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奇案


浙江 2019-08-19 17:58:51 浙江
[摘要]四大奇案篇1:晚清四大奇案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小白菜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浙江省余杭县仓前镇,塘河穿镇而过,镇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忙碌着、招呼着。镇上有一家豆腐店,店主姓葛,因排行第一,人称葛大,娶妻喻氏,生下一子,名唤品连,人称葛小大。后来葛大病死,豆腐店不开了,品连就到余杭一个豆腐作坊当伙计。

【www.shanpow.com--浙江】

四大奇案篇1:晚清四大奇案

晚清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小白菜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的浙江省余杭县仓前镇,塘河穿镇而过,镇上川流不息的人群忙碌着、招呼着。镇上有一家豆腐店,店主姓葛,因排行第一,人称葛大,娶妻喻氏,生下一子,名唤品连,人称葛小大。后来葛大病死,豆腐店不开了,品连就到余杭一个豆腐作坊当伙计。母亲葛喻氏改嫁给一个名叫沈体仁的木匠,故又称沈喻氏。同治十年(1871),沈喻氏托品连的干娘冯许氏做媒,聘毕秀姑为品连之妻。这一年秀姑17岁。  毕秀姑,也是浙江余杭人,因为平时喜欢穿一件绿色的衣服,系一条白色围裙,人又清秀,街坊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小白菜”。她幼年丧父,母亲王氏改嫁给了一个叫喻敬天的小贩。到了喻家以后,她虽然聪明能干,但是继父并不喜欢她,经常遭到市井无赖的调戏侮辱。
  小白菜嫁给葛品连以后,因丈夫长得像《水浒传》中的武大郎,而她貌美如潘金莲,人们又叫她“毕金莲”;又因丈夫是做豆腐的,也有人叫她“豆腐西施”。
  葛品连与小白菜定亲后,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于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暂时在喻敬天家成亲。喻敬天家房屋狭窄,久居不便,于是葛品连夫妇打算在外面另租房屋。恰好这时县城内澄清巷口西首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请沈体仁修房子,房屋修好,除了自居以外还有一间空屋子。葛品连便托沈体仁向杨家承租,月租1000文。
  这户姓杨的人家世代居住在浙江余杭县,以养蚕种桑为业,家境小康。主人杨乃武,字书勋,又字子钊,排行老二,人们都称他杨二先生。20多岁考取了秀才,30出头又中了举人,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杨乃武有个姐姐叫杨菊贞(淑英),出嫁不久,丈夫就去世了,青年守寡,便住在娘家。杨乃武在襁褓之中,便由姐姐照看,因而姐弟感情深厚,如同母子。后来杨乃武娶了城中詹家的女儿詹彩凤为妻。詹家在城中,也是家小乡绅。詹彩凤是一位勤劳节俭、善良贤惠的妇女,种桑、种地、养蚕,终日劳碌。杨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不平之事,总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又常把官绅勾结、欺压百姓等事编成歌谣,对官府见不得人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对于官府来说,杨乃武是一个“刺儿头”式的人物,有一支厉害的笔,又有举人的头衔,因此,本来就与杨结仇的县官刘锡彤对其更加痛恨,一直俟机报复。 
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刘锡彤原先只是余杭县城外一处关卡的九品小税吏,掌管着来往商客的船只课税之权,对老百姓的正当买卖也是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引起了当时还是秀才的杨乃武的愤恨,早就打算为乡亲们出出气了。正巧当地修桥铺路,需要派人到杭州府去采购基建材料。杨乃武急公好义,即自告奋勇到杭州府去走一趟,顺便拜谒在杭州任知府的老师。杨乃武到杭州府购置建材装完船只后,乘拜望老师之机,请知府出一份免税的公文,用以对付刘锡彤。杨乃武押运货船回到余杭关卡时,既不对查税的税吏讲明船上是为公益之用的建材,也不出示杭州府免税的公文,却佯称自己是商船,暂将货船停泊抵押,自己回去取税银。杨乃武在再去杭州府的途中,悄悄将杭州府发的免税公文拿出来用双手拧成两截,一截立即销毁,另一截揉揣在怀里去见自己的老师。他诬称“刘锡彤扣船敲诈,见了免税的公文欲夺取撕掉,幸亏自己抢得快,才抢到这半截”,说完从怀里取出剩下的公文呈给知府过目。知府看后大怒,认为有州府免税公文证明杨乃武是为公益办事,刘锡彤竟然也要敲诈勒索,立即发一火签,将刘锡彤的税吏免职。这位九品官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自己的红顶子就被摘掉了。
    后来得知是当地的杨秀才从中捣鬼,刘锡彤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报仇雪恨。他到北京花了五千两银子,捐到了余杭县县官的职位,从此对余杭百姓更加横征暴敛,疯狂剥削。仓前镇是漕米集中的地方,百姓完粮,陋规极多。交银子有火耗,交粮米有折耗,量米的时候还要用脚踢三脚。受欺负的都是些中小粮户,他们叫苦连天。于是杨乃武代他们交粮米,又代他们写状子,向衙门陈诉粮胥克扣浮收,请求官府剔除钱粮积弊,减轻粮户额外负担。仓前镇收粮官何春芳反咬杨乃武一口,说他鼓动农民抗粮不交,代农民包交漕米,从中渔利。县官刘锡彤立即传杨来讯问。杨据理力争,刘理亏,便说他吵闹公堂,目无王法,将他驱逐出去,而钱粮之舞弊如故。杨乃武愤愤不平,于夜间在县衙的墙上贴上一副对子:“大清双王法,浙省两抚台。”因为清朝明令禁止量米时用脚踢,抚台也有布告,溢出的米准许粮户扫取,但是余杭县却仍旧不改。经历这件事,刘锡彤恨不得将杨乃武碎尸万段。不久,报仇的机会终于来了……
    葛品连向杨乃武家承租了住房,于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二十四日与小白菜搬入居住。葛品连每天半夜要起床做豆腐,因此常常住在豆腐作坊里,十天半月回家一次。杨乃武夫妇见小白菜聪明伶俐,性情温顺,都很喜欢她。因为葛品连经常不在家,詹氏常叫小白菜到家里与杨家人一起吃饭。小白菜也常请杨乃武教她识字念经。两家相处很融洽。小白菜从前经常遭到市井无赖的欺侮,自从搬到杨家后,那些无赖再也不敢来了,因为杨乃武见到他们是要骂的。那些地痞便制造谣言说“羊吃白菜”。谣言传到了葛品连耳里,他渐渐起了疑心。于是有几个夜晚,他潜回家里,在屋檐下偷听,除了听见杨乃武教小白菜读经卷以外并没有听见任何私情。接着,葛品连将谣言和偷听情形,告诉了母亲沈喻氏。沈喻氏来杨乃武家时,也看到过小白菜和杨乃武夫妇及杨菊贞同桌吃饭,听品连这么一说,心里不禁也有些怀疑。沈喻氏原是个糊涂人,竟愚蠢地和邻舍谈起这事,于是街闾遍传,流言就更多了,而杨家人还蒙在鼓里。
  一天,葛品连回到家中,杨乃武向他讨取房租,因房租已经欠了几个月了。葛没有钱便向沈喻氏商借,沈喻氏说,外间闲言很多,为了避嫌,最好另行租房居住。于是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葛品连与小白菜移居到太平弄口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自小白菜搬走后,杨乃武从未去过小白菜家,小白菜也没有再来过杨乃武家。
  搬到王心培家以后,小白菜又经常受到外人欺侮。县衙门有个捕役名叫阮德,他有个姐姐叫阮桂金,已经嫁过三个男人,与粮胥何春芳有染。县官刘锡彤有个儿子叫刘子翰,是个花花公子,经常与何春芳在一起冶游,素知小白菜美而艳,垂涎欲滴已久,于是和一个同他相好的佣妇计谋把小白菜搞到手。一天,佣妇以他事诱骗小白菜到她家,小白菜到达时,刘子翰已在那里恭候多时,见到小白菜容貌分外俏丽,色胆包天,便将小白菜强暴了。小白菜心中无比痛恨,却又畏惧刘子翰的权势,又害怕事情败露后丈夫不能原谅自己,因此一肚子苦水不敢声张。然而恶毒的佣妇却将此事泄露给阮桂金,阮桂金又告诉了何春芳。何春芳早就想染指小白菜,于是于八月二十四日潜入葛家,正好王心培夫妇不在家,何春芳便以刘子翰之事相要挟企图强暴小白菜。两人正在厮打之时,葛品连从外面进来,小白菜哭泣不止。葛品连大骂何春芳,何春芳灰溜溜地走了。葛品连即责骂小白菜,认为在杨家的时候已有谣言,现在又发生这样的事,怀疑小白菜行为不端。从这以后,葛对小白菜经常非打即骂。有一次,葛让小白菜腌菜,晚上回家的时候看到还没有腌,立即将小白菜痛打一顿,小白菜气得把头发剪掉,要去当尼姑。二人的母亲沈喻氏和喻王氏闻讯赶来,询问王心培,知道了吵闹原因。小白菜的母亲气得直哭,说腌菜小事,何必这样痛打。葛品连的母亲也责骂他不该这样,葛品连说是打她一顿出出气。经劝解后,二人和好如初。 
  十月初七日,葛品连突然身发寒热,双膝红肿。小白菜见他有流火症状,劝他请个替工,休息两天。葛不听,仍然到豆腐作坊上工。初九日早晨,葛身体支持不住了,便往家走,路过点心店,买了几个粉团边走边吃,走到学宫化字炉前竟呕吐不止。回到家时已两手抱肩,发寒发抖,呻吟不绝。小白菜连忙扶他上楼,给他脱掉外衣,盖上两床被子。问他病情,说是初七日到作坊去,两天来身体总是忽冷忽热的,恐怕是疾发气弱,让小白菜拿1000文钱托喻敬天代买东洋参和桂元。买来后,小白菜煎成汤给他服下,并请王心培的妻子去告知喻王氏。喻王氏赶来时,葛品连仍然卧床发抖,时欲呕吐,她照料了半天便回家去了。下午,小白菜见葛喉中痰响,口吐白沫,问他怎么样,他已不能说话。小白菜急得喊叫出来,王心培闻声上楼,小白菜告知情由,王心培马上去叫沈喻氏和喻王氏。二人赶到时,葛已经不能张口了,急忙把医生找来,说是痧症,用万年青萝卜籽煎汤灌救无效,气绝身亡。家人悲痛欲绝,为葛换了衣裳,尸体正常,并无异样,当时都没有什么怀疑。
  葛死时正是十月,气候很暖,葛身体肥胖,初十夜间尸体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葛品连的干娘冯许氏对沈喻氏说,葛死得可疑。沈喻氏见尸体脸色发青,也起了疑心。就盘问小白菜,小白菜说并无别样事情。冯许氏叫来地保杨仁,请他代写呈词,准备到县衙喊告。呈词中仅说死因不明,并未涉及任何人。十一日黎明,杨仁、沈喻氏赴县衙喊告,县官刘锡彤听说出了命案,赶紧带领仵作前往验尸。这时候正好当地有一个绅士陈湖到县衙来给人看病。陈湖是个秀才,懂得一点医道,平日里与杨乃武不睦,因为杨乃武的谤诗里也提到过他。他听说葛品连身死不明,便对刘锡彤说,外面早就有传言说杨乃武与小白菜有私情,现在葛品连暴死,内中恐有别情。刘锡彤听说,忙叫人去打听,果然有这种说法,随即前往验尸。当时尸体已经膨胀,上身淡青色,肉色红紫,仵作沈祥辨认不真,把手指脚趾灰暗色认作青黑色;口鼻里血水流入两耳认做七窍流血;用银针探入喉管是淡青色认作青黑色;银针抽出时,并未用皂角水擦洗即认作服毒。因为尸体没有僵硬,仵作说成是烟毒。门丁沈彩泉听信了陈湖的话,就说不是烟毒,一定是有人用砒霜毒死。一个说是烟毒,一个说是砒毒,争论不休,仵作便含糊报称是服毒而死。刘锡彤听说是服毒身死,立即传问葛品连的邻舍,都不知毒药从何而来。刘锡彤也因为有陈湖之言,已怀疑与小白菜有关,当即将小白菜带回县署。
    葛品连事实上就是病死,可是这么多人添枝加叶,又牵扯到新科举人杨乃武,刘锡彤心中窃喜:“嘿嘿,杨乃武,你终于落到我手里了!”他将小白菜带回县衙后,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坐堂审讯,追问小白菜毒药从何而来,小白菜供不知情。刘锡彤百般劝诱,小白菜仍说不知是服毒身死,更不知毒药从何而来。审了半天,小白菜始终说不知道。夜间再审,刘锡彤不问毒药来源,却要她说出与何人通奸。小白菜也说没有。一再逼问,都说没有。又问在杨乃武家住时是否与杨乃武有私情,小白菜说杨乃武只是教她识字读经,并无私情。审了多时,仍审不出奸情。刘子翰、何春芳害怕逼问奸情,小白菜会说出他二人来,当夜立即叫阮桂金到狱中诱骗恐吓小白菜说:“葛品连是被毒死的,验尸已经确认。外面都传说是你谋杀亲夫,罪名一成立,你就会被凌迟处死,那可是千刀万剐啊!要想活命,只有说是别人叫你毒死的。你在杨乃武家住过,外面早就说你和杨乃武有关系,如果你说出是杨乃武叫你毒死的,你就不会判死罪了。杨乃武是新科举人,面子大,也不会死。也就是把举人的头衔革掉,明年再考,还是举人。可是如果你说出刘公子之事,毫无对证,那就是诬陷好人,要罪上加罪!你可要想清楚啊!”小白菜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再审,刘锡彤逼问奸情和毒药,小白菜还是说不知道。刘锡彤就叫动刑,一连三拶。小白菜一个柔弱女子哪里熬得过去,既不敢说出刘子翰之事,又不想说出别人,只好照阮桂金所教的话供了,说杨乃武初五日曾到她家里,给她一包药,说是治流火的,葛品连吃下就死了。
  刘锡彤取得了小白菜口供,真是乐得合不拢嘴,立即传讯杨乃武。杨家人听说葛品连被人毒死,正在诧异,县里来传,便随差人前去。杨乃武一到,刘锡彤便审问,叫他供出如何用毒药毒死葛品连。杨乃武怒斥刘锡彤凭空诬陷,刘出示了小白菜的口供,杨乃武坚决否认此事。因为杨是新科举人,按律规定,必须先革功名才能用刑。十二日,刘锡彤即申请上司将杨乃武的功名革去。不等上面的批文下来,第二次审问时便立即动刑,一连审了数次,夹棍、火砖等刑都使用过了,杨乃武坚决不肯让刘锡彤得逞。杨的堂弟杨恭治与詹氏的弟弟詹善政闻知后,以杨乃武初五日正在南乡岳父家里除灵为由赴县衙为杨乃武辩白。刘锡彤提案质讯,小白菜畏刑,仍然照前供说。刘锡彤认为案情已查明,便将情况详报上司。
  刘锡彤自恃与现任知府陈鲁关系密切,认为上司批准即可定罪。陈鲁翻阅原供,见杨乃武并未承认,就命令把全案人犯案卷解府复审。十月二十日,杨乃武和小白菜、沈喻氏、喻王氏、詹氏以及其他有关人证都被解送到杭州。刘锡彤亲自到杭州打点,解送杭州的原供都作了篡改。死者口鼻流血改为七窍流血;银针未用皂角水擦洗改为已用皂角水擦洗;初五日给小白菜毒药改为初三日。陈鲁是军功出身,看不起读书人。他早听说杨乃武惯作谤诗,毁谤官府,认为杨乃武是个不守本分的人;仓前镇粮户闹粮的事,也知道是杨乃武为首,又有刘锡彤先入之言,所以此案一解到府,即不容杨申辩,第一次审问便用刑逼供。小白菜因有供在先,不敢翻供。愚昧荒唐的沈喻氏听小白菜诬供毒药是杨乃武所给,竟然也改供说在葛品连死时,见死得可疑,即盘问小白菜,小白菜说是杨乃武叫她下毒的。陈鲁并不追问沈喻氏,却用严刑逼问杨乃武,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几次昏死过去。一连几堂,杨乃武熬刑不过,只得诬服,乱供曾到小白菜家给她毒药。陈鲁又问毒药从何而来,杨乃武说是前次到杭州回余杭路过仓前镇,花了40文钱买了一包砒霜,说是毒老鼠的。问他在哪个店里卖的,店主叫什么,杨乃武说在爱仁堂药铺,店主叫钱宝生。陈鲁取得杨口供后,不传钱宝生对质,却叫刘锡彤于二十七日转回余杭传讯钱宝生,讯问他卖毒药经过。 
  钱宝生到县衙,刘锡彤问他卖砒霜经过,钱宝生说这个月并没有看见过杨乃武到仓前,更没有卖过砒霜,爱仁堂是个小药铺,从来不进砒霜。刘锡彤一再威逼利诱,钱宝生还是坚决否认此事,并说他的名字叫钱坦,从来没用过钱宝生这个名字。钱宝生的弟弟钱垲听说哥哥被捉到县衙,赶来打听内情,设法营救。他知道陈湖与刘锡彤很熟,就去恳求陈湖说情。陈湖私下里对钱垲说杨乃武供词中是买砒霜毒老鼠的。卖砒霜的药铺并不知道是毒人,所以承认下来,也没有什么罪,至多是杖责,不承认,反而有罪。如果承认,马上可以请县衙给一张无干的谕帖,这样就不会有拖累了。于是钱垲劝钱宝生承认。钱宝生听他们这样一说,就答应了,当即在门房里出了一张卖砒霜的甘结(旧时交给官府的一种画押字据)。陈湖拿了甘结进去见刘锡彤,刘见取得了甘结,所以就给了钱宝生无干的谕帖。刘锡彤骗到了钱宝生的卖砒霜甘结后,即日赶到杭州府。陈鲁即根据供词及甘结定案,按律拟罪: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陈鲁严刑逼供,草率结案的事情立即哄传全省。
    当时距离乡试结束不久,杨乃武就是这一年八月乡试时考取了第48名举人的,当时许多乡试没有考取的生员对考取的人本来就心怀嫉妒,听说新科举人中出了谋夫夺妻的凶案,都幸灾乐祸,奔走相告。还有出入官府的一些士绅幕客,杨乃武在谤诗里提到他们的,也都推波助澜,众口一词,说杨乃武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人,都以早日看到处斩为快!这时候,杨家一家五口,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惨祸,惊恐万状,家破人亡已在目前。詹氏日夜啼哭,双目红肿。只有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头脑非常清醒,她眼看相依为命的弟弟罹此奇冤,受刑诬服,悲愤之余,四处奔走,设法救弟弟一命。她来到杭州城隍山城隍庙请了一签,签上说:“荷花开处事方明,春叶春花最有情。观人观我观自在,金风到处桂边生。”城隍山上的测字先生解释说还有救,到荷花开时冤情可以明白,桂花开时人就可以平安归来了。接着杨菊贞又去扶乩,乩坛也批了两句诗:“若问归期在何日,待到孤山梅绽时。”这些本属无稽之谈,但是在当时迷信十分盛行的情况下,无疑对杨菊贞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增加了她为弟申冤的信心。
  杨菊贞首先去找沈喻氏,得知她在县里和府里的口供不一致。接着又找到爱仁堂药铺老板钱宝生的母亲和伙计,都说杨乃武从没有向他们买过砒霜,这样她心里更有底了,冤情十分明显,她决定到臬司、藩司、抚台衙门告状。谁知官官相护,按察过了两堂,即认定原审无误,照原拟罪名详报巡抚定罪。当时浙江巡抚是杨昌浚,余杭县官刘锡彤就重贿其属下,结果以“无冤无滥”审结,按照杭州府原拟罪名判定,至此已铁案难翻,只要刑部回文一到,就要立即执行了。杨乃武的亲属都认为没有生望了,只有杨菊贞不死心,入狱探监,与杨乃武商量,决定上京告御状。杨乃武自拟呈词,历述冤情以及各级官府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的经过。呈状写好后,由杨乃武的舅父姚贤瑞作“抱告”,陪同进京,因为当时女人是不能递呈告状的。杨菊贞与杨乃武之妻詹氏和一双儿女,身背黄榜,历尽千辛万苦,走了两个月,到达北京,向都察院衙门提出了控诉。不料都察院问都不问,就将他们押解回浙江,仍交给巡抚杨昌浚审理,这次告御状算是失败了!
    杨菊贞仍不死心,誓死为弟洗冤,准备二次进京告状。她二次进京得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大力支持。这位胡雪岩先生曾在浙江巡抚王有龄、闽浙总督左宗棠的支持下,开钱庄、办洋务,后来又在杭州开设胡庆余堂药店。他有资金3000万,田地一万亩,用钱捐了个江西候补道的功名,成了有财有势的官商。他从小家境贫寒,又是学徒出身,所以对贫苦百姓生活比较关心。他为人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杨乃武冤案发生时,正在杭州筹办胡庆余堂药店的胡雪岩,是最早了解冤案内情的一个。胡雪岩有个西席(尊称授业之师或幕友为“西席”)叫吴以同,与杨乃武是同学同年,知道杨乃武平日为人正直,这次获罪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把杨菊贞上京告状及准备二次进京的情况告诉了胡雪岩,胡表示愿意资助。在吴以同的引荐下,杨菊贞拜见了胡雪岩,胡深表同情,不仅慷慨资助他们全家进京的路费,而且到京后所有用度也都包了下来,这已是同治十三年(1874)九月的事了。 
大量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申报》 
    就在杨菊贞准备二次进京告御状的时候,恰好有个浙江籍的京官、翰林院编修夏同善丁忧服阙后起复回京,胡雪岩为他饯行,由吴以同作陪。席间胡雪岩、吴以同向夏同善讲述了杨乃武冤案的曲折经过,并且请他在京设法帮助,夏答应相机进言,不料这件事成了日后杨乃武冤案平反的关键一环!
  杨菊贞二次进京后,由夏同善引荐,遍叩了浙江籍在京官员30余人。夏同善与大学士翁同龢商量,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夏同善还会同御史王昕亲自上疏,为杨乃武平反。于是,朝廷派了礼部侍郎胡瑞澜为钦差,到浙江勘查此案。浙江巡抚杨昌浚得知胡瑞澜到了杭州,就威逼利诱,说此案已经反复审问多次,无偏无枉,不宜轻易改动,否则引起士林不满,地方官吏今后也难以办事了。同时又推荐宁波知府边葆城、嘉兴知府罗子森会同审理。边葆城是杨昌浚湖南老乡,又是刘锡彤的姻亲,因此在复审时,边葆城动以酷刑,日夜熬审。最后一堂把杨乃武的双腿夹折,对小白菜则十指拶脱,还用铜丝穿入乳头,惨不忍睹,就这样严刑拷打,钦差审结,仍然维持原判。这样一来,原审各级地方官吏如释重负,这批湖南帮的大小官员弹冠相庆,设席宴客,认为从此铁证如山,不会再有反复了。
  而在京浙江籍人士对杨案主犯屡翻屡服,杨菊贞两次上京,认为必有曲折隐情。有些举人、生员和杨乃武的好朋友三十余人联名向都察院、刑部提出控告,揭露此案,县、府、按察、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上下包庇,草菅人命,欺罔朝廷,要求提京彻底审讯,昭示天下,以释群疑。在京官员认为这件案子如果真是有冤情不得平反,不仅是杨乃武、小白菜两条人命的问题,而且是有关整个浙江读书人的面子问题。于是,夏同善、张家骧取得刑部侍郎袁保恒、大学士翁同龢等人的支持,向两宫太后陈诉冤情,要求将 杨乃武、小白菜一案提京复审。最终杨乃武、小白菜案得以平反,与慈禧太后的直接干预有极大关系。
  当初由大学士翁同龢向两宫面陈案情,就引起了慈禧太后的注意,她没有直接下达谕旨,而是通过刑部叫浙江巡抚杨昌浚亲自审问,但她同时派了御史王昕到浙江私访案情。对于此案是否提京复审,开始慈禧太后是犹豫的,她对地方官吏承办的要案也不愿轻易更改。但后来杨乃武冤狱的呼声越来越高,朝廷内外到处哄传,又加上官员不断上疏奏请提京勘查,慈禧太后终于下了决心:“叫刑部彻底根究。”这样,江浙派官吏初步得到了主动权。
  刑部大审,开棺验尸,认定葛品连并非中毒而死。刑部复审勘验情况奏知两宫,这时已将刘锡彤革职拿问。原审各级官员为什么审办不实,要刑部再彻底根究,于是又提集犯证审问了两次。
    在是否惩办各级办案官吏的问题上,江浙派与两湖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以大学士翁同龢为首的江浙派力主惩办这些草菅人命的贪官污吏;另一派以四川总督丁宝桢为首,附和的多是两湖籍官员,故称两湖派。他们认为不能为了区区两个平头百姓处理这么多官吏。由于这两派的争吵,刑部平反的奏疏,一直拖了两个月,迟迟不上,直到光绪三年(1877)二月十日,奏疏才上去,但是对于巡抚杨昌浚、钦差胡瑞澜并未提出参革,许多受贿、包庇等情弊也未提及,马虎了事,直到二月十六日以光绪帝名义下的平反谕旨才将二人革职。杨昌浚虽然革了职,刘锡彤虽然是充军到黑龙江,但对刘子翰却完全开脱了。其余承办此案的知府、知县,都只是革职了事,只字不提行贿受贿之事。 
慈禧太后 
  从杨乃武、小白菜一方来说,冤案昭雪无疑是莫大的幸事,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民间的一个小案,在那个时代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可是现在被渲染成爱情故事的案件背后陷藏着重大的政治斗争,难怪杨乃武在出狱后曾想去拜见救他一命的浙省大小官员,很多人并没有出面见他,毕竟参与这场斗争不光是为了一个杨乃武。参与对杨乃武审判的多是湖南籍官员,他们大多是左宗棠一手提拔的,在对渎职官吏的惩办上,朝廷也只采取了革职了事,而并没有量刑处罪,这就表明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
  在这场无辜的冤案中,杨乃武几乎被折磨成了残废,刑部却说刑伤业已平复,并无伤筋折骨的情况。
  经历了三年多的牢狱之灾以及各级官吏的残忍折磨,杨乃武虽死里逃生,家人团聚,但受此打击,人虽未亡而家已破,痛定思痛,实在是悲多欢少啊!从北京回家的路费仍然是胡雪岩资助的。
  杨家人回到余杭县后,已是家产荡然,生活困难。杨乃武依靠亲友帮助,赎回了几亩桑地,以养蚕种桑为生。这时他虽然只有36岁,正当年富力壮的有为之年,但经过这场灾难,棱角已被磨尽,心灰意冷,轻易不与外界交往,专心致志研究孵育蚕种。余杭盛产丝棉,行销全国。杨家世代养蚕,对育种有一定经验。过了三年,杨乃武所育蚕种名气就传开了,远近都来购买,他家的蚕种牌记是“风采牡丹,杨乃武记”。凡是杨家出卖的蚕种,都盖上了这个牌记。每到育种时,全家大小日夜忙碌,家里生活也日渐好转。杨乃武就是这样安静地度过了自己的后半生,直到1914年去世,终年74岁。
  
  小白菜出狱后,回到余杭,万念俱灰,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为尼,法名慧定。庵里没有香火,以养猪、养鸡为生。从此就在青灯古佛旁、晨钟暮鼓中了却残生,于1930年去世。她的墓塔建在余杭东门外的文昌阁旁,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和坦然,墓址选在河岸路旁。
晚清四大奇案之二:名伶杨月楼案
      
杨月楼 
    在中国京剧二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之中,可谓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众多耀眼的明星辉映璀璨的艺术星河,使京剧成为中国戏剧大家族中成就最高、最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杨月楼,清末民国初著名京剧表演家,著名武生杨小楼的父亲。23岁进入以武戏著称的金桂轩(班),擅演猴戏,他在《安天会》中饰孙悟空,出场连翻一百零八个筋斗,收步不离原地,倾倒无数沪上观众。杨月楼以北方男子的英武阳刚,博得沪上众多女子尤其是青楼女子的爱慕。有化名“海上逐臭夫者”在《申报》撰竹枝词曰:“金桂何如丹桂优,佳人个个懒勾留;一般京调非偏爱,只为贪看杨月楼”。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程蝶衣的原形取自梅兰芳,段小楼的原形就是取自杨小楼。但是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没有像他一样幸运,,亲身体验的这场生死离别的“别姬”戏,并非楚霸王,而是作为被当时社会看不起的戏子而遭至凌辱和不公正的待遇,终于与心上人隔若天渊。  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北京著名戏班三庆班应聘到上海,杨月楼领衔在丹桂戏园献技。演出头一天,盛况空前。看戏人中有一家从事对外贸易的韦姓广东富商的眷属妻子韦王氏和女儿名阿宝以及乳母王氏。年方十七的阿宝见杨月楼扮相威武英俊,一见钟情。剧终人散,阿宝心乱如麻。乳母王氏察之,知其心意,愿替阿宝传书杨月楼。第二天傍晚,王氏通过丹桂戏园的案目(旧时戏园的招待员)陈宝生见到了杨月楼。杨月楼读完信,虽有意于这位才貌双全的富家小姐,但他深知良贱结姻,门第不当的后果,不敢践约。谁知,痴情的阿宝从此得上了相思病卧床不起。杨月楼获知详情后深为感动,下决心“遣媒妁,具婚书”,筹备迎娶阿宝。此时却罡风突起。阿宝的叔叔却以“良贱不婚”的理由坚决反对。良贱为婚是受到当时法律的明文禁止的,所以杨月楼当初又疑又惧。韦阿宝的母亲不想将此事扩大,主动找到杨月楼,双方商定为避免节外生枝而采用上海民间旧俗“抢婚”的办法来完成婚事。阿宝的叔叔却以此状告杨月楼诱拐自己侄女、卷逃财物。巡捕房遂将杨月楼、韦阿宝、王氏拘押,后解送上海县衙门审理。上海县令叶廷春认为戏子无好人,不问青红皂白,刑讯逼供。杨月楼屈打成招。
   虽韦王氏拿着婚书庚贴到县衙鸣冤,戏班班主也出具了作媒的证明,左邻右舍也到县衙作证,知县叶廷春明知判错了案,仍强词夺理坚持不再重审,一切等上级批示及阿宝父亲返沪后再行质断。阿宝父亲回到上海后,虽不同意其弟之诬告,但认为良贱不能通婚,凭官府发落之,绝无异议。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叶廷春判决,阿宝交官媒择配。杨月楼再行杖责五百,依诱拐罪充军发遣。乳母王氏掌嘴二百,荷枷游街示众。后府、省虽对此案复审,杨亦翻供,然官官相护,仍维持原判。
    杨月楼到此希望已完全断绝。因为封建时代,刑部是最高的司法行政衙门,刑部科罪,即成铁案,天高皇帝远,谁有胆量敢去告御状?杨月楼在狱中时,上海女说书艺人沈月春仗义相助,并伴随至南京。沈月春虽同情杨朋楼的不幸遭遇,热忱相助,这时也只有徒唤奈何。她的照顾也有个限度,总不能千里迢迢,伴他同去黑龙江。两下正预备洒泪分别,谁知绝处逢生,正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来自从咸丰死后,慈禧杀了载垣、端华、肃顺三大臣,独揽大权。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光绪元年,即1875年,正值她四十寿辰,又是垂帘听政之时,为了巩固她的地位,收买人心,传旨大赦天下。杨月楼案属诱拐,罪情轻微,并非十恶不赦,也在减等发落之列。省府县三级都接奉刑部批复,核准释放。上海县属松江府,当派解差备文到省,准备将杨月楼递解原籍,交保管束。江苏提刑按察司事先已接到刑部复文,立即提出监狱,当堂开释杨月楼。
杨月楼女儿杨慧侬(杨小楼) 
    此时韦阿宝已被强迫嫁人。参与制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点影响。光绪二年(1876年),杨月楼和沈月春二人结为伉俪。杨月楼重新在京演出之日,便改艺名为猴子。人们因他改习老生,不演武戏,更不演猴子忽然改名猴子,都茫然莫解,问他是何原因,他微笑说:“我们做戏子的,好比玩把戏的猴子一样,任何人都可以欺侮玩弄,连正式婚姻,都可以说是通奸,生生拆散,哪里还配称得上是人!”沈月春到京后,也应书场邀请,继石玉昆后,说唱《龙图公案》,声誉鹊起。
    杨小楼和沈月春婚后,光绪四年(1878年)春天,生了个孩子,取名杨小楼,表字嘉训,意思是永远不忘这最嘉的教训。杨小楼后亦是京剧一代名优。月春生性和顺,尊敬婆母,爱护丈夫,和睦邻里,处理内外事务井井有条。杨月楼虽深喜内助得人,但情深故剑,仍旧念念不忘韦阿宝,常常临风洒泪,对月伤心,低吟着唐诗“三山不见海沉沉,岂有仙踪更可寻?青鸟去时云路断,嫦娥归后月宫深!”不觉怆然涕下。沈月春见他不是怜新弃旧之人,愈加敬重,不但毫无妒意,反而时加慰藉。杨月楼每当她用好言相慰时,便娓娓和她谈起韦阿宝如何才貌双全,书法秀丽,以及她怎样钟情自己,怎样相思成疾。说到侥幸得成连理,马上就被罡风吹散,现在还不知沉沦何处,过着怎样痛苦的生活,止不住痛哭失声。沈月春也一掬同情之泪,长叹道:“但愿生生世世不生富贵家!”  
  无独有偶,杨月楼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与杨乃武案一样与慈禧和《申报》关系慎密。《申报》在案发后一个月之内,连续刊登了三十余篇报道、评论和来稿,各方人士围绕此案展开了争论。这些言论“挺”与“倒”泾渭分明。倒杨者认为杨月楼虽是优伶却身份低贱,以贱民之身娶商家良女,明知违背“良贱不婚”的礼法而为之,居心不良,其行为就是奸拐。挺杨派则认为,杨月楼虽然身份低贱,但也应该用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来对待,更何况杨月楼和阿宝是“受母命,倩媒妁,具婚书,得聘礼”,一切程序符合于明媒正娶,因此是合法的。即便有悖“良贱不婚”,错也不在小夫妻,而应由主持缔结婚姻的家韦母承担。《申报》这场长达近一个月的争论,重惩和同情两派各执一辞,相持不下。以《申报》主笔为代表的同情派,锋芒直指官府,且言辞越来越激烈,引起地方官的恼怒,对《申报》发出威胁,为免事态扩大,《申报》不得不结束了这场笔战。虽然《申报》在此案中的作用不及杨乃武小白菜案的作用明显,对案件还有一定的正面引导效果的,要不然当局也不会震怒。倒是慈禧太后的四十大寿救了杨月楼。    杨月楼虽然名气大过杨乃武,可能是案件可以发散和戏说的成分比较小,以此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影视并不多。电影仅有1999年拍摄,由郑浩南、吴家丽、钟星火主演的《红伶奇冤》,讲述的是杨月楼初抵上海滩先后邂逅富家女子林宛云,西洋护士周慧娟和太湖女侠洪月娇,演绎出的一段生死的情爱故事。影片拍成了武侠片,把杨月楼塑造成了武林高手,娱乐的成分较大。正版电视剧也仅有徐庆东导演、如萍主演的二十集连续剧《粉墨奇冤》。小说和纪实文学较多,影响比较大的是京剧泰斗传记系列中的《杨月楼传》和中华名伶传奇丛书中的《杨月楼》。前者由长期从事戏剧研究的学者吴同宾撰写,史实价值较高。
  相比当今的戏曲名家、演艺明星,杨月楼若地下有知,肯定会慨叹自己生不逢时。就杨月楼当时的人气,搁到今天,冠以著名是当之无愧的,绝对粉丝遍地,到哪走场穴,几万就入账了。至于说有点绯闻那又算得了什么,如今,明星没绯闻犹如锦衣夜行。娶了个富商之女就被指责为“良贱不婚”,放在今天,谁良谁贱还不一定呢,他没准还嫌生意人的闺女没素质,未必会看得上。如果看到现在的一些演员换女友比换衣服还勤,杨月楼肯定羡慕死了。 
晚清四大奇案之三:太原奇案  根据太原奇案所拍据的电视剧《衙门口》 
  清末,山西太原富豪张百万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金姑嫁给当铺掌柜李剥皮的儿子为妻,婚后三个月便守了寡,被公公撵出去另过。二女儿玉姑与书生曹文璜订下终身,因曹家突遭变故,张百万瞒着玉姑,又将她许配给太原大户姚半城的独生儿子姚思孝。  玉姑知道消息后,准备投靠曹家故交,担任交城县令的陈砥节。在丫环秀香的帮助下,连夜与未婚夫曹文璜私奔逃出。途中得到卖豆腐老汉莫老实父女的同情,并将拉磨的驴借给他们代步,逃出太原城。  第二天,张百万找不到人就认为跑到了大女儿家,带领家人前往大女儿金姑家找人,怀疑她藏身于衣柜中,他们把衣柜抬走。回家后打开衣柜,老眼昏花的张百万,见衣柜里躺个死人,以为是二女儿玉姑寻了短见,顿时大哭起来,后经大伙辩认,原来是个“死”和尚。为应付第二天姚家迎亲,张百万决定让金姑假扮玉姑到姚家,想以此瞒天过海。  为儿子婚事忙碌了一天的姚半城夫妇,在儿子的新婚之夜也沉浸在兴奋之中,他们企盼着新娘能为姚家生出一大堆儿子。不料祸从天降,不速之客突然来访,姚半城以五百两银子为代价,得知新娘是个冒牌货,而且还是个寡妇,姚府一下子炸了窝。  张百万为缓和与姚半城的矛盾,谎说新娘已经暴病身亡,并游尸出走至今未归,劝姚半城把假的当真的留下,张、姚两家仍是好亲家。   
  李剥皮听说张百万把金姑当玉姑嫁给了姚家,先是大发雷霆,后仔细一想,这正是敲诈张、姚两家的好机会,于是带着姨太太赶到张府,来讨说法。三家互不相让,吵成一团,于是三家告到县衙。  就在张百万、姚半城、李剥皮争吵不休的时候,张金姑也击鼓来到堂前,她要状告从前的老公公李剥皮和现在的老公公姚半城。她要求杨重民将其判给姚思孝为妻,否则就撞死在公堂之上。太原县令杨重民决定择日再审。  就在此时,太原府发生了一起凶案,有人在井里打捞出一颗和尚人头。太原县令杨重民亲临现场勘察,又从井里捞出身穿俗衣的和尚尸体。经人举报,尸身上的俗衣像是卖豆腐莫老实的。杨重民派人找来莫老实对证,见他吞吞吐吐,便押回县衙候审。
       重刑之下,莫老实被屈打成招,承认既杀了和尚又杀了新娘,被打入死牢,等待秋后斩首。杨重民一手遮天陈砥节决意再审  几天后,曹文璜从交城回太原还驴被地保扭送县衙,县令杨重民明知曹文璜不是莫老实一伙,但他唯恐曹文璜替莫老实翻案,咬定曹文璜是莫老实的帮凶。曹文璜据理力争,说出杀和尚的真凶是屠户吴一刀,不是莫老实。然而,杨重民充耳不闻、不予相信,他担心一旦案子被翻了过来,会被革职问罪,便一不做二不休,强行将曹文璜押进牢房。 
  古代县衙的活标本-南阳内乡县衙
      
    丫环秀香探监时得悉屠户吴一刀是杀害和尚的凶手,在去交城的途中,经过晋祠,为了防止吴一刀闻风逃跑,她急中生智找来晋祠保长宋建平,先将交城县令陈砥节是曹文璜家故交的关系有意透露给宋建平,然后托他暗中监视吴一刀,宋建平满口答应。  这一日,陈砥节下堂归来闷闷不乐,拿出太原县的行文给玉姑看。玉姑见情郎被抓进大牢,决定立刻赶回太原去救曹文璜。  张百万身陷官司烦躁不已,忽然他心生一计:装死!他吩咐管家赶快买棺材,布置灵堂,到各处去报丧。张百万气绝身亡的消息传遍了全城,但在亲友吊丧期间,他这个死人到底应该呆在什么地方?家丁赵贵提出,让他化装成一个老奴,穿上孝衣呆在棺材前看热闹,张百万欣然赞同。  李剥皮听说姚思孝当了张府的孝子,前思后想,为了争夺张百万的一半家业,他决定把金姑“请”回家里,派姨太太们去张府抢人。  这时京城传来邸报,交城县令陈砥节被提升为三品要员,成了太原知府胡文正的顶头上司。胡文正追悔莫及,悔不该前几天慢待了陈砥节。  玉姑回来为父亲守灵的消息传到姚府,姚半城立即带领丫环赶到灵堂,欲抢回玉姑与儿子拜堂成亲。金姑见状,趁李剥皮的太太们与姚府的丫环扭作一团的时候,同玉姑调换了位置。结果,李府把玉姑当成金姑抢回家里,姚府则把大小姐当二小姐抢回府里。  陈砥节微服私访,了解莫老实一案的始末,当他来到莫老实豆腐店门前,被地保当做莫老实的同案犯抓进大牢。 
古代刑罚 
  太原知府胡文正听说陈砥节被抓进太原大牢,和犯人关在一起,他大吃一惊,亲自和太原县令杨重民到大牢为陈砥节开锁,犯人们纷纷要求陈砥节为他们伸冤作主。  杨重民听说“玉姑”被姚府抢走,便带领捕快来到姚府抓人。姚半城错将金姑当作玉姑,万般保护,一边与杨重民周旋,一边派人到洞房给“玉姑”送信,让她躲藏起来。杨重民派兵丁逐屋搜查,发现了案犯“张玉姑”,包围了洞房。金姑为了保护姚家不受杨重民敲诈,以死相抗,迫使杨重民用花轿将自己抬进了大牢。  在狱中,为了让莫老汉之女莫秀英走出大牢替父喊冤,金姑让秀香与莫秀英调换了衣服,然后通过女牢头把杨重民引进了大牢,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又利用杨重民写给她的分赃字据,钓其上钩。经过讨价还价,杨重民从金姑手里收回字据,放金姑与莫秀英出狱。  张百万装死败露,四处派人寻找玉姑未果,正大发雷霆,二狗忽然来报,李剥皮为了讨好太原知府,派人奉送重金并且把玉姑送给胡知府。张金姑救妹妹心切,用重金请绿林好汉去胡府救人,因玉姑不明真相,不予配合,救人失败。  陈砥节因政绩卓著,被朝廷认命为山西按察司,即日上任。与此同时,莫秀英也躲过捕快的追踪,逃出了太原。  陈砥节上任在即,张玉姑又被李剥皮送给了胡知府,杨重民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张百万作为曹文璜的同案犯抓进了大牢。牢内人满为患,只好把他与曹文璜、莫老实关在一间牢房里。  牢头为了敲诈张百万的银子,强行给他戴枷,曹文璜不计前嫌,主动替张百万戴枷受罪,感动了张百万。  为了不给陈砥节留下把柄,杨重民在大街小巷张贴莫秀英越狱逃跑的告示,同时把张百万释放回家。  古代残酷的刑罚 
  莫秀英来到交城拦轿喊冤,向陈砥节提供了在崇善寺发现吴一刀老婆叶阿菊与和尚慧能及定慧往来的细节。陈砥节立即轻骑赶往太原,途经晋祠,保长宋建平向他说出屠户吴一刀已经被人杀害的情况,陈砥节心头一惊。  太原知府胡文正率太原所属各县官员,在臬台府前恭迎陈砥节上任,又在凤凰楼为陈砥节摆下接风酒宴,被陈砥节婉言推辞。  遭到谢绝后的胡文正,闷闷不乐回到府上,找来师爷筹划对策,分析陈砥节上任后的动向。师爷让他甩掉杨重民这个包袱。  陈砥节经过仔细勘察、审讯,案情终于大白。原来,吴屠户之妻叶阿菊与和尚定慧及慧能有奸,慧能和尚与叶阿菊同谋“闷死”了定慧和尚,后又嫁祸张百万之女金姑。定慧和尚从张百万府中逃脱后寻找叶阿菊报仇,被屠户吴一刀杀害。莫老实当堂释放。但吴一刀又是被谁杀死的呢?  当天夜里,丫环秀香突然来见陈砥节,要求暂借内室一用。片刻之后,秀香一身男装出现在陈砥节的面前,陈砥节恍然大悟,杀吴一刀的凶手,必定是个女扮男装的人。他命令捕快到吴一刀家附近,搜寻被叶阿菊抛弃的男装。叶阿菊见无路可退,只好交待出奸情败露后,她深夜女扮男装,利用吴一刀爱与人饮酒的特点,趁机毒死了吴一刀的经过。
  真相大白,叶阿菊被押进死牢,秋后斩首;杨重民草菅人命,胡文正贪赃枉法,陈砥节宣判他们的条条罪状,革除了他们的职务,贪官污吏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晚清四大奇案之四:张文祥刺马案
 《投名状》剧照
        陈可辛3亿人民币巨制《投名状》上映,其故事蓝本“张文祥刺马案”引起关注。“刺马”案与杨乃武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及太原案并称清末四大奇案。而“刺马”案不仅是奇案,也是疑案。其他三案虽然曲折,最终也都真相大白,唯独“刺马”案疑窦重重,囫囵结案,因此也成为清末民初文学与戏曲演义的热门题材。电影《投名状》便是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重新发挥。
      
       “刺马”缘何成疑案       1870年8月22日(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两江总督马新贻来到江宁(今南京)督署西边的校场,循例一月一次,校阅新兵演习洋枪射击。校场离督署甚近,马新贻每次都是走路来回。这一次阅兵完毕,马新贻依旧是在警卫的簇拥下,步行回署。将近便门时,一位他的山东老乡突然拦路下跪,要求救济,马新贻与随从护卫的注意力都被此人吸引。这时,背后又有人高叫:“大帅伸冤!”马新贻一回头,那人忽地掏出一把短刀,只见亮光一闪,刀刃没入右胸,马新贻大叫倒地。刺客当即被蜂拥而上的护卫们拿住,而马新贻则延至次日,伤重不治。       清朝总督,威权甚重。两江总督竟然在警卫森严的校射重地,被刺客一击而中,这是大清开国250多年以来未有之事,自是朝野震动。清廷先命江宁将军魁玉会同两江司道各官“严讯”,“务将因何行刺缘由及有无主使之人一一审出,据实奏闻”,魁玉等复奏:“凶犯……直认行刺不讳,而讯其行刺之由,尚属支离狡诈”;朝廷不满,又加派漕运总督张之万“驰赴江宁,会同熬审”,同时调大学士、直隶总督曾国藩接任两江总督主审此案,12月再加派刑部尚书郑敦谨驰赴江宁复审。就这样几派钦差重臣,折腾了大半年,到1871年3月14日,曾国藩、郑敦谨联衔上奏,以“漏网发逆(注:太平军)挟恨复仇”具结该案,刺客张文祥被处凌迟极刑,并剖心致祭马新贻。
 
       一件大案至此,似乎已成定谳。然而,参审官员事后的种种异常表现,却令人觉得此案结犹未结,另有不能道破的隐情。
       首先是始终参与会审的两位马新贻亲信——江宁布政使孙衣言、营务处总办袁保庆(袁世凯的嗣父)都拒绝在奏结上签字“书诺”,也就是不承认审讯的结果。
       其次,钦差大臣郑敦谨审结出奏之后,不等朝廷答复,就匆匆离开江宁;未及回京复命,就中途称病辞官回家。按清制,钦差不回京复命是要受处分的。而郑竟然置之不理,不免令人诧异。郑敦谨因为办案铁面无私素有“青天”之名。他在离开江宁之日,对曾国藩按官场礼节致送的程仪(送别礼金)拒而不纳,如此不给面子的举动,是不是要表示对与曾国藩会审结果的不满?而郑敦谨辞官后终身不复出仕,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心灰意冷?
       清末四大奇案中,其他三案的苦主都是中下层百姓,一旦蒙冤,洗刷不易。但经过家属不屈不挠的抗争,以及有良心官员的细加推究,最终都沉冤得雪。而“刺马”案,受害者为一品大员、刺客当场擒获,理当最容易获得真相,为何竟如当下的“华南虎”案一般,虽有官方说法,却不为舆论信服,反而成为离真相最远的一案?
  
曾国藩 
      “刺马”原由的多种版本
       张文祥为什么要以性命相搏刺杀马新贻?案发之后,茶楼酒肆、梨园戏院,乃至文人骚客间就演义出多个版本。后因迟迟不能结案,更助长了飞短流长,为此案加添了层层迷雾。总结起来,大致说法有五:
       说法一:马新贻渔色负友致杀身之祸。这个版本又有两个开头,一说马新贻未发迹时,曾与绿林出身的张文祥等三人结义;另一说是,马新贻为县官时,曾被捻军小头目张文祥等俘虏,张文祥等一心受招安,不杀马新贻,反要求与之结为兄弟,互相取信。马为求脱身,答应了。总之,结义兄弟加入马新贻的山字营成为马新贻攻打太平军、捻军的得力臂助,为马挣下了富贵前程。但马发迹后竟然忘本,因觊觎二弟妻子的美色,设计害死二弟强占其妻,三弟张文祥不耻其人,故杀之复仇。
        说法二:马新贻因审理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慧衡致死人命一案,造成督抚不和,从而致祸。此说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上折力主之,但无证据支持。
        说法三:马新贻在两江力剿海盗,张文祥为友复仇,杀之。
        说法四:马新贻私通回民起义军,张文祥“忠心报国”,决意刺杀。这种说法出自张文祥口供。但经过对质,被证明是张熬审不过,戏侮主审大员的信口胡言。
        说法五:马新贻是死于政治刺杀,“幕后黑手”是湘军势力。 
曾国藩书法 
        第一种说法,自案发后,就在坊间广泛流传。但可疑之处甚多:其一,若张文祥果为马新贻义弟,则可从容下手,从容逃脱的机会很多,不必在大庭广众公然行刺,搭上自己宝贵一命。其二,马新贻果因渔色负友而死,那终审结果说他死于太平军的复仇,视同“阵亡”,就是饰功美化之词,他的家人与亲信没有理由不接受。
       第三种“海盗复仇说”,为首派钦差大臣张之万会审后奏报朝廷“尚属可信”的结论,言路为之哗然,故有再派曾国藩、郑敦谨两位重臣同审的下文。
        张之万是清末名臣张之洞的哥哥,弟弟是探花郎,哥哥更厉害,是状元郎。状元郎当然是聪明人,一到江宁,就看出情势不对,弄出个含混其辞的审问结果来糊弄上头。后接到调任江苏巡抚的朝命,更是如蒙大赦,连夜开拔。如果说,已被马新贻打得七零八落的海盗喽罗能令护卫森严的钦差大臣害怕至此,显然不太合情理,能令张大人害怕的,只能是仍然势力强大的“幕后黑手”,再细考江宁将军魁玉及两江官场在此案审理上的支吾其词,更见得那“黑手”是这些官老爷们也不敢惹的,而当时有势力且又有“刺马”理由的,只有湘军集团。
        第五种说法,正见于随郑敦谨审理此案的刑部司员颜士璋《南行日记》。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曾国藩墓 
      “刺马”是政治谋杀?
       
        后世史家,多持湘军主使“刺马”说。认为有如下理由,令湘军必“刺马”:
       一、湘军自1864年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也就是江宁,今南京)后,就视两江为自己的地盘。但朝廷却不容湘军坐大,1868年把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派不属湘军系统的马新贻继任,并落实裁撤湘军。其时马新贻不过47岁,资望既浅,又无显赫军功。纯是朝廷为了制衡湘军势力培养出来的政治新贵,湘军中人,如何容得下这根“眼中钉”?
          二、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后,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成为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对他恨之入骨。
        三、有闻马新贻奉有慈禧太后密旨,要他追查太平天国宝藏下落。太平天国在天京经营十年,积聚金银财宝无数。清廷本指望在攻克天京后,以这笔财富填补历经十多年内外征战空虚已久的国库。岂料天京在被湘军“九帅”曾国荃攻陷后,这笔财宝却不翼而飞。有传闻指曾国荃纵兵将天王府抢劫一空,然后一火焚之。事后,湘军中人多有回乡购田置地,大起豪宅的。当时朝廷曾让曾国藩查报太平天国国库的下落,曾国藩却只对以天王府已被大火焚毁,瓦砾全无。而马新贻要调查此事,不被杀人灭口才怪。
        马新贻被刺后,执掌朝政的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显然看出了一些端倪,急调湘军老祖宗曾国藩回两江坐镇,以防局面变坏。但曾国藩态度却很奇怪,两度上折称病请辞江督。当时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正为办理“天津教案”焦头烂额,国人责他媚外,洋人责他惩办不力。如能调任江督,正可顺理成章脱离这个里外不是人的尴尬境地,而曾国藩竟想赖在天津不走,除非他认为,“刺马案”比“天津教案”更麻烦,更尴尬。 
       曾国藩屡辞不获下勉强赴任,然而一路拖延。抵达江宁后,每天不过会客看书,并不急着审案。后来在与郑敦谨共同审案的过程中,曾国藩又往往沉默寡言,极少发问。郑敦谨进行了将近半个月的审讯后,曾国藩不过是淡淡地提示郑敦谨,恐怕案子还得像以前那样奏结。曾国藩的消极态度中有什么样的隐情,耐人寻味。最终,因曾国藩一个“实无指使别情”的奏片,清廷中止了追求“刺马”案真相的努力。这句话虽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出自“勋高柱石”的曾国藩,力量非同小可,无非告诉朝中军机大臣:不要再问了,问下去就没什么好结果了。
       自始至终,可以说清廷一直力主“刺马”案另有主使,并且不断降旨以推动审讯工作。但直到最终,也没有审出幕后主使,清廷迫不得已接受了审讯结果,只有以死后哀荣来安抚马家后人,上谕赏加马新贻太子太保衔,照总督阵亡例赐恤,入祀贤良祠,列国史传,赐谥端愍。
        纵观张文祥一击即中的“刺马”过程,明显是精心安排。而案发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让马新贻渔色负友之说广为传播,还有湘军将领给张文祥立碑等等。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但这高人高到哪一层,是什么样的来头才能令主审官员噤若寒蝉,令曾国藩一力回护,令朝廷投鼠忌器?已故台湾史学家高阳先生怀疑到曾国藩的儿女亲家、江南水师提督黄翼升头上,还有人更大胆地怀疑到曾国藩之弟“九帅”曾国荃身上,甚至怀疑曾国藩也有可能知情。
        然而,便是今时今日眼皮底下发生的“华南虎”案,我们尚且无法逼近真相,要把一百三十多年前的悬案推个水落石出,实在是今人力所难及了。

四大奇案篇2:揭秘清朝四大奇案,究竟是哪四大奇案呢?


?同治、光绪之交,慈禧垂帘听政时,清朝发生无数的奇案和冤案,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文祥刺马案最为震惊,后人称之为清末四大奇案。
杨月楼冤案同治十二年冬杨月楼与一商家女子的姻缘引发了一场官司。杨月楼在金桂园连续演出表现男女之情的梵王宫等剧,广东香山籍茶商韦姓母女共往连看三天。韦女名阿宝年方十七,对杨月楼心生爱慕。归后便自行修书细述思慕意欲订嫁婚约,连同年庚帖一并遣人交付杨月楼约其相见。
杨月楼且疑且惧不敢如约,韦女遂病且日见沉重。其父长期在外地经商未在沪,其母即顺遂女意遣人告知杨月楼,令延媒妁以求婚。月楼往见遂应约,倩媒妁具婚书,行聘礼订亲并开始准备婚事,但事为韦女叔父所知,以良贱不婚之礼法坚予阻拦谓,惟退。 韦母遂密商杨月楼,仿照上海民间旧俗行抢亲,韦女叔父即与在沪香山籍乡党绅商以杨月楼拐盗罪公讼于官。于是正当其在新居行婚礼之日,县差及巡捕至,执月楼与韦女,并起获韦氏母女衣物首饰七箱据传有四千金。
在将韦女解往公堂的路上,据记小车一辆危坐其中,告天地祭祖先之红衣犹未去身也。沿途随从观者如云。审案的上海知县叶廷眷恰亦为广东香山籍人,痛恶而重惩之,当堂施以严刑,敲打其杨月楼胫骨百五;女因不仅无自悔之语,反而称嫁鸡遂随鸡、决无异志而被批掌女嘴二百。
二人均被押监待韦父归后再行判决。此案一出立刻传遍街衢,舆论轰动。杨月楼是红极一时,人人皆知的名优,犯了这样颇富戏剧性的风流案自然格外引人注目。
同时优伶一向被视为贱民,而韦姓茶商则不仅属良家且捐有官衔,是有一定身份、家资小富的商人,杨月楼以贱民之身而娶良家之女违反了良贱不婚的通行礼法。此外韦杨婚姻有明媒正娶的正当形式,而乡党则以拐盗公讼于官县官,又以拐盗而予重惩,这种种不合常规的事情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因而一时众论纷纷。
最后为案澄清冤屈的人是慈禧太后。不过,杨月楼案却是糊糊涂涂的了断。参与制造此案的人都未受到一点影响,照样高高兴兴当官搂钱。而杨月楼的妻子韦阿宝,亦被其父逐出家门不知下落。杨月楼忧愤改名为杨猴子,自取辱名,以表其对官场黑暗及当时戏子社会地位低下处处受欺的不满。
张文祥刺马案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慈禧太后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孑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
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太原奇案太原有个富人叫张百万,因嫌弃穷女婿曹文璜,将二女儿玉珠许给一家姓姚的,但他女儿玉珠喜欢小白脸不爱钱,与曹文璜私奔,准备投靠曹家故交交城县令的陈砥节。
二人出城前在一家豆腐店歇息,豆腐店莫老汉父女同情他们的遭遇而将自家毛驴借了他们。第二天,张百万找不到人就认为跑到了大女儿家,带领家人前往大女儿金珠家找人,怀疑她藏身于衣柜中,谁知道衣柜里有个和尚,他们把衣柜抬走,和尚却闷晕了。 为了找台阶,张百万谎称二女儿暴病身亡,为和尚穿上嫁衣置于灵房。半夜,和尚醒了,逃走了,也到了豆腐店,在莫老汉家用嫁衣换了一身普通衣服走了,途中下半身再度兴奋,又调戏一早起的妇女,被其丈夫吴屠户杀死,尸体被扔到井里。
和尚命案和张家走尸案,一下轰动全城,阳曲县令杨重民开堂公审,有多管闲事的人指认和尚所穿为莫老汉衣物,急欲结案立功的杨重民不管三七二十一认定莫老汉为凶犯,莫老汉屈打成招,案情上报刑部。
当日吴屠户杀人后,迁居晋祠,曹文璜回太原时途经吴屠户的酒店,酒后失言的吴屠户吐露了他杀害和尚的秘密。几天后,曹文璜从交城回太原还驴,知道老汉被抓为莫老汉申诉,杨重民对冤情有所察觉,但害怕暴露自己严刑逼供草菅人命,而将曹文璜冤为同谋。
玉珠的丫环秀香在探监时得悉全部案情之后,一方面请求晋祠保长监视吴屠户,另一方面赶赴交城寻找玉珠。玉珠事又找刚从交城县令提升为山西提刑按察司陈砥节,赴任太原。于是,真相大白,老汉和公子哥无罪释放。
小白菜案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
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
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 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戴,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
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
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尼,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
这个案子平反昭雪以后,那么在当时的清朝,政治环境中引起轩然大波,慈禧太后一下子连续发布旨意,惩罚余杭知县刘锡同,远发黑龙江判处流刑,余杭知县刘锡同勘验不认真,导致这起冤案的发生他是罪魁祸首,发配黑龙江。
仵作沈祥以及其他相关人等30多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一干官员100余位,革除顶戴花翎,永不续用,这个案件纷纷扬扬的杨乃武、小白菜案以一大批官员的落马而告终。广大人民拍手称快,这就是杨乃武、小白菜的真实案情。

四大奇案篇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奇案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奇案   2013-06-05 06:29:55|  分类:
中华史海轶闻
|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纳兰容若《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奇案》
除了更加久远的“九鼎”下落等等,一般认为的中国历史四大奇案是:
 
传国玉玺和氏璧下落、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宋太祖之死、明建文帝之谜。
 
后人仿制的传国玉玺 
一、传国玉玺下落之谜
 
传国玺或传国玉玺,为中国古代皇帝的信物,史书记载传国玉玺乃蓝田玉雕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一蓝田玉琢为传国玉玺,命李斯丞相在其上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字,由玉工孙寿刻到上面。秦二世死后,由子婴把传世玉玺献给汉高祖刘邦,授之为“汉传国玉玺”。王莽篡权后,向孝元皇太后逼索玉玺,皇太后怒,把国玺狠狠砸在地上摔崩了一个角,王莽让人用黄金镶补,尽管手艺精巧,但宝玺终究留下缺角之痕。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时,率先攻入洛阳城的孙坚,在井中得一宫女之尸身上有一红色盒子,匣中之物正是传国玺(见《吴志》)。之后孙坚之子孙策将玉玺献与袁术以借兵马。孙策用此玺从袁术处换来三千兵将,从而奠定了孙吴霸业之基。袁术称帝失败后,玉玺归属曹操。
 
之后玉玺经过魏、西晋、前赵、冉魏、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后梁、后唐时失去踪影。有关玉玺的失踪之说,现时有三种说法:
 
  1.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2.公元946年后晋出帝被辽太宗捕获之时丢失。
  
    3.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据《二十五史纲鉴》载:公元1370年5月,明军横扫漠北直捣应昌之时,缴获元顺帝出逃所带到漠北的一批珠宝。其中既没有元朝的诸帝之玉玺,又没有传国玺。由于传国玺的下落不明,明、清两朝均没有传国玺。是故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有三件憾事,其中首件就是“少传国之玺”。
 清乾隆玉玺皇帝行宝,但这些都被指狗尾续貂
玉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二千余年。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传说的传国玉玺和氏璧说
 
“传国玉玺”就材于“和氏之璧”。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遗书赵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当时秦强赵弱,赵王恐献璧而不得其城,左右为难。蔺相如自请奉璧至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城,乃当廷力争,宁死而不辱使命,并以掷璧相要挟,终致秦王妥协,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之璧精研细磨,凋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人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而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自是,其随江山易主凡不下十数次,尽尝坎坷流离之痛楚。
 
秦子婴元年(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秦王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国玺得归刘汉。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更始帝刘玄三年(公元25),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将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至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熹平六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又二十年,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玺为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建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勗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玺转归后唐。又十三年后,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就此失踪。
 
根据民国年间,时任蓝田县县长、喜好玉石收藏的童冠文推考,传国玉玺可能被五代的冯道私藏。但是,该网民的帖子无任何出处。 冯道,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辽的大臣。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唐末,冯道事幽州刘守光为参军。刘守光败后,冯道事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李存勖即位,以冯道为翰林学士。明宗时任相。冯道历五朝十一帝,不离将、相、三公高位,容身保位,未尝谏诤。晚年自称长乐老。
 
后唐主李从珂与曹太后刘皇后等在亡国之际,登玄武楼自焚而亡之时,冯道正是当时的重臣。唐废帝李从珂时,冯道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李从珂在玄武楼自焚而死,传国玉玺自此不知去向,莫非传国玉玺被冯道收藏?这时,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使他(即童冠文——笔者注)心头为之一震,传国玉玺会不会就在冯道的墓中?这样一想,他心头的疑云便一点一点地散开了,立时感到云开日出,豁然开朗起来,看来传国玉玺很有可能就在冯道的墓中。
 
原来冯道不仅是一个善于观望形势、舍弱趋强、无所建树的大官僚,而且还是一个私藏国宝、老谋深算的人。他把传国玉玺私藏起来而没有献出来,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也许即使献出来他也不可能当更大的官了,他深知自己的官职已经够高了,纵使献宝邀功也是白搭,所以便藏了起来。而他死后,却让这稀世珍宝陪伴着他那丑恶的肉体,成为千百年来的一大迷踪。
 
后周太祖郭威时,遍索传国玺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澹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玺”被大金国掠走,其后便销声匿迹。
 
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世祖忽必烈崩。“传国玉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传国玉玺亦恐在其中而遭不测。
 
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朱元璋在建康称帝,号大明,改元洪武。继而北伐,蒙蒙元廷弃中原而走漠北,继续驰骋于万里北疆。明初,太祖遣徐达入漠北,穷追勐打远遁之残元势力,其主要目的便是索取传国玉玺,然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彷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11月,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伪“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由是,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最终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皇帝亦澹出中国历史,更无所谓“白版”不“白版”矣。
 
    二、武则天为何要立“无字碑”?
武则天画像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无字碑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岑仲勉、吕思勉等隋唐史专家。他们根据宋代着名学者朱熹的《通鉴纲目》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等史籍,认为武则天“即使撇去私德不论,总观其在位廿一年实际,无丝毫政绩可记”。
 
持第二种说法的学者如范文澜、翦伯赞等,他们援引的史料大致有唐代政论家陆贽的《翰苑集》、南宋史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的《续焚书》。
 
“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春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持第三种说法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的从解放后乾陵发掘的文物中,考证究源。1960年,学术界围绕着郭沫若同志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展开了争鸣讨论。这些学者指出:“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评价很高。”认为,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础,建立了规模,而“武则天则巩固和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五十年,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武则天对唐朝的历史和祖国的历史都起了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武则天的错误也是严重的,尤其是其统治后期,朝政腐败,新贵形成,对历史的前进起了阻碍的作用”。由于功过相掺,这些学者认为,“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立无字碑立得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最近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名君》一书,胡戟在《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一文中指出:“这座闻名于世的无字碑栉风沐雨,千余年来,昂然挺立,它似乎象征着武则天对自己一生事业的信心,是有意留下空白,任凭世人评说吧!”
    三、斧声烛影之谜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桉。
赵匡胤
    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据“金匮之盟”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派亲信王继恩召次子赵德芳进宫,以便安排后事.宋太祖二弟赵光义早已窥伺帝位,收买王继恩为心腹,当他得知太祖病重后,既与亲信程玄德在晋王府通宵等待消息.王继恩奉诏后并未去召太祖的次子赵德芳,而是直接去通知赵光义.光义立即进宫,入宫后不等通报径自进入太祖的寝殿.王继恩回宫,宋皇后既问:"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宋皇后见赵光义已到,大吃一惊!知道事有变故,而且已经无法挽回,只得以对皇帝称呼之一的"官家"称呼赵光义,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以:"共保富贵,勿忧也!"史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寝殿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赵光义
    这个事件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成了千古疑桉。《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文莹《续湘山野录》记载,“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则极力为宋太宗辩解。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已是四鼓时分,宋皇后派内侍王继恩召秦王赵德芳入宫,但王继恩却往开封府召赵光义,晋王的亲信左压衙程德玄己在门口等候。赵光义闻后大惊,说“吾当与家人议之。”王继恩劝他赶快行动,以防他人捷足先登,赵光义便与王继恩、程德玄三人于雪地步行进宫。据此,宋太祖死时,太宗当时不在寝殿,不可能“弑兄”。
 
四、建文帝的下落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据永乐年间修撰的《明太祖实录》中记载,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征战,燕王获得全胜,建文四年(1402年)6月13日,燕王统领大军开进南京金川门。当燕王军队进入皇宫时,宫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没了踪影。与此同时,建文帝所使用的宝玺也毫无踪影。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太宗实录》卷九记载:“上(即明成祖朱棣)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壬申,备礼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辍朝三日。”仁宗朱高炽御制长陵后碑也说,建文帝殁后,成祖备以天子礼仪殓葬。成祖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燕王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在什么地方,无人可知。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建文帝
    另一种说法是在南京攻破之时,建文帝曾想自杀,但在其亲信说服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了皇宫,隐姓埋名,浪迹江湖。明成祖死后,他又回到京城,死后葬于京郊西山。朱棣登位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他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处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员中,有不少锦衣卫士,这显然就是用于暗中察访建文帝的。
    明成祖曾向天下寺院颁布《僧道度牒疏》,将所有僧人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从永乐五年(1407年)起,还派人以寻访仙人张邋遢为名到处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后共20余年。
    民间传言中,在许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踪迹与传说。有的说建文帝先逃到云贵地区,后来又辗转到了南洋一带,直到现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为鼻祖。也有现代学者认为,当年建文帝潜逃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接着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于庵后小山坡上。
 
相关文章延伸阅读:
焦点三国之《子午谷:奇谋与奇案》
2012.04.01
焦点三国之《子午谷:奇谋与奇案》
C6 焦点三国之《子午谷:奇谋与奇案》
2011.09.22
C6 焦点三国之《子午谷:奇谋与奇案》
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
2013.05.28
政企合谋与经济增长:反思中国模式
南海四国拟联合武装巡逻对抗中国
2012.06.17
南海四国拟联合武装巡逻对抗中国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2012.01.31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剑桥教授发现黑洞中央奇点或宇宙中最小单位
2012.09.19
剑桥教授发现黑洞中央奇点或宇宙中最小单位
中美两国能否友好相处?
2012.10.18
中美两国能否友好相处?
奇之傅:钓鱼岛中日之争缘何呈现大逆转
2013.02.26
奇之傅:钓鱼岛中日之争缘何呈现大逆转
C41 回顾历史]诸葛亮好大喜功导致蜀国早亡!
2011.09.24
C41 回顾历史]诸葛亮好大喜功导致蜀国早亡!
三国第一杀妻案 猎户杀老婆招待刘备
2013.04.24
三国第一杀妻案 猎户杀老婆招待刘备
国中贵原 云中丽江
2012.08.12
国中贵原 云中丽江
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
2012.08.03
中国历史上的奇女子 分享到:        
阅读(12)|
评论(0)|
转载 (2)
|举报 
古代那些幽默的判决
 
印度尼西亚历年季度GDP统计数据(1990—2012)
历史上的今天
环保日骑马上街2012-06-05 18:45:07 尼泊尔人文风光旖旎卫生环境堪忧2012-06-05 18:44:37 高考成本增长十万倍说明了什么?2012-06-05 18:44:04 上了床,向左睡还是向右睡2012-06-05 18:43:36 中国经济的拐点在哪?2012-06-05 18:43:05
最近读者
蓝色月亮 mkj999 山东朱玉 李殿元 mmk11122 极目天舒 cccc3622 liyq2025
评论

蓝色月亮的博客
  取消网易微博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419857/

《四大奇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范文汇总五篇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体会研讨材料范文汇总五篇
  • 参观浙江红船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参观浙江红船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 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言讨发言五篇 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言讨发言五篇
  •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麦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范文(精选7篇) 浙江理工大学 杭州麦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业计划】范文(精选7篇)
  • 2020年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范文汇总四篇 2020年浙江省物业管理条例全文范文汇总四篇
  • 2023浙江成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合集2篇) 2023浙江成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合集2篇)
  • 浙江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录取分数线精选2篇 浙江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录取分数线精选2篇
  • 2023浙江衢州下半年自学考试免考办理通知精选3篇 2023浙江衢州下半年自学考试免考办理通知精选3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