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正结构


吉林 2019-09-27 09:43:39 吉林
[摘要](1) [偏正结构]关于“的”字偏正结构的思考关于“的”字偏正结构的思考吉林师范大学    李芳菲作者简介:李芳菲,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2012级研究生,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规范语言学。摘要:研究生活中常用的“的”字偏正结构,离不开句法成分、语义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配价”

【www.shanpow.com--吉林】

(1) [偏正结构]关于“的”字偏正结构的思考


关于“的”字偏正结构的思考
     
     
     
     
     
   吉林师范大学    李芳菲
作者简介:李芳菲,吉林白城人,吉林师范大学2012级研究生,专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规范语言学。
摘要:研究生活中常用的“的”字偏正结构,离不开句法成分、语义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配价”理论等的分析,本文就从这些因素出发,讨论“的”字偏正结构的基本类型及特点,表空间关系的“的”字偏正结构的不可逆性,“的”字偏正结构的三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的”字偏正结构的歧义指数问题。
关键词:“的”字偏正结构 基本类型 不可逆性 亲属关系 歧义指数
一、引论
 “的”是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也是各种虚词中研究得最为彻底的。在现代语法意义上对“的”进行深入研究的始于朱德熙1961年发表的《说“的”》。关于“的”的属性划分,早期吕叔湘等将“的”与介词等一起归入关系词当中,黎锦熙、王力等将“的”视为介词的,张静等将“的”视为连词。目前的主流是把“的”看成是结构助词,代表有朱德熙、吕叔湘、邵敬敏等。
二、“的”字偏正结构基本类型
我们认为“的”字偏正结构可分为“的”字同位性偏正结构和“的”字非同位性偏正结构。我们将常用“的”字偏正结构类型划分如下:
(一)“人称代词+的+名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用公式可表示为“人称代词+的+名词”。“名词”可分为两类:名词1,即亲属称谓,名词2,即一般名词。“人称代词+的+名词1”,这种“的”字偏正结构里的“的”字可以省略,例如“我的父亲”,我们可以直接说成“我父亲”。“人称代词+的+名词2”,这种“的”字偏正结构在单说时要用“的”字,我们说“他的私家车”,但是单说“他私家车”就不符合语义条件了。如果包含在其他结构中,可以不用“的”字,例如“他的私家车被警察开走了”等同于“他私家车被警察开走了”。
(二)“名词性成分+的+名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这种类型的“的”字偏正结构,名词性成分和名词之间有领属关系和性质关系两种。例如“中国的历史”, “历史” 被“中国”领属;“黄头发的孩子”,“黄头发”是“孩子”的性质。“北京的烤鸭”和“瘦弱的病人”同理。
(三)“数量名结构+的+名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三个孩子的母亲          两个人的房间
三个孩子的母亲都来了    两个人的房间不一样
    我们发现,数量名结构和名词之间也存在领属关系和性质关系。“三个孩子”领属于“母亲”,房间一般分为单人间和双人间,“两个人”显示的是“房间”的性质。([1],144页)
(四)“性质形容词+的+名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这种类型的“的”字偏正结构,我们认为性质形容词和名词之间也存在领属关系和性质关系。“干净的衣服”的“衣服”专指干净的,所以“干净”与“衣服”是领属关系;“聪明的侦探”中“聪明”是普遍侦探具备的特征,所以“聪明”与“侦探”是性质关系。
(五)“人称代词+的+动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例如“他的来”,这个结构我们一般会引入这样的句子中,“他的来让我们很惊喜。”或“他的来给了我们惊喜和感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两个句子里的“他的来”具备了名词性质。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Abney的“DP假说”指出“他的来”一类的结构由于冠词有[+N]的性质使得整个短语也具有了[+N]的性质。我们认为,“人称代词+的+动词”这种“的”字偏正结构不能单独使用,只能放在句子里。它在句子里主要充当主语或宾语,以“他的到来”为例,在“他的到来给了我们惊喜和感动。”中“他的到来”作为主语,在“我们都很讨厌他的到来。”中“他的到来”作为宾语, 因此“人称代词+的+动词”的“的”字偏正结构属于名词性结构。
(六)“动词+的+名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谓词性结构后面加“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独立使用,表转指,比如“吃的、穿的”;一种不能独立表示事物,表自指,例如“开车的技术”。([2],第17-18页)熊礼淼在《V的N”偏正结构中“的”字隐现规律及其动因考察》中将“V的N”分为四类:“V”与“N”潜存动宾关系类(如“选拔的干部”),“V”与“N”潜存主谓关系类(如“燃烧的火炬”),“V”与“N”潜存主谓、动宾两种句法关系类(如“帮助的朋友”),“V”与“N”不存在隐性句法关系类(如“赞许的眼神”)。
(七)“名词+的+动词”的“的”字偏正结构
    该结构的典型例子是“这本书的出版”,该结构也具备了名词性质。司富珍认为主语或宾语位置上的动词或形容词是其中心词(head),而作主宾语的短语与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应该形类相同,认为“这本书的出版”这类结构里的动词形容词已经在句法平面名词化了。一般认为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转变成了名词的现象叫做“名物化”。而胡裕树、范晓先生认为,“中国的解放”、“这本书的出版”中“解放”、“出版”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时,语义平面可以说是名物化了,但在句法平面不应看成名词化。但吕叔湘在《语法学习》和与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中国的解放”、“态度的坦白”、“脾气的急躁”中的动词形容词没有改变词性,仍是动词和形容词,只是“把动词和形容词用在名词的地位上”。
以“中国的解放”为例,我们认为吕叔湘和朱德熙所持“动词没有改变词性”的观点偏向于词语的性质划分,忽视了语法研究的语义平面和句法平面分析。在语义上,“中国的解放”主要是强调的是“解放”,我们可以把“解放”看成是一种动作行为,或看成是努力过后形成的结果性事件。我们不必纠结于“解放”是否名物化,只要语义说得通,看成动词还是名词都行。在句法平面上,我们赞同司富珍的观点,即“名词+的+动词”的“的”字偏正结构在句子里属于名词化的成分。
三、表空间关系的“的”字偏正结构的不可逆性
刘宁生指出,“修饰语(参照物)+中心语(目的物)”,即在由两个名词性成分加一个动词构成的空间关系的表述中,语法结构中“中心语”的基础是“目的物”而“修饰语”的基础是“参照物”。刘宁生说“偏正关系的不可逆性深深地熔铸于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之中”。我们认为,表空间关系的“的”字偏正结构具有不可逆性。如“医院里的女孩儿”,我们很难找到自然简洁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与这个“的”字偏正结构相反的偏正关系。转换成英语更为明显,the girl in the hospital,英语中不存在与in相对的词项X,使我们可以构成the hospital X the girl。又如对同一幅图景中不同的物体的描述,“超市左侧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右侧的超市”,前者“图书馆”是“目的物”,“超市”是“参照物”,后者“图书馆”是“参照物”,而“超市”是“目的物”。我们不能改变“图书馆”和“超市”在语法结构中的功能,否则就改变了二者在认知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了。
 四、“的”字偏正结构中三个成分的亲属关系问题
“的”字偏正结构,我们可以简单地看成“X+的+Y”形式。“X”、“的”、“Y”三者之间存在着亲属关系。而三者的亲属关系,显然与韵律之类的要求无关。但是,例如,“我买的书”,如果按照韵律的要求,应该读作[[我买][的书]],但中国人习惯读成[[我买的][书]],也就是说,说汉语的人在区分韵律单位时,非常注意句法结构,就“的”字偏正结构而言,大家总是将“的”与前面的成分放在一起,而不会将“的”与后面的成分算作一个单位,应该不是为了照顾语音上的要求,而是反映了句法本身的规律,而且也体现了语义的要求。也就是说,“的”字偏正结构中,“X”与“的”通常合并为“X的”共同修饰“Y”,从而表达明显的偏正关系,其实在读出声音时,也更突出了中心词“Y”。
五、“的”字偏正结构的歧义指数问题
语法研究中有“配价”这一概念,正因为“价”的存在,“的”字偏正结构常常产生歧义。例如“笑的是老张。”和“跑的是老张。”前者有两种理解:1、某人笑老张。2、笑的那个人是老张。后者只有一种理解:老张跑,即跑的那个人是老张而不是别人。
朱德熙1978年概括的有关“动词语+的”的“的”字结构指称的“歧义指数公式”是 P=n-m。(歧义指数=动词的配价数-动词语里动词配价成分数目)P=0时,“的”字结构属于非同位性偏正结构,如“开车的技术”不能说“开车的”;P=1时,“的”字结构有一种解释,如“游泳的注意安全”;P=2时,有两种解释,如“吃的是小猪”。但是有时上述公式不一定适用。例如“妻子厉害的(丈夫)”,“厉害”是一价动词,但是“厉害”有两种语义指向:1、妻子厉害2、丈夫厉害。这里的一价名词“丈夫”的配价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据此,袁毓林先生对该公式的修正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指出:一个“的”字结构中动词和有价名词如果有n个向没有实现,那么这个“的”字结构有n种解释;当一个“的”字结构中动词和有价名词的向全部实现了,那么这个“的”字结构不能指称事物,也不能指代“的”字结构所修饰的中心语。例如“他爱人在农村教书的(时候)”。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2]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之、所”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第1期.
[3]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 [J].中国语文,1994年第2期.
[4]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5]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大出版社,2004年6月第2版.

(2) [偏正结构]浅议偏正结构方位词及量词


对联的六要素,其一为结构相同。关于偏正结构的方位词,有位同志曾提出“塞北”一词,“塞”为正,“北”为偏,认为方位词的词义较虚。这一认识,使本来结构相同的变为不相同了。
故于此明确一下,凡是偏正结构的,均为前偏后正,于后的方位词当然亦乃正。“塞北”区别于其他“北”,如:淮北、漠北、路北等等,此“北“为中心词,前面的为定语。再如,灯下的“下”,区别于桌下、床下等。
然而,“躺下”的“下”就成了辅助成分的补语了,动词“躺”为中心词,可此结构并非偏正结构,而是动补结构了。
再谈点量词的事。不同的名词,大都有约定俗成的量词。如鸟类的量词为“只”,其繁体字为“隻”,“隹”者,鸟也,看来,有专门为鸟类而造的量词。杜甫的《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个”,虽称万能量词,可一般用于没有专用量词的某些名词。黄鹂者,鸟也,有它的 专用量词。况且,“只”为旧入声,于句中也合平仄,同时可表明其性质特征。
量词是讲究形象色彩的,如“彩霞”用“抹”,“抹”属绘画的一种运笔方式,故富有画意。“瀑布”用“匹”,与其喻义之名相符。“鱼”用“尾”,表明鱼的外形特征。“泉”用“泓”,表明其形态特征。
此外,用量词还须注意其感情色彩。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起初为“有一个老人……”,后改为“有一位老人”,用“位”表明尊敬意。又如,塑像用“尊”,带有褒义色彩,表庄重、肃穆等。
因此,量词的使用不宜随意。
 

(3) [偏正结构]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认识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七种基本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语法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认识古代汉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关系(核心结构关系和非核心结构关系)。
 
※学习要点:
 
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学习内容: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注:即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第二方面。
一、词序:
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明某种句法结构。
例如:弗爱  其子  活之  业精  战败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
1、季氏将伐颛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例
基本类型
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
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
包含种类
联 合 结 构
连谓
偏正结构
述补
述宾
主谓
等立、一般性转折(带连词“而、以”)、选择、进层
承接
定中
状   中
条件、因果、让步转折(带介词“纵、虽”)
结构核心
无,直接成分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
“正”为核心
述语

平(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
1、联合结构:等立(并且、而、既……又)、共时(“一边……一边”)、一般性转折(“虽然……但是”)、选择(“是……还是”)、进层(“不但……而且”、况且)。
2、连谓结构:承接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类   型
语 法 性 质
功能
句 法 位 置
名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名词
指称
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
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叙述
谓语、偏正结构(状中)的中心语、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的述语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名词
指称
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名词性结构的位置上时,功能由陈述转为指称。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的种类
1.无标志的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P309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差异在于:
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生]得(广):偏正结构;战罢:主谓结构;恋战:述宾结构;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1)无标志的:
例如:(1)P292下: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2)P293上: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3)P297:3.3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P309
 
 
 
第一节 联合结构    P291
一、关系:联合结构各直接成分之间一般是等立关系,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
二、种类:
1、名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叙述句)
2)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螯。(描写句)
2、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转折关系(逆接关系)的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第二节 偏正结构  P292
一、偏正结构的格式:修饰语+中心语
二、偏正结构的类型:
1、定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名词性成分。作定语的多是名词、代词、形容词或数词。
2)如果动词性成分在定语位置上出现,就指称化了。
(1)谓词性成分转指化成名词。
(2)谓词性成分自指,一般地事物化了。自指化的谓词性成分仍是谓词性的。
2、状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多是副词、形容词、数词、介宾结构和名词,动词成分也可以做状语。
2)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
3) 当名词性成分充当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带状语。
 
 
 
第三节 主谓结构   P295
要点:1、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2、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一、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1、主谓结构只有当加上语调成了句子才会发生谓语前置。否则作为词组充任句法成分时无此现象。
2、谓语前置的条件:只有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谓语可以前置。
二、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
1、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略。(承前或蒙后的主语、定语、宾语省略)
2、暗换主语:由于经常省略主语,并列或相承的主谓结构常暗中更换主语。
三、谓词性成分作主语:这时谓词性成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指称化。
四、受事主语:这时的主谓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是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形式上与主动句相同,因此不能称为被动句型。有的翻译时要加上“被”,有的不必。
参见第十四章叙述句被动句式部分P327。
五、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古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见名词节(P221)和判断句节(P319)。
 
 
 
第四节 述补结构    P298
要点:1、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2、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述补结构直接成分间是补充关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施事者。(参见介词节P270)
(注意:1、动词后的受事者为宾语。2、述宾结构直接成分间是支配关系。)
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谓词性成分作补语是后起的语言现象。
一、介宾结构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 二、名词性成分作补语:古代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区别:现代汉语中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一般归入宾语。而古代汉语中则视为补语。
理由(P301):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补语,就像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状语。
辨析:若译为现代汉语时,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必须加上介词充当补语或状语,则该名词性成分为补语;否则为宾语。
例如:“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译:从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的时候,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被围困,(后来)写作了《春秋》。
古译今时:名词表示处所的,可加介词“于”,如例1-7,11-13;
         名词表示比较对象的,可加介词“比”,如例8-10;
         名词表示工具或凭借的,可加“用、凭借”,如例14-17。
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作补语:后起的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相同。
 
 
 
第五节 述宾结构   P302
要点:1、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
              2、“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古代汉语有些句法成分在特定条件下位置不同于现代汉语,如宾语。
 
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要前置。
注意1:1、前置的三个条件。2、作动词和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
例:1.吾谁欺?欺天乎? 
    2.为政何患? 
    3.“悉冠?”“冠素。” 
    4.又谁敢怨?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许子奚为不自织?  
    7.将何以赡之?  
    8.吾谁与归?
注意2:如果宾语是一个组合,疑问代词只是其中一个句法成分,那么宾语不前置。
例:1、此为何名?   2、欲于何所王之?
二、否定结构里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充任的宾语一般要前置。
 
注意:前置的两个条件。
1、否定结构。其中必有否定副词:不、弗、毋(无)、勿、未、非、微
2、充任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
例: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 否定之否定时,代词宾语不前置。
三、用代词“之、是、焉、斯、于”等作标记的宾语要前置。
 
例:1、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3、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固定格式“惟+宾语+是/之+述语”:惟余马首是瞻。
四、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必标记就可以置于述语前。
* “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1、“宾之述”:用代词“之”作标记的宾语前置。
2、“主之谓”: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之”:助词,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形式标记。
3、“偏之正”:之: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宾语前置练习
 
 
第六节 连谓结构   P307
 
一、辨析:
1、连谓结构与谓词性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的异同:
句法结构


结构核心
直接成分间
连谓结构
二者的直接成分都是谓词性的
没有核心
时间上或事理上的承接关系
谓词性偏正结构
“正”为核心
修饰关系
 
连谓结构
均属非核心结构关系
承接关系
联合结构
等立关系
2、古今汉语连谓结构的区别:
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古代汉语往往有连词“则、而、以”,现代汉语一般没有关联词语。
 
二、连谓结构的类型:
1、表示时间上承接的连谓结构:含先后承接、同时进行两种关系。大多用连词“而”连接,少数不用连词。
2、表示事理上承接的连谓结构:
1)后项是前项的目的。用“以、而”连接。
2)后项是前项的结果。用连词“则、而”,或不用连词连接。
注意以下二例与现汉结构分析的区别:今为述补结构带宾语(?似应为动宾结构)。
(1)挠/乱我同盟:古为“挠我同盟,乱我同盟” 的连谓结构。
(2)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古意为“翦此,灭此” 的连谓结构。
 
 
 
 
第七节 助词结构  P309
共同点:助词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区别:代词大多与体(名)词性成分结合。)
一、“者”字结构:
1、格式:动词/形容词/数词+者(助词)
   区别:名词/代词+者(复指代词) (见第十二章第二节P239)
2、功能:可以充当主语、状语(表示假设条件,参见P341“复句和单句”)、定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
3、性质类型:
1)转指化:转为名词性成分。
(1)P310:转指施事或主体。
(2)P311:转指原因。
(3)P311:当“者”字结构里的动词是刑罚动词时,转指受事。
2)自指化P311:仍是谓词性,“者”只是指称化的标记。
自指的“者”字结构都表示某种情况或背景。
二、“所”字结构:
1、格式:所+动词性成分
2、语法性质:是转指化的名词性结构。
注:“所”字结构+者,“者”为复指代词。
3、类型:
1)所+及物动词:表示的受事是抽象的。
2)所+介词+动词+(宾语)
3)所+动词+(宾语)
三、“之”字结构:
1、格式:主语+之+谓语
   P316特殊格式:主语+之+于/与+名词
2、语法性质: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
3、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状语(参见P341“复句和单句”),也作定语、谓语,甚至可独立成句。
四、“其”字结构:
1、格式:其+谓词性成分
   一般情况下,助词“其”等于“名词+之”,因此相当于“之”字结构。
2、语法性质: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
3、语法功能:只能作主语、宾语。
* “其+动词/形容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其+(动词/形容词+者)”。
“其”修饰“者”字结构,“其”是指示代词作定语,不是助词。
* “所+动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所+动词)+者”。
“者”是指示代词作偏正结构的中心语,不是助词。
 
 
 
助词结构练习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 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答: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对古代汉语来说,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的分析更为重要,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却可能是多种句法结构,即可能是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或连谓结构,同一词序排列却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其本质性的原因就在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则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谓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某些语法位置(例如主语和宾语)上的时候,谓词性就减弱或消失了,名词性增强或完全转变为名词性的,总之,从陈述转变为指称,这样的句法结构可以称之为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2. 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答: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
  (1) 联合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等立的,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联合结构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
  (2) 偏正结构。特点是是“修饰语+中心语”,修饰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定语,一类是状语。
  (3) 主谓结构。特点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名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可以较自由地充任主语;主语都可以是受事成分;谓语多由谓词性成分充任。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也有许多谓语可以置于主语之前的。也有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等较特殊的情况。
  (4) 述补结构。特点是位置上,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从语义关系上看,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和施事者(详见介词节)。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都是核心在前的结构,形式上相近,但二者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述宾结构是支配关系,述补结构是补充关系。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
  (5) 述宾结构。基本语序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古代汉语里在某些条件下宾语要置于述语前,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6) 连谓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都是谓词性的,连谓结构没有结构核心。连谓结构不同于谓词性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直接成分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连谓结构直接成分间的关系是承接关系,包括时间上的承接和事理上的承接。承接关系属于非核心结构关系,前后两个陈述互不修饰或补充。从这一点观察,连谓结构接近于联合结构,但联合结构直接成分间是等立关系,不同于连谓结构的承接关系。
  (7) 助词结构。其特点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有很大差别,内部的系统性也很不相同。助词结构在古代汉语里的出现频率极高,语义表达复杂,语法功能丰富,是古代汉语的重要句法结构之一。
  3. 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
  答: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468973/

《偏正结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3吉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3篇 2023吉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3篇
  • 2023年吉林松原前郭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0人公告【荐】 2023年吉林松原前郭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30人公告【荐】
  • 2024吉林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 2024吉林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
  • 吉林省大学排名有哪些【3篇】 吉林省大学排名有哪些【3篇】
  • 2023年吉林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2023年吉林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精选】
  • 吉林高考一分一段表 吉林高考一分一段表
  • 2024年3月吉林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2024年1月开始 2024年3月吉林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时间2024年1月开始
  •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精选4篇 吉林省西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对策精选4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