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


现代诗 2019-10-02 09:23:32 现代诗
[摘要]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共5篇)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总让人们为如何健康生活伤透了脑筋,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因此,人们在确定膳食营养结

【www.shanpow.com--现代诗】

【一】: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现状及发展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总让人们为如何健康生活伤透了脑筋,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因此,人们在确定膳食营养结构时,既要考虑传统膳食结构中那些有益的方面,也要孝虑目前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便使我们的膳食营养结构更趋于合理和个性化。同时文章还阐述了改善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的思路及发展模式等。

关键词:中国膳食结构,饮食质量,国外膳食结构,意见及发展模式

合理膳食首先要处理好各种食物的配比关系。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均有其特点和相应的营养价值,故在人们组织膳食的时候,必须将各种食物进行合理的调配才能符合人体的需要,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能的需要才能保持平衡。

一、中国居民平衡膳食结构

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为辅;各地区,各民族以及城乡都存在差异;饮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渐增大,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糖类的供能呈下降趋势。存在的问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脂肪摄取量大;奶和豆制品摄取量小;不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并存。

以高谷物膳食类型为主的居民主要反映在住校的学生群体、大部分农村地区

等。高谷物类型的特点为总体营养水平低,以粮谷类食品为主,而动物性食品和蔬菜及水果食品摄入不足。从营养成分分析,高谷类膳食结构造成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蛋白质是维持肌体正常运转的主要营养素,是构成肌体和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造成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的物质保证,这是糖和脂肪不能代替的。如果优质蛋白质长期缺乏就会导致记忆力障碍、抗病力减弱等。

高谷类膳食结构也是造成矿物质元素如铁、钙、锌等缺乏症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铁的缺乏对人体会造成极大危害,因为膳食铁是以血红素铁和离子铁形式存在的,其中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尤其以瘦肉、动物血、肝脏中含量高,而高谷类膳食结构提供的血红素铁少,所以造成了铁营养状况低下,最终给人体带来一定疾病。

膳食中若以高谷类食品为主,果蔬类食品明显不足,也是导致体内维生素A、C及B族维生素缺乏症的主要原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如果食物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会使肌体引发代谢紊乱和出现病理状态,如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食欲差、齿龈出血、伤口不易愈合等,维生素A缺乏可影响眼球内视紫质的合成和更新,使视紫质再生过程受到抑制或完全停止,引起夜盲症、暗适应能力减弱,同时发生干眼病、角膜溃疡等。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

膳食中的蔬菜和水果,粮谷类含量极少,满足不了体内的需求

二、中国膳食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特点是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植物性食物食用过多,以蛋白质等营养素为主要来源的动物性食物食用不足。因此,要保证我国人民膳食的合理化,满足平衡膳食的要求,就必须使膳食中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保持平衡,应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动物性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适合人体的需要,便于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且赖氨酸含量一般较丰富,可以补充植物性食物中赖氨酸的不足。动物性食物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铁,是血红素铁,有很好的吸收利用率。鱼类特别是海产鱼,含有N-3系列a—亚麻酸及其一般都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B2,叶酸等。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动物性食物食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居民(主要是城市居民)开展出现动物性食物食用过多,导致“文明病”如肥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因此,应注意保持膳食结构的平衡和合理,

提倡经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情况极为不均衡。 ⑵大多数城市脂肪供能比已超过30%,且动物性食物来源脂肪所占的比例偏高。中国城市居民的疾病模式由已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居首位转化为以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为主,膳食结构变化是影响疾病谱的因素之一。

⑶城市居民主要是调整消费比例,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过量消费,主要是应减少猪肉的消费量,脂肪供热比控制在20-25%为宜。

⑷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已趋于合理,但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还偏低。 ⑸奶类食物的摄入量偏低。

⑹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我们当前膳食的主要缺陷,也是我们建议食物消费量时应当重点改善的方面。

综上所述,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应保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其制品的消费,在贫困地区还应努力提高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此外,食盐的摄入量要降低到每人每日6g以下。

三、国外的膳食结构

《2005年美国膳食指南》忠告大家:你可能吃了足够的食物,但是这些食物并不一定能给你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素以保持你的身体健康。你每天都在生活,但可能没有进行足够的体育运动以保持体形并燃烧多余的热量。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正

确的饮食、积极的运动、安全的食品,它们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

1、以美国欧洲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三高型膳食结构

三高型膳食结构即高热能、高脂肪、高蛋白。他们的食物种类主要是:年粮食食用量仅为50—75公斤,肉类则禽、蛋、蔬菜、水果等。奶是100—150公斤。此外,还有大量的克以上,脂肪在130—150克,热能高达3300—3500千卡(13807—14644千焦耳)。但美国人做菜时的烹调油用量较少、放盐少;动物内脏食用量较低,这

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2、日本的膳食结构

日本的膳食结构比较合理,它融合东西方膳食精华,取长补短。其中植物性食物占较大比例,但动物性食品仍有适当的数量,膳食中的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搭配的较为合理,动物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50%。平均营养水平每人每天摄入热能大约2600千卡,蛋白质和脂肪均达到了80克以上。比较符合人体的正常需要。但日本

人喜欢吃精米面和咸鱼的习惯不应借鉴。

3、“地中海式膳食结构”

“地中海式膳食结构”主要以淀粉类食品和菜糊状调料,少量肉食,加上大量的绿叶和新鲜水果。他们常用的食物是;橄榄油、大蒜、鱼、蔬菜、野菜、谷物、水果、红葡萄酒等。

从国外的膳食结构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类的食物多种多样,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尽相同。除母乳外,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构成,才能满足人体营养所需,达到营养均衡、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

四、提高中国居民饮食结构质量新思路

1.膳食结构要平衡

平衡的膳食结构为:A粮食类:主食,占40%。

B富含蛋白质类:瘦肉、鱼、禽、蛋等。荤类,占20%。

C蔬菜水果类:素类,占30%。

D烹调油类:调味品,占10%。

以上四类食物每天、每餐都应适当兼顾。

2.膳食制度要合理

根据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规律,一般食物在胃内停留3-5个小时,再结合工作和学习的时间,每天以一日三餐较为适宜。一日三餐的比例为:A早餐占全日量的30%

左右;B午餐占全日食量的40%左右;C晚餐占全日食量的30%左右。

www.shanpow.com_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

3.减少烹调处理时营养素的损失

A使用冷水淘米,淘米次数不要太多。防止米粒表面营养素的破坏。

B油炸食品不仅破坏营养素,还会致癌,应少吃。

C蔬菜要先洗后切,不要浸泡时间过长,会破坏维生素。

D炒菜要急火快炒,损失的维生素会少些。

4.食物应色、香、味俱全

合理的膳食不仅要考虑营养丰富,做出来的菜肴还要色(好看)、香味(蚊香)、味(味好)俱全,才能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才会增进食欲。

5.食物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合理的膳食不仅营养要好,还要清洁卫生,做到无毒、无害,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另外,肥肉和荤油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是高热能、高脂肪食物,若摄入过多就会引起脂质代谢失调、血脂升高,继而发生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脂肪酸,因此日常膳食中提倡少吃肥肉和荤油,而食用一定量的植物油。

综上所述,虽说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导致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膳食纤维就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为了身体的健康,人们必须从小就注意吸收多方面的营养,做到不偏食、营养均衡,才能达

到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道.世界谷物问题[J].世界农业,1989,(10).

[2] 翟艳丽,张印红.膳食平衡指数法对医学生膳食结构调查和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8,(02).

[3] 赵霖,鲍善芬.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J].中国食品学报,2004,(04).

4] 李好.[D].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5] 翟凤英,葛可佑,阎怀成,胡健,贾凤梅,徐青梅.中国城镇居民的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J].卫生研究

[6]李哲敏.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及营养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实证研究

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实证研究

10秋行政管理 闫 慧

摘要:由于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还是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而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研究,了解和掌握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找出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消费水平 ,消费结构 ,消费差异 ,收入差距

一、概述

1、研究问题的提出

消费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与投资和外需相比,消费需求是最基础、最不可替代的 。一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大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消费需求稳步持续增长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最终动力 。

2、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生产和消费时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主体,对再生产过程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生产时消费的基础,对消费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消费反过来又会影响和制约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发展的动力。由生产和消费的这种辩证关系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研究城乡居民的消费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有关消费需求的基本理论介绍

消费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消费品的需求。从消费形式上看包括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公共消费需求俩部分。

1、消费需求水平

消费需求水平又称消费需求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消费资料、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总和,表明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

2、消费需求结构

消费需求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需求结构的最基本因素。

3、消费需求变动的一般趋势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即人们的消费需求会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交换范围的扩大和交换关系的加深而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出新的更高层次的需求的客观性。

4、消费在社会在生产中的作用

消费时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生产、分配、交换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在社会在生产中,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

www.shanpow.com_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

三、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认清我国城乡居民在消费支出顺序和消费支出比例方面存在差异的现状,从现象中深入分析出本质,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城乡消费支出的结构顺序存在明显差异。城镇居民基本上是吃穿住行的消费序列,农村居民则是吃住穿行的消费序列。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下

行的趋势已得到遏制,目前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基本状态和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正逐步走出衰退的阴影,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这其中消费的作用不可低估,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增幅虽比去年有所回落,但在全球经济低迷、消费萎缩的大环境下,这个增速来之不易。上半年在GDP比去年同期增长7.1%中,消费的贡献达3.8个百分点,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4%,消费“马车”表现抢眼。上半年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城乡居民收入也保持了难得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增长11.2%和8.1%)。然而,目前消费市场的提振尚欠火候,表现为代表消费品市场的综合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以来环比增速持续降低,国内大部分城乡居民仍不敢放心大胆和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消费,意味着居民的消费欲望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激励,居民的消费潜力远未得到发挥,而这些才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所在;换言之,目前尽管经济出现回暖征兆,但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现状并不乐观,加上与此相关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量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出口企业依然订单缺少等因素,现在就对经济形势表现乐观为时尚早,也就是说到了绝大多数居民肯花钱了,放心大胆的消费了,居民的消费结构和层次明显迈上了新的台阶后,才是我国经济真正的复苏。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国提振居民消费任重道远,扩大和刺激居民消费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因此今年下半年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和多管齐下来推动我国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在经济回升和经济结构调整格局中的主导作用。而当前稳定、提高并改善我国居民消费预期迫在眉睫。居民消费增长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经济与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倾向以及消费行为也在发生着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并对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影响的今天,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倍加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当前特殊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扩大居民消费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人们期望居民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充分说明在当前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的新时期,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扩大消费需求,不仅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内需驱动、消费支撑”发展模式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距不断扩大

(一)、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对比www.shanpow.com_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

居民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因素。排除其他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居民消费支出必然随着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近十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亦逐年得到增加。但由于主要受农村居民收入増长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使得原有的城乡消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

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比1998年增长1.54倍,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仅比1998年增长94.7%;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的不同步,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同步。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55元,比1998年增长94.1%,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3265元,仅比1998年增长88.7%。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仅绝对额相差较大(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仅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的27.5%),而且从消费支出比例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差距呈不断扩大态势。近十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历年环比增长速度虽然大多数年份略高于同期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但均低于历年同期全体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年扩大,城乡消费水平对比项的比值虽起伏不大,但其消费的绝对值持续拉大。

(二)、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对比

【三】:西南地区高校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问题研究论文

  高校高级职称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群体,是社会生活中一个极其特殊的群体,从事着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合格的高校高级职称教师不但要具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还需要拥有健康体魄。目前他们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其平均预期寿命与全国的平均预期寿命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西南地区高校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问题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西南地区高校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问题研究全文如下:

www.shanpow.com_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

  摘要:分析西南地区高级职称教师体检结果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三个健康问题,其中男性教师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行政岗位高级职称教师高于教学科研岗位高级职称教师。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西南地区;高级职称教师;健康

  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承担着学校最重要的教学、科研工作,其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工作的开展,且对整个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依据西南地区部分高校(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高级职称教师体检结果,从不同维度对高级职称教师的健康状况并对其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明确掌握高校高级职称教师群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进行干预策略提供准确的理论支持。

  一 不同维度下高级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1 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总体状况

  本研究依据教师体检结果对教师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体检指标主要包括:肝功、肾功(尿酸异常、血糖异常)、血脂(甘油三脂异常和血脂超标)、乙肝表抗、甲胎蛋白、血常规、癌胚抗原、B超(脂肪肝、胆囊息肉、子宫肌瘤、结石等)、心电图、腰椎片。体检所有指标均正常的教师比例为34.6%,肝功能异常者比例为8.3%,肾功能异常者29.2%,血脂异常者、比例为23.3%,有5%比例的教师乙肝表面抗体呈阳性,B超异常者比例为37.5%,血常规异常者为5.8%,心电图异常者的比例为9.6%,而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异常者均仅仅出现了1例。由此可得,西部高校高级职称教师中有2/3的教师出现了不同类型身体健康指标异常,其中以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三项指标表现最为突出。

  2 不同性别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不同性别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指标比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肾功能、血脂和B超三项指标差距最大,男性高级职称教师三项指标异常比例分别为34.1%、27.3%和41%,而女性教师的比例分别为5.0%、5.2%和2.1%。在所有的指标中女性教师仅在心电图检查异常指标的比例高于男性高级职称教师,女性教师和男性教师心电图检查异常分别为12.5%和9.0%,而在肝功能异常、血常规异常和乙肝指标中两者比例较为接近。

  3 不同岗位高级职称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

本研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wx/106986/

《城乡居民饮食结构差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爱国的现代诗歌(合集四篇) 爱国的现代诗歌(合集四篇)
  • 歌颂警察的现代诗歌精选2篇 歌颂警察的现代诗歌精选2篇
  • 经典公园的现代诗歌精选二篇 经典公园的现代诗歌精选二篇
  • 歌颂菊的现代诗歌三篇 歌颂菊的现代诗歌三篇
  • 纪念抗战的现代诗歌范文三篇 纪念抗战的现代诗歌范文三篇
  • 赞美郊游的现代诗歌(通用3篇) 赞美郊游的现代诗歌(通用3篇)
  • 赞美番茄的现代诗歌(通用4篇) 赞美番茄的现代诗歌(通用4篇)
  • 给太阳的现代诗歌(通用3篇) 给太阳的现代诗歌(通用3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