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


散文欣赏 2023-10-29 20:20:49 散文欣赏
[摘要]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www.shanpow.com--散文欣赏】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路散文欣赏篇1

乡路现代散文

从孔桥乡到泰兴城,四十多里地,柏油马路笔直平坦,哥哥开着私家车,半个把小时就到了。我想,如果哪天我也成了有车一族,岂不是可以下班后吃顿午饭在回城里上班了?原来,便利的交通真的可以把空间距离拉近。想想以前时候,是怎么样的呢?

(一)

童年。

很小的时候最怕小姨把我带到泰兴去。我坐在小姨车前大杠上的黄藤车椅上想,要离开奶奶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啊!那我想奶奶了怎么办?奶奶想我了怎么办?越想越委屈,越想越孤单。“哇--”地一声,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小耀耀怎么哭了?”小姨问。

“我想奶奶!”

“那爸爸妈妈想耀耀了怎么办呢?耀耀想不想爸爸妈妈呢?”

“想。”我觉得说不想是不对的。“可是我最想奶奶!”

“奶奶说了,我们先去,等把家里的野猫野狗都赶跑了奶奶就来,好不好?”

“不哄人?”

“不哄人!”

我这才止住了哭,不过还是在抽噎。

小姨说我们唱首歌,一会儿就到家了。“小汽车呀真漂亮,真呀真漂亮……”

汽车真来了,不过不是漂亮的小汽车,是笨重的大卡车。它“呜--呜--”地喘着大气,土公路上的灰尘都被它扬起来了。小姨靠在路边停了下来,用手捂着我的眼睛说:“快!把眼睛闭起来,别让灰尘吹进眼里。”我紧紧的闭着眼睛。卡车从我们身边一晃而过,一阵风在我们身上猛扇了一下,好呛啊!好久我才敢睁开眼睛,灰尘没有了,透过路边绿色的水杉树,我看见西边的太阳火红火红的,像个大皮球。小姨说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得赶紧加油了。

“小姨,我帮你使劲!”上桥的.时候,我把两只手摆在小姨的大腿上,小姨哪条腿朝下蹬,我就按哪条腿,我想小姨一定觉得少花了力气。

“哎哟!哎哟!哦!爬上来了!我们小耀耀真能干啊!等到了泰兴,小姨要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和哥哥。”

“那我们赶快加油吧!”我兴奋地说。我想,等我过几天回家了,还要把这件事告诉奶奶。

(二)

少年。

放暑假了。妈妈说今天下午靠晚一点的时候,我们骑车回老家去。

回老家去!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可以满村满野地疯跑,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在奶奶怀里撒娇。奶奶心疼我们,一定有省下日用开支等我们回去改善生活了。想到这里,我的心已经飞回老家去了。

“不坐车吗?”我和哥哥问。

“不坐了,娘儿仨,一来一去好些钱呢,能省就省点吧。”

中午的时候,妈妈就倒了一大杯开水,冲了一大壶桔子汁留着路上解渴,其实路边有卖汽水的,只是我们从来没买过。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太阳没那么毒辣了。妈妈说我们可以出发了。哥哥自己骑一部车,我坐在妈妈的车后面,一路说笑着,没多会儿就出了城。郊外,水田里的稻子碧绿碧绿的,一些农人卷起裤腿,走下田里,弓起腰来拔稗草,太阳照在他们佝偻的身上,他们古铜色的滴着汗珠的脸上,在稻田面上投下一条条长长的黑影。妈妈说:“你们看,这么热的天,种田的人却不能在家里歇息,农民多辛苦啊!”农民的辛苦得到了回报:黄豆地里的青豆角压弯了杆子;茂密的花生地里黄花都谢了,想必泥土地下一定是硕果累累了;阵风吹得玉米地里沙啦啦地响,露出结实粗壮的玉米棒子。正是吃烤玉米的好时候,我希望妈妈骑得更快一点,因为我觉得我家的玉米也该成熟了。奶奶也应该在家里等着我了。

妈妈的车却渐渐慢了下来,并且不十分稳当地左右晃动。

“妈妈,是不是累了?停下来歇会儿吧。”

妈妈下了车,哥哥也停了下来。我递过水壶去,妈妈咕嘟咕嘟喝了好几口。她用毛巾擦汗的时候,我看见妈妈脸上的皱纹又深了许多。

一辆摩托车从我们身边驶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还有一个孩子。该是一家子吧!他们的脸上挂着笑。妈妈叹了口气,说:“要是你们的爸爸还健在,我们家可不就跟别人家一样的吗?”哥哥别过脸去,看着天边的夕阳,喉结好像在蠕动着。过了老半天,哥哥才说:“妈妈,不早了,快赶路吧。”哥哥的声音颤颤的。

妈妈揉了揉微红的眼睛,说:“可不是,快走。”

“妈妈,下次别骑车了,多累啊!”我说。

“哦,好!下次咱们也坐车。”

可是我知道,到了下次,妈妈依然会带着我们骑车回家。

(三)

成年。

休了四个月的产假,该上班了。我把孩子托付给了在老家的大姨和奶奶,这样,我就放心多了。每到休息日,回家自然成了我唯一的安排。三天两头往家里跑,花去我不少路费,不免开始心疼,索性买辆电瓶车吧,来去也方便。

骑上新买的电瓶车,一路观风赏景,也是一件别有意境的事。城市里太过喧嚣,到了郊外,忽然有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回家的乡路早已不复是当年的旧模样。新近修整过的四车道柏油马路平坦而宽阔,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是美丽的花坛。道路的两边不再只是无边的粮田,缤纷的鲜花地十里飘香,被装点城古典色彩的垂钓场是城里人休闲的好去处。路边没有了五分钱一杯的茶水摊,取而代之的是刚从大棚里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沁人心脾,让人留连。

我把车子停在了路边,想,买个大西瓜吧,奶奶爱吃,小家伙也喜欢吃。想起上次在家的时候小东西捧着一块西瓜皮啃个不停,小脸上粘满了西瓜籽的样子我就想笑。几天不见了,他又会玩出什么新花样呢?买了瓜以后,我一边开车一边这样想着,不觉已到了家门口。

你看那院子里学步车中的小人,还没等我把车子停稳当就已经扑上来了。他笑着,咿咿呀呀的,是在告诉我他想我了吗?这是属于我的小生命啊!奶奶拄着双拐走来了,眯着眼,笑着说:“越来越讨人喜欢了,就像你小时候一样。”

像我小时候一样?那我小时候看见远归的父母是不是也如他一般兴奋,而他长大了会不会也如我一般割舍不下这份童年就缠绕在心里的乡愁?

(四)

年迈的祖父母已经去世了,小儿也回到我身边上学了,回家的次数自然就渐渐地少了。可是,我对老家的牵挂却没有变,每隔一些时日总想回老家走走,感受我所熟悉的家乡的气息。每次踏上这条回归的乡路,总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概。这条路,我已不知走过多少回了,它承载了我成长过程中多少悲欢的往事。岁月变迁,路况已经今非昔比,可是一路而过,踏实的感觉一如继往。像是牵着一位亲切长者的手,我不会迷路,我知道,我会到达我的家……

乡路散文欣赏篇2

乡路散文欣赏

一条小路蜿蜒崎岖,依着青山,沿着河流,承载着山里人追寻梦想的脚步,通向外面世界。

这条起伏跌宕的乡路,沐浴着岁月风雨,历经沧桑巨变,把一缕缕时代的春风带回山里。

前年中元节,回乡给母亲扫墓,爱人开车,我们一行八人启程奔赴那个阔别二十年的山村。从我所在地辉南县出发,可以直接上高速。前些年要五六个小时的路途,而今两个多小时就能进入白山市。近几年政府对道路建设是下了很大功夫,一条条贯穿东西南北的高速路都开始通车。高速公路成为全国各地运输的大动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把各省;市;县;紧密连接到了一起。促进了全国各地的物资流通,从而经济也得高了长足的发展。

白山市离我们前往的大石人乡小石人村,还有将近百里的路途。下了高速,一个多小时就到了石人镇,这里距离“小石人”村还有二十几里路。下了镇上的公路,车开进了一条起伏不平的乡村土路,车子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颠簸跌宕。路面狭窄,如两车相遇,会车时,那可真的是对司机的一种技术考验。两台车似一对恋人亲密的要贴在一起了,随即相互鸣笛,算是告别,那才真真的是擦肩而过哈!

这条路,旧年时,来往的大都是山里人赶的牛车。那时牛车是山里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还是集体核算的时候,生产队里所有的要缴付的公粮,都是一挂一挂牛车,把精选好的优质玉米大豆,送到石人镇粮库。春天,播种所需的农资,(种子,化肥,)也是用这些牛车运回村里。这种陈旧的交通工具,虽说是脚力慢,有些让人着急,可这慢悠悠的老牛车,渴了累了,不用喝汽油,屁股后面也不会冒黑烟。牛车从你身边经过,既没有尘土飞扬,又不能带走山林的清新。那赶车人坐在车前沿,挥动这手里的鞭子,加、哦、吁地,招呼着闷头拉车的四头老黄牛,颇有些盛气凌人,身子随着车子颠簸着,摇摇晃晃的,独自享受着那份逍遥自得。脸上透露出赶车人心里的那份自豪。这车老板,(山里人称赶车人为车老板)相当于不持驾照的司机师傅哈!在那个时候,他们可是响当当的牛人,谁要是出趟村,想要搭个便车,要给车老板点上一颗“迎春”烟,他才能勉强拉上你。

这条通往山里的乡村土路,蜿蜒曲折,一会被河阻挡了去路,一会消失在山前,一会又从山后延伸了出去,前方永远都是一个未知!扑朔迷离的山村小路,依山傍水,盘旋萦绕,谁也不清楚它要延伸到何处?外地人来这里,估计心里会很好奇,想要寻出心里那一连串问号的答案。嘴巴就要勤快些,不然那些沟沟叉叉的“小屯堡”不容易弄清楚你所要前往的地方,想顺利到达目的地,就要且行切打听。

一个村子,八个生产队,分别坐落在一个个山沟沟里,那些小村堡仿若大山怀抱里的一幅幅田园水墨:幽深小径,杨柳依依,桃李芳菲,篱笆院,茅草屋,夕阳下,炊烟袅袅。侍弄田地归来的农人,身后是被晚霞染成紫金色的那头牛,晃着脖子上清脆的灵儿,家门口有摇着尾巴出迎狗儿,屋里餐桌上是女人刚刚做好的农家饭,喝上二两烧酒,消解一天的疲惫,早早安歇,一觉醒来,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山水依旧,岁月无语,这就是山里人的烟火。

车子行驶进“小石人”村的地界,从路况看,山里没有多大变化。巍巍青山缄默安然,溪水潺潺,唱着欢乐的歌,流淌不息。我在想:车子如若行驶在一条宽阔平坦的乡路上,车辆往来如梭,山村里就不会有清宁之日。那山里与以前的境况可就会大相径庭了。或许山里人的物质生活富足了,随之而来的会是轰鸣的机器声,空中烟尘四起。大山被掏成空洞的躯壳,山林痛失往日的茂盛。村民们苦涩的泪水将成为最后的那滴泉水。人们每天吸着不花钱的烟,污染导致的疾病在山里人的身体上肆虐。到那个时候,再多的钱,也买不回人们的健康。

人类的进步,总是会与原始的存在,有着无法调解的冲突。谁对谁错,孰轻孰重,没有人评判的出。好在故乡这方水土,没有被火热的资源开发给惊扰到,逃过一劫!可以后会怎样,大山的命运将何去何从,这未来自是无法占卜,只有听天由命。

透过车窗,沿路风景依然如旧,山川秀丽,河水清澈见底,沿途经过的`村庄,红瓦青砖的房舍,替代了旧时光里的土坯茅屋。山上很多农田,都已生长起了挺拔苍绿的落叶松,因治理水土流失,很多山坡地,都已退耕还林。树木照比以前多了许多,山林更加的茂密了,尽收眼底的是那苍翠欲滴的绿。透过车窗远望:山峦连绵逶迤,高耸的山峰仿若钻如了云端,碧空闲云,随意卷舒,与顶峰的苍松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美景,彷如一壶岁月陈酿,醉了山水,醉乡村,醉了那些探访大山的人们。

虽说这脚下的路不算平坦,可山里的空气愈发的使人神清气爽,这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拥有它,就要爱护它,它自然会给人类一份回报。可是这大自然的原始环境,近些年,因各种资源开发,却被人类糟蹋得体无完肤,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系列的报复!它生气的跺下脚,人类就要经历地震;它若哭泣暴躁;就会有狂风暴雨带来的水灾;要不就是烈日把土地晒得裂开一道道流血的口子,它若怒发冲冠,随之而来的,可就是毁灭性的海啸;火山喷发;岩浆滚滚,无边际的蔓延,海水把城市变成海市蜃楼。是人类的贪婪使大自然痛苦,让它愤怒!

车子行驶很慢,这么多年了,这条路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变化,路面依旧坑坑洼洼,左拐右出。沿着山根,弯弯曲曲的伸向山里。从路况和耕地的减少,可见这山里的人,或许是越来越少了,也许这二十几年的岁月里,会有很多人如我一样,迈着沾满乡路泥土的脚步,去了远方,而且是一去不回还。也真的是如此,年轻人被时代的春风吹醒,心里的朝气蓬勃,让他们不想再如父辈们那样,安守着大山清宁,不愿于泥土里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他们沿着这条幽深的山路,走出了大山,去外面的世界,追花逐梦,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留下一些安于现状之人侍弄田园,他们于青山绿水间安守平淡烟火。

这条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修建成现在这个样的。听父亲说:“最早先,就是一条穿行于山山沟沟里的羊肠小道,狭窄崎岖,去趟镇子上,要穿水鞋,一条小路,被河水斩成一节一节的。”当时父亲是“小石人”村的支部书记,他从部队回到山村的第二年就被推选为村书记。军营里南征北战的八年,他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那时他就已经意识到,路是山里人走向富裕的一个通道。没有一条畅通的路,山里的粮食,物产资源,运不出去,村民们的日常所需生活用品,又很难运回山里。处于这样的困境下,父亲带领全村劳力,秋后农闲时节,劈山铺路,修了这条通往城里的乡路。

路修好后,生产队里,送公粮的牛车再不会掉到泥坑出不来了,人们外出不用再穿着那双笨拙的水靴子。七十年代初,“小石人村”是有名的产粮村,为此,市里奖励了一台解放汽车,这条路似乎是为它而修。那时候在山里的大人孩子只要听到有汽车进村,都要去村路上观望,觉得甚是新鲜。自打有了这条路,村里的人会经常看到汽车,有些是城里的汽车进山里买木材的。听父亲说过,没修路以前,山里的木材是无法运出去的。

春天来了,用汽车把种子化肥运进山里,秋后,汽车在上交的公粮运出去。对此也方便了村里的产出与输入。后来父亲带领社员们,沿路立起一根根坚实挺拔的电柱,让山村通了电灯,照亮了夜晚的昏暗,一盏盏煤油灯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中。父亲成为村民的好领头人,得到全村人的爱戴。他的成绩被级领导认可,曾调他去“石人镇”任镇长,可却被他拒绝了。父亲说:“自己没有文化,承担不了那副重担。”其实他是不想离开与他风雨同舟的村民,不想于这山里草木别离,他喜欢沐浴着大自然的恩赐,自自然然,平平淡淡地活着。

乡路畅通了,山里的孩子们有了外出读书的机会。村子里只有一所小学校,初高中,要到离村近十五里地的乡中学读初中,高中要去更远一些的镇上的中学就读。当时村子里的孩子大都是小学毕业,因路远难行,小孩子承受不了沟沟坎坎的艰辛跋涉,以至于孩子们失去了求知的机会。这些孩子长大后,只会侍弄田地,他们只看过山里的蓝天白云,外面世界,他们一无所知,每天只局限于,晨起下地,暮晚收工,连化肥农药的的使用都搞不明白,更不用说什么科学种田了。

祖祖辈辈的山里人最缺少的就是文化知识,很多人,生病吃药,却看不懂药性简介,甚至连服用的药量都看不明白。现在通讯发达便捷了,有了电话,无论相隔多远的亲人朋友只要播出准确的号码,就能相互诉说别后的思念。以前这些是要靠书信联络,让人痛心的是:好多上了年龄的人,不识字,连一封家书都看不了,更别说回信了。知识的困乏,会导致思想陈旧,愚昧,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退步和人类文明的停滞不前。

有这条路后,哥哥是第一个走出山里的大学生,记得他当时读初中的时候,每天早出晚归,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时,母亲经常站在村里的路口张望,看到哥哥的身影,她才会安心。三年里哥哥每天往返要走三十几里路,可想而知,这遥远崎岖的路程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需要多大的毅力去坚持。哥哥以优异的成绩靠上了高中,去镇中学,父亲心疼哥哥,在镇上给他找了一个住的地方。他两周回家一次,返校时带上够两周吃的大煎饼和咸菜。这样周而复始的,哥哥读完高中,去了山外那个遥远的城市读大学。后来相继又有一些孩子,如哥哥一样,沿着这条蜿蜒乡路走出了大山,去了繁华的城市接受高等教育。这条路上走出了一个个美丽人生。

我也曾步如哥哥后尘,为了求知,披星戴月地往返于这条山水相依的乡路上,哥哥是我的榜样,我努力学习,也曾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也想自己能如哥哥那样,走出去,去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命运却很会捉弄于我,因母亲病逝,我的梦想如五彩泡泡,成了我人生中的幻觉。十几岁的我跟随着父亲于泥土打起交道。虽说我失去了走出大山读大学的机会,可踏着这乡路去过外面,接受到了外来的新生事物,从而使自己心里有了对未来的设想。也曾为心中的理想努力过,得到过收获。

很多如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是沿着这条路,认识了山外的大千世界。虽是久居山里,他们除了会科学的使用农田,学会了很多致富本领,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状态。而今回想,那些山里的青春岁月,也是人生中的历练。脚下的路,与心中路是相辅相成的。你走过了那山,那水,那城,那村,这些是你见识到的一个外在的世界。有了这些,心中的路有了方向,你才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不管是脚下的路,还是心路,只有经历了,人生方能不惑。

回忆起来,这条路上,有过几年热闹的场面。那是八十年代末,改革的风不断的吹进山里,人们开始耕种一些经济作物,如种植药材,栽植草莓。记得那时,村子里家家户户有三五亩地的草莓。(是野生草莓,不用大棚,不施化肥,数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山坡上水流失严重一些的地块,都栽种了草莓。春末夏初时,成熟的草莓果,似一个个精巧的红灯楼,缀满了绿油油的草莓秧,绿叶红果,装扮着贫瘠的山坡坡,让那些骨感僵硬的田地,又焕发了生机。

山里人把采摘下来的草莓,装满一个个柳条筐,次日黎明时,村子里的年轻人,个个担着两筐草莓,黎明时出发,整条路上,满是挑担人的身影,嘈杂的脚步声络绎不绝;一筐筐草莓,飘出香甜的果香。走不多时,汗水晨露,湿透了衣服。两筐草莓有百八十斤,那根扁担随着脚步的节奏,颤悠在挑担人的肩上。从黎明走到晨阳升起,每张留满汗水的脸,被朝霞晕染的绯红,彷如带露的山花,朴实俊美,蕴含着大山的明丽。

草莓挑到“石人火车站”就有很多小商贩收买,一筐筐香甜的草莓,于这个季节里,丰富了水果市场。买完草莓后的人们,如释重负,担着空筐,三五成群,说笑着,悠然自得的走在回家的乡路上。那脚步要比来时,放缓慢了些,鼓鼓的衣兜里,是那担草莓换来的百十块钱。那个时候:每天收入百十块钱,对于山里人来说,是一份可观的收入。这卖草莓的日子要持续半月有余,这条路上,洒满了带着果香的汗水,也见证着山里人收获的喜悦。

一条蜿蜒崎岖的乡村之路,路上有山里人,担着一筐筐草莓去镇上换钱的脚印和汗水;路上深深的刻着,载满粮食的牛车往返于山里山外的一道道辙印;路上留下老一辈修路人坚定的信念,和他们艰辛的岁月;也留下了年轻人韶华岁月里的蓬勃,困惑与无奈。这条路记录下,小石人村,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收藏了,村里的姑娘走出去,寻找爱情的脚步,也有小伙子挽着爱人归来的身影。穿越青山绿水间的乡路,于无声岁月里承载着山里人追逐的脚步;聆听着他们一路上的悲欢离合。

最终是哥哥,从这条路上把我带出了山里,让我看到一个大千世界,走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而今回乡,看惯了尘世的繁华与落寞的我,却深深的眷恋这条幽深的乡路;苍翠欲滴的青山;澄澈见底的清泉;朴实无华的民风;还有这里多年未见的父老乡亲。

临别时,伫立村口,望着生我养我的这方水土,默默许下心里的祝愿,愿他日后,青山依旧,绿水长流!愿家乡人幸福安康!愿父老乡亲迎着春风,沿着乡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乡路弯弯,墨韵山水,经年后,依然如故。

乡路散文欣赏篇3

乡路散文

一个懒散的午后,忽然袭来一阵空虚,那些陈旧的往事刚要涌上心头,我就决定:说走就走!调节心情的最佳方法,我有两个,一个是洗澡,另一个就是换一个环境。此时不是洗澡的时间,出去转转,是最好的选择!

怕自己改变主意,我连包都不拿,随手抓过桌上的钥匙和钱包,转身就走。出了门,思绪稍稍一调整,决定前往农村。走一走那久违的乡村小路,嗅一嗅大自然的纯正。瞬间的决定,就叫果断,我果断的叫了车,真奔乡村。

车,一路狂奔,乡村的路,纯朴到颠簸。平坦的那叫公路,乡路要弯曲,绵延,才显得亲切。那想偷睡的眼,闻见了草汁与泥土的味道,轻轻的睁开。眼前,一片秋色烂漫,旁立的两行白杨,忘记了杨絮飘飞的讨厌,严肃的挺立在路两边,见证着无数思乡回家的人。

远处的稻田,早已合拢了。一行行稻谷,羞涩的低头含胸,像待嫁的姑娘,长得成熟委婉。有一株不知名的草,高高的出列,骑在田梗上。疯狂的叫喧着,仿佛要宣称自己是王。所有的稻谷都对它视而不见,自顾自的摇曳着身姿,勾引着偶尔飞过的蝴蝶。

前面有一户人家,房屋静静的驻立。温馨的味道从门缝里挤出来,对游子,着实是一种诱惑。我辞了车,徒步前行,我怕车划过的声音,会惊醒浅睡的狗。它狂吠,场景就尴尬了,好象我不是本村的人,偶尔串门来了。其实我是真真正正的客,只不过是存心迷了路,来尝一尝他乡的风景。

院墙上的丝瓜已经老了。有几个佝偻着背,干瘪着胸,耷拉在墙头,心安理得的接受风吹雨打,姿态很淡定。注定不是别人的菜,来做一道风景,也是它的使命。墙根下,不会攀藤的南瓜,就势匍匐着,心甘情愿的仰望着丝瓜,却又被路边的小草仰望着。

门没锁,狗没有叫,在我将要路过的门旁,有一个草垛,吸引着几只成年的鸡,在刨,自刨自吃。草垛后面的圈里,有两头猪,一顺头在睡觉,看起来相处的很和睦。

往前走,路边一绺高粱地,这是勤劳的人,利用闲地种的"。在这里谈不上青纱帐,也没有高粱地的故事。重要收获的也不是种子,主要是收获杆,细的扎几把刷锅,粗的扎一把扫地。楟子更不能扔,细心的婆婆,会用针线把它一根一根串起来,排列一层再串起来,两层交错重叠,缝在一起变成了锅盖。不知道高梁籽本身会不会嫉妒,反正看着被忽视的高粱,我有几分不忍。

路过这一家,前面有很多家,一排排,都约好似的养着鸡猪,种着农田的瓜。屋后留一块地,做菜园子,一行行柳葱,萝卜才冒芽,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顺着落了一地的枣子,向树上望去。恐怕是谁都忍不住,想摘几颗,扔进嘴里,咬嘎嘣一下,那个脆甜啊!记着这甜甜味道,这就是乡愁,那淡淡的思念,随着枣子的成熟,越来越浓了。他乡的枣子虽然大,可是没有家乡的甜味。家的味道可以储存,储存在腮帮子里,储存在牙根,一想起来,就忍不住直咽口水。

再往前一段就是岔路口了,顺着不拐弯的岔路一直走,就又走到那车水马龙的公路。那里有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四季常青的花园,常常让我糊涂了季节,忘记了时间。

乡路,很留念,这头连着乡亲,那头连着发展。路,要走走停停,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错过了再回头,转眼就是几个春秋。

乡路散文欣赏篇4

路茫茫散文欣赏

路茫茫、人不茫茫、山不动,你也不动,路不动,你走------

你对人生不会有;凡人身上所具备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你只要确定了目标和兴趣,就准备投身研究去创作,虽然前面得路看不见尽头;但是,你坚信; 如果山很容易到达,去了有何用-----你首先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当大家都睁着既茫茫又无知的眼睛看着你时,你却是完全另外的感觉。那种茫然的苦闷感受真是难以描述,很多的问题注定只有你自己去承受,别人无可代替、也无从分担。哪怕是你的父母和最好的朋友也只能隔岸观火,最多给你精神上的鼓励和口头上的加油,这峰注定了只有你一个人攀,只有靠你自己。于是你学会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命运。坦然;对于很多人而言断然没勇气,你做到了。常常有一句名言闪现在我的脑海、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激励着我;要勇敢面对生活、面对困难。

你的社交很广泛,处在人群里你可以很快成为焦点、成为大家的关注对象和议论头条,成为一个中心人物。只要听你一席话就会有很多人主动和你交朋友,不管他是老还是少,你拥有足够魅力和智慧征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多年来的经验让你在这一点上很自信。也许从你身上,他们或多或少可以得到一些他们从别人那里得不到的东西,你的另类往往让他们感到新鲜和刺激,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兴奋。可是从他们那里你却什么也得不到,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你也必须向比你优秀的人学习,时间是宝贵的,所以你不大愿意在没必要的方面浪费。社交对你而言很大程度上是浪费时间。越是身处繁华、越是立足喧嚣,你就越感到孤独,那种孤独远远超过了你一个人时的孤独。那些杂草丛生的头脑;那些空洞乏味的言辞;想想人海茫茫里找不到知音、你就知道你到底有多孤独。因为这样,你孤独的思考着人类的意义和价值。你有时听到无聊的话,那些吹牛皮,你根本受不了他们那样。当你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想随波逐流都办不到,不是因为楼层太高,而是因为外界永远都无法改变你;你清醒的思维,它将你固定。

你快乐着每一天,时刻在静思中成长。你胸怀释然。你心态年轻,你的人生很有内涵……但是;你也从来不否认自己是喜欢孤独的,因为一个灵魂只有孤独才会变得伟大,只有孤独才可以切身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才会去寻求自己的存在意义。淡泊方可明智,宁静方能致远。孤独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那么;孤独本性会和爱情矛盾吗?可以肯定的回答,不会。因为真正的孤独和真正的爱并不矛盾,它们是两种切然不同的概念,不在一个层面,不可通分。孤独不是盲目的排斥所有人,更不是将别人拒之千里之外。之所以孤独是因为彼此间有隔阂,无法真正了解、无法深层次沟通。孤独的思想家和天才,如果有人能够了解,他们会毫无保留的敞开一切。其实越是孤独之人就越希望被理解、被接受,在他们内心深处涌动的渴望比寻常人更为强烈,他们是出于现实的迫不得已才被压抑在自己的世界。

既然接受一份爱、接受一个人,那么理解应该是潜在的了,不证自明。其实爱一个人不单是爱他的优点,很大程度上是容纳、宽容了他的缺点。因为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只有优点。爱上一个人只因为爱上他的优点,这种爱是注定要失败的,无法长久的.,因为缺点总会暴露出来,总要浮出水面。换句话说,爱一个人应该是爱他的全部,爱整体的他而不是局部的他,很少有人会爱对方的缺点但至少要能容纳。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合二为一,两情相悦,朝朝暮暮,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情!谁人不想?可是现实里往往是‘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伤心流泪’,在爱与被爱盘绕、纠结,到头来兜兜转转迷了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广度。爱情何尝不是一样?不在于数量、不在于时间,而在于质量,只要两情相悦的真真切切爱一回,就算是生离死别又何悔?

我严重的落伍,时至今日还期执着的期盼着两个人一起慢慢变老、坐在摇椅慢慢聊。这种理念大概是可以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等相提并论的,同属于远古创世传说。因为自己的顽固不化及其积性难改,所以一直活在旷世神话传说里,抉择总是很慎重,一路拒绝、一路寻找,除非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一半,否则宁缺毋滥。

如今总算想明白了,无论是感情还是家庭都是一个过程,这一切构建在时间里,时间既然可以破坏一切、那么同样也可以改变一切。不能说聚就聚说散就散,其间需要经营和维护,有时甚至需要缝缝补补。

在我打通所有思路的筋脉之后,显然精进了不少,一气周转全身、畅行无阻,没了死穴和包袱。我的爱,何时来?苍穹无语、群星无言,老天在不在为我来安排?只有如来佛祖那个胖和尚汗流满面步履蹒跚的跑出来,双手合十,故作深沉的吟道:“不可说、不可说,善哉、善哉!”

路茫茫、人不茫茫;背起行囊奔向南国小城-----江南 ;去寻找我可爱的你!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因为仰首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美丽的屋檐,诗一样的伞,素洁的裙装,兰花指在胸前,就再也忘不掉你美丽的容颜。万般的心愁,想着你对我的眷恋,你把牵挂倾泻给我这张麻木的脸。你还悄悄的说:我是你永远的思念,梦想着能有一天再相见。我想我会成为你心灵的净土......

在不断行进的人生道路上,在走累了的茫茫人海中,不远处有一人撑起了坚强的帐篷,在等待你的到来。小憩之后,会一起陪你迈向快乐的驿站。纵然沿途可能会有阴霾和迷雾出现,永恒的两颗心一定不会失散……

乡路散文欣赏篇5

乡路心情随笔

寒假里,我去了一趟多年未回的老家,一路上的拥挤、嘈杂与颠簸都因心中的迫切而有了别样的滋味。

脚下是一条平直的乡路,路边宽敞的屋子里,几位老人正聚在一起闲聊。这条乡路和记忆中的往事顿时牵引起我的情思,犹记得,十多年前,家乡的路只有两步来宽,坑坑洼洼,曲曲折折。车辆经过时,像扭“迪斯科”一般,掀起一阵尘土。大雨过后,地面就和起了稀泥,过往行人都跳着舞蹈般前行。大路的尽头有一间简单的土屋,常常从早到晚敞着院门,村里人在这里进出自如,欢愉地谈天说地,等着卖油条老师傅“好嘞!下一位!”的喊声。儿时,我常常被爷爷抱着来到这里,在土屋前的大槐树底下玩耍,伴着槐花香,静静地聆听着一屋子人粗犷朴实的笑谈声和像蚕儿撕咬桑叶般的炸油条声……

而今,我随着爷爷再次前往那间老屋。爷爷步履蹒跚地走在平坦的路上,边走边大口喘气。一进屋,爷爷就问屋子里的人,是否还认得我,炸油条的老师傅带上眼镜仔细打量了一会儿,还是摇着头说:“不认得了。”爷爷说出我的乳名,他才恍然大悟,用两只长斑的油手比量出一尺多长,说道:“只记得他这么高的时候,躺在我的炕上要槐花吃,没想到现在都长这么大了!”屋里的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路平坦了,房子新了,这里却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闹,槐树没了,曾经簇拥在这的人群也早散了,只剩下几位同爷爷一般年迈的老人留守在这里。他们在门口、村头守望着,盼望通向城市的那头走来一个个远游归家的.人儿。

这一天,我走了很长很长的路,独自拜访了村里的几位老人,恨不得把十多年的亏欠一次补上。每到一处,老人们都高兴地与我拉着家常,回忆着往事,仔细询问着我的情况。他们那慈祥的笑容、欣喜的神情和热情的目光,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双眼。我知道,这些曾经抱过我的老人既不需要我的供养,也不需要我时时刻刻的惦念,只需要我偶尔前来看看他们就足够了。可是,这十多年里,我却在追梦的过程中渐渐遗忘了他们,连这点小小的要求也未能满足他们。我很庆幸自己在尚未发出太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空叹时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感激他们一直期盼着我归来。

乡路,是我期盼的根,寻找的源。那段记忆,那群人,那些故事,一切都印在了乡路上,直抵我的内心。

乡路散文欣赏篇6

乡宴散文欣赏

在故乡的小镇上,遇了婚丧嫁娶、孩子过满月这些红白喜事,按乡俗都是要办酒席待客(方言中读kai音)的。家中有这些喜事的一方要置办宴席款待过来帮忙及添贺礼的乡党亲朋,称之为“待客”,而来贺或是帮忙的人来吃这些酒席则称之为“吃桌”。乡人每每逢了相识或是相熟的人于腋下夹了或是手提了贺礼往某家有红白喜事的方向行走,便会习惯性地问一句:“上礼去呀?”,来者便会热络地应答,顺便述说一下与某某办喜事人家的亲朋渊源等。于是第二日将近午间便见了这些人衣着光鲜地来赴主人家的宴席,路遇熟人相问:“穿这么整齐干啥去哩?”他们便高兴地回了:“去某某家吃桌去!”于是“吃桌”成了乡人参加宴席的代名词。

吃桌简单,无非是上了礼或是给主家帮了忙,到了酒席时间按时来吃罢了。而待客主事一方则需要为此忙上四五天光景。彼时受制于物质条件限制,乡人办酒席待客通常需要提前三四天忙活。待客的日子是早先便订好的,提前三四天主家便请了乡间专门负责做宴席的大厨,大厨问清待客的规模后便着手制定需要购置的各样菜品原料,主事方便按大厨要求与主要亲朋人等各自分头置办诸等事物。大厨安顿好后便也要在选好的空地上用砖、黄土泥、麦草等原料砌灶支案,砌灶台是大厨的看家手艺,灶台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仿佛与所做菜品的质量连在了一起,因为中国人的炒菜技艺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火候分不开的。大厨砌灶的时候其实主家的各路人马早已如上了发条的机器一般全力发动开了,买菜的买菜,借东西的借东西,至亲中便有几个是专门被安排来进行洗菜打杂等,对刚采购来的菜品等归类放置和进行洗择等初加工。一应行动都在大厨的指使及主家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边准备着做菜的食物,那边便要着手寻找待客用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等一应俱细。因为一般人家待客亲朋好友、街坊邻居加起来人数都相当可观,通常待客的规模都会在近百桌规模,所需物件也就相当多的多了。那时还没有专门租赁待客工具这个行当,所需物品一般都是邻里相借,所借物品按办喜事的性质都事先用或红或白的纸条写上所借人家的名字作标记,以便还时容易分清。当然这些所借的物品完全是无偿的,邻里通常也都是预留了自己家最基本的用度,基本是倾其家中所有能借之物倾力支持。这个过程虽然繁琐,却能极大地沟通了邻里,与现今楼上楼下极少认识或往来的邻里关系成了鲜明的对比。那种忙碌的热闹基本也是要持续两三天的,也与现今酒店办酒席那只一刻的热闹不可同日而语。

多日的辛苦忙碌于待客这一天迎来精彩的绽放。主家待客以显自己的能力与财力甚至名望。来吃桌赴宴的人如同考官,而迎接大考的则是待客的主人与大厨。酒席的好坏全在吃桌人的嘴里。乡人待客有对女方娘家客人优待的礼数,以显示对娘家客人的重视与尊重,这在宴席所坐的位置及菜品上都有专门的讲究。因小镇人口众多,街巷狭小,每个居民聚集区域能留给大家供出来自由活动聚会等的空地并不宽敞。而待客就需要相当大的地方来摆放酒席用的桌椅,于是很多邻里的房屋便被腾挪征用,放上桌椅便成了待客场所。当然这些屋子都会留给娘家人来坐,让他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吃桌,主家自己的亲朋及乡邻们则多是坐在露天的地方吃桌。所以娘家来的客人仿佛天生便有了优越感一般。而且主家也会在每桌指派酒量好,交流能力强的人负责专司招待对娘家客人,劝酒、陪着说话、打着各种圆场,成了他们必备的技能,他们有自己专用的名称谓之曰“陪客的”。对娘家人的优待最能体现的形式便是在正式的"宴席菜肴上来前,会在桌上事先摆好八个果盘,里面盛放上八样干果、糖、点心等物什。毕竟嫁家的客人与这边主家的人并不都是相熟的,来到这陌生的地方闲坐在那里总是不妥的。有了这八样果盘便可以占了娘家人嘴,就坐后可以边吃边聊,即打发了等候的时间,又增进了交流,还显得主家对方娘家人的热情,少了对主家的挑剔。我想当初发明这八个果盘礼数的人可谓真的是十分睿智与有远见的。这些是我在其它地方所没有见过的。

乡人待客的宴席讲究先上“四凉四热”做为开胃压桌菜,这是以盘盛放的菜肴,无论凉热都有荤有素。印象中好象是四荤四素,因为时间的久远,菜品的名字便记得并不十分牢靠,能清楚记得的便只有了凉菜中的凉拌莲藕与菠菜拌猪肝,因为这是我最爱吃的!待客时间一到,早已等待良久来吃桌的人便找定自己要坐的位置落座完毕。通常是相熟的人坐一起,这样吃起来能够不使人显得过分拘禁又能热络场面。开席的四凉四热并不是此场宴席的主角,而是象我们作文课上所讲的叫做铺垫的东西一样,这八盘菜更象是供来吃桌的人聊天交流的佐餐小品,大家边聊边吃,当然都是挑自己平素觉得爱吃或是可口的菜品来夹食,吃相也都显得文明而有礼,不会把某一盘吃得底朝天。这样边吃边聊的过程里,大厨那边也在忙碌地准备今天宴席的压轴菜品――蒸碗。吃桌的人那边将盘中的菜吃得差不多时,大厨这边将主菜也基本准备停当。这时专门负责宴席协调的人就会命令十来个专门负责跑腿端盘送菜的人撤盘子,这十来个人被称为“端条盘的”。他们人手一条抹布,一个条盘(条盘是一种约尺半见方的四方形木盘,专门负责宴席上菜。平底,四边沿稍向上,底下有一根横撑用来手抓承托,可一次揣走盛放四个菜品的盘子或大碗)往来穿梭于灶台与酒桌之间,上盘、收碗、清理桌面几项动作一气呵成,颇有点影视剧中麻利的店小二风格。开始撤盘后,端条盘者就会将桌上的八个菜盘撤剩四个,将盘中菜肴尚多的四个菜盘留下摆在桌子四角,作为镇席之用。这四盘菜摆在桌上即不至于使桌面显得空落,也可以让人在接下来吃蒸碗流水席的过程中间或夹上两筷子改下口味。撤菜的过程也是人们等候美食的过程,吃桌者都明白接下来的将是此次宴席的重头菜,各样蒸碗将会按乡人流传了几百甚或上千年的规矩次第上来。这些蒸碗口味各不相同,却能显示出此次乡宴制作者的至高厨艺,口味、火候、软烂程度,无不考验着大厨对食物制作的把握程度。在吃桌者条羹(瓷制的一种平底小勺,专门用来喝汤及舀带汁水的食物)交错与此起彼伏的“滋溜”声及偶尔发出一两句的赞美声中,伺等揣条盘者将下一碗美食揣上桌,撤掉原有的那道蒸碗,原来的那道带汤蒸碗便完成了它的使命。这些蒸碗菜品一道一道在揣条盘者飞速的往来穿梭中按着它应有的秩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者,及至一道蛋花汤的出现。这种似流水的宴席程式便在鸡蛋以絮花的姿态呈现在带有肉丝、海带丝等等为映衬的汤碗中绚丽绽放而得以结束。乡人们也打趣地戏称该汤为“滚蛋汤”,因为喝完这碗汤整个宴席便是要结束的,人们便也在这酒足饭饱后与送客的主家打过招呼后各自返家,完成这次对自己犒尝的美食之行。多少年后我还依然能记得那带着酸鲜香味的各样蒸碗,那里面或成条或成块状的闷子(一种用粉条和着淀粉加上各种调味料蒸熟后的饼块状家乡特色食物)伴着肥而不腻的五花扣肉,以及同是酸汤味的酥肉蒸碗,凡此种种都使人有垂涎欲滴之感。虽然因了时间和空间的原因,我远离了那片故土,也远离了那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宴,从而使我对宴席中的蒸碗顺序和菜品名字早已记忆不清,不过那酸香味的特色蒸碗汤水成了我对家乡这种风味宴席的最美好记忆。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专门介绍河南风俗特色的书上看到了“洛阳水席”,我才明白家乡的这种宴席形式其实应该就是水席,毕竟洛阳离家乡小镇只有约150公里的距离,可谓一衣带水。同样的菜式,同样的席前的四凉四热,同样的各样带汤蒸碗,据说洛阳水席源自唐武则天时期,现在看来我们以前所吃的看似普通的乡宴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宴席,而是一道流淌了上千年具有着厚重文化底韵与悠久历史基因的国之美食。

送走了诸等宾朋,一帮忙碌了多半天的主人、厨师以及来帮忙的至亲还有刚才穿梭往来揣条盘的好友,才有机会坐下吃他们为之辛苦劳碌换做的美食。还是宴席上的那些东西,只是没有了细品与谈论,多的是饿极了的狼吞虎咽。因为接下来还有一项更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将剩下的食物归类及将借人的桌椅板凳等按名号归还,这项任务一直要忙到晚上。对于借东西及来帮忙的亲朋邻里来说,最好也最简单的谢礼就是一盆混合了宴席上并未用完的各种菜肴的烩菜加上些许馒头。这些便成了这些近邻们接下来一两天里家中的美食。带着酸香和各种其它味道的食物烩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莫可名状的复合美味,那种味道弥满在近邻的家中,勾着孩子们肚中的馋虫。至此,一道乡宴完成了它的最终使命,如同那办或红或白喜事的那些人家的日子一样,于或喜或悲中,日子归于平淡。忙碌了多日的乡宴便也在这复合的味道里慢慢消散。

去年,央视播出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反响挺好,今年又制作了《舌尖上的中国2》,相继上映热播。在感受影视上美食盛宴的那一瞬,我竟忽然怀念起家乡的宴席来,甚至和妻戏言道:今年夏天回家时不管谁家有喜事了,咱说啥也得去给人上个礼,好带儿子一起去吃一回道地的家乡宴席。妻揶揄我道:“以前你不是不喜欢去吃桌吗?怎么现在想吃了?不过你恐怕难以如愿了,因为现在家乡办各种喜事都很少有自己制作酒席了,基本都是到镇里的大饭店包宴席,一来显得排场,更主要是省事”。闻听这些我的心情不仅有些灰暗,难道那么美好的传统宴席美食都被放弃了吗?这倒更让我怀念起那有着揣条盘者穿梭于宴席间的家乡水席宴来。这一刻我才深深明白《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热播并不仅仅在于它是对中国美食的一种影视纪录,更多是因为它激起了人们对童年那些只属于家乡地域特色美食的回忆与向往。更深层次里,体现着这个时代人们对自己原根的思考。在现代大迁徙大融合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多地远离了故土外出打工谋生甚至扎根在了他乡生活,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对自己的故乡却有着深深的挂牵与依恋,那里是生养他们的故土,那里有他们年迈的父母!在他们内心里有些味道只能属于故乡,更有些味道只会来源于父母!但我们却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因为壮劳力都外出打工,我们国家很多地方的乡村都空了,那里还矗立着许多年久失修的老屋,在破旧的街巷里游荡着坚守在故土的父母们佝偻孤独的背影,在已经略显荒芜的田边地头他们还在劳碌着,只在快要过年时才能伫立在村口的那株大树旁深情地眺望远方,盼望能看到自己孩子归来的身影……

谨以此文献给故乡的美味的水席宴,更献给还坚守在故乡,默默地支持着孩子们出外打拼的已经佝偻而且孤独的年迈父母们!

乡路散文欣赏篇7

乡路优美散文

当日落西山,头顶一抹抹红色丝绸缠绵飘舞时,站在广袤的田野中,才发现家乡的路是如此的安详蜿蜒。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徽是个很大的地方,最著名的莫过于黄山了,那棵老松不知历经了多少个春夏秋冬,见过多少个流连忘返的游客。因此每每提及安徽,几乎人人的脑海里蹦出的总是黄山,那个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而我总是想到家乡的路,田间的小道。是的,你没听错,我就是对家乡的路情有独钟。

家乡的路是一片广阔的天,那上面的一朵朵泥花儿是红色的云,来来往往的脚步是一幅没有尽头的风景,那田埂上一头水牛悠闲地甩着尾巴,仿佛要把自己踏实的脚印烙在路上,看着一串串的脚印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小时候,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白天都要干农活,而我只能呆在家里,或者和小伙伴们在后院玩这“家家酒”。每每一到傍晚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因为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去田里接爷爷奶奶了。乡间的小路很窄,就更别说田埂了,可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来说却显得宽敞,一路上,拔着一根稻子活扯着一些叶子蹦蹦跳跳地就去了,直到看见自家田里那个戴着草帽,弯腰干活的爷爷奶奶,才会放下手中的那些活儿,嚷嚷着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当然也会停下手中的那些活儿跟我说会儿话,忙的时候就让我坐在田埂上等会他们,停不下来的我当然也得找些事儿做做。呵呵~~跟蛤蟆玩儿是个不错的选择哦!蛤蟆那敏捷的跳跃性选手也逃脱不了我的“魔掌”,不过我可是一个善良的孩子,抓了放,放了抓,如此的循环着却无半点乏意,直到爷爷奶奶忙完活才依依不舍的与“朋友们”告别。爷爷左手扛着锄头右手牵着我的左手,奶奶右手拎着水壶左手牵着我的右手。小小的我与爷爷奶奶挤在那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却一点儿也不觉得挤,只有那满满的幸福溢出。当晚霞盛开在天际时,路是涨红了脸的橘红色,这时的脚步是最欢快的,路也是最灿烂的,脸上也荡着幸福的花朵,透着丰收的喜悦。

......

窗外汽车嘟嘟的声音,把我带回现实生活中。现在的我在家乡人渴望的大城市,而我却思恋着家乡的花花草草和印满我童年脚步的小道。

家乡的路,绵长而幽远,曲曲,折折,弯弯,荡着快要溢出的爱,伴着我童年梦想伸向远方 。

乡路散文欣赏篇8

乡路经典散文

人世间的路没有时间记载,只有人的影子在上面晃动。人的影子没有了,人世间的路只好又回到了新的启点,从此以后再没有任何人提起它。

在镇子周围有几条延伸的小路,小路连接了山路,穿过了几条小山沟,爬上了一道道山梁,越过了山顶,又连上了远方的路。

镇子的山与山、梁与梁、沟与沟,它们之间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一条条山间小道从它们之间穿行而过,像串联一样牵连不断地贯穿起来。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人们已经在盘旋崎岖的小路上有了他们的家园。以家园为中心,延伸的山川小道七长八短,人们生活的道路由此展开了。人们的影子,就在不同的道路上飘向了四面八方,有的路消失了,有的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着。

山里是镇子最遥远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银河系一般的山里路径,崎崎岖岖,结结实实,也平平展展。石头路,泥巴路,羊肠小路。有人说是一双脚的辉煌,有人说是一双脚的梦想在延伸。羊肠小路,犹如一道彗星划过长空,说是一双脚的影子,刚刚踩过晨曦,刹那间掠过。路在人们的脚下,如同千斤顶,它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有限和无限的时间内,把人们送了一程又一程。路面有了黑暗,它不知道坎坷;路面有了光明,它不知道潇洒。路面越是坚强,带走的不仅仅是脚板印,而是路与人的精神力量在升华。

高山峻岭中的路,奇形怪状,像狮子的尾巴,像恶狼般的头颅,像虎豹般的身材,像人的笑脸,像青年人的双臂,像娃娃的坐姿等等。横七竖八的路,左右穿插的路,它们翻过山顶,进入平坦,跃过沟壑,冲出山林,来到山角,进入了庄稼地,连接了农户,又延伸到了远方。

人在密林里行走,陌生的面孔在山里道路上相遇,没有多少语言交流。细微的眼神和一个个快速的影子,在一阵山风中很快就消失了。一路上没有留下痕迹,既使留下了蛛丝马迹,那只是能挂在路旁的树梢上了。人在路上延伸着,路也在人和影子晃动下延伸着。

一副担子没有多少重量,农人扛着它走南闯北,在人世间穿梭来往,总离不开路的坚忍。路,在行人中间形成了,每一步都在大地上践行着。一双足迹爬满了大地,等于练就了一条通山大道。屋子里装满了财富,不能忘掉脚下的足迹,更不能忘掉路。没有路,财富很有可能来得更慢。因为人们的`足迹在路途中留下的越多,希望与财富才能来得更快。

山里的路有了目标,人们在目标的指引下,去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每个目标都实现了,都完成了,人在山里山外的路上才留下了动听的歌谣。后辈人能记住,有文化的人写成文章纪念;有的人满怀深情要在山里一条山路边的巨石上刻上人的名字,希望他还活着,永远活在人的心里;有的人死了,刻在石头上的,他并没有死,他仍然还活着。

一条路爬上了山梁,和山里路连在了一起,在山梁两侧连接了山村农户。山梁并不平坦,也不崎岖,田字格的路径,长短不一,曲曲折折,出现在大树下、草丛里、庄稼地、农户旁等。

大树下,是人们休闲逗乐的地方。老人拄着拐杖,小孩端上凳子,妇孺纳着鞋底,好事的青年人宣传着逸闻趣事。乐了,大家开始大笑。小孩听得入迷,不知道其深刻含义,附和着也笑了起来。青年人一说完,就拍响了大腿,嘻嘻哈哈原路返回;老人在回家的路上,那一只独木拐杖点着地面,一片震响,认准大路,不走小路;小孩离开大树,不是直走大路,也不走小路,而是端着凳子在大树周围捉迷藏玩游戏;妇孺在大树下规则有序,忙完手中的针线活,走了大路,也走小路,一直走到自己的家门口为止。

草丛里有鸟叫有虫鸣,也有人的一串串脚板印。草丛中的路很特别,鸟在行走,虫在爬行。鸟与虫留下的痕迹很浅显,但人经过留下的痕迹非常明显。人、鸟、虫在同一路上行走,都有着目标,目标都在追求生活,都想把生活过得快乐一些、丰富一些。虽然草丛中的路,有时过于渺茫,但在人世间的常理上都是一种路在延伸。在这条路上,不光是人类活动在展开着,动物也在不停地完成着它们的生活目标。

庄稼地中间的路是数不完的,农人每一步到了庄稼内,就是一种深刻的路,它缀满了收获与希望。有时尽管路途艰辛,但是一望到沉甸甸的庄稼果实,脚下的庄稼路就充满了喜悦和幸福。

农户旁的路,是大路套小路,大路走出了家门口到了遥远的地方。小路连接了左右邻舍、山里山外,一出家门口不是走在了大路上,就是走在了小路上。

大路小路,都是农户不可缺少的路径。大路加宽了,是农户的创业在升级;小路出现了,是农户财富在这条小路上不断地积累着。

乡路散文欣赏篇9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乡村的路像一条游走的蛇,蜿蜒曲折,村连路,路连桥,田连路,纵横交错。路从田野里探出头来,延伸到不远处的村庄,再从村庄延伸到另一片原野,于是,路便将田野、村庄像串糖葫芦一样地串联起来。站在路上,人们既看不到路的源头,也望不到路的尽头。唯有坐在路的转弯处小歇时,看着映入眼帘的一串串压弯枝头的梨果,一片片泛着金灿灿光彩的谷穗,还有那一簇簇盛开在路旁的米黄色草花时,人们才慢慢揣猜到未来的路将会是一个多么让人憧憬的样子。

说起我家乡的路,谁也说不清存在了多长时间,更没有人说清还能存在多久。只知道在这个昔日穷乡僻壤的乡村小路上,曾经演绎了我们村庄的悲壮与辉煌。从这条通往村外的小路上,走出了商界能人和县官,金榜题名出了举人和秀才,在县志史册上留下了村民引为自豪的骄傲和光彩。四十年前,不甘受穷的家乡人,怀揣梦想与希望,在身无分文的拮据窘迫逼迫下,毅然决然从这条满是泥泞的乡路走向外面的世界。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有毅力,汗珠子落地摔八辦,天山脚下、东北边疆、东南沿海、西南边陲、非洲森林,处处留下了家乡亲人勤劳的身影。

是的,家乡的路承载着几代人的辛酸与痛苦、追求与辉煌。残垣断壁的风沙小院,被一栋栋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小楼代替了;晴天飞沙扬、雨天泥汪汪的羊肠小道被宽阔笔直、路旁绿化的水泥道路代替了;赤脚裸背拉架车、赤日火烤收割忙的秋收时节已经不复存在了!小轿车在村路上穿梭,联合收割机在田野里奔跑,酥梨泛黄,枣儿红了,大红柿子满树挂,田野菊花飘馨香……我那故乡的小路啊,改革开放四十年,你真叫人恋恋不舍,我真为你的华丽蜕变而骄傲!

我徘徊在乡村的路上,感慨万千。我曾记得,在我童年的时侯,每当三伏盛夏时节,父老乡亲们早早起了床,东方地平线刚刚泛起红色时,他们就肩扛锄头沿着从村里通向田野的小路下地劳作了。他们不顾天热口渴,一直干到烈日当头的中午,才拖着万般疲劳的身驱沿小路回家。现在的乡村路上,我再也看不到那个头戴草帽、肩搭毛巾、两脚泥巴、汗流浃背从田间地头荷锄步行回家的人,更不会看到框着一篮子青草、背着一捆秫叶或推着一辆木轮小推车,上面载满了青草的人,绊绳搭在肩上、推着小车在泥泞不堪的乡路上艰难前行的身影。人们的生活已不知不觉地从田园式的慢节奏转变成如今迅即万变的快节奏。随着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世代居住在乡村的农民将彻底告别泥墙土屋,搬到统一规划的社区楼房里居住,走了几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的乡村道路将随着美丽乡村统一规划和布局而改变。到那时,乡路弯弯的图像只能永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不复存在了。

童年的记忆是令人难忘的。我在想,当人们踏着这不再弯曲的乡村小路到重新规划的责任田里开着机器去耕作时,脑海里是否还能回放出原来乡间羊肠小道那个模样?可否还能找到故乡的影子?可否还能找到儿时在走过的乡村小路上曾经留下的串串足印?

呵,乡路弯弯。这弯弯的乡路,既连着游子淳朴的乡音与乡愁,也寄托着游子对乡亲们的眷念与祝福。弯弯的乡路,你既承载着乡村厚重的历史,也延伸着乡村鲜活的未来。

乡路弯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公众号:天府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631660/

《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饮水的散文欣赏(锦集6篇) 饮水的散文欣赏(锦集6篇)
  • 散文欣赏又见洋槐花开精选7篇 散文欣赏又见洋槐花开精选7篇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范文(精选四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范文(精选四篇)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五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五篇
  • 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 乡路散文欣赏范文汇总九篇
  • 也许我曾悄悄喜欢你-散文欣赏范文(精选七篇) 也许我曾悄悄喜欢你-散文欣赏范文(精选七篇)
  • 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精选】 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精选】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精选四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精选四篇
为您推荐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6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6篇】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散文欣赏【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最新孤独的伤感散文欣赏
    最新孤独的伤感散文欣赏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孤独的伤感散文欣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 最新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
    最新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 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 精选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
    精选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欢迎品鉴!
  • 推荐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
    推荐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带酒的伤感散文欣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精选彼岸花的伤感散文欣赏
    精选彼岸花的伤感散文欣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彼岸花的伤感散文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精选
    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精选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历史的过客,一个红尘中的路人。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推荐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
    推荐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超经典的哲理散文欣赏,欢迎品鉴!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锦集4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锦集4篇)
    作为一名高考生,对于写作的形式,散文的书写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与掌握。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散文欣赏(锦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汇编6篇
    高考作文散文欣赏汇编6篇
    作为一名高考生,对于写作的形式,散文的书写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与掌握。我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散文欣赏汇编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