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肿瘤


医药考试 2019-10-20 20:34:43 医药考试
[摘要]中药治疗肿瘤篇(1):治疗各肿瘤的中医药偏方秘方这些中医药偏方来自与网络,请慎用。用者请找中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一、治恶性淋巴瘤秘方1、慈菇海藻汤【来源】潘敏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赤芍各10克,生地、元参、山慈菇、黄药子、海藻、昆布、夏枯草各15克,牡蛎、蚤休各30

【www.shanpow.com--医药考试】

中药治疗肿瘤篇(1):治疗各肿瘤的中医药偏方秘方


这些中医药偏方来自与网络,请慎用。用者请找中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使用。
一、治恶性淋巴瘤秘方
1、慈菇海藻汤【来源】潘敏求,《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川芎、赤芍各10克,生地、元参、山慈菇、黄药子、海藻、昆布、夏枯草各15克,牡蛎、蚤休各3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解】恶性淋巴瘤,属中医“瘰疬”范围,多因肝肾阴亏,虚火内动,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滋养肝肾;元参滋阴降火;牡蛎益阴潜阳、软坚化痰;山慈菇、黄药子、昆布、海藻消痰结;蚤休、夏枯草入肝经而泻肝火,合而用之消散之力更强。【主治】恶性淋巴瘤。【疗效】治疗10例(临床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1例,Ⅳ期3例)。结果:单纯中药治疗7例中,肿块消失3例,基本消失1例,缩小1/2以上者2例,肿块保持不变1例。治疗后观察时间半年1例,1年1例,2年3例。中药结合化疗组3例中,2例肿块消失,1例基本消失。
2、慈菇消瘤汤【来源】陈林才,《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白花蛇舌草30克,山慈菇、三棱、莪术、炒白术各15克,僵蚕、夏枯草、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各30克,炮山甲、黄药子各9克,全蝎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清热消散,软坚散结。【方解】方中山慈菇、昆布、僵蚕、牡蛎等化痰、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止痛,故对痰瘀凝结所致的恶性淋巴瘤有效。【主治】恶性淋巴瘤。【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血虚加当归、紫河车;胃阴虚加石斛、麦冬、玉竹;肝肾阴虚加龟板、鳖甲、生地、枸杞子;阳虚加附子、桂枝、补骨脂、棉花根;实热加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偏寒加炮姜、附子、桂枝;偏热加狗舌草、天葵子。肿块处可外敷独角莲或者鲜蟾皮。【疗效】治疗11例,治后存活1年以上9例,存活3年以上5例,存活5年以上4例,存活10年以上2例。
3、复方健脾术苓汤【来源】朱仁康,《千家妙方·下》【组成】苍术、白术、赤苓、猪苓、泽泻、陈皮、淮山药、扁豆衣、炒苡仁、萹蓄、萆薢,六一散(包)各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健脾利湿。【主治】淋巴管瘤。【疗效】治疗1例,连服60剂,告愈。
四、治滑膜肉瘤秘方参芪紫银汤 【来源】秦厚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透骨草30克,金银花藤15克,牛膝、伸筋草各30克,野于术10克,紫草18克。另用独角莲4.5克,研细末,分3次吞服。【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功用】扶正祛毒。【方解】滑膜肉瘤,属中医“痈疽”范畴,《灵枢》云:“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者。”故扶正祛毒(邪)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方中用黄芪、党参益气托毒;银花藤、紫草清热解毒;独角莲性味辛温有毒,有逐邪解百毒的功用;内服外敷独角莲有解毒攻毒的作用,以整体与局部,攻与补相结合,故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主治】滑膜肉瘤。【加减】肿物溃破用独角莲30克加轻粉6克同研制成生毒散。取本散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或隔2~3日1次。【疗效】治疗1例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左下肢滑膜肉瘤,因不愿截肢,服中药5个月,获临床治愈,经1年随访观察,未见复发及转移。五、滑膜肉瘤方【来源】田兆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草河车、半枝莲各30克,夏枯草12克,络石藤15克,郁金9克,忍冬藤、全瓜蒌各30克,葶苈子9克,猫爪草、女贞子各30克,郁李仁6克,山慈菇30克,独角莲3克,生黄芪3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克,每日早晚各服1次,用凉开水送下。【功用】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主治】滑膜肉瘤,术后复发或肿块不消退者。【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较好的疗效。六、治骨肿瘤秘方1 蛇虫参藤汤【来源】赵茂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地鳖虫、白花蛇舌草、当归、徐长卿各10克,露蜂房、炙甘草各6克,蜈蚣3克,党参、黄芪各12克,熟地、鸡血藤各15克,乳香、没药各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益气活血,祛瘀通络,消肿散结。【方解】方中地鳖虫、白花蛇舌草、露蜂房、蜈蚣搜剔邪毒,驱风透骨;伍以徐长卿、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止痛;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炙甘草补益气血;鸡血藤舒筋活血,故用本方治疗恶性骨肿瘤,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主治】骨癌。【疗效】治疗转移性骨癌3例,其中1例为前列腺癌骨转移,化疗后疼痛甚剧,活动明显受限。连服本方3个月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无明显限制,肌肤不仁消失,X线示骨质破坏较前好转。此后以补养气血为主,随访3年稳定。2 鳖甲凤尾汤【来源】胡安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柴胡、龙胆草各9克,夏枯草15克,炙鳖甲24克,地骨皮12克,凤尾草24克,板蓝根15克,漏芦6克,僵蚕、蝉衣、地龙各12克,生姜2片。【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软坚化痰,清热解毒。【方解】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肝胆风火挟痰毒上升入络,郁结为瘤所致。故本方用鳖甲、地骨皮清泻肝经血分伏火;柴胡、龙胆草以疏泄肝经气分郁火;凤尾草、板蓝根、漏芦凉血解毒;僵蚕、蝉衣化痰散结;地龙入络通瘀,又佐一味生姜辛散辟秽以开胃,从而取得较好疗效。【主治】多发性骨血管瘤。【疗效】治疗1例多发性骨血管瘤患者,枕部10×8厘米盘曲状肿块,左额部7×5×3厘米肿块,中央可触及骨质缺损,有搏动感,左眼仅能挣开一条线,颅骨片示颅骨弥漫性、溶骨性及成骨性病变,治后获愈。3 黄芪海昆汤【来源】林芹壁,《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15克,郁金9克,川楝子5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0克,赤芍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陈皮、半夏各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功用】益气托毒,清热消肿。【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尤以重用黄芪益气托毒;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海藻、昆布、陈皮、半夏软坚化痰,故获得临床治愈。【主治】晚期股骨肉瘤。【疗效】治疗1例晚期股骨肉瘤,患者左大腿后上方6×6厘米溃疡,高出皮肤,菜花样外翻,左腹股沟5×4厘米硬质肿块,病理诊断为左股骨肉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因拒绝截肢,服上方3个多月,伤口愈合,腹股沟淋巴结消失,随访10年仍健在。
七、治脑瘤秘方.1 补肾化痰汤【来源】钱伯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姜半夏、制南星各15克,石菖蒲、当归、山萸肉各9克,赤芍10克。【用法】依法制成糖浆,口服。同时随证加服汤剂。【功用】补肾固本,软坚逐瘀。【方解】颅内肿瘤,其本在肝肾虚亏,髓海不足,其标则为痰凝气滞,瘀毒凝聚,故治宜标本兼顾。方中半夏、南星化痰软坚;石菖蒲化痰开窍;当归、赤芍活血化瘀;山萸肉滋补肝肾。诸药相合,共奏化痰软坚,活血逐瘀,滋补肝肾之功,故取得良好疗效。【主治】脑瘤。【加减】痰湿内阻,治以燥湿化痰,以温胆汤、涤痰汤、导痰汤,指迷茯苓丸加减;肝胆实热,治以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肾阴虚,治以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一贯煎加减;气血郁结,治以活血化瘀,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加减;肝风内动,治以镇肝熄风,用镇肝熄风汤、羚羊钩藤汤、天麻钩藤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治疗颅内肿瘤213例,其中已手术29例。治后5年生存率为29.7%(19/64),3年生存率为34.9%(29/83),1年生存率为71.2%(141/198)。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好转或消失。2 南星蚕夏汤【来源】于敏,《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南星、生半夏、夏枯草各15克,僵蚕9克,石菖蒲6克,地龙15克,蜈蚣2条,壁虎2条,地鳖虫9克,猪苓、茯苓、决明子各15克,菊花、青葙子各9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每疗程为3个月。【功用】化痰祛瘀,平肝熄风。【方解】方中用半夏、南星、僵蚕、地鳖虫、蜈蚣等化痰祛瘀;石菖蒲、地龙、菊花、决明子等平肝熄风。药理研究证实,化痰、平肝、熄风药物能抑制小鼠肿瘤细胞恶性生长,提高自身免疫机制,故本方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具有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的效用。【主治】颅内肿瘤。【加减】偏瘫加黄芪、赤芍、当归;畏寒肢冷加炮姜,小茴香、吴茱萸;阳痿加菟丝子、仙茅、仙灵脾;闭经加当归、川芎、王不留行、穿山甲;失眠加灯芯草、远志;恶心呕吐加木香、竹茹、陈皮、九香虫、旋覆花;阴虚潮热加北沙参、石斛、龟板、鳖甲、生地;纳呆加陈皮、焦楂曲、生苡仁、鸡内金;形羸体虚加黄芪、太子参、当归、麦冬、生地。【疗效】治疗6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41例曾行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曾行减压术,24例未行手术。结果临床治愈5例(占7.46%),显效16例(占23.88%);有效31例(占46.27%);无效15例(占22.39%),总有效率为77.61%。有10人恢复工作,16人能正常活动,19人能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并对其中20例胶质瘤进行随访,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85%,5年生存率为80%,10年生存率为30%。生存中数为7.27年。3 通络熄风散【来源】雍履平,《脑病辨治》【组成】土鳖虫50克,制番木鳖6克,蕲蛇、制川乌各20克,丹参、川芎、全蝎、蜈蚣、僵蚕、地龙各4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过筛,瓶装。每次服4.5克,日服3次,以透骨草100克煎水送服。1个月为1疗程。【功用】通络熄风,活血止痛。【主治】脑转移癌,剧烈头痛。【疗效】屡用有效,配服对证汤剂,效果更好。【附记】又良性脑肿瘤,用鳖甲煎丸(中成药),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各60克,煎水送服鳖甲煎丸,每次服5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效。又江西名医陈茂梧治疗恶性脑胶质瘤,常在祛痰化湿、消风活血内服汤药的基础上,再辅以自拟“抗癌散”:大黄、芒硝、槐花、黄柏、甘草各60克,黑砂10克,共研细末,分60~120天服,日服2次。效果较好。4 治脑瘤方【来源】段凤舞,《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龙胆草3克,清半夏、云茯苓各10克,陈皮7克,磁石30克(先煎),蜈蚣5条,海浮石、乌梢蛇、天麻各10克,钩藤、夏枯草各15克,昆布、海藻、丝瓜络、浙贝母各10克,生黄芪、枸杞子各30克,焦三仙各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功用】清热化痰,软坚散结,扶正抗瘤。【主治】脑肿瘤。症见头痛时作,或剧烈作痛,或肢体麻木,运动失灵,或记忆力减退,甚至神志模糊不清。【加减】头痛剧烈加细辛3克,花椒10克;肢体麻木加桂枝7克,牛膝10克;神志不清另加服局方至宝丹,每日1丸。【疗效】屡用屡验,对改善脑肿瘤患者的自觉症状,抑制脑瘤生长有较好疗效。八、治甲状腺囊肿秘方1 漏芦汤【来源】王法昌,《千家妙方·下》【组成】漏芦、刘寄奴、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各30克,柴胡13克,海藻15克,元参、香附、大贝母各12克,皂刺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去渣,合并浓缩为600毫升,分4次服,6小时服1次。【功用】以清解肺胃之热毒为主,配以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佐以疏肝解郁化痰。【主治】甲状腺囊肿。【加减】头痛眩晕者加川芎、菊花;热象不明显者,去蒲公英、紫花地丁,减漏芦用量;气虚者,加黄芪;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生石膏、生牡蛎;心烦者,加山栀等。【疗效】治疗12例,服药6~16剂,有9例肿块消小,3例肿块减消大半。【附记】用本方加减对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亦有一定疗效。2 消囊汤【来源】杨泳仙,《千家妙方·下》【组成】控涎丹2.5克(分吞),昆布、海藻各6克,炒白芥子4.5克,海浮石9克,苏子6克,象贝母10克,夏枯草、炒天虫各6克,桔梗2克,陈海蜇12克,地栗2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宣络消痰。【主治】甲状腺囊肿。【加减】临床应用,可随证加减。【疗效】自1935年起即应用本方治疗甲状腺囊肿已数十年,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九、治血管瘤秘方1 阿魏消瘤汤【来源】张文明,《千家妙方·下》【组成】阿魏1.5克,柴胡1.5克,甘草1.5克,当归尾1.5克,赤芍4.5克,桔梗3克(本方用量为婴儿分量,周岁以下者服用,年龄稍大者须增加分量,特别要增加阿魏的分量)。【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3岁小孩此药可作丸吞服。【功用】理血清瘤。【主治】血管瘤(婴儿)。【疗效】治疗4例(其中肋部、头顶部、乳部、目眶部各1例),均见著效。【附记】本方丸剂,服之以大便通利为度。方中桔梗一味是引经药,可视其瘤生部位适当更换。2 活血化瘤丸【来源】钟新渊,《千家妙方·下》【组成】生地8.1克,丹皮45克,茜草根18克,丹参15克,羚羊角3克,川黄连13.5克,甘草15克,山慈菇27克,侧柏叶45克,荆芥炭8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米饭适量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服3次,每次服1.5克(上为儿童量)。【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瘤散结。【方解】方中以生地、丹皮、丹参、茜草根凉血活血,养阴、清透血中所伏热结为主;佐以荆芥炭入血;侧柏叶寒涩凉血收敛,取其行中有止;山慈菇味辛气寒,善散热结,主痈肿疮瘘,故用以化瘤散结;羚羊角、川黄连性寒,其味或咸或苦,咸能软坚,苦能清热,对血中热毒有清解之功;选甘草一味调和诸药并护胃气。全方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散结化瘤之功,而着眼于清血分郁热之毒,以澄本清源,故不专攻瘤而瘤可化。【主治】血管瘤。【疗效】屡用效佳。一般要连服半年始见其功。十、治食管瘤秘方化坚散结汤 【来源】赵振兴,《千家妙方·下》【组成】海藻30克,甘草6克,海浮石12克,连翘30克,王不留行15克,丹参30克,赤芍9克,山慈菇12克,穿山甲、皂刺各5克,陈皮3克。【用法】每日1剂,上药先于冷水中浸泡50分钟,以浸透生药为度,后文火煎之。日服2次。【功用】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主治】食管瘤(食管良性肿物)以及各种良性瘤。【疗效】临床实践证明,用本方治疗食管瘤及各种良性瘤都有较好的效果。食管瘤一般连服38剂可愈。多数良性肿瘤经服此方后均能收效,且可望完全消失,如神经纤维瘤等,亦有完全消除的病例。【附记】本方可适用于各种良性瘤,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不适合手术治疗的病人,应用此方治疗且更妥。
十一、治恶性肿瘤秘方1 治癌散【来源】边同华,《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①黄芪15克,附子、升麻各10克,龙骨粉、牡蛎各15克,马子舌、沙奂翅各10克,山甲、海参各15克,藤黄、乳香、没药、炙甘草各10克。②桃仁、红花、柴胡、人参、土鳖虫各10克,麝香0.5克,牛膝、龟板、乳香、没药、山豆根、鸦胆子粉、元胡粉、炙甘草各10克。③熟地、山萸肉、猪苓各15克,泽泻、丹皮各10克,鹿角胶粉15克,血竭10克,青虫粉、紫河车各15克,川芎、燕窝、枳壳、炙甘草各10克。④黄芪、当归各15克,升麻、柴胡各10克,茯苓15克,蟾酥片粉、莪术各10克,青虫粉、熊胆各15克,灵芝10克,板蓝根15克,三七5克,炙甘草10克。【用法】上列4方,按方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5克,日服2次。服用时,可根据病情辨证应用。服用时加入10%纯蜂蜜更佳。【功用】①益气助阳,软坚散结,祛瘀攻毒;②活血化瘀,解毒止痛;③滋补肝肾,活血利水;④益气活血,祛瘀解毒。【主治】各种癌症,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均可服用。偏阳气虚患者用方①,气滞血瘀型用方②,肝肾阴虚型用方③,气血不足型用方④。【疗效】屡用有效。服药后7~10天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睡眠平稳。【附记】本系列方剂,特点是:易服用;不具毒性(虽方中个别药物有毒性,但入方中,服时分量少);可辨证服用;适用范围广;服该药无恶心、呕吐等副作用。2 加味犀黄丸【来源】张代钊,《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人工牛黄10克,麝香3克,炙乳香、炙没药各15克,三七粉、山慈菇、生苡仁、砂仁、鸡内金各30克,海马15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装入胶囊内。每日服2~3次,每次服3~4粒。【功用】解毒抗癌。【主治】常见癌瘤。【疗效】屡用有效。【附记】又同书中郁仁存之加味犀黄散,即本方减生苡仁、砂仁、鸡内金、海龙,加北豆根、人参。组成为牛黄3克(另研)、麝香9克(另研)、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北豆根、山慈菇、三七、人参各30克。后6味共研为细末,与前两味混匀。每服2~3克(装胶囊服),日服2次。或以黄酒送服。功能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主治各种癌症。根据病情不同,可按比例加减调整药味。3 解毒消瘤汤【来源】郁仁存,《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组成】半枝莲、龙葵草、草河车各30克,白花蛇舌草60克,北豆根10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温服)。【功用】清热解毒,抗癌消瘤。【主治】各种癌症,具有毒热征象者。【疗效】坚持服用,有一定的疗效。【附记】又北京日坛医院用龙葵500克(鲜品,干品用120克)。每日1剂,水煎服。用治癌症胸腹水4例病人。治后其胸腹水明显减少。十二、治癌症疼痛秘方1 止痛搽剂【来源】陈晓平,《千家妙方·下》【组成】硼砂10克,枯矾15克,冰片45克,95%酒精500毫升。【用法】先将冰片溶化于酒精内,后再投入硼砂、枯矾,混合后即可外用(放置时间越久,则效果越好)。在癌瘤引起之疼痛部位擦用,每日应用次数视病情而定。【功用】理气,通瘀,止痛。【主治】晚期癌瘤疼痛。【疗效】临床应用于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癌瘤的止痛效果较满意,一般擦用一次可止痛6~8小时,晚期病人则可止痛2~3小时。肺癌、肝癌等癌瘤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差。【附记】本方乃为家传方。经长期应用,证明确有对晚期癌瘤病人止痛的效果,减少病人的痛苦,但不能达到治疗癌瘤延长病人寿命的效果。2 姜桂行气方【来源】胡安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姜黄、枳壳、桂心、当归、红藤、厚朴、蜈蚣、郁金、柴胡、丹参各30克,制南星、半夏、大黄各18克,白芍60克,炙甘草12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5~15克,日服2~3次,以黄酒送服。【功用】化痰散结,理气化瘀,通络止痛。【方解】方中当归、桂心、姜黄、丹参、大黄温经、活血、止痛;枳壳、厚朴行气消胀;柴胡、郁金疏肝理气;南星、半夏、蜈蚣化痰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具有理气化瘀、散结止痛之功。【主治】肝癌疼痛。【疗效】治疗肝癌疼痛44例,治疗2天后疼痛消失者9例,3天后疼痛消失者14例,4天后疼痛消失者10例。【附记】用法中,所服剂量、次数、药引(黄酒)为笔者拟加。笔者应用,依本方加元胡30克,麝香1.5克,用如上法,用之临床,止痛效果有所提高。3 四黄止痛方【来源】方松韵,《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大黄、姜黄、黄柏、皮硝、芙蓉叶各50克,冰片、生南星、乳香、没药各20克,雄黄30克,天花粉100克。【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备用。每取本药适量,以凉开水调和成糊状,外敷于肿块处,并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方解】方中大黄、黄柏、芙蓉叶、姜黄、冰片清热解毒;生南星、天花粉、雄黄解毒消肿;皮硝软坚散结;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诸药相配,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之功,故对于瘀热邪毒所致肝癌疼痛有止痛效果。【主治】肝癌疼痛。【疗效】治疗13例,均有不同程度止痛效果。4 冰片藤黄方【来源】管寄生,《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冰片、藤黄各3克,麝香0.3克,生南星20克。【用法】上药分别研为细末再混匀备用。上为1次量,以醋酒各半调和成糊状,外敷疼痛处。【功用】解毒散结,活血止痛。【方解】方中麝香、冰片芳香走窜,行气止痛;藤黄、南星化痰散结、解毒消肿。诸药配合为用,具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之功,对痰毒凝滞所致的胃癌等癌瘤疼痛有一定的止痛效果。【主治】癌症疼痛。【疗效】临床屡用,均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治乳腺癌中药方  露蜂房30克,山慈菇30克,皂角刺30克,猫抓草30克,夏枯草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八月礼30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当归30克,炮山甲10克,浙贝母15克,郁金15克,香附15克,柴胡15克,桃仁9克,红花9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乳腺癌外敷方   1、雄黄、老生姜等份,将雄黄置于等量老生姜内,放入陈皮,上文火烤干至金黄色,研末,外敷于乳腺肿瘤组织表面。2-3日换药1次。   2、当归12克,赤芍12克,红花5克,生香附15克,制乳香6克,川芎6克,白芥子9克。上药共研细末,加蜂蜜及面粉适量调成糊状,敷左髋部一昼夜换药1 次。此方适用于乳腺癌骨盆转移,同时内服益气和血药。治疗3个月,临床症状可基本消膀胱肿瘤外敷药物1.鲜金钱草 不拘量,清水洗净,加食盐少量,捣烂,敷于肿痛相应部位,稍厚如分币,每天换一次。外敷处起疱灼痛以及破溃者可适用消毒,并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此法可减轻癌症疼痛,方法简便,适于基层或家庭肿瘤患者。2.癌痛散 山柰、乳香、没药、姜黄、桅子、白芷、黄苓各20g,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黄柏各15g,蓖麻仁20粒。上药共碾为细末,用鸡蛋清调外敷肿瘤疼痛处。6小时更换一次。适用于膀胱癌腰痛者。骨肿瘤的中医药内服方治疗土方秘方内服方:玄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g,苏木、血竭各6g,土鳖3g,水煎服。外敷药:当归12.5g,赤芍、儿茶、雄黄、刘寄奴、血竭各9g,乳香、没药各6g,西红花2g,冰片3g,麝香0.15g。研末调敷患处,3天一换,取下稍加新药重新再敷。  疗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所报告1例骨巨细胞瘤治愈。  偏方:薏苡仁30克,绿心豆30克,赤小豆30克,煮熟如粥,吃豆喝汤。治纤维肉瘤秘方参芪蛇舌汤 【来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生黄芪、党参、白术、熟地、枸杞子、淮山药、天门冬各15克,茯苓12克,甘草4.5克,首乌、黄精各9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木香4.5克,大枣5枚。【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功用】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清热解毒。【方解】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是癌症发病的内在因素,故方用党参、黄芪、熟地、枸杞子、白术、首乌、黄精调补气血、补益肝肾;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茯苓、大枣、甘草与党参、白术相伍,益气健脾,使正气复,邪毒清则癌肿渐消。故用本方治疗纤维肉瘤有一定疗效。【主治】纤维肉瘤。【疗效】本方配合化疗治疗1例确诊为右髂窝深部纤维肉瘤,治疗1年多,原发灶及转移灶均消失,除稍感疲劳外,无其他不适,已恢复正常工作。【附记】本方为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经验方。抗癌草药:乌梅腹泻、肺虚久咳、自汗气喘、虚热口渴等症。古时,病人牙关紧闭不能灌药时,常常用乌梅擦其牙龈,口中流涎即开,然后好灌药救治。张仲景制有乌梅丸,现代用此方治胆蛔症有效。外疡胬肉,可用乌梅烧炭研末敷患处。将乌梅捣烂局部涂敷,可治胼胝、鸡眼。用50%乌梅膏内服,可治牛皮癣。用盐水浸青梅,日晒夜浸,10日后有霜,可去顽痰,治中风喉痹。用乌梅加糖煮成酸梅汤,能生津止渴,是炎夏解暑佳饮。  现代医学认为,乌梅营养价值较高,内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C、钙、磷、铁、钾等,还富含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枸橼酸等成分,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和各种皮肤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药理分析,乌梅确有抗癌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用乌梅煎剂,能增强组织细胞功能,提高吞噬功能,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TTC-26株抑制率达90%以上。乌梅还可用于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膀胱癌、皮肤癌、阴茎癌等的辅助治疗。  民间还常有用乌梅治疗其他病症的验方:  治皮肤瘙痒症:乌梅15克,公丁香3克,白芍12克,地骨皮30克,夜交藤、徐长卿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  治胆结石和胆囊炎:乌梅、五味子各30克,广木香15克,水煎两得400毫升,分2欢服。  治慢性结肠炎: 乌梅15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加糖适量,每天1剂当茶饮,25天为一个疗程。  治白癜风: 乌梅50克,放入酒精中浸泡1—2周,滤去渣,制成乌梅酊,每日涂擦3—4次,每次3~5分钟。  治胆道蛔虫: 乌梅、苦楝子、白芍各9克,枳壳6克,柴胡4.5克,甘草3克,水煎服。  治牛皮癣:乌梅250克,水煎浓缩成膏,加糖适量,开水冲服,每次服9克,每日3次。
原文地址是——
http://user.qzone.qq.com/756904404/blog/1399000860
 

中药治疗肿瘤篇(2):癌症的中药治疗02 中药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


中药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
    由于肿瘤所致的人体病理变化错综复杂,教以中药纠正其病理改变,必须遵照祖围医学“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和“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法则,明辨其主要病因及所属症状,充分掌握邪正盛哀的演变,分清局部与整体,邢正之消长及标本缓急等,进行“辨证及辨病”而施治之,始望疗效提高。
    一,局部与整体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而瘤灶只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由于局部病变能使整体的功能失调,而整体虚损又可致局部病灶的增长,故治疗应局部与整体并重。从局部病变入手即“辨病”治疗,据临床报道,如应用黄药子、甘油注射液,从气管内滴入治疗肺癌;用斑蝥酸钠在肝动脉插管中灌注的方法治疗肝癌;皮癌净的治疗体表癌以及宫颈癌、膀胱癌等的局部用药,均曾获著效。其他有抗癌良效的药物诸如:复方抗癌粉治疗脑瘤,复方秋水仙碱治疗乳癌,斑蝥制剂治疗肝癌,冬凌草制剂治疗食管癌及安瘤乳治疗胃癌等,根据各种肿瘤的不同部位及特点,选择相应的抗癌药物局部或全身应用以对“病”治疗,使之“消除瘤灶,保全整体”,称之“辨病施治”。此外,对全身性功能失常的病理表现,也应积极地矫正,即“调理整体,以消肿瘤”,称之“辨证施治”。肿瘤患者表现的各种证候,如“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痰湿凝聚肚或“脾肾阳虚”等,施治时应选用近年来已证实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并根据其固有的性能及功效,针对“证情”,予以“热者寒之”,“结者散之”,“滞者导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逆病情而治之。    辨证施治须根据四诊八纲的归纳以确定病人的脏腑虚宴、邪正盛衰所表现的临床证型,制定其病程中某一阶段的治疗原则,并随病情变化而施以相应的改变。同时,在整体治疗时,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对于癌灶生长的部位,除其本脏,本经,本腑外,也可能导致其他有关脏腑经络的失调,因此必须在祖国医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及整体组织器官的相属关系,表里关系等来指导治疗。这样,既可通过抑制局部病灶而改善全身症状,又能通过调理整体以促使瘤灶减消。二者相结台,局部与整体并重,才有可能在肿瘤的治疗上获取良好的效果。我们曾对一例晚期乳癌病人,以复方秋水仙碱为主,并配合辨证施治,使其右锁骨上,两腋及右乳内肿物尽皆消退,后定期用药,存活7年之久。另一例Ⅲ期单纯型肝癌,以去甲斑蝥素输注配合辨证论治的整体治疗,肝内不见占位性病变已10年,健在。
    二、扶正与祛邪    “正”与“邪”是疾病过程中矛盾斗争的两个方面,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扶正祛邪”,以改变邪正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达到邪去正复,促使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因此,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应—方面选用抑制肿瘤有效的药物,根据辨证及辨病的情况,或活血化瘀,或清热解毒,或消痰散结,或通利攻遂等,主动攻癌(祛邪),另一方面也必须加强宿主机体的抗癌能力,施以补益(扶正),这样扶正与祛邪二者相结合,使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肿瘤病人,一般初病多实(邪实),中期邪正相搏,已有正虚之象,病变到晚期,由于正气不支,多呈现出邪实正虚之象,但也有因素体虚弱,初期即属虚证者,也有的患者外形瘦弱,但耐受力强,故在施治时要明析邪正虚实,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先,平治于权衡,治始有方。一般正气尚支者,可用攻癌之烈剂主动攻伐,对于病情进行到中期或中晚期,处于邪盛正虚时,若单纯攻癌则更易伤正,易致癌、人两伤,如强调扶正则往往贻误战机,故“治人不治癌”或“治癌不治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对此必须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法,并要根据邪正消长的情况,或以祛邪为主,或以扶正为先,或用“先攻后补”、“先补后攻”,或“攻中寓补”、“补中寓攻”等办法辨证而施治之。至于肿瘤晚期巳出现形体消瘦,气血亏耗之正危时,则攻癌不达更易伤正,反促进死亡,故扶正之法乃当务之急。关于扶正的应用,首先应“审其阴阳”以别柔刚,明辨其虚在阴在阳,然后进行虚的“定性”及“定位”,即判定虚的性质,明确虚的部位,再分别予以“益气养血”、“温肾壮阳”,“健脾和胃”、“补血填精”等进行施治。有些扶正药物如人参、黄精,龟板、沙参、补骨脂等,具有捷正、抗癌、增强免疫、调动内因而祛邪的作用。我们采用“扶正汤”作支持疗法,纠正化疗药物所致的血液学毒性,通过100例临床观察,证实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提升白细胞及血小板的作用,有的贫血病人服药后,不仅白细胞的“量”很快复升,且其按的中毒颗粒及棘突畸形皆消失,故证实有“质”的改善,扶正汤的主要药物为熟地、阿胶、黄芪、鸡血藤等。
    三、治本与治标    “治病必求其本”,本者“本于阴阳也”,肿瘤病人的瘤灶,正是机体阴阳失调的重要表现,这一表现就是疾病的根本,“知标本者万举万当”,因此在施治中首先要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应用有效的抗癌药物,集中力量来消灭瘤体,是攻克肿瘤的重要环节,亦即“治病求本”。    在肿瘤疾患的病程度,又常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发烧、腹水,贫血等,同时由于肿瘤的侵害,还会造成某一脏腑的功能低下,这些“标症”虽非肿瘤疾病之本,但若不及时处理,不仅妨碍肿瘤的治疗,甚至会导致全身或某一脏腑的功能障碍,造成严重后果,故须“标本同治”,在抗癌以治其本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改善症状,以减少其对机体的影响,对危害较大的并发症,如肝癌的昏迷、肺癌的胸水、肾癌的血尿等,则必须积极救治,待其症情改善后,再转为抗癌为主的沿疗。至于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处理先后,也应根据标本的轻重缓急,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法则,一般以原发病灶为主,重在“治本”,或兼以‘治标”,对转移灶的症状危害较大而超过原发灶者,如因脑转移而出现昏迷,肺转移而出现咯血等,则应采取“急则治标”的方法以治转移灶的病症为主。在“治标”过程中,我们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用药进行抢治外,曾以安宫牛黄、紫雪类治疗昏迷,瑞香狼毒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胸腹水,及大剂贯仲炭、汉三七,白及等用以止血,皆取得良好疗效。
    四、组方与选药    处方用药是在明确诊断之后,进行施治的最后步骤,应以证组方,据法用药。对于癌症患者,主要病变是癌灶,故抗癌治疗应贯彻始终,由于具有抗癌功效的中药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有偏寒,偏热之差,有偏补、偏泻之别,故选药组方时要审其寒热,别其虚实,切不可固定一病一法,一证一方,更不可罗列抗癌众药以围歼形式而致杂乱无章,因辩证不当,用药不宜反可招致呃逆、呕吐,甚至诱发出血、昏迷等严重后果,故应斟酌精选,合理应用。我们体会处方用药之时除注重传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方法外,还要在抗癌的前提下,尤应注意包括病位、证型、症状及体质情况4个方面,以公式表示之即。    (病位+证型)+症状+体质    病位是发病的所在,病因是致病的根源(多与证型一致),症状是病情的具体表现,体质是邪正的消长。例如肝癌患者,其表现胁下肿块,胀满疼痛,便秘,舌青紫有瘀斑,脉弦涩,体质尚好。则其病变为癌灶,病位在肝,证型为气滞血瘀,症状为胁腹疼痛,大便秘结,其正气尚支,邪实可攻,则施治之法代入公式:即:【(柔肝、软坚、散结+引经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通便+祛邪为主。具体用药:(当归、白芍,牡蛎、海藻、山慈姑、柴胡、青皮)+急性子、莪术、土鳖虫+元胡、郁金、大黄。    此外,对于“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及脏腑经络的表里,从属关系等的用药选择问题,也应全面考虑。我们应用上类治则的病例,曾收到一定疗效。如1例肝癌配合氟脲嘧啶治疗后,肝扫描不见占位病变,一般情况良好,已生存8年多,另1例间断配合氟脲嘧啶,斑蝥素及扶正汤等治疗,肝内不见占位病变,生存已10年多,一般情况良好,恢复工作。    可知由于病变的部位不同,证型有别及体质强弱的差异等,施治时应详审之。例如同是食管癌的病人,其施治之法却不尽同,应根据其证型、症状及体质等的各异或以健脾利湿,或以祛瘀活血,或以清热解毒等,此即所谓之“同病异冶”。对不同部位和种类的肿瘤,也可以出现相同的证型或相似的症状,如食道癌,肝癌、宫颈癌等,都可有气滞血瘀的证型而需活血祛瘀的方法治疗。同样,肝癌、胃肠道癌皆可出现腹胀、纳少等症状,而采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治疗方法,此称之“异病同治”。再者,同一癌症病人的整个病程中,也常在某一阶段转变为另一证型,应随其转变的证型而施以相应的药物治疗之。    总之,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论冶,注意标本缓急,处理好机体,肿瘤及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则防治肿瘤的疗效,将可望提高。
    五,临证治法    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病因不一,证情也颇复杂,有毒热为重者,有瘀血为主者,亦有痰结为先者等,类型各异。故施治之时,首先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而随证治之,即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体征的不同以及病人的个体差异,而对每个患者辩清其阴、阳、气、血之所虚,寒,熟、痰、湿、瘀,郁之所在,从而调整机体,平衡阴阳,始能获得良好效果。临证常用的治法有以下6种:
    (一)清热解毒法    用寒凉解毒药物,清除热邪,解毒消肿的治疗方法,称为清热解毒法。在古代文献上所记载的“恶疮”,大都指恶性肿瘤,因其证见溃而难收、脓血腐臭而名之。如乳腺癌的流脓溢血,宫颈癌的带下臭秽,肺癌的脓血浊痰等。临床所见癌肿病人,常有热毒充盛的表现,如发热、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舌苔黄、脉弦数等,此多为邪毒留滞,郁久化热所致。一般热毒内盛者,多提示病情进展,治宜清热解毒,但应以“毒”为重,药用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等,对其“热”证,则须明辨热之性质,属虚、属实;热之部位,在表、在里,分别对待而施治。如证见大热、烦渴、多汗之里热炽盛,还须用白虎汤之石膏、知母等药以清阳明实热。有舌质绛及皮肤瘀斑者,为邪热入血之象.当用清热凉血之紫草、丹皮、生地等,对热甚神昏者,须用牛黄、紫雪类,大便燥结者,宜通里攻下,蓄血作热者须祛瘀等。临证之时应详审之,切不可一见体温增高即予大剂清热药物而投之。此外,清热解毒之剂,性偏寒凉,对于脾胃虚寒者,易致消化道之反应,须慎用。
    (二)活血祛瘀法    以疏通经脉、行血化瘀之药物,使瘀滞消散,血流通畅而达到消癥去结目的之方法,称为活血祛瘀法。    瘀血凝滞,久之则成癥瘕,所谓“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说明肿瘤的形成与血瘀有关。其临床表现如面色晦黑黯滞,肌肤甲错,癥块较硬且固定,胀满不舒,痛有定处,如刺如割,或腹部青筋显露,或额而多血丝,舌青紫或瘀斑,脉弦细或涩等,治宜活血祛瘀,疏通脉络以消癥结。由于瘀血的程度不同,症状轻重各异,对其症情较轻者,可用行血化瘀,药如红花、王不留行、急性子等,对症状较重者,可用破瘀散结药,如莪术,土鳖虫、水蛭等。活血化瘀药物大都具有抗癌作用,应用时的一般原则是;在和血的基础上行血,在行血的基础上逐瘀。由于活血化瘀药品种类很多,功能各异,其效亦各有所兼,在应用时应详审之。如大黄、丹参、三七等既能祛瘀又能生新,称之祛瘀生新药,如灵脂、元胡、姜黄功主活血、又善止痛,称之活血止痛药,威灵仙、鸡血藤有缓解四肢疼痛的作用,则称活血祛风药。    人体正常血液因遇寒则凝,遇热则行,故应用活血化瘀之药时,应加温散药物如桂枝,炮姜、艾叶等,又因“血随气行”、“气滞则血凝”,故于活血化瘀时又常与理气药如香附、青皮等同用。临床实践证实,蚶瘀滞不消者,大剂祛瘀须与攻下药相结合,收效始捷。对血性胸腹水者,破瘀须与利水药同用,则易收功。但活血化瘀药物性能猛烈,对于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慎之。    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大法,全国各地区对此都做了很多研究,从病因、病理、实验及临床方面都有很大进展,根据全国恶性肿癌中医诊断协作组统计12448例恶性肿瘤的舌象,暗红及青紫舌占53.45%,为血瘀症的重要主证。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对44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了血液流变学测定,发现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占82.70%。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的客观存在,从而为活血化瘀治则找到可靠的依据。同时在实验中还发现、癌症发生转移的病人,其血液常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且在癌组织周围或供血于癌的血管内可形成纤维蛋白或血栓,使之成为抗癌药物的屏障。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改善微循环,防止癌栓形成,减少转移率。    通过诸项实验研究而证实活血化瘀药物有以下功能:    ①能减弱血小板的凝聚力,使癌细胞不易在血流中停留、聚集及种植,因而减少转移。    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通透性,可改善实体瘤的局部缺氧状态,提高放、化疗的敏感性。    ③多种活血化瘀药物,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作用。    ④有利于免疫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毒素通过血管到达肿瘤部位。    ⑤能提高机体抗体水平,增强身体免疫力。    通过临床报道资料,证实恶性肿瘤以活血化瘀之单味药或复方或配合化疗增效、放疗增敏皆获得良好的效果。
    (三)疏气散结法    用以调整气分,舒畅气机的药物,开郁通络,调气舒肝,以消除各种郁结,而恢复气的正常运行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气散结法。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都赖气的推动,一旦气分失调而出现气滞,则可发生病变。气滞的成因很多,主要由于情志失调,寒暖失宜,饮食失节所致,亦可困痰饮、湿浊、瘀血等阻滞经络,影响其气机的通畅而致。气滞的程度与部位不同,其症状各异。一般气滞轻者为满,稍重为胀,再重为痛。脾胃气滞,则脘腹胀满、疼痛,肝气郁滞,则胁肋胀满,月事不调,肺气壅滞,则胸部满闷,甚或咳喘。气滞又可导致血瘀,发生癥瘕积聚,故曰:“百病皆生于气”。气滞不仅可导致肿瘤,同时也是肿瘤病患者的常见临床证候。例如:消化道肿瘤的发生不仅与气滞有关,其临床也表现气机不利的证候。对于证见胸膈不畅、默默不欲食、胸胁胀满者,可用柴胡、青皮、香附等疏肝理气;脘腹胀满,痞闷不舒,嗳噫吞酸者可用乌药、陈皮、降香、佛手等降气和胃。伴有痰湿内阻,须加祛痰化湿之药,如陈皮、紫菀、半夏等。对胃气上逆,作呃不止须以丁香、柿蒂、刀豆子等药降逆止呃。兼噫气频作,胸脘痞结者,须以代赭石、旋复花、生姜等降气化痰。至于肺气失于宣降,胸满咳喘者则应以桔梗、瓜蒌、杏仁等平逆除满等。    疏气方法在治疗上应用相当广泛,中医理论认为气机畅达则其他障碍也可减轻或消失,故多数病证的活法如补益、化痰、活血等均有疏气药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但疏气作用较猛烈者则有破气作用,应用于体实者为宜。由于疏气药物大多辛香燥烈,易耗气伤津,放对阴虚火旺者应慎用。
    (四)消痰散结法    应用消除痰涎,软坚散结之药物,以消除顽痰,散结消肿之治疗方法,称为消痰散结法。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当脾肺功能失调,水湿停滞,津液不布或以邪热灼津,遂凝结成痰。痰则无处不行,古有“顽痰生百病”之说,临床亦证实,痰湿在肺,则咳吐脓血(如肺癌);在胃则呕吐痰涎(如胃癌);在食管则饮食难进(如食管癌))流窜皮下则结成痰结、瘰疬、瘿瘤(如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瘤、淋巴转移癌等)。故治宜消痰散结,常用药如黄药子、皂角刺、硇砂,南星、半夏等。凡肿瘤质硬者称坚,须兼用软竖药如海藻、昆布、牡蛎等。肿瘤质软者称结,须配用散结药如夏枯草,山慈菇、猫爪草等。此外,消痰散结药须与健脾药同用,如白术、薏米、茯苓等以提高效能。
    (五)通利攻遂法    以通利与泻下药物,排除体内停积的水湿及有形之邪的治疗方法,称为通利攻遂法。通利攻遂的功用主要是利尿与通便,多用于肿瘤的并发症,如胸水、腹水、癃闭及消化道梗阻等症。    体内水湿的出路,主要是从小便而去,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通利法则是着重于下焦,以利小便为主,对证情较轻者可用半边莲,龙葵、猪苓、茯苓等利水消肿;而症情较重者,则须遂水散结,用药如葶苈子、二丑、蟋蟀、甘遂、大戟等。    泻下药种类不同,性能各殊,有偏寒偏温之别,有缓下峻下之异,应详审其性能而用之,如病邪与热相并者,则用寒下如大黄之类;病邪与寒相并者,则用温下如巴豆等药。在泻下力量上,应根据体质强弱,正邪盛衰分别予以缓下或峻下,如已有正虚,津伤便秘者,可以缓下用蜂蜜、瓜蒌仁、生首乌等润燥通便。如邪实而正不甚虚,积滞较多或有梗阻症状者,则以大黄、牛西西、芦荟。番泻叶等攻积导滞。    通利攻遂的药物,大都具有泻里解热、攻痰、逐瘀、导滞等作用,临床应针对证情选用相应昀药物施治,但此类药物的泻下作用大多猛烈,对正气虚弱及阴液不足者应慎用,或配以扶正养阴药同用为宜。
    (六)扶正补益法    本法是扶正培本,调动内因,增强机体抗癌能力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正虚或正虚邪恋的患者。扶正必须与祛邪有机地结台起来,使之祛邪而不伤正,扶正有利于驱邪。在应用扶正补益药物时,须以中医的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扶正与祛邪之间的轻重缓急,合理选用具有扶正作用的抗癌药物,例如:有些扶正药物如人参,灵芝、黄芪,黄精、党参、菟丝子等,具有扶正且能抗癌并能增强免疫、调动内因而祛邪的作用,可随证而选。同时,补益药物有偏温偏凉之不同,故其补法又有温补、清补,平补之分,温补药适用于虚证偏寒者;清补药适用于虚证偏热者,平补药多用于无明显寒热的一般虚证。在补益药力量的强弱上,又分为峻补和缓补,前者适用于危重虚极者,如虚脱衰竭之证,急需参附之剂救治。缓补则用于一般虚象,使王气逐渐恢复。    虚证的证情较多,有阴虚、阳虚之分,有气虚、血虚之别,故施治之法亦分为益气养血或滋阴、温阳等。同时气、血、阴、阳之间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气虚可导致阳虚,血虚可导致阴虚等。因此,存用药时亦应统筹兼顾,如对阴虚证候则以补阴为主,但需配以小量助阳药,因为“无阳则阴无以化”,对于阳虚证候,应以补阳为主,亦要配以小量补阴药,取其“无阴则阳无以生”之意。    补益药物性多滋腻,易致脘腹壅塞胀满,对脾胃功能不良及有湿痰者慎用,必要时可配以健脾行气或化痰祛湿药物同用。现将扶正补益之法分别叙述:    1、益气:用于气虚患者。气虚是人体机能不足和衰退的表现,临床表现面色无华,呼吸气短,语音低微,自汗,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厚,脉濡弱等。益气应着重于肺脾两脏,因肺主一身之气,脾主中气,益气药也大都有健脾补肺的作用。常用药有党参、黄芪、白术、黄精、山药,紫河车等。益气药除补益气虚外,还能通过补气而生血,补气而固表。    2.养血;用于血虚患者。血虚是由于心脾功能不足,生化乏源所致。临床表现面色晄白,唇舌色淡,头昏,多梦,心悸,腰酸无力,皮肤干燥,豚涩或细等。血虚是因机体血液不足所出现的病理现象,其成因多有失血过多或造血机能低下或瘀滞(如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或因营养障碍等所致。血虚应以心肝两脏为主,因心生血,肝藏血,用药施治时可选用当归、白芍、鸡血藤、熟地、首乌,阿胶等。同时,因肾主骨而造血,脾统血而主运化,因此还应使用枸杞、补骨脂,巴戟天之类以补肾,人参、黄苠类补气健脾以助“阳生阴长”。    3.滋阴:用于阴虚患者。阴虚是人体之津液,精血等物质亏损所致,临床表现肌肤干涩,面色萎黄或苍白,或有颧红,耳鸣眩晕,时有烦热,口干咽燥或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等。一般滋阴,重点是肾、肺,胃三脏,重在补“精”及补“津液”,补精亦即补肾阴。肾阴虚证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及遗精等,用药如龟板、元参、枸杞、女贞子、早莲草等。补津液用于津亏液燥之体液不足者,临床以肺、胃的津液亏损时较多,如肺阴不足则干咳,胸痛,胃阴不足则口渴咽于、腹胀不适。补肺阴药如沙参、天冬,玉竹、百合。补胃阴药如花粉、麦冬,石斛等。其他还有心阴虚,肝阴虚等证可用当归、生地、鳖甲、寄生、女贞子等药以调整恢复之。    4.温阳:用于阳虚患者。阳虚即指脏腑功能活动低下及机体抵抗力减弱。“阳虚则寒由内生”,故其临床表现为肢冷畏寒,腰膝无力,泛吐冷涎,阳萎遗靖,小便清长或尿少而肢体浮肿及腹水胀满等,便溏或鸡鸣早泄,舌苔薄白舌质淡胖嫩,脉沉细等。阳虚可分为心阳虚,肾阳虚及脾阳虚等,但温阳着重肾、脾两脏。温肾药如附子、肉桂、补骨脂、仙灵脾、鹿茸等。因肾主骨故补肾阳药物又有强筋壮骨的作用。脾阳不足应补脾阳,用药如干姜、草果、吴茱萸、肉桂等。    10余年来,我国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扶正补益法治疗肿瘤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制探讨,其作用原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①促进实验动物的免疫功能,    ②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③提高内分泌及体液调节功能。    ④调节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其与环磷酸乌苷(c-GMP)之比值,有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⑤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⑥提高机体物质代谢。    ⑦对荷瘤动物抑制其浸润和转移,并防治癌前病变。    全国各地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肿瘤的防治运用中医扶正治则,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六、辨病用药    根据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各自不同的特点,选用针对性较强的,效果较好的单味中药或复方的丸、散、丹、片等进行治疗,称之辨病治疗。近年来全国各地筛选出不少抗癌中药,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就辨病治疗的药物应用方面,提出以下几点。    (一)药物的选择    近40年来全世界已筛选了几一万种化合物及粗制品,生产和推广了数十种抗癌药物,国内外对于植物药的研究都做了大量工作,其中部分巳进行了结构改造及人工合成并取得卓效,也有的正在进行实验及临床,如长春碱类、鬼臼毒素、喜树碱类、三尖杉属生物碱、汉防已甲素、美登素、唐松草碱、石蒜内胺、紫杉碱及娃几藤碱等,从植物中继续寻找高效抗癌药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从中药领域中寻求抗肿瘤物质也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因其不仅可提供新结构的比学物质,还可能或取疗效佳良而毒性低的抗癌新药,至今全国所筛选的抗癌中药已有2000余种,其中在动物试验中有效的中药190余种,还有许多中药需要继续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提高。已经过基础及临床的研究证实疗效显著而推广应用或正在试用的药物,如:斑蝥制剂对肝癌的治疗,靛玉红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莪术挥发油对宫颈癌及肝胆癌的治疗,安瘤乳治疗消化道肿瘤,复方秋水仙碱治疗乳腺癌,冬凌草制剂对食管癌、贲门癌的应用天花粉的治疗恶性葡萄胎及绒癌,华蟾素治疗胃肠道癌,肺癌及乳癌,消癥益肝片(蟑螂提取物)治疗肝癌,藤黄治疗乳癌、淋巴瘤及胰腺癌,乌骨藤治疗何杰金氏病、宫颈癌,乌头液治疗胃癌,以及瑞香狼毒治疗肝癌、肺癌等,皆屡有报道。此外,根据祖国医学的特点所制成的复方抗癌中药,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如“中药复方抗癌粉”治疗脑胶质瘤,“扶正消瘤片”治疗鼻咽癌、肺癌及乳癌等,“新广片”治疗食管癌,“莲花片”治疗肝癌,“太极丹”治疗肺癌,“抗癌乙片”治疗食管癌,“鹤蟾片”治疗肺癌,“天仙丸”治疗食管癌,“雷击散”治疗肠癌,“龙乐片”治疗肝癌,食管癌、胃肠癌及肺癌等,也皆取得程度不同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对于临床常见的各种实体瘤及白血病等皆有针对性较强的中成药治疗。    由于中药的“药性”是用药的依据,故除了单味药物的某种化学成分提取物制剂之外,有的学者提出,对于辨病用药也必须熟悉药物的性味及功用才能准确无误。如欲选用莪术制剂,须知莪术的性味为辛、苦、温,功能行气破瘀、软坚散结,且药力峻猛,故仅适用于血瘀气结的属于邪实的肿瘤患者,而气血亏损的正虚患者则须慎用,或与煎剂辨证施治相伍用以配台矫正。对于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方抗癌成药,如莲花片、抗癌乙片、扶正消瘤片、天仙丸、太极丹等,也应根据其主要成分及性能而辨病用药,只辨病不明药性也会影响疗效,如脾胃虚寒型之胃癌患者,由于胃之阴寒偏盛,若久服半枝莲、山豆根及牛黄、麝香类为主要成分的抗癌中成药,虽然其药物说明上注明可治胃癌,但也难免副作用多而疗效难以显著。同样,阳热偏亢者,温热药当慎用,而阴虚火旺者,则不宜辛温及利水渗湿药物,湿热内蕴者,滋腻药也应慎之。因此辨病选药也须知其为攻、为补、为祛瘀、为清热或散结等,逆证型而投之,以免虚虚实实之弊。临床工作者必须根据肿瘤的类型,部位及证型而分别选用适当的药物以辨病治疗。同时我们还应深入挖掘祖国医学宝库,在广阔的中药领域中筛选新的抗癌药物。并对其植化、药理、临床及生产工艺等,全面进行研究,以寻求根治肿瘤的特效之药。    (二)适当的给药方法    由于生产工艺的发展,中药剂型的不断改进,已经突破传统的丸,散、膏、丹及煎剂等几种简单剂型,由于多种中药新剂型的涌现,大大丰富了给药途径。例如全身用药时,其口服药物除了常规之片剂,粉剂之外,也可制成流浸膏或冲剂,对于服药困难的病人(如晚期食管癌),还可制成口服液、酊剂或含化剂等。近年来沈阳药学院将鸦胆子油制成o/w型乳剂,这种剂型可起到靶向性的作用,并具有增加组织内分布的作用特点,有助于药物与癌细胞接触,使抗癌剂增加向癌组织内渗入的机会,产生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效果。且由于抗癌乳剂给药后可迅速通过血脑屏障而进人脑组织,从而获得肺癌脑转移治疗的良好效果。    中药注射剂,除可用于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为增加其药量并可作静脉点滴给药,多种途径的用药,不仅给使用药物创造了方便条件,从疗效上也能得到明显提高,如我们从对肝癌病人的治疗观察中获知,以斑螫素片每日2-4毫克口服,其疗效远不及去甲基斑蝥素注射液12-16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10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的疗效为高。以瑞香狼毒片剂每日0.9-1.2克口服之疗效,也不及以其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或以20毫升静脉滴入(入壶)的疗效为高。    局部用药也是一种较好的措施,其可使抗癌药物高浓度、大剂量,低毒性、有选择的、持续定量的进入瘤组织,常用的局部绐药方法除有腹腔灌注、鞘内注射、膀胱冲冼、癌灶的局部注射外,对于肺癌还可气管滴入给药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针刺入癌灶基底部给药,喉癌可喷雾给药,其它如机械性压迫的半身阻断给药方法也可选用。此外,还可做动脉插管注射,即以导管插入于供应肿瘤的未梢动脉内,连续灌注给药。如头颈部癌可从颞外动脉及颈动脉插入,上肢,胸壁及乳腺等部位肿瘤,可从尺动脉、肱动脉或腋动脉插入,肝癌可经皮从股动脉插入,术中也可从右胃网膜动脉插到肝动脉,益腔肿瘤可自股动脉插入腹主动脉,下肢肿瘤可从股动脉进入股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动脉插管而灌注给药。通过实践证实,局部给药确有优越之处,我们曾治疗1例晚期肝癌,因静脉用药斑蝥酸钠日久,已难以穿刺,停药后肝脏肿块迅速增长如拳大(6×5×4厘米)、全身情况急转直下而卧床不起,经用肝动脉插管给予斑蝥酸钠后,癌灶迅速回缩以至消退、全身情况明显好转以至活动自如,完全缓解达4月余。此后又通过多数病例的观察,我们认为动脉插管给药是能缓解病情的,对于腹盆腔的肿瘤,可于术中操作以作为手术不能切除的术后继补治疗。对于其他部位的未行手术的肿瘤,可采用套管针经皮穿刺置管的方法灌注给药。对于外用药物,除药粉、油膏外,还可用纱条湿敷、药捻导入(癌性瘘管的治疗)及栓剂(如用于宫颈癌)等。总之对于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肿瘤,除慎重选择药物品种外,还要重视选择给药的途径,以利发挥药效,减低其副作用。    (三)有效抗癌中药的改进    抗癌中药的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但这些新的药物、新的剂型,由于历史较短,还存在许多欠当之处,需要深入研究,不断改进,才能提高疗效,减轻毒性。例如从斑蝥中所提取的斑蝥素治疗肝癌有一定疗效,但因其难溶于水,只限于口服给药,常致消化道及泌尿系反应,故大量用药受限,经过改进,将斑蝥素与苛性钠在水浴上加热,使之转化为斑蝥酸钠盐,结构改造后的化合物可溶于水而制成注射剂,斑蝥酸钠注射液不仅较斑蝥素的疗效明显增强,且付作用也大大减低。斑螫索还可进一步改变结构,制成“羟基斑蝥胺”,其抗癌谱较斑蝥素为广,而毒性仅为其1/100。制成“去甲基斑蝥素”。其不但易于人工合成,且疗效又有明显的提高。又如:中药山慈菇,其抗癌成分为秋水仙碱,对肿瘤有一定疗效,但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经工艺改进而制成复方秋水仙碱,亦名“争光81”,其除主药秋水仙碱对肿瘤的作用外,加入肌苷酸钠与蕈糖等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控制白细胞下降,加入葡萄糖醛酸钠与维生素B6则可减轻全身反应和胃肠道的副作用,从而发挥各药间的协同作用,以提高疗效,其对乳腺癌的总有效率为89.9%。再如:由于安瘤乳的设计针对鸦胆子油乳对晚期癌虽有效,但不够理想,乃加入了对腺癌有效的5--Fu,组成了中西药物结合的第二代产品,由于乳剂的作用特点,使5一Fu被油滴携带而易于滞留在胃癌的病灶处并向胃壁组织内浸透,因此使胃癌的主病灶及淋巴结构得到了高浓度的5一-Fu,临床已证实,给药后的胃癌病灶获得肉眼可见的改变病例达59%。    对于其他的抗癌中药,同样应在实践中充实提高。确定有效后并非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应加深研究,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四)辨病与辨证的结台论治    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指导临床实践的一个重要方而,它具有整体观念,注意内因,重视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但是仅具有一般的辨证论治原则,对于肿瘤的治疗方面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有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既选用针对性强的抗癌药物,攻治癌灶,又要符合辨证原则,选用调整机体方面的药物进行论治。例如对于正虚邪实的肿瘤患者,既要着重补法以扶正纠偏,改善机体的机能衰虚状况,又要选用抗癌药物攻克癌灶,需以综合方剂施治以矫正之。    以食管癌为侧,如属血瘀证型者,表现为吞咽困难,胸背疼痛,肌肤甲错,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如体质尚好者,应以活血祛瘀并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如急性子、土元、莪术,蟑螂、水蛭、大黄等治疗之,对其兼症也须选用有抗癌功效之药物并治,如疼重可加五灵脂、乳没等活血止痛;如痰涎壅盛者。须南星、半夏、皂刺等化痰散结;气滞胸闷者,应以瓜蒌,刀豆,沉香理气降逆,如呕血便血者,可加仙鹤草、白及、三七等止血;如有热毒内盛则须半枝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等解毒清热。如病程日久,出现耗气伤血,形体消瘦,面肢浮肺,乏力气促,呈恶液质者,则以扶正为主,应以黄芪、党参、白术类补气,而以当归、熟地、阿胶等养血;如其偏阴虚者,应加花粉、二冬,鳖甲、沙参等养阴生津、滋阴潜阳;偏阳虚者,须以补骨脂,仙灵牌、棉花根等补肾壮阳。除此辨证施治外,还应同时选用既符台证型又对食管癌有良效的冬凌草制剂,或抗癌乙片,或新广片,或天仙丸,或龙乐片等攻治癌灶,辨病治疗,此即为辨证与辨病结合论治。此外,还可用此中药治疗与化疗药物配合应用,如病者体质能耐受.则可根据情况选用中药+2药(环磷酰胺、平阳霉素)化疗,或中药+4药(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脲嘧啶、平阳霉素)化疗等。如患者体质较差,不能承受中西药物并治攻癌,也可于联台化疗期间以中药扶正,而于化疗之间歇期再用中药抗癌继治、以巩固疗效,实际上化疗也属于辨病治疗。    此种以中西药物或同时或序贯的根据病情而灵活运用,使辨证与辨病,中药与西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应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在临床上要明辨肿瘤的证型及转变以及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要摆正扶正与祛邪的关系,针对不同证情,或以扶正为主,或以攻癌为先,或攻补兼施,务要达到攻与补的有机配合,才能提高抗癌疗效。    (五)临床用药与实验研究密切配合    以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及实验方法,对抗癌中药进行深入研究,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如成都中医学院对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之“反、畏、恶”药物作了观察,以芜、遂、戟、草等反畏之品组成“桔抗丸”,并经动物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抑瘤试验、诱变试验、免疫试验及大分子合成等试验,证明该丸剂完全无毒,乃用于临床治疗胃癌5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24例,因而认为中药之十八反,十九畏并非永恒不变之禁锢,只要炮制适宜,用之得当,就可能发挥独特的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龙华医院从肿瘤的成因来探讨中药的治疗作用,考虑到“起始”与“突变”密切相关,起始子即是突变剂,因此以能反映碱基置换突变并说明移码突变的V70细胞突变模型作为起始阶段的模型,又以能显示细胞间信息传逆的“代谢合作”作为动阶段的模型来探索,从而发现穿山甲、黄芪、杞予、绿萼梅、菝葜。南星等单味中药及其相应方剂具有明显的反突变作用,而白术等中药和方剂具有明显的反启动作用,说明来自临床实践的并符合中医理论的这些抗癌药物是能有效地阻断始动和启动这两个重要阶段的,据此制定的新方剂治疗胃癌及肝癌,也取得良好疗效。此外,该院对传统的中药熬煎及服药方法也做了研究,以7种不同容器对同一中药同剂量对人体胃癌细胞集落形成进行观察,以中药浓度为100微克/毫升为例,以玻璃器皿、搪瓷锅和砂锅者为最好,生铁锅、不锈钢锅和紫铜锅者较差,而以铝锅的中药煎液为最差。另用同方等量的中药,观察不同接触次数对胃癌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总剂量一次给予,虽然剂量极大,但由于接触时间短,杀伤力并不大,分2次者作用略高,分4次给药则其杀伤作用最大,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分6次虽然作用次数多,但单次接触浓度过低,杀伤力也下降,故认为肿瘤患者服用中药以日服4次为佳。    我院以动物移植性肿瘤的抑瘤实验对38组中药进行系统筛选,从中发现“瑞香狼毒、土茯苓”、“海藻,皂刺,夏枯草”、“黄连、黄柏”、“苏木、茜草”4组中药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并对瑞香狼毒进行了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皆取得明显疗效。同时通过抑瘤实验而发现药物的不同配伍可致增效、减效及失效,如“瑞香狼毒”与“薏苡仁”合用则无抑瘤作用,瓜蒌与诃子合用也失去其各自的抑瘤作用。因而提示复方用药须注意配伍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更广泛的将现代的各项科技新成果引进到抗癌中药的研究领域中来,进行检测、整理与提高,并以实验数据与临床实践密切配合,反复验证,逐步深入,以促进防治肿瘸的中西医结合工作不断发展前进。

中药治疗肿瘤篇(3):用中医抗击癌症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
  因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患者一旦被确诊为肺癌时,多已是晚期。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的不断加重,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肺癌已位居城市人口所患肿瘤的首位。祖国医学认为,肺癌多是由于正虚、邪热、痰浊、瘀血等原因所致。然而同是肺癌患者,其病因、患病性质、患病部位及正邪关系,却各有不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证处方。从中医的角度,肺癌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热毒蕴肺型肺癌
  此型肺癌的临床表现是:发热气急,咳嗽咯痰,痰黄而粘,痰中带血,甚至咯血不止,咯吐不爽,口苦而干,口渴欲饮,心烦不寐,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快)或数大(快而有力)。治疗此型肺癌应以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为主。采用的方药是:五味消毒饮加减。取蒲公英、薏苡仁、枇杷叶各30克,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黄芩、浙贝母、鱼腥草、杏仁、地龙、仙鹤草各12克,三七粉(分两次冲)、生甘草各6克。将上药(除三七粉外)用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服1次。在饭后用药液将三七粉冲开后温服。
  二、气血瘀滞型肺癌
  此型肺癌的临床表现是:咳嗽不畅,痰少而粘,痰中带血,胸闷气憋,胸痛固定、如锥如刺,唇色紫黯,肌肤甲错(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口干便秘,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或细涩。治疗此型肺癌以活血化瘀、行气通滞为主。采用的方药是:血府逐瘀汤加减。取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黄芪、薏苡仁各30克,当归、赤芍各12克,柴胡、枳壳、川芎、杏仁、桃仁、红花各10克,三七粉(分两次冲)、桔梗、生甘草各6克。将上药(除三七粉外)用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在饭后用药液将三七粉冲开后温服。
  三、痰浊蕴肺型肺癌
  此型肺癌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咯痰,痰质稠粘,痰白或黄白相间,胸闷气憋,胸胁胀痛,神疲乏力,纳食不香,大便溏薄,舌淡黯,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细濡(如雨滴样)。此型肺癌以化痰除浊、肃肺健脾为主。采用的方药是:二陈汤加味。取党参、黄芪、薏苡仁各30克,茯苓、瓜蒌、猪苓、地龙、白芥子、葶苈子、苍术、白术各15克,陈皮、法半夏、浙贝母各10克,三七粉(分两次冲)、砂仁(后下)、生甘草各6克。将上药(除三七粉外)用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用药液将三七粉冲开后温服。
  四、气阴两虚型肺癌
       此型肺癌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少痰,咳声低微,痰稀而粘或兼夹血丝,气短喘促,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心烦盗汗,口干少饮,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弱或细数。此型肺癌应以益气养阴、化痰止咳为主。采用的方药是:生脉饮加味。取太子参、黄芪、薏苡仁各30克,麦门冬、五味子、沙参、天门冬、茯苓、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各15克,鳖甲(先煎)、浙贝母各10克,三七粉(分两次冲)、生甘草各6克。将上药(除三七粉外)用水煎。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次。用药液将三七粉冲开后温服。
  此外,为了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上述各型肺癌患者用药时,还要注意对症施药、随症加减。例如:咳嗽严重者加川贝母5克、桔梗6克。痰多难咯者加浮海石12克,皂角刺9克。喘咳胸闷者加葶苈子10克,薤(音泄)白15克。高热不退者加水牛角30克,生栀子15克。胸痛剧烈者加延胡索15克,川芎12克。反复咯血者加茜草12克,仙鹤草15克。胸水难消者加猪苓12克,泽泻10克。纳食偏差者加炙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口干舌燥者加制玉竹15克,石斛15克。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柿蒂10克。腹泻者加芡实15克,禹余粮15克。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15克,番泻叶3克。尿痛不利者加车前子15克,金钱草30克。形寒肢冷者加仙茅9克,淫羊藿15克。腰酸腰痛者,加续断15克,杜仲15克。全身乏力者加黄芪30克,灵芝15克。夜寐欠佳者加柏子仁15克,酸枣仁30克。自汗盗汗者加瘪桃干30克,稆(音旅)豆衣12克。
(实习编辑:伍智聪)
 
 
 
 
中医辨证论治 对付肝癌 
        肝癌发病后,病情进展迅速,病情重。因此要全面掌握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1.辨虚实患者本虚标实极为明显,本虚表现为乏力倦怠,形体逐渐消瘦,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等;而右胁部有坚硬肿块而拒按,甚至伴黄疸、脘腹胀满而闷、腹胀大等属标实的表现。
  2.辨危候晚期可见昏迷、吐血、便血、胸腹水等危候。
  治疗原则
  针对肝癌患者以气血亏虚为本,气血湿热瘀毒互结为标的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功能,则气血运行流畅,湿热瘀毒之邪有出路,从而减轻和缓解病情。治标之法常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消积散结等法,尤其重视疏肝理气的合理运用;治本之法常用健脾益气、养血柔肝、滋补阴液等法。要注意结合病程、患者的全身状况处理好“正”与“邪”,“攻”与“补”的关系,攻补适宜,治实勿忘其虚,补虚勿忘其实。还当注意攻伐之药不宜太过,否则虽可图一时之快,但耗气伤正,最终易致正虚邪盛,加重病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选加具有一定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舒,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柴胡疏肝散。
  方中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疏肝理气;川芎活血化瘀;白芍、甘草平肝缓急。疼痛较明显者,可加郁金、延胡索以活血定痛。已出现胁下肿块者,加莪术、桃仁、半夏、浙贝母等破血逐瘀,软坚散结。纳呆食少者,加党参、白术、薏苡仁、神曲等开胃健脾。
  ·气滞血瘀
  症状: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或同时见左胁下肿块,面色萎黄而黯,倦怠乏力,脘腹胀满,甚至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复元活血汤。
  方中桃仁、红花、大黄活血祛瘀;天花粉“消扑损瘀血”;当归活血补血;柴胡行气疏肝;穿山甲疏通肝络;甘草缓急止痛。可酌加三棱、莪术、延胡索、郁金、水蛭、廑虫等以增强活血定痛,化瘀消积之力。或配用鳖甲煎丸或大黄广虫丸,以消症化积。
  若转为鼓胀之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者,加甘遂、大戟、芜花攻逐水饮,或改用调营饮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湿热聚毒;
  症状: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溲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茵陈蒿汤。
  方中茵陈、栀子、大黄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常加白花蛇舌草、黄芩、蒲公英清热泻火解毒。疼痛明显者,加柴胡、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肝阴亏虚
  症状: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昏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治法:养血柔肝,凉血解毒。’
  方药:一贯煎。
  方中以生地、当归、枸杞滋养肝肾阴血;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川栋子疏肝解郁。出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牡丹皮清热凉血止血。出现黄疸者,可合茵陈蒿汤清热利胆退黄。
  肝阴虚日久,累及肾阴,而见阴虚症状突出者,加生鳖甲、生龟板、女贞子、旱莲草滋肾阴,清虚热。肾阴虚日久常可阴损及阳而见肾之阴阳两虚,临床见形寒怯冷、腹胀大、水肿、腰酸膝软等症,可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为主方加减化裁。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当选用具有一定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如清热解毒类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拳参、蛇莓、马鞭草、凤尾草、紫草、苦参、蒲公英、重楼、野菊花、肿节风、夏枯草等;活血化瘀类的大蓟、菝葜、鬼箭羽、地鳖虫(廑虫)、虎杖、丹参、三棱、水红花子、水蛭等;软坚散结类的海藻、夏枯草、牡蛎等。
  若合并血证、黄疸、昏迷或转为鼓胀者,可参照有关章节进行辨证论治,病情危重者尚须中西医结合救治。
      (责任编辑:叶惠玲)
 
 
 
 
肝癌治疗 有方剂3款 
          肝癌的治疗,中药方剂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中医方剂(一)
  【辨证】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名】金黛散。
  【组成】紫金锭6克,青黛12克,牛黄12克,野菊花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日3次,每次3克。
  【出处】《肿瘤临证备要》。
  中医方剂(二)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名】柴胡蚤休汤。
  【组成】炒柴胡10克,蚤休1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当归10克,郁金10克,制香附10克,黄芩15克,莪术15克,全瓜蒌20克,生鳖甲20克,虎杖2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浙江省中医院方。
  中医方剂(三)
  【辨证】气滞瘀阻。
  【治法】清化湿热,祛瘀理气。
  【方名】清化抗癌汤。
  【组成】茵陈12克,山栀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山甲9克,广郁金9克,炒枳壳9克,生牡蛎30克,半枝莲30克,七叶一枝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露蜂房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林宗广方
          任编辑:叶惠玲)
 
 
 
中医治疗 不是癌症“救命草”  
        近年来,中医“带瘤生存”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然而,仍有很多病人到了癌细胞复发并转移的晚期阶段,手术和放化疗都“没辙了”,才转而求助于中医药,并对此寄予不切实的希望。
  专家指出,肿瘤应提倡中西医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事实上,不少医院的临床已证明,病人在手术的同时如果能及时结合中医药治疗,其效果大大高于后期才选择中医介入的患者。
  中医治癌应该及早介入
  近年来,中医“带瘤生存”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或身体特别虚弱的病人更对中医药治疗寄予很大的希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教授、博导林丽珠说,部分患者坚持长期服用中药,确能达到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目的。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正气亏虚,是癌症发病的内在因素。众所周知,癌症病人在术后都会元气大伤,脏腑功能紊乱,若要复原,需相当的时间,在这段恢复期内,病邪常会乘虚而入。因此,通过中医药辨证治疗,有助扶正祛邪,使病人元气逐渐恢复。
  “不过,就我近年接诊的病例来看,不少癌症患者都是到了晚期才来看中医。他们一开始查出病,都希望通过手术和放化疗手段解决问题,直到这些手段都试过但效果仍然不理想之后,才想起试试中医药。其实,他们已错失了中医药介入治疗的最佳时机。”林丽珠告诉记者,单纯用手术、放化疗或用中医药都不能完全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病人最好开始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如何在适当时期配合采用中西医各种有效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抓住最佳的治疗和康复时机。
  据她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学肿瘤中心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病人在手术的同时结合中医药治疗,其康复率远远高于后期才进行中医介入治疗的癌症患者。
  中西合力 抗癌胜算大
  “事实上,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来治疗癌症,目前已成为大嗍д呷峡傻挠行侄危诹俅采嫌τ檬制毡椤!绷掷鲋榉治鏊担壳拔饕街瘟贫裥灾琢龅闹饕椒ㄓ惺质酢?a href="http://dy.39.net/deptdetail.aspx?keshi=%bf%c6%ca%d2_%b7%c5%c1%c6%a1%a2%bb%af%c1%c6%bf%c6&area=" target="_blank" class=blue>放疗、化疗,这些以消除肿瘤病灶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且治疗后存在许多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肝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内分泌失调等。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若能制定一个中西医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自始至终地辅以恰当的中医药治疗,往往“胜算更大”、“更保险”。
  林丽珠指出,手术前,使用中医药先可改善病人的某些脏器功能,增强病人的体质,等到病人接受手术时,其身体的正气更旺盛;而在手术后和放化疗过程中服用中药,能起到扶正祛邪、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的作用。另一方面,病人在接受中医药治疗以后稳定了病灶,更能增强放、化疗的效果,提高远期疗效、减少复发与转移,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但是,对不适合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可考虑用中医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控制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中医治疗肿瘤的三大认识误区
  林丽珠指出,有的患者认为中医可有可无,非要到手术和放化疗都“没辙”才来求助;有的患者则对中医寄予太高希望,甚至在身体许可的情况下仍不愿接受手术和放化疗;另外,不少病人还认为随便找个老中医开些中药就能“扶正祛邪”,达到“带瘤生存”的目的,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对中医治疗肿瘤的误区。
  误区一:中医药治疗只用于恶性肿瘤的晚期
  “你的病已是晚期,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你去找中医看看吧。”这是晚期肿瘤病人在大型西医院就诊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于是部分晚期患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了中医院。这些患者常常经过了手术,放疗和多种方案多疗程的化疗,最后出现全身多处转移,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出现黄疸、大量胸腹水及多器官的衰竭。对于这些病人,中医药能否给他们带来希望呢?
  林丽珠指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中西医治疗没有矛盾,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有协同作用,不应被截然分开。其次,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优势并不仅仅在晚期,相反,早期术后患者及早接受中医药治疗,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研究证实,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常发生在术后2年以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转移的几率会逐渐降低。因此,术后以中医药扶正培本为主的治疗,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脏腑功能恢复,在预防肿瘤复发转移方面有一定优势。相反,病人到了晚期,肿瘤负荷过大,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再来寻求中医药治疗,无异于螳臂挡车,常难以奏效。
  误区二:手术、放化疗损伤太大,只用中医药治疗就好
  一些病人说:“我就是来吃中药的,我不做化疗。”这类患者对中医药治疗寄予过高的期望,希望单纯通过中医药治疗使得肿瘤缓解。中医药治疗常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杀灭、抑制癌细胞,扶正抗癌的作用。
  对于年龄较大、一般情况较差、细胞分化较好、肿瘤进展缓慢、已经过多种治疗的晚期患者,可予单纯中医药治疗。另外,中医药对放化疗有减毒增效作用,使用中药防治放、化疗毒副反应是中医治疗肿瘤的一大特色,不但能顺利完成疗程,还有明显减毒增效作用,延长肿瘤病人的生存期。
  但对付恶性肿瘤,许多临床的经验已证明:单一的治疗手段都不太理想,相反,中西医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更有效。因此,建议患者让医师结合病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一个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在整个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值得提倡的。
  误区三:找个老中医开几副中药就行了
  不少患者认为中医是全科医师,内科也好、外科也罢,都是看看舌头、摸摸脉,然后开个方子,关键是找个有经验的老中医。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
         中医学的发展,在大多数中医院,中医生也有明确的分科。中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治疗就是针对不同的病种使用不同的药物,而辨证治疗,则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随证加减和化裁。大部分中医生都懂得辨证论治,但辨病治疗,则专科医师会更熟悉,因为专科医师能更好的把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尤其对于中西医两套医术都能掌握的医师来讲,更加能知己知彼,更好地运用适当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
  中医肿瘤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治疗上有其特殊性,首先,肿瘤病人的兼夹症较多,虚实关系复杂;其次,组方中有较多的以毒攻毒药,这些药有些有小毒,有些有大毒,需谨慎使用;再者,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不少中药有直接杀灭、抑制癌细胞的作用,但其种类、性能各异,且具不同的针对性,常常不同的部位的肿瘤选用不同的药物,如鼻咽癌常用石上柏、桔梗等,而天南星、半夏、山慈姑治疗肺癌的效果较好。另外,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专科医生可给予及时、准确的建议,指导患者选择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习编辑:伍智聪)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x/498771/

《中药治疗肿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学习抗击疫情个人事迹心得感悟 五篇 学习抗击疫情个人事迹心得感悟 五篇
  • 学习疫情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五篇 学习疫情个人事迹心得体会 五篇
  • 2020年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呢 前十大专业公布 2020年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呢 前十大专业公布
  • 2020年党员干部学习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最新5篇 2020年党员干部学习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最新5篇
  • 林麝养殖基地幼苗出售|林麝的养殖技术 林麝养殖基地幼苗出售|林麝的养殖技术
  • 嘉宝果多少钱一斤2017|嘉宝果多少钱一斤2019 嘉宝果多少钱一斤2017|嘉宝果多少钱一斤2019
  • 奥狮龙加盟骗局揭秘_奥瑞康加盟 奥狮龙加盟骗局揭秘_奥瑞康加盟
  • 医药箱常备药品清单 医药箱常备药品清单
为您推荐
  • 流氓燕十元店实录
    流氓燕十元店实录
    流氓燕十元店实录一:“流氓燕”(原名叶海燕)人肉大搜索【十元性店卧底实录】“流氓燕”(原名叶海燕)人肉大搜索【十元性店卧底实录】  叶海燕写下了《十元店卧底实录》今年37岁流氓燕叶海燕简介:网名:雨燕单飞、流氓燕 生肖:兔 籍贯:湖北 武汉职业:医药代表 (现在)身份:单亲妈妈 (离异)个人语录:
  • 三七吃法
    三七吃法
    三七吃法篇一:三七粉的正确吃法三七粉有很多吃法如高血脂、产妇、虚弱、盗汗、滋养强壮的吃法。三七粉有美容的功效,三七粉美容有哪些吃法、怎么吃效果好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围血管病及中医外科陈淑长教授为你进述三七粉养颜、护肤、抗衰老、祛斑 等美容方面的吃法三七粉是植物三七的根茎制品。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主产地
  • 针灸学教学视频
    针灸学教学视频
    针灸学教学视频篇1: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80集教学视频本课程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视频共80集,由知盈医学课堂整理免费共享。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中西结合等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治疗四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 达达香
    达达香
    (1) [达达香]达达香榆树梅格桑花之美萱草之花“毛毛狗”生机香水月季花枝俏溪水潺潺秋水怡人秋天里北国好风光(2) [达达香]兴安达达香的首页医药卫生(68)穴位经络(118)民间秘方(164)呼吸系统感冒(8)咽喉(68)肺部、气管(16)鼻子(1)咳喘(49)
  • 三伏天怎么去寒气
    三伏天怎么去寒气
    第一篇三伏天怎么去寒气:三伏天9个妙招将寒气逼出体外标签:健康分类:医药偏方,秘方,土方,佛医养生三伏天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个时候把握机会,能将身体的寒气逼出来,那么,三伏天怎么去寒气呢?下面为大家介绍驱寒气8个妙招。  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  三伏天已至,还没抓紧时间进行“冬病夏治”的亲们
  • 中医在美国
    中医在美国
    中医在美国一:一个中医在美国一个中医在美国 谢文纬 http: www gmw cn 2009-12-31来源:书摘 [字号:大 中 小] 我在克利夫兰临床中心谢文纬,1949年生人,1969年赴内蒙古建设兵团做兽医7年,1977年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学习,1984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市做访
  • 紫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紫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紫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一:紫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必备知识紫皮石斛是以齿瓣石斛为代表的一类兰科石斛属植物;齿瓣石斛又名紫皮兰,为兰科植物齿瓣石斛。紫皮石斛除可做为医药原料提取石斛浸膏,还可以加工成紫皮枫斗而身价倍增,经过有机食品认证的紫皮石斛更是市场畅销的抢手货。紫皮石斛形态特征茎下垂,稍肉质,细圆
  •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一: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哪些人不宜服用生石膏导语:说到“生石膏”,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但你了解它吗?其实,生石膏是中医药材中的一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它的记载。生石膏性味辛、甘、寒,常用于治疗头痛、齿痛、湿疹、肺热喘咳等疾病。它虽常用于内服,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宜服用的。
  • 中医药导报
    中医药导报
    中医药导报篇1:中医药导报官方网站——反思针灸的“去经络化”现象 金观源 (美国国际整体医学研究所,美国 威斯康新州  53045) (InternationalInstitute of  Holistic Medicine,USA Wisconsin 53045) [编者按] 近年来,国外干针疗法
  • 风门穴
    风门穴
    一:[风门穴]艾灸风门穴防治感冒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大椎朝向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 5寸(见上图)。目前已进入冬春交替的季节,早晚温差大,室内外温差也大,患感冒和流感的人越来越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林国华教授建议,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