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兕


辛弃疾 2019-09-21 03:41:35 辛弃疾
[摘要](1) [青兕]前身青兕前身青兕典故故事2013-05-01发送到微信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耿京被南宋朝廷封为天平节度使,辛弃疾在他手下掌管书记之事,耿京十分赏识辛弃疾的才能。当时,有一个

【www.shanpow.com--辛弃疾】

(1) [青兕]前身青兕


前身青兕
典故故事
2013-05-01
发送到微信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是南宋时著名的爱国词人。
  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参加了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耿京被南宋朝廷封为天平节度使,辛弃疾在他手下掌管书记之事,耿京十分赏识辛弃疾的才能。
  当时,有一个和尚叫义端,喜欢谈论军事,辛弃疾与他有些交往。辛弃疾投奔耿京的义军后,义端也聚集了千余人的队伍,辛弃疾说服他率领队伍投入耿京的麾下。
  谁知义端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志士,而是一个花言巧语、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一天夜里,他偷取耿京的大印逃走了。
  耿京得知后,愤恨不已,命人将义端的推荐人辛弃疾捆来,说道:“你推荐这个贼子误我大事,我要先杀掉你以泄心中怨气。”
  得知义端窃印逃跑的消息后,弃疾十分惊讶,悔恨自己认错了人,引狼入室。眼看耿京要杀自己,辛弃疾说道:
  “请您暂且息怒,给我三天时间去抓义端,如果抓不回他,再处死我也不迟。”
  耿京同意了。辛弃疾立刻带领一支人马,连夜追赶义端。他估计义端一定会跑去金营,就向金营方向追赶,果然在路上抓住了他。
  辛弃疾怒气冲冲地说:
  “义端,我本认为你是一个爱国志士,推荐你参加义军,以遂平生之志。谁知你见利忘义,窃印投金,陷我于不义之地,我今天一定要杀掉你,以泄心头之恨。”
  义端磕头哀求说:“我知道你的前身是青兕(雌性的犀牛),力大勇猛,能够杀人。但念在我们多年的交情份上,饶恕我吧!”
  任义端百般哀求,辛弃疾不为所动,果断地斩下了他的头颅,回营向耿京报告。从此,耿京对辛弃疾更为嘉许了。
  后来,“前身青兕”这一典故,用来称人有才能、本领。(丁双双)
  《宋史·辛弃疾传》

(2) [青兕]辛弃疾为何被指认为“青兕”

辛弃疾为何被指认为"青兕"
 
 
 
能文能武的辛弃疾在一次抓捕行动中,被惊慌的叛徒一眼识破了“真相”——原来他竟是一头青兕。
 
青兕是什么?辛弃疾为什么被指认为青兕?后代人为什么要争当青兕或者青兕后身?大词人的这则轶闻其实并不简单,需要到历史和宗教中去找答案。
 
■青兕下凡:辛弃疾和《西游记》妖魔
 
《宋史》里有一段关于辛弃疾的故事。辛弃疾在北方参加了耿京的义军,并介绍他的朋友义端和尚也加入进来。却不想,那义端只是个投机分子,有一天趁人不备,偷了义军的大印,逃跑了。耿京加罪于辛弃疾,辛弃疾哪里受得了这份冤枉,于是单人独剑,纵马飞奔,追捕义端。义端和尚没料到,义军之中这么快就有人追上他了,猛一回头,心里一惊,立刻滚下马来。他看到了什么以致如此惊恐?他看到的是一头迅猛的“青兕”——辛弃疾的“真相”!
 
青兕是什么呢?《西游记》第五十回讲到:师徒四人好不容易过了通天河,继续前行。孙悟空前去化斋时,唐僧等三人被妖魔捆去了。悟空在山神、土地的指引下,找到妖洞,喊出那魔王,见他模样:“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悟空和它打斗时竟被套走了金箍棒,先后请了天兵、罗汉都没战胜它,最后请出太上老君,才知道它原来是老君所骑的青牛,下到凡间做了兕大王。
 
义端和尚看到的“青兕”大概与它相仿,至少那迅猛异常、剽悍威烈的形象应该是一致的。辛弃疾遇人不淑,气不打一处来,面目异于平常,人快马疾,正如一头威猛的青兕从天而降。
 
■神奇动物:青兕的历史和传说
 
现实中真的有青兕这种动物么?如果有,它是什么样子呢?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考证,可以对“兕”的历史有个大体的认识。
 
兕是春秋以前华北平原上常见的猛兽,最有可能是一种野生的圣水牛。“兕”是象形字,描摹了这种动物鲜明的特征:头上长着两只大角,有像马尾一样的尾巴。兕角中空,人们用它做酒器,唤作“兕觥”。《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因其凶猛与虎有一拼,故常常虎兕并称。《诗经·小雅·何草不黄》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论语》:“虎兕出于柙。”
 
远古,人们常常捕杀兕,偶尔用来祭祀,食其肉,拿它的皮制作兵甲。《国语》记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有十万三千兵卒身着兕甲。一进入战国,因为气候等原因,华北平原的兕开始绝迹,见不到兕的人们便开始臆想,将兕与犀的部分特点杂糅,比如将犀皮坚厚的特点移植到兕身上,《考工记》甚至认为兕皮比犀皮还坚韧,能多放一百年。但是这种混淆的情况还不普遍,毕竟那时南方还有兕存在。
 
  汉武帝时期,茂陵(今西安附近)富民袁广汉“于北山下筑园,东西四里,南北五里。激流水注其中。构石为山,高十余丈,连延数里。养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兕,奇兽珍禽,委积其间”(《三辅黄图》)。北方有钱人建起的这个“动物保护区”,养了些奇兽珍禽,“青兕”也列在其中,可见当时青兕已是稀有动物了,大概已濒临灭绝。还有一种可能是,圈养的“青兕”已非先秦时所说的兕,只是因为貌似借用了兕之名。
 
许慎写于东汉中期的《说文解字》说“兕如野牛而青”,但不知他是根据文献,还是亲眼所见。大概在东汉末期,兕在南方、北方都看不到了,开始成为传说中的动物。可能根据当时独角犀的特点,东汉末郑玄较早将兕说成“似牛,一角”的野兽。到了立国于南方的晋代,人们较汉代人更容易看到独角犀,兕一角的观念更牢固了。郭璞注《尔雅》又撮合了许慎的青色说,称兕“一角,青色,重千斤”。刘欣期《交州记》说“兕出九德(今越南北部),有一角,角长三尺余”,则是将犀称作兕了。南宋与辛弃疾同时代的罗愿则直接说:古人把犀称作兕。他又说兕、犀毕竟不同:“兕青而犀黑,兕一角而犀二角”(《尔雅翼》)。说法有些混乱了。
 
正是因为青兕久已灭绝,带来了各种揣测、联想,在传说中它的形象不断被创造,愈来愈神秘。
 
■所谓“真相”:和尚心理在作怪
 
义端和尚恐慌之中,对追上来的辛弃疾说:“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那么辛弃疾本人长得什么样子呢?其友人陈亮形容他:“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这种“眼光有棱”、“背胛有负”的身体特点与青兕大王“双眸幌亮”、“筋挛硬如钢”形象可以相参照,所以义端的联想是不太费脑力的,不是临时编造的奉承话。
 
义端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真相”在义端那里,指的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事情的本来面目,而是佛教用语,好比说本相、实相,属于义端和尚的“专业术语”。辛弃疾自然不是青兕转世,义端也不会有意将他“妖魔化”,那为什么和尚偏偏说的是青兕,而不是別的呢?这就要提到禅宗文化。
 
禅宗在宋代的影响愈来愈深广。“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该派宗旨。“性”是生起心的本相,是心的本原。禅家或称本来面目、本性、自性、五根、六根等。义端所说的“真相”,与本相、自性、根性等一致。禅宗常用牛来比喻自性,因为牛的凶猛、倔拗、不易控制的脾性与未修行的人的心性相仿。《遗教经》说:“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接着就是用牛来比喻五根。五根当制,则牛须制,便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比喻“牧牛”。《增一阿含经》专门有“牧牛品”。禅宗亦借牧牛来比喻修心。北宋清居禅师曾经“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图有八幅,分别为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忘牛、人牛俱忘。由其步步为营、细致周到的措施,可见禅宗对众生自性的担心。牛的影子,深深地烙在了僧人们的心底。
 
“少年横槊,气凭陵”、“壮岁旌旗拥万夫”的辛弃疾,气豪神逸,不可羁勒,哪得控制?义端以他“专业”的功底,立刻由辛弃疾联想到牛,而青兕为牛中最凶猛者,以之拟猛人辛弃疾,最为恰当。古人常常将“虎兕”并称,义端没有像陈亮那样把辛弃疾比作“真虎”(《辛稼轩画像传》),正是他作为和尚的文化心理在起作用。
 
辛弃疾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理解“君真相乃青兕”为“你的长相像青兕”(《辛弃疾传》),将“真相”误解为“长相”,仅及外貌,却忽略了人物性格,主要因为不知“真相”实为佛教术语。
 
青兕传说中的形象,辛弃疾刚猛的英雄形象,义端和尚的佛教心理,缺一不可,它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神话,成为历史,从此深深地扎入后世文人的心底。
 
■青兕后身:史上最“牛”粉丝团
 
辛弃疾生前已享大名,身后更是被无数人景慕、效仿,其中不乏名家,而且他们还被誉为“青兕后身”,或者竟以“青兕”自称,皆以辛弃疾为统领,浩浩荡荡,穿越八百年的历史长河。
 
辛弃疾壮志难酬,坐看宋朝丧权辱国,英雄只有愁滋味。这样的历史情境不断搬演,这是后来许多有志之士引辛弃疾为同调的根本原因。盛宣怀女婿、翰林院编修费念慈曾作《贺新郎》词:“沦落斜阳身世,且莫更狂呼青兕。”青兕们所欲拯救的就是如斜阳般沦落的时势,尽管他们多是无力回天。
 
清初词坛巨擘陈维崧,明亡后隐居不仕,其词的气魄、骨力皆得稼轩真传。浙西词派领袖朱彝尊《迈陂塘》称许他:“擅词场、飞扬跋扈,前身可是青兕?”二百年后,易顺鼎作《贺新郎》词:“有青兕前身堪证。”也是指陈维崧。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丘逢甲率领亲自组织的台湾义军,与日军殊死战斗。后《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割让,他“痛哭辞故国”后,发誓“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他经历与辛弃疾相似,自称“前身青兕愧僧知”(《实甫将行赋此为别》二首其二)。
 
“青兕”粉丝团里,最执着的莫过于柳亚子了,他自称崇拜辛弃疾,改名弃疾,在《民报》发表文章时署名稼轩。他还说:“辛亥革命起来,我二十五岁了,在上海《天铎报》做文章,笔名青兕,青兕者,是用辛稼轩‘前身青兕’的古典。”他发表《青兕宣言》等讨伐袁世凯复辟,积极主张北伐。青兕的意象在他的诗词中反复出现。如今,江苏吴江柳亚子故居内的磨剑室书斋有副对联,是其友人所赠,上联便是“青兕前身辛弃疾”。
 
如此“青兕”粉丝团,可谓名副其实的“牛”。“青兕”号召力之强大,传播之久远,想当年义端仓猝之间冒出这个“灵感”之际,是万万难以梦见的。
 
 
 
 
 
 
 

(3) [青兕]对联基础知识(一)


            对联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联才需要押韵)。对联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对联格式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由一个作者创作的上下联称为“成联”或“自撰联”,或称为“自对联”。两个人或者两人以上共同创作时,先写成的一句称为“出句”,后写成的一句称为“对句”。出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二、对联的特点或曰格律要求
    对联的正规名称叫楹联,俗称对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第一、字数要相等
  “字数相等”包含三层意思:上下联相对应的词组字数相等;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字数相等;上联总字数和下联总字数相等。  
  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喜 上 眉梢(相对应的字、词字数相等)
  病例:  上联:春   来 眼际  下联:风光   无限 (“风光”和“春”虽然都是联句中的主语,但是字数不同,在对联中是不允许的。)
  多分句例:  上联:山明水秀,八节四时颜不老;  下联:日丽风和,千年万古景长春。  (“秀、和”为第一分句句脚,“老、春”为第二分句句脚,因第二分句是最后一个分句,故“老、春”称为联脚即可。)
    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千古一人。
  第二、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字、词的词性应属于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例:  春   来   眼际  喜   上   眉梢  名词 动词 名词(名词性偏正词组)
  病例:  春   来   眼际 (名词 动词 名词;细分:“眼、际”均为名词)  风光 无限 (名词 形容词;细分:“风、光”名词,“无”副词兼动词,“限”名词)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草木(草木桃李等)、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天文对地理、地理对宫室等等。
  第三、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第四、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第五、平仄相谐
   “平仄”的概念:“平”指普通话阴平、阳平,即第一、二声,如“妈、麻”,在对联中称为“平声字”;“仄”指普通话上声、去声,即第三、四声,如“马、骂”,在对联中称为“仄声字”。
  “平仄相谐”就是声调相互协调,以便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感。“平仄相谐”是对联的声律要素。
  对联不像格律诗词那样要求尾字押韵,但要求上联联脚是仄声,下联联脚是平声。“联脚上仄下平”是对联声律最基本的规则。例:
  春来眼际  平平仄仄      喜上眉梢  仄仄平平
  上联联脚“际”普通话读去声,在对联中归入仄声字,下联联脚“梢”读阴平,归入平声字。“际”和“梢”就符合“联脚上仄下平”的声律规则。而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风光无限”联脚都是仄声,所以此病例除了词性对仗不工的问题,还存在声律不合规则的问题。
  上例中,上下联除尾字平仄相反外,我们还注意到其他字的平仄也是相反的,这也是对联声律的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反也是“对”的概念,即反向对应。不过对联声律并不要求每个字都平仄相反,如上面的病例“春来眼际,悲上心头”,虽然“春”和“悲”都是平声,但整幅联作从声律上说是没有问题的。
  除联脚字平仄必须相反(且上仄下平)外,其他哪些字可以不相反,哪些必须相反?这就涉及到对联声律更多的规则,我们会在后面介绍。
  第六、内容相关
  对联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上下联内容应有关联。应把一副对联看作一篇文章,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不能上下联各说一件不相关的事物。如“春来眼际,喜上眉梢”两句话共同表达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
  病例:  春来眼际  悲上心头
  两句话表达的意义相隔甚远,这是不行的。
  “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的基本要素。
  至此,大家已经对“什么是对联”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常用“对仗工整”来肯定一副对联作品,其含义就是:此联作在内容、词性、声律三个方面符合要求。
  古代常将对联悬挂、张贴于店堂庙宇的楹柱上,所以对联又称楹联。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联的形式、用途和种类也有不少新的变化,“楹联”便成了对联的雅称。
  三、对联的种类。
   (一)、按字数,短联(十字以内),中联(百字以内),长联(百字以上)等。单边30字及以上为长联。
一字联
  墨(对)泉
  这是最精典的一字联。
  ‘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
  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同属于五行之一。
  此联还有另一种对法:
  墨(对)柏
  同“黑”、"白"相对,自“土”、“木”依为五行,且墨由柏来,可谓墨柏
二字联
  春花(对)秋月
  汉赋(对)楚辞
  书山(对)学海
  红玉(对)丹瑶
三字联
  水底月(对)镜中花
  孙行者(对)祖冲之
  水帘洞(对)花果山
  飞鸟尽(对)良弓藏
四字联
  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
  山清水秀(对)地杰人灵
  东南西北(对)春夏秋冬
  百花齐放(对)百家争鸣
五字联
  爱君希道秦(对)忧国愿年丰
  翱翔一万里(对)来去几千年
  半浸中华岸(对)旁通异域船
  苞蔵成别岛(对)沿浊致清涟
六字联
  云无心以出岫(对)鸟倦飞而知还。
  岂能尽如人意(对)但求无愧我心。
  竹雨松风琴韵(对)茶烟梧月书声。
  行止无愧天地(对)褒贬自有春秋。
七字联
  既闻山石无假色(对)亦知草木有真香。
  卜邻喜近清凉宅(对)与客同参文字禅。
  万里秋风吹锦水(对)九重春色醉仙桃。
  千秋笔墨惊天地(对)万里云山入画图。
  松叶竹叶叶叶翠(对)秋声雁声声声寒。
  八字联
  山水有灵亦惊知己(对)性情所得未能忘言。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对)秋宜明月春则和风。
  金铣玉徽仙藻灵艳(对) 麟宗骥旅丽木离披。
  丝竹同清当天合曲(对) 山水齐朗映日生文。
多字联
  书童磨墨墨抹书童一脉(mò)墨(对)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二)、按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分: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处处欢歌遍地    家家喜笑连天  
      陌上春来花似锦    庭前鹊闹客如云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朴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祝贺结婚所用的对联。如: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并蒂花开四季    比翼鸟伴百年
    绿叶衬红花花繁叶茂    情歌谱新曲曲美歌甜(花、曲为顶针手法)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黄兴挽七十二烈士联》: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如:      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  赠联:        颂扬或劝勉他人用的对联。如龚自珍赠魏源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综一代典,成一家言  中堂联:      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合字画的对联。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三)、按艺术特点分:  1、叠字联:同一个字连续出现。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叠字楹联,上联化用李清照词《声声慢》,使联语独具特色。全联从纵和横的角度描写了该园山重水复、鸟语花香的美景和游客流连忘返、恋人们卿卿我我的境况。该联读来声韵铿锵,语句含义丰富深长,为游人增添了无限情趣。再如: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这副楹联在解放前流传一时,它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2、复字联:同一个字非连续重复出现。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        月浮水面捞到水底月还沉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相传清朝大余县有个戴衢亨,勤奋好学,才华颇高,可因县官不识才,到30余岁连个秀才也没捞到。他的朋友出于义愤为他买了个秀才,得以取得乡试资格。在80天里,他由乡试到京试再到殿试,连中三元,被点为状元,衣锦归乡,感慨之余,写下了这副楹联。联语中“考无名”与“试第一”各自间隔出现三次,形象地表述了自己仕宦途中的坎坷经历,同时警告了那些玩忽职守、埋没人才的官吏,堪称联坛佳话,联中上品。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是在旧社会流传很广的一副对联,联中的“年年”、“处处”为叠字,“过”、“家”为复字,这副楹联把旧社会穷苦人流离失所的痛苦处境和对旧社会的不满与抗议充分地表达在联语的字里行间。   3、顶针联: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        例1、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例2、寿禄比南山,山不老,老福人,人杰年丰,丰衣足食,食的珍肴美味,位列三台,台享荣华宝贵,贵有稀客,客多是理,理正言顺也;  晦气如东海,海真大,大贪鬼,鬼面兽心,心术不端,端是财痞杂种,终必一死,死无下葬墓地,地伏饿狼,狼撕其身,身败名裂哉!     相传这副楹联的上联是个好吹牛拍马的富家子弟给一个大富翁送的寿联。做寿之日无人能对下联,喜得富翁眉开眼笑。一个穷秀才见了上联,即对出下联,叫一小孩送上,气得富翁七窍生烟,寿席不欢而散。这副楹联的上下联都是采用顶真法创制的,联语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子,上联把富翁捧上了天,下联却把富翁骂得狗血喷头,死有余辜,令人拍手称快。    例3、听雨雨住,住听雨楼边,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  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涛涛,观、观、观。     这副顶真对,既有句内顶真,又有分句之间的顶真。上联妙用一字两义,“住”一作“停止”,一作“住宿”,把听雨观潮之妙趣随着语意的跳跃尽纳联中。     例4、一副戏台联堪称顶真联中的佳品: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象谁,谁装谁,谁就象谁。     这副顶真楹联概括力极强,仅用了八个字,就把戏剧演员忘掉自我、逼真肖人的精彩表演描述出来了,该联对仗工稳,精巧风趣,联意隽永,是一副绝妙戏联。  4、音韵联:包括同音异字和同字异音。  同音异字        无山得似巫山好        何水能如河水清  同字异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山海关孟姜女庙前联)
第一种读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haishui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zhaoluo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fuyunzhang changchangzhangchangzhangchangxiao
第二种读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haishuizhaochao zhaozhaochao zhaochaoluo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fuyunchangzhangchangchangzhang changchangxiao
第三种读法: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haishuizhaozhaochao zhaozhaochaozhaoluo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fuyunchangchangzhang changchangzhangchangxiao
5、谐趣联:取诙谐幽默之意。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粉,八分九分十倍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一人占  
6、嵌字联:包括嵌入序数、方位、节气、年号、姓氏、人名、地名、物名(如药名)等。    例1、博爱存吾好,宜春有此家
(孙中山题爱春楼联)
 例2、日下苟鸣鹤,云间陆士龙
(西晋陆云与苟鸣鹤自我介绍对联,也是最早的嵌字联)
 注:日下,指京城附近。云间,上海松江县的别名。
 例3、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郭沫若题邹韬奋联)
 例4、此地之凤毛麟角,真人如仙露明珠
(蔡锷赠小凤仙联)
 例5、北宋西蜀 苏东坡中年南贬时笔迹
     白纸黑字 拓黄州赤壁青石上梅花(佚名)
注:上联嵌北西东中南方位词,下联嵌白黑黄赤青颜色。
  苏,在这里当苏醒的苏讲。此联属宽对。
 例6、 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
(王力)
注:198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活动,王力出了上联,但在征联的18万来稿中,没有一个对的工整的,最后还是王力自己对的下联。联中的人名均系现代著名人物。此联上下联的意思各自贯通,又嵌多人名字在其间,且工整对仗。
 例7、 悲哉 秋之为气,惨矣 瑾其可怀
(无名氏题绍兴古轩亭联)
注:此联下联可改为“壮矣”。
 例8、青兕前身辛弃疾,红牙再世柳屯田
注:兕,指犀牛,读si。红牙,打节奏用的板子。柳屯田,指柳永,作过屯田员外郎。
这副联是解放前一个叫傅龄安的人赠柳亚子的联,柳还有一名叫柳弃疾。
 例9、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注:这是一副嵌字转意联。1945年在成都报纸上刊出。
对于嵌字联,以七言为标准,上下联各嵌一字的是最见。有以下格式:都嵌在第一个字位置的叫鹤顶格;嵌第二字位置的叫燕领格;嵌第三字的叫鸢肩格;嵌第四字的叫蜂腰格;嵌第五字的叫鹤膝格;嵌第六字的叫凫胫格;第七字的叫雁足格。除此之外,还有上联嵌七、下联嵌一的叫蝉联格;反之叫魁斗格。有嵌三字的,四字的等,还有一些其他格,如碎锦格、云泥格、晦明格、双钩格、卷帘格、辘轳格、折枝格、鼎足格等,可参看《怎样做嵌字联》一书。
例10、当归方寸地        独活世人间 (药名)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461030/

《青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辛弃疾诗词少一点的【荐】 辛弃疾诗词少一点的【荐】
  • 辛弃疾的出名诗歌【精选】 辛弃疾的出名诗歌【精选】
  • 辛弃疾高中的诗歌【热】 辛弃疾高中的诗歌【热】
  •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集合4篇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集合4篇
  • 关辛弃疾的诗词解读精选三篇 关辛弃疾的诗词解读精选三篇
  •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合集二篇) 描写战争的诗词辛弃疾鉴赏(合集二篇)
  •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汇编四篇】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汇编四篇】
  • 辛弃疾诗词及译文精选四篇 辛弃疾诗词及译文精选四篇
为您推荐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二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二篇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精选二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范文(通用2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范文(通用2篇)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范文(通用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合集2篇)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合集2篇)
    古代文学一般包括欧洲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欧洲古代文学又包括古希腊文学和罗马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按时间分类,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合集2篇),欢迎品鉴!
  •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六篇】
    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六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鹧鸪天送人》赏析【六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鹧鸪天辛弃疾(合集4篇)
    鹧鸪天辛弃疾(合集4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鹧鸪天辛弃疾(合集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1000字(通用3篇)
    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1000字(通用3篇)
    红色是一个汉语词语。指1、(名)红的颜色。2、(形)属性词,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传奇英雄事迹故事1000字(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五篇】
    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五篇】
     事迹,读音是shìjì,汉语词语,意思是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爱国事迹素材【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辛弃疾生平事迹简介(合集五篇)
    辛弃疾生平事迹简介(合集五篇)
    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生平事迹简介(合集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及翻译注释(通用3篇)
    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及翻译注释(通用3篇)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原文及翻译注释(通用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关于辛弃疾诗中绝美名字【三篇】
    关于辛弃疾诗中绝美名字【三篇】
    辛弃疾乃是豪放派的代表,其诗词作品亦是巍峨壮观、气势磅礴。那么,辛弃疾诗中绝美名字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辛弃疾诗中绝美名字【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