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故事


安徽 2019-06-22 21:34:19 安徽
[摘要]36计故事一:三十六计故事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 瞒天过海【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

【www.shanpow.com--安徽】

36计故事一:三十六计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第一计 瞒天过海
【故事】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计 围魏救赵
【故事】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内讧加剧,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力量。公元1860年,清军派和春率领数十万大军进攻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今江苏南京),清军仗着人马众多,层层包围,使天京成为一座孤城。     为了解救天京,天王洪秀全召集诸王众将商讨对策,但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大家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这时,年轻的将领忠王李秀成为洪秀全献上一计。他说:“如今,清军人马众多,硬拼只会凶多吉少。请天王拨给我两万人马,乘夜突围,偷袭敌军屯粮之地杭州。这样,敌人一定会分兵救援抗州。然后天王乘此机会突围,我也回兵天京,形成两面夹击之势,天京之围可解。”翼王石达开急忙响应,并表示也带一支人马协同忠王作战。诸王全将都认为这是“围魏救赵”之计,有两位王爷亲率精兵突围,胜利是有把握的。可是洪秀全生性喜欢猜疑,以为天京被围,形势险恶,怀疑二王是不是想乘机脱逃,所以迟疑不决,没有吭声。李秀成猜透了洪秀全的心思,他突然跪倒在地泪如泉涌,说道:“天王,天国危在旦夕,我等若有二心,对得起天王和全军将士吗?”石达开也跪在天王面前,恳求洪秀全下令发兵。洪秀全深受感动,终于同意照计而行。     这年正月初二,正值过年,清军仗着人多势众,已把天京团团围住,也就略有松懈。这天半夜时分,李秀成、石达开各率一部人马,乘着黑夜,从敌人封锁薄弱的东南角突围出去。清将和春见是小股部队逃窜,也就没有追击。     二王突围后,分兵两路:李秀成奔杭州,石达开奔湖州。李秀成抵杭州城下,见守备森严,他急令士兵攻城,但都被击退。原来这杭州是清军的重要粮草基地,城内守军也有一万余人。他们只坚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李秀成见三天三夜未能攻下抗州,心中焦急。突然天降大雨,城内守军见太平军久攻不下,都很疲惫,天又降雨,就都躲进城堡休息,因为几天几夜没好生睡觉,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李秀成乘着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墙,等守城兵士惊醒,城门己经大开,李秀成率部冲入城内,攻了杭州。为了吸引围困天京的清军,李秀成下令焚烧清军的粮仓。     和春闻讯,知道杭州已失,断了后勤供应,急今副将张玉良率十万人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见清军已分兵解救杭州,敌军正在调动,于是下令全线出击。李秀成攻下抗州,放火烧了粮仓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达开也率部回撒天京。两路兵马汇合一处,机智地绕道而行,回避了张玉良回救抗州的部队,终于顺利地赶回天京。此时城内城外的太平军对清军形成夹击之势,清兵始料不及,左冲右突,阵势大乱,死伤六万余人,一败涂地。清军惨败,天京之围已解。短时期内,清军已无力再打天京了。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三比一,力量悬殊。宁远守将袁崇焕,身先士卒,奋勇抗敌,击退满兵三次大规模进攻。明军的奋勇抵抗,力挫骄横的满兵。袁崇焕乘满军气馁之时,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击伤努尔哈赤,满军惨败。怒尔哈赤遭此败绩,身体负伤,攻占明朝的壮志难酬,羞愧愤懑而死。皇太极继位,第二年,又率师攻打辽定。袁崇焕早有准备,皇太极又兵败而回。     又经过几年的准备,皇太极再次攻打明朝。崇祯三年,他为避开袁崇焕守地,由内蒙越长城,攻山海关的后方,气势汹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率部入京勤王,日夜兼程,比满兵早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作好迎敌准备。满兵刚到,即遭迎头痛击,满兵先锋巴添狼狈而逃。     皇太极视袁崇焕为从未有过的劲敌,又忌又恨又害怕,袁成了他的心病。皇太极为了除掉袁崇焕,绞尽脑汁,定下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帝猜忌心特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廷的宦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州订下密约,故此满兵才有可能深入内地。崇祯勃然大怒,将袁崇焕下狱问罪,并不顾将士吏民的请求,将袁崇焕斩首。皇太极借崇祯之刀,除掉心腹之患,从此肆无忌惮,再也没有遇到哀崇焕这样的劲敌了。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四计 以逸待劳
【故事】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故事】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兖身上。多尔兖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硅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李自成。多尔兖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兖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兖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故事】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统治数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立志收复台湾。1661年4月,郑成功率二万五千将士顺利登上澎湖岛。要占领台湾岛,赶走殖民军,必须先攻下赤嵌城(今台南安平)。郑成功亲自寻访熟悉地势的当地老人,了解到攻打赤嵌城只有两条航道可进:一条是攻南航道,这条道港阔水深,船只可以畅通无阻,又较易登陆。荷兰殖民军在此设有重兵,工事坚固,炮台密集,对准海面,另一条是攻北航通,直通鹿耳门。但是这条航道海水很浅,礁石密布,航通狭窄。殖民军还故意凿沉一些船只,阻塞航道。他们认为这里无法登陆,所以只派少量兵力防守。郑成功又进一步了解到,这条航道虽浅,但海水涨潮时,仍可以通大船。于是决定趁涨潮时先攻下鹿耳门,然后绕道从背后攻打赤嵌玻。     郑成功计划已定;首先派出部分战舰,浩浩荡荡,装作从南航道进攻。荷兰殖民军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防守航道。为了迷惑敌人,郑成功的部队声威浩大,喊声震天,炮火不断。这一下,郑成功非常成功地把殖民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南航道。北航道上一片沉寂,殖民军以为平安无事。南航道激战正酣,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郑成功率领主力战舰,人不知,鬼不觉,乘海水涨潮时机迅速登上鹿耳门,守军从梦中惊醒,发现已被包围。郑成功乘胜进兵,从背后攻下赤嵌城。荷兰殖民军狼狈逃窜,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七计 无中生有
【故事】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八计 暗渡陈仓
【故事】     一般来说,一个将领实施某一计谋取成功之后,敌方会吸取教训,防止再次上当。因此,故伎重演,难度很大。古代军事奇才韩信,二施“暗渡陈仓”的计谋,玩弄敌人于股掌之上,堪称一绝。     楚汉相争,各路诸侯,自知力量不敌刘邦、项羽,他们密切注意战争动向,寻找靠山。西魏王豹,本已投靠刘邦,后见汉兵受挫,就转而投靠项羽,联楚反汉。     大将军韩信举兵攻打西魏,大军进至黄河渡口临晋关(今陕西大荔东)。西魏王豹派重兵把守临晋关对岸的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凭借黄河天险,紧守度日,封锁临晋关河面,森严壁垒。     韩信深知,如果从临晋关渡河,损失太大,难以成功。他决定再施“暗渡陈仓”的计谋。他佯装准备从临晋关渡河决战,调集人马,赶造船只,派人沿黄河上游察看地形。经过认真调查韩信决定从黄河上游夏阳(今陕西韩城南)渡河,那里地势险要,魏兵守备空虚。韩信一面命大军向夏口调集,一面佯装从临晋关渡河,派兵丁擂鼓呐喊,推船入水,作出强攻的样子。魏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汉军佯装大举强渡的时候,汉军已在韩信率领下从夏阳渡河后,直取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等到西魏王豹得到消息,派兵堵截汉军,已经来不及了。汉军生擒西魏王豹,占领了西魏。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九计 隔岸观火
【故事】     战国后期,秦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全歼赵军四十万,赵国国内一片恐慌。白起乘胜连下韩国十七城,直逼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指日可破。赵国情势危急,平原君的门客苏代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赵王与群臣商议,决定依计而行。     苏代带着厚礼到咸阳拜见应侯范睢,对范睢说:“武安君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苏代巧舌如簧,说得应侯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赵国已很衰弱,不在话下,何不劝秦王暂时同意议和。这样可以剥夺武安君的兵权,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范睢立即面奏秦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结果,赵国献出六城,两国罢兵。     白起突然被召班师,心中不快,后来知道是应侯范睢的建议,也无可奈何。     两年后,秦王又发兵攻赵,白起正在生病,改派王陵率十万大军前往。这时赵国已起用老将廉颇,设防甚严,秦军久攻不下。秦王大怒,决定让白起挂帅出征。白起说:“赵国统帅廉颇,精通战略,不是当年的赵括可比;再说,两国已经议和,现在进攻,会失信于诸侯。所以,这次出兵,恐难取胜。”秦王又派范睢去动员白起,两人矛盾很深,白起便装病不答应。秦王说:“除了白起,难道秦国无将了吗?”于是又派王陵攻邯郸,五月不下。秦王又令白起挂帅,白起伪称病重,拒不受命。秦王怒不可遏,削去白起官职,赶出咸阳。这时范睢对秦王说:“白起心怀怨恨,如果让他跑到别的国家去,肯定是秦国的祸害。”秦王一听,急派人赐剑白起,令其自刎。可怜,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白起,落到这个下场。     当白起围邯郸时,秦国国内本无“火”,可是苏代点燃范睢的妒忌之火,制造秦国内乱,文武失和。赵国隔岸观火,使自己免遭灭亡。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计 笑里藏刀
【故事】     三国时期,由于荆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17年,鲁肃病死。孙、刘联合抗曹的蜜月已经结束。     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孙权久存夺取荆州之心,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以后,关羽发兵进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后患,留下重兵驻守公安、南郡,保卫荆州。孙权手下大将吕蒙认为夺取荆州的时机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议孙权派当时毫无名气青年将领陆逊接替他的位置,驻守陆口。     陆逊上任,并不显山露水,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他给关羽写去一信,信中极力夸耀关羽,称关羽功高威重,可与晋文公、韩信齐名。自称—介书生,年纪太轻,难担大任,要关羽多加指教。关羽为人,骄做自负,目中无人,读罢陆逊的信,仰天大笑,说道:“无虑江东矣。”马上从防守荆州的守 军中调出大部人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陆逊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风报信,约定双方一起行动,夹击关羽。     孙权认定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成熟,派吕蒙为先锋,向荆州进发。吕蒙将精锐部队埋伏在改装成商船的战舰内,日夜兼程,突然袭击,攻下南部。关羽得讯,急忙回师,但为时已晚,孙权大军已占领荆州。关羽只得败走麦城。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许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许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故事】     唐朝中期,各镇节度史都拥有军事、经济大权,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蔡州节度使的儿子吴元济在父死之后,起兵叛乱。唐宪宗派大将李塑(“塑”字的“土”部换“心”部,同“诉”字。因电脑子库里没有此字,下用“诉”字代替)担任唐州节度使,剿灭吴元济。     李诉到任,放风麻痹吴元济。散布说,我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朝廷派我来,只是为了安顿地方秩序。至于攻打吴元济,与我无干。吴元济观察了李诉的动静,见他毫无进攻之意,也就不把李诉放在心上了。     其实李诉一直在思考攻打吴元济老巢蔡州的策略。他趁机擒获了吴元济手下的大将李佑,对他优礼有加,感动了李佑。李佑告诉李诉,吴元济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洄曲一带,防止官军进攻,而防守蔡州城的不过是些老弱残兵。蔡州是吴元济最大的空隙,如果出奇制胜,应该迅速直捣蔡州,活捉吴元济。     李诉在一个雪天的傍晚,率领精兵抄小路,神奇地直抵蔡州城边,趁守城士兵呼呼大睡时,爬上城墙,杀了守兵,打开城门,部队静悄悄涌进了城。筹吴元济从睡梦中惊醒,发现宅第已被围困,负隅顽抗,终于被捉。李诉将吴元济装进囚车,押往长安。驻扎在洄曲的董重质见大势已去,也向李诉投降。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故事】     公元1642年,李自成率部围困开封。崇祯皇帝连忙调集各路兵马,援救开封。李自成部已完成了对开封的包围部署。明军二十五万兵马和一万辆炮车增援开封,集中在离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     李自成为了不让援军与开封守敌合为一股,在开封和朱仙镇分别布置了两个包围圈,把明军分割开来。又在南方交通线上挖一条长达百里、宽为一丈六尺的大壕沟,一断明军粮道,二断明军退路。明军各路兵马,貌合神离,心怀鬼胎,互不买帐。李自成兵分两路,一路突袭朱仙镇南部的虎大威的部队,造成“打草惊蛇”的作用,一路牵制力量最强的左良玉部队。击溃虎大威部后,左良玉果然因被围困得难以脱身,人马损失过半,拼命往西南突围。李自成故意放开一条路,让败军溃逃。哪知,左良玉退了几十里地又遇截击,面临李自成挖好的大壕沟,马过不去,士兵只得弃马渡沟,仓皇逃命。这时等在此地的伏兵迅速出击,明军人仰马翻,尸填沟堑,全军覆没。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故事】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里地理位置好,资源丰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蜜月”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故事】     东汉未期,北边羌人叛乱。朝廷派虞诩平定叛乱,虞诩的部队在陈仓崤谷一带受到羌人阻截。这时,羌人士气正旺,又占据有利地势,虞诩不能强攻,又不能绕道,真是进退两难。虞诩决定骗羌人离开坚固的据点,他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对外散布行军受阻,向朝延请派增援部队。羌人见虞诩已停止前进,等待增援部队,就放松了戒备,纷纷离开据点,到附近劫掠财物去了。     虞诩见敌人离开了据点,下令部队急行军,日夜兼程,每日超过百里,通过山谷。他命令在急行军时,沿途增加灶的数量,今日增灶,明日增灶,敌人误以为朝廷援军已到,自己的力量又已经分散,不敢轻易出击。虞诩顺利地通过陈仓崤谷,转入外线作战,羌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转入被动局面,不久羌人叛乱被平定。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故事】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故事】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虽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与已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唐军统帅曹仁师见—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饥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赶往营州。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三十六计的故事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故事】     明英宗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是个奸邪之徒,侍宠专权,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害怕他。当时北方瓦刺逐渐强大起来,有觊觎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绝了大臣们在瓦刺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设防的建议,千方百计讨好瓦刺首领也先。     公元1449年,也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同,进犯明朝。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认为瓦刺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缩而迅,于是下令追击瓦刺军。也先早已料到,已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朱瑛、先晃,遭到瓦刺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今班师回京。     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千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就趁势包围土木堡。     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刺军控制当地唯一水深——土木堡两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计,派人送信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他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突围。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刺军从四面包围。明英宗在乱军中,由几名亲兵保护,几番突围不成,终于被也先生擒。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三十六计故事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故事】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野心勃勃,他串通楚汉等七个诸侯国,联合发兵叛乱。他们首先攻打忠于汉朝的梁国。汉景帝派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平叛。这时,梁国派人向朝廷求援,说刘濞大军攻打梁国,我们已损失数万人马,已经抵档不住了,请朝廷急速发兵救援。汉景帝命令周亚夫发兵去梁国解危。周亚夫说,刘濞率领的吴楚大军,素来强悍,如今士气正旺。我与他们正面交锋,一下恐怕难以取胜。汉景帝问周亚夫准备用什么计谋击退敌军。周亚夫说,他们出兵征讨,粮草供应特别困难,我们如能断其粮道,敌军定会不战自退。     荥阳是扼守东西二路的要冲,必须抢先控制。周亚夫派重兵控制荥阳后,分两路袭击敌军后方:派一只部队袭击吴、楚供应线,断其粮道;自己亲自率领大军袭击敌军后方重镇冒邑。     周亚夫占据冒邑,下令加固营寨,准备坚守。刘濞闻报大惊,想不到周亚夫根本不与自己正面交锋,却迅速抄了自己的后路。他立即下令部队迅速往冒邑前进,攻下冒邑,打通粮道。刘濞数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扑向冒邑。周亚夫避其锋芒,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敌军数次攻城,都被城上的乱箭射回。刘濞无计可施,数十万大军驻扎城外,粮草已经断绝。双方对峙了几天,周亚夫见敌军已数天饥饿,士气衰弱,已经毫无战斗力了。他见时机已到,调集部队,突然发起猛攻。精疲力竭、软弱无力的叛军不战自乱。叛军大败,刘濞落荒而逃,在东越被杀。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故事】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多大的代价,南郡垂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入问刘备驻扎油江口,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即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心上。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了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前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数百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欺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诸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杏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士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兵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慕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轻易地攻取了南郡。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周瑜这一回自知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故事】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准备暂时撤退。金军已经兵临城下,如果知道宋军撤退,肯定会追杀。那样,宋军损失一定惨重。毕再遇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故事】     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已完成,出兵企图收复长安。凤翔一战,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     唐朝大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驰,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瓮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长安城内,只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故事】     春秋初期,周天子的地位实际上已经架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郑庄公在此混乱局势下,巧妙地运用“远交近攻”的策略,敢得了当时称霸的地位。当时,郑国近邻的宋国、卫国与郑国积怨很深,矛盾十分尖锐,郑国时刻都有被两国夹击的危险。郑国在外交上采取主动,接连与邾、鲁等国结盟,不久又与实力强大的齐国在石门签订盟约。     公元前719年,宋卫联合陈、蔡两国共同攻打郑国,鲁国也派兵助战,将郑国东门围困了五天五夜。虽未攻下,郑国已感到本国与鲁国的关系还存在问题,便千方百计想与鲁国重新修好,共同对付宋、卫。     公元前717年,郑国以帮邾国雪耻为名,攻打宋国。同时,向鲁国积极发动外交功势,主动派使臣到鲁国,商议把郑国在鲁国境内的访枋交归鲁国。果然,鲁国与郑重修旧谊。齐国当时出面调停郑国和宋国的关系,郑庄公表示尊重齐国的意见,暂时与宋国修好。齐国因此也对郑国加深了感情。     公元前714年,郑庄公以宋国不朝拜周天子为由,代周天子发令攻打宋国。郑、齐、鲁三国大军很快地攻占了宋国大片土地.宋、卫军队避开联军锋芒,乘虚攻入郑国。郑庄公把占领宋国的土地全部送与齐、鲁两国,迅速回兵,大败宋、卫大军.郑国乘胜追击,击败宋国,卫国被迫求和。郑庄公势力扩张,霸主地位形成。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故事】     本书中曾讲到刘璋开门揖盗,让刘备入川,结果自己丢了老命。像刘备这样用“假道伐虢”之计取胜的战例,古代战争中还有不少。当然,所谓,假道”的方式,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掌握。     东周初期,各诸侯国都乘机扩张势力。楚文王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大,汉江以东小国,纷纷向楚国称 臣纳贡。当时有个小国叫蔡国,仗着和楚国联姻,认为有个靠山,就不买楚国的帐,楚文王怀恨在心,一直在寻找灭蔡的时机。     蔡国和另一小国息国关系很好,蔡侯、息侯都是娶的陈国女人,经常往来。但是,有一次息候的夫人路过蔡国,蔡侯没有以上宾之礼款待,气得息侯夫人回国之后,大骂蔡侯,息侯对蔡侯有一肚子怨气。     楚文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认为灭蔡的时机已到。他派人与息侯联系,息侯想借刀杀人,向楚文王献上一计:让楚国假意伐息,他就向蔡侯求教,蔡侯肯定会发兵救息。这样,楚、息合兵,蔡国必败。楚文王一听,何乐而不为?他立即调兵,假意攻息。蔡侯得到息国求援的请求,马上发兵救息。可是兵到息国城下,息侯竟紧团城门,蔡侯急欲退兵,楚军已借道息国,把蔡国围困起来,终于俘虏了蔡侯。     蔡侯被俘之后,痛恨息侯,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一个绝代佳人。他这话是刺激好色的楚文王。楚文王击败蔡国之后,以巡视为名率兵到了息国都城。息侯亲自迎接,设盛宴为楚王庆功。楚文王在宴会上,趁着酒兴说:“我帮你击败了蔡国,你怎么不让夫人敬我一杯酒呀?”息侯只得放夫人息妫出来向楚文王敬酒。楚文王一见息妫,果然天姿国色,马上魂不附体,决定一定要据为己有。第二天,他举行答谢宴会,早已布置好伏兵,席间将息侯绑架,轻而易举地灭了息国。     息侯害人害已,他主动借道给楚国,让楚国灭蔡,给自己报了私仇,却不料,楚国竟不丢一兵一卒,顺手将自己消灭。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故事】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故事】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看。” 吴王一听,好生好奇。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吴王存心为难—下孙武,说道:“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吴王从后宫叫来180名美女。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 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轰然大笑。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按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全场鸡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精神集中,处处按规定动作 ,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膑治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拔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故事】     秦朝灭亡之后,各路诸侯逐鹿中原。到后来,只有项羽和刘邦的势力最为强大。其他诸侯,有的被消灭,有的急忙寻找靠山。赵王歇在钜鹿之战中,看到了项羽是个了不得的英雄,所以,心中十分佩服,在楚汉相争时期,当然投靠了项羽。     刘邦为了削弱项王的力量,命令韩信、张耳率两万精兵攻打赵王歇的势力。赵王歇听到消息之后,呵呵一笑,心想,自己有项羽作靠山,又控制有二十万人马,何惧韩信、张耳。     赵王歇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准备迎敌。韩信、张耳的部队也向井陉进发,他们在离井陉三十里外安营扎寨,两军对峙,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韩信分析了两边的兵力,敌军人数比自己的多上十倍,硬拼攻城,恐怕不是对方的敌手,如果久拖不决,我军经不起消耗,经过反复思考,他定下了一条妙计。他召集将军们在营中部署。命一将领率两千精兵到山谷树林隐蔽之处埋伏起来,等到我军与赵军开战后,我军佯败逃跑,赵军肯定倾巢出动,追击我军。这时,你们迅速杀入敌营,插上我军的军旗。他又命令张耳率军一万,在绵延河东岸,摆下背水一战的阵式。自己亲率八千人马正面佯攻。     第二天天刚亮,只听见韩信营中的战鼓隆隆,韩信亲率大军向井陉杀来:赵军主帅陈余,早有准备,立即下令出击。两军杀得个昏天黑地。韩信早已部署好了,此时一声令下,部队立即佯装败退,并且故意遗留下大量的武器及军用物资。陈余见韩信败,大笑道:“区区韩信,怎是我的对手1”他下令追击,—定要全歼韩信的部队。     韩信带着败退的队伍撤到绵延河边,与张耳的部队合为一股。韩信对士兵们进行动员:“前边是滔滔河水,后面是几十万追击的敌军,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击溃追兵。”士兵们知道已无退路,个个奋勇争先,要与赵军拼个你死我活。     韩信、张耳突然率部杀了回来,陈余完全没有料到,他的部队认为以多胜少,胜利在握,斗志已不很旺盛,加上韩信故意在路上遗留了大量军用物资,士兵们你争我夺,一片混乱。     锐不可挡的汉军奋勇冲进敌阵,只杀得赵军丢盔弃甲,一派狼籍。正是“兵败如山例”,陈余下令马上收兵回营,准备修整之后,再与汉军作战。当他们退到自己大营前面时,只见大营那边飞过无数箭来,射向赵军。陈余在慌乱中,才注意到营中已插遍汉军军旗。赵军惊魂未定,营中汉军已经冲杀出,与韩信、张耳从两边夹击赵军。张耳—刀将陈余斩干马下,赵王歇也被汉军生擒,赵军二十万人马全军覆没。 
三十六计故事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故事】     战国中期,著名军事家乐毅率领燕国大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齐国只剩下褛莒和即墨这两座城了。乐毅乘胜追击,围困莒和即墨。齐国拼死抵抗,燕军久攻不下。     这时,有人在燕王而前说:“乐毅不是我燕国人,当然不会真心为了燕国,不然,两座城怎么会久攻不下呢?恐怕他是想自己当齐王吧,”燕昭王倒不怀疑。可是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马上用自己的亲信名叫骑劫的大臣去取代乐毅。乐毅知道与己不利,只得逃回赵国老家。     齐国守将是非常有名的军事家田单,他深知骑劫根本不是将才,虽然燕军强大,只要计谋得当,一定可以击败。     田单首先利用两国的士兵都具有迷信心理,他要求齐国军民每天饭前要拿食物到门前空地上祭祀祖先。这样,成群的乌鸦、麻雀结伙地赶来争食。域外燕军一看,觉得奇怪:原来听说齐国有神师相助,现在真的连飞鸟每天都定时朝拜。弄得人心惶惶,非食害怕。     田单的第二手,是让骑劫本人上当。田单派人放风,说乐毅过于仁慈,谁也不怕他。如果燕军割下齐军俘虏的鼻于,齐人肯定会吓破胆。骑劫觉得有道理,果然下令歌下俘虏的鼻子,挖了城外齐人的坟墓,这样残暴的行为激起了齐国军民的义愤。     田单的第三手,是派人送信,大夸骑劫治军的才能,表示原意投降。一边还派人装成富户,带着财宝偷偷出城投降燕军。骑劫确信齐国已无作战能力了,只等田单开城投降吧!     田单最绝的一招是:齐军人数太少,即使进攻,也难取胜。于是他把城中的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在牛角上绑上尖刀,牛身上披上画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图案的红色衣服,牛尾巴上绑一大把浸了油的麻苇。另外,选了五千名精壮士兵,穿上五色花衣,脸上绘上五颜六色,手持兵器,命他们跟在牛的后面。     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燥,直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个个吓得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五干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七十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已声势的典范。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故事】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代,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竣。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中间的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到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 郭子仪听到汇报,决定亲赴回纥营中,会见药葛罗,叙叙旧情,并乘机说服他们不要和吐蕃联合反唐。将士们深怕回纥有诈,不让郭子仪前去。郭子仪说:“为国家,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去回纥营中,如果能谈得成,这—仗就打不起来了,天下从此太平,有什么不好?”他拒绝带卫队保卫,只带少数随从,到回纥营去。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 药葛罗愤然说道:“老令公说得有理,我们是被他们骗了!我们愿意和大唐一起,攻打吐蕃。”双方马上立誓联盟。     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故事】     汉献帝九岁登基,朝廷由董卓专权。董卓为人阴险,滥施杀戮,并有谋朝篡位的野心。满朝文武,对董卓又恨又怕。     司徒王允,十分担心,朝廷出了这样一个奸贼,不除掉他,朝廷难保。但董卓势力强大,正面攻击,还无人斗得过他。董卓身旁有一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忠心保护董卓。     王允观察这“父子”二人,狼狈为奸,不可一世,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皆是好色之徒。何不用“美人计”,让他们互相残杀,以除奸贼?     王允府中有一歌女,名叫貂蝉。这个歌女,不但色艺俱佳,而且深明大义。王允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     在一次私人宴会上,王允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女儿”貂蝉许配给吕布。吕布见这一绝色美人,喜不自胜,十分感激王允。二人决定选择吉日完婚。第二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里来,酒席筵间,要貂蝉献舞。董卓一见,馋涎欲滴。王允说:“太师如果喜欢,我就把这个歌女奉送给太师。”老贼假意推让一番,高兴地把貂蝉带回府中去了。     吕布知道之后大怒,当面斥责王允。王允编出一番巧言哄骗吕布。他说:“太师要看看自己的儿媳妇,我怎敢违命!太师说今天是良辰吉日,决定带回府去与将军成亲。”吕布信以为真,等待董卓给他办喜事。过了几天没有动静,再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     一日董卓上朝,忽然不见身后的吕布,心生疑虑,马上赶回府中。在后花园凤仪亭内,吕布与貂蝉抱在一起,他顿时大怒,用戟朝吕布刺去。吕布用手一档,没能击中。吕布怒气冲冲离开太师府。原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大骂董卓夺了吕布所爱。     王允见时机成熟,邀吕布到密室商议。王允大骂董贼强占了女儿,夺去了将军的妻子,实在可恨。吕布咬牙切齿,说:“不是看我们是父子关系,我真想宰了他。”王允忙说:“将军错了,你姓吕,他姓董,算什么父子?再说,他抢占你的妻子,用戟刺杀你,哪里还有什么父子之情?”吕布说:“感谢司徒的提醒,不杀老贼誓不为人!”     王允见吕布已下决心,他立即假传圣旨,召董卓上朝受禅。董卓耀武扬威,进宫受禅。不料吕布突然一戟,直穿老贼咽喉。奸贼已除,朝庭内外,人人拍手称快。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故事】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皇帝派到上郡的宦官带人外出打猎,遇到三个匈奴兵的袭击,宦官受伤逃回。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一直追了几十见地,终于追上,杀了两名,活捉一名,正准备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也向这里开来。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李广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余骑,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肯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肯定会疑心我们有大部队行动,他们决不敢轻易进攻的。现在,我们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士兵卸下马鞍,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看着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个军官。然后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     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谎,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如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余骑安全返回大营。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故事】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势。主战的著名将领宗泽、岳飞、韩世忠筹坚持抗击金兵,使金兵不敢轻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     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仗,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敲擒,主帅仓皇逃命。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故事】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     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击岳家军营,幸亏陆文龙用箭书报了信,使岳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王佐断臂,终于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战功。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故事】     战场形势复杂多变,对敌作战时,使用计谋,是每个优秀指挥员的本领。而双方指挥员都是有经验的老手,只用一计,往往容易被对方识破。而—计套—计,计计连环,作用就会大得多。    宋代将领毕再遇就曾经运用连环计,打过漂亮的仗。他分析金人强悍,骑兵尤其勇猛,如果对面交战往往造成重大伤亡。所以他用兵主张抓住敌人的重大弱点,设法钳制敌人,寻找良好的战机。     一次又与金兵遭遇,他命令部队不得与敌正面交锋,可采取游击流动战术。敌人前进,他就令队伍后撤,等敌人刚刚安顿下来,他又下令出击,等金兵全力反击时,他又率队伍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退退进进,打打停停,把金兵搞得疲惫不堪。金兵想打又打不着,想摆又摆不脱。     到夜晚,金军人困马乏,正准备回营休息。毕再遇准备了许多用香料煮好的黑豆,偷偷地撒在阵地上。然后,又突然袭击金军。金军无奈,只得尽力反击。那毕再遇的部队与金军战不几时,又全部败退。金军气愤至极,乘胜追赶。谁知,金军战马一天来,东跑西追,又饿又渴,闻到地上有香喷喷味道,用嘴一探,知道是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战马一口口只顾抢着吃,任你用鞭抽打,也不肯前进一步,金军调不动战马,在黑夜中,一时没了主意,显得十分混乱。毕再遇这时调集全部队伍,从四面包围过来,杀得金军人仰马翻,横尸遍野。 
三十六计故事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故事】     再说一个城濮大战之前,楚国吞并周围小国日益强盛的故事。     楚庄王为了扩张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推进。庸国在一次战斗中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但由于庸国疏忽,三天后,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报告了庸国的情况,说道:“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于是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象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军心麻痹,斗志渐渐松懈,戒备渐渐失去了。     这时,楚应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杀回,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36计故事二:中国历事故事之三十六计故事全集(1-36计)(四)


来源:《中国历史故事网》
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原典】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
  
  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③太阳,太阴:太,极,极大。此句指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释义】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浅解】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按语】
  
  阴谋作为,不能于背时秘处行之。夜半行窃,僻巷杀人,愚俗之行,非谋士之所为也。如:开皇九年,大举伐陈。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大列旗帜,营幕蔽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因袭南徐州,拔之。
  
  【解析】
  
  “瞒天过海”之谋略决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或者诸如夜中行窃、拖人衣裘、僻处谋命之类等同,也决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种在某种程度上都含有欺骗性在内,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是不可以混为一谈。这一计的兵法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探源】
  
  见《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 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 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故事一】
  
  公元589年(三十六计,http://www.gs5000.cn/gs/36ji/),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讲苏省镇江市一带)。
  
  【故事二】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
  
  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原典】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释义】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浅解】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纠纷,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故事:围魏救赵(历史,http://www.gs5000.cn/)】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②推演。
  
  【注释】
  
  ①友未定:“友”指军事上的盟者,也即除敌、我两方之外的第三者中,可以一时结盟而借力的人、集团或国家。友未定,就是说盟友对主战的双方,尚持徘徊、观望的态度,其主意不明不定的情况。
  
  ②《损》:出自《易经·损》卦:“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孚,信用。元,大。贞,正。意即,取抑省之道去行事,只要有诚心,就会有大的吉利,没有错失,合于正道,这样行事就可一切如意。又有《象》损卦:“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意指“损”与“益”的转化关系,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击敌人,势必要使盟友受到损失,但盟友的损失正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
  
  【释义】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浅解】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欲袭郐,先向郐之豪杰、良臣、辨智、果敢之士,尽书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郭门之处而埋之,衅之以鸡缎,若盟状。郐君以为内难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
  
  【故事】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
  
  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
  
  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困敌之势:迫使敌入处于围顿的境地。
  
  ②损刚益柔:语出《易经.损》。“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相互转化。“损”,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 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
  
  【故事一】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
  
  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
  
  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着名战例。
  
  【故事二(http://www.gs5000.cn/)】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
  
  敌之害大①,就势取利,刚决柔也②。
  
  【注释】
  
  ①敌之害大:害,指敌人所遭遇到的困难,危厄的处境。
  
  ②刚决柔也:语出《易经.央》卦。 央,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乾,乾为天。兑上乾下,意为有洪水涨上天之象。《央央》的《彖》辞说:“央,决也。刚决柔也。”决,冲决、冲开、去掉的意思。因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为天,是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所以此卦的本义是力争上游,刚健不屈。所谓刚决柔,就是下乾这个阳刚之卦,在冲决上兑这个阴柔的卦。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按语】
  
  敌害在内,则劫其地;敌害在外,则劫其民;内外交害,败劫其国。如:越王乘吴国内蟹稻不遗种而谋攻之,后卒乘吴北会诸侯于黄池之际,国内空虚,因而捣之,大获全胜。
  
  【故事:曹操乘乱除二袁】
  
  袁绍在官渡惨败之后,忧郁而死。这虽然对袁氏家族是一个深重的打击, 但袁绍的儿子和女婿仍握有重兵。
  
  公元203年,曹操打算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一举消灭袁氏的残余势力。 当曹操首先进攻占据黎阳的袁绍长子袁谭时,袁谭在抵挡不住的情况下火速 向袁绍幼子袁尚求助。由于二袁合兵,加上邺城城坚难攻,相持数日,仍无 结果。曹操无奈,转而南征荆州的刘表。袁氏两兄弟见曹操撤乓而去,便开 始了争夺继承权的内讧,并大打出手。袁谭兵败,逃到平原,被袁尚团团围 住,攻打甚紧,袁谭只好向曹操求援。
  
  曹操意欲答应,谋臣荀攸持有异议,他劝曹操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 而刘表据有江汉之间,竟无四处张兵之意,可知其人胸无大志,不足忧虑。 而袁氏兄弟兵甲十万,占地千里,如果他们和睦相处,共守成业,冀州便无 法相谋。现在袁谭、袁尚兄弟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方取胜,则兵力统一 于一人。如待那时,再欲征伐便困难重重了。所以,我们应趁其内乱而取之, 良机不可丧失。”
  
  于是,曹操采用荀攸“趁火打劫”之计,兴兵至黎阳,先与袁谭联姻以 稳其心,然后进攻袁尚。到次年8月,终于扫了袁尚的势力。第三年春, 曹操又以“负约背盟”为名,消灭了袁谭,遂全有冀州。袁氏几代经营的领 地,一旦转于曹操之手。荀攸因其卓越的谋略,被曹操封为陵树亭侯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
  
  敌志乱萃①,不虞②,坤下兑上 ③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注释】
  
  ①敌志乱萃:援引《易经.萃》卦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之意。萃,悴,即憔悴。是说敌人情志混乱而且憔悴。
  
  ②不虞:未意科,未预料。
  
  ③坤下兑上:萃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兑上)。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并为坤,坤为地。有泽水淹及大地,洪水横流之象。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按语】
  
  西汉,七国反,周亚夫坚壁不战。吴兵奔壁之东南陬,亚夫便备西北;已而吴王精兵果攻西北,遂不得入。此敌志不乱,能自去也。汉末,朱隽围黄巾于宛,张围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黄巾悉众赴之,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遂乘虚而入。此敌志乱萃,不虞也。然则声东击西之策,须视敌志乱否为定。乱,则胜;不乱,将自取败亡,险策也。
  
  【故事】
  
  成皋是韩国北方的屏障,成皋失陷,韩国上下一片慌乱。
  
  韩国不少大夫主张用孙膑换回成皋,韩王也打算把孙膑交给魏国。申大夫坚决反对,他说只要孙膑在韩国,成皋就不愁不能夺回,而且魏国也不敢小视韩国。身为大将军的韩国太子也反对交出孙膑,认为如此将是韩国的羞辱。韩王改变主意,命太子和孙膑带兵夺回成皋。
  
  韩国的军队没有进攻成皋,而是直逼魏国的重镇中牟。庞涓估计孙膑会象当年围魏救赵一样故计重演,并未回兵中牟,而是率主力直逼韩国国都。韩王立刻命太子和孙膑回军。
  
  孙膑让太子率大军明为回国救急,实为虚晃一枪,他与钟离春率领一支精干轻装军队,夜奔成皋,乘敌不备,夺回了成皋 第七计 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真象。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真象。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故事一:骊姬下毒陷害申生】
  
  春秋时,晋献公打败了骊戎,骊戎献给献公一名美女,名叫骊姬。骊姬年轻貌美,风韵十足,深得献公的宠爱。骊姬被封为夫人后,为献公生了个儿子,起名奚齐。
  
  骊姬一直想立奚齐为晋国太子,以继承王位。可是,当时晋国已有太子,名叫申生,为献公已故的夫人齐姜所生。为除掉申生,骊姬想出一条无中生有的毒计。
  
  一天,骊姬假装关心地对申生说:“国君最近梦见了你母亲齐姜,心里很难受。他希望你到宗庙去祭祀一趟。”申生信以为真,便到曲沃去祭祀生母。祭祀结束后,他把祭酒祭肉带回来孝敬晋献公。骊姬趁人不注意时在这些酒里下了毒药。等献公打猎归来,骊姬把酒献上,献公以酒祭地时,发现地面上突起一个小土泡,再把肉给狗吃,狗立即被毒死。献公龙颜大怒,追问酒从何处而来。骊姬哭哭啼啼地说:“这是太子献给大王的。”申生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有口难辩,只好仓惶出逃,最后在新城自杀。
  
  申生死后,骊姬又开始诬陷申生的两个弟弟,说他们也参与了下毒的阴谋。结果,申生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也吓得逃走
  
  晋献公死后,奚齐继位,因治国无方,晋国从此一蹶不振,直到后来重耳归国主政,晋国才得以中兴。
  
  【故事二:张仪巧舌得千金】
  
  战国时的张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跑到楚国游说。因得不到楚王的赏识,生活日益拮据,同去的人捱不下去,便埋怨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听说楚王正宠爱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同去的人夸下海口:“只要我见到楚王,我包管大家吃山珍,穿绫罗。如若不然,你们敲掉我张仪的门牙。”
  
  过了几天,张仪终于见到了楚王。楚王对他那一套连横主张丝毫不感兴趣。张仪不慌不忙地说:“如果大王真的不喜欢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难道大王不想从晋国得什么东西吗?”
  
  “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楚王的态度很冷漠。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句话像电流一样触动了楚王的敏感神经,他连忙问:“什么,你说的是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地说:“晋国的女人个个貌似天仙,粉红的脸蛋,雪白的肌肤,说起话来脆如银铃,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
  
  楚王听得心花怒放,立即命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将这个消息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起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并献上黄金千两。仪向来人表示,他一定推辞去晋国,不会使两位美人失望。
  
  起程前,楚王为张仪饯行。张仪对楚王说:“如果楚王叫最信得过的人给我斟酒,我会感到三生有幸。”于是,楚王把南后和郑袖请出来,轮流给张仪斟酒。张仪见了南后和郑袖,故作惊讶,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
  
  “我对大王说了谎话,死罪!死罪!”
  
  “这是怎么回事?”楚王问。
  
  张仪说:“我的足迹遍及列国,从未遇见过像大王两位爱妃这样绝色的女人。上次我对大王说要把晋国的美女献给大王,那是没有见过大王两位爱妃的缘故。我对大王说了谎话,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一口气,说道:“原来是这样。那你就不必去晋国了,我一向认为天下没有比我的两位爱妃更漂亮的女人。”
  
  这样,张仪凭他的如簧巧舌,在楚王面前玩了一回“空手道”,白得黄金千两 第八计 暗渡陈仓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
  
  示之以动①,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②”。
  
  【注释】
  
  ①示之以动:示,给人看。动,此指军事上的正面佯攻、佯动等迷惑敌方的军事行动。
  
  ②益动而巽:语出《易经.益》卦。益,卦名。此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意即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故卦名为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纷。《益卦》的《彖》辞说:“益动而巽,日进无疆。”这是说益卦下震为雷为动,上巽为风为顺,那么,动而合理,是天生地长,好处无穷。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按语】
  
  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昔邓艾屯白水之北;姜维遥廖化屯白水之南,而结营焉。艾谓诸将日:“维令卒还,吾军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我.令不得还。必自东袭取洮城矣。”艾即夜潜军,径到洮城。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破。此则是姜维不善用暗渡陈仓之计;而邓艾察知其声东击西之谋也。
  
  【故事:吕蒙装病瞒关羽】
  
  三国时,孙权意欲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大将吕蒙。
  
  吕蒙获悉,镇守荆州的关羽在北上讨伐曹操时,并未忘记对南线的防守,不仅在南线驻有重兵,还命人沿江造起为数众多的烽火台。
  
  为麻痹关羽,吕蒙借口染病交出帅印,推荐年少的陆逊接替自己,但暗中却在作进攻荆州的准备。关羽受到吕蒙的蒙骗,犯了妄自尊大的毛病,认为陆逊年少无知,不足为敌,因而把防守南线的军队调到北方攻打曹操。这时,吕蒙看到时机已到,便派出一支船队,把一部分士兵藏在船舱中,另一部分士兵扮成商人模佯,向荆州进发。这支船队混过了哨卫,到达目的地后,隐藏在船舱的士兵跳了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荆州。于是,关羽陷于北曹、南吴的两面夹攻之中。
  
  不久,关羽战败身死,蜀汉失去了一根中流砥柱。
  
  吕蒙称病,由一个年少的将领接替他,让关羽产生轻敌的念头。可是暗 地里,吕蒙却秘密部署偷袭关羽。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谋的成功运用。
  
  【故事:狄青欢宴侯捷报】
  
  1052年,南方的侬智高发动叛乱,宋仁宗派狄青率军征讨。
  
  狄青在昆仑关下扎营,命令将士坚守不出。有一个名叫陈曙的将领,想冒险邀功,私下领兵攻敌,却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回。狄青按军法从事,把陈曙等31名将士处斩。这样,谁也不敢私自出战了。侬智高闻报大喜,以为狄青有意歇兵,毫不加以防备。
  
  当时正值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家家张灯结彩,欢度元宵。狄青也在营中大摆筵席,邀宴将士。他宣布:第一夜邀请高级将领,第二夜邀请中下级军官,第三夜犒赏全体士兵。
  
  第一夜将领们赴宴,饮酒行令,尽情欢乐,直到天明才散。第二夜,军官们酒至半酣,狄青称身体不适离开筵席。众人尽情地吃喝,闹得不亦乐乎,至深夜仍不见主人回来,谁也不敢离席。
  
  待到天亮时,忽有军卒来报:“元帅已攻破昆仑关,特请诸位到关上吃早饭去。”大家听了,都为之愕然,惊讶非常!
  
  原来,狄青连夜欢宴将士的消息被贼将侬智高获悉。侬智高以为可以放心睡大觉了,也设宴犒赏部下。那几日天气特别寒冷,狄青便挑选部分悍将和勇敢的士兵,趁敌人不备偷袭敌营。敌人一时仓惶失措,不及抵抗,纷纷退却,所以狄青便唾手攻下险要的昆仑关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
  
  阳乖序乱①,阴以待逆②。暴戾恣睢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④。
  
  【注释】
  
  ①阳乖序乱:阳,指公开的。乖,违背,不协调。此指敌方内部矛盾激化,以致公开地表现出多方面秩序混乱、倾轧。
  
  ②阴以待逆:阴,暗下的。逆,叛逆。此指暗中静观敌变,坐待敌方更进一步的局面恶化。
  
  ③暴戾恣睢:戾,凶暴,猛烈。睢,任意胡为。
  
  ④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语出《易经.豫》卦。豫,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震上)。本卦的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震为雷。是雷生于地,雷从地底而出,突破地面,在空中自在飞腾。《豫卦》的《彖》辞说“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意即豫卦的意思是顺时而动,正因为豫卦之意是顺时而动,所以天地就能随和其意,做事就顺当自然。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按语】
  
  乖气浮张,逼则受击,退则远之,则乱自起。昔袁尚、袁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曹操破乌丸,或说曹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斩送尚、熙首来,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问其故,操日:“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相图,其势然也。”或曰:此兵书火攻之道也,按兵书《火攻篇》前段言火攻之法,后段言慎动之理,与隔岸观火之意,亦相吻合。
  
  【故事:陈轸说服秦惠王】
  
  战国时,韩、魏两国连年交战不止。秦惠王想调解两国的纷争。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大臣们,大臣们有的赞同,有的反对,秦惠王也拿不定主意了。
  
  此时,游说谋士陈轸恰巧来到秦国,于是秦惠王向陈轸咨询。陈轸想了一会儿,然后对秦惠王说:“大王听没听说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
  
  有一次,卞庄子和一个童仆发现两只老虎正在争相撕食一头牛,卞庄子抽出宝剑想去刺虎。旁边的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老虎正在吃牛,尝出美味后一定会争夺,争夺时必然互相厮斗,厮斗的结果是力气大的老虎受伤,力气小的老虎死亡。到那时你再追赶受伤的那只老虎,将它刺死。这样,你就不费吹灰之力一举擒获两只老虎。现在,韩、魏两国相互争战,不分胜负,长此下去,结局一定是强国受损,弱国失败。而后大王再出兵受损之国,这样秦国就能像卞庄 子那样从争斗的两方收取渔人之利。大王,您以为如何呢?”
  
  秦惠王听罢,连连称妙。于是,秦国坐山观虎斗,静观形势的变化。后来,韩国战败,魏国也元气大伤。秦惠王立即出兵进攻魏国,轻而易举地获胜 第十计 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
  
  信而安之①,阴以图之②,备而后动, 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③。
  
  【注释】
  
  ①信而安之:信,使信。安,使安,安然,此指不生 疑心。
  
  ②阴以图之:阴,暗地里。
  
  ③刚中柔外:表面柔顺,实质强硬尖利。
  
  【按语】
  
  兵书云:“辞卑而益备者,进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故凡敌人之巧言令色,皆杀机之外露也。宋曹玮知渭州,号令明肃,西夏人惮之。一日玮方对客弈棋,会有叛夸数千,亡奔夏境。堠骑(骑马的侦宿员)报至,诸将相顾失色,公言笑如平时。徐谓骑日.“吾命也,汝勿显言。”西夏人闻之,以为袭己,尽杀之。此临机应变之用也。若勾践之事夫差.则意使其久而安之矣。
  
  【故事:郑武公联姻灭胡】
  
  春秋时代,郑武公打算吞并胡国,但是郑国军事装备有限,所以不敢直接攻打。为了讨好胡国国君,使胡国不加防范,郑武公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胡国国君为妻,这样郑国与胡国结成亲家。
  
  为进一步麻痹胡国,郑武公又采取了更为巧妙的计策。一天,他对大臣们说:“我打算用兵兴国。你们看,攻打哪个国家最有利?”大臣关其思听后,不加思索地说:“臣认为攻打胡国最合适。”郑武公一听愤怒地吼了起来:“啊!你居然建议向已与我国结亲的胡国开战,这是什么意思?”郑武公下令把关其思给杀掉了。
  
  胡国国君得知此事,十分感动,认为郑国对自己非常亲善友好,就再也不对郑国加以防备了。这一下正中郑武公之下怀。不久,郑国对胡国发动突然进攻,在没遇到抵抗的情况下消灭了胡国。
  
  为使胡国放松警惕,郑武公不惜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以及平白无故地杀死一个大臣。郑武公的笑里藏刀计谋没有被胡国国君识破,胡国终于导致亡国。
  
  【故事:李林甫口蜜腹剑】
  
  唐玄宗时,李林甫担任宰相之职,他仗着是皇帝的本家不可一世。
  
  李林甫之所以能爬上高位,主要是依靠一套谄媚逢迎的本领。他与人接触时,总是装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使人以为他是一位忠臣。据《旧唐书》记载,他“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说话时口中像蜜一样甜。实际上,他的肚子里却藏毒剑,随时可能暗中伤人。
  
  当时与李林甫同任宰相的张九龄,才能卓着,为官清正。李林甫嫉妒得要命,生怕自己失宠,所以想方设法排挤张九龄。为使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玄宗的惠妃阴谋陷害当时的太子,在玄宗面前诬告太子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玄宗大怒,想废掉太子。张九龄认为证据不足,坚持不废太子的意见。而李林甫当场不发一言,背地里却对玄宗宠信的宦官们说:这是皇家的事,何须别人插手。影射张九龄多管闲事,伸手太长。这些话传到玄宗的耳朵里,玄宗也感到张九龄太专断,李林甫又趁机在玄宗面前说了一大堆张九龄的坏话。
  
  公元736年,玄宗欲加封牛仙客。张九龄认为牛仙客不过是一个庸人,不应加封,约李林甫一起到玄宗面前“固争”。李林甫当面表示同意,进见时却默默无语,回来后又私下把这事告诉了牛仙客。玄宗仍想加封牛仙客,张九龄据理力争,弄得玄宗很不愉快。这时,李林甫又向玄宗进言:“天子用人,何有不可?张九龄不过是一个文官,拘泥古义,不识大体,成不了大器。”于是,玄宗疏远了张九龄,怀疑张九龄结党,最后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
  
  李林甫口蜜腹剑,暗箭伤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社会上为人处事,一定要警惕李林甫这种人。俗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防人之心的重要一条,就是要善于提防来自暗角的“冷箭”。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原典】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①。
  
  【注释】
  
  ①损阴以益阳:阴:此指某些细微的、局部的事物。阳,此指事物带整体意义的、全局性的事物。这是说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这是运用我国古代阴阳学说的阴阳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道理而制定的军事谋略。
  
  【按语】
  
  我敌之情,各有长短。战争之事,难得全胜,而胜负之诀,即在长短之相较,乃有以短胜长之秘诀。如以下驷敌上驷,以上驷敌中驷,以中驷敌下驷之类:则诚兵家独具之诡谋,非常理之可测也。
  
  【故事:完子舍身保齐国】
  
  春秋末年,齐国大夫田成子独揽了齐国大权。由于田成子上台的名分不正,所以国内怨气很大,外部诸侯不服。
  
  终于有一天,越国借口田成子谋逆篡权,出兵攻打齐国。田成子一听慌了手脚,急忙召集幕僚商量对策。幕僚们的意见分歧很大。有的说:“越国来犯,实属欺人太甚。我国虽兵力尚弱,但可以全民动员,共同抗敌。”有的说:“时下国内人心浮动,如果倾城出动,恐怕难得民心,难以服众。”有的说:“大王何不效仿他国,割让几个城池给越国,或可免动干戈。”
  
  田成子觉得上述建议都非破敌良策,因此陷入苦恼之中。正在这时,他的哥哥完子献计说:“我请求大王准许我率领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迎敌一定要真打,打一定要战败,不仅战败而且一定要全部战死。唯有如此,才能退越兵,保齐国。”此语一出,满座皆惊。田成子也感到迷惑不解,问道:
  
  “你为什么要带一批贤良之士出城迎敌?”
  
  完子回答说:“王弟刚刚拥有齐国,老百姓还不知道你的治国本领,甚至有人说你是窃国大盗、无能之辈,所以老百姓不一定为你卖力气。只有那些认为齐国蒙受了耻辱的贤良之士,才愿意冒死迎敌。”
  
  田成子又问:“为什么要战必败,败必死呢?”
  
  完子答道:“越国出兵无非是在诸侯面前抖抖威风,捞个‘正义’的名声。他们知道现在就吞并齐国是不可能的。我带贤良之士,出兵迎敌,战而败,败而死,这叫‘以身殉国’。越国见杀死了大王的兄长,‘教训’齐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况且,越国知道齐国尚有这样一批视死如归的勇士,必然有畏惧之心。所以,越国军队在我们死后定会班师回国。”
  
  田成子边听边流泪,他为兄长的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为挽救齐国,他只好听从了兄长的意见。果然不出完子之所料,在越国军队杀死包括完子在内的一批贤良之士之后,立即撤走,齐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这个故事里,完子在权衡利弊之后,果然做出了以身殉国的决定。完子用李代桃僵的办法,使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故事:田忌赛马】
  
  战国时(历史故事,http://www.gs5000.cn/),齐威王平时很喜欢与人进行赛马,并且以黄金作为赌注。齐国大将田忌在赛马比赛中输的多,赢的少。
  
  一天,孙膑陪田忌去赛马。他看到对方的马按速度可分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虽然在总体上劣于对方的马,但各等马的足力相差无几,只要策略得当,完全可以赢得比赛。
  
  在比赛即将开始时,孙膑向田忌建议用自己的下马对对方的上马,用自己的上马对对方的中马,用自己的中马对对方的下马。结果,田忌以下马对上马这场失败为代价,换取了上马对中马、中马对下马两场的胜利,最终以二比一赢得了这次赛马。田忌赢了赌注千金,孙膑本人也因此受到重用。
  
  孙膑在这里所用的就是李代桃僵之计,主动取败一局,是为了其余两局的胜利。孙膑后来把此法运用于作战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故事:赵氏孤儿】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为势力强大的赵氏家族成员所杀。几年后,晋灵公的继承人晋景公即位。晋景公的宠臣屠岸贾进谗言说:“赵氏家族过去弑杀了灵公,现在他们又密谋造反。”晋景公信以为真,命屠岸贾将赵氏家族斩尽杀绝。
  
  有人将这一消息偷偷告诉了赵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赵朔。赵朔把自己已怀孕的夫人送入宫中躲藏,然后自杀身亡。不久,屠岸贾率领军队冲进赵家,将赵氏家族满门抄斩。只有赵朔之妻因事先躲入王宫才幸免于难。后来,赵朔之妻生下一子,取名赵武。但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屠岸贾到处寻找赵氏孤儿,并下令把晋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一律杀死,隐藏赵氏孤儿者将处以极刑。
  
  在这危急时刻,赵家的两位忠实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商量怎样才能保住赵氏孤儿。程婴有一个儿子与赵氏孤儿同龄,他愿意献出自己的儿子以代赵氏孤儿之死。公孙杵臼说:“你肯舍得你的孩儿,倒将来交付与我,你自首告屠岸贾处,说道太平庄上公孙杵臼藏着赵氏孤儿。那屠岸贾领兵校来拿往,我和你亲儿一处而死。你将赵氏孤儿拾举成人,与他父母仇,方才是个长策。”商量妥当后,公孙杵臼先带着程婴的儿子藏进山中,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这样,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被屠岸贾处死,而真正的赵氏孤儿被安全地送出王宫,由程婴抚养成人。
  
  在赵武15岁那年,晋悼公为赵氏家族恢复了名誉和地位。年少的赵武对晋悼公说:“屠岸贾为非作歹,死有余辜。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请允许我杀死屠岸贾的全家,为赵家报仇,为忠良雪恨!”晋悼公同意了赵武的请求,结果,屠岸贾的一家全被赵武所杀。
  
  试想,如果程婴不忍痛割爱自己的儿子、公孙杵臼不代赵家受过,那么赵氏孤儿早就成了刀下之鬼。程婴、公孙杵臼的李代桃僵的计谋挽救了赵氏孤儿的性命,为给赵氏家族报仇雪恨留下了一条根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原典】
  
  微隙在所必乘①;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②。
  
  【注释】
  
  ①微隙在所必乘:微隙,微小的空隙,指敌方的某些漏洞、疏忽。
  
  ②少阴,少阳:少阴,此指敌方小的疏漏,少阳,指我方小的得利。此句意为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按语】
  
  大军动处,其隙甚多,乘间取利,不必以胜。胜固可用,败亦可用。
  
  【故事:弦高献牛退秦军】
  
  春秋时,秦将孟明视率领大军准备偷袭郑国,而郑国对此毫无觉察。郑国有一个商人,名叫弦高,善于随机应变。他在贩牛的路上正好遇到了浩浩荡荡的秦军,知道情况非常严重,便急中生智,一边派人飞驰回国报信,一边把自己所带的几头牛和千张牛皮献给秦将孟明视,用警告的口气说:“我们小小的郑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日夜怀着恐惧之心,不敢放心睡大觉。今日郑国的国君听说将军前来,特奉一点薄礼,以示心意。”孟明视听罢大吃一惊,认为郑国早有防备,按原计划偷袭不成了,便移师攻打滑地,后来在引兵回国途中,遭到晋国军队的伏击,全军覆灭。
  
  在这里,弦高因偶然的机会同前去偷袭郑国的秦军相遇,这时他假借郑国国君之名,把自己所贩的牛和牛皮献给秦军,暗示郑国早有防备,使秦军移师他处。弦高的本来目的是贩牛,却顺势以牛为礼物,替郑国解了大围。弦高顺手所牵之“羊”实在不小,但终归是顺势而成之事。
  
  【故事:苻坚兵败淝水】
  
  晋朝时,北方的前秦日益强大起来,欲迅速灭亡东晋司马氏政权,一统天下。前秦国君苻坚率军90万,进侵东晋边境。公元383年,晋秦两国军队隔淝水相持。晋军将领谢石认为晋军目前士气高昂,宜与秦军速战速决。但是,淝水阻隔,如何进攻?部将谢琐进言说:“苻坚骄横恣肆,目空一切,今可写一封信激他,要秦军暂退一步,使我军渡过淝水后与之决战。信中还要说明,如果他不愿让出一块交战地盘,就说明他害怕晋军,甘拜下风了。我们事先在秦中军布下探子。如此这样,定能大获全胜。”谢石认为这是好计,于是立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到秦军的营中。苻坚看到谢石的信,认为谢石犯了兵家大忌。他对手下人说:“晋军要求渡河而战,我们就依他所请,让出一箭之地。待到晋军半渡时,我们以骑兵冲杀他们,让晋军成为水中之鬼!”苻坚复信给谢石,表示同意让出交战场地。
  
  第二天大早,晋军首先把人马部署在淝水岸边,等待渡河。对岸的秦军士卒都是强征入伍的,十分厌战,不愿为苻坚卖命。这时,秦王苻坚发出了后撤的命令,正投合他们的心意,恨不能多长两条腿,跑得更快些。撤退中的秦军拥挤成团,人、马、车互相冲撞,骂声、喊声、埋怨声汇成一片。混入秦军的晋国探子见时机已到,便高声喊道:“秦军败了!晋军杀过河来了!快跑啊!”本来秦军就人心惶惶,听到这一喊,顿时惊慌失措,一片混乱。苻坚几次下令停止退却,但兵退如山倒,怎能阻止得住。晋军见秦军大败,乘机抢渡淝水,拼杀过来。秦军全线溃败,苻坚领兵仓皇逃走。
  
  在淝水之战中,晋军运用顺手牵羊之计,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奇效。秦军后撤本来无损于它的实力,但晋军的探子在其中乘机煽风点火,谣传“秦军败了”,而秦军士兵不知底细,造成一退不可收拾的局面。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原典】
  
  疑以叩实①,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②。
  
  【注释】
  
  ①疑以叩实:叩,问,查究。意为发现了疑点就应当考实查究清楚。
  
  ②复者,阴之媒也:复者,反复去做,即反复去叩实而后动。阴,此指某些隐藏着的、暂时尚不明显或未暴露的事物、情况。媒,媒介。句意为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按语】
  
  敌力不露,阴谋深沉,未可轻进,应遍探其锋。兵书云:“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所藏也。”
  
  【故事:商臣故作无礼探真情】
  
  楚成王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他立商臣为太子之后,又觉得有些不妥,想立职为太子,废黜太子商臣。
  
  太子商臣听说了这个消息,但不知传闻是否确实。于是,商臣向他的老师潘崇问计。潘崇对他说:“你设宴招待江芈(音mì),要故意流露出对她不尊敬的神态。”
  
  商臣依计行事。江芈是楚成王的妹妹,贵不可言,人们见了她都毕恭毕敬,唯恐有闪失。但是,在这次宴会上,商臣的种种傲慢举动使她十分不快。江芈在离席时向商臣骂道:“怪不得成王要废掉你,原来你是一个不争气的
  
  东西!”
  
  商臣听到江芈的话,证实了楚成王要废掉自己的消息确实无疑。便策划了一次宫廷政变,逼楚成王自杀,夺取了王位。
  
  在这里,商臣故意举止无礼相当于“打草”,所惊之“蛇”则是盛怒之下泄露机密的江举。
  
  【故事:徐庶以马试刘备】
  
  徐庶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谋士。他听说刘备是一个为人宽厚仁慈的贤明之主,很想投靠他。但不知刘备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于是,徐庶想试探一下刘备的虚实。
  
  一天,徐庶见刘备专心致志地欣赏坐下的战马,便上前对刘备说:“我以前学过一点相马术,让我来看看您的马。”刘备叫人把战马绕徐庶转了几圈,徐庶突然故作惊讶他说:“主公的马虽是一匹好马,但终究要伤害一人。主公可以先把这匹马送给您所痛恨的人,等伤害他之后,您再骑它就平安无事了。”
  
  刘备一听这话,很不高兴他说:“我希望先生告诉我做善事的道理,不要教我害人的办法。”徐庶在旁哈哈大笑:“主公,得罪了!我一直听人说主公仁德,今日特用这番话试探您,果然名不虚传。”
  
  从此,徐庶尽心辅佐刘备,以后又为刘备推荐了旷世之才诸葛亮。
  
  徐庶采用试探手法,诱使刘备暴露其真实品性,这是“打草惊蛇”的策略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原典】
  
  有用者,不可借①;不能用者,求借②。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③。
  
  【注释】
  
  ①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②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①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无什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③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按语】
  
  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境之意也。凡—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宁者,皆此用也。
  
  【故事:小题大作以示仁德】
  
  统治者为了收买人心,巩固统治地位,经常利用小题来做大文章,其实这是借尸还魂谋略的体现。
  
  商汤在郊外看见一个猎人,四面张网,还向天祷告说:“从天上落下的,从地上生出来的,从东西南北过来的,都落入我的网里吧!”商汤劝告猎人说:“这样做会把禽兽赶尽杀绝,只有桀这样的暴君才会这么干!”于是让猎人收起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天下人知道这件事都说:“商汤对禽兽如此善待,何况是人呢!”于是,人们都纷纷投靠商汤。
  
  周文王派人挖池,忽然挖出一具骷髅。文王知道后,命令将骷髅安葬。手下人说:“这是一具无主之尸,何必安葬?”文王说:“拥有天下的人就是天下之主,拥有一国之人就是一国之主。现在难道我不是他的主人吗?”于是让人给骷髅穿上衣服,放进棺材,择地埋葬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感动他说:“文王真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啊!连死人的尸骨都得到他的恩泽,还用说活人吗?”
  
  一次,越王勾践率领军队在行军途中遇到一只大青蛙。这只青蛙的眼睛特别大,肚子非常鼓。勾践灵机一动,站在青蛙面前,满脸肃然地敬了一个礼。部下问其故,勾践说;“我看这只青蛙很像一个勇猛的战士,所以十分敬重它。”这件事很快在军中传开,士兵们说:“我们受大王教化多年,难道连一只青蛙都不如吗?”于是个个抱定必死的决心,在战场上奋勇拼杀,把吴军杀得落花流水。
  
  【故事:埋石人韩刘举义旗】
  
  元朝末年,深受民众信仰的白莲教广为流行。为了顺利地组织起义,白 莲教领袖韩山童、刘福通采用借尸还魂的计谋来发动民众。
  
  当时,元朝征发了20万民工正在修整黄河。韩刘了解到黄陵岗这个地方 是挖河道的必经之处。于是,他们偷偷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并把“莫道石人 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这14个字刻在其背后,然后把石人埋在黄陵岗地下。
  
  同时,他们把这两句话当成歌谣,教给白莲教徒,并有意在民工中传唱。 歌谣“天下反”这3个字,集中表达了深受压迫的广大民众要求推翻元朝黑 暗统治的强烈愿望,因而在民工中流传甚广。
  
  不久,民工们在黄陵岗挖出了那个独眼石人,因其背后的字与传唱的歌 谣惊人的相似,顿时引起哄动。大家信服他说:“歌谣灵验极了,看来要天 下大乱了!”这样,韩山童、刘福通顺利地聚集3000多人,揭开了反对元朝 统治大起义的序幕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原典】
  
  待天以困之①,用人以诱之②,往蹇来连③。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故事:赵括轻出长平关】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凭借长平关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屡次挫败秦军。
  
  秦国把坚守长平关的廉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精心策划了反间计,使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将廉颇撤换下来,派去了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秦将白起为了引诱赵括离开长平关,故意打了几个败仗后退走。赵括求胜心切,轻易杀出长平关,出城追击秦军,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埋伏圈。白起将赵括的40万大军断成两段,分而制之。赵括只好就地筑起营垒,等待援兵。其实援兵早被白起悉数全歼。赵括在营垒里苦等了40余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秦军故意网开一面,引诱赵括强行突围,结果赵括轻易离开营垒,再次进入秦军的埋伏圈。这一次赵括回天无力,全军覆没。
  
  在这里,秦军三次使用调虎离山之计。第一次用反间计调走了廉颇这只虎,第二次调赵括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第三次诱骗赵括离开临时营垒。值得称奇的是,秦军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连连得手,赵括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了秦军的圈套。
  
  【故事:韩世忠征讨刘忠】
  
  南宋初年,刘忠拥兵数万,占据了蕲阳白面山,与朝廷为敌。韩世忠奉 命征讨刘忠。
  
  韩世忠统兵来到白面山下,看到刘忠的防守很坚固,便下令结营扎寨, 不许出战。就这样对峙了好多天,韩世忠每日下棋喝酒,似乎无心打仗,众 将士感到很奇怪。其实,韩世忠已派出细作查探敌人的情况,正在心中谋划 胜敌之策。他嫌细作探明的敌情不够详备,遂在一天夜里带领一名部将偷偷 到敌营附近巡察。四周看过一遍之后,韩世忠对部将说:“真是天助我也, 我已有破敌妙计了!”
  
  回营后,韩世忠派出2000精兵趁着夜色埋伏于白面山下。自己则率众将 士拔营,向刘忠发起突然进攻。刘忠仓促应战,感到兵力不足,便把山上的 兵马全都调集过来。此时那2000精兵乘山上空虚,迅速占领了中军了望台。 正与韩世忠激战的刘忠部卒见中军了望台上插满了官军的旗帜,知后方已失 守,军心很快涣散,许多士兵争相奔逃。刘忠最后死于非命。
  
  韩世忠谋而后动,巧施调虎离山之计,先使敌人后方易帜,形成前后合 击之势,一举攻破坚固的防线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原典】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①。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释】
  
  ①逼则反兵,走则减势:走,跑。逼迫敌入太紧,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为兵器上不沾血。
  
  ②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乾下坎上)。需的下卦为乾为天,上卦为坎为水,是降雨在即之象。也象征着一种危险存在着(因为“坎”有险义),必得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险又要善于等待。“需”,等待。《易经,需》卦卦辞:“需,有享,光享”。孚,诚心。光,通广。句意为:要善于等待,要有诚心(包含耐性),就会有大吉大利。
  
  【按语】
  
  所谓纵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随之,故蹑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故事】
  
  诸葛亮七擒孟获。
  
  【故事:王莽立女为后的圈套】
  
  汉平帝时,王莽通过玩弄权术,掌握了很大权力。当时的汉平帝只有十几岁,还没有立皇后。王莽做梦都想让自己的女儿配给汉平帝,自己若能当上国丈,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于是,他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设计了一个立女为后的圈套。
  
  一天,他向太后建议说:“皇帝即位已经三年了,还没有立皇后,现在是操办这件大事的时候了。”此话正中太后下怀,立即应允。一时间,许多达官显贵争着把自己的女儿选报上来。而王莽却对大皇说:“我无功无德,我的女儿才貌平常,不敢与其他女子同时并举,请下令不要让我的女儿入选了。”太皇没有看出王莽的用心,为王莽的至诚所感动,答应了王莽的请求。
  
  王莽的谦逊行为在朝野引起反响和同情。王莽平日沽名钓誉,有很多狐朋狗友。这些人依照王莽的意思纷纷上奏:“安汉公(王莽的爵号)德高望重,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如今选立皇后,为什么单把安汉公之女排除在外?这难道是顺从天意吗?我们希望立安汉公之女为皇后!”王莽请求不入选他的女儿,其实是为突出他的女儿。就连太后也觉得王莽之女很特别,再加上大家的执意要求,最后决定将王莽之女迎进皇宫,当上了皇后。
  
  王莽为争立女儿当皇后而玩弄的花招很不光彩,但是,单从智谋的角度来看,这倒是一个成功运用欲擒故纵之计的典型事例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原典】
  
  类以诱之①,击蒙也②。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如:楚伐绞,军其南门,屈瑕曰:“绞小而轻,轻则寡谋,请勿扞采樵者以诱之。”从之,绞人获利。明日绞人争出,驱楚役徙于山中。楚人坐守其北门,而伏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又如孙膑减灶而诱杀庞涓。
  
  【故事:安陵缠许诺陪葬楚共王】
  
  从前有个叫安陵缠的女子貌似天仙,体态婀娜,因而赢得楚共王的宠爱。
  
  大臣江乙拜见安陵缠,说道:“我听说,以钱财事人者,一旦钱财用尽,人们同他的交情就会疏远;以姿色悦人者,一旦人老色衰,她所得到的宠爱就会减退。今天你是一朵花儿,但花总要枯萎。你怎样才能让大王永远宠爱
  
  你而不嫌弃你呢?”
  
  安陵缠连忙施礼说:“我年少无知,望先生为我出主意。”
  
  江乙说:“人死不能复生,天下事没有比这更令人悲哀的了。如果你愿意为大王日后殉葬,大王一定会永远宠爱你。”
  
  安陵缠点头道:“敬听先生之言。”
  
  有一次,楚共王带领安陵缠出外打猎。围猎时施放的野火如天上的云霓,虎啸狼嗥,声若雷霆。突然,一只发了狂的犀牛向楚共王这边冲来,旁边的弓箭手开弓放箭,一箭就射死了犀牛。楚共王满意说:“此次行猎,甚娱我心,”突然,他的脸色转为阴沉,“人生如白驹过隙,我千秋万岁之后,情形将是怎样呢?”
  
  安陵缠见时机已到,便跪在楚共王面前,眼泪汩汩地说:“大王千秋万岁之后,臣妾愿与大王同葬。”
  
  楚共王闻听,深为感动。当即把一块领地封给安陵缠。在这里,安陵缠陪葬的许诺是“砖”,楚共王的宠爱和一块领地则是安陵缠招来的“玉”。所以说,江乙善谋,安陵缠知时。
  
  【故事:萧翼智赚《兰亭序》】
  
  玄奘去天竺取经回国后,唐太宗特造一座慈恩寺雁塔,想用王体字刻在塔上,于是命令各地州郡收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法帖。不久,收集到1300余帖,只缺少王羲之的《兰亭序》。
  
  御史萧翼奏道:“《兰亭序》之真本原为王家的传家宝,现传至辨才和尚,藏于湖南永欣寺的方丈梁上,从来不肯示人。若陛下需要它,臣会想办法取来。”
  
  唐太宗大喜道:“卿能如此,朕不惜万金之赏,但千万不要强抢豪夺。”
  
  萧翼向唐太宗索取两三本“二王”的杂帖,作为引“玉”之“砖”。复改扮成一介书生,雇小船抵达湘潭永欣寺。他与辨才和尚由打招呼发展到促膝长谈,一天天地熟悉起来。萧翼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那辨才和尚也略通六艺,喜欢与文人交游。于是两人顿成莫逆之友,经常伴在一起饮酒论文,说东道西。
  
  一天,两人的话题扯到了书法,萧翼说:“先祖传下来几件‘二王’杂帖,不知是真是假,要请师父明鉴。”说完,向辨才展示随身带来的“二王”杂帖。辨才看了一会儿,说道:“确实是真的,但不是‘二王’的得意之作,贫僧倒有一件真品--王羲之的《兰亭序》。”
  
  萧翼见“鱼”已咬钩,故作惊讶他说:“此帖历尽沧桑二百余年,怕不是真品吧!”
  
  辨才说:“实不相瞒,这是先师智永临终前亲授给我的,哪能有假?你若不信,我明天给你看看!”
  
  翌日,萧翼又来了,辨才小心翼翼地从梁上取下一个铁匣,取出《兰亭序》给萧翼青。萧翼见到《兰亭序》的真品,心中暗喜,但却故意摇摇头说:
  
  “此帖瑕疵甚多,肯定不是真的!”
  
  经萧翼这么一说,辨才也对该帖的真假产生怀疑,便把萧翼的“二王”杂帖留下来,自己仔细对证。辨才放回《兰亭序》时,萧翼记下了藏放的位置。
  
  有一天,辨才出去办事。萧翼潜入寺中,对守房的弟子说:“老当家的忘带了净巾,叫我来取。”弟子认为萧翼是熟人,不虞其诈,乃让他进去。萧翼快手快脚地把梁上的《兰亭序》和“二王”杂帖取下,一齐带走,出寺门后,萧翼把东西交给手下人,快马加鞭地赶往长安。
  
  辨才回寺,见《兰亭序》被人盗走,顿时昏厥,良久始苏。萧翼回京缴旨,唐太宗龙颜大悦,提升萧翼做了员外郎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原典】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①。
  
  【注释】
  
  ①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易经.坤》卦。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为纯阴之卦。引本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是说即使强龙争斗在田野大地之上,也是走入了困顿的绝境。比喻战斗中擒贼擒王谋略的威力。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攻之亏也。舍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敌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迎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
  
  【故事:王世充智用假李密】
  
  王世充是西域胡人,因他天资聪敏,多谋善断,很受隋文帝、隋炀帝的器重。
  
  有一次,王世充与李密展开一场生死决战。王世充事先找到一个长相酷似李密的人,捆起来藏在军中。当两军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王世充命人把那个假李密牵到两军阵前,让士兵大声嚷嚷:“抓到李密了!抓到李密了!”结果,王世充的军队见捉到了敌首,士气大振,而李密的军队看到主帅被擒,立即乱了方寸,大败而逃。王世充指挥军队乘胜追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可见,王世充深深懂得擒贼擒王的道理。虽然没有真正捉到敌人的首领,但弄来一个假的来充当,同样起到了瓦解敌人军心的作用。
  
  【故事:瓦刺人生擒明英宗】
  
  明英宗在位时(历史,http://www.gs5000.cn/),太监王振侍宠专权,作威作福,朝中诸臣多半仰他之鼻息,天下人对王振敢怒不敢言。
  
  这一年,北方的瓦刺人大兵压境。王振擅作主张,自命为统帅,还逼明英宗御驾亲征。兵至居庸关,粮草缺乏,先头部队败报频至。有人建议英宗留驾,王振执意不准,还命令部队急行军。因兵无粮,马无草,士兵与战马饿死无数,满路死尸。明军与瓦刺人一战即溃,几乎全军覆灭。
  
  在众人的坚决要求下,王振不得不同意班师回京。残余的明军行至土木时,瓦刺人从四面八方拥至。王振借机逃走,连皇帝都不要了。英宗左右只有几名亲兵相随,几次突围不得,最后束手就擒。
  
  瓦刺人捉到英宗,如获至主,通知明朝送来1万两黄金赎回英宗,钱到即可放人。明朝派员前往敌营,献上万两黄金,但英宗迟迟没有被送还。后来才知瓦刺人已于前一天晚上挟走英宗,白白骗得万两黄金。
  
  此后瓦刺人屡犯边疆,都挟持英宗同行,使明朝有投鼠忌器的顾虑。有识之士认为长此以往,对明朝极为不利,于是,明朝另立新君,尊英宗为太上皇。
  
  这样,以英宗为人质的价值大大降低了。明朝对瓦刺的口气越来越强硬。经过几番波折,瓦刺人同意将英宗送归明朝。
  
  瓦刺人深知擒贼擒王的重要性,因此捉到英宗后,屡次要挟明朝。但是,后来明朝更立新君,英宗不再是明朝皇帝,从而破了瓦刺人的计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原典】
  
  不敌其力①,而消其势②,兑下乾上之象③。
  
  【注释】
  
  ①不敌其力:敌,动词,攻打。力,最坚强的部位。
  
  ②而消其势:势,气势—。
  
  ③兑下乾上之象:《易经》六十四卦中,《履》卦为“兑下乾上”,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又,兑为阴卦,为柔;乾为阳卦,为刚。兑在下,从循环关系和规律上说,下必冲上,于是出现“柔克刚”之象。此计正是运用此象推理衍之,喻我取此计可胜强敌。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阴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面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倾乃定。乃选精兵反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也。宋薛长儒为汉、湖、滑三州通判,驻汉州。州兵数百叛,开营门,谋杀知州、兵马监押,烧营以为乱。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徒步,自坏垣入其营中,以福祸语乱卒日:“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叛者立于左,胁从者立于右!”于是,不与谋者数百人立于右;独主谋者十三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日: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故事:齐景公逼走孔夫子】
  
  鲁国重用孔子后,国政大治,百姓殷实。齐景公为此深感忧虑,便对大夫黎弥说:“自孔子相鲁以来,鲁国日益强大,对我国的威胁极大,这该如何是好?”
  
  黎弥沉恩了一会儿说:“想办法逼走孔夫于,鲁国失去孔子,必然屠弱如初。这叫做釜底抽薪。”
  
  齐景公问:“孔夫子在鲁国正受宠走红,怎样才能逼走它?”
  
  黎弥把自己的计策说了出来:“俗语说,饱暖生淫欲,贫穷起盗心。今日鲁国太平了,鲁定公必有好色之念。如果选一群美女迭给他,让他日日夜夜在脂粉堆里打滚。一本正经的孔夫子还能诚心辅佐他吗?他们君臣还能像过去一样亲密无间吗?这样一来,保管把孔夫子气走,那大王不是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齐景公连称妙计,令黎弥挑选80名美女,教以歌舞,授以媚容。随后将这些美女和120匹宝马良驹送到了鲁国。
  
  齐国的使者见到鲁定公说明来意后,马上让美女们表演。只见这些美女摇臂摆臀,似临风之芍药,巧笑媚视,如陨星之余晖,歌声乍起,疑是群莺出谷。鲁定公乐得神荡魂飘,齿酸涎落。
  
  “大王再看看我带来的那些良马吧?”齐国使者问。
  
  鲁定公此时的心里全在美女身上,不耐烦他说:“不用看了,这些美人我还没瞧够,还提什么良马!”
  
  自这天起,鲁定公“芙蓉帐底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
  
  孔子见鲁定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十分忧心。他几次说服鲁定公,但毫无效果。孔子感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在鲁国施展了,于是又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去了。
  
  【故事:麦克阿瑟的馈用计谋】
  
  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他惯用的计谋是切断敌人的增援补给线,即釜底抽薪。
  
  1943年2月28日,日军为了加强新几内亚北部、新不列颠与北所罗门群岛新防线中战略要地莱城和萨拉莫呵的防御,派出一支庞大的运输船队予以增援。这支运输船队由8艘运输舰组成,载有大量的军需物资和7000名士兵。
  
  麦克阿瑟获悉这一情报,立即下令集结盟军飞机在巴布亚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待命。他选择一个有利战机,派出29架轰炸机,炸毁日军4艘运输舰。接着,又先后派出400多架飞机,组成巨大机群,对剩余舰船进行猛烈攻击。
  
  此次海战,使日军运输船队几乎全部被击毁,船队所携大量军用物资皆沉入大海,日军士兵在轰炸中大多数葬身鱼腹。日军因断了粮草,气势大减,苦撑危局,不久便失去了莱城和萨拉莫阿这两个战略要地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原典】
  
  乘其阴乱①,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②。
  
  【注释】
  
  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卦为兑为泽;下卦为震为雷。言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故如象名“随”。随,顺从之意。《随卦》的《象》辞说:“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意为人要随应天时去作息,向晚就当入室休息。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而我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日:“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
  
  【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
  
  周瑜是东吴孙权手下的大将,足智多谋,但心胸狭窄。他十分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认为诸葛亮辅佐刘备,不久将成为东吴大患,因而起了杀心。周瑜以孙刘两家合力抗曹的名义,督促诸葛亮在3日之内造10万枝箭。在他看来,此事绝难完成,到那时候可借此杀了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满口答应,并与周瑜立下了军令状。
  
  鲁肃仁厚善良,他不忍看周瑜图害诸葛亮,便前去拜见诸葛亮。诸葛亮说:“我只希望你借我20只船,每船要30个人,扎1000个草人摆在船的两边,如此这般,你就可救我一命了。”鲁肃不解其意,但为了挽救诸葛亮的性命,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鲁肃依诸葛亮的要求送去船、人和草人。但诸葛亮那边毫无动静,似乎忘记了造箭之事。直到第三天的半夜,才见诸葛亮派人来请鲁肃,鲁肃见了面问:“你要我来有何用意?”诸葛亮说:“特意请你来和我一起取箭去。”鲁肃更加迷惑不解,心想:3天未见你打出1枝箭,现在却突然说要去取箭,能到哪里取呢?只听诸葛亮对他说:“你不要问了,跟我来便是了。”随后诸葛亮下令把20条船用长索连好,然后上船直往长江北岸开去。此时天降大雾,长江之上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鲁肃不安他说:“我们人单力孤,曹兵一起杀出来怎么办?”诸葛亮回答:“雾这么大,曹操肯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顾饮酒好了。”
  
  再说曹操见为数不多的船乘雾驶来,料定后面必有埋伏,命令士兵不可轻举妄动,只教弓箭手开弓放箭。箭到东吴的船上,皆入草人身中。待到日出雾散时,只见20只船已插满了箭,每船约有5000多枝,总数10万有余,诸葛亮下令收船速回,又让船上士兵高声呐喊:“谢曹丞相送箭,”
  
  船到南岸,诸葛亮对鲁肃说:“周瑜叫我造出10万枝箭,却不给准备好工匠和用料,其用意很明显是借故杀我。我算定今夜有大雾,故驱草船向曹操借箭。周瑜算计我尚应仔细筹划才是。”鲁肃这才恍然大悟,赞叹诸葛亮的智谋高妙。周瑜得知后,感慨他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诸葛亮草船借箭所使用的就是混水摸鱼之计。江面大雾犹如“混水”,诳来的10万枝箭相当于“鱼”。这条“鱼”使诸葛亮保住了性命,安全地离开东吴。
  
  【故事:隆美尔的疑兵计】
  
  隆美尔是希特勒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擅长在沙漠地区作战,被人们誉为“沙漠之狐”。
  
  在北非会战中,隆美尔遇到部队燃料不足的问题,于是他决定抢夺英法联军装甲部队的燃料。英法联军阵容强大,正面突击,肯定会损兵折将。隆美尔略为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让手下为数不多的坦克围成一圈,横冲直撞,在沙漠上掀起漫天黄沙,向英法联军的阵地推进。英法联军远远望见沙尘遮天蔽日,疑是大军来袭,匆忙间不敢应战,丢下武器装备仓皇逃走。于是,隆美尔不费一枪一弹就得到了大量燃料和其它军用物资。
  
  隆美尔巧用疑兵计,虚张声势,制人而不制于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种疑兵计的实质是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原典】
  
  存其形,完其势①;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②。
  
  【注释】
  
  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
  
  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意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按语】
  
  共友击敌,坐观其势。尚另有一敌,则须去而存势。则金蝉脱壳者,非徒走也,盖为分身之法也。故大军转动.而旌旗金鼓,俨然原阵,使敌不敢动,友不生疑,待己摧他敌而返,而友敌始知,或犹且不如。然则金蝉脱壳者,在对敌之际,而抽精锐以袭别阵也。如:诸墓亮卒于军,司马懿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向懿者,懿退,于是仪结营而去。檀道济被围,乃命军士悉甲,身自(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故事:田豫浓烟欺敌】
  
  田豫奉魏文帝之命前去镇抚代郡的鲜卑人。当时,鲜卑人分裂出数十部互相攻伐。田豫恐鲜卑人兵合一处,便率军深入远地,征讨鲜卑人兵力最强的一支。进兵之后,因寡不敌众,田豫军不久便没有了归路,情况万分危急。
  
  田豫在距敌不远处安营扎寨,并且命令士兵多拾柴草及牛马粪便,聚集点燃。一时间浓烟四起,直上空中。鲜卑人见田豫军烟火不绝,以为久驻该地,不以为意。但是,等鲜卑人悄悄摸到田豫的营地,发现只有柴草和牛马粪便在燃烧,大队人马已不知去向。
  
  原来,田豫在撤退时使用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在点燃柴草和牛马粪便后便率军急走。等鲜卑人发现真实情况时,他的大军已走出几十里了。
  
  【故事:刘少奇巧使空棺计】
  
  1941年盛夏,担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带着通讯员外出开会。这时,日本鬼子派出的特务发现了刘少奇的行踪。为此,大批日伪军倾巢出动,扬言要活捉刘少奇。
  
  一天,刘少奇来到建阳县马庄,敲响一家农户的屋门。开门的中年汉子仔细打量了刘少奇一番,惊喜地说:“你是胡服(刘少奇的化名)同志吗?”刘少奇也认出了对方:“你是马玉甫!”原来,刘少奇在盐城工作时,曾与抗日民主政府的代表马玉甫有过一面之交。
  
  两个人正说着,远处传来杂乱的脚步声和一阵汪汪的狗叫声。显然,日伪军进庄了。刘少奇说:“老马,咱们要尽快想个办法把我身边的文件藏好,现在庄里有没有空着的棺材?”马玉甫一时没弄明白。刘少奇继续解释说:
  
  “是这样!把文件装进棺材里,不就安全了吗?”马玉甫受到启发连忙说:
  
  “再把棺材封好,贴上灵柩纸,我们穿上孝衣装作发丧,肯定能脱身。”刘少奇说:“对!来个空棺计。”
  
  于是,大家忙活起来,抬棺材的抬棺材,借孝衣的借孝衣,不久一支“送葬”队伍就伪装成了。刘少奇等穿着孝衣,把棺材抬上了船。船刚要离岸,一队日伪军追了过来,命令船靠岸检查。刘少奇从容地说:“家里死了人,有什么检查的。棺材里的人是得霍乱病死的,会传染别人的。”说完,装出一副要呕吐的样子。日伪军一听说是得霍乱病死的,连忙手捂鼻子,命令赶快开船。
  
  就这样,刘少奇巧施“空棺计”,金蝉脱壳,迷惑敌人,平安地脱离了险境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原典】
  
  小敌困之①。剥,不利有攸往②。
  
  【注释】
  
  ①小敌困之:对弱小或者数量较少的敌人,要设法去困围(或者说歼灭)他。
  
  ②剥,不利有攸往:语出《易经.剥》卦。剥,卦名。本卦异卦相叠(坤下艮上),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意即广阔无边的大地在吞没山,故外名日“剥”。“剥”,落的意思。卦辞:“剥,不利有彼往”意为:剥卦说,有所往则不利。
  
  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按语】
  
  捉贼而必关门,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复追,恐其诱也。贼署,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劳我者也。吴子曰:“今使一死贼,伏于矿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惧千夫。”追贼者,贼有脱逃之机,势必死斗;若断其去路,则成擒矣。故小敌必困之,不能,则放之可也。
  
  【故事:黄巢回师长安城】
  
  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下东都洛阳,唐朝京城长安危在旦夕。唐值宗带着文武大臣溜出长安向陕西兴元逃去,起义军很快占领长安。
  
  黄巢进入长安后立即做了大齐皇帝,大享宫廷快乐和安逸生活,没有对唐僖宗及其势力进行及时追击,使唐僖宗逃到成都后得到了喘息和休整的机会。唐僖宗训练士卒,调集军队,准备反攻。第二年,唐军在凤翔一战大获全胜。
  
  唐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欲夺功。黄巢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制定了以退为进、关门捉贼的军事策略。五月初六那天,黄巢率领起义军突然退出长安,露宿于霸上。唐军杀入长安,见城内无一个起义军,意志松懈下来,大肆抢劫财物,强奸妇女,把长安城弄得乌烟瘴气。起义军趁此机会迅速回师长安,把长安城围得水泄不通。唐军官兵每个都金银财物满袋,哪有心思打仗,而起义军精神饱满,杀得唐军尸横遍地。
  
  长安城又回到黄巢手中。
  
  【故事: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晨,日本板垣第五师团的第二十一旅团沿着公路,径直向平型关扑来。
  
  坐在一辆吉普车上的中村旅团长不时地用望远镜观察公路两旁的山丘,他向副官问道:“前面有国民党的军队吗?”
  
  “报告旅团长,”副官答道,“他们早就逃跑了。”
  
  “嘿嘿!”中村得意他说,“板垣师团长讲过,中国人是没有战斗力的。”他回头看看他的部队,又命令道:“传我的命令,加快行军速度。”
  
  日军哪里知道,在平型关的山丘后面,埋伏着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一五师借这里的地形地势,布置了口袋阵。日军从口袋口进入,南边有我们的六八七团,北边有六八六团,独立团和骑兵营还在前面牵制敌军。
  
  当中村的二十一旅团进入口袋时,独立团把袋口扎紧,我军便来个关门捉贼。
  
  当日军二十一旅团完全进入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包围圈以后,师长立即下达了总攻命令。“啪,啪,啪!”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
  
  正在行进中的中村旅团长突然发现了天空中的信号弹,还未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听见公路两旁的山丘上,机枪、步枪和手榴弹一起响了起来。战斗结束后,林彪和聂荣臻来到公路上,只见到处都是敌人正在燃烧的汽车,遍地都是日军的尸体。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共3000余人,炸毁汽车100多辆。八路军首战平型关便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从谋略学来说,平型关大捷得益于关门捉贼之计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原典】
  
  形禁势格①,利从近取,害以远隔②。上火下泽③。
  
  【注释】
  
  ①形禁势格:禁,禁止。格,阻碍。句意为受到地势的限制和阻碍。
  
  ②利从近取,害以远隔:句意为,先攻取就近的敌人有利,越过近敌先去攻取远隔之敌是有害的。
  
  ③上火下泽:语出《易经.睽》卦。睽,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兑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兑为泽。上离下泽,是水火相克,水火相克则又可相生,循环无穷。又“睽”,乘违,即矛盾。本卦《象》辞:“上火下泽,睽。”意为上火下泽,两相离违、矛盾。
  
  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按语】
  
  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范雎之谋,为地理之定则,其理甚明。
  
  【故事:范睢献策】
  
  魏国人范睢到秦国游说,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向范唯询问富国强兵之策,范睢侃侃而谈:“目前七国之中,最强大的就是秦国。秦国沃野千里,甲兵百万,雄踞四塞之固,进则能攻,退则能守,一统天下应该不费力气。但是,最近大王听信丞相魏冉的话,轻易发兵攻打齐国,我认为这是断送秦国的前程。”
  
  秦昭王疑惑地问:“攻打齐国有什么错呢?”
  
  范睢说:“越过韩、魏两国攻打齐国,这是十分错误的。即使取胜,大王又怎能把得到他土地同秦国连接起来呢?当初,齐王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楚国,曾占领千里之地。但结果齐国连一寸土地也未得到,却被韩、魏两国瓜分了。其原因是齐国离楚国远,韩、魏两国离楚国近。依我看,大王应当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
  
  秦昭王听得入了迷,接着问道:“什么叫远交近攻呢?”
  
  范睢说:“远交近攻就是与离得远的国家订立盟约,减少敌对国家,而对离得近的国家抓紧进攻。诚能如此,得一寸土地就是一寸,得一尺土地就是一尺。打下韩、魏以后再打燕、赵;打下燕、赵之后再打齐、楚。大王只要实行这条计策,用不了多少年,保证能兼并六国,统一天下。”
  
  范睢的一席话使秦昭王大为开怀,秦昭王高兴他说:“寡人以后就听先生的了!”秦昭王立即拜范睢为客卿,并按照范睢远交近攻的策略,把攻打齐国的人马撤回来,改为攻打近邻魏国。
  
  此后,秦国夺取了邻国的大片土地,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拿破仑拉拢俄国】
  
  拿破仑在其漫长的战争生涯中,一直把近邻英国视为心腹之患。为制服英国,他千方百计地拉拢远方的俄国,视俄国为他的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拿破仑上台伊始,便利用英、俄之间的矛盾,寻求同俄国接近的途径。他密切注意着英俄争夺马耳他的形势,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800年7月,拿破仑让他的外交部长给俄国政府写了一封信,表示法国可以立即释放6000名俄军战俘,并声明给每个战俘配备武器和发给军服。随后,拿破仑又寄给沙皇保罗一世第二封信,重申法国站在俄国一边,支持俄国占领马耳他。
  
  沙皇保罗一世曾大骂“狂暴的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拿破仑如此友好地善待俄国战俘并表示要保卫马耳他不受英国侵犯,这使保罗一世对拿破仑的态度迅速改变。保罗一世决定与法国建立友好关系,放弃干涉法国的政策。在法国的支持下,沙皇宣布对英国所有的船舶的封港令,驱逐路易十八,还提出与法国联合共同把英国人赶出印度的计划。不久,沙皇派使者到巴黎签署俄法两国的和约,俄、法的蜜月期从此开始。
  
  在这里,拿破仑抓住俄英矛盾的要害--马耳他问题做文章,远交俄国,借以孤立和打击近敌英国,确属深思熟虑的上策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原典】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①。困,有言不信②。
  
  【注释】
  
  ①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假,借。句意为:处在我与敌两个大国之中的小国,敌方若胁迫小国屈从于他时,我则要借机去援救,造成一种有利的军事态势。
  
  ②困,有言不信:语出《易经.困》卦。困,卦名。本纷为异卦相叠(坎下兑上),上卦为兑为泽,为阴;下卦为坎为水,为阳。卦象表明,本该容纳于泽中的水,现在离开泽而向下渗透,以致泽无水而受困,水离开泽流散无归也自困,故卦名为“困”。“困”,困乏。卦辞:“困,有言不信。”意为,处在困乏境地,难道不相信这基吗?此计运用此卦理,是说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按语】
  
  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故事:蠢虞公贪财丧国】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
  
  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故事:假借道苏军真意侵捷克】
  
  1968年8月20日深夜,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机场的值班人员突然听到了呼救声:“我是苏联的一架运输机,因飞机发生机械故障,请求在你处暂停。”
  
  按国际惯例,遇到飞机发生机械故障,附近机场应允许它降落,何况又是苏联“老大哥”的飞机。值班人员毫不犹豫地给这架飞机导航。
  
  捷克人万没想到,从这架刚刚降落的苏联运输机里一下子跳出100多个荷枪实弹的士兵,迅速地占领了机场的要害部位。接着,原驻白俄罗斯的一个空降师在布拉格机场着陆。与此同时,苏联的地面部队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向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推进。22个小时之后,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被攻占。
  
  苏联人突袭捷克斯洛伐克是精心策划的。自从杜布切克上台后,捷克斯洛伐克试图摆脱苏联的控制。苏联决定用武力解决捷共中央领导层的反苏派。6月下旬,苏联倡议苏、波、匈、捷、东德5国参加代号为“波西米亚森林”的军事演习。演习的地点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目的是熟悉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形。这次苏军突袭捷克斯洛伐克的先头部队,就是先前演习投入使用的部队。
  
  苏联借道捷克斯洛伐克,名义上是进行军事演习,其真意是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联侵捷是非正义的,但苏联这次行动堪称为世界战争史上假道伐虢的典型例证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原典】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故事:四皇子改字篡位】
  
  胤祯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天赋很高,能文能武,但他生性刻薄,绝情寡义。康熙对胤祯很不满意,认为他成不了什么气候。自太子被废为庶人以后,康熙有意培养十四皇子胤禵,让他带兵去青海平叛,以便树立起威望,为他日后继承大统作准备。
  
  十四皇子走后不久,68岁的康熙患病卧床不起。四皇子在心腹大臣隆科多、年羹尧的暗中支持下,加快了篡位夺权的步伐。
  
  一天,康熙自知不久于人世了,遂命隆科多、年羹尧入宫托付后事。康熙取出黄绫,在上面吃力地写了一行字。隆科多不看便罢,看后脸色大变,只见黄绫上写着:“朕如有不测,可传位十四皇子。”康熙把黄绫缓慢地藏在枕下,叫隆科多、年羹尧退出。
  
  隆科多、年羹尧火速将消息向四皇子报告。四皇子知道自己即位无望,急得抓耳挠腮。老奸巨猾的年羹尧献计说:“如果把黄绫诏上的“十,改成‘于’,不就变成传位于四皇子了吗!”四皇子连连称妙。
  
  于是,三个人又秘密进宫。此时康熙皇帝寿限已近,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眼睛紧闭。四皇子把屋内的太监全都赶了出去,然后伸手把黄绫诏从康熙的枕下抽出。康熙惊醒了,见四皇子站在床前,叱道:“谁叫你入内!”四皇子跪下说:“儿臣特意来服侍父皇。”康熙连忙翻枕底,诏书已不见了,知道四皇子要捣鬼,生气地把臂上的佛珠捋下来朝四皇子砸了过去。四皇子顺手一接,装作受宠若惊的样子说:“多谢父皇立儿臣登位,以佛珠为赐。”
  
  康熙闻听此言,气得两腿一伸,归西去了。
  
  这时,隆科多已将黄绫诏改好,走出内室向等候在外面的众臣宣读了黄绫诏,然后用很权威的口气说道:“先皇遗诏在此,四阿哥奉诏继位,有先帝的佛珠为证。”
  
  这样,四皇子用偷梁换柱的手段继位当了皇帝,是为雍正皇帝。
  
  【故事:假蒙哥马利立大功】
  
  1944年春天,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登陆作战计划,给德军以致命的一击。
  
  为迷惑德国人,盟军情报部门精心策划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欺敌行动,以便让德国人拿到一些“证据”,证明英国登陆部队司令官蒙哥马利元帅已离开英国本土,到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视察去了。
  
  为此,盟军情报部门物色了一个蒙哥马利元帅的替身--中尉杰姆士。杰姆士的相貌酷似蒙哥马利元帅,伦敦一家报纸曾登过他的照片,并特别注明:他不是蒙哥马利,而是杰姆士中尉!在战前,杰姆士曾做过25年的职业演员,这为他扮演蒙哥马利元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杰姆士在较短的时间内就熟悉了蒙哥马利的生活习惯,并有机会与蒙哥马利元帅生活在一起,直到人们无法辨认真伪为止。
  
  5月15日,由杰姆士扮演的“蒙哥马利元帅”,在高级将领的欢呼声中,搭乘首相专机飞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与此同时,盟军情报部门放出风说:“蒙哥马利元帅”此行的目的是组织在法国南部的登陆作战。为了证实真伪,盖世太保特意派了两个受过严格训练的间谍前往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侦察。
  
  “蒙哥马利元帅”故意在德国间谍出没的场合露面,使他们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盟军的这一偷梁换柱的计谋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德军统帅部终于误信了盟军将在法国南部加来地区登陆,于是把防守在诺曼底地区的两个坦克团和6个步兵师抽到了加来地区,从而大大减轻了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登陆时的压力,保证了这场关键战役的成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原典】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①。刚中而应,行险而顺②。
  
  【注释】
  
  ①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
  
  ②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语出《易经.师》卦。师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彖》辟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刚中而应”是说九二以阳爻居于下坎的中信,叫“刚中”,又上应上坤的六五,此为此应。下卦为坎,坎表示险,上卦为坤,坤表示顺,故又有“行险而顺”之象。以此卦象的道理督治天下,百姓就会服从。这是吉祥之象。“毒”,督音,治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按语】
  
  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
  
  【故事:优孟戏扮孙叔敖】
  
  优孟是春秋时有名的戏子,平日里以滑稽调笑取欢左右,深得楚庄王的宠爱。
  
  楚国贤相孙叔敖死后不久,优孟在郊外看到孙叔敖的儿子在山上砍柴。优孟这才知道此位贤相身死萧条,儿子沦落到靠砍柴为生的地步。
  
  优孟决心帮孙叔敖的儿子度过难关。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特制了一套孙叔敖平时常穿的服装,每日细心模仿孙叔敖的一举一动。
  
  一天,楚庄王在宫中大宴群臣,优孟穿着孙叔敖的服装走了过来。楚庄王远远一望,误以为孙叔敖复活,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及至近前,才看出是优孟所扮。楚庄王想起孙叔敖以前的功劳,感慨地对优孟说:“你若有孙叔敖的才干,我愿意拜你为相。”出人意料的是,优孟并未磕头谢恩,而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做丞相有什么好处,最后连自己的儿子的生计都保障不了!”接着,他把孙叔敖身后萧条的状况如实地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听后,幡然醒悟,下令召孙叔敖的儿子入朝,加封晋爵,赐绢赏地,从此孙叔敖的儿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优孟并不是直接劝谏楚庄王,而是装扮成孙叔敖,对楚庄王进行旁敲侧击,使楚庄王明白了“人走茶凉”这一做法的危害性,从而帮助孙叔敖的儿子改善了生活条件。
  
  优孟这一指桑骂槐的计谋巧妙适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故事:优伶戏讽权臣】
  
  宋宁宗初年,外戚韩侂胄以为辅佐有功,擅自专权,排斥异己,引起许多朝廷官员的不满。韩侂胄北伐之前,夸下胜利的海口,谁知北伐一败涂地,为此他很是烦恼,整天垂头丧气。那些看不惯他专权的朝廷官员见机会来了,决定不疼不痒地污辱他一番。
  
  一天,宁宗在皇宫赐宴,韩侂胄及群臣皆应邀出席。酒过三巡之后,几个优伶上来表演节目。有一个自称樊迟的优伶先上台,旁边的优伶问:“是谁给你取的名字?”樊迟答:“孔夫子。”又有一个自称樊哈的优伶走上台,问他的名字是谁取的,他回答:“汉高祖”。最后有一个长相与韩侂胄相像的优伶上台,自称名叫樊恼,问这个奇怪名字的由来,他忧愁地说:“樊(烦)恼自取。”前来赴宴的人哄堂大笑。韩侂胄知道这些优伶的表演肯定得到了某些官员的授意,但因没有指名道姓,他又不好发作,只好忍气吞声地在一旁喝闷酒。
  
  在这则历史故事中,韩侂胃就属于该骂而又不敢骂的人。但是,办法是人想出来的。
  
  优伶指桑骂槐的表演,辛辣地讽刺了一贯作威作福的权臣的丑态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原典】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雪屯也②。
  
  【注释】
  
  ①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假知而去轻举妄动。
  
  ②静不露机,云雷屯也:语出《易经.屯》卦。屯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坎上),震为雷,坎为雨,此卦象为雷雨并作,环境险恶,为事困难。“屯,难也”。《屯卦》的《彖》辞又说“云雷,屯。”坎为雨,又为云,震为雷。这是说,云行于上,雷动于下,云在上有压抑雷之象征,这是屯卦之卦象。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按语】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或日: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傥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旨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丁(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帖丁(钉)之,加以青纱笼,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
  
  【故事:孙膑装疯脱身】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孙宾继续留在老师身边,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勤勉好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了重用。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学,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宾到魏国。
  
  孙宾在魏惠王面前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令庞涓十分嫉妒。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讲孙宾的坏话,魏惠王信以为真,命人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受过膑刑的孙宾从此改名孙膑了。
  
  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令孙膑十分感动。孙膑不知道庞涓是害他的罪魁,还答应庞涓把《孙子兵法》写在木简上。孙膑的遭遇引起了庞涓派来侍奉孙膑的一个童仆的同情,童仆把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孙膑为了脱身开始装疯,他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粪坑。孙膑竟抓起粪便就吃。
  
  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尧到魏国救出孙膑。孙膑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故事:唐伯虎幸免于难】
  
  唐寅,字伯虎,精于书画,博古通今,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其才名轰动一时,宁王朱宸濠久闻其名,非常羡慕唐伯虎的才华,就用重金聘他到自己的属地做官。
  
  唐伯虎走马上任后,朱宸濠在各个方面给予他很优厚的待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唐伯虎觉察到朱宸濠养兵蓄财,图谋不轨,暗地里叹道:“此地是火坑,不可久留。”他清楚地知道,倘若自己公开辞职还乡,必然引起怀疑,弄不好人头落地。遂仿效战国时的孙膑,佯作疯狂,忽哭忽笑,言语颠三倒四,起居饮食异常。朱宸濠派人来看他是否真疯,只见唐伯虎赤裸身子,在众目睽睽之下抚弄生殖器,往地上撒尿,尔后又抓起污物来吃。
  
  朱宸濠听到所见者的描述,确信唐伯虎真的疯了,遂起了怜悯之心,把他送回家乡。后来,朱宸濠叛逆不成,伏法受诛,其余党无一幸免。唯有唐伯虎及早脱身,没有被株连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原典】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①。遇毒,位不当也②。
  
  【注释】
  
  ①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假,借。句意: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②遇毒,位不当也:语出《易经.噬嗑》卦。噬嗑,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离上)。上卦为离为火,下卦为震为雷,是既打雷,又闪电,威严得很。又离为阴卦,震为阳卦,是阴阳相济,刚柔相交,以喻人要恩威并用,严明结合,故封名为“噬嗑”,意为咀嚼。本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本是说,抢腊肉中了毒(古人认为腊肉不新鲜,含有毒素,吃了可能中毒),因为六三阴兑爻于阳位,是位不当。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敌入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按语】
  
  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故事:贾后设计废太子】
  
  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后,立司马遁为太子。司马遹是司马衷登基前与宫中的一个才人谢玫所生。母因子贵,司马适立为太子后,他的母亲也由才人升为淑媛(嫔妃的称号)。
  
  皇后贾南风嫉妒成性,自己没生下儿子,对太子横竖看不顺眼。在亲信的支持下,贾后决定用上屋抽梯之计废掉太子。
  
  一天,贾后以皇帝身体不适为由,召太子人宫。太子进宫后,并没有见到皇帝,而是被引到一间侧室。一个宫女端着3升酒和一大盘枣走了进来,说这是皇上所赐,要太子就着枣把酒喝完。太子说:“陛下的赏赐我不敢推辞,只是我平素吃不了3升酒,现在空着肚子更喝不了这么多!”宫女照着贾后教给她的话说:“你真是不孝!皇上赐酒,难道你怕其中有毒不成?”太子没办法,只得把3升酒全部喝下。
  
  正当太子醉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个宫女手拿一份文稿对太子说:“皇上有令,让太子把这份文稿抄上一遍。”太子醉得难辨真伪,不长的文字抄得丢三落四。回宫后他倒头便睡,根本记不清做了些什么。
  
  第二天,惠帝临朝,那篇由太子抄写的文稿被送了上来,只见上面写着:“陛下应当自己了结,你自己不了结,我就入宫把你了结。皇后也应当自己了结,如果她自己不了结,我将亲手将她了结……”惠帝见是太子的笔迹,不禁大惊失色,忙与众臣商议如何处置太子。贾后死党董猛说:“太子犯上,理应处死。”惠帝还是动了恻隐之心,废太子为庶人,免其一死。不久,太子被押到金塘城幽禁起来,他的母亲谢玫惨遭杀害。
  
  原来,那篇文稿是贾后事先让人起草好的。太子醉酒后抄漏了几个字,贾后又让人模仿太子的笔迹补了上去。就这样,太子稀里糊涂地上了贾后的当,成了一名阶下囚。
  
  【故事:陶谷讹诈得宝马】
  
  陶谷和权大人同在翰林院任职。权大人有一匹主马,跑起来腾云驾雾,一天能跑几百里。陶谷非常喜欢这匹马,想据为己有,被权大人婉言拒绝。陶谷没有得到马,心里很不高兴,总想找机会把马弄到手。
  
  过了一些日子,皇帝要翰林院起草一个密诏。权大人执笔将密诏写好。陶谷对权大人说:“我喜欢你刚才写密诏的字体,您再给我写一份,我准备长年珍藏。”权大人以为陶谷赏识自己的字,很快照原样又写了一份。陶谷接过来收在怀里,严肃地对权大人说:“皇帝的密诏,关系到国家的机密。草拟之后还没呈给皇上,你胆敢擅自抄留副本,实属别有用心。泄漏了国家机密,你就是死罪。”权大人见陶谷这么讲,知道自己上了当,只得哀求陶谷不要将此事汇报上去。陶谷说:“要想不让我把这件事报告皇上,就赶快把你的主马给我。”权大人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陶谷。
  
  陶谷身为翰林,竟然运用上屋抽梯的伎俩骗得权大人的宝马,说明此人品德败坏,实在与其身分不符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原典】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注释】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渐,即渐进。本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来编织舞具这是吉利之兆。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按语】
  
  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故事:假皇帝行骗】
  
  唐懿宗经常微服私访,特别愿意到寺院游览。于是,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便利用这一点假装皇帝行骗。
  
  一天,这伙人听说当地的官员在大安国寺内寄存了上千匹苏州产的绫绸,便策划如何下手。他们选出一个相貌与皇帝酷似的人,让他穿上皇帝私访时常穿的衣服,带上几个仆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大安国寺。当时寺内有两个穷困潦倒的乞丐,假皇帝很善意地给他俩一些钱,打发他俩走了。不久,乞丐们接二连三地向假皇帝讨钱物,假皇帝身上带的钱施舍完了,便对寺院里的和尚说:“寺院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借我一用?”和尚看到眼前的人是私访的皇帝,吓了一跳,毕恭毕敬他说:“柜里有别人寄存的绫绸一千匹,听凭万岁处理。”接着,和尚打开柜门,把绫绸全拿了出来。假皇帝一挥手,几个仆人很快将绫绸搬走了。临行前,一个仆人对和尚说:“明天早晨到朝门来找我,我带你入宫,皇帝是不会亏待你的。”和尚第二天一大早去朝门查访,根本没人接待他,终于明白是上当受骗了。
  
  骗子拉大旗,作虎皮,冒充皇帝骗走了寺院里的绫绸,属于典型的树上开花之计。
  
  皇帝是骗子所凭借的“树”,骗走绫绸的行为可视为“开花”。
  
  【故事:毛泽东兵逼昆明】
  
  红军长征进入云南境内之后,云南军阀龙云组织了昆明城防司令部,妄图死守昆明。其实,毛泽东无意占领昆明,只想佯攻昆明,以调动敌人的兵力部署。
  
  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一军团和红五军团首先占领了离昆明仅百里的杨林。在杨林,红军虚张声势,大造要进攻昆明的舆论,到处张贴“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打倒大军阀龙云”等标语口号。为进一步迷惑敌人,红军还发动群众做爬城云梯。
  
  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离昆明仅30里的大板桥,在城郊红军战士大喊“活捉龙云”的口号。龙云见状,吓得手忙脚乱,急令孙渡率兵回救昆明,还调来滇越路警大队和附近各县民团来昆明救驾。
  
  毛泽东虚张声势的计策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滇军集中于昆明之后,便为红军让开了北进的道路。所以,当兵临昆明的“剧情”进入高潮时,我红军主力迅速北进,直奔金沙江边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原典】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解释见前计②)本卦《彖》辞:“渐之进也。”意为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此计运用此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役,—亡举之。
  
  【故事:黄忠计斩夏侯渊】
  
  三国时,老将黄忠奉命前去攻打曹军将领夏侯渊。夏侯渊占据有利地势,并且营垒坚固,而黄忠远道而来,兵马劳顿。所以交战几个回合,黄忠都是大败而归。
  
  谋士法正向黄忠进言说:“夏侯渊性情十分急躁,虽然勇猛,但缺少智谋。我们可以放慢前进的速度,步步为营,设法激怒夏侯渊来进攻我们。这样我们就可以寻找一个有利的时机,选择一处有利的地形打败他。”黄忠采闲了法正的计谋,把军中所有食物,全部赏赐给三军将士。将士们群情激昂,纷纷表示要效死奋战。
  
  夏侯渊果然忍耐不住,欲带兵攻打黄忠。大将张■劝道:“这是黄忠使用的反客为主之计,我们决不能首先出战,否则会有危险。”夏侯渊不听,气势汹汹地上门找黄忠决战,结果中了黄忠的埋伏,曹军大败,夏侯渊丢掉了性命。
  
  开始时,黄忠率军进攻夏侯渊,按其互相关系,黄忠属客位,原地迎敌夏侯渊属主位。后来,黄忠停兵,诱使夏侯渊前来攻打自己,这样黄忠成了主位,而夏侯渊反成了客位。
  
  主客位置的调换,使黄忠获得了作战的主动权,力夺取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原典】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①。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②。
  
  【注释】
  
  ①兵强者,攻其将;兵智者,伐其情:句意:对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对明智的敌人,就打击他的情绪。
  
  ②利用御寇,顺相保也: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按语】
  
  兵强将智,不可以敌,势必事先。事之以土地,以增其势,如六国之事秦:策之最下者也。事之以币帛,以增其富,如宋之事辽金:策之下者也。惟事以美人,以佚其志,以弱其体,以增其下之怨。如勾践以西施重宝取悦夫差,乃可转败为胜。
  
  【故事:洪德献美女替父赎罪】
  
  周幽王时,大夫褒珦因直言进谏,惹怒幽王,被囚于京城狱中。褒珦全家想方设法搭救褒珦,但均未奏效。
  
  一次,褒珦的儿子洪德外出收税来到乡间,碰巧遇到褒姒在门外汲水,洪德惊叹道:“这里乃穷乡僻壤,竟然有如此绝色的美女!”他向当地人打听了褒拟的身世。原来是周幽王时的一个宫女所生,出生后被扔到宫外河中,后被来到褒地的好心人抚养成人。
  
  洪德回家后对母亲说:“当今天子荒淫无道,尽选四方美色,以补充后宫,我今天遇到一个名叫褒姒的女子。此女长得国色天姿,如果将她买来献给幽王,父亲定能出狱归家。”母亲从洪德之言。于是,洪德又去乡间,用布帛300尺把褒似换了出来。洪德让他香汤沐浴,吃山珍海味,穿丝绸锦缎,然后带她进京。洪德买通宫中的红人,求他向幽王转奏说:“褒珦目无君上,罪不容诛。今有褒珦的儿子洪德献美女褒拟,以赎父罪。”幽王闻奏,立即宣褒姒上殿。幽王见褒姒娇艳非常,光彩照人,心中大喜,立即留褒姒于宫中,并降旨赦褒珦出狱,恢复其官爵。
  
  正是这个褒姒,使得周幽王日夜享乐,荒废了朝政。为博得她的一笑,周幽王竟上演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在诸侯不来救驾的情况下,西戎人杀死了周幽王,灭了西周。
  
  【故事:吴玉宠西施亡国】
  
  越王勾践为了消磨吴王夫差的斗志,让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不思进取,特意进贡了许多财宝和美女。西施和郑旦是美女中最出色的两个人。她俩原是江边的浣纱女,美丽绝世,范蠢奉勾践之命将她们重金买来,教习了3年,待她们能歌善舞,善于谄媚之后给吴王送去。
  
  伍子胥劝吴王说:“夏因妹喜而亡,殷因妲己而亡,周因褒拟而亡。美女乃亡国之物,大王万万不可收下!”吴王哪里听得进去,留西施、郑旦于宫中。因西施貌美与聪明兼备,赢得吴王的专宠。吴王从此以西施所在的姑苏台为家,每日声色犬马,乐此不疲。夫差不理朝政,对日益强大的越国毫无警惕,致使越国乘虚而入,占领吴国,吴王被迫自杀身亡。
  
  唐时诗人罗隐曾写诗力西施呜冤:“家国兴亡自有时,世人何苦咎西施。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必须承认,国家的衰亡有其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并非一两个人所能决定的。笼统他说“女人是亡国的祸水”,当然是片面的。但是,应当肯定,美人计作为一种谋略,施之于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原文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注释
  
  ①虚者虚之,疑中生疑:第一个“虚”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特的功效。
  
  解析
  
  这则汉语又讲了两个故事。张守圭接替战死的王君焕,正在修筑城墙,敌兵又突然来袭。城里没有任何守御的设备,大家惊慌失措。守圭说:“敌众我寡,又处在城池刚刚破坏之后,光用石头和弓箭是不对退敌的,应该用计谋。”他让将士们和他一道,坐在城上,饮酒奏乐,若无其事。敌人怀疑城中有备,只有退兵。齐祖铤也用近似的方法退兵,他的做法比张守圭又多一招:等贼兵以为人走城空,不设警备时,突然命士兵大声叫唤,更将贼兵搞得糊里糊涂,只得退兵。
  
  虚虚实实(历史,www.gs5000.cn),兵无常势,变化无穷。在敌乘我虚之时,当展开心理战。一定要充分掌握对方主帅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切切不可轻易出此险招。况且,此计多数情况下,只能当作缓兵之计,还得防止敌人卷土重来。所以还必须有实力与敌方对抗,要救危局,还是要凭真正实力。
  
  【故事:李广巧布迷局】
  
  李广是汉武帝时的一位名将,人称“飞将军”,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字,无不闻风丧胆。
  
  有一次,李广率军在上郡与匈奴人作战,随军的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在草原上放马飞奔,不意遇到3个箭法娴熟的匈奴兵。汉兵大部分被射中,带伤狼狈地逃回军营。李广点齐100名骑兵,飞身上马,冲出军营。不一会儿,追上了那3个匈奴兵,李广的士兵蜂拥而上,射死两个,俘虏一个。
  
  正当李广一行得意洋洋往回赶的时候,大队匈奴骑兵追了上来,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足有好几千人。李广镇定地对大家说:“我们已经离开大营几十里了,如果往回跑,匈奴一定会追上来把我们消灭。现在大家只有保持镇静,迎上前去,匈奴人以为我们是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攻击我们。”李广带领士兵迎着敌人向前走,在离敌人两里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事情果然像李广所预料的那样。匈奴大队人马遇到李广的百名骑兵后感到很疑惑,不知他们到底要干什么。后来见汉兵不仅没被吓跑,反而迎上前来,匈奴将领认定是李广使用的诱敌之计,命令大队人马稳住阵脚,不许贸然出击。为证实自己的判断,匈奴将领命令手下的一位骑白马的将军率小队人马前来挑战。李广看到后,拉弓搭箭,一下子射死了那位白马将军,其余的吓得抱头逃回。
  
  这一试探使匈奴将领相信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不久,夜幕笼罩了大草原,匈奴将领反而心虚起来。他联想到以前误中汉兵埋伏死里逃生的情景,身上感到一阵阵地发冷,于是命令全军马上撤退。
  
  面对几千人的匈奴骑兵,李广临危不惧,利用匈奴人多疑的特点,巧布迷阵,用空城计吓退了敌人。在与匈奴骑兵长时间的对峙中,李广没有流露出一丝一毫的惊慌,一直坚持到敌人退走。可见,运用空城计关键在于镇定自若,不让敌人发现一点破绽。
  
  【故事:诸葛亮抚琴退魏兵】
  
  三国时,诸葛亮屯兵阳平。不久诸葛亮派大将魏延率大军东下,自己只留1万人守阳平城。这时,魏兵统帅司马懿率20万大军逼近了阳平城。诸葛亮知道想叫魏延回军己来不及了,如果弃城逃离阳平,魏兵很快就会追上。经过思考,他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所有士兵都隐蔽起来,打开四面城门,选20名老弱兵士扮作者百姓在街上洒水扫地。
  
  魏兵先头部队来到城下,看到这种情形,立即止住脚步,不敢前进。司马懿向城里观望,只见20名百姓低头扫地,旁若无人,完全没有敌军压境的惊慌气氛。再看城头之上,诸葛亮身披鹤氅,镇定自若地弹琴。幽雅的琴声在天空中回荡。两个小童站在诸葛亮身边,一个在左,手捧宝剑,一个在右,手挥拂尘。
  
  司马懿越看越怀疑,越想越害怕。他马上下令: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立即撤退。司马昭劝父亲说:“也许城里根本没有士兵,诸葛亮故弄玄虚来欺骗我们。”司马懿自信他说:“诸葛亮办事历来谨慎。今天却四门大开,城内必有埋伏。我们贸然进城,必然中了他的诡计。不要耽误时间了,赶快退兵!”
  
  后来司马懿得知了阳平城的虚实,但诸葛亮已做好了防备,司马懿对此悔恨不已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原典】
  
  疑中之疑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②。
  
  【注释】
  
  ①疑中之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薨,惠王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田单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利用曹操间谍,以间其将;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故事:陈平设计除敌臣】
  
  公元前205年,楚霸王项羽率大军10万围攻荥阳。汉王刘邦召集谋士陈平等商议对策。
  
  陈平很自信地对刘邦说:“项羽手下的骨干之臣,无非是范增和钟离昧等人。项羽气量狭小,生性多疑。汉王若能舍弃黄金万两,离间项羽君臣,就会使他们互不信任。待楚军内部分裂之际,我方乘机进攻,何愁楚军不灭。”刘邦连声称妙,马上命人取来大量黄金,交给陈平使用。
  
  陈平先以黄金收买不少楚军将士,让他们到处散布谣言:“钟离昧身为大将,为项王出生入死,立下许多大功,却不得封王。现在钟离昧想与汉王联合,共同消灭项王,瓜分项王的土地。”果然,项羽听信了这些谣言,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从此不再重用他了。
  
  首战告捷后,陈平又把离间的目标转向范增。范增是项羽的“智囊”,一肚子鬼主意,汉王刘邦在鸿门宴上差点被他端掉了脑袋。刘邦提出割让荥阳以西求和之后,范增极力鼓励项羽拿下荥阳。这样,范增更成了刘邦的眼中钉。
  
  有一天,项羽的使者到了荥阳城,陈平命人以招待诸侯的礼遇进行款待。使者洋洋自得,坐在盛宴席上刚要狂饮大嚼时,陈平突然进来了。陈平看了使者一眼,故作惊讶他说:“唉啊!弄错了,我以为是范增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王的使者。”说罢,陈平命令撤下盛宴,换上极粗劣的饭食。使者憋着一肚子火回到楚军营中,把这段遭遇汇报给项羽。项羽听后果然对范增起了疑心。范增却蒙在鼓里,一个劲地劝项羽速攻荥阳。范增催得越紧,项羽对范增越怀疑。后来范增得知项羽对他起了疑心的传闻,一怒之下告老还乡。范增本来就体弱多病,加上气恨交加,还未到家就发病死了。
  
  身边没有了谋士,项羽更加蛮干了。没有几年,他就被刘邦逼得自刎于乌江。
  
  【故事:曹操错斩蔡、张二将】
  
  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准备乘机一举灭吴,东吴都督周瑜率军前来迎敌,与曹操在赤壁相持。为做到知己知彼,周瑜乘船亲自观察曹军阵式。只见曹军沿长江建立有24座水门的水寨。荆州军的大船在外面排列,像城墙一般。北方军的小船在里面来往通行。江岸上还建了连绵300里的旱寨,灯火辉煌,一望无际。周瑜暗想: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果然是个内行。若想破曹,首先必除掉此二人。周瑜正在思索之际,忽然有人通报:“蒋干来访!”周瑜高兴他说:“有办法啦!”
  
  这个蒋干乃是周瑜的同学故交,现任曹操手下的文官。这一次他是为曹操作说客的。蒋干行前担心自己被冷落,没料想受到周瑜的热情招待。周瑜十分大方地带老同学在军营四处观看一番,使蒋干暗自叹服周瑜治军之严整和粮草之充足。在欢迎宴会上,周瑜假装喝醉,还要求蒋干像小时候一样与他同房休息。
  
  蒋干趁周瑜呼呼大睡之机,悄悄爬起来偷看周瑜的机密文书。突然,蒋干发现了一封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只见上面写道:“我们原是荆州人,当初投降曹操乃形势逼迫。今天我们已欺骗了曹操,把曹军围在水寨中间。只要有机会,我们就把曹贼的头献给将军。”蒋干看后把信揣在怀里,不辞而别,连夜跑回荆州,把信交给曹操看。
  
  曹操不看便罢,看后气得七窍生烟。他立即把蔡瑁、张允叫来,先不动声色他说:“我准备让你们立即出兵作战。”蔡瑁忙说:“不行呀!士兵们还没熟悉水战,不能轻易出兵。”曹操拍案而起,大声喝道:“等你们把兵训练好了,我的头就该献给周郎了!”曹操说到这,气不打一处来,命令随从立即将蔡、张二将斩首。曹操又选派不懂水战的毛玠、于禁二人代替蔡、张任水军都督。
  
  周瑜得知自己的反间计成功了,高兴他说:“我担心的就是这两个人,现在不怕了!曹操此次进侵东吴,必败无疑!”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原典】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①。童蒙之吉,顺以巽也②。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按语】
  
  间者,使敌人相疑也;反间者,因敌人之疑,而实其疑也;苦肉计者,盖假作自间以间人也。凡遣与己有隙者以诱敌人,约为响应,或约为共力者:皆苦肉计之类也。如:郑武公伐胡而先以女妻胡君,并戮关其思;韩信下齐而骊生遭烹。
  
  【故事:勾践忍辱尝粪便】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于会稽山上,不得不向夫差求和。夫差接受了勾践的请求,但前提条件是勾践要到吴国给夫差当仆人,勾践答应了。
  
  到吴国后,勾践住在山洞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辱骂勾践,勾践始终低头顺眼,始终表现出一副驯服的神情。他表面上对夫差忠心耿耿,实际上暗中策划复兴越国的方案。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践探望夫差,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然后对夫差说:“我曾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下病人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苦,得了‘时气之症’。得了这种病很快就会好,请大王不必担心。”夫差听了很受感动,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定无反叛之心,不久便允许勾践回到越国旧地。
  
  回到越国后,勾践卧薪尝胆,苦身劳心,礼贤下士,招兵买马。20年后,勾践终于报仇雪耻,灭了吴国。
  
  【故事:周瑜打黄盖】
  
  赤壁大战前,周瑜与诸葛亮商定了火烧曹军的作战计划。这里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以诈降为名,接近曹军兵船,伺机放火。
  
  这天,周瑜对老将黄盖说:“现在尚无人自愿去曹营诈降,于之奈何?”黄盖说:“我愿前往。”周瑜说:“如此只是得让老将军受些苦,否则曹操怎能相信。”黄盖说:“我受东吴大恩,无以为报,即使肝脑涂地,亦无怨言。”于是,周瑜与黄盖商定了苦肉计。
  
  第二天,周瑜对众将说:“曹操有百万大军,看来破曹非一日之功。你们每人先领3个月的粮草,准备长期御敌。”话音刚落,黄盖大声嚷道:“不要说3个月,就是30个月也破不了曹操,依我看,还是依张昭所言,向曹操投降罢了!”周瑜大怒:“吴侯有令,再敢说降曹者必斩。今日你说出此话,扰乱军心,定斩不饶。”众将见状不妙,跪下苦苦求情。周瑜免了黄盖的死罪,还是打了黄盖50军棍。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昏死过去。
  
  黄盖回到营帐,一连数日卧床不起。好友阚泽看出了其中的奥秘,愿替黄盖去送诈降书。曹操看了阚泽送来的降书也有些怀疑,由于阚泽机智应付,没有露丝毫马脚,加上刚得到探子送来的黄盖被打的情报,曹操才信以为真。
  
  到了约定的日子,黄盖率几十艘大船,扯满风帆,直驶北岸。接近曹军兵船时,黄盖令士兵们放火。曹军兵船因被铁链锁在一起无法分散,顷刻间化为灰烬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原典】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注释】
  
  ①在师中古,承天变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讲释见前第二十六计注)。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按语】
  
  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故事:曹操平定马韩之乱】
  
  公元211年,马超、韩遂举兵反叛曹操,杀奔关中重镇潼关。7月,曹操领兵前来平叛。
  
  曹操屯兵潼关附近后,做出一副强攻的架式,暗地里派大将徐晃、朱灵趁夜偷渡蒲阪津,在西河扎起营寨。然后,曹操引兵渡河北上,占据渭口,并多设疑兵,把兵力偷偷运过河集结于渭地。在表面上,曹操令士兵挖掘甬道,设置鹿砦,做出防守的样子。马超多次挑战未能成功,又不敢轻易发动进攻,不得不请求割他讲和。曹操听从贾诩之言,假装同意了马超的求和条件。
  
  这时,韩遂求见曹操。韩遂与曹操本是同年孝廉,又曾于京中一起供职。韩遂此行的目的是游说曹操退兵,但曹操与他只言当年旧事,抚手欢笑。马超得知后,对韩遂起了疑心。几天后,曹操送给韩遂一封多处涂改的书信,令马超疑心更大了。
  
  就在马超处处防备韩遂时,曹操突然对马超发动大规模进攻,先是轻兵挑战,然后以重兵前后夹击,终于大败马超、韩遂。
  
  战斗胜利后,有人向曹操询问作战意图。曹操说:“敌人把守潼关,我若进入河东之地,敌人必然引军把守各个渡口,那样的话我们就无法渡过西河。因此,我先把重兵汇集在潼关,吸引敌人全部兵力来守,这样敌人在西河的守备就空虚,徐晃、朱灵得以轻易渡河,我在率军北渡时,因徐晃、朱灵已占据有利地形,敌人便不敢与我争西河了。过河之后挖掘甬道,设置鹿砦,坚守不出,不过是假装示弱,以骄敌人之兵。待敌人求和时,我假意许之,使敌人不做防备。而我军一旦发动进攻,敌人便丢盔卸甲,无力抵抗了。用兵讲究变化,不能死守一道。”
  
  从曹操的这段故事里可知,在平定马、韩之乱中,曹操用了暗渡陈仓、反间计、调虎离山、欲擒故纵等计策。可见,曹操是一位运用连环计的高手。
  
  【故事:诸葛亮智取汉中】
  
  蜀兵挺进汉中,曹操亲率大军前来抵御,两军于汉水两岸隔河相对。诸葛亮查看地势,吩咐赵云道:“你带兵500人,携带战鼓号角,埋伏在上游的丘陵地带。只要听到我军营中炮响,便擂鼓助威,只是不许出战。”赵云领命去了。
  
  第二天,曹兵前来挑战,见蜀兵坚守不出,只好悻悻回营。晚上,诸葛亮见敌军灯火熄灭,命人放响号炮。赵云听到后,也吩咐鼓角齐鸣。曹兵以为蜀兵来劫寨,急忙起床应战,但未发现一个蜀兵。刚刚睡下,蜀兵那边又擂起战鼓,曹兵还是未发现一个人影。一连三夜,夜夜如此,搞得曹兵精疲力尽。曹操心里发怵,便退后30里扎寨。
  
  诸葛亮又请刘备渡汉水后在岸边扎营。次日,曹操领兵向刘备挑战。蜀将刘封出战,曹操命徐晃出战。刘封战不过徐晃,拨马便跑。蜀兵望水边逃走,军器马匹散落满地。曹兵追赶过来,争相拾取,不战自乱。曹操见势不好,忙下令鸣金收兵。正在这时,只见诸葛亮号旗举起,刘备领兵杀回,黄忠、赵云从两翼杀来。曹操逃到南郑,见南郑已被张飞、魏延攻占,只好逃往阳平关。
  
  诸葛亮抓住时机,急令张飞、魏延截断曹兵粮道,又叫黄忠、赵云去放火烧山。曹操在阳平关听说粮道被截、山野被烧,知道后勤方面已无保障,遂领兵出阳平关,希望以一战之功杀败蜀兵。蜀兵出阵的仍是刘封,战了几个回合便败走,曹操追了一阵,怕中埋伏,退回阳平关。这时蜀兵又返身杀回,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曹操心中大惧,急忙弃城突围,到斜谷界口驻扎。蜀兵杀了过来,曹操勉强出战,被魏延一箭射掉两个门牙,仓皇率军逃奔许都,整个汉中丢给了刘备。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几番用计都十分精妙。他先是布置疑兵,瞒天过海,夜间擂鼓疲惫敌人,迫使曹操退后30里。继而,又过河背水结营,引诱曹操前来进攻,然后设伏兵杀敌。曹操退守阳平关后,诸葛亮又釜底抽薪,放火烧山,截断粮道。此后又打草惊蛇,在阳平关四座城门放火呐喊,弄得敌人心惊肉跳,迫使曹操放弃阳平关和斜谷界口,整个汉中遂落入刘备之手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策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原典】
  
  全师避敌①。左次无咎,未失常也②
  
  【注释】
  
  ①全师避敌:全军退却,避开强敌。
  
  ②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语出《易经.师》卦(卦名解释见前二十六计注)。本卦六四.《象》辞:“左次无咎,未失常也。”是说军队在左边扎营,没有危险,(因为扎营或左边或右边,要依时情而定)并没有违背行军常道。
  
  【按语】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如宋毕再遇与金人对垒,度金兵至者日众,难与争锋。—夕拔营去,留旗帜于营,豫缚生羊悬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悬,则足击鼓有声。金人不觉为空营,相持数日,乃觉,欲追之,则已远矣。(《战略考.南宋》)可谓善走者矣!
  
  【故事:鸿门宴剑拔弩张】
  
  公元前206年,西楚霸王项羽听说沛公刘邦攻取咸阳后欲在关中称王,十分恼怒。在谋臣范增的建议下,项羽在鸿门设下酒宴,准备在席间寻机刺杀刘邦。
  
  刘邦深知赴鸿门宴凶多吉少,但项羽兵强势壮,如果不去便会有须臾之祸。于是,刘邦带着谋士张良、武将樊哙以及卫士来到鸿门。入席后,刘邦对项羽说:“我和将军并力攻秦,将军转战在黄河北,我作战于黄河南,但自己没料到先攻进函谷关,打败秦军。现有坏人散布流言,使将军与我发生了误会。望将军三思而后行啊!”这番话说得项羽心软了。范增见项羽无意杀刘邦,找来项庄舞剑,想伺机刺杀刘邦。张良的好友项伯看出范增的用心,于是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难以下手。
  
  在这千钩一发之际,张良授意武将樊啥入帐。樊哙仗剑持盾闯进帐中,目视项羽,怒发冲冠。项羽赐他一碗酒和一条诸腿,樊啥狼吞虎咽地喝了酒吃了肉,然后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赤胆忠心,指责项羽听信流言蜚语。项羽一时无言以对。
  
  刘邦借口上厕所,与张良、樊哙一同出帐。樊哙护送刘邦抄小路即刻脱身。张良估计二人已走远,才回帐向项羽辞谢道。“沛公不胜酒量,不能亲自向大王辞行,特地让我带来白壁一双、玉斗一双奉献给大王和范将军。”项羽问:“刘邦现在何处?”张良答道:“他听说大王要责备他,心中恐惧,现已返回霸上了”。范增听说刘邦偷偷跑了,气急败坏地砸碎玉斗,恼恨他说:“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刘邦了。我们今后都要当他的俘虏了!”
  
  在鸿门宴上,刘邦见项羽犹豫不决,以上厕所为名,借机脱身,确属明智之举。假如他不及时脱身,很可能被杀掉,那样的话历史肯定要重写了。
  
  【故事:王戎堕厕保命】
  
  公元302年12月(历史故事,www.gs5000.cn),西晋河间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起兵讨伐洛阳的齐王司马冏,齐王见二王的兵力从东西两面夹攻京城,异常恐慌,急忙召集文武群臣讨论对策。
  
  尚书令王戎建议说:“今二王大军有百万之众,来势凶猛,一时难以抵挡,不如暂时让出大权回到封国,这是保全平安的唯一良策。”王戎的话音刚落,齐王的一个心腹怒气冲冲地吼道:“身为尚书,理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怎么能举手投降,让大王回到封国去呢?从汉魏以来,王侯返国,有几个能保全性命的?说这种泄气的话,应该杀头!”在场的百官一听,个个面如土色,因为齐王对这个心腹的意见言听计从。
  
  王戎一看大祸临头,急中生智,装作很难受的样子说:“老臣刚才服了点寒食散,药性发作,所以胡言乱语。现在我感到肚子疼,我先去一趟厕所。”王戎急匆匆走到厕所,故意一脚跌了下去,弄得浑身屎尿,臭气熏天。
  
  齐王和众臣看后都捂住鼻子大笑不止。王戎趁出去换衣服之机溜掉了,免去一场杀身之祸

36计故事三:三十六计的故事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故事〕公元200年春,袁绍派大将颜良作先锋,率兵东进,将曹操的东郡守刘延围困在白马.接着,袁绍又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黄河岩边开拔,准备渡河东进.此时曹操正在许昌与刘备的大将关羽饮酒.那关羽在徐州战败后便留在曹营效力.曹操忽然接到刘延的告急文书:白马被围,危在旦夕.曹操急忙召集众将领商议计策.谋士荀攸说:”袁绍兵力强大,不妨采用佯攻,偷梁换柱,分散他的力量.”曹操点头赞许.曹操率领大军行进在通往延津的山道上.一路浩浩荡荡,十分张扬,并传出消息:要渡过黄河,袭击袁绍后方.袁绍探得曹军行动的情报,急忙调出一支军队西去延津,准备迎战曹军.谁知曹操却趁春夜月色朦胧,悄悄地率领五万精兵,突然掉转马头,往白马方向急驰而去.第二天天刚放亮,颜良出账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曹军已到达离白马十里的土山前,正揺旗呐喊.颜良忙率军摆阵迎战.曹操阵中冲出关羽,手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旋风似地刮到眼前.颜良措手不及,被杀死在马上.袁军不战而溃.袁军残兵败将在撤退途中遇到袁绍,向他哭诉曹操如何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愤恨不已,誓与曹操决一死战.再说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赶到延津.这日,南山坡的了望哨向曹操报告:袁军以文丑为先锋,黑压压一大片,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曹操面不改色,命人将粮车马匹散在路上.不久,文丑的骑兵与袁绍的后继部队相继赶到,争先恐后的抢夺粮食马匹,乱成一团.曹操这才下令将士冲杀过去.袁军自相践踏,死伤大半,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曹袁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故事〕春秋末期的一年春天,齐景公用田穰苴为大将,抗击晋燕联军.穰苴说:”本人出身卑微,恐人心不服,望主公再派个有才能的人才好.”景公便派他的亲信大夫庄贾去做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日中午入营就职.到时不见庄贾到来,穰苴只得派人去请,发现庄贾正在后花园牡丹亭宴请宾客.眼看太阳已经西沉,穰苴派了三批使者去请庄贾,庄贾还是不到.穰苴只得独自登上将台,向全军将士发布命令,整顿军纪.直到太阳落山,庄贾才坐着四套马车缓缓而来.穰苴问他为何迟到?他嘿嘿一笑道:”亲朋好友为我饯行.”穰苴严厉说:”当将帅的听到号令就该上战场,哪有功夫吃喝?”庄贾仍嬉皮笑脸,百般辩解.穰苴回头厉声问军法官:”按照军法,无故误时,该当何罪?”军法官大声答道:”当斩!”穰苴当即下令将庄贾拉出辕门斩首示众.全军将士见状,无不吓得发抖.庄贾手下的人忙奔进宫去向齐景公哭诉.齐景公大惊失色,即派使臣梁邱据前往营救.梁邱据快马加鞭跑进军营.穰苴见了,厉声制止,问明来历,说道:”军中驰车,本该斩首,但既有君命,且饶你一死.”言罢,命人毁车杀马,吓得梁邱据不敢多发一言.从此,齐军上下无人不服田穰苴.由于齐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很快便击退了晋燕联军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故事〕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负起了”北定中原”的重任.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上伐魏.他亲率三十万大军,一千只运粮木牛流马,经剑阁,直抵祁山大本营.魏国皇帝曹睿得知诸葛亮出兵的消息,焦急万分.他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渭河,屯兵南岸,背水为营,阻挡蜀军.探子飞马来报:”诸葛亮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占领了五丈原.”司马懿大喜:”我早料到诸葛亮用兵谨慎,会以五丈原为依托,稳扎稳打.眼下我军只要坚守,疲劳蜀军,拖延时间,蜀军必败.”司马懿在渭南寨内坚守不出,任诸葛亮多次挑战,全不理会.一日,诸葛亮派使者送了一只装满女人衣物的大盒到司马懿账前,道:”将军甘心窟守士巢,和女人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司马懿大怒,正待发作.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吗?立即压下怒气,欣然接受了东西,还笑问使者:”丞相起居如何?”使者答:”丞相日理万机,夜不能寝,饭量却不行.”魏军将领听说诸葛亮送来女人衣物以示侮辱,个个摩拳擦掌,十分愤怒,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说:”天子命我坚守不出,如果诸位定要出兵,待我上奏.”众将领只好同意.使者回到蜀寨,将司马懿上奏朝廷请战一事禀报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病中,长叹一声道:”这是司马懿用的假痴不癫计.他是假装不能作主,其实是拖延时间,疲劳我军.”魏蜀两军相持百余日,仍难分胜负.这天,蜀军突然从五丈原撤退.司马懿觉得蹊跷,赶到五丈原蜀军营地察看,只见满地粮草战具,心想,莫非是诸葛亮死了.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病死军中的消息不久便得到证实.渭河两岸的百姓奔走相告:蜀军退入山谷,哭声震天,军中遍插白旗.司马懿这才率兵追赶.然而山道上满是蒺藜,人马行动迟缓.待魏军追到赤岸坡,蜀军早已走远.司马懿对众将领说:”蜀军不会再来,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故事〕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率一万精兵,东渡黄河,灭了魏国,又乘胜前进.十月,进入太行山,沿着偏僻山径,日夜兼程,赶往赵国.赵王歇得知汉军挺进赵国的消息,匆匆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到赵国西部的门户,太行山的重要关隘井陉,安营扎寨,准备御敌.赵王召集众将领商议退敌之计.李左车奏道:”韩信锐气正盛,我军只宜凭高守险,不可轻出.”赵王发怒说:”以我二十万之众,不敢和一万汉军交战,岂不令人耻笑?”众人不敢再多言.韩信正率军在山路上行进,探子飞马来报:”赵王出动二十万大军来和汉军交战.”韩信大喜,对众将领说:”不出三日,赵国必亡.”韩信的军队开到离井陉关三十里的山谷时,已是深夜.韩信调三千骑兵绕小路埋伏在赵军侧翼高地,然后对将士们说道:”大家先随便吃点干粮,等打败赵军,再饱餐一顿.”韩信军队悄悄地冒着秋雨行军,迅速逼近井径.忽然,前方波光闪闪,原来是滔滔绵蔓河挡住去路.汉军只好在河边停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天气放晴.赵王率众将领登上关口城楼,只见阳光普照,旌旗招展,汉军背水列阵.赵王环顾众将领大笑道:”背水列阵,向为兵法所忌.听说韩信善于用兵,看来也不过如此!”李左车摇头说:”未必,我看其中恐怕有诈.”赵王不肯听李左车的话,亲自披挂上马,率领大军出了井陉关.两军交战,汉军假装退败.赵王拍马便追 ,还大叫”活捉韩信!”汉军撤到河边,韩信命令将士奋勇作战.众将士见已无退路,只得拼死抵抗.赵军招架不住,人慌马乱,死伤无数.埋伏在井陉侧翼的三千骑兵早已乘关内空虚,占领了关隘.赵王收兵回来,见城楼上汉军旗帜飘扬,顿时目瞪口呆.韩信乘势追杀,赵军全军覆没,赵王歇也被活捉.韩信设宴欢庆胜利.有人问道:”将军为何背水列阵?”韩信笑答:”这就叫作上屋抽梯.若不置你们于有进无退之地,哪会有决一死战的勇气?”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故事〕公元115年,羌人进犯武都郡.汉元帝急命虞诩率三千骑兵日夜兼程,赶往武都郡救援.行至离阵仓二十里处,忽听密林中一阵鼓响,五千羌兵拦住去路.虞诩下令掉转马头,到山脚安营扎寨.羌兵远远望见汉军卸下马鞍在山坡上休息,不知虚实,不敢贸然出击,急忙撤退.虞诩见羌兵退走,忙命将士上马赶路.这一带地势险恶,又是羌人聚居之地.虞诩率三千骑兵,冒着凛冽的寒风,日行二百余里.行军途中,虞诩命将士每日将驻地锅灶增加一倍.众人不解,问道:”从前孙膑与庞涓作战,曾增兵减灶,大人为何恰恰相反?”虞诩说:”敌众我寡,寡妇只能用树上开花计迷惑敌人.”羌人得知汉军西进,忙集中兵力追击.他们发现汉军营地的锅灶每日成倍增加,不禁大惊,以为是武都郡派部队接应,赶紧掉转马头,抄小路走了.这日,虞诩的骑兵进入武都郡内的赤亭城.突然,虞诩发现周围山头早已埋伏下无数羌兵,形成包围之势.他急命紧闭城门,准备作战.汉军在赤亭与羌兵相持十余天,仍难分胜负.虞诩下令将士用弱弓放箭,箭未射到羌人阵前就落了下来.羌人无不大笑,以为汉军不会使用弓箭.羌兵将领将骑兵排成密集的行列,向汉军发起攻势.只听汉军阵地鼓声大作,虞诩组织强弓手万箭齐发,羌兵纷纷栽于马下,伤亡惨重.虞诩又命他的三千骑兵穿上蓝衣从东门出来,又换上黄衣从西门进去,往返持续数日.羌兵远望去发为汉军兵力众多,便下令连夜撤退.谁知刚撤到第一座山口,便遭到汉军伏击.羌兵仓皇而逃.逃到第二座山口,汉军又冲杀过来,羌军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虞诩的三千骑兵威风凛凛地进入武都.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故事〕刘备为报杀弟之仇,在他称帝的第二年,亲自率领几十万大军出川,水陆并进,直逼吴国秝归.长江两岸,遍是蜀军兵马,白天旌旗蔽日,夜里火光映天.孙权见蜀军来势凶猛,十分惊慌.老臣阚泽献计说:”主上若能任用陆逊为将,必能击退蜀军.”吴国一班功臣老将不服,孙权力排众议,命陆逊为大都督.年轻的陆逊受命后,率五万精兵开赴前线.他选择一处险要山口安营扎寨.从山头望去,只见蜀兵漫山遍野而来,军中有顶黄萝盖伞,陆逊知道那便是刘备.众将领得知刘备就在军中,纷纷请战,陆逊不允.正在此时,传来夷道被围的消息,老将们立即要领兵出关解围.陆逊大喝一声:”站住!谁敢违抗命令,斩首!”众人才不敢乱动.刘备急于与吴军决战.他将大本营设在虢亭,天天派人到阵前叫骂,陆逊只是不理.这天,刘备又命几千老弱将士到吴军阵前的平地安设营寨,欲诱使吴军出阵.吴军众将领见此情景,摩拳擦掌,急欲杀敌.陆逊带 他们来到阵前,指着前面山谷上空的尘雾说:”那里必有重兵埋伏,千万不可轻易出击.”众人将信将疑.三天后,果然的一支蜀军从那条山谷中撤了出来.陆逊道:”我已料到伏兵粮草不足,定会撤退.如今反攻时机成熟,熟读是我军反客为主的时候了.”这时正值盛夏,长江两岸暑气蒸人,蜀兵个个叫苦连天.刘备下令把水军转移到陆地,在地势险要的密林深处,连线七百里,扎下四十多座营寨,进行休整,准备秋后进攻.蜀军老将黄权劝刘备说:”把军队驻扎在地形复杂的大片地段,恐很难退却,还请主公三思.”刘备大笑道”吴军已丧魂失魄,我军只有长驱直入,怎么会退却?”反攻之前,为侦察敌情,陆逊派小股骑兵于三更时分偷袭蜀军的几座营寨.不料蜀军早有准备.吴军死伤大半,领兵将领带箭逃回.吴军一班老将又口出怨言.陆逊道:”这次虽折了一些人马,却探到蜀军营寨是草木建成.我们只要用火攻,蜀军就会不战自乱.”众将领方才叹服.深夜,起了东风,江水波涛汹涌.突然,刘备大本营虢亭左右的营寨内,大火腾空而起,火势随风蔓延,顿成一片火海.四周吴军的鼓声,呐喊声震天动地.蜀军大乱,死伤无数.刘备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一口气跑到白帝城.回顾东南方向,叹道:”想不到我刘备竟败在无名小辈手中,有何脸面再回四川!”第二年,刘备便死在了白帝城.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白话文〕敌方若兵力强大,则首先去制服其将帅;若将帅足智多谋,就要设法去腐蚀他的思想意志.将帅斗志衰退,兵士厌战消沉,部队自然会失去战斗力.这就利于抵御敌人,并顺势保卫自己. 〔故事〕东汉末年,九岁的献帝即位,董卓自立为相国.此人凶残奸诈,在他统治下,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董卓有个义子名叫吕布,骁勇异常,帮助董卓干了不少坏事.一日,董卓宴会文武百官,吕布忽然进来与董卓耳语几句.董卓一声冷笑,吕布便将大臣张温拉出.片刻,侍从把盛着张温人头的红盘托上,董卓笑道:”张温要害我,我命吕布把他杀了.”众人吓得魂飞魄散.老臣王允当时也在座,眼看老友被害,悲愤万分.回到府中,长吁短叹,直到夜深人静仍在后花园徘徊.这时茶几架旁传出女子的叹息声,王允循声望去,原来是养女貂婵.王允问她为何悲伤?貂婵说:”见大人为国事烦闷,内心不安.”王允看了他半响说:”董卓吕布狼狈为奸,我想用美人计离间他们,除掉董卓,不知你可愿意?”貂婵垂泪道:”我万死不辞.”第二天,王允设美酒佳肴寓宴请吕布.吕布刚坐定,貂婵盛装走出.吕布大惊,不觉神魂颠倒.临别时王允答应将貂婵许配给吕布为妻,择个吉日,亲自送到府中.过了几天,王允又请董卓到家中赴宴.席上,各种珍贵菜肴罗列齐备;席上,貂婵领一队歌女,轻歌曼舞.董卓高兴得飘飘然,已不知身在何处.歌舞结束了,董卓命貂婵近前,仔细观看,真是美若天仙,便问王允:”此女何人?”王允说:”是我府中养女,大人如不嫌弃,就请带回府上侍奉您吧!”董卓大喜,便将貂婵带了回去.一连几天,吕布在家中等候貂婵,却一直不见送来.这一日,他进相国府找董卓,忽见貂婵在董卓卧室下梳头,不觉大惊.那貂婵故意紧锁双眉.用手帕擦泪.董卓进来,吕布只好溜出去了.吕布越想越气,直奔王允家中,一把揪住王允大叫:”为何把貂婵送给董卓?”王允故作惊讶道:”将军难道不知,董太师亲自接貂婵去与你成亲了呀!”吕布无话可说,骂着董卓走了.吕布一心想着貂婵,乘董卓不在,溜进董府花园与貂婵相会,谁知董卓恰好回来撞见,一怒之下,赶上去要杀吕布,吕布赶忙逃走.吕布回到家中,王允来访,吕布将见貂婵的事告诉了王允.王允故作大惊说:”董太师定会杀你!”吕布也惊慌起来.王允乘机道:”何不先下手为强?”吕布咬牙说:”不杀董卓,誓不为人!”王允见时机成熟,便召集旧大臣密谋.他们假传圣旨,说天子要让位于董卓.等董卓一进宫门,埋伏的武士便一拥而上,吕布举戟直刺董卓咽喉.董卓尸体在长安街头示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白话文〕兵力本来空虚,又故意摆出不加防守的架势,敌人反而不摸虚实,不好断然进攻.在敌我强弱的比较和权衡中,必须不断地出奇制胜. 〔故事〕唐玄宗时,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河西瓜州城下,数万吐蕃骑兵突然从天而降.城楼上报警的钟声骤然响起,瓜州百姓从睡梦中惊醒.守将王若焕史召集到百余名将士.此时,吐蕃骑兵忆攻破城门,四下里火光冲天,喊声震地.王若焕和将士们左冲右杀,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阵亡.吐蕃人进了瓜州城,见人便砍,四面放火.居民房屋大半被毁,啼哭之声震天动地.三天后,吐蕃人在马后载了妇女和财宝,一溜烟地撤退了.新任瓜州刺史张守珪进入劫后的瓜州城,见么的是一片凄惨景象:火焰未熄,黑烟缭绕,废墟上的百姓哀哀啼哭,掩埋着死去的亲人.张守珪召集起劫后余生的军民,对他们说,要振作精神,防御敌人的再次袭击.他把一千余名士兵组织起来,修筑城墙,建造房屋,幼弱老病的百姓也都安顿在刚搭好的草棚中.城墙快修好了,房屋也修建起一大半.这一天,张守珪正和军民安装城墙上的木板,守城的军士慌忙跑来禀报:”吐蕃人来了!”张守珪急忙登上城楼,果见烟尘滚滚,吐蕃骑兵漫山遍野而来.瓜州城又陷入一片惊恐之中.军民纷纷跑来找张守珪问:”怎么办呢?”张守珪当机立断对大家说:”敌众我寡,不可硬拼,我们给他来个空城计.”说罢命大家如此这般,分头准备.此时,吐蕃骑兵已来到城下.抬眼望去,只见城楼上正置酒设乐.张守珪居中,文官武将依次而坐,举杯交盏,酒兴正浓.吐蕃将领大疑,下令停止攻城.吐蕃人在城下徘徊了一阵,又见四处城门大开,远远望见城中百姓正在从容地买卖物品.吐蕃将领互相商量,都觉得唐人多诈,城中定有重兵埋伏,不如赶快退却.吐蕃骑兵刚刚掉转马头,两旁高地突然冲下两队骑兵,宛如神兵天降.吐蕃兵顿时人慌马乱,死伤无数,剩下的残兵败将落荒而逃.瓜州城内欢声雷动,百姓奔走相告,无不钦佩张守珪的沉着机智.有人不定期写诗赞道:”能骑善射占龞头,带兵用将有智谋;吐蕃大军临城下,守珪拳保瓜州.”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白话文〕在制造假象迷惑敌人的同时又布置新的”迷魂阵”,使敌方真伪莫辨.同时,利用敌阵内的间谍协助我方工作,使自己不致失误. 〔故事〕公元前284年,燕国以乐毅为大将,联合秦,魏,韩,赵等国,大举进攻齐国.一路势如破竹,夺取了齐国大部份领土.齐都临淄沦陷,安平成为一座孤城,危在旦夕.燕国大将乐毅亲自率兵攻城,安平军民奋勇抵抗三昼夜,守将全部战死,西,南,北三个城门已被攻破,满城火起,上下通红,危急中,众军士推举田单为将领.田单率安平军民撤退到即墨,一直坚守了三个月,眼看粮草将尽,众将领商量对策.这时探子来报:”燕昭王已死,惠王继位.”田单大喜,拍案道:”办法有了!”田单派间谍到燕都散布流言说:”乐毅与新王不和,想借伐齐自立为齐王.缓攻即墨便是为收买人心.”这话传到惠王耳中,他信以为真,下令免去了乐毅的大将职务.新任燕王大将骑劫北部下赶到即墨城外,得意洋洋地向乐毅传达惠王命令.乐毅无可奈何,只得将兵权交给骑劫,连夜投奔赵国.田单在城楼上望见燕军阵地上烟尘滚滚,正疑惑时,探子将燕军换将,军心不服的消息报来.田单大喜,知道离间燕国君臣的计划已实现,于是布置下一步反攻.田单又派间谍到燕军散布:”齐人最怕燕军挖他们祖坟.如果祖坟被挖,城中军民定会投降.”骑劫果然派军士挖齐人坟墓,并焚尸扬灰.城中军民悲愤万分,誓与燕军决战到底.田单见时机成熟,便集中了一千多头黄牛,牛身上画了五彩龙纹,角上绑了尖刀,尾巴上系着浸过油的柴草,还在城墙下挖了许多洞.准备停当,便让间谍散布:即墨人就要开城投降了.消息传来,燕军将士以为胜利在望,个个兴高彩烈.谁知刚入夜,城楼上鼓声大振,随即大群火牛从洞中冲出,直奔燕军阵地.一时间喊声四起,火光冲天.燕军哪里见过这等阵势,直吓得魂飞魄散,阵营顿时大乱.田单亲自率五千骑兵杀来,骑劫被砍于马下,燕军死伤无数.田单乘胜追击,把燕军赶出了国土.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爱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异也. 〔白话文〕人一般都不会自我伤害,而一旦遭到伤害,则必然会认真对付.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习惯,以假作真,并真到使敌方深信不疑,这样,离间计便可以实现.利用敌人”糊涂幼稚”的心理活动,诱使他上当受骗. 〔故事〕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即吴王.吴王僚之子庆忌逃亡国外,伺机报仇.吴王为此事忧心仲仲.伍子胥建议吴王请勇士刺杀庆忌,吴王大喜.伍子胥千寻万觅,经过慎重选择,最后选中了智勇双全的勇士要离.要离听说要帮助吴王杀死庆忌,慨然应允.阖闾接见要离,问他有何良策?要离奏道:”此事若想成功,大王必须断我臂,杀我妻,先取信于庆忌.”吴王心中不忍,默然无语.要离吼道:”请大王快下决心,不这样断难成功!”从宫中回来后,要离逢人便讲吴王无道,说他杀君篡位,还要追杀先王之子.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吴都便流言四起,众说纷纭.阖闾闻报,立即下令逮捕了要离.要离高声大骂不绝,阖闾装作怒不可遏,命武士断其右臂,投入监牢查主谋.伍子胥暗中安排要离越狱而逃.又将要离的妻子抓来当街处死,并焚尸扬灰,搞得此事无人不晓,轰动一时.再说要离逃出吴国,直接投奔庆忌,痛哭流涕地控诉阖闾对他的迫害,表示要跟随庆忌伐吴报仇.庆忌起先怀疑其中有诈,待派亲信探得确有其事,才相信了要离.从此,要离对庆忌俯首贴耳,言听计从,成为庆忌的心腹之人.加之他时时鼓动庆忌发兵攻吴,更被庆忌视为知已.数月后,庆忌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整顿人马,出兵伐吴.他亲率战船从水路大举进攻,要离自然随船前往.这天,要离与庆忌昂然立于船头,高谈阔论.要离看看左右无人,迅速抽出短矛,猛刺庆忌.庆忌猝不及防,中矛身死.要离大功告成,也随即自杀而亡.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连环计 【古兵法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去,如天宠也。   【原文今译】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他们的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出处原文】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破,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出处今译】 庞统怂恿曹操把战舰用铁链勾连起来,然后纵火焚烧,使之无法逃脱,这就是连环计。连环计就是让敌人自己牵制自己,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再用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摧毁势力强大的敌人。 走为上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346353/

《36计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关于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清单市场监管局安徽【三篇】 关于主题教育整改整治问题清单市场监管局安徽【三篇】
  • 2024年3月安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2024年1月开始【荐】 2024年3月安徽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2024年1月开始【荐】
  • 安徽省固镇县教育局公开教师招聘原则精选五篇 安徽省固镇县教育局公开教师招聘原则精选五篇
  • 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作文精选三篇 安徽高考作文题目作文精选三篇
  • 2024安徽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热】 2024安徽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热】
  •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教育局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时间三篇 安徽阜阳市颍泉区教育局公开招聘教师报名时间三篇
  • 2023年安徽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2023年安徽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 安徽阜阳2023下半年自学考试毕业申请时间 安徽阜阳2023下半年自学考试毕业申请时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