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钧


物理试题 2019-06-20 00:04:47 物理试题
[摘要]严伯钧篇(一):“为艺网”创始人严伯钧“左手音乐、右手物理”的追梦路“为艺网”创始人严伯钧酷爱音乐 刚强 供图“他是一个左手小提琴、右手物理、脑子在创业的CEO,他创办的网站名叫‘为艺’,他就是‘为艺’网的创办者严伯钧。你们想成为音乐达人吗?找‘为艺’。”——昨晚,由国际创投机构IDG和昂立教育主办

【www.shanpow.com--物理试题】

严伯钧篇(一):“为艺网”创始人严伯钧“左手音乐、右手物理”的追梦路

“为艺网”创始人严伯钧酷爱音乐 刚强 供图
  “他是一个左手小提琴、右手物理、脑子在创业的CEO,他创办的网站名叫‘为艺’,他就是‘为艺’网的创办者严伯钧。你们想成为音乐达人吗?找‘为艺’。”——昨晚,由国际创投机构IDG和昂立教育主办的中美校园大赛在复旦大学校园举办宣讲会,当主持人推出年轻的85后创业者严伯钧时,引来复旦学子阵阵掌声。
  办网站:线上专家坐镇
  何为“为艺”?这是典型的“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它致力建成国内最专业的音乐教学网站平台,针对线下一对一音乐才艺教学,帮助学生、学生家长与老师实现线上快速配对,并结合大数据技术以强大教学辅助功能,实现教与学的全程跟踪、咨询,推动才艺教学全面进步。浏览“为艺”,扑面而来是一个个颇有名气的音乐家:“长号天使”谭深、“贝多芬的歌讼者”曲大卫、“琴弦上的贵族”陈曦……还有专门的介绍:核心团队来自毕业于MIT(麻省理工)、Brown(布朗大学)、北大、清华、中央音乐学院等名校的年轻人,领域涉及艺术、技术和商科。团队具有创造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爱音乐:“学霸”回国追梦
  创办者严伯钧出生于1988年,在同学眼中是一个地道的“学霸”。本科,他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随后考取美国布朗大学,攻读固体力学系博士学位。他是布朗大学中国学联前主席,以及常青藤中国论坛联合创始人、理事长和官方发言人。就当人们认为这名“理科男”注定走向自己的学业巅峰时,严伯钧却作出一个惊人之举:宣布退学,放弃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办网站。
  原来,严伯钧自小酷爱音乐。在香港,他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交响乐团团长、首席小提琴手及音乐会总监;在美国,最大的乐趣还是音乐,每当累的时候,他选择的休息方式就是去拉小提琴,“用下颚骨接触到琴,感受它的震动,这让我更容易去思考。”
  欲改革:解决三大问题
  严伯钧说,反复思考之后明白,也许,学位对自己并不重要,他要做一番事业,去做国内音乐教育现状的“改革者”。
  他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够解决目前音乐教育市场上的三大问题。其一,市场上老师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具有公信力的老师教学价值评估体系。“为艺”建立了一个完善的老师审核机制,如果老师未通过审核,将参加“为艺”的专业培训,直到过关为止。其二,老师被教育机构、琴行、中介等束缚,导致用户支出偏高。“为艺”不向老师收取一分钱的佣金,并取消了很多中间环节,没有场地、设备等限制,让用户支出减少,在保持性价比最高的前提下进行音乐教学。其三,对于中小学用户来说,学生家长和老师资源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很多麻烦出现。“为艺”通过互联网打破信息不对称,让老师和家长直接对接。通过APP、微信客服等渠道,可对老师的教学不断反馈;建立教学社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随时在网上与小伙伴交流所学课程。
  据估计,国内学习音乐的人数在1500万至6000万之间,专业音乐人达400万,至于音乐爱好者的人数就更多了。面对这些与自己一样热爱音乐的人们,严伯钧希望能通过“为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好。他说:“我们是对古典艺术有着偏执狂热的geek(极客,俗称发烧友或怪杰),希望用科技改变中国古典艺术界的现状。”
  谈创业:关键要有信心
  在严伯钧看来,中国的学生身上总是背着很多包袱,往往还是为别人背的。他说:“我觉得对于创业,最重要是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完完全全把背在身上的包袱抛掉,为自己内心的激情而努力。”
  90后受到的关注和吐槽很多,对此严伯钧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素质是不能玻璃心。创业者对自己做的东西要有信心,因为你肯定比投资人懂行,他不投你,不赏识你,是他丢失了一个机会,你把信心提升到这个层次后,才能做一个很好的创业者。
  严伯钧还有一个观点:“退学创业说明是真爱。”他说:“如果你以后不想找工作,你想好要创业了,其实毕业证书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当你决定创业,你看的就不是职业机会,而是行业机会。”

严伯钧篇(二):视频:严伯钧:打开古典音乐的正确姿势[罗辑思维]No.197


 本帖最后由 luojisw 于 2016-11-25 15:09 编辑
视频: 严伯钧:打开古典音乐的正确姿势[罗辑思维]No.197
手机版播放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zQxODgzMg==.html罗辑思维书单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我们今天的节目做一个特殊的安排,我请到了一位90后的朋友,叫小严。他是美国布朗大学学物理学的博士,但是中途辍学了,回到中国做艺术创业。
      一次私下的场合,他跟我讲了一下他眼里的古典音乐,把我给听傻了。这么好的内容值得和罗辑思维的用户分享一下,所以今天的节目我把位置让给他,听小严给我们讲讲,怎样才是打开古典音乐的正确姿势。——本期金句——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为罗胖老师代工,诚惶诚恐,希望大家多多担待,讲得不满意的地方求轻黑。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严伯钧,你们管我叫小严就行了,以前别人管我叫老严,后来我减肥成功之后,我就说我是老严的弟弟,我叫小严。
小严以前是一个学理论物理的博士,这跟霍金、爱因斯坦基本就是一个专业,但小弟不才,没能在科学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转而投向了艺术的怀抱,因为艺术才是我的真爱,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讲一下古典音乐的问题。
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一些套路总还是有的,这个套路就是我们说的,所谓的音乐史、音乐技术等等。音乐的分析错综复杂,简直就是一团乱麻,如果一本书一本书去看,我觉得绝对是无头苍蝇乱撞,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功力,你应该是下不来的。
为什么我就能来讲《罗辑思维》呢?那可不就是我自己有这么一套东西吗?可以帮大家快速理解,迅速入门,怎么去看待古典音乐这么一个领域。
接下来我要破除你们对古典音乐的恐惧和迷信,我们科学家干的事就是帮你们破除迷信,破除恐惧,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道理和规律去总结清楚。那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我自己总结的规律,我觉得大家知道这些点之后,古典音乐在你们面前立马缴械投降。01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首先,对古典音乐的理解,要抓住所谓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什么叫一个中心呢?非常简单,就是以德奥音乐为中心。以德奥音乐为中心,就是德国和奥地利,我们去统计一下,最出名的这些古典音乐作曲家,大概有一半不是德国人就是奥地利人。我们都知道,维也纳是所谓的“世界音乐之都”,以维也纳为核心周围绕一圈的德语文化区,它是古典音乐的正宗,它的精神和魂在里面。
尤其是你去看所有的这种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这种正经的严肃音乐,非娱乐性质的纯音乐,绝大部分是由德国人、奥地利人,或者德国籍的奥地利人、奥地利籍的德国人,反正就是这批讲德语的人给写出来。这是一个中心,以德奥为核心。
两个基本点是什么呢?一个是意大利音乐,一个是俄罗斯音乐。
论不靠谱我只服意大利人,就是说意大利人凡是在干正经事方面根本不行,但意大利人在娱乐、谈恋爱、玩方面,绝对是一把好手。
你就记住一个,意大利的古典音乐就是歌剧。当然在早期的时候也有很多严肃音乐,不过可以不论,因为跟德国、奥地利的音乐比起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意大利的几大巨匠,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唐尼采蒂、贝里尼,这些人是只写歌剧,只有歌剧一种作曲形式,就等于是他们也跟德奥这帮音乐家是非常友好的,内心互相深深鄙视的,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个体。
在19世纪早期的时候,贝多芬虽然是万世师表,所有人都尊敬的大师,但他在晚年的时候,其实已经红不过罗西尼了,因为他的音乐实在是太登峰造极了,太高深了。罗西尼则是非常的人见人爱,他的音乐特别骚气,又炫技,剧情好,又好听。
所以说两个基本点,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他们就是专门搞歌剧,歌剧是一个娱乐性质比较强,娱乐性质大过艺术性质的这样的一种体系,有非常严谨、非常完善的故事体系。你就这么理解,那个时候没有电影,电视剧,大家想看有剧情的东西,就去看歌剧。
俄罗斯是怎么回事?俄罗斯,捷克,还有以前的南斯拉夫,他们都属于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俄罗斯的音乐表现出来,是用一种非常深层次的浪漫,还有一种悲凉感和悲壮感。
给你比对一下,你就明白了。德奥音乐就像鲁迅的作品,鲁迅的作品都是一本正经地跟你说,或者非常讽刺地跟你说,你们这帮麻木的人要觉醒,你们再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就是非常严肃的。我们所谓的“文以载道“,就是说这个文章写出来一定是要说明一个道理,我是对真理有追求,我是对哲学有追求的。
那意大利的歌剧就像鲁迅特别看不上的一个作家,叫林语堂。我记得鲁迅是批评过林语堂的,说你看国仇家恨,我们这个国家都要亡了,你整天写这些小资的东西有什么用?意大利人就是有一种哪怕国仇家恨,我也要谈我的恋爱这种感觉。
然后俄罗斯人的音乐特别像徐志摩,为什么呢?就是你看徐志摩写诗,浪漫到一定程度,我觉得俄罗斯音乐听上去就是特别浪漫,特别深邃,而且它不藏着掖着,它有什么感情都会跟你说,比如说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非常直接,就有一种感觉,啊,祖国,啊,母亲,这种感觉就出来了。
所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定最重要的是德奥音乐,它是摆事实讲道理,它是正经的、严肃的音乐,而且它也是最丰富的音乐。然后意大利音乐的娱乐性质就要更强一点,俄罗斯音乐就是一种深度的浪漫。
知道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们也还要提一下法国和其他。法国音乐其实非常有意思,我整天说法国人是猪头肉三不精。就是说,你搞音乐搞不过德国人和意大利人,搞绘画搞不过荷兰人和意大利人,然后文学你还行吧,但是文学最牛逼的应该还是英国的狄更斯、王尔德,奥地利还有茨威格。
当然了,很多朋友可能你最喜欢大仲马,喜欢福楼拜和莫泊桑的人可能也不同意我这个观点。反正就是说,法国它相当于是一个文化融汇杂交的地方,法国的特点是它有很多的创新,但是它有点东一榔头西一棒。法国在音乐当中像一个万花筒的存在,比方说法国的印象派音乐也一样,就是德彪西、拉威尔这些人。我们可以把法国当成一个万花筒,它是一个点缀,它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它的深度或者说传统的传承,没有刚刚我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那么深。
那其他是什么呢?其他因为不成体系,挪威的格里格、捷克的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英国基本没有音乐,英国最牛逼的音乐家叫亨德尔,然后他还是个德国人,只不过是早年在英国发展。英国还有一个可以提一下的就是埃尔加,就是《威仪堂堂进行曲》的作曲家,尼尔森是丹麦的作曲家。
这些都以个位数出现作曲家的地方,我们叫做其他,或者说最炫民族风。因为他们都是民族主义音乐,他们的音乐很多的灵感就来自于他们民间的小调、歌谣等。
所以说大家记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国和其他,那就是最炫民族风。02 “古人更牛叉”还是“我们更牛叉”
刚刚我们是在空间范围上对古典音乐做了一个概括,接下来我们从时间上来理解一下整个古典音乐这一盘棋是怎么下的。不管你懂古典音乐也好,不懂古典音乐也罢,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一定是听过一些术语的,比方说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巴洛克、浪漫主义、后现代派、超写实主义、新古典主义等等一大堆,你也许就觉得这些东西非常错综复杂,一团乱麻,觉得这些东西要学起来实在太麻烦了。
其实总结起来一点都不复杂,我概括一下。不管艺术时期怎么变,主题怎么变,核心就在两个主题当中互相切换,一个主题叫古人更牛叉,另外一个主题叫我们更牛叉。
不管这个主义也好,那个主义也罢,所有的主题都是在这两个,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之间进行来回的转换。
这个怎么去理解呢?欧洲史错综复杂,君王之间的政治斗争根本看不下去,一盘散沙,乱得一塌糊涂。不像我们中国古代,历史非常的线条,用一首朝代歌就可以概括了。但西方,尤其是欧洲从古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政治纷争、王权斗争,你打过来、我打过去,表兄打表弟,舅舅打外甥的情况非常非常多,简直是一团乱麻。
我们古代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压境,比如曹操打一个赤壁战争,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压境。欧洲君主之间打仗,在我们看来基本就是黑帮火拼,几万人基本就属于大会战了。所以说非常非常乱,我们不能去通过政治来分这个年代。
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掐好几个时间点。大家都知道,所谓的BC跟AD,BC就是Before Christ,就是耶稣之前,也就是公元前;AD就是公元,就是Anno Domini,这个Domini是主的意思,Anno是年的意思,这是个拉丁语。
公元前就三个字——古希腊,咱们就不用解释了。从公元1年一直快进到1450年,我们来到文艺复兴时期。前面这个1400多年根本没有什么好看的,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人也很穷,整个欧洲所有人生活的核心就是一件事,就是死后要上天堂,他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宗教展开的,教权大于一切。所以说从公元1年到公元1450年没有什么太多好讲的,这里面没有艺术什么事,因为大家都在努力上天堂,里面有什么十字军东征、什么黑死病等等。
到1450年左右,就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这几个地方,诞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什么叫文艺复兴?说白了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有钱了,经济越来越好了,以前每天也就啃啃面包,可能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然后就想着死后怎么上天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家觉得世俗的生活也应该享受一下,所以对文艺的需求开始暴涨,这个时候就表现在画家越来越多,音乐家越来越多。
可当时,他们那个时候的人们已经被宗教折腾了一千多年了,早就没有什么文艺细菌的积累,那怎么办呢?唯一可以参考的古人就是古希腊,比方说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那个时候文化和哲学还是非常灿烂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就把古人的艺术成就作为最高目标,举个例子,比方说大家都知道两尊雕塑,一个叫“断臂的维纳斯”,另外一个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大卫”,就是那个高五米的裸体男子的雕像。如果不说,你们可能觉得这两个好像应该是属于同一种风格,同一个时代的东西吧。但是我告诉你,这两个东西差了1600年,“断臂的维纳斯”是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大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你想差了15个世纪,风格其实基本上还是比较接近的。
可以看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认为,古人是最牛叉的,我们这帮俗人,我们这帮特别平庸的人,我们努力一辈子,就是为了达到古人的目标。所以说Classical,你翻译成古典,在那个时候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那个时候古代的就是最好的,就是经典的。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第一波的古人更牛叉这样的一个时代主题。
一直到后面的古典主义都是古人最牛叉,到了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改变了呢?当时在欧洲,首先伽利略证明了铁球跟木球同时落地,当然有人说这个是杜撰的,是假的;然后又有了开普勒,开普勒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了行星运行的规律;哥白尼的日心说发现地球不是中心,太阳才是中心;然后再加上牛顿第一次用数学的方式把物体运动的规律彻底地寓言写出来。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古人好像是错的,古人也有不行的时候这种感觉。
然后就开始了自我膨胀,觉得我们现代人是非常牛叉的,再加上那个时候,法国以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为首的启蒙运动,追求一种纯理性的价值观、社会观,认为只要民众接受理性的教化,可以达到一个空前理想的这样一种社会。还要加上我们刚才说的,由于当时人们觉得我们现代人搞出了科学,搞出了物理学,我们比古希腊人还要牛叉,就诞生了史上第一波“我们更牛叉”的运动,直接在艺术上催生了所谓的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都是说古人更牛叉,大部分音乐的主题都是表现对古人的敬意,对上帝的崇拜等一些大的话题或宗教的话题,可以说又红又专。
但是到了浪漫主义,大家觉得反正我们都很牛叉了嘛,那我们就要追求自己的感情表达,要追求自我的提升,越来越多关于爱情的主题,关于自我的主题,关于自身非常忧郁的主题。音乐上一个表现就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小调的作品越来越多。
大调跟小调就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运行规律,大调给人的感觉是愉快、光明、非常顺畅的;小调给人非常阴郁、阴暗这样的一种感觉。
那么浪漫主义,就是我们说的第一波的我们更牛叉的思潮,它也没有折腾多少年,大概到勃拉姆斯。勃拉姆斯这个人非常有意思,他应该说是19世纪中后期最伟大的一个作曲家,当然有人不同意了,瓦格纳粉可能会过来喷我。
在浪漫主义时期,以勃拉姆斯为主的旋律走心派和以瓦格纳为首的和声器材控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冲突,这两拨人都觉得自己是贝多芬的继承人,感觉特别像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面,一个剑宗,一个气宗,其实都是从《葵花宝典》中来。当然我说贝多芬是《葵花宝典》这个不太好,贝多芬这么爷们儿的一个人,你怎么能说他是练《葵花宝典》呢?大概意思就是说,从《葵花宝典》诞生出来的一个气宗,一个剑宗,大家都觉得是正宗传人,互相看对方不爽,就是这么回事。
到了勃拉姆斯,当时社会上普遍觉得咱们都是浪漫主义,咱们现代人都这么牛叉了,你整天还秉承着这种特别古老的作曲的方法,特别讲究格式、规则和曲式,你这不是老八股吗?可后来事实证明,勃拉姆斯虽然是一个浪漫主义的大师,但是他特别古典的作曲方法,又催生出来了新的一波“古人更牛叉”的运动,叫做新古典主义,比方说马勒这拨人。
再往后看,到了20世纪,到了勋伯格,他觉得不行,古人已经把所有的能够写的交响曲也好,就是说这种主调音乐该写的都写完了,古人已经牛叉到一定程度了,那我只能玩古人没有玩过的东西,就来了来了一拨所谓的“无调性音乐”,到20世纪中期又是一波我们更牛叉的运动。那么你们可能要问,我们现在这个21世纪,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我可以告诉你,至少在音乐演奏方面,我们又处在新的一波古人更牛叉的这样一个时代当中。
现在你去看,所有这些音乐的录音,他们都在追求一种复古的效果,什么叫复古的效果呢?比如说,柴可夫斯基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应该说是小提琴家的必拉曲目。柴可夫斯基这个人特别好玩,他自己不会拉琴,但是他又特别喜欢小提琴,所以他就在钢琴上作曲硬捣鼓出来了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拿给了当时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奥尔,让他来拉。
奥尔一看不行,你根本不会拉小提琴,你写得东西太别扭了,这指法根本拉不出来,所以就给他改了一个版本,改的更容易拉,而且似乎听觉上更悦耳了一点。直到七八十年代,大家都是普遍流行拉奥尔改编的版本,但是最近大家又复古了,就基本没有人再去拉奥尔改编的这个版本,都是拉柴可夫斯基当年的原版。而且在演奏技法上,小提琴上有一个技巧叫揉弦,揉弦的音响效果听上去就是震颤,就是你唱歌花腔的高音那种震的感觉,在浪漫主义时期常常被使用。
我们现在的音乐界,从演奏方面上来讲,揉的幅度越来越小、越来越少,追求一种清新淡雅的,一种非常有规则,更加讲究节奏和节制的这样的一种音乐风格。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新的,在音乐演奏方面处在新一轮的古人更牛叉的过程当中。
总结一下,就是有两拨人,一拨人就是盲目地认为古人是最好的;当了孙子一段时间,不行,那我们得自我膨胀一下;膨胀完一段时间之后,又把自己玩坏了,然后又回来说不行,那我们还得再学学古人。但是把每一次“古人更牛叉”跟“现代人更牛叉”来做一个环比的话,其实每一次回到这个主题的时候,它经过了中间这个我们更牛叉的洗礼之后,会比之前的古人更牛叉,你也不能说更优秀,但是一定会有更新的东西带给你。
所以说艺术就是在这两个主题当中,在时间线上,不断地交替进行,不断地进步和发展。03 古典音乐的动力学
刚刚我们从空间上、时间上都用小严的一套理论,对两百多年间的古典音乐做了一个大致的概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局部的放大,看一些微观的原理是怎么回事。刚刚我们说了,整个古典音乐也好,甚至整个古典艺术也好,不管是绘画,还是其他等等的艺术类型,都在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两个主题当中进行转换。
但是如果微观来看,换句话说,从我们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F=ma这个动力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推动这个时代去进步的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说推动时代进步的那当然是人,推动艺术界进步的当然是艺术家,音乐界当然是音乐家,那么小严有这样的一套体系,就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音乐家,不论是大领域、小领域,大时间尺度、小时间尺度,我们都可以把当时活跃的这批音乐家当做一个班级,那么在这个尺度,在这个班级下,我们一定能找出三个最重要的班干部,分别就是班长、学习委员和体育委员。
接下来那我们就说,在整个音乐史这个大班级里面,在整部音乐史当中,所有的音乐家组成的这个班级当中,这三位班干部分别是谁呢?分别是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      班长巴赫:音乐之父
巴赫是所有班干部当中的班长,班长大家都知道,在班级里面,班主任底下就是他,大事小事一把抓,所有委员都要听班长的,他基本上是这个班干部体系的缔造者。什么叫缔造者呢?巴赫被人称为是“音乐之父”,为什么说巴赫是“音乐之父”呢?
因为在巴赫之前,基本上音乐这回事还不成体系。巴赫处在所谓的巴洛克时期,他的创作非常非常的多,他一辈子创作过一千多部作品,还不是一千多首作品。他这一千多部作品当中,有很多大部头作品,比方说《马太受难曲》,他有所谓的四部受难曲,《新约圣经》当中不是有四部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跟约翰福音这四大福音书,这四个人分别是耶稣的四个门徒,写了四本书,描述耶稣在世的时候,术语分别是君王的一面、救主的一面、奴仆的一面、医生的一面。
然后巴赫他是一个非常虔诚的天主教徒,他虔诚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方面,还表现在自己的生活作风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巴赫一辈子生了二十个孩子,他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七个孩子,然后去世了;第二个妻子又给他生了十三个孩子。因为天主教觉得怀孕这件事情是上帝的旨意,所以是不能避孕的,所以他一辈子有二十个孩子。好像最后只活了几个,大部分都夭折了,当然这是题外话。
巴赫每一部福音书都是三个小时以上的大部头作品,而且他还有很多这种大部头的乐队作品、合唱作品,B小调弥撒也是两个多小时的作品,包括很多的钢琴作品,比方说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品,应该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二,叫做《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哥德堡变奏曲》也是一部非常大部头的作品,演奏完时间长的话,一台钢琴要弹一个半小时。
《哥德堡变奏曲》的来历也非常好玩。当时有一个公爵,一个王公贵族说他有失眠症,整天睡不着觉,巴赫你过来帮我写个曲子,你帮我催眠吧。然后巴赫就给他写了一部《哥德堡变奏曲》,这个开头确实是非常的舒缓,后面非常激烈。我觉得这个公爵要能听这个曲子睡着的话,他就不是失眠症,他是嗜睡症,后面实在是太激烈了,非常的变化,这就是艺术大师。
巴赫一生是非常的多产,他不仅数量多,质量还非常高,他基本把所有能写的乐器,能写的曲式通通写了个遍。比方说中提琴、巴松管、双簧管,我们觉得这些都是以配角在管弦乐团里面出现的这些冷门乐器,巴赫也把它们的独奏作品都写了个遍。
所以这就导致我们现在音乐学院当中学这些冷门乐器的同学们他们非常痛苦,因为他们演奏来演奏去就只有巴赫的东西,没有这么多的音乐家去为他们写独奏作品。学中提琴的人他就非常惨,只能去练习那些由小提琴改编成中提琴的作品,所以他们是非常没有存在感的,所以说巴赫他是一个大全能,他什么都行。
巴赫神到什么地步?他是一个管风琴演奏师,管风琴我们回头可以单独讲,它简直就是人类智慧的精华跟结晶。一般来说,管风琴你不能把它当做一个乐器,它基本是一个建筑,因为你是要造教堂或者造音乐厅的时候连着一起造,它有一万多根管子,古代的时候是靠一个水车带动鼓风,然后它能够有这个风琴的声音,它有一万多根管子,你想想看,这是多么浩大的一个工程。巴赫他作曲,是跑到一个教堂,开始即兴演奏,也不带停,也不带顿,然后就弹,两个小时后,回到家里把刚刚弹的一个音不差通通抄下来,这部曲子就编完了,所以说巴赫他首先是一个非常神的人。
但巴赫在他生前其实并不是太出名,因为他是一个乡巴佬,活了六十多岁,他根本没有出过国。按我们现在的说法,他是一个村里的秀才,一辈子只去过一次省城,就是莱比锡,他后半生大概有二十几年是在莱比锡度过的。
巴赫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把所有的音乐的可能性通通给挖掘了一遍。巴赫之前还有很多作曲家,比如蒙特威尔第,同时期的也有斯卡拉蒂、维瓦尔第。这些作曲家为什么他们在巴赫之前,却不是“音乐之父”呢?尤其是这个蒙特威尔第,这个意大利人,他为什么不是“音乐之父”呢?按理来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国际化的作曲家的人。
前面的这些作曲家他们充其量是一个我们说探索者,他们就好像去开矿,说矿在这儿发现了,你们以后来这儿挖吧。巴赫他干了这么一件事,他把所有矿全挖了一遍,每个矿里面有什么矿产,大概产量多少,通通给你搞明白了,说我这儿都给你们弄清楚了,你们以后就沿着我挖的这个洞往下挖就可以了。
巴赫的挖掘不仅只在乐器的种类上,还有乐曲的形式。比方说,他有一首小提琴的无伴奏组曲,一个曲子里面八段音乐,每一段用了一个不同的曲式,又有德国舞曲,又有阿拉曼德,有所谓的萨拉班德,有吉格等等,把当时有的曲式全部玩了个遍。
所以说巴赫是一个缔造者的形式,在巴赫之前,音乐这个东西大家还不太明白有什么潜力,到了巴赫之后,巴赫已经把音乐大概能怎么玩,每个乐器能玩成什么样,每种曲式能玩成什么样,他已经给你定了型了,把整个架子都给你搭出来,所以说巴赫他是一个缔造者,我们说他就是音乐圈的这个班长。
学习委员莫扎特:上帝硬盘里抄曲子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学习委员,是谁呢?莫扎特。为什么莫扎特是学习委员呢?首先我们说一下这个学习委员有什么特点。首先学习委员管什么?学习委员管学习,对吧?可是学习委员他不管别人的学习,他只负责自己学习好,所以他对于全班的平均分基本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我们说得直接一点,学习委员他是个最不顶用的班干部,他最多起个示范作用,就是说学习委员负责自己学习好。
莫扎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他是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最天才的一个人。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莫扎特呢?天才他不一定就有贡献,对吧?莫扎特一辈子大大小小做过一千多首曲子,可是他这一千多首曲子,套路感是非常非常深的。你可以把莫扎特当成一个满分学生,他绝对可以给你交一张特别好听、特别优美、特别完美的答卷,所有的点都可以面面俱到。
而且据说莫扎特神到什么程度?莫扎特的草稿跟完稿一样。莫扎特是这样说自己的,我每次作曲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思考过程,就是这个脑子已经在我的音乐当中了,我要做的只是在谱面上把这个音乐抄写下来而已。所以你看,这是多么不知天高地厚,多么气人的一句话?他就是被上帝选中的,我就是在上帝的硬盘当中把这个曲子给你拷贝下来而已,就这么简单。
莫扎特他一辈子,在音乐上的道路实在是太顺畅了,他是一个少年天才,据说四岁开始作曲,七岁就写了第一部协奏曲,十一岁第一部交响曲,十二岁第一部歌剧。你跟他比比,贝多芬在二十九岁的时候才写出第一部像样的音乐作品,跟他比是不是弱爆了?
关于莫扎特神的故事特别特别多,他有一千多部作品,还有一点说莫扎特的作曲他跟别人完全不一样,可以印证他是在上帝硬盘里面抄曲子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知道一个交响乐团有不同的乐器,分不同的声部,所以它的那个总谱拉开来是很多行的,每一行写的是不同乐器的音乐。那一般作曲家作曲的方法是,我先把这个乐器写一句话出来,那我再想想其他乐器这个时候应该是配一个什么样的效果,我再写一行。莫扎特不是,他写作的时候,在他的脑子里直接就已经听到了这个曲子,所以他第一个音就已经把所有的乐器全部都写好,用这样垂直作曲的方法去作曲,是一个非常罕见的天赋。
我们形容莫扎特是一个满分学生,还有一个原因。他的作曲的风格早年跟晚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就是他一开始就很完美,到后期也很完美,他都已经聪明到、厉害到不用去思考了,我一开始就很天才,我已经没有进步的空间了。所以换句话说,如果音乐史当中没有莫扎特这个人,是非常可惜的,但是音乐会不会因为没有莫扎特而停止进步呢?我认为是不会的。
但是他在曲式上的创新,他在旋律上的创新,其实他的套路感是非常非常重的。比方说在他所有的音乐作品当中你都可以听到他所有的乐器都是以一个颤音这样去结尾,这基本上成为了莫扎特结束的一个标志,这个我可以给你举N多例子。还有,我以前也做过一个实验非常好玩,我在那儿哼莫扎特的不同的钢琴协奏曲,我可以从钢琴协奏曲A唱到一半,顺利过渡到钢琴协奏曲B,你不会发现有任何违和感,你就会觉得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首曲子。
莫扎特拥有一切天才应该有的性格特点,大家可以去看《阿玛迪乌斯》和《莫扎特传》这两部电影,里面把莫扎特描绘成一个音乐非常圣洁、非常高尚,但是生活中是一个非常低俗,甚至有点下流的人。我去读过所有莫扎特的书信集,里面有一些非常奇葩的段落,特别口味重的这种东西。
还有一点,我觉得莫扎特可能被人过分神化了。以前我干过一件事,那个时候觉得莫扎特特别厉害,因为莫扎特号称做过一千多部作品,出版的是626首,编号一直到626,还有很多没有出版的作品。我熟悉的莫扎特作品大概有一百多首,我想那肯定还有九百首特别大部头的作品,一个巨大的宝藏没有挖掘。然后我就花了时间,把他的一千多首作品全过了一遍,我发现其实莫扎特真正优秀的作品也就是我知道的那些一百多部还比较大部头的作品。那个时候可能是为了讨生活,莫扎特写了大量的我们说的灌水的作品,一部作品可能三四分钟,一首短歌,然后就完了,当然质量高还是高的,就是他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里面。
所以说,你可以认为莫扎特所有的作品其实是一首大曲子,一个主题,是一颗大石榴,他不断地在把这个石榴里面的果实一颗一颗从上帝的脑子当中扒下来。所以说莫扎特才华极高、天赋极高,所有的作品都很完美,是这个星球上出现过最大的天才。
可惜的是,由于他的完美,由于他的天才,很可惜,他没有经历那些纠结,没有经历那些挣扎,反而导致他对整个音乐形式的进步并没有产生太大的贡献。所以说他是一个只负责自己学习好的学习委员,我们也可以把这样的人理解为经营者,他可以在现有的框架之下把框架发挥到极致,发挥到顶点,发挥到好到不能再好,所以说学习委员,经营者,莫扎特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体育委员贝多芬:大器晚成的叛逆者
我们说如果所有的音乐家是一个班级,上帝就是这个班主任,那么他会选谁当体育委员呢?我觉得这个人一定是贝多芬。那为什么贝多芬是体育委员呢?班级里通常来说体育委员都是长得比较帅的,英俊潇洒,体育又很好的小伙子,女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当然了估计有什么调皮捣蛋、起哄的事,也少不了他,甚至是班里的不安定因子,所以说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贝多芬,或者说贝多芬他是一个改革者,是革命者。
贝多芬跟莫扎特比起来,那就是太大器晚成了,我们想想看,刚刚说莫扎特四岁开始作曲,贝多芬二十九岁才刚刚作出第一首像样的作品。你想想看,二十九岁,搁着莫扎特,那都属于晚期作品,莫扎特三十五岁就去世了,二十九属于莫扎特的晚年。
所以说跟莫扎特比起来,贝多芬那简直就是大器晚成。但是贝多芬的音乐,我个人认为是生命的源泉,力量的源泉,跟他的个人遭遇也非常有关系,关于他的故事我们也听过非常多,包括从小我们课文里说,贝多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他的耳朵聋了。你想想看,这不是坑爹吗?我是一个音乐家,然后你让我耳朵聋了。你让我耳朵聋了之后,那岂不是断送我赖以生存的手段和灵感的源泉。
贝多芬曾经一度想要自杀,可是后来似乎是在拿破仑的激励下,他跟拿破仑倒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说当时拿破仑是个革命者,他受到拿破仑精神的影响,把自己的遗书撕了个粉碎,然后后来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然后就继续开始作曲
可贝多芬为什么给人一种特别纠结,非常痛苦的感觉,跟他的童年分不开关系。当时我们说莫扎特其实在他非常小的时候就已经非常出名了,这也得益于莫扎特有一个非常有这个网红经营头脑的这样的一个父亲,父亲非常小就呵护莫扎特的才华,到处带莫扎特去巡演,都是给大人物巡演,给当时的主教和王公贵族去巡演。
贝多芬其实是出身在一个比较屌丝的这样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宫廷的男高音歌唱家,他的母亲是宫廷乐团的厨师的女儿,由于他父亲的私生活非常的混乱,导致贝多芬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被感染了梅毒,这个梅毒是一直伴随贝多芬的一生。当时因为莫扎特非常红,所以说他父亲也想把贝多芬打造成莫扎特这样的神童,然后就是各种逼他练琴,各种打骂,甚至为了混淆视听,还故意把贝多芬的年龄报小了两岁,贝多芬是1770年出生的,他还对外宣称贝多芬是1772年出生的,反正那个时候人口普查制度也不是特别的健全。
但是贝多芬从小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作曲天赋,但是他在这样的打骂、压抑当中,一种非常叛逆的性格就被培养出来了,叛逆表现在什么方面?有几个小故事。
比方说当时贝多芬刚刚来到维也纳打拼,就是当时所谓的“维漂一族”,他当时其实非常有幸拜当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一哥海顿为师,海顿当时是代表着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高权威。其实莫扎特当年从萨尔茨堡到维也纳讨生活的时候,也是靠了海顿不少的提携,海顿是一个非常友善,尤其是特别愿意提携后辈音乐家的这么一个人,大家亲切地叫他海顿爸爸。
当时贝多芬其实是非常有幸地被海顿收做了学生,按理来说,你说江湖老大都收你做弟子了,那你还不好好学习,好好跟着人家混,学个一招半式,然后老师再推荐你一下,那你不转眼就红了吗?可是贝多芬非常叛逆,他觉得海顿教我这些东西都是套路,都太老了,老八股,一点意思都没有。所以当时海顿给贝多芬布置了很多的作曲的作业,贝多芬觉得你这不行,我不愿意做这种东西,所以他花钱雇枪手写作业搪塞海顿,当然了,后来被海顿发现,所以就扫地出门。
但是海顿人还是不错的,所以说贝多芬当时出道大概是二十八九岁的时候,他是以三首钢琴三重奏出道,还请海顿去听,海顿还非常善意地指出说,你这个第三首先不要发表,因为你这个太创新了,维也纳人他们的品位没有你想象得这么高,他们一下接受不了。所以你就看他初出茅庐的时候,他就是不断在向传统挑战,在打传统的脸。
再比方说他的《第一交响曲》,这个《第一交响曲》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的开头是以一个属和弦开头。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写过议论文吧?大家一般来说,这个议论文的结构,我们先要抛出一个论点,我认为这个东西应该是怎么怎么样的,我先要讲一个论点。那音乐当中也是一样的,他一开始你要点题,比方说XX调,比方说C大调第一交响曲,那你第一个音从套路上来讲就一定是要C大调,因为我是一个C大调交响曲,我要自报家门,我先讲清楚自己的立意,特别稳健,我这个立意立在那儿了,我再慢慢地展开。
贝多芬他不,他一开始来了一个属和弦,他第一个音是一个问号,就相当于你写一个议论文,你上来,我就是想听你议论,你不告诉我论点,你还先上来问我一句,这个就很创新,这就是《第一交响曲》,当时其实非常震撼维也纳观众。
还有一个一定要说的,就是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什么叫协奏曲呢?协奏曲大概就是有一个独奏乐器,比方说钢琴,比方说小提琴,然后跟一个乐队。当然协奏曲这个翻译其实有点不太准确,协奏曲Concerto,在意大利语的翻译里,其实它是有一种竞争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就是独奏,再跟乐队,就是独奏跟乐队它不是一个乐队给独奏伴奏的关系,这个就大错特错,它是独奏跟乐队一个男女对唱,一个互相对话的关系,有时候它会有很多冲突,它们有时候特别和谐,有时候又特别冲突。你比方说这个乐队在奏一个主旋律的时候,钢琴在上窜下跳,它要制造出一种戏剧性的冲突,所以我觉得翻译成竞奏曲,竞争的竞,就更加恰当。
那一般来说协奏曲的套路是什么呢?一样的,一开始上来一般都是乐队,先要唱一个引子,就相当于看电视剧,我得有一个序幕,序幕完了之后主角才出场,所以一般都是一个乐队,一个引子三四分钟,完了钢琴才出来。贝多芬他首次让钢琴先出来,就一个音,还没有乐队什么事,非常简单的几个音,由钢琴把乐队带出来,这在当时又是一个非常创新的举动,甚至有人认为,这首曲子直接预示的浪漫主义拉开帷幕。当然其他的例子还有很多,比方说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第一次把合唱团放到了交响曲这个形式当中。
所以你们去看贝多芬的一生,他可能出版的作品,他出版的作品只有135首,编号到135,跟莫扎特、跟巴赫都没有办法比,但是他的每一部作品基本都是里程碑式的作品,他每一部作品都在挑战权威,挑战传统,都在创新。所以说他是体育委员,你整天闹事,整天不按套路来,整天推着时代往前进步。甚至他到晚年的时候感觉有些用力过猛,什么叫用力过猛呢?他太超前了,超前到别人都觉得,你说这大师是不是耳朵聋了,老眼昏花,写出来的音乐都那么怪。
所以说当时在1820年代的时候,贝多芬快去世的那段时间,在他晚年的时候,我们刚刚说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罗西尼是最红的,罗西尼旋风席卷欧洲,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听贝多芬了,觉得你大师牛逼,确实牛逼,可但是你这曲子怎么就这么怪呢?
后来甚至有人说,当然我们现在再去听,就是说你比较有音乐素养,你听了很多人,像我特别喜欢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我觉得感人至深,登峰造极。甚至因为他太超前了,有人说他晚期的作品启示的不是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启示的是20世纪100年后的现代派的作曲家,就是他已经完全超越了自己的时间跟空间,去影响自己孙子的孙子了,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说贝多芬是体育委员,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革者,由于他的性格,由于他的命运的遭遇,他就是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就是要让世界给我跪,我就是一个革命者,你们这些人通通说得都不对,要让世界听我的声音,而不是让我去迎合世界的品味。这就是贝多芬,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汉子,非常有创业精神、创新精神的革命者,他就是古典音乐这个大班级当中的体育委员。 其实刚刚我们说到班级这个体系,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这个体系来理解音乐圈、艺术圈,其实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时间尺度,地理位置和艺术领域,他都可以解释一些事情的。
比方说文艺复兴时期,我们有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就是一个班长,因为你们知道他是一个全才,在他之前估计只有波提切利和多纳泰罗是值得提一下的。达芬奇是个全才,他不仅是个画家,是个雕塑家,他还是个建筑家、解剖学家、工程学家、数学家、军事学家,所以说他是一个集大成者。达芬奇的一些著名的绘画,《蒙娜丽莎》、《圣母领报》、《岩间圣母》、《圣彼得》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奠基式作品,所以说达芬奇是班长。
然后拉斐尔,拉斐尔他其实对整个文艺复兴艺术的推动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他只是画画得特别好,简单来说就是,更精确来说他就是圣母画得特别好,他的圣母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温柔,特别美丽,所以他的作品你会看到各种题材的圣母,什么《雅典学院》等等等等。米开朗基罗不一样,他是一个对文艺复兴的风格非常有影响、有推动作用的人,米开朗基罗晚期的一些作品直接推动了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诞生,当然你说有一个人你肯定要提的,叫卡拉瓦乔,卡拉瓦乔是文艺复兴末期到巴洛克的推动者。
其他领域你再看一样的,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印象主义时期,马奈、莫奈、梵高,马奈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我们说印象派的画家;然后莫奈他活得最长,一生非常高产,创作了一千多幅作品,但是你会发现他的作品跟作品之间风格变化不大,每一幅质量都很高。梵高就不一样,梵高从他的早期到末期风格一直在变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推翻传统,梵高的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直接催生并影响了像马蒂斯这一类的所谓的野兽派画家的诞生。
所以你看,这又是一个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的故事。放到俄罗斯乐派也一样,柴可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在浪漫主义时期,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你都可以以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
用缔造者、经营者和改革者这三个角色,来理解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时间尺度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大师的地位,你只要把每一个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这三个人抓住,我觉得整个艺术的动力学你就八九不离十,你就已经理解得非常清楚了。04 古典音乐就是那时的流行音乐
大家在生活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一种场景,朋友过来跟我说,我这里有两张音乐会的票,你帮我看看这个曲目到底讲了个什么东西,然后你告诉我一下这个曲目应该听什么,有没有一些特别出彩的点,因为我要请一个姑娘一块儿去看这个音乐会,这个姑娘我已经追求好久了,我想在这个姑娘面前展现一下我自己多么有逼格,多么有文化,多么有品位,多么有追求。
相信并不只有我这位朋友有这样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有这个问题,想请女朋友,或者想成为女朋友的女孩子一块儿出去干点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在电影票和音乐会票当中纠结一下。
大家通常会认为古典音乐是非常高雅的,甚至认为太高冷,高冷得甚至有一点无聊,担心会在音乐会当中睡着,那岂不是丢脸丢大发了吗?
其实古典音乐根本就不高冷,完全是有那么一小撮、一小批想用古典音乐装,显得自己高大上,炒啊炒啊炒,就把古典音乐炒得非常高冷,拒人以千里之外,因为它要拉开与听其他音乐,比如流行、听爵士乐的人的优越感,这个差距感。
其实我们可以去看一下古典音乐在古代的时候,是怎么被做出来的。举几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巴赫、海顿,巴赫被称为音乐之父,海顿是交响乐之父。在当时,这两个人都是在宫廷里面,给王室和当地的贵族写宫廷音乐的。
宫廷音乐是用来干吗的?就是在一帮贵族喝喝下午茶,聊聊天,跳跳舞,开室内音乐会时放的,它是非常娱乐、非常消遣的一个功能。功能上来讲,它被写出来就不会是让你感觉高冷的。当然了,有一部分,或者说有一大部分音乐,它是为宗教而服务的,比如弥撒、唱诗。
古典音乐这么难懂,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打开方式不对,我们的观念上有问题。
古典音乐让人觉得高冷,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是一种纯音乐,太抽象了,没有具体表达某一个故事,或者某一个情节内容。所以说在绝无仅有的还比较著名的古典音乐当中,一些有标题的,比方说《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你至少在听的时候,能想象自己悲惨的命运,想象一个伟大的英雄,可以让你觉得这个东西有内容一点。
那正因为它如此抽象,再加上经过这么多年,那么多人去分析它、去听它,包括有很多所谓的大V去做了很多的研究、评论,会让我们觉得这个作品变得非常有套路,有很多的知识跟理论在上面,如此多的知识跟理论堆积在这个作品前面,你要先去理解这个作品,会让大家觉得你要先去理解这么多作品,我先要读个什么硕士、博士的,我才能把这个东西弄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我一讲一个例子,你马上就明白了,为什么同样是管弦乐,电影音乐你听上去就会觉得那么容易接受呢?很简单,因为电影音乐都是有场景感的,你都是配合着一个电影画面,同时在聆听这样的一种音乐,那一下子就被这个剧情,被这个画面带入进去了,所以说我认为电影音乐很有可能就是管弦乐古典音乐的未来。
有一部电影,2014年非常火的电影叫《星际穿越》,大家对这个电影都非常有印象。如果我们单独去听它的电影配乐,其实是非常空洞无聊的,因为就是一些管风琴的和声,但是配上一望无际的浩瀚的宇宙,一个黑洞,一个光芒那样射出来,你就会觉得这个音乐简直是太震撼人心了。所以说画面感、场景感,对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古典音乐会让你觉得很高冷的原因。 前面讲了这么多,其实小严想表达的观点非常简单,古典音乐这个东西它其实一点儿都不高冷。然后大家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音乐观,什么叫音乐观呢?古典音乐其实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音乐,根本没有任何区别。05 古典音乐正确的打开方式
大家想,流行音乐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只有三四分钟,都有歌词,这个其实很好理解,这跟我们的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是离不开的。
古代的时候要去听音乐会,因为没有留声机技术,只能去音乐会。古代的那些上流社会、贵妇人、富家的小姐去听音乐会,你得梳妆打扮吧?穿衣服、化妆估计就得一个小时;然后仆人再端着你的那个大裙子,上了这个马车,颠簸颠簸去音乐会,又得颠一个小时;然后回来卸妆、脱衣服,可能也要脱一个小时,这三个小时出去了。你说我要去听个音乐会,你就给我听一个四分钟的曲子,那我还不抽你?
所以说在古代音乐会,这一部歌剧五个小时、六个小时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没有留声机技术,娱乐方式是非常整体化的。就好像以前我们没有手机,我们只能看书,所以看一本书它是非常大部头的;现在我们都碎片化了,我们有录音技术,所以我们的流行音乐现在是三四分钟,因为我们集中精力的时间,可能就是三四分钟。所以说在古代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当时的科技水平是那个样子,所以古典音乐才会这么长,才会是这样的一种形态。
我们不要把古典音乐过度神化,但是也要承认它是我们的历史、文化的瑰宝,它的经典,它不会被时间淹没,正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它对人类的启示的价值,最低最低,它的音乐性,它的欣赏性是非常非常强的。所以我们要抱着这么一个正确的观点去看待古典音乐,我认为这就正确了。
总结一下,我们这一集讲了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帮助大家破除了一下对古典音乐不必要的恐惧和迷信,古典音乐只不过是古代的比较优秀的流行音乐,没有被时间淘汰,一直流传到了我们现代还在继续被欣赏,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其他神神叨叨的事情。
第二,我们提供了一套从时间上、空间上,宏观上和微观上来理解古典音乐的一套方法论。简单概括来说就是从空间位置上来讲,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法国以及其他;时间上来讲,就是整个音乐史都是在古人更牛叉和我们更牛叉两个主题当中来回变换;微观上来说,推动社会、推动音乐进步的这么多音乐家,不管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区,如果我们把这些音乐家想象成一个班级,都可以有班长、学习委员跟体育委员这三类的人,在推动整个音乐史的进步。
讲到最后,我认为古典音乐最最关键的,除了不惧怕它,除了不迷信、不过分神化它之外,最最重要的是古典音乐它确实是一个温暖人心、启迪智慧、造福千秋的这么一个好东西,小严是非常希望能够跟大家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一块儿去分享。
最关键的,古典音乐是一个打开方式的问题,因为它确实是比较庞大的,相对来说比较错综复杂的一个体系,如果你开始得不好就容易长歪掉。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个人来帮你把把关,拿捏拿捏,老司机带一带,给你们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小严老师的福利时间——
小严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小的福利。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场景需要别具一格的音乐,他一定可以帮到你。
比如,要结婚了,但是婚礼上又不想放《婚礼进行曲》这种特别俗的曲子,其他曲子又不会挑,能不能帮我挑一下?
各位罗友如果也有这样的问题,可以关注小严老师的微博(新浪微博ID:严伯钧),把你的问题私信给他,他保证一定能挑到满意的音乐给你。
罗胖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经济学原理,就是如果守在海边,你反而吃不到最好的海鲜,为啥?
因为你想,便宜的海鲜如果运到内地,那个运费就会加很多价格,不划算嘛。但是高档海鲜就不一样,运费在它的总价格里面占据的那个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内地的一些有钱人就会把高档海鲜运走,所以你守在海边,反而吃不到好的海鲜。这就是空间对于琳琅满目的事物的那个筛选效应。
其实筛选效应还出现在第二个因素上,就是时间。比如说中国的唐诗吧,现在据日本学者的精确统计,唐诗流传下来的大概49000多首,虽然唐诗很好,但是你能说这40000多首都好吗?不会,时间会帮你筛选。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唐诗三百首》,当然你要是研究得比较深入,好,再给你翻十倍,大概也就是3000首非常棒的唐诗,剩下来质量是不怎么样的嘛。
所以你看,我们举的这两个例子就是通过空间和时间,对于琳琅满目的事物进行筛选。但是这个世界还存在另外一种筛选的方式,就是通过人。我们这期节目,那么大篇幅,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首古典音乐,在小严的眼里就抽取出这么简单的几个逻辑。
当然这跟小严学物理学也有关系,物理学家天然是要把琳琅满目的东西抽象成非常简洁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小严他这种思维方式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我们开发的“得到”APP,也是想,在知识的大海面前,我们能不能通过这种有抽象的、转述的凝练总结能力的人,然后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向各位提供服务。欢迎留言
在罗胖看来,城市化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算的一笔账。那对你来说,城市又意味着什么?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思考和感悟。帮罗胖一个忙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罗胖拜托您帮一个忙,把这期节目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终身学习的队伍里来。

严伯钧篇(三):严伯钧西方艺术史好不好?先看一下得到专栏西方艺术史简介和使用指南!


  12年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游历, 15年以上小提琴与钢琴演奏的亲身实践经验。
严伯钧不仅会讲绘画、讲雕塑、讲古典音乐、讲建筑,还会讲历史、讲政治、讲宗教、讲科学、讲技术,把艺术家、艺术品所处年代的社会背景打通介绍——只有看清楚全局,这艺术史的真相才能还原给你。
严伯钧西方艺术史得到专栏使用音频讲解+文字音乐图片的方式更新,一周五期。
这个专栏会从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方面,每期把一些艰深晦涩的艺术知识,解析成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知识干货。
每天一小步,轻松登上艺术殿堂。
从此绘画、雕塑、音乐、建筑会变成你能玩一辈子的玩具;
古往今来那些故去的、在世的艺术家都将成为你的朋友;
让艺术伴随一生,成为你今后人生中的灵魂伴侣。
 
  |《严伯钧·西方艺术史》使用手册
未来一年间,严伯钧将会用以下方式带领大家走进西方艺术史:
1. 理解一条逻辑线
从古希腊到20世纪,那么多艺术流派,产生、发展、流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 认识200个大人物
帮你搞清至少200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以及他们具体的贡献。
3. 熟悉艺术专业术语
大到“文艺复兴”、“三位一体”和“工业革命”,
小到“消失点”、“Fermata”和“瓜奈里”。
不管是大众熟知的,还是艰深晦涩的,你要不仅说得出名词,还能理解让它们诞生的那个“为什么”。
4. 顺便做个欧洲
通过对于艺术的学习、理解,你能够充分地了解不同艺术时期对应的欧洲社会现状。
也就是说,你可以用艺术史的角度来对欧洲史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5. 从此趟平博物馆
认真跟随我的订阅顺利毕业之后,你去博物馆就再也不用走马观花、到此一游,全程只是为了拍照。
你会看懂真迹,领略到它的价值。
卢浮宫、奥赛美术馆、梵蒂冈博物馆、佛罗伦萨学院美术馆、乌菲齐美术馆统统对你敞开它们最神秘的一面。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x/342674/

《严伯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初中物理试题范文(精选5篇) 初中物理试题范文(精选5篇)
  • 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范文四篇 初中物理试题及答案范文四篇
  • 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范文(通用7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试题范文(通用7篇)
  • 湖北省鄂东南2023年高三秋季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合集2篇) 湖北省鄂东南2023年高三秋季期中联考物理试题及答案(合集2篇)
  • 2023年江苏宿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江苏宿迁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重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2023年重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2023年重庆高考物理试题及答案【精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