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的故事


三字经 2019-08-27 00:45:35 三字经
[摘要]竺可桢的故事篇(1):竺可桢成长故事勤奋好学的竺可桢竺可桢年轻时的照片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从小就十分喜爱学习。5岁时竺可桢已能识字千余,父亲把他送进了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敬义小学,不久,又聘私塾先生在家启蒙。不到两年,“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之类

【www.shanpow.com--三字经】

竺可桢的故事篇(1):竺可桢成长故事



  勤奋好学的竺可桢
竺可桢年轻时的照片
  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 
  竺可桢从小就十分喜爱学习。5岁时竺可桢已能识字千余,父亲把他送进了镇上唯一的一所小学——敬义小学,不久,又聘私塾先生在家启蒙。不到两年,“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之类的读本,已远远不能满足竺可桢的求知欲,于是他向同学和乡邻借各种线装书籍来读。
  有一天晚上,哥哥竺可材教弟弟写作文,小可桢写了一遍,觉得不好,便重新再写一遍,一遍又一遍地写,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了才停笔。待他们上床休息时,公鸡已经打鸣了。嫂子埋怨可材,弟弟还小,不应该对他要求这么严,累坏了身体可咋办!可材辩解说:“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是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写不好不肯睡觉。”
  竺可桢不仅特别喜欢学习,还喜欢动脑筋。雨天,他喜欢趴在窗前或蹲在屋门口看下雨。
  有一次,他聚精会神地蹲在门口数着从房檐上滴下的雨滴,数着数着,突然发现门口的石板上有一排小坑,水滴落下来的时候正好落在坑里。他觉得奇怪,立即跑去向母亲请教。“你问得好,这就叫‘水滴石穿’,那一个个小坑就是被雨水滴成的,你别看一滴水没有什么厉害的,可日久天长就能把石板滴出一个小坑来。”母亲把话锋一转,又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就会有所成就的。”竺可桢点了点头,牢牢地记住了母亲的话,学习更加勤奋了。从此,“水滴石穿”这一格言成了竺可桢的座右铭,伴随着他从绍兴的家乡小镇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竺可桢小学毕业时,他的才学在同龄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个子却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过来几个同学,在经过竺可桢身边的时候,几个人嘻嘻哈哈、挤眉弄眼。
  其中一个人大声挖苦道:“这副小身材,一遇台风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个接着大声说:“好一个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计他活不过20岁。”
  听到这些话,竺可桢十分气恼,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们几句,可转念一想:谁叫自己长了这么一副单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个好身体。
  “对,男子汉想到就要做到。”
  竺可桢连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锻炼身体的计划,还写了六个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贴在最明显的地方,时时地提醒自己。 
  从那以后,竺可桢便闻鸡起舞,每天天一亮就从床上爬起来,到校园里跑步、舞剑、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从不间断。
  小竺可桢凭着自己的勤奋与好学,凭着自己的意志与精神,在知识的海洋中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敬业是谋生活的一大秘诀,工作即是磨练一个人的品性和能力的难一途径,实不一定要看到显著的成就,才算获益。
  坚持不懈 爱记日记的竺可桢
老当益壮的竺可桢
  每天记日记,是他的嗜好,他一生记了厚厚的几十本日记。除了1935年以前写的日记在抗日战争期间丢失以外,从1936年1月1日到他去世的前一天——
  1974年2月6日,共38年零37天,日记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全部完整地保存着。
  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比如天气阴晴啦、风向风力啦。还记下花开花落啦、春去冬来啦,等等。这些日记竺可桢可不是随便记的,他把这些是当作一项科学观察的工作来做的,非常认真、细致。
  建国初期,竺可桢在科学院院部工作,家住北海公园北门附近。虽然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却拒绝了组织上派车接送他上下班的照顾。因为他需要用身躯去感受大自然的阴晴冷热。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来,南门出去;傍晚又从南门进来,北门出去。他就是竺可桢。
  竺可桢上下班步行穿过公园,不是像游人那样悠闲自得地观赏公园里宜人的景色,而是对公园的景物做确切而又仔细的观察:
  哪天柳絮飘飞、哪天北海结冰、哪天春燕回归、哪天丁香花开?回家后,就在日记上认真地记载下来。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个年头。
  有时候,竺可桢因出差或有事耽误,就动员老伴、女儿,甚至邻居家的孩子帮他留心观察,详细记录。
  这些平凡的科学观察工作,几十年来,竺可桢丝毫没有放弃过。就是这些平凡的记录,为竺可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他的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
  成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平时不断积累的结果。竺可桢38年如一日,记下了几十本的气象笔记,他这种个性中的坚持性,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责任编辑:叶海英)

竺可桢的故事篇(2):竺可桢日记背后的那些故事      钱江晚报


浙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最近收到特殊生日礼物:老校长竺可桢的55册日记原件钱报记者北京专访捐出这批日记的竺可桢之子竺安,他用13年读完了父亲的日记
竺可桢日记背后的那些故事
本报特派记者
吴朝香 林梢青 发自北京
竺安先生接受钱报记者专访。 本报记者 吴朝香 摄
竺可桢日记。浙大档案馆供图
  5月21日,浙大将迎来120周年校庆,最近,浙大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老校长竺可桢的儿子、浙江大学化学系1946级校友竺安代表全家,将55册的竺可桢日记原件全部捐赠给浙江大学档案馆。
  竺可桢日记被史学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名人日记之一。为出版这些日记,在《竺可桢全集》主编樊洪业的主持下,竺安曾花费13年的时间进行通读整理。
  “父亲能把每天的事都详细记在日记里,是有原因的”“一字不改地出版父亲日记,是因为他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
  近日,钱江晚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已经88岁的竺安,听他说说有关日记的那些人和事。
  捐给浙大,让日记有个好的归宿
  竺安和夫人现住在北京一家老年公寓,记者赶到时,他在公寓门口已经站了多时,老先生满头白发,清瘦,儒雅。
  “怕你找不到路,来迎一迎。”竺安说。我们的谈话刚开始,他的夫人拿了矿泉水递给记者,“这么远过来,先喝点水。”
  这是既细心又有亲和力的老两口。
  竺可桢日记有900万字,这些内容几乎都被收录在2014年出版完结的《竺可桢全集》中。
  “编辑工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我也是从那个时候加入的。”因为外文好,竺安主要负责整理日记中各种外文的内容。“因为全部是手写的,再加上是六七十年以前的纸张,已有氧化,有些字迹不太好认。”
  2013年底,全集整理完毕后,竺安等人就考虑日记的原件要怎么存放。
  “日记原来是在中科院,由全集主编樊洪业保管的。”后来,竺安希望把日记尽量放在一个专业的档案馆里,“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捐赠给浙江大学档案馆合适,因为竺可桢和浙大有着特殊的关系。”
  已经出版的竺可桢全集,对日记的内容几乎是全文刊登,包括家庭的隐私、竺可桢对人对事的评价以及对子女和自己的看法。据说,樊洪业还就此征询过竺安的意见。“当时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真实完全的反映,竺可桢的看法是什么就是什么。”竺安觉得这不值得纠结,“这是很自然的,就应该这样。我父亲在日记里面,曾经两次引用过一句话(大意):日记的价值完全在于真实,如果不真实,那就一点价值也没有,如果是真实的,即便是很琐碎的小事,若干年后都会是很有价值的材料。”
  随身带个小本本,他看到的都记录下来
  竺可桢的日记,几乎每一天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见过什么样的人,办了什么样的事。
  “我一开始也很奇怪,开个会,30多个人,都有谁来参加,他都记得。说实话,我自己开会,事后也讲不出来都有谁。后来我才发现,他有个工作日记本,可以揣在上衣兜里,开会的时候有哪些人来,谁发言了,发言时间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他都记录在本子上,到晚上,再把这些整理到自己的日记本上。”除了这些,竺安还记得,“我记得他在1936年,从南京乘汽车到杭州,在汽车上他盯着车上的里程表,记录沿途各站的距离,连见到几辆自行车等等都记下来。”
  竺安有些感叹,“我自己做实验都没这么认真。我想,一天工作下来,人都很累了,还要这样记一天的事情,毅力令人惊讶。父亲认真到有时要引用古人的诗句他都会去翻原著。”
  竺安觉得这也是父亲的日记和其他的名人日记不一样的地方。“我翻看过很多日记,有些会过滤掉不好的内容,只写好的,有的很简短,没那么详细。竺可桢日记,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重要的事情都会记录下来。”
  父亲的伤痛,我是看了日记才知道
  从2000年到2013年,这13年间,竺安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在“读”竺可桢日记,这个过程就像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他才读懂父亲的很多情感、做人做事的理念以及一些过往事情的真相。
  “当年在浙大西迁路上,我二哥生病去世,我们兄妹5个人中,二哥是父亲最喜欢的孩子,他14岁去世,半个多月后我母亲又去世,对父亲打击非常大。但当时我根本看不出来,因为他肩上有很重的担子。随着日寇步步入侵,必须一次次地迁校,顾不上为家事而悲伤。我后来在整理日记的时候才看到,母亲去世约半个月后,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夜,悲从中来,嚎啕痛哭。这是母亲去世后他唯一一次感情爆发。”
  让竺安印象深刻的还有父亲在浙大西迁路上,和浙大师生一路走一路所做的事情。
  “在江西泰和,那里的赣江经常发大水,危害甚重,竺可桢就让土木系的师生考察并设计一条大堤,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很快就修好,解除了水患,一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因而这个堤在当地被称作浙大堤。到了贵州遵义,浙大地理系的师生考察到附近有锰,炼特种钢有用,很快就开采起来了。在湄潭,鉴于这里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浙大的茶叶专家(也是中央茶场场长),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竺安说,父亲的理念是,大学不仅是教育机关,把学生培养出来能找到工作就行了,而是有责任做实事。
  “当年浙大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大家各有各的性格,有时候难免会有分歧,父亲在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也很有技巧。”竺安记得当时浙大物理系的束星北,很有才华,但性格也暴躁。有一次,在湄潭,他和总务处主任起争执,打了对方一拳。事情闹大后,竺可桢专门从遵义到湄潭解决这个事情。总务处主任要求束星北写道歉信,当众宣读,并请两桌酒。竺可桢说,抗战时期物价昂贵,酒就摆一桌吧,吃饭前,让束星北把信念了,念完后,他就把信拿过来,揣到自己兜里。“这样既道歉了,又不让信落到对方手里,很巧妙地化解了这个矛盾。他后来密集地给双方写信、谈话,终于使两人成为好友。”
学者评价竺可桢日记
  ●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红民:
  《竺可桢日记》被誉为“民国四大日记”之一,非常重要,学界都很重视。这部日记不是个人生活的历史,而是近代政治科技教育发展的记录,对于整个中国科技史、教育史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详细的活史料。
  衡量这部日记的重要性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竺可桢本人的地位之高;日记的连续性、完整性;观察、评论、记录的全面和深入,另外私密性,这部日记只是作为个人记录,而不是给别人看的,比较客观。
  ●浙江大学档案馆馆长马景娣:
  竺可桢日记的内容本身有很强的史料价值,作为大学校长,日记里也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他是浙大的老校长,对我们来说,保存他任何的手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更何况这么量大又成体系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肯定会用最好的条件来对这批日记进行保管和研究。
  我后来在整理日记的时候才看到,母亲去世约半个月后,有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夜,悲从中来,嚎啕痛哭。这是母亲去世后他唯一一次感情爆发。
评分
1
2
3
4
5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

竺可桢的故事篇(3):竺可桢努力读书的故事


竺可桢努力读书的故事
典故故事
2014-09-10
发送到微信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szj/429110/

《竺可桢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新女性文明三字经精选四篇 新女性文明三字经精选四篇
  • 三字经儿歌mp3【汇编三篇】 三字经儿歌mp3【汇编三篇】
  •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何区别锦集三篇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何区别锦集三篇
  • 关于三字经全集【三篇】 关于三字经全集【三篇】
  • 三字经小故事【3篇】 三字经小故事【3篇】
  • 三字经故事孔子相师【3篇】 三字经故事孔子相师【3篇】
  • 三字经全文(合集三篇) 三字经全文(合集三篇)
  • 三字经全文【四篇】 三字经全文【四篇】
为您推荐
  • 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字经全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
    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字经作文(合集二十二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三字经朗读版【五篇】
    三字经朗读版【五篇】
    近来看中央电视一套的“信中国”,又重读了这篇赵一曼烈士给孩子的信,如今看到红色家书中的这封信,我依然是泪流满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朗读版【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范文九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
    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学经典三字经全文解释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
    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
    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便是爱国主义精神。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儿歌朗诵范文(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 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
    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心得集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
    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字经课件系列【汇编六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