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类集团军


河北 2019-05-12 01:14:59 河北
[摘要]第一篇甲类集团军: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2014-09-19 16:04:55【集结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资料图:解放军92式轮式步兵战车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解放军最强悍的三大甲类集团军是:第38军,军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隶属

【www.shanpow.com--河北】

第一篇甲类集团军: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


 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2014-09-19 16:04:55
 
【集结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资料图:解放军92式轮式步兵战车
   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解放军最强悍的三大甲类集团军是:第38军,军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隶属北京军区;第39集团军驻守辽宁省,隶属沈阳军区,军部在辽宁辽阳;第54集团军现在驻守在河南省,军部位于河南新乡市,隶属于济南军区。这三大集团军都是甲类集团军。
   如果真正用美军的标准来衡量,我军都可能没有一支部队称得上“机械化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但这并不表明战斗力就不如美军。美军因为实行全球战略,整个地球除了南极外,可能都是要去准备打仗的,老美又没那么多兵,所以讲究“快速部署”。因此西方军队从来就是用军队武器和装备的“有机构成”来衡量战斗力的。
   这一点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国土防守战略,仗打得再远至多也就是周边国家,我国又不缺人力资源,所以从来就是把“火力”的压制和打击放在第一位。机械化程度是与国力相适应;是否需要“快速反应”也是与各值守方向的兵力密度相匹配的。只要打仗时,在来犯之敌面前有足够的部队,反应就算“快”;在打击敌人时,有指挥灵敏、能适时机动、有足够压制敌方的火力的“机械化”就行。总之,西方对军队的标准只能用来参考,不能用来当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圣经”。
   如果按照美军的标准,中国“甲种集团军”也没有一个完全实现机械化的。特别是我们军费有限,新装备也往往是根据部队情况配置的。
 
   资料图:99式主战坦克
   解放军第一王牌军第38集团军:护卫北京的“万岁军”
   第38集团军是我军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在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其突击力、快速反应能力、防御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援能力都在全军首屈一指。38集团军现隶属北京军区,军部位于河北保定。
   前身都是英雄部队
   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8年11月,1纵改称解放军第38军,下辖的第1师改称112师,第2师改称113师,第3师改称114师。
  可不要小瞧这3个师。112师的前身,是彭德怀领导的湘军独5师第1团,它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1930年,以红5军为主的红3军团一举攻克长沙,这也是1927年至1937年红军攻下的最大城市。红3军团是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战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9年被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随罗荣桓进军山东。
   113师的前身,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25军1部,它在长征中孤军奋战,率先到达陕北。抗战中,它被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一部进入山东,抗战后期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
   114师的前身是张学良的东北军第53军111师。1942年,它在中共地下党员万毅指挥下,在山东起义,编入八路军。
   由这些部队组成的1纵,当年是东北野战军的“猛虎军”之一,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称,1947年,李天佑调任1纵司令员,在他带领下,1纵更是扬名东北。  
   血战四平
   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是1纵的成名仗,电影《李天佑血战四平》就是以这段历史为题材拍摄的。
  李天佑1914年出生在广西临桂,14岁便到桂系当兵。由于他肯吃苦,不怕死,很快被提升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创办的南宁教导总队当了学兵。1933年,李天佑任红3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东征福建朋口、连城等战斗。在南平县西芹,他指挥13团歼灭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19路军366团,开创了红军1个团在运动中歼敌1个主力团的辉煌战绩,受到彭德怀嘉奖。彭德怀拍着19岁的李天佑的肩头说:“小鬼,你年纪不大,指挥打仗还真有本事!”
   抗战爆发后,李天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按照作战部署,时任343旅686团团长的李天佑和副团长杨勇率领部队正面向敌人进攻。战斗中,李天佑发现日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对我军构成威胁,他于是大喊:“跟我来,拿下它!”话音刚落,我军300多人很快冲了上去,将老爷庙拿下。此后,日军拼命反扑,双方展开拉锯战,但制高点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
   1948年3月,身为1纵司令员的李天佑和5纵司令万毅受命指挥3个纵队攻打四平。总攻发起后仅半个小时,主攻部队就突入四平城内,激战23个小时,国民党守军近2万人全部被歼。此后,李天佑成为指挥攻坚的名将,1纵也成为攻坚劲旅。在同年秋的辽沈战役中,李天佑率领1纵攻打锦州,取得胜利后,又率部队参加歼灭廖耀湘的辽西会战,消灭了部分国民党主力,后攻克沈阳。
   1纵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改番号为38军,李天佑担任军长,梁必业任政治委员。
   1948年底,李天佑率38军6万精兵直插华北平津之间,与兄弟部队共同担负主攻天津的任务,这也是38军第二场成名仗。1949年1月14日,战斗如期打响,李天佑指挥城西部队从西向东,率先攻克金汤桥并活捉守敌司令陈长捷。战斗仅进行29个小时,国民党军自诩为“固若金汤”的天津市迅即解放,守敌13万人全部被歼。
   在向全国进军的路上,38军还参加了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38军从中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多座。1949年4月,李天佑调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病逝于北京。
 “最可爱的人”从中走来
  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中,38军与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遭遇,由于动作迟缓,贻误战机,梁兴初被彭德怀批评。第二次战役中,38军担负关键的穿插任务,113师14小时走了72.5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337团3连快速抢占松骨峰,切断了美军南撤退路。敌我激战两昼夜,我军死守阵地,使敌军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最终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没。这一仗,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著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作家魏巍采访38军337团“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背靠即将开冻的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敌军,使其每昼夜前进还不到900米!38军以巨大代价完成了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抗美援朝战争在第38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该军有3个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2人,“二级战斗英雄”14人,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
  从朝鲜战场返回后,38军驻防吉林通化。1966年2月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调到保定地区,接替第69军的防务,拱卫京师。1983年,第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82年,38军在全军首先开始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1983年,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85年,38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
    曾在第38集团军服役著名战友
    叶京,著名导演。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二十一团,担任炮长职务,曾在北京军区大比武军事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冯小刚,著名导演。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编外宣传人员,文艺宣传队。
   梁天,著名演员。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第二十一团一营三连任炮长,坦克六师文艺宣传队。
  解放军第二王牌军54集团军:全军总战略预备队
   第54集团军装备先进,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个王牌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其装备水平仅次于第38集团军,是我军装备第二精良、第二先进的部队,军部驻地河南新乡。前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梁光烈曾任该军军长。
   54集团军是全军总战略预备队,是有历史渊源的。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仍有一些部队留在朝鲜驻防。直到1958年,才全部撤离。54军就是最后撤出朝鲜的一支部队。当时,国内早就处于和平状态,各个军都有了自己的驻地。54军便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排。1960年前后,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外部又是中苏关系破裂、中印边境冲突,54军就被调来调去,充当了预备队。后来,该部就习惯于被当作预备队使用。
  如今的54集团军,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现在战争节奏非常快,临时突发事件多,要求快速反应。所以,该部就跟一般部队不大一样。首先是要求轻装,随时都能走。另外,还要接受一些特殊训练,并且往往是集中待命。像普通部队平时可以执行一些生产任务,养猪种菜、修路、铺电线、修营房,但是,快反部队就不行了,就必须随时待命。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
   54集团军有着光辉的历史。前身54军是由两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合并而来。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4个野战军整编后的序列中本来没有第54军。1952年,为了接替兄弟部队驻防朝鲜,第45军军部及第134、135师要和第44军130师合并。两支部队都不想撤销自己的番号,各不相让。最后,周恩来作主,决定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各自的尾数“5”与“4”组成新番号,第54军由此产生。
   合编而来的54军承载了原45军和44军两个军的光荣历史。第45军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9军团。年轻的红9军团在长征中出色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在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重围,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6年,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抗日战争中,红32军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驻守在陕甘宁的南大门关中分区,后整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兼关中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警备1旅奉命进军东北,到达山海关一带时归冀察热辽军区领导,先后称“热辽纵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8纵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与9纵一起,以不到3万人的兵力,连续三战三捷,给东北敌军以极大震撼,使我军在冀察热辽转入主动。辽沈战役后,8纵整编为45军,黄永胜任首任军长,部队从北打到南,最后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广西镇南关。
    组成54军的另一支部队是原第44军130师,也就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3纵队。抗战时期,这支部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游击战,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部队撤至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1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后来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并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以打城市攻坚战见长。平津战役后,19师被编为44军130师,最终成为54军的组成部分。
   骡子也立功
   1953年,组建成立不久的54军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在内的254次大小战斗,歼敌7000余人。停战后,54军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直到1958年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祖国。不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54军马不停蹄前往甘肃、青海高原地区参加平叛战斗。1959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54军又在平叛战斗中克服高原、气候等种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
   1962年,54军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同年11月初,该军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地区干脆利落地歼灭了印军精锐第4军一部约万人,这支印度军队曾在二战中击败过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国元帅隆美尔的部队,受到过英国女王的嘉奖。这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
   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54军里有一头外号“土匪”的骡子,本来走失跑到印军那里去了,可在两军对阵时,“土匪”居然认出旧主人,拉了门炮跑回了54军。这头骡子因此也成了功勋骡子。
  1979年,54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国第一王牌师
  1984年集团军整编时,第43军127师编入54军。曾有人这样评价:“127师打过的仗,比一般的师去过的地方还多。”
  127师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原为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连取汀泗桥、贺胜桥,率先攻上武昌城头,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它成为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并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演绎了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等传奇故事。抗战时期,127师是平型关大捷和广阳大捷的主要参战部队。抗战胜利后,它挺进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早期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林彪指挥下,取得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我军第一次歼灭全部美国装备的国民党军。127师参加了东北几乎所有的大战恶战,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127师先驻防海南岛,后调往河南。在1998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127师奔赴第一线,在湖北等地参加抗洪抢险行动,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127师光荣历史上,先后涌现朱德、林彪两位元帅,还有粟裕大将、肖克上将、杨成武上将、耿飙上将、杨得志上将、黄永胜上将,以及彭明治、吴法宪、梁兴初、李作鹏、王东保、张池明等将领。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谭政大将、罗瑞卿大将也先后在该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大胆将军”腰斩白崇禧主力
    丁盛是解放军历史上一位悍将,人称“丁大胆”,是54军首任军长。他从1952年到1964年担任54军军长12年,对该军的影响极为深远。
    丁盛1913年生于江西于都。1930年,陈毅率领部队途经于都,17岁的丁盛看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就和同村的6个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黄土岭围歼战和百团大战。1947年,丁盛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4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之后,丁盛又担任45军135师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率部队攻占天津。战役中,丁盛经过周密的组织,指挥135师一举攻占民权门外围据点范家堡,扫清了民权门外200米的敌地堡群。总攻开始后,其尖刀连3分钟便突破了民权门,部队完成了拦腰斩断天津守敌的任务,确保了天津战役的胜利。
    1949年秋,林彪率领4野南下入湘,与白崇禧部队在衡阳、宝庆地区决战。10月5日,时任45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领部队疾行一天一夜,突破衡宝公路,到达灵官殿。当时,白崇禧正集结重兵封锁衡宝公路,林彪也命令4野各部队在衡宝公路以北待命。但丁盛的135师因与军部中断联络孤军冒进,脱离大部队160多里。
    天快亮时,丁盛在灵官殿设指挥部与总部联络,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敌人包围。此时,白崇禧已调集第7军4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丁盛当机立断,指挥各团抢占制高点,突然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四面开花:405团消灭敌7军军部,404团歼灭敌军172师师部,403团阻止敌军向西逃窜。
    林彪得知消息后又惊又喜,随即回电称:“很好,你师已插入敌人的心脏,现就地待命,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随后,林彪迅速命令各部队全线进军。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4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丁盛“大胆将军”名声也就此传开。
    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99年去世。
 
   资料图:解放军96式主战坦克
   第39集团军:保持完整的“红军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隶属于沈阳军区,军部驻地为辽宁省辽阳市。
   涌现许多烈士和英雄集体
   39集团军的前身是红15军团,包括红25军和红26军。红25军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长征期间与红28军合编为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部队抵达陕北苏区后,与刘志丹、高岗领导的红26军会合,于1935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
   1937年8月,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共5000余人,1939年9月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1940年6月开赴苏北,与新四军第6支队等合并,先后改称八路军第4、第5纵队,“皖南事变”后5纵又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945年11月,第3师开赴东北,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1948年11月,2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39军,这支部队的机关建制从未编散,始终为整建制改编,是解放军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解放战争期间,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表现十分出色。在辽沈战役锦州总攻中,39军迅速突破城垣,战士梁士英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战后,锦州人民将梁士英牺牲的街道改名为“士英街”。在天津战役中,39军部队率先攻破坚固的城防进入市区。解放战争中,39军共歼敌19.6万余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于1950年10月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9军歼敌4万余人。
   1953年5月,39军自朝鲜回国,长期驻守辽东半岛。1982年9月,39军与38军在全军首先开始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的试点。1984年,39军正式改编为陆军机械化第39集团军,并继第38集团军之后于1988年3月第二个组建陆军集团军直升机大队。
   刘震 “善战”将军
    作为39军第一任军长,刘震在该军军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刘震191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震任红15军团223团政委。“西安事变”后,21岁的刘震担任15军团75师政委,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受到红25军首长的表扬。抗战爆发后,刘震历任115师344旅668团政委、344旅旅长、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率部奔赴东北。
    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成立后,刘震任司令员。1947年春,他率领2纵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在打吉林靠山屯及新立屯等战斗中,歼国民党军3200多人。1947年5月,刘震在指挥攻克吉林怀德、歼敌5000余人后,又在大黑林子围歼国民党第71军。那是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毙敌军参谋长冯宗毅和88师师长韩增栋以下800余人,俘敌5000余人,缴获火炮60余门,装甲车12辆,就连亲自前往前线督战的71军军长陈明仁也险些被击毙。
    在1947年底的冬季攻势中,刘震率2纵以奔袭的方式完成了对辽宁法库县的半包围。他亲临现场勘察,看到法库周围都是山,有利地形也都被敌人占据,就向总部提出改攻彰武,调敌增援,在运动中歼敌的建议。总部同意后,在刘震统一指挥下,2纵和7纵仅5个小时即攻克彰武,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师9000余人,受到中共中央致电嘉勉。彰武攻坚战,是东北我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口径炮,堪称攻坚战中步炮协同作战的典范。
    2纵改编为39军后,刘震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当时,天津前线指挥部作战会议确定,由39军和38军自西向东突破,入关后要先打塘沽,后攻天津,堵住敌人,不让它从海上逃跑。刘震发现塘沽地形开阔,水渠纵横交错,加上正值隆冬,不易攻击,攻克塘沽的战略意义不大。他及时向负责塘沽地区作战指挥的邓华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建议,不打塘沽先打天津,完全可以达到切断敌人由海上逃走的战略目的。东北野战军遂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先攻天津。最终,39军出色完成解放天津的任务,歼敌2万余名。
   1949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辖第39军、第40军、第42军)成立,刘震任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率部挺进中南。1949年8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调第14兵团到北平组建空军,39军改归第13兵团建制,刘震改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相继参加了衡(阳)宝(庆)战役和广西战役。在广西战役中,刘震指挥部队歼灭白崇禧集团残部3.2万余人,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广西全境。1949年12月中旬广西战役结束后,刘震感到身体不好,难以继续作战,请求离队休息,得到批准。
    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在刘震的带领下,年轻的中国空军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与美国空军抗衡的能力。鉴于他的突出贡献,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刘震历任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并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在北京逝世。
    吴信泉 在朝鲜创下“四个第一”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39军的是第二任军长吴信泉。吴信泉1912年生于湖南平江,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1930年加入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班长一直干到了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初期,吴信泉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主任、687团政委,1940年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同年5月,吴信泉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政委,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信泉赴东北,先后任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2纵6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的部队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冬季攻势作战中,他率领2纵相继攻克沈阳王道屯、前后文家台等地,生擒国民党军新编第5军军长陈林达和第195师师长谢代蒸。1949年5月,吴信泉任39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吴信泉作为39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部队连创“四个第一”。在第一次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激战云山,首开中美军队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交锋的纪录,重创美国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这支部队号称自美国独立战争组建以来,160多年从无败绩。这一仗,39军消灭“联合国军”2000余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幽默评价道:“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
    在第二次战役中,吴信泉组织部队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后,指挥第116师率先进入平壤,成为第一支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部队,平壤从此再未落入敌人之手。另外,39军还通过战场喊话,使美25师24团一个黑人工兵连全连115人集体战场投降。那以后,美军改变了自独立战争以来的传统,对有色人种不敢再按肤色编队。
    第三次战役,39军再拔头筹,率先攻入汉城,先头部队占领南朝鲜总统府。
    第四次战役开始后,吴信泉指挥39军激战东线,第117师在向横城勇猛穿插的作战中,歼敌3300余人,俘美军8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傲慢自负,亦不得不称吴信泉为“可怕的人”。1951年11月,39军接替第47军临津江两岸的防御任务。
    吴信泉不但善于指挥打仗,还擅长做思想工作。入朝之初,针对极少数新兵的“恐美”情绪,吴信泉说笑道:“娘的,不就是美国佬吗?他们也没长着三头六臂!咱不光要摸摸它的老虎屁股,还要扒下它的老虎皮,给咱彭老总做把太师椅!”谈笑间把战士们的“恐美”情绪一扫而光。
    1953年回国后,吴信泉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至1982年,吴信泉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他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中纪委委员。1992年在北京逝世。
   来源:新浪军事、中华网

第二篇甲类集团军:揭秘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揭秘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  
2014-09-20 06:33:48|  分类: 军情军事    一统江山   网易博客 
集结号: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一、解放军最精锐的三大甲类集团军——解放军最强悍的三大甲类集团军是:第38军,军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隶属北京军区;第39集团军驻守辽宁省,隶属沈阳军区,军部在辽宁辽阳;第54集团军现在驻守在河南省,军部位于河南新乡市,隶属于济南军区。这三大集团军都是甲类集团军。
但是,如果真正用美军的标准来衡量,我军都可能没有一支部队称得上“机械化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但这并不表明战斗力就不如美军。美军因为实行全球战略,整个地球除了南极外,可能都是要去准备打仗的,老美又没那么多兵,所以讲究“快速部署”。因此西方军队从来就是用军队武器和装备的“有机构成”来衡量战斗力的。这一点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是国土防守战略,仗打得再远至多也就是周边国家,我国又不缺人力资源,所以从来就是把“火力”的压制和打击放在第一位。机械化程度是与国力相适应;是否需要“快速反应”也是与各值守方向的兵力密度相匹配的。只要打仗时,在来犯之敌面前有足够的部队,反应就算“快”;在打击敌人时,有指挥灵敏、能适时机动、有足够压制敌方的火力的“机械化”就行。总之,西方对军队的标准只能用来参考,不能用来当衡量军队战斗力的“圣经”。如果按照美军的标准,中国“甲种集团军”也没有一个完全实现机械化的。特别是我们军费有限,新装备也往往是根据部队情况配置的。
 
 
二、解放军第一王牌军第38集团军:护卫北京的“万岁军”——第38集团军是我军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部队,在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其突击力、快速反应能力、防御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援能力都在全军首屈一指。38集团军现隶属北京军区,军部位于河北保定。
1.前身都是英雄部队——38集团军的前身是1946年编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948年11月,1纵改称解放军第38军,下辖的第1师改称112师,第2师改称113师,第3师改称114师。可不要小瞧这3个师。
112师的前身,是彭德怀领导的湘军独5师第1团,它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1930年,以红5军为主的红3军团一举攻克长沙,这也是1927年至1937年红军攻下的最大城市。红3军团是当时的中央苏区红军两大主力之一,抗战中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1939年被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随罗荣桓进军山东。
113师的前身,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25军1部,它在长征中孤军奋战,率先到达陕北。抗战中,它被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其中一部进入山东,抗战后期编为山东军区第2师。
114师的前身是张学良的东北军第53军111师。1942年,它在中共地下党员万毅指挥下,在山东起义,编入八路军。
由这些部队组成的1纵,当年是东北野战军的“猛虎军”之一,以善打大仗、硬仗著称,1947年,李天佑调任1纵司令员,在他带领下,1纵更是扬名东北。
 
2.血战四平——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是1纵的成名仗,电影《李天佑血战四平》就是以这段历史为题材拍摄的。李天佑1914年出生在广西临桂,14岁便到桂系当兵。由于他肯吃苦,不怕死,很快被提升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创办的南宁教导总队当了学兵。1933年,李天佑任红3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东征福建朋口、连城等战斗。在南平县西芹,他指挥13团歼灭国民党号称铁军的第19路军366团,开创了红军1个团在运动中歼敌1个主力团的辉煌战绩,受到彭德怀嘉奖。彭德怀拍着19岁的李天佑的肩头说:“小鬼,你年纪不大,指挥打仗还真有本事!”
抗战爆发后,李天佑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斗。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按照作战部署,时任343旅686团团长的李天佑和副团长杨勇率领部队正面向敌人进攻。战斗中,李天佑发现日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对我军构成威胁,他于是大喊:“跟我来,拿下它!”话音刚落,我军300多人很快冲了上去,将老爷庙拿下。此后,日军拼命反扑,双方展开拉锯战,但制高点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平型关一战,115师共伤亡500多人,686团尤为惨烈,9连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
1948年3月,身为1纵司令员的李天佑和5纵司令万毅受命指挥3个纵队攻打四平。总攻发起后仅半个小时,主攻部队就突入四平城内,激战23个小时,国民党守军近2万人全部被歼。此后,李天佑成为指挥攻坚的名将,1纵也成为攻坚劲旅。在同年秋的辽沈战役中,李天佑率领1纵攻打锦州,取得胜利后,又率部队参加歼灭廖耀湘的辽西会战,消灭了部分国民党主力,后攻克沈阳。
1纵在辽沈战役结束后,改番号为38军,李天佑担任军长,梁必业任政治委员。1948年底,李天佑率38军6万精兵直插华北平津之间,与兄弟部队共同担负主攻天津的任务,这也是38军第二场成名仗。1949年1月14日,战斗如期打响,李天佑指挥城西部队从西向东,率先攻克金汤桥并活捉守敌司令陈长捷。战斗仅进行29个小时,国民党军自诩为“固若金汤”的天津市迅即解放,守敌13万人全部被歼。
在向全国进军的路上,38军还参加了宣沙、衡宝、广西、滇南等大小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中,38军从中国最北的松花江边一直打到云南中缅边境,纵横5000公里,转战11个省市,歼敌16余万,攻占大小城市100多座。1949年4月,李天佑调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0年病逝于北京。
 
3.“最可爱的人”从中走来——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中,38军与美第1骑兵师步兵第5团遭遇,由于动作迟缓,贻误战机,梁兴初被彭德怀批评。第二次战役中,38军担负关键的穿插任务,113师14小时走了72.5公里,赶在了全机械化的美军前。337团3连快速抢占松骨峰,切断了美军南撤退路。敌我激战两昼夜,我军死守阵地,使敌军南北两部相距不到1公里,却始终无法会师,最终大部转道新义州,才避免了全军覆没。这一仗,38军共歼敌1.1万余人,缴获坦克14辆,大炮200余门,汽车300余辆,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著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作家魏巍采访38军337团“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在第四次战役中,38军背靠即将开冻的汉江,依托简易工事,顽强抗击兵力、火力均占绝对优势的敌军,使其每昼夜前进还不到900米!38军以巨大代价完成了掩护任务,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抗美援朝战争在第38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该军有3个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2人,“二级战斗英雄”14人,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
从朝鲜战场返回后,38军驻防吉林通化。1966年2月由代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提议将该军调到保定地区,接替第69军的防务,拱卫京师。1983年,第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82年,38军在全军首先开始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1983年,112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1985年,38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
 
 
4.曾在第38集团军服役著名战友——
叶京,著名导演。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二十一团,担任炮长职务,曾在北京军区大比武军事技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荣立三等功。被授予“学习雷锋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冯小刚,著名导演。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编外宣传人员,文艺宣传队。
梁天,著名演员。曾经效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八集团军坦克六师第二十一团一营三连任炮长,坦克六师文艺宣传队。
 
 
三、解放军第二王牌军54集团军:全军总战略预备队——第54集团军装备先进,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三个王牌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其装备水平仅次于第38集团军,是我军装备第二精良、第二先进的部队,军部驻地河南新乡。前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梁光烈曾任该军军长。
54集团军是全军总战略预备队,是有历史渊源的。朝鲜战争停战后,志愿军仍有一些部队留在朝鲜驻防。直到1958年,才全部撤离。54军就是最后撤出朝鲜的一支部队。当时,国内早就处于和平状态,各个军都有了自己的驻地。54军便没有合适的地方安排。1960年前后,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外部又是中苏关系破裂、中印边境冲突,54军就被调来调去,充当了预备队。后来,该部就习惯于被当作预备队使用。
如今的54集团军,是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现在战争节奏非常快,临时突发事件多,要求快速反应。所以,该部就跟一般部队不大一样。首先是要求轻装,随时都能走。另外,还要接受一些特殊训练,并且往往是集中待命。像普通部队平时可以执行一些生产任务,养猪种菜、修路、铺电线、修营房,但是,快反部队就不行了,就必须随时待命。
 
1.长征途中四渡赤水——54集团军有着光辉的历史。前身54军是由两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合并而来。这里有这样一个小故事:1949年,4个野战军整编后的序列中本来没有第54军。1952年,为了接替兄弟部队驻防朝鲜,第45军军部及第134、135师要和第44军130师合并。两支部队都不想撤销自己的番号,各不相让。最后,周恩来作主,决定两军番号同时取消,取各自的尾数“5”与“4”组成新番号,第54军由此产生。
合编而来的54军承载了原45军和44军两个军的光荣历史。第45军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9军团。年轻的红9军团在长征中出色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在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单独活动于黔北、川南,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重围,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6年,红9军团改编为红32军。抗日战争中,红32军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驻守在陕甘宁的南大门关中分区,后整编为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兼关中军分区。抗战胜利后,警备1旅奉命进军东北,到达山海关一带时归冀察热辽军区领导,先后称“热辽纵队”和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8纵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与9纵一起,以不到3万人的兵力,连续三战三捷,给东北敌军以极大震撼,使我军在冀察热辽转入主动。辽沈战役后,8纵整编为45军,黄永胜任首任军长,部队从北打到南,最后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广西镇南关。
组成54军的另一支部队是原第44军130师,也就是抗战爆发后在冀中地区组建的八路军第3纵队。抗战时期,这支部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进行平原游击战,著名的“回民支队”就是其中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调集重兵发动了惨绝人寰的“五一大扫荡”,部队撤至晋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根据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吕正操带领约1个团的冀中子弟兵进军东北,后来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并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19师。解放战争中,19师参加了血战四平、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以打城市攻坚战见长。平津战役后,19师被编为44军130师,最终成为54军的组成部分。
 
2.骡子也立功——1953年,组建成立不久的54军入朝作战,参加了包括金城战役在内的254次大小战斗,歼敌7000余人。停战后,54军参加了朝鲜的重建工作,直到1958年才作为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祖国。不久,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54军马不停蹄前往甘肃、青海高原地区参加平叛战斗。1959年,西藏发生大规模叛乱,54军又在平叛战斗中克服高原、气候等种种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巩固边疆的任务。
1962年,54军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同年11月初,该军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瓦弄地区干脆利落地歼灭了印军精锐第4军一部约万人,这支印度军队曾在二战中击败过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国元帅隆美尔的部队,受到过英国女王的嘉奖。这是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最关键、也是最后一战,史称“瓦弄大捷”。
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54军里有一头外号“土匪”的骡子,本来走失跑到印军那里去了,可在两军对阵时,“土匪”居然认出旧主人,拉了门炮跑回了54军。这头骡子因此也成了功勋骡子。
1979年,54军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3.中国第一王牌师——1984年集团军整编时,第43军127师编入54军。曾有人这样评价:“127师打过的仗,比一般的师去过的地方还多。”127师是我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原为孙中山“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北伐战争中是著名“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遣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连取汀泗桥、贺胜桥,率先攻上武昌城头,赢得“铁军”美誉。大革命失败后,经历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它成为红4军、红1军团的骨干部队,并作为主力参加了中央红军的历次重大战役,演绎了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等传奇故事。抗战时期,127师是平型关大捷和广阳大捷的主要参战部队。抗战胜利后,它挺进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早期的主力部队之一,在林彪指挥下,取得著名的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我军第一次歼灭全部美国装备的国民党军。127师参加了东北几乎所有的大战恶战,从山海关一直打到海南岛。
新中国成立后,127师先驻防海南岛,后调往河南。在1998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127师奔赴第一线,在湖北等地参加抗洪抢险行动,有力地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127师光荣历史上,先后涌现朱德、林彪两位元帅,还有粟裕大将、肖克上将、杨成武上将、耿飙上将、杨得志上将、黄永胜上将,以及彭明治、吴法宪、梁兴初、李作鹏、王东保、张池明等将领。毛泽东主席、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聂荣臻元帅、谭政大将、罗瑞卿大将也先后在该部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
 
4.“大胆将军”腰斩白崇禧主力——丁盛是解放军历史上一位悍将,人称“丁大胆”,是54军首任军长。他从1952年到1964年担任54军军长12年,对该军的影响极为深远。丁盛1913年生于江西于都。1930年,陈毅率领部队途经于都,17岁的丁盛看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就和同村的6个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并于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黄土岭围歼战和百团大战。1947年,丁盛任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4师师长,参加了辽沈战役。之后,丁盛又担任45军135师师长,参加了平津战役,率部队攻占天津。战役中,丁盛经过周密的组织,指挥135师一举攻占民权门外围据点范家堡,扫清了民权门外200米的敌地堡群。总攻开始后,其尖刀连3分钟便突破了民权门,部队完成了拦腰斩断天津守敌的任务,确保了天津战役的胜利。
1949年秋,林彪率领4野南下入湘,与白崇禧部队在衡阳、宝庆地区决战。10月5日,时任45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领部队疾行一天一夜,突破衡宝公路,到达灵官殿。当时,白崇禧正集结重兵封锁衡宝公路,林彪也命令4野各部队在衡宝公路以北待命。但丁盛的135师因与军部中断联络孤军冒进,脱离大部队160多里。天快亮时,丁盛在灵官殿设指挥部与总部联络,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敌人包围。此时,白崇禧已调集第7军4个师的兵力来打135师。丁盛当机立断,指挥各团抢占制高点,突然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四面开花:405团消灭敌7军军部,404团歼灭敌军172师师部,403团阻止敌军向西逃窜。林彪得知消息后又惊又喜,随即回电称:“很好,你师已插入敌人的心脏,现就地待命,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随后,林彪迅速命令各部队全线进军。10月6日午夜,国民党军队全线溃退。10月7日,衡宝战役结束,桂系4个主力师被全歼。此战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支完整的军事集团灭亡,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丁盛“大胆将军”名声也就此传开。1955年,丁盛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1999年去世。
 
 
四、第39集团军:保持完整的“红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隶属于沈阳军区,军部驻地为辽宁省辽阳市。
1.涌现许多烈士和英雄集体——39集团军的前身是红15军团,包括红25军和红26军。红25军组建于1931年10月,属4方面军建制。长征期间与红28军合编为红25军,徐海东任军长。部队抵达陕北苏区后,与刘志丹、高岗领导的红26军会合,于1935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
1937年8月,红15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共5000余人,1939年9月扩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1940年6月开赴苏北,与新四军第6支队等合并,先后改称八路军第4、第5纵队,“皖南事变”后5纵又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1945年11月,第3师开赴东北,9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1948年11月,2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从1935年9月成立红15军团直到1948年11月成立39军,这支部队的机关建制从未编散,始终为整建制改编,是解放军中唯一保留下来的“红军军”。
解放战争期间,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表现十分出色。在辽沈战役锦州总攻中,39军迅速突破城垣,战士梁士英舍身炸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战后,锦州人民将梁士英牺牲的街道改名为“士英街”。在天津战役中,39军部队率先攻破坚固的城防进入市区。解放战争中,39军共歼敌19.6万余人。
朝鲜战争爆发后,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于1950年10月随13兵团首批入朝参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39军歼敌4万余人。
1953年5月,39军自朝鲜回国,长期驻守辽东半岛。1982年9月,39军与38军在全军首先开始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的试点。1984年,39军正式改编为陆军机械化第39集团军,并继第38集团军之后于1988年3月第二个组建陆军集团军直升机大队。
 
 
2.刘震 “善战”将军——作为39军第一任军长,刘震在该军军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刘震1915年出生于湖北孝感,1931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随红25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刘震任红15军团223团政委。“西安事变”后,21岁的刘震担任15军团75师政委,成为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其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多次受到红25军首长的表扬。抗战爆发后,刘震历任115师344旅668团政委、344旅旅长、新四军第3师10旅旅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抗战胜利后,率部奔赴东北。
    1946年9月,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成立后,刘震任司令员。1947年春,他率领2纵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在打吉林靠山屯及新立屯等战斗中,歼国民党军3200多人。1947年5月,刘震在指挥攻克吉林怀德、歼敌5000余人后,又在大黑林子围歼国民党第71军。那是一场痛快淋漓的歼灭战,毙敌军参谋长冯宗毅和88师师长韩增栋以下800余人,俘敌5000余人,缴获火炮60余门,装甲车12辆,就连亲自前往前线督战的71军军长陈明仁也险些被击毙。
    在1947年底的冬季攻势中,刘震率2纵以奔袭的方式完成了对辽宁法库县的半包围。他亲临现场勘察,看到法库周围都是山,有利地形也都被敌人占据,就向总部提出改攻彰武,调敌增援,在运动中歼敌的建议。总部同意后,在刘震统一指挥下,2纵和7纵仅5个小时即攻克彰武,全歼国民党军一个师9000余人,受到中共中央致电嘉勉。彰武攻坚战,是东北我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大口径炮,堪称攻坚战中步炮协同作战的典范。
    2纵改编为39军后,刘震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当时,天津前线指挥部作战会议确定,由39军和38军自西向东突破,入关后要先打塘沽,后攻天津,堵住敌人,不让它从海上逃跑。刘震发现塘沽地形开阔,水渠纵横交错,加上正值隆冬,不易攻击,攻克塘沽的战略意义不大。他及时向负责塘沽地区作战指挥的邓华司令员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建议,不打塘沽先打天津,完全可以达到切断敌人由海上逃走的战略目的。东北野战军遂改变原定的作战计划,先攻天津。最终,39军出色完成解放天津的任务,歼敌2万余名。
   1949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兵团(辖第39军、第40军、第42军)成立,刘震任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率部挺进中南。1949年8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调第14兵团到北平组建空军,39军改归第13兵团建制,刘震改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相继参加了衡(阳)宝(庆)战役和广西战役。在广西战役中,刘震指挥部队歼灭白崇禧集团残部3.2万余人,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广西全境。1949年12月中旬广西战役结束后,刘震感到身体不好,难以继续作战,请求离队休息,得到批准。
    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在刘震的带领下,年轻的中国空军逐渐成长起来,具备了与美国空军抗衡的能力。鉴于他的突出贡献,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刘震历任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并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2年在北京逝世。
 
 
3.吴信泉在朝鲜创下“四个第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39军的是第二任军长吴信泉。吴信泉1912年生于湖南平江,1927年参加平江农民赤卫队,1930年加入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从班长一直干到了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初期,吴信泉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政治处主任、687团政委,1940年随部东进冀鲁豫边区,任八路军第2纵队新编第2旅政委。同年5月,吴信泉奉命率部南下华中支援新四军,任新四军第3师第8旅政委,苏北军区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信泉赴东北,先后任新四军第3师独立旅旅长兼政委、东北民主联军2纵6师师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的部队参加了四平保卫战,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和辽沈战役。在冬季攻势作战中,他率领2纵相继攻克沈阳王道屯、前后文家台等地,生擒国民党军新编第5军军长陈林达和第195师师长谢代蒸。1949年5月,吴信泉任39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吴信泉作为39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战役,指挥部队连创“四个第一”。在第一次战役中,他指挥部队激战云山,首开中美军队现代历史上第一次交锋的纪录,重创美国王牌部队——骑兵第1师。这支部队号称自美国独立战争组建以来,160多年从无败绩。这一仗,39军消灭“联合国军”2000余人,其中美军1840余人。毛泽东以他特有的幽默评价道:“实践证明,美军不可怕,纸老虎毕竟是纸老虎嘛!”
在第二次战役中,吴信泉组织部队在给“联合国军”以沉重打击后,指挥第116师率先进入平壤,成为第一支进入平壤的志愿军部队,平壤从此再未落入敌人之手。另外,39军还通过战场喊话,使美25师24团一个黑人工兵连全连115人集体战场投降。那以后,美军改变了自独立战争以来的传统,对有色人种不敢再按肤色编队。
第三次战役,39军再拔头筹,率先攻入汉城,先头部队占领南朝鲜总统府。
第四次战役开始后,吴信泉指挥39军激战东线,第117师在向横城勇猛穿插的作战中,歼敌3300余人,俘美军800余人,创造了志愿军一次战斗生擒美军人数最多的纪录。“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傲慢自负,亦不得不称吴信泉为“可怕的人”。1951年11月,39军接替第47军临津江两岸的防御任务。
吴信泉不但善于指挥打仗,还擅长做思想工作。入朝之初,针对极少数新兵的“恐美”情绪,吴信泉说笑道:“娘的,不就是美国佬吗?他们也没长着三头六臂!咱不光要摸摸它的老虎屁股,还要扒下它的老虎皮,给咱彭老总做把太师椅!”谈笑间把战士们的“恐美”情绪一扫而光。
1953年回国后,吴信泉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沈阳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0年至1982年,吴信泉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他还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中纪委委员。1992年在北京逝世。
 
 
 
 

第三篇甲类集团军:我军有“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吗?


在军迷当中一直有“甲类集团军”、“乙类集团军”的传说,还有人煞有其事地给所谓“甲类集团军”排名单,比如“第1、13、20、27、38、39、54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甚至这种说法还堂而皇之上了某些电视节目,比如上海纪实频道的一期《中国王牌军》纪录片中,主持人就一本正经地称“38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
实际上,所谓“甲类/乙类集团军”完全是没有依据的误传,解放军的集团军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从未分过甲乙编制。
不但没有所谓的甲乙编制,甚至作为基本战役军团的集团军都没有固定的编制表,只有根据任务需要的编成,下辖的战术军团、部队可以调入调出。固定编制表都没有,哪来的甲乙编制?
至于有的集团军如38集团军新装备多、机械化程度高,有的集团军还在用老装备,这是80-90年代集团军建设过程中有所侧重,有先有后的结果,而不是存在甲乙两种编制的结果。当时为了追赶式发展,确定了七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为38、39、1、16、21、20、42集团军,后来集团军数量从24个裁减到18个,这次军改又裁减为13个集团军,加上新装备新武器换装全面推进,当初这个机械化重点建设集团军已经基本不提了。
在85年集团军化之前,集团军的前身是陆军军,当时陆军军是作为战役战术军团使用的,所以也给编定了固定的编制表,但是陆军军的编制表也没分过甲乙,只有过简编军,比如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云南战场最西端的第11军就是个简编军,平时只辖有两个师,但是它的编制表和其他军还是一样的,还是三个师,只是平时缺编了一个。1979年投入云南战场的时候,以云南省军区独立师编入第11军,编满三个师投入战斗。
真正分过甲乙的只有陆军师。从1959年开始,师分大中小,到1975年正式分甲乙编制。乙种编制师一般是6000人左右,辖3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每个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和警通连、机炮连2个直属连,共约1500人左右;每个步兵营由2个步兵连、1个机炮连组成;每个步兵连由3个步兵排、1个炮排组成;每个炮排下辖3个40火箭筒班;团属机炮连由1个100/82迫击炮排、1个82无坐力炮排、1个高射机枪排组成;营属机炮连由1个82迫击炮排、1个82无坐力炮排、1个重机枪排组成。
和甲种师相比,乙种师步兵团直属的迫击炮连、无后坐力炮连和高射机枪连合编成1个机炮连,3个炮种各1个排:步兵营下只有2个步兵连而不是3个,机枪连和炮连合编为1个机炮连。步兵分队少、专业分队尽可能合编,维持基本的架子和骨干,战时需补充到甲种编制才能投入战场。
当时分甲乙编制是考虑全面战争的需要。全面战争的爆发必然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国际形势恶化、战争威胁加大是有阶段有预兆的,在国际政治形势恶化、战争威胁加剧的时候开始动员,民兵、地方部队中逐层动员,补充兵员把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进行几个月的战前强化训练再投入备战。在这种“早打、大打”的形势预估下,保留相当一部分乙种师维持指挥班子和骨干人员,等待战时扩编是有必要的。
但是80年代开始冷战趋向于缓和,到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大规模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相反局部战争、地区冲突的可能性提高了,这种甲乙编制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就以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为例,这是一场短时间内爆发的短时间局部战争,留给中央军委的决策动员时间是很短的,大多数参战部队是1978年年底才接到备战命令的,甚至有部队是1979年初开始备战开赴前线的。
那么短的时间里要把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就非常仓促,只能从兄弟部队、地方守备部队里抽调部分战斗骨干,还有就是靠当年新补充的新兵。很多部队在战前只能紧急进行几次分队级别的战术演练、刚入伍的新兵来不及组织常规的入伍教育新兵集训,直接补充进战斗部队,抓紧时间组织了一到两次实弹射击和实投实爆。
从这种仓促可以看出,甲乙编制应对局部突发的武装冲突是不适合的。所以到1998年,全军集团军数量从24个减少到18个,乙种师要么缩编为旅、要么转为预备役,要么转为武警,甲乙编制的历史到1998年结束。
所以,1998年之后谁还瞎咧咧xx师是“甲种师”、xx集团军是“甲类集团军”的,你就给他大嘴巴抽上去,抽他个不懂装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293183/

《甲类集团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4上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目录公布 2024上半年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目录公布
  • 河北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材【三篇】 河北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电子版教材【三篇】
  • 河北高考一分一段排行榜须知汇编2篇 河北高考一分一段排行榜须知汇编2篇
  • 2023年河北省邯郸磁县党群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15人公告【荐】 2023年河北省邯郸磁县党群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15人公告【荐】
  • 校友会2023河北高校榜单精选三篇 校友会2023河北高校榜单精选三篇
  • 河北公开招聘5178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三篇】 河北公开招聘5178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三篇】
  • 2024年河北唐山寒假放假和开学时间范文汇总三篇 2024年河北唐山寒假放假和开学时间范文汇总三篇
  • 2023年河北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热】 2023年河北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