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


三字经 2019-09-27 05:07:07 三字经
[摘要]第一篇陈修园: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医学三字经》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所著。是其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所列病证从病因病机、辩证洽则,到有效方药,完备而实用。全书用三字韵语文体写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书。 医学源流第一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

【www.shanpow.com--三字经】

第一篇陈修园:陈修园《医学三字经


   《医学三字经》是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晚年所著。是其毕生临床经验的高度总结,所列病证从病因病机、辩证洽则,到有效方药,完备而实用。全书用三字韵语文体写成,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易读易记,是初学中医的良好入门书。 
    医学源流第一
  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问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六经辨,圣道彰。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李唐后,有千金;外台继,重医林。后作者,渐浸淫;红紫色,郑卫音。迨东垣,重脾胃;温燥行,升清气;虽未醇,亦足贵。若河间,专主火;遵之经,断自我;一二方,奇而妥。丹溪出,罕与俦;阴宜补,阳勿浮;杂病法,四字求。若子和,主攻破;病中良,勿太过。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明以后,须酌量;详而备,王肯堂。薛氏按,说骑墙;士材说,守其常;景岳出,著新方;石顽续,温补乡;献可论,合二张;诊脉法,濒湖昂。数子者,各一长;揆诸古,亦荒唐。长沙室,尚彷徨。惟韵伯,能宪章;徐尤著,本喻昌;大作者,推钱塘。取法上,得慈航。
   中风第二
   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义,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瘖喎斜,昏仆地;急救先,柔润次;填窍方,宗金匮。
  虚痨第三
   虚痨病,从何起;七情伤,上损是;归脾汤,二阳旨。下损由,房帏迩,伤元阳,亏肾水;肾水亏,六味拟;元阳伤,八味使。各医书,伎止此。甘药调,回生理;建中汤,金匮轨。薯蓣丸,风气弭;蟅虫丸,干血已。二神方,能起死。
  咳嗽第四
   气上呛,咳嗽生;肺最重,胃非轻。肺如钟,撞则鸣。风寒入,外撞鸣;痨损积,内撞鸣。谁治外,六安行;谁治内,虚痨程。挟水气,小龙平。兼郁火,小柴清。姜细味,一齐烹;长沙法,细而精。
  疟疾第五
   疟为病,属少阳,寒与热,若回翔。日一发,亦无伤,三日作,势猖狂。治之法,小柴方,热偏盛,加清凉;寒偏重,加桂姜;邪气盛,去参良;常山入,力倍强。大虚者,独参汤;单寒牝,理中匡,单热瘅,白虎详。法外法,辨微茫;消阴翳,制阳光。太仆注,慎勿忘。
  痢症第六
   湿热伤,赤白痢。热胜湿,赤痢渍;湿胜热,白痢坠。调行箴,须切记!芍药汤,热盛饵;平胃加,寒湿试。热不休,死不治。痢门方,皆所忌,桂葛投,鼓邪出,外疏通,内畅遂。嘉言书,独得秘;寓意存,补金匮。
  心腹痛、胸痹第七
   心胃疼,有九种。辨虚实,明轻重。痛不通,气血壅;通不痛,调和奉。一虫痛,乌梅丸;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腹中痛,照诸篇;金匮法,可回天,诸方论,要拳拳。又胸痹,非偶然,薤白酒,妙转旋,虚寒者,建中填。
  隔食反胃第八
   隔食病,津液干,胃脘闭,谷食难。时贤法,左归餐;胃阴展,贲门宽。启膈饮,理一般。推至理,冲脉干,大半夏,加蜜安。金匮秘,仔细看!若反胃,实可叹。朝暮吐,分别看。乏火化,属虚寒;吴萸饮,独附丸,六君类,俱神丹。
  气喘第九
   喘促症,治分门,鲁莽辈,只贞元;阴霾盛,龙雷奔。实喘者,痰饮援;葶苈饮,十枣汤;青龙辈,撤其藩。虚喘者,补而温,桂苓类,肾气论;平冲逆,泄奔豚;真武剂,治其源。金水母,主诸坤;六君子,妙难言。他标剂,忘根本。
  血症第十
   血之道,化中焦;本冲任,中溉浇;温肌腠,外逍遥。六淫逼,经道摇;宜表散,麻芍条。七情病,溢如潮。引导法,草姜调;温摄法,理中超;凉泻法,令瘀销。赤豆散,下血标;若黄土,实翘翘,一切血,此方饶。
  水肿十一
   水肿病,有阴阳;便清利,阴水殃;便短缩,阳水伤。五皮饮,元化方,阳水盛,加通防;阴水盛,加桂姜;知实肿,萝枳商;知虚肿,参术良;兼喘促,真武汤。从俗好,别低昂。五水辨,金匮详。补天手,十二方。肩斯道,勿炎凉。
  胀满蛊胀十二
   胀为病,辨实虚;气骤滞,七气疏;满拒按,七物祛;胀闭痛,三物锄。若虚胀,且踌躇。中央健,四旁如。参竺典,大地舆。单腹胀, 实难除。山风卦,指南车。易中旨,费居诸。
  暑症十三
   伤暑症,动静伤。动而得,热为殃;六一散,白虎汤。静而得,起贪凉;恶寒象,热逾常;心烦辨,切莫忘!香薷饮,有专长。大顺散,从症方。生脉散,久服康。东垣法,防气伤。杂说起,道弗彰。若精蕴,祖仲师;太阳病,旨在兹;经脉辨,标本歧;临证辨,法外思;方两出,大神奇。
  泄泻十四
   湿气胜,五泄成;胃苓散,厥功宏。湿而冷,萸附行;湿而热,连芩程;湿挟积,曲楂迎;虚兼湿,参附苓。脾肾泻,近天明;四神服,勿纷更。恒法外,内经精。肠脏说,得其情。泻心类,特丁宁。
  眩晕十五
   眩晕症,皆属肝。肝风木,相火干;风火动,两动抟,头旋转,眼纷繁。虚痰火,各分观;究其指,总一般。痰火亢,大黄安;上虚甚,鹿茸餐;欲下取,求其端。左归饮,正元丹。
  呕、哕、吐(附呃逆)十六
   呕吐哕,皆属胃;二陈加,时医贵。玉函经,难仿佛。小柴胡,少阳谓,吴茱萸,平酸味。食已吐,胃热沸;黄草汤,下其气。食不入,火堪畏;黄连汤,为经纬。若呃逆,代赭汇。
  癫狂痫十七
   重阳狂,重阴癫。静阴象,动阳宣。狂多实,痰宜蠲(juān);癫虚发,石补天。忽搐搦(chǜnuò),痫病然;五畜状,吐痰涎,有生病,历岁年。火气亢,芦荟平;痰积痼,丹矾穿。三症本,厥阴愆。体用变,标本迁。伏所主,所因先;收散互,逆从连;和中气,妙转旋。悟到此,治立痊。
  五淋、癃闭、赤白浊、遗精十八
   五淋病,皆热结。膏石劳,气与血。五淋汤,是秘诀;败精淋,加味啜;外冷淋,肾气咽。点滴无,名癃闭。气道调,江河决,上窍通,下窍泄,外窍开,水源凿。分利多,医便错。浊又殊,窍道别。前饮投,精愈涸。肾套谈,理脾恪。分清饮,佐黄蘖;心肾方,随补缀。若遗精,另有设。有梦遗,龙胆折;无梦遗,十全设;坎离交,亦不切。
  疝气 十九
  疝任病,归厥阴。寒筋水,气血寻,狐出入,颓顽麻。专治气,景岳箴。五苓散,加减斟。茴香料,著医林。痛不已,须洗淋。  
    痰饮二十
   痰饮源,水气作。燥湿分,治痰略。四饮名,宜斟酌。参五脏,细量度。补和攻,视强弱。十六方,各凿凿。温药和,博返约。阴霾除,阳光灼。滋润流,时医错。真武汤,水归壑。白散方,窥秘钥。
  消渴 二十一
  消渴症,津液干。七味饮,一服安。金匮法,别三般。二阳病,治多端。少阴病,肾气寒;厥阴症,乌梅丸。变通妙,燥热参。
  伤寒瘟疫二十二
   伤寒病,极变迁。六经法,有真传。头项病,太阳编。胃家实,阳明编。眩苦呕,少阳编。吐利痛,太阴编。但欲寐,少阴编。吐蛔渴,厥阴编。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汗吐下,温清悬;补贵当,方而圆。规矩废,甚于今。二陈尚,九味寻;香苏外,平胃临;汗源涸,耗真阴;邪传遍,病日深。目击者,实痛心!医医法,脑后针。若瘟疫,治相侔。通圣散,两解求。六发备,汗为尤,达原饮,昧其由。司命者,勿逐流!
  妇人经产杂病二十三
   妇人病,四物良。月信准,体自康。渐早至,药宜凉;渐迟至,重桂姜;错杂至,气血伤。归脾法,主二阳;兼郁结,逍遥长。种子者,即此详。经闭塞,禁地黄。孕三月,六君尝。安胎法,寒热商。难产者,保生方。开交骨,归芎乡;血大下,补血汤。脚小趾,艾火汤;胎衣阻,失笑匡;产后病,生化将。合诸说,俱平常,资顾问,亦勿忘。精而密,长沙室。妊娠篇,丸散七。桂枝汤,列第一。附半姜,功超轶。内十方,皆法律。产后篇,有神术。小柴胡,首特笔。竹叶汤,风痉疾;阳旦汤,功与匹。腹痛条,须详悉。羊肉汤, (xiǔ)痛谧。痛满烦,求枳实;著脐痛,下瘀吉;痛而烦,里热窒;攻凉施,毋固必。杂病门,还熟读。二十方,效俱速。随证详,难悉录。唯温经,带下服;甘麦汤,脏燥服。药到咽,效可卜。道中人,须造福。
  小儿二十四
   小儿病,多伤寒,稚阳体,邪易干。凡发热,太阳观。热未已,变多端。太阳外,仔细看。遵法治,危而安。若吐泻,求太阴;吐泻甚,变风淫;慢脾说,即此寻。阴阳症,二太擒;千古秘,理蕴深,即痘疹,此传心。谁同志,度金针。

第二篇陈修园:清代名医陈修园


   中华名中医
   清代名医---陈修园
 
       陈修园(1753 -1823),名念祖,字修园,号慎修,福建长乐县人。
    其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其父陈廷启早逝。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陈修园便由祖父抚养长大。
    他七岁能背诵经文,十四岁习举子业,并兼读医书,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岁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兼带学徒。
    为了深造,他曾去榕城(今福州)鳌峰书院,受业于孟超然,专攻经史、深研岐黄。乾隆五十七年陈修园中了举人,时年三十九岁。后上京会试,没有考中。回家后在长乐吴航书院任教,既讲儒家《四书》、《五经》等书,又讲医家《灵枢》、《素问》等典藉。
    两年后去泉州清源书院任讲习,随名医蔡宗玉先生学医。八年后他又上京参加会试,皇上赐赴保阳,第二年任威县知县。后来曾去恒山、保阳、高阳等地救灾,接着就升任同知知州,还曾一度代理正定府知府。再八年后,他又上京补阙,仍然被派到保阳任职。
    在为官期间,他能关心百姓疾苦,体察民情,不事鞭挞,遇事善于判断,史书称其“有贤声”。
    在六十七岁那年,他以年老的理由请求去官归田。回到福建后,他便在福州的嵩山井上草堂亲自讲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籍,评析各家学术之得失,各地前往听讲、求教的人很多。     陈修园中举后上京会试,碰到刑部郎中伊朝栋患了中风病,手脚偏废,整日昏迷、不醒人事,十多天没吃没喝,所有医生都束手无策,声称不能治了。他便用加大处方剂量的方法为其治疗,结果治好了,于是在京都名声大振,前来求医者门庭若市。其间,军机大臣和绅病“足痿”(脚上肌肉麻痹萎缩),也是经过陈修园的治疗而痊愈。他便想把陈修园强留在自己身边,并用推荐陈修园去太医院任职来加以引诱,但陈修园坚决推辞不答应,借口有病回家去了。
    1801年在威县任职时,他得知直隶(河北省)的妇女许多都患有“阴挺”(子宫下垂)病,便专门研制了内服、外敷的方药,救治了不少妇女。
    恒山夏季雨水成灾,陈修园奉旨去勘探灾情,发现当地“温疟”(发热多、发冷少的疟疾)流行,很多人死于医生的误治。他就按病症分型,制成三种不同的丸药,普遍施舍给城乡的百姓,并告诉人们对症选服丸药的方法,救治了许多人,史书赞其“活人无算”。
    在许多人得救的同时,陈修园自己却因积劳成疾而得了“寒厥”症(四肢逆冷,脸青腹急,不省人事)。所有医生都束手无策治不好了。谁知他竟在半夜神志略为清醒时,为自己开了一张处方,服了两剂药就痊愈了。
    第二年,直隶省制台大人熊谦得了中风病,陈修园让他经常服用黄蓍五物汤,并用补肾养肝的丸药调理,给他治好了,深得熊谦的嘉许。     陈修园的朋友蒋庆龄在为他的书写序言时,对他治病时的神态有一番唯妙唯肖的描述:“老朋友陈修园精于医术。别人都治不好的危难病症,眼看没救了。他一去,把帽子往茶几上一放,举手探脉,闪亮的眼珠子向上耸动着,好一会儿,干笑着说:症候本来不奇怪,是治病的人给搅坏了。主人说:这可是某某名医啊。他说:治错了。主人说:是按朱张王李的方法治的哟。他说:那就更错了,天下有朱张王李而能治病的吗?他便嘴里切切嚓嚓的骂,手上理直气壮的写着处方。写好了,又独自点批赞叹,自我解释,然后按方取药。药煎成了,又一齐催促病人喝下去。病人喝了后就真象他说的那样治好了。” [2]     陈修园曾说,“文章报国,尚挟时命而行,而能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3]。就是说,以儒术报国,要讲机运和命运,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但一个好的医生,却可以随时治病救人。因此他虽然做了官,已经算是报国有门了,但仍然在公余或者救灾时,尽力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时常以医术济世救人。
    在医学理论上陈修园特别推崇张仲景,是维护伤寒派的中坚人物之一,也是继张志聪、张锡驹之后最有影响的尊经崇古派。在伤寒研究的争论中,他极力反对方有执、喻嘉言的“错简”说,认为王叔和重新编注的《伤寒论》已经把张仲景的学说完整地流传下来,不能随便改动和取舍。他在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方面的代表著作有《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和《伤寒医诀串解》,前两书曾三易其稿,史书称其“多有发明,世称善本”[1]。他还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的方剂和治法编成《长沙方歌括》、《伤寒真方歌括》与《金匮方歌括》,易于记忆、习诵,对后学理解《伤寒论》、《金匮要略》很有帮助。虽然有人说陈修园注疏古籍有独到之处,但他上述着作的广泛流传主要是因为他的研究具有深入浅出的特点,为后学者、特别是初学者研究张仲景典籍提供了入门的阶梯。     在临床治疗上,陈修园长于用温补脾肾的方法治疗杂病,不喜用寒凉滋阴的药物。如他自己所说:“寒凉之药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唯滋阴降火及不凉不温之品,最是误人。余素不喜寒凉,姑以寒凉方之不可弃者列”。他虽然承认滋肾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汤等寒凉方剂能培补生气,是治疗“痨门”(肺结核一类消耗性疾病)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暂用。而对保元方、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归脾汤、附子理中汤等温热方剂则大赞其“补虚退热,進食除疾”、“益精气,扶元气”的功效,有“补火以致水之妙”。[4]     其实,在中医理论的研究和临床治疗的方法上,陈修园的著作只能算一家之言。与之水平相当或更高的医家还有许多。真正使他在中医史上占据特殊地位的,是他在普及中医学方面的特出贡献。     陈修园一生勤于著述。除了专门讲学的时期外,哪怕在居官期间,他都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写作。在探查灾情、救治疟病的过程中,眼见许多人死于庸医之手,他便精选了唐宋以来108个最常用的医方,于公余编成《时方歌括》,使其他医生能按法治疗,因而救治了许多人。他又融合历代医家和自己的经验,進一步阐述“时方”在一些常见病治疗中的用法,写成《时方妙用》。
    为纠正当时庸医误人的弊病,他还写了《医学实在易》,此书易学懂易用,“即素未习医,偶然得病,尽可按证用药,丝毫不错”[5],是中医入门最容易的启蒙读物。他的《女科要旨》一书,简明实用。书中主张以调理脾胃的方法调经,很可能源于他在做官的期间为河北子宫下垂(阴挺)患者治病的经验。书中重视对阴阳、虚实偏胜的辨证,发明了阴阳偏胜的调经处方(四物汤加味),创制了平补安胎的所以载丸,该方成为后世治疗习惯性流产的常用方剂。
    他的名著《医学三字经》,是他休官后在榕城(福州)撰写和刻印的。该书总共一千多字,首篇“医学源流”谈中医简史,其次按病症名称分篇,介绍各种病的诊治方法,有论有方、简约实用,便于初学者背诵,是儿童学医都能阅读的好书。
    《神农本草经读》虽然远不如《本草纲目》内容丰富,但言简意该、奇不离正,收集了各家对药理认识的精华,也是一本研究本草和临证用药的必读书。     除前面已提到的《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伤寒医诀串解》、《长沙方歌括》、《伤寒真方歌括》、《金匮方歌括》、《时方歌括》、《时方妙用》、《医学实在易》、《女科要旨》、《医学三字经》、《神农本草经读》等十二本书外,被确认为陈修园所着的医书还有《灵素节要浅注》、《医学从众录》、《新方八阵砭》(原名《景岳新方砭》)以及《十药神书注解》。上述医书合刊后称为《南雅堂医书全集》,又名《陈修园医书十六种》。
    陈修园是遵经派,明白《黄帝内经》的重要性:“夫医家之于内经,犹儒家之于四书也。日月江河,万古不废”[6]。在医学教育方面,陈修园特别强调启蒙教育的重要定向作用:“医学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认半字罗经,便入牛鬼蛇神之域”[7],“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8]。因此,《南雅堂医书全集》具有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博采众家之所长的整体结构。这套书内容比较完备,包括了经典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药物和各种病症的治疗;写法上深入浅出,又多从临证需要出发,切合实用;文字清新流畅、浅显通俗,且多赋以韵脚,或作成歌括,易读易记。
    因此这套书利于自学,是中医普及教育的理想教材。无怪其问世以来便广为流传,近两百年中好评经久不衰,对中医教育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雅堂医书全集》的巨大成功,除了上述的内容、写法和文字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作者济世救人的诚心和著书的态度。如前所述,作者的好几本书都是由于自己在大面积救治病人时,痛心于庸医误人的现状而起心撰写的。而作者对于写书的严肃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使人感动并堪作后学的楷模。     据陈修园的儿子陈元犀说,他父亲病危时十多天水米未沾,他已经为父亲准备了后事。中秋那天半夜过后,他父亲又稍微清醒些了,每天早晚可進一茶杯的水或食物。于是就对他说:我这几年所写的书还不完备,比如霍乱、吐泻两条也须重新补写,应该采用张仲景的理中汤和孙思邈的治中汤,“以正群言之失,亦以见古人立法之纯” [9]。他把自己在人间的最后光阴,都投入到自己留给后人的书上,其诚可感、精神可嘉。     《南雅堂医书全集》是在同治四年(1865年)首刻刊行的,接着就有二、三十家书商翻印。在不断翻印的过程中,书商们就逐渐加入他人的医书,混杂其中,于是从《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变成了二十多种、三十多种、…最后多至七十二种!在加入的医书中,有的是名家的著作,比如王孟英的《霍乱论》和竹梅居士的《急救经验良方》,有许多是无名氏的著作。这个现象从一个角度证明了《南雅堂医书全集》在当时流传之广。不但学医的人争购,连许多不学医的人也要买一套放在家里,作为保健常识书来翻阅。     到了清代,历代中医典籍已经汗牛充栋,授徒的中医们各自凭自己的经验和理解选择授徒的课本,官方并无统一的教材。乾隆四年(1739年),一批医家在乾隆皇帝的御召下用三年的时间编撰成了《医宗金鉴》。这是一套大型的医学丛书,共有48册,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各科的疾病治疗方法。这套书平正朴实,强调基础和应用,是官方出版的医学教材,也是皇家的太医院医学考试的标准参考书。这套书出版时(1742年),陈修园还没有出生。因此,陈修园的《南雅堂医书全集》是在《医宗金鉴》这样一套权威著作的对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个人专著的。 参考文献 [1]《清史稿·列传二百八十九·艺术一(陈念祖)》 [2]《神农本草经读》(蒋庆龄序) [3]《伤寒论浅注(跋)》 [4]《时方妙用》 [5]《医学实在易(凡例)》 [6]《灵素节要浅注》 [7]《医学三字经(小引)》 [8]《医学从众录》 [9]《医学实在易·卷三》

第三篇陈修园:陈修园的几首疾病诗


陈修园的几首疾病诗

   陈修园的几首疾病诗  修园虽为医家,同时又精通儒业。其所作疾病诗多合格律,读来朗朗上口,颇便记忆,今录数首,以例其余    感冒诗  四时感冒客邪侵,寒热头疼嗽不禁,  解散香苏微取汗,须知病浅勿求深。   盗汗自汗诗  古云盗汗属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阴则六黄阳参附,互根当究五车书。     痹诗  闭而为痛痹斯名,五积温通古法程,  二术二陈祛湿外,黄五物汤妙而精。   历节风诗  关节剧疼历节风,方书五积散神功,  若投温燥还增病,干葛冬藤羊藿充。    鹤膝风诗  膝头独大鹤同形,三气温因脚部停,  五积服完白芥敷,十全加味妙温经。   脚气诗  脚肿原因湿气来,鸡鸣散剂勿徘徊,  最宜四物加苍泽,肾气丸平逆上灾。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szj/468729/

《陈修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新女性文明三字经精选四篇 新女性文明三字经精选四篇
  • 三字经儿歌mp3【汇编三篇】 三字经儿歌mp3【汇编三篇】
  •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何区别锦集三篇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何区别锦集三篇
  • 关于三字经全集【三篇】 关于三字经全集【三篇】
  • 三字经小故事【3篇】 三字经小故事【3篇】
  • 三字经故事孔子相师【3篇】 三字经故事孔子相师【3篇】
  • 三字经全文(合集三篇) 三字经全文(合集三篇)
  • 三字经全文【四篇】 三字经全文【四篇】
为您推荐
  • 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
    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三字经朗读版【五篇】
    三字经朗读版【五篇】
    近来看中央电视一套的“信中国”,又重读了这篇赵一曼烈士给孩子的信,如今看到红色家书中的这封信,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朗读版【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便是爱国主义精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 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
    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
    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