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


重阳节 2019-08-19 23:15:03 重阳节
[摘要]第一篇呼吸之间:《呼吸之间》学生:李老,再给我们讲讲别的呼吸法门。李老:好!也有呼吸法门,真是响如惊雷。比如,你沿着陇海线,离西安七十多里地有一个村子,这个地方有名,农民画画特出彩。当地有一个小亭子,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万多名道士,率领他们修丹道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重阳。现在,只剩一个小亭子,里头有碑

【www.shanpow.com--重阳节】

第一篇呼吸之间:《呼吸之间》

学生:李老,再给我们讲讲别的呼吸法门。
李老:好!也有呼吸法门,真是响如惊雷。比如,你沿着陇海线,离西安七十多里地有一个村子,这个地方有名,农民画画特出彩。当地有一个小亭子,当年这里曾经有一万多名道士,率领他们修丹道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重阳。现在,只剩一个小亭子,里头有碑,碑上面写的是当年道士们练功的一种方法:他们用一块黑布,往腰间这么上下一缠,只留肚子鼓出来,炼丹的时候,他们呼吸的声音在两米以外都听得见。当年在西安,我还遇到这样练的人,两米之外,甚至再远,我都可以听到他的呼吸声,真是响如惊雷,咱们现在做不到。这种炼丹法,真是猛呼吸法门啊,这当然有秘诀,需要缠腰。这个窍门很有用,比如我们要去爬山,旅游的时候要爬山,爬山很累,怎么办?就找一条带子,这带子过去叫“腰里硬”;用这“腰里硬”缠着肚子,这么在上头一缠,然后在下头一缠,两头就堵起来,中间存着这么一口气,这时候去爬山,你不累,干重活也是一样的,所以武术家都是用“腰里硬”缠腰的。有功夫的人把肚子露出来,走起路来是飘着的,不累;而且练硬气功的人,你拿刀剁他的肚子,也没事。
◎王重阳,道家内丹北派实际的开创者,姓王名中孚,字允卿,又名德威。宋末金初咸阳人(今陕西威阳)。七岁诵经,二十岁贯通百家诸经。及长,允文允武,尤擅弓马,曾应武举试,中甲科。后弃家修道,遇钟离权、吕洞宾二仙点化。王重阳一生致力于道教及内丹修炼的发展,首创道教全真派,广招门徒,著名者有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世称“全真七子”,在道教史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这种呼吸法门适合大运动量的时候,但我们炼内丹的时候可不行,连带松紧带的短裤什么的都要把它拿下来,因为一有束缚,气就会受影响,就可能不通。
学生:最后练到可以毛发呼吸以后,是不是口和鼻子就没有用了?
李老:对,至少呼吸方面是没有用了,因为炼丹最后要做到止息。有这么个说法,古人过去练功可以夹住鼻子练习,这个我没有实验过。当然,已经学会用毛发呼吸的人,上吊找死就不容易了,吊不死的,他不靠口鼻呼吸,所以也能够人水不溺。
学生:调息还有哪些用处呢?
李老:呼吸法门还可以防治乳腺癌。一开始练的时候,就是吸吸呼停,或者吸吸停呼,慢慢地,就能吸吸吸停停呼,这个得一点点来,这个方法是防治癌症的。有一次我在菲律宾讲课,讲完了以后来了一个医生,他说你讲的怎么跟我治病的方法一样,我这一生治病都是用呼吸法门的。他写了很多书,要送给我,我说不用,这是中国老祖宗的东西,我那里都有;他说他是自己发现的,一辈子看病都用呼吸法门,这个也很了不起啊,就那么无师自通了,真是不简单。
学生:这说明调息的作用很大。
李老:当然很大了!但是第一步你得打通你的横膈膜,不然你的气脉不通。气脉通的表现就是我轻轻一吸,我的脚跟都动了,这就是庄子在他的《大宗师》中提到的:“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我这个呼吸到达脚跟了,才能通达全身。看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没有。
◎张三丰认为: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调息为调度阴窍之息(“性”),与自己心中的气(“情”)相会于气穴(气海)中。心止于脐下叫凝神,气归于脐下叫调息。
学生:调息的时候,停止呼吸的时间长了,对其他的器官没有什么坏处吧?
李老:不会,不会出毛病!但方法不当,会头晕胸闷,而不会憋出病来。所以,调息的时候,你的思维需要配合,意想下面,别想上面,想上面血压会升高,就会头晕胸闷的。
学生:李老,止息之前,是呼气之后止好,还是吸气之后止好?
李老:刚开始炼丹的时候,要求我们最好是呼完气以后,然后止息(停)。如果是要防治癌症什么的,就是吸完停,“吸吸停呼”这样来。你得慢慢来,别着急。我吸口气憋住,止息了,后来我根本就不吐气,我没有吐,但是你们不行,慢慢来。按照南怀瑾老先生的主张,你们现在先得呼气,呼出去止一阵儿,我觉得这个说法是真正对大家负责任的。为什么呢?现代的人贪心比较大,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得,而环境污染又那么厉害,平时也不懂养生,体内积累了那么多垃圾和毒素,先不舍出去,练什么都是白搭。一上来先拼命吸,说是要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吸进来,这个听上去很聪明,很占便宜,但是也不想想,体内不好的那些东西怎么办?那些东西堵在里面,恐怕外面的好东西被挡了道也进不来。
那么先练呼出去这个方法就比较好。气脉通,刚开始打通的是肌肉的脉络,慢慢打通骨膜,再慢慢打通骨髓。要善用呼吸,因为它能帮助能量渗入到骨髓——开始是渗入肌肉表皮,然后是骨膜脏器,最后是深入骨髓。一般人脸色不好看,因为脸部微循环的气血供应不足,所以会利用呼吸的人,首先会改善气色。真能够让呼吸能量渗透骨髓,那什么骨质病都会变好的——我认识一个从小得小儿麻痹的,通过呼吸方法,三年以后她能够走路了,但走得远一点,就会有点吃力了,但是毕竟她能走路了。我这辈子,通过教呼吸法门,很多人的骨质病都大有改善,有风湿性的,类风湿的,也有骨癌的,就是用呼吸,用这个呼吸来防病治病的效果是很好的。
学生:李老,我家里有个病人,是我的公公,他是前列腺癌,现在做了手术,天天吃药,刚才听你讲那个“吸吸吸停”,像他这样做了手术的练练也没有什么不好吧?
李老:当然会有一定的帮助。像你公公的情况,现在主要是要控制住,不要再扩散,练呼吸法门会有帮助。但老实说,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是疼死的、饿死的、吓死的,我以前兼任癌症医院的院长,当了七年,我见过的癌症病人晚期是很痛苦的,临死的时候疼得要命,打杜冷丁都不管事,活活饿死了(不想吃东西了,丧失了生存的意志),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所以首先要解除这个害怕的问题。大部分癌症病人觉得“我是被判死刑”了,其实癌症是可以治的,完全有治的可能性;但他本人一害怕,完全放弃了,那就是华佗再世,也成了白搭。先在思想上解除负担,然后得有人指导他练呼吸,慢慢地,通过呼吸把能量渗透进去,人的免疫系统就恢复了,然后人体自身就能够对付癌症了。
学生:呼吸法门,讲义中一共列了七种。响们这两天讲的好像没有这么多。
李老:呼吸法门,在金丹大道中,共有一百多种,讲义中的七种,原本打算让大家都练的,但现在实在没有时间了。明天我们就讲炼内丹了,炼内丹共涉及三种呼吸方法,我们将来会学习更多的呼吸方法,现在就先学会这三种,这三种都不难。其他的,有些也很重要。呼吸法门有很多种类,但以这三种为基本,为总纲;其他一百多种,有很多是针对特定的人,比如特定的体质,特定的病痛,特定的性格等,往后大家有基础了,就会慢慢深化和掌握。
◎张三丰在其《大道指要·玄机直讲》中指出: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因此,他认为:修道者每日不可上座即“炼丹”,先须静一个时辰(两小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平和,再行炼丹,则很快万念俱泯,一灵独存,此谓正念。
学生:李老,我的血压高,那么炼内丹的时候,是不是得先降血压,就跟“降阴符”一样操作?
李老:炼内丹以前确实要考虑到血压,我们的讲义里列了一张表,大家量量血压对照那张表,就会知道自己炼内丹需要什么样的步骤程序,这也是道门正宗丹法和社会上所谓的“练气功”不一样的地方,而且要严谨和详细得多。如果你有高血压,那就要降血压,血压降了,达到表里列的这个标准,才能正式进入炼内丹的程序;至于说降血压跟降阴符一样,这个不是这样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降血压怎么降?待会儿我给你们几个单独说一说,你们注意几个关键就可以了。
学生:这两天我觉得有点便秘,可能跟炼丹有关系吧?
李老:炼丹,最初往往会出现便秘或者拉稀,拉稀有的时候是排毒反应。便秘是你老意想上头,气就上行,下面干结,就会便秘;得把气引下来,可引得猛了,老意想下头,你就可能拉稀。那么,人到中年,血压往往偏高,所以最好是意想下面,脚平吸,气才沉得下去——脚站在这儿的时候,要把它吸在地上,脚趾要有个抓地的意思,你这个气就下去了,大便就好了。
学生:李老,我们炼丹要守窍,这和守穴位到底有什么区别啊?
李老:窍跟穴位是不一样的,这个你知道吗?穴位是指人体经络的结穴处,而窍更与人体激素有关系;那么这两者各在哪里?功夫深了,可以返观,就能内视得见。现在我们功夫太差,闭起眼睛一团黑,真是“无明”,能返观的人,这个功夫就有点意思了。当然也有一些人急功好名,好显摆,动不动神叨叨的,说“开天眼”了,看见这个了那个了,基本上都是妄想幻觉;真正能返观的人,就能看到经络,就是所谓“人体隧道”。
守窍有一个方法,不是“严防死守”——它要求我们守窍呢,要若有若无、似守非守,这很难。如果你守得太执著了,会有弊病:窍位会守出一个疙瘩来,能量盘结,不是好事;但一说不要死守,大家又干脆守不住,拼命开小差,实际上又守不住,一会儿就跑了。所以现代人炼丹,我主张不用守窍,我们用呼吸法门。守窍是意想,我们现在妄念纷飞的,守不住啊,古人主张似守非守、若有若无,这更难,还是呼吸法门方便和容易一点。
◎张三丰认为:用意守窍,要在勿忘勿助。守其清静自然叫勿忘;顺其清净自然叫勿助。勿助勿忘,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会,不觉恍然阳生,如痴如醉。此可谓真消息,实乃玄关发现。
学生:《黄帝内经》里面也应该有炼丹的窍吧?
李老:《黄帝内经》没有这个。《黄帝内经》是讲中医用的穴位的,而我们炼内丹是讲窍,这个窍往往与人体激素密切相关,比如:这个地方是人体的性腺所在地,这里是向性腺激素所在地,这个是延髓,这个是肾上腺……所以窍和这些地方大有关系,并且激素往往影响全身,而穴呢往往影响一条经络。
第五部分修炼金丹大道
对“气”时理解
我们刚开始修道,练的这个“气”叫什么气呢?这个气叫卫气,中医叫浮阳气。它又叫意念气,因为我们后天的意念可以指挥它,这个是我们现在可以练的气。为什么叫卫气呢?因为它是保卫人体的;它也叫皮毛气,因为它走人体的表皮,所以可以表现在人的体表之外,科学界又叫它“身体辉光”。现在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美国都能买到专照人体辉光的机器,假如你周围有点淡蓝色,慢慢地进入深蓝色了,表明你在逐渐入静了;如果是粉红色,表明你在恋爱了。这种光有多少种呢?资料里说有六十四种,想杀人的人、很生气的人都会有不同的颜色。这种气是半先天的,一部分自饮食得来,一部分靠父母遗传而来,它也是我们劳动出力的那个“力气”的来源。
这个气,我们现在可以练。这个气也叫“水谷精微”,半先天的。为什么?因为它源于我们吃东西、喝水,也源于父母的遗传。这个卫气不走血管走组织液,所以会在皮肤的真皮层流通,还走肌肉,所以它是我们普通劳动花的力气的来源。卫气在体表走真皮层,在体内走肌肉,肌肉在中医里叫“腠理之间”,是走肌肉的。卫气有一大特点,就是它能被人的意念指挥,能够“意到气到”——刚开始我们的“意”还只能是后天的思维用意,谈不上是什么“神意”,所以初步练气的这个“气”,就只是卫气。
我们修道到中级阶段,练的这个气叫“荣气”,又叫“经气”,也叫“营气”,是走经络的气,在经络里流通。荣气又叫“命气”,它存于下丹田,它是走经络的,也走血管,所以又是管我们营养的,能够润泽我们的五脏六腑。荣气一天一夜在人身的经络里大约流通行走五十二圈,不是你能用后天的意念引导和指挥的。有人说我能够给你的经络“止气”,我能给你打通经气,我能让你经络里面的气让它走哪儿就走哪儿,这个不大可能。荣气是天然在经络里流通的,因此荣气不能练,只能调,古人修道叫“调经顺气”,所以说,经气不能练,只能调。
◎“营气”循行于脉道之中,有着内而化生血液,营养五脏六腑,外而滋润皮毛筋骨作用的一种“精专”之气。关于营气的生成过程,《灵枢·营气篇》认为:“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灵枢·邪客篇》则概括营气的作用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怎么调呢?比如双手捧起对着天灵盖这么灌一下,这个就是调经顺气了。很多动态修炼的姿势只是为了调荣气的,不是练卫气的。比如说我感冒了以后,影响了我的大肠经,影响了我的肺经,那么我这两条经络上的穴位的电场一定失衡,这时候,我就打坐修炼.或者针灸按摩,这也是调整经络里荣气的流通,以求得平衡。现代医学已经可以通过测量我们经络上特定穴位的电量,来了解人体电场是否平衡,从而诊断人是否健康,所以荣气不能练,只可以调。
修道到了高级阶段,“神意相会冲泥丸”,就产生真气了。修道的“真元之气”或者“先天一气”,这个能练吗?当然不能练,你一动思维意念真气就“杳杳乎不知所踪”了。真气不能练,能调吗?也无所谓调不调,因为这个气并非指你我身体里面一圈一圈流通着的“气”,而是指宇宙造化万物的那个本体的功能。这个“气”按孔子在《易经·系辞·乾卦》里的讲法,“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能够“统天”、“御天”,当然是“先天一气”了,在天之先嘛!能够“万物资始”、“品物流形”、造化万物,当然是“生生不已”的,所以孔子说:“大哉乾元。”“乾”者动也,指本体造化的那个动能;“元”者,一切之始也。
既然为“元”,是“先天一气”,自然就是《道德经》里讲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里的那个“无名”了;我们的古人很勉强说它是“一”,这个“一”并不是道的本身,也就是说它不是宇宙本体本身,而是道的功能,是本体的功能,因此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先天一气在鸿蒙,无象无形不落空。认得生初真面目,方知我有主人公。——《象言破疑·破疑诗》
修道的人真正明白并且掌握它了,那就得道了,也就明白《易经》的精神究竟是什么了,所以孔子在《易传》里又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这样的得道高人,自然就像庄子说的,可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不用“待”,不靠任何外在的条件了,潇洒地逍遥游去了。
可是麻烦在于,真气这东西不能“练”,也不能“调”,只能“出”,只能“养”,只有修道的人“息停脉住”入了真正的定,一念不起的时候,它才“神意相会冲泥丸”——“出”现了。然后如果你还在入定当中,它才会“真气归中”,归的那个地方就叫“玄关一窍”。然后如果你继续入定的话,它才能够在那个“一窍”里“养”着,然后你神意用功夫(不是用意念啊,是神意),它才会结丹、结胎、脱胎、沐浴、出神。
不过这个才只是真正的金丹大道的入门功夫。为什么?因为还只是了解和运用那个“一”,不是那个“道”;只是本体的功能,不是本体本身。
道呢,只能悟,不能“出”,也不能“养”。老实说,道跟我们“出”的“养”的“真气”也没什么关系,这跟佛家讲“禅定并非佛法”是一个道理。道不是修炼而得的,它一直在那里,只是需要你悟到它。怎么悟呢?首先得通过禅定、通过“真气”来了解和掌握它的功能;如果连它的功用你都没有见过、体验过,那个道,你当然就“对面不识”了。
所以,仅仅是为了“出真气”,就需要我们“止息去妄”一念不生,何况那些我呀、你呀、爱呀,恨呀的东西?所以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得道的人表面上跟我们一个样,但他的内在跟我们不一样,他不会“自己”啊,“功劳”啊,“名利”啊,天天想这些;更不会有“真气”了,成天打打杀杀,那是小说家的事情。修大道的人不要说得道,如果真能修到“息停脉住”得定,那性情也是恬淡、平和得多。
◎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认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饵,妄冀长生,或采取五金八石,煅炼丹药服饵,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参同》云:“同类易施工兮,非种难为巧。”——《象言破疑》清人刘一明的这段总结.说明“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人若想要证道得道,又必须通过了解“真气”才行得通——“同类易施工,非种难为巧。” 
对生命的把握
这个就扯远了,大家也基本上在听故事,暂时还靠不上边;先这么讲一讲,我们先在理论上有个系统、有个认识,再来修道就知道大体上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修到“真气归中”了,道门里就正式炼内丹了,一步一步的,在无为法里往上走——胎息还丹、炼丹返虚、炼虚合道,这个比较笼统。佛家的就精密一些,色界四定,无色界四定,四禅八定,再往上又是练禅、熏禅、世出世间上上禅等,最后也是得道成佛。
要出真气,需要后天返先天,那么人后天的意念如何才能靠边站呢?只有它靠边站了,“识神退位元神出”,才能返先天。所谓识神,就是我们大脑的思维功能;而元神,则指我们的本能功能,比如心跳、呼吸、内分泌、消化等,这些完全是由我们的本能来支配的。不是说你的大脑想到了,然后心脏才开始心跳——那样的话,是要死人的,这个部分的管理与支配,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你想想,我们的身体那么多器官,生化活动等,那么精密的组织和活动,全部都是在自动化地进行,那么管理和支配这一庞大系统的体系,真可谓是“神”了,就是超出想象,不可思议。而“元”是指原始、开始,我们人一生下来,就有这些本能的活动了,所以是“元”,而不是后天的认识学习,得来的那个“识”。
◎但神有元神,有识神,识神能以败道,元神能以成道。盖识神带有历劫根尘,借元神之灵而生妄,不至丧去性命而不止。修行大法,须要以元神而制识神,识神不起则邪火灭,邪为灭而真火生,真火生而和气絪缊,生机不息,大道可望。愚人不知,误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元神者,非也。夫元神者,不神之神,灵而最真,真而最灵,昭昭灵灵之神,乃神而神者。虽灵有假,假中之灵为轮回之种子。古仙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生死本即识神之谓也。——《象言破疑》
◎问曰:“元神识神之来因如何?”答曰:“元神乃二五之精,生于混沌鸿蒙之中,非色非空,无形无象,乃天地阴阳之气结聚而成者。即人受生之始,父精母血交合杳冥之中,有一点造化氤氲之气入乎胞胎,始而无形生形,无象生象,五官百骸,四肢五脏,不期然而然,虽父母亦莫知其所以然,胎中即具先天灵气,元神已藏于中。此元神之来因也。识神者,即后天之阴神,此神历万劫而不坏,在轮回而不息,当婴儿出胞时方入其窍,与元神相合,混而为一。此识神之来因也。”——《修真辨难》
当我们能够后天返先天、“识神退位元神出”的时候,我们便可以自主地认识并且掌握自己的本能了。你像练瑜伽的,功夫深的,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跳、呼吸、体温、血压,可以控制自己的消化与内分泌系统,而且左眼往左转,右眼往右转,所以这是生命界的一次飞跃。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本能,是对生命的认识与把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我们修道炼丹,肯定要在生命的本能这个层面上做功夫,那就“要健康得健康,要长寿得长寿”,“我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逆练成仙”。
现在我们知道了,道家正宗,道门正脉,并不是说让我们认命顺天不作为,天让我们怎样我们就怎样。生命中有一个可以把握的绝对,我们通过返先天,就可以把握住这个绝对,那么就可以实现绝对的自主,绝对的自由,达到所谓“逍遥游”的神圣境界。
大道就这么简单,也这么神奇,可以化人体这个终归要烂掉的腐朽为神奇,这也是道家的真正秘密、真正核心!当然,道家的术数我们觉得更亲切,更实用,可我们要知道,术数并不是要你顺着你那个所谓的命运无所作为,不去发挥人在生命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抱持宿命论、虚无主义,这是对真正道家的误会,这个要了解。
佛家呢,有所谓“八识”的说法。对应道家的讲法,佛家所说的“意识”,就相当于“识神”了,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意念活动,这个被佛家称做第六识。前五识是什么呢?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第一识指眼睛的功能,识在这里当“功能”讲,眼睛的功能就叫“眼识”,不是指眼睛本身。眼睛本身,当器官来讲的时候,佛家叫“眼根”;相对于眼识这一功能,它对应的对象,佛家叫“眼尘”,又有人管它叫“色”。
其他四种,都差不多这样: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是功能;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是器官;声、香、味、触,这是功能对应的对象。
那么前五识——作为器官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发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的功能,对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去看、听、嗅,尝、受,最后这些信息要靠第六识(就是意识)来分别审量,进行分门别类,辨别区分,从而感知和思维。
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包括大脑思维的功能,叫意根的,并不是由大脑来支配和管理的,所以你不是脑袋想一下,你才看到东西,而是一睁眼就看见,这些功能是由第七识(佛家叫末那识的第七识)来进行的。
所以有人的鼻子功能还在,但是大脑受伤了,伤损到某个特定区域,这个人就嗅不着味道了,并不是这个人鼻子的功能丧失了,医生一查,还好好的,这时候,是大脑受损,无法辨别区分了,所以嗅不着了。现代有人就认为,这些感官的功能完全是由大脑支配和管理的,这个不对,不是这样的。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他曾作过一个比喻。他说,人就是一座城池,开着五个城门,分别是眼、耳、鼻、舌、身;城里面坐了一个看城门的主管,这个主管就叫意识,就是人的第六识,总是忙着分别审量,总是分别、分析、辨别和选择,这个就是现在所讲的“理性”。
但是完全的理性、完全的理性人生是不存在的。人总是有些本能性的东西,没什么道理,就是这样,包括感性、情绪、情感,还有心理学里说的潜意识,当这些出现的时候,理性就不怎么管用了。而且真相是,人的理性往往受下意识的支配和领导,所以人这座城池里还有个管城门主管的,在这个主管之上,还坐着个皇帝一一这个皇帝呢,就是第七识末那识。
这个在佛家唯识学中叫末那识,在禅宗中叫“心地”,所以它是管前六识的老板。那么我们炼丹呢,首先要返先天,所以要闭目塞听,让前六识的功能暂时关闭,认识一下这个老板。认识这个老板,然后把握这个老板,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活动啊,情绪情感啊,下意识活动等,我们都会有个认识和把握,而不是完全听凭摆布,摆脱一般人所谓的“造化之傀儡”的命运,实现“我命由我不由天”,“同与造化”的成道境界,达到生命界的最高存在和最高成就。
南怀瑾老先生就说过,人其实就是个被设定程序的机器人,还以为他自己很自主——佛家叫这个为“轮回”。
这个认识和把握,是离不开我们这个城池里的这块地面的,这个心地呢,六祖慧能叫“心性”,它就像大地,是所有一切的基础,一切无不从它起,一切最后都归于它;这个心地,在佛家唯识学里,就叫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所有的一切,都会记录和保存在这个第八识里,人死了,什么都没带,就带着这些记录。所以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和把握这个第八识,生命就太无奈了,太痛苦了,完全不由自主地到处流转,无法把握自己,这个太可怕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高人苦苦追求、把握它的方法,能够成功的,道门里叫“成道”,佛门里叫“成佛”,儒家叫“成圣”。
那么方法呢,就是“无不心地用功夫”。从后天的六识返回到第七识,“识神退位元神出”,这个元神,在佛家就是这个心地。它管什么呢?比如说你感觉冷了、热了,你长指甲了、长头发了,你血压高了、低了,这都是有一个电子计算机,在给你支配和管理的,不是你的大脑在支配的。这个是第七识,要进入这个心地里面,达到“无不心地用功夫”,就需要让意识活动这个干扰源、噪声源关闭,所以各家都有打坐、禅定等相似的办法,目的无非是进入它,认识它、把握它。
等这一步成功了,停下来不前进,只是“用功夫”的,佛祖当年就叫“外道”,道家正宗就叫“旁门左道”。所以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外道”是很不简单的,戒守得比佛门更多,非常注意练功夫。
六祖说得很清楚:“无不心地用功夫。”不管你什么门什么宗,不修功夫就不用妄谈成佛成道的,连功夫都是在心地下的,不是在大脑和嘴巴上下的。所以不能“后天返先天”,不能“识神退位元神出”,都是口头禅。
那么继续前进的,就会有朝一日明见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亲身体认到这个“心性”,即所谓“见性成佛”,这个才是“成佛得道”的正途.
今天,我们参考和比较了佛、道两门修行的方法,就是为了说清楚为什么返先天这么重要;结合前面我们讲过的具体练法,大家现在应该对真实成道的方法有个系统的认识了。 
金丹大道的基础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具体练一回,我们今天下午回到金丹大道的具体修行上来。我们大家都没有基础,而丹道的入门功夫就是“百日筑基”,就是男的要“马阴藏相”,女的要“斩赤龙”断月经。
有人问了,我万一练成“马阴藏相”,可以“交而不泄不排精”了,那我想要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想继续排精,可以做到吗?要恢复排精,其实是很容易的,因为这个排精不排精,关键是看你“安炉生热”了没有。如果你生热了,就是你屁股底下热,精囊里头就不生产精子了。睾丸怕热,一热它就会垂下来,以利生产(生产精子)。这个意思明白了没有?所以不会因为有人练得“马阴藏相”了,就一辈子不能生孩子了,不是;妇女也是,妇女把月经斩断以后,她如果还想来月经,一样会来,不会是一辈子不来月经的。
所以,“马阴藏相”是靠不断的练功来保持的,如果不练功,就恢复了本来的功能,自然就会排精,就能有孩子;如果每天都练功,每天都让睾丸发热,它自然就不产精排精了。如果是你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长期不练功,它又垂下来凉了,就能产精排精了。
◎近代陈撄宁先生指出:“女子修行与男子有别。男子阳从下泄,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当保守丹田之阳梢,不使外溢,积之既久,用身体中真火锻炼,则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而道成矣。女子乃阴体,须用乳房灵脂,交化气质,久久运炼,自然赤返为白,血化为气。血既化为气,仍用火符进退,亦能气返纯阳,了道归真。故女子初功,先炼形质,后炼本元。不似男子之功,先炼本元,后炼形质也。”而真正要“筑基成功”,则男人必须“马阴藏相”,女人“斩赤龙”。男人“马阴藏相”后功行日久,更上层楼自然可以做到滴点不漏,精满而不欲,永不起阳,这才算丹基成。这叫做握固即不漏。握固后,一方面,精门长死了;另一方面,会阴温度高,精一到此就化为气,所以说,“精满不思淫”,而可达到“见景不欲”、“见景不泄”的境界。
但金丹大道的基础是“马阴藏相”,练不成“马阴藏相”,谈不上健康长寿;练不到返先天,出不来“先天一气”,就谈不上开智。为什么呢?精气和性气结合产生的先天一气,才能补脑,然后才能脑子特别聪明,记忆力特别强。精气和性气不能直接补脑,补不了的。
“马阴藏相”以后就叫“闭关锁阳”,有的丹书上用“握固”两个字形容它。握固是什么意思?我们快到性高潮的时候,将要排精的时候,把手搁在这里攒紧了,咬牙,这个时候不射精,这就叫握固。达到了“马阴藏相”,才能叫“筑基”,这就是说你才打了基础。
女性修道练的是“斩赤龙”。女性乳房的乳头后面有两个窍,这两个窍就叫“膏肓”,左边是膏,右边是肓,也有丹书叫乳根穴的;这里分泌一种液体,叫“泥液”。这个泥液可以保护心脏,每个女人都有这个,从后面乳根穴里分泌出保护心脏的泥液;泥液在男女性生活的时候,就会往下排,排的时候就会通畅,并且保护心脏。如果它长时间不排,就堵塞住脉道了,这个女人就会老是病歪歪的。但是非常可惜,自宋以后,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直到现在我们多数的中国妇女不懂这个。
◎《泥丸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中说,女子修道,“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凉矣。”然后按摩乳房,觉得有暖气烘烤双关(“膏肓”二处),“得有烟焰,势逼透关。满关泥液,分沛乳溪,一如泉涌。”一会儿便可以真意导入气海,寂而守之。
性生活品质不好,或者长时间没有,不排液,女人就会心里烦躁,因为堵塞了气脉。正常的性生活,应该是男排精,女排液。但男人跟女人不同,男性高潮来得快,走得也快,女性是来得慢,走得也慢,所以没等女性达到性高潮排液,男人已经呼呼大睡了,这女的心里烦透了,久而久之,女性就会得病。
所以古代房中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男女同时排,达到双赢。我们炼内丹,又要求男女都不能排。那么要采取一种什么方法呢?就要守乳根,守胸中的这条线。过去叫守膻中,那么她守的位置,应该是这儿,可是书上胡说八道,告诉你守这儿,结果守了半年、一年,她什么也没觉得——因为她守的是膻中穴,我们说要守膻中窍,这是两码事。
男性要做到“马阴藏相”。过去讲百日筑基,是一百天就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是不可能的,他没法专心练,得上班啊,得工作,所以有的人两年,有的人三年才能做到“马阴藏相”。可是妇女比男的快,妇女做到“斩赤龙”,几乎一半时间就够了,比如说男的要三年,女的要一年半;男的要一年,女的要半年;男的三个月,女的一个半月就行了。那么女性怎么练呢?女同志练的时候,用两个指缝夹着乳头慢慢地揉,每揉一下,就呼一下,一次最多夹三百六十下,每呼吸一下,夹一下,一会儿就来快意了;有的人来得很快,有的人来得慢——这就是斩赤龙的方法。想哪儿呢?想乳沟,想这块。即使你不炼丹,平时也要揉。为什么呢?因为女性常常揉乳房的话,就可以抑制和防止乳腺癌。
◎把意念集中注在乳溪(膻中窍)部位,同时用手在乳溪部位作旋转性按摩。按康的次数不加规定,以自我感觉到乳溪气机洋溢为度。之后又用两手分别旋转按摩左右乳房,一直按摩到气机洋溢,絪缊围绕,一股暖气直透双关心前脊后.把满关泥液烘得释然融化,涌满乳溪。随即又用真意引导泥液,入于南洋(乳溪入里1.3寸处),加以意守。意守的时间,控制在36次呼吸左右。意守放松之后,自感南洋泥液油然下降,分注两腰,并且左右盘旋。这种注溪摩房,周天升降功法带来的个中滋味,以及接下来的“内顾”境界,李泥丸描述为:“此中滋味甘香,气神充和,三田一贯。已而玄况四塞,急须内顾,顺将万缘放下,旋觉身虚若谷,大地亦无,隐隐凉气袭人,絪缊四塞。忽复雾散云收,下现性海,碧波澄如。我总一念不动,忘境忘情。忽现金光万道,细雨如珠,随光下注,左旋右转,化成皓月,浮沉晶海,蘧然如梦醒。”
女性平时阴道潮湿,甚至流水,这个不是她的液,它只是一种润滑液,丹道家管这种水叫做“初潮水”。初潮水如果流下来,就算已经漏了;如果不流下来,可以湿润内部环境。所以女性的阴道应该老是湿润的。
女性往往在月经将要来的时候(比如说前三天),这个时候她就腰酸腿软,甚至肚子疼,不思饮食,这是月经将要来之前的信号,这个信号,就叫“月信”,这个时候女性要加紧练功。斩赤龙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三天,就是月经未来之前、月信来的时候;随后,女性的月经出现了,这几天不能练功,因为你一练功以后,血就会更多;等到月经将尽,这个时候血已经淡了,黄了,快停了,这个时候又重新练功。月经来的时候不要练,练了伤身体,这个要说清楚。
◎《采金歌》曰:“三十时辰二日半,采取只在一时辰。”此指月经后二日半为采取之时机。女性练功自采亦在此时,如《道藏辑要·女丹合编》中《女功练己还丹图说》于女功自采其气谓“凡女功所五者,气机也。但其中有壬癸之分,如壬水初来癸未来,此即信到也。信到彼自知之,或头昏或腰疼,信至而潮犹未至,此正宜回光返照,默守乳房血海,用采取之法,以补脑筑基,则所采者壬水,非癸水也。如癸水一到.自应停功,必至三十时辰两日半,癸尽之时仍用采取之法。”又《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吕祖《三字诀》云:滓质物,自继绍。二者余,方绝妙。滓质物,言癸水初降;二者余,谓癸尽铅生”。又《采金歌》云:“三十时辰两日半,采取只在一时辰。临炉火候直吐心传矣。”原文小注:“癸水初净,又有淡黄涓滴,过此便当急休,所谓二者余,此与白虎首经二点初净者异。”
过了更年期的人,要想让月经来,也是这个方法,揉乳房三百六十下,一会儿快意就来了,然后呢,月经慢慢会恢复。女性年老以后.她的阴道非常干,而且完全张开,只要她做这个揉乳房,就会重新封闭起来,还会总是湿润的,但不流,这个时候,她就会健康长寿。
那么男同志怎么办呢?女同志可以揉乳房,男同志就要搓睾丸,因为老年以后,你的睾丸越来越小。男性阳举,是阴茎里的海绵体里充血了,这个血来自哪儿呢?来自两肾。所以他要是性生活过分了,就会腰酸腰懒,甚至于腰疼,因为两肾供血太多了。你看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脸上发黑,脚发飘,他一定是手淫过度——这都很可惜,因为人的精血精华不能轻易给排出去,要利用它长生长寿。
现在有人说,阴茎里的血怎么会是两肾流过来的,明明是静脉血管流过来的嘛,所以就诋毁古人不懂科学,这个就叫“学问不精,妄加断言。”
这一点,在各宗教里都有精确的观察和体悟,这里就不详说了。
再说一下,道门正宗里的金丹大道,所要炼的“精”,并不是男女做爱或者手淫后强忍着不排的那种“精”,这种精叫“浊精”,是不能用的;当时不排,不过是改道进了膀胧,早晚还得排出来。而且这种忍精不排,自以为金枪不倒,自夸其能,不过是增加了前列腺的负担,并且让血液里混进去一大堆没用的垃圾,实在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内丹要用的“精”,是无欲而举,单纯的性感产生的精,才是真正金丹大道要用的原材料,才叫“外药”、“内药”、“大药”,这种精不能排,反而应该吸收进我们的身体里,变成长生药、不死丹。
◎所谓“先天之精”,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禀受于先天的生命起源物质。《灵枢·本神篇》说:”故生之来,谓之精。”修道之人所炼之精是先于后天之精,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精液”,学者不可不察。另,唐代大医学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对“以不射精为要务”的片面观点,指出”不可抑忍,久而不泄,至生痈疽”。
我们前面讲过,不排精,就需要盘腿。盘腿种类很多,现在很多人盘不了,盘腿的关键不在腿,关键在腰——所以要伸直脊柱,逐渐逐渐你气通了,盘腿就很容易了。盘腿防漏,可以通关斩窍,达到气通、气脉通达的效果。
盘腿让你身体的养分、你的精华,不外泄,就像葡萄的藤,都是卷起来埋在土里,到了冬天要截,让它短一点。怕什么呢?怕养分外散,所以我们人也一样,要盘起来。
情性结合才成丹
现在,我们感觉气血鼓荡,这才能推动气血在周身运化。再来,已经有一点要射精的感觉(这时候有射精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非射不可);这个时候已经有汗了,但是这个汗还不是太多。这时候我们仍然想会阴窍,跟刚才一样,想会阴窍。现在,有些想射的感觉,丹法里管这个阶段叫“调药”。调药是什么?是使我们这种性感更加兴奋,更有射精的感觉。接下来怎么办?用一个秘诀,叫做“吸提嘬闭”,这就是金丹大道里“采药”的秘诀。
采的这个药有三种,一种叫外药。外药是什么昵?我们前头不是讲,全身要有气感,这种气感就叫外药。有了气感再加上性感,这个是第二种,叫内药。单有性感不行,不能叫内药,所以性感必须和气感结合,这个叫内药,但仍属小药,还不是最大的兴奋,所以不是大药。特别兴奋的时候,将要射精了,怎么办呢?要用这个“升阳法”,配合呼吸,然后“吸提嘬闭”,采到的这个药是第三种,才算是大药。
◎所谓“升阳法”,丹书中也叫“升阳火”,其法采用盘坐,紧咬牙齿,卷舌塞喉,意想会阴窍(肛门前口),吸吸呼,呼吸重点在吸气,此即“升阳”。
采药的秘诀中,“吸提嘬闭”是金丹大道里最重要的部分。怎么做呢?就是舌头要嘬紧,牙齿要用力咬,别害怕,有多大劲,就咬多大劲,然后只考虑吸,别考虑呼。这个时间有多长呢?这个时间,如果你降阴是20分钟,这个就得40分钟;你降阴是半小时,这就得一小时。这时候不能松牙,不能松舌,为什么呢?你一松就漏了。所以一定是咬紧牙,嘬紧舌头,往里吸,这个舌头已经不是舌舔上颚了,是舔软颚了。
呼吸要只管吸,不考虑呼。这个时候,有的人两三口气,就阳倒了;但是有的人不是,他更兴奋了,但是五六口气、十来口气的时候,就好了,迟早要阳倒的,这是“吸”。那么“提”是什么呢?你腰一挺,三阴提起,就是三阴都闭了,肛门也闭了,阴茎也闭了,会阴提起。“嘬”是什么呢?嘬紧舌头。你越嘬紧舌头,思想越集中,越能控制,嘬舌头可以防止射精,防漏。“闭”是什么呢?是五门紧闭——特别是呼吸紧闭,不喘气,比如说我吸完一口气,要忍,要闭气;眼睛也闭,鼻子也闭,口也闭,五门紧闭。所以这就叫“吸提嘬闭”。
慢慢的,你会阴窍就会发热、发烫,丹田就会热,两肾就发烫,所以修丹道的时候,要用被子捂住一点,保持温度,效果会更好。炼内丹,要降阴符,一直呼一直呼,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抽扁血管”的现象(这个时候血管抽扁了,人体就“欠氧债”了);随后,再来一个“升阳法”,比如你吸了十下……停……憋气……自动呼……然后吸,接着停。
在升阳的过程中,卷紧舌头,你口里就会有大量的口水出来,嘴里存满的时候,不能松开牙齿,咽口水的时候不能松齿。升阳法要求始终卷紧舌头,咬紧牙,那么到将来,你的舌头比同龄人长。因为我们老了以后,我们的舌头越来越短,味觉渐渐退化,吃东西不香;而我们修道炼丹的人不是,我们老了以后吃什么都香。
◎西晋魏夫人所传《黄庭内景经》中将口中津液称为“玄泉”。她说:“玄泉幽阙高崔巍。”
升阳憋气,不喘气,这时是闭息的。闭息几秒钟,或者一两分钟,我的师父最长的时候,能够闭息九分钟,我能闭三分钟不呼吸。然后接着又吸,这个时候就会出汗,就有了口水。怎么办呢?有口水就咕嘟嘴,像吞一个枣子似的,咽下去,这一咽,就把我们的“情”带下去了。
这个时候,照道书上的说法,我们下面是“坎水”,上面是“离火”;也有丹书形容下面是“虎”,上面是“龙”;还有个说法,是说下面是“坎男”,上面是“姹女”——坎男与姹女相交,不能只是性,还必须要有情,这个情,就是人类的情意。
六祖慧能,有个水平很高的弟子叫怀让,怀让有一个徒弟叫龙牙禅师,他说“人情浓厚道情微”,人情是很浓厚的.爱啊恨啊,要死要活的;修道之人呢,他这个情感好像是见了女人都要躲开的。但接下来,龙牙禅师说:
人情浓厚道情徽,道用人情世岂知!
人情不为道所用,人情能留几多时?
“道用人情世岂知”,修道炼丹就要用这个人情啊。所以真正金丹大道,不是只用性,用到性荷尔蒙,用到精,而且还得用情,真正是情与性的结合。
◎或有问于潜虚子曰:丹经之言先天一气,必于同类求之,为说者何?曰:予闻之师: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金丹就正篇》
现在,我们真正知道所谓“双修,是什么了,毋庸讳言,道门里有双修派;佛家也有,密宗把这个部分叫“无上瑜伽”。这个部分很难很难,绝对不是普通修行人有福分可以去修的:首先,这个修道者,如果是个男的,他得练到“马阴藏相”,要打下修道的基础才行;其次,他的双修伴侣得完成“斩赤龙”,也得打下修道的基础——这个部分是关于“性”的要求;这两个人还要情投意合、情真意切,这个是“情”的要求。
◎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现在我们想想,这得多难哪?那么我们一般人修道呢,还是清修比较行得通。
修道炼丹是要用情的。情的内容很广泛,我们对于人类,甚至于坏人,我们都愿意帮助他,愿意爱他,更不用说对于一个女人。喜欢,但是没有其他想法,这个就是“道用人情”了,佛家叫“慈悲心”。
道用人情,就是我喜欢你,可是我没有非分之想,就是那么单纯地祝福你,希望你好,没有利用,没有占有,没有控制,这个时候人情就升华成道情了。
老实说,我们这些凡人哪里做得到啊?一喜欢就想拿回家占为己有;不拿回去?那我也不理你了,也没什么喜欢了,所以并不那么容易真正做到。宗教里为什么要戒啊戒的,就是防止你有非分之想。所以要明心,明白自己这个爱人的心;然后还要见性,就是性来了,无欲而起性感了,这叫“活子时”,不要急着想女人,这样就太可惜了,全都往下流掉了。浪费精华不知痛惜,真叫“愚痴众生”;性来了把握住,修炼活子时,健康长寿成道,这才是聪明人的追求和作为。
实际上修炼内丹,就是这样情与性的交合。刚才我们讲的“明心见性”,是修行功夫的另一种说法,当然不是六祖慧能指的“见性成佛”。佛经在这方面比较隐讳。佛教认为,情是性发展而来的,如果单有性,就是畜生了;而人是有情的,人是“有情众生”,这个情不是坏事,性也不是坏事,修炼就是情与性的棍合交融——这个交融用什么做媒介呢?就用口水,丹书上叫“黄婆”。
◎人之真情如金,真知如铅,二物属刚;灵性如木,灵知如汞,二物属柔。真情真知刚而易沉,灵性灵知柔而易浮。若以性求情,情来归性,以真制灵,灵归于真,刚柔相应,阴阳和合,化为一气,生机长存而不息矣。如情不归性,灵不归真,是谓金隔木,汞隔铅,孤阴寡阳各一边,焉能返本还元,结成真灵之丹哉?——《无根树解》
丹书上把性叫坎男,用坎卦表示,坎卦正中是阳爻;把情叫姹女,用离卦表示,离卦正中是阴爻。把坎卦的阳爻抽出来,添进离卦正中的阴爻里,离卦阴爻变阳爻,就成了乾卦;三爻都是阳爻,所谓纯阳之体,就是这么来的。这一抽一添,就是丹书中所谓的“抽坎添离”,其实就是性与情的交融混合。
混合在哪里呢?混合在黄庭。黄庭严格讲不是胃部,也不是什么太阳神经丛,就是胃后面这两根神经。古人把这个看得很严重,说是“成仙之要”,我看故弄玄虚、穷开心的成分挺大。但这两根神经确实很重要,不懂这个“性情结合”,修丹道也就成了瞎扯,这个倒是真的。
这个过程呢,也许在下面交,也许在上面交,就是丹书所说的“也许是龙去就虎,也许是虎去就龙”,这个时候我们咽口水,就把我们的真意带下去了,这个就叫黄婆,就是性与情交合的媒婆。
真意下去以后,就会听到我们小肚子里头,不是胃,是在胃下面,“咕噜咕噜”的声音。这就是你用你的黄婆,把你的情和你的性混合了,这个就叫阴阳交、龙虎交、坎离交;交完以后出现的这种响声,丹书上就叫“交罢”,就是交完了。交完了产生什么呢?对,就是内药,也许好一点,是大药,这才能补脑,它自动会去补脑的,你甭管它。
◎魏伯阳说:“赡理脑,定升玄,子处中,得安存。”清人刘一明认为:赡理脑者,赡养也,理即性。脑在人身之上处,头之后,系耳目视听不及之处。此言养性,至静之境,方为极功。(赡理脑,即还精补脑)。由此可见,那种“精液补脑”的说法,要么是望文生义的牵强附会,要么是别有用心的胡说八道。
如果性与情不混合,性是冲动猛烈的,丹书形容说像老虎;情可能是假慈悲,假情假意装好人。所以丹书形容情的“气”内凉外热,就像很多人,外表看起来似乎有情有义,不过就是廉价的同情,丹书说是像龙,居高临下,很有优越感地施舍点“同情”出来。
◎道家正宗认为,人有“性”故而有力量,敢于承担,人有“情”故而有慈悲心,拥有智慧;故而性情结合才算有智慧,有力量“积功累德”“济世度人”。《抱朴子内篇·对俗》说:“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者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复更起善数耳。”又说:“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
所以单纯的情没有能量,飘在天上,对人对己洒点毛毛雨开溜,不肯真正承担——你看很多女人,对情感的需要很强,结果没什么力量行动,就是不敢爱别人,也不敢接受别人的爱,稍微试一下,又逃得远远的,就是因为她的性没有参与,所以就没什么能量可言。
单纯的性则没有智慧,就是那么个强烈的冲动,不能扩大和升华,方向单一,行为粗野,就是要占有和控制,把这股冲动发泄了了事——就像很多男人,活了大半辈子,对人生的理解不会比他的下半身升华多少,天天追逐色欲,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空虚得要命,就是他的情被压抑,没有开发出来,没什么智慧和品质可言。
那么修道炼丹不一样,让性与情混合以后,就是道书里说的“抽坎添离颠倒颠”,这一颠倒啊,我们既有智慧又有力量,多好!《易经》里形容说“阴阳合其德”,这才是几千年以来,真正聪明的人追求的,人高明就高明在这个地方。
性情结合,“抽坎添离颠倒颠”,由后天变先天。进入先天以后,所有的功法都是自动的,不用管,都是自发的——丹法的修炼,过程就是这样。
交罢了,就会“咕噜咕噜”响,丹书中就叫“水火既济”。这时候你会发现你小腿都会出汗;所以,一个完整的炼内丹的流程,就是降阴、升阳、交合,最后要还原。还原什么呢?因为气还分散,还原才能将气导归气海,而不是漏出去。所以这个还原也叫“引气归海”,归到气海去了,存起来。
还原的时候按老法子来做:人不动,用鼻子哼气。还原的时候,牙不碰牙,舌头自动摆在那儿,加快我们的回流。做多长时间呢?一般能做十分钟就够了,有人做八分钟就够了。还原完成的特点是什么昵?汗自动会干——还原的时候呢,身上出的汗,一点一点都收回去了。古时候,这个还原,又称为“温阳”或“沐浴”,因为这个时候,你就感觉你像洗温水澡一样,身上是温热的。
◎魏伯阳在《悟真篇》中指出:“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帏。受气(引气归海)之初容易识,抽添运火却防危。”他在这段话里讲解了“沐浴”的景象(感受)乃正确做法;尤其指出“沐浴”时“抽添运火却防危”,《金丹四百字注》中也说:“不增火,不减火,为沐浴。”
我们一般还原,十分钟就够了,汗收下去就够了。但是古人不是,他温阳的时候太舒服了,他根本就不愿意下座,他们温阳的时间达到四个小时。我们太忙,只要坐十分钟,汗收下去,气收回来就可以了。想什么呢?想引气归原,加快这个回收,用螺旋转的办法来加快。螺旋转,男同志先向右转,逆时针;女同志先向左转,顺时针。按古人的讲法,这个逆时针转是三十六下,是9的倍数;顺时针转是6的倍数,四六二十四,六六三十六。到将来你根本不需要自己转,它完全是自动转的,你也别管了,它会自动地慢慢转,这都是人的本性。完成以后,因为做了一个小时的升阳盘腿,腿有点僵痛,先不要急于下座,先抱着腿,摇一摇。
    当然,你们也可以在还原之前做这个动作,因为腿麻、腿疼,所以就先做这个。也可以升阳完了再做,做十来下,七八下以后,好一点,这才下座。在庙里,和尚做完了以后,列队排成两行、四行,沿着大雄宝殿转二十分钟,这一遍功才算练完。练完以后,特别要注意,这时候脸发红,最怕摸凉水、吹冷风,就像自己是一个“坐月子”的人,因为这个时候,骨头是软的,就像孕妇,所以你看孕妇生完孩子以后,戴帽子怕吹风,因为毛孔是张开的。
所以你下功以后,你自我感觉好像孕妇生过孩子,不能摸凉水,不能洗衣服,可以看书,可以吃,可以喝。在半个小时之内,不能尿尿拉屎,甚至一个小时之内,都不能干这个。为什么呢?因为你练出来的精华,你的身体正在吸收呢,这半个小时正在吸收,你要尿尿拉屎,把好东西都尿出去了,可惜了。所以做完以后,最好休息半小时,一定要见风的,头、身上都要包住才行。
◎药已归炉,必要封固,不令外驰也。……封固者,温养也。——《玄妙境》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等到我们大家“炼精化气”筑基了,“马阴藏相”了,下一步练什么?就是“炼气化神”。炼气化神的时候,需要“闭关”。闭关的时候要找到一间房子,有一点亮光,或者背后有一盏小灯都可以。开始往往先闭三天,不要猛地来;三天完了一个礼拜,慢慢十天,慢慢四十天,慢慢七七四十九天。闭关的时候可以不吃东西只喝水——那时候一定要有人守关,有人在外面守着,修道的人这个时候会出神,出阳神,所以一定要有人守关。 
佛道修行,不谋而合 
这几天大家都不容易,练得很用心、很认真,一个个脸色也转过来了,这就是金丹大道的神奇之处。那么道家门里在台湾有一位萧天石老师,在修行界很有名,当年在川康一带,他曾经和南怀瑾先生结伴游历,遍访名僧高道,整理和写作了不少丹道以及养生方面的著作,我手上拿着的这本《道海玄微》,这就是他整理并且补充写作出来的。此外,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丹道养生的书,但是说句实话一般人都看不懂,因为真正的秘诀很多都是保密的,书上并没有。
但是,如果你像这样修炼过一遍内丹,你再去看这些资料就会非常容易懂,像南怀瑾的书、佛道两家的书,以及最近出版的丹书,你看看就明白了,起码能明白个八九分。如果你没有具体跟上学过内丹修炼之法,只是“自学成才”,坐在那里看书或看资料然后跟着比画,那个太难了,你基本上看不懂,所以修证更是无从谈起。

堪叹世间学修行,不明性理说道经。
先天三宝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
闭目枯坐假装像,不知采取乱胡行。
自己盲修自昧自,将错传人问自心。
那里是你生死窍,谁个才是本来真?
冬至一阳在何地,夏至一阴怎么生?
离明二字怎么讲,返本还原怎样行?
拆坎补离怎下手,清浊二气何处分?
爻珠老嫩甚物件,织女牛郎怎相亲?
修行不明此中理,切莫人前谈坎离?
守死血心默景意,现出幻景当宝贝。
大限来时无常取,凭何本领避吉凶?
——《金丹四百字解·指玄访道篇》清人刘一明再三告诫,修道一事,精微奥妙,非过来人指点不能为之。他在《悟真直指》中又郑重指出:万物芸芸各返根,返根复命即常存。知常返本人难会,妄作招凶往往闻。因此,不遇明师,不知真诀的“自学成才”者,断无可能成功,反而招害,学人不可不察。
现在,你们还认为内丹就是道家的修炼方法吗?不是的。不管你是修佛,还是修道,都是人在修嘛,所以修佛修道,自然而然,是不谋而合的。从利益众生的角度来看,大家不要死抱着个门户之见,来为个人设限,“闭关锁国”。老实讲,搞这种门里门外的把戏,只是为了获得心理学所谓的“安全感”——我是门里的,你们是门外的,享受不到门里的好处,所以我就比你们高;我高人一等,有优越感啊,于是昂然立于众人之上,自我感觉良好,就觉得安全了。大家想想,这种境界,做人都欠缺起码的自信和谦卑,何况成仙成佛?另外一方面,大家也不要让宗教的外形外相给吓住了,宗教需要开门立户,所以有门有户,这是个组织经营的问题。既然如此,那么这必然是个相对的道理,大家大可不必将它看得那么严重。一旦看得太严重了,后果就很严重。比如基督教说“你要爱你的敌人”,爱敌人都可以,境界多高啊;但一到异教徒就不行了,比如爱一下佛教徒行不行?这个就不行了,异教徒不信主,所以主就不喜,就得下地狱。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理解在西方历史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宗教战争。征伐异教徒,是替主行道;抢劫有钱人,是替天行道——不管在西方,还是在我们东方,各有各的文化优势,也各有各的文化弊端。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我们要深思之,明辨之,而后才能笃行之,不要稀里糊涂的,搞得迷信偏见盛行,乌烟瘴气。总之,要有智慧,佛家叫“要有见地”,先做好人,再谈修道修佛。
◎北宋张伯端说:“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老氏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积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拘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魯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
佛家修行,也有“采药炼丹”,不过佛家不叫“采药”,叫“采牟尼”。
释迦牟尼佛讲:一候在彼,二候在我,三候四候采牟尼。什么意思呢?一候在彼,就是在彼处,就是在修佛人的“密处”,也就是道家讲产药的地方。二候在我,到了第二步,就要调药,要盘腿升阳,所以在“我”吗!“三候四候采牟尼”,什么意思呢?二候在我,调药升阳,在将射未射时,吸提嘬闭采药啊,采牟尼。就是佛家的采药——你看,这和道家内丹修行的方法很一致啊。而且,三候采牟尼是讲给初练者的,四候采牟尼,是讲给老修行的。道家的讲法,是初练金丹大道,宁可趁着“药嫩”(还不到将射未射的时候)采了再说,因为初练者把握不好火候,不小心就会射了,漏了,这个就叫“炉崩火灭”;那么成了老修行了,时机火候把握得比较好的时候,就可以在将射未射的时候,药完全调好的时候,再采,这也叫“四候采牟尼”。
◎张伯端在其《悟真篇》中说:“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魄魂。”就是说以会阴窍为炉,以下丹田窍为鼎,采药炼丹,引情归性。炉鼎之说,由此大行于道家内丹各派。
当然,我们刚开始练的时候,肯定会漏,会“炉崩火灭”,不要紧,重来,经过多次实践以后,我们就可以在将射未射,药已调好,在“四候”的时候采到药,采到牟尼。
那么本师释迦佛接着讲:五候练神功,六候神功毕。五候练什么神功呢?也就是抽坎添离(情性结合);再然后,六候神功毕,就是温养、沐浴、收功了。一候呢,是2O分钟,六候是120分钟,整两个小时,相当于古代的一个时辰,所以你看,佛家跟道家太相像了。
我们刚开始练习,能每天坚持练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就很了不起了;慢慢地能坚持练两个小时,刚好和古人练功相同,正好是一个时辰。
现在,跟大家讲一个历史上的修炼内丹的典故。在此告诉大家,希望你们能思考一下,或者当做一个传说也可以。
这天底下,最难当的就是老师了。教育别人,谈何容易啊——当老师,面对一大堆学生,各种各样的脾气秉性,深不得浅不得,重不得轻不得,最后往往吃力不落好。凡人如
此,神仙也难逃啊!《金华太乙宗旨》是吕洞宾吕真人著的,吕真人是神仙,不假吧?他的《金华太乙宗旨》写出来以后,吕老师的一位徒弟就开始非议这部经了,当时吕洞宾就很生气,说了一段狠话:“畜生好度人难度,我宁度畜生不度人。”所以后来,他对世人宣称:我没有徒弟,根本没收过徒弟——当然刘海蟾说自己的师父是吕真人,这是徒弟认师父,另当别论了。佛家认为生命界有六道,有六种生命形式与生命依存的时空——老实说,鬼并不可怕,因为鬼都怕人,这是真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不但鬼怕,连神仙也怕,所以才说“宁度畜生不度人”。
一般说来,弟子跟师父修行,总会有人回头诽谤师父,放眼各门各家,历来如此。学生学了几天以后,就会瞧不起师父,“徒弟骂师父”,大概是修行界的规律,导致所有的师父最担心、最苦恼的事情,就是如何找到一个真正的徒弟,比如达摩祖师花了九年才找到他的徒弟。达摩为什么要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呢?就是为了等一个真正的接班人,真正的徒弟。说近一点,将形意拳改为意拳,大名鼎鼎的王芗斋,也是被徒弟给气死的。无论古今,大约人性总是攀高附贵的,所以做弟子的总有人担心,一谈“我师某某某”,大家都找师父去了,没人理我了,所以干脆自称“自学成才”或者“虚空传承”,甚至是“得自天授”,这虽然都是鬼话,不过还算好点的,总好过回头诽谤师父。
◎盖以明师教人,千磨百错,明察暗试,以验真假。果是真诚之士,如真金不怕火炼,愈炼愈明,自为高人鉴赏,决定提接。若非志士,始勤终怠,或阳奉阴违,自己身边事,未能行得过去,而欲妄想他人宝物,所谓:嗔不除,态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睬。道且不得闻,而况成道乎?夫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圣人之事,岂是玄虚不实之辈所能得者哉?——《金丹四百宇解·学人二十四要》
那么,怎么办呢?吕洞宾一生气,就说他没有徒弟,其实刘海蟾的确是吕洞宾的徒弟;而道家名人陈抟陈希夷,则是刘海蟾的徒弟。现代,净空老法师就说“我没有徒弟,我不收徒弟,我们只是互相学习”。原先,南怀瑾先生还不大有名的时候,他没说自己有徒弟,也没有人称他为师父;这几年有名气了,结果冒出一大堆自称是他的徒弟、再传徒弟的。
◎用功不力难深造,抱道而亡方见真。以上二十四要,乃学人紧要之关口,必须真展实践,条条打通,行得过去,方能遇得真师,闻得大道。若有一条不能行过,即遇真师,闻道犹在两可。——《金丹四百字解·学人二十四要》
可见,古代严谨而神圣的师承制度,在现代只不过是个商业性的包装手段,有利则徒弟、徒孙,无利则师父、师祖,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倒也算得上是“自由自在”了。达摩祖师等了九年,才有一个人拿着一把刀,砍断了自己的手臂来表示求法的诚心,感动了达摩,才正式收他为徒弟,这个人就是禅宗二祖慧可。
山西人侯耀真,修行的功夫很深,北京市聘请他担任针灸医院的副院长。他是怎么学到一身功夫的呢?他的师父曾经收过很多徒弟,但当师父快死的时候,徒弟全跑了,没有人在他身边管他,结果当师父的临死前想喝一杯酒,那个时候很穷,想喝却喝不上。这时侯耀真来了,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棉袄当了,买回了一碗酒给师父喝,师父这才告诉他,下丹田具体在什么位置,侯先生得了真传,自然功夫就好。
我个人觉得道理得分两面讲,古人讲:父不慈,子不孝,不可救药。当老子的“不慈”,很混账,一味强调儿女要去孝顺,也是于事无补,难道老子让杀人就去“孝顺”杀人?为人师的也要有师德,做弟子的要有感恩之心,这样才能发扬光大我们文化中优秀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不见得全都是好的,全都是精华,比如打劫有钱人被看成“替天行道”,我看这种强盗哲学反映了一种十分阴暗的心理,并不高明。我愿意把我知道的都教给大家,就在这里教,有心来学的人都可以向我学习,尽管学,我不藏私,因为这套东西本来就是度人的,我没有吕纯阳真人那么高明,畜生的丹田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懂这套度人的方法,所以度不了畜生,只能度人。我没兴趣管师父徒弟这些,只要你想学,我本人都愿意教给大家,所以我不收徒弟,也从来没有徒弟。
我手上现在拿的这本书,就是吕洞宾吕真人著的《太乙金华宗旨》,这本书来之不易,里面有一个曲折的历史故事。
《太乙金华宗旨》在中国已经失传,是日本人在欧洲发现失传的版本,然后由英文,德文、法文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流传。中国某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日文书中找到了这部经典,再由日文翻译成中文,才使得这部经典得以在中华大地重见天日,现在,大家在大一点的书店都可以找到。我们现在学习的金丹大道,哪怕大家只学了几个小时,现在拿起《太乙金华宗旨》一看,你不会跟以前一样云里雾里的,而你们也就会越来越知道内丹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啊。
以前,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东北成立过一家专门用内丹之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医院,那里的医生其实都是修行有成的老中医、老修行,他们给病人开的药方就是炼内丹,很多不治之症就是这样被治好的。当然,大家这几天学的还是金丹大道的初级阶段,是筑基的功夫。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基础没有打好,怎么可能达到高级呢?筑基功夫非常重要,请你们千万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一般的东西,或者当成一个学习班式的节目轻视它——这是中国的国宝,方法简单极了,最重要的是坚持,半途而废的话,又得从头再来,前面的功夫不起作用了。我这五十年间,天天坚持练,每天两个小时,没落下一次,所以才有今天的一点心得,来跟大家报告。
回到具体的功夫修炼上。在修炼金丹大道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方法请大家记住:第一就是“鼻拉脐”——微收下巴,鼻子跟脐部垂成一条直线;第二就是“中指意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在意念当中,让两根中指间拉有一根意念之线。仅此而已吗?毫不夸张地说,我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才悟出“中指意对”的妙处。当年师父告诉我:“你不要忘记,时时要中指意对。”可我真正理解是在20年后,“意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意念当中,两根中指间有一根线相对相连,总有这么一根意念之线把它们连着,然后,把这根线轻轻地“拉开”,这么一拉开,你的背就张开了,心也就开了。
开心,是修佛修道,乃至一切法门修行有成的基础。不管是成仙,还是成佛,都必须建立在你现在当下身心充满喜悦的基础之上。即使成佛,也不能违背你当下的身心喜悦,这在道家就叫“以快意为纲”,佛家就叫“法喜充满,禅悦为食”。
◎李泥丸说:“盖女以血为本者,血旺则精盈,心凉则生血。古云液血之炼,血精之化,还仗神清。血无液化,液泥成痰,流注脾胃,蒸升著肺,散流经络,百病猥生,五脏被炎,六腑遭厄,故古丹诀曰,必先息心,心息定而神清,心斯凉矣。”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女丹修法,要在心息神清。心要息,自然烦恼要少,开心豁达。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修道的男人。
什么叫神仙啊?简单,无烦无恼即成仙。我们这些俗世中人,也得想法让自己开心啊,一个不开心的人,必然自闭,必然沉浸在自己的烦恼里面,觉得这些烦恼最重要,对于外界就谈不上有什么灵性与悟性,智慧也就封闭起来了,会变得比较没有智慧,当然生活中也会有更多的障碍与痛苦。
尤其是女同志要注意啊,十几、二十几岁的时候,愁眉苦脸会占到便宜,因为那叫“我见犹怜”;过了二十五岁,就越来越占不到便宜了,因为这时候叫“抑郁症”,需要去找心理医生了。
不管是做人,还是成仙,都得开心。所以,“中指意对”的作用非常大,两根指头这么一拉,好像紧锁的心门都拉开了,拉开了以后背部的气脉就展开来了。修行要注意背部,背部不能僵,一僵,气就过不去。所以,在任何时候,中指都要意对,忘了其他不要紧,记住这一点就行,慢慢你就会发现里面的奥妙了。
现在,我完完全全把我的体会与大家分享,都告诉大家,不做隐瞒。虽然各人情况不同,方法因人而异,但是在这里我要奉劝在座的各位:不经过这些悟道的过程,是不可能理解古代宝贵的东西的。比如,张三丰说过“头顶青天”,怎么理解和领悟?其实就是头轻轻地一顶,就这么一下,气就顶丹田了,贯通虚空,说起来多容易啊,但张三丰这句话是总结了古人多少代的经验啊!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再炼一次内丹。有人问:炼内丹最佳的时机是什么时候?是活子时,或者活午时,就是古人称的“机”,也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边的“时”,其实就是无欲而阳举的时候,这是活的“时”,活的“机”。另外,古人炼内丹,讲究个“四正时”,四正时就是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四正时是很好的炼内丹的时间——子时,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l点钟;卯时,是清晨5点到7点;酉时,是下午5点到7点。在四正时炼内丹,会事半功倍——当然,最好的时机,是活子时或者活午时。
◎《金丹四百字》云:“火候不须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悟真篇》云:“总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曰“冬至不在子”,曰“卯酉亦虚比”,曰“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非天边子午卯酉矣!如云是天边子午卯酉,是十二时,只有四时修持,所余八时弃之不用,岂能毫发无差乎?《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可见年月日时,刻刻用功修持,防危虑险,毫发不容有差。——《象言破疑·火候说》从清人刘一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真正结丹,必须是“活子时”、“活午时”,即“意所到”的“真火候”。但如何识别运用,却又“毫发差殊不结丹”,也因此而更凸显明师真诀的重要性和无可替代性。
现在,大家练习当中要注意几个关键的问题,我再重复一下:升阳,就是阳举了,这时候身体发热了,也发汗了,特别是屁股底下发热了;降阴,一般就是为了“息阳”,阳举而后降阴可以转化能量,这个过程叫“调药”。“调药”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开始阳举,还不是很兴奋,性快感还不强烈的时候就要调药,调药不是靠想入非非来加强性兴奋,而是靠呼吸——随着我的呼吸,随着我的发热,随着我出汗,尤其是屁股底下出汗了,这个性兴奋度就越来越强,就在这个时候要“调药”。调药的功夫叫“一二三”,按古人的说法,这“一”呢就太嫩了,这个“三”呢又太老了。什么叫太老了?就是马上要射精了,一个没忍住,漏了点,就叫太老了;这个嫩的呢?就是想射,离真正射其实还早,还不到时候,所以古人就在“二”的时候采药。但是这个火候非常难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失败,所以古人的经验是趁嫩的时候就采药。我们宁肯少采点,但是也比采老了强,所以我们宁肯在“一”的时候采。降阴以后,就产生了药,刚开始修道,就趁早先采药,以后要在“二”的时候采药。药是什么?我讲过了,外带着气,内里有性感、先天精华,这个就叫“来药”了。
药分内外,外药是什么呢?是全身有气感。全身有气感,再加上有性兴奋,就叫内药。但是刚开始阳举还很嫩,还不够,因此就要调药,调到将要射精而未射精的时候,或者有一点点水液出来,这时候就是“二”了,应该马上盘腿,马上卷舌升阳。有同学问升阳本身就是采药,这话对吗?对,是这样子的,我们没有先人的水平,所以我们宁肯早一点采,千万不要漏了。我个人的经验,一个人在修炼的过程中,其实会经历多次的漏丹,其实就是多次的失败。如果我们漏丹了,我们这次漏了,别害怕,也别难受,这个漏叫“炉崩火灭”,不过没关系,重来;也别去后悔,去难受,因为没有什么意义——“曲则成”,人要做成一件事,总是曲折的,总有无数的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慢慢地,失败多次以后,就会有所体会,就容易掌握这个火候,这个火候就是将射未射的“二”的时候,这个时候开始采药,刚刚好。
升阳的时候如何采药?方法就是“吸提嘬闭”。这个时候我们就通过“黄婆”,通过咽唾沫,把“情”带下去和“性”结合,这个过程叫“交”——丹经里面的阴阳交,男女交,龙虎交,坎离交,都指这个。“交”是混合,需要媒介.这个媒介就是“饮刀圭”(咽唾沫),最后就“交罢”了,“交罢”,就叫“水火既济’。
◎《本草纲目》中说:“人舌下有四窍,二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由此可见,舌下所出的唾沫,被古人称为“神水”,足见重视。至于其功用,白玉蟾甚至说:“神水沃灭三尺火,慧剑扫除六贼兵。”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好,大家炼过一遍丹了,现在好好温阳沐浴一下。
在座的女道友要好好感谢孙不二孙真人啊,没有这位女性的前辈,我们的女同志修道就太难了,因为大部分丹经都在讲男人修道。邱处机邱真人,很有名的一位道士,没有他,元朝统治者只怕会杀更多的人吧。邱真人有一个徒弟叫马丹阳,非常有钱,是山东青州人,马丹阳的妻子,就是孙不二,这是一对有名的夫妻。孙不二是女丹的创始人,写了一本《元君坤元经》,是一本专门讲述修炼女丹的经典。她的爱人马丹阳善行医道,他一生用的针灸之法跟十二个穴位有关,叫“马丹阳十二穴”;在十二个穴位中,凡是胃不好的,他都是找足三里。
◎元初成吉思汗南下中原,杀戮甚重,于是全真道士邱处机不远万里,赴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见成吉思汗,劝其慈俭爱民,毋行杀戮,成吉思汗听取了他的建议。后邱真人又在燕京(今北京)创立十方丛林,收容战乱时无家可归之人,活人数万,京城百姓齐呼其“邱神仙”。——详见《玄风庆会录》
我们脸上长疙瘩,往往跟胃经有关系(消化不好,脸上就容易长一些疙瘩)。长疙瘩其中一个原因是内分泌旺盛,另一个就是消化不良。现代人营养过剩,但是消化不良,就是吃东西的时候没有细嚼慢咽。古代讲究“食不语”,就是吃饭就不说话了,思想要集中;在西方,外国人吃饭以前祈祷,感谢上帝给予这么好的美食,应该很认真地享受食物,这是同样的道理。现在不是了,大家一面跟人聊天谈事.脑子动得飞快,一面就这么吃下去,结果往往不大消化。
吃饭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干、湿分吃。你想喝汤,先喝汤,或者吃完了以后再喝汤喝水——千万不要一口饭菜、一口水,这样子就冲淡了胃液,胃酸就会“咬”胃;而且胃病往往引发其他的病;吃不好,就睡不好,就精神焦虑等。日本人生活保健有个好习惯,就是天天要掐“足三里”,或者揪“足三里”。因为“足三里”是管胃的,通胃经,这就借鉴了”马丹阳十二穴”。
    
“足三里”在身体什么位置?足三里穴位于膝眼下10厘米,你可以用自己的掌心盖住自己的膝盖骨,五指朝下,中指尽头处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身体的保养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保养胃,帮助胃担此重任。
◎足三里穴出自《灵枢·本输》,又名下陵,鬼邪,下三里,为足阳明经合穴,为常用的强壮穴之一,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根据实际应用分析,本穴其有补脾益气、和胃调中、疏通经络、调理气血、镇静醒神、强精健脑、温中升阳、理气止痛之功。按现代医学分析,具有调理胃肠功能、解除平滑肌痉孪,调节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应激能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对消化、神经、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均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我们也可以经常用艾灸足三里穴,不但能补脾健胃,促使饮食尽快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精神焕发。最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一次,每次20分钟;也可以用指关节代替,按压足三里穴,亦可达到同等效果。
保护胃,也就是保护健康,如果喝水,千万别牛饮。茶道里有一个程序叫“漱饮”,喝茶以前要闻一闻,闻那个茶香,慢慢地,一点点地,这就对了;千万别牛饮,牛饮不消化,伤脾胃。而且不要一会儿喝一点,一会儿喝一点,因为这个样子饮水,胃就要不断地劳动,不断地消化,所以要给胃一点休息时间。比如跟别人谈话,谈四个小时,如果头一个小时喝水,起码中间隔三个小时再喝水,不要这四个小时都喝水,会伤胃。
谈完了吃饭,我们说说睡觉。现代人睡觉是个大麻烦,因为失眠的人太多了,要去花钱买觉睡(需要催眠才睡得着)。如何缓解失眠呢?失眠分两种:一种是根本睡不着,躺着也睡不着;另一种能睡着,但是睡不深沉,很快就醒了,睡的时候老做梦,脑子半醒半睡。为什么现代人睡觉尽做梦呢?有各种原因,多数的原因是看电视看得太晚。
贪看电视,一直看很晚,血老涌到头上,就容易失眠,所以睡眠最重要的就是“头”的维护。修道有一个原则:头要凉,脚心要热。头如果充血,脚就要缺血,脚就会凉——刚好跟修道反过来。我们呢,最好晚上九点就睡觉,古人都是这样养生的。可是我们恰恰相反,晚上看书啦、看电视啦,或者聊天啦、喝茶啦,睡得都很晚,脑部充血了,当然睡不好觉。还有一种是吃那个夜宵,还没等过三小时、四小时,就睡了,这都会影响睡眠。
另外,枕头的作用很关键,如果不用枕头,血液往头上流,是睡不好觉的。我们需要学习古人,枕头用硬的,为什么要硬的呢?因为我们睡觉的时候,这个“头”的穴位本能自发地寻找硬物,帮助按摩恢复元气;不要睡棉花、鹅毛的软枕头,哪怕你用一个荞麦壳子做的枕头也好啊。古人都是用比较硬的枕头,瓷的、石头的……在家里你可以试试,用两条毛巾铺在一本厚字典上睡,开始不习惯,慢慢习惯以后没有它还真睡不好;出门在外住旅馆,可以用一本书垫在枕头下解决这个问题。年岁大的人,枕头要高一些,要比年轻人稍微人高一些。
南方人喜欢在睡前用热水洗脚,为什么要拿热水洗脚呢?为了让脚部充血、活血。睡眠的重要原则,跟修道一样,就是脑部少血,脚部充血;但是南方人洗得太浅,大多数人用小盆。洗脚应该用桶,水一定要热,不管10分钟也好,20分钟也好,水要达到膝下,洗到小腿侧出汗才算起作用;中途水凉了,要重新换热水;也可以淋浴,洗温水澡,洗完后搓脚心,揉脚活血。睡觉前散步也是一个解决失眠、有助于睡眠的好方法,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所以要经常运动。
总之,修道也要休息好。进入睡眠状态,一定要做到脑部少血,脚部充血。但是早晨就不是了,早晨是头部要多血。我每天起床后,用凉水冲头,本来缺氧的脑部血管受到刺激,充血了,人就精神。有些女同志头发长,洗头麻烦,可以戴帽子,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修炼金丹大道的人,有卧式炼丹法和平式炼丹法。平式炼丹法就是平躺在床上炼丹;不是平躺,而是侧卧,这个炼丹的方法叫卧式炼丹法,也称狮子王卧法。为什么叫狮子王卧法?你们看,这样睡在枕头上,手肘在这里边,一条腿伸长,一条腿曲起来,从鼻尖到脚尖,好像有一根弦。意想什么呢?想着把它拉长,一点点长长,背后也一样,这个卧法,就是狮子睡觉的姿势,好处是不压迫睾丸,所以称为狮子王卧法。
 
   
修炼金丹大道的人,练到一定程度,有一个特点:不会做梦;还有一个特点:面部红润,精神好,不疲劳。如何做到不疲劳?古人讲,就叫“寤寐一如”——就是一个人在那儿打坐,像睡着了,又像醒着,所以叫“寤寐一如”——这是在修炼的过程中自然达到的境界。打着坐,像醒着,又像睡着,将睡不睡,俗称“不倒单”。曹云风,原佛教协会的秘书长,他的住处是没有床的,很多有道行的和尚也没有床,他们都是“不倒单”的状态。但是我们刚开始炼丹,还不行,还是需要睡眠的。
◎凡人睡卧,神入阴窟,气散四肢,梦寐颠倒,罟获陷阱无不投之。日所积者,不如夜所耗。故必打炼睡魔,使心神居室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庶得行道无阻也。古仙云:睡了一时,死了一时;睡了一日,死了一日;日日有功无睡,千日便了事也。又云:一年不睡下丹结,二年不睡中丹结,三年不睡上丹结。此为的言。若虚室生白,神明常照,虽寐(睡着)犹寤(睡醒),不妨去睡。——《修真辨难》
问答
学生:我们讲义中讲的“抽扁血管,欠氧债”,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李老:“抽扁血管”的目的是为下阶段做准备,否则你下一阶段炼丹的时候就很难了。那么什么是抽扁血管呢?你想咱们“降阴符”的时候,不断地呼气吐气,一呼就呼个二十分钟半个小时,你的一部分血管就已经被抽扁了,因为呼长吸短,我们就人为地造成了体内的“负压现象”,部分血管就会扁,这叫“抽扁血管”。这个时候,我们一方面一部分的血管是扁的,另一方面血液里缺氧,所以就“欠氧债”了。到了炼丹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主要要注意吸气,而且一直以吸气为主;但是,如果你不“欠氧债”,你这种吸气,很难吸长,也很难屏息,甚至止息。但如果你“欠氧债”,体内就急需供氧,所以你急需要吸气,这时候你长吸并且停息,血管就恢复了,这就是欲升先降、欲得先舍。所以先搞明白呼气,再来吸气,明白这个意思吗?
一般人所谓练气功,先吸气吸得很忙乎,说是要吸取这些精华,那些好东西,贪心很大,愚不可及,先不舍怎能得?先不呼得“欠氧债”了,怎么吸收精华?
学生:李老,您说“修道始终以快慈为纲”,又说这个快意和胡思乱想、男女色欲没关系,那么打坐过程当中如何意想这个“快意”呢?
李老:你们可以意想小腹;如果这样什么感觉也没有,可以意想肛门前口的部位。意想这个位置,有利于我们将血压降下来——当然,也有人低血压,那就意想中丹田窍。我们给大家发的讲义中,有一张血压对照表,大家根据那张表,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降血压还是升血压。
炼丹,尤其不要急着升阳。假如说我们现在开始打坐炼内丹,那么先做降阴,呼气,进行10分钟;而后升阳,升阳需要2O分钟。一般情况下,升阳需要的时间是降阴的一倍,降阴半小时,升阳一小时;中间交换的时候歇一会儿,歇的时候最好憋气,既不吸气,也不吐气。如果意想小腹,或意想脊柱,什么变化也没有,就意想肛门前口,这样一意想,一般人的肛门前口都会一跳一跳的,这一来,快意就来了,性感就产生了。
这时候有的人会发热,甚至于有汗。在家里练,披着被子,很快屁股底下就热了;在家里练的时候,披着被子,屋子要暖一点,比冷好,这样效果快。
所以,观想肛门前口的时候,这个部位自己会跳动,会缩,这个时候就会有快意了;时间一长,身上就发热,屁股底下也发热,一会儿甚至出现阳举了,性来了。
那么打坐的时候,如果全身放松,眼睛松下来,有时会有眼泪流下来;如果你见到光,见到各种颜色的光,或者有黑色的光,你不要理会这个现象。你开始观想你背后,或者你观想你的丹田在轻轻动,慢慢的,柔和的,不要停顿,你感觉有一股能量在微微动,慢慢动;要观想能量动态中有一股静态,这是我们要抓住的真正静态。如果老是想着动态,死守它,一会儿就开小差了,思想就跑东跑西的,所以自然的,随着动的流淌,反而能守住它。这个自然的动的流淌可以是整体的动,可以转圈,可以是前后转,可以正转,可以反转,可以螺旋转——重要的是要“慢”,“慢”才能体验到“气”,身上放松,不要紧张。
◎清静派言炼己,主在排除杂念,坚定意志;道家正宗双修派言炼己,主在对景忘情,临机之时不兴淫念,对女方要“敬之如母,畏之如虎”,不能动情。否则炉毁丹飞,本为接命,反致伤命,所谓“接命之时即伤命之候”,故当戒慎。非炼己纯熟,不得行还丹之功。《古本周易参同契集注》谓:“故推月候之消息,虽大用现前,而临炉交接,必须对景忘情,一空坎离(此指男女)色相,方能以我之真无,而制彼妙有。”
另外,修炼丹道的女性,一旦阴气发动,情欲找上门来之时,可即刻行后升前降,战退群阴之法,一直行到阴气消尽,情欲寂灭为止。其法:阴气至,情欲动时,即用真意目力神光,往后移运,仍由赤道上升,入头顶,至明堂不交尽,分左右两路,从耳后降至胸前。交个尽.不绕两乳,即从两乳中间,一直送入丹田。略停一停,仍往后转移。要细心速行,一连三五次,直运至阴气消尽,情欲寂灭方止。
学生:李老,这个过程中的“性来了”,是明心见性中的“见性”吗?
李老: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性来了”,还是一种生理心理现象,是修道修佛的基础。而禅宗六祖慧能讲的“明心见性”,那是个修行的成果,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嘛,显然,这两者不一样。禅宗讲的见性,如果用佛家唯识学的理论,就好解释了。见的这个“性”,是人的本性,也就是一切生命所本有的佛性,那个如来佛性,这个“性”,相当于唯识学里面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亲见阿赖耶识的体、性、相,亲见第八识的运作,那这个人修行当真了不起,见性成佛了,最起码是真正开悟了。所以,我们现在讲的“性来了”,性是指快意;“明心见性”的性,是佛性。但是,此性亦彼性,彼性亦此性,二者本无别,这又是根本的道理。只是,我们现在没有证悟到那一步,还都是凡夫,所以“口头禅”可以这样讲,好让我们看看地图;讲真实修道,我们就不能“未悟言悟,未证言证”,假装自己已经按图走到那儿了——这个问题,现在很严重,修行界里充满了打坐三天,就自称自己“开悟”的傻瓜,这个是“开误”,不是“开悟”,误人误己的“误”。
◎三界亦空,三世亦空。知三世空,我身亦空。知我身空,诸法亦空。以法空故,故名海空。——《太上一乘海空智效经》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佛家道家,真正开悟,恰恰“知我身空”,绝非夸夸其谈、自吹自擂之辈。
学生:自己在家练的时候,怎么掌握时间呢?比扣,您讲降阴需要多少时间,升阳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怎么把握?
李老: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修炼金丹大道,怎么掌握时间,怎么提醒自己昵?比如说,怎么知道降阴已经进行了20分钟了,然后再换升阳40分钟?这个问题在初练阶段比较重要。我的观点是,顺其自然,你往往会发现,你的感觉很准:降阴刚好20分钟,升阳刚好40分钟——当然,差个几分钟也很正常!那么,到了后来,你一圈功夫做下来,时间刚刚好,这也是人体生物钟的妙处。所以,其实我们不需要时不时去看钟表的,不需要去看时间,顺其自然地炼丹就可以了;何况,一个人老是惦记着看表,那心思也基本上不在炼内丹了,只是机械完成时间,练功夫反而成了形式。
学生:李老,您能跟我们说说拍手功对养生有什么帮助,以及如何练习吗?
李老:拍手功是一个很简易的养生方法。早上去公园,可以看到一些个人、团体在自发练习拍手,有双手拍的,也有拍身上各部位的。拍手为什么能起到养生保健、祛病的作用呢?因为我们的手上有很多个穴位,这些穴位是跟五脏六腑相连的,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带动经络和气血的循环,把身上阴湿和污寒之气由皮肤毛孔排出去。大部分的疾病都是气血失调造成的,气血主要靠气来引导,因此气是健康的关键;而气的顺畅与否,会影响生理机能、内外分泌、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拍手既然可以促进和改善气血的通畅,所以拍手对于改善身体状况是有相当的效果的。
拍手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是实心法。十指张开,两手手掌对手掌,手指对手指用力拍。这种方法打击面最大,刺激穴位的力度也最大。尽最大的力气来拍,不要怕痛,这样的效果最好。
第二种是空心掌。将手掌弓起,手指依然张开,拍下去时,只拍到手指尖及手掌的边缘部分,这个第二、第三指节和手掌心接触不到。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减少击打产生的噪音,但力道会减弱,要想达到效果,只能拍久一点。
第三种是局部拍手。即右手拍左手,然后左手拍右手。拍手心,拍手背,不断地重复。
拍手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可以坐着拍,可以站着拍;也可以一面走一面拍,原地踏步拍,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己进行选择。练习拍手功最好选择在僻静、空气清新的山林之中。一边拍手,一边散步,对健康帮助最大。现代人工作比较繁忙,在家里、在办公室……只要是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练习。
练习的时候,第一要注意不宜吃饱饭的时候拍,会妨碍消化,饭后过半个小时拍。第二是拍手的时候选择无人或空旷的地方,避免噪音影响他人;或是选择用空心掌拍法,尽量降低声音。
学生:我有多年的胃病,经常胃泛酸、难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老:我从18岁起就有胃病,我的胃病闹得很厉害。开始的时候是胃下垂,引起这个症状的原因往往是东西吃得太快,或者是一边喝水,一边吃东西。如果一个人的脸发黄,没有光泽,中医师就知道,那一定是脾胃不良,因为人的上眼皮主胃,下眼皮主脾,脾和胃是表里关系。脾胃是一对姐妹,一个在表,一个在里;一个在腑,一个在脏,五脏六腑嘛!上眼皮有眼泡是胃虚,下眼皮有眼泡是脾虚,所以中医的望诊是望面部五官,望上下眼皮就知道脾胃有什么问题。
胃的前口叫贲门,末端口叫幽门。胃分泌胃酸,一接触贲门,条件反射,贲门就收缩,这一收缩人体就会产生饥饿感。胃酸是腐蚀性特别强的液体,弄一块肉用线捆着,吞下去,一会儿拉出来,肉块都是烂的。胃酸太多,人体的反应是想喝水,冲淡胃酸;但水本身走水液代谢,并不能被人体消化。要中和胃酸,最起作用的应该是人的唾液,唾液是碱性的,含有多种酶,淀粉酶、脂肪酶……很多都是助消化的物质,道家称唾液为“长生酒”。为什么胃会得胃溃疡?是因为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往往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把食物吃下去,没有足够的唾液中和胃酸。食物留在胃里面的时间很长,实际上是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胃酸越来越多,逐渐腐蚀胃的表里,就造成胃溃疡。
◎医书《难经》中说:四十四难曰:七冲门何在?然。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前口)为贲门,太仓(胃)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屁眼),故曰七冲门也。这段话表明,人身健康与否,与胃前口贲门、末端口幽门有很大的关系。
当年我患的是十二指肠溃疡,便血,很痛,很严重。当我得知这个方法后,就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比方说我现在吃一个烧饼,我吃一块到嘴里,这一小块烧饼,我要在嘴里嚼一百下;现在大家想想,你们吃一个烧饼咬一口要嚼多少下?嚼五六下就咽下去了。文革的时候,我住牛棚,一天的伙食是一个窝窝头,其他的人饿极了,窝窝头一到手,两三口就吞下去,结果大便拉出来的还是窝头;我不是的,咬一口,含在嘴里嚼一百下,这样慢慢地嚼,混着足够多的唾液,咽下去中和胃酸,我拉出的大便量很少,只有很少的灰粉,十二指肠溃疡也没事了。
所以,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尤其是有胃病的人,一定要干、湿分吃:你要是想喝汤,想喝水,先喝,喝完了以后再慢慢吃干的;吃干的食物的时候,一定不要拿水或汤送。平时的时候,舌头卷着,饮“长生酒”——坚持以上的方法,就可以把胃病慢慢地养好。
◎上颔是天池穴,因其上通脑髓,恐其往下泄气,用舌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生有甘璐,顺归气,过十二重楼。——《性命法诀明指·安神祖窍》
回来讲喝水的问题。人有一个穴位在肚脐上一寸(两横指以上),有些按摩师把这个位置叫“阑门”,我们一般称做“水门”。“水门”按中医的说法,是管水的“消化”,如果喝太多水,就会造成消化不良;有经验的按摩师,行家里手,给你按摩之前,他不管别的,必定先按“水门”,帮助你消化堵在胃里的水。
该怎么正确喝水呢?古人喝水跟我们不一样:古人喝一口水,隔很久才咽下去;好比茶道,先要闻一闻,一点点地抿到嘴里,再慢慢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下去。现代人不是这样的哦,牛饮,咕咚咕咚下去了,伤胃啊。
还有一种人,他不喜欢喝白开水,爱喝茶。如果喝了白开水,他会吐出一些白色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叫做“引”——有这种症状的人脾虚,脾是虚弱的。
所以日常生活中,喝水要慢慢喝,不要牛饮,吃饭要慢慢嚼,不要狼吞虎咽。我举一个例子,有两个老农民,每天早晨起来两人都要干活,每人各给二两面粉,其中一个用二两面粉做一大碗糊糊;另外一个呢,就烤一个烧饼,烤出一个饼带着下地了,这两个老农民哪个会先饿呀?
对!吃烧饼会先饿。因为喝糊糊饱肚啊,胃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消化;吃烧饼只能干嚼,吸收快,消化快,所以很快就饿了。吃白薯,口里为什么会冒酸水?因为白薯一到嘴里就化了,接着就吞下去,没有机会嚼很多次,唾液中和不够,当然口里会冒酸水——记住!吃东西的时候,有胃病的人要细嚼慢咽,千万不要就一口汤(或一口水),下一口饭。
学生:李老,听说家具的摆设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不时?
李老:对,特别是电器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很大,尽量不要用太多电器,不用的时候把插头拔下来.床不要对着反光的物件,像电视机,镜子、灯具或玻璃品等不要对着睡床。现代人很喜欢在卧室里放一台电视机,躺着看电视,觉得很舒服,其实这样不好,很容易患咽喉炎——实在不行,就用一块布盖上去。还有在卧室里不要放置人形的艺术品。什么叫人形的艺术品?像布娃娃啦、寿星老人、佛像啦等,千万不要放。
学生。李老,练功的时候我很容易口干舌燥,是不是上火了?有什么办法吗?
李老:对。我们说口干,主要是由于阴亏而引起的,唾沫少就是阴亏;阴亏是什么,就是肾亏。一个人要是忍不住尿,就会忍不住精。怎么办啊?咬紧牙尿尿,这样能固精强肾。今天我只是给大家讲讲健康的方法,其实每个人对于健康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知识;我讲的也许是废话,但我想对于咱们的这次学习也许有一些好处,希望我们能继续交流讨论,你们也是我的老师。
◎凡人体气散,心气耗,真气不应,须用集之,所以叩齿(咬牙)以击动天门(鼻孔),而神气应。——《天皇至道玉册》
附录
推荐序
胡因梦(台湾身心灵导师)
我是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开始练习静坐的,当年台北有位祖籍徐州、三代为草药大夫的唐师父在某个美商机构里带静坐班,我听人说他有灌顶发功的能力,于是怀着高度的好奇加入了这个小团体。
第一天打坐没多久,唐师夫便开始一一为学员们灌顶发功,我是在座十几个人当中第一个有气动现象的。孰不知这种令我暗地自豪的外气启动现象,后来竟然演变成了严重的困扰。
外气启动但汇不进中脉,其实是气走岔了路,或者可以说是气进入了旁支而非主流。这层认识是半年后从某位印度瑜伽大师那儿得知的。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活跃于欧美的Swami很坦诚地对我说,气必须汇入中脉才不会无法自主地晃动,但可惜他并没有能力帮助我,所以我只好静待造化的安排了。
忍耐了一阵子无法自主的外气晃动与上火,久违的师姐孙春华某日突然打了一通电话给我,说是要到家里来为我做一件重要的事。在无预警的情况下,她竟然主动送上门来解决了我那段时期最严重的困扰。她把我的外气汇进了中脉。而这便是李老在本书第四部分所提到的“真气归中”经验。
与李老见面是在2007年。在这之前的一段漫长的“真气归中“历程里,我经验到了无法言喻的“气脉探险之旅”。我有过天人般的至乐与禅悦,也遭遇过剖腹产后从天上掉入地狱的“暗夜”考验。由于春华姐多年来一直在内地了她的菩萨大愿,因此我所有的气脉变化都只能靠自己摸索。在见到谦冲、真诚、诲人不倦的李老,真有一种“气脉探索之旅”终于靠了岸的感觉。他就像是一部人体精微系统的百科全书,身心灵任何一方面的疑难杂症或潜能发展,你都能从他那里得到精辟的解析。举个例子,西方能量医学惯用的“基因形态发生场”这个词汇,李老就用了“玄空造化场”这个更传神的名词来替代。“基因形态发生场”指的是有形界最精微的元素显化的场域,换言之,再推演下去势必会进入对无形界的探索。立品出版的《改变,从心开始》也提到灵魂从无形界转成有形的人身,必须藉助中脉七轮这个能量转化系统,才能将灵魂携带的软件记录,转成身心的硬件构造,但这样的解说仍然忽略了小宇宙与大宇宙之间的能量互动关系。
李老所谓的“玄空造化场”则更贴切地说明了宇宙行星射线的引力作用,是跟人类在有形界显化出因果业力息息相关的。此外,我多年来一直在经验以及教导的“拙火自律运动”,也从李老这里获得非常清晰的印证。李老称这种自律动功为“晃海”,顾名思义我们立即能明白这指的就是晃动海底轮。事实上,真气归中之后出现的第一个现象,就是从海底轮产生一股涡旋状的能量波,这时身体如果不紧绷,能够从人格的核心放松下来,这股能量波便自然会往上攀升,带动身体形成8字状的律动。这种律动看似简单无奇,其实是一种颇为强烈的内脏运动,因为它的方向是从里往外的。
多年来我的修练方式就是李老所谓的“晃海”。由于这是一种动功,所以我始终没经历过李老在本书里描述的练功方法。就因为不是一步步按部就班走过来的,所以剖腹产后想再恢复经络原先的通畅状况,就不是一时半时能达成的了,原因很简单——我没有一张足以依循的能量系统指南地图。
如今读者们有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在李老这样的国宝级大师指引之下,详详细细地理解从小宇宙回返大宇宙的整个历程,真是令人羡慕及欣慰。但愿读者们不必像我一样走了那么多的“气脉岔路”,而能珍惜李老提供给大家的真诚指导。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
李谨伯,生于一九二○年。银行世家出身,西南联大毕业,年轻时参加革命,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屡屡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曾于中共天津市委统战部、天津市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等部门任职。因早年忘我工作,李老于二十七岁时身惠重病,幸获民问奇人用传统医术一导引布气法一救治得愈,从此开始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后四处参访明师,屡有奇遇。李老至诚学习,精心实践,得以精通道家丹道养生绝学,对佛教、密宗等亦有特别研究。曾二十多次出国讲学,在我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英、法、德等国政界、商界、学术界拥有众多追随者。
编辑推荐
《呼吸之间》根据2008年2月9日至13日李老在山西讲授内丹修道之学的录音稿整理而成。正文两侧的注解,则是作者广泛引用道家的经书典籍,与李老的讲授内容互为启发、互相佐证;同时,也可作为李老相关说法的延伸阅读的素材。李谨伯老先生生于1920年,出身于银行世家,拥有丰富而传奇的人世。1947年,李老因昔日忘我地工作而身患恶疾。李老为此寻师访道,先后获得道家多位高人的青睐,并得到他们秘传的修道真诀。李老至诚用功、潜心实践,真正掌握了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上百种秘诀。退休后,李老不辞辛劳地为国内外的友人同好传授内丹之道,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作出了贡献。

第二篇呼吸之间:呼吸之间


呼吸之间
李谨伯著;华夏出版社;2013/1
大道静中求:今天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体科学”、“禅修”都有了更为客观和包容的价值判断,虽也有秉持理性与实证态度的专家对“玄之又玄”的东方式修炼持排斥的态度,不过,我觉得若是执念于既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怀疑和反对一切与“既有”相游离、有矛盾的事物,这种态度恐怕也谈不上“科学”——我们必须能宽容异见,包容坚执、有勇气探索盲区和未知。西方的智慧,抽象思辨,求实求证,诉诸有形。东方的智慧,感性、神秘、中庸,诉诸无形。西方哲人高度看重实证,要求既明其“用”又能穷举其“理”——而且这种“理”一定要构筑在坚实不可动摇、能被反复验证的事实的基础上;而东方的典籍、理论玄奥而神秘,通常只讲其“用”而不释其“理”。一个更着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一个更倾向心性的陶冶与修持。总体而言,西方的智慧,常依据严密的逻辑体系,有系统的阐释;而东方的智慧相对神秘费解,需持久的求索参悟,可意会不可言传。
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
开放宽容的心态、科学的方式是求索智慧的佳径。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告诉我们:“宇宙是无数个的”,其大无外,不可想象地大,可我们地球上的人类生长在三个不同时空区的不同宇宙套叠之中的。一个叫“有界”;一个叫“有无界”;一个叫“无界”。它们的区别就是时空概念不同,不同的宇宙,时空区也不同。东汉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一书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宙者时空也,世界者也是时空也。“时空不二”。不同的宇宙,不仅是不同的时空区还要加上能量速度的不同。
人类所处的世界之特点:1、人类不幸生在了一个“一切感知都是物质的世界(连空气、电都是物质)”,叫“有”的世界,只能感知三维空间;时间为60秒一分钟,60分钟一小时……其实另外的世界,时间概念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己千年”。2、一切事物都是相对待的,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的;没有绝对的真实和真理,只有相对比较中的真实和真理。如果时空条件一变,现行的科学规律将不再起作用。
“道是可变之道,而非常住恒定不变之道”,这是老子的空间观;《金刚经》说:“所谓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道德经》中说:“名可名,非常名(意指名非不变之名)”,这两句话都是老子和佛祖的“时间观”。
按照马克思的辩证法来理解,既然有一个物质的世界(宇宙),那么必有一个反物质的世界,也叫一切以精神为主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六维空间,时间也与当世不一。
我们的右脑功能,我们生前就有的智慧功能,就叫人体潜能,但是这种潜能不是用于物质世界,应该只能用于六维的反物质世界的,佛家称为“彼岸世界”。(《心经》上叫“般若”,渡筏到彼岸世界叫“密多”,佛教称之为“空界”、“法界”,道家称之为“虚界”,又称之为“有无界”。)要感知六维世界,就要把诞生以后我们所知所学的一切后天知识暂时不想、不用,阴六根不用,就叫“六根清静”,有眼不看,有鼻不闻,有舌不尝,有手不拿,尤其是意根不用,其他五根也法用。如果想恢复先天阳六根的功能,就叫意静,不妄想,不分辨,不执着,就能靠先天的本能元神用事,可以达到无为境界了。无为境界修炼的方法,不是别人教的,完全是本能的,法法自生,法法自灭,万法归一,出现不同景象,一个阶段一样,但还需要老师证法。
练功、修道、修内丹都是欲渐渐恢复自身的先天功能,以元神用事。所以道家说:“识神(后天思想意识)退位,元神(本能意识就位)就位”。佛家说“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修炼,就是舍去自己的小聪明,才能得到大聪明、大智慧。“舍”也叫返先天,返本还元,返朴归真(真我)。我“能婴儿乎!”一切方法都是“夺天地之造化”,把由生到死逆取,变成由死还生,所以我们用“返观、返呼吸、返听、返思”等,用“抱元守一”,、“返观内照”以达到无为之境。返本还元,返先天,返朴归真,是道学规律的根本之一。
这时我们巳经能感知彼岸世界、空界、虚界,以精神为主的世界,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阳六根,我们会感知到精神才是实在的,而物质才是“空”的,真空实有。佛经上说,“诸法空相”、“万法皆空”、“法是法尖”,思想意识上的对象叫“法”,万事万手在物质世界中也叫“法”、叫“空”,当然从时间上、从功能上看,物质也是空的,时过境迁,物质能转化为功能,功能看不见,也是空的,人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荣华富贵、吉凶祸福、痛苦烦恼不也是空的吗?
当我们有了阳六根,也不能用,用了功夫上不去,违反宇宙法则,会提早灭度的,应该第二次否定阳六根不用,我们就能恢复大智慧“般若”功能,更高级的潜在功能,它只能用在第三个宇宙叫时空中,叫“合”的世界(感知合界的就是靠我们的中脑),正界、反界、合界,佛教称之为“无”界,也叫“真如一界”;道教也称之为“无界”,叫叫“大罗天”,能做到这两次的否定,就能得到般若智慧,得三身四智(法身、报身、化身、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能感知这“合”的世界,就叫“圆觉”又叫“圆满”,这个境界一切都是绝对的,没有生,没有死,叫“涅槃”,没男没女,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好像来了,又好像去了,如如来去,所以能感悟这一世界的(九维空间、加时间)都叫如来,叫佛,叫天仙,因为只有佛和天仙是能否定阴六根和阳六根的,佛界就在人间、眼前。人人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觉悟者为佛,尚未觉者为凡人。
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的空间观;“名可名,非常名”是老子的时间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老子提出的先天和后天的观念,“有欲观其窍(徼),无欲观其妙”,有欲就是有为、有作,无为就是无欲。有为守窍,无为观妙,“妙”是一种什么都没有想,又能对宇宙的事什么都清楚的境界,没有文字可以形容,只好叫“妙”,“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其实都同出于一个人的大脑,有为和无为,“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一次否定我们的阴六根功能,就能恢复我们先天元神;阳六根功能再不用,第二次否定我们的阳六根,潜在功能不用,就能恢复我们人人皆有的佛性“般若”、大智慧功能。两次否定就是修内丹、修佛、修道之路。
修成了仙佛,也不是离我们而去,仍在三界。其实三界也是一种比喻,并不是真的有三个实实在在的有不同生命、不同物质的世界,三界是我们大脑内三种不同的功能;一个是六根用事,一个是五眼六通;一个是般若智慧。可以比喻为三界,三界也是一界、三界是分不开的,都在我们的大脑里。
第一编:从身体入手
我们身体最不正的是脊柱。佛像的鼻子与肚脐是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没有一尊佛像鼻子冲前,伸着颈,两肩高低不一,脊柱侧歪。气不通,则百病丛生。因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由大脑来指挥的,通过脊柱,通过脊腔里的六十二根神经组织来指挥的。我们的任何行为都是依靠大脑通过神经根来支配的,所以“身正”才能“气通”才能“意静”,“意静”才能“神活”!身不正,气不通,则意不能静。要想意念静下来,最重要的是先练“正身”,练正身的方法就叫“晃海”。
修道的第一步就是要放松、挺腰、直背,正脊柱。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但这非常难。修道,必须得坚持,一天到晚都要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水浒中的神行太保戴宗就是挺腰直背,鼻子微微回收,然后周身气脉通,走起路来就好像后头有人在推着他,结果他越走越轻、越走越快,越走越有精神。爬楼梯、爬山也一样,头冲前走,就越走越累。真正打好太极拳的是自发的,本能的,肯定鼻子微收,身体挺直,头轻项,脊柱正,这样身体的管道才能通。真正的太极拳,应该是先练“内丹”,而后产生外动,自发动,这才是真的太极拳。其实,真正打太极拳的高手,一定是先练静坐或先练站桩,因为真正的太极拳是练“内丹”时自发动起来的外架,不是柔软的舞蹈动作,不能事先规定套路。太极拳是内丹的外架,动静必然相须。自发的太极拳,一定是手动,脚也随之而动;肩膀动,胯尖也随之而动;肘动,膝盖也一定随之而动;这叫“外三合”;还有“内三合”,意与形合,形与气合,气与神合;如果不合,就不是真的太极拳。六合一统,缺一不可。
“正身”的同时要“正心”,身心一体,身不离心,心不离身,心不正是学不会正身的。正心就是我们为人做事不能有歪心眼儿,要做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心地善良的人,否则正身将无效。正心就是“正意”、“正言”、“正行”。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单凭日常的水和饭是无法补充我们一天的消耗。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接天气、地气、还有人气。要通过天地人三宝补充能量,不只是吃喝。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也有三宝,精、气、神。所谓“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闭关时,辟谷不吃饭,要七七四十九天,靠的是服气。
九大行星的运转,运转位置,对每一个初生婴儿都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决定他的能量场、影响他的遗传基因。古人用生辰八字来解释——出生时,天上的日、月、星的位置在什么地方,这时星体间产生的引力波互相作用,就产生了一种类似星系的旋涡能量场,这个能量场被古人叫做“玄空造化场”。它自然会在这个婴儿从先天到后天、从母体到世上的刹那造化这个人,产生特定的作用,影响这个人的许多方面。在古人来讲,这就是所谓“天人感应”、“天人相应”、“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星体间的引力能量场,受到了特殊的影响,可是我们后天不能觉察;而修道的人可以“返先天”,慢慢地也就能感应到这个场,也就了解了,了解了就会相信并且顺势而行,这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自然”是本能的,是先天的。
这些东西,除了修道内证的人外,更多的人不练功夫,只好通过“术”来把握。在西方,人们叫星象学、占星术。在东方,主要是生辰学、命理学、看生辰八字,或者是紫微斗数,能更明确地看出星体和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些都是建立在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建立在“玄空造化场”的基础上。
道家理论说“玄空造化场”里,会产生一种对生命界影响很大的能量,古人叫做“生气”。这个“生气”就是我们需要的能量,这股能量主要补充我们的“元气”,补充我们的“真元之气”。离开这个“生气”人是无法补充元气,光靠饮食远远不够。所以古人讲,“上天有好生之德”,就是说我们人人不能脱离日、月、星。修道之人更不能脱离它们,只是我们从被动的接受可以达到主动的修补。
然而现代人接受日、月、星的生气、补充元气的时候,接受得非常有限。这里面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时间问题是指现代人的作息时间,经常熬夜,巳经错过了生发气血的时间,也错过了“玄空造化场”以“生气”补充“元气”的最佳时机,“天与弗取,反受其咎”,结果只能自己遭罪。老人最好在八点,千万别过九点才睡。不孩子最好晚上八眯睡觉,哪怕半夜醒了再做功课。
关键要“开窍”
修道的人远不止这么被动地接受“生气”,修道的人可以“开窍”,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天的“生气了”、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修静的方法是开窍。开窍一定要“用秘诀”,这个“诀”是秘诀,它不是练出来的,是体会出来的。古语有“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就是简单——大道至简。
我们身上的窍位,不但有接受功能,还有发射功能,即能发出“气“来。修道常用的窍位,和经络学上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人身无处不丹田。
穴位是人体经络的小发电站,人身体的穴位相当于生物发电站,这些生物电在穴位里产生,然后沿着经络运行,影响人体生化反应的方方面面。它有一定的运行周期,大约每昼夜运行五十到五十二圈。所以中医里用电的良导体——金属针来针炙以达到对称的穴位,保持电位平衡,中医叫阴平阳秘。
修道要开的窍,多半与人体产生激素的腺体有关。修道常用的有九个窍,不是穴位,大都跟人体的激素及激素所在的腺体有关。
地下的磁场是有脉络走向的。把房子建在这个地脉上,房子就好;建到那个地脉上,房子就不好。过去说阴宅、阳宅,看风水,找龙穴,就是找地磁场。古人认为风水对人的一生的命运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甚至波及子孙后代。
地气和天上的生气都可补充我们的“元气“。但地气在地表上,会“遇风则散,遇水则界”。因此,民间叫做风水,其正式的学名叫堪舆。堪是天道;舆就是地道,民间俗称为风水。
接地气要打开三个窍:尾闾窍、下丹田窍、阴窍。接天气要打开四个窍:顶窍、意窍(又叫上丹田)、玉枕窍(又称神窍)、总窍(也称泥丸、泥丸宫)。
古人认为,不带性之气叫“气”,带有性感之气叫“炁”(炁是无火之气,不想事而有性感之气)。所以窍与人的激素分不开,影响全身,穴位往往是影响一条经脉,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头上四窍接天气,腰腹部三窍接地气,共七窍,修道开九窍,另两窍是中丹田和背后的夹脊窍。夹脊窍在我们两胳膊窝的连接处,通过修道把它打开后,与人体正面的中丹田来接“人气”(人气有好有坏,如医院的病气不能接,医护人员要学固气)。
中丹田又称绛宫,与心脏和肺有关系,是人体胸腺所在地,也是激素所在地。它是经络之气,走五脏、走血液、走组织液的,又叫“经气”,也叫“荣气”、“营气”。其实这个“气”是胸腺激素,走经络、血管,润泽五脏,是存储在中丹田的。我们讲精、气、神,“气”指的就是这个,也是存储“先天一炁”的地方,也是呼吸之气能否闭气、充气的地方。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夹脊窍和中丹田窍是接人气的,人与人交流,打开这两个窍,就叫“开心”。长期接不到人气,别人也接不到这个人的气,两不相干各走一边,自然就只活自个儿,就孤独了。
孔子说“唯仁者能爱人,能爱巳”。
《内经知要》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凡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凡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修道就要修静,不是用后天的功利心去追求。修道要修“虚静”,要“敛神”。平常人活动讲话,气是通过意窍往外放,消耗能量,“出死”;修道是接收,是敛神的。是“入生”,经常接收就返老还童,这就是“返观”的作用。只有修静才是修道,只有返观才能长生。
修道修一个“静”字,用一个“返”字。《内经知要》中说:“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这就是我们修道的心胸气魄和追求目标,也是我们修道的方法。“静”不是不动,静是“意静而气动”,静也是使全身做到全面的平衡和谐,“平衡曰静”,看一个人功夫高低就看他会不会平衡。
问答
坐有坐相的相:这个相的特点是,鼻子微微回收一点,要收下巴藏喉头,用下巴轻轻压住喉头,但头要正,这样,任脉会立刻打通,有似尿非尿的感觉。同时,收下巴,使玉枕窍打开,任脉开通,气沉丹田,不要向前翘。
身体要放松,特别是颈要放松。颈僵则气必不通。挺直、松开、气通,先练“晃海”。
修炼讲究人身有各种“触觉”,共有六十四种,常见的八种:冷、热、饿、酸、麻、胀、痛、痒、蚁走感(蚁走感是肾经有慢慢恢复时的触感)。直起了腰,脊柱里的神经在解放时它就有反应了——这在修炼里面就叫“触”。
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所以,经络在哪儿,不是建立在西方解剖死人的解剖学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修道的人返观内证的基础上。修道返观久了,就会内视到身体里的景象,经络呀、关窍啊,都可以在功态里感知到,西方的解剖是看不见的。
不论男女,修道都要“百日筑基”。因为破体必先补漏。练筑基的时候有些辅助功法是一定要做的。男性的辅助功法名字叫“九九还阳术”。
练内丹、求长寿、治大病,必须盘腿不可。盘腿是为了防漏。盘坐完后30-60分钟内不能上卫生间,否则精气外泄,功夫就白做了;可以喝水、吃东西,散步,少说话,怕风。
第二编:体会一个“静”字
有为方法要教,不过有为法是“法无定法因为而异”的,功法都是比喻,能教会能写的,也是比喻。其实所能讲的只是义理、隐诀和功境,无为方法不是教会的,是本能出现的,不能教。按照老师教的做,就落了有为后天。因为无为的方法是你在静中本能悟得的,所以慧能六祖悟道时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法是随立随破的,说法者,实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知法用法后,就要舍弃法,不用法,才是真法。
守是用思维的“火”和呼吸的“风”去催逼加热窍位,或玄关一窍,使其烧炼成“丹”。守窍的目的是为了守之、养之,使气血发热遍及全身,运化整体。死守会长气瘤,轻守等于不守,每个人方法不一,法无定法,我是用调形使气沉丹田,丹田随吐纳开合就是守窍。
修道的目的
通过有为法,我们要进入无为法,即彻底进入无为法前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就叫“炼气化神”。初级的有为法阶段叫“炼精化气”。这个过渡就是半有为半无为。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有为法,半有为半无为,最后达到无为法。有为法并非是低等的,《悟真篇》中说:“始于有作为难见,及至无为从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到了高层次、无为法的时候,是把人的生命本能调动出来,它是“法法自生,法法自灭”。到那个时候,这个方法不是别人教的,是你自己潜能的发挥,它会一个阶段变化一下,一个阶段变化一下,这个时候就进入到无为法了。这是修道最为关键的。但有为法是根基,和无为法同等重要(要知道,无为生有为,化无为有,又化有为无,它们之间都不是绝对的,无中生有,阶段不同,多少而巳)。
老师是给修道的人证法用的——自己在无为法阶段,从生命的本能出现一种境界,一种方法,出现境界了,这个境象对不对?这就需要老师的印证,指明你的路子对不对,你已经到了哪一个阶段。无为法阶段, 一般叫“炼神还虚”,进入虚静了,也叫“胎息还丹”,又叫“无为还虚”。
大道、正道就两个字:虚、静。古人把身体放松、内心空无不叫放松,叫“虚”。“虚”是身体一面放松,一面张开,像面包一样发开;“外挺拔,内虚灵”,不是松懈,不是僵硬,内心既什么都没有想,又什么都清清楚楚,不是在空想,也不是枯睡、昏沉。所以古人不用“放松”,而用“虚”字,虚又代表无为。
这个很重要,“内虚灵”,才是修行的正路。修道不是一味地无思无虑,搞“无想定”。修道不是为了变麻木,而是为了开智。“虚”也当无为状态讲,从做人的角度讲,是虚怀若谷。道家有句名言:“虚、俭不为天下先,天之道也。”
静——代表修道、代表心静、意静。“平衡曰静”,身体各个部位必须平衡,心态也必须平衡。静是全面的平衡,不是完全不动,是意静而气血内动。具体到修炼方法上,有初、中、高级之分。初级是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这有一套方法,原则一样,各人方法不同。中级才是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同时开发智慧,记忆力增强,适应各种境界。中高级没有绝对的划分。
站在精神世界的彼岸世界来看,物质世界的一切不是物质,是“空”,精神是实有;站在物质世界看,精神是“空”,而物质实有,所以叫“诸法空相”。
如何理解“静”
静极求动,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的。在生命界,动是绝对的,所谓静是动中之静。佛家和道家所处的境界,叫做“法界”,跟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不同时空区域,最大的不同就是法界不受时空局限,一切都是绝对的——佛又称之为“如来”。因为如来如去,所以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叫如来。而我们这个宇宙时空则不同,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有阴必有阳,有男必有女,有好必有坏,有增必有减。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中的绝对,是比较中的绝对,所以真理也是相对的。练功时,身体要放松,放松的对立面是张开,所以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动中必有静,静中必有动;虚中必有实,实中必有虚;吸中必有斥,斥中必有吸;练中必有养,养中必有练。所有打坐修行做功夫,都跳不出这五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所以一定要辩证地修道做功夫。所谓对立统一,不叫矛盾统一,是因为对立面相互依存,无此即无彼,无彼亦无此。所以修道要有和光同尘的心地。
佛法无边,就是说佛法不着边际,不偏执一边,不极左也不极右。
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绝对中的相对,相对中的绝对,同时也没有绝对的“中”。因此,静的对立面是气动,动的对立面是心静。人无时不在动,所以要想真静,必须是动中求静。动的时候,应该心静,这才叫修炼。
如何修“静”
在相对的“世界”里,任何时候都是有黑必有白,不过是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所以我们在中国所说的大道的特点之一是它讲三,而不是二,不是合二为一,也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含三归一。《道德经》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经典中也说“独阴不生,独阳不长”;所谓三,就是除了阴和阳外,还有含阴含阳。其实,没有纯粹的阴纯粹的阳,总是相互包含的,所以是含三归一。“一”是什么?一就是产生阴产生阳的那个本体。宇宙万有,一切生命,无不从本体的功能中生化而来。也就是说,相对世界是从绝对的法界而来,佛家叫“业风吹动法界觉性海,故成世界”。道家叫“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显然,二元对立统一的世界,无法含摄没有对立也没有统一的法界,而法界却可以含摄对立统一的世界。世间哲学立足于相对的世界,只讲二,不讲三,这样就永远落在形而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我们修道,要从义理上首先了解形而上的基本思想,不能完全用世间哲学或科学去看待它。否则,健康长寿没有问题,但再往上走理解就不够了,佛家叫“见地不明”。所以必须是三,“含三归一”,这一点西方哲学是不能理解的。修道就叫返先天,返本还原。此话怎讲?根据所谓“自然规律”,人总是生、住、成、坏的,总是由幼年到中年,到老年,以至于衰亡。这是必然的,有生必有灭。但是,中国的文化却认为我们还有一种本领,可以返本还原,可以夺天地之造化,可以返璞归真——“能如婴儿乎”。修道就是修炼返先天,返回我们的先天,由有为而变为无为,西方哲学无法理解——因为它们跟西方所说的“自然规律”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就是高度不同,从形而上来看,含摄着这个形而下的生命,自然能够返得回去,可以顺,可以逆,所以非常不简单。
对修道练功来讲,最好的时间是子时和午时。子时是23:00-1:00;午时是11:00-13:00。因为这时正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作为一个月来讲,最好的练功时间,是节气的前后三天。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年来讲,最好的修炼时间是农历二八月,但每年的夏至和冬至两天特别重要,是人身体转变的时候,所以这两天要特别认真地对待,加强、加长做功夫的时间,就会一年都舒畅无灾病,很有奇效。特别是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这是时间,还有空间,对于修行,也就是打坐时要有方位的概念,这因为而异。修炼时朝东、朝南、朝北?到那个时候会自动选择,每个人自动顺应天地能量场的方位是不同的。
修“静”的方法就是“返”。法法都离不开我们的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利用我们六根中的一根来修炼,达到解脱,解脱了就能带动六根得到清静。一根清静,清静了,就会带动其他五根都进入清静——尤其是意根,一定要清静,清静了,就能“转识成智”、“烦恼即菩提”,这就叫“以智慧为究竟”。
张伯端在《悟真篇 金丹四百字》中说的“子午卯酉”全是比喻,不是真的子时午时卯时酉时,是指人身一点阴邪之气暗生,夏至午月一阴来婚(想男女了)急需运符炼降符退去。阳(阳气生,阳举)就是子,就叫活子时,而不是死子时(午夜十一时至凌晨一时)。“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卯酉“沐浴”也不是真的卯时酉时,是指卯月地下阳气渐生,应当停火沐浴(止火养气),使阴阳平衡,不能过分进火。总之,子午卯酉完全是为了比喻,是说最好的练功时间是活子午,不是时辰上的死子时。
观世音菩萨怎样修成佛的:
观音以返听、返观的方法而得道,籍六根逆用而修成,不是用六根想事,而是守定一根而不用,可以带动废除六根的目的。“一根得返还,六根俱解脱”,不论哪一根逆用都可以得道。
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即听了而不“留住”不联想,不妄想。
我们修道可以从返听、返嗅、返观、返舌、返思开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返璞归真。
少林寺的《洗髓经》:
《洗髓经》怎么练?方法极容易——不论坐到哪儿,把身体坐直观想脊柱——将脊椎骨拉直,想你的脊椎骨在动。闭上眼睛观想后面的脊椎在动,可以是摆动;也可以是前后蠕动;可以用身体微微地带动,但是一定不能用力。一定要慢,要连续,不能猛。修道不是体操,不能猛,它是非常柔和的,非常慢的;动的时候,要连续、不间断,不用力,左右前后上下,慢慢地动。
要轻,不要用力;要柔,不要僵硬;要慢,不要快;要圆,不要断,是连续的里面在动。外表也有一些动,但是基本上是脊柱在动,可以是摆动,也可以是转动、蠕动、蛹动,这叫“四动”。练的时候,闭上眼睛坐着,想你的脊柱直了,放松了,它慢慢地连续地不用力地在动;动到一定程度,你就忘掉了,就不动了,这样就很容易入静了——这个方法来自《洗髓经》,就是少林寺的“伐毛洗髓”,诀窍就是“返观”。
介绍一下怎么“返息”:用反呼吸、逆呼吸的方法修炼,一句话:“顺则成人逆成仙。”修炼就是要返要逆,由返,然后到忘了它,道自在其中。动的时候脊柱一定要直;一定要轻,不用力;要柔,要慢;要圆,圆是什么呢?不间断的、连续的。所以你们看我坐着,在摇摆身体,在整体地摇,整个身体在摇。但是我在想什么呢?想我的脊柱,意念集中在脊柱上,这样才能做到万念化一念产,一念化无念。
无念不是不动,是生生不己之动,由故意的到自发的到本能的动。你脑子不想,里头的气血都在动,意静而气动。但是修道的前提是要身正、放松,要讲究姿势,不能驼背,不然气断了,就不能把气血展开;身子正了,可以靠着,可以躺着,可以站着,都可以修炼。
我做“四动”,观想的是后背,慢慢地觉得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气血顺化全身都有麻麻的感觉,全身的气血都好像在走。你们也可以这样观想,观想脊柱在转圈。人的脊柱,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加在一起共24节,尾椎骨有骶骨、尾骨两节,26节的脊柱,假如我转圈,一圈,两圈……然后再让它转回来。你可以蠕动,可以转动、扭动,爱怎么动就怎么动,觉得它怎么舒服就怎么动。但一定不要弯腰驼背,要放松,慢慢地,意念中你就会觉得背展宽了,人身长长了,张开了全身。
做“四动”的时候一定要放松。松不是懈,不是像面团一样塌垮下去,而是像面包似的发起来,所以修道“松中必有张,张中必有松”,千万别僵硬地用力,放松、柔和、柔软,慢,圆。
开始修炼的时候,身体外部是动的,慢慢就变成里面动了。开始紧张不自然,慢慢就放松了,就柔和了,就越来越慢了,并且连续,圆转如意。“动中之静为真静”,放松不是背越来越驼了,是慢慢面包似的自动发开了——内空虚,外挺拔。这就是洗髓,洗你的髓,髓就在你的脊椎骨里。
坐在那儿一点都别用力,但是要挺直,感觉你背部一点点宽了,人在一点一点长长。动你的脊柱,想像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由下到上,你的脊柱在转圈;在摆动,一节一节地摆动;在蠕动,前后蠕动,甚至斜着蠕动;在蛹动,左转右转。放松,从头到脚都放松。眼皮不放松,全身就不能放松,所以眼一定要垂帘放松,眼皮自然下垂,好像留着一条缝,不要想前面的光,而观想后面的脊柱。现在,眼睛垂帘,眼部放松,脸部放松……会有眼泪,有泪花,朦朦胧胧,这说明你眼睛放松得很好。
现在,它自动在动,你怎么坐着舒服就怎么坐,就是不能弯腰驼背;要返观,要静观。静不是不动,静是平衡,你掌握着身上各种各样的平衡,把握阴阳;又好像骑自行车似的,不让它向左倒,也不让它向右倒,就好像陀螺似的,外面看它不动,其实它在动,所以动中之静才是真静。
要慢,要连续,要柔。这个动最好是全身都有感觉,一直麻到脚心。返观内照,长生久视,经常返观后面,才能长生。坐下来就想后面,或者想你的后腰,想你的命门;若不想动,就想你的命门。可是不动的话容易开小差,就做不到化万念为一念了。如果动的话就不会开小差,就不会想别的了……要非常柔和,不用力地,慢慢地,越慢越难,但是越慢效果越好。
先不要憋气,因为嘴巴不松开,身体就不会松开。最松的状态,不是闭嘴,是微微张嘴。躺着做也可以,就是背部受点压迫,有的时候通督脉就比较困难一点。也可以侧卧……放松,放松不是人缩小了,而是人有点膨胀的感觉,像面包一样发开了。张中必有松,松中必有张。古人不用放松,用虚,要身体虚空。凡是修道的人都要懂得“虚静”二字,虚就是放松,松中有张;静是平衡,是全面的平衡,是把握阴阳。虚境也是无为之境。
人能反其道而行之,即可夺天地之造化。要逆取,也是返取;摇也好,摆也好,爱怎么动就怎么动,最好是一动起来,全身都麻了,一直麻到脚心,这时候你身体里面的气血都在动。所以,身正才能气动;身不正,气血淤塞走不动。气血动,才能意静——意念才能静下来,意静才能神活。开始的气功是浮阳气在动,是走表。无为之动,才是内动,自发的动,走内里。
“正身”必“内省”
所谓修道,古人总结就是三件事:一叫正身,一个叫内省(也叫凝神,凝神内省),一个叫止息。其实是两条,什么意思呢?因为正身必有内省,内省必正身——就是用意念去观想你的身正,正身就是姿势要正,也叫调形,调整形体。正身调形要认真,也要配合意念的返视返听,自然而然地,就做到了凝神内省。止息后面讲,不能着急着练闭息止息,否则血压会升高,因为总是想口鼻,守上丹田时也有秘诀,不然会胸闷头晕。
“大道无言,开口便错”。秘诀不是方法,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法无定法,因人而异,秘诀不是练的,是帮助我们体会,是体会的窍门、捷径。
修道的古人认为,正身就是调整姿势。调整姿势是个小道,是个技术;但是古人同时认为它也是大道,就是要做人正派,堂堂正正,这个是修炼的大道。小道是调整姿势,大道是凝神内省。墨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
止息是什么?小道是止息,大道是不和人争、和光同尘。因为修道必须要练呼吸,最后达到的水平是什么?就是不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全身的毛孔呼吸。修道后来肯定是要止息的。
仁者无敌,从大道来讲,是什么?我绝不跟你争斗,绝对没有恨你、仇视你的心。就个人而言,要有忍辱容人胸怀宽大的慈爱待人的精神,忍与反抗也是根据条件而定。如果能做到把一切的仇人、害你的人、你讨厌的人、欺辱过你的人、瞧不起你的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他们,因为这些欺辱过你的人是为你“消业”、“还债”,你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吗?“忍辱”是学佛六种方法之一,那时候你能平等待人,你会心中没有担心、烦恼,自然万事如意。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古代圣人有一个特点,叫“述而不作”。就是圣人自己不写,而是由他人结集。如《阿含经》、《论语》。因为圣人教化,讲究“顺天应民”,讲究“缘起”;他们是顺应我们这些凡人的疑问,顺应我们的需要,随机说法,这样的随缘说法,就是“与道合真”。他说了,弟子记录下来,这就是“述而不作”。能力差一等的,只好“祖述文武”——三皇五帝、尧舜禹汤,一路扯古论今,套着圣人的语言“作书”。所以,“千古文章一大抄”,又抄又套又偷,不是你抄我,就是我抄你。
凡不朽之经典著作,多是古代圣贤之士,修炼后而自发自悟产生的“功态语言”,由弟子笔录的,所以,“述而不作”,他说完事后,便恢复常态,是他说的,但他全忘了!科学是靠“外证”,修道是靠“内求”。经典、不朽的文章是在无为状态或半无为状态下述说的,他说完就忘不能写,所以说“述而不作”。
要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实修实证,不能只是依文解字地在那里“搞学问”,结果全部似是而非,振振有词却离题万里。要想真看懂《论语》、《孟子》、《道德经》、《南华经》,以及《黄帝内经》、《龙虎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甚至《大藏经》,首先要求我们自己修道,实修实炼;然后再结合着去看,就能一看就懂,一通百通,因为圣人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和实践合一,认知和生命合一,上古甚至是儒道不分的。修道也罢,学儒家养气也罢,最低我们能够真正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读懂中国的经典著作,就要先修炼。
通上四窍“明明德”,通中两窍“亲民”,通下三窍“在止于至善”。窍通了,能止息了,一个人才能“知止而后能有定”(定念),“定而后能静”(静意),“静而后能安”(安心),“安而后能虑”(虑觉),“虑而后能得”(得真气)。
知止而后能定,就能真正进入心定。真正入定的人才能明白虚静的道理,这都是修道啊,所以古代的大儒都仙风道骨。
现在,我们讲究个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而古人的很多思想,是生命与认知合一的,所以传统文化的经典分内解(生命内证)、外解(认知实践)。内解讲人和人的关系,外解讲人和物的关系。同一句话,可以适用于人际关系,也适用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的关系叫“历史唯物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叫“自然辩证法”,分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是这样的。
大道研究的首先是人对自己的认识,二是人对人类的认识,三是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这三者是统一的,这才是大道。大道可以超越时空,是含三归一的。或者这么说,内解讲“修身齐家”,外解讲“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同一句话,你可以用于修身齐家,也可以用于治国平天下。可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可以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
讲正身,讲调整姿势,在修道里面有“正身四纲”,即四个要点,其一就是“脚平吸”——修道的人两个脚心,有点像吸盘一样吸住地,为的是把病气从脚心排出。武术有一种叫摩擦步,八卦里的趟泥步,好像两个脚没离开地在摩擦似的;其二是肱要圆(肱就是两个手臂);其三是腰要拔直;其四是头要轻顶。收下巴,压住喉头,任脉才能打开。
问答:
内家拳是从丹道来的:内家拳选徒极严,就是要你练出内劲、懂劲。中华武术真正的根基是丹道,是需要盘腿打坐练丹的。炼丹有成后就产生外动外相,外动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不是故意编成套路;太极拳是炼丹的外动、外架,是自发的,不是人为的。
张三丰传内丹时考虑修丹得气太难,想反其道而行,先练外架得气,懂劲后悟得内丹,这样引起后人误认为太极拳应从一招一式入手,而成为太极操了!张三丰说:太极拳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太极拳的第一节下手功夫。
真正练内家拳的人,应该先练内丹。如何通过内丹达到太极拳法的原理和练法,我整理了一本教程叫《太极拳静功秘诀》,通过这本教程,大家能实际验证炼内丹能够自动出现内家功夫。
“力”和“劲”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力”走直线,发出去就没有了,力窍在气海;而“劲”是走旋转,是整体的力,劲窍在气海的对面,背后的腰隙。孔子有一个说法,叫“中和之气”,这就是形容内力。“中”就是“引而未发谓之中”;“和”就是“发而皆中谓之和”。一张弓,拉开来要射未射,这个时候才有力量。我引而未发,对方肯定害怕,我箭一放出去就没有力了,所以太极拳没有走直线的,直着这么一伸拳,肌肉做功了,内气反而放不出来了。所以在修炼的人来讲,内力和肌肉直出直入发力是不一样的,因为肌肉直线发力只好走直线,出去就没有了。“力发于脊”,肌肉的力自脊柱出,其实就是后腰这么一拧,好像全身力量就集中于这一点;内力不走直线,而是旋转的,发之于后腰、命门窍,一般人说内力自下丹田产生,其实是后腰,气海也叫“力窍”,背后的命门窍在脐后,也叫“劲窍”,夹脊窍也叫“势窍”。势窍是什么意思?我将飞未飞,将跑未跑,这个叫“势”,势一展开,就会飞会冲,这也是孔子说的“中和之气”,引而未发阶段。“发而皆中”,就是只要出手就不会落空,真有内力,会运用内力,那肯定是意到气到,不会落空;像那种只练套路,是很难理悟内劲的,那是肌肉的力,不是内力。
力气和劲气都来源于精气,精强才为壮。先天的精气就是制造后天精液的原料,“顺则生人;逆则成仙。”这种先天精炁(带有性感的叫炁,不带性感的叫气)精气,半先天气也叫卫气,它的第一个特点是走肌肉缝的(中医叫腠里之间),同时在每个人体表面都有一层气包围着人体,叫卫气,即为了保卫人体使外邪不侵、不干扰,中医把这种精气叫卫气,又叫浮阳气、人体辉光。根据每个人的心态、情绪不同可以有几十种颜色,这种气又叫意念气,因为意到气到,它是可以受人的意念指挥的,是唯一可以习练的。其他真气、元气都只能养,而不能练;营气、经络之气,更不能练,只能调,调经顺气,五脏之气也不能练。它们都是本能的,有自己的运行规道。
打开夹脊对应身体前面的中丹田窍:方法叫舒心,也叫开心、开胸,要笑脸常开,面带慈祥,心胸开阔。所以做人要心怀坦荡,要开心。然后,平时双手抱球(也可不抱球,胸肋肌微张,撑肩包背是打开夹脊窍的秘诀。)
防风:无论何时膝盖一定要盖一层布,因为膝盖最怕受风,受了风不容易好。修炼时咳嗽了,这时候最好在背后盖一块毛巾,盖到你脖子这个地方,盖住了玉枕,就可以防风了。
牙齿多叩或咬紧,就能关住我们的肾气不外漏。平常小便时,千万咬紧牙齿,防止肾气随着尿排走。平时叩齿健肾。
卷舌可“搭鹊桥”,通任督二脉;卷舌咬牙,舌为心之苗,它能帮人做到专心一致,做事比较专心;卷舌可产生大量口水,叫神水、长生酒,能助消化,吸收能力;这口水也叫“黄婆”,它是“真意”,所以我们要“饮刀圭”,然后它才能够把情气带到下面,和性气相交,叫“龙虎交媾,阴阳交泰”。真意是本能,下意识的吞咽,最重要的是卷舌塞喉,是“采药”时吸、提、撮、闭、叫、防漏,采精的秘诀。
“鼻拉脐,降火气”:修道后,收颌,头部微向后收,和肚脐垂直,像是拉了一条竖线,这就把脉道打通了,脉通则气通,卫气就降下来了,不是浮着不下来。一收颌(收下巴),耳朵就对着肩,鼻子就对着脐了。收颌藏喉是打开任脉的秘诀。可试一下,下部必有似尿非尿的感觉,就试明你任脉已经开通了。
站桩:腿的要求叫“屈中有挺”——明明是蹲着的,但你要想象你是站着的。随着功夫的加深,你的意想就起作用。内家站桩有窍门就是“屈中有挺”——你往下蹲,是屈;但意念中是站起来的,是挺;时间长了,腿肝不酸,不疼,自然不一样。要真懂就得实练,自有体会。
不修丹道只练武功的人,也知道不能漏精,漏了也得从头再来,这不就说明内家拳的源流了吗?“屈中有站”,或“曲中有挺”,膝不过脚尖,即不要蹲得太低。推手的时候站“丁八步”,膝盖不超出脚尖,过了就倒。
直腰时,肚子是鼓还是收?
腰一挺,小腹自然会内收,三阴也自然会提起,初练时要用腹式呼吸,等气脉打通,横膈膜一通,每一呼吸全身都有气感,这时修练己进入了体呼吸阶段,所以此时小腹是自然内心、贴背,不须凸凹。凡事要自然,呼吸也要自然,腰要慢慢挺直。挺腰,太极拳里叫“塌腰”。想像掉进了井壁中间,两手自然按在井沿上,然后挺直腰想出来,就得把自体拉长,往上伸;这么一伸,肚子非收进去不可。开始练的时候肚子可以鼓,也可以收,将来打通气脉了,肚子是收的。“虚心实腹”,肚子里的气,气海充满,所以是实的,而肚子是内收的。除了弥勒大肚子外,其他佛像都是收肚子的。一收肚子,背就直了,并且三阴会自动提起;然后“松密处”,开海底的窍。
内家拳的内气究竟是什么?
武术界所说的“混元气”,其实古人叫内气,也就是卫气,它储存在气海。荣气和卫气都是半先天的,一半靠吃饭,一半靠父母遗传给我们。内家拳的气,就是这么个内气,其实就是卫气。练武能调经顺气,所以练武能身强体健。荣气走血管,所以往里走润泽脏腑,练武的人脏腑要比一般人强壮得多。荣气走经络,所以能外放表现为功用,表现为“内力”,这个就能够用于技击实战了。而我们刚开始练,意念只能引领卫气,卫气走肌肉,所以有外力;有了内力,就是因有内气,内力要从骨节的关节和窍内发出,人身体所有骨头连接处,都能发放外气(要用于治疗疾病),补充生命体的发育成长。发放外气最强的地方是眼睛,“机开于目”。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站桩在武学上的真实目的,就是开九窍。不管你是佛门的、道门的,修行要得正果,都要用这二十六个秘诀来开九窍。
内家拳是道门里炼内丹炼出来的“副产品”。中国内家拳都是从桩法开始的,即站桩。站桩相当于修道炼内丹的“正身”,也就是调整姿势。站桩不单纯是站的,有坐桩、卧桩,还有躺着的,这些都是桩法。修道炼内丹的人,要盘腿打坐,要降阴升阳,要采药炼丹;内家拳要站桩练气,道理大体差不多。因为内家拳的基础是内丹,内丹的外用是内家拳,就这么简单。内家拳和内丹的奥妙都是相通的,本源是相同的。所以,修道必习武,以武可以入道,二者是父子关系,息息相通。
正身要点有二十六个,一般分成四纲,就是四个纲要。其一是脚心;其二是头;其三是胳膊,古人叫肱;其四是颈和头。
向雪山白猿学习
盘腿是跟雪山白猿学的。有七个要点:手、脚、肩、腰、颈、眼、口,所以叫“七支坐”,后被称为“禅定”。打坐是打禅定来的,目的是为了“定”。禅定跟禅宗不是一回事,它只是打坐修行的方法,禅定是所有修道的人都要了解和掌握的技术,佛陀也承认禅定是“共法”,公共的法,谁家都可以用,只要你修行。
实验证明,七支坐御寒能力确实很强,修道的人可以起“暖”,还可以保持身体的热量不散;还可以防漏,防止精气外漏,不漏才能生热安炉,降阴升阳,采药结丹。
人体的气血往上走,往周身走比较困难,但当你盘腿以后,人体就形成了环路,就能够把气血运行到周身,这才能“通关展窍”,人体的气脉才容易练通。七支坐盘腿的作用就像压力泵,让气血往我们全身运化,真要上了道,我们盘腿是越盘越紧。盘腿你不用管它,它自己会越来越紧,自己就会“通关展窍”,打通全身的气脉,这是七支坐盘腿的第二个作用。
第三个作用,是我们盘腿的时候容易“入静”。入定以前要入静。入静的时候,我们己经需要有意识的训练屏息。真人定以后,呼吸是“息停脉住”的,脑子不起什么后天的妄想。
我们的呼吸不仅仅是靠口鼻,还有毛孔。常洗澡可让毛孔开着。最初修道的人最怕两件事,一是惊功,二是吹风。因为修道的人毛孔是张开的,所以不能坐在风口练功。
“定为百工共法”,是说不管你干什么,总要集中注意力,不能分神,这个时候你自然要“定”,要定可以屏住呼吸。屏息非常有用的,治病、入定、出功、益智,都得打这儿开始。“反者,道之动也。”修道要返,金丹大道更要返息,佛家叫“观息法门”。修道要上道,要炼成金丹,当然要能够胎息,所以先得学会屏息。因为人只要一吸气,中枢神经就必定活动,意念就不能停止,当然也不能真正“入定”。
呼呢,只是影响我们的自律神经活动。如果你心里很烦,或者你睡不着,你就想着脚心,然后吐气,一会儿心就定下来入睡。
所以,口鼻呼吸不止,不能进入胎息,中枢神经活动就停不下来,妄念份飞。
第四个作用就是盘腿坐着练功入定后不倒;
第五个作用就是盘腿防止精气丢失,这是养生的最好的方法。
“七支坐”最关键的东西是腰这一“支”,腰要挺起来,拎起来,而不只是腿盘起来。眼睛也要放松,因为眼不松,嘴就不松,嘴不松,身体就更不会松。嘴的要求是不要紧闭,炼内丹,除去“升阳”的时候需要嘴紧闭,其他任何时候修行,都要微开。因为嘴微张才能松。如何证明你练的时候嘴是松的?就是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证明我们的嘴松下来了。所以修道,一般的时候不要把嘴闭死。
舌为心之苗,中医认为,思维、思想功能为“火”,并且分为“相火”与“君火”,相火就是意念活动,君火就是神识、元神;因此,舌头跟心思有很大的关系,尤其跟人的思维活动有很大关系。凡是在佛经、道书上用的“心”字,不是指心脏而是指用脑的功能。
佛教里说的“心”,分为心性、心神、心意等。心为君,神为主,心为神之舍(家)。心不动叫心主宰全身,心动就叫神。心意相当于人的第六识,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心神是第七识,就是思量判断的根本;心性是第八识,是这一切功能的本体、天性。心神,佛家又叫心地、见地。
除了吃饭说话,其余时间舌头都是卷着的,连睡觉都卷着。这个方法叫“卷舌塞喉”,等炼内丹,“采药”的时候,能把舌头伸到舌根的位置,这儿叫“悬膺”,下面又叫“十二重楼”。这个时候自然“息停脉住”,入了定了。
最初,舌头顶到上牙根这个位置,相当于拿舌尖舔上牙根,这叫上龈交。然后慢慢地,随着功夫的加穿深,舌头会自动往里舔。丹道里的“搭上鹊桥”。因为人体有任督二脉,督脉管着所有的阳经,任脉管着所有的阴经,人生下来以后,舌头平伸,任督二脉的连接就断了。所以修道返先天,就要搭上鹊桥,把任督二脉给联系上。
卷舌舔上颚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专心。做事情卷舌就可以专心做了。卷舌口水多,口水可以补精,嘬紧舌可以防止漏精。
经常卷舌、嘬舌,可治胃病;还可以治疗早泄。一对男女做爱时,女的嘬紧男人的的舌头,他就不会很快漏精,奥妙就在这儿,在丹道中。口水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把真情跟直性和合,所以口水也称“黄婆”,就是做媒的。单纯的性(性激素)或者单纯的情(向性腺激素),都没法直接用来“还精补脑”,必须口水来媒介一下。
眼:七支坐叫垂帘——眼皮自然下垂,不要闭紧。闭眼就把心火憋在里面了,两眼角就会充血甚至出血。另外,不能因为垂帘就俯视,要正视。正视就是不要往上往下往左看往右看,平视,然后要想内里,就是返视敛神,内照。修道还是要道法自然。
“七支坐”里面,眼睛要一垂帘,二平视,三返观,四敛神。返观,功夫深了,自然观得长久,道书中说“久视才能长生”。返观什么意思?我们想背后、观内在,神光内敛,这就叫返观敛神,这是得长寿的不二法门。
《金刚经五十二家解》中有一句话:“自古千佛万佛无不是顶天立地,鼻拉直,眼拉横,两眼看两眼。——鼻拉直,就是下巴微收、鼻子不前翘,呈一条竖的线;眼拉横,就是眼睛平视,呈一条横的线,这个就是面部“十字架”。基督教、佛教,都有这个十字架。要轻柔地展开,不能太用力。两眼看两眼——诸佛看住的这两个眼,其实就是密处的两个,是“无漏”的;诸佛内视,返观内照,就是这么两眼看两眼的。
读《道德经》之前最好先读《庄子》;读《论语》、《易传》之前,最好先读《孟子》。因为我们悟的不够。
“离形去知”就是把你的那些“知识”,让你那些自以为是的东西靠边站。因为“为道日损”,要“离形去知”,所以修道的人要恬淡虚无,诸葛亮说:“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修道的人要淡泊宁静,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更要舍掉自我的那点聪明、功利。自我的执著舍弃得越多的时候,也就是修道的功夫越高的时候。
正确的修法,是先从“海底”开始,当我们功夫已经到了“精满气足”、“阴窍颤动”的时候,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会产生“先天一气”。这时候才能补脑,这时候才需要改守上丹田;但守上丹田之前,先守鼻准(修道时鼻尖称为鼻准)。因为意守鼻准,鼻梁会自动产生一线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自动帮助我们用意,不需要我们有意。这么修炼为的是什么?就是了为防止高血压,防止脑充血,这时候鼻子是一个保护装置,叫“鼻准”,也是诸佛“鼻拉直”的目的。
手:修道的人把结手印叫“掐诀”,一般掐的诀叫“太极阴阳手”。为什么这么掐诀?这样一来人是虚腋的,两肩撑开,否则会影响呼吸。
肘:首先要“沉肩坠肘”。怎么坠肘?像修行中要“两手抱球”,要坠肘,这就有气场了。抱的这个球直径最好别超过三拳,否则气就断了,要在三拳之内才好;要松肩,做抱球的姿势,先往下沉一下,沉肩坠肘两手抱球。
锻工抡大锤打铁时,是坠肘的,不然气就断了,肯定干不了几下就得大喘气。所以肘要坠,肩要沉。
腕要提。手部的手腕是提劲儿的,这个叫“坐腕”,坐腕指要扣,指根要塌,手心要空,虎口要圆。修道中所说的手部秘诀——就是指尖扣,指根塌,手心空,虎口圆。坐腕,这就是秘诀,是对“手一支”的要求。
“脚一支”:要脚掌内扣。脚掌一内扣,自然会敛臀、曲膝裹裆,臀胯自圆,同时会有一股气包围。所以脚跟要肩一样宽,然后脚内扣,这个很重要。脚内扣要有空的感觉,脚掌心空,人的病气才能不断地排出去。人体排病气有两个地方:一个是脚心,一个是腋窝。感觉脚入地三尺,病气就下沉了。另外,我们平常都站成八字,力量压在外侧,内侧通不过去,肾经走内侧,因而肾气不通。所以修道不能站八字,要平直站,与肩同宽;走路也不能往外撇着脚走,修道人走路要直走,别走八字,平时如看到有人走路八字脚,此人老年必孤独。
其次,是脚趾分开。这么一站,好像每一个脚趾是张开的,是感觉的张开而不是真的穿着鞋完全张开。站桩就这样站,最好盘坐时也一样,好像自己坐在高凳上,让膝盖与脚尖垂直,不能膝盖超过脚尖。还要想像有块白布,把你的裆都包起来了,就是我刚才讲的,“曲膝裹裆”。站的时候,微微前倾一点,提一下脚腕,脚腕就提起来了。这样久而久之,站出功夫来了,别人踢也踢不动,这就有些意思了。所以,腿一支的要求是:一、裆要圆;二、膝盖曲中有挺,就想着要站起来的样子;三、脚掌内扣;四、脚平吸。
站着练的时候,如果老意想下面,会拉稀,这叫“肾水太过”,就是肾水下沉了;如果站得牙疼,或者长疮上火,眼睛有问题了,这叫“心火上头”,这是意守的位置太高了,所以修道要把握平衡,平衡最难。
腰要挺直起来,任何时候要保持正直,身正为养生第一法。
下巴一内收,我们脑后的玉枕窍就开了,玉枕窍是人的延髓所在,它平时是关着的,特别窄的,所以双称为“关”。打开它的方法就是让它平衡。平常人颈一紧,头一仰,脑后玉枕就关闭了。现在一收下巴,头轻顶,脑后就平展了。这个叫“开玉枕”。玉枕窍又叫“神窍”,它是“出神”的地方。收下巴但脖子不能紧,这就是“颈一支”的难处。
任脉打通的方法就是收颔藏额,而且脖子不能僵,轻轻地、一点一点地动,好像夹着一个乒乓球在脖子下;有这个动作以后,你就有一种似尿非尿的感觉,这就是任脉打通了。
人背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玉枕关最难通。修道的人没有通过督脉,过不去的时候,就想象有一条带子绷在脑门上,拉着一辆牛车爬坡,这一爬坡,玉枕窍就通了,这就是窍门。
嘴微张,牙轻扣,舌要卷,听耳韵;耳朵叫“听耳韵”,实际上就是返听,好像在听耳内的韵律。
修炼的时候,修道人的身体就形成这样一个形状:背张开来像弓,这是弦:我们平时的脊背中间有条沟,这么一戴紧箍咒,这么一合手,背是平的,夹脊窍也就开了。肩戴紧箍咒,展开夹脊窍,感觉自己的背宽了,背圆了,背张开了。修炼的时候,一颔首,玉枕接通;夹脊也要通,气才能通过,否则它过不去。这是肩一支。实际上还有胯一支,也得戴紧箍咒,这叫“敛臀”。
练静功的六个诀窍与火候掌握
“要诀”是法的归纳,功法是练功的细则,必须先知道功法和练法,有一定基础和体会,才能用诀在身上,才能产生反应。初学者不能为省事就用诀而不练法,再好的秘诀,也难以产生应得的效果。“诀”是使功法由繁到简,在古人总结的经验的结晶。练功夫首先是要弄清每一个调整身体姿势的细则细法,再利用秘诀以意念练诀才有奇效,各个局部的口诀,又归纳成针对整体的总口诀,有六个要诀。
静功有五个要诀:松、圆、展、合、静,最后还有一个总诀就是“自然”。道法自然,自然不是随便,是利用本能产生的“自发”,无为的本能。
松:松是身体放松,但不能把软、泄、瘫、垂当成放松。凡故意引气下降(虽很舒服)日久必造成形态萎缩,阳气不能上升,气运不畅,精神不振,会造成气胀、气滞等后果。松是指身形松开,要像面包似的“发”起来,使形体舒松,内气才能在体内通畅,所以应当是形象越来越高大、挺拔,外挺拔内虚灵,才叫“松”。大则虚,气自顺,意自宁。如果越放松,越缩小,缩则紧,气必受阻,则心难静,就成了僵。太极拳练法,第一步就是要把僵劲练掉。松要和圆配合,在形体圆的基础上,使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全都松开,这样才能气遍周身,贯穿于各个细胞之中,要有整体圆满的感觉。松还要和展相配合,肌肉放松,但筋骨慢慢展开,用意不用力地展开,好像展长了,每个骨关节都稍长了,内气更强。松也要与合配合,合是运动的一致性,有合才有整体的松,不是身体各部位分散的松。松要在意静中放松,意不静,气不顺,也不能真松。
圆:人体四肢,躯干和关节,只有在形成圆形和半圆形的情况下(当然首先要松开),才会显出有内力,有生物电磁场。圆能使身形端正,整体一致,整体平衡。最坚固,最有力,最灵活而中心又最稳定,圆的妙用无穷。练功人在松中始终想着圆,自然会自行调整身形,而能达到形正、势圆,有包容一切之势,武术界把这内气精气称为“混元气”,气在人中,人天混一。哪里有圆,哪里精气就到,就有生物电场。
展:引而未发谓之“展”,内劲要展,展能产生势,势展才出神,才挺拔有“精神”。劲、势、神的活动,是内气转为外气的关键,势不展,神不活。势展不是放气,放则使内在空虚,所以展不能主观使身体局部扩大。必须在形体圆、放松,内气圆满的基础上,发挥神气的作用,没有发挥神活作用,就无法由识神用事,转向元神就位的过渡。展是由“有为”转为“无为”的关键,这一点极为重要,也是大多数人不明白为什么久练仍不能进入无为之境的原因。展中要有收,要有包容一切、又在一切之中的气概。展的目的是为了排除一切环境的干扰,又能吸收自然界一切精华。展要轻松,自然会有浩然之气。
合:练功要求“六合”,外三合与内三合,合是上下左右前后都要配合一致,一切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好像互相联通,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属于形与势(中丹田与夹脊)的运动;内三合是意与气合,气与形合,形与神合,形神要兼备。看你功夫进步程度,就看合的表现,合是协调一切上下相随,内外要合,要“六合统一”。
静:意静才能神明。自然界没有绝对的静止,静是全面平衡的运动,“意静”并不是思想静止,什么都不知道了,而是不去想,而又知道的最全面。有感的能力而不去感,无觉而有灵感。如果形体不正,势不圆,松展不平,内外不合,气运就不顺,神经必受干扰,再有妙法,也不可能意静下来。必须形正,势圆松展统一,内外相合,气运平衡,才能真正静下来。此时,“意注神往”(意念专注,发挥神的能动性),神会自动发挥本能,自动调整,保持中定。
自然:“道法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运动,要顺其自然,协调平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自然才能存在与发展。违背自然而强求,必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自然必须在静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然不是随便自流,必须在“圆、松、展、合、静”五者统一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缺一就不会有自然之感。只要能意识到“自然”就能自然做到松、展、圆、合、静。所以说:“万法归一”,“万法归自然”,“一”是道,是自然规律,一定不可用意过强,不可强求。尤其在神奇产生时,用意采气、守气、养气时,要勿忘、勿助、勿求,顺其自然,采之,纳之,收之,养之,形如太虚,气归自然。自然是不以人为的,逆道,反其道而行之,逆修,才能了解自然。
守下丹田的方法是:开始以腹部呼吸为好,从身体内让肚子鼓瘪。要慢,不要用力,孩子似的轻轻呼气,如果死死地抱住守的念头反而守不住。守你的腹腔,小肚子里头,好像气在转,甚至于带动全身都转。
怎样调整呼吸
“养”就是“去妄存真”。去妄,去除胡思乱想才能“其性存焉”;去妄想才有真,这个真,后来就叫“真气”。
修道修到出“真气”以后要无为,要不想,一动后天意念,真气就又没有了。所以要学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去妄存真”。如何做?打坐的时候卷舌塞喉,咬紧牙关,息停脉住(入定),万念化一念,一念化无念,识神退位,元神就位,窍门就在这里。
呼吸越慢的动物,寿命越长。当然也不是主张越慢越好,要“柔和、均细、深透、绵长”,最后以致完全停止口鼻的呼吸,而用身体的毛发呼吸。
用呼吸可以控制自主神经,特别是“呼气”,可以促进副交感神经舒缓,可以抵消交感神经的兴奋,正确的呼吸可以防病、治病。
调整呼吸一定要和调神同步进行。
调息要使呼吸达到:
匀、细、深、长,呼吸自然;
不用力,轻、柔、慢、圆;不出声,不要想口、鼻,仍要守窍;
肚皮初练时,可以收缩,气脉打通后,腰围和全身自然会涨。将来,小腹内收,贴背,小腹是基本不动的,最初练时小腹一定要放松自然;渐渐由腹呼吸发展到腰围呼吸,再进一步从闭息到用“体”呼吸,即“毛发”呼吸;
调息一定不能想口鼻,一想口鼻,血压会立刻上升,所以练调息要想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下丹田,或中丹田,上丹田,可以是炁穴、下玄关或阴跷窍;
调息要“意守中心”,意守的方法就是想“中心”在开阖,在呼吸,想“中心呼吸”就是“守窍、守中、守一”。
调息、守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意念向背后想,想后背部分,从后面想,不要从前面想;想身内的窍不要想身外,也可以想脊柱,一节节想,要反想,想后不想前,想身内,不想身外,所谓“反观内照”;要“阖目”想不要睁眼练调息、调神。
无论什么时候调息,守窍时腰、颈都要伸直、放松,还要松圆,要柔、要轻、要慢慢绵绵地呼吸。“吸唯绵绵,吐唯慢慢”;
“守窍”,如果总想着丹田一点是守不久的,它会跑窍,思想转移,“守窍”的秘诀是想丹田在轻微地开合呼吸,想它的感觉;
为什么要用腹式呼吸,用肚子的鼓瘪来带动呼吸?因为常人的横膈膜上有许多小孔,通常都被吸入的粉尘堵死了。所以常人之息只能及喉,而腹部呼吸压缩(不用大力)的同时守窍,可以打通气脉,用意气相随,心息相依的办法调息。
调息的意义
调息的全部内涵就是运用意识(想内不想外界),调整呼吸,使“意气相合”、“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使后天气转换得先天气的方法。
腹压一定要大于胸压,不能挺胸,是扩胸,开心。胸部、心脏不能动,《道德经》说: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三篇呼吸之间:生命在呼吸之间


馆友“稻香居人”:         您好!您的文章“生命在呼吸之间”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2年2月11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生活/居家”下“哲理故事”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陀有一天询问弟子:“我们的生命有多长时间?”
一位弟子抢先回答:“数日间。”
佛陀摇头说:“你还不懂这个道理。”
于是,又再问道:“人命有多长期限?”
另一位弟子答道:“饭食间。”
“你也不明白。”
最后,佛陀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一位弟子举手道:“生命在呼吸之间。”佛陀笑了。说道:“你说对了,人命在呼吸之间,出息不还即是后世。”
人的生命就是要自己给自己洒脱,而不是给自己增加烦恼和枷锁,不管明天会怎么样,也不管下一刻会遇到什么,我们都要从容地度过。
我清楚的记得我14岁那年,我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到学校上课,上到第二节课的时候,校长来通知我赶快回家,说你的外婆病危了。等我一路飞跑回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去通知我的时候,外婆已经过世了。生命就是这样啊,让我们来不及想,来不及思索,来不及问自己是怎么回事就逝去了….
什么是“无常”?“一口气不来,便是无常”,用通俗的话说,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没有呼吸就没有生命。因此,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的每一刻就是最重要的了。
如果我们能够在呼吸停止之前问心无愧、有快乐、有心得、有爱便不虚此生了。千万不要到最后一刻,回首才发现自己的人生一片空白,那就白白的在世界上走一遭了啊。
一呼一吸,让我们懂得珍惜拥有!
一呼一吸间,展现着我们的生命的光辉!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420136/

《呼吸之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重阳节板报设计的文章(合集5篇) 重阳节板报设计的文章(合集5篇)
  • 重阳节祝福佳句【五篇】 重阳节祝福佳句【五篇】
  • 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三篇 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三篇
  •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经典古诗(锦集5篇)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经典古诗(锦集5篇)
  • 九月九重阳节的祝福语三篇 九月九重阳节的祝福语三篇
  • 重阳节祝福语精选五篇 重阳节祝福语精选五篇
  • 重阳节祝福语范文汇总四篇 重阳节祝福语范文汇总四篇
  • 重阳节活动策划【五篇】 重阳节活动策划【五篇】
为您推荐
  • 重阳节的诗句范文(通用5篇)
    重阳节的诗句范文(通用5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诗句范文(通用5篇),欢迎品鉴!
  • 重阳节话语发朋友圈短句集合6篇
    重阳节话语发朋友圈短句集合6篇
    月是公历年中的第九个月,是小月,一共有30天。农历九月叫狗月,九月的别称有菊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长月、暮秋、晚秋、残秋、素秋、秋白、玄月、霜序、季商、戌月、季秋、凉秋、暮商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话语发朋友圈短句集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范文(精选3篇)
    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范文(精选3篇)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有什么风俗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合集5篇)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合集5篇)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合集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重阳节的古诗大全【三篇】
    重阳节的古诗大全【三篇】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多次以不同的日期作为过教师节。直至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古诗大全【三篇】,欢迎品鉴!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篇】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篇】
    发展至近代,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政府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古诗【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大90条【四篇】
    关于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大90条【四篇】
    “大条”为闽南语,“大”和现在的“大”一个意思,“条”是量词,意思好比“大只”,“大条”一词则是体现了闽南语和古代汉语的亲密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年重阳节祝福语大90条【四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汇编三篇】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汇编三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汇编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三篇
    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三篇
    重阳节活动圆满收场了,心中一定感慨万千,有很多想说的,那么是时候准备精心准备小学重阳节活动总结了,写总结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指导,才能更好的促进活动的开展。哪些好的小学重阳节活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主题班会精选三篇,欢迎品鉴!
  • 关于重阳节的祝福(锦集5篇)
    关于重阳节的祝福(锦集5篇)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的祝福(锦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