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


五一劳动节 2019-07-31 10:22:19 五一劳动节
[摘要]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一: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 产 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

【www.shanpow.com--五一劳动节】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一: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生 产 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 入 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1)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和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对于个体经济来说,其所有者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和经营利润不易区分,这两部分统一作为劳动者报酬处理。  (2)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指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包括销售税金及附加、增值税、管理费中开支的各种税、应交纳的养路费、排污费和水电费附加、烟酒专卖上缴政府的专项收入等。生产补贴与生产税相反,指政府对生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因此视为负生产税,包括政策性亏损补贴、价格补贴等。  (3)固定资产折旧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  (4)营业盈余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  支 出 法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的是同一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因此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计算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的影响,会有一定的统计误差。目前通常是以生产法或收入法为准,三种方法互相验证,并将统计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常住单位是指一个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则称之为该国的常住单位。而所谓的经济利益中心是说某一经济单位在该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场所,如住房、厂房或其它建筑物,从事一定规模经济活动并达到一定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操作准则),则说明这一经济单位在该国具有经济利益中心。  国内生产总值关注的是地域概念。一个法人企业,如果它的全部经济活动始终发生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那么它就是我国的常住单位,就应计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而不论该企业属于哪个国家。如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该企业就属于我国的一个常住单位,其生产经营成果就统计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个住户,如果他在我国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住房,该住房为他们主要场所,则认为是我国的常住单位。  国内生产总值所衡量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因此它的计算范围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所谓中间产品是为进行生产而购入的产品。如服装厂在计算其最终生产成果的价值时,需要扣除为生产服装而购入的"布匹"的价值,对于服装厂而言布匹就是中间产品。由此看出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新增加的价值,也称"附加价值",因而它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国内生产总值始终强调是生产的概念,生产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手段转换或消耗货物和服务的投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过程。但是日常经济活动中也涉及许多非生产性交易,即与当期生产无关的转移支付,这些都不应计入当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例如:  (1)买卖股票  当你在证券交易所购买上市的股票时,必须有人按照当时的价格卖给你,这实质上是股票所有权的转移。这和股份公司的生产活动没有关系,因而这项股票交易所涉及的货币金额不计算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至于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交易手续费则做为服务性收入而计入服务业增加值中,而这不包括股票交易金额的本身。  (2)政府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是无偿的,它是作为国家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例如失业救济金、离退休养老金补助、学生助学金等。这些纯属政府的支出都是无偿的单向的转移,与当期的生产活动无关,因而也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3)私人之间的转移支付  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亲戚朋友之间的馈赠支出,这些个人之间的货币资金的无偿转移,不属于生产行为,因而肯定不应包括在GDP中。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国内生产总值是以价值量来衡量的,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括了数量变化,又有价格变动的因素。因此,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比时,应消除物价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实际变化。  消除不同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对比中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不变价法,主要是在计算工业、农业增加值时采用,不同时期不变价增加值对比,因为价格可比,所以只反映物量的变化;二是价格指数缩减法,即运用价格指数将报告期按现价计算的增加值调整为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量,然后计算发展速度,即消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只反映数量的变化。目前实际核算中主要使用价格指数缩减法。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总量的价值指标,不可能用一两种价格指数进行缩减,而必须根据不同产业部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价格指数进行缩减,然后加以综合。如工业、农业可以按照不变价产值(90价)进行折算,运输业采用交通价格指数、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根据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服务业按照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项目指数进行折算等,然后汇总得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不同时期进行比较时,计算出的增长速度即为按可比价格计算的速度。在对外公布的资料中,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是按现价计算的,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常住人口  用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相比得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核算期内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能够反映人民基本生活状况和基本国情国力、市情市力。因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观察其动态变化时,一般用可比价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相比来计算,以剔除价格因素影响,为了便于国际间比较,常常需要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成美元,即按当期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折算。2002年天津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238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合2704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二:地区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地区生产总值是指本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地区生产总值等于各产业增加值之和。其计算方法有三种: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2)收入法: 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之和等于地区生产总值
  (3)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支出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三:国家统计局关于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的公告


  按照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近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财政部财政决算和有关部门年度财务资料等,国家统计局对2016年GDP数据进行了最终核实,主要结果如下:
 
  经最终核实,2016年,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三次产业和各行业数据见附表。
 
  特此公告。
 
  附表:2016年GDP最终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附件:中国GDP年度核算说明
 
  国家统计局 
  2018年1月5日
 
  附表:
 
2016年GDP最终核实数与初步核算数对比
 
                                    行业                                    现价总量(亿元)                                    不变价增速(%)                                    产业结构(%)                                                    最终            核实数                                    初步            核算数                                    差距                                    最终            核实数                                    初步            核算数                                    差距                                    最终            核实数                                    初步            核算数                                    差距                                                    GDP                                    743585                                    744127                                     -542                                     6.7                                     6.7                                     0.0                                     100.0                                     100.0                                     0.0                                                                                                                                                                                                                                                                                                                                                                                                                                                       第一产业                                    63673                                     63671                                     2                                     3.3                                     3.3                                     0.0                                     8.6                                     8.6                                     0.0                                                     第二产业                                    296548                                     296236                                     312                                     6.3                                     6.1                                     0.2                                     39.9                                     39.8                                     0.1                                                     第三产业                                    383365                                     384221                                     -856                                     7.7                                     7.8                                     -0.1                                     51.6                                     51.6                                     0.0                                                                                                                                                                                                                                                                                                                                                                                                                                                       农林牧渔业                                    65976                                     65964                                     11                                     3.5                                     3.5                                     0.0                                     8.9                                     8.9                                     0.0                                                     工业                                    247878                                     247860                                     18                                     6.0                                     6.0                                     0.0                                     33.3                                     33.3                                     0.0                                                      制造业                                    214289                                     214214                                     75                                     6.7                                     6.7                                     0.0                                     28.8                                     28.8                                     0.0                                                     建筑业                                    49703                                     49522                                     181                                     7.2                                     6.6                                     0.6                                     6.7                                     6.7                                     0.0                                                     批发和零售业                                    71291                                     71113                                     177                                     7.1                                     6.7                                     0.4                                     9.6                                     9.6                                     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3059                                     33355                                     -297                                     6.6                                     6.5                                     0.1                                     4.4                                     4.5                                     -0.1                                                     住宿和餐饮业                                    13358                                     13281                                     77                                     7.4                                     6.9                                     0.5                                     1.8                                     1.8                                     0.0                                                     金融业                                    61122                                     62132                                     -1011                                     4.5                                     5.7                                     -1.2                                     8.2                                     8.3                                     -0.1                                                     房地产业                                    48191                                     48133                                     58                                     8.6                                     8.6                                     0.0                                     6.5                                     6.5                                     0.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1899                                     22828                                     -929                                     18.1                                     22.2                                     -4.1                                     2.9                                     3.1                                     -0.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9483                                     19705                                     -222                                     11.0                                     12.6                                     -1.6                                     2.6                                     2.6                                     0.0                                                     其他服务业                                    111626                                     110233                                     1394                                     7.5                                     6.3                                     1.2                                     15.0                                     14.8                                     0.2                                                     注:本表中GDP总量、构成等数据中,有的不等于各产业(行业)之和,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作机械调整。                       
附件:
 
中国GDP年度核算说明
 
  1.年度GDP核算概况
 
  1.1 基本概念
 
  GDP是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核算有三种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中,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将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国民经济各行业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于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是从生产活动成果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
 
  不变价GDP是把按当期价格计算的GDP换算成按某个固定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从而剔除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以使不同时期的价值可以比较。
 
  1.2 核算范围
 
  1.2.1 生产范围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而进行的知识载体产品的自给性生产,但不包括住户部门所从事的类似的活动;第四,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以及雇佣有酬家庭服务人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不包括没有报酬的家庭和个人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等。
 
  1.2.2 生产活动主体范围
 
  GDP生产活动主体范围包括了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本报告中的年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1.3 核算单位
 
  GDP核算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核算单位,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1.4 核算步骤
 
  按照GDP核算时效性的要求,中国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为GDP初步核算,第二次为GDP最终核实,每一次核算结果都会有所变化。
 
  1.4.1 初步核算
 
  由于2015年以前我国季度GDP核算采用累计核算的方式,所以1-4季度的GDP初步核算数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数。从2015年3季度开始我国季度GDP核算改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别计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P数据,将各季度GDP数据相加即得到年度GDP初步核算数。年度GDP初步核算在次年1月20日之前完成。
 
  1.4.2 最终核实
 
  年度GDP最终核实在隔年1月份完成。之所以做年度GDP最终核实是因为取得了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专业统计年报资料、部门年度财务统计资料、财政决算资料等。利用这些资料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分行业核算其增加值。
 
  1.5 法律依据和制度规定
 
  GDP核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目前,中国GDP是按照《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要求进行测算的,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
 
  1.6 保密性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一章第九条的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国民经济核算人员在进行GDP核算时对所使用的未经公开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严格保密,在GDP核算数据发布前对当期GDP数据也严格保密。
 
  1.7 用户需求
 
  年度GDP数据的国内用户主要是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行业协会、媒体以及社会公众。此外,国家统计局定期向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提供中国年度GDP数据。
 
  2.年度GDP核算方法
 
  2.1 分类体系
 
  在年度GDP核算中,行业划分依据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并采用两种分类方式。
 
  第一种分类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国家标准管理部门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在实际核算中采用两级分类。
 
  第一级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为基础,分为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业等11个行业。其中工业包含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行业;其他服务业包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7个门类行业。第二级分类在第一级分类的基础上,细化为行业大类。
 
  年度GDP初步核算的行业分类与年度GDP最终核实的行业分类的差别,主要是对第二级分类的细化程度不同。
 
  第二种分类是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剔除国际组织)。
 
  2.2 资料来源
 
  年度GDP初步核算采用季度GDP核算方法及资料来源,此处仅介绍年度GDP最终核实的资料来源情况。
 
  一是国家统计调查资料,指由国家统计系统实施的统计调查获得的各种年报资料,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等统计调查年报资料,住户调查资料,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资料,以及价格统计资料等。
 
  二是部门年度财务统计资料,指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制度、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国有企业负责收集的本行业年度财务统计资料,如交通部、卫计委、中石化集团公司汇总的所属企业或事业单位年度财务统计资料等。
 
  三是财政决算资料,指由财政部编制的财政收支决算资料,以及中央部门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收支决算资料等。
 
  四是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记录资料,主要包括:税务总局、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数据,例如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本外币信贷收支资料、税务总局分行业的税收资料等。
 
  2.3 核算方法
 
  年度GDP初步核算方法与季度GDP核算方法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下介绍年度GDP最终核实方法。
 
  2.3.1现价增加值核算方法
 
  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个行业现价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计算,其余行业现价增加值采用收入法计算。
 
  2.3.2 不变价增加值核算方法
 
  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采用固定基期方法计算,目前每5年更换一次基期,2016年至2020年不变价增加值的基期是2015年。
 
  年度不变价GDP核算主要采用价格指数缩减法和物量指数外推法。
 
  2.3.2.1 价格指数缩减法
 
  利用相关价格指数直接缩减现价增加值,计算不变价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某行业不变价增加值=该行业现价增加值÷该行业价格指数
 
  2.3.2.2 物量指数外推法
 
  利用相关物量指标的增长速度推算不变价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然后用上年不变价增加值和推算出的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计算得出该行业当期不变价增加值,计算公式为:
 
  某行业不变价增加值=该行业上年不变价增加值×(1+该行业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
 
  其中,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根据本期相关物量指标(如运输周转量、从业人员等)增长速度,以及以前年度不变价增加值增长速度与相关物量指标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确定。
 
  3.年度GDP数据修订
 
  3.1 修订的必要性
 
  年度GDP初步核算数时效性很强,一般在年后20天左右公布。这时,由于大量的年度财务资料在时间上满足不了年度GDP核算的要求,核算年度GDP初步数所依据的基础资料都是月度资料和季度资料,据此核算出来的年度GDP数据有很大的推算成分。之后,随着基础资料不断增加,特别是年度财务资料陆续报送,按照各国的通行做法,应当根据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资料适时修订GDP数据。
 
  3.2 修订程序
 
  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改革的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中国年度GDP核算分为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最终核实是对初步核算数据的修订。在开展全国经济普查,发现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也要对年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
 
  4.年度GDP数据质量评估
 
  4.1 对基础数据的评估
 
  对于GDP核算所使用的各专业统计数据和行政记录数据,有关专业统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都会对其质量进行检验,确保数据合理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当GDP核算部门得到这些基础数据后,会再次对数据的完整性、可比性和准确性进行检验,确保这些数据符合GDP核算的概念和要求。
 
  4.2 对核算方法的评估
 
  在GDP核算中,GDP核算部门会根据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实际情况,依据不断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对中国年度GDP核算方法进行修订,以确保核算方法的合理性。
 
  4.3 对核算结果的评估
 
  在核算出年度GDP数据后,要对GDP及其分项数据、GDP与其他核算数据、GDP与相关专业统计数据和部门统计数据的协调性进行检验,保证GDP数据和其他主要相关数据的相互协调和匹配。
 
  4.4 数据的可比性
 
  4.4.1 国际可比性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采纳了联合国《国民账户体系(2008)》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因而GDP数据具有国际可比性。
 
  4.4.2时间序列可比性
 
  在开展全国性的普查或计算方法及分类标准发生变化后,不仅重新核算当年GDP数据,而且还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修订。因此所公布的1952年以来的年度GDP数据时间序列具有可比性。
 
  5.年度GDP数据发布
 
  5.1 发布时间
 
  年度GDP初步核算数一般在次年1月20日左右发布,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在隔年的1月份发布。
 
  5.2 发布方式
 
  年度GDP初步核算数在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公布;年度GDP最终核实数在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gov.cn)以国家统计局公告的形式发布;同时,年度GDP最终核实数还在隔年的《中国统计摘要》和《中国统计年鉴》上公布;国家统计数据库(http://data.stats.gov.cn)将同步更新。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395313/

《劳动生产总值计算公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好句子【精选】 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好句子【精选】
  • 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汇编三篇】 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方案【汇编三篇】
  • 五一劳动节的句子文案学生精选2篇 五一劳动节的句子文案学生精选2篇
  • 五一劳动节俏皮说说范文(通用2篇) 五一劳动节俏皮说说范文(通用2篇)
  • 五一劳动节句子口号(合集三篇) 五一劳动节句子口号(合集三篇)
  • 优秀五一劳动节讲话稿800字(合集3篇) 优秀五一劳动节讲话稿800字(合集3篇)
  • 五一劳动节领导致辞稿范文(精选九篇) 五一劳动节领导致辞稿范文(精选九篇)
  • 五一劳动节领导致辞稿怎么写精选11篇 五一劳动节领导致辞稿怎么写精选11篇
为您推荐
  • 五一劳动节句子(通用3篇)
    五一劳动节句子(通用3篇)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一劳动节句子(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学校范文(精选5篇)
    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学校范文(精选5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学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五一劳动节校长讲话稿范文汇总十四篇
    五一劳动节校长讲话稿范文汇总十四篇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英语:InternationalWorkers Day,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一劳动节校长讲话稿范文汇总十四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优秀五一劳动节讲话稿800字范文(通用3篇)
    优秀五一劳动节讲话稿800字范文(通用3篇)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InternationalWorkers Day或者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五一劳动节讲话稿800字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 五一劳动节小学生讲话锦集四篇
    五一劳动节小学生讲话锦集四篇
    溺水一般指淹溺。淹溺又称溺水,是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介质中并受到伤害的状况。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五一劳动节小学生讲话锦集四篇,欢迎品鉴!
  • 五一劳动节公司讲话范文四篇
    五一劳动节公司讲话范文四篇
    党员大会:是指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召集的由基层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的会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一劳动节公司讲话范文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小学集合6篇
    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小学集合6篇
    国际劳动节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英语:InternationalWorkers Day,MayDay),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一劳动节讲话稿小学集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2023五一劳动节讲话稿范文(精选6篇)
    2023五一劳动节讲话稿范文(精选6篇)
    讲话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讲话稿是人们在特定场合发表讲话的文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3五一劳动节讲话稿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2022年(通用10篇)
    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2022年(通用10篇)
    五一劳动节一般指五一国际劳动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一劳动节活动方案2022年(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五一劳动节工地慰问信息(通用6篇)
    五一劳动节工地慰问信息(通用6篇)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一劳动节工地慰问信息(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