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运动


外国菜谱 2019-09-07 00:00:51 外国菜谱
[摘要](1) [狂飙突进运动]简答外国文学史简答题1  什么是“荷马问题”?  答:“荷马问题”的核心是诗史的作者和形成问题。数千年来一般都认为“荷马史诗”是“荷马”所写,但是自古希腊时期就有人对其作者进行怀疑。到现在基本否定作者是“荷马”的说法,认为这不书并不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多人完成的。  2  什么

【www.shanpow.com--外国菜谱】

(1) [狂飙突进运动]简答


外国文学史简答题
    1. 什么是“荷马问题”?  答:“荷马问题”的核心是诗史的作者和形成问题。数千年来一般都认为“荷马史诗”是“荷马”所写,但是自古希腊时期就有人对其作者进行怀疑。到现在基本否定作者是“荷马”的说法,认为这不书并不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多人完成的。  2. 什么是文艺复兴?  答:15、16世纪、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重新被欧洲人重视,出现了一个研究古代文化、复兴古代文化的热潮。在这种“复古”运动中,欧洲的文化科学发展到一个繁荣的时期,这就是欧洲历史上有名的“文艺复兴”。  3. 什么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答: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   ①人文主义思想与教会的神权统治针锋相对的。教会以神为最高权威,把封建统治加以神化。人文主义则推崇“人”,主张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权威。   ②人文主义用人性来反对神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的力量,反对教会的神权论,用个性解放、个人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强调幸福在现世的人间而不在来世。   ③用理性来反对教会的蒙昧主义。   ④从政治上讲,人文主义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因为强大的王权有利于抑制封建势力,保护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活动。  4. 简述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答:①古典主义文学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②古典主义文学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它的唯理主义。   ③古典主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在艺术创作上提倡师法古人,模仿古典,遵循一定的规则。  5. 什么是“三一律”?  答:戏剧创作中的“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统一于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只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  6. 简述《伪君子》的答丢夫形象。  答:莫里哀在《伪君子》中揭露答丢夫这个骗子的罪恶用心和严重危害。答丢夫是一个利用宗教手段进行罪恶活动的骗子,他内心卑劣、心狠手辣,却能言善辩,巧于应付。他利用伪善手段混入奥尔恭的家,目的是骗取恩人的妻女,霸占他人的财产,将自己的卑鄙行为打扮得冠冕堂皇。他能面临绝境而脱身,进而嫁祸于人,等到一切败露不能再骗人时,他欲置恩人于死地。  7. 简述《伪君子》的艺术特点。  答:①在艺术上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情节集中单纯,发生在奥尔恭家中,利用室内环境构成了关键性的情节。   ②《伪君子》也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的性格。   ③全剧的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第一、二幕,答丢夫不出场,通过其他人物的活动侧面介绍答丢夫的性格,为他的上场作好准备。第三、四幕正面揭发答丢夫伪善的罪恶用心。第五幕进一步揭示他的凶恶目的和危害性。   ④戏剧冲突本身也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答丢夫的伪善造成的后果是悲剧性的。这些悲剧因素足以显示伪善者的掠夺本性,增强了作品的战斗力。  8. 简析18世纪启蒙文学的特点。  答:①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和教诲性。   ②启蒙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9. 什么是感伤主义?  答:感伤主义首先出现于18世纪后半期的英国,名称从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来。感伤主义作家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罪恶,因而对理性采取否定态度。他们在作品中批评贵族与大资产阶级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量,力图引起读者对主人公的同情,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感伤主义作家注意描写平民形象,而且创造了日记体、游记体等新小说形式,给欧洲文学带来了新因素。  10. 什么是狂飙突进运动?  答:德国启蒙运动的反封建精神在17世纪中后期发生的一次全国性的文学运动-“狂飙突进”运动中,发展到更加强烈的程度。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突出地代表了这一文学思潮的精神,因而人们用它来命名这一运动。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一次反封建斗争的高潮,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但是它的反抗带有自发的性质。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和精神领袖是赫尔德尔。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出现的许多作家中,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是最主要的代表。歌德的《铁手骑士葛兹》和《少年维特的烦恼》,席勒的《强盗》和《阴谋与爱情》就是这一运动中出现的最出色的作品。   11. 简述浮士德形象的基本特征。  答:①浮士德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他那永不满足、不断追求的性格。浮士德一生不断地犯错误,但他从未沉沦,在纠正错误中不断前进,继续探索。这种精神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   ②浮士德性格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内在的矛盾性。他除了不断追求崇高理想的一面之外,还有贪图尘世享受的一面。前一方面促使他前进,后一方面使他在魔鬼的诱惑下犯错误。他的这种矛盾性也是当时资产阶级本身存在的两面性的反映。
  12. 简述华兹华斯提出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  答:华兹华斯是“湖畔诗人”中声望最高的一人。他的杰作之一是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华兹华斯在1800年出版的第二版中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序言提出浪漫主义诗歌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要扩大诗歌题材的范围,不仅写历史事件,也要写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并且强调对内心世界的发掘。他很重视继承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提倡采用人民日常生活的语言来写诗,主张诗歌语言散文化,反对矫揉造作的“诗的词藻”。同时还强调诗人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华兹华斯的主张是和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对立的。这篇《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纲领。  13. 什么是“拜伦式英雄”?  答:拜伦《东方叙事诗》主人公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对封建暴君统治进行不屈的反抗,但是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他们反抗社会是出于个人的原因,追求个人的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的,最后只能以悲剧而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也就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14. 简述19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在文学方面,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古希腊以来文学的优良传统。   ①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这和浪漫主义作家通过主观折射来反映社会不同。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②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高尔基认为“这个流派的特征是它那锋利的唯理主义和批判精神”,称它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③人道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是西欧文学在思想上的重要特征。它宣传抽象的人类爱和改良主义。   ④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恩格斯在总结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提出“除细节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标准。  15. 简述《红与黑》的艺术风格。  答:《红与黑》是第一部真实地反映法国当代社会风貌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具有现实主义文学共有的艺术特征。   ①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②司汤达认为写人物不仅要描写他的肖像和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描写心理。他的小说善于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来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并通过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这是司汤达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之一。   ③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它以于连的生活史为主线,随于连向上爬的过程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  16. 简述《人间喜剧》的宏伟构思。  答:巴尔扎克立志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完成一部19世纪法国的作品。他采取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整体。一种办法是分类整理。他把作品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大类。“风俗研究”是主体,其中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等六个方面。第二个办法是人物再现法。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人间喜剧》里总共写了二千四百多个人物,其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出现过二三十次。  17. 简述《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  答:《人间喜剧》的社会历史内容可分为五方面。   ①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这类作品有:《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幻灭》、《农民》等。   ②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这类作品有:《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   ③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这类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夏倍上校》、《幻灭》等。   ④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这类作品有:《卡金央王妃的秘密》、《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   ⑤对理想社会的探索。这类作品有:《乡下医生》、《乡村教士》。  18. 简述《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特征。  答:①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   ②运用典型化的原则,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③从经济角度去反映社会变革和阶级关系。  19. 简述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区别。  答:自然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夸张,和现实主义一样,强调客观地反映现实,但自然主义的描摹自然的主张实际上是随便观察到的庸俗的自然、多属偶然现象。自然主义反对现实主义通过典型概括的手法反映现实,要求文学成为单纯记录各种平凡琐细事物的照相机。  20. 简述象征主义的观点。  答:①象征主义这厌弃庸俗丑恶的现实世界,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事实。为了展现超现实的隐匿在物质世界背后的“另一世界”,常常运用大量的按时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意图。
   ②象征主义者不满资产阶级的社会现状,对它感到厌恶。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反叛者,是资产阶级社会基础的破坏者和艺术上的革新者。  21. 简述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  答:象征主义诗人厌恶现实世界,拒绝如实对它进行描写,他们追求“理想世界”,但又认为“理想世界”是神秘的、超现实的,只能以象征加以暗示,作家只沉醉于挖掘自己的“主观世界”。  22. 什么是唯美主义?  答: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以王尔德为代表的唯美主义。唯美主义认为,不是生活高于艺术,而是艺术高于生活。只有艺术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反对作家应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认为艺术家应该完全自由,并且不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23. 简述列夫·托尔斯《复活》所批判的内容。  答:《复活》的情节本身就带有批判意义,列夫·托尔斯通过《复活》暴露了沙皇俄国国家机器的反人民本质,暴露了俄国官办教会的欺骗性,否定了俄国的反动统治。   ①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一方面是写地主、资产阶级的寄生、腐朽、罪恶。另一方面是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劳动人民。   ②对俄国黑暗现实的批判。从法庭活动开始。根据法官的面目可以得知这是一个颠倒是非的法庭。   ③对官办教会的深刻披露。小说描绘了监狱里举行的宗教仪式是替沙皇反动政府的罪恶勾当作辩护的。   ④《复活》中描绘的是一个美与丑、善与恶、是与非完全颠倒的俄国,讽刺了颠倒社会的法律和法庭。  24. 简析《复活》的艺术特色。  答:①在艺术上突出特点是对俄国黑暗现实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②单线索的情节,以聂赫留朵夫为玛斯洛娃申诉四处奔走为主要情节线索,将全书的人物事件串成一体。   ③鲜明的讽刺色彩。对神职人员、俄国宗教服务的反动本质的揭露都充满讽刺味道。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行为对比,把一个人物精神变化的前后情形加以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⑤善于运用心理描写。主要运用心里独白刻画人物,除此以外,还通过其它一些方法表现人物心理。  25. 简析《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形象。  答:葛利高里是哥萨克劳动者中出类拔萃的一员,他在动荡的年代中寻找“真理”,即使陷入反革命泥坑,当了叛军骨干,也没有丧失劳动人民的某些特征民族。他体现了十月革命前后哥萨克中农阶级的某些本质特征,是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动摇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经常处于斗争的焦点。  26. 简述现代派文学的特点。  答:①着重表现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这四种关系的全面颠倒、异化和扭曲。   ②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把人与社会完全对立起来。   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表现出对自然全盘否定的态度。   ④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揭示出一幅异化的途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了人与人关系的冷漠、疏远。   ⑤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派文学极力表现人对自我的探索和思考。   ⑤在表现上述四种关系的畸变和扭曲时,现代文学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注意表现瞬间、复杂多变的内心情绪结合印象,大量使用象征和隐喻,打破时空正常顺序的跳荡式的自由联想,采用怪诞、荒唐、梦幻、反理性和反逻辑的手法。  27. 简述《旧约·创世纪》的思想倾向。  答:它的基本主题是颂扬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功德,表现出上帝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重要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巴勒斯坦居民对天地万物、人类起源的朴素想象和理解,特别是反映了人类敢于违抗神命的创造精神。  28. 简述希伯来文学的意义及影响。  答:①是希伯来民族发展和以色列、犹太王国兴衰历史的艺术记录,提供了大量具体的生活画面,为认识希伯来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成就,有着重大的意义。   ②希伯来文学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十分明显。语言通俗生动,好用形容语,使要表现的内容具有感情色彩。善于将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了早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诗歌方面吸收了埃及文学的某些成分,并将其本民族化,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③《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并成为《圣经》的组成部分以后,和《新约》一起,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物、情节、典故丰富了欧洲社会生活的内容,成为欧洲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29. 什么是物语?  答:物语在日文中有“语说事物”之意,类似我国的小说和传奇。物语文学有个性发展的过程。它开始有两种形式: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传奇物语是富于深化色彩的故事,代表作为《竹取物语》。歌物语以和歌为中心突现主题的故事,代表作为《伊势物语》。以后在传奇物语、歌物语的基础上产生了近似长篇小说的故事性作品。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紫氏部《源氏物语》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0. 简析川端康成的创作特点。  答:①继承和发扬了日本文学的美学传统,创作上注重超越现实的艺术上的感受。   ②通过人物,景物的描写,表达一种淡淡的哀愁,即传统美学的物哀。   ③描写细腻,在写人,写景,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方面非常细腻,感人。   ④小说中往往产生一种日本禅宗影响下的意境,一种空灵的感觉。  论述题  31. 试论哈姆莱特的矛盾性。  答: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①他在剧中的身份是一个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但同时同时又是一个人主义者形象。他离开宫廷,在德国威登堡大学上学,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哈姆雷特具有有崇高的理想,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体现了人文主义对人的理想。   ②忧郁的哈姆雷特形象给我们第一个突出的印象。但忧郁不是哈姆雷特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理想破灭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哈姆雷特的思考是深刻而有力的,但是父亲交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是行动。在这个问题上哈姆雷特却时时迟疑,一再拖延,极度忧郁。正是由此,造成了他行动上大延宕。   ③总之,哈姆雷特尽管是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但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  32. 以《哈姆莱特》为例,分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答: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①他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由于时代和艺术发展本身的条件所决定,他的现实主义又带有自己的独特性。他的剧作的题材绝大部分取之于现成的材料或现成的剧本,并不是取之于现实。他在旧故事的框架中填补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注入了时代精神的灵魂。他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浪漫主义的因素仍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哈姆莱特》第三幕第二场中哈姆莱特关于演剧问题的一番谈话,可以代表莎士比亚本人的艺术见解。   ②莎士比亚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戏剧情节的生动丰富,还与剧中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有关,同时,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外加的人为的,而是由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哈姆莱特》的剧本本来是一个宫廷复仇的故事,但莎士比亚的剧本中所写的生活内容却远远突破了宫墙的限制。   ③莎士比亚戏剧情节的生动丰富,还与剧中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有关,同时,这种生动性并不是外加的人为的,而是由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所决定的。《哈姆莱特》情节曲折动人,冲突双方在斗争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形成波澜起伏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其间的起伏变化就是由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的性格冲突来决定的。   ④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也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他对欧洲戏剧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哈姆莱特》第一幕以哈姆莱特与鬼魂相会的阴森恐怖的场面结束。第二幕以波洛涅斯派人打探儿子品行的戏剧开场。   ⑤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   ·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哈姆莱特具有崇高的理想,斗争的决心,但他理想脱离实际,行动脱离群众,致使他无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最终在强大的恶势力前倒下。   ·人物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人物处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哈姆莱特性格的发展史正是这一特征的很好实例。   ·莎士比亚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对比之中,显示出哈姆莱特的远大志向和坚定意志。   ·内心独白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也可以用来交代一些情节,推动剧情发展。哈姆莱特的独白有六次之多,这些独白安排在人物思想转变的重要时刻,从而可以看出哈姆莱特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   ⑥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丰富多彩,总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他的语言又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他的剧本主要用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哈姆莱特丰富的语言处处都符合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王子身份。  33. 试论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答: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和政治立场上并不相同,风格各异,但是在艺术上具有共同的特征。   ①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这种主观性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本质特征。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和法则,对作家的想像和感情是一种束缚,而浪漫主义强调作家创作的绝对自由,并把情感和想像提到重要地位,从作家的主观出发来认识现实、反映现实。   ②浪漫主义文学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着力于歌颂大自然。浪漫主义作家受卢梭“返回自然”思想和泛神论的影响,厌恶城市文明,把大自然看作是一种神秘力量,或者看成是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用自然的美来对照社会的丑。
   ③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束缚,想像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浪漫主义作家喜用民间文学的题材、手法和语言。民间文学是各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反映出作家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思想的增强,适应了当时社会活动的需要。   ④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浪漫主义作家喜欢写中世纪和异国的题材,曲折离奇的情节,塑造非凡的传奇性的人物形象,描绘,描绘奇幻神秘的景象和绚丽多姿、激动人心的场面,用以对抗平庸丑恶的现实。   ⑤浪漫主义是反对古典主义的。浪漫主义作家主张创作自由,对古典主义的按“规范”进行创作、束缚创作自由的做法坚决反对,并在理论上同古典主义展开斗争。   ⑥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有纲领、有理论、有大量创作实践的文学思潮,首先于18世纪末在德、英、法等国兴起,很快便传播到欧洲其它国家,形成全欧性的文学思潮,在许多国家发展成声势浩大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34.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如何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格的?  答:19世纪现实主义的创作中,有一个基本特征是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恩格斯在总结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提出“除细节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标准。   现实主义作家在唯物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下,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他们自觉地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创作中把人物性格和时代,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描写,时代和环境造就人物性格,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反映社会和时代的风貌,对环境的描写,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场景,巴尔扎克谈他的创作时说过:“不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种种式式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众多的典型形象中,最突出的是个人反抗社会,个人奋斗的典型。高尔基认为:“十九世纪全部文学差不多都建筑在这个典型上面”由于当时各个阶级对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极为不满,形成个人反抗社会的普遍现象,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于是个人反抗、个人奋斗的典型就成为这时期文学的主要形象。如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等等,都属于这种典型,作者通过描写他们的个人反抗,个人奋斗来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35. 试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  答:《红与黑》写查理十世统治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故事,于连是法国外省一个木匠的小儿子,从小就崇拜拿破仑,不满自己低微的社会地位,一心想飞黄腾达,而最终出人头地的希望没能实现却走上了断头台的悲剧人生。   从整部作品来看,于连的反抗虽然受自由思想的影响,但他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他反对等级压制,谋求个人出路,有时也不免有正义感,但他从不是革命者,他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不要求推翻封建王朝,所以玛特儿说:“他不是一只狼,只不过是狼的影子罢了”他憎恶贵族和教士的虚伪和卑鄙,但是双羡慕他们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他要飞黄腾达,但生不逢时,不得不屈从封建势力,这样形成他又反抗又妥协,又热情又虚伪的矛盾性格,而他的反抗和妥协都出于个人动机。当他受压时他的反抗性就占上风,当他认为对自己向上爬有利,或统治阶级肯抬举他时,他就妥协投降了。于连的形象反映了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妥协的动摇态度。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正如司汤达指出的,当时“法国有二十万个于连”,司汤达通过于连的悲剧命运揭露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社会风尚对青年一代的腐蚀和摧残,表现也反封建的主题。  36. 试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  答:司汤达认为写人物不仅要描写他的肖像和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描写心理。他的小说善于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来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并通过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这是司汤达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之一。这特点在《红与黑》中表现得很突出,对刻画于连矛盾而复杂的性格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小说写于连反对当家庭教师,他对父亲说:“我不愿当奴仆”“人我和奴仆同桌吃饭,我宁可死掉”他想逃去当兵,但又一想,如果跑了做神父的好职位也就没有了,于是忍辱答应了。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他反抗和妥协的矛盾性格和向上爬的决心。再如,描写于连对玛特儿的爱情关系,他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既有平民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也有爱情的欢乐和失恋的痛苦,小说写他赴约之前,先是高兴,然后是疑虑重重,最后想到要维护自己的荣誉,在这过程中,有感情的激动,也有冷静的思考的安排,心理描写非常细致,表现出于连经过神学院的磨砺,已不是鲁莽的青年了,他的性格发展了,司汤达以他精湛的心理描写艺术,使人物形象丰满,具有真实感,这对后来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很大影响。
  37. 试论《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答:①小说具有精细而富于特征的环境描写。注重物质环境和人物的关系,反映时代风貌,与人物性格的发展紧密联系。围绕拉斯蒂涅来往于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院子这两个环境,形成强烈对比,反映出人与金钱之间的关系。拉斯蒂涅在两个引路人的唆使之下,完成了他野心家的性格发展。   ②塑造了典型化的人物形象。用个人的个性来体现典型性,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代表人物的性格特征。从纵横两方面来塑造任务形象。纵的方面,写人的性格的形成过程,横的方面,写不同人物性格在不同场合、不同社会关系中多方面的表现,使人物形象丰满、有立体感。同时通过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去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的特征。   ③具有严谨而富有戏剧性的结构。小说两条主要情节线索:拉斯蒂涅从贵族子弟堕落为野心家、高老头被儿女抛弃,两条次要情节线索: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的被捕,主次分明、写法不一。拉斯蒂涅的性格形成历史是主线,贯穿全书,其他人物都组织到这条线索中,对拉斯蒂涅野心家性格的形成过程起着不同的作用。小说同时利用戏剧结构的手法组织矛盾冲突,惊心动魄,富有戏剧性效果。  38. 试论《玩偶之家》的艺术特色。  答:①提出了迫切的重大社会问题,严格地遵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易卜生坚决拒绝使用当时舞台上流行的制造戏剧冲突的方法,从生活本身出发,把普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人物是观众所熟悉的,矛盾也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迫切问题,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②使用“追溯法”,戏剧矛盾集中突出。将复杂的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把剧情的开场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时刻。   ③把“讨论”带进了戏剧。剧情的发展过程,就是讨论展开的过程。剧中的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诸多问题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促进人们的思考,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④女主公娜拉出色的心理描写。这种描写决不是单靠人物的独白或旁白取得,而是利用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娜拉从幸福平静转为忧虑、烦乱、从幻想到幻灭,最后完成觉醒的转变,就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增加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39.试论《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形象。  答:奥涅金是书时的中心人物,他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多余人”是介于十二月党人和庸俗的社会青年之间的一批人,他们有良好的教养、聪明的头脑,想有所作为却又脱离人民,找不到出路,没有必要的毅力和能力,结果一事无成。奥涅金对上流社会不满,却离不开上流社会;想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却又脱离实际、脱离人民,他的性格是19世纪20年代贵族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教育的产物。奥涅金的爱情悲剧是他人生悲剧的一个组成部分,他“多余人“的性格是由那个时代造成的。  40. 试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特色。  答:①划时代的独创性。《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典范性的长篇小说。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作品之一。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占有统治地位的时代,普希金着力描绘现实生活,具有极大的独创性。   ②重大严肃的主题。以奥涅金的形象,生动准确地概括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贵族青年脱离人民的基本特征。这个特征既是时代的产物又影响着那个时代。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以后的“多余人”即有他身上的这种特征,又各具时代特色。   ③描绘的画面广阔,形式自由。作品由十四行诗构成,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自由形式使诗人将形形色色的内容纳入其中,即包括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有对俄罗斯现实的描绘。  41. 试论《静静的顿河》艺术成就:  答:①作品具有史诗性。肖洛霍夫率先真实地再现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哥萨克及整个俄国命运的伟大转折。再现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时期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浩瀚的内容、众多的人物,丰富多彩的插曲,磅礴的气势和诗史的规模,堪称苏联史诗的高峰。   ②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相结合。作家在叙述历史时间和描写历史人物时,将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写进小说之中,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使其具有编年史的特点。在塑造虚构形象葛利高里时,作者融入自己参与历史的亲身经历和个人心里,将历史人物和人物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③哥萨克民间民族语言大量运用和饱含抒情的风景描写。它们不是脱离作品的思想内容孤立存在,而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开头引用的哥萨克古歌,既使人们忆起数百年前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斗争,又预示着英雄的后代在浑浊的顿河边将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小说中大量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如暴风雨之中诅咒葛利高里以及葛利高里被打死后的心理描写,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④这部小说也有一些缺点:对哥萨克三次战争描写的片面性,对共产党人的描写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  42. 试论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特点与技巧。  答:意识流小说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西方现当代文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意识流小说要求作家退出作品,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全部意识战线在读者面前。意识流作品晦涩、难懂,经常出现清晰与蒙胧的仪式混杂、意识流动大幅度跳跃、时空颠倒。意识流小说主要有一下特点:   ①以内心独白为主干,通过自由联想贯穿人物的全部意识。内心独白包括了人物的全部意识,而自由联想往往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或以某事物为中心向各个方向辐射,没有固定的方向,不受时空的局限。   ②大量使用象征是意识流文学的一个主要手法。   ③电影化与音乐化四语言和标点符号的创新。 意识流小说借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空间固定而时间流动的时间蒙太奇和时间不动空间迅速变化的空间蒙太奇。意识流作家还使用特写、慢镜头、化入、化出、穿插闪会等电影手段,同时也常借用音乐中的奏鸣、协奏、交响等各种结构。  43. 试论《源氏物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答:《源氏物语》中,通过光源氏与周围女性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妇女形象。小说真实地描绘出她们的生活现状。其中,藤壶、紫上、空蝉的形象最具代表性。   ①藤壶原为先帝的女儿,是皇家的公主,又是桐壶帝的宠妃,不亲身份高贵,而且还有着与“豪门贵族”不同的善良品格,然而她的一生过得并不愉快,内心中始终充满着哀愁、懊悔和疑惧,最终也没有逃脱一般贵族妇女的悲剧命运。在贵族男子纵情恣欲的行为面前,她只能成为罪恶社会的牺牲品。   ②紫上是小说一、二部的主人公,是作品中塑造的主要妇女形象。她不仅才貌出众,而且具有贤淑、“忍从”等美德。紫上是继葵上之后光源氏的正妻,在家庭中尽量表现出温柔贤淑、落落大方的姿态,不把自己的苦痛与矛盾流露在外。然而光源氏好色成性,经常背着紫上干出一些偷香窃玉的事情,导致了紫上长年的郁郁寡欢、担心将来年老色衰被遗弃,导致她的生命过早凋谢。   ③空蝉是中等贵族出身的妇女,不幸的命运使她成为比她大十岁的地方官伊的后妻。她是一个聪明而善于思考的的女子,起级对光源氏的无理强求和粗暴行为十分愤怒,当与光源氏接触后,被他的地位、相貌所吸引,。她的内心世界是矛盾的,丈夫比自己大十几岁而光源氏年轻美貌,但自己又是有夫之妇,常常陷入深深的烦恼之中。丈夫故去后,在矛盾重重万分痛苦之下,最终削发为尼。   ④小说中塑造的妇女形象,无论地位高低、经历和结局如何,但作为贵族男子渔色的对象这一点是一致的,她们的绝大多数都是贵族社会的被损害者和牺牲品。从这些妇女的内心痛苦和各种遭遇可以了解到平安时代腐朽糜烂的社会现实。小说在描写一夫多妻制度下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时,也部分地接触了平民和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44. 论述《戈拉》中戈拉形象。  答:《戈拉》是泰戈尔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基本内容内容是几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动向构成的。主要人物戈拉思想的成长和发展是小说情节的中心。戈拉的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答:①他在刚刚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的爱国主义同他的宗教信仰及种性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大学毕业后,他成为了印度教青年的一个领袖。在反帝的爱国斗争中,他走上了一条复古的邪路,成了一个十足的精神狂。而这种宗教狂热,使他脱离了群众也脱离了现实斗争,陷入了孤独可悲的困境。   ②为了摆脱困境,他决定下乡旅行,同时开始了他矛盾性格的转变。在接触了农村的现实斗争后,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对劳动人民有所了解,对印度教和种姓制度产生了怀疑,但此时并没有彻底否定印度教的糟粕和偏见。   ③在印度教“忏悔礼”的时刻,养父告知他的真实身份是爱尔兰人的弃婴,根本没有资格信奉印度教,更无权利举行这种宗教典礼。这个秘密的揭穿,使戈拉如梦初醒,自己卸下了印度教和种姓的沉重包袱,彻底清算了自己的宗教偏见。   ④戈拉是印度爱国知识分子的典型,是20世纪初期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艺术概括。他的基本矛盾是爱国主义思想同印度同印度教信仰之间的矛盾。随着他思想的成熟,爱国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印度教信仰不断削弱,构成了他性格的基本方面。  45.试论《戈拉》的艺术成就。  答:①显著的论辨性。这部小说的议论成分占有很大比重;人物间的论辩往往多于行动。而论辩几乎成了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作品中所反映的带有争论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它本身就带有论辩的性质。小说通过丰富多彩论辩、争议和交谈,直接展示出当时印度社会的不同政治观点和宗教偏见,批判驳斥了以哈伦为代表的向殖民主义者屈膝投降的奴才思想,也揭露了印度教和梵社的缺点及错误,从而充分肯定了热爱祖国、民族团结、民族独立以及自由解放的思想,表现出鲜明的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思想倾向。
   ②人物性格的鲜明对比。小说中既塑造了以戈拉为代表的一系列正面任务,也塑造了反面人物。不仅正面人物同反面人物形成对比,就是在正面人物之间,他们彼此的性格也是互相对照,各具特点的。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对表描写和塑造,既可以使各种人物的个性鲜明,容易识别,又可以使中心人物戈拉的形象更为突出,具有立体感。   ③浓郁的抒情色彩。这部小说是作者倾注巨大的爱国热情创作出来的,尽管带有很强的论辩性,但却表现出一种诗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小说中善于把叙事、论辩和抒情相互交织,融为一体,自始至终都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激荡着感情的洪流。   ④小说在人物心理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也有一些特点。  46. 试论《雪国》主人公驹子的形象。  答:驹子出生在雪国农村,由于生活所迫,被卖到东京当陪酒侍女,几经周折,最终沦为艺妓。小说从日常生活表现和对待爱情态度这两个方面写驹子的性格。   ①小说在日常生活方面,着重写她坚持记日记、喜欢读小说、苦练三弦。她记日记的态度是认真的,表现坚持到底的毅力。她读小说不同于一般艺妓随波逐流,而有一种求知的欲望和顽强的毅力。她不仅用普通琴书练习三弦,而且还研究高深的乐谱,尽管是出于职业的需要,但仍表现出她顽强的毅力。   ②她明明知道岛村有家室,和自己的关系不能维持很久,但又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可怜的境遇、身份扭曲了她,不能像一个普通姑娘那样去爱真正合乎自己想要的人,不能以正当的方式去爱。她的爱情既有纯真的一面,又有畸形、病态的一面。作为一个艺妓,既不是积极的反抗者的形象,也不是庸俗的堕落者形象,而是具有一定进取心的形象。  47. 试论《雪国》的艺术特色。  答:①《雪国》在艺术方面色特色是充满诗意,抒情意味颇为浓厚。小说的结构是松散的,没有曲折的故事和情节。驹子和岛村之间既没有谈什么惊人的话,也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事。小说的美在平淡的无奇之中,魅力也正在于此。某种意义上说,《雪国》不像一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抒情散文。   ②小说在描写手法和安排结构两方面,继承日本传统和学习西方技巧。描写手法上,既有一定数量的具体的、客观的描绘,又在很多地方通过岛村的意识流动和自由联想状物写人,抒发情怀。结构方面,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仪式流动和自由联想展开故事推动情节,适当冲破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既避免了因为意识随意流动,联想自由浮现,造成杂乱无章,有层次迭起,波澜起伏,活而不乱。

(2) [狂飙突进运动]《少年维特之烦恼》狂飙突进运动的一颗硕果


《少年维特之烦恼》狂飙突进运动的一颗硕果
背景说明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歌德(1749—1832)早期最为重要的作品。歌德本人不仅凭借这篇小说享誉欧洲,并且第一次使德国文学跨出国界,进入世界文学之林。
    歌德出生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父亲是法学博士,任皇家参议员。他奉父命学习法律,1771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773年,他写了一部戏剧《葛兹.冯.伯里欣根》,这部作品使他开始蜚声德国文坛。1774年,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经出版,立刻轰动了全欧洲,不仅连印了16版,还被翻译成英、法、意等二十多种语言。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还随身带着它,先后读了7遍。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小说的内容由主人公的日记和书信构成。这种体裁善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心理和惆怅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毫无矫饰。它诞生于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浪潮中:当时欧洲的社会、文化、思想正面临历史的转折,封建社会的彻底崩溃已是无可挽回,资本主义的时代正微露晨曦。人们心情骚动,思潮翻腾,法国大革命的枪声一触即发。在德国,一批初登文坛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想在落后的德国掀起一场风暴,要求自己像狂飙一样冲破社会的黑暗。应声而出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像一块巨石扔进一潭死水中一样,激起了层层波澜,震撼了一代德国年轻人的心灵,千万人心中燃起炽热的感情,整个德国都为才华横溢、愤世嫉俗的小说主人公维特的命运悲剧流下同情的泪水。一时间,身穿蓝燕尾服、黄背心,脚蹬长筒靴的“维特装,,成了当时青年男子的时尚,年轻女子则爱穿女主人公绿蒂的服饰,尤其是她与维特初次见面时的服饰:白上衣,袖口和胸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在许多花园里,浪漫的人们为维特竖立了小纪念碑,植物盘绕在维特式的骨灰瓮上,社会上甚至出现了维特式的自杀。
    有人对此满怀希望,有人则忧心忡忡,担心这种狂热的激情将导致道德沦丧,称之为“广为流传的毒草”。但“维特热”迅速席卷了整个德国,并蔓延到整个欧洲,甚至遥远的中国。歌德本人这样解释《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适逢其时的缘故。就像爆炸一只地雷只需点导火索那样,这次在读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这样,之所以如此强烈,是因为每一个抱有过被要求、无法平息的激情和想象的苦恼的青年人,现在都一下子爆发出来。”
名著概要
    维特是个出生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他受过良好的教育,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1771年的春天,他高高兴兴告别家人和好友,来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偏僻山村,目的是逃避由于自己多情而欠下的一笔永远无法偿还的感情债。在小乡村里,这位靠亲属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青年对当地质朴的民风、优美的自然风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眼中的乡村,宛如天堂般美好,令他感到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在一次乡间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他对这个年轻貌美、善解人意并且富有教养的女孩儿一见钟情,从此在与绿蒂的频繁交往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幸福时光。但由于绿蒂早已和一名叫阿尔伯特的青年订婚,不久后她的未婚夫旅行归来,在当地侯爵府任了职,与维特也成了好朋友。维特深感自己向往自由、热情奔放的性格和阿尔伯特的老成持重、进取心十足截然不同,也自感追求绿蒂已毫无希望,不免灰心失望,苦闷不堪。为摆脱精神上的烦恼和尴尬的处境,维特离开了给他带来欢乐的小乡村,告别了深爱着的绿蒂,去了一个离乡村很远的地方,在那里的公使馆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
    在公使馆里,迂腐的公使常常对维特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在同事中他也找不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他虽然极力适应这份工作,却无力排解这种种烦恼。正当他百无聊赖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的信任和友谊,给烦恼中的维特带来一丝安慰。更令他高兴的是,在一次散步中他结识了一位在迂腐的官僚环境中仍不失自然天性的可爱女孩B小姐。他们一见如故,维特爱上了她。有一天,维特在c伯爵家中吃饭,碰巧赶上当地贵族男女来伯爵家聚会,维特从没想过像他这样的小人物是无权跻身于他们中间的,因而遭到这些贵族的奚落。维特忍无可忍,深感虚伪黑暗的官场非自己的容身之地,于是愤然辞去了公使馆的工作,到另一位侯爵的庄园
工作。
    侯爵待维特很好,还劝说他打消了从军的念头,但维特始终觉得不自在,与侯爵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加上对绿蒂的思念与日俱增,几个月后他决定返回以前的小乡村。他循着当初去接绿蒂参加乡间舞会的大路,追忆着当年的往事,感慨景物依旧,但已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爱情的绝望,世态的炎凉,官场的腐败,处处碰壁的一切使维特深感穷途末路,烦恼到极点,产生了告别尘世以求永生解脱的念头。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告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诵读至动情伤感之处,情不自禁热烈拥抱并亲吻了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边拿起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痛苦与烦恼。按他自己的遗愿,当地百姓将他葬在他自己选定的地方,没有任何牧师或教士来给他送葬。因为按照基督教规,自杀者是不能进入公墓安葬的。
知识链接
    书信体小说
    书信体小说大多数是以第一人称“我”为主人公来讲解故事,塑造形象,写人叙事都以“我”的亲身经历,亲眼见闻展开,使人感到亲切,增加真实感。
    书信体小说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主要情节体现在人物的书信上,因此作者易对小说失去控制,不同的人物要说符合自己身份的话语,而这些话产生的影响未必会是作者的本意。但这种文体能够让小说变得更生动,其大多数是从现在的角度叙述过去的故事。著名的书信体小说有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卢梭的《新爱洛绮丝》。
    在西方文学史上,书信体小说比较流行,它以亲切的口气、私密化的情感和通俗易懂的文字,为近代小说建立起一个记录个人隐私生活的叙事模式,参与了一种完全属于近代“市民公共领域”的隐私话语的建构。
名家评述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本什么作品呢?下任何定义都不能确切地说出这本富有想象力的杰作无限丰富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简要地说,这篇描写炽热而不幸的爱情的故事,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的不仅是一个人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个时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这本书描写了一颗丰满的心(不管对还是不对)和日常生活习俗的矛盾,这颗心渴望广阔无垠的天地,渴望自由,这就使现实生活显得是一座监牢,社会上把人隔离开来的一堵堵墙,仿佛是牢房的墙。……在这部人类心灵的悲剧中,蔑视法律的人和不合法的感情遭到了必然毁灭的命运。
    ——勃兰兑斯《十九世界文学主流(第一分册)》
 
 

(3) [狂飙突进运动]品读 | 什么是“狂飙突进”时期的音乐?

橄榄古典音乐“深阅读”   请关注每周六第二条
文:霄汉,配图:来自网络
Sturm und Drang
(英译storm and drive),
狂飙 突进 运动。三个简短而有力的德语单词,拼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文化运动之一。即便是被翻译成中文之后依然透露出强烈冲劲的“狂飙突进运动”在文化的发展史上并不突兀,因为德国从中世纪到近现代的历史就是一段跨度长达数百年的民族独立与民族觉醒历程,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这一历程的萌芽,18世纪末的“狂飙突进运动”正逢民族意识的成型,瓦格纳的出现在为这一历程提前吹响胜利号角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敲响了丧钟。“狂飙突进运动”对于任何对德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段不可忽视的历史。然而对于很多音乐爱好者来说,“狂飙突进运动”几乎被当作是从音乐史上缺席。人们认为它只不过是海顿的高贵典雅中流露出的些许怨念、莫扎特灿烂阳光笼罩下的一朵小小乌云,误解它是古典主义者们时不时愤世嫉俗的牢骚、是嬉皮士与左派愤青穿越回历史的长河中激起的些许波澜,甚至仅仅是“幼稚的浪漫主义”。当数百年的音乐史被简简单单地分割成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派这四大模块时,音乐中的“狂飙突进运动”与许多其它的支流一样不再被人提起;然而正如C.P.E.巴赫与格鲁克们经由短暂的洛可可时期而叩开古典主义音乐的大门,“狂飙突进运动”也恰恰是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真正转折,是一段不应该被忽视的音乐故事。
什么是“狂飙突进”的音乐风格?“狂飙突进”一词最早出自1776年弗雷德里希·马克西米连·克林格的戏剧中,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作领域的变革,其文学运动的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1776年,弗雷德里希·马克西米连·克林格(Friedrich Maximilian Klinger)创作了戏剧《狂飙突进》,这部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剧作里充满了对人物情绪的激烈表达,以及对个性与非理性的鼓吹。虽然类似的艺术风格早在1760年左右就已经遍布那个时代德国的文学与音乐创作中,人们还是因为“狂飙突进”一词与这种艺术风格十分贴切,逐渐将这个时代以此命名。而更重要的是,克林格的剧作诞生之后,“狂飙突进”风格对许多艺术家而言不再是内心驱使下自然而然的行为,它成为了一种被主动采用的艺术审美,并进一步发展成了文学史上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魏玛古典主义,以及在文学与音乐领域共同辉煌的浪漫主义。
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即使对德国当时的社会阶层与生存状态不够了解,读者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对主人公维特产生同情,并对书中猛烈抨击的封建统治者阶层产生痛恨;而上述情感之所以会在读者心中普遍产生,是因为人们普遍对劳动人民与社会底层的生存现状感到不满,同时对获取了太多权力与利益的统治者深恶痛绝,这种情绪普遍蔓延在18世纪中后期德国民众的心目中,而作为在莱比锡这样一座思想激进的城市长大的青年作家,歌德将这些情绪写进自己的著作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事实上,音乐史上的“狂飙突进”要早于文学——当海顿与莫扎特纷纷写下狂飙风格的音乐作品时,《少年维特之烦恼》甚至还没有成书。也就是说,人们常误以为是文学上的“狂飙突进”影响了同时期的音乐发展,但实际上,音乐就算没有反过来影响文学,二者的发展也是并驾齐驱的,也均是与当时德国社会的现状与流行思潮相匹配的。对于那个时代的作曲家们来说,想要彻底忽视窗外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不现实,他们纷纷地将自己同样真切体会到的愤怒之情写进了音乐里,虽然由于时代的限制,音乐表达具体事物的功能尚未发展起来,但“情绪”作为人类最质朴的情感,却清晰地通过乐谱流淌出来。听“狂飙突进”时期的音乐作品,人们能够很清晰地感受到作曲家在创作时的不满与愤怒,这从对小调调性的大量应用、节奏与速度频繁的变化、不可捉摸的旋律线条、弦乐大量演奏颤弓以及音头等特征中可以看出端倪。当出生于1770年的贝多芬此后因熟练使用上面所说的一切要素而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创始人之时,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浪漫主义的种子早在贝多芬出生时就已撒下,而那些曾经运用这一风格的作曲家们其实不外乎是那些真正的古典主义者:海顿、莫扎特、C.P.E.巴赫、J.C.巴赫、约瑟夫·马丁·克劳斯等。换句话说,如果音乐史中没有了贝多芬,浪漫主义的时代也许仍然会水到渠成地出现;但倘若没有一代古典主义巨匠因社会环境的驱使而创作出了“狂飙突进”风格的音乐作品,恐怕浪漫主义时代的到来要比事实上的情况晚得多。
海顿与“狂飙突进交响曲”从1767年开始,约瑟夫·海顿创作了7部在后世被归类为“狂飙突进”风格的交响曲,其编号按创作时间排序是第39(“海上风暴”)、49(“受难”)、26(“耶利米哀歌”)、52、44(“早晨”)、45(“告别”)与46。
▼海顿《第49交响曲》第二乐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Symphony No. 49 In F Minor: II. Allegro Di Molto London Mozart Players - Haydn Symphony No 49
▼海顿《第45交响曲》第一乐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Symphony No. 45 In F Sharp Minor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Haydn Symphony No 45 & 94
在《新格罗夫音乐辞典》里,海顿的词条作者是如此概括作曲家在这一时期写下的交响曲:长度更长,更有激情,更加大胆。如果你不能理解“激情”和“大胆”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可以这样看:在这7部交响曲里,有6部都是小调写成的,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海顿全部交响曲中小调作品所占比重;唯一一部大调写成的交响曲是第46交响曲,使用了一个非常“诡异”的B大调,而古往今来的交响曲文献中使用这一调性的少之又少。
▼海顿《第46交响曲》第一乐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Symphony No 46 In B Major, 1st Movement: Vivace The Haydn Orchestra - Haydn Symphony No 46 In B Major/Symphgony No 52 In C Minor
此外,在这部作品的第四乐章里,海顿使用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手法:让音乐在行进中突然休止,之后插入之前乐章里的主题素材,这让人联想起了贝多芬在第五交响曲的终曲中使用的类似手法。尽管没有证据表明贝多芬曾经特别研究过海顿的这部交响曲,但两位作曲家显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事实上,“狂飙突进”这一文学概念第一次被用在音乐上,起因就是海顿的交响曲。1909年,波兰音乐学家特奥多·德·维泽瓦(Téodor de Wyzewa)在一篇纪念海顿逝世一百周年的文章里首次使用了“狂飙突进”,甚至为了解释海顿为何在1772年连续写下了“受难”、“早晨”与“告别”三首充满了负面情绪的交响曲而加以臆断,认为海顿这一年遭遇到了情感危机,像贝多芬那样遇到了“永恒的爱人”,但由于没有任何证据能够佐证这一点,维泽瓦也不得不认为海顿的这些作品是富有时代精神的产物。在1772年的三首交响曲之后,海顿的“狂飙突进”时期似乎告一段落,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狂飙思潮对他的影响从此消失。在他晚期的交响曲杰作里,第83交响曲“母鸡”和第95交响曲也都使用小调作为主要调性,其音乐里较为激烈的语言风格也可以让人联想起远在十多年前的那段艺术创作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狂飙突进”虽然仅仅在音乐史上存在了短短数年,但其音乐思想却并没有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戛然而止,而是悄然成为了成熟期的古典主义风格的一部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的来临。
其它“狂飙突进”风格的音乐
1莫扎特第25交响曲
▼莫扎特《第25交响曲》第一乐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Mozart: Symphony No. 25 in G Minor, K. 183 (173Db) : I. Allegro Con Brio Bruno Walter;Various Artists - Bruno Walter Plays Mozart
虽然海顿在“狂飙突进”时期写下多部交响曲,但也许没有任何一部的知名度超过了莫扎特的第25交响曲,也就是常被人以“小G小调交响曲”提及的交响曲。G小调是莫扎特在表达哀伤与悲剧性时最爱选择的调性,不论是第25交响曲还是第40交响曲均是如此。1772年,海顿创作的第39交响曲“海上风暴”也同样采用了G小调这一在交响曲中并不寻常的调性,这可能是促使莫扎特写下第25交响曲的重要原因。电影《莫扎特传》开头的那个场景(晚年的安东尼奥·萨利埃里试图自杀)正是使用了这段音乐作为背景,借以预示整部电影的悲剧性。这部交响曲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开头,起伏巨大的旋律线配以激烈的切分音为这部作品营造出典型的“狂飙突进”式的音乐氛围。虽然作品依然是典型的古典主义交响曲格式,但与莫扎特早期的那些宫廷味道浓郁的交响曲比起来,这部作品听起来是如此的激烈、热情、毫不妥协,显然海顿所带来的启发让莫扎特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年仅17岁的作曲家用自己刚刚成熟起来的艺术创造力投身到了“狂飙突进运动”的浪潮中,他开始尝试着用感性的方式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这正与“狂飙突进运动”所倡导的“非理性”相符合。 2克里斯托弗·威利巴尔德·格鲁克芭蕾舞剧《唐璜》
▼格鲁克芭蕾舞剧《唐璜》选段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Don Juan : XXXI Allegro non troppo John Eliot Gardiner - Gluck : Don Juan - Apex
1761年,也就是格鲁克用《奥菲欧与尤里迪茜》实现了歌剧的改革之前一年,他完成了芭蕾舞剧《唐璜》的创作。《唐璜》被认为是“狂飙突进”风格最早在音乐中运用的范例,只要听听这部作品的终曲就知道:这段短短3分多种的音乐是一段异常凶险的帕萨卡里亚舞曲,羽管键琴配合下的低音旋律线连绵不绝,弦乐的旋律则以激烈的起伏象征着地狱里的火焰,以及唐璜在火焰中绝望的沉沦。在作曲家撰写的乐曲介绍里,格鲁克明确指出这段音乐就是用来激发观众的恐惧心理的。这样大胆的写作手法在古典主义早期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段极为具象的终曲即便放到浪漫主义时期也并不落伍。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443047/

《狂飙突进运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数控系统有哪些 数控系统有哪些
  • 长高手术 长高手术
  • 世界对五大流氓的评论 世界对五大流氓的评论
  • 外国人强奸 外国人强奸
  • 豆蔻花怎么邪恶了 豆蔻花怎么邪恶了
  • 美女与禽兽 美女与禽兽
  • 法国留学需申请住宿么 法国留学需申请住宿么
  • 留学清迈 留学清迈
为您推荐
  • 爱我多深
    爱我多深
    爱我多深(共6篇)外 国 电 影 推 荐 、 够 你 看 一 年 的 。外国电影推荐、够你看一年的。喜欢看外国电影的朋友不要错过哦、不需要在四处寻觅喽、我已经代劳喽。PS:这里只是汇总一下、有好有坏、自己挑着看哦。威尔
  • 美国大学,录取率
    美国大学,录取率
    美国大学,录取率(共4篇)美国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十所大学美国大学录取率最高的十所大学有数据显示——目前进入美国各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外国学生约为60万人,广泛分布在全美各地。其中招收外国学生超过一千人的大学共有156所。更有些大学
  • 潍坊中学网站
    潍坊中学网站
    潍坊中学网站(共4篇)潍坊学校大全学校、培训机构名称办学地址联系电话高新区金色年华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潍坊高新区北宫东街金华苑沿街AB区23号 高经理(老板)8791896高新区大使外国语培训学校潍坊福寿东街219号圣荣广场
  • 美国特色文化
    美国特色文化
    美国特色文化(共4篇)美国文化特色以下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王恩铭教授写的关于美国文化的一篇文章。美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文化又与欧洲
  • 泰国租房
    泰国租房
    泰国租房(共4篇)留学泰国租房留学泰国合租别墅最实惠留学泰国合租别墅最实惠,据360教育集团介绍,在泰国留学,外国留学生可以选择的居所主要有3种方式。首先是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公寓。有空调、电视机、独立的卫生设备、上网接口
  • 广西外国语学院官网
    广西外国语学院官网
    广西外国语学院官网(共4篇)【广西外国语学院专业】广西外国语学院招生网站-广西外国语学院分数线【广西外国语学院专业】广西外国语学院招生网站-广西外国语学院分数线一、学校国标代码:13830二、办学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五合大学
  •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费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费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学费(共4篇)【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专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分数线【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专业】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招生网站-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分数线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4年招生章程
  • 护照号码查询
    护照号码查询
    护照号码查询(共4篇)外国人证件识别知识第一章外国人证件识别一、外国人的概念二、持多本护照外国人的国籍确认三、外国人通常持用的出入境证件四、护照的基本知识(一)护照的概念(二)主权国家签发(三)签发对象及作用
  • 海南外国语学院后悔了
    海南外国语学院后悔了
    海南外国语学院后悔了(共4篇)我在美丽的海南外国语学院等你来我在美丽的海南外国语学院等你来如果说,在你的心中哪里最美?一莫过于家乡,二根植于记忆中的美好。但是,我想除了温馨的小家庭,我们还有朴实,真挚,执着于追求梦想的大家庭。这个
  • 美国email注册
    美国email注册
    美国email注册(共4篇)外国使用邮箱大全国外客户使用邮箱汇总很多国家的买家都用一些公共邮箱系统,如印度的 rediff com 那这时我们就可以连同小老鼠标志和你要找的商品名称写到 google。 com 搜索栏。 幸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