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清明节习俗


唐代 2009-10-10 00:18:43 唐代
[摘要]东莞清明节习俗(共5篇)东莞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时,我就想起我们的祖先,想起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我就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照东莞的老规

【www.shanpow.com--唐代】

【一】:东莞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时,我就想起我们的祖先,想起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我就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照东莞的老规矩,一到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扫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拜祭祖先的。我们把清明节扫墓称作“挂主”或“拜山”。

到了清明节那天上午,大人们都忙着准备“挂主”的用品,大家都要买一些金银元宝纸钱,为的是让自己的祖先生活有钱,还有一些人买些纸扎的房子、车子、家私等。为的是让祖先生活得更好!不过,也少不了吃的:有烧猪、烧鹅、包子、水果、酒饭等,人们还买上鲜花、爆竹,物品准备齐全,就一起去“挂主”了。到了祖先的坟墓前,先把供品有顺序地摆开,伯父、叔父们点燃香烛,兄弟姐妹一起动手,把纸钱祭品摆开,然后由长辈拜,再到我们小孩拜,大家都在历代祖先面前许下美好的愿望,感谢祖先的保佑;接着把准备好的金银元宝放在盆里烧了,希望让后人生活得红红火火;最后就是放鞭炮,鞭炮一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清明节的“挂主”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纪念,也教育年轻人要不忘祖先的教导,要孝顺老人,孝顺父母。东莞的清明节,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我读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时,我就想起我们的祖先,想起为国牺牲的烈士们,我就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是祖先创造的,我们要好好珍惜美好的生活,认真学习,学好本领,将来建设祖国,建设家园。

【二】:东莞地区风俗习惯的搜研

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东莞地区风俗习惯的搜研

一、课题背景 风俗是一个地方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它以有规律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与意识。所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是一个传统国家拥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对于一些传统节日的来源我们又了解多少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节日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方面一些传统观念正逐渐消失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风俗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些不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交际。于是我们这群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根据自己实际的能力开展了这项东莞地区风俗习惯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更好地了解东莞地区的风俗习惯增加我们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及其变化的认识扩大视野了解一下过去和现在。除了丰富我们的生活更多的可能是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交流可以更融洽更顺利。 三、研究过程 一开始我们不知道从何入手。因为一来这是我们第一次作研究二来作为现代人对风俗习惯了解不深。不过这任务是一定要完成的所以我们只有克服困难。于是我们抓紧时间展开讨论加上听取老师上课时的讲解参考一些例子终于我们确定分三个阶段进行。 首先我们在校期间分三组去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因为我们这个课题可以找的资料有很多书籍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开始时都不知道如何取舍。还好“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组员们商量后决定只找和课题有直接联系的资料因为范围太广我们很难把握。考虑到书面上的内容与现代有所不同我们决定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更真实。在此期间我们利用周末各自回家上网尽可

能搜索更多最新的资料。......这是第一阶段——搜集资料 时间3月22日——4月20日约4周 接着我们开始实践。这时刚好适逢“五一”黄金周我们就利用它来完成这个任务。大家每一个或两个人一组到各自镇上还有邻镇里进行访问。我们都从没干过这样的事访问谁怎么问问些什么都让我们伤透脑筋。不过我们还是运用我们的集体精神先讨论出可能的情况再就是随机应变。组员们回来后都说这样的实践真讲究技巧而且还是和老人家交谈。不过被访问的老人家都很和善我们也问到一些资料比如以前的婚姻是怎样的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也有所收获。 ——这是第二阶段——实地访问 时间5月1日——5月14日约2周 最后就是总结写出论文、调查报告。......第三阶段 四、研究结果 根据我们搜研的结果东莞地区的风俗习惯多种多样除了具有中国传统的基本特色外更具其本身的特色各地区又不尽相同。首先让我们看看一年中的几个重要节日吧。 俗称“过年”的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就是平时大家俗称的“过年”“过新年”。它是一年中和家团聚亲友互访的最快乐的日子。 为什么每年要家家庆祝“过年”呢民间传说“年”在很久很久的远古时候是一种怪兽每到冬天快过春天将来时它便四处吃人。古代人为了保卫自己就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把竹子投到火堆中使竹子爆裂发出“啪啪”的巨响把“年”吓跑。这样一夜平安度过第二天早晨起来大家相互祝贺问好共庆幸福生活。一年接着一年便形成一个欢乐的节日叫做“过年”。所以现在我们过年时还要放爆竹串门拜年。 春节实际上是我国沿用了3000多年的农历新年。数千年的传统习惯使人们重视农历新年远胜过公历新年农村

尤其如此。 下面是春节前后的活动3个—— 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并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拜时烧香烧纸放鞭炮拜完食品放在米缸里叫做“责瓮”。直至年三晚才把灶君接回来。 开门炮年三十晚守岁至深夜迎候良辰吉时到了交子时之际便打开大门说“开门大吉”。此时各家各户点燃鞭炮持续几个时辰。两三点后才逐渐安静下来。四点多钟鞭炮又一次响起来到天亮方止。 卖发财大蚬开门烧炮之后就是接财神家家门外烧香礼拜此时便有一些小孩叫化子等拿着一张红纸上面写有“财神”两字嘴里喊着“财神到”挨家挨户去叫卖。人们为了买一个好兆头也乐意买下它给小贩一个“利是”让他高兴而去。 清明节“名源”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到那天万物清明洁净气请爽朗所以叫清明。 端午节 其实早在屈原之前就有划龙船的习俗了。民俗学家认为端午节划龙船是古代人送瘟神、驱恶鬼一类的宗教迷信活动。只是屈原的崇高品德和伟大的诗篇受到后人的敬仰于是楚国人关于划龙船抛粽子以救屈原的传说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人们在端午节时都纪念屈原。 下面是关于元宵节闹元宵的传说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

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看了上面闹元宵的传说下面就读读元宵节赏灯的传说吧。 元宵节赏灯 春节刚过人们玩兴仍挺高加上田里的农活也不多所以就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尽情欢乐。 按照传统习俗元宵节不是赏月而是玩灯。家家户户在门前挂红灯孩子们提着花灯戏耍街头、公园、广场搭起灯棚人们扶老携幼去赏灯。因此人们又把元宵节叫做灯节。 元宵节为什么要挂花灯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鹅飞到人间被猎人不小心射伤玉皇大帝大怒下令在正月十五那天派天兵火烧人间。这一消息被一位善良的仙女知道她立即把灾讯透露给人间。人们凑在一块儿商量终于想出一个办法对付玉皇大帝。他们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户户门前挂上红灯燃放火花、火炮。天兵正准备下凡放火打开天门一看咦人间处处都是火光便以为已经烧起来省得跑一趟向玉帝交差了事。因为元宵节挂彩灯放火炮避免了天灾于是人们年年元宵挂花灯、放烟火鞭炮庆祝斗争胜利感谢那善良的仙女。 大家看到同是元宵节有两个不同的传说。可见不同地区的事是不尽相同的。 接着让我们看看东莞一些特别的风俗吧。 东莞同行一条街 谚语有云“同行如敌国”、“同行三分化”。同行本应各自回避相隔越远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越好。但东莞风俗却盛行同行一条街。如大朗镇中一条街都是卖木附城区豪区都造正丹纸。东莞城区更加突出有卖麻街、猪仔街、芹菜塘、抄纸地、文房街、芽菜、蔡衣街、竹排街、皮鞋街和菜油道都是同行一条街并以行业为名。建国前东莞城区的妓院也只没在一条内。建国后批发店均在中兴路改革开放后城区维新路成为个体一条街博夏有个体生果批发一条街。 同行一条街多是文明竞争 极少 公开诋毁因而能相安无事地共 。这种风俗不少地方 都有 建国前广州 文德路旧书店一条街香港的男人街 人街就很有 名。 同行一条街能强烈吸引所需的顾客特别是从农村来的顾客。它的起因往往是某间商店生意好 惹起人家眼红便在其附近竞争逐渐增多 。如果这间商店认为自己招牌好字 号好价钱平移它处亦会垮台 因顾客不愿到远处独此一家去买。为购买方便顾客宁可往同行一条街去 购买。 在同一条 街上顾客还可以“货比 三家”。 东莞人送丧用“过洋乐” 东莞人送丧用的是“过洋乐”。乐队一般是5或6人2或3人吹管笛俗称鼓手1人打香光1人击小单鼓俗称1人敲文锣。乐队所穿的长袍外红里白。送葬时白翻外一式是白长袍回来时红翻外一式变成穿成红长袍这叫做“白袍去红袍归”取其凶去吉来之意。乐队吹打的“过洋乐”极其悲戚不但死者的亲朋戚友听了号啕痛哭就是过路人听了 也为之黯然泪下。 “过洋乐”原是日本人送葬时乐队所吹打的音乐。为什么东莞人送丧会用“过洋乐”呢原来南宋时东莞有个理学家叫李田他是篁村白马乡人精通周敦颐程颐的理学。德佑二年1276元兵入侵广东李田积极支持其熊飞起兵勤王因众悬熊飞在州牺牲。李田只身东渡日本以中国的

【三】: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清明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下面学习啦小编就给你一一介绍。

  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蹴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踏青

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节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清明植树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是说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清明节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www.shanpow.com_东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节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清明节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清明节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四】:潮汕清明节的6大习俗

  清明节到了,很多人都很好奇潮汕清明节习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潮汕清明节的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1:吃润饼

  清明吃润饼,在潮汕、福建和台湾很盛行,其实润饼的正名还是春饼。吃润饼,皮好不好很重要。润饼皮是“擦”出来的:用小麦粉和水搅打成面团,抓一团面在手中,在文火小平锅上轻轻一拭,几秒钟后,面糊就变成薄如纸的饼皮,闽南人管这个叫“擦润饼”。

  摊开薄薄的润饼皮,铺上胡萝卜丝、豆芽、海蛎煎、荷兰豆、豆干等配料,再加上一勺花生末和麻枣,一道润饼菜便成了。

  润饼内丰富的馅料、糖粉、花生粉参杂后,一个润饼热量高达500卡,容易造成身体负担,尤其对血糖疾病患者负担更大。所以,润饼内馅可选择蔬菜、鸡胸肉或低脂瘦肉、豆干丝、蛋皮或卤蛋、花生碎粒及代糖,材料的烹调方式可以少油炒及川烫方式处理,一卷热量仅350大卡,美味不减分,更安心。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2:蒸朴籽粿

  清明节,潮汕人喜欢做朴籽粿、鼠壳粿、红壳桃粿、酵粿等粿品拜祭祖先,以示慎终追远,不忘先人辛劳。朴籽粿的来源与潮汕当地的树有关,这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无毒,有消痰下气之效。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

  据传昔年元兵于清明前入侵潮汕地区,杀戮掠夺,民不聊生,百姓被迫无奈而避入山林之中,饥不择食,只好采摘朴籽叶、果籽充饥,后人为永记深仇大恨,故有“清明食叶”民谚。潮人世代相传清明节加工蒸制“朴籽粿”的风俗,沿袭至今。

  朴籽粿制作工序并不复杂,但却处处考究:需将采摘下的朴籽树叶和青朴籽清洗干净,用石磨或石臼捣烂,加入大米磨成粉末状,与适量的糖、水及发酵粉混合均匀,装入特制的桃形粿印或梅花粿印中蒸熟。蒸熟后的朴籽粿裹着一层青绿色,冒着热气,入口松软香甜,还有一股粕籽树叶特有的草药香味。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3:踏青

  在潮汕,清明扫墓时宴饮于郊野是常见的。有的地方甚至“俗尚鼓吹,多放铳炮”(《普宁县志》),山林间,充满喧闹欢乐。现在,潮汕人往往把扫墓和踏青结合起来。扫墓时带上一些饮料,俟扫墓完毕,找一处干净平坦的地方,就着祭品和饮料,席地而食,别有一番野趣。

  不过,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容易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所以,春季出游,需要在外边过夜时,应提前准备好衣物及保暖用品。另外,春天里花粉四散,外出踏青赏花,需严防花粉过敏。

  清明时节,很多人到郊外踏青,顺便将绿油油的野菜挖回家,端上餐桌。专家提示说,野菜中含有多种保健功能,常吃野菜对健康大有好处,但要学会科学食用。不同的野菜有不同的食用方法。有些野菜适宜生食,如婆婆丁等,最好的吃法是洗净蘸酱生吃,而有些野菜如荠菜、马齿苋则宜熟食。不认识的野菜不能盲目吃。久放的野菜也不能吃。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4:食薄饼

  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卷薄饼是用精面粉拌人适量温水后,充分搅拌搓捏成团块状,置于炉火上面的煎盘(平底铁锅),烙成圆形薄饼皮,然后包裹馅料。

  料有咸、甜两种,咸馅用烹熟的豆芽、韭菜拌人鸡肉或猪肉丝、香菇、虾干、蛋丝,油煎葱珠等调料。入口时又在饼皮上涂抹香甜适口酱料即成美食。甜馅料用白糖加工制成的酥脆薄片糖或再加入瓜册丝,芝麻等佐料包裹薄饼皮即成薄饼。

  潮汕清明吃薄饼有个传说。清康熙十四年(1675),郑成功之子郑经率兵围攻闽南的漳州城,清军守将黄芳度出兵顽抗,围城数月,城里居民饿死无数,尸横街巷,存活者便用草席裹尸掩埋。同年10月间,清军投降,漳州百姓为悼念死难亲友,特做薄饼状如草席裹尸,以此祭祀亡灵,此俗世代相传成风。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5:上坟

  潮汕清明节的民俗主题是扫墓,俗称“过纸”、“挂纸”或“上坟”。谓之“挂纸”,是因清明扫墓时,“松楸丘陇间遍悬楮钱”(清乾隆《揭阳县志》),因要与冬至扫墓有别,清明扫墓叫“挂春纸”,而冬至扫墓则称为“挂冬纸”。

  潮汕人“挂纸”时间通常在清明节前后各三天这段期间进行,当中以清明正日挂者为最多。当天,家人们吃完早餐后,便带着锄头镰刀畚箕等物和供品上山扫墓。到墓地,要先拜土地爷,然后才开始祭拜自己的先人。

  扫墓者到了坟地,把坟上的杂草除尽,坟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然后把水果三牲饼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满,再上香致意,接着用五彩纸条遍插坟头。潮人这一种习俗,与中原古俗大致相同。

  潮汕清明节的习俗6: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古籍《清嘉录》云:清明日,满街叫卖杨柳,人家买之,插于门上。潮汕农谚有:“杨柳青,而蒙蒙;杨柳千,晴了天”、“插柳挂青,福降农家”和“檐前插柳青,农夫望庄稼”,表达了世人祈望风调雨顺,田增产人增寿,依恋清明插柳,祝福康宁益寿、五谷丰登之情怀。

  这个习俗是为纪念晋朝大臣介子推。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第二年,老柳树死而复生。晋文公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

【五】: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那么清明节有什么习俗与文化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清明节的介绍:

  清明节有两种不同的概念和含义,其一是古人根据太阳历制定出的气候节令,其二是一个缅怀故人的祭祀节令。

  历法上把黄道分为360等份,称为“黄经”360°,把“春分点”定为“黄经零度”,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春分那天太阳所处的黄道经度为0°,清明所处的“黄经”为15°。所以春分后15天就是清明节。

  清明节的习俗文化: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向先人祭拜。

  踏青,即郊外春游活动。由于各地春天到来的时间不一,过此节亦有先后,福建、四川等地在农历二月二日,陕西等地在农历三月三日。在北京地区却与清明节同时进行。旧时的踏青,以西直门外的高梁桥为最盛。《瓶花斋集》有一段真实地记载:”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

  上海城隍庙的庙会,传说也与人们的生死有关。有一首南城隍庙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上述两个风俗,都有强烈的迷信色彩,所以,今天已经绝迹了。

  在中国北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就是折柳枝扎成圆圈或帽子戴在头上,或插柳枝于屋檐和门窗上。据《燕京岁时记》上说:”至清明戴柳者,乃唐玄宗三月三日祓禊于渭水之隅,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北京有句民谚:”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可见此俗流传到民间,戴不戴柳却与死后的下场有关了。

  清明节各地习俗:

  上海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山西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四川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河北

  在河北的上坟烧纸钱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鬼节)”。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14046/

《东莞清明节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唐代诗人徐凝的诗词_徐凝代表作 唐代诗人徐凝的诗词_徐凝代表作
  • 唐代的皮日休作的诗 唐代的皮日休作的诗
  • 唐代卢照邻的诗 唐代卢照邻的诗
  •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诗
  • 唐代的贾岛的诗【荐】 唐代的贾岛的诗【荐】
  •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锦集4篇)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锦集4篇)
  • 唐代描写月亮的诗歌 唐代描写月亮的诗歌
  • 唐代贾岛的诗 唐代贾岛的诗
为您推荐
  • 唐代的贾岛的诗【热】
    唐代的贾岛的诗【热】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歌之国。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加强我们的文化修养,我们可以欣赏和学习贾岛的古诗。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诗人贾岛的优秀古诗有哪些是你不能忘记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唐代的贾岛的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唐代韩愈的诗
    唐代韩愈的诗
    中国文化是多姿多彩的。在中国漫长的人类历史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可以欣赏和解读韩愈的古诗,这些古诗承载着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知道韩愈著名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韩愈的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范文(精选4篇)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范文(精选4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精选】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唐代柳宗元的诗
    唐代柳宗元的诗
    中国文化具有包容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为了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欣赏和解读柳宗元的古诗。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那么,哪些古诗值得一读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柳宗元的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汇编4篇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汇编4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元稹的诗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唐代杜牧的诗
    唐代杜牧的诗
    中国文化正在成长和发展。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诗歌曾多次盛行。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基础,我们可以欣赏和学习杜牧的古诗。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你知道杜牧有什么著名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杜牧的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范文(精选3篇)
    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范文(精选3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赏析范文(精选3篇),欢迎品鉴!
  • 唐代诗人韩愈的诗【3篇】
    唐代诗人韩愈的诗【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代诗人韩愈的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唐代诗人王翰的诗
    唐代诗人王翰的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代诗人王翰的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