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结构


四大名著歇后语 2019-10-03 14:21:51 四大名著歇后语
[摘要]汉字的结构篇1: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1、并列结构。(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2、上下结构(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3、包围结构(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

【www.shanpow.com--四大名著歇后语】

汉字的结构篇1:写好汉字:汉字结构组合规律图解


  汉字全体字组合模式可分为四大类十三小类:
  1、并列结构。
  (1)左右并列结构,如:银、枝、灯(2)左中右并列结构,如:鸿、淋、衔
  2、上下结构
  (1)上下结构,如:朵、泉、灾(2)上中下结构,如:煎、塞
  3、包围结构
  (1)全包围结构,如:困、囱、团(2)上三包围结构,如:闲、闰、阅
  (3)左三包围结构,如:匡、臣、匠(4)下三包围结构,如:函
  (5)上左包围结构,如:厢、床、庄(6)上右包围结构,如:氮、句、可
  (7)下左包围结构,如:逵、毯、勉(8)下右包围结构,如:斗、头
  4、框架结构,如:坐、乘、巫
  
  附:汉字偏旁、部首、笔画组合与字根有什么区别?
  1.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
  2.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
  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根据汉字的形义关系排列汉字。他把含有相同表意成分的字排列在一起,并把这种排字方法叫做分别部居。每部第一个字就是部首。可见,部首也是偏旁,是用来作为排列和检索汉字依据的特殊偏旁。
  3.字根是从汉字最小的离散结构单位着眼分析汉字形体得出的结果。现代汉字的字根不同于传统的汉字结构分析所得出的偏旁、部首。有许多偏旁部首本身包括2个以上的字根。例如:
  样的字根为木、羊;
  惞的字根为忄、斤、欠;
  颉的偏旁为士、口、页;
  韶的字根为立、曰、刀、口。
  4.传统文字学中两分法及偏旁部首的概念不能满足现代汉字结构分析实践的需要。因为:
  ①偏旁不是汉字结构中最小的离散单位。有许多汉字的偏旁本身还包括几个互相离散的构字成分,如:赢、幂、谬、隋、蒯、剜、撅、阔、胸等;
  ②有些偏旁是一个合体字,可以继续拆分。字和偏旁界限不清,缺乏明确的逻辑关系.如:
  贺——加、贝/力、口、贝;
  章——音、十/章——立、早/立、日、十;
  韶——音、召/立、日、刀、口;
  孀——女、霜/女、雨、木、目;
  ③部首仍然使用,但是,确定部首的原则和标准已经从义类原则变为检字法原则。
  ④采用笔画——笔画组合——字根——汉字这样的结构分析法,有利于汉字的教学和应用,特别有利于计算机汉字识别与合成技术的应用研究。
 
汉字结构中的四大规律
汉字纷繁,其结构规律却有章可循,概括起来10个字,四大规律:正、匀、中宫紧凑、收放有致。

正,就是要把字写得端正,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我最初对写正只知道要写得横平竖直。平,不是水平,而是有一定斜度的平,视觉上是平的,如果用量角器去度量应该有15°左右。 把横画写平,有时也并不容易,有的孩子就是写得很斜,向上斜,如打鸟,怎么办?让他一格中写10个横,如此这般,他一定要考虑把横画写平了,否则,10个横画是安排不下的。这样就可以解决横平的问题了。 竖直,相对于横平来说要难一些,因为竖写起来,总是有一些偏斜,或上面一段写得是直的,下半段就很容易写歪了。我就是这样,有一段时间我难得写字,后来练了三天才写出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悬针竖。由此看来,要把竖画写直,就是要多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一个字中间的竖画一定要写直,因为这个笔画影响着字的端正。如:中、来、水、半……如果竖画在字的两边,竖画是可以略微倾斜的,边竖略斜有规律,左倾右斜如凳腿。如所有门字框的字,再推而广之,凡在字左边的竖画均可向左略斜,凡在字右边的竖画均可向右略斜。反之也可以,如:口、田、典等。
除此以外,对于偏斜结构的字来说就是另外一种情况。偏斜结构的字,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偏中求正的字,如:也、光等。也字,第一笔要偏左写,而第三笔却要偏右写,这样字还是稳居中间。还有一种是斜中求正的字,如:多、勿、飞等,多,只有撇画取斜势字才能写得端正!
上下结构的字,上下两部分的重心要在一条垂线上,保证上下对正字才端正。
总而言之,要写得正,就要做到横平竖直,偏中求正,斜中求正,上下对正。

匀,就是要把笔画写匀。笔画写匀,字才美观!
匀,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观察和思考。如果横画多的字,要注意把横画写匀,如:言、其、重、事等;如果竖画多的字,要注意把竖画写匀,如:山、而、侧、顾等;如果撇画多的字,则要注意把撇画写匀,如:须、彩、勿、多等。
这样看来,好像做到匀是比较容易的,其实不然。举一个最简单的字日,只有三横,在平时的书写中有多少人注意到匀呢?翻开学生的作业,我们发现很多人都没有在意。再难一点的字,注意的人就更少了,如扁,四个横画也要写匀;即,有四竖,这四竖要写匀,这常常被人们忽略。
有时知道要写匀,却常常难以做到,如这两个字:青、勿。青,有六横,很多人书写的时候,常常是上面的横写得很疏,而下面的横画写得太密,难以写匀。勿,要写匀就更难,难在横折钩要取斜势,撇画要与之平行,并且匀分,有口诀说得好,撇如鳞羽有主次。
由此看来,要写得匀,首先要有写匀的意识,其次要努力去实践。
中宫紧凑
中宫,原指九宫格最中间的一格,现在也泛指字的中心部分。中宫,也是一个字的重心所在。
中宫的概念好像很抽象,其实则不然,对学生讲,你要用例字让他们比较。一次,我写了这样两个也字,让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哪一个字的中宫紧凑,哪一个松散?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了。
中宫,有时并不是在字的中心,而是忽而偏左,忽而偏右,忽而偏上,忽而偏下,因此,又把这中宫称为活中宫。
我们来看一组字:也、由、养、勤、博,找一找它们的中宫在哪里?
寻找字的中宫,不要度量,就凭感觉。我们来一一分析,这五个字,只有也的中宫是在字的中心的,其它的字都偏了,由的中宫偏下,养的中宫偏上,勤的中宫偏左,博的中宫偏在右上方。
汉字,按照不同的结构形式组合笔画,书写时都必须围绕中心安排笔画,做到中宫紧凑。再说青字,它的中宫在上部,怎样体现中宫紧凑呢?上面的三横一定要写密,月部显得窄长,这样中宫就紧了,字形便如模特的身材,上身短腿长,这样的身材才美;否则字形如武大郎的身材,不符合美的规律。博字,中宫在字的右上部,怎样体现中宫紧凑?就要做到边竖内收。
对于左右结构的字来说,中间部分穿插避让就是为了求得中宫紧凑。
一次,给同学们讲中宫紧凑的问题,有同学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宫紧凑是不是把字写得小一些?不是,只要把中宫部分的笔画写得密一些,中宫部分如果有边竖,那一定要内收。
掌握了中宫紧凑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把字写得结实而不松散。
收放有致
收放有致的致是情趣的意思。笔画通过收放产生宽窄、高低、疏密的对比,从而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收放有致的特点在很多字里都有体现。
横画多的字,横画必然是有收有放,最长的横画在一个字中只有一个。
竖画多的字,竖画也是有收有放,最长的竖画在一个字里也只有一个。
撇画多的字,撇画也是有收有放,最长的撇画在一个字里也只有一个。
再举几个例子。我、成,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左收右放。而相、和都是左放右收。官、容、安虽然都有宝盖头,但是收放情况并不一样,官是上放下收,容、安是上收下放。请大家比较。
推而广之,主要的笔画要放,次要的笔画要收;中宫的笔画要收,外围的笔画要放。
掌握了收放的规律,我们就可以把字写得舒展而饱满。
以上四大结构规律,有学来的,有自己领悟的。正,是自己的观点,对写字而言,把字写得端正是最基本的要求;匀,乃是听金运昌教授所讲,我通过了10多年的实践、领悟,感觉到匀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中宫紧凑,很早就有耳闻,但一直朦朦胧胧,近几年来对她的领悟才逐渐清晰起来;收放有致,可以算是我的发现,这样的发现来自长期的写字教学实践和100关键字写字口诀的编写,这个规律在绝大部分的字中都有体现。
除此以外,还有错落有致,随形赋态等规律,但这四大规律是非常重要而又普遍,掌握了这四大规律,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就有了保证。

汉字的结构篇2: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作者:东方羿   2009-11-06 18:43 星期五 晴  汉字是依形、音、义三者的关联形成的一套文字系统。   ——李行健   第一节 汉字的结构   一、汉字的结构规律  (一)形、音、义相结合,构成了汉字的统一体,这是汉字构成规律之一,而其中形义之间的联系,乃是汉字突出的构成特点。  这一构成规律是汉字区别于拼音文字的主要特点。在拼音文字中,字形只表示读音,不表示字义,字形和字义没有联系。  1、字形与字义的紧密联系突出的表现在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中。  如:鱼、田(象形字)、刃、上(指事字)、尖、埋(会意字)  ——这样的字一看到字形就会联想到字义,即使读不准字音,也能理解和表达。  2、在形声字中,形旁的笔画和字义的关系是密切的,对字义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1)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读音,但读音不准仍能理解和运用。  如:(1)舐——形旁是“舌”,声旁是“氏”,有人读成“舔”,意思仍对。  (2)酝酿中的“酿”,常常被读成“rǎng”,但意思仍不变。  ——在拼音文字中,有一个音节甚至一个字母读错,意思就转变了或根本不同了。  3、字形的差异就决定了汉字的不同,字义的不同决定了字形的差异。  1)有的字形稍有变化,就会变成另一个汉字了。  如:(1)兔和免,只差一个“丶”,就是两个不同的字。  (2)洌和冽,读音相同,但字义不同,洌是清澈的意思,组词有“清洌”,所以是“氵”旁;冽是寒冷的意思,组词有“凛冽”,所以是“冫”旁。形旁字形也只差一个“丶”,却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  (3)比和北,结构形式不同,也是两个不同意义的字。  2)有的字读音相同却是不同的字。  如:叠和迭、树和竖——读音相同,但字形不同,字义也不同。  (二)汉字是以义为核心,形音义三者的有机结合体。  1、字义与字形、字音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字义是汉字内在的精神核心,字形和字音是汉字的存在方式,是字义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字形和字音为字义服务。  二、汉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合体两大类。  (一)独体字是由笔划直接组合而成,其结构单位有两个层次:笔划、整字。  如:日、月、山、水  ——汉字独体字一般都是象形字,数量少,约占汉字总数的5%。  (二)合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其结构单位有三个层次:笔划、偏旁(部件)、整字。  如:休、息、森、问  ——汉字不仅具有意象功能还有很强的自组功能,合体字的数量多,约占总数的95%。    第二节 笔划与偏旁  一、笔划  (一)什么是笔划  笔划是汉字最小的结构单位。笔划与笔划可以组成独体字,可以组成偏旁。  (二)笔划的种类  1、汉字的基本笔划  有八种:横(—)、竖(︱)、撇(丿)、捺()、点(丶)、折(乛)、提( )、钩(亅)  2、变体  八种基本笔划又产生种种变体。  如:钩除了竖钩外,又有横钩、弯钩、斜钩、卧钩等变体。  3、组合式变体  八种基本笔划及其变体还往往结合在一起,形成组合式变体。  如:“风”字的第二笔(横折斜钩)是由横、折、斜钩三种笔划组合而成的变体笔划。——汉字的基本笔划及其常见的变体笔划共有三十多种,形成了汉字的笔划系统。  (三)笔划之间的关系  1、汉字笔划之间的结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呼应型,如:三、八、川、氵、冫、灬  连接型,如:人、工、丁、几、口、勹  交叉型,如:十、又、力、大、艹、廴  2、汉字笔划之间的不同结构关系,具有区别字形的作用。  如:人、入、八、乂四个字,都是由一撇一捺组合而成,因笔划间的结构关系不同而构成不同的字形。  二、偏旁  (一)什么是偏旁  偏旁是合体字中介于笔划和整体字之间的结构单位,现代汉字叫“部件”。  传统汉字称合体字的左半部分为“偏”,右半部分为“旁”,统称“偏旁”。  现在,合体字的上、下、左、右、内、外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部件)。  (二)偏旁的构成种类  1、偏旁的种类  ①汉字的偏旁都是独立的字及其变体。有的偏旁虽然现在已不作为字通行了,但过去是独立通行的字。  ②汉字的偏旁系统相当庞大。从原则上讲,任何一个字都可以充当另一个字的偏旁。  ——据统计,现代通用汉字的偏旁就有一千四五百个。  2、偏旁的名称  学习使用汉字的时候,人们时常要对汉字的形体进行结构分析,这就需要每一个偏旁有一个便于称说的名称。到面前为止,汉字偏旁还没有十分统一的名称。  ①不成字的偏旁和变体偏旁,在长期使用中,一般都有约定俗成的称呼。  如:三点水(氵)、两点水(冫)、走之儿(辶)、秃宝盖(冖)、宝盖(宀)、单立人(亻)、双立人(彳)、竖心(忄)、提手(扌)、耳刀(阝)、立刀(刂)、绞丝(糹)、犬右(犭)等  ②能够独立成字的偏旁,可以根据它们在字中所处的部位命名,即: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内心外框,中腰四角。  如:(1)日字偏旁,在“晨”中称“日字头”,在“暮”中称“日字底”,在“时”中称“日字旁”,在“阳”中称“日字边”,在“间”中称“日字心”。   (2)“嚣”字,“页”为“中腰”,4个“口”为“四角”。  (三)偏旁之间的关系  1、外部结构关系:  ①左右结构  有的左边大些,如:副、引、影、都  有的右边大些,如:海、语、体、谕   ②上下结构   有的上边大些,如:热、意、盘、壁   有的下边大些,如:军、室、草、笔   ③包围结构   全面包围结构,如:国、圆、因、图   三面包围结构,上方三面包围,如:问、闹、风、冈   左方三面包围,如:医、匪、匡、匠   下方三面包围,如:凶、函、画   两面包围结构,右上两面包围,如:句、旬、匈   左上两面包围,如:庆、居、厦、病   左下两面包围,如:这、建、旭、赶   ④嵌插结构   上下拉开嵌插,如:衷、哀、裹、器   左右拉开嵌插,如:街、辨、班、弼   框架嵌插, 如:爽、噩、幽、坐   2、内部结构关系:  ①依照偏旁在合体字中的作用,可以把汉字偏旁分为四类:  表义偏旁、表音偏旁、表义兼表音偏旁(既有外部结构关系又有内部结构关系的)、 纯构形偏旁,(只有外部结构关系,没有内部结构关系的——这类偏旁不表义也不表音,如:汉、难、叹、权、对等字中的“又”、赵、冈等字中的“乂”,现代汉字叫“记号”)。  ②汉字偏旁间的内部结构关系共有三类:  (1)表义偏旁+表义偏旁=会意字  如:明、休、众、尖、森、寇、尘、林  (2)表义偏旁+表义兼表音=转注字  如:娶、婚、授、溢、洲、蛇、燃、薪  (3)表义偏旁+表音偏旁=形声字  如:江、河、湖、海、铜、氧、远、近  ——汉字偏旁间的内部结构关系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它是汉字读音系统、意义系统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们常常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巧制对联和字谜。  如:(1)琴瑟琵琶八大王,魑魅魍魉四小鬼。  ——下联四个鬼字偏旁,对上联的八个王字偏旁。   (2)一朝选在君王侧。——旺   (3)待月西厢半寺空,   张生普救去求兵,   崔莺失却佳期会,   只怨红娘不用工。——徽  ——西方拼音文字的字谜常常是将几个单词的字母打乱,重新排列,拼成另一个单词。汉字的字谜有很多是将偏旁重新组合,变成另一个字。    附表:汉字常见的形旁部首简析  形旁部首 本义 关联 例字  人 侧立的人 人 个、以、仄、臾、巫;仁、他、侯;乞  儿 人的变体 人 兀、元、兄、  勹 人弯腰形象 人 匍匐  乚 人跪坐形象 人 乳、礼、札、乱  欠 人在呵气 人张口 欺、歇、歌、欢、欣、欲、  大字头 人正面站立 人 奄、夸、奋  尢 乱踢、难办 人 尥、尴尬  尸 弯腿人形 尸体、人 尸祝;屈、展、屠、履、尾、屎、尿    人居住的房屋 屋、屏、层(楼)  身 身体的形象 身体 躬、躯、躲、躺  立 人站在地上:站 人 站、竖、竞、竭(表示干完)、端  子 象形字:小孩 小孩 孩、孤、学、孳(繁殖)、孽(妾生子)  女 跪着的女人 女性 妈、奶、姐、婚、嫁、娇、嫡、姓、娓  老 老人拄拐 老人 姥、耄、耋、耆  黑 涂黑脸:黑 黑色 黛、黝、黩(贪污、滥用)、黧  耳 耳朵形象 耳朵 耻(耳赤)耸、耽(耳垂)、聊、聪  目 眼睛 眼睛 瞳、睫、盲、睡、眈、眺、督、睽、眷  见 向前直看 看 视(礻为声旁)、览、觉  臣 立着的眼睛 人 卧(臥)、临(臨)、臧、竖(豎)  口 口的形象 口 叶(叶韵)、吐、吞、吵、叫、呼、吻  言 人吐舌 说话 说、讲、话、讼、访、诉、讳、诃、讽  音 好听的声音 声音 韵(和谐之声)、韶(乐曲名)歆  月(冃) 肉 肉 肴、脊、肌、腹、胝、肪、育、肠、肱  歹 残骨 坏、杀、死 歼、殉、残、殃、殡、殖(死后再生)  骨 带肉的骨头 骨 骼、骸、骷髅、髓  血 放在皿中血 血 衅(血涂战旗、鼓,引申:事端)、衄  心 心的形象 心理活动 恭、慕、忝;想、愿、怨、慰、恙、恶  忄 心理活动 忧、忙、怵、恼、怪、忤、悖、悯、忱  页 人头 头 顶、领、颠、题(前额)、颜、额、颤  彡 毛发、花纹 修、须;彪、彦、彰   色彩、声音 影、彩、彤;彭  髟 长发下垂 头发 髦、髯、髻、鬃、鬓  皮 手剥兽革 人的皮肤 皱、皴  足 脚 脚的动作 跋、趴、跌、跃、跳、路、跺、躁、踏  行 通四方的路 道路、行走 衔、衍、衡  彳 半个行字 道路、行走 循、彻(道)、很(行难)、微(隐行)  辶 脚在路上走 走 过、辽、达、迈、过、迅、远、违、运  廴 意义含混 廷、延(长行)、建  手 手的形象 手 拳、掌、掣、挲、挈、擎、摩、攀、挚  扌 手 手 提、拎、把、扒、捅、指、拌、扮、扳  又 右手 手 叙(授官、奖)、叔(本义:捡)  爪(爫) 手侧面形象 手 爬、采、觅、受、舀、奚  攵 手举东西 手 改、收、孜、故、数、敌、败、救、敢  殳 手举东西 举东西打 殴、段(本义:打)、毁  攴 手举工具 用东西打 敲  廾 双手捧东西 双手 异(双手分东西)、弈、弃、弊、羿  大字底 双手捧东西 双手 契(雕刻)、奖、奕、奘  鬼 特殊人形 鬼 魂、魄、魔、魑魅、魍魉  宀 房屋侧面形 房屋、建筑 宇(屋边)、宙(栋梁)、完、宏、宵  穴 孔洞 洞 究(洞之尽头)、穷、窃、窍、窦、窠  广 房屋 房屋 庄、庇、庐、庖、庞、废(屋子败坏)  厂 山石下可住人处 山石、房屋 厓、厢、厩、厕、厦  门 两扇关闭门 门 闪、闭、问、闯、阁、闾、阎、闽、间  户 单扇门 门 房、扇(门)、扉  冖 覆盖 遮盖 幂、会意字:军、冠、冢、冤  冃 帽(不是日或曰) 帽 冕、帽、冒(会意字)  巾 佩巾 布、衣 帛、锦、帆、帐、帷、布  厶 私的本字、奸邪 篡  糸 一束丝 丝 紊、絮、紧、紮、紫、辫、索(象形)  纟 一束丝 丝 红、级、纺、纷、纹、线、绘、绢、练  衣 衣服的形象 衣服 表、哀、衰、裘、装、裳、衾、裁、裹  衤 衣服 衣服 补、衫、袄、袂、袍、袱、衩、纫、衽  豆 高脚盘 豆类植物 豇、豌、豉  鬲 炊具 做饭 融、翮(声旁)  酉 酒坛子形象 酒及副产品 酝酿、酵、酶;酌、酗、酬;醋、酪  缶 盛酒罐子 器皿 缸、罐、缺(残破器皿)、罄  瓦 陶器 器皿 瓶、瓷  食 吃 吃 饕、餮、餐  饣 吃 吃 饥、饿、饽、馑、馋、馐、馊、馃  火 火焰的形象 火 灯、灶、灾、炒、炼、烫、焖、煲、炯  灬 火 火 烈、烹、蒸、煎、熬、煮、熟、热、熙  匚 器具 器具 匡(筐)、匣、匾、区(藏)、匿、医  皿 盛饭器具 器具、盛的东西 盘、盅、盂、盒、盆;盛、盈、盟  玉 一串玉石 玉石 珠、玲、玖、理、琳、珍、环、玑、璐  贝 贝壳 财物 财、赐、贡、败、账、贱、贩、资、赃  刀、刂 形象字:刀 刀 切、劈、券;划、剔、剖、剜、剿、剑  斤 斧子 斧子 斧、斯(劈)、新(砍木头)断、析  车 象形字:车 车 轼、辆、轻、辊、轴、转、轿、载、辘  金、钅 铜 金属 铁、钱、铸、铢、钿、钻、锣、锅、钥  片 劈开的木片 木板 版、牌、牒、牍  疒 人生病的形象 疾病 痞(阻塞病)、痹、痼、瘁(劳累)  舟 小船的形象 船 船、舫、舰、舱、舶、般、航、舨、艘  网、罒 网的形象 网 罗(会意)、罪(会意)、置、罩  斗 长把勺 勺、器具 斟、斜(会意)、魁(大勺子)斛  耒 农具 农业生产 耕、耙、耜、耧、耘、耗(农具磨损)  艹 草的本字 植物 芳、芽、茎、茅、茂、芯、茶、茬、芒  木 树的形象 树木 树、槐、松、柏、桃、条、校、梨、梯  禾 粟的形象 农作物 租、种、秧、秣、积、称、程、和、秸  香 煮熟食物放香气 芳香气味 馥、馨  米 谷粒的形象 粮食 籽、粉、粘、粗、糙、精、粹、粱、糕  瓜 瓜的形象 瓜或像瓜 瓢、瓤、瓠、瓣、瓞(小瓜)  竹 竹子的形象 竹 竺、竿、笺、筋、筒、筛、筹、笏  犬 狗 兽 臭(会意)、獒、献、戾(会意)  犬、犭 狗 兽 狼、狱(会意)、狡、狩、犯、狂、狈  豸 肉食走兽的形象 肉食野兽 豹、豺、貂、貉、貌(野兽外表)  虫 蛇的形象 虫子 虾、蚊、蝴蝶、蚌、虮、蛙、蜘蛛  毛 毛的形象 皮毛、羽毛 毡、毯、毽、氅  羽 羽毛的形象 羽毛 翎、翘(鸟尾上长毛)、翡翠、翻、翼  革 会意字指兽皮 兽皮 靴、鞋、勒、鞣、鞍、靶、靰鞡、鞧  韦 围本字,借指皮条 皮革 韧、韬(弓袋;引申:隐藏)  马 象形字:马 马或像马的牲畜 驴、骡、骆驼、驭、驹、驽、驾、驿  豕 猪的形象 猪 豪(箭猪)、豢、家(会意字)  牛 象形字:牛 牛 牵(会意)告(会意)、犁、牟  牜 牛 牛 牺牲、牤、牡、牝、牦、物  角 象形字:动物的角 角及角做的器物 解(会意)、斛、觥、觞、嘴(会意)  羊 象形字:羊 羊 羚、羯、群、羝、会意字:美、羹、着  鸟 象形字:鸟 鸟 鸭、鹅、鹰、鸥、鸳鸯、鸿鹄、鸠、鹤  隹 鸟的侧面形象 鸟 雄、雌、雏、雕、雇(本义鸟名)、瞿  鱼 象形字:鱼 鱼 鲧(会意:用线钓鱼)、鲤、鲸、鲭  戈 象形字:戈 兵器、战争、残杀 战、戮、戳、戡、戏(持戈游戏)、戢  矛 象形字:红缨枪 矛 矜(矛柄)、矞(刺入)  矢 箭的形象 箭 矫(纠正弓箭)、短(短箭)、矮、矬  弓 象形字:弓 弓 弦、张(弓上弦)、弛、弧(弓)、弥  方 方加卧人儿为旗 旗 旅、旋、族、旄、旌、施(挥旗发令)  卜 卜形裂纹 占卜 卦  礻 神 神 祀、祈祷、祖、祥、祠、祸、禅、禄  日 太阳的形象 太阳 旱、昏、映、晕、晃、晒、星、晰、晚  月 月牙的形象 月亮 朗、朦胧、朝、朔、脁(昏暗时西见月)  风 凤凰的象形字 风 飙、飘、飒、飓  雨 象形字:雨 天气、气象 雷、震(打雷)、雾、雯(云影)、霎  气 象形字:气 气及气体名称 氛(云气)、氧、氢、氮、氖  水 河流 水、液体及相关 浆、泵、汞、汆、凼、尿、泉、沓、颍  氵 河流 河名、水、液体 江、河、汾、汁、漆、汽、油、沟、汩  冫 冰的形象 冷(氵也有写冫) 冻、凄、凑(同凝)、凋、冶、净、冲  山 山的形象 山 峰、巍、峭、崮、岳、岗、峙、岱、岭  石 崖下石块(会意) 石头、非金属 砖、砂、础、砌、破、碗、砚、矾、碘  阝(在左) 没有石头的山 山、和山有关事物 阪、陵、阡、防(堤岸)、附(小土山)  阝(在右) 人居住的地方 国家、城市 邦、郡、部、鄙(小城)、邮(驿站)  囗 围的本字 囚笼、围墙、包围 囹、固、园、圆、团、圃、图、囿、国  土 泥土、土地 土、地 坑、块、坯、坡、墙、壁、壕、垮、址  田 耕种的土地 土地 界、留、畔、畦、畴、畸、野、略、亩

汉字的结构篇3:求关于中国汉字的历史的相关资料

出土于战国魏安厘王墓的《逸周书·尝麦解》说:“昔天之初,〔爰〕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这《建典》该不会是口头约定罢?更不会是春秋时才盛行的歃血为盟!它应该是以书面形式记录的中国最早的《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律文书。 们看看它所记录的内容吧,《建典》规定:居住在东部的炎族与居住在西部的黄族实行民族分治。“二后”一个指赤族的蚩尤,世代掌管军权,驻守在山西汾河一带;另一个是轩辕氏,居住于陕西,黄河中上游。这“二后”也就是赤帝辖下的“二卿”。“赤帝”就是“炎帝”。这从《史记》与《大戴礼纪》得到证明。都描写“阪泉之战,司马氏就说打败炎帝榆罔,而后者则记打败赤帝榆罔。 文字究竟发源于何时何地?这也算一条线索吧。 另从 破解的十个甲骨文都出于《甲骨文编》有兴趣的朋友可到那里去查。 黎明堂敬上 古汉字的历史价值与教育意义 古老的汉字生生不息,从形成,发展,到成为文字体系的甲骨文,其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延绵至今,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汉字的书写方式——书法,也成为独立的艺术形态。伴随“读图时代”的来临,人们重新审视“视觉”这一认识事物的工具,以期通过视觉的形式和方法探悉事物的本质,获得知识,那么,当 们用眼睛去打量汉字古老的历史的时候,又能“看”到什么?当“看到”的时候,是不是又能“看懂”呢?汉字形成的过程及视觉外显对于信息时代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汉字的起源 汉字形成的社会背景 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汉字从原始萌芽到成熟的甲骨文主要经历了原始社会到战国这段时期。从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再到夏、商、西周,汉字形成了比较完备成熟的甲骨文体系。这一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图腾信仰、生殖崇拜和巫筮等都对原始的文化形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古老的文明形态合而不分,错综复杂。商周时期生活中的祭祀、征战、田渔、出入、收成、风雨、疾病等都要占卜,并且把占卜的时间,占卜者的姓名,占卜事情的结果、应验情况等用刀刻在龟甲或牛骨上面。因为多是与占卜有关的文字,因此甲骨文亦称“卜辞”或“龟甲”文字。 古汉字的起源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影响比较大的有:结绳说、刻契说、八卦说、原始图画说、起“一”说等。现代的研究普遍认为,汉字起源是多源的,即汉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符号、结绳、八卦、算筹、契刻等原始记事方式中分离、转化而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出于记载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汉字的形成是自然而又必然的历史的选择 先秦时期文字的载体、形态和特征 文字载体:岩石、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 文字形态:依类象形。甲骨文是刀刻而成,刀的锐钝、骨质的硬软使文字的笔画粗细不一,笔画的连接处有所剥落,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字形刚劲瘦硬。金文则将字刻于泥模上,浇铸而成,故笔画粗圆,形体也较方正。 汉字的视觉外显与教育价值 教育回归生活——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再认识。 现代科学使得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学工具被越来越多地使用,教学理论也越来越多。艺术、技术、人文在教育中独立发展而又相互分离,个人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三者在生活中的统一共合。教育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又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而生活却不应该游离于教育之外,“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文字的诞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教育的需要使汉字符号形式趋于统一,又加快了汉字体系的成熟。古汉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不但对客观事物加以认识再现,而且图腾崇拜、占卜求神等生活的内容也出现在古汉字的形态里,成为汉字的来源,知识传达的工具形式生活化,从汉字“教”和“学”的来源即可窥见一斑。“爻”字甲骨文由两个“五”构成。“学(学)”字金文从子从 从 (五五六,相当于八卦中巽卦 ),象小孩两手摆弄一个八卦形,甲骨文则偏旁各有省略。“教”字金文作从学从攴的会意字“教学”二字的构形中采用了原始八卦数卜符号作为构字偏旁,表明在远古时代筮占是小学生教学的内容,从事教育者当为巫师。 体味历史——人文情感教育 现在是过去的继续,现在的发展是过去的否定之否定,故去的物态必定隐含着真理的内核。历史延伸至今,物非人非,如果仅凭文学或史事记载等对历史进行再现,历史失之于形象与生动,而人们头脑中固有的现实物象的束缚和历史认识的缺乏,甚至会使历史失去客观与真实。 先秦时期的古汉字载体——古穆狰狞的青铜器与残破暗白的龟甲兽骨,仅从文字书写的外在形式上就给人从眼睛到心灵的强烈的视觉震撼与冲击力,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以精神物化的载体得以真实重现。远古时代的蒙昧与杀戮,祖先对于血和火的简单认识和崇拜反映于甲骨刻板上文字的涂朱填墨,中华民族“尚红取黑”的久远传统由是一脉相承。 古汉字再现的历史告诉 们,历史时空的千差万别造就了人存在的唯一,所谓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实现或许只是为了追求本真的自 ,人们总是在现在与过去的比较,历史的共性和个性之间寻找着自身存在的意义。 艺术价值 夏商周是书法艺术的初期阶段,甲骨文书写的技巧、工具的运用,已显示出人类对艺术审美的追求。商、周的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帛书、竹(木)简等文字形态已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文字从应用性走向艺术性,从幼稚阶段逐趋完美,特定的原生态环境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的特殊地位。久远的历史在艺术上留下了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和谐中的和谐造就了艺术美的丰富意义。 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启迪 现代教育技术是建立于西方现代教育理论下,在传播学、信息论、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对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教育内在根本理念的不同,也决定了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践各方面的差异,从而对教育技术有不相同的理解。历史的积淀对于中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对于今天信息时代的教育有什么启迪意义呢? 传统历史教育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融合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媒体的使用密不可分。如何利用现代电声、影象技术使其为教育服务是教育技术研究的任务。影视技术具有穿越时空,呈现历史的传统教学工具所不具备的优势,将传统的历史课程与影视技术整合,通过直观形象而又丰富生动的视觉呈现进行历史教育,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甚至是让 们重新认识历史。 多媒体技术不外乎声音与图象或者二者的结合体,汉字却恰恰统合了音、形,传达信息与意义,同为统合的整体,目的俱是为了传达信息,二者具有内在相通的必然性,这就为多媒体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又可靠的认识,教育技术也必能从中汲取合理的实践和理论的养分。 “观物取象”与视觉思维 电视、电影、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视觉思维的概念在时代发展的呼唤中凸显,人们是怎样通过视觉获取知识的呢?“观物象形”究竟暗涵了什么样的视觉规律?汉字的造字理据是“观物取象”,又不只是停留在具体的表象,而是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加工,抽象化的过程,“立象而尽意”。汉字传播过程中的简化、统一等因素造成了汉字的符号化,“能指”与“所指”相分离,古老的甲骨文却是具有抽象性与概括性、能反映事物客观特征的形象思维的产物。汉字形成的规律对于视觉思维理论的再建构和延伸将会具有极丰富的意义。 知识可视化表征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双重编码理论”为知识可视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当今语言文字已经符号化,古老的象形文字只有汉字流传下来。汉字的最初形态是对知识的视觉化表征,对事物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加以表示。汉字构形取象具有视觉直观性,造字理据是对客观世界的描摹,事物象的组合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观物取象”又“立象尽意”。汉字象的不确定性、概括性、写意性,又使之具有人文意义的延伸。汉字几千年的绵延,大浪淘沙,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视觉表征资源,完整的知识视觉化表征实践和理论体系建立将大有可能。 对汉字从知识视觉化表征的角度去研究, 们有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历史,相比之下国外就没有这种优势。 结语 渊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形态如历史长河中磨砺的珍珠,历史的积淀只会使其更为耀眼!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定会沿着历史的轨迹,接受历史的选择, 辈后人须倍加努力,继往开来!
 
zsyzhanghong
2009-2-9 上午09:58:39 58.210.2.* 举报
一 汉字的形体演变从成体系的汉字算起,汉字的形体演变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个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七个阶段。(一)甲骨文。我们今天所能看到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材料就是甲骨文。所谓“甲骨文”,就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城西北五里路的小屯村发现了甲骨文。根据考古证明,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经过八十年的不断挖掘,获得有文字的甲骨大约有十六七万片。在考古学家的长期研究中,积累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对三千五百多甲骨文字,已经考释出两千个左右。不认识的字多是人名、地名、族名等。奴隶时代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的,每逢一事,总要问卜。比如出外田猎,设祭祈年,操戈征伐,风雨晦冥等都要问卜。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卜用过的龟甲和兽骨上的记录,所以人们通常称它为“卜辞”。郭沫若同志的《殷契萃编》和《卜辞通纂》,就是研究甲骨卜辞的专著。甲骨卜辞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可以肯定地说在甲骨文时期就已经有了的。可是因为在卜辞中没有用到它,所以它就至今没有问世。比如“ 民”这个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铜器上曾多次见到,都是用一把锥子刺瞎一只眼睛的意思,所以“民”就代表上古的奴隶【青铜器上的“民”字: ■(《盂鼎》)■(《克鼎》)■(《秦公簋》)】。但“民”字在甲骨文中却至今还没有发现。甲骨文的特点,主要有三:(1)形体不固定,笔画有多有少,写法有反有正。“止”:■、■、■ (是脚的象形)“牢”:■、■、■(是圈牛羊的地方)“车”:■,■、■(是战车的象形)(2)行文的程式不统一。从左到右的,从右到左的都有,所以读起来也相当困难。(3)因为文字是用钢刀和石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笔画细而硬,而且多用方笔,圆笔很少。另外,根据考古分析,在殷商之时除了甲骨文之外,一定还有竹书和帛书。因为在甲骨文中已经有“册”字了,很像韦编的竹简的样子【甲骨文 ■(册)】,另外也还有“典”字了,很像两手捧着“册”的样子,所以后世称重要著作为“经典” 【甲骨文■(典)】。那么为什么至今尚未见到殷朝的竹木简书呢?这是因为竹木在地下埋藏三千多年很可能早就腐朽了。(二)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称铜为“吉金”,故称铜器上的文字为“金文”。铜器中又以钟和鼎较著名,因此金文也叫“钟鼎文”。另外还有“铜器铭文”、“吉金文字”、“彝器款识”等名称。周代的文化比殷代的文化繁荣得多,典籍文物极为丰富。周人也不像殷人那样相信鬼神,所以甲骨卜辞也就让位于金文了。金文,当然殷代末期也有,但毕竟很少,所以金文主要还是指周朝青铜铭文。周代不仅铭器的数量多,而且铭器上的字数也多。比如西周第二个帝王成王诵时的《令彝》有187个字;西周第三个帝王康王钊时的《大盂鼎》有291个字;西周第十二个帝王宣王靖时的《毛公鼎》有499个字。这样的洋洋大现在殷代是根本没有的。在西周的时代,铜器主要是王室的器皿,而对这种器皿,不容许诸侯大臣有铸造权。可是到了东周,诸侯称霸力政,青铜器物可以任意铸造,而王室之器倒是几乎绝迹了。从字的形体上看,也有很大的发展。特别到了战国的时候,南方吴、越、楚等国的文字还增加了不少类似鸟虫的装饰成分,这就是所谓“鸟虫书 ”、“缪篆”,比如“楚”字“王”字就是【缪篆■(楚)、■(王)】。从内容上看,铜器上的文字主要是记载这件器物为谁所有,有的记载战功、祭祀以及受王的赏赐等。从形体上看,金文是承甲骨文而发展起来的。在笔画和结构上比甲骨文简单些,其特点主要有三:(1)曲笔较多,线条粗而自然,字形趋向工整。(2)金文一般都是先在模子上刻字,刻不好还可以修改,所以字形显得浑厚质朴,不过到周朝末年便趋向流利秀拔。(3)字体多不固定,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比如“射”字像弓箭形,第三种写法的后面还有一只手【“射”的各种写法:■ ■■】“虫”字像虫子弯曲形,第三种写法的上面还有两只眼【“虫”的各种写法:■■■】。另外,在解放前的长沙地区还出土过帛书,是楚国墓葬品。令人气愤的是这件国宝在1946年被中华民族的败类卖给了美国人,后来藏在美国的耶鲁大学的图书馆,至于简书、印玺文、陶文、货币文、兵器刻款等,解放后在长沙、信阳等地曾多次发现,不过多属于草率急就的文字,远不如钟鼎文那样工整。(三)篆书。对于“篆书”这个名称,历来就有争论。郭沫若同志说:“篆者,掾也;掾者,官也。”(掾,音院,古代官署属员的统称。)这就是说,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椽书”,也就是“官书”。在秦始皇时代,官事颇多,官书浩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石”(dàn担)是一百二十斤,可见秦始皇一天要亲自过目一百二十斤用竹木简写成的官文书。这些“官书”就是“篆书”。但当时还没有这个名称,直到汉代的“隶书”出现以后,才把以前施于官掾的“文书”叫做“篆书”。所以“篆书”是对“隶书”而言的。篆书可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1)大篆——许慎说:“宣王太史籀(音宙)作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说文解字·叙》)班固也说:“周宣王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建武时亡其六篇矣。”(《汉书·艺文志》)这些说法比较可靠,因为宣王是周朝的中兴之主,他在位的四十六年,作到了“内修政事,外攘夷狄”。所以当时有对文字进行整理和统一的良好条件。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陈仓(今陕西宝鸡)发现了十个像鼓子一样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之为“石鼓文”。其内容是记载田猎之事,并且是用韵文写成的。从字形上看与殷周古文不同,而与小篆倒是很接近。比如是、庶、吾三个字,石鼓文的写法与小篆的写法相类似【石鼓文■(是)、 ■(庶)、■(吾)】。大篆的特点:1.线条化达到了完成的程度,线条均匀而柔婉。2.结构比较整齐,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3.同一个器物上的异体字几乎没有。4.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说文解字》根据残存的九篇大篆,收进了223个“籀文”(即大篆),这也是我们现在研究大篆的重要材料。(2)小篆——春秋战国时,各国的文字形体大不一样,这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有关,形成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许慎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文解字·叙》)这段话是说,秦统一了中国后也统一了文字。小篆是由大篆“省改”而成的。这些看法很有道理。但决不能说小篆是出于李斯一人之手,他很可能主持过文字的统一工作。大篆变为小篆主要通过三种方式:(1) 形变:(皮) (柳)大篆:■ ■小篆:■ ■(2) 伪变:(则) (饴)大篆:■ ■小篆:■ ■(3) 省变:(车) (祟)大篆:■ ■小篆:■ ■在以上这三种变化方式中以省变为主,这是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的。《说文解字》是典型的小篆体,线条规整,书写美 观。如《泰山刻石》、《琅邪台刻石》、《之罘(fú浮)刻石》、《峰山刻石》等,相传都是李斯的手笔。(四)隶书。在秦朝初年,官书都是用小篆书写,而在民间通行的却是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草篆”。这种草篆的特点是:笔势趋直,笔画趋简,书写方便,当时的帝王秦始皇却是鼓励人们写隶书的初成字——“草篆”。隶书是由草篆演变而成,那是肯定无疑的。但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隶书为下杜人程邈所作,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肯定地说隶书是程邈所创,其实这都是一种传说,不可置信。程邈很可能是最初用草篆呈文而受到秦始皇奖励的“二、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繁体字就是笔画结构复杂,被简化字取代,现在在一般场合已经不使用的那些汉字。例如“据、惧、娄、郁、龟、灶、灭”是简化字,而与这些字相应的“据、惧、楼、郁、龟、灶、灭”是繁体字,这些繁体字今天在我们日常文字工作中已经被简化字取代,不再使用,是现代汉字规范化的对象。简化字和和繁体字相对而言的,是互相对待的一组概念,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没有繁体字,就没有简化字,没有简化字,也无所谓繁体字了。因此简化字不一定就是结构简单的汉字,有些汉字,从产生之初至今就是那样简单,没有相应的繁体字,它们不能称之为简化字,例如“人、一、二、十、上、下、旦、手、寸、工、戈”等。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也不一定就是繁体字,繁体字的内涵不是指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而是特指为简化字取代了的,已经停止使用的那些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例如“鹪、鹩、蹿、爨、馕、鏊、疆、鼙、鬻、冀”等汉字结构都十分复杂,但不能称之为繁体字。所以不能简单地把简化字理解为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也不能简单地把繁体字理解为笔画结构复杂的汉字。简化字与汉字是相生相伴的,是汉字发展的历史产物,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有的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出现,据有关方面统计,有30%的简化字源自先秦两汉,截至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公布,绝大多数简化字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存在了。“汉字自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发展演变,包括字的新生和死亡、使用范围的调整、字形及其结构的变化、笔画所简省和增繁,等等。字的使用情况的变化和吐故纳新运动,是为了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字形演变和笔画的简省与书写条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在使用语言与文字过程中力求经济省力的原则的体现。”①可以这样说,只要有汉字,只要汉字还在使用,汉字就会有发展,就会有简化,就会不断地有新的简化字产生出来。古代的汉字属于表意性文字,字形结构的标音表义倾向,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日益复杂起来,或者是因为一个字从单义变成了多义,因此,出于字形上分化区别意义的需要,往往也在原有的汉字上增添成分。例如“云”,本来就是表示云彩的象形字,后来表示说话的“云”(如人云亦云)也用这个字表示,为了区别字义,于是人们在原字基础上增加偏旁“雨”,构成形声字“云”表示云彩意义,原字“云”表示说话的意义,如“古人云”。又如 “益”,本字就是表示水在器皿上,表示溢出,会意字,后来表示又产生了“更”这样的意义,例如“精益求精、老当益壮”,所以本义就另外创造一个“溢”来表示,这样汉字的结构就复杂起来了。有些字结构上叠床架屋,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繁难。俗话说物极必反,汉字结构繁化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其不便使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了,于是人们又在使用过程中开始简写汉字,省改笔画,形成了一大批的简化字。实际上,汉字简化是伴随着汉字发展始终的,从复杂到简单,这也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规律,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金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再从隶书到草书、楷书,汉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变化,都伴随着笔画结构的简化。我们今天使用的简化字,大部分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例如“云、采、电、面、众、”等都有数千年的历史,即使像《说文解字》这样规范小篆的字书,对于一些俗体字,即民间流行的简化字,也照样收录,比如“礼”字,公元1956年经国务院公布才取得正体地位,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但实际上在东汉的《说文解字》中就已经收录了,它在非正体的位置上可以说苦苦挣扎了差不多两千年,终于迎来了最后胜利!今天出土的许多文物,如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敦煌变文集等都有许多简化字,至于宋元以来,各种写本中的简化字更是满目皆是,虽然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不能登入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与官方文书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人民政府把这些流行于民间的简化字统一搜集整理,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把历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简化字扶为正体,取代相应的繁体字,顺应了汉字发展的大趋势,这种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看待汉字发展处理方式,是深得民心的,因此受到了广大民众的欢迎。
 
xzbb8
2009-2-9 上午09:58:53 61.187.208.* 举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但是,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研究汉字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先秦传说造字者为仓颉,《旬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北有仓颉陵墓。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据此推测,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比较成熟了。 到了现代,有人在承认仓颉的同时又扩大了造字者的队伍。比如鲁迅先生,他认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就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来由,恐怕逃不出这例子。”《鲁迅.门外文谈》。也就是说,汉字当然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我们所重视的不是到底是不是仓颉造的汉字,而是造字这件事本身的意义。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件大事,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仓颉造字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城西北35华里吴村有仓颉陵、仓颉庙和造书台,史学家认为仓颉生于斯,葬于斯。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 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传说仓颉;四目重瞳,非常聪明,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阳虚之山(现在陕西省雒南县),临于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见一支大龟,龟背上面有许多青色花纹。仓颉看了觉得稀奇,就取来细细研究。他看来看去,发现龟背上的花纹竟是有意义可通的。他想花纹既能表示意义,如果定下一个规则,岂不是人人都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幺?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作"字"。 仓颉造字成功,发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听到鬼哭魂嚎。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为仓颉造成了文字,可用来传达心意、记载事情,自然值得庆贺。但鬼为什幺要哭呢?有人说,因为有了文字,民智日开,民德日离,欺伪狡诈、争夺杀戮由此而生,天下从此永无太平日子,连鬼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 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白水杨武村,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仓颉的字都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来的。譬如:日字是照着太阳红圆红圆的模样勾的;月字是仿着月牙儿的形状描的;人字是端详着人的侧影画的……仓颉首创文字的事后来被黄帝知道了,他大为感动,乃赐仓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后来,上天知道了这件事,下了一场谷子雨奖励仓颉。这便是人间谷雨节的由来。 从白水县城出发,沿渭(南)清(涧)公路下洛河,然后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车在高原的沟岔间跑了一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了仓颉庙所在的史官村。这座已有1800余年历史的仓颉庙已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仓颉陵在吴村西侧,与仓颉庙西东相望,是一个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存。陵前翁仲,石狮俱存,并建有石坊,上书“仓颉”二字。仓颉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现存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如今看到的仓颉庙是明清时的建筑,占地约两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对,雕刻精美雅致;山门、二门皆为硬山式建筑,拜殿、正殿和寝阁大方美观。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雄伟壮观 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并仍然或曾经在日语和朝鲜语、越南语中使用。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狭义地说,它是汉族的文字;广义地言,它是汉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汉字是汉语书写的最基本单元,其使用最晚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诸般书体变化。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整理小篆,“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尽管汉语方言发音差异很大,但是书写系统的统一减少了方言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汉字构造规律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项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则为用字规律,是“用字法”。 三千余年来,汉字的书写方式变化不大,使得后人得以阅读古文而不生窒碍。但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东亚之后,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其中,放弃使用汉字是这场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运动的立论以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许多使用汉字国家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文假名的拉丁转写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中国大陆将汉字笔画参考行书草书加以省简,于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简化字总表》,在中国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湾则一直使用繁体中文。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内在纽带。在汉字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诗词、对联等文化,并形成了独特的汉字书法艺术。 一个汉字一般具有多种含义,也具有很强的组词能力,且很多汉字可独立成词。这导致了汉字极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盖98%以上的书面表达方式。加之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汉字具备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来,同样内容的中文表达比其他任何字母语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在使用汉语的地区,大都使用两种规范汉字,分别是繁体中文(繁体字)和简体中文(简体字)。 前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后者用于中国大陆和新加坡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区。通常说来,两种汉字书写系统虽然有差异,常用汉字的个体差异不到25%。 由于汉字书写复杂,“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目前汉字系统已经基本稳定,但汉字的规范化、生僻字的自然消亡仍在继续进行。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维方式(欧语系是一维文字)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 (汉字书法):“国”这个字的笔画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笑”、“尖”;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画。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各种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本身不表音,自汉朝到20世纪汉字在数量上、写法上虽有变迁,但无法看出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有学者经研究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汉字使用国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覆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覆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1712.htm
 
ygpx
2009-2-9 上午11:41:44 119.5.32.* 举报
仓颉造字”是传说吗?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大意是说,过去仓颉造字的时候,天空下起了谷子,鬼在夜里发出哭声。《荀子》、《韩非子》等古代典籍里也有关于仓颉造字的记载。到了秦汉时代,这种传说流传更广,影响更深。 过去的历史学家们曾考证过仓颉是否实有其人,如果有,大约在哪个时代,由于缺乏确凿的史料,很难得出结论。 有人推测仓颉是黄帝的史官。《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有人解释说,这里的“壹”指正道,也就是正确的规律。荀子认为,仓颉是一个因为集中使用文字而摸着它的规律从而整理了文字的专家。因此,一般认为,在汉字从原始的文字过渡到较为规范的文字的过程中,他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由此推断,这样的一个人,在汉字起源阶段的晚期,一定会存在的。 但“仓颉造字”的说法只是传说而已。因为文字绝对不是仓颉一个人所能独创,而是在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文字记事的时候,人们在集体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观察自然的事物,并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而创制出来的。汉字是个庞大繁富的体系,不经过很长的时间是不能创制成功的。 =================================================== 中国文字发展史 文字是人类传达感情、表达思想、记录语言的图形符号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除了中国文字外,还有苏美人、巴比伦人的楔行文字、埃及人的圣书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这些文字造就了古文明的历史成就。如今楔形文字、圣书文字、玛雅文字已销声匿迹不再使用,且该地区现行之文字和这些古文字也没有渊源关系,故中国文字应该算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主要发展历史,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国子坚王懿荣得了大病,四处求医找药,无意中发现药材中有一种刻了文字的龟甲,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古物,于是便派人此处搜购,原来这些龟甲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拾获后卖给中药店的,后来经研究发现龟甲上的纹路应该就是古老的文字,这个发现轰动了学术界和文化界,从此,甲骨文受到许多学者、古董商和收藏家的重视。 甲骨文是我们目前所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主要是用来卜断吉凶的,占卜的过程先利用火烧灼龟甲,龟甲上便会出现裂痕,商代的人们便根据这裂痕卜断吉凶,并将卜问的事情和结果记录刻在龟甲上,而这些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便称为「甲骨文」。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金文 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风气,从商代后期开始流行,到周代达到高峰。先秦称铜为金,所以后人把古代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做金文,由于钟和鼎在周代各种有铭文的铜器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所以也称金文为「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至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一千二百多年。 和现代的铸铁产品一样,青铜器的铸造一般也要使用泥制模型,叫做「陶范」,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因为陶范质地松软,雕刻比龟甲、兽骨更为容易,所以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绘图性质更强,更为接近原始文字。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 小篆 「篆」本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通行于秦代和西汉前期。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于是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人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秦王朝使用经过整理的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不但基本上消灭了各地文字异行的现象,也使古文字体异众多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角色。 除了小篆,包含甲骨文、金文,被统称为中国字的古文字;古文字学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化、科学技术的研究,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例如: 口 米 龟 雨 耳 .隶书 小篆虽然是较整齐的长方形,结构由均匀圆转的线条组成,但是书写起来相当不方便,且字形繁复,由于种种缺点,故在民间很快地出现了一种新字体,将小篆的端庄工整、圆转弯曲的线条写成带方折的,这种字体据说当时在下层小官吏、工匠、奴隶中较为流行,所以称为「隶书」。到了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字体,中国文字发展历史就脱离古文字阶段进入隶楷阶段,汉代以后,小篆成为主要用来刻印章、铭金文的古字体。 隶书的形成使文字从随物体形状描书的字符,变成由一些平直笔划所组成的简单字符,这种改变大大地提高了书写的速度。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草书 草书,就是写得草率、快速的字体。草书是辅助隶书的一种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稿和通信,在草书形成的过程中,因为官府的佐、史经常需要使用起草文书,因而影响了草书的流传。进入东汉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草书就有了比较规整、严格的形体,可以用在一些官方场合,称之为「章草」,带有一点隶书的味道,保留了隶书的拨挑和捺笔。草书由于字形太过于简单,彼此容易混淆,所以无法像隶书取代小篆那样,取代隶书成为主要的字体。 在楷书产生后,草书在楷书的基础下进一步发展,不但笔划之间可以勾连,上下之间也可以连写,隶书笔划的某些特征也消失了,形成了另一种类型的草书,称之为「今草」。 .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不像楷书那么工整,也不像草书那么奔放;如果楷书像人的坐,草书人的跑,那么行书就是人的行走,因为行书比楷书随便些,可以写得快,又不像草书潦草的让人看不懂,所以最受到人们的喜爱。 行书大概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在民间流行了,被称为「书圣」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创作了大量的行书作品,长期以来价倍受人们的喜爱。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称为真行或行楷;写得放纵一点、草书味道比较浓厚的,称为行草,行书写起来比楷书快,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以辨人,因此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楷书 楷书在字体结构方面,与隶书差不多,但楷书将隶书笔划的写法改变了,且由扁形的隶书改为基本上呈现方形的楷书,即所谓的「方块字」。楷书也称为正书、真书,说明了楷书是提供人学习和运用的正规书体。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东汉末年的钟繇,从其流传下来的作品中,还多少残留著隶书的笔意。楷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经历了不少变化,到了隋唐之后才基本定型,定型后的楷书,笔划、结构都相当精致、严谨,如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就是范本之一。 中国文字进入楷书阶段后,字形还再继续简化,但字体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做为我国四大发明术之一的印刷术,就是以楷书做为印书的主要字体,在宋朝刻印的书籍中,楷书被美术化,写得更加规矩而漂亮,称为「宋体字」,后来还有模仿宋体字而加以变化的,叫做「仿宋体」。我们今天阅读的书籍、报刊上所用的字体,大致上是这一种风格的楷书变体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hy/476842/

《汉字的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0民警和辅警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2020民警和辅警抗疫情先进事迹材料
  • 民国四大家族是哪些 民国四大家族是哪些
  • 2020最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2020最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
  • 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心得感受800字(5篇) 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心得感受800字(5篇)
  • 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感想_党员干部疫情心得体会 疫情防控工作党员干部感想_党员干部疫情心得体会
  • 黑鱼的养殖技术|黑鱼的养殖 黑鱼的养殖技术|黑鱼的养殖
  • 读巜西游记有感400字_读西游记有感400字 读巜西游记有感400字_读西游记有感400字
  • [信用卡购物商城]信用卡购物 [信用卡购物商城]信用卡购物
为您推荐
  • 循环水养殖
    循环水养殖
    (1) [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您不得不知的四大关键点循环水系统由以下几个重点构成循环水槽推水设备溶氧水温监控系统自动电控系统自动发电应急增氧系统外循环水质管理水下视频监控流速水位监控自动出鱼系统先进排污及污水处理系统设备是基础,也许有人在参观后觉得把这套系统拆解开,每个设备都
  •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什么意思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什么意思
    第一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什么意思: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指的是四大名著里面两个名著人物的年龄和和所做的事。会引致在老和少之间对发展影响不会的引导。为什么怎么说呢?三国故事看上去都是纷争,战斗,阴谋诡计,分分合合。但是你要多看三国几次,你会发现看
  • 杂念
    杂念
    杂念篇(1):杂念与四大的关系为何杂念多?只因无住;为何无住?只因无知;为何无知?只因无向;为何无向?只因理未明!学佛先有见地,见地清,方向明;方向明,才有知、有住、无杂念——觉知智慧开,观照妄念停。难道学佛十几年了,理上还不明白吗?不经过来人指点,纵修一辈子,你的见地也不能够清晰!欲明理见,先明身
  • bim软件一套多少钱
    bim软件一套多少钱
    (1) [bim软件一套多少钱]BIM软件这么多,看看你该学哪一个?(转载)BIM您一定耳熟能详,那您知道目前主流的BIM软件都有哪些吗?你知道每一个BIM软件都最适合什么专业的人来学吗?别盲目学习,要学BIM之前,来这看看!BIM核心建模软件四大门派: 一、Autodesk公司的Revit建筑、结
  • 桃花是什么生肖
    桃花是什么生肖
    桃花是什么生肖篇(一):四大桃花生肖是什么在八字学上,子午卯酉(鼠、马、兔、鸡)称为四正,又称四桃花,代表与桃花有较密切的干系。男性八字里有许多子午卯酉,肯定是花花公子,非常风流。若女性有许多子午卯酉,会人见人爱。属鼠的小姐很有魅力,逗人喜好;属马的小姐也非常英俊,但有点冷傲,要求较高;鼠兔的女性,
  • 冰夷
    冰夷
    冰夷篇(一):冰夷——上古四大神龙之最好色的神龙冰夷即冯夷。古代汉族传说中的河神。《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 从极之渊 ,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冰夷人面,乘两龙。 郭璞注: 冰夷 ,冯夷也。冰夷,四大神龙之一,是一条诞生于昆仑山冰雪中的一条上古冰龙。昆仑山是圣山,山上更有盘古死后留下的庞
  • 五方鬼帝
    五方鬼帝
    五方鬼帝一:五方鬼帝和四大判官简介五方鬼帝在古代汉族传说中,酆都大帝位居冥司神灵的最高位置,主管冥司阴间天下的所有鬼魂。凡生生之类,死后均被打入到地狱,其魂魄无不隶属于丰都大帝管辖,以生前所犯之罪孽,生杀鬼魂,处治鬼魂。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桃止山 、鬼门关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
  • 四大哈里发
    四大哈里发
    一:[四大哈里发]四大哈里发与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既没有留下儿子,也没有明确的指定谁做继承人。因此,他去世后,接班人成了众穆斯林面临的首要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角逐。先知的堂弟阿里看到半岛内局势不稳定,主动承认了艾卜-伯克尔的哈里发地位,至此结束了权利斗争,开始了四大哈里发时期。第
  • 摩托车化油器漏油图解
    摩托车化油器漏油图解
    篇一:[摩托车化油器漏油图解]解决摩托车化油器漏油现象的四大“秘笈”,剖析原因教授方法!有的摩托车化油器会出现各种情况的漏油,如果外部漏油,直接表现就是外观脏,如果内部漏油,外观上虽没啥变化,但车子却会出现许多莫名故障。化油器进油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浮子室内的浮子在汽油浮力作用下,带动针阀不
  • 韩国四大模特
    韩国四大模特
    韩国四大模特篇(1):韩国四大服装模特之一<img height=825 src=http: image103 360doc com DownloadImg 2017 01 2020 89688550_1 png width=550 alt=韩国四大服装模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