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卦详解


十一国庆节 2019-07-08 16:11:59 十一国庆节
[摘要]泰卦详解一:解读易经(第十一卦)——泰卦(全部)解读易经(第十一卦)——泰卦源自:李守力解读易经十一、 泰卦11 1泰:小往大来,吉亨。白话泰卦:小人去,大人来,吉祥通达。解读泰卦是下乾上坤,地天泰卦。《序卦传》:“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人必履行礼节而后上下得其安乐,故泰卦在履卦

【www.shanpow.com--十一国庆节】

泰卦详解一:解读易经(第十一卦)——泰卦(全部)


解读易经(第十一卦)——泰卦
源自:李守力解读易经

十一、 泰卦
11.1
泰:小往大来,吉亨。
白话
泰卦:小人去,大人来,吉祥通达。
解读
泰卦是下乾上坤,地天泰卦。《序卦传》:“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人必履行礼节而后上下得其安乐,故泰卦在履卦之后。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卦爻由内到外曰往,由外到内曰来。坤为小人,乾为大人。坤在外,故曰“小往”,乾在内,故曰“大来”。具体解读见下边的彖传。
11.2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性消也。
白话
彖传说:泰卦,小人去而大人来,吉祥通达。意思是天地相交而万物畅通,上下相交而志同道合。内阳刚而外阴柔,内刚健而外柔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之道在增长,小人之道在衰减。
解读
泰卦阐述了宇宙人生处于畅通时的运动规律。天地何以通畅?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形成天在下而地在上的状态,如此天地相交,万物畅通。人事何以畅通?居上位之君体恤在下之民情,在下之民意能上达于朝廷,则上下志同道合,社会和谐。泰卦的阴阳属性是内阳而外阴,泰卦的功能属性是内刚健而外柔顺,泰卦的人文属性是内君子而外小人。泰卦的社会属性是君子道长而小人性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老子兑泰卦的完美总结。泰卦下乾阳上坤阴,六爻的运动是从下往上,乾卦的三阳在继续增长,坤卦的三阴在衰退,最后的目标就是六爻纯阳的乾卦。此说明我们的社会是一半黑暗,一半光明,假如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泰卦的“君子道长而小人性消”,那么未来必然是乾卦“见群龙无首”的大同世界。
同样,一个人也是半善半恶,假如做到“内君子而外小人”,也就是“内方外圆”,“内修德而外遵法”,那他就是一个光明畅达的人。说“外小人”而不说“外君子”,盖小人往往以君子之貌出现于世也。
11.3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白话
象传说:天地二气相交,这就是泰卦;君王因此裁成天地之大道,辅助天地之适宜,用来辅佐护佑庶民。
解读
后,君王。 财成,谓裁节调理。 财,通“裁”。 辅相,谓辅佐襄助。 相,助也。 左右,通“佐佑”,谓辅佐保佑。天地相交以气,人之相交以心。由于泰卦阐述的是宇宙人生处于畅通时的运动规律,于是泰卦就成了帝王治理社会的法则,君王根据天地阴阳之道裁成礼乐法式,根据天地气候之变化适宜,辅助平民按时搞好四时农业生产,因此辅佐保佑庶民,使庶民身心得以安康。
社会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裁成天地之大道,制定礼乐法式,属于上层建筑;辅助天地之适宜,搞好四时农业生产,属于经济基础。11.4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白话
初九:拔取茅草,根相牵连,同质汇聚,前行吉祥。象传说:拔取茅草,前行吉祥,由于志向在外。
解读
初九动,乾变巽,巽为木,为白,引申为茅根。茹,根相牵引之状。茅根白色牵连而生与地下,阳爻为白色,与地天泰卦之象十分符合。乾卦的三个阳爻,就像白茅根牵连汇聚。初九阳刚处下当位,与六三相应,志在上行,所说志在外也,所以前行吉祥。
说卦传补遗:巽为白茅
巽为白茅,另见于大过卦,下巽上兑,初六“藉用白茅”。而泰卦之后的否卦初六爻辞与泰卦同为“拔茅茹”,盖初六动,坤变震,震为萑苇,为蕃鲜,亦可引申为茅茹。因泰否之初爻变卦巽震,故曰“拔”,拔,动也。大过初爻不用变卦,唯用原经卦巽,故曰“藉”,藉,静也。
爻之辞,若取之原卦,则是静态之义;若取之变卦,则是变动之义。——此笔者所新发现者。
11.5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白话
九二:包容广阔,徒步过河,不遗漏远方贤者,也不结党营私,受到推崇是因行于中道。象传说:包容广阔,受到推崇是因行于中道,光明正大。
解读
包荒:九二与六五相应,因此下乾卦与上坤卦感应,故九二包容天地。用冯河:冯(冯píng),即凭(凴)。徒步过河。互卦(互体)二至四兑为泽,引申为河,三至五为震,震为足。又二爻动,变卦离,离为为鳖,为蟹,为蠃,为龟,取之变卦,则是变动之义,如水族龟鳖之涉河,结合互体震足、兑河泽,则其象为:不用舟船而徒步过河。不遐遗,朋亡:遐(xiá),指乾卦,天之远,远方的贤者,君子;朋,指坤卦(坤卦辞见“朋”),指结党营私,小人。因乾增坤消,所以不遗漏远方贤者,也不结党营私。得尚于中行:指九二之德,居于中位,与六五君上相应。又因变卦离,离为日,故曰光大。
11.6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珍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白话
九三:没有一直平坦而不倾斜的,没有一直前进而不回归的,在艰难中正定就没有灾难,不必担忧,保持诚信;在饮食上有福可享。象传说:没有一直前进而不回归的,由于正处于天地交接之际。
解读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陂(bēi),倾斜。九三正处于下乾上坤天地阴阳交接处,坤为地,大地没有一直平坦而不倾斜的;乾主健行,坤主安静,没有一直前进而不回归的。艰珍无咎,勿恤其孚:三多凶,阴阳转变必有艰辛,若能保持正定,可避免三之凶也。恤,忧。孚,信。变化之际尤其要保持诚信,如此则不必担忧。珍,内心正固;孚,取信于外。九三刚爻居于阳位,与上六相应,所以内珍而外孚。于食有福:此句言卦象,三爻动,下卦乾变兑。乾为天,为金玉,引申为福。兑为口,引申为饮食,故曰于食有福。
11.7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话
六四:轻快飞舞,不富实,是由于它相邻的;不戒备,由于诚信。象传说:轻快飞舞,不富实,由于都失去阳实。不戒备,是由于内心愿意如此。
解读
翩翩:六四进入上卦坤,三爻阴柔,取四爻动,变为震卦,震为动,阴柔之动,故曰翩翩。不富,以其邻:易以阴虚无阳为不富,六四与其相邻之六五、上六皆阴爻,故不富。不戒以孚,中心愿也:六四与初九相应而诚信,此两厢情愿,故曰中心愿也。
11.8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
六五:帝乙下嫁其妹,获得福泽而至为吉祥。象传说:获得福泽而至为吉祥,是由于居中而实现自己的愿望。
解读
帝乙归妹:五爻是天子之位,故于六五称帝乙,阴爻有似王者嫁妹。帝乙,商代帝王,或谓商汤,或谓微子、纣王之父。详见后《孔子冤家阳虎为赵简子卜筮周易》。归:女子出嫁曰归。“帝乙归妹”爻辞另见于归妹卦之六五,归妹卦下兑上震,奼女配于长男之象。泰卦二至四为兑,三至五为震,互体为归妹卦,此周易古经用互体之证。祉,福,谓获得福泽。中以行愿:六五以柔中,下应九二之刚中,二、五皆中正,为泰之主,以中交中,行其所愿而成泰。
11.9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珍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白话
上六:城墙倒塌在壕沟里,不能出动戎行,从乡邑传来命令,正固将有困难。象传说:城墙倒塌在壕沟里,命运发展已趋于败乱。
解读
上六居泰之极,处于泰极否来、物极必反之时,如同城墙倒塌在壕沟里。当此之时,居高位者,切不可兴师妄动,当接受邑人之告诫,谨守正道,或可避免灾吝。城复于隍:复,通“覆”。隍,城下沟也,无水曰隍,有水曰池。六爻动,上卦坤变艮,取之变卦,用其变动之义,艮为止,为门阙,引申为城墙,变动之义即是城墙倒塌。勿用师,自邑告命:六爻为宗庙,古时侯帝王誓师大会、颁赐爵命一般都在宗庙举行。所以这里提到师和命。下卦三阳自下而来,此权柄在乡邑(二爻为大夫,邑为大夫封地),所以不可出兵,接受邑人之告诫。
孔子冤家阳虎为赵简子卜筮周易
阳虎之于孔子,如提婆达多之于佛陀,犹大之于耶稣。阳虎对孔子成圣历程的磨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列子》一书中对孔子一生所遭受的磨难概括为四:“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其中两难(围于陈蔡和见辱于阳虎)与阳虎有着直接的关联,另两难亦或多或少与阳虎有一定的关系。
阳虎(生卒年不详):姬姓,阳氏,名虎,一名货。春秋后期鲁国人,季孙氏家臣。他以季孙家臣之身,毫无雄厚家底与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从而指挥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陪臣执国政”的先河。所以阳虎是一位有才无德之人。
阳虎后来在鲁国失势,先跑到齐,后又奔晋投赵简子。这位赵简子其优秀的权谋之术驾驭着这位野心家阳虎,结果赵氏因阳虎之才而得到大治,赵简子最终成为晋国最强大的世卿。
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晋国的赵鞅(即赵简子)欲援郑而伐宋,阳虎用《周易》占筮,得到《泰》卦变成《需》卦,也就是泰卦的六五爻:“帝乙归妹,以祉元吉”,阳虎说:“宋国正在吉祥时,不能以他为敌。微子启,是帝乙的大儿子。宋国和郑国,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福祉,是爵禄。帝乙下嫁其妹获得福泽而至为吉祥,大家哪里能够吉祥?”于是晋国就不去援郑伐宋。
微子启与纣王都是帝乙的儿子,殷商灭亡后,周武王命微子启继续殷祀,封于宋,为宋国始祖。泰卦六五言“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宋国是帝乙之后,宋国必大吉,所以不可伐宋。
对“帝乙归妹”帝乙的解读,孔子时期已有两种说法,阳虎的解读是纣王之父帝乙,而孔子的着名弟子子夏说帝乙是商汤:“帝乙归妹,汤之归妹也。汤一曰天乙。”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微信 豆瓣 人人网 开心网 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取消

泰卦详解二:地天泰卦详解


   
《易经》第十一卦地天泰。坤上乾下
   
此卦乃运动变化之辩证法。序卦传曰: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谓人必履礼而后上下各得其和,故泰继履也。孔子解泰卦曰:泰卦卦象。上坤下乾。地在天上。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卦爻三阴三阳。上下相当。内外相得。升降相调。刚柔相济。在前数卦。自屯蒙以后。皆为阴阳错行。刚柔消长。不成一致。其数杂。其用动。其行无定。其德多方。故其象难明。而吉凶不一。至泰则不然。乾阳居内。而占卦之半。坤阴在外。亦占卦之半。顺卦位之序。以判内外。画全体之半。以为阴阳。而能以刚承柔。以上接下。天自高而自卑。地自下而上。气通而孚度。德合而适时。乃交相为用之道也。阳以阴用。阴以阳行。此至道之则也。阳主升。而始于下。阴主降。而发于上。此本源不竭。顺应适宜也。故在一岁。舂夏之时。天道下行。地道上济。天地气交。生化乃成。泰卦之象也。生化既繁。光明乃昭。物有以众。德用乃弘。气候以和。民生乃康。此泰卦之象。为康和发育之时。安好均宁之日。在世为太平。在年为大有。在民为治安。在国为盛美。乃上治之纪也。如日之春如风之温。如地之平。如水之清。悠然以生。夷然以成。和乐亲悦。不相猜忌。安定稳妥。不有陵倾。乃道之既成。德之已明。天地康宁。乾坤自平。更何物之不全。事之不利哉。故曰泰。言至宽无垠。至远无阻。包含万有。以盈以阜也。故中心坦白曰泰然。无忧无虑之至也。颂上世日泰鸿。泰一。称上治曰泰平。以其至矣。字亦作太。凡无可加者曰太。泰之为泰。固无以过矣。
   
泰字原同大字。称大者、则用大。若至大而重读之。逐转为太字。其实一字也。后人分为大太二字。又作泰字。泰亦通汰。皆广泛之意。语言中称过甚者曰泰。或即用太字。如忒字意。有特别之义。故太一者至一也。太极者至极也。今卦名不用太而用泰者。以其兼含宽阔之意。且通达无阻。平均无垠也。泰字下从水。言如水之无涯涘也。上从三人。志其众也。亦可视作天字与大字之合书。无非喻其大耳。卦合乾坤。可见取象之大。所包之广。而上有天字。下为水字。上本乾卦之象。下取坤卦后天代以坎水之象。又取河图天一生水之义。上为天一。下为水。则乾坤乃相生以成物。非如先天之上下对立。高卑悬绝。故寓其意于泰字焉。又泰字上半。即春字上半。春字亦取天大之义。皆言天所生成万物。成其高明博大之德耳。泰卦本乾坤合德。生成备用。阴阳同化人物康阜之时。字象与卦象皆相合。字义与卦意皆相应也。而一言释之。则泰者亨也。利之所见也。本乾之道以成亨。本坤之道以为利。在乾卦辞。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又乾元而亨通也。可见泰之成用。全本乾之用。乾无形。其用皆见于坤。则乾之亨利。即坤之亨利。二者合而为泰之亨利。故泰之为泰亨也。利天下而不尽。是谓大利。无物不受其德。是谓大亨。言通达天下无不泰也。在道为大。在德为通。普及一切而尽宜。包举万端而皆利。故周易上经。以此卦为最盛。比之下经既济。尤有过焉。则以其气之和。而数之平也。道之全。而德之溥也。后天生化。至此备矣。乾坤之用。至此具矣。故以之继履。履者天下之所以定也。万物之所以安也。安且定。则泰然矣。故有履。而后能泰。泰见而后履道以成。履用以久。此圣人致太平之世。必由于礼也。依礼以立。而后人生得全物育得繁。无争无仇。无忧无害。而后人物同泰,而后天下皆泰。岂非天地之德所成。乾坤生化之功所底耶。岂非圣人教育之道所致。礼乐齐一之效所为耶。夫圣人与天地同德。与乾坤同用。而御之以礼。施之以教而已。泰果无由至哉。天地一日不交。乾坤一时不会则天下否塞。生化且断。礼教一日不行。圣人之道一时不继。则家国危始。民物烦忧。尚何泰之望哉。故泰基于天。而成于人。发于数。而底于事。行于气。而应于物者。非易致也。圣人无私。则亨利者。天下之所公也。正如乾坤之合为泰非自为也。时至自合。道至自成。故继履者泰也。时过则迁。用极则变。故继泰者否也。一反一复。乃见天数。一通一塞。乃见时运。勖哉人乎。毋自偿其事。而为天所弃乎。天所予者。功业自大。天所弃者。败辱自深,故在泰爻曰包荒。在否爻日包羞。是在人之自择耳。
   卦辞:泰,小往大来,吉亨。   
泰卦乃正月之卦,泰综否,且错否。阴小,阳大,由内至外为往,反之为来。泰、否、既济、未济四卦,内卦与外卦情况反相,有消长之象。泰卦象徵阴阳交合,万物生养,万事亨通之意。阳者盛而来,阴者衰而往,即彖传所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之时。故获吉祥而通泰。泰,通泰也。小往大来,谓阴爻往居外卦,阳爻来居内卦。此即天地交,阴阳二气相通,故为泰,吉亨。
   
孔子解曰:此泰卦彖辞。总指全卦之用也。泰之为义已见前。小大者、指阴阳。往来者、指升降。泰上坤下乾。阳始阴终。而自天地言之。天上地下。乃其体也。天降地升。则其用也。今泰卦天下地上。正孚天地之用。故有往来之称。天为阳、在下而上升。地为阴。在上而下降。是阳为来。阴为往。阳大阴小。故曰小往大来。犹言往者小。而来者大也。又阳主生。阴主成。阳主始。阴主终。生始无尽。故为大。成终有穷故为小。今泰卦以乾始坤终。乾下复上。坤上还下。亦为往来之象。而乾无尽。坤有终亦称小往大来。且全易卦皆发于乾。则乾为各卦之本。坤自乾变也。由乾而坤。自成往。由坤复乾自成来。乾往变坤。为有限者。故仍必复。坤来返乾。为不动者。故为还原。亦小往大来之象也。泰与否反。泰为小往大来。否为大往小来。盖泰之相交。往者短狭。来者广长。乾坤互抱。其气周迥。其道纡远。循环不息。以生化万物。故为小住大来。否则反是。故为大往小来。往者、去也已也。缩也。减也。来者。进也末至也。加也。推广也。泰为小往大来。明其为生化无尽。育成无量。其数不可纪也。否则反是。易以后天为准。故重来而轻往。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也。言全易为求知来者之象。故重在逆数。逆者迎而取之也。知者推而得之也。世间生化由简进繁。由寡进众。由乱进治。由陋进精。此自然之理。必至之数也。故重来而轻往。泰小往大来。恰孚易旨。所利亨于物者。皆来也。其不利亨者。则往矣。故为治安之世。为繁美之时。以天地相成。阴阳相和。以开其化而致其政。盖乾坤相合。刚柔相宜。以成其用。以达其德。故有吉亨之占也。小往大来。阳长阴消。刚中柔外。利己利物。所过者不论。所来者无不善。曰吉亨。言吉利亨通。至无尽也。
   
刘沅曰:阳谓大,阴谓小。由内之外曰往,由外之内曰来。以气化言,阴阳交而万物通,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阳为君,阴为臣,上下志通,朝廷之泰也。大居内,小居外,各得其所,由阴阳之和平,天下之泰也。
   
李士鉁曰:泰,乾天在上而来居下,坤地在下而往居上。
   
罗泽南曰:泰,正月之卦,阴消阳长,故曰小往大来。
   
崔觐曰:以礼导之,必通。通然后安,所谓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通而安也。
   
虞翻曰:阳息坤反,否也。坤阴诎外,为小往。乾阳信内,称大来。天地交,万物通,故“吉、亨”。
   
蜀才曰:此本坤卦。小,谓阴也。大,谓阳也。天气下,地气上,阴阳交,万物通,故“吉、亨”。
   彖辞: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彖传曰说:泰卦下乾天、上坤地而成地天泰卦,地气受热而上蒸为云,云气受冷而下降为雨,此古人心目中所谓天地交之理。而天地阴阳交合,万物生养因而畅通。喻于人事,则上为君,下为臣,君臣交相感应,志意相合,乃可以济养万民也。泰卦下乾健、上坤顺,乾阳为君子在内而健于行事,坤阴为小人在外而顺以听命,此泰卦所以小往大来、吉而亨之义也。通泰之时,阳息而升,阴消而降,利于君子,不利于小人,正是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吉而亨之时也。
   
孔子解曰:此申释彖辞之义也。言泰卦之德用。所关极大。所系极众。其最要者。本乾之健。用坤之顺。藏阳于内。行阴于外。乃泰之本义。彖辞之大旨也。既孚乾坤之道。合天地之德。刚柔交而上下接。内外一而行止同。气包万方。而理通一切。精育万物。而神用无穷。天地周旋。人物化育。道不异物。用不殊方。志意相同德业相济。大则无外。细则无内。上则通神。下则齐物。以生养变化。而无不适。以动静辟阖而无不宜。主持至中而行动至和。辨别至精。而调理至神。故能表里阴阳。纲维天地。日月不失其度。山河不差其仪万物咸亨。庶类同泰。是在天下为君子在位。小人弃置。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盖君子体阳。小人体阴。君子用柔。小人用刚。君子治内。小人治外。君子利物。小人利己。道不同也。志不合也。故泰平之世。君子进用。离乱之纪。小人侥幸。其行固异。其事业自殊。泰之为泰。仁以为志。智以为识。忠恕以为天下。礼义以为政教。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反无侧王道正直。皆泰之德用也。王道者至道也。圣人之道也。王者法则天地。仿效阴阳。如日月之代明。如春秋之递坛。无私利。无过不及。无朋比异同。无奸邪反覆。巧取强夺。故底于泰平。言能至平也。平则均。均则和。和则安泰。以乾坤两得其平。阴阳至均。健顺至和故一切皆安。安则生化日盛。荣美日增。故泰卦为盛世。为旺时。为正道。为君子之德业。比之于家。父子夫妇兄弟。各尽其道。各具其德。以和以安。则家道必昌。比之于国。君臣上下。官吏人民。各尽其道。各具其德。以和以安。则国治必隆。上下各如其分。利物利人。生成各如其志。成己成物。故为泰。谓其平也。唯平乃泰。有一不平。则不泰矣。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善人得福。恶人予罚。正天道之常。事理之平也。若反是君子被斥。小人盈庭。阴险为政。强暴以逞。则天下不平。兆民怨恨。上下相贼。秩序陵夷。是为否世。乃泰之反其所以然者。失其平均也。凡物或事。莫不有阴阳二者。莫不有平均与倾偏。平均则泰。倾偏则否。此理也。亦数也。泰之和安。以乾坤平均,阴阳协调。健顺相应刚柔相成也。故无不宜。万物同亨。庶类同吉。非一人一事之利也。非为君或民。非为己或物也。而皆利之。是谓大亨。言无不亨也。气交则通。数孚则达。故亨者。乾之所覆。坤之所载。无不亨也。以君子之道。正如是耳。所谓吉者。由亨而吉。由吉以亨。天下同亨。天下同吉。则诚泰矣。
   
再是卦重在上下健顺恰得其当。亦如履也。尊者自卑。高者自下。则易得其平。故阳贵能阴用。刚贵能柔用。泰之德用。正以乾坤能相济相成耳。不独人事所贵。天道亦复如是。人之修道。亦当深体此义。由后天言之。泰否即既济末济。泰与既济皆取此义。亦全易之义。盖莫不以逆行为顺也。逆则知来。而吉亨正在此逆字中。然逆者乃迎而推之。非兴天数违行也。以逆而和。乃可贵。若违行是不和。是否与末济也。此处宜细思之。
   
宗主附注曰:易卦由乾坤至泰否。为一大节。乃天地之数。已交互成行。乾坤之道。己分合成序。履之所以辨也。定也。畜之所以育也、全也。万物皆得其生矣。各安其所矣,是天地生成之德已备。乾坤尊卑之分已明。而天下治平。人物亨吉。而泰卦以成象。于是易之为易。已自成一大循环。人世之为治乱。亦自分一大阶段。是谓之世纪之枢也。故乾坤至泰为交合。至否为分离。一阖一开。而门户以见。一聚一散,而事物以繁。是在天道无为自化之时。渐入入道有条为理之际,圣者合天而治世安民。妄者逆天而乱邦祸众。皆缘于人事之异。而以见泰否之互成。是天下者、人治之。人乱之。泰者、人所致之。否者、人所使之。天道固自循环。而在人事之相孚也。故有服而后有泰。忘履而后有否。乾坤交合之气。至泰而大光。天地生成之德至泰而大显。是以泰为及时之化。上治之世。为元亨之道。为利贞之功。盖乾坤四德。肯见于泰。而内有其守。外致其用也。故泰者亨也利也。彖称为吉亨。指其外功也。有履之元贞在内、故也。吉即利也。阴顺阳正。天先地从。故有始有终。有生有成。而天下皆亨。万物同利矣。此泰之所以为泰也。泰大也。古通用。
   
又曰。泰卦为正月卦。乃三阳三阴平分之数。自一阳来复。二阳临。至三阳泰。皆阴中生阳。阴日消。阳日长。冬尽春来。而天地捆縕。万物生育。是春令见于泰。春政成于泰。是以泰春首。春与泰同头。而下一为日。一为水。正后天坎离代乾坤之用。主生化之源也。水与日、为一切生化之本。缺一则不生不化。无水则枯。无日则冻。冬令严寒。万物凋萎者。即水日不足也。不足由于天地不交。阴阳隔绝。日不为煖。则物冷而生气少。水不为润。则物燥而生意失。必待春月。天地始交。阴阳以和。水温而泽。日煖而蒸。万物抽芽。气候和煦,此既泰卦之小象也。天地之大。生化之弘。犹必待泰而后见其功。至春而后成其用者。实以二气之调为不易也。必刚柔相济。升降相得。一元随化。五行周流。然后孕育无垠。生成不已。可见泰运之有期也。一年唯一度春风。百世唯一逢泰运。必天人相合。礼教并隆。圣德在朝。仁义为政。方可冀太平之治。成泰阶之时。以孚乾坤元亨之德。见阴阳造化之神也。故泰运难期。而否世易至。非独天道也。人事亦在其贲焉。世无尧舜之君。谁成唐虞之治哉。故泰否相继。而人民终苦多难。
   
李士鉁曰:坤气上升,所以成天道,乾气下降,所以成地道,二气相交,则阴阳通,万物生也。内阳,生物之原,外阴,所以成物也。内健,干事之本,外顺,所以成事也。内君子,起化之人,外小人,所以顺化也。故吉而亨。
   
邵雍曰:天本居上,地本居下,而泰则乾下坤上,此天地之用也。亦犹火本炎上,水本趋下,而既济水上火下,则水火之用也。
   
曹丕曰:夫阴阳交,万物成;君臣交,邦国治;士庶交,德行光。同忧乐,共富贵,而友道备矣,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是观之,物交而泰,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非特士友之志也。
   
马振彪曰:以达道言,道为人所共由,君子率性而行,是之谓道,小人背道而驰,则无是道也。以道术言,道乃君子小人之分途,君子有君子之道,小人有小人之道,犹言德有吉、有凶也。道之盛衰,彼此相为消长,此泰、否之所由生也。
   
项安世曰:彖具三义:首于阴阳二气,无所抑扬,取其交而已。次以内外为义,重内轻外,已有抑扬。末以消长为义,全是好阳而恶阴。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何妥曰:此阴在道泰也。夫泰之为道,本以通生万物。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各自闭塞,不能相交,则万物无由得生。明万物生,由天地交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何妥曰:此明人事泰也。上之与下,犹君之与臣,君臣相交感,乃可以济养民也。天地以气通,君臣以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何妥曰:此明天道也。阴阳之名,就爻为语。健顺之称,指卦为言。顺而阴居外,故曰“小往”。健而阳在内,故曰“大来”。
   
“内君子而外小人”崔觐曰:此明人事也。阳为君子,在内,健于行事。阴为小人,在外,顺以听命。
   
“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九家易》曰:谓阳息而升,阴消而降也。阳称息者,长也。起复成巽,万物盛长也。阴言消者,起姤终乾。万物成熟。成熟则给用,给用则分散。故阴用特言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大象传说:泰卦下乾天、上坤地,天气下降,地气上蒸,天地二气相交,阴阳相合,万物生养,万事亨通,故为通泰。君王观察泰卦天地二气相交,万物生养,万事通泰之象,故不敢安逸,积极裁节调理万事万物,成就天地交泰之道,并加辅佐襄助之,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事宜,而佑国安民,长保通泰。后,君王也。财成,谓裁节调理。财,通“裁”。天地之道,谓天地交泰之道。辅相,谓辅佐襄助。相,助也。天地之宜,谓天地化生万物之事宜。左右,通“佐佑”,谓辅佐保佑。
   
孔子解曰:此申释全卦象义。以明人道也。泰卦既以乾坤合德。天地同泰。以生成万物。长养万民。则居天地之中者。并称三才之人。亦当体天地之仁。成天地之道。化行天下。以教育民。治成天下。以利养民。予之以生育安全。籍之以和乐平易。大而同化。小而永宜。裕后而无穷。承先于不替。方足以孚泰之道。致泰之甪。而全泰之功也。故人类有主。国家有君。天下有后。为以代行天地之政。广及乾坤之德。以教养之。治理之。以左右斯民。而达乎泰世。此固天之所命而赖有人以顺承之。正如坤之合乾。地之顺天。无微不至。无曲不达。故天道因人而见。易教因人而行。泰以人成。世以人治。此天人相应之极。而为神形上下交契无间之盛世也。故泰之体。出于天地自然。泰之用。依于圣王政教。此礼治之所肇。人文之所建也。礼以开太平。人以成盛德。天道照临于上。神功潜运于中。则风雨以时。寒暑不忒。财物丰阜。人民安康。天下乐嬉。不知帝力。国家富盛。不见人功。谁为致之。盖天所降命之君师也。君而兼师。政而合教。礼行而刑措。化及而令简。上清下宁。远怀近悦。是谓无为之治。唐虞之际。大同之期也。故辞极言人君之功。以适于交泰之德。教养之力。以孚于天地之和。唯和乃宜。唯宜乃利。唯利乃亨。斯成亨吉之象。而得平安之占也。
   
后、帝也主也。以泰之用。必有后以致之。中庸所谓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必有德有位。然后能为之。泰由履来。太平由礼教启。此辞之必称后也。又后同后。言天地交泰之后。人乃应之。以成天地之道。以泰否皆天道。人所以顺承者。必因泰而致之。故彖辞首言天道。次及人事。虽运会出于自然。而功用必徵诸人力。君子以道长而进用。小人以道消而退斥。即人能孚天地之德。而后能成世之泰也。天道在前。人道在后。前后相及。而天地交泰者。乃成天人交泰矣。故称后以明人功耳。财与裁栽才古皆通用。辞称财成。言因天地之利以利物。而财以阜物以丰也。有天时者。必尽地利。有地利者。必得人和。三者俱备。事无不成。功无不举。故大学称、有土斯有财有用。而先在有人。易传曰、何以聚人曰财。皆言财用不可少。而国以治平。天下以安者。必先理财。故辞称财成。且兼含裁成栽成之意。言有财而后能裁成之。或栽成之。裁言平准。栽言培植。无非志于成而巳。又包才义者。才与才哉二字原通。以有此才成耳。亦若曰此足以致于成。才固同材。言有此材而用之适宜。则何为不成。故财成盖括此数义。其最要者。有天之时。地之利。以为人之财。则得人之和者。宁有不达天地之道。成天地之物者乎。圣王治平天下。必因天地之因缘。人物之会合。上以契其精神。下以纳其物力。故盛世必有丰年。治国必多富民。利用阜生。必因天时地利。人归物与。必由生育安全。故天地交泰。恰以备后之用也。后因之以财成天地之道。而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则民物同康。天下无不泰矣。辅相者因时而时之。因利而利之。寒暑有时。燥湿各利。必辅以导之。相以辨之。宜天地之宜。而尽时利之用。左右者教化之事也。神农播百谷。而民粒食。轩辕制衣裳。而民被服。凡天地之所有以导民生产。即天地之所能以授民开拓者。皆左右之事也。文化之美备。风习之淳良。生活之安全。起居之便利。莫非吾后左右之功。以此而民泰矣。而国泰矣。而天下皆泰矣。则所渭天地交泰者。赖有后以致之成之。以为世泰。然则后之功大矣。后之德至矣。辞之所指。固已尽其意矣。安得长有此人以为民后哉。
   
荀爽曰:坤气上升以成天道,乾气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气若时不交,则为闭塞。今既相交,乃通泰。
   
张洪之曰:气化流行相续,圣人裁制之以分四时,地形经纬交错,圣人裁制之以分四方。春宜耕,秋宜歛,高宜黍,下宜稻,圣人因自然为辅助,泰象呈矣。
   
邱富国曰: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气交,气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惟当遵循大象传所谓「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之义,始不致于转泰成否。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初九阳刚处下,与九二、九三俱有上应,当泰之时,志在上行,故一阳动而三阳并动,有如拔茅草,而其根相牵引而起之象,故其有伴同行,欲有所作为,必获吉祥。茹,根相牵引之状。彙,类聚也,即同质彙聚。本爻变为巽,重卦为升。巽而顺,刚中而应。其象:变巽为草茅。茹为根也即初爻。故言拔茅草时,因草根相连,一齐被拔起。初以阳居下,刚明之才,泰之初,志在上进,贤者以其类,同进之象。故有志同道合,努力上进,吉。
   
王弼曰: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三阳同志,俱志在外,初为类首,己举则从,若茅茹也。上顺而应,不为违拒,进皆得志,故以其类征吉。
   
李士鉁曰:茅为人所用,用则登于宗庙,不用则老于山林。茅不自达,必俟人拔之。拔,擢也,用贤者首举一大贤,则群贤从之。阳主进故征,得时有应故吉。
   
刘向曰: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
   
孔子解曰:此泰初九爻辞。言初爻之用也。泰初九即乾初九。而乾之上有坤。则用异乎乾。乾为潜龙勿用。以阳之升于地中也。泰初九。为阳之蓄而待发。且天道上。地道卑。今乾居下。其志在升。乾主升始。其用在动。故爻辞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茅者、用以包物。茹者、根也。皮也。汇。类也。聚也。初九阳初动。故为拔。乾为天主覆。故象茅茹。以备包盖也。阳集在下。动而上升。阳动而阴应之。物生而地成之。生育以全。气数以合。故汇类同拔。不复留滞也。如春风一动。万物胚胎。生机一行。万类启螫之象也。阳动而周流六虚。气行而包纳万象。是即泰之始也。天生地成之德初见也。拔者、非人力也。生机使之。汇者、非势拘也。气息通之。自然而然。自致而至。不假势力而自集。不用勉强而自动。故拔茅茹、而以其汇相从也。阳既为动。用既以生。则为行、为出外之象。不甘淹迟也。天地交泰。万物同舂。谁无生机。而逆时自弃哉。气至自出。时至自行。顺天应道。因时成化。此物此志。天下大同。故曰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象传说:初九与其上二阳同志而进,而获吉祥者,以其阳刚上进,有君子之志,不为己身,志在天下。
   
杨万里曰:君子之志在天下,不在一身,故曰志在外也。
   
孔子解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道在内。而用必推诸物。气发于中。而德必见于外。志在外。正如茅茹之拔。脱然而出。将以成其包覆之德也。不独成己已也。必连类而及焉。故以其汇者成物也。内藏其用。外显其仁。成物智也。成己仁也。内外俱至。天性之所见也。智用在外。而藏于内。仁体在中。而显于物。内外相成。阴阳相翕。此泰之本象。天地下上之微义也。亦易之妙用。逆来顺往之精旨也。必如是而后泰。而后全其生。成其道。达其德。必如是而后天下治安。人物和乐。初九爻辞。固已明指其要矣。
   
宗主附注曰:泰卦初九爻辞。尚有微义。须加注明。爻辞称茅茹。夫子指明取包纳之义。而人或末达。盖包纳之象甚多。何独取噙于微贱之茅。在泰为乾坤合。乾象天。而取地上之茅。是必有故。盖古礼最重茅。即人情常用者、亦多采茅。古者祭祀必供白茅。以包祭物。且有常供。如管仲责楚,包茅不入。无以肃酒。诗称野有死齐。白茅包之。白茅纯柬。有女如玉。易大过初六爻辞。籍用白茅无咎。肯与泰否二卦、拔茅茹义相证明。无非为洁白之物。神人所重契者也。又以茅之生也最早。当天地初判。生气始萌。水土初分。生物始育。苔藓之间。翘然独茂者、茅类而巳。盖其得天适厚。启生独先。而有洁白之苗。发育之干。连接之根。上吸雨露之滋。下引水泉之润。是能达天水之气。得地土之肥。而清洁宜于祀神。生发孚于育物。故祭事所必用。日常所必需者。其在泰否。皆取天地之气。象生成之道。而寓数于物。见用于时。则茅适宜其所象也。譬之于四时。冬去春还。茅乃先茂。夏未秋始。茅亦先枯。其首应阴阳之生成。早得寒煖之化育。开落不失其序。荣瘁不忒于时。故泰卦以喻生发之功。否卦以喻凋残之道。天地合则自盛。乾坤判则自衰。而远近皆然。族类相应。故月其汇之文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阳刚居中,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有涉越长河之勇气,并能广纳远方贤者,亦不结党营私,而其上应六五柔中之尊者,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国泰民安。
包荒,谓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 冯河,谓无舟而能涉越长河。遐遗,谓遗弃远方之人。
朋亡,谓不会私结朋党。亡,音无,否定之词。尚,佑助也。中行,谓行为持中不偏。本爻变为离,重卦为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看爻象:阳来乎下,故九二包初九之茅草,谓之包荒,意包容一切也。九二变中爻为坎,坎为河。二爻位柔,阳勇健,故称冯河。二与初为迩,隔三、四,与五为遐。九二上应六五,不顾其远,故称不遐遗。朋者初爻也,三阳同进,朋也。不计朋友之私,故称朋亡。
   
刘沅曰:二与五为泰交之主,三阳同体,乾健之体有包荒之实,勇智不遗于远,无朋党之见,合中行也。
   
王弼曰:用心弘大,无所遐弃,故曰不遐遗也;无私无偏,存乎光大,故曰朋亡也。
   
李士鉁曰:五为建中之君,而五柔二刚,所以成天地之化,弼五以行中者,二之力也,故得尚于中行。又曰:量容一国者,始足以治一国,量容天下者,始足以治天下,包荒,致泰之本也。四海一家,何所谓遐,故不遐遗。大道为公,何所谓朋,故朋亡。
   
孔子解曰:此泰九二爻辞明本爻之用也。泰下为乾。九二乃乾之内卦主位。亦泰之内卦主位也。乾以天德。包覆无垠。故曰包荒。荒者大也。洪荒也。天地初奠。万物始生。水土既分。世界无尽。而人事未施之先。物自生育自成化而已。言其数。则大而无外。言其质。则野而无文。言其所处。则随至自安。言其所进。则随地自便。初末尝有人力之措置。物力之调剂。虽在天地生成之中。仍不免于荒草漫漶之象。故曰荒。以九二本初九之志于外。则重在于行进。阳主升。而为始生之本。故行于天下。超于地面。而无畏于险阻。阳性刚而行健。以成其生化。则不惜犯艰难。多跋涉。而阳在下。与阴距离。不易接近。而气已交。志已达。则虽远不遗。而所行无友。以位正中。秉刚健而不失其道。以志主近。履艰阻而不馁其心。虽越荒野。踰江河。独行无朋。而得尚于中行。以达其志。成其德以遂其高明不息之道。而至于泰也。盖九二在下卦中爻。与上卦坤相离远。但气已动。志在通。则由此以进。终当至焉。故用冯河。言不惮险也。不遐遗。言志在交远也。朋亡。言独行无友也。得尚中行。言守道不失也。以九二本乾之德。行乾之道。包荒以见其大而能覆。冯河以见其健而不息。不遗以见其乐交坤。而得合德、以遂其生成。朋亡以见其独阳无侣。而因自勉以达其行进之志。尚中行者。其志已遂。其行竟成。能以乾阳自固。而推天道于物。能交坤阴以孚。而合地道代成。故爻辞明述其义。以申乾道不息、天行健之旨。而见乾能交坤。天地合德。以成交泰之象也。盖交泰者。天地各半。天主于九二。地主于六五。上下相应。以成全卦之用。则九二乃乾主位。亦泰之主位。主此而交彼。正如帝与后妃。又如国与国两尊相睦。以成其化。乾处下而主动。故宜不避烦劳。不辞卑屈。为将以成其大也。将以广其生也。体乾而用坤。体阳而用阴。以斯而克成交泰之象矣。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象传说:九二心胸广阔足以包容天下,能佑助六五持中以治世,使国泰民安者,乃因其阳刚中正,光明正大,无偏无私。
   
孔子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光大二字。指乾之道。成泰之用。非乾不能称也。唯乾之刚。而能不息。唯乾之明。而能大生。故曰光大。以包荒而得尚中行也。盖九二本乾之德。以利天下。因坤之和。以生万物。虽荒野而能包覆无遗。虽距远而能交亲如响。历冯河而不阻。当孤独而无忧。故能尚于中行。以成交泰也。夫乾之所患者、太刚易折。过孤难合。生而无养。始而无终。则亢而有悔。以失中道也。今泰卦之乾。以自卑就下。则刚而柔矣。以合坤相和。则独而有亲矣。不亢以自害。孤以自伤。而生者得坤成之。始者得坤终之。坤之不及。调其太过。则恰如其位。尚于中行矣。故以光大称。谓能善用其道。而得交于坤耳。夫处乾者贵得坤。行乾者贵用坤。坤本无成。以交乾而成。九二之成。以六五之应也。天覆之。地载之。天生之。地成之。天之高明。即地之博厚也。唯博厚、乃成天之高明。唯高明乃成地之博厚。二者相须相助。相合相成。舍其一。则皆败矣。故九二之光大。得六五以成之也。曰得尚者。向其相求之切也。设有离志。即不得矣。故乾卦之用。皆取坤用。坤之于乾亦然。包者天也。荒者地也。冯者天也。河者地也。不遗者天也。遐者地也。朋亡者。失其助也。得尚者。得其孚也。光大者乾之固有。成光大者。坤之所为也。故曰天地交泰。言必交而后泰。不交、安望其能泰乎。故九二之位中正也。而必得六五之应。乾之道大矣。而必得坤成。泰否之异。即由斯判也。
   
宗主附注曰:包字乃泰否两卦要义。泰言包荒。否言包羞包承。皆乾坤相对之象。言天自包地。地在包中也。唯泰之气交而道通。故包荒成其光大。否之气断而道塞。故包承包羞见其艰虽。以天地自然之数。无不包也。故皆称包。以天地运用之数。或不通也。故称包、而有荒与承羞之过也。过则反成否矣。九二爻得尚二字最精。言末定也。或得或否。富以其行事为判。果乘泰而骄。则反为否塞。故以光大为言。必心中坦然。卑谦和众。方能成其光大。而对人宜恕。俗称原谅人曰包涵。曰包荒。即此义也。要能包荒。始能得助。否则坤己自远。安望其相成哉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九三处内卦之终,为上下卦之转进点,当防通泰转为否闭。平坦之地延伸至远处,无不转化为险陂,过往之时机,无不会重复又回来,故当通泰之时,戒其不可鬆懈安逸,常居安思危,谨守正道,则不但可以无咎,而且可以取信于人,而常保俸禄,获有福庆。陂,谓山边或水涯倾陡之处。恤,忧也。孚,信也,或谓取信于人。食,谓食享俸禄。本爻变为兑,重卦为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乃言陆地必有高低,运动必有往复。勿恤其孚,于食有福乃言勿期望别人有信于我,对已经得到的就应该满足。观其象:上卦坤为地,地上有平有坡。九三变为兑乃食之象。其意世事变化不测,于艰难中要正直不阿,随遇而安。
   
刘沅曰:平陂以上卦地形险夷言,往复以下卦天气往来言。九三居泰之中,在诸阳上,泰极将否之象,故戒以平陂往复。天地之理循环,盛极必衰,全赖人心补救。当此极盛之时,惟以艰贞处之则无咎。
   
李士鉁曰:九三过中,阳已极而阴将至,下卦终而上卦来。莫谓世已平,固无平而不陂也;莫谓时已往,固无往而不复也。治极则防其乱,必艰难不敢康逸,正固不敢纷更,乃可无咎。 
又曰:九三在泰中,守成之象。艰贞者,守成之良法也。书曰,君子使其无逸,艰之谓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贞之谓也。勿恤者,宜卹也,以实德感之,其思有以孚之。九三公卿之位,得食封邑,时在泰中,故于时有福。又曰:九三以天之高而下于地,以阳之上而下乎阴。满而不溢,所以常保福也;高而不危,所以常保贵也。是以处泰而获福也。
   
孔子解曰:此泰九三爻辞也。本爻乃泰卦关键。全卦大用。已见九二爻辞。而九三当下卦之终。为乾卦之末。乾尽而坤受气。阳终而阴绍德。是九三居二者之间。主合化之纽。兼刚柔之用。连健顺之义而内有其守。外致其功。下启其方。上布其道。故辞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言平之与陂。往之与复。相随而至。正如阴阳之相及也。平者必陂。往者必复。气至则反。物极必变。泰之用。由逆以成顺。故高者下之。卑者上之。乱者治之。善者败之。乃穷通之理。消长之数也。九三阳极矣。刚至矣。去而不返。进而不顾。则阳必亢。刚必折。天道不如是也。以阴济其亢。以柔和其折。则亢者反卑。折者反续。此平者为陂。往者为复。事理之固然。天道之常度也。九三进则六四。反升为降。转进为退。故有平陂往复之象。乾坤合化。过此以往。坤代乾功。天地合德。至此以进。地代天成。陂者成其平。复者成其往。非相逆也。非相害也。乃相济也。乃相辅也。日往月来。以成其明。暑往寒来以彰其序。故九三之用神矣。而世间生化。人物生息。莫不如此例、以传播繁殖至于无穷无尽。此大循环之道也。不如是则穷矣尽矣。人物皆绝。尚何泰之可言。九三之象。乃天地合化之例。世之治乱。亦由是辨。末有一治不乱者。末有一乱不治者。气极则变。物极则反。非谓人为。实缘天数。而或者疑焉。以为乱极成治。固矣。治极成乱。理之所无。不知气有尽。数有穷也。欲其长治。必先育其气。持其数。尧舜之后。不能再见尧舜。汤武之后。不能再有汤武。虽当时末乱。而久之则治衰。终仍不免于桀纣之乱。岂非治极则乱乎。由人事言。固有善恶之辨。若天道。只有消长之异。更无优劣之分。故平与陂齐观。往与复同道。初无差别也。唯天地有四时之气。乾坤有四德之化。永相衔接。而不加多少。则其序不愆。元亨者必利贞。利贞者必元亨。泰九三亨至矣。必反求于贞。唯贞能永亨。如花开必培其根。水流必浚其源。故辞曰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明示成亨之用。贵在能贞。贞则永孚。而天地之德永合。乾坤之道永接。而后交泰不违也。勿恤二句。言九三本艰贞之德。得无咎之占。上下克谐。内外咸应。勿恤于艰。而有孚于道也。恤者自念也。心之所悯曰恤。勿恤、即无忧之意。虽过艰而能贞。有咎而能免。故有勿恤之语。泰主天地交合。九三处乾交坤之地。能体乾而用坤。履刚而行柔。自返以诚。致道以德。故有其孚之语。言孚于道也。平者多患陂。往者多忘复。今当平而必陂。往而必复之境。历乎艰险之道。循迥于有咎之途。而终能自免以孚者。赖其贞也。唯能贞以度艰。故能勿恤于咎。唯能艰贞无咎。故能有孚于道。道兼阴阳言。谓升降皆宜。出入皆得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泰九三之谓也。九三极阳而进于阴。自升而退为降。居内以望外。行下以归上。故恰孚于道。而全乾坤之用。合天地之德。成泰之道也。于食有福者。以德而有得也。食福不回。天地之所予也。且食者身受也。福者天锡也。秉阳刚以推化。则万物同亨。因艰贞以自厉。则一身厚福。食犹口食也。.九三内连九二。外接六四。互成兑卦。为口舌之象。又口者出入之道。纳食而出言。今本自反之义。故主食以养己。养己者、终养物。福己者、终福天下。此九三之用。推之为四海之惠。约之为一人之庆。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泰之为泰。盖本此旨。以泰主乾而用坤。本天而协地。守阳而达阴。持健而行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尊天王而仁民物。无非以两者之交合。而得其同化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象传说:所谓过往之时机,无不又重复回来者,说明九三正位于天地交接之时际,当知处泰而忧否,趋吉以避凶。
   
宋衷曰:九三位在乾极,应在坤极,为天地交接之时际,有泰极否来之寓意。
   
马振彪曰:九三处天人相交之际,持盈保泰,艰以图之,贞以守之,此自可以福天下,虽一身劳瘁,亦弗所恤。舜之风雷不迷,禹之胼手胝足,文王不遑暇食,周公握髮吐哺,各尽其职,只是为天地裁成辅相以左右民耳,何尝计及身家乎?功在天下而不敢居,但求无咎而已,此皆一诚之所孚也。
   
孔子解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际者交际。言九三居天地之交。而能介其际以相孚也。天地去远。而气甚近。故易孚。九三在其间。如门之枢。车之轴。司转旋之任。为交际之功。故历平陂。扼往复。艰贞无咎。有孚食福。皆道之所用。德之所成也。其要在贞字。能贞始亨。能亨始泰。大哉亨乎。至哉贞乎。此乾坤之德所以称大与至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四当上下卦交泰之时,与其相邻之六五、上六两阴,相约下降而求应于阳。以上卦三阴皆欲求阳,故不待教戒,即能谦虚的连翩向下取信于阳。翩翩,往来飞动貌,指上三阴相从下降之状。不富,易以阴虚无阳为不富,上三阴皆虚而不富。以,前以字,与也;后以字,而也。本爻变为震,重卦为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乃言环境不宜,结伴为邻,互信互谅。观其象:适为阴阳交泰之爻,外卦之三阴爻翩翩而至。变震综巽为富,又乃进退不果。坤地本为在下之物,此乃结伴下行之象。其意环境不适,结伴另谋发展。
    刘沅曰:三阴同类
虚而不实,不以其邻为富,而一心交泰于阳,不约而同与三阳相孚也。
   
俞琰曰:易以阴虚为不富,六四阴爻,故曰不富。以六四能虚怀下应初阳,故有上以谦虚接乎下之意。
   
孔子解曰:此泰六四爻辞。与九三爻辞相对照也。六四居外卦之始。为坤卦之首。以阴行阴。与九三之以阳行阳。正相当。而二爻密接。刚柔相应。内外交孚。故九三称其孚。六四称以孚。九三为阳求阴。阳极阴生。恰能容洽。不相猜疑。故曰勿恤。六四为柔志刚。柔下刚来。恰成顺受。不相顾忌。故曰不戒。在小畜曰富以其邻。以畜志于得也。此曰不富以其邻。以泰志于均也。均无贫。二者辞异而义一。盖小畜言利。利者重物。泰言义。义者轻财。而皆本推心以恕道接物。故皆曰以其邻。小畜之邻。同富而不独得。泰之邻。同义亦不独穷。此天地交泰之大用也。天之财。地所产。地之物。天所生二者相成而不独有。相育而不独施。六四之柔。不以骄于九三。九三之阳。不以惧于六四。二者同亨也。故六四之不富其邻者。非不富也。不偏富也。正与小畜义同。且六四下与九二应。九二之亨。六四之所赖也。阳行而阴孚之。阴至而阳协之。若有得则同得。无得则皆不得。六四之弱。不志于得。而其邻亦化之。故不富而能泰。取其均也。凡所谓富者。阳得阴之供养也。阴之与阳。则仅望其生成。于阴曰富。于阳则否。富必有物故也。六四无物。所育所成。皆乾之物。故不曰富。而非贫也。譬之夫妇同财。男为富。女不曰富。以随夫而富。亦非贫也。六四柔也。柔之所至。和婉嫋娜。如女子之容日翩翩。以其委宛多姿也。既近于阳。以刚相形。又处于外。以内相媲。休休而文采独盛。温温而婉绰有余。比之丰度翩翩之公子。故辞取喻焉。以在外也。不曰女。以为阴也。不曰男。而独以翩翩二字。象其风致耳。然六四固以柔成刚。以阴孚阳者。进则昭其文德。以为光明。退则蓄其威仪。以为贞静。此其能成德达道。以育于物者也。故辞称其孚。言克孚于道。以成其泰耳。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象传说:上三阴能谦虚的连翩向下应于阳者,乃因其皆阴虚不富,欲求阳以资富实。而上三阴能不待教戒,相偕取信于阳者,乃说明阴阳交泰之时,上下相孚,乃岀于自己诚信的心怀。
   
俞琰曰:愿者,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之时,上下不相疑忌,盖岀自本心,故曰中心愿也。
   
孔子解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说者谓六四为阴柔无用。故有此占。实非此意。盖失实二字。指不志于得而言。即无物之意。以六四阴居阴位。又在外卦。内无所储。中无所守。故为失实。实与虚对。失实言主于虚表。并非伪也。用在于外。非无用也。故翩翩称其外观之美。不富明其无物之真。以六四之情。为全九二九三之用。初不自为。故用在外。譬之汲水灌田。其器必空。虽管无存水。而润泽之功不泯也。比之富贵之家。虽幼子衣服丽都。车马丰肥。非其富也。生活必优、则以其用、非自为也。故曰失实。果六四而实。则九二九三将无所用。果外卦而实。则乾将无所成。坤为代终。坤之用皆乾之用。阴道虚。地道虚。虚而仍在。虽虚不害也。故失实一语。不可以辞害意。中心愿者。坤乐成乾。阴乐全阳。地道代天。柔德弘刚。外以推其德。虚以致其用也。故曰中心愿。中心自愿为乾用也。故不相戒备。而相交孚也。泰之大用。本在此义。地道上行。天道下通。光明永凝。交孚于中。中者三四两爻也。上为坤德。下为乾德。唯中爻为合德。故交泰也。譬之一岁。二至悬绝。唯春秋在中。气候温和。万物生成。中之所在。即和之所成也。故寒暑异宜。温和合化。天地异道。中和孚功。此中心之愿。即泰之所成也。夫阴贵能涵阳。下贵能奉上。外能体内。形能洽神。是道之至也。德之极也。唯泰与既济寓其象。中孚充其用。易重交和。如与人交易然。必相得而皆利。始为均平。有一不利。则争讼起矣。故均无贫。不言富也。六四之虚。以中心所愿。所谓虚心下交。和衷共济者也。愿者素愿。心所欲也。阴自欲阳。两相为利故交则泰。离则否。苟离而否。更何功用可言哉。六四之孚。正以其失实也。谓为无用误矣。一卦六爻。时相应证。此自然之例也况在泰乎。唯得中则泰。过与不及。皆非泰也。故至上六遂失泰矣。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六五阴居尊位,下应九二,上下交通,犹如古帝王商汤,下嫁其妹以配贤者,有上下交泰而成至美之象,因获福泽而至为吉祥。、帝乙,商代帝王,或谓商汤。、归,女子出嫁曰归。祉,福也,动词,谓获得福泽。
   
刘沅曰:汤嫁妹之词曰,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顺夫,天下之义也。六五以柔中,下应九二之刚中,以尊降卑,虚己下贤,如王姬下嫁而获吉。本爻变为坎,重卦为需。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云:帝乙其妹下嫁朝臣,以求江山之固。观其象:中爻三四五为雷,二三四为泽,互卦为归妹。其意施恩惠众,以求长保安泰。
   
孔子解曰:此泰六五爻辞。言本爻之用及其象也。泰卦中四爻。二至四为兑。三至五为震。合之成雷泽归妹卦象。故爻辞取归妹之义。泰以乾坤交孚。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亦婚媾之象。上卦属坤而居外。亦归妹之喻。盖归者女归于男。妹少女也。于男日嬃娣。于女日姊妹。长幼之别也。帝乙者。以五爻君位。而阴爻、柔道也。甲刚乙柔。故称帝乙。以其位之所当。德之所合。时之所在。情之所宜。乃以帝乙归妹为喻。非必有其人其事也。然古者、尊卑序以甲乙。如商代诸君。皆以十干为名。则谓为有其人其事。亦无不可。以六五一爻。恰同于归妹。而天地已合。内外当位。下与九二相配。正如帝之与后。故彖辞称后。以女赅男。此爻称帝。以男赅女。而归妹二字。明其好合之道。字其交孚之情。内正外顺。刚先柔从。即坤代乾。健合顺之义也。凡泰卦爻皆取斯旨。六五尤明着其事耳。祉福也。吉利也。以祉元吉。六五之占。与九二交孚。无不福利也。在施曰祉。在受曰吉。以祉见施。而受者同吉。故辞如此。元吉者、至吉也。元不吉也。言自然吉利。不假祈求也。以六五受九二之施。而获履乾元之吉也。即坤受乾之道。而顺承其元亨之意。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象传说:六五下嫁其妹以配贤者,因获福泽而至为吉祥者。乃因其居尊得中,处事不偏,得遂行其归妹而得贤之心愿。
   
刘沅曰:二、五皆中正,为泰之主,以中交中,行其所愿而成泰,盖阴阳之正,天地之义也。
   
程颐曰:元吉,大吉而尽善者也,谓成治泰之功也。
   
孔子解曰: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与九二六四及归妹九五之辞。均相证明。以六五居外卦中位。而内应九二之正。前接六四之情。九二日得尚于中行。六四曰中心愿也。此则日中以行愿也。归妹则曰其位在中以贵行也。皆以位之当。而情之正。行之勿疑也。以六五与九二相孚。有其中位。与六四相洽。有其情感。名正言顺。情至德从。故有以祉元吉之占也。在彖辞已言上下交。其志同。天地交。其道同。九二六五之辞。正与之证。盖九二在下。而本天德。六五在上。而秉地道。故行愿云者。行指道言。愿指志言。两两交孚。而成泰。此元吉之所来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上六居泰之极,已届泰极否来、物极而反之时,犹如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沟。当此之时,居高位者,切不可兴师妄动,当接受邑人之告诫,修明政令,改革时弊,谨守正道,度过危机,则或可避免灾吝。城复于隍,谓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沟,喻泰极而否来。复,通“覆”。隍,城下沟也,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本爻变艮,重卦为大畜。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隍乃未经整顿之土地。城乃掘隍之土,累积之,始为城。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乃言城复旧观,人力难回,各人自求多福。观其象:坤为众,中爻为震,变爻大象离为戈兵。众动戈兵,师之象。中爻兑为口,告之象。兑综巽为命之象。其意蕴甘尽苦来,天道往还,人不可力争也。
   
王弼曰:居泰上极,各反所应,泰道将灭,上下不交,卑不上承,尊不下施,是故城复于隍,卑道崩也。
   
刘沅曰:泰极盛久而衰,如城倾圮,非用武可振,故勿用师。泰之衰也有渐,命令悖乱乃至此。易之谆谆教人,皆兢兢于保盛持泰,勿恃其泰也。
    李士鉁曰:城虽坚,久不治则坏;政虽美,久不修则弊,此泰极否来之象。然城已坏,无可以守,安可以战?内政未修,安可攘外?况权柄下移,内忧方大,若更贪功黩武,徼福境外,愈促其亡,故勿用师也。又曰:世将治则命自上而下,将乱则命自下反上。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泰将成否,故邑人来告其命而议之。
   
孔子解曰:此泰上六爻辞也。明泰用已终。泰数已极。终则必复。极则必变。处穷而不能终穷。应变而不能制变。是泰且反成否矣。城者高而隍为卑。以高而复于卑。倾颓之象。以尊而就于下。竭蹶之情。坤用本待乾成。上六坤道已尽。而处位至高。阴道不扬。而所至无助。是犹城复于隍也。城以固守。隍以卫城。今隍不为卫。城不为守。城失而就隍。其败亡之象也。故曰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言无可取也。又复者返也。由远而近也。今自城复隍。道日远矣。弃其守而徇于隍池。忘其乘、而纳于污下。其尚可用乎。或曰复者复命也。以尊听于卑。主听于仆。将听于卒纲纪不立。号令倒行。则战必败。守必亡也。虽告命而自邑。命已不行矣故贞吝。贞者自固之谓。吝者悔败之事也。以上六之气已竭。不能孚于九三。不克返于初九。阴与阳远。刚与柔离。天不复包地。地无以承天是道远而自为政。德离而任其志。命出群下。行成悖谬。虽本其贞固之守。无如大纲不存。小人幸进。欲其不吝得乎。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象传说:高大的城牆已覆入城沟者,乃说明上六居卦终,已届泰极否来、物极必反之时,其命运之发展,已转化而趋于败乱。
   
朱熹曰:上居卦终,泰极必反,此亦事势之必然,治久必乱,乱久必治,天下无久而不变之理。
   
黄寿棋曰:三、六两爻所体现之泰极否来之哲理,深具诫意。九三示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之警言,上六则示以城复于隍之教训。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孟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可为处泰虑否之鑑戒。
   
孔子解曰:此释爻辞之义也。言乱离之日。上下不能相维。命令无常。依违不知所可也。又乱者终也。其命且终。欲其不乱不得也。故泰反而为否矣。
   
宗主附注曰:泰否皆指政治。兴既未济不同。故泰上六之命。指政令也。爻中言帝言后。明致泰之道。必本于贤君。而在君能与其臣民交孚。君位虽尊。而志在下。民位虽卑。而意达上。上下交通。君民和悦。有如男女姻娅。无不相得。此泰之所以为泰也。然治极则乱。亲甚反离。以分殊易间。位难平也。故泰贵平。上六之乱。以不得平耳。

泰卦详解三:易经第十一卦地天泰

 
 
【互卦与变卦】
11地天泰,上坤下乾。
互卦:54雷泽归妹。
初九:变卦为46地风升。
九二:变卦为36地火明夷。
九三:变卦为19地泽临。
六四:变卦为34雷天大壮。
六五:变卦为05水天需。
上六:变卦为26山天大畜。
 
香港启福阁:详解六十四卦】
易经第十一卦,地天泰,上坤下乾。
泰,小往大来,吉亨。
〖释〗
卦画结构是乾下坤上,传统称作地天泰。这一卦,“乾”亦即天,下降到下卦;“坤”亦即地,上升到上卦,好像不适当;但实际上,这是天地相交,地重由上下降,天轻由下上升,才不会背离,而能密切交合,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所以,命名为“泰”。
“序卦传”说:“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意为在理想实践之后,接著来的是安泰的局面。
《杂卦》说:“否泰反其类也。“意为,否卦与泰卦是类别相反。从卦象上讲,指的是阴多与阳爻的返上复下,类别相反。从意义上讲,否卦彖辞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否卦是天地不交,阴阳闭塞,泰卦则是天地相交,阴阳通达,也就是不闭塞。按《序卦》、《杂卦》的解释,泰卦是通达、平安的意思。
 
泰,小往大来,吉亨。
〖释〗
“小往大来”,“小”指阴爻,“大”指阳爻;上卦“坤”是纯阴的小,下卦“乾”为纯阳的大。“往”是往外,“来”是入内。亦即“坤”到了外卦,为“小往”;“乾”来到内卦,是“大来”。
泰卦,从阴去阳来是小的去往,大的来到,吉祥,亨通。下卦乾为天,上卦坤为地,天地相交,万物通达。天本在上,地本在下,而泰卦却天在下、地在上,是上下相交,心志相同。阳爻在内卦,阴爻在外卦,这是内阳外阴。乾为健,坤为顺,这是内刚健、外柔顺。阳爻为君子,阴爻为小人,这是内君子、外小人。阳爻从下息长,阴爻从上消退,这是君子之道在生长,小人之道在消退。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释〗
下卦乾为天,上卦坤为地,天地上下相交通,就是泰卦。君王从中得到为示,要按天地的法则制定出人的法则,助成天地法则的推行,来指导民为。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释〗
“泰卦”的爻辞,不含卦名的“泰”字,大体上都理解困难。“茹”是根相连,相互牵连的意思。“汇”是类,“以”即与。“初九”阳爻,在最下位,已是阳刚开始升进的形象。但升进必须结合同志,共同努力,而下卦的三个阳爻,就象徵志同道合,相互结合的同志。要拔除茅草,不能只拔除一根,必须将根部牵连在一起的同类,全部拔起。以此象徵同志间的团结,向外求发展,才能无往不利。
这一爻,告诫不可耽于安乐,仍应团结,继续求发展。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释〗
“荒”是污秽。“包”是包容。“冯河”即“暴虎冯河”,遇到虎,徒手搏击,遇到河,泅水渡河的果敢作风。“遐”是远。“中行”即中庸之道。
“九二”刚爻在柔位,是内心刚毅果断,外表柔和宽大的性格。因而,对外能够包容污秽,但有时也用泅水渡过大河的果敢手段。不遗忘疏远的人;必要的时候,也不惜断绝亲近的人。这种宽容、果断、不忘远、不溺于私情,光明磊落的态度,符合中庸的原则,占断必然是吉。
这一爻,说明保持安泰应当包容,果断,光明磊落,刚柔并济,把握中庸原则。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释〗
“九三”已经离开“中位”,到达三个阳爻的最上方,是阳刚的极盛时期。大自然的规律,盛极必衰,否极泰来,遇而复始的循环不已。所以告诫,安泰到达极盛,必然遭遇阻塞,现在正是临界点。因而,以没有平坦的,无不是起伏的,没有只往不返的情形来比拟。所以,必须觉悟,这是大自然法则的常理,应当体认,在艰难困苦中,安泰得来不易,仍然要坚持纯正,一本初衷,才不会有灾祸。这样,应当得到的当会得到,自然在生活上就会幸福。“象传”说:没有只往不返的,这是天地间的自然法则。
这一爻,告诫物极必反,仍应一本初衷,坚守正道。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释〗
“翩翩”是鸟轻盈飞翔的形态。“六四”已经超过“泰卦”的一半,由上升到极根,开始回落。所以用鸟轻盈飞翔,来比拟轻率冒进,不可能保有财富。“不富”在‘易经’中是专指阴爻的用语,因为阴爻的中间断开空虚。“象传”解释“不富”,是说由应当在下方的阴,上升到上方,因而丧失了实力。
不过,“六四”阴爻阴位得正,又与“九二”阴阳相应,所以能够得到近邻“六五”“上六”的信任,不必提出警告,就能跟随一起行动。“象传”解释,这是志向相同,衷心乐意的缘故。
这一爻,告诫居安思危,仍应团结,不可掉以轻心。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释〗
“帝乙归妹”在归妹卦“六五”的爻辞中也出现。殷代天子,以“乙”为名号的很多,这是以诞生日的干支命名。“归”是嫁。“六五”在尊位,是泰卦的主体,阴爻得中,柔顺中庸,阴爻的中心空虚,又象徵谦虚。这位天子,自己谦虚,又与下方刚健的“九二”相应,是天子将妹妹下嫁给属下有力量的人物的形象,当时吉庆。“祉”是福的意思。
“象传”解释,这是由于“六五”得中,能够把握中庸的原则,信任刚中有才能的“九二”,将自己的理想,交由他去实现。
这一爻,说明在安泰时期,更应当选贤与能。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释〗
“隍”是城下的沟。“上六”已是泰卦的极点,盛极而衰的时刻。平坦有了起伏,往必然有返,用沟中的土堆积而成的城堡,也终于崩塌,又使沟恢复到原来的平地。在这种情况下,不可以动用武力,如果企图一举挽回颓势,祇有加速灭亡。
“邑”指地方的封建国家。君主不能下达命令,相反的,地方的要求,却纷纷到来。在这种状况下,只有采取消极的正当态度应对;但对君主来说,难免是羞辱。这是说,不可以人力勉强与命运抗争,祇有全力防卫;然而,纵然坚守正道,仍不免蒙羞。
“象传”解释,这是国家的政令,已经陷于混乱,所以城堡会崩塌成沟土,亦即物极必反,由“泰”而“否”。
这一爻,告诫泰极而否,颓势已经显现,只可消极的使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可逞强力图挽救。
 
〖卦意〗
泰卦,阐释持盈保泰的原则。创业固然艰难,守成更加不易,不可以既有成就为满足,唯有精诚团结,力求发展,始可不断开创新局面,应知物极必反,唯有坚持理想,才能突破。居安应当思危,不可轻举妄动,应以促进团结为根本,态度光明磊落,把握中庸原则,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选贤与能,修明政治,于安定中要求进步。当盛极而衰,颓势已经颢现时,应知不可抗拒,唯有消极的因势利导,使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逞强,反而加速灭亡。
〖六爻占卜〗
地天泰卦;上坤下乾,中存震兑,雷动泽施于天之象,雷泽行地之下,物受其润,正天地交泰之时,阴阳和畅,草木蕃茂,君子则为大通之象,富贵之说,得时合节则吉。
泰者通也,卦中缺父母,以坤卦第二爻巳火父母,伏于本卦第二爻寅木之下,寅木是飞神,巳火是伏神,木生火,火长生在寅,谓之飞来生伏得长生。
 
【河洛理数:岁运六十四卦诀】
易经第十一卦,泰卦
总诀:小往大来,吉,亨。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否泰回圈太过通,喜知生育得时丰。固基保守前程吉,千里张帆得便风。
来时盛暑去时春,历尽经年险与迍。此去亨衢终不远,推轮终待陇西人。
龙剑久埋光射斗,大鹏初展翼垂天。龙蛇一举终无碍,使觉从兹不滞淹。
 
初爻诀: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三阳方始泰,君子道通时。同类皆升进,前程事事宜。
职居臣位禄非一,外进良朋好结交。功业一朝期有地,秋回方觉起英豪。
东边事,西边成。风扫月华明,高楼弄笛声。
 
二爻诀: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中道无悔吝,安静也防虞。垂钓江头鲤,山前起两扉。
拟泛孤舟出翠微,花边钓处白鱼肥。就中无限烟波景,钓罢金鳞满载归。
用刚能果断,荒檅尽包容。遐迩无遗爱,无私道得中。
 
三爻诀: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和不和,同不同。番去覆两已成空,进退须防终有功。
进步忽生疑,居安有福基。月圆云散后,万里见光辉。
往而须必复,安处用防危。居正存诚信,灾消福自随。
 
四爻诀: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失实谩高飞,宾鸿去未归。山前一子立,只是好前施。
小人将害正,以类自相从。君子宜深戒,须防或致凶。
心不足,事不足。一面之东又向西,透彻重关亦有时。
 
五爻诀: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进女皆居正,居尊元吉亨。高人携木至,十八子惊春。
添一人,得一宝。事周员,门外讨。
 
上爻诀: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逢乱命不行,终久数复否。行师外可忧,蓄众内防毁。
悲似喜,喜似悲。蹙破远山眉,门前事惹疑。
泰极将成否,人心不顺从。未宜有施用,虽正亦惟凶。
 
【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
第十一卦:《泰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白话〗《泰卦》象征通达:这时弱小者离去,强大者到来,吉祥,亨通。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白话〗《象辞》说:《泰卦》的卦象为乾(天)下坤(地)上,地气上升,乾气下降,为地气居于乾气之上之表象,阴阳二气一升一降,互相交合,顺畅通达;君主这时要掌握时机,善于裁节调理,以成就天地交合之道,促成天地化生万物之机宜,护佑天下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白话〗初九,拔起了一把茅草,它们的根相连在一起,真是物以类聚,所以找它时要以其种类而识别,往前行进是吉祥的。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白话〗《象辞》说:拔起一把茅草,往前行进可获吉祥,说明有远大的志向,有在外建功立业的进取心。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白话〗九二,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可以徒步涉过大河急流;礼贤下士,对远方的贤德之人也不遗弃;不结成小团体,不结党营私,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在也。
〖白话〗《象辞》说:“有包容大川似的宽广胸怀”,“能够辅佐公正有道德的君主”,说明自己光明正大,道德高尚。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悔恤其孚,于食有福。
〖白话〗九三,没有平地不变为陡坡的,没有只出去不回来的,处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正道就没有灾害,不要怕不能取信于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禄是很有福分的。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白话〗《象辞》说:“没有只出去而不回来的”,叶落归根,人回故乡,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往往互相转化,表明此时正在天地交合的边沿,处于变化之中。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白话〗六四,像飞鸟连翩下降,虚怀若谷,这样与邻居相处,不互相戒备,彼此以诚相见,讲求信用。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白话〗《象辞》说:“像飞鸟从高处连翩下降,虚怀若谷”,说明此时不以个人的殷实富贵为念;“与邻居相处,不互相戒备,彼此以诚相见,讲求信用”,因为这是大家内心共同的意愿。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白话〗六五,商代帝王乙嫁出自己的女儿,因此得到了福分,是十分吉祥的事。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白话〗《象辞》说:“帝乙把女儿嫁给贤德而又富裕的人家,因此获得了深厚的福分,是在吉在利的事”,说明因为实现了长期以来心中祈求的意愿,所以结果是吉祥的。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白话〗上六,城墙倒塌在久已干涸的护城壕沟里;这时决不可进行战争,应减少繁琐的政令,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土崩瓦解的局面。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白话〗《象辞》说:“城墙倒塌在久已干涸的护城壕沟里”,说明形势已经向错乱不利的方面转化,其前景是不大美妙的。
 
【刘大钧、林忠军:周易古经白话解】
泰(十一)
经文:
泰①:小往大来②,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③,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④。不遐遗⑤,朋亡⑥,得尚于中行⑦。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⑧,艰贞无咎⑨,勿恤其孚⑩,于食有福⑾。
六四:翩翩⑿,不富以其邻⒀,不戒以孚⒁。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⒂,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⒃,勿用师,自邑告命⒄,贞吝⒅。
 
注释:
(1)泰:卦名。帛《易》作“柰”。亨通顺利之卦。
(2)小往大来:谓占得此卦,失去的小,得到的大。
(3)茹以其汇:指草根牵连其类。茹,根。汇,类。
(4)包荒,用冯河:取其大川,足涉长河。包,取。荒,大川、古作“$”。冯(píng),徒涉。
(5)不遐遗:不因偏远而有遗弃。遐,偏远。
(6)朋亡:即不忘。帛《易》作“弗忘”。
(7)得尚于中行:畅行道中而得赏。中行,在道路正中而行。“尚”通“赏”。
(8)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没有只平不坡的,没有只往不返的。陂,倾斜。复,返回。
(9)艰贞无咎:艰难中守正,可以无害。艰,艰难。贞,正。
(10)勿恤其孚:不必忧虑返回。恤:忧虑。孚:返回。通“復”,帛《易》作“復”。
(11)于食有福:有口福之占。
(12)翩翩:飞鸟之貌,在此以喻人轻浮的样子。
(13)不富以其邻:不与邻人同富,“以”作“与”、“及”解。
(14)不戒以孚:不以诚信告戒。戒,告戒。
(15)帝乙归妹以祉:帝乙嫁女,以此得福。帝乙,有一说为纣王之父、一说为成汤。归妹,指少女出嫁。归,女子嫁人。祉,福。
(16)城复于隍:城墙倾倒塌于城壕中。复,覆。隍(huǎng),城下沟壕。
(17)自邑告命:在邑中祷告天命。
(18)贞吝:占将有悔吝。吝,悔吝。
 
今译:
泰:失去者小,得到者大,吉顺亨通。
初九:拔茅草牵连其类,预示出片作战吉顺。
九二:行取大川,足涉长河,不因偏远而有遗忘.道中而行受到赏赐。
九三:没有只平而不坡,没有只往而不返的。在艰难中守正则可以无咎。不要忧虑返归,(此占)将有口福之吉。
六四:来往翩翩,不与邻人同富,(也)不以诚信相告戒。
六五:帝乙嫁女于人,以此得福,开始即吉。
上六:城墙倒塌于城壕中,不能出师,(必须)在邑中祷告天命,占之有悔吝。
 
香港妈祖文化网:图解易经】
易经第十一卦、坤上乾下、地天泰。
泰:小往大来,吉,亨。
译文:泰卦,大地之气相交,小往大来。安泰亨通,通泰,安稳,持盈,宏大,事吉。“无往不所,艰难守正,降尊从贤。”坤为体则泄气失脱,迎奉权贵,乾为体且有发财升宫之喜。得妇人之助,众人之拥戴。有胃寒之疾。
 
大象:这一卦,“乾”在下;“坤”在上,阴柔在外在上,阳刚在内在下,地重由上下降,天轻由下上升,天地相交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所以,命名为“泰”。
 
初九:拔茅茹,以其夤,征吉。
译文:拔了一根茅草,率动很多茅草,大吉。
启示:成功后,仍应继续团结一致,向外寻求发展。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译文:包含荒稷,徒步过河。不弃遐远,不结朋党,才能行中庸之道。
启示:领导人物要果断、宽容、光明磊落、刚柔并济、以推动事业前进。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译文:平地终会变成斜坡,出外一定会回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要坚持纯正,不会有灾祸。不要过于担忧,会有俸禄可食,生活仍然是幸福的。
启示:领悟物极必反之理,坚守道正,一本初衷。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译文:急于和自己一样并不富有的人一起走,只讲求信用而不互相戒备。
启示: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译文: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有福大吉。
启示:选贤用能,励精图治。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译文:不要让我方战士杀进城堡倒复于壕沟,不吉之兆,要停止前进。
启示:颓势已成必然时,不要逞强挽救,而要因势利导,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总纲:《泰》卦象征宇宙风调雨顺、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最佳状态及持盈保泰的原则。这种状态出现的根源是阴阳相交。所谓阴阳相交,是《易经》关于对立统一的一种表达,它着重于阴阳双方的相需相得,和谐统一。《泰》卦思想的深刻之处,在于认识到相交演变为相背,泰极必然否来。因此,居泰应知思否,做到大度宽容,尽可能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延缓由泰到否的必然进程。
 
〖地天泰箴言
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将天地间的和谐协调,用于人生待人接物中,一定能得益不浅。
 
【香港启福阁:铁算盘占卜】
11、地天泰、麟角有肉之象、雁至衡阳之意、(吉)。
泰、小往大来,吉亨。
〖象曰〗:天地相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评:天地交泰,阴阳和光,麒麟悉出,丹凤来翔,卜求人得,君子道昌,所求顺遂,恶事消亡。
此卦坤往居外,乾来居内,小谓阴,大谓阳,占者有阳刚之德,则吉而亨矣。
此卦乃气分最为舒服,是乐天的,所以往往把家业怠惰,也有人嫖赌吃着自取其劳,因此若是自己能够万事注意,努力业务,便有尊长的提拔,家庭圆满,很太平无事,然而,不可因着太平无事,便放心着,即圣人所谓,治不忘乱,应当守着此戒,不可疏忽。
此卦心中多烦恼,诸事表面似乎很好,其实还是不好,各事易有错误,多劳苦。有奢侈安逸之意,又有乐极生悲,或月过望而向暗处之意,若是拏来论象,那是贱者侵潜贵者,所以下宜而上不宜,宜损而不宜益,总之家事在女子有口舌,新计划不利,求财谋事,易有错误,祗有位子好,运就很不佳,万事不能解决,有过极而失礼之意。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详解】
第11卦、地天泰(泰卦)、应时而变、中中卦。
象曰:学文满腹入场闱,三元及第得意回,从今解去愁和闷,喜庆平地一声雷。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坤)相叠,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阴阳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万物纷纭。反之则凶。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故应时而变者泰(通)。
事业:坚持由小而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事业已达到顺利的境地,更应小心从事,居安思危,积极寻求、开拓新的事业,方可继续前进,若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必遭失败。
经商:顺利。务必注意市场动向,开拓新的领域,展开新的竞争。为此,密切与他人的合作,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但需谦虚谨慎,警惕巧言令色的小人。
求名:具有成功的条件,但一定得更加努力,刻苦追求,最忌聪明反被聪明误。
外出:一帆风顺。
婚恋:美满姻缘。谈恋爱却不可不认真对待。
决策:吉祥如意。适应能力强,各项事业能成功。能谋善断,长于人际关系,能团结他人共创业绩,灵活机动,很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向新的领域迈进。但在人生途中必须兢兢业业,尤其不可麻痹大意,在择朋选友方面更应慎重,切防小人倒运。
 
【来源已失:六十四卦解释】
第十一卦、泰、地天泰、坤上乾下。
事事通泰之象、上下和睦之意。
大象:天地阴阳之气相交感,上下和睦,流通无阻。
运势:诸事吉祥顺利,凡事宜内求,不宜外求,防乐极生悲。
爱情:情投意合,良缘缔结。
疾病:久病不利,注意肠肺及头部之症。
失物:不会出现。
诉讼:是非由小事化大,终可和解。
 
〖卦爻辞注解〗
《泰》卦:小的去了大的来,吉,通顺。
初九:拔茜草,按它的种类。出外,吉。
九二:大葫芦挖空了,用它来渡河,不至于坠下水去。钱丢了,在半路上得到补偿。
九三:没有平坦的不倾斜,没有出外的不回来。占问艰难的无害。勿、他的诚信,对于粮食是有福的。
六四:象轻快地飞舞,不富因为他的邻居(的掠夺),不加戒备因而被俘。
六五:帝乙嫁女,有福,大吉。
上六:城墙倒塌在城濠里,不要用兵进攻,从邑里传来命令。占问不利。
 
【龙隐网: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详解】
地天泰第十一
〖原文〗
泰①:小往大来,吉,亨
〖译文〗
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
〖注释〗
①泰,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乾下坤上)。本卦上卦为坤,为地,地属阴气;下卦为乾,为天,天为阳气。阴气凝重而下沉,阳气清明而上升,阴阳交感,万物纷纭,所以卦名曰泰。泰,通泰。
 
〖原文〗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①,内健而外顺②;内君子而外小人③,君长道长;小人道消也。
〖译文〗
《彖辞》说:“泰: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利,亨通。”因为上卦为坤为地为臣,下卦为乾为天为君。上坤下乾,表示天地交感,万物各畅其生。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内卦为阳,外卦为阴,预示阳气充实而阴气消散。乾卦有刚健之德,坤卦有柔顺之性,所以说内秉刚健之德而外抱柔顺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内乾外坤,这种卦象又显示君子在朝,小人在野。君子得势其道盛长,小人失势其道消退。
〖注释〗
①“内阳’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为阳;外卦为坤,坤为阴。可见泰卦的卦象是阳气入于字内,而阴气退出宇外,所以说“内阳外阴’。
②“内健”句,泰的内卦为乾,乾义为健;外卦为坤,坤义为顺。像人内秉刚健之德,外抱柔顺之态。
③“内君子”句,泰的内卦为乾,乾喻君子;外卦为坤,坤喻小人,喻有德君子执政于朝,无德小人摒退于野。
 
〖原文〗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①,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②。
〖译文〗
《象辞》说:天地交感,是泰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裁度天地运行的规律,辅助天地的造化,从而支配天下万民。
〖注释〗
①后,《集解》引虞翻曰:“后,君也。”财,当借作裁,裁度。
②辅,《集解》引郑玄曰:“辅,相,助也。’左右,犹言支配。天地之宜,天以四时变化为人们提供耕耘获藏之时宜,地以山川田泽为人们提供渔猎耕种之地利。《象辞》以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条件谓之天地之宜。
 
〖原文〗
初九:拔茅茹①,以其汇②。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译文〗
初九:连根拨掉茅草,及其同类。征伐敌人,吉利。
《象辞》说:连根拔掉茅草,彻底征服敌人,吉利,说明志在讨伐敌国。
〖注释〗
①茹,《集解》引虞翻日:“茹,茅根。”
②以,王引之说:“以,犹及也。”汇,种类。
 
〖原文〗
九二:包荒①,用冯河②,不遐遗③。朋亡④,得尚于中行⑤。
《象》曰:包荒⑥,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译文〗
九二:用挖空的瓠瓜绑在身上波河,不至于沉没。钱币丢失了,在半路上得到别人的帮助。
《象辞》说:其人度量弘大,深得同路人的赏识,这是由于他光明正大呀。
〖注释〗
①包,借为匏。荒,空。包荒,犹言将匏瓜挖空。
②用,以,即用来。冯(píng凭),与淜声通。《玉篇》“徒涉曰淜”。
③不遐,不至于。《诗?抑》:“不遐有愆。”遗,坠,沉。
④朋,朋贝。古人以贝为币,十枚贝为一朋,朋亡,犹言钱币丢失。
⑤尚,帮助。中行,半道、中途。
⑥《象辞》释“包”为包含,指人的度量。荒,广大。与经意有异。
 
〖原文〗
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艰贞②,无咎。勿恤其孚③,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④。
〖译文〗
九三:平地终将变成坡地,离去必定复返。卜问艰难之事,爻象显示必能渡过难关,不要担心被人虏去,而且在饮食上尚有口福。
《象辞》说:离去必定复返,这是天地间的法则。
〖注释〗
①平,平地。陂,斜坡。无平不陂,意为大地不是无限平展,总有起伏。
②艰贞,是贞艰的倒装。犹言卜问艰难之事。
③恤,担忧。孚,古俘字。
④际,高亨说:“际,当读为蔡。”《小尔雅?广诂》:“蔡,法也。”
 
〖原文〗
六四:翩翩①,不富以其邻②,不戒以孚③。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④。
〖译文〗
六四:巧言欺人,将给邻邑带来灾难;不加警戒,即将遇难被虏。
《象辞》说:巧言欺人,祸及邻人,是说同受损失。不加警戒,遇难被虏,这是因为心地太忠厚了。
〖注释〗
①翩翩,借为谝谝,巧言欺人,说大话。
②富,借为福。不富,犹言遭殃。以,及,犹言连累。
③戒,警惕。以,且,将要。孚,同俘。
④愿,忠厚,老实。中心愿,犹言心地忠厚老实。
 
〖原文〗
六五:帝乙归妹①,以祉②,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③。
〖译文〗
六五:殷帝乙嫁女于周文王,因而得福,大吉大利。
《象辞》说:得福大吉,因为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所行必遂。
〖注释〗
①帝乙,殷帝名乙,纣之父。归妹,犹言嫁女。归,嫁。妹,少女之通称。
②祉,福。以,及。
③“中以行愿”句,此以六五爻位为据。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是谓得处其位,得行其志。
 
〖原文〗
上六:城复于隍①。“勿用师”②,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译文〗
上六:城墙攻破倒塌在护城濠里。“停止进攻”,从邑中传来命令。卜问得不祥之兆。
《象辞》说:城墙攻破倒塌在护城濠里(本应乘势攻击,反命停止进攻),这是邑中传来的命令错乱了。
〖注释〗
①复,读为覆,崩塌。隍,没有水的护城濠。
②师,军队。用师,犹言采取军事行动。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366398/

《泰卦详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范文汇总四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范文汇总四篇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范文(精选三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范文(精选三篇)
  •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素材四篇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素材四篇
  •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合集三篇)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合集三篇)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简短范文汇总三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简短范文汇总三篇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合集四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合集四篇)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精选4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精选4篇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素材精选三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600字素材精选三篇
为您推荐
  •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四篇】
    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四篇】
    讲话稿又叫讲演词,是一种口语式的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应用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一国庆节主题讲话稿600字【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素材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素材
    在当下社会,能够利用到讲话稿的场合越来越多,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还是对讲话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素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简短范文(通用4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简短范文(通用4篇)
    公司,指企业的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高度发展。我国在建国后对私营公司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简短范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三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三篇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600字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精选三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精选三篇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三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三篇)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一国庆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素材范文四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素材范文四篇
    文明礼貌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讲文明礼仪,弘扬美德,建设和谐学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内容是编辑在文明礼貌旗帜下精心编排的演讲材料。我希望你能喜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素材范文四篇,欢迎品鉴!
  •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简短集合3篇
    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简短集合3篇
    “毒品”一个可怕的名词,只要一个不小心就会落入它的魔掌。多少鲜活的生命,因为被它妖艳的外表所_,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国庆节讲话稿简短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素材(合集四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素材(合集四篇)
    在当下社会,能够利用到讲话稿的场合越来越多,讲话稿是讲话者为了在会议或重要场合上表达自己想要讲的话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还是对讲话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素材(合集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集合3篇
    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集合3篇
    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十一国庆节的讲话稿集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