地上,因为语言和文字,创造了几千年的辉煌文明,构建了一座与世长存的灿烂辉煌的文化殿堂。那一尊尊巨像,后代子孙,我们无不虔诚崇拜;一篇篇清词华章,后代子孙,我们如蝶恋花,采香酿蜜。祖先造就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我们正在打造现在与未来。正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让我们一起走进语言美丽的殿堂,饱览文学宝库,然后,高捧着玉液琼浆走出殿堂,走向语言更美丽的地方,走向更加辉煌,真正体验语言的魅力。
诗歌是语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生活中,担心的是缺少诗;爱也是一种语言,生活中,担心的是缺少爱,同时,爱是诗歌的灵魂。我们掬一颗纯真的心灵去遨游诗歌的国度,不亦乐乎?
真的,尤其是古代的诗词,是一部沉淀厚重的文化史,一卷浓缩了的风景,我们该如何面对?也许我们把它当作是一座山,感到沉重。
在诗歌的国度里,万物都是那么的美好。山的魂是鸟语,多么悦耳怡情,动心养性。里面山是墨绿的,墨绿的光泽是滋润的,鸟语从山林中传来,那是山的魂。或许我们面对它已经不再有沉重感。
我们清楚语言文字都是复杂而美丽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求。听人常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在美丽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熏陶心灵,洗涤灵魂。让我们抱着几分欢悦,带着几分豪气与豪气,走近它,踏着柳暗花明的小径走进它的怀抱,去倾听鸟鸣虎啸的大合奏,享受那千古一神韵的旋律。
   19、随着年龄的老去,人会慢下来。更加沉默,更加寡言。嬉笑的皮囊之下会留有自己一片悲伤的天地。
    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年龄,仅仅是因为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情。
   写作?我和大家一样。刚开始会以为是风花雪月,纵诗会歌。像《兰亭集序》里面的才子们: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也许是天真吧。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让自己在文字的道路上一走便是7年。今年我,28了。说来悲凉。好像一无所有。大龄未婚,没事业,没金钱,没子女,朋友也越来越少。
   可是,发现自己像天上的繁星,最后留在天空,一个人默默哀悼自己的青春。怨天尤人的话是说不出来了。
   看着新出道的00后,不禁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走着走着,我们已经慢慢趋向中年。悲凉,伤心的话说得太多了。人,就会慢慢平衡。
   也许人各有命吧。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仅仅是沧海一粟。遇到的人儿,遇到的事儿,曾经的抱怨与仇恨,仿佛一阵风吹过。真的能一笔勾销。
   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像给我们干净的脸庞蒙了一层厚厚的霜。秋天了,有些寒冷。我想多加几件衣服。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人们说这是李小姐的千古一愁,于是,我斗胆拿出来晾自己披着霜的心境。
   我们想让自己成为纯净的女子,然而社会上尔虞我诈,欺行霸市,骗子横行。纯真的眼睛看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想让自己成为温柔的女子,然而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温柔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温柔是需要有资本的。于是,我愿悄悄得躲在一隅,看镜花水月,端细水流年。
   我们想拥有一个匹配的男子,然而走着走着身边竟是伤痕累累。也许,人都是要被同情和理解的吧。
   《红楼梦》里面的珍贵男女,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但常常学晴雯的口气:算了,就这样吧。
   算了,就这样吧。
    可是,跳动的小宇宙欲罢不能。像是萧红临死前说的: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尘面如霜》,80后的身上背负着诸多的不如意,我们想逍遥畅游,我们想在自己假定的空气中行走。可是,呵呵。
就这样吧。
   也许《简爱》说得对:“人活着就是为了含辛茹苦。”
   也罢,也罢。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回首望去,繁花早已落尽。曾经也当只是寻常了。走遍名山大川,获取各种功名,风尘里留宿的各种伤痛。只是这俗世人间的调味祭品。
   也许比别人更加深味在这个“动荡”的世上有激流,有卵岩,有茂林,有高山,有起伏的道路,也有近在咫尺的万丈深渊。我不怕渡尽劫波的困难重重,我害怕之后的一潭死水,冰冷若僵。于是,我努力寻找有光的地方,一直在寻找......
    于是,我还在写作。
    于是,该走的人,还是走了。留下的人,让我泪流满面,心存感念。
    陌上花开,可以缓缓归。感激,仍是感激。
    28了,一起重温我们走过的俗世人间……文 / 笑以苛
  20、十一月,没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无奈,只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豪迈;
    十一月,没有“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风采;
   十一月,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只有“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雄心。
   十一月,是秋的残余,是冬的信使。在这变换莫测、秋冬交换的季节,看黄叶遍地,荒草败柳,我笑然面对,静然伫立,游戏人生。
    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也有了很多变故。回首过去,没有后悔,只有吸取以往的教训,增加自己的胆量;把握现在,没有犹豫,没有纠缠,只有专注目前的事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放手未来,没有迷茫,只有期待,期待每一次惊喜,期待每一次感动,书写自己壮丽的人生……
    时间匆匆,当我潇洒的转身,活力四射时;当我矫健的行走,独领风骚时;当我静静的看书,泰然自若时,它就在我的周围游走。不偏不倚,游走在我的心间,身体,让我的血液加快,不敢怠慢,不敢忽视任何一个个体的存在,任何微小的力量。
    人的心理总有压抑的一面,也有与之对立的一面。如果我们积极的一面占了上风,那么就会在人群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曾几何时,我在心里默默数数,月亮在我的视线中慢慢变亮,我就以为是上天对我的眷顾;曾几何时,我以微弱优势赢了学习对手时,我就以为是幸运女神的倾恋,但是,在我逐渐长大时,我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是唯一,我一直活在美好幻想里。现实是残酷和无情的,很多人都有自己所不具备的优势。遇到了回家时候的雨滴,遇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我愕然了。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在学业中间遨游。幸与不幸,到底是怎样的辩证关系?我苦苦思索,其实,没有所谓的幸运,也没有所谓的不幸,幸运只眷顾准备好的人,在正确的地点,在正确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做了对的事。
    人为什么学习?这是莘莘学子的困惑。我用一个比喻来回答。如果你是一颗埋在地下的草种,你自暴自弃,其他的人纷纷把你踩在脚下,没有人注意到你的存在,因为连你自己都不重视你自己。如果你永不言弃,破土而出,争着向上,一步一步的,最终成为森林里最高的植物。你惊奇地发现,你创造了一个奇迹,上演了“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神话。这不是童话,这是上天对你辛勤准备后的回报。其他人在很远的地方就注意到了你,不是俯视的姿势,而是抬头仰视。
    全班的最后一名,有什么可自悲的。这不代表是全年级最后一名,不代表是全省最后一名,更不代表是全国最后一名。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没有优厚的资金,如何?没有良好的背景,如何?没有显赫的家室,又如何?我相信,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能振奋一片蓝天,我相信,流下的眼泪,会换化成美丽的珍珠,闪耀唯美的光华。无论是带刺的玫瑰,还是陡峭的岩壁,哪怕是蛇虫猛兽,我不畏之。
   处在如花的年龄的我,一步一步去爬上属于我的顶峰。不会想着眼前的烦恼,去想我的未来,想着我的梦。
  2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中国人心中,天地是一种主宰,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存在。然而中国古典哲学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相对。于是又有了“三才”之说,也就是所谓的天地人。在这里“人”成了与“天地”同在的存在。当然这个“人”并不是芸芸众生,而是真正的大丈夫。
    那么,当我们站在历史的彼岸,回顾曾经的岁月,探究一下那些在浩浩光年中璀璨的人物谁是真正的大丈夫。
    古之君子追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平天下的一国之君算大丈夫吗?秦始皇一统天下,傲视群雄;汉武帝横扫匈奴,一安六合;唐太宗贞观之治,盛世繁华···他们无不是光耀千古,永垂史册的存在。但是却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当他们站在人权的巅峰,享受了常人无法拥有的生活,一些所谓的功绩不过是一种理所当然。辉煌过后,只是一段更加黑暗的岁月。秦末的楚汉之争,汉后的三国争雄,唐时的安史之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他们虽早已作古,然而他们永远也没有料到会有如此结局,这也是一种过错。真正的大丈夫不仅仅有一统天下之才,还要有安保万事之能。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两个君主为了各自的利益之争,战争就随之而来,于是就需要将士了。中国历史用过几次大动乱——春秋之争,战国之战,三国之乱···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将。那么他们是真正的大丈夫吗?王上妃子又如何,嬉笑不从不过是刀下亡魂;被去双膑又如何,卧薪尝胆不过是马陵血辱;纸上谈兵又如何,长平一战不过是一场杀戮。孙武之严,孙膑之智,白起之勇,真乃天下少有。不过他们依旧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从来没有所谓的对与错,胜与败,沉痛的永远是人民。不管运筹帷幄,还是决胜千里,终究也是一场悲剧。真正的大丈夫不仅仅有一扫九州之智,还有兼济天下之仁。
    国家又称为“文武之邦”。将对外,相对内。那些千古名相无不是一个国家的支柱,那么,他们算真正的大丈夫吗?汉朝初立,萧何日理万机,制定法度,使得刚刚经历战争的国家得以休养生息,西汉可以囤积实力。如果没有萧规,那么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文景之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用自己的惊世之才帮助刘玄德一步一步拥有自己的天下,最后辅助后主。虽然最后“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是他一手促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也许君王缺少的不是赞赏而是批谏,魏征——这一千古明镜,照出了盛唐的光彩。但他们却不是大丈夫。汉朝最终依旧颓废;蜀国亦是化成尘埃;唐朝也是被他人易主。不能不为当时的相国感到惋惜。真正的大丈夫不仅仅能成就一时之盛,还要能辉煌万世。
    “江山代有才人出,独领风骚数百年”。那些潇洒不羁,高清脱俗的才子是否是大丈夫呢?中华文化孕育了“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屈子,创造了“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幻化了“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的柳永。但是,他们也不是所谓的大丈夫。屈原太忠,空留汨罗江畔的那朵涟漪;李白太仙,可惜采石矶边的水中乘月;柳永太痴,常谈花街柳巷的诗词歌赋。真正的大丈夫不仅仅有八斗之才,还要有率性之为。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呢?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大丈夫应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地茫茫,与天地比起来我们的躯体不过是蝼蚁般的存在。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可以“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智而不悔”,也就是成就了圣人之德。只有当我们的心性达到“不偏不倚,从容中道”,可以“与天地三焉”,到那时,我们就是真正的大丈夫。天地之大,又有几人能够参透呢?
  22、“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们流芳百世。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诗、宋词,在唐朝有着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王勃……不计其数,但最有成就的仅寥寥几人。
   李白是豪放派的代表,他的作品中体现初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歌颂,和一种绵长的忧愁及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野竹分青蔼,飞泉挂碧峰”细腻的写出了幽美寂静的山林景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通过对月夜皎洁月光的描写勾起了对家乡的思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侧面描写了人民劳动的辛苦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而统制者却风骚不已……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我国科技迅猛发展,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时代的发展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又到十年文化大革命最后又到了三大改造,中国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现在的发展是越来越快,人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平房变楼房;黄土路变水泥路;黑白电视变彩色电视……人民的生活质量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如果李白来到这个世界虽然他不会看电视,不会上网,不会开车。但他心中的郁闷回一散而空,一定会高兴及了。
   的确,以前是达官显贵在那里风骚,现在是人民在风骚。回想起以前人民走过的路,回想起他们受过的苦难,他们现在也应该享福了。他们的前景充满了希望,他们的生活会过得更好。心平路自平,人民平了国家就安定。统制者的天下已去,人民已经翻身了。古代那些为国捐躯的人民一定会感到欣慰,而那些惨无人道的统制者也一定会感到羞耻。他们也许会有一种悔恨“待重头,重拾旧河山,朝天阕。”
   抬头望望窗外,阳光明媚,鸟鸣不断,一群幼鸟划过长空,仿佛世界是他们的乐园,一阵阵花香伴随着清风而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852755.html

江山代有才人出二: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
——观“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有感日期:2011-04-11
作者:陈翔 来源:文汇报
谢稚柳的作品凝炼了中国绘画自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形成了或工整清丽、淡雅俊秀,或凝重华茂、豪放雄奇的多彩画风。《红莲图》是其较有代表性的工笔题材,画面以汁绿、花青为主色,视觉效果艳而不浮,这是谢稚柳绘画中极为用心之处。
  尽管数码时代的图像可随手拈来,但专攻工笔花鸟画教学与创作的刘菊清,其《白玉豆绿》作品让人看到画家面对沾有露水的牡丹实景写生的辛劳身影,其对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后学敬仰。
  《稚子敲针作钩钩》徐乐乐   画家夫妻在中国绘画史中并不多见,能旗鼓相当者,更凤毛麟角。谢陈两人均崇尚宋人艺术,而又各自扬帆树帜,双美并峙。陈佩秋的花鸟取法两宋,往往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尤其重彩工笔,摆脱一般女艺术家所常有的纤细、妩媚的艺术特色,表现出很大的气度。这幅《荷花鸳鸯图》将工笔和写意有机结合起来,浓丽秀美,融为一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女画家喻慧的《年年栖青枝》更多地运用块面式的渲染,线在其中已只是若有若无的辅助形式而不是造型的主角,因此她的花鸟作品逐渐远离传统花鸟画的格局程式,表达出画家心灵中的敏感和聪慧。
  师从陈佩秋的章培筠,在艺术嫡传和教学实践中,对工笔花鸟画有较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将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特征融于一体。《鹭迎日斜》主要由朱白两大基调组成,简洁、灵动、大气,给人沁人心脾之感。
  《秋意》江宏伟   谭红屏师从刘菊清、喻继高,工花鸟,长于工笔,以传统为基,线描与晕染交融,画作秀丽古雅。《轮回》突破常规的布局,大胆将枯黄蕉叶占据了画面的整个重心,更强烈地烘托出新叶的勃发生机。
  《了无一点尘凡气》 高云      
    以陈之佛、谢稚柳、陈佩秋诸先生及其学生刘菊清、章培筠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画创作和研究的大家,他们在工笔花鸟画领域中坚守阵地,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与探索。改革开放后,工笔花鸟画逐渐走向复苏,几代画家的传承与发展,使几经沉浮的传统工笔花鸟画从落寞逐渐走向繁荣,前辈点燃的希望之光,终于将中国工笔花鸟画引领上了复兴之路。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第一部分展示的是老一辈工笔花鸟画家谢稚柳、陈佩秋夫妇的作品。第二部分展出了章培筠教授和刘菊清教授的作品。章培筠曾经师从于陈佩秋先生;刘菊清则在师从谢稚柳、陈佩秋先生之外,又是陈之佛先生的关门弟子。第三部分汇集了师从于刘菊清、章培筠教授的江宏伟、张晓星、徐乐乐、陈履生、张蔚星、喻慧、高云、薛亮、谭红屏、王萌萌、郭林曦、朱小元、李娜、张赤、彭德等15位学生的百余幅作品。        这次画展将一个体系内的三代画家在工笔花鸟画上的成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他们在艰难曲折的历程中深入学习研究,不断探索的开拓精神,是工笔花鸟画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希望。而此次画展的意义会鼓励更多的有志于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中国工笔花鸟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陈履生        ■特约撰稿/陈翔        “中国工笔花鸟画传承展”日前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它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门类——工笔画艺术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在值得欣慰的同时,也让我们可以预见到美好的未来。不过展名稍嫌大了些,展出的只是现当代江南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流派的艺术成就,倘若全面反映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关系和发展脉络,其代表作品及学术展现当更加宽博和丰厚。    如何界说工笔画        说到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承,源远流长。如果以唐初熟绢逐渐取代生绢成为绘画的主要材料算起,严格意义上的工笔画也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更何况现存的明清以前的古代卷轴画绝大多数为工笔画。在这一千多年中,名家辈出,佳作迭现,蔚为大观,汇成丰厚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已经成为中国绘画传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宽泛地讲,迄至明清,工笔画一直是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的主流,直到文人画崛起并左右了绘画的价值观,工笔画的地位才逐渐让位于写意画。其实,工笔和写意,泛指两种不同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如果说工笔这个称谓比较能反映出其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写意作为与工笔相对的画法的称谓就非常容易引起人们望文生义的误解,事实上工笔画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被许多人误读。写意画是因为文人介入画坛而兴起的。文人画家不是职业画工,所以,当他们诗文之余挥毫濡墨时,抒情达意的优势和画形状物的弱势同时并存,好在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工具材料相同,使得文人画家在书写上的技能得以充分施展开来。一方面,文人画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绘画宗旨使得工笔画与生俱来的写实倾向遭到贬低,以形写神衍化为遗形写神;另一方面,渗水性强的生宣纸的大量运用使得文人画书写性笔墨的表现力大大增强,在可控的行迹和偶然的效果之间激发起更多的联想,从而显示出绘画之外的魅力。所以,写意日盛而工笔式微的现象在更深层次上反映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价值观的转变:绘画欲以削弱本身的绘画性而获得精神升华。    承上启下有来人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着这样的误解,认为工笔画是画匠的产品,偏重于形似,拘泥于真实,缺乏生动之气韵。其实不然,中国绘画史上最为著名的文人画家大都有着精美绝伦的工笔画作品传世,如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陈洪绶、清代的恽寿平等等;而他们工笔画作品最成功的一点,就在于用细致入微的工笔画形式表达出物象的神态意趣以及作者的情感襟怀。        近现代中国工笔画虽然谈不上中兴,但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传承和发扬,不管是北方的重彩一脉,还是南方雅逸一格,抑或是不能简单地以流派归纳的各地工笔画家们,都在努力地以自己的实践推陈出新,力求别开生面。        以谢稚柳、陈佩秋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以精致而不失雅逸的风格承上启下,这种风格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继承传统,兼收并蓄,笔墨精到,描绘生动,设色雅丽,意趣盎然,在造型、色彩以及意境的营造上都符合了时代的审美要求。    保持工笔画的民族性特质        工笔画异彩纷呈的局面已然成为当今画坛的一道美丽风景。在近几届的全国美展中大批工笔画作品脱颖而出,在赢得评委和观众好评的同时,也让我们冷静反思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深义。        今天的画坛有着宽松的环境和宽容的胸怀,今天的艺术家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多元化、多层次的艺术需求体现了经济崛起后人们精神追求的丰富性,审美趣味的多样化和差异性也使艺术家有了更广阔的拓展空间。然而,在时代性、国际化之外,如何保持甚至抢救工笔画的民族性特质,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关注的问题。当下工笔画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解决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绘画性与制作化、写意性与设计化之间的尺度把握,比如传统文化修养和西画价值观念、艺术品格追求和市场需求诱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在老一辈艺术家已经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何况还有像陈佩秋先生这样的艺术大师依然以她的观念和实践引领着我们的创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相信中国工笔花鸟画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春天。        (作者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艺评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三:【每日一字】代:江山代有才人出


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有一句诗:“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月光无言,时光流逝,人世几代更迭。
《说文解字》言“代,更也”。代,从人从弋,本义就是更替、替代。所以代谢指新旧更迭,代序指时序更替,代言指代替某方面发表言论,代表指受委托代替个人、集体、组织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亦指由选举产生、替选举人办事或表达意见的人。
在现代汉语中,世、代都可以用来表示世代、时代之义,这一意义上,世、代通用。但是,从字源上来说,世与代并不同义,在上古汉语中,一般认为,父子相传为一世,朝代相替为一代,比如说三世指的是自祖至孙三世,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到了唐代,唐人避唐太宗讳,遇到世字多用代字,甚至将世宗改为代宗,从此以后,代字就成了世字的同义词。
时代更迭,历史演进,由此引申,代便可用来指历史上划分的分期、历史上的某一时期或年代,比如古代、现代、近代。就中国历史而言,中国的历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其中古代泛指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时代,即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近代一般认为是自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现代多指五四运动到现在这个时期。而当代,则是指现在这个时代、当前这个时代。
意大利历史学家、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有一句话: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人们多将其理解为历史是可以按现在的想法来书写的。事实并非如此,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其所关注的是历史对当代的意义。而其所指的当代,更侧重于当前的社会生活、当下人的情感,当人们从此刻所思所想、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或关注的对象出发,主动去关注历史,与历史对话,历史在我们的当下思想活动中才能复苏,才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具有当代意义。
日月更迭,四时代御,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就文学而言,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发展嬗变的趋势,每一个时代又都有代表其时代精神的文体、都有其文学主流,因此,一代有一代的文学。王国维曾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楚国的神奇迷离赋予楚辞的浪漫,汉代的辉煌蓬勃铸就汉赋的恢宏,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新变成就文章的骈化,唐代的强盛雄丽带来诗歌的繁荣,宋代的都市生活滋生宋词的兴盛,元代的音乐变化引发散曲的风靡……
对于人来说,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更是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踏上自己的长征路,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更有担当,他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更无愧于历史。(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402901/

《江山代有才人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李白诗歌适合朗诵范文(通用2篇) 李白诗歌适合朗诵范文(通用2篇)
  • 鉴赏李白静夜思精选五篇 鉴赏李白静夜思精选五篇
  • 朗诵李白的诗歌 朗诵李白的诗歌
  • 描写李白的诗歌范文(精选二篇) 描写李白的诗歌范文(精选二篇)
  • 歌颂李白诗歌著名诗 歌颂李白诗歌著名诗
  • 李白诗歌(合集3篇) 李白诗歌(合集3篇)
  • 李白抒情的诗歌三篇 李白抒情的诗歌三篇
  • 月亮的诗歌李白 月亮的诗歌李白
为您推荐
  •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4篇】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将进酒李白全诗汇编6篇
    将进酒李白全诗汇编6篇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将进酒李白全诗汇编6篇,欢迎品鉴!
  • 唐诗李白(通用5篇)
    唐诗李白(通用5篇)
    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李白(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李白诗歌鉴赏
    李白诗歌鉴赏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诗歌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四篇】
    关于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原文,翻译,赏析【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鉴赏李白静夜思【5篇】
    鉴赏李白静夜思【5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鉴赏李白静夜思【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李白诗歌朗诵汇编2篇
    李白诗歌朗诵汇编2篇
    祖国,从黄河源头走来的智者,继承了黄河水流的桀骜和狂放,用激情点燃一簇洞穿时空的火焰,光芒神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歌朗诵汇编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李白写的诗歌二篇
    李白写的诗歌二篇
    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写的诗歌二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李白诗歌适合朗诵范文(精选二篇)
    李白诗歌适合朗诵范文(精选二篇)
    敬老院(geracomium),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又称养老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歌适合朗诵范文(精选二篇),欢迎品鉴!
  •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答案范文(精选3篇)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答案范文(精选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阅读答案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