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


苏轼 2019-10-01 04:50:51 苏轼
[摘要]一:[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强人”王国平“强人”王国平时代周报记者  陶喜年王国平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官,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

【www.shanpow.com--苏轼】

一:[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强人”王国平

“强人”王国平
时代周报记者  陶喜年
王国平
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官,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
“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已然烙上了鲜明的王氏印记。虽王国
平离职,仅是因年龄届满六十这一公开理由,属正常离任,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符号般人物的离任,消息宣布当晚,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的主题,便是“争议王国
平”。 “虽然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王国平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事的书记。”得知王国平离任的
消息,杭州一位老领导对时代周报如是评价。
,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
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宣布,免去王国平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职务。
此时,距2000年4月王国平出任杭州市委书记,已长达10年。10年间,杭州已换了4任市长。
王国平为杭州留下的除了迅速成长的城区,还有那高不可及的房价。
子承父业
虽然籍贯为四川,但王国平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50年1月,王国平出生在杭州一个红色家庭。其父亲王平夷解放后一直在杭州担任重要职务。
1953年6月起,王平夷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开
始主持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全面工作,此后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多年,在杭州政声颇佳,直到1970年在“文革”中被红卫兵迫害至死。
王夫人陆海鹰,亦出身于杭州的干部
家庭。其父亲丁经五曾任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母亲陆苏曾任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妇联副主任等职。与王国平的 “子承父业”不同,1954年出生的陆海鹰没有进入官场,2000年前后曾在杭州某企业任职多年。
2000年4月,王国平出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
记,并在两年后兼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今年1月20日,王国平卸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后,依然保留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职。
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叶航谈了他对王国平的看法。
一定意义上讲,王是高干子弟。因为王的父亲是杭州老的市委书记,“文革”期间为了保护灵隐寺不被破
坏,反被造反派批斗致死。对于这些高干子弟,我的看法是,要是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举贤也可以不避亲。“从这个标准上看,我觉得能遇到王国平这样的人在杭州
干十年还是挺幸运的事情。如果要遇到一个庸官的话,杭州或许什么变化也没有。”
在叶航眼中,王国平敢说敢做。某次参加会议,他亲眼看到王对其工作不得力的属下严厉批评,“甚至是5分钟一个‘国骂’。”
但叶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王国平是现行政权体系当中效率相对较高的一位官员。“但如果要从普通市
民的角度,我希望王国平更需具有长远的眼光,更加地关注民生问题,不要在房地产问题上如此短视。”
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政治评论员陈文茜,则公开称王国平为“杭州继千年苏东坡后的又一个好官”。2009年5月,陈文茜到杭州专访王国平,对杭州及王国
平本人均有良好印象。
“斥资近500亿台币,完成了其父亲没有能力完成的西溪梦,杭州人因西湖疏浚感念苏东坡,日后定要因西溪湿地感念王
国平。”陈文茜如是表示。
强势书记
在杭州官员看来,王国平主政杭州10年,其个人的最大风格就是强势。从城市建设到公共服务,事无巨细,王国平都亲力亲为,以致当地流传
出“杭州只有市委书记、没有市长”之类的说法。杭州市长频繁调换,与王国平的强势不无关系。资料显示,仇保兴、茅临生两任市长,在杭州的任期都不到3年。
据一杭州市府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回忆,在2005年6月的某次全市干部大会上,王国平的强势执政风格展现无遗。
“你干,会被人骂;你不干,还是会遭人骂。你干,被人骂一时;你不干,被人骂一世。我们宁可干,被人
骂,也不能不干。”王国平对台下干部说,“现在我们最怕的什么?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站在裁判员、评论员的位置,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准人家革命,要显示
自己比别人高明。”
在不少场合,王国平都激励下属,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成大事”。 “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这几乎成了王国平对杭州各级官员的口头禅。
 2007年9月,在视察杭州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程时,王
国平更公开表示:在杭州,只有想不到要干的事,没有想到而干不成的事。
当地人士称,在杭州市委书记任上,“不怕骂”、“敢于得罪人”的王国平,提拔了大批“实干型”的官
员,在城市建设等领域确实多有建树。几乎没有人否认,王国平主政杭州的十年,正是杭州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适合居住城
市、东方休闲之都、天堂硅谷、爱情之都、动漫之都、创意之都……一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耀,几乎都被杭州揽入怀中。王国平任职期间,杭州工业、服务业发
展之快,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与工作中的强势风格不同,王国平对媒体却“充满善意”。其本人经常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显示出超越同
级别官员的高调。看到权威媒体有肯定杭州成绩的报道,王国平还会亲笔在报纸或杂志的版面上作批示,对媒体和记者表示感谢。
在一次新春媒体座谈会上,王国平表示,对媒体的理解,就是对人民的理解;对媒体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
尊重;接受媒体的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王国平坦言,在过去,包括他在内,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对媒体总是“怕”和“躲”,觉得不能轻易接受媒
体采访,一旦说错话就覆水难收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开放的年代,对媒体只能“爱”和“理解”,并且要“用好媒体”。
一个典型例子是,2009年5月,杭州“70码”事件发生后,面对各种非议,王国平通过媒体“主动揽责”,公开表示,“对于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
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疯狂楼价
在有关王国平的争议中,最大的无疑来自当地屡创新高的房价。
10年间,杭州房价狂飙突进涨幅10倍,目前市区均价已近2万元每平方米,这让生活在“最具幸福感城
市”的绝大部分市民难于接受。
据统计数据,仅2009年一年间,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两区)新房均价从10780元/平方米升到19560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从11512元/平方米升至17800元/平方米,平均上涨幅度都进入全国前五名。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更达到破纪录
的1200亿元,
一举超越上海、北京等城市,高居全国第一。此事再次引起媒体和市民的热议。
对此王国平有自己的解读。,杭州召开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新城
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专题会,王国平为巨额土地出让金“正名”:“杭州2009年土地出让金总数虽然位于全国第一,但杭州并没有将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工资、发奖金,建办公室,而是
用于和老百姓生活品质有关的九件大事。”
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杭州市委书记身份,公开对房价问题发表看法。5天后,王国平被免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
书记职务。
从2004年就任杭州市委书记以来,一直以“城市管理者”自诩的王国平,屡次对房地产发展发表看法,并身体力
行,大刀阔斧地强力推进杭州城市建设。
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上任伊始的王国平亲自
到会。 此后,每年春、秋之际,杭州都会召开一次房交会,“房交会开一
开,房价涨一涨”几乎成为杭州房地产发展的定律。
正是在王国平主政期间,随着地产开发,杭州城也迅速完成了从未有过的迅猛成长。
2001年3月,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
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在萧山、余杭两市并入市区前,杭州市区人口为179.18万人,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扣除建成区、山体、水面、交通道路、基本农田保护区
等,市区剩余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只有53平方公里。 调整后
的杭州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3.5倍。 一个大都市由
此诞生。
在这期间,杭州市政府有意无意地以政府之手给予地产开发诸多方便,如多次推出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措
施。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10月推出的24条“房地产新政”。当时正值杭州房价下跌、杭州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趋于断裂之际,新政一出,客观
上起到了“救市”作用。
对由此引发的外界批评,王国平不为所动,反而“挺身而出”,公开表态:救楼市不是为了救房地产企业,
而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房价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此话一出,顿成“经典”。
杭州迪拜梦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
报》,以7个整版
的篇幅,对杭州十年发展进行了回顾。而此时,关于王国平即将离任的消息,已在杭州传得沸沸扬扬。故此组报道被人们赋予诸多解读。
“这是杭州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争议最多的十年。这是老百姓话题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变化最大的十
年。对于城市的评判充斥着两极—变化,颠覆,革新;争议,嘲讽,痛斥;进步,现代,富足;乱搞,折腾,扰民;仿佛海水与火焰,仿佛哈根达斯与川妹子火锅,
仿佛姚明与潘长江。”这组报道的引言,似有种种复杂在心头。
种种“非议”,集中于此:2000年,杭州恢复“西博会”,一年一届,欲借其发展会展经济,有人嘲讽是“作秀”;2002年,杭州砸下巨资启动“西湖西
进”,有人指责“劳民伤财”;2005年,以“一纵三横”为代表的道路整治工程拉开序幕,杭州道路整治掀起高潮,有人形容杭州是“热火朝天
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工地”;2006年,杭州上马地铁工程,两年后地铁湘湖段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钱江晚报》对十年间杭州的几大工程一一点评,尺度之大,颇令人吃惊。
在杭州一系列重点工程中,宋城集团的休博园,是备受质疑的项目之一。2002年8月,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此前,宋城
集团已经在萧山区湘湖地带,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拿下数千亩土地。宋城集团随后紧锣密鼓开发“休博园”,以便“休博会(西湖休闲旅游博览会)”能在“休博
园”成功举办,进而带动相关房产的销售。
据悉,王国平考察休博园时,宋城集团老总黄巧灵表示:“宋城已全力投入休博园,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办
好休博会!”王国平当即表示,杭州市全力支持宋城。
,号称与奥运会、世博会齐名的“世
界休闲博览会”,在匆匆完工的休博园开幕。在“休博会”闭幕时,“世界休闲组织”将“东方休闲之都”的“金字招牌”,授予了杭州市。
“休博会”以皆大欢喜告终。但在民间,有关宋城“炮制休博会,绑架杭州市政府”的举报和议论一直不
断。
据公开报道,在休博园建设过程中,王国平数次批示,并多次到休博园检查、指导工作。在“休博会”召开
一个月前,王国平还带队检查休博园建设工程,强调“要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确保休博会顺利召开”。
没人想到,麻烦会在“休博会”闭幕两年后不期而至。,紧邻休博园的杭州市地铁一号线湘
湖站工地发生特大塌陷事故, 21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有关杭州地铁一号线规划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议,再度甚嚣尘上。
在地铁事故后不到半年,主管城建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因涉嫌巨额受贿等问题,被中纪委“双规”,引
发杭州官场震动。
据本报调查,许迈永因杭州西溪湿地而事发,这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强力推进的一大系统工程。许
迈永落马后,杭州不少官员接受谈话,坤和、通策、海陆等近10家杭州房地产公司老总,都因涉案接受调查。
除休博园、西溪湿地之外,在王国平主导下,杭州还掀起过学习中东沙漠城市迪拜的热潮,至今饱受争议。
2008年5月,王国平率杭州市区县主要党政负责人及企
业家代表,在迪拜开办了一期特殊的学习培训班,明确杭州要以迪拜为“标杆”,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两个月后召开的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场上,王国平向与会者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系统阐述杭州应该如何向迪拜学习。会上,杭州提
出,要学习迪拜,建20座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
在“迪拜精神”感召下,投资数百亿元的杭州钱江新城建设再度升温。2008年4月,以迪拜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为模板的杭
州首家七星级酒店—高德置地广场(杭州)项目,正式落户钱江新城,王国平亲自出席签约仪式。
直到2009年年底,迪拜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期被奉为圣经的“迪拜”两字,方从杭州官员的话语体系中淡出。

二:[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他是在杭州不得不说的人,他叫王国平


学 / 者 / 王 / 国 / 平

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位当了杭州十年父母官的学者
他给杭州下了一个定义“精致和谐 大气开放”
他是杭州的一个符号
最近天气很好,我每天早上骑着公共自行车到地铁站,坐地铁到单位(钱江新城),一共只需要30分钟,幸福感爆棚。
忽而就想和大伙儿聊聊这位“自行车书记”王国平。
王国平常常骑车上班的,不是作秀,他年轻时候就一直这样。
他的父亲就曾是杭州备受百姓欢迎的市委书记,他也算是子承父业。在杭州当了10年的父母官,尽了他父亲未尽的事业,给杭州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有一个段子,已无从考证。说他刚上任的时候提西湖免费,有人跳出来不同意,说还不如改成水上乐园,收更贵的门票。开会的现场就被他国骂了。
2002年时候,西湖真的免费开放了,全国舆论一片哗然,很多人等着看杭州的笑话,不曾想,不收门票的西湖带动了杭州整个城市的发展。
2000年4月—2010年1月,整整十年,一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耀,几乎都被杭州揽入怀中。
所以啊,没有王国平也许杭州会和现在大不一样。
我们列举了一些王国平当政期间一些显性贡献,算是,饮水思源。
◆西湖免费开放
国内唯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2002年开始,在王国平的推动下,杭州实行“西湖免费开放”,迄今已免费开放的公园景点共130余处,成为国内唯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
那时候,很多人不同意这个提议,说一年少了2000多万的门票收入,但杭州没有因此亏钱,反而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
景区开放以后,在湖边增加了许多供人休息的双人椅,这些椅子不仅遍布在湖边,而且还保持了私密的距离。
一定要有浪漫的氛围,这是王国平一直强调的。 ▲西湖十景 “曲院风荷”
▲西湖繁华夜景
◆萧山、余杭并入市区
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

在杭州城市化进程中,他功不可没。
在萧山、余杭两市并入市区前,杭州市区人口为179.18万人,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
调整后的杭州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3.5倍,人口、土地面积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能力等全面超过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二大区域性大都市,仅次于上海。
▲大杭州行政区划图
▲萧山区夜景
◆恢复西湖博览会
助力杭州成为会展之都

1929年,杭州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开中国会展业之先河。
王国平决定,时隔71年后恢复举办西博会。
重办西博会的十年间。从仅有的39个项目发展到122个项目。
2000、2001年西博会,杭州市财政分别补贴了1000万元。从2002年开始,西博会不仅没有花纳税人一分钱,反而通过项目冠名权出让、门票总承销权出让、广告筹资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到数千万元办会资金。
最有名的是全球网商大会,马云主办的“西湖论剑”、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等到一系列国际级、国家级会展项目。
▲杭州国际动漫节
▲世界网商大会“西湖论剑”
◆推进杭州城市地铁规划
大大改善了杭州的城市交通

2004年,他的强势再一次给杭州带来巨大改变。
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出炉,计划于2011年底建成通车。杭州地铁的标识色,是根据“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来的。红色是1号线,绿色是4号线,还加如先进的乘客信息系统和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并实现和磁悬浮、铁路、汽车、地面公交的“无缝衔接”。
▲地铁规划图
▲森林主题车厢
◆杭州“十横十纵”道路改造
将道路也变成有艺术感

然后,他开始说要对杭州的交通进行改造,但一定要艺术。
没错,道路改造要有艺术感。
有人说这是奇迹吧,原来狭窄拥堵的中山路,一股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民国风情的浣纱路把庆春路、解放路、开元路、平海路连成了一片各具特色的老城街区新景观;改造后的古翠路犹如一幅打开的水墨画卷;建国路郭东园巷——望江路段结合五柳巷历史保护区整体形象,以灰白色为主演绎江南水乡复古建筑风格。
▲民国时期的中山路
▲改造后的中山路
◆背街小巷改善
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区运行的典范

而后,他说要进行旧城改造。开启了背街小巷的改善。
身为一座有着2229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文明物化在数千条小街小巷中。
他在想,如果都拆了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如像巴黎那样,100多年主城区没有大变化,只有修缮,和变得更美。
于是他创造了“背街小巷改善的杭州模式”,被文史专家定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杭州模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丹麦专家艾瑞克和英国专家罗伯特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社区运行的典范”,“一个幸福的休闲之地”。
▲整修一新的孩儿巷98号
◆“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转移
开启了杭州的“钱塘江时代”

自古以来,西湖主柔,钱塘江主刚。刚柔并济才是一个城市最完美的搭配。
他开启了杭州的“钱塘江时代”。
以杭州以绵延长约93公里的钱塘江两岸资源为依托,沿江建设湘湖新城、之江新城、滨江新城、钱江新城、城东新城、钱江世纪新城、空港新城、下沙新城、江东新城、临江新城。从“三面云山一面城”的传统城市格局,走向“一江春水穿城过”的新城市格局。
▲钱江新城“日月同辉”
▲杭州城市阳台
◆打造互联网强市
让杭州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最初一个长得像外星人的小个子男人到他那儿,对他讲互联网,对他说未来的城市,他想了想,点点头,给予了他他能给予的各种支持。
后来,那个男人带动了杭州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不对,他改变了世界互联网产业的格局。他感谢了王国平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王国平的支持将杭州推向了全国互联网产业的先锋,让杭州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阿里巴巴园区
▲支付宝大楼
2010年1月,王国平离任了。
他离任的当晚,凤凰卫视时事开讲的主题便是他的杭州十年。
从那以后,他远离官场,在杭州城市国际学研究中心潜心做着学者的工作,着眼于“城市学”的研究,他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交流,足迹遍布全国大部分城市、各大高校、党校,他讲课的主题大多是关于“城市治理”、“新型城镇化”、“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美学”和“艺术”。为他毕生所爱的城市。

三:[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王国平和他的《城市论》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后,城市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应对城市化挑战,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已成为城市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原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著的《城市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城市论》出版后,人民出版社专门召开《城市论》出版座谈会。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城市论》以世界城市发展为背景,立足杭州实际,用世界眼光、全球视野来解剖城市、研究城市,视野开阔,理念新颖,结构宏大,体系完整。作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了一整套既具有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适意义、又具有中国特色杭州特点的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既具有学术价值,也具有实践意义。
  杨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城市化已成为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城市论》的出版,代表了杭州对城市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思考。第一,《城市论》的出版兼具了天时、地利、人和。从天时来看,本书出版正值两个关键时刻,一是中国城市化正处在超过或接近50%,即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关键时刻;二是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刻。从地利来看,杭州不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还有湖、有江、有山、有河、临海,所有的地理元素一应俱全,是中国最美丽的城市。从人和来看,城市是人和谐群居的可持续发展形式,而杭州是一座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典范城市。
    第二,《城市论》是作者对城市的多视角、立体式图解。作者从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出发,从五个不同的视野对城市进行了描述。一是城市学家的视野。在城市的地位、挑战、定位、规划、建设、管理、城市群、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篇章中,作者充分阐述了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二是城市管理者的视野。作者在城市的环境、经营、管理、土地、社区、法治、公共治理、三农、农民工等篇章中,对城市化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如何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核心观点是和谐发展。三是城市建设者的视野。在城市的建设、产业、交通、住房等方面,作者讲述了如何把杭州建设成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之城”。四是城市功能开拓者的视野。作者在城市的文化、教育、人才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市的软实力提升,以及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发展的思想。五是城市欣赏者的视野。作者以一个欣赏者的角度对杭州的历史文化,以及蕴含其中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特色进行了深刻论述,其中以“城市的水”最为典型。
    第三,作者本身也是《城市论》的践行者。三个具体例子可集中体现这一点。一是西湖的综合保护。通过综合保护,西湖恢复了当年的水域面积,使杭州山水居于城市之中,“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特点得到进一步彰显。二是杭州立体式的特色交通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铁公机自水地”全面发展。“铁”是指铁路,杭州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公”是指四通八达的公路。“机”是指目前正在扩建的萧山国际机场。“自”是指自行车,特别是杭州的公共自行车非常有特色。“水”是指越来越发达的船运、水运,特别是运河整治开通了水上巴士。“地”是指地铁,杭州地铁的发展布局和气势非常宏大。三是对教育的支持,尤其是在城西建设和谐杭州示范区。和谐杭州示范区体现了城市综合体的理念,它的建设,对浙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紫金港校区附近的西溪湿地设计建设以及正在建设的杭师大新校区等,都体现了湿地书院的风格。实际上,整个示范区的发展也体现了城市综合体的理念,是一个很好的和谐创业案例。
    许江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杭州的城市建设面临三大难点。第一,土地极其有限,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如何创造合理的生产聚集方式和充足的经济活力来推进城市建设,这是城市经济的难题。第二,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非常明晰。如何保持这种特色,保持传统的山水观来回应现代城市建设的种种需求,在一个富有文化个性的层面上,一个各种需求都要统一的层面上,建设当代东方城市的和谐形象,这是城市形象的难题。第三,杭州的城市基础设施比较旧,城市改造的任务极其迫切而且任务繁重,这是城市品质的难题。
    这几年杭州的城市建设高质量、高品质地回应了这些问题。作为杭州人,杭州城市这几年的巨大变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西湖、西溪、运河、中山路综合保护和以白马湖、美丽洲为代表的城市边缘区的新农村改造。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杭州的建设迈出了历史性的大步,每一笔都是大手笔、新手笔,都是历史性的城市化手笔。作者对城市,尤其是当代城市建设有着广泛和深度的研究。这种理论思考对中国城市建设具有普遍性的建构意义。
  《城市论》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城市的总体认识和发展策略。第二部分,是关于城市资源性与显性因素的专项研究和论述。第三部分,是关于城市社会性与隐性因素的专项研究和论述。整套书,三个部分从城市的灵魂,到城市的生命,到城市的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阐述。这是一个关于城市命题的杭州版百科全书,是不多见的关于中国城市问题的系统性研究和论述,也是中国重要的城市学专著。我认为《城市论》关于城市学理论的阐述有四个特点:
  第一,本书在理论建构中,高度重视发展策略的研究。和一般城市理论专家的理论专著不同,《城市论》更重视发展策略的研究。《城市论》某种程度上可称为“城市发展论”,其发展理论具有国际的视野,重视国际发展模式的借鉴和启示,同时,重视传统的延续和自身的有序发展,重视杭州的特色资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指导性。
  第二,在理论思考中重视全局性和实践性。无论是整体结构,还是各个部分的研究,《城市论》都充分体现了这种全局性,具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比如,在论述杭州发展模式——和谐创业中,从这个模式的内涵、基本特征、重要意义等方面层层推进,最后在推出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以和谐发展为根本,实现创新和稳定的有机统一,以提升生活品质为导向,实现经济和文化的有机统一,以互动双赢为目的,实现竞争和合作的有机统一,以市民满意为标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增强整体活力为基础,实现国际性和差异性的有机统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实现人和环境的有机统一。这样层级分明的阐述,体现了充分的全局性,具有切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三,在理论视野上,这套书有许多独创性的观点和研究。例如,书中谈到的农民工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城市的根本问题。书中不仅详细地从多方面分析了农民工的边缘化状态,提出了治理的观点、方法和策略,而且花了很多篇幅,谈到如何使农民工不仅能够富裕起来,而且能够幸福起来。
  第四,在理论阐述当中重视具体案例的介绍。在《城市论》的许多板块当中,都有具体的图片和案例,这不仅仅是调节阅读的效果,更是赋予参照性的剖析。
  牛凤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过,有两件事将影响21世纪世界的进程,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一是中国的城市化。目前中国城市化已进入了加速推进时期,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同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实践也迫切需要总结,提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论》的出版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也是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60年前提出的历史性重大课题的答卷。《城市论》的出版不仅对处于加速时期的城市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成为中国城市学体系的一项奠基性工程。
  《城市论》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城市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地位和在区域发展中的引擎作用,为认识城市、发展城市提供了新思想、新理念。《城市论》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线,把城市作为一个生命体,一个有机的区域系统进行研究,为探索城市发展规律提供了新视角,具有创新意义。《城市论》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领域对城市进行了全方位、宽领域的研究,从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具体领域进行了深度剖析,寓一般于个别之中,推进了城市科学体系的发展。《城市论》是一部以杭州为个案的学术性著作,正是这种对个案的深度挖掘和剖析,才使本书的基本结论更具有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我认为这是《城市论》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城市论》是作者集多年领导杭州建设发展经验进行的理论归纳和提升,是作者辛苦探索的结晶,也是对“生活品质之城”的理论诠释。
  薛昌词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
  我的体会是:第一,《城市论》是一套城市的百科全书。《城市论》有100万字,1500幅彩色图片,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理念、研究方法和视野都非常开阔。在研究方法上,它把城市作为一个大系统来研究,而不是作为单线来研究,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在论述内容上,它涉及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让我们通过全面审视城市化过程,对城市有了新的理解。总之,《城市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回答了许多城市化进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而且书中有理论,有立论,有案例,读起来赏心悦目,不仅是一套非常好的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实用的城市建设手册,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第二,《城市论》的作者是一位城市管理者,这极为难能可贵。在中国,一个城市领导在城市发展中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所遇到的挑战和肩负的职责是一般市民难以体会的,也只有在这样的位置,才会系统地思考城市的问题。本书作者能够潜心研究杭州和城市的发展理论,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到理论高度,提出独到的见解,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这确实非常难能可贵。城市是一个历史性的产品,它要流芳百世,任人评说,作者这种坦诚说出自己在城市建设中的心得体会,大胆接受历史检验的勇气也非常可贵。
  第三,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是有远见的,也是独具慧眼的。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非常快,同时也是矛盾凸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版一部有价值的城市学论著,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城市论》的装帧设计、版式设计等都独具匠心,图文并茂,体现了很高的编辑出版水平。
  第四,《城市论》的出版发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对城市理论的研究滞后于城市发展,城市建设中暴露出规划不科学、定位模糊、文化传承断裂、产业结构雷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在这个中国城市化的历史关头,《城市论》的出版非常及时。《城市论》针对我国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众多矛盾、共性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提供一些有益的见解,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作者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大贡献,我相信其他城市将从中得到很好的借鉴。
  黄书元  
人民出版社社长
  人民出版社很荣幸能出版《城市论》这套新世纪的城市学著作。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21世纪的中国城市化,已成为人类进步和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和核心动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城市“综合病”等负面影响,这已成为摆在城市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当今社会城市化出现的诸多问题与矛盾,作者纵观数千年人类文明演变和世界城市兴衰,研究了当今国内外城市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以他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总结杭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基础上,撰写完成了《城市论》一书。如何应对城市化的矛盾与挑战,如何破解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新城建设与老城保护、城市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品质等人们关注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作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杭州发展的实际,一一作出了科学回答。
  《城市论》是城市学研究方面的第一部综合性著作,填补了我国城市学研究方面的空白,它诞生在杭州并非偶然。我们到城市里是为了追求幸福,现在的杭州市民认为自己的幸福指数是全国最高的,杭州也一直被认为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为什么?现在,我从《城市论》里面找到了答案。杭州市的领导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科学发展城市,如何科学治理城市,所以能够把杭州市治理得很好。因此,这套书的出版,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给其他城市以启迪,会为全国这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很好的借鉴。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日益推进,《城市论》一书提出的一系列既具有世界城市发展普适意义,又具中国特色、杭州特点的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思路、观点、做法、举措,将不仅仅在国内外城市研究领域具有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在推进我国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中具有现实借鉴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城市论》是一部推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可多得的“城市学”好著作、好教材、好手册。
  陈祖芬  
著名报告文学家(丈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创办人、主编刘梦溪,弟弟为中国围棋国手、中国棋院第一任院长陈祖德)
  《城市论》是部“金书”,是把现在杭州的3068平方公里和8000年文明史,把那延绵壮阔、绚丽厚重,压进了这3个字:城市论。对于《城市论》,我特意列了两个小标题:
  第一个标题是“8000年文明史和8000间老房子”。书中讲到,杭州是一座拥有8000年文明史、5000年建城史的城市,杭州有50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只剩8000多间。如果说第一个8000是历史的自身衍变,那么第二个8000是今日的奋力保护。用作者的话说,这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杭州自身的“胎记”。书中提出城市是一个生命体的理念,强调城市有自己的“生命信息”、“遗传密码”。这样的语言很形象,很有点穴一样的冲击力。语言的独特和到位,传递着观念的明晰、创新。光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杭州就重建、修缮了16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还西湖以‘真古董’”。“真古董”这个词,又是别样生动!我觉得杭州还原真古董已经蔚然成风。
  第二个标题是“水的文章和城的形态”。《城市论》讲到“城因水兴,市缘路起”。进而讲“杭州具备了江、河、湖、溪、海五种水资源,要彰显‘五水共导’的城市特色。做好水的文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每次来杭州,我常常面对和感受西湖或西溪湿地或运河,乃至延续杭州历史文脉的小河直街,这是杭城因水而兴的仅存标本。作者在这里用了“标本”这个词,一如那8000间老房子是杭州的“胎记”。只有爱极了杭州的人,才会动辄不自觉地、不由自主地把城市人性化,人化。书中引用一位学者的话:“城市的交通,决定了城市的形态。”我记不下杭城太多的荣誉,我只记得《城市论》讲杭州的生活品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杭州的城市品牌,是尤其要注重经营的无形资产。
  我常常觉得走进杭州,就如走进一幅织锦的国画长卷:原来人们可以这样诗意这样精致地生活。这些年有一个常用词“可持续发展”。而我在杭州看到的,是可持续的幸福。
  郭献文 
新华社浙江分社社长、党组书记
  看到“城市论”三个字就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没有见过这样的书——对一个城市进行论述,也没有见过这样的标题。看完以后感觉这本书和我平时读到的书大不一样,无论是理论水平,学术水平,还是实践性、丰富性、独特性都是平时很难看到,很难见识到的。
  第一,《城市论》宏大的结构、广阔的视野令我感到震撼。综观世界城市建设经验教训,跨越中国千年历史文化,《城市论》不但具有很深的理论概括、学术水平,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创性、开阔性,以及现实针对性。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直接或间接,具有独创性的答案。从整体的创意和立意,把城市作为生命体,到具体的案例都具有启发性。
  第二,《城市论》读起来不像纯理论书那么吃力。关于城市理论的专著,一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没有很深的专业功底读起来很吃力。《城市论》这本书却很容易读进去,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实践性和理论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生动有趣。
  第三,《城市论》的产生具有独特性和时代性。正因为作者有了十年的实践和思考,才能够写出这样的巨著。《城市论》的出版还得益于中国这十几年的发展。这段时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杭州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同时也是城市化问题集中暴露、集中破解的时期。也只有在这样的时期才能出现《城市论》这样一部专著。
  王慧敏 
《人民日报》浙江分社社长
  我赞同《城市论》中关于“城市的定位”的论述。书中讲到,城市发展就是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并提出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目标。正是由于定位准确,杭州不但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而且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一直稳居全国第一。也正因为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杭州才能在执政理念上提出新杭州人“同城待遇”这种有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的思想,让各阶层人士都能在城市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就业压力越来越突出。中央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知道,城市是最大的劳动力“蓄水池”,任何一个城市,都有义务为农民工,为更多劳动者提供生存空间。否则,社会矛盾不断积聚凸显,城市不但不能为人们提供美好的生活,还会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经济发展之后,如何提升城市文化的知名度,杭州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我们都有感触,以前来自国外的动画片充斥国内影视屏幕,然而今天国产动画片已重新占领国内荧屏,甚至还冲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其中的领军企业,就是杭州的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不光是动漫产业,如今文化创意产业也已成为杭州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怎么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城市论》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城市既是经济载体,也是一个文化容器。文化资源丰富的城市,不乏提炼出自己特色的方法,以此作为城市再进步的契机。那些文化资源稀缺的城市可以借鉴杭州的经验,发展属于自己的城市新文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城市论》这本书,值得所有城市的管理者一读。
  蓝蔚青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
  《城市论》是杭州十年建设、十年巨变的科学理论总结。新世纪以来,杭州战略思想明确一以贯之,众多新理念相继提出,一系列创造性实践顺利推进,一个个难题得到破解,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活品质之城”的城市定位日益显现。杭州十年来发展建设的每一个重大步骤都有比较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理论总结,而《城市论》就是在原有理论准备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加工的结果。整部书涉及城市建设各个方面,把城市建设作为有机的巨系统联系起来研究,既有经验总结,又有理论提升,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杭州特点,又折射出现代城市建设的普遍规律,站在现代城市发展的前沿。更为重要的是,《城市论》的理论是用以指导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是与实践结合的理论,比书斋中的理论科学得多、扎实得多、有用得多。阅读《城市论》之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理论对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仅是基本理论,更是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它不仅要指明方向,更要研究如何操作。
  城市化是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新世纪一系列社会矛盾的重要根源。现代城市作为空前复杂巨大的社会系统,对改革、发展、稳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正进入城市化的高潮时期,城市社会正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组织形态,城市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需要靠科学的管理来解决。但是近年来,我们对城市的管理研究相对薄弱,更缺少对城市的系统研究。我认为,《城市论》的正式出版是城市学学科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必将引起更多人来研究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律,推动“城市学”发展成为学科群。
  史晋川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城市论》是作者对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总结,并将杭州的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今后的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论》和杭州城市发展的实践,最有意义的是对于二元结构问题的解决。二元结构指城市相对比较先进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和农村非常传统、落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存在一个巨大的反差。解决二元结构有两个重要途径,一个是工业化,另一个是城市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在解决原来二元结构的同时,却又制造了一种新的二元结构。像南美、拉美的很多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在城市里出现了巨大的贫民窟,涌现出巨大的贫困人群。我认为,《城市论》所反映的杭州发展实践,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关键是杭州在改革开放30年中,比较成功地处理好了不同发展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化的空间载体问题。为什么在最近10年,杭州的经济发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极为关键的是,杭州的地方党委、政府意识到,经济发展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已经转入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经济的转型、社会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工业结构的提升,工业化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等,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要在新的发展阶段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利用城市化的动力来提升工业化水平,实行产业的升级、经济社会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杭州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城市框架的拉开,城市功能的完善,各种新要素的集聚,以及更完整地为下一阶段服务的高端生产体系的形成,使得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发展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正是杭州市及其区域经济发展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杭州的城市化,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具有理论意义。
  此外,我觉得这套书中,还有一个问题阐释得非常好,城市化不光是“化”物,关键是“化”人,尤其是“化”新的城市人。这一点在《城市论》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而这个问题正是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大问题。《城市论》的出版,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城市的发展经验,同时也能够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导。
  杨绍华 
《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副主任
  我有五点体会:第一,《城市论》在今年出版,意义非同寻常。60年前,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城市论》,既是对毛泽东同志60年前提出的重大历史性课题的最好回答。《城市论》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较高理论价值和社会实践价值的优秀著作,是一项填补国内空白、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城市论》是对中国城市学的一大创新性贡献。
  第二,《城市论》有五大特点。一是系统性。《城市论》,从城市的24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二是时代性。《城市论》站在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思考如何经营好、建设好、发展好城市,使杭州的发展既保留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又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三是开创性。到目前为止,从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的视角,来专门、系统、全面地研究城市,在国内尚属空白。《城市论》填补了国内空白。四是实践性。《城市论》向人们介绍了杭州的城市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等,展示了今天杭州城市的发展,已经从“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新世纪以来,杭州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等综合保护工程,做了许多惠民生的好事。五是普遍性。《城市论》,虽然是以杭州为例,但是对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都具有很强的普遍意义。比如城市空间、生态环境、交通“两难”问题、住房问题、农民工问题、“城中村”改造问题等等,都是当前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
  第三,《城市论》通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全书通篇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把杭州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怎样建设这个城市”两大核心问题。《城市论》把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作为城市发展目标,通过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思路、战略、举措,来推进城市科学发展。
  第四,《城市论》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如把科学发展观引入城市经营,既注重经营有形资产,更注重经营无形资产,以经营无形资产带动经营有形资产,走科学经营城市道路。
  第五,《城市论》是一部城市问题的百科全书。《城市论》以杭州为例,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把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本地特色有机统一起来,以确定城市定位,谋划城市发展。对城市各个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梳理和研究,得出具有普适性、前瞻性的结论,为杭州乃至中国城市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孟祥锋
国家保密局局长
  
《城市论》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著作,是一部城市管理之作,是一部城市研究之作,是一部城市管理者、城市研究者,尤其是城市当家人的必读书,也是全国、全世界的杭州粉丝深入了解杭州的必备参考书。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的看点、最大的亮点、最大的卖点是理念新。理念创新成就了高品质的城市,《城市论》体现了杭州创新的力度和作者思想的高度。在城市的定位上,提出了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城市经营上,提出科学经营城市不仅是经营土地等有形的资产,更是经营城市品牌这样的无形资产;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以及保老城、建新城,实现保护和发展的共赢;在新城建设上,作者借鉴了紧凑型城市发展的理念;在城市管理上,作者提出一座优秀的城市不仅仅是造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在城市的产业发展上,提出了“三加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及跳过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率先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策略;在城市发展战略上,提出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环境是回报率最高的生产性投入,杭州最核心的战略是环境立市战略;在城市的设计上,作者提出和而不同、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认为“治大市,亦如烹小鲜
”。杭州和本书的作者在理念创新上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创新道路,做到了四条:第一,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为先导。第二,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三,以世界城市研究的前沿理论为借鉴,视野非常开阔。第四,以杭州城市本土经验的汲取为基础。更为难得的是,杭州的决策者和杭州人民能够将先进的崭新理念化为思路、化为战略、化为举措,最后化为实际行动,开辟了打造人间天堂的新篇章。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城市论》眼界开阔,撰述严谨,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线,以杭州市的经验成果为验证,提出了一整套新理念、新思路,不仅是杭州市的成功经验的总结,更具有建构中国式城市理论的开创性意义。我认为,《城市论》具有三个特色:
  一是理论完全以中国经验为基础。杭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典范。杭州的规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没有简单地照抄国内外其他城市。深入地、长时间地研究杭州的地理条件、山水资源、文脉景点、人文特色,是杭州建设成功的基础支持。同时,根据杭州的经济资源,发展合适的产业和产业链,为杭州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经济支持。在中国目前并不很富裕的情况下,杭州以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为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财政投入。
  二是包容面最宽的综合性城市理论。城市理论在当今国际上还未形成系统的完整建构。同时,因为涉及面太宽,问题太复杂,也尚未出现对城市的方方面面进行综合、整体性研究的著作。《城市论》可谓第一本综合性城市理论著述,是开风气之先,为城市学各专业研究者提供了先行范例。
  三是著述者是领导城市建设实践的学者。领导和学者两种身份往往不能兼得。在这一点上,《城市论》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因为其作者既是一位具有学者风范和理论建构能力的研究者,又在城市领导岗位上直接指挥作战的实践者、组织者。实践者在实际操作中的策略、坚信和经验,一旦提升到理论高度,就更具有可贵的启示意义。
  争议王国平
  
主政10年,争议10年。褒之者称王国平为“千年一遇、可与苏轼媲美”的地方官,不同意见者,则称其越俎代庖,过于强势,并有充当“房地产代言人”之嫌。评价迥异背后,各方都认同的一个事实是:10年间,杭州,这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已然烙上了鲜明的王氏印记。虽王国平离职,仅是因年龄届满六十这一公开理由,属正常离任,但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符号般人物的离任,消息宣布当晚,凤凰卫视的时事开讲的主题,便是“争议王国平”。
  “虽然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王国平是一位想干事、能干事、也干成了事的书记。”得知王国平离任的消息,杭州一位老领导对时代周报如是评价。
  2010年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宣布,免去王国平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职务。2012年4月卸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职务。此时,距2000年4月王国平出任杭州市委书记,已长达10年。10年间,杭州已换了4任市长。
  王国平为杭州留下的除了迅速成长的城区,还有那高不可及的房价。
  子承父业
  虽然籍贯为四川,但王国平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50年1月,王国平出生在杭州一个红色家庭。其父亲王平夷解放后一直在杭州担任重要职务。
  1953年6月起,王平夷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副市长,开始主持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全面工作,此后担任杭州市委书记多年,在杭州政声颇佳,直到1970年在“文革”中被红卫兵迫害至死。
  王国平的夫人陆海鹰,亦出身于杭州的干部家庭。其父亲丁经五曾任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母亲陆苏曾任共青团杭州市委书记、浙江省妇联副主任等职。与王国平的
“子承父业”不同,1954年出生的陆海鹰没有进入官场,2000年前后曾在杭州某企业任职多年。
  2000年4月,王国平出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并在两年后兼任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今年1月20日,王国平卸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后,依然保留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职。
  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叶航谈了他对王国平的看法。
  一定意义上讲,王是高干子弟。因为王的父亲是杭州老的市委书记,“文革”期间为了保护灵隐寺不被破坏,反被造反派批斗致死。对于这些高干子弟,我的看法是,要是他们有理想有抱负,举贤也可以不避亲。“从这个标准上看,我觉得能遇到王国平这样的人在杭州干十年还是挺幸运的事情。如果要遇到一个庸官的话,杭州或许什么变化也没有。”
  在叶航眼中,王国平敢说敢做。某次参加会议,他亲眼看到王对其工作不得力的属下严厉批评,“甚至是5分钟一个‘国骂’。”
  但叶认为,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王国平是现行政权体系当中效率相对较高的一位官员。“但如果要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我希望王国平更需具有长远的眼光,更加地关注民生问题,不要在房地产问题上如此短视。”
  台湾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政治评论员陈文茜,则公开称王国平为“杭州继千年苏东坡后的又一个好官”。2009年5月,陈文茜到杭州专访王国平,对杭州及王国平本人均有良好印象。
  “斥资近500亿台币,完成了其父亲没有能力完成的西溪梦,杭州人因西湖疏浚感念苏东坡,日后定要因西溪湿地感念王国平。”陈文茜如是表示。
  强势书记
  在杭州官员看来,王国平主政杭州10年,其个人的最大风格就是强势。从城市建设到公共服务,事无巨细,王国平都亲力亲为,以致当地流传出“杭州只有市委书记、没有市长”之类的说法。杭州市长频繁调换,与王国平的强势不无关系。资料显示,仇保兴、茅临生两任市长,在杭州的任期都不到3年。
  据一杭州市府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回忆,在2005年6月的某次全市干部大会上,王国平的强势执政风格展现无遗。
  “你干,会被人骂;你不干,还是会遭人骂。你干,被人骂一时;你不干,被人骂一世。我们宁可干,被人骂,也不能不干。”王国平对台下干部说,“现在我们最怕的什么?最怕的就是有些人站在裁判员、评论员的位置,对别人横挑鼻子竖挑眼,不准人家革命,要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
  在不少场合,王国平都激励下属,要“想干大事、敢干大事、能干成大事”。
“白加黑,5+2,星期六一定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一定”,这几乎成了王国平对杭州各级官员的口头禅。
  2007年9月,在视察杭州灵隐景区综合整治工程时,王国平更公开表示:在杭州,只有想不到要干的事,没有想到而干不成的事。
  当地人士称,在杭州市委书记任上,“不怕骂”、“敢于得罪人”的王国平,提拔了大批“实干型”的官员,在城市建设等领域确实多有建树。几乎没有人否认,王国平主政杭州的十年,正是杭州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适合居住城市、东方休闲之都、天堂硅谷、爱情之都、动漫之都、创意之都……一个城市所能拥有的所有荣耀,几乎都被杭州揽入怀中。王国平任职期间,杭州工业、服务业发展之快,亦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期。
  与工作中的强势风格不同,王国平对媒体却“充满善意”。其本人经常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显示出超越同级别官员的高调。看到权威媒体有肯定杭州成绩的报道,王国平还会亲笔在报纸或杂志的版面上作批示,对媒体和记者表示感谢。
  在一次新春媒体座谈会上,王国平表示,对媒体的理解,就是对人民的理解;对媒体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接受媒体的监督,就是接受人民的监督。
  王国平坦言,在过去,包括他在内,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对媒体总是“怕”和“躲”,觉得不能轻易接受媒体采访,一旦说错话就覆水难收了,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开放的年代,对媒体只能“爱”和“理解”,并且要“用好媒体”。
  一个典型例子是,2009年5月,杭州“70码”事件发生后,面对各种非议,王国平通过媒体“主动揽责”,公开表示,“对于谭卓的不幸遇难,我作为市委书记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疯狂楼价
  在有关王国平的争议中,最大的无疑来自当地屡创新高的房价。
  10年间,杭州房价狂飙突进涨幅10倍,目前市区均价已近2万元每平方米,这让生活在“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绝大部分市民难于接受。
  据统计数据,仅2009年一年间,杭州主城区(不含萧山、余杭两区)新房均价从10780元/平方米升到19560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从11512元/平方米升至17800元/平方米,平均上涨幅度都进入全国前五名。2009年,杭州的土地出让金更达到破纪录的1200亿元,一举超越上海、北京等城市,高居全国第一。此事再次引起媒体和市民的热议。
  对此王国平有自己的解读。1月15日,杭州召开市域网络化大都市、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工作专题会,王国平为巨额土地出让金“正名”:“杭州2009年土地出让金总数虽然位于全国第一,但杭州并没有将土地出让金用于发工资、发奖金,建办公室,而是用于和老百姓生活品质有关的九件大事。”
  这是他最后一次以杭州市委书记身份,公开对房价问题发表看法。5天后,王国平被免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职务。
  从2004年就任杭州市委书记以来,一直以“城市管理者”自诩的王国平,屡次对房地产发展发表看法,并身体力行,大刀阔斧地强力推进杭州城市建设。
  2000年10月20日,杭州举办首届中国(杭州)最佳人居环境展览会,上任伊始的王国平亲自到会。
此后,每年春、秋之际,杭州都会召开一次房交会,“房交会开一开,房价涨一涨”几乎成为杭州房地产发展的定律。
  正是在王国平主政期间,随着地产开发,杭州城也迅速完成了从未有过的迅猛成长。
  2001年3月,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经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批准,撤销萧山市和余杭市,同时设立萧山区和余杭区,与杭州市原6个区一起构成一个新杭州。
  在萧山、余杭两市并入市区前,杭州市区人口为179.18万人,市区面积683平方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分别位列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扣除建成区、山体、水面、交通道路、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市区剩余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只有53平方公里。
调整后的杭州市面积比原来扩大了近3.5倍。 一个大都市由此诞生。
  在这期间,杭州市政府有意无意地以政府之手给予地产开发诸多方便,如多次推出促进房地产发展的政策措施。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10月推出的24条“房地产新政”。当时正值杭州房价下跌、杭州多家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趋于断裂之际,新政一出,客观上起到了“救市”作用。
  对由此引发的外界批评,王国平不为所动,反而“挺身而出”,公开表态:救楼市不是为了救房地产企业,而是为了救经济、救银行、救百姓。“房价下跌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此话一出,顿成“经典”。
  杭州迪拜梦
  2009年12月3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钱江晚报》,以7个整版的篇幅,对杭州十年发展进行了回顾。而此时,关于王国平即将离任的消息,已在杭州传得沸沸扬扬。故此组报道被人们赋予诸多解读。
  “这是杭州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争议最多的十年。这是老百姓话题最多的十年,也是生活变化最大的十年。对于城市的评判充斥着两极—变化,颠覆,革新;争议,嘲讽,痛斥;进步,现代,富足;乱搞,折腾,扰民;仿佛海水与火焰,仿佛哈根达斯与川妹子火锅,仿佛姚明与潘长江。”这组报道的引言,似有种种复杂在心头。
  种种“非议”,集中于此:2000年,杭州恢复“西博会”,一年一届,欲借其发展会展经济,有人嘲讽是“作秀”;2002年,杭州砸下巨资启动“西湖西进”,有人指责“劳民伤财”;2005年,以“一纵三横”为代表的道路整治工程拉开序幕,杭州道路整治掀起高潮,有人形容杭州是“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工地”;2006年,杭州上马地铁工程,两年后地铁湘湖段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钱江晚报》对十年间杭州的几大工程一一点评,尺度之大,颇令人吃惊。
  在杭州一系列重点工程中,宋城集团的休博园,是备受质疑的项目之一。2002年8月,杭州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此前,宋城集团已经在萧山区湘湖地带,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拿下数千亩土地。宋城集团随后紧锣密鼓开发“休博园”,以便“休博会(西湖休闲旅游博览会)”能在“休博园”成功举办,进而带动相关房产的销售。
  据悉,王国平考察休博园时,宋城集团老总黄巧灵表示:“宋城已全力投入休博园,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办好休博会!”王国平当即表示,杭州市全力支持宋城。
  2006年4月22日,号称与奥运会、世博会齐名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在匆匆完工的休博园开幕。在“休博会”闭幕时,“世界休闲组织”将“东方休闲之都”的“金字招牌”,授予了杭州市。
  “休博会”以皆大欢喜告终。但在民间,有关宋城“炮制休博会,绑架杭州市政府”的举报和议论一直不断。
  据公开报道,在休博园建设过程中,王国平数次批示,并多次到休博园检查、指导工作。在“休博会”召开一个月前,王国平还带队检查休博园建设工程,强调“要全力以赴,加快建设,确保休博会顺利召开”。
  没人想到,麻烦会在“休博会”闭幕两年后不期而至。2008年11月15日,紧邻休博园的杭州市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工地发生特大塌陷事故,
21人不幸遇难。事故发生后,有关杭州地铁一号线规划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议,再度甚嚣尘上。
  在地铁事故后不到半年,主管城建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因涉嫌巨额受贿等问题,被中纪委“双规”,引发杭州官场震动。
  据本报调查,许迈永因杭州西溪湿地而事发,这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强力推进的一大系统工程。许迈永落马后,杭州不少官员接受谈话,坤和、通策、海陆等近10家杭州房地产公司老总,都因涉案接受调查。
  除休博园、西溪湿地之外,在王国平主导下,杭州还掀起过学习中东沙漠城市迪拜的热潮,至今饱受争议。
  2008年5月,王国平率杭州市区县主要党政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在迪拜开办了一期特殊的学习培训班,明确杭州要以迪拜为“标杆”,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两个月后召开的杭州市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会场上,王国平向与会者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系统阐述杭州应该如何向迪拜学习。会上,杭州提出,要学习迪拜,建20座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
  在“迪拜精神”感召下,投资数百亿元的杭州钱江新城建设再度升温。2008年4月,以迪拜七星级酒店—帆船酒店为模板的杭州首家七星级酒店—高德置地广场(杭州)项目,正式落户钱江新城,王国平亲自出席签约仪式。
  直到2009年年底,迪拜金融危机爆发后,长期被奉为圣经的“迪拜”两字,方从杭州官员的话语体系中淡出。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473797/

《王国平为什么被拿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范文汇总三篇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范文汇总三篇
  •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三篇】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三篇】
  • 朗诵苏轼的诗歌 朗诵苏轼的诗歌
  •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范文三篇 苏轼的诗有哪些呢范文三篇
  • 苏轼水龙吟【3篇】 苏轼水龙吟【3篇】
  • 苏轼的诗词《阳关曲·中秋月》精选2篇 苏轼的诗词《阳关曲·中秋月》精选2篇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唐诗三百首苏轼经典集合3篇 唐诗三百首苏轼经典集合3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