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六篇


杜甫 2023-11-06 20:53:06 杜甫
[摘要]1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2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

【www.shanpow.com--杜甫】

1.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2.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1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2

有关秋兴八首阅读及答案参考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①世事不胜悲。

王使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百年:指代一生。②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③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1.首句中的“闻道”有何作用?“弈棋”该如何理解7.(5分)

2.结合全诗分析“悲”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参考答案

1.“闻道”一词总领全诗,(1分)以下的一系列感慨与伤悲,都从“闻道”生发出来,表明诗人虽流落夔州仍时刻关注国政时局。(2分)“弈棋”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表明了国家的政治中心长安多年来权力争夺不 休、局势变化不定的混乱状态。(1分)

2.①唐王朝的政局多变,朝政混乱,此为一悲;②外患严重,关河动荡,此为二悲;③朝廷人事更迭,导致国运昔盛今衰,此为三悲;④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此为四悲。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8第一句“闻道长安似弈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诗人在该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赏析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第四首以安史之乱为中心,写长安近况,是八首的枢纽。

首联因听说长安政局变化很大(指长安先破于安史,后陷于土蕃,而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反复 不定,变化急促,比喻贴切而形象。“百年”此处既指自己一辈子,也指唐代社会。“不胜悲”是指国运民生和自己宦海浮沉身世所生的感慨。

中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具体写“似弈棋”的"内容。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主。中央的 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自己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颈联忽然纵笔大开,大起波澜,侧重外患。“直北”即正北,“愁看直北是长安”,夔州的正 北是长安、洛阳,亦即陇右关辅中原一带,此指长安以北。“直北”、“征西”互文,“金鼓震”、“羽书驰”言西北多事,土蕃曾陷长安,后回纥入寇,党项、羌 又犯同州,浑奴刺寇周至,故云。报军情的文件来往弛送,时局危急。

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第七句“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水经 注》:“鱼龙以秋冬为夜。”写秋江即诗人当前身在蘷州之处境。第八句结到“思”字,领起下面洋洋洒洒四首律诗,写故国平居,均由“思”字生出,故国思与前 面的故园心一脉相承,承上启下,大合大开,气势流转,笔有千钧之力。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3

《秋兴八首其三》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4分)

(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4分)

答案:

(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

(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

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风萧瑟,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为I寺人旅居菱州所写。

B.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连续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旧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日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静景,又有动景,以动衬静,这种静带给人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的心绪。

E.本诗与必修3中的《秋兴八首(其一)》的景物整体色调、情感基调是一致的。

2.诗中后两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BE

2.(共6分)表达了苦闷与愤慨、悲愤与哀伤之情。(2分) 颈联,看淡功名,上疏直言;事不遂心,退而讲经。作者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事与愿违不得为国出力的苦闷与愤慨。尾联,借多已瞎达、轻裘肥马的“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凸现悲愤与哀伤。(4分)

其三翻译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我却注定要为一个信念苦渡人间。

赏析: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4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秋兴(其三)

杜 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①。

秋兴

谢 榛②

地旷蘼芜老,庭空蟋蟀寒。

山河秋瑟瑟,风露夜漫漫。

白首谁同醉,黄花只自看。

吾生真浪迹,沧海一渔竿。

注:①轻肥:轻裘肥马。②谢榛,明代布衣诗人,曾为明代“后七子”之首,后为李攀龙所排挤。一生浪迹天涯。

1.两首诗中诗人的某种感慨﹐于秋日而发,联系两诗请分别概括诗人各自的心境。(4分)

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杜诗主要抒发了漂泊异乡,思归不得,孤寂和无奈的情感;以及报国无门,坎坷不得志的情感。谢诗主要抒发了一生漂泊的孤独之感。

2.相同点: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一二两联写景,三四两联抒情。

不同点:杜诗还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颔联以渔人和燕子的自由愉快,与诗人孤寂、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促使他感到更加忧伤落魄。颈联借匡衡和刘向表达自己虽有心报国却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的情怀。

杜诗赏析:

前四句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

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着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泛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 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汉元帝初,日蚀地震,匡衡上疏,帝悦其言,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建议亦常被采纳,而诗人曾为“近臣”,几次上疏,却犯忌被斥,其遇与不遇与匡衡形成鲜明的对照。东汉刘向,在朝历宣、元、成三世,诏颂校中五经,秘书等职,成帝时,诏与其子刘歆同领秘书,哀帝时,歆复领五经,卒父前业,对儒学传播起很大的作用。诗人想象匡、刘自比,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

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引出第四首。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5

杜甫《秋兴八首》翻译赏析

《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墙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前言】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六首怀想昔日帝王歌舞游宴之地曲江的繁华,在无限惋惜之中,隐含斥责之意。

【注释】

35.瞿塘峡:峡名,三峡之一,在夔州东。曲江:在长安之南,名胜之地。

36.万里风烟:指夔州与长安相隔万里之遥。素秋:秋尚白,故称素秋。

37.花萼:即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夹城:据《长安志》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通御气:此复道因系方便天子游赏而修,故曰“通御气”。

38.芙蓉小苑:即芙蓉园,也称南苑,在曲江西南。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唐玄宗常住兴庆宫,常和妃子们一起游览芙蓉园。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39.珠帘绣柱:形容曲江行宫别院的楼亭建筑极其富丽华美。黄鹄:鸟名,即天鹅。《汉书·昭帝纪》:“始元元年春,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此句是说因曲江宫殿林立,池苑有黄鹄之类的珍禽。

40.锦缆牙樯:指曲江中装饰华美的游船。锦缆,彩丝做的船索。牙樯,用象牙装饰的`桅杆。此句说曲江上舟楫往来不息,水鸟时被惊飞。

41.歌舞地:指曲江池苑。此句是说昔日繁华的歌舞之地曲江,如今屡遭兵灾,荒凉寂寞,令人不堪回首。

42.秦中:此处借指长安。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

【翻译】

谙练一种时空的分身术,瞿塘峡、曲江头,距离被心灵无限地缩短。十五年前我写《乐游园歌》,花萼楼、芙蓉园历历在目。安禄山的铁蹄已使一切烟消云散。那时,黄鹄还在亭院内高飞,成群的白鸥被游人的舟楫惊起。——而今,一切都消逝了,消逝了没有任何留恋的事物。

【赏析】

杜甫住在成都时,在《江村》里说“自去自来堂上燕”,从栖居草堂的燕子的自去自来,表现诗人所在的江村长夏环境的幽静,显示了诗人漂泊后,初获暂时安定生活时自在舒展的心情。在《秋兴八首》第三首里,同样是燕飞,诗人却说:“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人日日江楼独坐,百无聊赖中看着燕子的上下翩翩,燕之辞归,好像故意奚落诗人的不能归,所以说它故意飞来绕去。一个“故”字,表现出诗人心烦意乱下的着恼之情。

又如“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瞿塘峡在夔府东,临近诗人所在之地,曲江在长安东南,是所思之地。黄生《杜诗说》:“二句分明在此地思彼地耳,却只写景。杜诗至化处,景即情也”,不失为精到语。至如“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的意在言外;“鱼龙寂寞秋江冷”的写秋景兼自喻;“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的纯是写景,情也在其中。这种情景交融的例子,八首中处处皆是。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篇6

杜甫《秋兴》其三全诗翻译赏析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释:

山郭:山城,指夔州。

晖:日光。

江楼:临江之楼,夔州临江。

翠微:青的山。

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

匡衡:字雅圭,汉朝人。因上疏言政,得汉元帝的赏识,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事迹见《汉书•匡衡传》。

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故以匡衡自比。

功名簿:是说自己因上疏言事救房琯,遭受朝廷贬斥。

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宗室,历仕宣帝、元帝、成帝三朝,屡次上书言事,以忠直闻名,为权贵所忌。刘向是著名经学家,宣帝时曾在石渠阁讲授五经,成帝时,领校内府五经秘书。

心事违:指事与愿违。此句是说自己希望能如刘向那样传承儒家经学精神,但也难偿夙愿。

同学少年:指少年时代的一起读书求学的朋友。

多不贱:大多作了高官。

五陵:指汉代长安的五座帝王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五陵历来为豪门贵族的聚居之地。

轻肥:即轻裘肥马,比喻富贵。《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自轻肥,有神意自得的意思。

朝晖:旭日初升。

翠微:山气青色。远望山则翠,近望则翠微。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这两句是说,清晨,山城里的千家万户静悄悄地被晨曦笼罩着;我独自登上江边的高楼,看那翠微的山色。诗句反映的是秋景清明,山城宁静,而诗人的心境却是感伤一生事与愿违的`不安情状。看似写景,实为寓情,含蓄深沉,耐人寻味。

译文: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赏析:

《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背景: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右仲《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这是《秋兴》组诗的第三首。

上首诗写夜,这首诗写清晨。

首联:“山郭”说明夔州地处偏僻,“千家”指人烟稀少。“朝晖”写秋晨朝霞的美景,以“静”饰“朝晖”,空寂冷漠之意顿出。早起坐江楼赏朝晖,看翠微,似乎不无惬意,冠以“日日”二字,就揭示出诗人无聊而孤寂的心情,并使“朝晖”失去诱人的光彩,甚至望“翠微”生厌。

二联就眼前所见作进一层铺叙。“信宿”,一夜曰宿,再宿曰信。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是“日日”看到的景致,在“泛泛”、“ 飞飞”中就透出诗人的憎厌之情。身处异地,心怀家国,触目皆愁,日坐江楼,看朝晖,对翠微,已透出无聊情绪,而舟泛、燕飞又皆从无聊者的眼中看出,无可奈何的心情益发清晰。

三联借古人写心中事。这里是指如果抗言上疏论奏政治得失,何减匡衡,结果却因此遭贬,“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因此说“功名薄”;进而不得为国出力,只得退而讲经如刘向父子,但窗老一经,一事无成,违背自己的心愿,因此说“心事违”。说“功名薄”,说“心事违”,以转进一层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抗疏遭贬,著诗抒情,诗人借二古人事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写得委婉深沉。

结联借“同学少年”之得意反衬自己不得意的处境。想到同学少年多已腾达得意,轻裘肥马,作威作福,既不念故人之流落,更不念家国之残破,一个“多”字,一个“自”字,表现了诗人的痛心,也表明了他的鄙视之情。诗人本不得意,却以得意者反衬,转折得突兀,收结得愤激,诗正是在愤激中揭示了诗人的深挚的忧国忧民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634082/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杜甫《春日江村》古诗九篇 杜甫《春日江村》古诗九篇
  •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集合7篇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集合7篇
  • 杜甫描写酒的诗句三篇 杜甫描写酒的诗句三篇
  • 杜甫描写酒的诗句(合集3篇) 杜甫描写酒的诗句(合集3篇)
  • 杜甫诗歌朗诵锦集二篇 杜甫诗歌朗诵锦集二篇
  • 杜甫传记读书笔记集合4篇 杜甫传记读书笔记集合4篇
  • 赏忻古人杜甫的诗词朗诵(合集三篇) 赏忻古人杜甫的诗词朗诵(合集三篇)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风格鉴赏范文(通用3篇)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风格鉴赏范文(通用3篇)
为您推荐
  • 古代杜甫的诗词解读(通用3篇)
    古代杜甫的诗词解读(通用3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代杜甫的诗词解读(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诗圣杜甫的诗词佳作锦集四篇
    诗圣杜甫的诗词佳作锦集四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圣杜甫的诗词佳作锦集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杜甫的爱国诗都有哪些【三篇】
    杜甫的爱国诗都有哪些【三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的爱国诗都有哪些【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精选九篇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精选九篇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朗诵精选九篇,仅供参考,大家
  •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六篇
    绝句杜甫古诗朗诵六篇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形式较为多样化,可以吟咏、朗诵。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歌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朗诵六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杜甫的不朽作文汇编22篇
    杜甫的不朽作文汇编22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作文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的不朽作文汇编2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六篇
    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六篇
    1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2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谢榛《秋兴》与杜甫《秋兴其三》的阅读答案
  • 杜甫的古诗范文(通用3篇)
    杜甫的古诗范文(通用3篇)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的古诗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杜甫《春望》赏析
    杜甫《春望》赏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春望》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 登楼杜甫【三篇】
    登楼杜甫【三篇】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楼杜甫【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