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青海 2009-04-27 15:18:43 青海
[摘要]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共4篇)青海的春节习俗青海的春节习俗五年级二班 马蕊汉族:同德地区汉族多沿用西宁和东部农业区的习俗。除清扫院落房内、祭灶、贴年画、贴对联、守岁、吃年饭、穿新衣、放鞭炮、辞旧迎新、拜年、走亲串友等同内地汉族

【www.shanpow.com--青海】

【一】:青海的春节习俗

青海的春节习俗

五年级二班 马蕊

汉族:同德地区汉族多沿用西宁和东部农业区的习俗。除清扫院落房内、祭灶、贴年画、贴对联、守岁、吃年饭、穿新衣、放鞭炮、辞旧迎新、拜年、走亲串友等同内地汉族相同外,不同的地方是:进入腊月二十五至三十日,家家户户蒸“献子”(一种直径为15—20公分的馒头)、花卷、包子,油锅炸馓子、油饼、油果、花花等,煮好肉、擀好长面、备好酒菜,等待过年;大年三十晚至年初三,不洒水、不扫地、不担水、不发脾气,擀面杖和菜刀“封”起来,到初四才能动用;初一凌晨,大人小孩穿新衣,家家在院内点燃松塔、柏香,房内点灯烧香,举行祭祖敬神仪式;然后向自家长辈和本族长辈拜年。

藏族: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进入腊月后,农家牧户缝制新衣,准备过年。腊月十九日这天,农业区的藏族群众开始清扫房屋、庭院,粉刷墙壁,张贴年画,被人们视作送“瘟神”。腊月二十四日,农家牧户家家泥抹锅灶,洗刷灶具,开始置办年货,制作点心,炸油饼、馓子等。腊月二十九日,牧业区藏族家家清扫帐篷的烟灰、尘土。除夕下午,农业区的藏族群众习惯在自家庄廓院墙上每隔一定的距离放一块拳头大小的冰块,也在自家地里、树园等地方放冰块,以示吉祥,但家中有人去世的不放。大年三十晚过年,全家老少欢聚一堂,吃“除夕饭”,吃得越饱越好,以示来年生活更幸福。初一凌晨二时许,男女老幼穿上节日

新装,摆上美酒佳肴,自家晚辈依次向家中长辈叩头拜年。然后老人们整装安坐,等待本村青年前来拜年。拜年开始,扶老携幼走帐串户互致祝福,每到一家齐呼“洛赛尔桑阿”(新年快乐),主人也立即回答“洛赛尔桑阿”(新年好),接着晚辈们向长者敬酒以示拜年。长辈们则赐坐品酒,表示感谢,并为晚辈赠送祝愿词。初二以后,人们带上点心、茶叶、哈达等礼物到亲友家拜年。 春节期间,家家都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喝年茶、吃年饭、饮酒唱歌,十分热闹,这种节日气氛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藏族人民还喜欢把青年男女婚礼、姑娘成年礼、婴儿剃头礼、老人祝寿礼等安排在春节。

安多地区春节习俗

掸尘:腊月十九日,牧区藏族群众掸拌帐篷上的灰尘,农区的一些人家在腊月二十后掸尘,清扫房屋、庭院,粉刷墙壁。

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除夕:全家团聚吃"年饭",大人们或唱酒曲,或总结一年来的生产,或谈天说地,有守岁至凌晨之习。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拜年:初一凌晨,人们相互拜年。先近亲,后村邻;先到有老人的家庭,再去一般家庭。拜年者拿着一瓶酒或带一些糖果、糕点、罐头等礼品,见人问"洛赛日桑"(春节好),到人家,向老人行叩头礼,并打开酒瓶盖子,向老人敬酒。

送年:正月十五日晚,农区藏族群众聚在一起,边饮酒,边歌舞(用"则柔"--歌舞的一种形式)"送年",表示春节之结束。

【二】:青海人的春节习俗

青海人的春节习俗

四年级一班 吕文涛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在春节浓浓的前奏里,记者来到朱世奎老师的家里,请这位对青海民间习俗文化研究颇有造诣的老人讲述青海春节的种种风俗,我们在他成长的记忆里撷取了几段正在消失的青海春节习俗,共同品味过年的文化内涵。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在我们生活的这片河湟谷地———青海,也有着许多的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过年风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的青海春节风俗逐渐离我们远去,今 天我们和广大读者一起回顾那曾经熟悉的一幕。

青海人过年,大体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农历腊月祭灶起,到大年三十,为准备阶段。这一段时间,主要活动是打扫卫生、缝制新衣、准备年食、购买过年的各种用品等。第二阶段是春节的正日子,即正月初一到初三,一般延续到初五日为止。主要活

动是“拜年”。第三阶段,正月初六日起到正月十七日,为民间文艺活动阶段,主要活动是“唱秧歌”“耍社火”等。

第一阶段:冬至至农历大年三十

冬至日开始的一个多月是青海最寒冷的日子,但白天的光照时间又逐日延长,故俗语曰:“冬至当日回”。这天又叫“小年”。青海东部地区,旧时农家的麦收秋碾等农事活动往往要拖延到冬至前才告结束,所以在这天为庆祝丰收要吃“油搅团”〈是用青油、白面、水、椒盐等按一定比例蒸煮而成〉。城镇地方,早晨吃肉丁、豆腐丁、金针、木耳等熬的“炒酒”和“旗子”(将面饼事先切成菱形花纹、烘好后,依纹断为旗花)。晚上吃“坐水”菜〈将肉切丝,与粉条烩炒〉。冬至以后人们就开始春节的准备活动,童谣曰:“过冬至宰聋子〈羊),过腊八宰瞎娃(猪)。”意即准备过春节了。随着时间的变迁,吃“炒酒”这种习俗就渐渐地离我们远去了。

“腊八冰”的预言

据《荆楚岁时记》: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在这一天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西宁及青海农村则在这一天吃麦仁饭。先将当年的新麦碾去外皮,或者凿冰为臼,春去外皮,是为麦仁。然后在先一日夜间,将麦仁与牛羊猪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茴香等作料,经过一夜的文火煮熬,肉、麦、作料皆己成乳状,清晨揭锅,香味扑鼻,食之可口而富营养。农村的一些地方,腊八那天吃腊八冰。孩子们到河边搬一

些干净的冰块,拿回家让家里人和养的家畜都吃一些冰,祈求来年丰收、六畜兴旺。祈祷后把冰块放到田地里的坟头上,观察从冰上冒出的气泡,冒出的圆形气泡多,就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豆子会丰收,冒出的长形气泡多,就表示来年麦子会丰收。这种类似于游戏的预言现在早已不在了!

神秘的祭灶

祭灶现在看来很神秘。祭灶用的主要是灶糖(有白、黄、黑三种)和灶卷(撒上红花和香豆的花卷),晚上由家里的男人主祭,女的不能祭灶,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是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然后放上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表示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今天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差不多都用上了电灶或者电磁炉,故而对于祭灶这一习俗早已淡忘了许多。 “有钱没钱,光光头儿过年”

这是一句以前过年说得俗语,表明过年前要讲究卫生,男的要剃个光头。现在就很少有人剃光头了,但是头发还是要理的。剃好光头,小孩子穿好新衣,大门口上红纸春联,庭院中垒好井字形的“松篷”,堂屋里供桌前贴上一张绘有龙、风、钱、马的大型图案纸,谓之“贴龙凤钱马”。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同时从农历腊月开始,就开始索要这一年借出去的债务,但是到了腊月三十的下午,如果别人家贴上春联了,就不能再逼债了。因为腊月里街上有许多的小贩叫卖灶糖,而年三十前又开始叫卖甜醅,所以有:“灶糖一喊干戈动,甜醅一喊定太平”之说。

第二阶段:红红火火过大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3天,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是元宝形的,意寓:恭喜发财。然后由家里的男人开始串亲访友,初三下午上坟、放炮送神。

第三阶段:文艺活动

远去的“太平歌”

大年初四、大年初五过年的第三个阶段就开始了,在街头巷尾敲锣打鼓,扭秧歌,即俗称的“太平歌”,每天晚上都要唱,一直到正月十五,唱的内容多为:三国故事、杨家将等,还有一些滑稽有趣的小段子,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生活幸福。当然,农村没有剧院以及别的娱乐场所,只能组织这些自娱自乐的活动。然而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这种“太平歌”早已消失了!

正月十三开始至正月十五,大街小巷掌灯结彩就要挂牌灯了,牌灯的两面是彩绘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小说的故事配图,店铺门前放的是走马灯(转灯),龙灯,其中青龙代表风调雨顺,黄龙代表五谷丰登。根据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这天,新婚夫妇要带上礼物到娘家躲灯,但不能留宿。

中国传统的民俗有许多都是很温馨,很有亲情感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逐渐的演变,有些传统习俗在人们心中逐渐淡化,比如吃年夜饭,现在许多人为了省时省力,都是在餐馆吃,为了保护环境和安全禁止燃放鞭炮等等,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对于贴春联,还是很好地保留下来了,也应该保留,这是中国优秀文化习俗的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传承方式,还有诸如花灯,社火等等,都是应该保留并继续创新的习俗。

【三】:安徽安庆的春节习俗是什么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习俗,那么,安徽安庆的春节习俗是什么呢?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安庆的春节习俗一、春节灯会

  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有《夫妻观灯》一出小戏,它集中而形象地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庆灯会高潮时的盛况。

  旧时,安庆城每年从正月初三起,家家张灯结彩,处处百戏歌舞,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期间,每天午后不久,街上各家大门上陆陆续续上纱灯,方灯,圆灯,宫灯,皮影灯,走马灯等各种花灯。蜡烛一亮,走马灯内的奔马及人物转动不停;

  不同造型的花灯,如“桃园三结义”,“唐僧取经”,“王小六打豆腐”等争奇斗艳,盏盏灯光照人。各条大街路口,都扎起高大的牌楼灯,灯火辉煌。门灯,牌楼灯,交相辉映,仰观如灯山,俯视如灯海,场面十分壮观。上灯之前,许多人家喜气洋洋地忙着“接灯”(迎接龙灯,狮子灯等在自家门口和堂屋中起舞,家运红火之兆),鞭炮之声不绝于耳。

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女孩子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她们相约结伴而出,争看花灯。上灯时分锣鼓声响,手持各种灯的玩灯人队伍便出现在街上了。

  仪仗队后,龙灯昂头游来,左右翻滚;狮子灯,腾跳旋转,勇抢彩球;高跷,推车灯,摇花蓝,走马采茶,旱船等各色各样的灯队络绎不绝。灯舞到哪里,爆竹就投到哪里,人群也就涌向哪里,大有“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意境。

  安徽安庆的春节习俗二、擦霉

  旧时,农历过年期间,安庆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大人见面互说些“恭喜发财”,“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真是喜气洋洋。但是,伢子(孩子)于不知不觉中说出一两句不吉利的话,则是很难避免的。为了不犯忌讳,一般家长于贴春联的同时,往往还在墙上贴上写有“姜太公在此,百无忌禁”,“童言无忌”等字的大红纸条。

  如发现伢子说漏了嘴,家长,兄妹或长辈,往往会半认真半开玩笑的,一手捉住说漏嘴的伢子,另一只手将匆忙中操起的鞋底或草把之类的物件,在伢子的嘴上象征性擦一两下,说:“伢子(或直呼乳名)屁股嘴!伢子屁股嘴!”擦的人并不怒气冲冲,而是笑逐眼开;被擦嘴的伢子,也是嬉皮笑脸,不当做是惩罚。只是擦过以后,就会注意不再瞎说了。这种习俗,叫“擦霉”或“揭霉”。

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相关介绍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年”是什么呢?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使这一沿续了几百年的习俗成为历史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四】:云南彝族的春节习俗有什么

  春节是我国的重要节日,各民族各地区都会以他们各自的庆祝方式来过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云南彝族的春节习俗有什么,欢迎大家阅读。

www.shanpow.com_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

  彝族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以而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在云南省双柏县小麦地冲的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于村后土地庙遗址,杀狗献“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为土主神之意),随后由本村“毕摩”祭土主请虎神。8位村民化装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们”两耳高耸,尾巴粗壮,浑身虎纹,额上绘一汉字“王”,颈上挂一个大铜铃,威风凛凛。“毕摩”念罢祭辞请虎神后,虎王率众老虎入村。整个跳虎节期内,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当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过一年一度的传统跳虎、敬祭虎神和祈愿老祖宗的保佑后,全体村民才能五谷丰登,人丁兴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满幸福。

  彝族介绍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区,现有人口657万多,其中云南最多,有405万多人。全省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尤以楚雄、红河西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其中《太阳历》和《十二兽历法》有其独特之处。自称地称不下一百余种,主要的有诺苏泼、纳苏泼、改苏泼、撒尼泼、阿细泼等,解放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春节其他少数民族的习俗介绍:

  藏族习俗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壮族习俗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习俗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习俗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习俗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习俗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习俗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10077/

《关于西宁春节的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3青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三篇 2023青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精选三篇
  • 2023年青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范文汇总三篇 2023年青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范文汇总三篇
  • 青海高考分数线成绩公布集合2篇 青海高考分数线成绩公布集合2篇
  • 2024年上半年青海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第三周周六【热】 2024年上半年青海心理咨询师考试时间5月第三周周六【热】
  • 2024青海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热】 2024青海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热】
  • 2023年青海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2023年青海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 关于青海高考分数线【二篇】 关于青海高考分数线【二篇】
  • 2024年青海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是什么【精选】 2024年青海中级会计职称报名条件是什么【精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