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


经典散文 2019-07-08 22:31:39 经典散文
[摘要]一:[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刘华强原型张宝林涉黑团伙-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十七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十七-刘华强原型张宝林涉黑团伙 [原创 2014-3-27 22:25:52]    字号:大 中 小 有人说电视剧《征服》里面的刘华强,是中国地痞流氓最经典的形象。他残忍,凶恶,心肠歹毒,

【www.shanpow.com--经典散文】

一:[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刘华强原型张宝林涉黑团伙-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十七

你不知道的20个中国大案之十七-刘华强原型张宝林涉黑团伙 [原创 2014-3-27 22:25:52]   
字号:大 中 小
有人说电视剧《征服》里面的刘华强,是中国地痞流氓最经典的形象。他残忍,凶恶,心肠歹毒,做事不顾一切,但又颇讲义气,善于用头脑,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黑帮分子。其实,刘华强并非虚构,而是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石家庄黑帮头子张宝林(刘华强)!刘华文的原型就是张宝林(刘华强)的弟弟张宝义。恶行累累的张宝林(刘华强)于2000年落入法网,后被判处死刑。 哥哥张宝林(刘华强)涉黑被处死刑,弟弟张宝义再步哥哥后尘。
 
 
在石家庄市,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从清末和民国时期,就成为帮派人士混迹的地方。改成是的各个区,各个城中村都有当地的痞子和老大,都是各吃一方。要说石家庄市的痞子老大,以及那些二三流的黑社会人物那就太多了,还有这几年刚刚混起来的一些80后的无名小辈们,那真是太多了, 数也数不过来呀,这里就不多讲了。
 
征服里面的老流氓宋老虎原形,就是著名的马老墩同志,是石家庄最老的混子之一!
好色的老板吴天,就一出来就被刘华强乱枪打死的那个光头的原形,就是最早一宫开777赌厅的丁旭老板,属于石家庄出来混的最早富裕起来的那一拨人!
张宝林(刘华强)哥俩是开托运站的,属于当时在石家庄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了,是很有实力的流氓团伙,当然并不是最强的。他最后乱杀人的原因就是弟弟宝义被人砍成重伤(四十多刀)致残。因为他们仇家很多,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所以张宝林(刘华强)一冲动之下,就开始胡来。他说找不到谁干的我弟弟,就让石家庄跟宝义有梁子的老渣滓一个月死一个!他先干死了丁旭,然后杀了马老墩,连赵惠民这种老渣滓也被砍死!
但真正动手的孙大洪却因为跑路及时,没有被干掉。
张宝林(刘华强)发现原来孙大洪才是真凶的时候,他已经被捕入狱,随后枪毙。不过,孙大洪也没嚣张多久,1年后也被警方抓住枪毙了。
 
至于电影里面吹嘘的石家庄黑帮第一流氓丁棍,其实就是一个地痞混混而已,没有钱没有背景的亡命之徒!,相比张宝林(刘华强)之流也不是一个级别的,平时仅靠敲诈勒索,甚至勒索中学生为生,根本算不上黑社会!
 
一个石家庄黑帮混混写道:我今年33,石家庄人,01年折进去的,劳了三年出来后基本不缠和社会上的事了,当然凭我这点能水儿也玩不多大,这点我有自知之明,这社会上混来混去混的还是脑子,冲锋在前的不是折进去就是废了,勉强混到三十好几不出事的又玩不动了,靠玩滚刀肉(耍赖皮)混日子。所谓头脑,还是能广交朋友利用人际关系黑道 白道都站得住脚,什么黑社会,真去杀人的那是傻子,多看看报纸,黑社会一年死几个人?不如媳妇一生气晚上捅死老公的一半半多。呵呵,我今天不是来教育 别人的我也没权利教育别人,只是提醒下人在江湖的兄弟,别傻忽忽的凭着血一热去办事,那样没出路,再不怕死自己也是肉长的。
 
老萨说:这混混说的很对,满街打架的流氓地痞,属于黑社会最初级的阶段,甚至称不上黑社会,只算的是是小混混。而上面提到的这一批,就算是有组织犯罪团伙,是黑社会的雏形。他们已经开始拉帮结派,并且有自己的营生,将这些作为职业,以暴力为生。不过,以暴力为生并不代表随便杀人,而是多以伤害案为主,也就是把人打伤,最多打残,很少有出人命的。包括张宝林(刘华强)在内的,尚且属于这一个阶段。
 
混混又写道:那时候正是石家庄社会上第一批发达起来的人挖第一桶金的时候,手段就是开游戏机厅,也就是赌博机厅,运气好的一天就能赚上万。最红火的一带就是燕春,一宫这片,大概有大小50多家,规模最大生意最好的要数王振杰(后改建为西部酒城,现在为西美老板),三混(三哥是当年公认石家庄的大哥,现在的吴迪于民都跟三哥跑过一段,去年心脏病去世于北京)的两家,其他的就都差不多了。我当时在文彦的场子,跟丁旭(吴天)的场子挨着,最早老丁的场子是孙大洪(封彪)那伙人看的,后来孙大洪他们自己在河北影院那边开了 个小点的,就和老丁分开了,但两边关系一直不错。孙大洪这伙人在石家庄玩的比较早,岁数都稍大些主要成员是太行机械厂出来的,孙大洪玩的面儿比较宽,社会上的 人都给面子,所以场子在他手里的时候一直比较安静。
 
这里就提到了孙大洪(封彪),此人也不是善类,属于石家庄比较有名的黑道人物。这个人外号叫做疯子,因为做事往往不计后果,有股疯劲。一般来说,黑社会一般要极少杀人,多以恐吓威慑为主,毕竟杀人要偿命,而且人命关天,就算有一些警方保护伞也不行。就算是张宝林(刘华强)在弟弟被砍伤之前,他也没有命案,只有几件伤害案。但孙大洪(封彪)不同,这个家伙犯有多起命案!
 
33岁的孙大洪,本名孙道全,“大洪”是他的绰号。劣迹斑斑的他,曾经多次被判刑和劳教。1994年保外就医后,他不思悔改,纠集起一帮流氓无赖,组成了一个涉黑犯罪团伙,横行乡里,无恶不做。  这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视人命如儿戏,在石家庄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早在1992年4月2日,孙大洪团伙成员荆丛松(绰号“荆四”)、齐海山等4人骑自行车在街上闲逛,撞上了某饭店老板娘。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居然在一番争吵扭打过后,他们若无其事地把饭店老板安某刺死。
杀人还并不止这一起!
2000年的一天,团伙成员刘斌、荆四、齐海山、 张立强受孙大洪指使,手持刀枪去帮人要账,对方不给,这几个人马上动手砍人,造成对方一死一伤。
还是2000年,齐海山、荆四等4人再次奉命寻仇,用两枝猎枪将个体商贩李某的胳膊打断、双腿打伤。
没过多久,孙大洪亲自带齐海山、荆四,用五连发猎枪将某批发部老板王某打伤,同时还伤及一名无辜群众。当然,这次仍然是收了人家的钱,然后才来办事。
 
 
---------------------谈判是混混的必修课,因为总不能一味喊打喊杀!而为了打架而打架的,是地痞流氓和小混混,稍微有点组织的黑社会性质团伙,都是为了钱!
混混接着说:后来孙大洪单干了,老丁的场子没了人,有人介绍了张宝林(刘华强)他们来了老丁这里。说实话,当时他们名气并不大,岁数也很年轻,没什么人听说过他们,但很快这几个人在一宫这片办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就让人们都知道了。这伙人玩的很独,一般不和人交往,都不爱讲话,张宝林(刘华强)为人阴沉,瞅见谁都爱斜着眼笑,也不打招呼。因为不交人,又霸气得很,所以有些流氓混混就看他们不太顺眼,总念叨着弄他们一下,杀杀他们威风。
一有次高立来这边玩(当年也是石家庄黑道上面有名有号的人物),不知道谁跟他说张宝林(刘华强)他们挺狂,没人敢惹。高当时也喝多了,一气之下就跑过去,问他们知道自己不。张宝林(刘华强)手下当时还算克制,几个人也不说话,闷头抽烟。高立以为他们怂了,更来气了,张口就就骂。没想到刚一骂,张宝林(刘华强)一斜眼,他的马仔郝义(剧中的韩跃平)马上掏出一把五连发猎枪,顶住他脑袋说:你有种再骂一个字看看,老子马上崩了你!
高立一惊之下,酒也醒了,当然一个字也没敢说。幸亏当时人多,很多来看热闹的流氓都上去拉架,说什么高大哥喝多了,大家都自己人什么的!
除了郝义以外,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几个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高立走后,他们几个人还是凑一起抽烟,不吭声!
高立是什么人,被没名气的后辈杀了一道,他肯定不服啊。过了有一个多小时,他就找了几十个人又回来了,找张宝林寻仇。
这几十个人拿着砍刀铁管,杀气腾腾的冲上楼来,而场子里面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就三四个人。
没想到,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几个人早有准备,立马背靠背站着,每一人拔出把喷子来(猎枪和自制手枪)。
张宝林(刘华强)大喊:谁他妈的过来,就干谁!不怕死就过来吧!
混混也是人,也是怕死的,结果这一帮人就没敢动,后来三哥过来了做了和事老,把高立喊走了,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了。从这件事过了,大家才知道张宝林(刘华强)这帮人才是真正的亡命徒,他们到哪儿包里都揣着枪。
一般石家庄的地痞流氓,平时连刀都不带,更别说带枪了。除了四处流窜的杀人犯,还真没听说哪个有名的混混,枪不离身的。
 
老萨说:这下,张宝林就出名了!其实张宝林也不算什么黑社会,因为他没有保护伞,只算是流氓团伙,犯罪团伙。他是草根家庭,从小父母双亡,自己带着弟弟长大。至于张宝林为什么走上这条路,就可以用剧中刘华强的台词来解答:小的时候我家里特别穷,特别特别穷,周围的小子都看不起我和我弟弟。有一次,因为一个烟盒,就因为一个烟盒,我弟弟差点没让人打死。我听说以后,抄了一块 砖头,二话没说就找打我弟弟那小子。当着他爸他妈的面,我把他脑袋给砸开了。很奇怪,从那以后,我在大人眼里是个坏小子,可是你猜我在这帮小孩的眼里是什么,英雄。后来我明白了, 在这种社会里边,像我们这种没权没势的人家,要想不被人欺负,靠什么呢,能靠什么呢?拳头,刀。弱肉强食,这就是这个社会,这就是我刘华强的处世哲学。我也就是这么一念之差当了这么个老大,和我在一起的兄弟就是混个地盘,混个名声。
 
 
丁旭(吴天)本来找张宝林(刘华强)是来看场子,对付来骚扰的小流氓,没想到张来了以后,反而惹出很多人打上门了。
丁旭(吴天)当时也是怕再惹事,就和张风道扬镳了,这下两人就结了仇!
张宝林(刘华强)他们离开丁旭以后,自己办了个托运站,也继续给人看场子。期间由于资金不足,找丁借过几次钱。丁旭(吴天)这人也是把钱当命,给了二次就不给了。
由于见张宝林太厉害,丁旭就想方设法灭灭他的威风。
当时张宝林在另外一个游戏厅给看场子,丁旭就故意介绍一个所谓的亲戚去他的场子玩赌博机,每次都欠账,最后由丁旭给钱。
开始看起来还不错,哪知道丁旭真的一笔给钱的时候,那个土混混突然带着一群流氓冲进来要钱。
那个老板自然不给,还说:钱不是你赌输的吗!这是你亲戚丁旭给我的,关你什么事!
这个土混混说:这样吧,你喊我大哥来,你有什么跟我大哥说去!
老板问:你大哥是谁?
土混混说:我大哥是丁棍!
当时丁棍名气比较大,这是一个吸毒的亡命徒,经常带着砍刀什么去敲诈勒索。因为此人是吸毒的,为了毒资不要命,也不怕坐牢,所以动辄玩命,在当时无人敢惹。
这个老板没办法,忍气吞声的给了钱,让他走了。
张宝林当时并不在,几天后才回到石家庄,知道了这件事,气得半死,骂道:这摆明了是丁旭给你设的局,故意让丁棍来找麻烦。这不是光对你,也是对我!
这个老板说:算了,丁棍,你惹得起吗?
张宝林大怒,骂道:放你妈的屁,你让丁棍来试试!
老板说:算了,过几天我把这游戏厅关了,干别的去!
张宝林骂道:亏你一米八的大个子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啊?真他妈没出息!
 
------------------------黑帮的武器很重要,光靠刀很定是不行的,上图就是所谓化隆造的自制手枪!
这件事自然每晚,张宝林随后就带着人来砸了丁旭的游戏厅。
具体的场景,大概就是电视剧《征服》里面的那样。他们一群人带着砍刀进游戏厅捣乱,占着机器不玩。一个游戏厅的保安不知道深浅,过来赶人,顿时被他们围着砍了几刀。
走的时候,也大体是电影里面那句台词,当然只是把人称换一下。
他拿着粘着血的砍刀骂道:你们他妈的给我听好了,我叫刘华强,告诉你们吴天,今天这事还不算完!
 
此后,丁旭(吴天)怕张宝林(刘华强)再来报复,同时又要教训教训张宝林,干脆又找了之前的孙大洪(封彪)来看场子。
孙大洪(封彪)决心先发制人,砍掉张宝林(刘华强)。
1995年7月,孙大洪(封彪)带人突袭张宝林的托运站,没想到运气不好,张并不在。只孙大洪(封彪)自然不肯空手而回,于是将刘的5名手下砍成重伤。 张宝林(刘华强)是什么人,自然不肯吃这个亏。
仅仅1个月后,他就报复了孙。
张宝林指使手下郝毅等3人,驾驶一辆车尾随刚刚喝完酒的孙大洪,找了个机会将他们的车撞坏。孙并不知道有人跟踪他,立即骂骂咧咧的下来找算账。
没想到张宝林的喽啰郝义(剧中的韩跃平),二话不说就从车里对准孙连开了4枪,其中2枪打在腿上。
孙大洪的一条腿打瘸,一只脚后跟也被打没了,受了重伤。这次光住院治疗就花了10余万元,在病榻上又躺了两年、落下终身残疾。孙大洪咬牙切齿,发誓“血债要用血来还”。
 
期间又有多起事情发生,由于孙大洪被打伤,丁旭只得求和。他找了一个当时石家庄道上很有威望的老流氓马老墩(宋老虎)来调解。这个马老墩也就是剧中的宋老虎,是一个文革时期就在石家庄黑道上混的老混混,也是著名的白鞋队的成员。
所谓白鞋队是文革时期,石家庄的一个有名的流氓团伙。当时公检法都被砸烂,社会治安混乱,到处都是流氓打群架。白鞋队就是里面的佼佼者,多是混迹多年的混混,他的标志是喜欢穿一种北京出的带有黑边的白塑料底的黑条绒面的带松紧口的轻便鞋,当时叫黑边鞋,也叫懒汉鞋,而且统一使用菜刀。
白鞋队在文革后期被政府打击,主犯基本都枪毙或者入狱了,到90年代,最年轻的也50岁左右。
由于年纪大了,这些流氓没死的也大多转行,马老墩(宋老虎)几乎是唯一剩下的。这家伙光是坐牢前后就有十几年,为人心狠手辣,很有些名气!
马老墩当时给一家舞厅,其实就是色情场所看场子,他立即找张宝林来谈判,谎称他现在跟着丁旭干,让张给面子,不要找丁旭了。
张自然不可能同意,他们的对白,大体就和剧中一样!
刘华强说:宋大哥有宋大哥的兄弟,华强有华强的朋友,我那些朋友也都是靠我吃饭的。我跟他借钱,可不是不还啊!大哥你在道上有头有脸,孝敬你的人也多。。。
话没说完,宋老虎的弟弟骂:喂喂喂,你他妈别给脸不要脸,你什么东西啊!我哥在道上混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摆什么份啊!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
听了这句话,刘华强两个马仔立马就想动手,被刘拦住!
刘华强继续说:我告诉你一句话 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 我刘华强是什么人不用我自己说,宋大哥今天你叫我来是给我面子,我能来是给足你面子,麻烦你传个话,他的事让他自己跟我说。
说罢转身就走。
宋老虎大怒:强子 ,我送你一句话,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刘华强:不气盛那叫年轻人吗!
宋老虎弟弟不干了,骂着就往上冲:你今天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刘华强:长这么大,还没人敢这么跟我说话呢!
宋老虎弟弟拿着个酒瓶就要砸,被刘的小弟一刀刺在腿上。
刘华强用刀架着宋老虎的脖子,说:老虎,你弟弟脾气太不好了,好好教育教育,不然以后得吃大亏。  
马老墩(宋老虎)这个老混混自然也不肯白白吃亏,一怒之下绑架了郝义(剧中的韩跃平)的老婆,还把她强奸了。
随后马老墩(宋老虎)被警方逮捕,因为强奸罪坐了几年牢。提前出狱以后,马老墩(宋老虎)觉得仇没报成,也曾经去砍过一次张宝林的弟弟张宝义,但没有砍到,让张跑了!
 
期间,养好伤,带着残疾的孙大洪(封彪)也在四处找张宝林报仇,砸了张的托运站,只是还没有砍到人!
结果,又被张宝林找准机会灭了一道!
过程和剧中有点出入,但差别不大!
孙大洪跟着两个小弟在一家饭店吃饭,张宝林带着两个拿着五连发的小弟冲进来。
孙措手不及,当场就被枪顶住头!
------------------电视剧中,刘华强灭封飚的场景。有人说封飚怎么那么怂!其实,换谁也不敢还手,不然死路一条。既然被对方搞住,也就是仍由对方玩了!
电视剧中是这样的。
刘华强对一个小喽啰说:认识我吗? 认识我别动, 动一下我打死你 啊 !
刘华强,转头对封飚说:疯子 …… 有他吗?听说你这一段时间在找我,没完啦 !看来你真是想和我拼一下!和我刘华强拼 你有这个实力吗 !那把破枪没带吧
封飚逃出香烟点火,刘华强吹灭了封的火:来,我给你一把(把一把五连发猎枪递给封) …… 拿着 。(封不拿)不敢打啦? 不牛比拉? 啊? 好, 我在给你次机会可以了吗?
 
刘华强将枪口抵着自己头,将枪把交给封:一扳枪机,我的小命,你的拉,疯子!我就数3下 就3下啊! 1,2,3!(一把夺走枪) 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不中用啊!今天在场的都是见证人啊。我给你机会了,你没把握住,这不怨我!
 
转脸,凶狠的看着封说: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给我跪下,叫声爷,我就放过你和你的弟兄们。怎么样?公平吧? 怎么着疯子,不给华强面子,是不是?
随后刘用枪抵着封的头说:疯子!我再数3下 !你要是还不跪,我一枪打死你! 1,2,……
 封飚跪下,喊:爷,爷, 我认输了,求你放过我和我的弟兄们  (和疯子干了杯酒以 后)。
刘华强:我这个人就是先明后不争,我和你明说 ,以后再公共场所见到我和我兄弟,必须叫声爷 。否则我见你一次打一次啊 ,听明白没有啊?听明白了告我声!
 封飚 : 听明白了,爷!
刘华强笑着说: 哈哈!你也算是拾抬举的人了!走拉!走!  
 
孙大洪(封彪)这次吃了大亏,在黑道混的人,最注重名声。下跪这种事,有一次以后就别想再混!
不过孙大洪既然也有命案在身,不可能就此忍气吞声,也在找机会报仇。
这次就是张宝林大意了,他感觉孙已经不敢再和他作对,放松了警惕,自己去广州进货了。
于是2年以后的一天,孙大洪(封彪)在1999年5月砍了他的弟弟张宝义。张宝义当时并不是张宝林团伙成员,也没什么劣迹。
这次张宝义被他们在小巷子中拦住,被狠狠砍了四十多刀,险些丧命!后来虽然经过抢救保住性命,张宝义却也留下终生残疾!
张氏兄弟从小父母早亡,兄弟两人相依为命长大,关系很好。张宝义在年轻的时候,曾经因为被一辆汽车撞倒,交警认为是张宝义的责任,让汽车司机离开。张宝林赶到以后,认为交警欺负弟弟,居然把交警也打了,又把司机打伤,随后立即被刑拘,并被劳教3年!
张宝林从外面赶回来以后,气的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只是他仇家众多,根本找不出是谁下的手。
张一急之下,就决定把仇家一个个干掉,总能杀到砍他弟弟的人。
他老婆劝他不要乱来,张说:这个仇我要是不报的话我活着也没意义了,活着都没意思了还要爱干什么?!  
 
第一个倒霉的自然就是丁旭(吴天)。
1999年7月19日晚9时50分,省会某工贸公司丁旭(吴天)驾驶一辆“三菱”跑车在自家附近的胡同里行驶。突然,附近停靠的一辆白色面包车疯狂冲过来,将丁旭(吴天)的跑车挤在路边。说时迟那时快,两名手持猎枪的年轻人快步上前,一阵急促的枪声,丁旭(吴天)倒在血泊之中,不治身亡。
 
此次枪战震惊了石家庄警方,他们立即组成专案组。
只是丁旭(吴天)也是老混混,仇家很多,一时间也搞不清是谁干的。
就在警方调查的时候,张宝林又在下手!
第二个倒霉的,就是强奸张宝林马仔媳妇而坐牢的马老墩(宋老虎)。
马老墩(宋老虎)出狱以后,在一家卖淫的歌舞厅看场子,不大过问江湖事,毕竟岁数大了吗,折腾不动了!
 
 10余天之后,8月7日晚9时30分,裕华东路某歌舞厅门前,三男一女正在乘凉,两名幽灵般的青年向这几人走来,他们走到赤膊乘凉的马老墩(宋老虎)身前,二话不说,掏出猎枪,向马老墩(宋老虎)连开5枪。马老墩(宋老虎)毫无防备,胸部被其中两发子弹击穿,当场毙命。之后,两青年不慌不忙地收起枪支,顺原路逃走。
 
顶风作案,又是公开在大街上开枪杀人,石家庄警方压力巨大,加紧了追捕!
 
几天后,另一个老渣滓,曾经抢过张宝义女朋友的赵惠民也被杀。赵惠民在嫖妓的时候,被一伙人乱刀砍死在酒店房中,现场惨不忍睹!
 
连死了三个人,线索就多了。三个人的敌人显然都指向张宝林,警方很快锁定了他。
--------------------砸场子也是必修课,做混混也是有代价的,没心理承受力的人干不了,随时可能被人暗算!
此时的张宝林(刘华强)倒是也发现,原来下手砍他弟弟的是孙大洪(封彪),他立即派人四处寻找。孙大洪(封彪)倒也聪明,他早吓得跑到广州去了。此时警方却也一步步逼近了张宝林!
然而,要抓张宝林(刘华强),谈何容易。张混迹社会久了,不容易对付。他狡兔三窟,居无定所,胆大心细,行动诡秘。虽然两起枪击案初步确定均为张宝林(刘华强)“领衔主演”,然而他藏在什么地方,这对警方来说还是个未知数,整个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低谷。  就在侦破工作举步维艰之时,刘生吉获知一重要线索:张宝林(刘华强)一伙可能藏匿在城角庄、北杜村及动物园一带。  这一线索如何获得的,对于已走上黄泉路的张宝林(刘华强)来说,可能到死都不清楚。案件侦破后警方查出,惟恐被人摸出规律的张宝林在城乡结合部连购带租有5 套住房,且东西南北方位各不相同。张宝林手持4部手机,屡放烟幕:比如说他给外围成员打电话时“随口”问道,咱们石家庄挺冷的吧。对方问他在哪里,张宝林(刘华强) 便“不经意”地说目前在海南。连团伙成员都不清楚他在哪里 。警方最终查明,张宝林(刘华强)藏匿在瓮村某高屋住宅楼4单元501室,且室内有三男一女。  至此,50余天的艰难征战终天有了一抹光亮。 9月23日下午2时,数十辆警车聚集于附近的裕华路西头。  下午2时15分,许振霞下达战斗命令。长龙般的车队驶进村子,悄悄疏散了居民。  进入楼梯,封锁501门口,需要一支过硬的队伍,因为非常有可能与歹徒面对面交火。这支队伍由刘生吉大队长带15名便衣刑警冲入。刘生吉带队进入后,根 据地形,将队伍分成三组,他和曾成功当场击毙一东北歹徒、可谓百发百中的李增文等几人守在5楼与4楼的平台上。这是最危险的地方,如果歹徒想往外冲,首先 要冲过这里,在5楼与6楼平台、4楼与3楼平台分别安排两组。  刑警们当然清楚此时此地的危险。屋里的张宝林(刘华强)清楚自己的罪行,知道案情败露意味着什么,而且张宝林身边必定有枪,也可能有手榴弹。 
下午3时,尖利的警报骤然拉响,刑警支队政委黄瑞安发出“最后通牒”。  几分钟过去,501仍无动于衷。  正当人们焦急等待、准备短兵相接时,501南阳台一扇窗户突然打开。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随时可能冒出火光的窗口。  漫长的3分钟过去,一支被锯短枪托的双管猎枪从北面阳台扔出来。 市公安局副局长许振霞等穿上防弹衣进入4单元,就在许振霞、刘生吉等不顾个人安危上前敲门、准备动手抓捕时,“我有手榴弹!”寂静的楼道突然响起张宝林的嚎叫,所有人的神经顿时绷紧。如果把手榴弹从门口投向楼道,必将给警方造成很大伤亡。  双方一分一秒地僵持着,一分钟过后,501门终于从里面打开,便衣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门口,张宝林(刘华强)、其情妇(电影中的李梅)、陆金良、王天鹏依次抱着头走出来,刘生吉等便衣刑警迅速冲上去,将几人摁住,将一副副铮亮的手铐戴在他们的手上。  刑警旋即对501室全面搜查,从屋里又搜出猎枪4支,猎枪子弹100余发,以及20万元现金,10万元存折。  据警方后来讯问了解到,张宝林(刘华强)当时躲在室内,隔着玻璃向外一望,荷枪实弹的民警早已铁桶般包围了整个楼房,就是插翅也难以逃脱。几个同伙在望着 他,眼里露出求生的渴望。他知大势已去,抵抗是徒劳的,点上一支烟,默默地吸完,快到15分钟的时限时,让同伙打开窗户,将一支被锯短的双管猎枪扔了下 来。
张宝林连杀3人,自然死路一条!
 
张宝林2001年4月被法院执行死刑后,孙大洪欢庆之余,意犹未尽,他认为向把他打瘸的郝毅进行清算的时候到了。 2001年11月17日傍晚, 他听说郝毅(剧中的韩跃平)正在某饭店吃饭,便带领齐海山、荆四持三支五连发猎枪赶到饭店,连开9枪,把郝毅当场击毙,同时还击伤了一名无辜群众。 
 
只是他也没有高兴太久,2002年初,正在桂林游玩的孙大洪、张、齐三人在冠岩溶洞风景区被警方擒获。在他们身上当场搜出匕首2把、毒品1包。
 
孙大洪等人被捕后,很快交代了自1992年以来杀死3人、杀伤10余人以及贩卖大量毒品的犯罪事实。
-----------------真正的刘华强,其实这些人不算黑社会,黑社会务必有政治保护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算砍了人,甚至杀了人,也能没事,且不用跑路的,这才叫黑社会。下图就是一群低档次混混!
而张宝林被枪毙后,他的弟弟张宝义接手了团伙和托运站,并且继续做大,这个团伙也在几年后被警方打掉!  
2004年4月,张宝义犯罪集团为扩张势力,牟取更大经济利益,首先向抢走其山西长治托运线路的王大力开刀。当年4月19日,张宝义制造了石家庄市世贸皇冠红景娱乐城刀砍王大力案,造成王大力脾脏摘除,右耳被砍下。“4.19”案件引起石家庄市公安局主要领导重视。
来自警方的消息称,早在2004年4月,石家庄市公安局就接到张宝义涉黑的举报,开始立案,并展开秘密侦查。
  侦查中,警方摸清了张宝义团伙、高跃辉团伙(该团伙从张宝义团伙中衍生而出)的骨干分子、主要成员、组织体系,初步掌握涉黑团伙的情况。他们为达到非法聚敛钱财的目的,以暴力手段长期称霸物流行业,网罗豢养数十名打手,在道路交通、物流运输、商贸市场以及歌舞洗浴等娱乐场所,涉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敲诈勒索等10多种违法犯罪。
  2006年6月21日,省公安厅对高跃辉等30余名团伙成员实施了突击抓捕。当年7月15日凌晨,石家庄市公安局调集400余名警力,对张宝义 等团伙成员实施了集中抓捕,抓获张宝义本人及其骨干分子、有关涉案人员39名。到2006年9月份,已有110余名涉案人员落网。据警方侦查,该犯罪组织涉嫌故意杀人案、故意伤害案20余起,其中伤害致死案7起;涉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多起。
  2003年夏,张宝义、高跃辉指使团伙骨干带人与另一团伙头目刘某在石家庄西大街一家咖啡厅协商某事未成,继而双方20余人持左轮手枪、砍刀等 凶器发生殴斗。2005年3月27日晚,张宝义、高跃辉等人在石家庄桥西区某歌厅唱歌时,因怀疑被人跟踪,遂指使团伙骨干带领手下,尾随参加朋友聚会的无 辜被害人到该市新华区某饭店将4人砍伤,致2人重伤、1人轻伤。
  高跃辉还涉嫌敲诈勒索案,他在非法经营停车场期间,以追缴高额养路费相要挟,先后向105名被害人勒索钱财近80万元。

二:[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萨沙讲史堂第三百四十六期】我就是刘华强!说说刘华强原型张宝林涉黑团伙(你不知道的大案第37讲)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有人说电视剧《征服》里面的刘华强,是中国地痞流氓最经典的形象。他残忍,凶恶,心肠歹毒,做事不顾一切,但又颇讲义气,善于用头脑,是一个不可小视的黑帮分子。其实,刘华强并非虚构,而是真有其人!他的原型是石家庄黑帮头子张宝林!刘华文的原型就是张宝林的弟弟张宝义。恶行累累的张宝林(刘华强)于2000年落入法网,后被判处死刑。哥哥张宝林(刘华强)涉黑被处死刑,弟弟张宝义再步哥哥后尘。听萨沙说一说吧。
 
 
 
在石家庄市,这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早在清末和民国时期,就成为帮派人士混迹的地方。改革开放后,各个城中村都有当地的痞子和老大,大部分是两劳释放人员,都是各吃一方。还有这几年刚刚混起来的一些80后甚至90后的无名小辈们,那真是太多了, 数也数不过来呀,这里就不多讲了。
 
《征服》里面的人物全部是有真实原形的。
年纪最大的老流氓“宋老虎”的原形,就是著名的马老墩同志,是石家庄最老的地痞之一!
好色的涉黑老板“吴天”(一出来就被刘华强乱枪打死的那个光头)的原形,就是最早一宫开777赌厅的丁旭老板,属于石家庄出来混的最早富裕起来的那一拨人!
张宝林(刘华强)哥俩也脱离了地痞流氓的阶段,开始形成黑社会团伙。他们有自己的实体,就是托运站。这样一来,他们就有稳定的收入和合法身份掩护,属于当时在石家庄黑社会金字塔的顶端了,属于有实力的后起之秀,当然并不是最强的。
因为起来的太快,最后导致自己的垮台。张宝林团伙胡乱开枪杀人的原因,就是弟弟张宝义被人砍成重伤(四十多刀)致残。
他们的仇家很多,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所以张宝林(刘华强)一冲动之下,就开始胡来。他说:找不到谁干的我弟弟,就让石家庄跟我弟弟有梁子的老渣滓,一个月死一个!
他先干死了丁旭,然后杀了马老墩,连赵惠民这种老渣滓也被砍死!
真正砍张宝义的流氓头子孙大洪,却因为跑路及时没有被干掉。
发现原来孙大洪才是真凶的时候,张宝林已经被捕入狱,随后枪毙。
不过,孙大洪也没嚣张多久,1年后也被警方抓住枪毙了。
电影大体真实,不过也有夸大。 
片子中吹嘘的石家庄黑帮第一流氓丁棍(刘华强也不敢惹),其实就是一个吸毒的地痞混混而已,没有钱没有背景的亡命之徒!相比张宝林(刘华强)之流也不是一个级别的,平时仅靠敲诈勒索,甚至勒索中学生为生,根本算不上黑社会!
 
----------电影中小角色之一,周国权,神拳周,被吴天玩的半死。一般人真混不了黑社会!
一个曾经的石家庄混混写道:我今年33,石家庄人,01年折进去的,劳(教)了三年出来后基本不缠和社会上的事了。当然凭我这点能水儿也玩不多大,这点我有自知之明。这社会上混来混去混的还是脑子,冲锋在前的不是折进去就是废了,勉强混到三十好几不出事的又玩不动了,靠玩滚刀肉(耍赖皮敲诈)混日子。所谓头脑,还是能广交朋友利用人际关系黑道 白道都站得住脚。什么黑社会,真去杀人的那是傻子,多看看报纸,黑社会一年死几个人?不如媳妇一发火,晚上捅死老公一半的一半多。呵呵,我今天不是来教育别人,我也没权利教育别人。只是提醒下人在江湖的兄弟,别傻忽忽的凭着血一热去办事,那样没出路。再不怕死自己也是肉长的,别等到残了以后再后悔。
 
老萨说:这混混说的很对,满街打架的流氓地痞,属于黑社会最初级的阶段,甚至称不上黑社会,只算的是是小混混。而上面提到的这一批,就算是有组织犯罪团伙,是黑社会的雏形。他们已经开始拉帮结派,并且有自己的营生,将这些作为职业,以暴力为生。不过,以暴力为生并不代表随便杀人,而是多以伤害案为主,也就是把人打伤,最多打残,很少有出人命的。包括张宝林(刘华强)在内的,尚且属于这一个阶段。
 
混混又写道:那时候正是石家庄社会上第一批发达起来的人,挖第一桶金的时候,手段就是开游戏机厅,也就是赌博机厅。这在当时是暴利,运气好的一天就能赚上万。最红火的一带就是燕春,一宫这片,大概有大小50多家,规模最大生意最好的要数王*杰(后改建为西部酒城),三混(三哥是当年公认石家庄的大哥,现在的吴迪于民都跟三哥跑过一段,几年前因心脏病去世了)的两家,其他的就都差不多了。我当时在文彦的场子,跟丁旭(吴天)的场子挨着。最早老丁的场子是孙大洪(封彪)那伙人看的,后来孙大洪他们自己在河北影院那边开了个小点的,就和老丁分开了,但两边关系一直不错。孙大洪这伙人在石家庄混的比较早,岁数都稍大些主要成员是太行机械厂出来的。孙大洪玩的面儿比较宽,什么人都结交,社会上的人都给面子,所以场子在他手里的时候一直比较安静。
 
这里就提到了孙大洪(封彪),此人也不是善类,属于石家庄比较有名的黑道人物。这个人外号叫做疯子,因为做事往往不计后果,有股疯劲。一般来说,黑社会一般要极少杀人,多以恐吓威慑为主,毕竟杀人要偿命,就算有一些警方保护伞也不行。就算是张宝林(刘华强)在弟弟被砍伤之前,他也没有命案,只有几件伤害案。但孙大洪(封彪)不同,这个家伙犯有多起命案!
官方资料这么说:
33岁的孙大洪,本名孙道全。劣迹斑斑的他,曾经多次被判刑和劳教。1994年保外就医后,他不思悔改,纠集起一帮流氓无赖,组成了一个涉黑犯罪团伙,横行乡里,无恶不做。  这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视人命如儿戏,在石家庄制造了一起又一起骇人听闻的血案。早在1992年4月2日,孙大洪团伙成员荆丛松(绰号“荆四”)、齐海山等4人骑自行车在街上闲逛,撞上了某饭店老板娘。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居然在一番争吵扭打过后,他们若无其事地把饭店老板安某刺死,扬长而去。
杀人还并不止这一起!
2000年的一天,团伙成员刘斌、荆四、齐海山、 张立强受孙大洪指使,手持刀枪去帮人要账。对方说暂时拿不出钱,这几个人马上动手砍人,造成对方一死一伤。
还是2000年,齐海山、荆四等4人再次奉命寻仇,用两枝猎枪将个体商贩李某的胳膊打断、双腿打伤,致残。
没过多久,孙大洪亲自带齐海山、荆四,用五连发猎枪将某批发部老板王某打伤致残,同时还伤及一名无辜群众。
当然,这次仍然是收了人家的钱,然后才来办事。
 
  
---------------------谈判是混混的必修课,因为总不能一味喊打喊杀!而为了打架而打架的,是地痞流氓和小混混,稍微有点组织的黑社会性质团伙,都是为了钱!上图就是吴天,一个眼里只有钱的主,为人卑鄙,最后被刘华强打死。
混混接着说:后来孙大洪单干了,老丁的场子没人看。有人介绍了也挺狠的张宝林(刘华强)团伙,来了老丁这里。说实话,当时他们名气并不大,岁数也很年轻,没什么人听说过他们。很快这几个人在一宫这片办了几件不大不小的事,就让人们都知道了。这伙人玩的很独,一般不和外人交往,都不爱讲话。张宝林(刘华强)为人阴沉,瞅见谁都爱斜着眼冷笑,也不打招呼。因为不交人又霸气得很,有些流氓混混就看他们不太顺眼,总念叨着弄他们一下,杀杀他们威风。
一有次高立(当年也是石家庄黑道上面有名有号的人物)来这边玩,不知道谁跟他说张宝林(刘华强)他们挺狂,没人敢惹。高喝多了,一气之下就跑过去,问他们知道自己不。张宝林(刘华强)手下当时还算克制,几个人也不说话,闷头抽烟。高立以为他们怂了,更来气了,张口就就骂。没想到刚一骂,张宝林(刘华强)一斜眼,他的马仔郝义(剧中的韩跃平)马上掏出一把5连发猎枪,顶住他脑袋说:你有种再骂一个字看看,老子马上崩了你!
高立一惊之下,酒也醒了。谁不怕死啊,高立当然1个字也没敢说。
幸亏当时人多,很多来看热闹的流氓都上去拉架,说什么高大哥喝多了,大家都自己人什么的!
除了郝义以外,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几个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高立走后,他们几个人还是凑一起抽烟,不吭声!
高立是什么人,被没名气的后辈杀了一道,他肯定不服啊。过了有一个多小时,他就找了几十个人又回来了,找张宝林寻仇。
这几十个人拿着砍刀铁管,杀气腾腾的冲上楼来,而场子里面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就三四个人。
没想到,张宝林(刘华强)他们几个人早有准备,立马背靠背站着,每一人拔出把喷子来(猎枪)。
张宝林(刘华强)大喊:谁他妈的过来,就干谁!不怕死就过来吧!
混混也是人,也是怕死的,结果这一帮人就没敢动。后来石家庄最有名的三哥过来了做了和事老,把高立喊走了,事情最终不了了之了。
从这件事过了,大家才知道张宝林(刘华强)这帮人才是真正的亡命徒,他们到哪儿包里都揣着枪。
一般的地痞流氓,平时连刀都不带,更别说带枪了。除了四处流窜的杀人犯,还真没听说哪个有名的混混,枪不离身的。
 
老萨说:这下,张宝林就出名了!其实张宝林也不算什么黑社会,因为他没有保护伞,只算是流氓团伙。他是草根家庭,从小父母双亡,自己带着弟弟长大。至于张宝林为什么走上这条路,就可以用剧中刘华强的台词来解答,小的时候我家里特别穷,特别特别穷,周围的小子都看不起我和我弟弟。有一次,因为一个烟盒,就因为一个烟盒,我弟弟差点没让人打死。我听说以后,抄了一块砖头,二话没说就找打我弟弟那小子。当着他爸他妈的面,我把他脑袋给砸开了。很奇怪,从那以后,我在大人眼里是个坏小子,可是你猜我在这帮小孩的眼里是什么?英雄。后来我明白了, 在这种社会里边,像我们这种没权没势的人家,要想不被人欺负,靠什么呢,能靠什么呢?拳头,刀。弱肉强食,这就是这个社会,这就是我刘华强的处世哲学。我也就是这么一念之差当了这么个老大,和我在一起的兄弟就是混个地盘,混个名声。
 
 
丁旭(吴天)本来找张宝林(刘华强)是来看场子,对付来骚扰的小流氓,没想到张来了以后,反而惹出很多人打上门了。
丁旭(吴天)也是怕再惹事,就和张风道扬镳了,不让他看场子,这下两人就结了仇!
他们离开丁旭以后,他们自己办了个托运站,也继续给人看场子。期间资金不足,找丁借过几次钱。说是借,其实就是要,没准备还过。
丁旭(吴天)这人也是把钱当命,给了2次就不给了。
见张宝林太厉害,丁旭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想方设法灭灭他的威风。
当时张宝林在给另一个游戏厅给看场子,丁旭就故意介绍一个所谓的亲戚去他的场子玩赌博机。这个亲戚每次都欠账,最后由丁旭一起给钱。
开始看起来还不错,哪知道丁旭真的将钱给张宝林的时候,那个土混混突然带着一群流氓冲进来闹事。当时张宝林不在,只有游戏厅老板和张宝林几个小弟在。
那个老板自然不给,还说:钱不是你赌输的吗!这是你亲戚丁旭给我的,关你什么事!
这个土混混说:这样吧,你喊我大哥来,你有什么跟我大哥说去!
老板问:你大哥是谁?
土混混说:我大哥是丁棍!
当时丁棍名气比较大,这是一个吸毒的亡命徒,经常带着砍刀什么去敲诈勒索。此人是吸毒的,为了毒资不要命也不怕坐牢,动辄玩命,无人敢惹。
这个老板没办法,忍气吞声的给了钱,让他走了。
张宝林不在石家庄,回来以后知道了这件事,气得半死,骂道:这摆明了是丁旭给你设的局,故意让丁棍来找麻烦。这不是光对你,也是对我!
这个老板说:算了,丁棍,你惹得起吗?
张宝林大怒,骂道:放你妈的屁,你让丁棍来试试!
老板说:算了,过几天我把这游戏厅关了,干别的去!
张宝林骂道:亏你一米八的大个子,怎么一点血性都没有啊?真他妈没出息!
 
------------------------黑帮的武器很重要,光靠刀很定是不行的,上图就是所谓化隆造的自制手枪,只能打一二枪,再多打就散架了。
这件事自然没完,张宝林随后就带着人来砸了丁旭的游戏厅。
具体的场景,大概就是电视剧《征服》里面的那样。
他们一群人带着衣服包裹着的砍刀,进游戏厅捣乱,占着机器不玩。1个游戏厅的保安(看场子的小弟)不知道深浅,过来赶人,顿时被他们围着砍了几刀,又砸毁了几台机器。
一时间游戏厅大乱,客人纷纷逃命,保安和服务员也跟着逃了。
走的时候,他们说的也大体是电影里面那句台词,当然只是把人称换一下。
张宝林拿着粘着血的砍刀骂道:你们他妈的给我听好了,我叫刘华强,告诉你们吴天,今天这事还不算完!
 
此后,丁旭(吴天)怕张宝林(刘华强)再来报复,同时又要教训教训张宝林,干脆又找了之前的孙大洪(封彪)来看场子。丁旭(吴天)给了孙大洪很多钱,让他务必收拾了张宝林。
孙大洪(封彪)决心先发制人,砍掉张宝林(刘华强)。
1995年7月,孙大洪(封彪)带人拿着土枪和砍刀突袭张宝林的托运站。没想到运气不好,张本人并不在那里。
孙大洪(封彪)自然不肯空手而回,将刘的5名手下砍成重伤。
张宝林(刘华强)是什么人,自然不肯吃这个亏。
仅仅1个月后,他就报复了孙。
张宝林指使手下郝毅等3人,驾驶1辆车尾随刚刚喝完酒的孙大洪,找了个机会将他们的车撞坏。孙并不知道有人跟踪他,立即骂骂咧咧的下来找算账。
没想到张宝林的喽啰郝义(剧中的韩跃平),二话不说就从车里对准孙连开了4枪,2枪霰弹打在腿上。
孙大洪的一条腿打瘸,一只脚后跟也被打没了,受了重伤。
这次光住院治疗就花了10余万元,在病榻上又躺了两年、落下终身残疾。
孙大洪咬牙切齿,发誓“血债要用血来还”。
 
期间又有多起事情发生。由于请来的孙大洪被打伤,丁旭只得求和。
他找了石家庄道上很有威望的老流氓马老墩(宋老虎)来调解。这个马老墩也就是剧中的宋老虎,是文革时期就在石家庄黑道上混的老混混,也是著名的白鞋队的成员。
所谓白鞋队是文革时期,石家庄的1个有名的流氓团伙。当时公检法都被砸烂,社会治安混乱,到处都是流氓打群架。白鞋队就是里面的佼佼者。这里面多是混迹多年的混混,标志是喜欢穿1种北京出的带有黑边的白塑料底的黑条绒面的带松紧口的轻便鞋,当时叫黑边鞋,也叫懒汉鞋,统一使用菜刀。
白鞋队在文革后期被政府打击,主犯基本都枪毙或者判重刑入狱了。到90年代,最年轻的混混也有50岁左右。
年纪大了,这些流氓没死的也大多转行,马老墩(宋老虎)几乎是唯一剩下的。这家伙光是坐牢前后就有十几年,为人心狠手辣,很有些名气!
马老墩给一家舞厅,其实就是色情场所看场子。
他找张宝林来谈判,谎称丁旭是他表弟,让张给面子,不要找丁旭了。
张自然不可能因为人家一句话,就服软了。
他们的对白,大体就和剧中一样!
刘华强说:宋大哥有宋大哥的兄弟,华强有华强的朋友。我那些朋友也都是靠我吃饭的。我跟他借钱,可不是不还啊!大哥你在道上有头有脸,孝敬你的人也多。。。
话没说完,宋老虎弟弟破口就骂:喂喂喂,你他妈别给脸不要脸,你什么东西啊!我哥在道上混的时候,你还穿开裆裤呢,摆什么份啊!撒泡尿照照自己,什么德行!
听了这句话,刘华强的两个马仔立马就想动手,被刘拦住!
刘华强对宋的弟弟说说:我告诉你一句话 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我刘华强是什么人,不用我自己说。宋大哥今天你叫我来是给我面子,我能来是给足你面子。麻烦你传个话,他的事让他自己跟我说。
说罢转身就走。
宋老虎大怒:强子,我送你一句话,年轻人不要太气盛!
刘华强:不气盛那叫年轻人吗!
宋老虎弟弟不干了,骂着就往上冲:你今天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刘华强:我曹。我长这么大,还没人敢这么跟我说话呢!
宋老虎弟弟拿着个酒瓶就要砸,被刘的小弟一刀刺在腿上(做人真不能装*啊)。
刘华强用刀架着宋老虎的脖子,说:老虎,你弟弟脾气太不好了,好好教育教育,不然以后得吃大亏。 
马老墩(宋老虎)这个老混混,自然也不肯白白吃亏,一怒之下绑架了郝义(剧中的韩跃平)的老婆,还把她强奸了。
随后马老墩(宋老虎)被警方逮捕,因为强奸罪坐了几年牢。提前出狱以后,马老墩(宋老虎)觉得仇没报成,也曾经去砍过一次张宝林的弟弟张宝义,但没有砍到,让张跑了!
 
养好伤,带着残疾的孙大洪(封彪)也在四处找张宝林报仇,又砸了张的托运站,只是还没有砍到人!
孙大洪(封彪)不死心,带着小弟在石家庄到处找张宝林算账,前后折腾了1个月。
结果,他又被张宝林找准机会灭了一道!
过程和剧中有点出入,但差别不大!
孙大洪跟着两个小弟在一家饭店吃饭,张宝林带着两个拿着2连发的小弟冲进来。
措手不及,孙大洪当场就被枪顶住头!
------------------电视剧中,刘华强灭封飚的场景。有人说封飚怎么那么怂!其实,换谁也不敢还手,不然死路一条。既然被对方搞住,也就是仍由对方玩了!
电视剧中是这样的。
刘华强对一个小喽啰说:认识我吗? 认识我别动, 动一下我打死你 啊 !
刘华强,转头对封飚说:疯子 ……听说你这一段时间在找我,没完啦!看来你真是想和我拼一下!和我刘华强拼,你有这个实力吗!那把破枪没带吧
封飚逃出香烟点火,刘华强吹灭了封的火,连吹了几次:来,我给你一把(把一把五连发猎枪递给封) …… 拿着。(封不敢拿)不敢打啦?不牛比了? 啊? 好, 我在给你次机会可以了吗?
刘华强将枪口抵着自己头,将枪把交给封:一扳枪机,我的小命,你的啦。疯子!我就数3下 就3下啊! 1,2,3!(一把夺走枪)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不中用啊!今天在场的都是见证人啊。我给你机会了,你没把握住,这不怨我!
 
刘华强转脸,凶狠的看着封说: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给我跪下,叫声爷,我就放过你和你的弟兄们。怎么样?公平吧? 怎么着疯子,不给华强面子,是不是?
随后刘用枪抵着封的头说:疯子!我再数3下 !你要是还不跪,我一枪打死你! 1,2,……
封飚跪下,喊:爷,爷,我认输了,求你放过我和我的弟兄们  
(和疯子干了杯酒以后)。
刘华强:我这个人就是先明后不争,我和你明说,以后再公共场所见到我和我兄弟,必须叫声爷。否则我见你一次打一次啊,听明白没有啊?听明白了告我声!
封飚: 听明白了,爷!
刘华强笑着说:哈哈!你也算是拾抬举的人了!走拉!走!  
 
孙大洪(封彪)这次吃了大亏。在黑道混的人,最注重名声。下跪这种事,有一次以后就别想再混!
不过孙大洪既然也有命案在身,不可能就此忍气吞声,也在找机会报仇,忍了2年。
这次就是张宝林大意了。
他感觉孙这么久不敢出头,已经认怂了,放松了警惕,自己去广州进货了。
孙大洪(封彪)在1999年5月砍了他的弟弟张宝义。此时张宝义并不是张宝林团伙成员,也没什么劣迹。
这次张宝义被他们在小巷子中拦住,被狠狠砍了四十多刀,肾脏和肝脏都被捅伤,险些丧命!
后来虽然经过抢救保住性命,张宝义留下终生残疾!
张氏兄弟从小父母早亡,兄弟两人相依为命长大,关系很好。张宝义年轻时,曾经因为骑车逆行闯红灯被一辆汽车撞倒,受轻微伤。交警认为是张宝义的责任,让汽车司机离开。张宝林赶到以后,说交警欺负弟弟,居然把交警打了,又把司机打伤。随后张宝林立即被刑拘,并被劳教3年!
张宝林从广州赶回来以后,发现弟弟重伤,生命垂危,气的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只是他仇家众多,根本找不出是谁下的手。
流氓混混都是亡命歹徒,社会渣滓,一急之下就胡来了。他决定把仇家一个个干掉,这样总能杀到砍他弟弟的人。
他老婆劝他不要乱来,自己是爱他的,还指望他过日子。
张回答说:这个仇我要是不报的话,我活着也没意义了。活着都没意思了,还要爱干什么?! 
 
第一个倒霉的自然就是头号仇人丁旭(吴天)。
1999年7月19日晚9时50分,省会某工贸公司丁旭(吴天)驾驶一辆“三菱”跑车在自家附近的胡同里行驶。突然,附近停靠的一辆白色面包车疯狂冲过来,将丁旭(吴天)的跑车挤在路边。说时迟那时快,2名手持猎枪的年轻人快步上前。一阵急促的枪声,丁旭(吴天)倒在血泊之中,不治身亡。
 
此次枪战震惊了石家庄警方,他们立即组成专案组。
只是丁旭(吴天)也是老混混,仇家很多,一时间也搞不清是谁干的。
就在警方调查的时候,张宝林又在下手!
第二个倒霉的,就是马老墩(宋老虎)。
马老墩(宋老虎)后来又入狱了。出狱以后,他在一家卖淫的歌舞厅看场子,不大过问江湖事。毕竟岁数大了,五十好几,折腾不动了!
 
10余天之后,8月7日晚9时30分,裕华东路某歌舞厅门前,三男一女正在乘凉。两名幽灵般的青年向这几人走来,他们走到赤膊乘凉的马老墩(宋老虎)身前。二话不说,他们掏出猎枪,向马老墩(宋老虎)连开5枪。马老墩(宋老虎)毫无防备,胸部被两发子弹击穿,当场毙命。之后,青年不慌不忙地收起枪支,顺原路逃走。
 
顶风作案,又是公开在大街上开枪杀人,石家庄警方压力巨大,加紧了追捕!
 
几天后,另一个老渣滓,曾经抢过张宝义女朋友的赵惠民也被杀。在嫖妓的时候,赵惠民被一伙人堵在酒店里,乱刀砍死,现场惨不忍睹!
 
连死了3个人,线索就多了。三个人的敌人显然都指向张宝林,警方很快锁定了他。
--------------------砸场子也是必修课,做混混也是有代价的,没心理承受力的人干不了,随时可能被人暗算!
此时的张宝林(刘华强)倒是也发现,原来下手砍他弟弟的是孙大洪(封彪)。孙大洪(封彪)倒也聪明,早吓得跑到广州去了。此时警方一步步逼近了张宝林!
不过,要抓张宝林(刘华强),谈何容易。张混迹社会久了,有很强的反侦察经验,不容易对付。他狡兔三窟,居无定所,胆大心细,行动诡秘。就在侦破工作困难之时,石家庄黑道上有人通风报信:张宝林(刘华强)一伙可能藏匿在城角庄、北杜村及动物园一带。  警方最终查明,张宝林(刘华强)藏匿在瓮村某高屋住宅楼4单元501室,室内有三男一女。  
9月23日下午2时,数十辆警车聚集于附近的裕华路西头。  下午2时15分,警方悄悄疏散了居民。  进入楼梯,刑警们封锁501室。由刘生吉大队长带15名便衣刑警准备冲进入。自然,这次行动很危险。
张宝林(刘华强)清楚自己的罪行,一旦被捕肯定枪毙。自然横竖是死,这种亡命徒肯定会拼命。张宝林身边必定有枪,也可能有手榴弹。  
石家庄警方还是聪明的,他们没有擅自强攻,以保证不会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下午3时,尖利的警报骤然拉响,刑警支队政委黄瑞安发出“最后通牒”。  几分钟过去,501室没有动静。  正当刑警们穿上防弹衣,准备强行破门的时候,501室南阳台一扇窗户突然打开。3分钟过去,一支被锯短枪托的双管猎枪从北面阳台扔出来。 
市公安局副局长许振霞等穿上防弹衣进入4单元,就在许振霞、刘生吉等不顾个人安危上前敲门、准备动手抓捕时,“我有手榴弹!”寂静的楼道突然响起张宝林的嚎叫,所有人的神经顿时绷紧。如果把手榴弹从门口投向楼道,必将给警方造成很大伤亡。  双方一分一秒地僵持着,一分钟过后,501门终于从里面打开,便衣的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门口,张宝林(刘华强)、其情妇(电影中的李梅)、陆金良、王天鹏依次抱着头走出来。刘生吉等便衣刑警迅速冲上去,将几人摁住,将一副副铮亮的手铐戴在他们的手上。  刑警旋即对501室全面搜查,从屋里又搜出猎枪4支,猎枪子弹100余发,以及20万元现金,10万元存折。  官方资料记载:张宝林(刘华强)躲在室内,隔着玻璃向外一望。荷枪实弹的民警早已铁桶般包围了整个楼房,就是插翅也难以逃脱。顽抗的话,所有人死路一条。2个同伙在望着他,眼里露出求生的渴望。张宝林看着自己的情妇,心里也软了。他知大势已去,抵抗是徒劳的,点上一支烟,默默地吸完。快到15分钟的时限时,张宝林说咋死了也要照顾兄弟,不会连累你们。他让同伙打开窗户,将一支被锯短的双管猎枪扔了下来。
张宝林连杀3人,自然死路一条!
 
张宝林2001年4月被法院执行死刑后,仇人孙大洪欢庆之余,意犹未尽,决定继续报复。
他认为向把他打瘸的郝毅进行清算的时候到了。
2001年11月17日傍晚, 他听说郝毅(剧中的韩跃平)正在某饭店吃饭,便带领齐海山、荆四持三支五连发猎枪赶到饭店,连开9枪,把郝毅当场击毙,同时还击伤了一名无辜群众。 
 
只是他也没有高兴太久。2002年初,正在桂林游玩的孙大洪、张、齐三人在冠岩溶洞风景区被警方擒获。在他们身上当场搜出匕首2把、毒品1包。
 
孙大洪等人被捕后,很快交代了自1992年以来杀死3人、杀伤10余人以及贩卖大量毒品的犯罪事实。 
-----------------真正的刘华强,其实这些人不算黑社会,黑社会务必有政治保护伞。用通俗的话来说,就算砍了人,甚至杀了人,也能没事,且不用跑路的,这才叫黑社会。下图就是一群低档次混混!
而张宝林被枪毙后,他的弟弟张宝义接手了团伙和托运站,并且继续做大,这个团伙也在几年后被警方打掉!  
2004年4月,张宝义犯罪集团为扩张势力,牟取更大经济利益,首先向抢走其山西长治托运线路的王大力开刀。当年4月19日,张宝义制造了石家庄市世贸皇冠红景娱乐城刀砍王大力案,造成王大力脾脏摘除,右耳被砍下。“4.19”案件引起石家庄市公安局主要领导重视。
来自警方的消息称,早在2004年4月,石家庄市公安局就接到张宝义涉黑的举报,开始立案,并展开秘密侦查。
2006年年7月15日凌晨,石家庄市公安局调集400余名警力,对张宝义等团伙成员实施了集中抓捕,抓获张宝义本人及其骨干分子、有关涉案人员39名。到2006年9月份,已有110余名涉案人员落网。据警方侦查,该犯罪组织涉嫌故意杀人案、故意伤害案20余起,其中伤害致死案7起;涉嫌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案多起。
大家现在知道真正刘华强的历史了吧。
 

三:[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语言文字学(1995—2008)


民族语言学论纲刘宝俊
“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徐通锵
周易古经韵考韵读杨端志
音转研究述要孙雍长
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邓细南
古汉语复音虚词①结构模式分析蓝鹰
近十年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李廷安
上古汉语中“以A为B”式变换结构及相关问题刘川民
论比况短语王宗联
从泛义动词讨论“见”字本不表示被动刘瑞明
间接问句及其相关句类比较邵敬敏
“把”字句的情状类型及其语法特征①王政红
试谈句型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陈昌来
汉语配价语法论略①周国光
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断想王士元
台港和大陆词语差异的原因、模式及其对策苏金智
《诗》训零补吕朋林
试论辞格运用的优化李少丹
文字与文字改革陈永舜/陈宏阁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其对字源的否定萧甫春
日本女真语文研究50年述评和希格
在古音类的基础上用定量分析法区划汉语方言薛才德 1995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李方桂先生谈语言研究*王启龙/邓小咏/....
从汉藏语系的角度论辅音三级分类法的一种新模式冯蒸
近代文化引进与汉语表述系统的更新马怀荣
“儿化”性质新探李立成
训诂学性质研究述评张月明
数词有限制的数量结构*吴雅慧
释“盩”施谢捷
从遭受类动词所带宾语的情况看遭受类动词的特点王一平
汉语短语的分类问题张云秋
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胡裕树
试论短语自主成句所应具备的若干语法范畴*黄南松
论语义的国俗性与国俗词语的可译性毛华奋
论聚合短语的分类①熊文华
略谈形近字王火
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李如龙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大有可为詹伯慧
四川方言研究述评崔荣昌
吴语在历史上的扩散运动*张光宇
汉字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余志鸿 1995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法研究中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眸子
方光焘与我国的理论语言学边兴昌
从上古同源看上古汉语四声别义孙玉文
敦煌变文中的选择疑问句式刘子瑜
王念孙的句式类比分析法孙良明
“与”有“带领”义杨明甲
汉语词类归属的理据*James D.....
/A里AB/新论黎良军
主观量问题初探陈小荷
论动后趋向动词的性质陈昌来
“N+在+处所+v”句式语义特征分析齐沪扬
亲属称词的自称用法刍议大西智之
数量份额词语的语义分析陈月明
词义引申和修辞借代罗正坚
春秋发微言 战国饶辩士刘竹
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与弥合黄德宽/常森
汉字构形的主体思维及其人文精神申小龙
当代汉语模糊修辞探寻吴家珍
关于方言差异的一点认识俞正贻
《说文解字》订补孙雍长
广东揭西县方音研究林伦伦 1995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本质的再认识王希杰
后现代话语错位与知识分子价值选择王岳川
语言学研究的统计分析宫齐
本报记者袁祥、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一 “粤语时髦”短暂的语言文化现象
本报记者袁祥、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二 普及共同语抵挡不了的潮流
本报记者袁祥 实习生吴燕评述“普通话”之三 普通话中国何时能普及
再论语言诱导功能马啸
普通话韵母的分类王洪君
《尔雅音图》音注所反映的宋初非敷奉三母合流冯蒸
《黄帝内经》复合词同义聚合关系初探黄哲
多重复句分析漫议李汉威
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许光烈
对《语法提要》的一些改进意见常枫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修辞审美效果张振弼
中缀说略祝克懿
“使”的词类归属王励
动词单独作谓语的主谓句考察张登岐
评胡适标点论岳方遂
连接号的用法高东升
歧义类型研究柳广民
言语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略探张榕
从单字词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启功
西夏语能愿词之研究马忠建
满语和蒙古语从比格词缀比较哈斯巴特尔
英语形合传统观照下的汉语意合传统刘英凯
维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颜秀萍
英语中“口”、“鼻”、“舌”、“齿”的习语用法何莲珍 1995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批评语言学述评陈中竺
宋本《楚辞章句》考证李大明
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梁晓虹
现代汉语语法元理论研究述要杨成凯
定心结构与动宾结构的变换方式和意义曾采今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袁毓林
时间的一维性对介词衍生的影响石毓智
汉语词类研究述评朱林清/王建军
谈述宾短语带宾语的几个问题陈垂民
南味“好”字句*邢福义
重叠的特殊句法作用华玉明
话语分析二十年*徐赳赳
论母语方言对共同语学习的影响沙平
《说文》与现代汉字李义琳
苏州方言的声调系统*汪平
湖南方言分区述评及再分区李蓝 1995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少数民族语言马提亚斯·布伦金....
对汉字表音现象的再认识孟广道
为“文字游戏”正名 批判地继承汉字文化孙也平
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本义宋永培
浅议新外来词及其规范问题杨华/蒋可心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重大突破陈克炯
主谓谓语句的范围邢欣
《史记·封禅、河渠、平准书》标点举误张家英
清代满族语言文字在东北的兴废与影响张杰
数量词在名词短语移位结构中的作用与特点沈阳
现代汉语的“即使”假言句*梅立崇
反意疑问句与准反意疑问句辨异刘平理
《孟子》的“而”俞正贻
论歧义的制约*李峰
把语言放在交际中来观察和教学萧国政
营销技巧中的语言运用邵庆春
论语感的认识性品格伊道恩/李中立
谈谈汉字研究中的统计方法费荣昌
原型与汉字叶舒宪
汉藏语声调探源陈其光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遗存陈乃雄
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张德鑫
第27届国际汉藏语会议述评禹岩
圣书字和汉字的“六书”比较周有光 1995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焦点、焦点的分布和焦点化刘鑫民
’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殷都学刊》记者....
谈文字的改革与规范化问题李新华/王喜奎
试论《尔雅》在注释学上的地位和作用林久贵
《公羊传》正文训诂新探邓军
试论古代白话词汇研究的几个问题卢芸生
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周国光
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苏金智
释“陈桥鞋儿”潘荣生
关于“效尤”一词用法之管见申传祥
说使宾动词句的相关句式彭利贞
论“是”字句陈天福
语义问题说略丁金国
现代汉语语义场分析初探郭伏良
论口语交际的社会功能及其特征姚锡远
话语意义的推断万茂林
比喻性量词的艺术美唐雪凝
现代汉语:90年代的风格邹玉华
论诗词语言的改革丁芒
谈演讲辞的新颖性孙更新
汉字的优越性及其发展前途余知真
试论汉字表意字素的意义变异刘志基
谈俗形义学李万福
从英汉发音比较看汉语拼音的缺憾王仁元
全民共同语与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胡瑞昌
“三个平面”的结合与汉语语法教学谢荣
民族语言与市场经济互动探略肖丽萍/刘应捷
关于当代英语语法刘呈烨
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初探祝大鸣
机器翻译:发展与展望白锡嘉 1995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我们需要怎样的语言观?刘大为
中西文化差异与语义歧义马生仓
四十年来的普通话语音规范徐世荣
论中国语言学的现代化申小龙
语言变革与中国近百年文化启蒙运动肖同庆
应用语体本质特征辨析孙桂芬
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石毓智
汉语音高系统的有声性和区别性沈炯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杨光荣
近古注家和成语的发展卢卓群
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汉语词汇方面若干差异举例汤志祥
开放改革以来汉语词汇的新发展及其社会心理原因张维耿
全国术语标准化委员会民族语特别分会成立赵川东
关于新时期汉语词汇发展现象的扫描与分析李娴霞
汉语语法体系的嬗变蔺璜
大同方言的重读变调马文忠
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问题*唐钰明
“助词”的出处及原指子朗
语素和词义吴仁甫
关于汉语句法组合的制约因素张世年
语义在次范畴确定中的自足价值吴长安
理解·表达·文化王钟华
世纪之交的学科发展与修辞学研究的三大原则姚亚平
港澳回归与双语问题潘家懿
关于北方话词汇调查、整理、编纂的几个问题陈章太/李行健
汉字文化学绪论刘国恩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语修辞江南
湖南衡山方言音系毛秉生 1995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普遍语法与人类认知规律傅洁/谢祖全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正确的索振羽
哲学语言与日常语言魏博辉
语言的社会功能潘德荣
论华夏汉语混成发生的考古文化与历史传说背景李葆嘉
重视语言应用和理论研究结合徐思益
成功与挑战:中国人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文字黄光成
’94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郭旭东
“规范口语”特色新论高有祥/牟治媛
“望洋兴叹”并非“仰望而叹”胡建人
普通话的码值和语码转换周国光
试论以形说义陈殿玺
孔颖达的语辞说孙良明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刘坚/曹广顺/吴....
汉语复音词结构特征的文化透视王作新
汉语词汇的思维特征管窥*陈月明
试论体态成语董世福/刘永发
同形词概说周世烈
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张介明
语法的定义及其他崔应贤
简论“无标点语句”存在的价值及其运用艺术蒲喜明
主谓谓语句研究综述汪洪澜
试论标点的两大分野孙光贵
21世纪的学科结构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问题姚亚平
义素分析略说刘桂芳
广告语言的艺术特征沈国清
汉字是审美型文字管然荣
汉语方言“祖父”“外祖父”称谓的地理分布岩田礼 1995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控制论与语言哲学雷友梧
论汉字与汉语的原始关系朱炳祥
“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笔谈许嘉璐/胡明扬/....
文化的传承与文字的断裂汪堂家
中国现代语文规范化的理论和实践论析戴昭铭
汉语的规范化问题和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王希杰
汉语规范化问题断想黄佑源
当代中国理论语言学的世纪变革申小龙
中国语言对比研究的发展赵永新
论传统训诂学的现代化李亚明
《诗经》研究的三个问题夏传才
“旮旯”议梁特猷
《汉语大词典》书证商榷吴金华
《诗经》实词的特殊用法何慎怡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早期句型理论比较研究成志刚
汉语造句方式李临定
也说省年号于思湘
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刘丹青
语境别义论吴峤
略论修辞学的基本概念王希杰
浅谈修辞的艺术性吴守凤/李玉梅
关于文学语言粗俗化问题张炯
试论口语的求美特色耿红岩
关于中国修辞学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吴礼权
六书新论李恩江
“汉字需要再认识”刘光裕
文字改革 不妨暂停江枫
汉字·改革·国力欧远方
溧水境内吴方言与江淮方言的分界郭骏 1995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转域和张力史有为
符号意义研究的开放性与适切性齐效斌
从《论语》、《孟子》谈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几个问题张永胜
句子的分析与理解及其相关问题卞觉非
新时期说老话题: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许嘉璐
文化阐释:中国古代语言学之源申小龙
《汉书·艺文志》所载小学著作研究陈黎明
《老子》用韵研究喻遂生
《诗经》通韵合韵说疑释周长楫
怎样借助古音韵知识进行声母辨正胡力文
“义训”质疑饶尚宽
谈《马氏文通》对《经传释词》的批评郝维平
从《金瓶梅词话》的一种动宾结构式刘继超
从“打”字的语义分析看语义结构的层次关系张慧晶
试论实词虚化与句法结构的关系李润
几种新拟设立的汉语复合词结构类型彭迎喜
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邢福义
汉语基本句型及其思维形式辛菊/卫齐
浅谈《马氏文通》中的单、复句康健
也谈多项定语的顺序问题钟志平
一种特殊的主谓短语谷定珍
“非……不……”名式初探黄永健
析“却”景士俊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李立新
维汉语翻译学论纲[*]高树春
无固定格式的紧缩句李运熹 1995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古三等韵介音的前移和保留黄笑山
汉语代词所指研究的新设想王苏仪
普通话语音的统计分析汤云航
《古陶文字征》订补陈伟武
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沈阳
施事后周遍性受事的句法性质高顺全
从“所”字词义误增论词义研究方法刘瑞明
隐性义素苏瑞
《说文》来、麦之释及其学术与文献价值李裕
古文“夏”字考曹定云
山西方言“子尾”研究*乔全生
“V他(个)R”与“V得(个)R”结构的深层比较力量/庄义友
山西晋语区的助词“的”*田希诚/吴建生
满文的读音和转写法清格尔泰
关于语言及其类别与汉语言学发展走向若干问题的思考陈功焕
女真语与满语之比较研究穆鸿利
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曹青
汉维短语比较张淑芳 1996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人类语言的大趋势李春
论语言的诗化基因余松
语用学研究与交际能力培养李延福
论汉语实词的多功能性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意会特点之关系陈立中
海外的中国古音研究李葆嘉/冯蒸
论汉字繁简与书同文孙剑艺
中古汉语鱼韵的音值平山久雄
中国古音学传统的理论嬗变申小龙
词的用韵类型周崇谦
近十年的古汉语“双宾语”研究述评戴长江
古汉语主谓易位句及其相关问题陈琪宏
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胡明扬
同源词研究与歧训的抉择刘钧杰
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情况考察[*]山田留里子
论《说文解字》的文化意义庞子朝
论假借义同化罗积勇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侯维东
否定形式和语境对否定度量的规约[*]邢福义
楷体和宋体的笔画差异徐光烈
试论《说文》中的“声兼义”现象黄宇鸿
汉语官话方言入声消失的成因贺巍
双方言现象的一般认识庄初升
现代维吾尔语共时音系生成规律研究张洋 1996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与文化关系问题研究评述刘发中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标准问题刘叔新
类比释义的语义关系及类比的原则与范畴任胜国
许国璋汉语汉字思想研究申小龙
《梦溪笔谈》中的汉字文化安作相
说“应用”张志公/王本华
关于“所字结构”源流的思考白平
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刁晏斌
汉语自动分词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孙茂松/邹嘉彦
修辞结构的层次性与修辞解构的层次性吴礼权
两汉时代中国修辞哲学论略吴礼权
语言艺术的间接性特征研究评析咏枫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林华东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
通假管见戴云云
《别字》即《方言》考束景南
汉语编插句式研究彭占清
《诗经》古词在内蒙古西部方言里的孑遗卢芸生
闽、粤、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词考略林立芳/邝永辉/....
古典诗歌教学与语言修辞研究的相济互补谭汝为
作为外语的汉语口语教材《朴通事》和《朴通事谚解》吴淮南
从核心词分布看汉语和侗台语的语源关系陈保亚
文物研究冯广宏
苏南地区的河南方言岛群郭熙 1996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语言学的论述和对当代语言研究的意义[*]伍铁平
论语言融合周耀文
北美印第安文字对文字源泉研究的启发意义王元鹿
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吴世雄
“语言随社会发展而发展”质疑刘英军
我国的术语规范化工作冯志伟
论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模式李葆嘉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永言/汪维辉
重建汉语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丁邦新
大都剧韵所见《中原音韵》两韵并收字邓兴锋
新时期语体研究评述纪永祥
类义系统的文化观照[*]王作新
释卜辞中的范围副词“率”詹鄞鑫
合流词管窥[*]秦炯灵
小句中枢说邢福义
语境是评定言语表达效果的唯一条件吗?蒋有经
关于中国古文字产生的讨论靳维柏
卓资发现罕见战国文字
略论“”纹源流安旭
关于非王卜辞的一些问题[*]黄天树
试论通假字的畛域李传书
从北京话“V着”与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现象徐丹 1996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索绪尔研究的新发现戚雨村
《说文解字》中的“夸父”意象臧克和
两广粤方言与壮语的种种关系欧阳觉亚
客家方言与民系形成的时间和地点吴金夫
《利簋》铭文新释吴孙权
论汉语言文字的三维性特点朱炳祥
论汉藏语言的虚词瞿霭堂
语言研究所四十五年张伯江
敦煌文书类化字研究张涌泉
中国语法学之萌芽任远
盲从WBD导致《英汉大词典》的诸多失误陈忠诚
王引之《经传释词》的学术价值吴礼权
近代汉语上限问题讨论综述张玉萍
《蜀语》所反映的明代四川方音的两个特征黄尚军
中国百年一词的嬗变——“百科全书”定义问题钟少华
可重叠为AABB式的形容词的范围崔建新
有关介词“给”的支配成分省略的问题*齐沪扬
现代汉语后缀语助词的数排式储泽祥
日本近十年间关于甲骨文的研究伊藤道治
语序重要吴为章
桂南平话的历史来源、代表方言及其历史层次李连进
新疆地区满语文使用情况考略胡增益
洋泾浜语及克里奥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石定栩 1996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和文字的同一性问题姚孝遂
互构语言学中的三元结构模式辜正坤
对语言类型变化的一些看法梁敏
语言文字规范化与语言文字研究许嘉璐
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谈规约问题探讨许力生
自然?使然?皮亚杰与乔姆斯基的一场辩论吴道平
言简意赅的传统训诂学小结刘世俊
汉语中同义词词汇化的问题A·A·谢米纳斯....
赵元任早年的语言学研究及其影响[*]袁毓林
《离骚》题义及其语言的音乐美何国治
话语中结构复现时的音节递增和扩展现象李胜梅
近体诗虚词的运用及其审美效应韩晓光
论汉语的“韵律词”冯胜利
非谓形容词的词类地位李宇明
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姚振武
古代标点符号理论初探管锡华
新中国标点符号规范述略苏培成
辞书与书证王光汉
文学语言审美信息层次论罗昕如
国外辞格研究评介张会森
汉字形体的审美特质吴本清
红岩古文字研究王正贤
汉语方言研究中的新收获钱乃荣
论闽方言的形成张光宇
中文应用文在香港双语社会的体制问题陈荣石 1996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影响文化精神的两种方式陈保亚
简述美国当代理论语言学的特征及研究方法宁春岩
语言自指与语法悖论柳广民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岐义消解方法*冯志伟
论从认知角度研究模糊语言的重要意义吴世雄
语义的相对独立性问题宋振华
汉语功能词类说陈光磊
功能与解释的交会金立鑫/黄锦章/....
《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研究*宁继福
古壮字中的“古无轻唇音”遗迹及其成因郑作广
论训诂学术语及其规范刘世俊
古诗文名句训诂研究程瑞君
古代汉语兼词嬗变论析姜宝琦
“动·之·名”式新探杨合鸣/周秀霞
关于量词“个化”论的思考孙汝建
句法散议李临定
论词语重叠的意义李宇明
“英文为准”与“中文为准”*姚德怀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词序类型黄行
继往开来 把汉藏语系比较研究引向深入禹岩 1996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袁毓林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束定芳
反对在学术著作中弄虚作假伍铁平
从汉语看汉民族的传统时间观刘泽民
论“语义指向”沈开木
词的义层洪成玉
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赵淑华/张宝林
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沈阳
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现象*黄月圆
汉语的成句过程和时间概念的表述竟成
“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张黎
叙述文中直接引语分析*徐赳赳
瞄准学科前沿,多角度地开展语义层面的研究刘焕辉
《马氏文通》对汉语词类研究的贡献刘永耕
试论汉语俗字研究的意义张涌泉
我国东南各省方言梗摄字的元音*李荣 1996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试论汉语方言岛庄初升
官话和台湾话问句否定词的比较研究*李英哲
从《方言应用杂字》看乾隆时代的晋中方言潘家懿
论藏缅语的语法形式孙宏开
认识与语言的对应结构李树琦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的SVO和SOV之争曹聪孙
新时期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现状·角度·反思*陈昌来
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邵敬敏
“1997与香港中国语文”研讨会述评詹伯慧
试论’97后普通话在香港的地位侯精一
广州方言区“推普”可考虑引入“Z”声母谭海生
再论香港地区的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田小琳
从“尸”的考辨论部首字三系合一的考辨方法*邓明
应注意开发利用澳门社会的语言资源陶原珂
先秦有四声新证张博
上古谐声和音系赵诚
我国语音学与音系学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史宝辉
“姑苏”新解与上古见章系互谐王珏
车王府曲本中的清代汉语若干语法成分陈伟武
论修辞学中的基本概念:显性和潜性王希杰
历史性:汉字阐释的原则黄德宽/常森
论唐代敦煌写本中的俗字郝茂
经济转轨后对民族语文工作的思考蒙元耀 1996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研究与语言研究方法张绍杰
略论语言预测学王希杰
汉语语序研究要略张宜生/张爱民
叠架形式和语言规范戴昭铭
修辞与汉语规范化张炼强
王力古音学浅探——纪念王力先生逝世10周年耿振生/赵庆国
反切源于合音新证傅定淼
论普通话儿化韵及儿化音位李延瑞
部首改革三题刘蕴璇
古汉语副词的来源[*]黄珊
段氏注《说文》重韵不重声朱声琦
说“您们”邢福义
副词修饰含“不/没有”的否定性结构情况考察郑剑平
修辞学句子研究的视野必须拓宽——兼及拓宽研究视野的两点尝试张登岐
汉字结构的发展方向张玉金
论汉字形声字的义符系统李国英
现代汉字部件探究[*]费锦昌
甲骨文反义词研究[*]陈伟武
对族氏符号和短铭的理解[*]张振林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李如龙
古汉语异读字的成因及其分类蒋彰明
论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对外汉语教学邢公畹 1996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人类文字演化阶段和演化规律新论何丹
普通话词汇规范问题*陈章太
语音学有资格作为语言科学吗?*Klaus.Ko....
美国大学近十年关于汉语句法的部分博士论文简介*顾钢
普通话两音节间FO过渡及其感知林茂灿
城市流行词语及其社会文化分析孙曼均
缩略语使用的层级性特点及其规范问题侯敏
出土文献所见古汉语标点符号探讨*谭步云
现代汉语儿化词规范问题史定国
汉语的提升动词曹逢甫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它成分的比较张爱民
相对关系“对”字句系统研究邓文彬
21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向何处发展?宗廷虎
论古汉语比较修辞学傅惠钧
《穆天子传》疑难字句研究*陈炜湛
论甲骨金文中的“宾”字及相关问题张玉金
简论双语和双方言陈恩泉
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原因林存柱
上海音系*朱晓农
汉藏语言的语音屈折构词现象*徐世璇
关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分类问题戴庆厦/傅爱兰 1996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由“V+有”构成的存在句*孙宏林
汉藏语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马学良
古代汉语反宾为主的句法及外动词的被动用法谢质彬
论先秦汉语的“有(无)+VP”结构张文国/张文强
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袁毓林
六书“形声”异说周同科
《金瓶梅》词语训释和俗字辨识张鸿魁
《马氏文通》词类理论再研究陈兴伟
表示静态位置的一种零动词句齐沪扬
释东、南、西、北与中——兼说子、午周晓陆
《说文解字》“读若”作用类考冯玉涛
中国传统语文学缘起、发展的学术逻辑和历史逻辑杨启光
古汉语语法易混现象的辨析方法薛儒章
联绵词成因追溯贾齐华/董性茂
词义类型与句义结构模式岑运强
布龙菲尔德语法理论的贡献石安石
《说文》与《释名》声训之比较研究黄宇鸿
汉藏语系研究和中国考古学邢公畹
有关建立汉藏语系的几个认识问题罗美珍 1996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六书有普遍适用性周有光
试论象事造字法的构形特点马海江
段玉裁的系统方法论李传书
论陆宗达、王宁的《说文》意义之学*宋永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关于语言研究的要求与学风的思考吴继光
台湾五十年来语文规范化述略仇志群
《说文》所见古代动物图腾事象赵小刚
《周易》古经句法探析牛占珩
议论性文体的论证系统赵书勤
李光地与《音学五书》张民权
从汉语词汇史角度论“为”与“搞”徐流
“大数冠小数”约数表示法源流略考*骆晓平
汉语中的主位与子主位胡建华
时代呼唤着“中文信息处理用拼音文字”国家标准的出台胡瑞昌
《尔雅》分卷与分类的再认识许嘉璐
《五方元音》韵部研究王平
汉语儿童习得述宾结构状况的考察*周国光
“暗中更换主语”的本质蒲喜明
从籀文到篆文的变化看汉字改革陈枫
藏语时间词探源胡坦 1997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声转述评周玉秀
借代发展史略于广元
关于语文教育研究顾黄初
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特点和成因钱宗武
语法隐喻胡壮麟
论语言的三品格与语言学必然走向认知型雷友梧
汉语规范化典型个例观察与思考何伟渔
不要张冠李戴、断章取义、颠倒黑白!伍铁平
语文界为何风波骤起刘文良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刊评论员
论汉藏语言的音系学瞿霭堂
中国语言系属研究述评游汝杰
何萱《韵史》及其音韵学思想研究顾黔
连语之研究刘宜善
“贞卜辞”再探讨吴孙权
简化与同形字张书岩
是非问句三题胡光斌
“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李一平
论类语言成分叹词的交际作用李一平
先秦分数表示法及其发展胡长青
“别V了”的意义是什么王红旗
《颜氏家训·音辞》新论王启涛
“同素异序”成语辨倪宝元/姚鹏慈
汉语源流设想陈其光 1997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评文史研究中的古音伪证李葆嘉
谈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版语音部分的修改张文轩/汪洪澜
试谈训诂中的文化反映王建莉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陈治安/文旭
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审析能力的分析与验证[*]王培光
论语言文明陈汝东
形声化——汉字结构方式的简化万业馨
跨学科时代的语言学研究卫志强/何元建
谐数与修辞郭攀
简化汉字出现的年代与汉字发展嬗变的关系王刘纯
隐实示虚:论证俗语方言词的奇巧修辞方法刘瑞明
论汉字的有理性及其实践意义军军
汉语词汇之演变与中国文字李荣奎
辞书编写中有关义项处理的几个新问题赵大明
现代汉语句群研究概述梅汉成
蒙古语/r/辅音的声学分析[*]呼和
论现代公关言语运用准则哈森
浅谈讲话稿的语言特点王海平
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李宇明
汉语中的似矛盾句[*]卫志强/黄月圆/....
近代汉语“和”类虚词的历史考察[*]于江
“语义价”、“句法向”及其相互关系[*]邵敬敏
《书》“女(汝)、尔、乃、而”研究钱宗武
单向动词辨异[*]周国光/张国宪
论方言相关度、相似度、沟通度指标问题陈海伦
广州话的称呼语陈慧英 1997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并非没有时制语法范畴张济卿
“做格”与苏美尔语拱玉书
汉语中结构话题的语用解释和关系化陈平
汉语人名规范化说略侯一麟/李宁
古透定纽擦音化现象与百越民族陈立中
关中人辨识古入声字方法论略胡安顺
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冯蒸
《五方元音》与《元韵谱》龙庄伟
用“本校法”看《汉语大词典》所存在的问题[1]郭康松
新观念——关于网络词典的思考俞剑
早期处置式的表现形式及其底蕴杜敏
现代汉语中“句子”的定义及其地位屈承熹
细说“不是A,就是B”格式[1]王弘宇
变换分析法在汉语中的运用彭兰玉
论汉语的潜语义陈恩泉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齐沪扬
古代学者论作品修改马光
汉字创造中的思维嵇山
粤音与古音李新魁
说“结构”邵龙青
关于壮语语法若干问题的商榷王晓 1997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语里的推求李昌年
9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界语言学研究:热点与走向束定芳
略论《方言笺疏》中的“声转”和“语转”刘川民
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许力生
21世纪前夕纵谈中国的语言和文字班弨
《古代汉语》(修订版)诠解辨正吴亲群
现代修辞观念的嬗变和修辞学体系的建立赵家新
话语基调的含义与主要内容朱永生
广告语言的文化批判周宪
“义反音亦反”辨议陈伟武
《吕氏春秋》“捷于肌肤”之“捷”字新解杨军
“买东西”考陈江
《义府续貂》增订蒋礼鸿/李亚明
古汉语某些状语的语义指向研究汤建军/廖振佑
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王宁
论汉字的文化学价值孔刃非
清代汉语选择疑问句系统徐正考
对《说文段注》有关“引申规律”论述的整理研究宋永培
方言对共同语学习的影响及其对策沙平
语音的变化是区分汉语方言的重要标准李如龙
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与汉藏语的渊源吴安其
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译存蔡美彪 1997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彝语义诺话颜色词的语义分析曲木铁西
关于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梁金荣/高然/钟....
锡伯文正字问题及《正字词典》佟加·庆夫
什么是意合语法?张黎
伍铁平与近年来关于语言和文化等问题的讨论杨宗兵
中国民间秘密语(隐语行话)研究概说曲彦斌
《文选》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评述段书伟
《汉语大词典》琐议朱城
汉语的结构特点和语用语法高万云
古汉语“何……为”句式新探张军/王述峰
“动+结果宾语”及相关句式谭景春
“VO的N”转化为同义粘合式偏正短语的规则陈满华
试论人口迁移流动对广东语言的影响张振江
说“上下”周言
《文选》联绵字李善易读音切考辨徐之明
普通话双音子和三音子结构系统代表语料集曹剑芬
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古川裕
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李泉
论修辞的社会心理原则陈汝东
汉字偏旁部位系统的形成与完善李蓬勃
谈词义引申中的义素遗传和突破张福德
从语言研究的制约因素看汉语方言学阮咏梅
考本字甘苦李荣 1997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钟兆华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李讷/石毓智
汉字的部件拆分苏培成
汉语修辞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王希杰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王宁
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吴礼权
论母语戴庆厦/何俊芳
洛阳市现代语言形态的产生原因和理论意义杨晋毅/孙永庆/....
语言文字应用规范之辩证杨启光
言语行为的社会道德评价陈汝东
厚积而薄发周宝宏
《说文解字》中的符号学思想初探RQ收稿日期:1996年7月5日高乐田
儿化韵的特征架构王志洁
奠定语文现代化的第一块基石程达
关于语料语言学陈建生
浊上变去见于南宋考刘纶鑫
音系的非线性结构原理和语音史的研究徐通锵
从“VP-neg”式反复问句的分化谈语气词“麽”的产生吴福祥
成分分析法与句型分析法比较研究黄德玉
汉语搭配定量分析初探孙茂松/黄昌宁/....
原始藏缅语动词后缀[*,]-S的遗迹黄布凡 1997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国古文字产生于母系氏族时期浅说仓林忠
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
历代联绵字研究述评刘福根
汉语音节的原始模仿性黄荣志
试论入声的性质及其演变杨信川
彝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概况述略普忠良
一种似乎要流行开来的可疑句式邢公畹
补语“上”的意义和用法关键
编插句式的解析与古代文献的解读彭占清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李宇明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萧国政/李英哲
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学界几个问题的思考伍铁平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评析(上)本刊记者/韩敬体....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评析(下)陆俭明/李行健/....
走向21世纪的语言科学张公瑾
含义分类标准评析熊学亮
《说文解字》概论周祖谟 1997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商业交际语言学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肖沛雄
歧义现象和语言的不确定性邢凯
英语对香港语言使用的影响苏金智
香港词汇研究初探田小琳
香港的汉语汉字研究单周尧
清代语言学繁荣发展原因之探讨吴礼权
马王堆帛书《刑德》乙本文字释读商榷黄文杰
说“乾”赵建伟
篇章与句子间的作用力及语法场类型胡正微
“者”的语法功能及其历史演变袁毓林
《史记》中的程度副词“颇”洪成玉
小说中标点符号的变异运用及其功能意义周建民
新闻标题的引号用法杨晓红
论修辞学的学科对象及其发展童山东
略论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曾毅平
汉语方言代词研究张惠英
试论晋语的特点与归属温端政
“河口英语”的崛起左飚 1997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历史比较的择词吴安其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左思民
现代汉字笔画规范刍议费锦昌
语言学研究中“语言能力”的界定问题戴曼纯
比喻“多边”及比喻思维的开拓刘英凯
意义的角度与转类龚群虎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语文政策苏培成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苏培成
汉字“规范”的几个原则问题王开扬
赣语止摄开口韵知章组字今读的历史层次陈昌仪
论比喻的重新分类孙光贵
殷墟甲骨拾遗焦智勤
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赵金铭
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刘兴均
论言语规范及其多体性郑远汉
“词义成分——模式”分析(表性状的词)符淮青
断而不断 不断而断凌乙
发掘语言事实的一种思路崔永华
论双语社会香港的语言问题王德春
清至民国时期政府行为在成就新疆双语中的作用刘平
大型字典编纂中与俗字相关的若干问题张涌泉
介词的语法性质和介词研究的系统方法*周小兵 1997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古全浊音声母“演变”说质疑萧泰芳
蕴涵与句义分析陈翼浦
修辞中的语流义变和情境义变骆小所
试释黄侃论辞书训诂与文义训诂的区别王庆元
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徐通锵
关于“外来概念词”和“外来影响词”的思考[*]吴世雄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沈家煊
读《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小记[*]陈炜湛
《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类型研究[*]刘丹青
论形声结构的组合关系、特点和性质黄德宽
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叶之青
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再探讨崔建郎
追寻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王克非
人类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何丹
汉语与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在语法类型学上的部分共性特征〔(1)〕丁崇明/荣晶
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汪榕培
《重编广韵》考崔枢华
论音义相生李如龙
吴语中的“来”和“来”字结构钱乃荣
古代标点符号发展史论纲管锡华 1997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我国的语言制度李作南
文化语言学札记二则芮道荣
论艺术语言学的学术体系陈丹妮
历史比较法是建立语言史的有效工具邢凯
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李莉
语义和语法——祝贺《汉语学习》出版100期胡明扬
普遍唯理语法和《马氏文通》陈国华
试说音切材料的校勘范新干
训诂学与语法学蒋绍愚
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李讷/石毓智
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李英哲/卢卓群
古典诗词的特殊句法结构——兼谈特殊结构诗句的表达效果史锡尧
战国文字“地域特点”质疑李运富
论《马王堆汉墓帛书》(肆)的声符替代现象徐莉莉
新派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演变李小凡
汉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系统性问题吕必松
论文字理论的发展与民族文字实践工作的调整邓卫荣
同符合体字探微陈伟武
翻译的语言学情结袁筱一 1997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上)许长安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上)黄德宽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上)姚亚平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上)詹伯慧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上)吴积才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下)胡明扬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下)董琨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下)苏培成
回顾与展望--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笔谈(下)高更生
评语言共性论中的几种不同的观点方立/程工
生成音系学的音节理论李智强
帛书《老子》三段另释郭世铭
词汇的跨域使用与词义的衍生王珏
中文双字词的表征与加工(上)[1]彭聃龄/丁国盛
中文双字词的表征与加工(下)彭聃龄/丁国盛
纯净学风文风维护语言科学的健康王宁/刘利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订补李申/王文晖
汉语语法结构的兼容性和趋简性邢福义
汉语历时句法中的竞争演变和语言折衷李英哲
大型汉语辞书注音一议周长楫
“语素”说、“词素”说理由评析宗世海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马庆株
《史记》的语义复现形式王卯根
关于编纂《英汉大词典补编》的设想于海江/高永伟/....
话语分析在中国*徐赳赳
刘勰修辞理论的现代价值甘玉龙
殷墟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曹定云
秦文字释读订补(八篇)王辉
吴语舟山方言的语音内部差异及其历史成因徐波
《方言校笺》拾补华学诚
《方言校笺》拾补(续)华学诚 1998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关于语言体系的几个问题胡裕树/卞觉非/....
论盖士达的潜预设理论杨先顺
从认知心理学看凯普伦的比较修辞理论沈黎
言有尽,意无穷王抒/贾永雄
语法范畴和汉语语法研究陈昌来
朝鲜翻译韵书中所反映的近代汉语金基石
也谈“乐岁终身饱(苦)”的释义问题方有国
《太平广记》语词札记黄灵庚
“是……的”句质疑杨石泉
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沈阳
初读《敦煌音义汇考》鲁国尧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金立鑫
“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语法、语意、篇章、语用之交集屈承熹
谈“V下+宾语”中宾语的类、动词的类和“下”的意义*邱广君
说车字中的“居”音时建国
景颇语词的双音节化对语法的影响*戴庆厦
《汉清文鉴》简论崔宰宇
关于蒙古语复合词的界说贾睎儒
语言学科“九五”重大课题启动本刊记者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法研究俞士汶
语法知识在语言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作用*俞士汶
现代汉语五万词语归类的实践*朱学锋/俞士汶/....
关于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解周锡令
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现代汉语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詹卫东
浅谈汉语分词的标准*孙宏林
关于分词规范和规范词表的若干意见袁毓林
关于分词规范和规范词表的若干意见袁毓林 1998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人类学研究对语言学家的启示阮咏梅
论汉语、汉字的特点*申小龙
从方言词语看地域文化陈建民
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徐杰
论“双语学”戴庆厦/何俊芳
汉语东北方言中的满语影响*黄锡惠
喀什地区汉语的变异胡开兰
《庄子·大宗师》篇羼杂文字辨王锺陵
中古汉语词汇通释两则何亚南
汉语口语词释例施光亨
词组的研究*马庆株
常用词语寻源 (按揭、大班、干邑、提子、腰果、开心果、留学、周日、阑尾)俞忠鑫
汉语评判动词的语义类王健慈
V为双音节的“V在了N”格式邢福义
三个平面理论的历史发展与深化*高顺全
委婉辞格的异议郑红明
弘扬陈望道修辞理论,开展言语接受研究宗廷虎/赵毅
重读《中国语言地图集》张振兴
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徐烈炯/邵敬敏
北京、香港、台湾口语里的同形词比较朱永锴
原始汉藏人的住所和火的使用邢公畹
关于汉藏语分类的思考*戴庆厦
台湾故宫藏几方元八思巴字印文字译释*照那斯图 1998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试论“人—机对话”中的汉语语音学吴宗济
荷兰功能语法研究近况曹其军
空语类理论与汉语空位宾语*韩景泉
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李岚清
汉语语调群组合规律吴洁敏
敦煌遗书《字宝》与唐口语词张金泉
训诂学与汉语双音词的结构和意义王宁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所见的语法成分武振玉
副词的重叠形式与基础形式张谊生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上)张炼强
汉语语序的多面考察(下)张炼强
“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邢福义
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动词短语的同构分析*沈阳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戴曼纯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所反映的汉语声调调值李钟九
藏语书面语和各方言的关系OO新术语的大量增加,虽然丰富了藏语书面语,适应了社会发展,但也出现了运用上的混乱,影响了不同方言区的人的交际。为此人们编著了大型词典《汉藏对照词典》试图巩固新术语的规范工作。但是由于地理条件、交通等的原故,现代藏语还未形成共同的标准口音之前藏语书面和各方言的关系仍需慎重对待。SS藏语/书面语/方言/关系南嘉才让
汉藏语使动和完成体前缀的残存与同源的动词词根*OO汉语的内部构拟和汉藏语的比较表明,汉、藏缅、侗台和苗瑶语中分布有古老的使动前缀* s-、* k-、* p-(* b-)和完成体前缀* b-和*g-(* G-), 这些语言中与这些前缀结合的一些词根有同源关系。吴安其 1998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上)周流溪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中)周流溪
近五十年来语言学的发展(下)周流溪
Chomsky最简方案形成的理论动因程工
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戴曼纯
一部抄袭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的“专著”杨荣祥
《训民正音》与汉语复辅音声母再论金泰完
古代汉语词义变化的几个问题张联荣
《三国志》双音词研究唐子恒
后置词“行”考辨江蓝生
汉语存在句的历时性考察储泽祥/刘精盛/....
兼语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语义特征程琪龙/王宗炎
试论“通感生义”*王锳
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李学勤
古玺印文字丛考(十篇)施谢捷
甲骨文中的冉与冉饶宗颐
吴语中的NPS句和SOV句钱乃荣
藏语db-音类的演化过程及时间层次*江荻
西夏文《杂字》研究(之一)王静如/李范文
西夏文《杂字》研究(之二)王静如/李范文
西夏文《杂字》研究(之三)王静如/李范文
江河不择细流周有光
江河不择细流周有光 1998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字型文字的综合观察周有光
系统功能语言学近况胡壮麟
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边缘语荣洁
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丁信善
几个大的语料库评介王伯浩
声母语音特征的变化和声调的起源*徐通锵
索引软件:语料库语言学的有力工具王建新
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许嘉璐
论意域项的赘举、偏举与复举李运富
论《释名》含声训字复音词*陈焕良/王君霞
俄藏宋刻《广韵》残本述略聂鸿音
敦煌文书词语考释董志翘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香山语法会议上的讲话
《尔雅·释亲》札记张清常
新加坡学生繁体字辨认测查吴英成
略论句法位置对同现关系的制约张国宪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王永炳
从声调调值演变史的观点论山东方言的轻声前变调*平山久雄
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王福堂
关于言语能力的实质与结构的探讨*伍新春
十五世纪以前朝鲜语敬语表现形式的考察廉光虎 1998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张家騄
语音学与信息技术张家騄
生成音系学的历程和特点王嘉龄
实现语音数据库科学性的重要环节祖漪清
连续话语语音特性及其信息处理曹剑芬
汉语语调分类和标记方法试说沈炯
韵律研究和韵律标音李智强
国际音标和计算机编码鲍怀翘
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晓东
傣族人名的等级结构与社会功能周庆生
韶关市郊石陂村语言生活的调查邝永辉/林立芳/....
“基本元音系统”问题争论述评杨清
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储泰松
传统训诂学释义纰缪举隅赵方辉
《墨经》选诂杨俊光
说“朱殷”文正义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郭锡良
论汉语的“自然音步”冯胜利
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李讷/安珊笛/张....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李宇明
自动和使动徐通锵
越王州句复合剑铭文及其所反映的历史李家浩
回鹘式蒙古文只必帖木儿大王令旨释读道布/照那斯图/.... 1998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境、语体与修辞张志公
祝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之一)文炼/汪成为/白....
祝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之二)江蓝生/桂诗春/....
言语调节理论的形成及其应用*马丽
《现代汉语通用词》选词原则国家语委语用所《....
服虔、应劭音切所反映的汉末语音裴宰奭
“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林华
说“亂”李国正
《世说新语》疑难词句杂说蒋宗许
《颜氏家训》中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色彩的新词王小莘
五十年汉语同义词研究焦点概述池昌海
汉语小句中枢语法系统论略邢福义
现代汉语动作类二价动词探索*戴耀晶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詹卫东
“P+NP[,1]+的+NP[,2]”结构的分化处理侯敏
“趁势”辞格释例梁临川
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上)陈汝东
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下)陈汝东
汉字、汉语和汉字文化圈及其修辞王希杰/加藤阿幸....
维护母语,发展历史文化(注:本文系1994年提交“台湾南岛民族母语研讨会”的论文。)马学良
论羌语声调的产生和发展刘光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金积令 1998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张普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陈小荷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靳光瑾/陆汝占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鲁川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刘志文/庄璆/....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陈群秀
中文信息处理专题研究:语义研究张卫国
语言的系统状态和语言类型黄行
生成语法中的汉语研究:课题与问题程工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何亚南
汉语历史语言学的新方法罗杰瑞
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张万起
《“买东西”考》献疑徐时仪
现代汉语的空间系统齐沪扬
八十年代以来动结式研究综述蔺璜
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注:本文原题为《语义功能语法刍义》,曾在中国语言学会第九届年会(庐山)、第30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北京)宣读,在现代语言学研讨班(南开大学)报告。本文根据袁明军记录稿删节而成,修改时采纳了徐枢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特此一并致谢。)马庆株
诅楚文“亚驼”考裘锡圭
王国维的修辞理论宗廷虎
秦汉时期形声字音近声符换用例析(注:本文1998年3月5日收到)黄文杰
关于汉藏语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存在问题(注:本文曾于1997年8月24日在第30届国际汉藏语言及语言学会议的《汉藏语分类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发表前根据部分同行的意见,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孙宏开
论汉语语音对越南语语音的影响谭志词
阿难答秦王八思巴字蒙古语马年令旨照那斯图/道布/....
黔东南苗语侗语对汉语语音的影响金美 1998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符号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孟华
语言研究的历史分期丁金国
澳门的历史失语症与跨世纪的文化整合刘月莲/黄晓峰
港人对广东话及普通话态度的定量与定质研究龙惠珠
《说文解字注》中的语义学王维贤
论汉语节奏规律吴洁敏
试论《洛阳伽蓝记》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语料价值董志翘
从契丹文推测汉语“爷”的来源刘凤翥
“所以”在六本古籍中的演变考察魏达纯
禅宗典籍中“子”的用法梁晓虹
先秦汉语句尾语气词的组合及组合层次朱承平
基于语素数据库的汉语语素及构词研究(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苑春法/黄昌宁
HSK(高等)挑错题的编制杨翼
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注:本文为香港研究经费拨款委员会项目“汉语三种方言广东话、上海话和普通话的参数变化”成果的一部分,其基本思路及部分材料在徐刘(1998)文中已有提及。本文初稿曾在国际话语分析研讨会(澳门1997,10)上宣读,罗仁地博士(Dr.R.LaPolla)、白梅丽教授(Prof.M-C.Paris)、H-D Gasde 博士和由潘海华博士组织的香港城市大学焦点问题研读组都对本文提过,有益的意见,谨此致谢。)刘丹表/徐烈炯
近二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肖国萍
歧义结构分析方法述评林新年
“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高更生
“有”字句研究综述张豫峰
述补带宾句式中的韵律制约董秀芳
论语境分析在语义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谌华玉
模糊修辞学研究综述韩庆玲
中国诗歌押韵的起源周锡 
宋代福建诗人用韵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纪的闽方言若干特点(之一)刘晓南
宋代福建诗人用韵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纪的闽方言若干特点(之二)刘晓南 1998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二十世纪的中国普通语言学石安石
二十世纪的中国普通语言学(续)石安石
苏联功能修辞学四十年武瑷华
中文信息界的语义研究谭要林杏光
中间语言机器翻译的有关问题熊文新
语言测验和乔姆斯基理论张凯
说“字”徐通锵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订过程周有光
普通话应该有一个严格的语音标准王福堂
论《诗经》语言的性质向熹
扬雄《方言》里面的外来词越振铎/黄峰
词义单位的划分符淮青
《醒世姻缘传》里的句末语气词“可”李立成
现代汉语时体研究述评金昌吉/张小荫
“了[,2]”句句型场试析武果/吕文华
台湾官话叙事体中韵律单位的语法构成及其规律初探陈佩玲/陶红印
论中山三器铭文的修辞艺术胡性初
论“半边字”的作用和价值祝鸿熹
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钱乃荣
不用媒介语从事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探讨梁宁辉 1998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系上古音之支脂鱼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于根元等《语言哲学对话》序许嘉璐
非洲英语的形成、特征与功能黄和斌/戴秀华
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看语义角色问题易绵竹
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之一)徐烈炯/沈阳 
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之二)徐烈炯/沈阳
试论《释名》中的流俗词源刘兴均
现代汉语规范评议失误研究施春宏
《马氏文通》研究百年综说王海棻
说“儿”王云路
隋唐五代量词的语义特征陈玉冬
《韵法横图》与明末南京方音邵荣芬
《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汉语语法规律廖序东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朱景松
新加坡的推广华语运动卢绍昌
面向新世纪挑战的瑞典汉学罗多弼 1998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后哥本哈根语言学派的发展综论丁信善
汉语长距离反身代词化的句法研究胡建华
从对歧义句的分析看20世纪的句法学程工
二十世纪以前欧洲汉语语法学研究状况贝罗贝
从官话、国语到普通话林焘
汉语史上音的产生年代金有景
普通话和现代化周有光
近代汉语词语的羡余现象李申
20世纪中国现代语法学史的分期问题马庆株
《古尊宿语要》的近指代词卢烈红
语义指向分析刍议周刚
非对比性的方言语法研究徐烈炯
论词组结构功能的虚化徐时仪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陆丙甫
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谭景春
辞格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刘永凯
释古文字“盟”与古文化“盟”向光忠
日月又戠李学勤
台湾话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刁晏斌
《方言》里的秦晋陇冀梁益方言赵振铎/黄峰
含有母语基因的非母语教学李方
论汉藏语言的共性和类型瞿霭堂/劲松 1999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系上古音侵谈两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读后胡明扬
新加坡华语中的语码夹杂现象陈美玲
试论近代南方官话的形成及其地位张卫东
《洪武正韵》支微齐灰分并考忌浮
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区别及《中原音韵》的语言基础刘勋宁
汉语比较句嬗变的动因李讷/石毓智
《义府续貂》增订蒋礼鸿/李亚明
从与自由短语的类比看“打拳”、“养伤”的内部结构王洪君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张国宪
汉语发展史上结构助词的兴替石毓智/李讷
动词研究遐想吴为章
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郭锡良
宾组卜辞的分类与断代黄天树
论古今字的内涵杨润陆
关于HSK等值的试验研究谢小庆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吴福祥
我国民族语言研究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黄行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韩小忙 1999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陆俭明/郭锐
隐喻的两种解释杨信彰
巴赫金言谈理论阐析王加兴
关于结构效度张凯
跨世纪的中国语法学岳方遂
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道布
现代语言学给我们的启迪黄昌宁/陆镜光
现代汉语辞书呼唤训诂学祝鸿熹
谦词、敬词、婉词概说洪成玉
“这不”解李荣
《马氏文通》的指称理论刘永耕
《马氏文通》虚字学说中的几个问题陈月明
现代汉语不及物动词的配价考察陈昌来
论现代汉语表“难事实现”的被动句杉村博文
论常规含意、标准含意和一般含意高卫东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几个问题(上)刘又辛
关于汉字发展史的几个问题(下)刘又辛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青铜铭文研究董莲池
景颇语的结构助词“的”戴庆厦
汉藏语系上古音歌侯幽宵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1999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之一)屈承熹
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之二)屈承熹
标准通用置标语言SGML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冯志伟
二十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于根元
话语表现理论述评邹崇理
语文辞书利用训诂材料应避免的问题王彦坤
《尔雅》和《尔雅诂林》赵振铎
中古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黄笑山
训诂学回顾与展望赵诚
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蒋绍愚
《孟子》对汉语文学语言词汇的影响胡继明
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汪维辉
从《儿女英雄传》看“把”字词组的变迁汪大昌
关系词“一边”的配对与单用邢福义
论汉语格分类的标准陈立民
《金瓶梅》歇后语七则解诂隋文昭
世纪之交看修辞学:回眸和前瞻(上)张会森
世纪之交看修辞学:回眸和前瞻(下)张会森
20世纪中国修辞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胡范铸
论印第安诸语和满—通古斯诸语中共有的宗教称谓朝克 1999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范晓/朱晓亚
理论、模式、操作程琪龙
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文旭
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方经民
地方语言的特征、功能和社会意义李明
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彭文钊
从职业背境看语言态度的分层龙惠珠
澳门言语社会在语际交流中的语码转换黄翊
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研究何克抗
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教改试验何克抗/李克东/....
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探索“四结合”识字教学新模式田雨时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沈利凤
浅谈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自主学习,由仿到创”的作文训练周崇波
普通语义学留给我们的几点启示尹铁超
句子的语义解释袁彩云
关于语言文字规范问题的若干思考许嘉璐
词义和词的分布符淮青
试论汉语句式特色与语法分析薛凤生
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陈伟武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徐盛桓
二十年来台湾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曹逢甫
寝孳方鼎和肆簋李学勤
《国语》《国策》中的疑问句祝敏彻
谈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的研究鲁健骥
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刘润清 1999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徐通锵
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的若干问题张迈曾/郑荣萱
关于大规模真实文本语料库的几点理论思考张普
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周有光
《昭雪汉字百年冤案陈炜湛
关于“轻声词”的若干疑难问题邵敬敏
《现汉》修订本的异体词整理高更生
梵汉对音与上古音研究储泰松
先秦汉语受事主语句系统姚振武
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俞咏梅
修辞学研究的历史经验和21世纪发展前瞻宗廷虎
甲骨缀合续补常玉芝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词汇量问题李清华
信息处理中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不同层次沈阳
东南方言关系综论张光宇
加强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许宝华
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陈申
蒙古语中的逆构形方法道布
对外汉语专业教育中语言知识课的定位问题孙德金 1999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谈“主要从文献研究汉语语音史”鲁国尧
“在”字句和“给”字句沈家煊
新加坡华人的语言态度及其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使用的影响陈松岑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题研讨会会议纪要国家语委科研办
关于汉语词汇层的研究徐国庆
两汉的经学和语言学赵振铎
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一)郑张尚芳
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二)郑张尚芳
从回鹘文《玄奘传》看西北方言入声的演化黄艾榕/张盛如
二十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周光庆
反思与前瞻胡壮麟
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江蓝生
二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朱晓亚/范晓
论汉语方音异读李如龙
广西平话概论梁敏/张均如
论缅彝语李永燧
民族语对中古汉语浊声母演变的影响陈其光
汉藏语系上古音阳东冬耕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1999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晋语入声韵母的区别性特征与晋语区的分立侯精一
傣、泰语地名结构分析及地图上的音译汉字罗美珍
从藏缅语同源词看藏缅族群的史前文化黄布凡
语言学史的空间钱军
考据学与科学语言学姚小平
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高一虹/李莉春/....
专书语法研究的几点体会何乐士
释“去”王学奇
对汉语同义词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认识池昌海
从量变看朱熹反切中的浊上变去黎新第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词汇特点及其在中古汉语词汇史研究上的价值董志翘
说“上[,2]、下[,2]……起来[,2]”刘广和
动词前成分“一”的探讨殷志平
表示静态位置的状态“在”字句齐沪扬
仿造词的形式及其规范化王振昆
对汉语口语课的反思王若江
隐语与谐音周日安/廉洁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范毓周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续)范毓周
汉字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卞觉非
云南方言的形成李兆同
独龙语动词趋向范畴研究杨将领 1999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徐烈炯/邵敬敏
语言社群类型与台湾的外来词史有为
转指和转喻沈家煊
辞书与语言规范化问题陈原
西方社会语言学面面观周庆生
论民族语、母语和第一语言李永燧
也论我国民族的语言转用问题何俊芳
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张博
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李如龙/辛世彪
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徐杰
现代汉语中“体”的研究左思民
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袁毓林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张伯江
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杨素英
汉字在传播中的变异研究赵丽明 1999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沈家煊
语言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侯万春
《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姚小平
中国大陆近三年(1996—1998)汉语音韵研究述评冯蒸
甲骨文中的“男”为爵称说杨升南
汉语“自己”一词的性质程工
“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徐杰
近代汉语唇音合口问题与朝鲜对音文献的谚文注音金基石
汉藏语言系属分类之争及其源流孙宏开/江荻
近代汉语副词简论杨荣祥
说“个”赵日新
“这是……”和“这个是……”陆俭明
汉语类比造词初探凌云
语境研究的变化和发展仇鑫奕
古汉字结构的取象类型原始移情考略臧克和
苗瑶语方言亲疏关系的计量分析黄行
汉藏语系上古音真文元三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蒙古文和八思巴字元音字母的字素分析照那斯图 1999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江蓝生
关于语感与流通度的思考张普
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对称理论胡建华
主题提升理论评介牛保义
亚里士多德的语义理论研究周建设
汉字的繁衍与词的同一性张联荣
系联、分离法在词义研究中的意义钟如雄
重音理论和汉语的词长选择端木三
澳门博彩隐语研究邵朝阳
划分与切分文炼
《合集》32921和甲骨分期李学勤
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李如龙
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王洪君
客家话跟苗瑶壮侗语的关系问题邓晓华
藏语汉借词的特点薛才德
越南拉哈语与仡央诸语言的初步比较李锦芳
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Margaret.... 1999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同异之争: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上)刘援朝
同异之争:语言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下)刘援朝
“汉语方言声调资料库”的设计及其理论基础蒋平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双语制的量化分析班弨
生成音系学的声调表征理论马秋武
华语特有词语:新加坡社会写真汪惠迪
双字组合与词典收条周荐
汉语的内部屈折及相关的语言理论问题温锁林
试论朝鲜朝的对译汉音与中国官话方言之关系蔡瑛纯
汉语鱼名命名理据考李海霞
《元曲选》中的把字句蒋绍愚
大马哈鱼一词的语源胡增益
说“词语”胡明扬
试谈“飞上海”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郭继懋
西周金文“履”字探源江林昌
甲骨学研究一百年(之一)王宇信
甲骨学研究一百年(之二)王宇信
重读《临川音系》谢留文
汉藏语言声调起源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瞿霭堂 1999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顾曰国
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张普
九十年代汉语词汇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陈瑞端/汤志祥
新加坡华社双语调查徐大明
现代汉语语素库的开发及应用俞士汶/朱学锋/....
基于超文本环境的《说文解字》知识库的建立宋继华/王宁
中国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实践和贡献王远新
汉语语素组合关系与辞书释义苏宝荣
古汉语同形词与词书条目的分合王锳
对1976年修订《新华字典》方案(草案)的意见魏建功
汉语复句理论辨流谢奇勇
试论上古音幽宵两部与侵缉谈盍四部的通转施向东
俄藏宋刻《广韵》残卷的版本问题余乃永
《宾退录》射字诗的音韵分析将邑剑平/平山久....
说炕——附释建州周建奇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语法大纲竟成
句践“维甲”令中之古越语的解读郑张尚芳
汉藏语言的派生构词方式分析徐世璇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仲伟合/钟钰 2000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言系属研究的文化人类学方法综论江荻
科学理论新发现与语言学新思维胡壮麟
试论加拿大双语制的历史成因和现状杨士虎
语义格与语义配价郭聿楷
汉语与南方民族语言关系研究方法探析丁崇明/荣晶
两次分类蒋绍愚
“背”音说疑史有为
汉语儿化音的发生与发展季永海
朝鲜对音文献浅论金基石
《金瓶梅》复音形容词结构特征初探程娟
“动宾结构+宾语”的条件及发展趋势张博
语义特征研究概观袁明军/张慧晶
五十年来的汉语修辞学宗廷虎
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五十年冯时
中国古代铭刻与文书研究五十年赵超
客赣方言史简论刘纶鑫
韩国的满语研究概况成百仁/高东昊
汉藏语系上古音叶缉物质月五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着(·zhe)”字补议陆俭明 2000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的特点和语言共性的研究徐通锵
“实用”观念中的20世纪中国语言学苏新春
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陶红印
链语法述评冯志伟
同源词义素分析法同源词意义分析与比较的方法之一黄易青
复句研究与修辞结构理论徐赳赳
新时期语言学应用研究概述董琨
中古诗歌附加式双音词举例王云路
《佛本行集经》中的“许”和“者”曹广顺
延续性形容词的续段结构及其体表现张国宪
现代汉语物质过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统周晓康
战国兵器铭文选释何琳仪
词义发展研究的一些问题洪成玉
广东地区方言群问题初探陈运飘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吕必松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基础)的设计原则和试卷结构姜德梧
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仲哲明
阿尔泰语系诸语四季名称来源初探哈斯巴特尔 2000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篇连贯研究纵横谈张德禄
哲学轨道上的语言研究钱冠连
论语法中的梯度现象及其研究宋志平
说“兄弟”和“弟兄”邢福义
澳门语言现状与语言规划盛炎
现当代汉语他动词的增长及其在香港社会中的表现黄大方
泽存堂本《广韵》之版本问题余乃永
《论语》新诂黄金贵/郭海文
今文《尚书》判断句研究钱宗武/刘彦杰
大型字词典鱼类词条补正李海霞
汉语民间秘密语语源探析曲彦斌
句型主体论李芳杰
山西方言韵母一二等的区别沈明
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储泽祥
近20年来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陈炜湛
粤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詹伯慧
元朝宣政院颁给柏林寺的八思巴字禁约榜照那斯图/哈斯额....
同义语码市场价值调查分析熊金才
论翻译学的基础研究林璋
闽粤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李如龙 2000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新中国语言学50年陆俭明
框架核心分析法黄伯荣
略说句系学范晓
主题发展与衔接彭宣维
“千年虫”与“零年虫”金有景
《集韵》研究概说(之一)张渭毅
《集韵》研究概说(之二)张渭毅
《集韵》研究概说(之三)张渭毅
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蒋绍愚
《马氏文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廖序东
汉藏语系上古音觉铎屋职锡五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现代汉语“了”研究中“语义第一动力”的局限金立鑫
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徐杰
《六书故》所引唐本《说文解字》考党怀兴
论《尔雅》方言词的词汇特点华学诚
螳螂异名的理据黎良军
语音对应规律的计量研究方法黄行
原始汉藏语的复辅音问题孙宏开
论景颇语在藏缅语中的地位戴庆厦
国外阿尔泰语言学研究述要孟达来
苏联解体后俄语词汇的发展变化潘广云 2000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基本句式和变式胡明扬
人类语言学:基本研究课题林书武
20世纪应用语言学评述桂诗春
美国翻译研讨班和庞德翻译思想郭建中
少数民族儿童汉字认知的实验研究傅金芝/符明弘
管辖音系学:一种以制约为基础的音系学理论马秋武
音系学百年回顾王嘉龄
词的意义、结构的意义与词典释义谭景春
敦煌文献语词校释丛札施谢捷
澳门历史语言文化探述刘月莲
敦煌文书词语琐记董志翘
近代汉语的“V出+N外”格式储泽祥/徐朝晖/....
体词及其次类的划分邢福义/曾常年
数量词语与主观量李宇明
晋语“分立”与汉语方言分区问题温端政
从“实心馒头”到“淡面包”再到“淡包”王福堂/王洪君
朝鲜语的功能汉字赵新建/马会霞
蒙古文-八思巴字《五守护神大乘经·守护大千国土经》元代印本残片考释照那斯图/牛汝极....
契丹小字《耶律迪烈墓志铭》考释卢迎红/周峰
英、汉语中的主宾不对称现象李汝亚
喀什地区塔吉克人双语现象研究安潘明Pam A....
中韩同形词正负迁移初探奇化龙 2000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邢福义
国家的双语化与地区的单语化:比利时官方语言政策研究斯钦朝克图
汉语词语重叠结构统计分析邢红兵
藏缅语的分类和白语的归属吴安其
汉语语音史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张鸿魁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汇报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之一)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之二)
迎接新世纪:语法研究的百年反思史有为
《老乞大》四种版本从句句尾助词研究李泰洙
二十世纪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宋绍年/郭锡良
二十世纪的古汉语语法研究宋绍年/郭锡良
汉语量词系统的建立与复数标记“们”的发展李艳惠/石毓智
钱钟书的理解修辞理论宗廷虎
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王宁
《合》33208号卜辞的文字学解释吴振武
论周金文中“肇”字的字义朱凤瀚
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的比较蔡新乐 2000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研究中的观念变化:回顾和展望赵世开
柏拉图以来词义说的新审视张志毅/张庆云
概念结构对语义原子论和语义场理论的整合郎天万/蒋勇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黄国文
《诗经》注音杂说向熹
20世纪《中原音韵》音系研究进程与方法回顾黎新第
西方汉学家关于古代汉语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研究述评刘连朋/穆子
古文献施受句谓语体词间之“于”考向光忠
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张谊生
近代汉语中类同副词“亦”的衰落与“也”的兴起杨荣祥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上)孙良明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的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下)孙良明
修辞学通史应如何评论修辞思想张炼强
说“凡有疾”裘锡圭
二十世纪湖南方言研究概述鲍厚星/陈立中/....
甲骨文同辞同字异构例李学勤
闽语及其周边方言张振兴
论我国民族杂居区的语言使用特点王远新
羌语的体范畴黄布凡 2000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国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述评吴世雄/陈维振
信息处理用语言知识动态更新的总体思考张普
西方学者对词汇学研究现状的综述汪榕培
连续话语语料库的语音切分和标记陈肖霞
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胡壮麟
《汉语方言大词典》:取舍之间见功力詹伯慧
《汉语方言大词典》简评谢自立
《汉语方言大词典》编后许宝华
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王宁
同义词研究的几个问题符淮青
论同系声母内部可以互转(上)朱声琦
论同系声母内部可以互转(下)朱声琦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郭锡良
先秦“负面心理动词”的述谓功能析微陈克炯
结合语义表达的语法研究马庆株
修辞学论著写作中的例子问题王希杰
论殷墟卜辞的新星李学勤
英语与香港书面汉语石定栩/朱志瑜
从词汇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的关系练春招
高等HSK命题、评分过程再解析任筱萌
周原甲骨文“囟”字释义张玉金
生殖器名称与自然崇拜斯钦朝克图
关于汉语和侗台语的介音问题邢凯 2000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基于短语结构语法的自动句法分析方法冯志伟
历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语理论研究王建勤
中日两国关于句子“主题”问题的争论施建军/姚灯镇
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詹卫东
关于语料库的建立约翰·辛克莱
词义场·语义场·语义框架张建理
朝鲜对音文献中的微母字金基石
《四讲》与《新著》的几点比较高更生
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管锡华
情态动词“能”在交际过程中的义项呈现王伟
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研究王灿龙
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魏钢强
苗瑶语词汇发展的一种方式陈其光
景颇语重叠式的特点及其成因戴庆厦
纳西族双语地区的汉语中介语研究盖兴之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谢天振 2000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之一)瞿霭堂/劲松
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之二)瞿霭堂/劲松
论语言学中转换规则的必要性陈保亚
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江荻
古印度、古希腊与中国古代语言学比较吴大伟
《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条目再订补李申/张泰/田照....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方一新
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定性鲁川
介绍一份19世纪末的汉朝对音资料李得春
二十世纪汉语轻声研究述评蒋宗霞
“吐蕃”考朱文旭
《世说新语》词语考辨汪维辉
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新动向王伟丽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张伯江
从《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左侧音看近代汉语入声朱星一
历代汉语对偶形态分类列析(之一)童山东
抓紧甲骨文的基础整理工作王蕴智
新见曶簋铭文对金文研究的意义张光裕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所出多种民族文字文献和回鹘文木活字综述彭金章/王建军
我国90年代汉外语言对比研究述略许高渝
论“信达雅”的历史发展轨迹刘期家 2000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词类划分中的几个问题文炼/胡附
言语的语言学的界定、内容及其研究的方法岑运强
浅层句法分析方法概述孙宏林/俞士汶
汉语双音节同音词词汇歧义消解过程的研究舒华/唐映红/张....
语言能力及其分化于根元/夏中华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后记张振兴
从汉语方言看汉语声调的发展钱曾怡
事实胜雄辩刘重德
“了、呢、的”变韵说郭小武
《郭店楚墓竹简·缁衣》初探刘晓东
论同义词之“同”黄金贵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之一)贝罗贝/吴福祥
上古汉语疑问代词的发展与演变(之二)贝罗贝/吴福祥
艺术语言:活的形象骆小所/匡锦
从先秦时期“介词+场所”在句中不合规律分布的用例看汉语的词序张赪
70年代以来的秦汉简帛文字研究陆锡兴
《说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吕朋林
论汉语方言中“中心语—修饰语”的反常词序问题丁邦新
对外汉语报刊语言的长句教学探索叶长荫
从妙齐提碑文溯缅语声调之源曾晓渝/陈平 2000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曾运乾之古音学陈新雄
语义韵研究:对象、方法及应用纪玉华/吴建平
沃尔夫假说的“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高一虹
现代北京话的轻音和儿化音溯源李思敬
角色参照语法述评潘永樑
语言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陈章太
普通话水平的语言表征与相应的测试等级宋欣桥
西而不化与西而化之徐学
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与研究策略王洪君
《老乞大》语序研究李泰洙/江蓝生
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钱乃荣
句式和配价沈家煊
香港方言外来词比较研究邵敬敏
共同缅彝语韵类刍论李永燧
阿侬语概况孙宏开
汉台内核关系词相对有阶分析陈保亚 2001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族群互动中的语言接触罗美珍
北京话一种儿化变调的成因平山久雄
语言学研究的三个取向徐盛桓
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社会观赵蓉晖
儿童习得副词的偏向性特点周国光
基于神经语言学的中文大脑词库初探杨亦鸣/曹明
词义排歧的一种语言模型黄昌宁/李涓子
论徐复教授的训诂学说柳花松/盛林/李....
计算机技术和汉语史研究尉迟治平
言语规范三层次郑远汉
美国双语教育研究之评介翁燕珩
关于《汉语方言大词典》的通用口语词石汝杰/鲁国尧
重读《离骚》饶宗颐
古南方汉语的特征邓晓华
建国50年来的《说文解字》研究班吉庆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张国宪
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上)李如龙
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李如龙
邵阳(南路)话的汉壮合璧词黎良军
关于满-通古斯诸语的分类朝克 2001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为非功利的语言理论辩护钱冠连
历史语言的若干研究方法评议刘广和
研究隐喻的主要学科李福印
关于印欧语系的起源问题龚缨晏
《失落的范式——M. Kruszewski的语言学理论》评介Joanna R....
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之一)冯志伟
论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之二)冯志伟
古籍整理通用系统及其中字典的编纂朱小健
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郭锡良
语法研究中“两个三角”的验证邢福义
试论结构助词“的”和“之”的前置张谊生
释“小臣”周言
近20年中国语法学研究概述林玉山
释“巴”王学奇
“龙虫并雕”和“语”的研究温端政/沈慧云
甲骨文语序问题札记二则喻遂生
吴语中的虚词“咾”钱乃荣
谈鄂东方言的“V得得”陈淑梅
哈尼语的“来、去”戴庆厦/李泽然
20世纪的中外西部裕固语研究钟进文
黎语古音构拟吴安其
原始突厥语辅音的构拟吴宏伟 2001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逻辑判断基本类型及其在语言中的反映沈园
试论现代俄语中的表述吴贻翼
自然语言的词序和短语结构理论邓思颖
韩国语语法语境素张光军
叶斯柏森语法理论体系研析任绍曾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二)赵艳芳
从结构主义看蓝靛瑶亲属称谓的特点纳日碧力戈
凉山彝族非血缘亲属称谓试析巴且日火
μ学派的辞格理论和辞格系统张秀国
“首、道——得老”与上古复声母胡双宝
当前西方修辞学研究的趋势艾伦·葛络斯(A....
现状和设想许嘉璐
跨入新世纪后我国汉语应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陆俭明
单项对比分析法胡明扬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何乐士
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邢福义
二十年来汉语方言研究述评詹伯慧
当代藏语语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周炜
试论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阎新红/欧阳伟 2001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系语言研究法的检讨丁邦新
管辖音系学的基本理论及最新发展马秋武
艺术语言与艺术语言学骆小所
“水至清则无鱼”张德鑫
“水至清则无鱼”张德鑫
对象介词“将”的产生马贝加
翻译过程论石高玉
对翻译等值理论的再思考华莉
“《十三经词语索引》系统”的设计和建立甘锐
《十三经辞典》编写的缘由、原则及特点迟铎
《十三经辞典》词性标注问题白玉林
《十三经辞典》字形、字体的处理王明仓
说沚与及沚饶宗颐
二十世纪中国学者的战国文字研究董莲池
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曹广顺/遇笑容
简析古今汉语的定数量词陈绂
关于真福寺本《礼部韵略》水谷诚
指称与析句问题文炼
汉语词组及其整体性洪成玉/洪忻
交易类四价动词及汉语谓词配价的分类系统(之一)鲁川/缑瑞隆/刘....
交易类四价动词及汉语谓词配价的分类系统(之二)鲁川/缑瑞隆/刘....
歧义度的调查与分析尤庆学
语素的计量分析与识别方法黄行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韩小忙 2001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江永的音韵学与历史语言学唐作藩
网络时代的语言竞争:文化生态学的思考黄长著
中国模糊语言学:回顾与前瞻吴世雄/陈维振
计算心理语言学简介崔刚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评介王均
《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丛书》评介(续)王均
中文文本自动校对张磊/周明/黄昌....
中西方译学构想比较张美芳
现代吴语和“支脂鱼虞,共为不韵”梅祖麟
清代鸿胪寺正音考平田昌司
秦骃玉版文字初探曾宪通/杨泽生/....
“所到之处”句式源流考吴金华/王文晖
从韵律看汉语“词”“语”分流之大界冯胜利
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辜正坤
动词性短语与动词的功能比较齐沪扬/连蜀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展望范晓
赛德克语概况陈康
汉文史籍中的西羌语和党项语聂鸿音
伪科学的来源和学者的辨伪使命王宁/邹晓丽/王....
伪科学必须反真权威不可无伍铁平 2001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濒危语言研究中定性定位问题的初步思考戴庆厦/邓佑玲
动物观念的实现方式与普遍性问题马清华
描写语篇理解的交互模式林文治
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陆俭明
二语习得定性研究方法述评庞继贤/王敏
甲骨文句型的转换和衍生刘青
试析“行为集团”在性别语言研究中的应用武继红
反切行为与反切原则潘悟云
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顾阳/沈阳
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王宁
专书词类研究原则与方法的可贵探索何乐士
《世说新语》、《齐民要术》、《洛阳伽蓝记》、《贤愚经》、《百喻经》中的“已”、“竟”、“讫”、“毕”蒋绍愚
释甲骨文中的张玉金
二十世纪汉语方言学的经验值得总结李如龙
读《儋州村话》李蓝
原始汉藏人的宗教与原始汉藏语邢公畹
原始汉藏语辅音系统中的一些问题孙宏开
动词重叠研究概述于江
藏文前加字*薛才德 2001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拉波夫和社会语言学胡明扬
社会语言学创始人拉波夫本刊特约记者
第三人称代词在深层回指中的应用分析秦洪武
多变的语序、统一的词组结构李亚非
词项语法评介Richard ....
索绪尔符号观再评价卢德平
汉语自动分词研究评述孙茂松/邹嘉彦
专书词典与训诂向熹
关于普通话文白异读的答问曹先擢
编码机制的调整和汉语语汇系统的发展徐通锵
汉语复合动词"X加’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汤廷池
表达正误与三性原则邢福义
尖团音问题与朝鲜文献的对音金基石
《吕氏春秋》句子的界定殷国光
《山远公话》新校项楚
现代汉语介词词组“在L”与动词宾语的词序规律的形成张赪
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敦煌文献的价值张涌泉 2001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的起源及建模仿真初探王士元/柯津云
近年来国内模糊语义学研究概述姚鸿琨
功能语言学对文体分析的贡献朱永生
元音和谐的类型学问题李兵
知网和汉语研究董振东/董强
感叹词如何体现话语基调高彦梅
论江永上古韵元部阴阳入之分配及其古韵学说李开
上古汉语的韵尾和声调的起源吴安其
北京话入声字文白异读的历史层次高晓虹
处所宾语“把”字句中动词补语的制约机制岳中奇
名词的描述性语义特征与副名组合的可能性施春宏
形容词性短语与形容词的功能比较齐沪扬/王爱红
从动补结构的形成看语义对句法结构的影响徐丹
聊斋俚曲的一些方言词音问题冯春田
努力发掘汉语语法的系统性宁聿
壮语汉借词的词义和语法意义变异李锦芳
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刘大为 2001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话语连续性的图式分解研究熊学亮
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王文斌
读乔姆斯基《语言与思维研究中的进展》程工
后SPE音系学理论的发展取向马秋武
语言制度的基本性质及其研究价值姚亚平
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互参互动关系陈忠/范晓
言语适应理论研究述评刘正光
闽南方言的结构助词李如龙
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归属王福堂
广西“平话”问题刍议詹伯慧
说“句管控”邢福义
“於菟”之“菟”的同族词及其同源词周及徐
"N"+“们”的选择限制与“N们”的表义功用张谊生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刘丹青
汉语奇偶句调型的组合模式吴洁敏/朱宏达
从景宁畲话古全浊声母的今读看畲话的性质傅根清
二等韵介音研究综述张建民
金文的“者”赵诚
南方汉语古古越语底层问题新探龚群虎 2001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袁毓林
痴呆症的语言研究罗倩/彭聃龄
可及性理论与前指现象周平
自然语言语码转换研究的若干方面李刚
小句中枢说的方言续证邢福义
工具主语和工具宾语异议陈昌来
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詹卫东
“关系化”对“话题化”的影响李大勤
体词性的“X[,1]的X[,2]”的时体问题杭丽滨
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陈宗振
粘合补语和组合补语表达差异的认知分析郭继懋/王红旗
《集韵》重纽的特点张渭毅
从《唐五代语言词典》看附加式构词法在中近古汉语中的地位王云路
从普通话里跟“得”有关的几个格式去探讨方言类型学柯理思
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蒋平/谢留文
壮语中古汉语借词及汉越语与平话的关系蓝庆元 2001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沈家煊
定量对比研究的方法问题许余龙
范畴语法冯志伟
词序的拟象性探索文旭
汉语词的概率语法属性描述俞士汶/段慧明/....
试论基础表述的组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徐昌火
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范晓
沃尔夫论隐性范畴黄国文/丁建新
汉语的主语与话题之辨石毓智
现代汉语AABB重叠式词构成基础的统计分析任海波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范伟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吴东英
秦简字词考释四则王贵元
梅祖麟教授访谈录曹志耘
商代文字来源缺失环节的域外觅踪何崝
确定汉藏语同源词的几个原则黄行
《突厥语词典》语言被动态及其被动结构研究赵明鸣
探索普通话自然连续语音之规律 2001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袁毓林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戴炜栋/蔡龙权
用函数研究声调孙锐欣/盛金标
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刘丹青
汉语方言里一种带虚词的特殊双宾句式陈淑梅
名词短语分裂移位与非直接论元句首成分沈阳
词频与词的功能的相关性郭锐
汉语动词词汇语法郑定欧
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石毓智/徐杰
汉语歧义研究综述尤庆学
古代汉语极高频字探索郭小武
叔矢方鼎铭文考释李伯谦
彝语动词的体貌范畴胡素华
关于通古斯诸语和爱斯基摩语共有名词朝克
独龙语动词的使动范畴杨将领 2002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王初明/WANG....
词汇习得与第二语言能力研究*鹿士义
人称指示视点的选择及其语用原则*陈辉/陈国华
语言转述现象的认知语用分析彭建武
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赵金铭
浅谈西方翻译语料库研究丁树德/DING....
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马真
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黄树先
“及物性”特征与相关的四类动词徐杰/Xu Ji....
汉语态制中“复合态”的生成杨国文
80年代以来的汉语语序研究刘鑫民
论汉语“词”的多维性*冯胜利
“组合同化”说献疑徐之明/XU Z....
甲金文“朕”字构形的历史取象游顺钊/YAU ....
鄂温克语形态类型的对比分析黄行/HUANG.... 2002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声调起源研究方法论问题再议徐通锵
认知语法的特点及与生成语法之比较龚放
国外大脑词库研究概观*杨亦鸣/曹明/沈....
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廖七一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沈家煊
从可译性到可移性*周保国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范晓
“这”、“那”研究述评徐默凡
论汉字的性质张玉金
汉语方言词典收词小议詹伯慧
20世纪成都话音变研究周及徐
论今文《尚书》的句法特点钱宗武
《楚辞》特殊语句像苗语曹翠云
藏缅语人称代词和名词的“数”李大勤 2002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的意义及其获取赵元任
长子、中子和别子李学勤
现代汉语单音词通达的复杂性徐彩华/张必隐
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仲晓波/王蓓/杨....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鲁国尧
官话方言后起的特征词李如龙/吴云霞
“只是”与“只+是”的用法及分野陈伟琳
二十年来苏州方言研究综述谢自立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对称与不对称张伯江
制约夺事成分句位实现的语义因素张国宪
主宾可换位动结式述语结构分析任鹰
专书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何乐士
汉语处置式探源何亚南
藏缅语的述宾结构戴庆厦/傅爱兰
原始汉藏语中的介音问题孙宏开 2002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从宾语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陆丙甫
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汪丁丁
语义比较法和汉藏语言历史比较研究①薛才德
语言功能的大脑定位及其与认知关系研究述评刘振前
对比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徐通锵
论清儒古音研究中考古与审音二者的相互推动王宁/黄易青
朱熹反切音系中已有舌尖前高元音说质疑蒋冀骋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范晓
汉语词类划分的论证郭锐
释“合情合理”与“偏听偏信”的对立周国光
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刘丹青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一)吴福祥
西藏现代化过程中语言使用模式的分析和讨论周炜 2002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语言的基本语序对其语法系统的影响石毓智
从全球的濒危语言现象看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普忠良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于根元
统计语言模型能做什么?黄昌宁
从殷墟卜辞的“王占曰”说到上古汉语的宵谈对转裘锡圭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曹先擢
汉语辅音韵尾对韵腹的稳定作用胡安顺
中古二等韵介音和《切韵》元音数量黄笑山
汉语物质过程中“范围”成分与“目标”成分的区别杨国文
“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齐沪扬
元代白话碑文中方位词的格标记作用祖生利
二十世纪甲骨文语法研究的回顾暨展望张玉金
“深层对应”献疑聂鸿音
哈尼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沙加尔/徐世璇
核心词原则和澳越语的谱系树分类陈保亚/何方 2002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法律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吴伟平
图示隐喻与语义互补模式谢之君
“把…HVP”的计算分析陈小荷
1949年以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黎运汉
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山东方言分区钱曾怡/蔡凤书
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吴福祥
概念结构与非自主性语法:汉语语法概念系统初探戴浩一
优选论与汉语主语的确认潘海华/梁昊
汉语“被”字式在不同种类的过程中的使用情况考察杨国文
词尾“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金立鑫
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述要陈前瑞
古汉语中的“自”和“己”——现代汉语“自己”的特殊性的来源董秀芳
出土文献“是是”句新解梁冬青
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陈炜湛
关于汉藏语语法比较研究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戴庆厦 2002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陆俭明
论汉语的结构意义和词汇标记之关系石毓智
“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徐峰
汉语特殊疑问词的非疑问用法研究伍雅清
谓词性向心结构向非向心结构变换的考察殷国光
结构助词“得”的来源与“V得C”述补结构的形成赵长才
说“界”和“坛”施春宏
从来源与演变看“裹足”的释义汪少华
六朝语词考释漫记方一新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释文补正黄德宽/徐在国
异形词规范的三个基本性原则苏新春
民族对音比较法与汉语音韵学研究方环海
儿童语言中方位词的习得及相关问题孔令达/王祥荣
认知语义学王寅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观吕俞辉
舌根后缩元音和谐系统中性元音的可透性李兵 2002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起去”的普方古检视邢福义
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析与方法思考张国宪
汉语句子语块序列的认知研究和交际研究鲁川/缑瑞隆/刘....
NP显著性的计算与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指称胡建华/潘海华
汉语同族复合词的构成规律及特点刘又辛/张博
中古佛经借词略说颜洽茂
谈“摒挡”及其相关词语的附加式构词特点王云路
秦简新构字论析郝茂
试评《西周金文语法研究》张青松
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金有景/金欣欣
浙江义乌话的[n]尾韵及其音变侍建国
论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齐沪扬
陈述音系学概述马秋武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胡壮麟
为NLP创立模式,用HNC研究汉语林杏光
语料库建设与词典编纂钱厚生
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黄国文 2002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介音问题的梵汉对音研究刘广和
古音研究中的审音方法耿振生
黄侃的古音学:古本声十九纽和古本韵二十八部李开
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曹剑芬
“通用拼音方案”评析王理嘉
数量结构合音词“俩”、“仨”的几个问题冯春田
《论衡》词语札记胡敕瑞
形容词能动意义的确定和提取朱景松
说“X式”张谊生
汉语时间词谓语句的限制条件邓思颖
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喻遂生
研制《规范汉字表》的设想《规范汉字表》课....
语言研究的哲学视野周建设
语义获得的特征理论及其实验研究新进展曹中平/杨秀华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三个里程碑黄昌宁/张小凤
关于汉语信息处理的认识及其研究方略俞士汶/朱学锋
应用音频编辑软件研究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倪宁/任旭林/傅....
信息传达的性质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发展罗仁地/潘露莉 2002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声调起源研究的论证方法瞿霭堂
论批评话语分析吴建刚
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卫乃兴
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述评
汉英S+V+O[,1]+O[,2]句式对比及汉语教学全裕慧
汉语的双施力结构式项开喜
“把”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高立群
汉语“动词+时量短语”结构的情状类型和界性分析秦洪武
“V[,双]N[,1]的N[,2]”格式转化为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制约因素刘云/李晋霞
汉语语法化研究中应重视的若干问题储泽祥/谢晓明
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结构的关系周明强
清中叶以来使役“给”的历时考察与分析李炜
复合词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及其理据性王希杰
汉语词缀新论韩陈其
鼎、鬲、釜、镬、锅的演变递嬗考探徐时仪
论《说文》的方言研究华学诚
释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诗论”文字臧克和 2002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江蓝生
汉语的“语位”鲁川
数目短语李艳惠/陆丙甫
论成事及其相关动词陈昌来
现代汉语的工具成分随利芳
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王宁
《经典释文》“某某之某”研究万献初
从“港”的词义演变和地域分布看古吴语的北界李小凡/陈宝贤
20世纪汉语轻声研究综述刘俐李
释“(鹱)”程邦雄
上博简《缁衣》引《诗》中的“又共惪行,四或川之”王平
走近构式语法董燕萍/梁君英
皮尔士符号学说再评价卢德平
约翰·甘柏兹的学术思想徐大明
关于“网络语言”郑远汉
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朱志平
意象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缑瑞隆 2002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陆俭明
汉语结合非汉语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戴庆厦
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方梅
论汉语使役句何元建/王玲玲
论字典义项误设李国英
中古汉语语法研究概述董志翘/王东
古汉语中“杀”的语义特征和功能特征杨荣祥
宋代邵武文士用韵看历史上邵武方言的特点及其归属刘晓南
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崔希亮
话题之功能短语分析李梅/赵婵
关于语境的构成与分类王建华
汉语“字/词”公众语感的测量王立
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衔接问题郭熙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思路述评祖人植 2003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言学21世纪展望胡明扬
语言习得的联结主义模式李平
儿童汉语中的限制焦点杨小璐
九十年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王欣
汉英论说文语篇的修辞模式对比许力生/李广才
如何处置“处置式”?沈家煊
差比句语义指向类型比较研究赵金铭
“是不是VP”问句的肯定性倾向及其类型学意义邵敬敏/朱彦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刘勋宁
从出土古车马看训诂与考古的关系滕志贤
梵汉对音与古汉语的语流音变问题施向东
徽州方言晓组合口一二等字的声母今读刘祥柏
雷州方言与雷州文化詹伯慧/甘于恩
郭店简古文二考何琳仪
《说文》收字释义文献用例补缺张显成 2003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及其流变李如龙
关于成语惯用语问题的答问录刘叔新
汉语是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吗?徐烈炯
“离合”说析疑沈怀兴
中古汉语词义求证法论略方一新
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看“给”对“与”的取代李炜
《儿女英雄传》中“儿”尾的使用情况及相关问题汪大昌
文献解读的声韵学方法论钱宗武
藏文*-r、*-l韵尾与上古汉语若干韵尾的对应薛才德
晋语的儿尾变调和儿化变调蒋平/沈明
景宁畲话尖团音分混现象研究傅根清
读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胡双宝
模糊逻辑模型与交股模型的解析与重组汪福祥/蒋志森
儿童语言障碍的语言学研究崔刚/张岳
建构科学的对外汉字教学传播体系杜敏
业隆话动词的时、体系统尹蔚彬
雅江“倒话”的混合特征意西微萨·阿错 2003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鲁国尧
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石锋
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游汝杰
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周红
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王灿龙
析特提式联合短语“A特别是B”吴凌云/范开泰
中古汉语中的“VP不”式疑问句
“背”音变构词所反映出的原始词和滋生词音义关系的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孙玉文
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王立军
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刘丹青
语言哲学的文本解释与结构解释陈保亚
语音学与音系学的若干接面Peter La....
自然语言处理开放资源平台刘群/张浩/白硕....
面向计算机的“V[,双]+N[,双]”李晋霞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语法的特点周小兵
对外汉语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原则及策略吕文华 2003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从焦点理论看句尾“的”的句法语义功能袁毓林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齐沪扬
句嵌式递归与动词的控制功能刘大为
关于取消“介词省略”说以及“于”字的用法问题孙良明
论中古的四等韵尉迟治平
汉语音韵研究中难以回避的论争潘文国
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曹志耘
《西儒耳目资》中的“u次”为舌尖前高无音说质疑蒋冀骋
《昭通方言疏证》与近代词语考释王锳
湖北黄梅话的指示代词卢烈红
胶州方言中“着”的特殊用法周翠英
“动性”与“动态”的区别:汉语与英语的状态动词比较陈重瑜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王寅/李弘
藏缅语的形修名语序戴庆厦/傅爱兰
原始蒙古语辅音构拟的基础孟和宝音
阿尔泰语言构形成分的句法层次问题力提甫·托乎提
苗瑶语核心词的词源关系吴安其 2003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读《广雅疏证》札记蒋绍愚
汉语否定词考源潘悟云
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吴福祥
语法化机制探赜孙锡信
双音动词作定语时“的”隐显的制约条件李晋霞
方位语素地理名词造词的内在手段和外在因素徐天云
《说文》今音讨论崔枢华
中古音分期综述张渭毅
吴语五地词汇相关度的计量研究杨蓓
宁夏同心话的选择性问句张安生
试论字形文化研究的意义韩伟
新世纪的澳门语言策略程祥徽
家庭语言交际格局的动态研究伍巍
中国符号学研究20年王铭玉/宋尧
机器翻译中汉语动结式生成的过程和困难傅爱平 2003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郭锡良
比较方法在中国,1926~1998梅祖麟
“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下)鲁国尧
《圆音正考》与《音韵逢源》所记尖团音分合之比较研究杨亦鸣/王为民
从《语言自迩集·异读字音表》看百年来北京音的演变张卫东
《庄子》札记何九盈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陆丙甫
“S了”的时体意义及其句法条件金立鑫
可换位摹物状语的句位实现及功能分析卢建
出土楚文献文字研究综述李守奎
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胡壮麟
潜伏语义分析的理论及其应用桂诗春
论壮傣侗水语古汉语借词的调类对应*曾晓渝
西藏农村居民的语言能力及语言使用周炜 2003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新词新语规范基本原则国家语委新词新语....
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邹嘉彦/游汝杰
当代新词“零X”词族探微张谊生
评《说文段注》的“辨通别”黄金贵
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的方法问题郑张尚芳
番汉对音和上古汉语聂鸿音
论“做”字的音李蓝
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史金生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杨永龙
近代汉语几种句式结构成分的变化及其句法后果张美兰
近代汉语副词“可煞”的演变规律唐贤清
方位词研究五十年陈瑶
论传统“六书”之本原意义白兆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缁衣》所引《尚书》文字考臧克和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与未来展望汪福祥
汉台语关系研究述评班弨 2003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20世纪普通文字学研究领域的建树和缺失何丹
白马语是藏语的一个方言或土语吗?孙宏开
水语里汉语借词层次分析方法例释曾晓渝
说“生、死”与“前”的组合邢福义
复句三域“行、知、言”沈家煊
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考察陈昌来/胡建锋
概数的性质及语义解释张卫国/梁社会
“界变”论张黎
“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董秀芳
梵汉对音中的一个特殊现象王珊珊
鄂东方言的“数+量+O”的结构陈淑梅
苗瑶语族语言亲缘关系的计量研究邓晓华/王士元
自然会话中的打断现象分析李悦娥/申智奇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王寅
Chomsky句法理论的最新动向石定栩 2003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方言语音中的层次王福堂
惠州话词内屈折变化形式刍议刘若云
从群母论浊声和摩擦朱晓农
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刘俐李
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石毓智
汉语的根字和字族鲁川
颜色词的收词、释义和词性标注李红印
台湾新词语及其研究特点苏新春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综述王云路
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上)李宝伦/潘海华/....
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杨德峰
从日语的角度看汉语被动句的特点杉村博文
近20多年来汉语风格学研究的成就和发展趋势黎运汉 2003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国音韵学的性质与目的薛凤生
黄侃先生古本音说中的声韵“相挟而变”理论王宁/黄易青
文白异读与语音层次刘勋宁
古汉语判断句中的系词冯胜利
“的”字句的句式语义及“的”字的功能扩展木村英树
现代汉语“这”、“那”的语法分布丁启阵
“不”、“没(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时间制约李铁根
现代汉语的量词短语与量词式结构盛林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马清华
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下)李宝伦/潘海华/....
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刘振前
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詹卫东/常宝宝/....
濒危语言的语言状态戴庆厦/田静 2003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陆俭明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朱景松
词义的召唤性与训诂的创造性周光庆
汉语词汇中的非理复合词俞理明
声训与先秦名学思想赵中方
汉语方言“达成”貌的类型学考察史有为
南方方言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带宾语的语序类型吴福祥
明清官话语音及其基础方音的定性与检测黎新第
中古以来的南北方言试说刘晓南
从方言比较再探粤语浊上字演化的模式刘镇发
兰州话的“V+给”句王森/王毅
音节的音义关联和汉语的变音徐通锵
图形-背景的现实化匡芳涛/文旭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王道英
藏缅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分析邓晓华/王士元 2003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现代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沈家煊
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郭春贵
影响予夺不明双宾句语义理解的因素卢建
词语和论域王希杰
汉语时间系统中的“前”、“后”认知和表达张建理
论谐声原则耿振生
林州方言“子”尾读音研究陈卫恒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缁衣》引《诗》异文考王平
张亚初金文考释方法商榷师玉梅
濒危语言的语言活力戴庆厦/田静
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评介方立/吴平
HPSG框架及词汇语义蕴涵结构高明乐
西方语言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涂纪亮
关于修订《(汉语水平)词汇等级大纲》的若干意见赵金铭/张博/程.... 2004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法知识在语言问题思辨中的应用邢福义
汉语的定中关系动-名复合词石定栩
概念整合的层级性与动宾结构的熟语化张云秋/王馥芳
当代汉语外来单音语素的形成与提取苏新春
试论现代汉语“谁”的匹配用法王仁法
从量词到助词张谊生
近代汉语动词前缀“打-”演变探析祝建军
实词虚化的两个平面钱宗武/汤莉莉
论殷墟甲骨刻辞中不能肯定存在连词杨逢彬
汉语字词本义研究的误区祝鸿熹/芮东莉
上古汉语意义系统中的对立统一关系黄易青
包山遣册考释(四篇)李家浩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价观张家骅
信疑假设牛保义
联结主义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法李志雪
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发展顺序的理论解释胡德明 2004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接触与元明时期的特殊判断句江蓝生
汉语动词语法化的机制邢志群
汉语动词后时量、动量、名量成分不同现情况考察姚双云/储泽祥
对动补结构产生于六朝说之献疑杜纯梓
口语结构“NP+时量短语+了”语义分析贾红霞
从语法研究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汪国胜
方言本字考证说略王福堂
从湖南、江西、粤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语、赣语的关系李冬香
张家山汉简字词释读考辨王贵元
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施春宏
网络新闻的语用学分析黄敏/李旻兰
间接回指的确认与语义网络激活扩散王军
汉语信息处理中单字的构词方式与合成词的识别和理解傅爱平
论百年来与时俱进的汉语修辞学研究方法宗廷虎 2004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陆丙甫
进行体、持续体的否定及相关问题高顺全
现代汉语中无标记转指的认知阐释王海峰
北京话里的“差点儿没VP”句式周一民
论定中词汇化的制约因素李晋霞/刘云
语义指向分析的发展历程与研究展望税昌锡
训诂学与现代词汇学在词汇词义研究方面的差异与互补杨端志
《诗经》中的物量词研究陈绂
论异形词整理的原则晁继周
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中若干问题之我见麦耘
论朱熹诗骚叶音的语音根据及其价值刘晓南
《经典释文》音切类目研究的基本结论万献初
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刘丹青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语码转换吕黛蓉/黄国文/....
论语言的接触性衰变徐世璇 2004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构拟与诠释:汉语音韵史研究的两种对立观点薛凤生
翻译佛经语料年代的语言学考察方一新
汉语“河”词源考张洪明
“直接统制”与“他”的句内所指规则沈阳/董红源
汉语的词语搭配和义征的提取辨析李葆嘉
汉语内部视点体的聚焦度与主观性陈前瑞
情状副词的类别和共现顺序史金生
过去完成体标记“的”在对话语体中的使用条件王光全
单个动词作主语的语义语法考察朴重奎
字化与汉语限定关系字组的编码机制宋作艳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研究劲松
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徐通锵
以概率为基础的语言研究桂诗春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中词汇知识的研究孙蓝
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吴福祥 2004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研究呼唤理解和宽容胡明扬
架桥式语用推理的认知研究李勇忠
从闽语的“汝”和“你”说开去李如龙
汉语方言同源词的判别原则游汝杰
关于若干语法理论问题的思考马庆株/王红旗
“语义语法”说略邵敬敏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机制张旺熹
说“否”周生亚
重叠与归一曹广顺
汉译佛经中表疑问的语气词“那”蒋冀骋/龙国富
论《诗经》的“中+名词”结构徐刚
论江永的审音方法及其在古韵分部中的应用李开
蒋藏本《唐韵》异常音切考察徐朝东
“甩”“摔”和“蟀”的读音问题张鸿魁
词的多义与兼类现象探微马乃田
论轻声词界定的必要性、一致性原则陈小燕
基于语音对应规律性程度的侗台语远近关系测度陈海伦 2004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词语句法、语义的多功能性:对“构式语法”理论的解释陆俭明
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和语言的起源李讷
联接理论的发展与现状高明乐
中心语理论和汉语的DeP司富珍
制约优先理解方式的因素李晋霞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史佩信
副词“幸亏”的语义、语用分析杨亦鸣/徐以中
语义图式、语义空位、语义提取王红斌
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类型罗自群
古汉语定语后置问题的再探讨王锳
汉语语法史中的语言接触与语法变化遇笑容
试论外族文化对中古汉语词汇的影响王云路
谈音义关联的平行词系比较法郑张尚芳
论上古喉牙音向齿头音的演变及古明母音质黄易青
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刘俐李
从共时差异看语言濒危戴庆厦/田静 2004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动宾倒置与韵律构词法冯胜利
论元结构与句式变换詹卫东
“外人”模式与“人家”的语义特点郭继懋/沈红丹
一个语法层次演变的实例钱乃荣
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王洪君
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解海江/李如龙
从常用词看魏晋南北朝文与汉文佛典语言的差异陈秀兰
框架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王红旗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张德禄
论“对外汉语”的学科性潘文国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张英
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瞿霭堂
从汉台语言的数词是否同源说起梁敏/张均如
汉藏语的使役动词后缀*-d金理新 2004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王宁
关于《规范汉字表》的研制王铁琨
汉语否定句的语义确定性戴耀晶
语义指向结构模式的多维考察税昌锡
昆明话的“着”字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历时择一与共时制衡问题荣晶/丁崇明
再论现代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核心宋文辉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林华东
从秦始皇陵出土铜车看“绥”的部位与形制汪少华
秦晋之交南部方言宕摄舒声字白读音的层次张维佳
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沈家煊
基于统计的语言处理模型的局限性袁毓林
言语社区理论徐大明
过渡语变异研究的理论框架:继承与发展蔡金亭/朱立霞
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回顾与前瞻梁丹丹 2004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词的具体意义对句子意思理解的影响陆俭明
容器隐喻、套件隐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袁毓林
语义上的同指关系与句法上的双宾语句式徐杰
现代汉语中的弱断言谓词“我想”郭昭军
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陈青松
《歧路灯》结构助词“哩”的用法及其形成冯春田
异形词定义的学术思考余志鸿
《切韵》的性质和古音研究杨剑桥
近代音的热点问题与汉朝对音文献的价值金基石
中原官话知系字读唇齿音声母的形成与分布张世方
龙宇纯教授著《中上古汉语音韵论文集》评介冯蒸
论典籍注释对语言传意研究的拓展杜敏
人口行为对语言保持的影响周庆生
跨越与会通赵金铭
凉山彝语的话题结构胡素华
研究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的最新成果普忠良 2004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沈家煊
无意义句的评价等级马清华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高航/严辰松
也谈古吴方言覃谈寒桓四韵的关系王洪君
古韵之幽交涉与今方言子变韵现象音变原理的一致性陈卫恒
从术语学论“韵”和“韵部”的定义王开扬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方经民
普通名词的时间性研究刘顺
“过”引申用法的认知分析吴云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叶向阳
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张博
近代汉语强化否定的“白”“再”“更”“通”张谊生
也论殷墟甲骨刻辞中“暨”的词性张玉金
第二语言习得难度的预测及教学策略朱永平
“理解后听”教学模式探讨谭春健 2004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研究观测点的一种选择邢福义
说“VP之前”与“没(有)VP之前”王灿龙
汉语存现句及相关并列紧缩结构的认知功能语法分析胡文泽
动结式在几个句式中的分布宋文辉
汉语元音的高顶出位朱晓农
释厦门、苏州、庆元(竹口)方言的声调变异李小凡
苏州话的“唔笃”(你们)和汉代的“若属”梅祖麟
从言语到言语行为李明
从“·V·之”看古汉语语义结构分析问题袁本良
《音韵逢源》氐毕胃三母的性质王为民/杨亦鸣
战国文字中的盐字及相关问题研究赵平安
词义结构的神经心理学基础郝斌
近50年来“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与反思钟守满/姚明发
黎语方言声调的对应问题刘援朝
独龙语的情态范畴杨将领
赫哲语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何日莫奇/吴宝柱.... 2004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方言研究中的几种辩证关系钱曾怡
闽语特征词举例张振兴
从“闻”“见”的音变构词看上古汉语有被动构词孙玉文
湖南沅陵乡话词缀“立”[li]的来源蒋冀骋
音韵学中统计法的比较郑林啸
中土佛教文献词语零札董志翘
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俞理明/谭代龙
略论汉文佛典异译在汉语词汇研究上的价值胡敕瑞
论“偏义复词”杜纯梓
回环理论与汉语构词法何元建
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指称及其语境制约方经民
论中动句的层次结构和语法关系曹宏
成事“把”字句的句法形式及语义岳中奇
论语义成分的溢出与隐入彭利贞
新格赖斯理论与社会语用学K.Turner....
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刘国辉/陆建茹
中国隐喻研究十年综述张全生 2005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江蓝生
汉语双项名词句与话题-陈述结构陈平
“甚至”的篇章衔接功能和语法化历程周静
由比喻造词形成的语素义杨润陆
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储泽祥
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及其英译屈承熹/李彬
也谈兰州及周边方言的“”莫超
羌汉语言接触形成的一组同源汉字赵小刚
张家山汉简字义札记孟蓬生
说楚简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关字刘志基
意向动词、言说动词与篇章的视域刘大为
突显理论与汉英时体范畴的类型学差异尚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现状与前瞻钱玉莲
《今日认知语言学》述评卢植
基于大规模真实语料汉语词汇联想意义网络的构建黄国营
“从小”语义指向的计算机识别赫琳
修辞话语建构双重运作:陌生化和熟知化谭学纯 2005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字学元点理论及相关问题李玲璞
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袁毓林
谈“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蔡维天
地点域/方位域对立和汉语句法分析方经民
汉语零形回指解析王德亮
汉语时间系统习得状况的考察周国光
“给”字句表处置的来源王健
《红楼梦》双项VP句研究马贝加/赵丽丹
古入声在赣、客方言中的演变蒋平/谢留文
以学派意识看汉语研究钱冠连
语音演变的理论和类型瞿霭堂
LFG中从词汇结构到功能结构的转换冯志伟
语义压制的转喻理据李勇忠
言语行为与语用类型丁金国
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艾尔文·菲尔 2005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法研究的目标沈家煊
带处所宾语的“把”字句中V后格标的脱落齐沪扬/唐依力
“起去”的语法化未完成及其认知动因王灿龙
“个”标记宾语的功能石毓智/雷玉梅
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路广
东汉佛经疑问句语气助词初探高列过
论音转的制约机制吴泽顺
宋本玉篇的今音标注问题蔡梦麒
《国语·季桓子穿井》辨释尚振乾
汉语南方方言的特征及其人文背景潘悟云
苏州方言的话题结构汪平
鄱阳湖八县方言动词的完成体和已然体肖萍
试论《齐民要术》的语料价值汪维辉
第二语言获得的年龄和熟练程度对双语表征的影响杨静/王立新/彭....
儿童语音习得中的语音处理策略邓湘君
语言经济学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鉴宋金芳/林勇
《动态句法学》述评刘乃实/张韧弦
藏缅语的述补结构戴庆厦/黎意 2005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轻动词移位与古今汉语的动宾关系冯胜利
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刘丹青
形动构造奇偶组配的语义·句法理据张国宪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陈前瑞
汉语词缀的定义、范围、特点和识别朱宏一
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研究邵敬敏/罗晓英
八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界“动宾式动词+宾语”现象研究述论杨文全/王刚
从东汉以前的文献看“者”介入定中之间的过程
论词汇静态、动态形式的结合研究葛本仪
“喽啰”考徐时仪
社会建构主义的语言哲学基础成晓光
语法原型与及物性刘正光/崔刚
语境的形式化研究杨平
《生物语言学》述评L.Jenkin....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刍议郑定欧
对外汉语学习理论研究二十年徐子亮 2005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王宁/黄易青
汉语音韵史与汉藏语的历史比较耿振生
论“A里AB”重叠形式的历史来源石锓
汉语“江”词源考张洪明
古代地名的复音化进程严军
“小句中枢说”在句法研究上的重要意义李英哲
从生成语法学观点看“小句中枢说”邓思颖
从非句化角度看汉语的小句整合高增霞
“和”“与”“并”“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区别吴云芳
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及两字组转义模式比较王洪君
再论平行周遍原则和不规则字组的判定陈保亚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词及其来源邢向东
江西境内赣方言人称代词单数的“格”之考察肖萍/陈昌仪
汉语方言中的[pf][pf"]声母吴永焕
从词汇扩散理论看平顶山新派方言古入声字语音的变异段纳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假说的反证石毓智
语言的体验性王寅
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意义刘正光/刘润清 2005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袁毓林
性状的语义指向规则及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张国宪
汉语语法化研究的当前课题吴福祥
一个中原官话中曾经存在过的语音层次刘勋宁
古汉语词义衍生途径新说综论宋亚云
汉语俗字新考张涌泉
省略与成分缺失李艳惠
论元的句法实现熊仲儒
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范俊军
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李如龙/吴茗
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陈珺/周小兵
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v + v”结构歧义问题研究杨泉/冯志伟
汉语动宾搭配自动识别研究王霞
论语言表达形式与信息熵、冗余度的关系叶南 2005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科发展三互补邢福义
框架理论对语境动态研究的启示朱永生
功能解释与认知句法的根本目标张韧
论元结构:认知模型向句法结构投射的中介刘辰诞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王勤玲
论作为语法化反例的词汇化李健雪
祈使句语法构式的转喻阐释李勇忠
结构助词“底”来源之辨察蒋冀骋
语义特征分析在语法史研究中的作用杨荣祥
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孙玉文
元音大转移和元音高化链移朱晓农
日本学者对“声明”与汉字音声调关系的考订李无未/陈珊珊
晋方言轻唇音声母的演变乔全生
语言接触导致汉语方言分化的两种模式陈保亚
典型特点与变异特点甘于恩/周洪涛
连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对条件成分的映现张旺熹
定语位置上名词的句法表现及其语义特征蔺璜
西周金文中的同位语结构及其语序潘玉坤
竹书《易》、帛书《易》与传世本《易》语言文字研究中的问题杨端志
与介马考辨汪少华 2005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关于构建汉语语法体系问题范晓
以“计算”的眼光看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问题詹卫东
动—名结构歧义的产生与消除石定栩
现代汉语数名结构的篇章功能丁加勇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陈立民
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刘永耕
句末语气助词“也”的意义及其流变孟子敏
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储泽祥/魏红
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周国光
海安话轻声前字连读变调的制约条件和优选论分析宫齐/范俊军
上古音研究中的“内部比较法”赵彤
胡汉对音和古代北方汉语孙伯君
论“以音考字”杨宝忠
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沈家煊
当代理论词典学主要流派曹杰旺/罗思明
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刘根辉/李德华
宋词阳声韵的数理统计分析魏慧斌/李红 2005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史研究中的假设与证明麦耘
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胡敕瑞
状态形容词的可及性等级及连用顺序李劲荣/范开泰
语义创新与方言的亲缘关系汪锋/王士元
复合词语义的曲折性及其与短语的划分朱彦
汉语声调的曲拱特征和降势音高刘俐李
论湘语、吴语及周边方言蟹假果遇摄字主要元音的连锁变化现象陈立中
话语中体的意义和设景功能秦洪武
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高增霞
当代形式语义学的争鸣与进展彭家法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概率语法冯志伟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的四个误区吴春明/曹峻 2005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都”的语义功能和关联方向新解袁毓林
递及比较句的语义理解及制约因素刘长征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目标吴福祥
动结式述补结构带宾语功能的历时考察刘子瑜
ABB式形容词语在宋代的演变石锓
语序和信息结构:对粤语易位句的语用分析梁源
闽语果摄的历史层次及演变戴黎刚
论出土文本字词关系的考证与表述李运富
音韵学与简帛文献研究黄耀堃
日本学者汉满(女真)对音译音研究李无未
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及其缺陷石毓智
语言接触与语言区域性特征黄行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戴庆厦/杨再彪/....
藏缅语数量短语的演变机制杨将领
新疆哈萨克族人名的社会特征黄中祥 2005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语介词“于”起源于汉藏语说商榷郭锡良
谈“破”——汉语某些动词的类型转变徐丹
敦煌变文“一”字的通假与变调的序列王新华
当今古汉语语法分析质疑孙良明
当今古汉语语法分析质疑孙良明
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之一)徐杰
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之二)徐杰
现代汉语“把+个+NP+VC”句式探微张谊生
从功能主义的角度论现代汉语的话题化杉村博文
北京话的轻音和语法化周一民
闽方言中的来母字和早期汉语罗杰瑞
临高话声调里隐含的历史层次符其武
甲骨文中的“之”和助词“之”的来源张玉金
名化、级差转移、原型范畴及名化研究框架体系的思考刘国辉/汪兴富
句子语义的称名学研究李勤/钱琴
空间参照框架:语言与认知研究的新理论马林/李洁红
抑制机制与隐喻理解杨小虎/郑树棠
情态的表达与意识形态的体现李杰
格赖斯循环及其解决方略董成如
汉藏民族语言声调的分合类型黄行 2005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字的重新分析和汉语语义语法的研究徐通锵
从稳紧义形容词到持续体助词杨永龙
汉语真假复合词何元建/王玲玲
连续量词和离散量词郭锐
“VP的好”句式的两个来源江蓝生
汉语中从句位置的配置要求及其作用徐默凡
台湾闽南语的ka[7]与宾语的前置曹逢甫
荔浦方言的轻重音与连读变调蒋平
海南闽语送气音的消失及其相关问题(之一)辛世彪
海南闽语送气音的消失及其相关问题(之二)辛世彪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朱冠明/段晴
汉语“者”字合成复合词及其对普遍语法的启示程工
论语法转喻对语言结构的影响李勇忠
语类结构对语境的诠释徐玉臣/李民权
国外语言规划理论流派和思想周庆生 2006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词汇化二例王灿龙
汉语体标记“了、着”为什么不能强制性使用吴福祥
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王洪君/富丽
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的句法研究潘海华/韩景泉
功能语法与汉语研究张伯江
处所动词、处所介词和未完成体标记高增霞
试论现代汉语重动句的语法等级刘雪芹
《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邢福义
考求词语古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张博
动词义位中内化的概念角色在词典释义中的体现于屏方
《三国志》古写本残卷中值得注意的异文吴金华/萧瑜
谓元·语义结构·概念框架程琪龙
音乐智能与英语听说能力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裴正薇
主位化及相关的认知解释余光武
当代国外有关模糊语言学的主要研究简评朱小美/张明 2006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关于东南方言的“底层”研究(之一)李如龙
关于东南方言的“底层”研究(之二)李如龙
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陆镜光
隆回湘语被动句主语的语义角色丁加勇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之一)魏钢强
北京话的轻声和轻音及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注音(之二)魏钢强
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枢说邢欣
“副+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邵敬敏/吴立红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方梅
从隐含到呈现(上)胡敕瑞
从隐含到呈现(上)胡敕瑞
论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人文精神李开/薛遴
索绪尔的语义观与结构语义学研究模式骆峰
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封宗信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之一)束定芳
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之二)束定芳
中心理论和回指解析计算法刘礼进 2006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再论汉语非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必要性戴庆厦
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研究框架刘丹青
动词的“指称”功能和“陈述”功能石定栩
肯定、否定与时量成分在动词前后的位置储泽祥
论典型性对定中“V[,双]+N[,双]”结构构成的影响李晋霞
“蒙”字句(之一)袁宾
“蒙”字句(之二)袁宾
“要不”的语法化史金生
扬雄《方言》与中古、近代汉语词语溯源二例董志翘
“屋漏”探源孙景涛
现代方言中“喝类词”的演变层次吕传峰
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再认识李小凡
日本汉字音的时间层次及其确认的证据和方法李无未
论本体名词姚振武
试析语义蕴涵的基本特征王跃平
语言学——结合人文关怀与科技应用的学科郑锦全
语言相对论近期实证研究综述杨朝春
机用现代汉语“n+n”结构歧义研究杨泉/冯志伟 2006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汉藏语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孙宏开
我看流派朱晓农
动、名词的认知及其脑机制陈新葵/张积家/....
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杨亦鸣/周统权
失语症语法障碍的表现与研究杨亦鸣/周统权
Nostratic和Eurasiatic朱琳
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李二占
“教”族词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意蕴周光庆
试论一种特殊的词义成分——源义素谭宏姣
从“教化”到“告花子”俞理明
并列成分中心语语义相似性考察吴云芳
近代汉语“们”缀研究综述祖生利
现代汉语频率副词的层级和语义研究吴春相/丁淑娟
要重视特征的研究与描写陆俭明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分类及相关问题钱玉莲
对外汉语的词典与词法周上之
拉珈语汉借词层次分析蓝庆元
生成语法框架内的维吾尔语句法力提甫·托乎提 2006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母语与母语安全王宁/孙炜
语法学基础散论杨成凯
论意义的两个来源和语言哲学的任务陈保亚
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及其相关问题王灿龙
洪堡特“精神力量”的特性及其与民族和语言的关系吴波
语言理解中的抑制机制研究综述杨小虎
约束B原则与代词的句内指称胡建华/石定栩
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①王红旗
“起来”的句法变换条件及其理据陈忠
普通话中“你看”变体的多角度考察王媛媛
谈“S+T+没(有)+V+(O)+了”句式孟艳丽
现代汉语连词联系项的多能性刘贤俊
郭店楚简《老子》乙组“闭其门”章新解赵彤
宋代结构助词“底”的新兴用法及其来源刘敏芝
玄奘译经的语言学考察王继红
音段延长的不同类型及其韵律价值曹剑芬
汉字的理据缺失与重构齐元涛/符渝
汉语学现代转型的前提批判俞咏梅
西南地区双语类型及其历史转换李锦芳 2006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西话语权势关系的语言哲学探源吴宗杰
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中的普遍语用学韩红
“现代汉语语义词典”的结构及应用王惠/詹卫东/俞....
基于HNC句类体系的句子语义研究苗传江
从历史层次论吴闽关系丁邦新
上海话在吴语分区上的地位游汝杰
汉语的音节描写潘悟云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解读与成语注音问题研究马志伟/乔永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评介汪维辉
古汉语中后置关系从句的成因与功能石毓智/江轶
试论比字句的形成及其与先秦两汉有关句式的渊源关系史佩信/杨玉玲/....
“制止”与“防止”:“别+VP”格式的句式语义项开喜
试论主观量标记“没”、“不”、“好”张谊生
概念框架及其汉语证据程琪龙
话语标记“你看”、“我看”与现实情态陈振宇/朴珉秀
“颂”字本义新考段立超
关于“要”类词的认知解释古川裕
卑南语中缀和后缀的语义石德富
黄金镇仫佬语中古精章组汉借词的读音岳静 2006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中心语理论和“布龙菲尔德难题”司富珍
极性词语的梯级模型及补充蒋勇/龚卫东
名词化、动词化与语法隐喻朱永生
音系与句法互动关系研究综述周韧
中国洋泾浜英语研究述评与探索张振江
性质形容词重论张国宪
汉语成分共用现象的语法性质与相关理论萧国政
汉语双宾结构与约束理论田鹏
近代汉语使役动词及其相关的句法、语义结构张美兰
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贺阳
论西周汉语中有无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张玉金
汉语量词短语的词汇化刘晓然
客家话古日母字的今读项梦冰
北京话及周边方言的阴平与阳平张世方 2006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语言学研究中的分析与综合李亚非
从接触看濒危方言、濒危特征和濒危机制陈保亚
回到索绪尔:论语言的本质及语言与文字的关系顾兆禄
语法化轮回的研究曹逢甫
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范晓
关于语义范畴的理论思考邵敬敏/赵春利
容纳句的数量关系、句法特征及认知解释丁加勇
动词后数量短语的句法地位石定栩
现代汉语动态话题链的组织规律王静
粤语疑问句末“先”字的句法特点邓思颖
经籍假借字间诂孟蓬生
略论文献异文考证在汉语史研究中的作用徐时仪
《左传》语言研究的新成就何乐士
苗瑶语的非分析形态及其类型学意义李云兵
汉藏语的数词吴安其 2006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句法语义接口问题陆俭明
大脑中的基本语言单位张珊珊/赵仑/刘....
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冯志伟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有度放射”策略焉德才
文白异读中读书音的几个问题王福堂
说“们”的位置:从句法-韵律的界面谈起蔡维天/冯胜利
汉语信息焦点结构的韵律解释周韧
现代汉语口语中自然焦点标记词“给”温锁林/范群
与双宾句相关的两个问题张宝胜
论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杨凯荣
动宾倒置的生成杨永忠
现代汉语歧义句式“X不比Y·Z”的语义类型谢仁友
《庄子·秋水》“望洋”新诂黄金贵
略论甲骨文字、词、义位的关系王晓鹏
“字本位”理论的哲学思考潘文国
也谈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赵大明 2006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周国光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莫斯科语义学派的义素分析语言张家骅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张萍
“王冕死了父亲”的生成方式沈家煊
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朱彦
中古全浊声母字闽方言今读的历史层次李如龙/邓享璋
南方方言性别标记的虚化现象研究伍巍/王媛媛
“A见Vt”结构中的“见”彭小琴/俞理明
试说翻译佛经新词新义的产生理据王云路
论“语境”的三个层面苏宝荣
论形声字的形成过程蔡永贵
从藏缅语族语言反观汉语的被动向戴庆厦/李洁
试论清浊音变圈朱晓农/寸熙 2006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自然语言在语言哲学中的元语言地位陈保亚
共同保留、共同创新与共同脱轨张光宇
语法=用法?张翼
谈石毓智(2005)一文中的问题王强
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科学性的质疑石毓智
试论汉语国际推广的国家策略和学科策略金立鑫
《说文解字》中描述性知识的知识表示建模宋继华/李国玉/....
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Rint Syb....
动结式的配价层级及其歧价现象施春宏
普方古视角下的研究史冠新
现代汉语词缀新探陈伟琳
唐宋时期的平比句张赪
当代汉语词汇中的“返祖”现象刁晏斌
吴闽语进行体和持续体的语法化序列分析蔡国妹
从吴方言看声母-声调的相互关系张吉生
汉藏两语韵母的异常对应郑张尚芳
近年来海内外汉语介音归属研究综述杨春生 2006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徐杰
指称不确定性产生的条件王红旗
篇章与回指姜望琪
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卢植
言语学还是言语的语言学岑运强/程玉合
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几个特点冯志伟
古文字自动识别过程及其程序实现张霄军/陈小荷
归总性数量框架与双宾语邢福义
关于“索取类双宾语”张伯江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吴福祥/冯胜利/....
甲骨文“何”“此”用为代词考论陈年福
瓯语介词“代”的功能及其来源马贝加/陈伊娜
从晋方言看古见系字在细音前腭化的历史乔全生
山西及其周边方言浊声母清化类型及历史层次韩沛玲
沪上校园新词语的构成、来源及结构方式齐沪扬/邵洪亮
“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吴长安 2007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普遍语法可及性新说常辉/陈永捷
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初探蒋绍愚
《古“登”字有凭义——兼谈“登轼而望之”商榷汪少华
“抢占前沿”和“新二重证据法”、“结合论”鲁国尧
从阿汉对音看《中原音韵》的入声蒋冀骋
《庄子》一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式的考察殷国光
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VN2(NP)结构陈玉洁
动结式的论元实现熊仲儒/刘丽萍
也谈汉语中的同音删略现象柯航
乌鲁木齐方言的体貌标记“底”的语法功用周磊
嘉善方言的气流分调徐越
三江侗语中古汉语借词曾晓渝
嘉戎语动词的派生形态孙天心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王士元
原则与参数理论与二语习得研究程星华
汉英双语者汉语口语中的英语化特征研究吴一安/蒋素华
“A跟B(不)一样(X)”中“X”的隐现及其教学肖奚强/郑巧斐
利用汉语语料库研究词语搭配田宏梅
再论汉字规范的科学性与社会性王宁
古译名勘原辨讹五例郑张尚芳
重新认识宋人叶音刘晓南
两汉至明清汉语的音变构词例证孙玉文
“去”之“往/至”义的产生过程胡敕瑞
江苏通州方言的过渡特征研究顾黔
从汉语方言“鸡公”“公鸡”看动物名词雌雄南北异序的成因罗自群
汉语焦点重音和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实验研究王韫佳/初敏/贺....
动量名结构蕴含句的生成机制及语义岳中奇
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概观方环海/甘露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接触研究必须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戴庆厦/罗自群
藏、汉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论文摘要)意西微萨·阿错
极向性表达的认知研究及思考龚卫东
关于21世纪语言生态和语言主题的思考丁信善
诠释与修辞刘亚猛
“{H1R315.JPG}”的功能、用法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对策略周士宏/申莉
历史音系学的新视野朱晓农
《切韵》咸、蟹二摄一二等重韵中覃咍韵系构拟的一处商榷冯蒸
传统古音研究中的概率统计法与渐变观黄易青
沅陵乡话z声母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语音历史层次蒋冀骋
辽代北方汉语方言的语音特征沈钟伟
山西方言宕江两摄的白读沈明
共性与个性下的汉语动宾饰名复合词研究周韧
现代汉语两类双及物动结式的配位方式宋文辉
“看起来”与“看上去”张谊生
论燕国文字中的所谓“都”当为“{H1R3198.JPG}”(县)字赵平安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陆丙甫
多义词心理表征之争赵翠莲/李绍山
等级含义的语用研究综述项成东
近年大学生流行语与校园文化风尚黄涛
语言规范与文艺语言郑远汉
关于成语用变和演变的思考施春宏
“糅合”和“截搭”沈家煊
“不是……就/便是”与“语用数”陈振宇/刘承峰
汉语语序问题研究综述安玉霞
轻声:北京话声调的空调类侍建国
古汉语“否”字用法的再认识袁本良
宋代四川诗人阳声韵及异调通押中的方音现象刘晓南/罗雪梅
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综述柳玉宏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操作语体中动词论元结构的实现及语用原则陶红印
外语磨蚀的本质属性倪传斌
形义匹配种种田朝霞
Jackendoff《语言基础》述评程琪龙
四岁前儿童否定结构类型及误用的认知分析张云秋/王忠玲/....
谈谈音类和音值问题钱曾怡
论次清声母在汉语上古音系里的音类地位曾晓渝
汉语方言受事话题句类型的参数分析邓思颖
论吴语衢州片方言齐韵的今韵母读音层次陈忠敏
梵汉对勘与中古译经语法研究遇笑容
反诘疑问代词“那”的形成问题冯春田
代用与省略胡敕瑞
副词“互相”、“相互”的演变及其原因分析唐贤清
英汉双宾语句认知对比研究张建理
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万业馨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周有光
论分离式领有名词与隶属名词之间的句法和语义关系程杰
关系化——一种识别句子主观性语言实现的形式手段杨彩梅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存现句习得研究杨素英/黄月圆/....
从助动词“解”、“会”、“识”的形成看语义的演变蒋绍愚
从词汇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动补结构的性质董秀芳
汉语完成貌句式和佛经翻译龙国富
《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王洪君
论“深摄结构”及相关问题张光宇
否定,焦点与辖域胡建华
平话的分布、内部分区及系属问题李连进
“被发”考辨贾齐华
论苗瑶语名词范畴化手段的类型李云兵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指称意义与句法变化刘正光/曹志希
历史层次分析法——理论、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戴黎刚
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形式姜孟
生成语法中的提升与控制研究综观李京廉/刘娟
字族化与汉语未登录词的自动提取宋作艳
建立高质量的释义元语言李尔钢
国家语委“通用语料库·核心库”的词表提取及词汇构成分析苏新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疑问句早期习得的个案研究丁雪欢
近代早期闽南话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历史探讨曹茜蕾/贝罗贝
西夏译经的梵汉对音与汉语西北方音孙伯君
东汉训诂材料与汉语动结式研究宋亚云
几个含“死”义动词的虚化轨迹李宗江
研究汉语单复句划分应当明了的问题孙良明
殷墟甲骨文之前的商代文字黄德宽
试说平山战国中山王墓铜器铭文中的{H1R7161.JPG}字吴振武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认知语言学”思考姚振武
空语类理论和汉语空语类的辨识与指称研究李艳惠
关于语言接触引发的演变吴福祥
语素时空层次与有阶分析陈保亚
概念框架:一个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语义模式程琪龙
儿童对普通话中否定词的早期获得范莉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马明艳
论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我的“结合论”鲁国尧
重温“为什么问怎么样,怎么样问为什么”蔡维天
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张黎
论汉字结构的演变李运富
校勘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作用例释张涌泉
论点摘编 2007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词汇语义选择金立鑫
概率性优选论杨军
自然语言处理的概率配价模式理论刘海涛/冯志伟
语言表达的缺位与补位周静/杨海明
北京话儿化的形态句法功能方梅
“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陆丙甫/罗天华
信息量原则与汉语句法组合的韵律模式周韧
从义素传承看“差(一)点儿VP”、“差(一)点儿没VP”的语法化刘永耕
情态确认型“是”字构式中“是”的语义功能张和友
“会”与非现实性王晓凌
上海话“侪”与普通话“都”的异同徐烈炯
《世说新语》疑难词语考索董志翘
义净译经卧睡概念场词汇系统及其演变研究谭代龙
论点摘编 2007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刘丹青
对外汉语教学词汇主导法刍议赵世举
述谓结构和汉语的基本句式徐通锵
论“都”的隐性否定和极项允准功能袁毓林
指宾状语句的功能透视李劲荣
“给予”类三价动词构成的句式及其论元缺省的认知解释陈昌来
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周有光
韵律语法理论与汉语研究冯胜利
动词上致使标记的产生及其对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影响朱顺心
西宁回民话的引语标记“说着”、“说”张安生
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邢向东
孔广森古韵冬部独立与《郭店楚简》韵例评析李开
论点摘编 2007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的外部影响与内部机制戴庆厦/田静
简论汉语儿童语音习得研究的理论探索时秀娟
认知科学与机器翻译研究武斌/易绵竹
叠置原理在形容词修饰语研究中的运用和发展李学宁/陆汝占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黄正德
时态、时制理论与汉语时间参照顾阳
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任鹰
“不”和“没(有)”的认知语义分析王欣
论常用动词虚化程度的等级性白云
离合字组与音节变动周上之
再说广州话“听日”和“琴日”及词汇音变李如龙
说句末助词“在”黄晓雪
外来词义的移植:现代汉语非派生式新义探源郑燕萍/曹炜
论点摘编 2007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同义词、近义词、易混淆词:从汉语到中介语的视角转移张博
动态句法:以汉语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为例刘伟
语用学研究的新取向——实验语用学研究周榕/冉永平
国内语言学研究动态综述殷国光/郑路/刘....
兼类词的多性项与多义词的多义项之关系试说周荐
电子词典编纂中的语义网与义链研究王东海/张志毅/....
上海话疑问成分“”的语义及句法地位石定栩
“有定居后”与现实性的无定NP主语句魏红/储泽祥
描述性状中结构作谓语的自然焦点玄玥
“化”尾动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分析张豫峰/宋桔
江苏境内长江两岸江淮官话与吴语边界的同言线顾黔/史皓元/石....
《经典释文》重纽反切的统计及结构特点黄笑山/李秀芹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通过亲属语言、方言的比较了解语言的历史发展罗仁地/杨将领
重音、信息和语言的分类端木三
汉语与周边语言的接触类型研究洪波/意西微萨·....
汉语里的名词和动词沈家煊
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指代功能的实现严辰松
OV式与汉语的一种指称性语法手段肖娅曼
也论测度疑问副词“莫”的来源李宇凤
山东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和历史层次张树铮
上博藏战国楚竹书《易经》异文的类型和语言学价值韩军
重新审视“声符”党怀兴
我国汉藏民族语言的语法类型黄行
蒙古语动词“态”语缀探析道布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再论语言对比基础的类型许余龙
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江蓝生
关于“VP不”式疑问句中“不”的虚化朱冠明
联系项原则与“里”的定语标记作用陈玉洁
基于语料库的关联词搭配研究张文贤/邱立坤
闽语“與、“浴”两字阳调h-声母的来源梅祖麟
普通话四音节韵律词的时长分析邓丹/石锋/吕士....
运用语法训释甲骨文字词义的几点心得杨逢彬
《论语》故训疑误举例徐刚
汉语量范畴研究的若干问题李劲荣
壮侗语族语言的数理分类及其时间深度邓晓华/王士元
羌语关系子句的类型黄成龙/余文生
当代壮族群体使用汉字、古壮字情况调查与分析黄南津/唐未平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3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论连动式中的语序—时序对应李亚非
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徐杰
语言的底层理论与底层分析方法陈忠敏
“不”与“没有”的母语习得曾涛
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张忻
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罗思明/徐海/王....
基于简繁汉字转换的平行词语库建设原则王宁
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科学本质孙德金
汉语方所词语“後”的语义演变吴福祥
“这/那”不对称的功能解释张振亚
论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徐州十三韵》中的读音分合刘淑学/燕宪俊
湖北阳新三溪赣语人称代词的变音王功平
非王卜辞中的“天”字研究董莲池
论黄侃“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叶斌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4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刘丹青
从结构观到建构观:语言与认同研究综观高一虹/李玉霞/....
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陶明忠/马玉蕾
漢語外來詞雜談张永言
中国音韵学的切韵图与西洋音系学(Phonolo)的“最小析异对”(minimal pair)鲁国尧
從《詩經》“之子于歸”看原始漢語的主格助詞“于”将冀騁
从《战国纵横家书》看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徐丹
汉语非典型持续体标记“中”和“间”的形成和发展张谊生
从苏皖方言体助词“著”的表现看方言接触的后果和机制王健
重新分析与汉字的发展齐元涛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划分黄行
汉藏语“冰雪”类词的音变及关系溯源江荻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5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语言民族主义:欧洲与中国陈平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发展及其应用张辉/杨波
类型学及其理论框架下的语言比较李韧之
构式语言学述评刘晓林/王文斌
面向信息检索系统的语义资源规划袁毓林
基于树库的现代汉语短语分布考察陈锋/陈小荷
论处置结构的新发展石毓智
动补结构“语义差”标准例说肖贤彬
句末“也”体貌用法的演变陈前瑞
制约“想NV”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储泽祥/程书秋
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的来源罗自群
说“橹”孟蓬生
“文”、“皇”考辨张再兴
黄侃古本音觀念研究(无正文)喬永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6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构式语法理论的价值与局限陆俭明
直系成分分析法陆丙甫
我国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问题研究(笔谈)李宇明
我国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问题研究(笔谈)陈章太
我国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问题研究(笔谈)李如龙
我国语言资源建设及应用问题研究(笔谈)徐大明
是“原则之争”还是“中西之争”高永安
构式等级降低与辞格生成王珏/谭静/陈丽....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名词短语研究徐艳华
汉语双音合成词结构的非句法特征王宁
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赵世举
情态表达与时体表达的互相渗透徐晶凝
语词的潜在及其运动王继如
廉江市粤客词汇相似度的计量分析邵慧君/秦绿叶
南方语言正反问句的来源吴福祥
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郭必之
论反切起源问题张渭毅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7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音变研究的回顾和前瞻陈忠敏
隐喻的语用解读斯波伯/威尔逊
主位概念的嬗变姜望琪
汉语新词与流行语的采录和界定邹嘉彦/游汝杰
语义综合与词义演变及动词的宾语谭景春
“动词部分拷贝句”的定义与分析陈明舒
反预期、递进关系和语用尺度的类型袁毓林
“非VP不可”句式中“不可”的隐现王灿龙
上古汉语的音节与声母的构成郑张尚芳
从历史文献看宋代四川方言刘晓南
漢藏比較研究和上古漢語詞彙史梅祖麟
春秋时代第一人称代词研究张玉金
漢語外來詞雜談(補訂稿)張永言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8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关于“施事”范晓
试论“VP的”的范畴化杨德峰
知情状态与直陈语气词“嘛”强星娜
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施正宇
《汉语“数+量+名”格式的来源》读后姚振武
“是”的真正身份——论述记号周国正
从“容”、“许”、“保”等动词看一类情态词的形成李明
“打”字的语义分别再补徐时仪
甲骨文里的几个复辅音声母梅祖麟
简帛文献用字研究王贵元
汉语方言的分区熊正辉/张振兴
闽南方言连读变调新探陈宝贤/李小凡M....
江苏盐城话的疑问语气词蔡华祥
论点摘编 2008年第09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评构式语法的理论取向与局限赵彦春/王娟
“临界环境-语法化项”关系刍议彭睿
藏缅语与汉语连动结构比较研究戴庆厦/邱月
用同义表达形式来扩充信息检索的查询语句例证研究袁毓林
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贺阳
儿童视觉加工能力与其语音意识的相关性李荣宝/陈素梅/....
谈《规范汉字表》的制定与应用王宁
词汇历史研究中的宏观认识俞理明
五味之名及其引申义蒋绍愚
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与判定方法蒋静忠
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黄正德
关于黄组祊祭卜辞性质的考察王蕴智/门艺
读《五年琱生尊》铭文札记罗卫东
论点摘编 2008年第10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因果结构语义关系解析薛恩奎
特殊句式作格化的强弱及其类型学意义刘晓林
语义类型相配论与多种语言形名结构之研究黄师哲
由背景化触发的两种句法结构方梅
汉语词汇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效果比较张金桥
从名词性小句看汉语的“不定式”结构方环海/赵晓敏
汉语复合词的论元结构邓思颖
论词义的透明度李晋霞/李宇明
论语体转换对词义的影响张小艳
《尧典》与甲骨卜辞的叹词“俞”李学勤
周秦汉语“”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洪波
汉魏晋人对谓词结构中名动语义关系的分析孙良明
相因生义的条件周俊勋/吴娟
入声演化三途朱晓农/焦磊/严....
论点摘编 2008年第11期目录语言文字学(本期未收录正文)
行走在语法和词汇之间王勇
基于词库与词法的分词不一致研究董宇/陈小荷
现代汉语把字句习得的个案研究杨小璐/肖丹
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罗选民
中西口译研究的差异分析张威
中国的语言熊正辉/张振兴/....
多功能副词“才”表短时义的相关问题考察沈敏/范开泰
“连A也/都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邵敬敏 CCSh....
“我等得你心急”类“V得”句的识解杨子/熊学亮
秦兵器刻铭零释施谢捷
利用古文字资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评刘钊/叶玉英
知、照组声母合一与知二庄、知三章对立桑宇红
汉语方言处置式的代词回指现象及其历史来源石毓智/刘春卉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语言间的相互影响邓玉荣
论点摘编 2008年第12期目录语言文字学
话题结构在汉语日常谈话中的类型及交际功能陶红印
形名组合的意义建构:概念整合和物性结构的杂合分析模式张辉/范瑞萍
美国教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张东辉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新理念对汉语教学的启示与推动白乐桑/张丽
重构翻译研究的认知图景 开创翻译研究的“认知转向刘军平
2007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述要李宇明
语言接触的一个案例蒋绍愚
“移位”还是“移情”?沈家煊
“(N)不V”祈使句的柔劝功能宛新政
汉语的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李蓝
维吾尔语名词化短语的一些句法特征木再帕尔·阿布都....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护郭龙生
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黄涛
多语言、多方言社区和谐的语言生活王远新
美国大学生汉语“请求”言语行为能力研究孙晓曦/张东波
语言的变异性与言语社区的一致性徐大明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366733/

《张宝林的李梅出狱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那些年的等待经典散文范文(精选七篇) 那些年的等待经典散文范文(精选七篇)
  • 经典散文旅行之美八篇 经典散文旅行之美八篇
  •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五篇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五篇
  • 那些年的等待经典散文锦集七篇 那些年的等待经典散文锦集七篇
  • 生活杂感的经典散文【汇编六篇】 生活杂感的经典散文【汇编六篇】
  • 600字经典散文随笔汇编9篇 600字经典散文随笔汇编9篇
  • 母爱—完美壮丽的人生经典散文【5篇】 母爱—完美壮丽的人生经典散文【5篇】
  • 如此人生经典散文(合集六篇) 如此人生经典散文(合集六篇)
为您推荐
  • 永远的乡愁经典散文精选六篇
    永远的乡愁经典散文精选六篇
    人生之路,无论如何的精彩,也无论如何的悲壮,都会留下一道道个性十足的印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远的乡愁经典散文精选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赞美坚强经典散文诗歌
    赞美坚强经典散文诗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赞美坚强经典散文诗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嫦娥的经典散文诗歌(通用3篇)
    嫦娥的经典散文诗歌(通用3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嫦娥的经典散文诗歌(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阳光温暖经典散文精选6篇
    阳光温暖经典散文精选6篇
    毕淑敏,出生于新疆伊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阳光温暖经典散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锦集五篇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锦集五篇
    经典,读音jīngdiǎn,英文名classics。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经典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经典散文仰望生命范文(精选7篇)
    经典散文仰望生命范文(精选7篇)
    地球生命的定义:具有能量代谢功能,能回应刺激及进行繁殖的开放系统。生命来自于能量:能量→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生命个体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依靠基因的随机变异不断地向现实作趋同演化。宇宙哲学认为生命是自发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散文仰望生命范文(精选7篇),仅
  •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6篇】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6篇】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6篇】,欢迎品鉴!
  •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汇编7篇
    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汇编7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百里途中一点青的经典散文汇编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一树柿子经典散文范文(精选5篇)
    一树柿子经典散文范文(精选5篇)
    毕淑敏,出生于新疆伊宁,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国家一级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树柿子经典散文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病隙碎笔1经典散文汇编9篇
    病隙碎笔1经典散文汇编9篇
    散文,汉语词汇,拼音是sǎnwén。一指文采焕发;二指犹行文;三指文体名。随着时代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病隙碎笔1经典散文汇编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