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的讨论阅读


读书名言 2019-10-12 17:16:03 读书名言
[摘要]根的讨论阅读篇(一):孩子毫无章法地阅读,怎么可能读得懂书!关键要抓住阅读的“根”有家长爱问:孩子每天都在读书,但是他会不会看不懂呀?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孩子爱读,能够从阅读中获取快乐,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用管他读懂了多少,他如果不懂,是绝对不会读下去的。所以家长们通常担心得孩子读不懂,其实是混淆了泛

【www.shanpow.com--读书名言】

根的讨论阅读篇(一):孩子毫无章法地阅读,怎么可能读得懂书!关键要抓住阅读的“根”

有家长爱问:孩子每天都在读书,但是他会不会看不懂呀?一般而言,如果一个孩子爱读,能够从阅读中获取快乐,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用管他读懂了多少,他如果不懂,是绝对不会读下去的。
所以家长们通常担心得孩子读不懂,其实是混淆了泛读和精读的概念。
要不然搭配题目让他练习?
不建议在孩子阅读时附加一些任务,一些思考题,一些作业。
如果非要有,建议以阅读后轻松讨论的方式进行,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一旦让孩子觉得我不但要读,我还要不停地回答你各种问题,他就不会爱读了。
我记得读书时一个教授曾经跟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事情,他是研究唐宋文学的,他说,你们读唐诗宋词是享受,但是我不是,我读唐诗宋词,通常都是为了研究。我要写论文,所以我觉得读的时候简直是折磨。连教授都有这样的感慨,何况一个孩子呢?
阅读时的心理越是轻松,就越容易得到阅读的乐趣。
精读和泛读哪个好?
精读是好,但是精读太花时间,所以,量上就无法兼顾。
传统文学和文化如汪洋大海,我们没有一定量的阅读,无法做到窥豹一斑。
比如我们读四大名著,到底能记住多少个人物,多少个情节,并没有人对此作具体规定,甚至,是不是记住人物和情节就说明读懂了呢?这个不一定的,大家只要不是做研究,做学问,完全可以天马行空,自己按照喜欢的方式去阅读,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勒特,作品一旦问世,它就不在属于作者一人,而是大众的。
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是一片现代文阅读中,老师问学生,文中最后所说的山的那一边到底是什么呢?参考答案说,山的那一边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一个希望,是吸引人不断向前的动力。
后来记者采访作者,作者说,这答案不是我给的,我写的时候,也并没有想过山的那边到底应该是什么,只是觉得这样写比较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本并不负责提供标准答案,读书也不是为了考察孩子记住了几个人名和情节,有时候,一触即发的感受可能不好表达。
学习精读,泛读为辅
这里有一位家长的真实体验,她以非常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
带领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高效阅读,有趣阅读。
女儿今年步入二年级,我也开始了对她精读方面的引导。
通过精读,我想实现这样几个目标:
一是可以深入地阅读,从阅读中锻炼思维;
二是学会思维导图的方法,慢慢地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的领域当中;
三是一起欣赏文学之美,通过阅读尝试创作。
在这个阶段中,精读会占用很多时间,会影响到泛读的数量。但我想,等到孩子可以自己掌握精读的方法,能主动寻找精读目标进行精读之后,她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到那时也就会自然过渡到第三个阶段——保持一定比例的精读与泛读了。
最近,一本《秘密花园》我和女儿读了一周多。我俩都非常喜欢,很享受读它的过程。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阅读过程。
女儿喜欢阅读的酣畅淋漓,经常把一本书一口气读完。虽然我们的目标是精读,但这样的阅读体验还是必须满足的。所以,所谓精读,并不是慢读,而是反复去读。
这本书我们一共读了三遍。
第一遍:泛读(2个晚上)
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主要目的是掌握故事情节,对人物有大致了解,产生基本的阅读感受。女儿读完之后跟我复述了它的情节,兴奋地和我讲述了她的体会和她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地方。
第二遍:精读(4个晚上)
我与孩子共同完成。在孩子读第二遍之前,我自己也把它仔细地读了一遍,并在重要的地方做了标记,对其中需要加深理解的内容也做了准备。我把整本书按照内容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四个晚上和女儿共读。
第三遍:略读及摘抄(3个晚上)。
女儿写字慢而费力,时间也不够用,因此,导图上的文字,摘抄都由我来代笔。就算这样,也消耗了三个晚上,我们才把导图,摘抄都基本弄完了。
通过这次精读,我和女儿都觉得收获满满,好像被喂足了肥料的植物一般,脸上都不由得堆满了笑。这样的过程不仅对理解这本书有帮助,我其实更希望它会影响到她的阅读习惯,在泛读中也能有更多的思考。当然,单靠几次的精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时间和量的积累才能形成习惯。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存在一招制敌的绝密武器,需要的好方法的坚持再坚持。

根的讨论阅读篇(二):【原创】“现代文阅读分析”丢分多的根源及对策

【原创】“现代文阅读分析”丢分多的根源及对策                ----长春成长作文国学私塾:丁  宁、王语雷         从小学生到高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现代文阅读分析试卷丢分多,一直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本文试图言简意赅,分析成因,制定对策。       学生思辨能力与阅读内容(不局限文本)“不对称”,是“丢分多”的主因。 
       比如:12岁的孩子,分析40岁作者的文章,就像小马拉大车,“难”是必然的! 
       主观方面,大多数孩子不是“笨”的问题(极少数理解分析能力出众的学生除外);只是,智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育到与所阅读文本“平等对话”的程度;常常在粗浅了解了内容(本意)、不能准确把握内涵(引申义等等)的劣势情况下“孤军作战”,焉有不吃亏的道理? 
        客观方面,现在很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给孩子什么都准备好了,替孩子考虑的过于周详,导致孩子的思维能力从小不能经常充分锻炼。另外,课堂教学的现代文阅读分析“本本主义”(照着书按着标准答案讲解)是普遍现象(部分教师原因);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努力思考,却不注意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注意:不是答题技巧)----例如:哪里需要逻辑思维?哪里需要形象思维?哪里需要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等的综合运用?......如果学生“奔赴战场”(阅读)前,先掌握“各类武器”(思维方法)的性能及使用,“实战”(答题)是否更加有的放矢呢? 
        考场常见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既不知道该用大脑哪根筋思考(恰当的思维方式方法)更加合理,同时也处于智力水平与文本内涵的“不对称打击”之下,习惯于按照平时的套路去“套”......试举一例:大多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悟”得不透;连锁恶劣反应:如果整体感知做得不好,一系列回答问题,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败得迷惘,胜得糊涂......缠绵于题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精神可嘉,学的痛苦! 
       怎么办呢? 
       对策: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虽说“智力本天成“,但是家长和教师也应该”妙手助思维“;即:注意传授孩子基本的思维方式方法,积极孩子拓展“思维” 的宽度和深度;......训练中,从“整体、部分、细节”几个环节入手,反复运用多种趣味盎然的手段锤炼学生的大脑!......阅读思维训练举例:(1)为什么1+1=1?(2)”手、高手、二手“中,”手“的不同意义?......   
      当然,如果个别学生智力发育极其缓慢,后天训练也只能耐心“静待花开”,万万不可“揠苗助长”。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只有思辨能力(感悟)强大的孩子,才能在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时,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其实,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乃至于长大后的工作、生活,有百益无一害啊!) 
       ...... 
       在具备一定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前提下,语文底蕴的储备成为当务之急,原因:思而不学则殆!
       生活中,不能等到思维能力具备,才去“阅读”。虽然,语雷丁宁一直认为:阅读质量胜过阅读数量。但是,只是相对而言;毕竟,阅读的质量和数量兼备,岂不更美?...... 
       对策:“思维”和“阅读”必须齐抓共管,两“手”都要硬。----对于“阅读”的话题,不属于本文的重点,语雷丁宁不赘言。
       其实,数理化课程的学习,道理也是这样;语文底蕴(语感形成是关键)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数学学习中,各类题型的见多识广养成的良好数学感觉。 
       ...... 
       学生自身的“力量”(智力水平、思维方法、阅读积累)拥有之后,现代文阅读分析的方法、答题技巧等恰到好处地“浮出水面”,成绩必将如虎添翼。 
       ......
       最后,语雷丁宁建言:“语文学习的速成班”不可信!什么名师碰上“思维和底蕴差”的学生,都会挠头 。只注重答题技巧,那可能暂时解决表层问题,如果医生不能从“内科”治疗核心病症,“病情”依然会不断反复;如果运气不佳,极有可能酿成大祸! 
       总之,语雷丁宁的看法是:现代文阅读分析训练中,以下三个方面相辅相成----     【1】思维;     【2】底蕴;     【3】方法。
                  (完)
      
                     --2013年12月22日长春成长作文国学私塾--

根的讨论阅读篇(三):中国反智最大的根源——读书无用论


文 / 万方中

中国反智最大的根源在于“读书无用论”。
“读书没什么卵用”,这是最直接的一种。
与之相比,更多的是一种温和的“读书无用论”:“我觉得经验比读书更重要。(所以不读书)”、“你读的是书,我是在社会里读书,一样的。”、“我觉得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很难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读书没什么卵用)”

我们以上答案里,阐述的很多问题,都是表面现象,问题的本质在于:过度的依赖于经验,而不是思维方式。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来自于两方面:书籍,以及经验。
当他没有从书籍里获取思维时,那么,他剩下的,就只有那点儿经验了。
经验人人都有,这并没有什么稀奇。一个人,只要你活着,就有经历,有经历,就有经验。

当一个人过度地依赖于经验,那么当他作出决断时,经验、感觉、直觉混淆在一起,以致于分不清哪些是经验、哪些是感觉、哪些是直觉、而哪些才是思维,正确与错误更加分不清楚了。
这时,感官的刺激代替了大脑,直觉代替了思维,后续将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我在后面将慢慢谈。

1、现象
我因为身在制造业的关系,所以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黑社会、有官员、有制造业老板们,有工厂员工、也有办公室的小白领。他们的收入不算高,一个月从3000到7000不等,但这个水平在中国,也算不上低。
老板更不用说,从2000年中国开放WTO以来,外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身家没过千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过外贸。
在这里,上到老板,下到员工,外到客人,内到熟人,你时刻都能体会到一股子反智的倾向。
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来一句:“哎,读书也不是那么有用的,你看你。”然后就没说下去了,意思是“你读这么多书,还不是最后跟老板打工?”
有的同事要炒股,我推荐他看几本书,尔后又原封不动的还给我。比起这些,他们更喜欢看新闻,看市面上兜售的“某女这轮牛市爆赚600万”劲爆新闻,讨论K线形态,寻找内幕消息。
还有的想创业、开工厂(现在制造业极具下滑居然想开厂),却没有人想静下心来,充充电、看几本书、学点什么,他们给我的回答常常是:“我觉得看书没那么重要,看了要用得上才行啊!我现在缺乏的是经验,真的,我很需要。你像我师傅,一个斗大的字都不会,照样的走南闯北,但他就是很有经验……”
在这里,人们喜欢对财富高谈阔论,对往事唏嘘感叹,对小道消息趋之若鹜,对名人大事件侃侃而谈。但是从来没有人,想知道这些事件背后的理论和起因,更没有人会静下心来,拿本书慢慢研究。
2、缘由
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中国发生了山崩地裂式的变化,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面,诞生了无数的机会,产生了无数的富翁。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富的,就这样富起来了。人在财富面前,容易极度的膨胀,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客观因素的作用。

我们的这个社会是非常现实的,经常会由结果来推导成因。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你总感觉,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因此,这些现象给了人这样的错觉:读书有个卵用,能赚到钱、有能力才是真的。
相信这样的情况你们也经常遇到,你看着看着书,突然走过来一个人,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哎,别读书了,还不如出来社会混几年,学的东西比你在书本上的多多了。你看某某某,从来不读书,还不是照样发大财,这个社会看的是能力。”
至于能力是什么?天知道。有的人认为是人脉,有的人理解为“资源”,还有的人理解为权力。

然而在我看来,这些解读,根本就没有指向问题的本质所在——过去的几十年,所有的、不靠脑力、技术含量吃饭的暴富都是有前提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
什么叫信息不对称?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
在中国的股市传奇里,你永远逃不过“杨百万”这个字。作为在中国股市里先富起来的那一部分人,无论你怎样评价他——投机倒把也好,走狗屎运也罢,杨百万这个名字,已经被写入了中国股票的历史,成为了一个传奇。

这个人是怎样完成他的原始积累的呢?
有一天他偶尔看报纸,发现一个现象:两个地方的国库券价格是不一样的。
这样,他就从价格低的地方买入国库券,然后拿着蛇皮袋装上,坐着火车去往另一个收购价较高的地方。
他一年来回好多次,直到有一天,国库券不再存在价差,他完成了第一笔原始积累——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那一年是1989年。这笔钱,对于一个工厂的工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天文数字——而他的这一切,不是因为读什么卵书,而是因为他某天某时某个地点,看到了一张神奇的报纸,而恰恰别人没注意到。

再举个例子:
2000年,中国入WTO的时候,外贸很好做,钱好像是捡来的。
因为那时候开工厂的很少,竞争不完全,因此,外国人来中国,没什么议价的条件——当然,他也不需要议价,那时候的商品,对于手持美金的他们来说,简直太便宜了。
100块钱一对的真皮鞋,赚个50块钱都是常有的事——对于中国人来说,50块钱很多了,那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工资才一两千块。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鞋子太便宜了,真皮的,才100块人民币一双。

竞争不完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信息不流通。因为很多人并不知道做外贸赚钱,人们只有靠口口相传。口口相传的速度很慢,虚实也莫辨。因此,制造业的老板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原始资本积累。
这些需要读书吗?
不需要。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里,你不需要技术、不需要知识储备、甚至不需要资金。
我记得我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做生意赚了不少的钱,原因很简单: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开始,士农工商,商排在最末,大家都觉得做生意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我的父亲胆子大,敢拉下脸来推着板车出去叫买卖,就这样做起来了。

是的,你只需要胆子足够大,抓住了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富起来。
“人生关键要学会抓住机遇,有时候抓住一两个,足以影响你一辈子。”这不是我们很多前辈跟我们说的话吗?(有些为了宣扬他的这种机会主义,甚至还搬出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至于这个机会是从天上掉下来,还是从你朋友的口中得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或许你等了一辈子,也等不到这样的机遇。因此,总有这样的错觉:“好事总是发生在别人身上,倒霉蛋只有我一个。”

然而,现在情况变了,原因很简单:有了互联网。
当互联网诞生了以后,信息就开始变得全流通。
比如你以前买东西,有很多东西你需要,但却买不到——比如,机械键盘,我现在仍然发现,即便在广州这种大城市,卖机械键盘的店铺依旧凤毛麟角。
你好不容易找到有一家卖,人家看你满怀欣喜的样子,第一个意识就是宰一下你。

现在有了TB,人家要宰你就难了。你上网一搜,价格清清楚楚,网上因为价格太透明,价格也都差不多。
当信息完全流通以后,机会主义就相对而已很少了——你买国库券,上网就能买了,价格透明,不存在价差,再也没有套利的空间。做外贸,上个EBAY一搜,价格一目了然。你过去有权力,能作威作福,现在我拿个手机把你摄像上网,你就有下岗的危险。
所以,现在我们感觉钱越来越难赚就是这点——你凭着机遇来获利的几率越来越小,信息充分流通,你能做的,别人在你的网店买个样品回来,三下五除二就复制了过来。最后跟你做一样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价格越拉越低,直到没有利润为止。
在信息闭塞的环境里,你不读书能靠着机会一夜暴富。在信息充分流动的环境里,没有了这些暴富机会,你能靠什么?
靠的是真本事,若有什么机遇,也是对未来趋势的精确判断。
我不知道读书能在这场产业升级中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只知道,不读书,没有知识,光靠经验、人脉、关系、钱、倒腾,在这场产业升级里将会很容易被淘汰。
3、总结
书籍的好处在于,困囿于现实,你身边是不可能结识像书里那么多优秀的人的,因为有些写书的已经死了,唯有思想流传了下来。
然而,书籍给了你一条接近他们的途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成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经历而顿悟出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很快,像以前很多次一样,激动了一两天,你马上就忘却了,以前该怎样还是怎样。
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你脑海中零散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着你,形成你的信仰。

而书籍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类和梳理,他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进行系统的归纳。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经验所能代替的。

不仅如此,书籍还能带给人经验的补充——一个人不可能经历多重的人生。然而书籍可以,你看历史、看人物传记,能看到多彩多样的人生,从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不读书所产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盲目地信奉经验主义,觉得经验能至高无上:你想想看,有什么比我亲身经历更弥足珍贵吗?只有我亲身经历的,才是适合我的,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死的,而我的经验是活的。像以下这位就是这样:
他这句话本身其实就是个逻辑错误,将经验和理论分割开来,进行极端的假设。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你只要活着,你就会有经历,有经历,你就会有经验。所以,只读书没有经验的人是没有的,但是,只有经验不读书的人确实是有的,还不少。
这还是一个写作者的群,一个写手,居然推崇读书无用论,不知道他是怎么写出东西来的。

缺乏阅读,还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1.阅读能力的低下,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朋友圈(图片截自于网络):
这些人把鸡汤当作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你还不能提醒他,怕他生气。

2.讲话情绪占主导,没有任何逻辑。
3.凡事凭感觉、直觉,而不相信科学。
比如我们的王林大师,就是这样火起来的。前阵子我还了解到,现在有些所谓的能量大师还真是有人信,当别人跟我描述这些人群的神奇时,真是栩栩如生。
还比如我们很多所深信不疑的星座学、算八字,有时间我专门写文来写写。

4.一个不爱学习的人,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以为是命,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自己所导致的。
如果多读读书,别的不说,这个社会将少掉多少不必要的争执和吵闹。
就我个人而言,我出生的家庭并不是很好。我的父母跟很多父母一样,从一个贫瘠年代走过来,他们口味很大,但是能力有限。他们跟我们很多人一样,教的都是一些江湖套路。(比如,我的父亲经常跟我说:“你学习要讲方法啊。”至于什么方法,要怎样读,他从来没教过我。他以为,将这句话重复一万遍,我学习就能讲方法了。再来点压力、奖惩机制,就称之为教育。)
我的性格、我的思维、我的习惯,很多都是从书中得益,在后天慢慢矫正,天生并不具备。

从大数据来看,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无论调查的数据准确与否,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发达国家的阅读率,远高于我国阅读率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和全民阅读率密切相关。
我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从来没有谁跟我谈过电影、音乐、书籍,从来就是“买房了吗”、“买车了吗”、“小孩子多大了”三件套,讨论完这些问题,聚会差不多也可以散了。
这还是本科,受过国家高等教育的人群。其他的人群阅读率更是不堪目睹。

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是读书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读书的问题。
很多把持着“读书无用论”的人,都是本身不读书的,或者读了书压根就没读懂的。
你不怎么读书,大谈特谈“读书有没有用”,这本身就是个很好笑的事情。
事实上,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自己不是不读书,他们其实在以另一种形式读书。

比如某老板,花了几千块钱,听完一场“成功人士的演讲”,满怀欣喜地跑过来跟我说:“喂,你知道吗?昨晚我听了那个老师的演讲,真的收获颇丰。他的观点有很多新颖的地方,比如他说,我们这个世界,有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坚持。有一天,他的一个朋友,高尔夫从0开始学起。他的朋友告诉这位老师,虽然他是个新手,但是他只要坚持挥杆1000次,他就是个熟手,他挥杆1万次,他就是大师……”
她还没讲完,我就听就明白了,这位成功学演讲者讲的“我的朋友的故事”,其实就是改造版的一万小时理论。这个理论的源头,来自于格拉德威尔的《异类》——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爱读书,只是懒、浮躁、耐不住寂寞。比起一个人费力地一行一行地阅读,他们更喜欢跟一群人坐在台下听别人讲故事给自己听,哪怕是花上点钱。
一个人懒,就通常会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系列的合理的解释,比如——“读书无用论”。

所以,我觉得当这些人读了一些书以后,再过来讨论“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这个话题会比较好。
(本文系公共账号“方独”(wansfang)授权发布)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mrmy/488431/

《根的讨论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关于读书名言警句【二篇】 关于读书名言警句【二篇】
  • 简单的读书名言一年级【3篇】 简单的读书名言一年级【3篇】
  • 非常经典的读书名言精选三篇 非常经典的读书名言精选三篇
  • 读书名言三篇 读书名言三篇
  • 2023年读书名言警句范文三篇 2023年读书名言警句范文三篇
  • 读书名言警句200句集合6篇 读书名言警句200句集合6篇
  • 100句非常经典的读书名言警句范文(精选3篇) 100句非常经典的读书名言警句范文(精选3篇)
  • 读书名言警句励志句子精选三篇 读书名言警句励志句子精选三篇
为您推荐
  • 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名言警句集合3篇
    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名言警句集合3篇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激励我们努力读书名言警句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读书名言警句【精选】
    读书名言警句【精选】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学习知识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读书名言200句(合集7篇)
    读书名言200句(合集7篇)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警示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读书名言200句(合集7篇),欢迎品鉴!
  • 古人读书名言(合集3篇)
    古人读书名言(合集3篇)
    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人读书名言(合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七篇
    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七篇
    “名言名句”的意思是:指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富有知识的名人所说的能够让人懂得道理的一句较为出名的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读书名言名句美妙句子【三篇】
    读书名言名句美妙句子【三篇】
    在教育上,读书学习是不容忽视的一件事,前人也在不断地告诫着我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书名言名句美妙句子【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三篇
    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三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古人对我们的教诲,告诫我们对学习不可懈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名言名句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范文(精选三篇)
    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范文(精选三篇)
    名人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ngrénmíngyán。而关于读书的句子,大家是否有所了解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名言名句经典语录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读书名言名句经典句子(合集3篇)
    读书名言名句经典句子(合集3篇)
    名言警句,是前人或者伟人所说出的流传于世的一些话语,而从古至今在学习上,古人对我们都有着不少的教诲。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名言名句经典句子(合集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语录【三篇】
    关于读书名言名句语录【三篇】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听说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那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是否有所了解呢。小编收集了一些经典的名人名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书名言名句语录【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