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礼仪


礼仪 2019-08-05 14:56:39 礼仪
[摘要](1) [白事礼仪]中国民间白事礼仪中国民间白事礼仪因为四十九在佛法中是圆满的意思 佛经上讲:人命终或突然丧命,有中阴身出体(造极恶业之人及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的人没有中阴身),此为之中阴期,为四十九日 中阴身就像五六岁儿童那般大的透明体,非常聪明,记忆力超过常人九倍,他能穿透墙壁及高山,但不能穿过金

【www.shanpow.com--礼仪】

(1) [白事礼仪]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因为四十九在佛法中是圆满的意思.佛经上讲:人命终或突然丧命,有中阴身出体(造极恶业之人及念佛往生预知时至的人没有中阴身),此为之中阴期,为四十九日.中阴身就像五六岁儿童那般大的透明体,非常聪明,记忆力超过常人九倍,他能穿透墙壁及高山,但不能穿过金刚座及动物的字宫. 在第一个七天中,前五日每天有一尊佛接引亡者;第六及第七日,又分别有五方佛界与其眷属及[持明]诸尊分踞东南西北中五方前来接引亡者.他们均以慈祥的面孔,胸中分别放出极为强烈,明亮,闪耀,清净,恐怖的兰色强光或是白色强光,黄色强光,红色强光绿色强光以及兰,白,黄,红,绿的五色强烈的光照耀摄受亡者.这时亡者千万不要惊骇躲避,应振作精神,立即勇敢地投入.同时要一心一意,毫不间断地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所以亡者亲属应该在四十九日内为亡者以真诚心诵经,念佛做功德,为其救拔苦难,超度亡魂,使他们能离苦得乐,往生净土 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生前又做了很多善事的,四十九日后即可转世为人,而造诸恶业及杀生害命的,就要堕大地狱,千劫万劫,受尽痛苦之后方可再世为人. 众生切记:孝亲尊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做 七 做七,亦称烧七、斋七、理七、七七斋等,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其大致内容是:人死后,亲属每七天设斋会奠祭(或称追荐)一次,前后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民间俗信对此尚有种种讲究,如第一个“七”称头七,例由儿子为亡父(母)设木主焚纸钱,延请和尚诵经;二七则请道士还受生经;三七、四七俗称“散七”,可由外甥、侄辈来做;五七倍受重视,另有“回煞”仪式;六七由女儿备酒饭,无女则由侄女;七七称“断七”,由丧家供奉酒菜祭奠,并诵经除灵等。事实上,做七习俗并不是儒家所倡导的传统丧葬礼俗的内容。有关做七习俗的来源及其信仰内涵等问题,至今聚论纷纭,尚无定论。 民间相传,做七习俗始于唐初,大致情节是: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嘱咐太子:死后每隔七天须由亲人为其摆一次荐宴,烧一回纸钱,前后共七次,至七七四十九天止,使其灵魂得以顺利超度。其中“五七”的置办,尤应丰盛,等等。太宗死后,太子遵旨一一照办。其后公卿百姓纷纷仿效,由此形成做七习俗。这种故事当然于史无征。有人指出,做七习俗虽然自唐初起盛行,但早在南北朝时已见有关记载,《北史·胡国珍传》:“国珍年虽笃老,而雅佛法”,及薨,“诏自始薨至七七,皆为设千僧斋”;《北齐书·孙灵晖传》:“从(南阳王)绰死后,每至七日及百日终,灵晖恒为绰请僧设斋。” 根据上述记载和其他若干资料,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走向世俗化。为何要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见《瑜珈论》)。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必须逢七举行超度、祭奠。这种由佛教“生缘说”催生的做七习俗之所以在南北朝时形成,自然应视作当时佛教盛行的产物。唐人李翱曾撰《去佛斋说》,对做七习俗及其理论依据予以驳斥,其根据之一便是“伤礼”,不合儒家对人情哀戚的讲求,这也能反证做七本是佛家的事。 相反,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从该俗的实践看,做七既请僧众诵经,也请道士诵经,而民间关于做七由来的种种解释,多与道教的地狱结构及功能的宣传相吻合。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十二还结合做七习俗起于元魏、北齐的历史背景来对此论证:“按元魏时,道士寇谦之教盛行,而道家炼丹拜斗,率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送终,而有此七七之制耳。”他还引证《韩琦君臣相遇传》:宋仁宗驾崩,英宗初即位。光献太后对宰臣韩琦说:“当初立他(指英宗)为皇太子时,臣僚多有言不当立者。恐他见后心里不好,昨因斋七,并焚于钱炉矣。”这个引证别有深意——众所周知,宋朝自太宗以后,道教一直备受尊崇,到真宗时更受到无与伦比的偏爱,还出现一个所谓“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赵玄朗,成为赵宋皇家的祖宗,从而使道教跃居“国教”地位。如果做七是佛教所创,很难想像会替已故皇帝行此奠仪的。 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魂魄聚散说”: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此外如天以阴阳二气及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生万物,谓“七政”,人得阴阳、五常而有“七情”,故天之道惟七,人之气亦惟七;以及《易·系·复》曰“七日来复”,《礼记·檀弓上》日“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都是本此道理而来,也都是后世做七习俗的信仰内涵所在。不过这些观念和旧礼又是怎么具体变成做七习俗的呢?仍是一个迄今无人作出说明的疑问。 还有人推测,做七习俗的原型是“虞祭”,即周代时“国人”于父母葬后迎其魂灵于殡宫的祭祀仪式,“虞”就是“安”的意思,即使亡者之灵得到安息。按礼制规定,举行虞祭的时间和次数因死者地位的不同而有区别,士之丧三虞,大夫之丧五虞,诸侯之丧七虞,每次虞祭皆以七日为期。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大夫都僭用诸侯的七虞之礼。再往后,秦并六国,改朝换代,只要有条件谁举办七虞都行,最终流变成了通行民间的做七习俗。 上述诸见以及相互间的驳难,各有一定的根据和理由,可见做七的起源与涵义之谜,仍有待继续剖析。
佛教是主张焚烧纸库锡箔的吗? 不,佛教中没有这一项迷信的规定 。 中国人用纸钱焚烧的习俗,是自汉朝以后开始,比如唐朝的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这是说从汉朝开始,人死之后,丧葬之时,要用钱币与死人同葬。因为中国自古以来,都以为人死之后便是鬼,所以说文解字也说「人所归为鬼」,人死既为鬼,拟想鬼的世界也同人间一样,只是阴阳两界不同而已,故以为鬼也需要生活,也需要用钱,所以就用钱币殉葬。后来有人觉得用真的钱币太可惜了,便用纸来剪成钱的形状,以火烧了给鬼用。到近代,由于纸币的流通,「冥国银行」的冥币,也大量发行了!(注) 这种低级的迷信,几乎是各原始民族宗教的共同信仰,以物器、钱财、珠宝、布帛,乃至还有用人及畜生来殉葬的。
至于用火焚烧,可能与拜火教有关,相信火神能将所烧的东西传达给鬼神。印度教梨俱吠陀中的阿耆尼(火神),就有如此的功能。 中国民间,用纸钱、用锡箔,当做钱币、当做金银,又有用纸糊篾扎的家俱杂物房屋乃至现代的汽车飞机轮船等等,以为焚烧之后,就被鬼去受用了。 事实上,佛教不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做鬼仅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佛教更不相信经过焚烧之后的纸库锡箔能够供鬼受用。佛教只相信死人的亲属可以用布施、供佛、斋僧的功德,回向亡灵、超度亡灵。其他的一切,都是毫无用途的迷信。佛教不唯不主张以物品殉葬,佛教更主张人死之后,不可用贵重的棺木、不可穿高价的衣服、不可动用过多的人力与物力;应该换上日常所穿的乾净旧衣服,将好的新的衣物全部布施给贫苦人家,如果有钱,应该多做布施贫穷及供奉三宝的功德。唯有如此,亡灵才能得到真正的益处。否则把好好的东西埋了烧了,那是最愚痴的行为,更不是一个正信佛教徒的作为。 可惜的是,今日的许多僧尼,并不懂得这一层道理,甚至从大陆到了台湾的佛教徒,还发明了另一种叫做往生钱的纸钱,在一小张的黄纸上,用红水印上梵文字母的往生咒,就当做鬼用的钱了。其实诵咒的功效,与烧纸的作用,根本是两回事。如果根据佛经来说,印好的经是烧不得的,烧了是有罪的。再有,现时的僧尼们为人家诵经、拜忏、放口乃至打水陆,都要写文疏,宣读之后,即予焚化,这是学了符□派的道教向其所崇奉的神只们奏疏及化符驱鬼等的迷信,于佛教教理毫无根据。佛教一切都主张虔诚心的感应,如果心力到了,不用焚疏,必然有用,否则的话,纵然焚化了千百张的字纸,又有什么用处?
 
现在城市居民普遍采用的丧葬祭奠礼仪
   丧葬礼,是整个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项仪式,它表示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全部旅程。自古来,华人丧礼繁杂且隆重,其核心所注重的并非仪式或陪葬品,而是一种重人伦的丧礼精神 。     以下所列明的是现今城市居民普遍采用的丧葬祭奠礼仪方式,其程序如下:     1、 送殡仪馆     丧家用电话通知殡仪馆或死者生前所在单位派车接送死者家属护送尸体去殡仪馆。由馆方专业人员为死者修容更衣,使死者保持安详整洁的仪容,以减轻亲友悲痛之情,同时进行冷冻防腐。     2、 亲属带孝     一般只是死者的近亲带孝,按死者性别男左女右以黑布缠于一臂,不再穿服戴孝帽了。     3、 报丧     通知近亲好友,使能奔丧。      4、 发出讣告      人死后两三天内向亲友和社会报告死者姓名、死亡原因、时间、地点和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仪式的时间、地点。     5、 举行追悼会     追悼会会场要布置得庄严肃穆。会场正中墙上悬挂蓝布横额,上贴“XXX追悼会”。两侧摆放花圈和悬挂挽联、挽幛,花圈中贴上一个较大的奠字,两边分别挂上死者头衔和送花圈者具名的长白条纸。参加追悼会的人要臂带黑纱或胸佩小白花。      追悼会仪式一般为:     ⑴追悼会开始,全体肃立。     ⑵奏哀乐,鸣炮。     ⑶向遗体致敬、默哀。     ⑷致悼词。     ⑸宣读唁电、唁信及送花圈、挽联、挽幛的名单。     ⑹家属代表讲话。     ⑺向遗体告别,列队慢步经遗体前并鞠躬。     ⑻奏哀乐,鸣炮,散会。     6、 火化     举行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后,即进行火化。     7、 骨灰处理     火化之后,将少许骨灰盛入骨灰盒内的塑料袋中,再装入骨灰盒里。骨灰盒可寄放在殡仪馆专设的存放大厅内,也可以带回家中保存或营建坟墓安葬,有的则埋入墓地,有的遵照死者遗愿将骨灰撒向江海大地。     8、 家中纪念     追悼或向遗体告别并火化之后,丧事即已办告一段落。遗属清理挽幛、挽联及其他祭品,分给子女留作纪念和作为日用物品。一般在家中厅房悬挂饰以黑纱的死者遗像作为纪念,保持一年,同时,搜集逝者资料建立网上纪念馆,随时进行网上凭吊。     9、 清明祭扫     每到清明时节,亲属到殡仪馆看望和擦净骨灰盒,以表对先人的思念,也有将骨灰盒从厅堂领出置于空地上,以死者生前喜爱的菜肴饭食进行祭祀,并鸣炮鞠躬致敬。也有作跪拜和烧化纸钱的,但为数较少。祭祀完毕,仍送回大厅存放。如果是已埋入坟中,则到墓地进行扫墓祭墓。
古代殡葬礼仪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著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多民族的礼仪之邦,礼的中心内容是承认亲疏、尊卑、长幼的差别,礼强调以亲统疏以尊统卑,以长统幼,在下者敬在上者。以此制定各人的行为规范,礼的基本精神是“孝”和“敬”,疏敬亲,卑敬尊,幼敬长,孝就在其中。         特别是红白喜事方面,更是隆重,民间办丧事无论贫富举动大小一般都会请法师来做法事,由于人们受“儒、释、道”三教园融的影响,在宗教信仰上,往往佛道不分,有的甚至把道教当成佛教,关于法事的内容形式,丧家未必全懂,主要是由了事的一手安排。         凡做法事诵径,有用九位、十一位、十三位不等,个别情况可多至十五位、四十九位,少则三位、五位,一般情况根据家属的经济状况来决定人数。          《动土、安放礼仪程序》         一、准备供品         香一扎、烛一对、水果五种、杯碟若干、纸钱、鞭炮若干、酒、茶各一。         二、贡品摆放顺序          A、蜡烛    B、香    C、生果    D、酒    E、茶    F、其它         三、程序           1、摆放供品          ① 香、烛    ② 五色果(生果五盘摆单数)   ③ 三茶五酒(酒在茶前面)   ④ 其它         2、动土或安放(长子亲自安放)         3、封穴         4、跪拜         (先子、媳、后女儿、女婿、再孙儿、孙媳、再子侄、朋友等;手拿三柱香,跪拜三次,起身,躬三次即礼成)         5、化宝(烧纸)         6、燃放鞭炮         7、礼成        治丧是中国人为发送亡者,特别是年老去世这体制改革举办的一种活动,丧事的活动历史悠久,传统的长礼仪式非常之繁琐,到北宋司马光 书仪.丧礼中仍归结有二十多条之多,这一繁锁的丧礼程式中所体现的原则,一是"孝",二是"敬",古人希望通过规范人们的丧事操作来淳化人,强化两代人之间的联系,以此提供一条社会性的感情纽带,从而促进社会的治理,现代丧祭礼仪源于代丧祭习俗,随著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演变和革新新式治丧礼仪注重简捷哀思四个字。         现按后世较通行的初俭、殓、殡、出殡、下葬的五步骤分述如下:         在人快要临终前,子女等直系亲属守其侧,听取遗言,证实死亡之后要亲属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帖,通报死讯,旧时丧俗,人死后要用纸式布巾覆其脸上以衷对死者的尊重。         人死后,因为被理解为到另一个世界生活,因而要为死者沐浴、整容,然后入殓入殓时注意:死者头朝里脚朝外,入殓后,要有一段时间的停柩待葬,称为殡,殡的时间地点因人而异,亲属换丧服,戴孝帽,要进行悼念,超度设灵等,亲戚朋友前来吊丧,吊丧按隆重礼义,行三跪九叩之礼,出殡的前一天晚,长家整夜不能睡,要伴夜、坐夜、守灵,明日将要决别,孝子贤孙以及亲戚朋友守灵以示最后一次相聚,出殡前举行"辞灵"仪式,要请人念经超度,并请乐队吹吹打打,以壮声威,殡期间,每夜都有新友,故旧守灵,灵堂内的供桌上燃有一盏小油灯,须时时加油,不使熄灭,一直到出殡,任其自灭,称长眼灯。 丧礼最后出殡,民间称送葬,僧道选择吉日,吉时,正式出殡,一般在上午八、九点钟,灵柩一般由人抬著,以示郑重,出殡的行列包括的内容有多有少,一般为铭旗--孝灯--香亭--乐队--大轿(灵柩)--遗属--送葬亲友,灵柩经过之地,亲友沿途设奠祭祀,称路祭。         至墓地,将棺材放置事先已挖好的墓穴前,祭奠哀哭一番后,由僧道诵经,放入墓穴,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落丧后,僧道将魂轿盘内的五谷种子撒在墓地象征子孙绵衍,返回后,设灵位安置于厅堂,丧安妇女要供饭菜祭奠。        新式治丧礼仪同传统治丧礼仪相比简捷,但意义一样,没有讣告,追悼会,现在就这两点做讲解。         讣告,用讣告向亲友和社会作比较详细的通报、告知死者姓名、身份、死因、逝世日期、时间、地点死者生前简历以及给死者吊信,开追悼和送花圈,挽联的时间地点。         追悼会在丧家设置的灵堂举行,布置追悼会场,逝者亲友迎候亲友和来宾,发放白花和黑纱,宣布追悼会开始,宣读悼词,告别遗体,向逝者亲属表示慰问,追悼会结束。         拜土地神(动土):         首先将红烛点燃,插在土地神位旁边,然后亲人按顺序上香;          将祭拜品:花生、瓜子、开心果、松仁等(一定要干果)供放好;          直系亲属按年龄长幼拜土地神(拜三下);          直系亲属按年龄长幼动土(三到五下);          给土地神送礼。          安葬流程:         请山神;同时要准备好各项贡品,如:香、烛、茶、酒、生鲜(鸡、鱼、肉)、生果、糖果、素菜(粉丝、黄花菜)、金银、衣裳; ;           请文王八卦;同时将骨灰下葬,安放完毕;  拜祖先、山神、土地、伯公、伯婆、路公、路母、桥公、桥母、先人。          科仪:(程序)         发憝:招请亡灵到坛,接受超度          请老爷:伸请当地神          请佛:请佛到坛          进香:带孝子求平安          园坛:以上项目告一段落          招灵沐浴:请亡灵到坛,沐浴换衣          忏头:用唱诵方法代亡灵忏悔(生前未尽孝道,对友不忠等)          请金刚经:希望亡灵斋念而修成正果          供灵: 向亡灵供奉衣物、金银、食物,以作路上享用          过桥: 接引亡灵通过99条桥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诵经:(读经)千佛经、金刚卷、阿弥陀佛经、普们品、十王忏、水忏、梁皇忏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 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老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老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 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 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 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 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开堂祭奠礼仪
农村应用文 2008-12-21 20:40:10 阅读18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邓吾佳编著整理
一、开堂祭奠礼仪
(一)           主祭
肃静!
鸣炮,奏乐……乐止。
执事者诣灵前,参神(四稽颡)
肃静,兹以新故显考(妣)△公(母)△△(△氏)老大(孺)人,弃世升遐,原命生于△年△月△日△时,大限终于△年△月△日△时,南柯一梦,寿终正(内)寝,得享高寿△岁(不足六十岁的“享年△岁),因期未就,停柩在堂,孝心不昧,对棺超度,道场圆满,法事周隆,谨来朝发引,扶枢登山,安葬于祖山之阳,不孝男△△媳△△……等,思音容宛在,厚德难忘,不敢草率,爰于今夕,谨以三牲酒醴,粢盛肴膳,香楮清烛,茶汤果品,庶物之仪,谨行堂奠礼。
奏乐,乐止。
孝子孝孙扶杖出丧次,释杖,俯伏,稽颡(四个),诣灵前跪。
谨行上香礼,执事者焚香,授香,初上香,初敬香,亚上香,亚敬香,三上香,三敬香,上香礼成。
执事者开樽酌酒,授酒,敬酒,降神,反爵,俯伏,祝词:有酒在樽,有肴在并,故△老大(孺)人有灵,来格来歆。
谨行初献礼,酌酒,初祭酒,初奠酒,初敬牲,初献牲,初献礼毕,稽颡(四个),俯伏。
奏乐,乐止,稽颡(四个)。
读奠文:……奠文读毕。
奏乐,鸣炮,乐止,稽颡(四个)。
谨行亚献礼,再酌,亚献酒,亚祭酒,亚敬牲,亚敬牲,亚献礼成。稽颡(四个),俯伏。
歌诗(歌蓼莪诗):
蓼蓼者莪,菲莪一蒿。
哀哀儿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菲莪一蔚。
哀哀儿父(母)生我劳瘁。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蓼莪诗句实北愁,
歌起哀哀两泪流。
劬劳未报愁牵远,
吴天罔极我心忧。
(可以再歌其他的诗)
歌毕。奏乐,乐止。稽颡(四个),俯伏。
谨行三献礼,再酌,三献酒,三祭酒,三奠酒,三献牲,三敬牲,献五德,五德具存,献肥豚,肥豚具存,献锦鳞,锦鳞具存,献玉兔,玉兔具存,献太劳,太劳具存……献茶汤果品,茶汤果品具存,献香楮清烛,香楮清烛具存,一切凡仪,具已献毕。
孝子孝孙升堂侑食,侑食已毕,稽颡(四个)。
焚楮财,焚奠文。
谨行辞灵礼,孝子孝孙扶杖归丧次。奏乐,乐止。
(执事者辞神,诣香案前四稽颡。颂词后将孝家扶起)
 
备注:五德(鸡)、肥豚(猪肉)、锦鳞(鱼)、玉兔(兔子)、太劳(牛肉)、尹祭(腊肉)、豚圆(猪头)、商祭(干鱼)、家凫(鸭子)、庶馐(粑粑)、金丝(粉丝)、银丝(面条)、山珍(木耳)、海物(海带)、白枣(鸡蛋)、香饴(糖食)
 
 
(一)         客祭
 
肃静,兹以新故岳父(母)老大(孺)人,弃世升遐,谨择来朝发引,安厝祖山之阳,阳孝女胥△△△嫁女△△……率孝孙△△△……等,谨以三牲酒醴,粢盛肴膳饼,香楮花烛庶物之仪,谨行祭奠礼。
鸣炮,奏乐,乐止。
就位,参神,恭诣灵柩前跪,叩首(三个),兴,再跪,再叩首(三个)。
诣香案前谨行上香礼:敬香,初上香,初敬香,亚上香,亚敬香,三上香,三敬香,上香礼成。
执事者开樽酌酒,敬酒,受酒,降神,反爵,俯伏。
恭读祝词:此酒歆歆,凡事纷纷。望岳父(母)有灵,来格来歆。
敬酒,初献酒,祭酒,奠酒,敬牲,初献牲,敬馔,初献馔,初献礼成。俯伏。
叩首(三个),兴
读文……读毕。
奏乐,乐止。
叩首(三个),兴
敬酒,亚献酒,祭酒,奠酒,敬牲,亚献牲,敬馔,亚献馔,亚献礼成。
叩首(三个),兴
歌诗:
噩耗惊传流云黯,
松涛起伏泰山(水)寒。
半世劬劳钦德(懿)范,
一朝永诀在明朝。
半子无依何所赖,
东床眼泪几时干。
谨具牲醴跪祭奠,
唯祈有灵鉴清筵。
歌毕
奏乐,乐止。
诣香灵前跪。叩首(三个),兴
敬酒,三献酒,祭酒,奠酒,敬馔,三献馔,献五德,五德具存,献肥豚,肥豚具存,献锦鳞,锦鳞具存,献玉兔,玉兔具存,献太劳,太劳具存……献香楮花烛,香楮花烛具存,一切凡仪,具已献毕。
主祭者升堂侑食,俯伏,兴,平身,初加爵,亚加爵,三加爵,侑毕。
诣灵前跪,叩首(三个),兴,平身。
奏乐,辞神,复位,叩首(三个),兴,平身。
焚楮材,请宾升堂,孝子叩谢,奏乐,乐止,礼成,退班,执事者撤馔。

(2) [白事礼仪]丧事礼仪知识


丧事礼仪知识 
一)死亡和殡葬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生生死死是人类社会新陈代谢、一代代衍生发展的自然规律。人类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诞生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如果说一个人的生是偶然的话,那么,死却是一种必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死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
  死亡是机体生命活动和新陈代谢的终止,虽然促成死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自然死亡:因生理的衰老而发生的生理死亡。
  病理死亡:因各种疾病不治造成的死亡。
  意外死亡:因受机械、化学、交通事故、天灾、战争等外来因素的伤害造 成的死亡。
  推定死亡:因公民长期失踪并超过法定期限,由法院依法确定的死亡。
  死亡过程虽然在理论上可分为临床死亡和生物学死亡两个阶段,但最终都是以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停止并陷于不能恢复的状态才谓之死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应对死者履行"殡"和"葬"的义务。殡和葬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谓"殡"是指悼念逝者的礼仪活动;所谓"葬"则是指人们对遗体或骨灰所采取的掩埋方式。殡和葬共同完成了丧事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殡葬是生者对于逝者的一种悼念方式和处理程序。
(二)殡葬的一般程序
  丧家操办丧事会涉及到一些比较程式化的具体事项,也就是说,要办好丧事并非容易。不少家庭由于事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一旦事情发生了,往往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结果使伤心事留下了遗憾。
殡仪准备2009-06-09 08:25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212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一)召开亲属会议
  办理丧事头绪繁多,为了避免手忙脚乱,建议在殡仪活动展开之前召开亲属会议,亲属会议的主要议题有:
  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 
  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   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 
  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 
  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
  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那么,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
  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
  1.寿衣知识 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寿衣"之称。一般来说,寿衣皆取单数,得吉利之意。同时其量词亦有不同,上衣不称"件"而曰"领"(古时候寿衣皆有领),有三领、五领、七领之别;裤不称"条"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别。"五领三腰"就是穿五件上衣着三条裤子。旧时,一般平民百姓穿三领,官宦富贵之家穿五领、七领,帝、后驾崩着九领,谓"九五之尊"。清朝慈禧太后小殓时,身着金丝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衫,仅这两件服饰上就镶有大小珍珠5920颗、宝石1135块;周身还有九练串珠,头戴珠冠,珠冠上镶嵌一颗大如鹅卵的宝珠(当时价值1000万两白银);再以翡翠雕琢为枕,脚蹬两朵碧玉大莲花。其极显皇家之奢侈浮华,将寿衣的丧葬习俗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推行殡葬改革,提倡丧事简办、遗体火化,摈弃了封建社会寿衣习俗的糟粕,促进了社会文明?quot;文革"中,寿衣行业被看作封建残余予以取缔,使寿衣的形式开始单调划一。当时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中山装、人民装和列宁装。
  现在,寿衣品种和花色已呈多样化,人们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时,对民间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满足丧家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寿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别、年龄的区别,其中性别差异明显而年龄差异些微。按照民间习俗,我国向来把老年人的丧事当作喜事来办,因而有"红白喜事"之说,因此老人的寿衣也往往采用鲜艳、花俏的颜色。寿衣的面料均采用棉、麻、绸、缎、毛,因化纤面料在焚化过程中会燃成液体,不仅影响骨灰的质量,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故一般寿衣不采用化纤面料制作。
  2.寿衣的种类 应该说寿衣从广义上理解,品种是不计其数的,逝者家属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绍的只是传统的和现今比较流行的寿衣的种类:
  衾
  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绸、缎面料织成,绣以花卉、虫鱼、寿星等吉祥图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层。
  寿衣
  寿衣包括衣、裤、裙。衣有长衫、短袄、马褂、旗袍等,并有内衣、中衣、外衣之分,裤和裙皆有长、短及各类中西不同款式。
  寿帽
  寿帽又称寿冠。男的一般用礼帽、便帽,也有戴传统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别是我国南方的老年妇女,常戴蚌壳式绒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适合中青年女性。
  寿鞋、寿袜
  寿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寿袜一般为棉布袜。 寿枕 寿枕以纸、布做成。按传统习俗,头枕饰有云彩,脚枕为两朵莲花,谚曰:"脚踩莲花上西天"。
  寿被
  寿被是一种盖在逝者身上的狭长小被,处于最外层,以布、缎作为面料,上绣星、月、龙、凤等图案。过去大殓时要用两条寿被,一条垫于尸身之下,一条盖于尸身之上,与棺盖隔离。现在遗体皆火化,在开追悼会时,只用一条寿被盖于逝者身上即可。
  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说衣、裤、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图案要协调,要呼应。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中不中西不西,显得不伦不类;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不然会显得杂乱、刺眼;图案同样有古典的、现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风格上要协调、统一。此外,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殡"礼的档次,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附部分寿衣规格及价目表)
(四)选择殡仪馆
  殡仪馆是专门为逝者处理后事、为亲属提供丧事服务的场所。中国的殡仪馆始于19世纪20年代,它是我国近代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上海作为较为发达的一个沿海城市和通商口岸,殡仪馆的产生和发展一直是领先于全国的。解放前,上海已有17家殡仪馆,而此时,我国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的丧事活动仍由传统的杠业和家庭承担,供祭、念经、做佛事、吃豆腐饭、出殡、建坟埋葬还是丧事活动的主要形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大力推行火葬,各地陆续建起一批火葬场,这些为推行火葬服务建立的火葬场后来逐步过渡到具有接尸、悼念、火化、骨灰寄存等功能的殡仪馆。
  现代意义的殡仪馆以具备为丧事活动提供全面服务的功能,而成为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海目前共有殡仪馆15家,其中由市殡葬服务中心直接管理的市级殡仪馆3家,分别是龙华殡仪馆、宝兴殡仪馆和益善殡仪馆。
  1.龙华殡仪馆
  龙华殡仪馆始建于1965年,地处上海市西南部,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年殡殓量2.8万具遗体,是上海市最大的殡仪馆。
  为满足丧家的不同需求,该馆提供优秀化妆师当厅更衣化妆服务、通宵守灵服务、预定丧宴服务、宗教悼念仪式服务、专车出殡服务、刊登讣告服务等,还组织骨灰撒海活动、上门免费咨询、承办港澳台同胞及其亲属的棺葬及国际尸体运输、知名人士重大丧事活动等。
  龙华殡仪馆内设大厅1套,欧式礼厅2套,古典庭院式礼厅3套,各种不同类型的礼厅23套。欧式礼厅有永乐厅与安乐厅。净园厅与觉园厅是龙华殡仪馆为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而改建的礼厅,该厅既可以开追悼会,又可以守灵,内有家属守灵休息室、卫生间及卧室,两侧壁龛有十八罗汉,中间有特色祭奠供台,庭院内有香炉、牌坊,呈古典庭园式布局。馆内还备有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的接尸车辆和设备先进的骨灰寄存室。
  龙华殡仪馆地址:上海市漕溪路210号 邮政编码:200233 电话:64380004
  2.宝兴殡仪馆
  宝兴殡仪馆地处上海北部,是上海现存的创办最早的综合型殡仪馆。为适应现代大都市的需求,目前,该馆正实施改建。改建后的殡仪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做到"远看是花园,近看是宾馆,走进去才是富有亲情的殡仪馆"。 新馆建筑占地面积549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194平方米。建设规模定位在保持现有年处理2.5万具遗体的业务量,可满足上海北半部地区市民及部分跨省市、境外人士办理丧事的需求。建设标准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水平,承担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殡仪活动为依据,充分体现大都市的特点。
  二十一世纪的宝兴殡仪馆将成为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殡殓服务场所,成为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宝兴殡仪馆地址:上海市西宝兴路833号 邮政编码:200083 电话: 56629007
  3.益善殡仪馆
  益善殡仪馆是上海近年来新建的一家集殡殓、火化、壁葬为一体具有欧式风格的现代化的国家一级殡仪馆,是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馆内环境优美整洁,拥有两台国际先进的绿色火化炉和十四台普通火化炉,遗体火化量堪称世界之最。全部殡殓业务采用电脑网络化管理,能迅速有效地提供各类丧仪服务。经过严格培训的员工,在处理丧事礼仪活动中,推出"亲情服务",爱民、便民、利民是该馆的服务特色。
  益善殡仪馆地址:上海市老沪闵路1500号 邮政编码:201108 电话: 64761444
  4.殡仪馆选择的原则
   就近原则。殡仪活动由于参加人员较多,考虑到交通便利因素,亲属可就近选择承办丧仪的殡仪馆,并不一定非要选择离逝者住址较近的殡仪馆不可,应重点照顾丧仪活动的主要参加人员,特别是老人、病人、残疾人的行动便利。
  ①适合原则。上海的殡仪馆各具特色:有的以环境整洁、优雅取胜;有的以服务周到见长;有的以具有某些特别设施或特色服务而受到不同消费层次丧家的青睐。亲属应该根据丧仪的规模、档次以及希望得到的服务来选择适合的殡仪馆承办丧事。
  ②自愿原则。选择哪一家殡仪馆,接受何种服务,购买什么殡仪用品,完全由丧家自己决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只能作推荐或介绍,不应硬性规定。现在因市政动迁,许多居民迁往城郊结合地区居住。当地警署为方便居民,在开具殡葬死亡证明时,会指导去就近殡仪馆办理丧事,但有些人因参加治丧活动的亲属朋友均在市区,感到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亲属完全可以凭公安证明,自己到市区殡仪馆办理手续。龙华殡仪馆、宝兴殡仪馆和益善殡仪馆会竭诚满足丧家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殡仪馆也应该在环境质量、管理质量、服务质量上狠下工夫,赢得消费者。
(五)电话办理接尸登记
  家属在领到《居民死亡殡葬证》后应尽快通知殡仪馆接运遗体。遗体运至殡仪馆后,根据有关规定,应在十五日内火化。接尸登记既可以到殡仪馆的业务柜台去办理,也可以电话委托。
  电话委托接尸,亲属应将逝者姓名、年龄、死亡原因、死亡地点、代办人姓名、关系、地址、电话等详细情况与殡仪馆业务人员说清楚。殡仪馆业务人员将上述情况与警署开具的殡葬死亡证明核对相一致后,会尽快接尸。
  去殡仪馆进行接尸登记时,应出示《居民死亡殡葬证》,并将接尸地点、死者姓名、联系电话、联系人准确告知殡仪馆或代理机构。
丧事礼仪知识12009-06-09 08:20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277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停尸仪式 他被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在亲属们的守护下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刻,这叫做"挺丧"。
报丧仪式 报丧可以说是人死后的第一种仪式了,它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亲友和村人。
招魂、送魂仪式 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除非他的家人替他"招魂",使他听到那企望着他的声音,他才能够循着声音归来。
做‘七’仪式 人们认为,人死后七天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所以要举行"做七",每逢七天一祭,"七七"四十九天才结束。这主要是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吊唁仪式 一般吊唁者都携带赠送死者的衣被,并在上面用别针挂上用毛笔书写的"某某致"字样的纸条。
入敛仪式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之分。小敛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人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
丧服仪式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
出丧择日仪式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哭丧仪式 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下葬仪式 这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
生活只够温饱或稍宽裕之家,遇丧事无力大操大办,但父、母辞世仍是“当大事”,必遵的礼仪及民俗不允稍有疏忽。
寿终正寝
父(母)病重,亲人环侍,医生已明告“预备后事”,一切早有准备,只一咽气即抬尸堂屋头向神龛脚向大门停放,称寿终正寝。忌顺梁横放,忌头不向神龛。同时撤去病榻卧具,古称易箦。死于户外(医院例外)或不是直系亲人,不能停尸堂屋。乡下多平房有揭卧处屋瓦三匹“便灵魂升天”之俗.城市则无。
也有尚未咽气扶其倚坐堂屋正中脚踩米斗,子女环跪呼号,希冀回苏以表依恋及孝思的。
烧倒头纸,点过桥灯
在死尸脚下置盆烧纸钱称烧倒头纸,灰烬不弃,包好放棺中。设香烛并于停尸板下点油灯称点过桥灯。
放鞭炮
借此告知邻里家“当大事”,迷信说法是驱来捉魂的鬼卒。
举哀,沐浴整容,穿寿衣
亲人在哭泣举哀的同时还要为死者抹澡,请理发员为死者剃头可称旧时的整容。给死者穿上早已缶制只用棉布不用丝绸皮毛,有袢无纽扣的寿(老)衣,经济窘困之家也要用清洁旧衣“装老”。一切停当,摆正尸体,双脚系以棉线使之脚尖并拢向上,复“搭面纸”,完成“正寝”。
灵堂、灵牌
灵堂有无孝帏、孝幛要视家境的好坏而定。但总 要在堂屋设神案供灵牌。灵牌纸制如大信到‘状内支以线香,写法为“仙逝显考(妣)某公(母)讳XX(氏)老大(孺)人之灵位。不孝男(女)XXX泣血叩首”。
穿孝、成服
父(母)亲咽气,子女立即用白布缠头带孝。成服 时正式披麻戴孝;正孝子麻冠、麻衣(长背心式)、孝服、孝鞋、麻缕 系腰,孝帕长九尺拖及脚背(如祖父母尤存贴圆形红纸于麻冠上,女婿亦同)。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视服孝人亲疏而 异(如孝布长短……)称五服。穷苦人家制备不起孝服但必包孝帕。
有文化之家在门前贴讣告:“不孝子侍奉无状,祸延显考(妣) 某公,于X年X月X日X时辞世(或:弃养)享年X岁。”并书明成服、祭奠、出殡日期。孝子之名上如父母双亡称孤哀子,父亡母存称孤子,母亡父存称哀子。财势家要专印讣闻比讣告更慎重,有的还请文人撰行状,征诗文,或在报纸上登讣告。
亲友要送丧家金钱、香烛、冥锭以及孝帏、挽联,并亲往丧家吊祭,孝子除叩谢外不迎送并贴孝对于门“不迎不送丧家礼,自来自去吊客情。”丧家也以孝布为反馈礼。
啼更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人数愈多愈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位高、富者,为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桌,最高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门”,故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称“站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旧来吊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挂孝球、钉门麻 人死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 旧时,迷信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生魂所致,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饭至河边、江旁、池畔、湖滨,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 主丧者称“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其中长子、长孙、长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鞋上罩一层白布,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用竹或木制成。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为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用于扶拄,后演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俗。
成服 即丧礼大殓后,死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称“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之内的亲属称“五属”,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到了清末以后,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 “重孝”: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着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孝,其后则除。(3) “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正中各缝一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鞋同孙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要带缨,红线球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红线球出售,则红线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则缀在黑纱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 人死后,由死者的儿孙、侄儿、侄孙们分头给与死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与“文告”,口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死者的故因、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葬日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到亲友家须叩头报丧,路遇亲朋故旧,也须叩头。到一家,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开。有时亲友不在家,报丧者必须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挨户“报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式”等,由古代“赴告”演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 讣帖,内容与讣告同,但讣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宜投送个人。讣告、讣帖都须在死者出殡前送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白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 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身,不能进亲友家门,要等候于门外,当亲友出来时,突然闪出,跪地磕一响头,泣告丧情,称“下报单”。
奔丧之俗历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亲友,听到亡故噩耗,急忙赶回料理丧事或前往吊唁。
开孝、呈白 丧家报丧或发讣告于亲友,葬前一、二天,亲友便带上花圈、香烛、纸钱、挽联等来丧家吊唁。待亲友、邻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头上,表示吊丧开始。亲友前来吊孝,要先到灵床前行礼,礼毕,丧家跪呈致吊者孝巾一条,巾长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为之。致吊者接孝巾后,立即顶之于头,或系之于腰,否则被视为失礼。
题主 题材头 题材盖 亦称“写木主”、“写主牌”。古代丧礼规定,除幼丧和凶死者外,人死后,都要为其设神位,以飨祭祀。死者入殓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庙前,丧家要择日请本族或当地有名之士,为木主题主,以便长期奉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写衔名、谥号,背面写其经历、生卒时间、子女和配偶的姓名,以及安葬的地点方位。木主正面的“主”字,暂写为“王”字,待日后举行点主仪式时补上一点,也有在题主时一并完成的。加点时须请地方绅士或有威望的老者,用红笔在“王”上加点,变成“神主位”,点后将笔向后一甩数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笔在点上复点一次,俗称“点主”。点后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后跪,磕头,然后转身将主牌放置棺头。如果开吊设祭堂,则神主牌供奉灵堂内,等出殡时再将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或列人宗庙内。
灵柩出殡前,丧家请题主的祭官,在棺头、棺盖上题字。题材头时,先让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题材头的绢和白布,双手献上崭新的毛笔。然后,孝子执砚跪于前,祭官题材头神位。材头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与年轻人之分,字数按“生、老、病、死、苦”推算,必须拈“生”字.似男性为例,老人的神位格式是:“时故先考某公讳某灵柩”,宫式门眉扇形框中,均题“安乐宫”三字。丙边楹联大都书写“孟坡头上金童送,奈河桥边玉女迎”、“金童持壶春常在,玉女举案日月长”等。有的植材盖上留有碗口大的圆圈,用以题字,称“题材盖”,题字仍请祭官书写,题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题盖,寓镇压之意;一是按性别书写,男性老人多书写:“佑启我后人”、“是之谓不朽”等,女性老人则写:“坤德后嗣昌”、“坤柔顺利贞”等。也有少数写七个字的,男性多题:“大德锡类昌后嗣”, 女性多题:“王母瑶池添宝座”等,写法以吉徉为主。
大开门 发葬的前一天,称作“大开门”。这天太凡亲友均赶来??或傧相的安排下,还不时到村口迎接吊客。死者的孙子、重孙,趴在灵堂两旁,向前来吊唁的亲朋回拜谢吊。中午丧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饭、四菜一汤。有的人家吊客多,从中午就开始置酒席,一直可延续到晚席。黄昏时上庙送汤.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席结束后,吹鼓手哀乐阵阵,直至深夜,举行辞灵仪式。
扎社火 又称扎纸扎,此俗是由唐宋时期的随葬器物演变而成的,此俗在丧葬中十分盛行,旧时富豪者不但扎“对山以库”或“金山银库”, “鹿鹤羊马”及“车轿”等,更有甚者扎“冥宅”,门房、茶房、轿厅、大堂、卧室、及千种家俱、装饰、用品,无不精美齐备,还有婢仆数辈,其形与生人住宅无异。即是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马,死者女性,必扎轿,站栩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直到今日,扎“社火”之俗仍然流行。可惜这些纸扎艺术品到了上庙或出殡时,均付之一炬。迷信认为被焚烧的“社火”,到阴间就变成真物真人,供死者享用。实际上,这是一种浪费人力、财力、糟蹋纸扎艺术的陋俗。
上庙 人死后,丧家要谒祀神祠,有的人死次日,谒土地庙,死之三日,谒城隆庙,多烧楮镪,称作上庙。
旧时,每个村庄都有一所“土地庙”,庙中有土地爷、土地奶奶,以及蚕神、谷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迷信认为人死是犯罪,先由判官从‘生死簿”上划去名字,然后由阎王派役鬼拘捕,首先寄押土地庙,为了不使鬼魂挨饿,死者子孙必须一日三餐往土地庙送“浆水饭”,也即“送汤”。同时为了死者顺利通过各道“关卡”,少受罪,还要给庙神敬献香烛,磕头拜祭,用各种食品、酒类、瓜果等祭品代奉各方大神,贿赂它们予以照顾。
做佛事 为了超度亡灵,祈求免除冤孽灾祸,人死后要做佛事,其中有放焰口、拜水忏等。
放焰口是指僧人替丧家念“焰口经”。焰口,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其腹大如山,喉细似针,一切饮食到了口边,即化为火,炭,也有的说是渴望饮食、口比火焰,故称“焰口”。请和尚放焰口,少则四、五僧,多则几十僧,要设诵经的经堂和和尚起居的经厢屋,招待和尚的酒席要高于客席,有素斋,在诵经中要不时地送茶、糖茶、冰糖茶,以润嗓子,除正席外,早晨要吃早点,晚上要吃夜饭。
做佛事视丧家经济情况,富豪者,送殡念经、逢七念经、百日念经、除孝念经。一般人家只在出殡前一天。此俗纯属迷信活动,建国后已经逐渐被淘汰。
辞灵 即向死者灵魂告别,此仪在出殡前一天夜晚举行,一般在夜间十二点以前,旧时称几更几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殡,死者“上路”,为最后分手,此仪十分隆童,鼓乐喧天,哭声一片,在傧相或支事的安排下,举行辞灵仪式,根据支事(也称礼赞)喊的礼仪程式,逐一进行。古代在行礼上十分讲究,什么情祝什么礼,都有严格规定,古代九拜之礼是:
一曰稽首: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上,头缓缓低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时间。这是子对父的拜礼。
二日顿首:也称叩头,行礼方法与稽首同,为平辈间拜礼。
三曰空首:又称拜,或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头不着地,此礼为男子常拜之礼。
四日振动:行礼时屈膝跪地,两手相击,后再叩拜。
五曰吉拜: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行空手礼,缓行顿首礼。
六曰凶拜:也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服五年丧服者所行之拜礼。.
另外还有奇拜、哀拜、肃拜三种,这是人际交往时的正常拜礼,不为丧俗所用。辞灵仪结束,众亲友散去,此时,死者的长女要向灵堂两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关事宜,俗称“教童子”,其内容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针在纸人的耳朵上戳一个洞,以防站棚人是聋子,到了阴间听不到使唤。因次日清晨出殡,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称伴夜,伴亡,丧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别”前的奠念。亦有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起伴柩过夜的。
引魂 亦称“讨五俗”,古代丧俗。把装有粮食的瓶子与口袋放进棺材随葬,谓之“引魂”。此俗始于商封时期,后民间沿袭成为用装有粮食的瓶子和口袋随葬,使死者不受饥饿。
选吉穴、打金井 相墓,选吉穴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一俗,淮安民间认为祖上墓穴选择的好坏,对下代影响极大,如果祖墓葬在风水宝地上,则下代高官厚禄,甚至可以登皇位。如果祖墓风水不好,则家境败落,人丁也不兴旺,故在殡葬时一定要请风水先生或阴阳先生选择“吉壤”,阴阳先生根据晋代郭璞所传的《 葬书》 相墓术,用罗盘为卜具,观其“阴宅”周围的地形,风向,水流等形势,以避祸得福为标准,选择墓穴。
打金井即挖墓穴。在阴阳先生选择好的墓地上,按卜定的方位,破土挖穴。打井挖土时,第一锹土须收藏一边,然后一直至挖好为止,井的大小、深浅,视棺材的大小而定,以容下棺材为宜,穴之深度比棺高五十公分,即落棺后,棺盖离地面五十公分。有的找金井时,如果发现“四对头”,则需重新在墓地上择“吉穴”。“四对头”是:“生对头”、“死对头”、“硬对头”、“软对头”。如果打井时,发现有蛇、蚁、鼠、黄鼠狼等的巢穴,称生对头;如果发现有古墓和朽骨等,称死对头;如果发现块石、大块砂礓等,称硬对头;如果井下生水,称软对头。如遇上述四对头一者,则需另外择地打井,民间俗称“四不葬”。
抬殇出殡 又称“抬重”、“举重”,即抬棺材。抬重人员称“殇夫”。出殡前,丧家就要请好殇夫,出殡前夜,丧家要专设酒席款待殇夫,死者家属向殇夫安席,以示请之帮忙。殇夫以抬杠抬送灵柩,抬殇人员的多少,视棺材的大小,墓地的远近而定,一般八人或者十六人。民俗规定,棺材在起重后必须一口气送至墓穴,中途不准落地,抬时须十分谨慎,切忌发生事故,否则系对死者不敬,对丧家不吉利。因此,殇夫必须在抬殇中轮换,为了使出殡不发生事故,丧家一直跟随员柩左右,不时问殇夫作揖,以求他们平安抬到墓地。
出殡通常在清晨举行,凡准备随棺下地的人员,早晨必须进食,不得空腹,而且不准吃豆腐。负责举重的殇夫,先准备好“龙杠”、“茼索”,并捆绑在棺柩上,等候支事的安排。出棺之前,先将灵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门口,然后由长孝子头顶“亡人牌位”,两旁由表兄弟扶架,从灵堂内将“牌位”请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头。叩毕,孝子分跪在供桌两旁,向吊丧的亲友行礼,礼毕,仍由长孝子将“亡人牌位”用头顶着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堂柜上),永远供奉,或以后供入祖祠。这一仪俗称“回灵”。回灵结束,接着“请棺”,即将棺柩从正屋内“请”到外面来。请棺时,孝子在棺头扶棺,闺女、儿媳等在棺尾痛哭,举重人员分两边,用手托棺底,将棺柩抬到外面,放在两条长板凳上,并将丧盆、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门外。棺柩抬至大门口,殇夫在棺上绑好“龙杠”,孝子跪在棺前,众亲发再次向棺柩磕头,孝子回谢,礼毕,即“起程”。殇夫将棺柩拾起,长孝子双膝跪倒,头顶丧盆,灵柩启动,长孝子将丧盆摔碎,俗称“摔老盆”。同时,殇夫将置棺的两长板凳向前推倒。这时鼓乐齐鸣,哭声一片。前面纸幡、纸人、纸马引路,吹鼓手紧跟,后面孙子扛着“柳魂枝”,再后是撒纸钱的,接着,孝子在棺头领棺,后面是棺柩,拿草把的人(留着垫棺用)和送葬的亲属、吊客及抬筐的人,最后是送葬的妇女,他们一路啼哭,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摆路祭 庄邻戚友,为死者在必经的路上设祭,称“路祭”。在丧家发丧之前,举行路祭者必须事先送去祭贴,以便到时停柩。设路祭者要提前在路旁设置一方桌,桌上摆香烛祭品,送葬队伍遇到祭桌后,立即停柩,祭丧者在棺头脆拜叩首,有的行三拜九叩礼。,路祭有二种,一是一家设祭,全家人在路旁等候,并行跪拜礼;一是几家共同设祭,凡参与者都要等候路旁,祭奠时,先由一主祭者跪在棺头行四叩首礼,然后示意将桌上的祭品洒在棺前,完毕再跪拜,接着其他人一一跪拜。在路祭中,孝子一直跪在棺头右旁,向路祭者磕头回谢,祭毕,继续起棺行进。
下葬
墓穴挖好后,即举行“落葬”仪式。落葬时,鼓乐齐鸣,先将陪葬物品放于坑底,并在坑底撒铜钱等硬币,孝子们从坑底将铜钱等检起一、二枚带回,然后将杠索解下,用绳索兜住棺底,将棺缓缓放落坑内。
棺落葬后,鼓乐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时,孝子也解下孝巾,脱下鞋子,将挖墓穴的第一锹土用衣襟兜回家中。在返回时,一不能走原路(送葬时走的路),二不准回头张望,三是到家后,不能先进屋,要拦门吃块糕点,然后将土倒在门后或者水缸根底。
在棺柩落葬后,将送葬的纸扎,包括幡、轿、马等焚化,焚化时须将放在轿内的四个“轿夫”取出,放于轿之四角,一起焚烧。另外将一对站棚人的脚下支架折断,:“某某上轿”、“某某骑马”。
等孝子离开墓地后,举重人员即用一根红线从棺头至棺尾的井口上拉直,在线的中间系一方孔铜币,用以测定棺柩在井穴中的正中位置,并将“引魂灯”(倒头灯)放在棺头,丢上一盒火柴,然后堆土封棺,直至坟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止。并将“柳魂枝”插在坟的下首,即棺尾的中间,同时把“倒头饭”扣在坟顶上。殡葬完后,众人纷纷返回,但不走原路。走到村头三岔路口时,必须从烧松枝或铺盖的火堆上跨过。
葬毕,阴阳先生和吹鼓手则各奔东西,送丧人一一磕头,脱孝而归。但儿子、儿媳必须同时在前行走,看谁先到家里,迷信认为,谁先跨进家门坎,便为吉利。回家后,孝子们分吃“倒头饭”,其他人必须经烧铺盖的火堆上跨过,并吃专人等候分发的糕点、糖果、然后才能进门。
绕缟子 棺柩送走以后,丧家立刻将死者的铺盖、平时用过的东西及挂在门旁的缟子,背到三岔路口,等殇夫回来路过此处,即点火焚烧。此间,要用锹、铣等工具将铺盖挑起来烧,除芦席留下一个角外,其余东西都必须烧透烧尽。迷信认为,烧过东西,死者在阴间里就可享用,如果烧不透,则会变成残缺,死者也就无法享用了。送葬回来的人必须从火堆上跨过,并将手中的工具放在火上烤一下,叫“燎龙杠”,俗说可以避邪免灾。殇夫回来后,丧家设酒筵款待,饭毕,死者儿女们都分得死者一件遗物,其他亲友饭后散去。
酒席 一般人家做丧事正常开吊三天,第一天是“家奠”, 又称“小开门”,只有至亲近族吃便饭,第二天是“正吊”,又叫“大开门”,主要酒席在这一天。往往吊客过多,从中午开席直至晚上才能结束,这叫“流水席”。送葬回来后,吃的是“回灵席”,如果是老丧,民间称“白喜事”,也称“喜丧”,在酒席上,有“偷餐具”习俗。即散席后,参加筵席的亲友每人“偷”一、二件,其中有酒杯、汤匙、小碗等。相传喜丧碗、匙“偷”之吉利,带回去留给子孙用,一可避邪免灾,二可以添寿。为了满足吊丧者“偷”碗和匙的习俗,丧家特意准备一小批小棍具,并假装不知道。任其“偷”拿。
谢丧 即孝子感谢吊丧者,有的除吊丧时谢吊外,还在葬后第二天黎明,由一人携地毡,领到附近的亲友住处,作“踵谢”。叩拜过,领者高喊“谢金子啦!”铺下地毡,孝子磕头拜谢。如果路途遥远,则用谢柬谢丧。
圆坟 又称“暖坟”、“暖墓”。丧家于死者葬后第三天,至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一般是孝子率全家老幼到坟上,也有的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家人要哭绕新坟三匝而后归。
啼更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设孝堂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灵堂里放两张桌子,一大一小,大者称“大殿”,小者称“小殿”,大桌上供猪头、公鸡、鲤鱼、馒头、糕点及各种水果,猪鼻孔里要插葱。也有的用整猪整羊作祭品。小桌上放酒壶、酒杯、碗筷、烧纸等。祭桌放丧盘、倒头灯,事前备好装着麦穰等物的白布拜垫,供吊客磕头用,两旁排列许多小型拜垫,供小孩趴棚用,趴棚的小孩多为死者族中辈份晚的男孩,人数愈多愈好,辈份愈晚愈好,这说明死者福寿双全,族中人丁兴旺。 
灵棚正门有一块大匾,匾上书:“恭承惠吊”,以表丧主对吊客的谢意。灵堂设置因地位和贫富而异,地位高、富者,为了表示家族大、亲友多,将祭品陈放桌上,多的达几十桌,最高者称“龙门祭”,即在祭品上用各种材料塑成或剪成山水人勿、飞禽走兽形状,其中一大盘为“鲤鱼跳龙门”,故称“龙门祭”。地位低的贫者,不分大小殿一张大桌上简单摆点供品,不行大礼,只是磕头而已。如灵堂设小殿者,则要行三拜九叩大礼。灵堂两边有一对纸扎的金童、玉女,称“站棚人”,相传将纸人焚烧后,到冥间可变成死者的佣人,任其使役。金童、玉女按男左女右设放。亲朋故旧来吊唁时,孝子在灵棚内跪接来吊者。孝堂中悬挂亲友送来的挽幛,旧时,挂幛的位置十分考究,分三档,一档一个席位。一档为祖档,即祖母娘家送来的挽幛;二档为母档,其上席为舅舅家送来的挽幛;三档为妻档,即妻子娘家送来的挽幛,其后才是其它亲戚的挽幛。 
挂孝球、钉门麻 人死后在门上悬挂白纸球,名“孝球”, 以示家中有丧事。死者如是家中最尊的长辈,丧家要大门上横钉一幅粗麻,俗称“钉门麻”作为丧事的一种标志。 
送无常 旧时,迷信认为,人死是无常鬼勾摄生魂所致,故有送无常的习俗。在死者尸体移人孝堂后,丧家携酒饭至河边、江旁、池畔、湖滨,焚化纸钱、草鞋、稻草等物,从水中送勾魂的无常鬼离去。 
主丧、傧相、孝子 主丧者称“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其中长子、长孙、长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鞋上罩一层白布,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的本色,腰间系草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戴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用竹或木制成。其中父丧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子过度哀伤,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为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用于扶拄,后演为三十公分,主要用于丧礼仪俗。 
成服 即丧礼大殓后,死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称“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服之内的亲属称“五属”,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丧最轻。由于等级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革,到了清末以后,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 “重孝”:子女为父母、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着素服、束麻绳、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外甥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孝,其后则除。(3) “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面,俗称“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正中各缝一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鞋同孙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要带缨,红线球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红线球出售,则红线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则缀在黑纱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 人死后,由死者的儿孙、侄儿、侄孙们分头给与死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与“文告”,口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死者的故因、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葬日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到亲友家须叩头报丧,路遇亲朋故旧,也须叩头。到一家,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开。有时亲友不在家,报丧者必须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挨户“报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式”等,由古代“赴告”演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 讣帖,内容与讣告同,但讣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宜投送个人。讣告、讣帖都须在死者出殡前送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白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 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身,不能进亲友家门,要等候于门外,当亲友出来时,突然闪出,跪地磕一响头,泣告丧情,称“下报单”。 
奔丧之俗历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亲友,听到亡故噩耗,急忙赶回料理丧事或前往吊唁。 
开孝、呈白 丧家报丧或发讣告于亲友,葬前一、二天,亲友便带上花圈、香烛、纸钱、挽联等来丧家吊唁。待亲友、邻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头上,表示吊丧开始。亲友前来吊孝,要先到灵床前行礼,礼毕,丧家跪呈致吊者孝巾一条,巾长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为之。致吊者接孝巾后,立即顶之于头,或系之于腰,否则被视为失礼。 
题主 题材头 题材盖 亦称“写木主”、“写主牌”。古代丧礼规定,除幼丧和凶死者外,人死后,都要为其设神位,以飨祭祀。死者入殓前,在木主(即神主牌)未列宗庙前,丧家要择日请本族或当地有名之士,为木主题主,以便长期奉祭。一般在木主正面写衔名、谥号,背面写其经历、生卒时间、子女和配偶的姓名,以及安葬的地点方位。木主正面的“主”字,暂写为“王”字,待日后举行点主仪式时补上一点,也有在题主时一并完成的。加点时须请地方绅士或有威望的老者,用红笔在“王”上加点,变成“神主位”,点后将笔向后一甩数丈,拂袖而去。再由孝子用墨笔在点上复点一次,俗称“点主”。点后孝子在前跪,捧主牌,次子等在后跪,磕头,然后转身将主牌放置棺头。如果开吊设祭堂,则神主牌供奉灵堂内,等出殡时再将其供奉在主屋堂柜上,或列人宗庙内。 
灵柩出殡前,丧家请题主的祭官,在棺头、棺盖上题字。题材头时,先让孝子跪下,向祭官呈上题材头的绢和白布,双手献上崭新的毛笔。然后,孝子执砚跪于前,祭官题材头神位。材头神位格式一般有老年人与年轻人之分,字数按“生、老、病、死、苦”推算,必须拈“生”字.似男性为例,老人的神位格式是:“时故先考某公讳某灵柩”,宫式门眉扇形框中,均题“安乐宫”三字。丙边楹联大都书写“孟坡头上金童送,奈河桥边玉女迎”、“金童持壶春常在,玉女举案日月长”等。有的植材盖上留有碗口大的圆圈,用以题字,称“题材盖”,题字仍请祭官书写,题法各地不一,一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题盖,寓镇压之意;一是按性别书写,男性老人多书写:“佑启我后人”、“是之谓不朽”等,女性老人则写:“坤德后嗣昌”、“坤柔顺利贞”等。也有少数写七个字的,男性多题:“大德锡类昌后嗣”, 女性多题:“王母瑶池添宝座”等,写法以吉徉为主。 
大开门 发葬的前一天,称作“大开门”。这天太凡亲友均赶来??或傧相的安排下,还不时到村口迎接吊客。死者的孙子、重孙,趴在灵堂两旁,向前来吊唁的亲朋回拜谢吊。中午丧家以便筵招待,一般大米饭、四菜一汤。有的人家吊客多,从中午就开始置酒席,一直可延续到晚席。黄昏时上庙送汤.晚上放焰口(做佛事),晚席结束后,吹鼓手哀乐阵阵,直至深夜,举行辞灵仪式。 
扎社火 又称扎纸扎,此俗是由唐宋时期的随葬器物演变而成的,此俗在丧葬中十分盛行,旧时富豪者不但扎“对山以库”或“金山银库”, “鹿鹤羊马”及“车轿”等,更有甚者扎“冥宅”,门房、茶房、轿厅、大堂、卧室、及千种家俱、装饰、用品,无不精美齐备,还有婢仆数辈,其形与生人住宅无异。即是普通人家,死者男性,必扎马,死者女性,必扎轿,站栩的金童玉女也不可少,直到今日,扎“社火”之俗仍然流行。可惜这些纸扎艺术品到了上庙或出殡时,均付之一炬。迷信认为被焚烧的“社火”,到阴间就变成真物真人,供死者享用。实际上,这是一种浪费人力、财力、糟蹋纸扎艺术的陋俗。 
上庙 人死后,丧家要谒祀神祠,有的人死次日,谒土地庙,死之三日,谒城隆庙,多烧楮镪,称作上庙。 
旧时,每个村庄都有一所“土地庙”,庙中有土地爷、土地奶奶,以及蚕神、谷神、痘神、山神、河神、判官、小鬼等偶像。迷信认为人死是犯罪,先由判官从‘生死簿”上划去名字,然后由阎王派役鬼拘捕,首先寄押土地庙,为了不使鬼魂挨饿,死者子孙必须一日三餐往土地庙送“浆水饭”,也即“送汤”。同时为了死者顺利通过各道“关卡”,少受罪,还要给庙神敬献香烛,磕头拜祭,用各种食品、酒类、瓜果等祭品代奉各方大神,贿赂它们予以照顾。 
做佛事 为了超度亡灵,祈求免除冤孽灾祸,人死后要做佛事,其中有放焰口、拜水忏等。 
放焰口是指僧人替丧家念“焰口经”。焰口,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其腹大如山,喉细似针,一切饮食到了口边,即化为火,炭,也有的说是渴望饮食、口比火焰,故称“焰口”。请和尚放焰口,少则四、五僧,多则几十僧,要设诵经的经堂和和尚起居的经厢屋,招待和尚的酒席要高于客席,有素斋,在诵经中要不时地送茶、糖茶、冰糖茶,以润嗓子,除正席外,早晨要吃早点,晚上要吃夜饭。 
做佛事视丧家经济情况,富豪者,送殡念经、逢七念经、百日念经、除孝念经。一般人家只在出殡前一天。此俗纯属迷信活动,建国后已经逐渐被淘汰。 
辞灵 即向死者灵魂告别,此仪在出殡前一天夜晚举行,一般在夜间十二点以前,旧时称几更几分。因第二天清晨出殡,死者“上路”,为最后分手,此仪十分隆童,鼓乐喧天,哭声一片,在傧相或支事的安排下,举行辞灵仪式,根据支事(也称礼赞)喊的礼仪程式,逐一进行。古代在行礼上十分讲究,什么情祝什么礼,都有严格规定,古代九拜之礼是: 
一曰稽首:行礼时屈膝跪地,拱手于地,左手按在右手上,头缓缓低至于手前面的地上,并停留较长时间。这是子对父的拜礼。 
二日顿首:也称叩头,行礼方法与稽首同,为平辈间拜礼。 
三曰空首:又称拜,或拜手。行礼时,屈膝跪地稽手于胸前,与心相平,然后手至地,接着俯头至手。所谓“空”,即头不着地,此礼为男子常拜之礼。 
四日振动:行礼时屈膝跪地,两手相击,后再叩拜。 
五曰吉拜: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行空手礼,缓行顿首礼。 
六曰凶拜:也是古代丧俗拜礼,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服五年丧服者所行之拜礼。. 
另外还有奇拜、哀拜、肃拜三种,这是人际交往时的正常拜礼,不为丧俗所用。辞灵仪结束,众亲友散去,此时,死者的长女要向灵堂两旁的“站棚人”即“金童玉女”交待有关事宜,俗称“教童子”,其内容为父母的性格、癖好、食宿行等事宜。交待前,先用针在纸人的耳朵上戳一个洞,以防站棚人是聋子,到了阴间听不到使唤。因次日清晨出殡,此夜有“伴宿”之俗,伴宿亦称伴夜,伴亡,丧家多在棺旁守一夜,以表示“永别”前的奠念。亦有前来吊唁的亲友一起伴柩过夜的。 
引魂 亦称“讨五俗”,古代丧俗。把装有粮食的瓶子与口袋放进棺材随葬,谓之“引魂”。此俗始于商封时期,后民间沿袭成为用装有粮食的瓶子和口袋随葬,使死者不受饥饿。 
选吉穴、打金井 相墓,选吉穴是丧葬礼仪中的重要一俗,淮安民间认为祖上墓穴选择的好坏,对下代影响极大,如果祖墓葬在风水宝地上,则下代高官厚禄,甚至可以登皇位。如果祖墓风水不好,则家境败落,人丁也不兴旺,故在殡葬时一定要请风水先生或阴阳先生选择“吉壤”,阴阳先生根据晋代郭璞所传的《 葬书》 相墓术,用罗盘为卜具,观其“阴宅”周围的地形,风向,水流等形势,以避祸得福为标准,选择墓穴。 
打金井即挖墓穴。在阴阳先生选择好的墓地上,按卜定的方位,破土挖穴。打井挖土时,第一锹土须收藏一边,然后一直至挖好为止,井的大小、深浅,视棺材的大小而定,以容下棺材为宜,穴之深度比棺高五十公分,即落棺后,棺盖离地面五十公分。有的找金井时,如果发现“四对头”,则需重新在墓地上择“吉穴”。“四对头”是:“生对头”、“死对头”、“硬对头”、“软对头”。如果打井时,发现有蛇、蚁、鼠、黄鼠狼等的巢穴,称生对头;如果发现有古墓和朽骨等,称死对头;如果发现块石、大块砂礓等,称硬对头;如果井下生水,称软对头。如遇上述四对头一者,则需另外择地打井,民间俗称“四不葬”。 
抬殇出殡 又称“抬重”、“举重”,即抬棺材。抬重人员称“殇夫”。出殡前,丧家就要请好殇夫,出殡前夜,丧家要专设酒席款待殇夫,死者家属向殇夫安席,以示请之帮忙。殇夫以抬杠抬送灵柩,抬殇人员的多少,视棺材的大小,墓地的远近而定,一般八人或者十六人。民俗规定,棺材在起重后必须一口气送至墓穴,中途不准落地,抬时须十分谨慎,切忌发生事故,否则系对死者不敬,对丧家不吉利。因此,殇夫必须在抬殇中轮换,为了使出殡不发生事故,丧家一直跟随员柩左右,不时问殇夫作揖,以求他们平安抬到墓地。 
出殡通常在清晨举行,凡准备随棺下地的人员,早晨必须进食,不得空腹,而且不准吃豆腐。负责举重的殇夫,先准备好“龙杠”、“茼索”,并捆绑在棺柩上,等候支事的安排。出棺之前,先将灵堂的祭桌及祭品搬到大门口,然后由长孝子头顶“亡人牌位”,两旁由表兄弟扶架,从灵堂内将“牌位”请到外面的供桌上,孝子一一向“亡人牌位”叩头。叩毕,孝子分跪在供桌两旁,向吊丧的亲友行礼,礼毕,仍由长孝子将“亡人牌位”用头顶着送回正屋中的供桌上(通常是放在家中堂柜上),永远供奉,或以后供入祖祠。这一仪俗称“回灵”。回灵结束,接着“请棺”,即将棺柩从正屋内“请”到外面来。请棺时,孝子在棺头扶棺,闺女、儿媳等在棺尾痛哭,举重人员分两边,用手托棺底,将棺柩抬到外面,放在两条长板凳上,并将丧盆、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以及一些祭品,移出门外。棺柩抬至大门口,殇夫在棺上绑好“龙杠”,孝子跪在棺前,众亲发再次向棺柩磕头,孝子回谢,礼毕,即“起程”。殇夫将棺柩拾起,长孝子双膝跪倒,头顶丧盆,灵柩启动,长孝子将丧盆摔碎,俗称“摔老盆”。同时,殇夫将置棺的两长板凳向前推倒。这时鼓乐齐鸣,哭声一片。前面纸幡、纸人、纸马引路,吹鼓手紧跟,后面孙子扛着“柳魂枝”,再后是撒纸钱的,接着,孝子在棺头领棺,后面是棺柩,拿草把的人(留着垫棺用)和送葬的亲属、吊客及抬筐的人,最后是送葬的妇女,他们一路啼哭,送葬队伍浩浩荡荡。 
摆路祭 庄邻戚友,为死者在必经的路上设祭,称“路祭”。在丧家发丧之前,举行路祭者必须事先送去祭贴,以便到时停柩。设路祭者要提前在路旁设置一方桌,桌上摆香烛祭品,送葬队伍遇到祭桌后,立即停柩,祭丧者在棺头脆拜叩首,有的行三拜九叩礼。,路祭有二种,一是一家设祭,全家人在路旁等候,并行跪拜礼;一是几家共同设祭,凡参与者都要等候路旁,祭奠时,先由一主祭者跪在棺头行四叩首礼,然后示意将桌上的祭品洒在棺前,完毕再跪拜,接着其他人一一跪拜。在路祭中,孝子一直跪在棺头右旁,向路祭者磕头回谢,祭毕,继续起棺行进。 
下葬 
墓穴挖好后,即举行“落葬”仪式。落葬时,鼓乐齐鸣,先将陪葬物品放于坑底,并在坑底撒铜钱等硬币,孝子们从坑底将铜钱等检起一、二枚带回,然后将杠索解下,用绳索兜住棺底,将棺缓缓放落坑内。 
棺落葬后,鼓乐停,送葬者均解下孝巾、孝帽。此时,孝子也解下孝巾,脱下鞋子,将挖墓穴的第一锹土用衣襟兜回家中。在返回时,一不能走原路(送葬时走的路),二不准回头张望,三是到家后,不能先进屋,要拦门吃块糕点,然后将土倒在门后或者水缸根底。 
在棺柩落葬后,将送葬的纸扎,包括幡、轿、马等焚化,焚化时须将放在轿内的四个“轿夫”取出,放于轿之四角,一起焚烧。另外将一对站棚人的脚下支架折断,:“某某上轿”、“某某骑马”。 
等孝子离开墓地后,举重人员即用一根红线从棺头至棺尾的井口上拉直,在线的中间系一方孔铜币,用以测定棺柩在井穴中的正中位置,并将“引魂灯”(倒头灯)放在棺头,丢上一盒火柴,然后堆土封棺,直至坟堆高出地面一至二米止。并将“柳魂枝”插在坟的下首,即棺尾的中间,同时把“倒头饭”扣在坟顶上。殡葬完后,众人纷纷返回,但不走原路。走到村头三岔路口时,必须从烧松枝或铺盖的火堆上跨过。 
葬毕,阴阳先生和吹鼓手则各奔东西,送丧人一一磕头,脱孝而归。但儿子、儿媳必须同时在前行走,看谁先到家里,迷信认为,谁先跨进家门坎,便为吉利。回家后,孝子们分吃“倒头饭”,其他人必须经烧铺盖的火堆上跨过,并吃专人等候分发的糕点、糖果、然后才能进门。 
绕缟子 棺柩送走以后,丧家立刻将死者的铺盖、平时用过的东西及挂在门旁的缟子,背到三岔路口,等殇夫回来路过此处,即点火焚烧。此间,要用锹、铣等工具将铺盖挑起来烧,除芦席留下一个角外,其余东西都必须烧透烧尽。迷信认为,烧过东西,死者在阴间里就可享用,如果烧不透,则会变成残缺,死者也就无法享用了。送葬回来的人必须从火堆上跨过,并将手中的工具放在火上烤一下,叫“燎龙杠”,俗说可以避邪免灾。殇夫回来后,丧家设酒筵款待,饭毕,死者儿女们都分得死者一件遗物,其他亲友饭后散去。 
酒席 一般人家做丧事正常开吊三天,第一天是“家奠”, 又称“小开门”,只有至亲近族吃便饭,第二天是“正吊”,又叫“大开门”,主要酒席在这一天。往往吊客过多,从中午开席直至晚上才能结束,这叫“流水席”。送葬回来后,吃的是“回灵席”,如果是老丧,民间称“白喜事”,也称“喜丧”,在酒席上,有“偷餐具”习俗。即散席后,参加筵席的亲友每人“偷”一、二件,其中有酒杯、汤匙、小碗等。相传喜丧碗、匙“偷”之吉利,带回去留给子孙用,一可避邪免灾,二可以添寿。为了满足吊丧者“偷”碗和匙的习俗,丧家特意准备一小批小棍具,并假装不知道。任其“偷”拿。 
谢丧 即孝子感谢吊丧者,有的除吊丧时谢吊外,还在葬后第二天黎明,由一人携地毡,领到附近的亲友住处,作“踵谢”。叩拜过,领者高喊“谢金子啦!”铺下地毡,孝子磕头拜谢。如果路途遥远,则用谢柬谢丧。 
圆坟 又称“暖坟”、“暖墓”。丧家于死者葬后第三天,至新坟上添土、奠纸、举哀。一般是孝子率全家老幼到坟上,也有的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家人要哭绕新坟三匝而后归。
出丧择日仪式2008-10-05 21: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98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 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 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 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 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 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 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 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 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 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 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 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 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 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 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 天刑";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 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 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赫哲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 两个人。"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 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 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 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 讳犯"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 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 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 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 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 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 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 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 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 时刻最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 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下葬 仪式2008-10-05 21:07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186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的环节就是下葬了。这 是死者停留在世间的最后时刻了,一般都非常郑重其事。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 生存环境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这种下葬的仪式反映 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墓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所以墓 地的选择是埋葬死者的头等大事。墓地要选在地势宽广,山清水秀的地方,找 出生气凝结的吉穴,从而可以使死者安息地下,庇佑子孙。 
    这种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 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 方要请地仙,还要画太 岁,开山的时候要避开太岁的方向,不然就是"太岁头 上动土",丧家就会遭受到祸害。开山的时候要在做墓穴的地方前后打个木桩, 然后让孝子在打木桩的范围内用锄头挖三下。接着八仙就过来做穴,做好之后 再把太岁的画像烧掉。 这种墓穴,是把灵柩推进去的。在墓穴的底部铺垫着两 根竹子或者剥了皮的光滑润泽的小杉树。放的时候,把灵柩的上首搁在上面, 再用撬棍往里面推,推进去之后再抽掉垫底,最后铲一些草皮把洞口砌严封好。 
    灵柩在山上停放好之后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在一些地方,孝媳妇要在灵前 作揖拜礼,然后捧把黄土,在怀里包着,跑回家里把黄土撒到猪栏鸡笼和床下, 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亡灵的保佑。要是媳妇多的,就要争取第一个吉祥,甚至有 脱掉鞋子抄水路捷径回家的。撒完黄土之后,媳妇要急急忙忙地跑到厨房里吃几 口饭菜,这叫做"进宝",是为了图个吉利。 
    在旧时,祭祀墓穴是人们非常看重的。祭祀的时候把一只公鸡杀死,用它的 血来祭奠。公鸡不会马上就死去,而是在墓穴里反复扑腾,按照旧时的说法,公 鸡死在墓穴里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位的子孙就会兴旺发达。公鸡扑腾下来的鸡毛 叫做"凤凰毛",必须要拣掉。下葬之前还要由死着的儿子把用五谷杂粮编成的五 谷囤放在墓穴里。囤口上面盖着一张小烙饼。在墓穴里还要放一个陶瓷罐,罐子 上面放一盏豆油灯,叫做长明灯。有的地方还在墓室上嵌一面铜镜,象征太阳。 在古代的时候,有钱的人家要远离坟墓,射三支箭,然后马上后退。这样不敢靠 近灵柩是因为担心压不住鬼邪,自己会遭殃。在灵柩放进墓穴的时候都必须放炮, 说是为死者饯行去阴间。 
    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也是要讲究的,必须是太阳落山灵柩也落土。 落土的时候"八仙"拽着棕绳徐徐放下,四平八稳之后,亲属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 灵柩上,这叫做"添土"。灵柩下去之后,先要盖一层薄土,再把墓穴里扫出来的 土撒在上面,之后要放上一只碗,叫做"衣饭碗"。这样做是为了以后迁坟的时候 动作轻些,免得惊动亡灵,招来不幸。 
    民间的习俗认为,人死后的灵魂随时可能从坟墓里跑出来,跟着活人回家。 所以下葬的人必须绕墓转三圈,在回家的路上也严禁回头探视。否则看见死者的 灵魂在阴间的踪迹,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节哀的措施。不然的 话死者的亲人不停地回头观望,总也不舍得离开,是很难劝说的。 
    埋葬之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这样是表示今后再也不死人, 用来驱除晦气。接着丧家要谢吹鼓手和客人。之后还要举行辞灵仪式,祭拜死者 的灵位。在有的地方辞灵之后,只要是亲属就要在一起吃饭,这叫做"抢遗饭"。 
    在江浙一带有喝"长寿汤",吃"长寿豆"的习俗。就是说,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去 世之后,在出丧的那天丧家要准备一大桶肉骨头汤,就是"长寿汤",一大盆煮得 烂烂的黄灿灿的大豆,就是"长寿豆"。送丧的人回来都要喝一小碗长寿汤,随意 吃一些长寿豆,意思就是"添福添寿"。有的地方还把又香又糯的长寿豆分给邻里 左右的小孩吃,说法是,吃了长寿豆,日后长又寿。 
    这些民间传统的风俗习惯都反映了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寄意和对生命兴旺的美好愿望。
 
丧事礼仪知识-哀祭文类的制作2009-06-09 08:3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1445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哀祭文是专门用于治丧过程中的应用类文体。虽然内容单一,形式也不多,但是,在写作上和形制上却有较高的要求,不能马虎敷衍。
(一)挽联
  挽联,是古时候挽歌的变体。挽歌是古时哀悼死者的丧歌。《晋书·礼志》中"魏汉故事,大丧及大臣之丧,执绋者挽歌。新礼以为挽歌出于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古丧歌有《薤露》、《蒿里》两章"使挽柩者歌之,世亦呼为挽歌"。
  挽联作为悼念死者的一种文体,是汉民族民间的丧葬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起初多以诗、词、歌等韵文体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后渐渐形成一种对联的形式来表达。历代文人多以五言或七律等形式写作挽联,以寄哀思,但不用于歌唱。相传在宋代就写挽联了。陆游《老学庵笔记》载,赵元镇(鼎)承相被谪朱崖,病亟,自书铭旌云?quot;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
  现在的丧葬活动中,挽联仍被普遍应用,成为丧家治丧时的必备之物。
  1.挽联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挽联属专用联,是专为哀悼死者而写的对联。因此,写挽联不仅要求感情真挚,还要注意挽联的写作特征。
  (1)挽联的时代性。挽联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随时代的变迁,挽联的内容也会起相应的变化,如?quot;宝瑟无声弦柱绝,瑶台有月镜奁空",是旧时丈夫哀悼妻子的挽联,用在现代夫悼妻就多了点陈腐气。
  (2)挽联的针对性。做挽联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切合死者的地位、身份、情操和业绩,甚至此时此地的思想感情也要切合事物与场合。挽联不能换用,也不能通用,这应该是挽联的写作灵魂。
   如挽丁玲
        剪柳春风,节见穷时,一曲桑干传广宇 
        凝尘瑶瑟,情伤雪夜,百年有女耀高丘 
   即使是有些"通用联语",其通用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
  2.挽联的基本形式特点 
    挽联是属于对联中的专用联,因此,撰写挽联,一定要掌握对联的本质特点和形式特点,这是写好挽联的关键。
  (1)对联的形式特点。一般的挽联(对联)是由两句组成一联,上句叫上半联,下句叫下半联。挽联不管多么长(有些长联,上、下半联是由十几个字甚至几十个字组成的),多么短,总是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而且,上半联和下半联要搭配好,次序不能颠倒。挽联的长短要视悬挂场所而定,太长字小不醒目,太短空洞不美观,应大小适中、美观大方。
  (2)对偶的形式特点。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成双作对地排列组合。严格的挽联,不但要求字数相等、句法相同,还要求词性也一样,对仗非常工整。
     例: 
           雨中竹叶含珠泪,雪里梅花戴素冠。
    联中"雨"对"雪"、"竹叶"对"梅花"、"泪"对"冠"是名词相对;"珠"对"素"是形容词相对;"中"对"里"是方位词相对
    现在撰写挽联,能做到字数相等、句法相同或相似就可以了,若进一步还能做到词性相对就更好了,做不到也不必强求,因词损意,总是不好的。
  (3)平仄相对的形式特点。 对联要求平仄相对,这是就声调、节奏和韵律而讲的。虽然对联只有上下两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很严格一定要押韵脚,但是,对联必须注意分节奏、调平仄。好的挽联概莫能外。
    节奏本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是由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形成的。其中节拍的强弱或长短,要合乎一定的规律。节拍就是乐曲中的节奏序列,每一序列包含两拍或三拍、四拍。所谓分节奏就是要求对联不管是长联还是短联,朗读起来要顺口,有音乐节拍,可以咏唱。即使不念不听,只是看,由于看的时候也是按照节奏进行的,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因此,挽联中的这种节奏感是很重要的,也是创作挽联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要素。反之,长短、强弱各不相同,节拍错乱,就不是对联了。      例:毛泽东挽蔡元培
         学界 |泰斗 
         人世 |楷模
     例:郭沫若挽鲁迅
         平生功业| 尤| 拉化
         旷世文章| 数| 阿Q 
    撰写挽联的字数应多少是没有一定程式的,多少长短各随己愿,但联语及节奏的构成方法有许多,运用起来变化多端,重要的是音组等长、强弱等量、繁疏缓和、轻重抑扬鲜明,掌握住"两两相等"的原则,就可以组织联语了。
    调平仄是句讲节拍、字调平仄,是对联音乐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汉语有四种不同的声调,古代分平、上、去、入四调,现代汉语没有入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以平声对其它声调而言,就分为平声和仄声。古代以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现代以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去声为仄声。古人鐾炝芙簿科截疲闷接秘疲截平淮恚蛔钟卸ㄉ捎卸ǜ瘢纬闪送炝赜械囊帐醴绺瘛O衷谧鐾炝米纸财截疲习肓拖掳肓南喽宰值纳饔芯韵喾吹模灿写筇逑喾吹摹D茏龅窖细裣喾炊凰鸷δ谌莸比缓茫霾坏窖细裣喾矗龅酱筇逑喾匆部梢浴S米雎墒姆椒ㄓ踩サ髁锏钠截疲唤雒挥斜匾乙材炎龅健?
  3.挽联的一般修辞手法 挽联是用方块汉字两两相对组成的整齐优美的联语,是独特的具有中国作风的文字样式。一般的实用文体不要求有文学性,而挽联却不同,其文学性与实用性是合二为一的。古往今来,有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俱佳的挽联作品得以流传,其原因之一,就是十分讲究联语的修辞手法。
  (1)镶名。是把死者的名字镶嵌在联语中。镶名格式有许多种,可以镶在句首、句中或句尾,也可以拆开姓名镶在首尾。      
     例一:挽古龙 
             古道失神剑 龙爪留江湖
        这是鹤顶格,把"古"、"龙"分镶在句首。
     例二:挽叶圣陶 
             天地永留圣著 泉台亦复陶然
        这是蜂腰格,将"圣"、"陶"分嵌在句中。
  (2)用典。是在挽联中使用古代故事、民间习俗或有出处的警语。挽联用典,可以使联语凝炼生动、意味隽永。
     例一:康有为挽戊戌变法死难者:
        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启 口问成王安在? 
        
        汉室党锢,晋代清谈,振古无斯,于今为烈,恰如子胥相国,悬 睛看越寇飞来。
  此联用借古讽今的手法,以比干、岳飞之冤杀,写六君子横遭昏君惨害;以方孝孺问成王之典故,怒斥慈禧;以"汉室党锢,晋代清谈",写清王朝的残暴与腐败;末尾以伍子胥悬头国门的故事,抒发作者极其悲伤愤恨的心情。康有为的这副六典联,内容复杂而丰富深刻,不是一般的直陈联语所能比拟的。
   联语用典变化多端,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单用合用、可各随己愿,但要熟事化新、融化不涩,切忌堆砌"掉书袋"。
  (3) 比喻。是用某些有相关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 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例一:挽周总理 
           心血操尽,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耸寰宇 
           骨灰撒遍,深海恩情如滴滴甘露润人心
     此联以泰山之高耸寰宇来比喻领袖革命伟业的高大,功垂千秋,又以甘露滋润人心来比喻领袖的无产阶级革命感情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比喻恰当,读来震撼人心,久久不能忘怀。
   4.挽联的制作方法 挽联和对联的书写形式是一样的,先书写上半联,再书写下半联,上、下半联都要顶天立地书写。字的大小,依联幅的长短和联语的多少而定。有些长幅联语一列书不完,可分为两列书写,但第二列必须比第一列短出许多,象龙门一样,又?quot;龙门联"。书写"龙门联"要注意的是上半联必须从右到左书写,右边长左边短;下半联必须是从左到右书写,左边长右边短。
    书写挽联可以落上下款:上款落在上半联,但不能和上半联的第一个字平头,而要低1至2个字;下款落在下半联,但下款不能高于上款,一般也要比上款低1至2个字距离,如果是穷款(单款)书写时还要低一些。当然,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不落款。书写挽联的字体可以是正楷、行书、行草,也可以是隶书和篆书等,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
    挽联可以写在长幅白报纸上,也可以写在长幅白布(绢)上。现在殡仪馆又出现了一种比较高档的装裱成轴的空白联轴,供丧家选用。
    挽联应悬挂在追悼大厅或会场的两边。
(二) 挽幛 挽幅
  挽幛和挽幅,是用以为悼念死者而撰写的一种区别于挽联的挽书,是一种哀悼的礼品,被用来悬挂于死者的家庭、灵堂、追悼会或向遗体告别的场所等。
  1. 挽幛 
    挽幛多是独立成幅的,也称"礼幛"。挽幛通常用整幅绸布作成,也有用纸糊装裱成轴的,称为"礼轴"。为了便于悬挂,挽幛一般为竖式,上面的文字为直写。
  2. 挽幅 
    挽幅,也是挽书的一种,它与挽幛的不同在于挽幅多是横挂的,挽幛则都是竖挂的。挽幅上面的文字一般为横写。 
    挽幛、挽幅的题辞不拘形式、不限字数,有只写一个"奠"字的,也有多字的,但是常以四字句为多。挽幛、挽幅用语可用固定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撰写合适的词句,但应注意挽幛、挽幅属哀悼送礼之用,在文字措辞上,要直抒胸臆、真挚凝炼,颂扬而不过褒、哀痛而不凄惨,应具有褒扬悼念之意。
  3. 挽幛、挽幅的制作 
    挽幛、挽幅的制作没有一定的程式,可大可小,因地制宜;字体可楷可行可草,完全由送挽者自己决定;白字黑纸或黑字白纸,也可以布代纸。挽幛是竖挂直写方式,文字必须从右向左分三部分书写;挽幅是横挂横写方式,文字则应从上而下分三部分书写。
    例: 挽幛实例 挽幅实例
    第一部分,面向挽幛右手边(挽幅上顶边)顶头写上死者的姓名加颂词(亦称上款);第二部分,正中间写上祭悼语,祭悼语一般不要超过上款和下款,且字距要一致。也可不要这一部分;第三部分,面向挽幛左手边(挽幅底边)顶尾写上送挽幛、挽幅人的姓名、身份称呼和时间。
(三) 挽带
  挽带,也有叫"花圈挽联",是为了表达对死者的敬仰、哀思而敬献花圈、花篮时撰写的联语。挽带也由上半联和下半联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挽带的写法和形式有一定的程式,书写时要慎重选择挽语的用词,尤其是上半联,对死者颂词称呼不能搞错,因人用词,恰如其分。上半联、下半联的写法因用词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常用的上半联?quot;悼念"、"哀悼"、"追悼"格,也有"千古"、"安息"格;下半联有"敬挽"、"泣挽"、"同挽"格,"率子"格和"叩拜"、"泣拜"、"哀献"格等。 
  挽带的长短、宽窄要视花圈、花篮的大小裁剪,挽带的下端要剪出二个尖角,挂在花圈、花篮上呈八字型。书写挽带的字体可以是行书,也可以是楷书,但必须是同一种字体,通常是白底黑字。在书写格式上,一般下半联的第一个字要比上半联的第一个字低1-2个字的位置。
  例: 友××× 敬 挽 
     沉痛悼念 ××× 同志 
     学生 ××× 拜 挽 
     ×× 恩 师 千 古
     邻里××× 哀 挽 
     悼念××× 仙 逝 
     女儿 ××× 泣 挽 
     敬爱的 爸 爸 安息吧
(四)讣闻
  讣闻是报丧的意思,是将人死了的消息报告给大家。讣闻又有"讣告"、"讣贴"二种。
  1. 讣 告 讣告,又叫"讣文",是一种报丧的文书。一般是由死者的家属或治丧委员会发出的。讣告应该在向遗体告别仪式一周之前发出,以便死者的亲友及时做好必要的安排和准备,如送花圈、花篮、挽联、挽幛、挽幅等。
    讣告发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委派专人送达,可以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或电话、电报、传真和发电子邮件等向社会发出。
    讣告的形式有三种:一般式、公告式和新闻报道式。
  (1)一般式 
     这是运用最广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内容由以下五个方面组成:
   1. 在第一行的中间写"讣告"二字,也有的在讣告前冠以死者的姓名,如 "×××讣告"。字体略大于下面正文的字。  
   2. 写明死者的姓名、身份、因何逝世、逝世的日期、地点、终年岁数。"终年"也有的写为"享年"。"享年"一般用于自己的长辈或人们所敬重的长者。"终年"的用法较广,不带有感情色彩。
   3. 简介死者生平或发表死者的遗嘱。有没有这一部分都可以。
   4. 通知吊唁、开追悼会的时间和地点。
   5. 署名发讣告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以及发讣告的时间。
   例一: 讣 告
    优秀教育工作者×××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月×日上午×时在沪逝世,享年××岁。现定于×月×日下午×时,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仪式。遵照×××先生的遗嘱,丧事从简,并谢绝礼金馈赠。谨此讣闻。
×××治丧委员会 
××××年×月×日
   例二: 讣 告
    爱妻×××,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年×月×日×时×分去世,终年××岁。遵照爱妻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谨此讣告。
愚夫×××携子女泣告 
××××年×月×日
    写讣告要求语言准确、简练、庄重,以体现对死者的哀悼,切忌在讣告最后画蛇添足写上"欢迎光临",失去了讣告应有的严肃性。
  (2)公告式 这种形式的讣告比一般式讣告要隆重、庄严得多。这种讣告往往是根据死者的职务、身份,由党和国家或一定级别的机关、团体等作出决定发出的,它往往由公告本身捌渌募ㄏⅲ┕餐槌伞J率瞪希枪餐槌闪艘桓鐾暾母几妗T谀谌萆嫌胍话愀几婊疚抟欤诰咛灏才派嫌邢灾煌U庋鍪俏讼允酒湫灾实淖下≈亍U饫喔几娴男捶ㄈ缦拢?
    A、 公布逝世的消息。内容包括:
    1. 写明"公告"的发出单位名称及"公告"二字,这与"讣告"是不同的。 "公告"前要冠以发出单位名称,而"讣告"前则写的是死者的姓名。
    2. 写明死者的职务、姓名、逝世原因、时间、地点以及终年岁数。
    3. 有对死者的简单评价和哀悼之辞。
    4. 署名公告时间。 以上公告虽然不是由治丧委员会发出的,但却是讣告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B、治丧委员会公告。这是讣告的核心部分,包括:
    1.用粗体大字写明"×××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字样。
    2.对丧事的安排及具体要求。
    3.署名公告时间。
    4.公布治丧委员会名单。 
    以上三个文件往往同时发出。 
    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公 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宣告: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因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二十时十八分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宋庆龄同志的逝世,是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巨大损失。决定为宋庆龄同志举行国葬,以表达我国各族人民的沉痛悼念。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已成立。
     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卓越的国家领导人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公告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 主义的伟大战士,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同志的深切哀悼,现决定:
   一、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二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吊唁。中央党政机 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各方面的负责人、各方面的群众代表 以及外国驻华使节和在京的国际友好人士,参加吊唁,瞻仰遗容。
   二、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追悼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转播追悼会实况。
   三、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北京新华门、天安门、外交部和我 国驻外使领馆及其它驻外机构均下半旗致哀,六月三日举行追悼会当天, 全国下半旗致哀,同时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四、依照我国惯例,不邀请外国政府和友好人士派代表团或代表来华 吊唁。
   特此公告。
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
     宋庆龄同志治丧委员会名单(三百九十二人,以性氏笔划为序。)(略)
   (3)新闻报道式 这种形式常作为一则消息在报纸上公布,旨在晓谕社会。内容和形式都很简单。
      例:   ××同志逝世
       ×××××厂党委书记××同志因病于一九八一年七月二十四日逝世,终年七十岁。××同志一九三三年一月参加革命工作,一九四三年一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从内容上看,虽未写明是讣告,但它分明是专为报丧而发的消息,也应是讣告中的一种形式。 以上三种形式,最常见、最通用的是第一种。
     另外应注意的是,凡讣告用纸的颜色,根据中国传统习惯不用红色,一般用白纸,上书黑字。
   2.讣贴 讣贴,也是一种报丧的文书。它的内容与讣告完全相同,但在形制上比讣告更为短小,只宜投送个人。
(五) 唁电
  唁电是以电报形式对死者表示哀悼、对其亲属表示慰问的一种文体,是死者亲友使用频率较高的致哀形式。重要人物的唁电除直接发给丧家外,还要登报、广播。
   1. 唁电的类型和格式
  (1)领导机关、群众团体向丧家发的唁电。这种致哀对象多是原机关和群众团体的重要领导人或者在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先进工作者、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由于发电机关或团体与逝世者不在一地,惊悉噩耗,来不及前往悼念,便以唁电形式来表示吊问。这种唁电的格式:
   A. 第一行正中写"唁电"两个字。
   B. 开头写收唁电单位或逝世家属的称呼。如果收唁电者是家属,应在姓名 后加上称呼,如"同志"、"夫人"等。要另起一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
   C.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内容可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直抒噩耗传来后的悲恸之情,两三句即可;然后以沉痛的心情简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功绩及激起人们的缅怀、思念之情,表达致哀者继承逝世者遗志的决心,并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安慰;最后另起一行,在右下方写发唁电的单位,署名下边写年、月、日。
    例:以组织名义发的唁电:
      致许广平女士的唁电
    上海文化界救国联合会转许广平女士鉴: 
     鲁迅先生逝世,噩耗传来,全国震悼。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全国苏区人民,尤为我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苏维埃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至诚电唁。深信全国人民及优秀之文学家必能赓续鲁迅先生之事业,与一切侵略者、压迫势力作殊死的斗争,以达到中国民族及其被压迫的阶级之民族和社会的彻底解放。
  肃此电达。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苏维埃中央政府 
    一九三六年十月廿二日 
   (引自《鲁迅研究资料》)
  (2)个人向丧家发的唁电。这往往是发唁电者同逝世者生前志同道合有密切交往,或深受教诲、关怀、帮助,在惊获噩耗后,以唁电表示悼念。这种唁电的格式是:
  A.开头。受唁电者的单位和逝世者家属的称呼。如果受唁电者是家属,应 在姓名后加上"同志"、"先生"、"夫人"等相应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称呼后加冒号。
  B.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起。内容可适当分段,也可不分段。首先写惊悉噩耗传来之后无限悲痛的感情,失去良师或益友的难以弥补的缺憾;然后简略叙述逝世者的美德和生前业绩,并表达致哀者化悲痛为力量的决心;最后向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另起一行署上发唁电者的姓名,在署名下边写年、月、日。
   例:以个人名义发的唁电:
          致许遐女士的唁电
     许遐女士: 
          我是今天下午才得到这个最坏的消息的!无限的难过汹涌在我心头。尤其是一想到几十万的青年失去了最受崇敬的导师,觉得非常伤心。我两次到上海,均万分想同他见一次,但为了环境的不许可,只能让我悬想他的病躯,和他扶病力作的不屈精神!现在却传来如此的噩耗,我简直不能述说我的无救的缺憾了!……这哀恸真是属于我们大众的,我们只有拼命努力来纪念这世界上一颗殒落了的巨星!
   耀高丘 
   十月二十日
  2. 写唁电应注意事项
  1, 发唁电者的悲恸悼念的感情应浸透电文。唁电要写得深沉、纯朴、 自然、催人泪下,万万不可油腔滑调、滥用修饰语。
  2, 叙述逝世者生前的品德、情操、功绩时,要突出本质方面,不可一 一赘述或本末倒置。
  3,语言要精炼、概括、朴实,文字要简短。
(六)哀祭文
  哀祭文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哀祭文也叫"悼词"、"祭文"、"诔文"、"哀辞"等。
  1. 悼词 现代悼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悼念性的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在追悼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充分肯定死者对社会的贡献,真诚表达生者的悼念和敬意,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和多种多样的形式体现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内容,是现代悼词的基本特征。化悲痛为力量的主题,形成了现代悼词的基调。     按悼词的用途可分为宣读体悼词和书面体悼词。宣读体悼词用于一定的祭奠活动,要在一定场合宣读;书面体悼词用于普通礼节性的书面哀悼,不一定要求宣读。按悼词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记叙式、议论式和抒情式三类,其中以记叙式悼词最为多见。
  (1) 记叙式悼词。以记叙死者的生平业绩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议 论。通常的宣读体悼词往往采用这种形式。
   (2) 议论式悼词。以议论死者对社会的贡献为主,并适当地结合抒情或 叙事。它常见于书面体的哀悼文章。
  (3)抒情式悼词。以抒发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主,并适当结合叙事或议论。
  2.答谢词
   答谢词是指在追悼会上,逝者的亲属对逝者表达哀思和怀念,对前来参加追悼会的领导和亲朋好友表示感谢的专用文体,一般由长子代表全家宣读。答谢词以感谢对象为文头称呼;首先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多为逝者生前所在单位的领导和整个家庭的亲戚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然后简单回顾逝者的生平业绩,并真诚表达家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和继承遗志、不断进取的积极主题;最后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
   见例文: 答 谢 词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我的母亲,代表我的兄弟姐妹,代表我们全家,向你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我父亲的追悼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个多事之秋,我父亲因心肌梗塞在他的第二故乡--上海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三岁。我们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好父亲、好党员、好医生而痛心不已。我父亲出生在长江上游的美丽山城--重庆,十八岁时即怀着治病救人、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远离家乡,来到上海,就读于××医科大学。从此,他跟随共产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战争年代里,他在枪林弹雨中冒着生命危险救死扶伤。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医院院长,直至积劳成疾,患上严重的心脏病。我父亲这一辈子都在不停地为别人驱除病魔,即使是年岁已高、身患重病后依然如故,可他却从来都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他是那么的富有爱心和责任心,那么的公而忘私、严于律己,那么的积极进取、不畏艰难。他用他一生的言行给我们以教育和启迪。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而骄傲。我们也绝不会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一定团结一心,努力进取,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如他那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我父亲生前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回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家乡去走走看看,看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的重庆之新面貌,看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略给重庆带来的新气象,可惜因身体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但见江水滚滚来,捎来家乡幸福话。感谢自重庆远道而来的父老乡亲,是你们让我父亲又有了回到家乡的感觉。感谢来参加追悼会和未能前来的所有的领导和亲朋好友,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父亲病情的关心,对我们全家的关怀和帮助。       我父亲出生于明媚的春天,辛劳一生,奉献一生,又在这个静谧的秋夜里永远地走了。我们兄弟姐妹想以泰戈尔的一句诗为父亲送行:
生如春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亲爱的爸爸,您一路走好!
× × ×泣上 
二○○○年×月×日
(七) 碑文
  碑文,是指刻在竖石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专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虽刻在碑上,但不是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这种体裁有文,有铭,又有序。立题时,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题为某某碑,或题为某某碑铭,或题为碑并序、铭并序之类,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题碑铭等字,直书文章题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种。这类碑文是赞颂死者的,赞其人,不涉及成神显灵等怪事。写这类文章,往往溢美过誉。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墓碑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 ,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quot;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它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这批评虽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只称人之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做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
  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篆额"和"书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
  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
  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志求简明而碑尚丰丽。
祭奠活动2009-06-09 08:33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1421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祭奠先人,反映了中华民族敬祖先、爱家人的原始而又纯朴的观念。因此,祭奠习俗起源很早,并在历史传承中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一)丧期中的祭奠活动
  民间在丧期祭奠活动中虽然仪式很多,但到了现在已是简单了许多,主要有设灵堂、客祭、作七等等。有些丧事简办的,同时也免掉了丧期中的祭奠活动。
  1. 设灵堂 人气绝身亡后,丧家便在自家设一灵堂以便祭奠。民间相信灵魂不死,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因此,必须让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久而久之,演变成现在的灵堂,作为一种临时的对亡者祭奠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
  2.客祭 在设灵堂之后到出殡大殓之前,逝者生前的族戚友好会前来吊丧,过去称为"开吊",现在则称为"客祭"。为了方便接待,也可以在该期间内选定一两日为客祭日期,告知亲朋好友前来吊祭。按旧礼,亲朋好友吊丧须行三跪九叩之礼。但现在的做法比较简单,一般是亲朋好友要先点上三支香,然后向遗像行三鞠躬礼,丧家则在一旁鞠躬行回礼。
  3.做七 "做七",也叫"七七",是民间举办丧事活动时普遍举行的一种祭奠仪式。之所以普遍,是因为民间相信灵魂的存在,人死还会转生。通常"做七"要举行超度死者亡灵的佛事。从?quot;头七"起,就要为死者设灵堂,并早晚供食如生时一般,直至"断七除灵"为止。但是,现在民间在"做七"过程中,也有在"整七"的时候才供放祭品的。
   "做七"是从人死之日算起,七天为一期,最多为七期,七七四十九天,因此,死者家属要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目的是修福。如果七期已满,就要举行"断七"或叫"满七"的祭奠活动,同时撤掉灵堂,取下黑纱。
   在"做七"的日子里,丧家要注意的事项较多,但已不象旧时那样繁文缛节,主要设祭台,祭品一般为单数以讨吉利,要戴黑纱,不串邻居家门等等。
(二)岁时祭奠活动
  在我国民俗中,对已故的亲人都有固定的祭祀之日。到了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家或到墓地祭祀亲人,以表示自己的思念之情。
  1.忌日祭 是指为死者死亡这一天所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天,死者的亲属和朋友聚在一起,或在家里或在墓地或到殡枪荩勒吖┥霞榔罚障憧耐罚咚迪嗨贾椤?/p>
    现在忌日祭的形式已是多种多样,除了上述比较传统的做法外,也有学习西方的祭奠方式,强调个性化的。比如在这一天,死者的亲朋好友到墓地向死者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开一个追思会,看看死者的遗照、录像和遗物等等,追忆过去在一起愉快的日子。这样的祭奠方式,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尤其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2.春节祭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祭奠活动时,堂屋中挂上祖宗或已故亲人的遗像,摆放碑位,将点燃的香插入香炉,表明祖宗或亲人已回家了。为体现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
  3.上元节祭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上元节,也叫"元宵节"。按习俗这一天民间在家里或祠堂供奉祭品,焚香磕头,祈福保佑。因此,"上元节"是祭祀鬼魂的重要节日。
  4。清明、冬至祭扫清明、冬至是民间祭奠亡者和骨灰落葬的重要时节。在这二个节气里,人们偕老扶幼全家出动,有的踏青扫墓,拔草除尘、清洁墓地;也有的到殡仪馆骨灰寄存室或其他陵园骨灰寄存室,看望已故亲人,寄托哀思。     清明和冬至又是骨灰落葬最多的时节。民间有清明、冬至前后三天落葬、祭扫为宜的说法。因此,丧家要将骨灰落葬的(包括墓葬、壁葬、海葬、树葬、塔葬和草坪葬等等),基本上是在这一段时间里。这也是公墓最忙的日子。现在人们的工作节奏在加快,有时连清明、冬至前后六天都抽不出空,所以,骨灰落葬的时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公墓则一年365天办理骨灰落葬业务。
  祭祀仪式在中国流传至今多有变迁,但敬祖灵、寄哀思之心是一致的,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特殊对象的殡葬2009-06-09 08:34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818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来我国旅游、学习、工作、经商的外籍人士越来越多。同样,我国公民因公、因私出国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一旦在异国他乡遭遇不测,这些需要殡殓服务的特殊对象的遗体或骨灰将如何运回本国处理?为此,政府专门制定了有关政策和法规,并有专门指定的殡仪馆提供服务。
  (一)外国人和外籍人
  外籍人员在沪死亡后的处理,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将遗体直接运回本国处理;另一种是在沪火化,然后把骨灰带回本国。无论是骨灰出境还是遗体出境,都属于国际运尸范畴,应按有关规定严格办理相应的手续。
  1. 外国人尸体出境具体手续的办理
  (1)办理死亡证。凭医院院部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人的护照、委托人的委托书及护照、身份证明(非正常死亡的凭市公安局出具的验尸报告)到吴凇路333号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处办理外国人死亡证明。
  (2)办理死亡公证凭医院院部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公安局出具的《居民死亡殡葬证》或验尸报告、死者的护照、委托人的身份证到区或市的公证机构办理死亡公证。
  (3)到领事馆注销护照,开具死亡护照及入境许可证(中文和入境国文字),并由领事馆通知死者国内家属,办理人身保险索赔等事宜。
  (4)委托殡仪馆提供殡殓服务,并签订委托书。同时拟好遗体的接运、防腐、卫检、何时举行追悼入殓仪式、运输等事项。
  (5)卫生检疫。凭医院《死亡医学证明书》、公安局《居民死亡殡葬证》、死者护照、死亡公证书、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卫检证明单,通知市卫生检疫部门死者的大殓日期,进行卫生检疫。检疫后由市卫生检疫部门出具《棺柩出境许可证明》。
  (6)由丧事承办殡仪馆出具中国殡葬协会有关国际运尸证明。
  (7)到机场办理尸运、订机票和报关手续。
  (8)非在上海市死亡,须从上海市出境的,丧事承办人需提供省级民政厅、外事办开具的同意该遗体运回原籍的证明。如属非正常死亡的,需省级民政厅、外事办开具的调查处理已结束,遗体可以处置的证明。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和上海市宝兴殡仪馆是中国殡葬协会指定承担华东地区涉外丧事服务的专业殡仪馆。为了方便丧主,两家殡仪馆均提供涉外丧事一条龙服务。丧主或联系人可以直接与二馆联系,委托他们代办。联系电话:上海市龙华殡仪馆:64380004;上海市宝兴殡仪馆:56629007;也可以打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殡葬服务热线64644444"代为办理。
   2. 外籍人员在沪死亡火化后,将骨灰带回本国处理的手续办理
  外籍人员在沪死亡,其遗体火化的一切手续均按上海市民殡仪程序的相关手续办理,一般程序如下:
  (1) 办理死亡证。(同上)
  (2)到殡仪馆办理殡殓手续(接运遗体、遗体防腐、租借礼厅、购买丧葬用品等)。
  (3)丧事结束后由龙华殡仪馆或宝兴殡仪馆出具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证明》。
  (4)丧家凭中国殡葬协会《国际运尸证明》将骨灰带回本国。
(二)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 死亡后的遗体处理方式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遗体的处理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遗体火化。按本市市民的殡殓仪式进行火化,火化后的骨灰可在本市寄存,也可采取壁葬、海葬、墓葬等处置方法。   (2)要将骨灰、遗体运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安葬的,因已属于国际运尸业务范围,须由龙华殡仪馆或宝兴殡仪馆提供服务。
  (3)将遗体在上海市安葬的,可以安葬在上海市唯一一家可以遗体落葬的华侨公墓--淀山湖归园。墓地的大小、式样可根据家属的要求选购、设计。具体殡殓事宜可以与指定殡仪馆联系。
  (4)需将遗体运回原籍安葬。有要求回原籍安葬的遗体必须得到当地县以上民政部门的同意和有关部门的批准,然后才可委托指定殡仪馆承办。
  2. 骨灰、遗体处理手续的办理
  (1) 遗体就地火化
  A.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沪死亡后,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医院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到死亡当地公安警署(派出所)注销户口,领取《死亡殡葬证》。
  B.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死亡证、死者护照、委托人的身份证或证明材料,到龙华或宝兴殡仪馆办理殡殓手续(接运遗体、遗体防腐、租借礼厅、购买丧葬用品等),一切按上海市市民的一般殡仪程序办理。
  (2) 将遗体运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安葬
  A.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沪死亡后,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医院出具的医疗死亡证明到当地公安警署(派出所)注销户口,领取《死亡殡葬证》。
  B.丧主或丧事承办人持殡葬死亡证和死者护照到市侨务办公室(延安西路129号华侨大厦12楼)或市台湾事务办公室(陵园路54号)办理许可证明。
  C.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以上许可证明到上海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办理遗体外运许可证,出具殡殓委托单,指定殡仪馆具体承办殡殓业务。
  D.到指定殡仪馆签订殡殓委托书,协商委托殡仪馆承办具体的殡殓服务项目(如遗体接运防腐、选购丧葬用品、举行仪式、遗体入殓、运送机场码头等)。 
  E.殡殓承办单位出具中国殡葬协会有关国际运尸证明。
  F.到机场办理尸运、订机票和报关手续。
  如需将骨灰带往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安葬的,只需按照遗体在上海市火化的手续办理后,再办理国际运尸手续,由丧事承办指定殡仪馆出具中国殡葬协会有关国际运尸证明,就可以将骨灰直接带往目的地。
  (3) 遗体在上海市华侨公墓安葬
  A. 华侨、港澳台同胞在沪死亡后,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医院出具的《死 亡医学证明书》,到当地公安警署(派出所)注销户口,领取《居民死亡殡葬证》。 
  B.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持《居民死亡殡葬证》和死者回乡证或台胞证到市华侨事务办公室或台湾事务办公室办理许可证明。   C.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凭许可证到上海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办理《遗体安葬 许可证》并出具殡殓委托单。指定殡仪馆联系华侨公墓承办安葬业务。
  D.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到指定殡仪馆签订殡殓委托书,协商委托殡仪馆承办 具体的殡殓服务项目(如遗体接运和防腐、购买棺木和丧葬用品、租借礼厅、举行仪式、入殓等等)。
  E.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到华侨公墓选购墓地,确定工程进度、安葬时间等。
  F.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在殡仪馆内举行仪式,追悼会后遗体入殓、封棺。
  G.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根据委托书确定时间,将棺木送华侨公墓安葬。 如在台湾、香港、澳门的遗体,要求运回本市安葬的,除了按照以上C-G项程序办理外,还必须出示当地有关部门和殡殓承办单位提供的《死亡证明》、《遗体防腐证明》、《棺柩移动证明》,才能到本市有关部门办理运回手续。
  (4) 遗体运回原籍安葬 
     华侨、港澳台同胞在国外去世后,需从国外将遗体运回原籍安葬,但须经上海转运的,丧家需办理有关手续和出示相关证明:
  A.提供当地的死亡证明、遗体防腐证明、棺柩移动证明、原籍县以上民政部出具的遗体土葬接受证明。 
  B.到上海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办理遗体外运许可证,出具殡殓委托单,指定殡仪馆具体承办殡殓业务。 
  C.到指定殡仪馆签订殡殓委托书,协商具体服务项目(机场、码头接运棺柩,确定载运时间、要求等)。 
  D.由殡仪馆负责将棺柩送往原籍(公墓)落葬。
(三)居民在国外、外省市死亡后的遗体处理
  1.在国外死亡,遗体运回上海市火化的手续办理
  (1)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须提供当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遗体防腐证明》、《棺柩移动证明》,到指定殡仪馆办理殡殓手续。
  (2) 到上海市居住地警署(派出所)办理《死亡殡葬证》。
  (3) 按市民殡仪的具体手续办理,有特殊要求可同殡仪馆协商,并签订委托书(如机场接运棺柩等)。
  2.在外省市死亡,遗体运回火化的手续办理
  (1) 丧主或丧事承办人须提供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本市 相关部门出具的《死亡殡葬证》、当地殡仪馆允许放行的证明、以及家属要求将遗体运回上海火化的书面申请书。如是交通事故,须有事故处理后允许遗体搬运的公安交通部门的证明。
  (2) 到市殡葬管理处业务科办理遗体接受证明,指定殡仪馆负责殡殓业务。
  (3)到殡仪馆按上海市市民办理丧事的一般顺序办理殡殓手续。由殡仪馆派车去外省市接运遗体或由当地殡仪馆派车运回上海。
(四)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遗体处理
  为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安定团结,回族、维吾尔族等十个允许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亡人,可以将遗体安葬在回民公墓。不要求土葬的少数民族,可以在所在地举行火化。
  1. 回族丧事办理的一般程序和殡葬礼仪
  (1) 遗体的接运。
  凡回族等少数民族亡人,其丧事承办人须在24小时内到公安部门办理《居民死亡殡葬证》,然后可直接电话告知回民公墓(电话:59760286)接运遗体。
  凡属外省市户籍,归真于上海市的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亡人,其丧事承办人在公安部门开具《居民殡葬死亡证》(须标明民族成份和葬于回民公墓字样)及亡人身份证或可证明其民族成份的有效证件,直接到回民公墓登记办理缴费手续。手续齐备后,方可派车接运遗体。
  (2) 殡葬礼仪。 
 
依照回民的传统习俗和伊斯兰教法原则,以及多年来上海地区回民殡葬礼仪实践,一般有以下仪式:  
A. 备克凡。"克凡"即用36尺白布扯成的殓衣,男3件,女5件。在铺陈 "克凡"时,撒一些冰片末、樟脑粉等香料,以起到防腐驱虫作用。 
  
B. 善面。即近亲好友向亡人遗体告别。善面时,不挂遗像,不放哀乐,不 设花圈,不行鞠躬礼,不对亡人嚎啕大哭,保持礼厅肃静。若丧事承办人要求举行追悼会,一般安排在"净仪"之前,也必须遵守以上"五不"规定。
  
C. 净仪。即为亡人净身洗礼,亦称"浴礼"、"洗埋体"、"洗艾斯里"。净 仪由主洗人按照伊斯兰教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亡人子女或近亲为敬孝心,可安排1-3人参加净仪。参加人员必须自己净身,并听从主洗人安排。 
  
D. 殡礼--站"者那则"。即为亡人向真主安拉祈祷的集体礼拜。参加殡礼者面向"克尔白"(伊斯兰教圣地方向),排班站齐,由阿訇率众对着亡人胸部站立。举意、抬手、大赞、祈祷,在领念大赞四次后,向左右道"赛俩目",殡礼结束。参加殡礼的穆斯林须净身、着洁衣、不鞠躬、不叩头、不诡坐。"者那则"不能在日出、日落、正午三个时辰举行。
  
E. 落葬。即送"埋体"下土落葬。"埋体"由男性穆斯林集体肩扛或车推, 缓步送至墓地,安放在事先打好的坟坑内。开始培土时,阿訇诵念"下土经",直至坟土培好。阿訇率众举双手捧接"都瓦"(祈祷),为亡人求赦免。
(五)回民公墓提供各类殡殓服务
  回民公墓为方便回族办理丧事,备有祭祀大厅、亡人清洗间、外宾接待室、小卖部、食堂餐厅等服务设施。小卖部除供应丧葬用品白布、香料、工艺品以及穆斯林常用的男?quot;礼拜帽"、女士"盖头"及宣传品外,还供应清真食品、饮料。公墓还提供伊斯兰教书籍。有些书往往在市区买不到,而在回民公墓可以买到,如《阿拉伯世界》、《礼拜必读》、《回教真相》、《古兰经》等,大大方便了上海的穆斯林。
骨灰安置2009-06-09 08:35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894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一)墓葬   
       骨灰安葬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墓葬,即将骨灰埋于地下。下葬时骨灰盒安放在用石材雕凿的穴位中,放上干燥粉,上面用石板盖住,四周用水泥封口。墓穴正后方立石碑,上面刻有碑文。 
  1、选择公墓 
  旧时有地位的人很重视墓地的选择,认为风水好的墓地能使后人家业兴旺。现在公墓都利用荒山瘠地修建,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但经过规划建设,植树种绿,也是景色秀美,鸟语花香,成为故人安息的好去处。 虽然现在的公墓在各个方面发展较快,但因各种原因,丧家在选择公墓时还是应掌握以下几个要点:
  (1)根据《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的规定,经营性公墓必须有《公墓经营许可证》。该证确定了公墓的合法地位,每年由上海市殡葬管理处核发。同时,购买墓穴必须使用全市统一的墓穴证书和购墓合同书。有些公墓不经管理部门允许而擅自经营,一旦发生纠纷会给购墓人带来麻烦,造成损失。
  (2)地理位置便利。民间有清明扫墓的习俗,举家外出踏青扫墓、祭先人,首先要考虑出行方便。路途太远、交通不便会使扫墓费时又劳累。一般可选在居住地的郊区。以上海为例,自八十年代起,市政府为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批准在市郊利用瘠地建了一些公墓,现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象滨海古园、徐泾西园、卫家角息园、淀山湖归园、颛桥寝园等都是上海知名的公墓。这些公墓在市区都有代办点,买墓有专车免费接送。平时祭扫交通也十分便利:双休日有专车接送,清明冬至时期每天从早到晚都有专车进出公墓。上海市民不用再象以前受车马劳顿之苦去外地安葬亲人,在本市便可得到便利周到的服务。
  (3)根据公墓的建造风格选择。现在公墓很多,风景地貌有差异,建筑风格各不相同。有的在山上,有的在水边。有的是中国园林式,如滨海古园、淀山湖归园,园内景色自然流畅,幽静典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是道路整洁、树木参天、湖水假山、亭台楼阁,成为上海市花园单位;有的是欧陆风情式,如徐径西园,高大的法国城堡式门楼,气势不凡的大型喷水池,宏伟的罗马建筑长廊,典雅的希腊神话人物雕像等等。 一座好的公墓环境优美,绿树环绕,管理严格,服务齐全。丧家不妨实地察看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
  2.选择墓式
  公墓选好后,还要挑选墓穴的式样。墓穴有单穴、双穴、三穴。单穴是死者单独埋葬,占地不超过1.5平方米。双穴一般为夫妻合葬,占地不超过3平方米。三穴一般为家庭合葬,占地不超过4.5平方米。做墓用的石材种类繁多,质地、花纹各不相同。不同的石材质地、雕刻工艺以及占地大小、地理位置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销售价格。普通的单穴墓价格在1500-4000元左右。双穴在4000-8000元左右。艺术墓的价格要高些,一般是由消费者同公墓的经营者协商定价。有的公墓环境好、基础设施完备、道路通畅,价位自然较高些;而一些较简陋的公墓墓穴价格就便宜。同一个公墓中,道路两旁的墓穴因地方相对较宽畅,祭扫方便,也比其他墓穴的价格高些。
  墓的型式多种多样,风格迥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普通墓   普通墓最为常见,即地面用石板铺就,墓穴在中间,墓穴后树石碑,后方和两边用石板围起,成为一块半封闭的墓地。人们看到的一排排兵营式墓即是。
  (2)草坪墓   草坪墓是不树墓碑,不围墓地,直接将套骨灰盒的石椁埋入地下,石椁上方盖上石碑,石碑稍高出地面平铺,上刻碑文,周围种上绿草。整个墓地看上去是绿草一片。
  (3)艺术墓   艺术墓很多是根据死者的生平而专门设计的墓型,是艺术化与个性化的高度结合,文化品味很高,充分体现了家属的一片深情和设计者的匠心。如滨海古园中艺术家白杨、蒋君超夫妇的合葬墓是用矩形平台象征舞台,以一大块汉白玉为背景,寓意银幕;音乐教育家范继森、范大雷父子的墓碑是树起的一架钢琴;用"一本被打开的书"来概括知识分子的一生等等。艺术墓特色鲜明,耐人寻味,深受丧家的欢迎。因此,只要丧家提出要求,公墓就有专业的设计师代为设计。
  3.购墓程序   选好了墓穴以后,购墓者持殡仪馆签署的《火化证明》和本人身份证,去公墓在市区的代办处办理,也可直接去公墓办理,签订墓穴购销合同,付清墓款,领取由殡葬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墓穴证书》。
  4.碑文拟写   碑文就是刻在墓碑上的文字。碑多是长方形,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功德行事或文章著作、逝世时间等,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
  旧式墓碑有两种。一是名碑。墓的正面标明墓中人姓名、立碑人姓名、立碑时间,碑的背面不刻写碑文。二是背面刻写碑文的墓碑。墓碑文一般包括姓名、机关、家世、经历、著作、逝世年月、葬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多为韵文,大多数是死者后代请托别人撰写的。 墓碑文书写的格式:一般行文从右向左,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逝者的生殁年月日;第二段是碑题,写逝者的姓名;第三段写立碑人;第四段写立碑时间。
  5.落葬   把骨灰盒埋入地下,表明死者入土为安的整个过程称为落葬。 墓穴买好后,骨灰盒可以当场安葬,也可以暂时寄存在公墓。由于落葬是件大事,一般都较为重视,选好日期,要待亲友、子女都到齐后进行。民间有在清明、冬至时节落葬的风俗。 落葬时,墓穴内放入干燥粉,骨灰盒用红布包裹,由死者的子女手捧骨灰盒缓缓放入墓穴,然后由公墓的落葬工封穴盖顶,用水泥封牢。
  骨灰置于黄土中,亡故亲人将长眠于地下,人们感到由衷的悲伤,所以封穴后可举行简短的仪式:在墓碑前献上花篮、花圈,放上鲜果、糕点、菜肴等;由亲属讲一些告慰死者的话,愿死者长眠安息;有条件的还可以读祭文。祭文是悼念性的文字,写法很像书信,但它的称呼对象却是死者本人。其实祭文是念给活人听的,为的是让生者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踏着死者未走完的路继续前进。最后大家肃立默哀三鞠躬。
(二)长期寄存
  遗体火化后骨灰不急于安葬,而是放在骨灰寄存室内称之为骨灰寄存。长期寄存是无期限的寄存。寄存室一般较大,分布着一排排的寄存架,每一寄存架上下可分为8-10格,分隔成单独小格位。整个面上呈井字型,每个格位都有玻璃门可开启。放入骨灰盒后,前面可放上小绢花圈、塑制或蜡制的供品等。
  1.选择寄存场所
  与选择公墓一样,选择骨灰寄存场所首先要看其经营的合法性,再看其交通是否便利,环境是否整洁优美,另外还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选择格位
  寄存格有上层、中层、下层之分。格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祭扫是否方便。中间的格位与人站立的高度相仿,瞻仰、献供品方便,所以价格稍高些。高层和底层祭扫不便,最高位还要借用梯子,因而价格偏低些。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3.购买程序
  购买寄存格位需持死者的《火化证明》、购买人的身份证。先实地查看,选好合适的格位,签订购销合同,付清寄存费,由骨灰寄存场所发给《骨灰寄存证》。郊县的骨灰寄存场所在市区的殡仪馆内都设有代办处,丧家也可先去代办处了解情况,认为合适再去墓园查看。
(三)壁葬 
       壁葬,顾名思义是将骨灰盒嵌在墙壁内的一种葬式。
  壁葬墙和普通的墙体高低相仿,略厚些,墙体正面分布着井字型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当作墓碑,刻上碑文。一堵壁葬墙可安置几十乃至几百只骨灰盒,存放量极大,又节约土地。壁葬是国家殡葬改革所提倡的葬式。
  壁葬虽然是嵌在墙壁内的,但是,壁葬的建筑形式还是十分丰富的,有回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四合院式的还有多层式的等等。目前上海主要经营壁葬的陵园有颛桥寝园、卫家角息园,还有一些公墓也兼营壁葬。尤其是颛桥寝园和卫家角息园,绿树环绕,环境幽静,为避免日晒雨淋,还为壁葬墙安装了铝合金玻璃防护棚,整洁美观又起到保护作用,深受丧家的欢迎。
(四)海葬
  海葬是将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种葬法。 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观念。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继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类思想的一大飞跃,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海葬有利于节约土地、发展经济,有利于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人民树立了榜样。 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海葬带给子孙后代的益处。以上海为例子,上海于1991年3月举办了首次骨灰撒海活动,迄今为止,共举办了34次。已有4090户家庭,16770人次参加,有4591具遗体在大海中栖居。撒海骨灰中有离退休干部、新闻工作者、教师、工程师、普通工人等。
(五)植树葬 植树葬是一种不建墓、不树碑、以树代碑,树下直接葬入骨灰的葬法。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最终也将回到大自然中去。人类的遗体从土葬发展到火化是社会的重大进步。从骨灰墓葬过渡到骨灰植树葬和骨灰撒海是人们观念的更新,是我们社会文明的又一大进步。骨灰植树葬符合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符合骨灰处理多样化的精神。它有利于改革旧的传统习俗;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和加强绿化林带的管理。 植树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苗圃和绿化林带,在苗木的间隙埋葬骨灰。它能综合利用土地,充分挖掘土地资源,节约耕地、发展农业、美化自然环境。植树葬以树代碑,象征生命之树长绿、精神永存,也符合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便于市民接受。
  办理植树葬登记时,应携带申请人的身份证或户口簿和《火化证明》。埋入骨灰时,不能将骨灰盒或骨灰袋以及其它物品同时埋入土坑。骨灰深埋后,再在上面种上树苗。
火葬2009-06-09 08:36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764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一)送葬
  开完追悼会,遗体将由亲属护送去火葬场。过去送葬时,丧家要哭着追出很远的路程意在挽留他。现在城市里已看不见这种送葬场面,但仍有亲属护送灵柩到火葬场,送最后一程。
  由于火化场和殡仪馆是分开的,路程又较远,比如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和宝兴殡仪馆开完追悼会后是将遗体送往益善殡仪馆进行火化,因此,丧家可以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跟车或委托送葬。
  1、 家属跟车 家属跟车是指丧家随灵车一同前往火化场,送逝者最后一程。如果家属人少,可以随灵车前往;如果家属人多就需要另外租车前往,租的车一般跟在灵车的后面。
  2、 委托送葬 如果丧家不去火化场送葬,追悼会后就由殡仪馆代为送葬,灵车直接开往火化场。
(二)告别式
告别式是丧家和亲朋好友向死者作最后道别的一种仪式。这种告别仪式往往有多种形式,一般由逝者生前所立遗嘱或丧家自己决定。
  1、直接告别 有些逝者生前立下死后丧事简办,不开追悼会,也不受花篮、花圈的遗嘱,只需极少数直系亲属或生前挚友道别就可以了。至此,家属和挚友到殡仪馆的告别厅瞻仰遗容,向逝者行礼告别。殡仪馆及火葬场内现都设有告别厅,专为这部分丧家提供服务,可举行简短的仪式。
  2.送葬告别 开完追悼会后,由家属随灵车到火葬场,在遗体火葬之前,举行简短的告别仪式,讲一些让死者安息的话,再看亲人最后一眼,鞠躬行礼送走亲人。
(三)火化
  告别仪式结束后,遗体将被火化。为了文明、卫生火化,遗体都装入一次性的包装盒(袋)中。包装盒(袋)随遗体一同火化。用于火化遗体的炉子按科技含量高低,分为普通炉和绿色火化炉。
  1、 普通火化炉火化 由输送带将遗体送进炉体,火化后人工将骨灰勾出,丧家可以戴上一次性的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为亲人纳骨。上海地区一般的遗体火化费为180元一具。
  2、绿色火化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高科技的火化炉已经研制投产。
  上海宝龙火化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上海益善殡仪馆装有二台绿色火化炉),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采用二次燃烧,利用燃烧技术配以其他辅助措施来达到消烟、除臭、除噪声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火化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具有台车告别、进炉、冷却、收纳灵骨全自动的功能。新型绿色环保火化炉通过上海市科委的新产品鉴定。该火化系统集人文科学、现代燃烧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于一体。
  选用绿色火化炉火化遗体时,丧家入告别室与遗体告别,然后目送遗体进炉膛,同时还可以通过炉膛内的摄像头在电脑屏幕上观炉火化。绿色环保火化炉满足了丧家的特殊需求,很受丧家的欢迎。
(四)拾骨
  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盛入灰袋中,整个过程叫拾骨。拾骨多由殡仪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家属若有自己拣灰的要求,殡仪馆可以提供方便,在专门的纳骨室内完成。纳骨的过程是骨灰出炉后,家属戴上口罩和一次性卫生手套,用特制的筷子夹起骨灰放进袋子里。上海益善殡仪馆开设了这项业务,很受丧家的欢迎。
(五)领灰
  领灰是指遗体火化后,家属到指定地点领取骨灰。正常情况下,火化三天之后领取骨灰。家中有特殊情况想早些领取骨灰的 ,也可以要求当天领灰或隔天领灰,但须在业务洽谈时预约,便于殡仪馆提前安排。
(六)短期寄存
  极大多数丧家不把骨灰盒直接带回家中,而是放在殡仪馆骨灰寄存室内,待买好墓地后再从寄存室取出落葬。骨灰寄存不超过三年,就是短期寄存。
  殡仪馆内有短期骨灰寄存室。丧家在洽谈丧事时要事先定好格位,待遗体火化后,殡仪馆会直接将骨灰盒放入事先选定的格位。另外还有专门的骨灰寄存场所,如上海市颛桥寝园,是一家主营骨灰寄存的陵园,有各种期限的寄存方式。现在许多公墓内都有骨灰寄存室。如果丧家已在公墓选好墓地,也可在该公墓的寄存室内存放骨灰,到落葬时再取出,十分方便。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追悼仪式2009-06-09 08:37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1650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追悼仪式是指为逝者举行的追忆、告别活动。在整个追悼活动过程中,需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丧家要做到繁而不乱,事先应有很好的策划。 
(一)仪式准备 
 仪式准备是追悼活动的前期工作,主要安排、落实有关具体事项。 
 1、安排亲友迎送车辆   追悼会在殡仪馆举行,丧家的亲朋好友一般都要到场参加。如果人数较多,丧家应安排好迎送的车辆,并通知亲友上车的时间、地点,以方便亲友去殡仪馆。安排车辆的方式有如下三种:
 (1)委托殡仪馆联系客车。这是殡仪馆推出的便民服务,丧家只需在业务洽谈时说明上下车的地点,殡仪馆便可提供客车为丧家接送亲友。这种方法最省力、省心。 
 (2)、到出租车公司预定车辆。必须提前预定,车辆大多在丧家家门口出发,届时亲朋好友先到丧家家中集合,然后随车去殡仪馆。 
 (3)、由死者单位派车。死者生前的同事要参加追悼会,一般由单位派车接送,出发地点是在单位。 追悼会结束后,还应安排车辆送客人,如果准备了丧宴,还应安排车辆去饭店。
 2、礼厅布置 
  礼厅是举行追悼会的场所。礼厅的布置应体现庄严、肃穆的气氛,并充满人情味。礼厅的布置有一定的讲究:正后方墙壁上悬挂较大的横幅,书写"×××同志追悼?quot;, 现在的殡仪馆已引进现代化设备,电子显示屏已取代了手写横幅;礼厅左右两侧垂直悬挂大幅的挽联,两联位置应上下对齐;横幅下方摆置长桌,桌中间摆放逝者的遗像,遗像选用黑边镜框,可用黑纱或小白花装饰;亲朋好友送的挽幛挂在礼厅左右两侧墙壁上,礼厅两侧有悬挂挽联、挽幛的挂具,使用很方便;遗体安放在长桌正前方;安放遗体的灵床四周用鲜花围起,使遗体安卧于鲜花丛中,讲究些的还为遗体铺花,即在灵床四周铺满鲜花,多的可铺数百朵;另有鲜花围屏,就是先搭建围屏,围屏大小应与礼厅相配,在上面缀满鲜花,也可拼出图案或"奠"字等;配偶及子女送的花圈、花篮放在灵床的正前方,亲朋好友送的花圈和花篮在灵床的两边排开,花圈多时注意留下走路的通道。
  3、书写横幅和挽联
  横幅和挽联均为礼厅中不可缺少之物。横幅顾名思义是横写的条幅,白底黑字或黑底白字。横幅的尺寸一般较大,但应与悬挂处墙面的大小相协调。横幅醒目、有气势,能烘托哀悼的气氛。横幅的内容不固定,可写对死者的评价,可表达对死者的哀思之情,常用的有"×××同志千古"、"沉痛悼念×××同志"、"×××同志永垂不朽"等等。 
  挽联的书写不同于横幅,是竖着书写的,有上下两联,要求句子工整对仗。挽联的尺寸也较大,但应与横幅相协调。挽联悬挂在礼厅正前方的墙壁两侧,右边为上联,左边为下联,一般表示死者的生平、成绩和美德乃至他死后对后人的影响等。一幅好的挽联,不但讲究句法,且配以好的书法,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许多挽联成为了千古名句。 
  挽联可以是家属自己书写,也可以委托殡仪馆代写,或购买成品的挽联。
  4、购买或租用花圈花篮
  现代丧事活动中,送花圈、花篮是人们悼念死者、表示哀思最普遍的方法。常用的花篮、花圈有纸制、绢制、塑料制品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增强,鲜花蓝、鲜花圈的使用已十分普遍。 
  接到报丧的消息,参加或无法参加追悼会的人都可以送上花篮、花圈表示哀悼。远在外地的人可委托别人代送,以表示人不能到心意到。 
  送多少花篮、花圈没有限制,常常是配偶单独送一只,子女们合起来送一只,已婚子女及配偶率孙辈以户送一只。另外,死者的单位及党、政、工、团均可代表一级组织送。 
  目前殡仪馆都有花篮花圈经营部和出租处,非常方便。在殡仪馆购买或租用可省去运输的麻烦。出租的花篮和花圈多为纸、绢、塑料制品;出售的一般为鲜花做成的花篮、花圈。 挽带用在花篮或花圈上,为两条,长短一致,白底黑字,上联写悼念的词句,下联写上送花圈人的姓名。不同身份用词均不一样,上联常见的有"×××伯父千古"、"×××同志安息"等待,下联常见的有"×××敬献"、" ×××敬挽"等。写好后上端对齐、下端叉开,别在花篮或花圈上。 花篮、花圈的摆放方式:花圈因为比较大,故在礼厅的两侧一字排开;花篮的摆法是以遗像为准,以单位为主召开追悼会的,单位和领导人送的花篮摆在前排,以家庭为主召开追悼会的,配偶和子女送的摆在前排。
  5、确定仪式司仪
  在追悼会上,司仪是串起整个仪式的主要人物,相当于节目主持人。从追悼会开始到结束的每一项程序都是由司仪来宣布进行的,因此确定司仪的人选很重要。选定的司仪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见过大的场面,不紧张,不怯场,讲话得体,仪表端庄,常常由死者生前的单位委派。丧家如无合适的人选,殡仪馆或长依殡葬服务部均可派专门的司仪主持追悼会,他们经验丰富,善解人意,能够成为丧家的帮手。
  6、准备悼词、答谢词和确定致词人
  悼词是追悼会上宣读的一种文书,是对死者一生的总结。准备悼词先要了解死者的生平、主要贡献、组织的评价等。悼词一般由死者单位撰写,也可由亲属来写。领导干部或是有公职的人死后多由组织上写悼词。一般讲,谁写悼词就由谁来宣读,单位写可由单位派人宣读,亲属写可由亲属宣读,多为长子宣读。 答谢词是亲属在追悼会上宣读的文书。死者身前病重住院时得到过组织、单位同事、亲友等许多人的关心,去世后办理丧事时又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对这一切,家属是十分感激的。为了表示谢意,在追悼会上家属要致答谢词。答谢词的内容可以简单回顾死者的病情、住院期间单位的照顾、亲友的关爱、家属及子女的心情等,并对所有关心过死者的人和单位表示感谢。
(二)仪式
  悼念仪式进行得成功于否,执行程序的质量是关键。因此,丧事承办人必须严格执行既定的程序,在现场不能随意更改。 
  1.席位的安排
  追悼会上应根据参加者的不同身份安排不同的席位。亲属站在会场的前排,其余人站在后排。民间长子为丧主,即以他的名义办丧事,长子长媳站最前排,后面是次子次媳,再后是女儿女婿等。它体现了传统的血缘宗法精神。如果有领导参加,则应站在前排。司仪站在前排的左侧,这样可以面对亲属,也可以面对其他与会者。司仪、致词人在讲话时应站在礼厅的前方,要面对与会者,并有一定距离,礼厅人多可使用话筒,让后面的人也能听清楚。乐队站在会场的右侧。(如图所示) 这种席位的安排使死者处于"尊位",体现了中国殡葬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原则。
   2、一般程序 
  (1) 由司仪宣布×××同志的追悼会现在开始; 
  (2) 默哀、奏哀乐; 
  (3) 由×××同志致悼词; 
  (4) 由家属致答谢词; 
  (5) 全体肃立,向×××同志遗体或遗像三鞠躬; 
  (6) 瞻仰×××同志遗容(奏哀乐); 
  (7) 向×××同志遗体告别(奏哀乐); 
  (8) 追悼会结束。
  3、特殊程序 
  (1) 由司仪宣布×××同志的追悼会现在开始; 
  (2) 默哀、奏哀乐; 
  (3) 敬献花圈(篮); 
  (4) 由×××同志致悼词; 
  (5) 宣读唁电、唁函; 
  (6) 由家属致答谢词; 
  (7) 全体肃立,向×××同志遗体或遗像三鞠躬; 
  (8) 瞻仰×××同志遗容(奏哀乐); 
  (9) 向×××同志遗体告别(奏哀乐); 
  (10) 领导与家属握手表示慰问; 
  (11) 追悼会结束。 
(三)入殓   入殓是指把逝者装裹入棺。现在的大殓是把逝者穿戴好了以后放入卫生盒。
  1、装棺 旧时对装棺十分重视,大殓时将死者包裹好后放入棺材。达官显贵则选贵重木材做成棺材,棺内放置金银珠宝,有地位的人还要在棺材外面套上椁,显示不平常的身份。装棺时孝子们要守在棺旁大哭,作最后的诀别。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些做法早已被摒弃了。 现在追悼会结束后,遗体将运往火葬场进行火化。
  为了运输时的安全、卫生和文明,也为了避免遗体暴露在外引起病菌的扩散而影响环境,有关部门规定,要将遗体放入一次性的卫生盒中。这与旧时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
  2.随葬品 旧时称放在棺材内随棺材一同埋葬的物品为随葬品。随葬品多为死者生前常用之物。 
  现在人们在卫生盒内也放置一些死者身前喜爱的小物件或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木梳、手帕、扇子、小礼品等,希望他到另一个世界使用,以表示对死者的关心。由于随葬品和遗体一起火化,特别要注意不能放入金属、塑料制品,这类物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还会损坏火化设备、污染骨灰。
(四)签署火化证
  追悼会仪式结束后,遗体将送往火化场火化。这时有一项重要的手续必需由家属办理,即在殡仪馆指定的火化证上签字。火化证是同意遗体火化的重要凭证,它必须由死者的直系亲属签字,火化场依据家属的签字开炉火化。
(五)吊丧的礼仪
  如果你得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应前往吊丧,吊丧的方式是可以去逝者的灵堂吊唁,也可以去参加追悼会。一般来说,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
  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长辈、朋友去世,不去吊丧是十分失礼的。 
  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论是去灵堂还是去参加追悼会,都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装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
守灵2009-06-09 08:38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3204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守灵也称为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一)灵堂布置   古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使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守灵期间,灵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盏油灯,时时加油,不使熄灭,号为"长明灯"。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民间认为,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丧家脸上就越光彩。
(二)、守灵方式   过去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时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使原来在家庭进行的守灵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守灵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目前主要有家庭守灵和在殡仪馆守灵二种。
  1、家庭守灵 家庭守灵就是在家中腾出房间,按灵堂的要求布置,亲友和子女日夜守候在灵堂,接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家庭守灵,既要安排好守灵人,准备午夜的点心和应急备用的药品,又要注意电、煤气、火烛的使用安全。
  2、殡仪馆守灵 在家中守灵布置起来比较麻烦,事后还要拆除整理。要腾出地方做灵堂,这对住房不宽裕的城里人更是捉襟见肘。如今,上海的殡仪馆内已经有了守灵这一服务项目,如龙华殡仪馆的净园厅与觉园厅是为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而改建的礼厅,既可以开追悼会,又可以守灵。内有家属守灵休息室、卫生间及卧室,两侧壁龛有十八罗汉,中间有特色祭奠供台,庭院内有香炉、牌坊,呈中国古典庭园式布局。守灵厅内家常用具一应俱全,省却了丧家许多烦繁琐之事。
(三)收礼、登记、谢帖、丧宴
  家有丧事,总有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前往吊丧,其中免不了礼节性的往来,处理好这些细节,体现了作为一个文明人的良好素质。
  1、收礼 民间办丧事期间,丧家也有"人情"收入,并指派专人收礼登记,事毕向丧家交点。普通丧事各方面送礼不外乎花圈、花篮、挽联、挽幛、礼金等。丧家置备礼簿及谢帖,一方面登记礼物及数量,一方面写谢帖交送礼者作为证明之用。礼簿登记详细,可作为将来回报的参考。追悼会上还备有专用?quot;签到簿"用来登记来宾。
  2、谢礼 追悼会上丧家要发放谢礼,一般为毛巾、手帕、糖果、糕点等物品。现在殡仪馆为方便丧家,有专门的谢礼供应,也称为"奠酬"。常见的为毛巾、手帕与巧克力、糖果、糕点的组合。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监制生产的多种奠酬,包装精美,质量可靠,深受丧家的欢迎。
  高寿老人去世后,民间有办"喜丧"的风俗。亲朋好友要向丧家讨"寿碗",丧家分送云片糕,意在借死者的高寿。 
  丧家为对来宾表示谢意,丧礼后,要请来宾参加丧宴,事后还可写感谢信等。
如何选择墓穴墓碑2009-06-20 21:33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864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墓地的选择
    一是禁潮湿。应选择较高地势,水位较低,不易损坏骨灰盒。现在一些墓地,因为地势低洼,上面是用石材填充的,没达到真正入土为安的目的。 
    二是纯净土。净土即是说土中只有活的生物留下的痕迹。 
    三是环境要干净、安静。应无噪音、垃圾、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自然天成,乃是先人安居的最佳场所。 
    墓碑石材的选择 
    碑体应选择硬度好,抗风化能力强的石材,其它部分材质可稍次一些。一般情况下,碑体多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其它附件可用次等大理石或青石。 
    墓碑式样的选择 
墓碑有中式碑和西式碑两种主要形式。中式碑为竖碑,西式碑为卧碑。中式碑碑体一般为大理石或花岗岩,西式碑多为花岗岩。依个人的属性和爱好,可选择各种艺术化、个性化碑型式样和石材材质及颜色。 
    组合型、特制型墓穴的选择 
    这实际上是碑与穴的搭配问题,其中最关键因素是要选择好碑型与占地的搭配。组合型 + 特制型墓穴的占地选择原则是,长度为:前后距甬道不得大于 10 公分;宽度为:距左右相邻墓穴或道路一侧的距离为 20—30 公分;左右无相邻墓穴或占道的,占地需在公墓所划的区位格内,并且面积按所跨区位格数的面积之和计算。取完占地后,选择的碑型要与占地的比例适当,方可符合美学原则。 
E扫墓网 > 文化习俗 > 殡仪常识 > 正文
选择墓地应注意的问题2009-06-20 21:37 来源:网络 作者:秩名 阅读:664次 收藏到我的QQ书签   一、查验墓地经销者的手续是否齐备 
    我国的墓地管理体制,现有的墓地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私自兴建的墓地,这类墓地没有任何合法审批手续,属于违法使用土地资料,应列在清理之列。 
    第二类是农村乡或村兴建的墓地,有合法手续。但这类墓地只能埋葬本地村民,不得对外出售或从事其他有偿经营活动。对外出售部分也属违法经营。 
    第三类是经营性公墓,是经市级以上部门批准兴建的公共墓地。这类墓地才是我们可以购买的墓地。 
    购买墓地时应该查验经销方的经营手续是否齐全。除营业执照外,还应该有民政部门颁发的《墓地经营许可证》和上一年度的《公墓年检合格证》。没有这两个证件,便意味着该公墓是存在问题的。 
    二、实地观察墓地环境和经营情况 
    在我国墓地管理中,根据墓园的经营、管理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较好的墓园评为一级、二级。对有此殊荣的墓地,一般可放心购买。但并不是说没被评为一级或二级的墓园就一定不好。例如,某非宗教人士安葬公墓在不适当的位置建造了宗教建筑就不能被评为等级公墓。 
    实地观察还有看墓园的实际管理、环境建设情况。一些墓园为了促销,也常夸大自身的优势,只有到实地考察,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实地观察也要看交通情况。一般的墓园都建在郊区,交通是否方便,道路是否好走也是我们应该考察的因素之一。 
    三、仔细询问价格 
    墓地的价格可能有多种构成,有些墓地的报价可能包含地面建筑,如墓碑、墓基及其他配套设施,但有的只是墓穴本身的价格。而事实上,不同的墓碑、墓基(材质、加工工艺等方面的不同)都会使价格产生很大变化。

(3) [白事礼仪]白事礼仪


白事礼仪
1.殡葬流程咨询
2.追悼会的仪式大致过程为
3.殡葬一条龙
4.海葬的起源(海葬的办理程序海葬行程及费用*海葬仪式流程)
5.树葬也渐成风尚
6.超度(送灵超度*做超度的须知*超度法事与普通法会的区别
*超度的方法——拜地藏忏*超度的对象)
7.风水穴
********************************************************************
1.殡葬流程咨询
由在殡葬行业服务十几年的殡葬专业人士为你指导殡葬的由去世开始到祭祀结
束的具体流程,关注每一个环节,指导每个环节什么时间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免除逝者家属没经验不知所措状况的发生,关注每一个细节。
杜绝在殡葬费的过程中造成浪费精力,浪费感情,浪费时间,殡葬物品的高消费,重复消费等状况的发生,同时提供切实可行的殡葬方案供家属参考选择,并为家属,提供以下服务。
 
1、      协调家属的各种殡葬意见。
2、      推荐若干殡葬方案。
3、      监督殡葬一条龙公司的服务。
4、      监督殡葬礼仪公司的服务。
5、      帮助死者家属整理医疗费用的结算工作。
6、      死亡证开具的注意事项。
7、      土葬的申请和注意事项。
8、      户口的注销和殡葬证的办理注意事项。
9、      讣告的书写及发布指导。
10、     追悼厅申请、布置、追悼仪式等指导。
11、     丧宴安排指导。
12、     丧葬用品的购买指导,防止被宰。
13、     骨灰寄存的注意事项。
14、     墓地的选择注意事项。
15、     介绍高人看风水穴。
16、     海葬树葬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7、     祭祀的建议例如超度,做七。
18、     建议建立网上墓地,网上灵堂,可随时拜祭,留言等。
以上服务以指导为主,需要家属进行配合,如有需要请联系。
2.追悼会的仪式大致过程为: (1)在会场门口迎候亲友和来宾,并发给白花或黑纱。迎候者一般为丧家委托的亲友。 (2)宣布追悼会开始奏哀乐。 (3)宣读悼词。 (4)来宾致哀辞或发言,宣读唁电、唁函。 (5)众人绕遗体一周,向遗体告别。 (6)慰问逝者亲属。 (7)追悼会结束。 吊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着和谈吐,不可穿红戴绿,浓妆艳抹;不可三五成群,窃窃私语;不可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行礼时动作要真挚自然。 丧服现在丧葬不提倡穿白戴孝,带孝者只在左胳膊上带一黑布,上面写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己正在孝期,还表示对亡者的哀思怀念。一般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去世后,举行追悼大会时,在场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对亡者哀悼,但不写“孝”字。最后要强调的是现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传统的丧葬仪式有些变化。
3.殡葬一条龙   
殡葬一条龙服务
有些人对规范的殡葬礼仪公司提供殡葬一条龙服务一直不知道具体包含什么,下面我根据殡葬礼仪公司的工作人员的详细介绍,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内容。
   一、服务宗旨: 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殡葬服务、而且省时、省事、省钱, 让逝者安详,让生者尽孝。
二、服务人员:全部经过统一培训,持有上岗证,具有良好的殡葬职业素质、优良的工作作风
三、工作准则:服务至上,文明用语,接听耐心,记录准确,处理及时,操作规范,完整归挡.
   四、工作内容:受理登记,咨询服务和丧葬用品等全套服务. 
五、收费标准:商品一律明确标价。
流程和内容:
1、          协调总结家属的各种殡葬意见,提出并制定殡葬方案。
2、          医院结账。
3、          注销户口。
4、          办理死亡证、殡葬证。
5、          安排接尸日期及车辆。
6、          更衣仪容整理服务。
7、          遗像处理、放大,底片反拍。
8、          书写讣告并发布。
9、          预定、策划、布置追悼会礼厅。
10、         根据家属意见购骨灰盒、花篮,花圈,黑纱,黄花寿衣等殡葬用品。
11、         预定丧宴。
12、         租借丧事用车。
13、         全程殡葬流程司仪服务。
14、         代写横幅挽幢挽联。
15、         追悼会现场主持。
16、         安排火花事宜。
17、         殡仪馆结账。
18、         代领骨灰盒或陪同领取。
19、         办理骨灰寄存。
20、         全程录像,光盘制作。
21、         代办公墓。
22、         代办网上墓园、纪念馆。
23、         道场、佛事、祭拜时间讲解。
4.海葬的起源
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 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 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 此时舰艇汽笛长鸣, 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骨灰撒海方式,开辟我国海葬的先河。现在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二、                                    辽宁海葬的办理程序:
海葬的办理程序:
  1. 市民带好本人居民身分证及所有参加家属身分证复印件到96144殡葬服务中心办理报名登记。
  2. 96144殡葬服务中心根据预约登记要求,确定骨灰撒海具体时间,同时电话通知已登记的家属报名费交的时间(一般在活动前三周)和地点。
  3. 家属在接到通知电话后,按照所规定的时间地点办理报名交费手续,领取骨灰袋。
  4. 为家属提供骨灰免费短期寄存服务。
  5. 按照通知的时间到指定地点乘车,参加海葬活动。
海葬行程及费用:
骨灰撒海时间自每年3月末至10月末不定期举行。家属可提前预定参加的月份。 
  大连路线:报名处出发(8:30出发)――沈大高速――宾馆(简短休息)――撒海码头上船(撒海)――宾馆(晚餐、住宿)――第二天早餐――市容观光――午餐――返沈
  丹东路线:报名处出发(8:00出发)――沈丹高速――鸭绿江码头上船(撒海)――午餐――返沈
去大连参加海葬费用:500元/人;去丹东参加海葬费用350元/人;骨灰撒海费用:300元/盒。(含往返车船费、食宿费、手提袋、骨灰撒海溶解罐、花束、花瓣等)
自己到达海葬地点:骨灰撒海费用300元/盒  故人家属费用100元/人(含乘船费、手提袋、骨灰撒海溶解罐、花束、花瓣等)
海葬仪式流程:
  在船行过程中,举行海上追思仪式,流程如下:  (1) 有96144殡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主持骨灰撒海告别仪式。  (2) 全体家属起立,向参加本次骨灰撒海的故人默哀。  (3) 在乐曲的伴随下,家属将鲜花与骨灰相伴,缓缓撒入大海。  (4) 向故人献花。
5.树葬也渐成风尚
  树葬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认可,日渐成为一种时尚。
沈阳市开展树葬18年来,安葬在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的市民超过27.5万人,植树绿化荒山超过700余亩。新开发的墓穴已被工作人员挖好。凡是到此为亲人安葬骨灰的市民只需将骨灰放入并在旁边种上树,即可让已故亲人“入土为安”。相对于公墓中的传统墓葬,树葬、海葬等新式安葬方式既文明,价格又比较低,易被普通市民接受。这种文明的祭祀方式既环保又节省了用地,并可减少丧葬费用。目前骨灰入土植树有了三种档次,分别是2700元/穴(专供低保人员)、3500元/穴、4800元/穴。管理周期为10年,满10年后每年需交管理费。全市各街道社区可为市民代办“树葬”,居民可到所居住街道社区报名。
6.超度
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也泛指佛教、道教中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如水陆道场、慈悲道场、天师道场等。
为了超度水陆空三界亡灵而举行的法会,称作水陆空法会。因在三界中,以水陆二界众生最为痛苦,所以往往又简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的全称叫“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  
整个水陆法会的进行历时七个昼夜(内坛亦有五日者,自第三日起),主要包括:结界洒净、遣使发符、请上堂、供上堂、请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授戒、送圣等内容。水陆供养的对象分上、中、下三等,上则供奉法界诸佛、诸位菩萨、缘觉、声闻、明王、八部、婆罗门仙;次则供养梵王帝释二十八天、尽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则供养五岳河海大地龙神、往古人伦、阿修罗众、冥官眷属、地狱众生、幽魂滞魄、无主无依诸鬼神众、法界旁生,即六道中的四圣六凡,普同供养。 
水陆法会坛场的布置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法事以内坛为主,像设布置香花供养,力求庄严。正中悬挂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三像,下置供桌,罗列香花灯烛果品供物。其前安置长方台四只成四方形,台上分置铜磬、斗鼓、铙钹、手铃及仪轨等,为主法、正表、副表、斋主四人所用。四围绕以布幕,将内坛分成三间。两侧分挂上堂、下堂各十位水陆画像。画像之下列插牌竿,详记每位圣凡名称。牌上皆画宝盖,下面莲花,中用黄纸;下堂则用红纸以为区别。 
外坛有六个坛场∶大坛二十四人,专门礼拜《梁皇宝忏》;诸经坛七人,讽诵诸经;法华坛七人,专诵《妙法莲华经》;净土坛七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华严坛二人,静阅《大方广佛华严经》;瑜伽坛,亦称施食坛,为夜间施放焰口之用,人数由各坛临时调用。此外监坛一人,共计四十八人。 
七天的进行程序为∶ 
第一天,三更外坛洒净,讽诵“洒净真言”,并用法水遍洒坛场,以使外坛成为净土;四更内坛结界,诵持经咒,从而让内坛与外坛区别开来,以保持内坛的绝对清净;五更遣使建幡,给“鬼使神差”们发符,让他们前往邀请符上所标明的诸佛、菩萨、天神及六道鬼魂等前来赴会,并于大雄宝殿前旗杆上悬挂长形旗帜(即幡),幡上书写“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几个字。 
第二天,四更请上堂,称为上堂的都是一些能施法力超度众生者,请上堂即通过祈祷恭敬他们到会,并将他们的画像悬挂起来;五更奉浴,安排浴盆、香水、手巾等沐浴工具,奉请各位上堂沐浴。 
 
第三天,四更供上堂,恭请各位上堂正式临坛开会,会场布置情况是:在各位上堂的画轴下,摆放供桌,供桌上安放写有其名字的牌位,牌位前摆放有灯烛、香花、时果、佳肴、点心等,正中间最大的供桌上悬挂着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画像,在正中的供桌前设置四个法台,台上备有磬、钹、铃、等法器及经典,以供四位主持人 —— 主法、正表、副表、斋主施法及供佛之用;五更请赦,即通过宣读《请赦文》,请求上堂们批准这次超荐活动;午刻斋僧。 
 
第四天,三更请下堂,把居住在地面、水中的神灵及待超度的六道众生请来,形式与请上堂差不多;四更奉浴;五更说戒,对下堂宣说戒条。 
第五天,四更诵《信心铭》;五更供下堂;午刻斋僧。
第六天,四更主法亲祝上下堂;午前放生,其规则一般依据《放生仪轨》。 
 
第七天,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斋僧,未时迎上下堂至外坛,申时送圣,水陆法会即告圆满。 
 
法会期间,自第一夜起,每夜于瑜伽坛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则放五方焰口(因上方是上堂,他们是批准超荐者,故不需对上方放焰口,只需对东、西、南、北、下方施放就已形成了一台无所不包的完整的焰口),内坛水陆法师及诸坛僧众均参与法事,为水陆法会仪式的重要内容
送灵超度
送灵超度在亡者火化或下葬之前做,场所可选在殡仪馆、医院太平间的告别室或墓地,超度时最少需要僧人三名,亦可更多(通常为3、5、7或9人);
法事过程均由佛教协会下属的大寺名刹的资深法师主持,法事过程中送念阿弥陀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往生咒,时间通常为30分钟,亦可应家属要求延长,由高僧大德亲自主持仪式
送灵超度受场所限制规模有限,我们也可以根据死者亲属的需要为您安排在寺庙中做各种超度法事:
    普佛:          1~2小时
    诵地藏经+拜忏   3~4小时
    拜忏+放焰口     一天  
    弥陀忏          三天
    梁皇宝忏        五天
做超度的须知
为了更能利益亡者及丧者家人,参加者应尽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施种种善行并发愿回向亡者。如放生、忏悔、诵经、斋戒、戒杀等。
超度法事与普通法会的区别
水陆会、放生会、报恩会、念佛会、消灾会、祝寿会等多种,具有祁福、延寿、消灾、赈济、超度等多种功能,也就是说普通法会不是专门为超度亡灵而举办的,而超度法事则以超度亡灵为主,目的明确,因此丧家所获得的功德利益自然要大的多。
超度的方法——拜地藏忏    拜地藏忏是诵持《地藏经》的拜忏方法,通过此法可超度七世先祖,消除障碍,化解冤债,修福修慧。《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王菩萨曾受释迦摩尼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于诸道中的众生。所以,地藏王菩萨是代理佛,在所有的菩萨里面,他的身份不一样。在佛教诸菩萨中,有大法缘的只有地藏王菩萨和观世音菩萨两位。地藏王菩萨发誓“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 “拜地藏忏”是为亡者进行超度的最佳法门。
超度的对象
不只包括才去世49天之内的,而只要是自己想超度的,哪怕未见过面乃至照片都没见过的,去世许久的都可以,目的地是极乐世界。
7.风水穴
<<葬经>>曰:一座山头葬十坟,一家富贵九家贫.   
同山同向同朝水,还有同堆共并走.
一家光荣生富贵,一棺泥水绝人丁,
穴坐火坑招泥水,金牛坐穴起紫藤.
墓地风水堪舆是让你选择或者布局一个生旺自己及家人的空间环境,这个环
境会帮助你及亲人事业成功,家庭和谐,子女兴旺,健康幸福!
逝者下葬后,真气会与穴气结合形成生气,通过阴阳交流成的途径,在冥冥中有影响、左右在世亲人的气运。阴阳两 气,呼出来就成为风,升上天就成为云彩,降落下来就成了雨,在地下流行的就成为生气。生气在地下流行,生发时就能养育万物。人是父精母血的结晶体,所以人也是阴阳两气的结晶体。每个活着的人都有阴阳两气,死后肉体消失,阴阳两气却没有消失。活著的人,气聚凝在骨,人死骨未灭,所以人死气还活。所以下葬者,要找一个有生气的阴宅,让生气和不死的阴阳两气相结合来保护在世亲人。 经书说:人死有气,气能感应,影响活人。这种感应是有事实根据的。例如西边产铜的山发生崩塌,东边用铜铸成的钟就不撞而鸣,这就是感应。再比如,春天来到,树木抽叶开花,放在家里的麦种也自动发芽。气在地下运行,它运行时,顺随地势走,它聚集时,也随地势停止。经书说:气有风吹就散失,遇上界水就止步。古代人聚集气使它不散失,用界水限制它不再运行,所以把它叫做风水。风水的法则,得水最好,能藏风是第二个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即使是盛大的气运行还有它的余气止息,虽然零散但深气也有聚集的地方。经书说:水流在土外,叫外气。外气横行成为界水,土内的生气自然止聚,说的正是这个意思。经书又说:浅深得乘,风水自成。士为生气之母,有土才有气。气是水之母,有气才有水。所以藏在干涸燥热的地方的气要浅,藏在平坦地带的气要深。
阴宅风水的形势从葬地来看,千尺的山水叫势,百尺的山水叫形。势和形顺就吉,势和形逆就凶。势凶形吉,原有的百种福还只剩下一种福可能留住。如果远势吉而近形凶,葬后几天就会有灾难降临。千尺之势,委宛顿息,气不融结,外不能聚内气,气在地中消失。经书说:生气散漫而无蓄聚的穴庭,是一种只能使骸内朽坏而不能福荫生人的凶穴。嘘呼气能散漫生气,因而才需要青龙白虎来护卫穴庭的生气,如果处在中间的高丘,左边没有青龙,右边没有白虎,前后空旷,那么,这种高丘的生气就会被风吹飘净尽。经书说:缺漏的穴,是使棺木朽坏的地方。外气(水)是用来止住内气,过水是用来挡住来龙。远势来而近形止,前有山水亲迎后有依靠,这就是风水吉地。
 阴宅风水的感应,感应者,言其天道也。夫天道不言而感应,福善祸淫,皆是物也。谚云:阴地好不如心地好,此善言感应之理也。所以,求地的人必须以积德为本,如果其德果厚,天必以吉地应之,以其福荫其子孙也,地之吉亦将以符也。若其恶果盈天,必以凶地报应之,祸其子孙也。盖心者气之主,气者德之符,天未常有心于人,而人之一心一气,感应自相符合。郭氏云:吉凶感应,鬼神及人。祖先的骸骨不可不择地安葬之,但若不修其本,惟末是图,则不累及祖宗者少矣,何况还要福荫其子孙。
地理堪舆五要素;龙,砂,水.向.穴.[[葬经]]曰;""金玉非宝,石棺非坚.若求厚葬,择地为先""一个人命运的好坏有三大因素:第一;祖坟风水.第二;阳宅风水;第三;人的生辰八字.祖坟和住宅得地利,就会心想事成,没有地利就会事与愿违.,阴宅荫益.""子孙后代。 
 许多人认为在公墓中寻找吉穴容易,实则不然.正是因为在来龙一致的情况下,在这么多穴位寻找吉穴,那必须是点穴的高手.首先须看来龙的缓急,再在公墓的前后左右仔细观察穴位落在那里最中,最能受到龙气,因为在公墓中穴所受龙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后代子孙的富贵贫贱,而后再在穴位上去看明堂,水路,砂等是否合局,这是公墓找吉穴最为关健的一步.除此之外还要避开以下不利因素:
1、穴要暖(即藏风聚气),所选之穴要避风,尽量寻找没有风或风小的位置。
2、尽量避免穴前有小沟而水流直去,成为牵牛水,导致后代损丁破财。
3、因公墓大多以梯田形式开发,后排的墓地贴近山壁,易为淋头水或射穴水所害,后人易因此而伤丁,破财或患上奇证。4、太近树木也不佳,因树根的延伸而搔扰棺木而使后代不安。
5、要避开黄泉线度,因为收到黄泉水会退产伤人,决不可用。
6、不可取空亡线度,因为线度空亡会使后人败退。
7人与人的命象不同,所选择的方向,方位,也是不同的.例如;水命适合的穴位,不一定适合于土命. 在墓园买墓地价格高不一定对你好。
  总之,选好吉穴后,依来龙及前后左右的砂水,尽量利用位置,结合仙命,元运来立最佳的向,才能使后代子孙获得最吉的效果。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送终
  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 称为"送终"。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 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 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 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 往会受人非议。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 落气纸"。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
  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 吊下葬的日期。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入殓
  死者入棺前,要为之整容,如剃头、刮脸、换擦洗身、穿寿衣等,然后再以白绸(有的地方 也用纸钱)掩面。民俗以为,不能给死者穿皮衣皮裤,否则死者会转世为兽;为死者穿衣时 ,不要将眼泪滴到死者身上,否则以后做梦就见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为死老配木梳一把 ,镜子一面。 在死者死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要由专人选择好时刻,正式将尸体移入棺中,入棺时,死者一 般是头朝里脚朝外。 
守铺
  死老家人在老人死后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间,要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铺侧,以示服孝,叫做" 守铺"。死者入棺之后,家人守护、睡卧在棺旁,叫"守灵",也叫"困棺材"。 
搁棺
  因为要选择吉日吉地安葬死者,因此,可能要停枢在家,称为"搁棺"或"停棺"。"搁棺 "的风俗,在古代常见,一般要搁七天,有的甚至搁棺十几天,几个月,现今则不常见,即 使搁棺,时间也不长。 
居丧
  居丧是指死者家人后辈自死者断气时起服丧。男子不穿华丽的衣服,穿草鞋(现在已不常见) ;妇女则要脱去身上的装饰品,脱下彩色衣服。男女各依其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穿孝服,戴 教帽。孝子在居丧期间(一般为一月或百日)不能理发,不能同房,不能会晤亲友、参加宴会 、进寺庙等。尤其是在安葬之前,这些习俗必须严守,否则不吉。 
吊唁
  吊唁是丧葬礼俗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吊唁的方式因各地风俗不同而有区别。吊唁时,与死者 关系的远近不同,吊唁的礼数,方式也不同。 死者子女在接到讯息以后,首先要哭悼,然后问明死因,尽一切努力尽快上路奔丧。临到家时,要"望乡而哭",出嫁的女儿,有的甚至一路哭来。到家后,先要在灵前跪叩,哭悼, 直到有人安慰才停止。亲朋友邻,虽不至于和孝子一样悲痛,但也要尽量表现得比较哀痛一些。 亲友前来吊唁的时候,孝子要陪同。比较亲近的亲友,一般要在灵前正式举哀哭悼,直至有人劝慰。如果不是较亲近的亲友,则可以在灵前烧化几张纸钱即可。 亲友前往吊唁时,一般都要携带礼品或礼金。礼金用黄色、蓝色签封好,在正中的蓝签上写 上"折祭×元"。"奠敬×元"的字样。礼品有匾额、挽联、挽幛、香烛、纸钱等。 
接三
  接三也叫"迎三"、"送三"。民俗认为,人死了三天,他的灵魂要正式去阴曹地府,或者 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迎接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死后都能进入天堂,但若在死者去世三天灵魂离去的时候,为他请僧众念经礼忏或者放焰口救度恶鬼,就能使死者赎罪积德,进入天堂。相对于神来说,是迎接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相对于死者亲友,是送别死者的灵魂进入天堂。因此,这个仪式叫"迎三",也叫"送三"。送三时,要用纸扎一些车马,以供死 者上路时用。 放焰口是接三中最重要的礼俗。据说焰口就是饿鬼,在地狱受苦受难。民间举行仪式, 摆放三宝,即佛、法、僧,便可以让饿鬼得到救助,脱离苦海。焰口有佛教《瑜伽焰口》, 比较常用。还有道教的《缸罐焰口》。 在丧葬礼仪中,还有做道场的。其作用与放焰口类似,这种道场常由僧人、道士一起做。 
出殡
  出殡又叫"出山",出殡要先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吉时,叫做"开殃榜"。出殡之前,先要 辞灵。先装"馅食罐",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食装在瓷罐里,出殡时,由大媳妇抱着,最后 埋在棺材前头。然后是"扫材",即把棺材头抬起,孝子放些铜钱在棺下,然后用新笤帚、 簸箕扫棺盖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财起官"的意思。 出殡的程序为:先转棺,将棺材移出门外,再抬起棺材头,备好祭祀用口,由礼生主持礼仪 ,丧主跪拜,礼生读完祭文后,由僧道引导孝男教妇"旋棺",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之后, 再用绳索捆好棺材,盖上棺盖。 抬棺即将起行,送葬队伍也要准备好,一般是长子打幡在前,次子抱灵牌,次子以下的孝属 们持裹着白纸的"哭丧棒",大儿媳抱"馅食罐"。准备妥当后,即可起杠,伴随起杠,还 有两项礼仪:一项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头拆开,把里边的荞麦皮等和枕头套一起烧掉;另 一项礼仪是"摔瓦",即把灵前祭奠烧纸所用的瓦盆摔碎。这个盆叫"阴阳盆"俗称"丧盆子",不过也叫"吉祥盆"。这个仪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是关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无儿无孙,而不得不由别人来摔盆,这一仪式就会使摔盆者与死者的关系变 近,甚至确立财产继承关系。摔盆讲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为按习俗,这盆是死者的锅,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携带。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殡。送葬队伍随行。 出殡的顺序一般为: 草龙--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 -乐队--灵柩--遗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亲友。 当然,各地风俗不同,出殡的队列、形式也有差别。富裕人家仪式隆重讲究,冥器齐全,穷人家的葬礼,则可能要简单得多,讲究也会少一些。 在传统丧礼出殡路上,还有几项礼仪。如扬纸钱,摆茶桌路祭等。 扬纸钱是扬撒由白纸做成的状如铜钱的纸钱,一般由专人在孝子前面扬撒。在起杠后,遇有 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扬撒纸钱。 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孝子 要跑下叩谢。路祭是指在出殡队伍所经之路设供桌或祭棚,祭奠亡灵,遇有路祭,送葬队伍 一般要停柩进行祭奠和答谢,祭奠完毕即起棺继续前行。 
落葬
  到达墓地后,再次整理墓坑,把随葬的馅食罐、长明灯放在墓坑壁上龛内,扫去脚印,然后 将棺木徐徐放下,由阴阳先生用罗盘仪矫正方向,由丧主铲土掩棺,并堆土成坟堆。 
居丧
在亲人去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必须要在生活的许多方面进行节制,以表示对亲人的哀悼和思念。这就是居丧。居丧之礼节,对于孝子要求更严。在古时候,孝子要居丧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按惯例,小孩子在出生以后三年不离母亲的怀抱,因此,父母死后,孝子应服丧三年,以示回报。三年之间还会有很多小的礼仪,礼仪繁多,要求严格。在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但有人仍要居丧,只不过比古时短得多了。
*************************************************************************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bg/401908/

《白事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礼仪家长推荐理由集合4篇 礼仪家长推荐理由集合4篇
  • 幼师与家长沟通礼仪【汇编五篇】 幼师与家长沟通礼仪【汇编五篇】
  • 结婚典礼仪式主持词精选五篇 结婚典礼仪式主持词精选五篇
  • 主持婚礼仪式简单台词(通用4篇) 主持婚礼仪式简单台词(通用4篇)
  • 职场礼仪心得精选五篇 职场礼仪心得精选五篇
  • 文明礼仪小故事(合集五篇) 文明礼仪小故事(合集五篇)
  • 商务礼仪试题全套及答案(合集8篇) 商务礼仪试题全套及答案(合集8篇)
  • 中班礼仪教案【汇编六篇】 中班礼仪教案【汇编六篇】
为您推荐
  • 服务礼仪规范总结(通用3篇)
    服务礼仪规范总结(通用3篇)
    会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uìyì,意思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会议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3个要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服务礼仪规范总结(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接电话的基本礼仪集合5篇
    接电话的基本礼仪集合5篇
    职场礼仪,是指人们在职业场所中应当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学会这些礼仪规范,将使一个人的职业形象大为提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接电话的基本礼仪集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服务员的礼貌礼仪培训内容集合5篇
    服务员的礼貌礼仪培训内容集合5篇
    服务员原指固定场所里提供一定范围内服务的人员,有男服务员,也有女服务员;现通常指旅馆、饭店、KTV、D厅等场所里,为客人提供必要服务的人员。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服务员的礼貌礼仪培训内容集合5篇,欢迎品鉴!
  • 关于服务礼仪规范【三篇】
    关于服务礼仪规范【三篇】
    会议,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uìyì,意思是指有组织、有领导、有目的的议事活动,它是在限定的时间和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会议一般包括议论、决定、行动3个要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服务礼仪规范【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餐饮服务员礼貌礼仪培训内容【汇编六篇】
    餐饮服务员礼貌礼仪培训内容【汇编六篇】
    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欧美《标准行业分类法》的定义,餐饮业是餐饮服务机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餐饮服务员礼貌礼仪培训内容【汇编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大学生学习现代礼仪心得1000字范文(通用7篇)
    大学生学习现代礼仪心得1000字范文(通用7篇)
    现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历史学上通常指无产阶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称“现代”,也就是说赤色革命,用鲜血换回的年代,应该是鲜血和汗水凝结的时代,为“现代”。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学习现代礼仪心得1000字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少先队礼仪主题班会【7篇】
    少先队礼仪主题班会【7篇】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组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少先队礼仪主题班会【7篇】,欢迎品鉴!
  • 【职场礼仪心得体会1500】员工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集合3篇
    【职场礼仪心得体会1500】员工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集合3篇
    礼仪(lǐyí):礼节和仪式。如礼仪周到、外交礼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职场礼仪心得体会1500】员工职场礼仪培训心得体会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2000字 礼仪课心得体会2000字锦集三篇
    大学生礼仪课心得2000字 礼仪课心得体会2000字锦集三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课心得2000字 礼仪课心得体会2000字锦集三篇,欢迎品鉴!
  • 文明礼仪手拉手活动总结(通用4篇)
    文明礼仪手拉手活动总结(通用4篇)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文明礼仪手拉手活动总结(通用4篇),欢迎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