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五十六字辈


福建 2019-05-29 08:22:15 福建
[摘要]郑氏五十六字辈篇(一):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23-郑2)福建省  长桥镇 后东坑村郑氏字辈: 祖上合双龙 绍昌隆计智 功国同文德 安邦建武君  章蒲县郑氏字辈: 承维世施泽 元文光明德 岂翼茂尚昌 端修学可则  建相恒义兴 (现有12至17世)。 云霄县下河乡上窖村郑氏字辈: 茂宜丕尊

【www.shanpow.com--福建】

郑氏五十六字辈篇(一):我国各个姓氏的字辈,一起看看!(23-郑2)


福建省  长桥镇 后东坑村郑氏字辈: 祖上合双龙 绍昌隆计智 功国同文德 安邦建武君  章蒲县郑氏字辈: 承维世施泽 元文光明德 岂翼茂尚昌 端修学可则  建相恒义兴 (现有12至17世)。 云霄县下河乡上窖村郑氏字辈: 茂宜丕尊 兴绍朝钦。 近代有“文”“伦”等字辈。(旧镇下尾有同支)  漳浦县旧镇镇 旧城郑氏字辈: 景仕邦乾敦 华太汝以君 元英登俊秀 典学启人文  漳州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郑氏字辈: 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 龙海市榜山镇郑氏字辈:  世泽德廉禄 腆广朝时思 如廷宸天尚 和乐子纯良 有志孙永昌 振立定规谟 南靖县和溪镇斗米村郑氏字辈: 仲界思宝 必训弘本荣 大庭懋斋文 质岱善如继 尚德国安康 昌泰祈永长 漳州闽清郑氏字辈(现已21代):  (始祖郑道仔由福州茶园山今洪山乡) 名排行:道清炳仲文,应时世君芳, 宏立帮家庆,尚有作宗光。 字排行:宇宙治平日,允藏国朝位, 大本正树玉,耀尔守彝常。  漳州古城区郑氏字辈: 文长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自天然。 义方教子须当德,荣华富贵乐万年。 永春桃源渡台派郑氏字辈: 火木相济,传业必成。  永春州乾灰呈靡派郑氏字辈: 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福建同安栖珊等合族字辈: 柟纶祥申质良三、贵嗣尚时弘魁万、 克启元肇逢济美、桂兰呈芳耀德先 福清龙田镇南山村族支字辈: 四字诗,又有表字七字诗,各56世 ,辈字四字诗:聿承先业,文学无疆;绍术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祚必克昌;应时而起, 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惟致中和, 位于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 表字七字诗:世泽亲仁翼以联,尚崇宗德有名贤;孔孟圣学宜守继,伊周正道在希传; 伯仲英名能济美,子孙孝友可承先; 知君玉树长荣茂,会看兴隆千万年。  周宁浦源郑氏字辈: 礼孝传家道存忠振国维  福清郑氏字辈 绍述世系,卿士其长;祖恒为善,柞必克昌; 应时而起,纯是彦良;修齐平治,邦家之光; 惟致中和,位育斯章;贵至公侯,奕代联芳。  泉州惠安郑氏字辈: 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 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南安武荣郑氏字辈: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  福建肇庆广宁一带郑氏字辈: 瓒文元天古,克乔梦嘉庭; 国泰朝圣君,天和士德显; 存心录祖武,立志定家邦; (有祠堂,,现有古字辈). 石井派郑氏字辈: 越明别食,作则天子, 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泉州惠安郑氏字辈: 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贲, 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 浦源郑氏字辈: 永远承祖德,一世振宗光。  (现有祖字辈) 候官县郑氏字辈: 国友清祥振万卫林  建宁县郑氏郑氏老字辈:(郑?)才眷仁、久(郑?)文明、(郑?)良奇世、高奏英贤。  宁县郑氏老字辈:琼顺滔受(南康市麻双乡鹅坊郑氏族谱则以琼受公为第一世计算。)  定南中湖郑氏字辈:友志惟(郑?)、英才(郑?)宾、天开文运、世振家兴、清廷启瑞、熙国生祯、一本光耀、远大昌荣。(定南县中湖郑氏族谱则以友安、友崇为第一世计算,由于他们是定南的开基祖的缘故,所以两地许诺族谱世系排列相差五世,其实是相同的。郭公坑五修族谱郑氏字辈: 名寿扬祖德、福禄显宗功、 仁忠恒茂盛、义信益丰隆。 定南司前甲湖郑氏字辈: 保 林德惟子、思允守贵、一国文士、 启家万昌、开来曰学、安世从唐、 明达仁圣、立名耀光、必怀远大、多志匡勷。  (甲湖以保五公为第一世计算) 晋江郑氏字辈: 坑前后: 致思建君国,庭宗汉敬起,世传登科明, 孝友光辉美,文彩振芳声,禾乐延孝祉。 小沿塘字辈:天元黄宇通,国朝报其功, 子孙进殿堂,得志显荣宗。  深垵字辈: 有邦仕子孕,居位谋其政, 文质己克彬,斯乃祖宗福。  坑垵:国居位谋其政,文质纪克宾贤。 厅上字辈:司元扬其弘,国德志士长 标简册??  另有支派:通德家声远 荥阳世泽长 诗书子孙继 忠孝姓名香  曹店郑厝字辈: 君恩进佳昇 前尊锦世德 成仕济良彩 文章振家兴 诗书传礼仪 子孙永万年 茂厝字辈:: 前流天和维自迎 家庆通辉进招(肇基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国正公,现有家字辈 第15世)  福全字辈: 百福尚光裕,学道则爱人, 蔚照明大德,诗书能盛世。  清濛字辈: 拜日永登华,孙谋怡孝悌, 家道振诗书, 宗铭尚礼义, 志高存远恒,达世庄喜祉。  白垵字辈: 科甲朝堂贵,礼乐国家珍, 诗书传奕世,忠孝垂后人。  陈埭海尾郑厝字辈: 天时玉世上,启明锦云光, 定国乐太平,安邦喜荣华。  斗门头字辈: 通德芳声长标国乘,传经隆誉望著儒宗。  缺塘字辈: 通德芳声长标国乘(胜),文艺趋圣贤 子孙福寿延。  永和后铺:世再职钦国, 统存君嘉乔,思鸿熙永吉,科甲联登善,继显荣。  浯江派 :光国崇文德,字邦建武功; 绿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同安派: 兴士世必尚,登显荣祖宗; 存积德孙子,振家主风祥。  同安感化里石澳石狮乡字辈: 维新祖至2世祖到澳山居住,再排列行次,“维”字起至14世“运”字止。 字辈:维弘子甫德舜钦,明恭允天开文运; 云收远岫千山雨,雪映斜阳万里光。  同安栖栅金嶝田墘郑氏合族排行字辈: 原排字辈: 材经瑞实履良兼,贵嗣尚世宗振撞;君朝子克继济美,桂兰呈芳耀德光;箕裘肯绍迎百福,燕翼贻谋集千仓;昭穆次序门高大,诗礼传家永成通。(注:以上自“材”字至“嗣”字,为1世始祖忠惠公至19世祖行字。自“尚”字至“通”字,为宗10世至56世行字,即金嶝田墘1世至47世行字)  后定栖栅合族字辈: 柟祥由质良三,贵嗣尚时弘魁万; 克启元肇逢济美,桂兰呈芳耀德光; 箕裘继绍迎百福,燕翼贻谋集千仓; 昭穆次序门高大,诗礼传家永成通。  福建郑氏字辈: 绍登再荣昌秉 (现有秉字辈)  福建郑氏字辈: 世成元仕德,正青添中传。(现有传字辈)  福建郑氏字辈: 江心瑞以  广东(粤)  陆丰市南塘镇潭头乡郑氏字辈: 竹泛怀宽 果东达声 君子廷宏 永继(世)敦太(伦) 开衍维茂 允吉承平 瑶璋(琇?)焕炳 景豫亮贞 芳丽香史 纯良奕赓 文武荟蔚 士庶滋荣 展志希俊(后?) 会伟萃英 普颂美誉 广欣照明 宣扬裕顺 彰纪通亨 炫光耀彩 偑瓒垂衡 煇如祥瑞 钦若玉铭 绍绪言遥 克昌其统 斯作有庆 (现有茂字辈)  广东陆丰大安墟字辈: 武文芳金彰成德,贵贤泉源宗世隆, 祖传荣发新栋接,标连玉奕志修云。  广东陆丰后鉴字辈: 其荣允文景宗一子,君国士学廷怀承玺, 世业克昌式昭德美,戴显英猷令明永纪。  海澄派郑氏字辈: 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 海丰县大湖高螺郑氏字辈: 惠泽信义,刚柔和孝。 汕尾市陆河县郑氏字辈:  清之公沛下辈叙: 清铸祖、唐兰仁、均子德、 峰深新、南近复、定振可文元。  德书公沛下辈叙接:其遂炳、廷有茂、兴荣义、礼智信、宗汉贤、经史通、立祜志、建乾坤、靖嘉声、献忠良、春常在、佐佑铭、启年华、伯仲慈、福康泰、奕世昌、孟杏阳、青榴端、夏秋桂、玄月平。 惠州与河源郑氏字辈: 照应四学宗,文武光明大; 万国从先德,清朝世代长; 年华登胜纪,科弟永书香;  阳山县(祖籍福建)郑氏字辈: 青松分朵枝枝发 嫩竹开机节节高 守于文桂芝莲远 国泰安宁永积昌 朝迁广启忠良后 宏门百世裕风光  潮州饶平(祖籍福建莆田)郑氏字辈: 为光国臣道  潮州郑氏字辈: 诗里传佳裕,文章应云关”  潮州郑氏字辈:: 葡卿必维宗,孟可明素熙。宜思逢时永, 世仕孔邦行。诗礼传家裕,文章应运光。 先声诚克绍,振起见贤良。  潮洲东凤镇郑氏字辈: 留芳亿万春元良(现有春字辈) 潮州市饶平县郑氏字辈: 永佳章传宗锐孝友  惠来县鳌江镇郑氏字辈: 端修学可则,建相名义兴.  潮州市潮安县郑氏字辈: 启奕茂上昌、端修学可则 (现有修字辈) 潮安东凤昆江郑氏字辈: 永誉从君子 流方亿万春 元良时震耀 应运绍斯文  潮阳郑氏字辈: 朝锡熙良,际会永康。  嘉应州镇平县三圳字辈:(25世起) 锦生国政振朝纲,忠保贤明孝念长; 兰桂腾芳千载盛,延绵世代庆繁昌。  梅州郑氏字辈: 亿万春元良时 丰顺郑氏字辈: 日德吕流芳 亿万春元良时  广东潮阳郑氏三系:神山系金浦系平湖系字辈: 神山系始祖郑徽公,郑氏65世,莆田郑露公之十世裔孙。 字辈:种克宏 通允作君 景嘉彦士 崇廷大明 宪与荣毓 侯茂德逢 朝锡熙良 际会永康 宗萃和庆 蔚为国光 缵乃成烈 衍嗣兴祥 宜尔之子 奕世垂芳。  金浦系始祖郑升公,郑氏67世,莆田郑露公之十二世裔孙。 字辈:朝 国真云道伯 子仲弘文邦 世正思淑立 启奕茂上昌 端修学可则 建相名宜兴 承继迎新命 敦仁树厚基。  平湖系始祖郑愚翁,郑氏70世,莆田郑庄公之十五世裔孙。 字辈:从起君以、彦肃秉崇、乘钦国尔、 宗毓世光、式宏振启、元侯有邦、伯仲淑季、 奕冀永昌、功德绍美 莆田蕃衍、荥阳续纪。  平湖西郑氏字辈: 立巳君可 彦叔秉崇 承饮国尔 宗毓世光 硕琼晋启 元候有邦 伯仲淑继 功德肖美  潮阳棉城凤岗岗头村郑氏字辈: 立巳君可 彦叔秉崇 承饮国尔 宗毓世光 色琼晋启 元候有(友)邦 伯仲淑(叔)继(季)  功德肖美(现有邦字辈) 普宁横溪郑氏字辈(咸德堂): 立巳君可 彦叔秉崇 承钦国尔 宗毓世光 色琼晋启 元候有邦 伯仲叔季 共四十四辈。  (现有仲字辈 26世) 普宁云落郑氏字辈:(报本堂) 清铸祖唐兰仁, 均子德峰深新  德轩公沛下郑氏字辈: 南近复德天、定振可文元 潮汕(普宁) 郑氏字辈: 海陆丰人:慈和敦礼义兰 普宁人: 慈和敦文仁兰 普宁惠邑葵坑开基派郑氏字辈: 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之秀奕世昌。 伯仲慈和敦礼义,兰桂廷英立纲常。 通德风规千载咏,崇公家训万年香。 子孙振起明庭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现有义字辈) 另有一支字辈:  竹友林蔡派流长,宗家尊秀亿世昌; 启重兹和敦礼义,兰桂腾芳立纲常; 通德家声千载永,从功宝训万年香; 子孙振起明廷上,文武陆邦有荥阳! 潮汕郑氏字辈: 永远兴隆万再扬、(现有扬字辈,国世105世)  广东大埔清芝公分支郑氏字辈: 存宜能于其.陪弦济荣辉.堪铭淳格姬  广东佛冈郑氏字辈: 百祖永开东 庆祠大国中 从龙基世德 佑我万年鸿 (现有从字辈)  惠来鳌江郑氏字辈: 端修学可则,建相铭义兴  汕头郑氏字辈: 贤荣孺子佳仁 文熙亿兆 绍天长启 成家国泰  汕尾市郑氏字辈(祖籍福建莆田): 念任步云国文思;佳作志协绍友可。 (现有可字辈)  汕尾郑氏字辈: 丰怀容凤元香良秀仕启世  汕尾郑氏字辈: 竹范怀宽,果东达升 君子庭宏, 永世敦伦 开衍维茂,×吉成平 (现有维字辈)  英德横石塘郑氏字辈: 百宗永开东,兴祠大国忠, 从龙基世德,佑我万年丰!  揭阳揭东县下成村郑氏字辈:  (祖籍福建莆田)此辈序是清代乾隆元年(即公元1736年)揭阳所立。 英能 秀杰声教律 彰承哲蜚序 肇圣奕贤文 章华国福禄 来衍箕业长 盛绪振延绵 (讳式):子名克家 修德益远 永连亲族 绳祖其昌 庆钟兆亿 云礽傅芳  揭西棉湖县郑氏字辈: (宋朝初由祖妈带到揭西棉湖) 敏迪子昆尚  揭阳及潮州郑氏字辈: 朝锡希良 志会永康 宗维和庆 东莞郑氏字辈: 1、忠孝崇先德,诗书礼厚贤,国正天必顺,官清民自安 (现有德字辈) 2、应国天兴顺,官清明治安,世太辉煌远  汕头井都平湖西郑氏字辈: 从起君以 彦肃秉崇 承钦国尔 宗毓世光 式宏振启 元候有邦 伯仲叔季 奕禩永昌 功德肇美 莆田蕃衍 荥阳续纪  清之郑公传下第九世祖德轩公的后代字辈:: 清铸祖唐兰仁均、子得丰深新南近、 复德天定振可文 元远兴隆万再扬、孝友传家为六顺......  肇庆郑氏字辈(祖籍福建): 克骄梦家庭 国泰朝圣君 天和仕德显 阳江郑氏字辈(祖籍四川,再早洞庭湖): 老派字辈是;(家廷可久,世代荣昌)  现在字辈是;“家忠惊古岳,庭献世时方”。 郁南县东坝镇沙冲郑氏字辈: 连佑、振奕永志、中世其昌、 文重廼芳、万年兴盛  恩平郑氏字辈: 立国尚忠厚,庆家积俭勤  揭阳郑氏字辈: 龙凤高江,云汉为章,文明世树,广正贤  广东登云郑氏字辈: 始祖六三公至其14世孙辈分失考,15世起的字辈为: 朝廷仕子,国泰民安,乾坤重照, 日月增光,星辰焕彩,世道平康。 文吾公派下 文思福魁殿,有德振家昌;绍述书香远,宗传礼教长;忠良维国统,道义佐朝章;继序依前烈,从知奕世芳。  江苏(苏)  新沂车炮镇郑圈村郑氏字辈: 兆文允廷、肆彦天中 红章振宪、庆传儒宗(现有红字辈)  南京江宁郑家村郑氏字辈: 一义宜兴震永 古海州(连云港)下坊郑氏字辈(通德堂): 智世万以秉,永学道德昌, 益朝传清泰,鹏辉树理遥; 忠厚广余庆,盛吉保安康, 致思建君国,仁义振家声  泗阳郑氏字辈(祖籍安徽): 志法先明、其义乃昌 (郑山、郑田是泗阳此支的郑姓一世祖。现有先字辈,十三世)  扬州高邮郑氏字辈: 永年殿玉  徐州铜山郑集镇郑氏字辈(书带堂): 世宗应守,可之大庭,良洪永善,彝秉复绵, 尚绍志士,家国均安,诚信贞固,元绪初延。  徐州新沂郑氏字辈(祖籍山东): 佃景红斌杏花玉(现有红字辈)  灌云县小伊乡郑庄郑氏字辈(怀德堂): 永世道德昌 一朝传新代(现有传字辈) 泰州姜堰郑氏字辈(书带草堂,祖籍无锡) :  义桂长红有(友)” 赣榆郑氏字辈: 洪习礼智典,玉殿传经(金)纶(伦), 荥丹蒲歙宿,学熙晟月箴 文武助国盛,阳明吉祥春  沛县郑氏字辈(现有荣字辈):兴善恒良荣阳召瑞福寿;徐州睢宁郑氏字辈(明德堂):永言孝思(斯)维帮芝;徐州郑氏字辈:兴善恒良;宝应郑氏字辈:泽先传念孝;金湖白马湖郑圩郑氏字辈:忠练传先泽,孝顺发宜祥;元大广久开圣士步尧皆孝友国治光(现有皆字辈);淮安钦工镇郑氏字辈:友振洪(现有洪字辈)淮安郑氏;连云港灌云郑氏字辈:已之万以丙永学道德昌一朝传清;之士万以秉永学道  沛县郑氏字辈(现有荣字辈): 兴善恒良 荣阳召瑞 福寿延长 洪泽县岔河郑氏字辈: 瑞秀(玉)永保  徐州睢宁郑氏字辈(明德堂): 永言孝思(斯)维帮芝吉 徐州郑氏字辈: 仁在庆友长  徐州郑氏字辈: 兴善恒良  宝应郑氏字辈: 泽先传念孝  金湖白马湖郑圩郑氏字辈: 忠练传先泽,孝顺发宜祥。(现有先字辈)  盐城郑氏字辈:元大广久开圣士步尧皆孝友国治光 (现有皆字辈)  淮安钦工镇郑氏字辈: 友振洪(现有洪字辈) 淮安郑氏字辈: 锦光知华忠天  连云港灌云郑氏字辈: 已之万以丙 永学道德昌 一朝传清太 鹏飞树理尧”,  连云港郑氏字辈:之士万以秉 永学道德昌 益朝传青泰 朋韦树理尧  连云港郑氏字辈:昌亚伟学(此支郑姓起码有万人之众) 江苏射阳郑氏字辈(苏州有同支): 方启鹤步学为<维>如<汝>开永耀德 泽布华夏.  另有字辈: 清明子成文 永思显于连 宗大必其世 洪昌再友荣 兴龙光祖德 江苏的郑氏字辈: 士业传金训  江苏郑氏字辈: 国恩家庆,仁寿年丰  湖北(鄂) 武汉郑氏字辈:  青山区白玉山街郑氏字辈(祖籍江西瓦雪坝):自大国智世 士弘明俊德 少开忠建良容貌光先泽 道理显家帮 美景从天泰 方利作延长  武汉郑氏字辈:克振家声 定国安邦(现有声字辈)  湖北汉阳县南乡小池口郑家门村郑氏字辈:(祖籍江右旧吉安府吉水县沙港源,后转迁蒲圻、沔阳至此) 本支原有字派(1947年后参用黄陂大联谱字派“建树承先绪,谟贻佑启昌”等): 文心邦愈绰 善序占名作 传孝先年治 政宏盛世乐 礼仪敦国本 忠信全天爵 佑启从今美 才高式懋学  新洲郑氏字辈:宜书中正立,广业在为勤  湖北云梦、应城、汉川三县及周边郑氏字辈:新国文运清,昌平治道成。 传家宏泽永,万世庆芳明。(现有清字辈)  云梦县郑氏字辈:国上大谋,义立宗周,志超先祖, 有光加修(现有立字辈):咸丰杨洞\重庆黔江冯家坝郑氏字辈: 朝庭大国家, 世上学万元 ,兴盛光宗德, 南桂启敦方 ,红昌成先泽, 贤才克毕良.  襄阳郑氏字辈:万长发文秀士立学(现有秀字辈)  襄樊郑氏字辈:万长发 文秀士立 学克绪守 恒荣华兴 瑞隆齐天 永继常存  湖北天门郑氏字辈:(有老派新派之分,老派现有书字辈,与新派祖字辈同辈)  老派开头是:金玉德同厚,诗书道永真。 新派开头是:恭敬朝先祖,宽和训后人。  湖北十堰的白浪郑家郑氏字辈: 德建明昌新顺、道隆化日昌、 秉仁开二瑞、首义发启祥.  湖北十堰郑氏字辈: 德建明兴顺道隆华日昌  湖北通山杨芳晓寨郑氏字辈: 令嗣承家远,宗由通德传,永生(升)泰运日,显达盛英贤。  湖北罗田《郑氏族谱》载荥阳原宗字派: “再永贤金,单立文中,尚必兴起,大振家声”,道光二十二年又续字派为: 为学枝多秀,行仁继世长, 从新高得桂,自有广才良, 运庆嗣恒盛,传同定远方, 光宗存厚道,敦本绍荣昌。  湖北黄陂郑氏字辈:原字派家谱是;自维原裕,世敷启祥,明宗有庆,远大之昌,文人兆启, 祖锡宏光,德高必显, 财秀孔良,兴基立业,华国荣邦, 万年承继,斯范永长.  1947年[大成宗谱]新编字派:建树承先绪,谟贻佑启昌,传家崇正义, 立德裕慈祥,业创功勋懋,休徵福履康, 荣华绵世纪, 厚泽庆延长  由此支迁出郑氏聚集地的有以下地区: 汉阳郑家门村、汉川蔴河渡昌基堡郑村、黄安郑家畈、郑家冲、郑家村、郑必高村、黄冈郑家岗、郑家大村、麻邑郑家村、礼山(今大悟县)宣化店郑家棚、郑家村、孝感洪乐乡郑家桥、光山县郑家村、郑家老村、罗山县周党畈、郑家村、郑家楼村、潢川彭家店、小家楼郑家。另外,江西吉安,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有分支或后裔。  黄陂浦公后裔郑氏字辈:慎思祖训 惟德乃昌 以文传道 继述之光 ,此支由浙江绍兴迁江西迁黄陂。1947年后合用黄陂大成宗谱字辈。 湖北安陆郑氏字辈: 宗功祖德  湖北安陆郑氏字辈:正大光明,庆家富贵.(现有庆字辈)  湖北黄冈麻城铁门郑氏字辈: 锡泽恩全佑德良飞能马至缘能长  湖北广水郑氏字辈:文章华国申名远 忠厚传家世代长。  湖北保康郑氏字辈: 永远世泽长  湖北黄冈麻城郑氏字辈:德厚裕家齐,贤才宏发誉(现有才字辈)  湖北黄石阳新郑氏字辈:正自传安和 英哲步  湖北黄石郑氏字辈(陕西安康有同支): (老谱)衍祚遐昌正自传 安和胜德祖先贤 谟猷宪法诏祠业 美立周新开代全(现有正字辈) (双排)衍祚遐昌正自传 安和英哲步先贤 营为宏远昭成德 后积兹生万福全  长门湖北武昌的,后8弟兄分家,二门迁至四川大岭县阳桥垻古楼沟,后因到湖北竹山做官。郑国龙(竹山一世祖)在竹山繁衍生息至今,正字辈是第十二世了。 此新字辈之前还有,国启宗世蒙元斈,甫(衍)朝(世)庭(遐)昌正自傅。堂号荥阳堂,  湖北京山郑氏字辈:祖宗家传在,崇道永四方。(现有崇字辈)  湖北咸宁郑氏字辈:国家万能光大运 怡茂常贤(良)显俊杰 (现有常字辈)  湖北当阳郑氏字辈(祖籍山东柳林县): 永开万世学祖德大苍龙  湖北当阳郑氏字辈(两河郑姓): 大永恩文光宗耀国道德尚 湖北恩施郑氏字辈: 老派:家学传天下  新派;时以世弘,其家永昌 青州世德显江凌 孝友怡谋祖则兴 继续伦绍先代志 定于子孙扑绳振  湖北恩施郑氏字辈:子大光明.文学永兴.作成十册.培正家申 (现有作自辈)  湖北省恩施郑氏字辈(祖籍石首): 其怀玉德思孝(现有玉字辈)  宜城市郑集镇石孙村郑岗郑氏字辈: (上下对应,全和正是一派): 全德兴成昌 正明家传子  大冶郑氏字辈:衍世遐昌正自传 安和圣德祖先贤(现有安字辈)  湖北英山郑氏十修宗谱郑氏字辈(敬睦堂)永万同元一本昌,光宗之道在伦常。 惟持先业存姬泽,立见文明兆太康。  孝感市肖港镇河边郑郑氏字辈:(与河南罗山某支郑氏同谱) 本有同功烈,其光见尚生,帮起继周伯。启义崇明德,怀仁本善良, 盛朝肇宏名,禄全裕辉徳,祥开佐相位,齐家康治国,顺利自成章 登科培俊杰,三多现瑞彩,升恒成玉泽,(现有仁字辈,郑德周提供) 伦常在孝义,纲纪奉为则,嗣续怀仁远,湖北孝感郑氏字辈: 佑昆循序长, 理发文章 永保加帮 怀仁守义 (现有明字辈,国世96世): 孝感郑氏字辈: 湖北秭归及周边郑氏字辈: 新国文运清,昌平治道诚。 齐祚克昌 邦家之光 学士必全 道德文章 传家洪泽永,万世庆芳明。 湖北秭归郑氏字辈: 湖北麻城郑氏字辈: 万年启家祥 德厚与家齐,贤才宏花育 (现有齐字辈) 湖北省宜昌市郑氏字辈(祖籍江西.): 湖北孝感郑氏字辈: 云霞先令泽(宅)金玉贵仁居 (祖籍沔阳,武汉汉阳蔡甸有同支) 宅和泽方言同音 弼贞良思允(现有良字辈) 湖北宜昌郑氏字辈: 湖北仙桃郑氏字辈: 启主克昌 ,帮家之光, (个别字可能有误,现有贞字辈) 学士必全, 道德文章 , 端明学仕文光显,世德昭臣正大昌 云中耀祖 ,永世发强( 现有光子辈 ) 辅辟贞良思永绍,国朝懋典配天长 湖北宜昌秭归郑氏字辈: 攒传书礼恢前绪,重振家声起其祥 邦家之光 学士必全 勋业兢建为贤佐,万发一统超异邦 宜宾郑氏字辈: 湖北仙桃沔城郑氏字辈: 联永兴帮, 丕振永世生德玉 宏开万代启文明 宜昌郑氏字辈: 学修名自立 家善庆如珍 宗师兆家学 传经子成德 诗书关汉世 代传有达仁 诗书明道理 礼仪贤世则 仙桃郑场郑氏字辈: 孝友本能立 文章兴典泽 恭敬朝先祖 宽和训后人 积善必延庆 永远同松柏(现有诗字辈) 湖北仙桃郭河镇郑氏字辈: 宜昌长阳郑氏字辈:: 忠厚相传、家道龙昌.....万代吉祥. 修宗必大金玉贵连芳(现有金字辈) (现有相字辈) 宜昌郑氏字辈: 湖北郑氏字辈(原籍湖南): 宗师兆家学 传经子成德 辛(兴)家世永远,成祖士维先, 诗书明道理 礼仪贤世泽 吉德开文运,传道在后贤, (现有维字辈) 湖北老派:敦行立则 崇道维纲。 湖北广济郑氏字辈(武穴): 湖南老派:国事多佳作 贤能渐盛昌 仲奇继礼福;俊子用给宏;公步如文章; 湘鄂新派从第21世起统一为: 林炽培钟泽;柱炳在建(鉴、键)源; 道维纲振 楚湘永恒 喜蒙华照 同享天伦 野灼奎钧浑,材光堪镇深。 弘扬成功 辉耀门庭 光前裕后 书带繁荣。 湖北广济郑氏字辈(武穴): 咸宁郑氏字辈: 天泽松熙垣 金鸿秀美璋 启忠立德开昌运 锦江材耀起 鈞汉茂光堂 石首郑氏字辈: (现有鸿字辈,族世24世,国系92世。选遵先德佳(现有佳字辈) 河南郸城有同支) 石首郑氏字辈: 湖北武穴郑氏字辈: 德启文明 孝有(现有启字辈) 宣源文必思,志楚秀子(文)添(才),良荆州郑氏字辈: (华)国元(诗)锡(礼)如(秀),立(立青州世德启文明,孝友贻谋祖泽新, 字:没有起用)所昌能大,时明自学从,继序能绍先代志,定于孙子卜绳振。  荆州郑氏字辈:智大在学从继卜居来丑 荆门郑氏字辈: 道自宏光,作德为善  荆门郑氏字辈:振志山景联和(现有景字辈)  荆门郑氏字辈:方吉希元本长 诗书传 * * 万代和 * * 荆门市沙洋县曾集镇郑家咀郑氏字辈: 祖先传世泰,宗祚应延昌、 敦厚绍先泽,家声永继芳, 平居学治道,相朝振伦常, 荣华安帮国,万代大吉祥  荆州郑氏字辈:家祥慈永昌 祖德绍淑(续)远  荆门郑家湾郑氏字辈:万发其祥,云上贵德,华国文章。  潜江郑氏字辈:此地“锅八块郑氏”有三支后人, 其中有两个支的家谱分别是: 1、文学家庭,德全明登 2、一气官廷, 成先大道  安陆郑氏字辈:学问继先贤,家声永远传  宣恩县李家河乡老司城郑氏字辈:(原迁徙线路)福建--江西楚州乌鸦县小地名正田坎--湖南辰郡--湖南沅州麻邑县小地名郑家园--清乾隆年间迁至现居地) 清仁子成文,永思显如廷, 宗大必成世,洪昌再有荣。 兴龙光祖德,广泰守意忠, 良臣国正顺,圣朝嘉乾坤。  枝江郑氏字辈:(现有方字辈) 一起开元文,科必联方新。 祥瑞照盛世,多子耀门庭。  应城市杨岭镇谷郑村上郑组郑氏字辈: 恭敬朝先祖(现有朝字辈) 洪湖郑氏字辈: 启宏泽  湖北监利《郑氏家谱》 卜迁来楚 时值前明  江津仁沱枝子坪郑思君之后郑氏字辈: 思丽、泰维勋同 先祖德泽、渊源远长、 永言孝思、万世其昌。(现有泽字辈,永定清之郑公第28代孙)  襄阳郑氏字辈:长发文秀士立学(现有秀字辈)  湘鄂边界的郑氏字辈:宏宗绍祖 世德传宣 大学康成 家昭应天 祚衍孝子,国启俊贤, 远与富贵,克昌光先,诗书为业, 文士第联,同本万支,永兴三元。  湖北省勋县郑氏族谱字派:琢国从显文,天永生之君。学全兴明世,富贵有万春。怀德思茂勉,守道志登云。存心智良善,荣宗照喜勋。俊海秋豪壮,锦秀杰汉江。钦沛乐廷重,熙耀鸿泽祥。彬瑞恒舒桂,权修金炬强。峰宝青嵩琅,华东勤琦芳。贤训顺发达,凌徽宇隆罡。波林科仁圣,珍玉烂章堂。  湖北郑氏字辈:恭敬朝先祖,宽和训后人 湖  北郑氏字辈(现居深圳): 文明以传.永远广大  湖北郑氏字辈:先述祖德文章圣,继绍宗功世泽长  安徽(皖) 合肥郑氏字辈:  景行信礼 和贵德熙 朝时文武 应茂三思 尚志光明 广通学业 道义修成 克辉邦国。  合肥郑氏字辈:广通学业道光(现有业字辈)  合肥市郑氏字辈:立学为先、修德成本、国英广地  合肥城北郑湾郑氏字辈: 崇华国治,家道日昌  合肥郑氏字辈:上大有余庆 积善发强增  金寨、霍山、六安郑氏字辈: (陕西白河县等五个县有同支) 人广才良、承世其长。 学以为本、立中手方。  桐城郑氏字辈:世大宗先德,祚昌在祖功。 治家宜孝友, 辅国尚仁忠  桐城郑氏字辈:国永需良相 家昌继世贤 修齐平治本  舒城郑氏字辈:大邦志国 业广贤昌 荣兴立本 德茂延长分  宿县郑氏字辈:天禄仕志本 日文立国光  萧县圣泉乡郑腰庄、皖北郑氏字辈: 德立传振衍 忠玉思奎元  六安市霍山县下符桥镇郑氏字辈: 道大光宗 功司(四或寺)宝(保)信  灵璧郑氏字辈:学道 良贵崇祥 庆乃延长 永世荣光。 (现有贵字辈)  利辛郑氏字辈:怀朝洪付春 振殿国俊永 士贤家兴旺 立德大有成 (循环使用)  宣城郑氏字辈(祖上湖北): 义兴金  霍丘郑氏字辈: 文红士贤家  当涂郑氏字辈: 继述祖志立德建明 蚌埠郑氏字辈: 鹏锦锡瑞  蚌埠郑氏字辈: 学礼修道德  亳州郑氏字辈:贯佃东(明)俊邦杰元祖(现有俊字辈)  宿州郑腰庄郑氏字辈:忠玉思奎元,道朝召广永(现有奎字辈)  巢湖郑氏字辈: 际贤良世守  巢湖郑氏字辈:×帮存秀硕,贤哲庆东先 淮北郑氏字辈(书带堂): 道训仁孝(现有孝字辈)  淮北郑氏字辈:永言孝思 于万兹年 邦家之基. 淮南凤台县顾桥郑氏字辈: 增修其身,以兆家瑞。 克广厥德,永为国祥。 (现有瑞字辈)  安徽泾县白华郑氏字辈: 浮派排行(廷献公支谱) 浮派至七千,万官荣於后 寿孙佑元和,德景元汝守 男派排行(白华字派)一日文明啟,天延世祚昌 家修惟懋学,国士庆聊芳 新增男派排行 毓積英华发,人材大吉祥 永怀宽厚道,宗绪颂绵长 女派排行 秀枝青荣媛,庆集和为先 德顺传芳味,静正婉齐贤  新增男女派排行 懿范声闻远,温良慈惠全 坤柔贞淑谊,金玉質同坚 凤台县顾桥镇郑氏字辈: 客永保锦以兆兰 阜阳郑氏字辈:(祖籍山东,阜南及泸州市泸县有同支):仁义礼志信,金木水火土。  阜阳颖上郑氏字辈: 传永念立德应 蒙城郑氏字辈: 抱德士元汇  无为郑家村郑氏字辈: 上天世光国、红卢笑守长、 云仁祖德大、克少友满昌  安徽郑氏字辈:子焕培振海(祖籍河南,现有培字辈)  安徽郑氏字辈:广钱紫相贤,诗书传家德。  安徽郑氏字辈:怀朝逢夫春 震殿国俊永 士贤家兴旺 立德大有成  安徽郑氏字辈:奉启树春天,芝业发大万。园杏花、青草结果 (现有芝字辈)  安徽郑氏字辈:一字文明起,天严世作昌。 家修伟美石,锦秀照连芳。  安徽郑氏字辈:侯字 恒仁孝德志胜贤。(现有贤字辈)

郑氏五十六字辈篇(二):郑氏族谱(二)


家谱
郑姓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外,其余全部销毁。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郑姓家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一些人为的因素,大多未能保存下来。家谱的持有者一般奉行秘不示人的家规,另外在新的家谱修撰完毕以后,旧的家谱除留下一两部保存在宗庙中外,其余都要全部销毁,以免外流和不肖子孙售与他人。无疑,这是郑姓家谱在流传和保存过程中困难重重和不为人知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一些郑姓人自己编订的族规家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保存家谱的规定。如在西山郑氏《昌世堂条例》中,就明确规定“若有不肖鬻谱卖宗,除由绅耆鸣众责罚外,其昌宗者摒逐不准人祠、如己制有私谱,即须禀官追缴治罪”,对家谱的保存有较为严格的约束。所以,尽管郑姓在历史上不断修谱和续谱,但真正能保存到今天的并不多,特别是为世人所知的十分有限。据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和家谱资料收藏中心所收集到的历代郑姓家谱、以及保存在宗亲会、研究会或个人手中已为人知的家谱数量看,也仅仅只有50部左右,且绝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国时期修撰的,这显然不足以反映郑姓家谱的全貌,与实际的郑姓家谱数量相去甚远。
目前已知的郑姓家谱,明代以前的都未能保存下来,能够见到的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但这些家谱中无不涉及到明代以前的内容,有些还是此前家谱的重修或续修,所以较多地保留了以前的内容。如浦江义门《郑氏宗谱》,原是在南宋以前家谱的基础上修撰的,其中还有宋代硕儒欧阳修、朱熹等人的序,但至宋末元初时毁于战乱,直到元朝中叶时才得以重修。后来在明清和民国时期又14次续修,成为一部内容完备的家乘谱牒。这种不断修撰和增补的做法,在郑姓家谱中具有普遍意义。
今天保存在国内外不同机构和个人手中的郑姓家谱,从谱名和修撰时间上看,主要有明代的浦江《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掌庵谱略》,清代的《包山郑氏族谱》、《云阳郑氏宗谱》、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莆城郑氏宗谱》、《南湖郑氏大宗谱》、《郑氏大成谱》、《慈邑灌浦郑氏宗谱》、《太康郑氏族谱》、《偃师郑氏家谱》、《石马郑氏宗谱》,民国的《南湖郑氏族谱》、《通山郑氏家谱》、《虞山郑氏支谱》、《郑氏大统宗谱》、《如皋郑氏族谱》、《姚江烛溪郑氏宗谱》、《牌前郑氏宗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大里郑氏家谱》以及修撰时代待查的《西村郑氏族谱》、《白蒲郑氏族谱》、《沙市郑氏族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相城郑氏宗谱》、《山东郑氏世谱》、《浦城郑氏宗谱》、《河山郑氏家谱》、《郑氏续修大统宗谱》、《岵山郑氏族谱》、《永春城关郑氏族谱》、《玉溪郑氏家谱》、《南京郑氏咸阳世家宗谱》等。这些家谱的规模有大有小,卷数多寡不等,—多者30余卷,少者仅1卷,其内容也随之各有详略,各自代表了郑姓家谱的不同特点。
 
郑姓家谱文献目录
河北宁晋·郑氏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 (民国)郑凌霄纂修 1930年铅印本八册
山西·洪洞郑氏族谱二卷 藏地:美国
(清)郑止齐等辑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菊园刊本 四册
江苏漂水·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柘塘乡富塘村 (民国)郑谦纂 1924年启任堂木活字本
江苏·宝应郑氏家谱八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乾清辑清康熙间刻本
江苏如皋·白蒲郑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河北大学南京大学美国 (民国)郑承霖主修 郑振万增纂 1926年铅印本
江苏丹阳·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郑若兰主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孝义堂活字本二十册
江苏常州·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郑荣佳郑钟莲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兰陵郑氏敦睦堂木活字本江苏漂阳·漂邑古瑶义门郑氏宗谱十六卷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吕堃生纂修 郑曜烯协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孔安堂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无锡·郑氏大统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苏州大学 (民国)郑炳泉纂修 1940年书带草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扶风郑氏宗谱四卷 藏地:美国 (民国)顾士华主修 1914年仁本堂活字本 四册
江苏常熟·虞山郑氏支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南京市博物馆 江苏常熟市图 书馆(缺卷7—10) (民国)郑浩文 郑铭孙校正 1915年活字本
江苏吴县包山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清)郑伯兴郑性学纂修清康熙七年(1668)刻本 一册
江苏吴县·包山郑氏族谱二卷世谱一卷贞节录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匡钜纂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续修刻本 四册
江苏吴县·包山郑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缺卷5) (清)郑谋(王追)重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宗祠刻本十二册
江苏吴县·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吉林大学 上海图书馆 (清)郑栋修清乾隆四年<1739)刻本济美堂刻本六册
江苏吴县·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残缺) 人民大学日本 美国 (清)郑启俊等续修清乾隆五十六年(179”刻本六册
浙江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美国 (清)郑思孝等续修清成丰十年(860)木活字本 十二册
浙江·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郑可宗等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永思堂活字本十二册
浙江·萧山郑氏宗诺十二卷 藏地:日本美国 (民国)舒耀等增修 1924年永思堂木话字本十二册
浙江宁波·半浦郑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一夔等重修清道光十九年“839)佑启堂活字本 四册
浙江宁波·蛟川前灵绪乡郑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清)郑传澜刘翥轩纂修清光绪七年(1881)通德堂木活字本 十册
浙江宁波·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清)余燮朱宗燮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通德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浙江宁波·天封里厥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民)郑烈承 郑述承纂修 1919年承志堂钞本二册
浙江宁波·荫绪乡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民)郑一夔郑瑾芳等重修 1920年郑氏通德堂木活字本(清)郑畴等纂修清宣统元年(1909)贻清堂木活字本七册
浙江上虞·郑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清)郑春茂主修 郑恒生 郑春潮等同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孝义堂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嵊县·江南珠溪义门郑氏图谱口口卷 藏地:浙扛嵊县图书馆(存一卷)木活字本
浙江兰溪·兰江郑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兰江溪县姚塘下乡郑村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木刻本
浙讧·兰溪郑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赤溪乡郑麻车村
浙江·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高潮乡陈家里河(缺卷2)清光绪十七年(1891)木刻本
浙江·兰溪郑氏族谱二十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灵洞乡龚塘 1927年木刻本
浙江·兰溪郑氏族谱二十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7、17—10)
(民国)郑品瑚重修 1930年重刊本十册
浙江兰溪·郑氏宗谱二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永昌区扬塘乡 1931年木刻本
浙江·兰溪后郑郑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和平乡 1946年木刻本
浙江浦扛·浦阳郑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兰溪县白沙乡陶宅(共九部) 1929年木刻本八册
浙江衢县·厚街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郑启等修清同治十二年(1873)刊本
浙江常山·连峰郑氏宗谱卷 藏地:浙扛常山县青石乡九龙山村(存卷4) (清)汪柄寅续修清咸丰七年(1857)木刻本
浙江常山·上处郑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东案乡上处村(存卷 3、4)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浙江常山·象湖郑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浙扛常山县五里乡象湖村 (民国)徐震等重修 1917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秀川郑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扛常山县五里乡山底村溪头山 (民国)王逢图重修 1927年木刻本
浙扛常山·郑氏宗潜入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同弓乡赤阳江村叶姑岭 (民国)范兴宾重修 1927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定阳浮阳郑氏宗谱十一卷 藏地:浙扛常山县大桥头乡浮河下楼村 (民国)刘斯盛重修 1939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郑氏宗谱五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阁底乡山溪边村 1943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官池郑氏宗谱二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金源乡高角村寺坪浙江常山县金源乡于里村
浙江常山县东案乡官塘坞村 (民国)毛文瑞修 1948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古石乡九龙山村(残)钞本
浙江常山·郑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东案乡田蓬村(存卷 2、3)
浙江仙居·乐安郑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 (存卷10)清同治十一年(1872)木活字本
浙江遂昌·郑氏宗谱 藏地:浙江遂昌县泰源乡下村 1942年刊本五册
浙讧遂县·郑氏家谱 藏地:浙江遂昌县三川乡东横 四册
浙江缙云·五云溪淤郑氏重修宗谱 藏地:浙江缙云县档案馆(存卷2—6) 1937年本活字本
浙江云和·郑氏宗潜卷 藏地:浙江云和县文管会(存一卷) 1934年刊本
安徽徽州·新安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明钞本 一册
安徽歙县双桥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明)郑民瞻编 郑九夏绘图明万历五年(1577厢本 二册
安徽歙县·双桥郑氏续异姓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文然修 清钞本
安徽·歙县郑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明钞本
安徽歙县·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明钞本
安徽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图书馆 (明)郑岳纂修 郑维诚增补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家刻本一册
安徽桐城·郑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郑养平等修清同治五年(1866)活字本 二十二册
安徽桐城·郑氏宗谱十六卷首三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郑心桂等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治端堂木活字本十九册
安徽·桐城郑氏宗谱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存卷1)清松茂堂刻本一册
安徽桐城·桐西郑氏宗谱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存卷首) (民国)郑辅东修 1913年松茂堂刻本一册
安徽怀宁·笃庆堂郑氏续修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7 17、 18)清光二十五年(1845)木活字本
安徽怀宁·笃庆堂郑氏重修宗谱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木活字本
安徽怀宁·礼义堂郑氏宗谱 藏地:安微安庆市图书馆(存卷首) (清)郑继周 郑荣进等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安徽贵池·郑氏大成宗谱三十四卷首二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
(清)郑岳士 郑弘遇修纂清康熙三十九年(16妁)刻本 十六册
安徽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明正德修 清重刻本一册
福建连扛·马鼻半山郑氏族谱一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清)郑大敬郑秉帮等续修清宣统三年(1911)本
福建连江·溪东郑氏族谱五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民国)邓长锦 陈古荣等续修 1943年稿本
福建莆田·郑氏大宗系不分卷 藏地:福建师范大学 (清)郑风超编辑南明隆武间钞本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十四卷 藏地:福建师范大学 (清)郑惠元纂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本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大宗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福建师范大学 (清)郑邵勉郑时敏等重修清钞本
福建莆田·南湖郑氏族谱 藏地:北京大学福建省图书馆 福建师范大学
(民国)南湖郑氏修谱办事处修 1949年铅印本三册
福建南安·石井本郑氏宗族谱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福建省图书馆福建师范大学 (明)郑芝龙修明崇祯十三年(1640)修 1961年厦门市博物馆 筹备处据清道光十三年(1833)郑鹏  程钞本翻印油印本
福建南安·郑氏世代潜 藏地:台湾 (清)郑叔仁修清咸丰四年(J854)钞本—册
福建南安·石井本宗族谱 藏地:台湾 美国 (清)郑名山等修清嘉庆六年(1801)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钞本
福建南安·石井郑氏本宗族谱一卷附伪册底密奏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郑名山纂修旧钞本 一册
福建南安·后山陂郑氏族谱 藏地:台湾 (清)郑维隆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印)钞本一册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二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李呈辉李景炎等重修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刊本 二册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三卷 藏地:美国 (清)陆锡熊等序清光绪十四年(1888)钞本 三册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锦和增辑清仁德堂钞本一册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不分卷地:上海图书馆钞本 四册
福建永春·桃源郑氏族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钞本 二册
福建·东山祥瑞堂郑氏族谱 藏地:福建东山县志办 (民国)郑伯后 郑泽源等纂 1940年钞本一册
福建南靖·四城郑氏家谱 藏地:台湾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钞本 一册
福建·浦城郑氏宗谱五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清)郑玉麟撰修清同治九年(1870)刻本 六册
福建·浦城郑氏宗谱六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民国)郑玉瞬等续修 1942年刻本六册
福建上杭·堂郑氏族谱 藏地:台湾 (清)郑廷桦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钞本 一册
江西萍乡·萍南赵家源郑氏族谱卷 藏地:江西省图书馆(存卷1)木活字本
江西·东里郑氏重修家谱一卷 藏地:江西档案馆
山东乐陵·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 (清)郑固等序清道光十一年(1831)刊本一册
山东日照·郑氏家乘 藏地:山东日照市图书馆 (民国)郑作惠修辑 1924年石印本
河南太康·郑氏族谱七卷 藏地:河南太康县档案馆 (民国)郑重三纂 1935年铅印本
河南·郑氏宗谱附抑过轩主人年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山西图书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民国)郑值昌修郑裕孚述 1944年铅印本一册
湖北新洲·郑氏宗谱二十六卷 藏地:湖北新洲县潘塘乡郑楼村 (民国)郑由三 郑南山续修 1943年木刻本
湖北·沙市郑氏族谱不分卷藏地;人民大学江西省图书馆一册) (民国)郑德耆修 1922年三秀堂石印本
湖北·通山郑氏家谱八卷首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美国 (民国)郑家清纂修 1921年翼经草堂活字本
湖北秭归·郑氏家谱世系录卷 藏地:吉林大学 湖北秭归县龙口区 (民国)郑万瞻 郑昌思续修 1915年铅印本
湖南宁乡·郑姓三修族谱十八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11、17) (清)郑梅生纂清光绪十一年(1885)活字本
湖南衡山·郑氏五修族谱十六卷 藏地:中央民族大学 (清)郑阜康编清光绪二十年(1894)堂活字本 十六册
湖南桂阳·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郑桐炳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活字本 四册
湖南蓝山·郑氏宗谱 藏地:湖南蓝山县档案馆一九四二年修
湖南益阳·郑姓续修族谱二十二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5—18、21、 2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活字本
广东潮阳·郑氏受姓著代世系不分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民国)郑凤超著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义门郑氏家谱二十八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郑希桥 郑藻如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铅印本 二十八册
广东中山·郑云西祖房谱牒四春 藏地:美国 (清)郑朝举等序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郑荣远堂刊本四册
广东东莞·郑大崖祖房谱春 藏地:美国(存卷3—8)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青云堂刻本 一册
广东·程乡郑姓历代族谱 藏地:台湾 (清)郑竺亭序清光绪十八年(1892)钞本
四川泸县·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郑光中 郑恺瑞纂修 1928年泸县石印本 二册
四川资中·郑氏族谱二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掷中武纂 1943年资中郑氏石印兼排印本 二册
四川·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钞本
云南晋宁·郑和家谱考释 藏地: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美国 (民国)李士厚著 1937年云南崇文印书馆铅印本
云南蒙自·富江西山郑氏宗谱五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存卷1—3、5) (明)郑荣敬 郑存经纂修明钞本
郑氏统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郑仲纂修明嘉靖九年(1530)钞本一册
郑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郑光觉郑晦纂修明隆庆元年(1567)郑崇健钞本
营荫郑氏家谱五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明)郑周世 郑继世纂修明万历九年(1581)家刻本 一册
郑氏宗谱 藏地:曲阜师院 (明)郑应鸣重录明崇祯元年(1628)本二册
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明)郑冬老撰钞本 一册
科井郑氏宗谱卷 藏地:福建仙游县档案馆 (清)郑和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修钞本星源
银川·郑氏宗谱六卷卷末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永彬等纂辑清乾隆四十年(1775)活字本 四册
义门郑氏宗谱 藏地:浙江图书馆 (清)郑士祯编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五册
郑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培先纂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樵月齐活字本 三十八册
瑞屏郑氏宗谱三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氵秦)梁等重修 清光绪五年(1879)活字本二册
郑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尚宏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活字本 十册
郑氏传家簿 藏地:台湾清光绪二十八年(1903)钞本郑氏宗谱六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郑贤惠等修清宣统三年(1911)雍睦堂活字本 六册
续修白华郑氏宗谱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存八卷末一卷)清末刻本
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清钞本
尊阳郑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中国国家图书馆 杭州大学 (民国)郑先贞等续修 1918年活字本 十二册
郑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1927年钞本五部
郑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民国)王召棠修纂 1929年木活字本 四册
郑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郑继 续修 1939年活字本 九册
增修郑氏族谱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卷6—9)民国刻本 一册
郑氏二修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民国石印本
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郑来禄等纂写本 一册
郑氏族谱 藏地:美国写本 一册
郑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潮阳县博物馆 郑午楼主修
 
五、历史名人
郑 玄:汉代创立郑学。 
郑成功:明末名将。 
郑 和:明航海家。 
郑 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绍忠:清广东水师提督,抵御外侮名将。
 
六、宗亲社团
40年代后期起,组织或恢复、改组成立的宗亲团体有台北郑氏宗亲会、嘉义县郑氏宗亲会、彰化鹿港郑氏宗亲会、台南郑氏宗亲会、全台郑氏宗亲会,台北市郑氏宗亲会、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等多个宗亲会、家族会。这些宗亲会在各地均建有宗祠,多数且设有各类教育、文化基金和经济、慈善、互助等分机构。冠以“世界”两字的宗亲会,除个别无固定会址者外,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宗亲团体没有隶属关系。 1974年4月29日,海内外郑氏宗亲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章程》,成立了组织和管理机构,选举出《总会》领导人。郑彦(台湾)当选为理事长,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正式成立。总会的宗旨是:"阐扬祖德,增进宗谊,团结互助,共谋福利,并为宗亲举办各项服务与福利,及致力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
 
七、郑姓字辈
字辈谱又称字辈诗,是与古代郑姓人的血缘和取名有关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其影响甚至达到今天。所谓的字辈谱,又称派语、行派诗、行第、派引、排行等,是记载宗族世系人名的排行用语。由于多用四言、五言、七言诗的形式表示,因此又称为字辈诗。根据近年一些学者的研究,用一个特殊文字表示同宗族内的父祖兄弟之间的特殊关系的现象在汉代时已初露端倪,至魏晋南北朝时有了更多的使用,但真正形成字辈谱或字辈诗则是在私家修谱之风大盛的宋代或者以后,至明清时形成高峰,其余绪则延绵至今。
在北朝时郑氏北祖一支中,郑述祖兄弟5人共用“祖”字,郑思明兄弟共用“思”字,郑敬道兄弟共用“道”字,郑子贞兄弟共用“子”字。等等,便可认为是后世字辈谱的滥觞。只是因为这时的郑姓人刚刚使用字辈,在使用中还不像后世那样有强烈的意识和严格的规定,也没有形成字辈谱或字辈诗,所以还是十分不完备的。此后,经过隋唐五代以至宋朝时期郑姓人的不断摸索和探讨,特别是由于为了适应不断迁徙和人口增多以后能够准确区分长幼尊卑次序韵需要,郑姓人才像全国其他姓氏的人一样,开始在修谱时编订字辈谱,在生活中使用辈谱中的字,形成以字辈取名的新的取名特点。
字辈谱多是同一个家族在初次修谱时由有关人员编订的,然后由族人按照辈份的高低依次从中选取一字,同一辈份的人只使用同一个字,接着再另取一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形成“姓十字辈+名”的固定格式。一旦这些字被依次用完,则要在下次修谱时再进行续补。这样,只要是同一宗族的人,不管人数有多少或者迁往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报出了自己的名字,族人就可根据其名字所排列的次序来确定其辈份高低,原有的辈份混乱和不知所出等问题便都一概不存在了。
由于郑姓的字辈谱编修的时代是在唐宋大播迁以后,编字辈谱时又不可能把天下郑姓人都集中起来确定昭穆次序,因此大多是根据各地的习惯把血缘关系完全可以考知的人集中在一起编订字辈谱,而对别的地区的郑姓人就无法编入,因此也就形成各地有各地的字辈谱、内容完全不统一的客观后果。
尽管各地郑姓人所使用的字辈谱有较大的区别,但在体例和编排形式上还是有其大致相同的特点,其中有些字辈谱还是寓意深刻的字辈诗。如惠州葵坑郑氏的字辈谱是:“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芝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风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明廷上,文武经邦有。”泉州惠安小蔗乡郑姓字辈谱是:“兴隆知祖德,显达念君恩,复回同一派,攀举陟龙门。”武荣网洲派郑姓字辈谱是:“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学成曰士,德进谓儒。”在这些字辈谱中,所用的全是吉祥字,所表示的也都是尊祖敬宗、寻根追祖,龙凤呈祥、家业昌盛、诗书传家、世泽延绵等良好愿望,在郑姓字辈谱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上谱中的每一个字拆开来就是派序,合在一起又是寓意深刻的字辈诗,具有双重作用,因此也就更具有文化意义。
浙江浦江义门郑氏中,历史上曾使用过:
“尔若遵祖训,兴隆定可期,修齐能善继,垂裕自咸宜”等字辈谱
福建漳或广东潮阳、台湾等地,则分别使用:
“文化诗简镇边疆、永配乾坤白天然”、“朝锡熙良,际会永康”、“初可必克承、孙烈有明征”
永春州乾灰呈靡派:
常文恒洪思乔启荣振、月宣尔美奕世庆绥犹。
惠邑葵坑开基派是七字式:
钱妣发祥甚攸长,宗家芒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敬礼义,兰桂腾芒立纲常,继志凤规千载永,崇功尊训重年香,子孙蔚启明廷上,文武经邦有。
语江派:
光国崇文德,安邦建武功,纪先雄继志,勋业际昌隆。
石井派:
越明别食,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色。
永春桃源渡台派,为:
火木相洛,传业必成。
海澄派,为:
祭用蒸尝仰酬祖德,礼循昭穆克序人伦,文章绵世泽,家国庆绥安。
泉州安溪积德乡新康里派为:
(名次)煌观先祖基,尊显受恩怡,仰奉丹书赐,芳声远代期。
(字次)荣华耀彩照古今,蔚起英豪应瑞时,克绍葆封光世德,联科发甲步天地。
 
八、当代郑姓及其分布
华北、东北地区
郑姓在北京居第22位,在辽宁居31位,是华北,东北的大姓之一。
华北、东北地区,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天津、北京、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是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较为广泛的地区之一。根据近来对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郑姓人口占北京人口总数的0.797,占辽宁的 0.567,分别位居第22和第31位,其他各省市的情况也大致相同,可见郑姓在这些地区所拥有的地位。
郑姓人向华北、东北地区的迁徙,以迁入山东为最早,其有关内容我们已经在第二、三章中有所涉及。其著名的郑姓聚居地除泰山和北海高密任城临淄等地以外,又有孔子弟子郑国所居住的邴邑,以及兖州、济宁、刚县、宁阳等等。到了当代,郑姓人的分布进一步广泛起来,如电影艺术家郑重是掖县人,田径名将郑凤荣是济南人,抗日烈士郑增信是蓬莱人,中共郓北县委书记郑鲁山是东平人,医学名家郑麟蕃是黄县人,等等,分布几乎遍及山东全省。
山西省郑姓人迁时间较早,在汉代初年就已知名。如我们在第三章中所提到的汉武帝舅卫青之父郑季,家于平阳,是山西郑氏知名最早的人。此后,郑姓又在永济、河东、阳城、祁县、太原、朔州等地获得了发展,并累计出了唐代太子太师郑霸、后周韩国公郑仁诲、后唐司徒郑琢、宋代太仆少卿郑本、元代剧作家郑光祖、明朝兵部右侍郎郑崇俭等著各人物。当代的山西郑姓人,在血缘上大多与他们有关,在分布上除以上述地区为中心外,又有一些     
知名人物生活在洪洞、沁源、五台、黎城等地,共同成为山西郑姓的几大居住中心。
河北郑姓的来源最早与郑氏由中原地区到这里避乱有关,后来又因一些政治和社会原因不时有人迁居这里。在当代以前,郑姓人在河北已分别居住在魏县、永年、邯郸、枣强、沧州、涿州、宣化、徐水、河间等地,并有唐代宰相郑(忄音)、五代凤翔节度副使郑阮、元代昭永大将军郑温、明朝兵部尚书郑洛、清代江苏巡抚郑瑞、直隶提督郑魁士等人知名于世。    近代以后,郑姓人又在滦南、新城、深县、静海、丰南、东光、玉田、蠡县、安新、宽城等地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北京郑姓自元朝以来开始引起重视,但其影响却一直较小。其原因大致是在这里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以后,尽管有全国许多地区的郑姓人到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舞台上进行活动,但仍然以原有的籍贯相称,去世后也几乎全部归葬原籍,因此,真正以北京为籍贯的历史人物并不多。只是到了近现代以后,留居下来的郑姓人才有一些以北京为籍贯,在注籍时也以北京籍登记,才使当地的郑姓人显著增加。如在1982年进行全国人口普查时,有人对北京24948人的姓氏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其中有198人姓郑,这种结果,使郑姓在北京大姓中成为第22大姓,并占被调查总数的0.79。当然,居住在北京一带的郑姓人也并非绝对是在近现代以后才有人知名。如明代大兴人郑永宽由于是皇妃之父,官至都督同知,其子孙也都分别在朝中担任都指挥使等职务,便是一个典型事例。另外,在北京东部一带,也有明代御史郑已和清朝湖南布政使郑源、山东既墨令郑鸣冈等人一度贵显,说明至少
在明代时已有郑姓人落籍北京。
另外,在东北地区的辽宁省,约在宋代以后开始有郑姓人居住,其中大定(今喀拉沁旗)人郑宏及其子郑京、郑子聃等人知名于金代,分别官至金源县令、吏部侍郎,是当地在早期最有影响的郑姓家族。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满清政府实行向关东的移民政策,至使不可生活在山东、河北等地的郑姓人人迁辽宁,其中的一些甚至还从这里进一步迁到东北的其他地区。如著名的清朝遗老郑文焯原籍便是山东高密,直到清朝时才由其祖先落籍于奉天铁岭。至于当代有大连、沈阳、辽中、安东、建昌、海城等地的郑姓人知名于世,其家族的历史也大多能上溯到明清时期。
至于吉林、黑龙江、天津、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也都有一定数量的郑姓人分布。尤其是在吉林省南部,还生活着一些出自朝鲜族的郑姓人。而在黑龙江的穆陵、海伦,吉林的舒兰、伊通、珠河等地,也分别有一些出自郑姓的知名人物。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是郑姓人迁居较早和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据”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郑姓在上海各大姓氏中位居第36位,在福建位居第13位。尤其是在福建,至今仍有“黄郑排满街”的说法,可见其人口之多和分布之广。
今天的福建省之所以成为郑姓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与郑姓在历史上不断地向这里的迁徙和繁衍有关。如在西晋末年龙骧将军郑昭向今福州一带的迁徙,以及中原地区的郑姓人在唐高宗时期和唐朝末年的不断人迁福建,我们都已经在以前各章的有关章节中有所涉及。这种迁徙和繁衍发展的直接后果,便是郑姓在福建拥有广泛影响的最根本原因。
另外,从分布上看,郑姓在福建最早的居住地是在今福州一带,以后又陆续从这里迁往长乐、闽侯、晋江、泉州、莆田等地。其中在郑姓人内部被称为福州郑氏的分别尊郑昭和五代后梁宰相郑珏为祖先;莆田郑氏则起源于郑昭裔孙中的“南湖三先生”,进而又由“三先生”的后代分衍出泉州郑氏,漳州郑氏等,散居于福清、永泰、永春、同安、南安、龙溪等地。至于汀州、建州、建宁、宁德、连江、霞浦、崇安、宁化等地的郑姓人,也都各有源流,并拥有同样多的郑姓人口和影响。总的来看当代以前的福建郑姓,在分布上早期以今福州为中心,并呈逐渐向南发展的趋势,如今则是以闽中,闽南为中心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和近现代的福建郑姓人才,绝大部分都出在这一地区。如唐代的文学家郑减是福州人,宋代的郑樵是莆田人,明代的郑成功是南安人,当代文学家郑振铎是长乐人等等,无不如此。再者,从人口数量上看,尽管目前还没有人对福建全省的郑姓人口作一具体的统计,但对个别县市的人口统计却有人进行。如有同安县的44个自然村中,共有郑姓人口11794人;晋江有郑姓 1万余人,福州6万余人,福清13万余人,长乐7万余人。其中福清、长乐两地的郑姓人数量,都超过了当地全部人口的10o。而在福建全省,仅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中的25244人抽样调查,就有439人姓郑,占全部被调查人数的1.739,郑姓也因此在福建大姓中得以占据第13的显要位置。另外,福建郑姓人中还有许多迁往海外各地,是目前拥有海外郑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浙江郑姓最早与西汉初年齐国临淄郑姓的南迁有关,分布地区也在中部的会稽山阴一带。至唐代,又相继有中原人郑虔、郑至道等人迁居浙江,其后裔也分布于台州、临海、宁海、仙居、三门、天台,黄岩等地。宋代以后,又有一些其他地区的郑姓人入迁这里。如南宋人郑清之迁居鄞县,郑自牖迁居遂安,其后裔都发展成为当地郑姓中较有影响的支派。另外,如江西上饶郑氏迁居衢州,衢州郑氏迁居金华、建德、温州、遂安郑氏迁居浦江等等,也都为浙江郑姓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总计在现代以前,浙江郑氏已遍布在省内的湖州、归安、嘉兴、海盐、平湖、杭州、宁波、兹溪、兰溪、义乌、处州等地,并各有一些杰出人物知名于世。如汉代的太尉郑弘是山阴人,宋代太师郑清之是宁波人,国子监丞郑彦是严州人,郑汝冈是处州人,龙图阁直学士郑伯熊是永嘉人,元代学者郑忠是嘉兴人,明代礼部尚书郑沂是浦江人,学者郑圭是杭州人,郑伉是衢州人,御史郑公智是宁海人,清代名士郑宏是海盐人。到了当代,浙江郑氏的分布更为广泛,名人也更多。仅以人口论,临海有郑姓2万余人,其他地方的郑姓人口虽然缺乏统计,但大抵与临海的情况差不多。
江苏郑姓人迁较早,当代以前已散处南京、苏州、无锡、徐州、淮安、吴县、扬州、兴化、江都、江宁、江乘、吴江等地,以后又有较大发展。从人迁时间和血统源流上看,江苏省郑姓的来源最早与孙吴名医郑泉和西晋末年郑庠的南迁有关,其后裔也散处于京师建康一带。至南北朝时期,中原人郑颐父子迁居彭城。成为徐州郑氏的开基祖。此后,建康一带的郑姓人南迁或东迁,繁衍发展成为苏州郑氏、扬州郑氏、兴化郑氏等,徐州郑氏也迁往淮安等地,成为江苏郑姓的另一大支派。历史上的江苏郑姓名人,主要有宋代太尉郑戬(苏州人)、吏部侍郎郑望之(徐州人)、明代抗清英雄郑为虹(江都人)、清代画家郑板桥(兴化人)等,近现代则有音乐家郑觐文(江阴人)、海洋学家郑重(吴县人)、物理学家郑一善(武进人)、畜牧学家郑正留(太仓人)、医学家郑思竞(靖江人)、林学家郑万钧(徐州人)等。至于当代郑姓人口,仅泗阳县就有郑姓1万多人,全省和其他各地的情况尚待进一步的统计。
江西郑姓在当代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其中尤以弋阳、石城、泰和、横峰、修水、赣州、瑞金、铜鼓、清江、玉山、兴国、万载、上饶等地的郑姓人为多,影响也较大。历史上,江西郑姓主要由邻近各省迁来,有一些是由于做官的缘故在当地留居下来。其分布的中心主要在今东北部各地。古代较为著名的郑姓家族,主要分布在弋阳、玉山、上饶、贵溪、抚州、江州、德化、新建、袁州等地。并且拥有较多的人口。
安徽郑姓在历史上主要集中在徽州、池州、宣州、濠州、合肥等地,今天则以庐江、定远、合肥、长丰、宣城、来安,凤阳、英山、芜湖、霍丘、六安、歙县、祁门、桐城等地的郑姓人较为知名,其中歙县、宣城、合肥、凤阳、祁门等地的郑姓人便是直接由历史上的郑姓发展而来的,其他地区的郑姓则是这些地区迁出和进一步发展的。至于安徽郑姓的著名人物,在历史上主要有宋代盐铁督监郑昌(宣州人)、元代奉义大夫郑玉(徽州人)、明代剧作家郑之珍(池州人)、礼部郎中郑居贞(歙县人)、刑部尚书郑三俊 (池州人)、漳国公郑亨(合肥人)、名将郑遇春(凤阳人)、清代画家郑(日文)(徽州人)、科学家郑复光(徽州人)、学者郑相如(泾县人)等。
上海郑姓人迁较晚,早期郑姓也主要分布在今市区四周各县,知名的有明代嘉定郑氏、清代的青浦郑氏等,分别出了礼部郎中郑闳和画家郑基成等著名人物。近代以后,由于上海飞速发展,许多郑姓人也因各自的原因纷纷迁入,并在当地注籍。仅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在25092人中就有159人姓郑,占总数的 0.634。
中南地区
包括今天的河南和两湖,两广、海南6省,是郑姓人的发祥之地,同时也是郑姓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根据近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郑姓在广东大姓中位居第16位,其他各省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河南作为郑姓的发源地和宋代以前郑姓的主要居住地区,自古及今都是与郑姓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省份之一。正如以前各章所说的那样,郑姓人的先祖郑武公东迁郑国以后便生活在以今天的新郑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地区,在郑国灭亡后又在今河南东部和东南部的商丘、淮阳之间(亦即宋、陈之间)得姓,使这里成为郑姓人最早生活的地区。在秦汉以后,郑姓又先后在陈郡陈县(今淮阳)和河南郡开封县发展成为望族,进而形成郡开封郑氏,成为郑姓早期的核心家族。
西晋末年至南北朝隋唐时期,以郑氏为中心的郑姓人活动在今开封;一带,并有一些从这里迁出,进而发展成为各地的郑姓望族,郑氏也因此得以遍及天下。而留居在河南的郑姓人,除仍在原居住地继续谱写郑姓人的历史外,又有一些人迁居到省内的宋城(今商丘)、许州(今许昌)、南阳、汝南、相州(公安阳)等地,繁衍发展成为各地大族。如今的河南郑姓不仅仍在河南大姓中拥有重要地位,而且还在上述地区以外的新乡、郑州、洛阳、登封、潢川、息县、柘城、商城、信阳、确山、虞城等地获得了较大发展,使之共同构成河南郑姓分布的中心。至于郑姓名人,宋代以前的河南郑姓占据全国的绝大部分,许多在全国和郑姓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郑姓人都出在这里。
宋代以后,由于全国的政治中心开始转移,特别是郑姓人口大量南迁,才使河南郑姓在全国的地位出现下降。尽管如此,河南郑姓中仍然不断有一些杰出人物知名于世。如在宋代,开封人郑居中是著名宰相,郑头裔家族是外戚之家;明朝,南阳人郑刚是工部尚书,祥符人郑自璧是著名直臣,内乡人郑培是抗清名将;清代,商丘人郑廉是著名文学家;当代,罗山人郑远来原为红军独立团团长,柘城人郑廷珍原为抗日名将,郑海霞为体坛名将等等。以人口论,在河南中部的市,在1986年人口普查时有郑姓人口3552人,880余户,占全市人口总数的0.65,位居全市大姓的第22位。其他各地的人口尽管还没有作过确切的统计,但大抵与市的情况差不多。另外,尤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近年随着“寻根热”的兴起,不少居住在全国其他地区甚至海外各地的郑姓人都相继到河南寻访自己的祖根。仅一市,就先后接待了数批这样的团体。
广东省是中南地区郑姓人较多的另一个省份。在1982年人口普查时,有人对全省25646人的姓氏使用情况作过调查,发现其中有466人姓郑,占被调查总数的1.817。从历史上看,广东郑姓大抵于宋代时由福建南部迁入,属于“南湖三先生”中郑露或夹潦先生郑樵之弟栖之后,另一支宋太师郑清之的后代由上杭迁入。他的居住的地区最早在广东的东北部和东部,以后不断向西迁徙,形成潮州、惠州、广州、韶州、梅州、海阳、东莞、佛山、归善、番禺、三水、英德、阳山、新会、中山、顺德等地郑姓,其中的一些人还进一步迁徙到香港或东南亚地区,使广东成为仅次于福建的郑姓外迁大省。
到了近代以后、郑姓除在上述地区发展以外,又在五华、潮阳、澄海、海丰、陆丰、海康,阳江、遂溪、恩丰、吴川、宝安、汕头等地开拓了生活空间,并各有杰出人物知名于世。如在古代,广东郑姓名人有唐代节度使郑愚(广州人)、宋代理学家郑南升(潮阳人)、明代按察使郑安(海阳人)、清代直隶总督郑大进(揭阳人)、清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三水人)、实业家郑观应(中山人)等,当代则有孙中山先生缔造的建国粤军将领郑润琦(三水人)、电影艺术家郑正秋(潮阳人)等。
湖北郑姓大多是历史上由中原南迁的郑姓人后代,历史上有后周人郑建中、宋代状元郑毅夫、翰林学士郑獬、明代吏部尚书郑继之、大理评事郑结(黄陂人)、良吏郑达(广济人)等知名于世,其中尤以安陆郑氏在宋代连续出了两名状元(郑毅夫、郑獬),最为知名。到了当代,郑姓除在上述地区继续发展外,又分布在黄安、当阳、武汉、孝感、大治、大悟、通城等地,并各有名人著称于世。
湖南郑姓在历史上以长河郑氏和凤凰郑氏较为知名,入迁时间在宋代以前。至宋代时,出自长河郑氏的郑应龙进士及第,清代的郑敦瑾官至工部尚书,郑敦充、郑曰敬分别为良吏和学者,他们也都出自长河郑氏。凤凰郑氏则以世袭云骑尉知名,清代中期抗英而死的处州总兵郑国鸿便是这支郑姓人中的杰出人物。到近现代时,郑姓人已遍及该省的石门、益阳、长沙、浏阳、新田、邵阳、耒阳、平江等地,并都拥有一定数量的人口。
广西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郑姓人的人迁途径主要是从东部的广东及北部的湖南而来,在时间上也相对较晚,直到明清时才有廉州和象州等地的郑姓人知名于世。明代的廉州郑赐、郑靓以功名进,分别中举和进士,郑(音只)弟郑(音英)则以孝义知名。清代的郑献甫出自象州郑氏,晚清时是著名经学家。近现代时期,郑姓人的分布除上述两地外,又在桂林、宁明等地有人知名、郑姓也因此成为少数民族居住区内不多的汉族大姓之一。
海南郑姓则是从广东郑姓中分衍而来的,人口较少,并且主要居住在北部和东部一带,尤以琼山、文昌、琼海等地较多。近年来,随着海南省的正式建立,全国不少地方的郑姓人也随人才南下大潮进入海南,从事当地的开发和建设,为郑姓在当地的发展注入了一批新的力量。
西北、西南地区
像华北,东北地区一样,西北,西南地区尽管是郑姓人到达较早的地方,但其发展远不能与华东、中南地区相比,是郑姓人的分布范围较窄,人数较少的地区之一。
据1982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在这一地区人口较多的四川,陕西两省中,郑姓的人数分别位于第26和36位,占人口总数的0.848和0.580,远远低于华东、中南地区的人口比例。
陕西是郑姓始祖郑桓公生活的地方,也是郑姓在郑桓公之前的远祖活动之地,在郑姓历史上占据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其郑姓的来源相传与战国末年帮助秦国开凿郑国渠的韩国人郑国有关,以后在西汉、北朝、唐代等时期也有不少其他地区的郑姓人迁居于此,并有西汉隐士郑子真(勉县人)、名臣郑宽中(咸阳人)、金代宁州知府郑建充(富县人)、明代山西右布政使郑国昌(彬县人)等知名于世。到了近代以前,郑姓人已遍布于本省的澄城、褒城、汉中、韩城、华县、宁强、西安、咸阳、保安、南郑、华阴等地,并成为这些地区中较有影响的姓族之一。
四川郑姓大抵也是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由中原地区迁徙而去的,至今的不少当地郑姓家谱上都明确记载着他们出自郑氏、是郑氏的进一步分衍和发展。如今的四川郑姓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资中、白玉、南溪、富顺、宜宾、南川、潼南、达县等地,并有多人知名于世。画家郑洪流(南川人)、医学家郑铃才(达县人)、书法家郑诵先(富顺人)等等。
贵州郑姓相传主要出自郑氏中的“中祖郑氏”,直接祖先与唐代宰相郑畋有关。郑畋之子郑凝绩曾任壁州刺史,任职届满后留居当地,以后便成为贵州郑姓的重要祖先之一。至明清时的南方各省大移民中,又有不少来自广东、湖南、四川等地的郑姓人迁居贵州,进一步扩大了郑姓人在当地的队伍。明朝时,思南人郑安民是位安民保境的杰出人物,被赠与四晶官衔。至清代,遵义人郑珍则是一位著名文字学家。近代以后,生活在正安等地的郑姓人获得了较大发展,仅正安一县就有郑姓5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多,在当地拥有较大影响。
云南郑姓最早与相州(今河南安阳)人郑回担任泸县令并出任南诏执政官有关,其裔孙郑买嗣后来又建立大长和国,使郑姓人的势力在当地有了较大发展。如今的云南郑姓大多自称是郑回的后代,分布在昆明、宝山、陆良等地,并有原保山边防区政委郑刚 (保山人)、民革中央委员郑祖志(陆良人)等人知名于世。
生活在西北、西南地区的郑姓人,除上述各省以外,又在甘肃、青海等省以及宁夏、新疆、西藏等自治区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如在甘肃省,早在南北朝时就有郑氏的郑涛一支迁居陇西,谱称“西祖郑氏”,后裔也一直在当地发展繁衍。
据宁都蔚背岭状元及第郑獬墓碑及《宁都郑氏三修族谱》载:西晋因“怀帝变”(即永嘉之乱)郑鹰从山东莱州迁江西豫章西山(今南昌),其后迁宜黄候坑、石城南桥岭。郑玉付于唐大中九年由南桥岭迁宁都西关,为宁都始祖。五世郑义郎于五代后汉商居湖北安陆。七世郑獬,字毅夫,宋皇礻右五年高中状元及第。八世三郎(郑宣义)宋元间领全家返徙宁都,并扶三代灵梓归葬宁都蔚背岭“美人献花”形,据此,郑獬应定为宁都籍,亦为赣南第一个状元。北宋天圣间郑清之徙竹笮郑屋定居。明景泰后期郑德仁移居会同桃枝。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载:“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郑氏)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至“晋义熙八年壬子(412年),兄弟迁徙南康郡揭阳县(今江西宁都)石鼓逯速……后移居南桥岭。”又据谱牒及史志资料载:南唐时,郑彦华祖先二代为福建刺史,郑彦华荫隶,累升为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旋从后主归宋,太祖称其勇,封牛尉在磁针军。郑彦华祈归养,携子孙迁居汀州宁化石壁与长汀,为入汀州的始祖。后裔分迁汀州诸县、闽南与粤东。清初郑氏有迁深圳与香港、台湾等地。一系郑清之从永定迁连城宗溪,后入长汀河田开基。郑居中,居宁化,后裔万九郎郑环迁汀州城定居。
郑姓南迁,越千年发展成客家较大的一个姓氏。

郑氏五十六字辈篇(三):郑氏族谱(三)


封其同母弟名友,即郑桓公为于郑(今陕西华县东) 属周诸侯国—郑国。姬始的本源据传说,在古代黄河流域分布着许多部落,陕西一带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他们之间曾结成同盟,世代相互通婚,由此我国人民常称为炎黄子孙。炎帝是神农氏,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长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黄帝是姬姓部落的始祖,生活在姬水附近。后稷是姬姓的始祖,其母是姜嫄。西周是周武王灭商朝纣王后建立的,建都于镐(今陕西南沣水东岸) 。原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部落,它的始祖弃被尊为神农,号称后稷。至太王古公亶父时,迁居周原(今陕西岐县) 开始以周地名为国名,成为商朝的属国。太王子季历时,周渐强盛,季历被商王太丁所杀,季王子姬昌继位,为周文王,他统一了渭水流域,把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 ,势力发展到今的山西省南部和河南省西部。文王子武王姬发灭了商朝纣王后建立了周朝。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生产力更加提高,农业繁盛,文化进一步发展。宗法制和井田制是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周王朝盛时势力所及南过长江,东北至辽宁,西至甘肃,东至山东。西周从武王姬发至成王姬诵,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恭王姬繄扈,懿王姬  ,孝王姬辟方,夷王姬变,厉王姬胡,宣王姬静,第十一王的宣王是厉王子,即位十六年丁丑年公元前812年封其同母弟友即郑桓公为于郑,为周属诸侯国,后以国为氏,嫡传至桓公的十五世祖康公在公元前221年为韩所屏。周朝第十二王周幽王时,郑桓公见西周将亡时,把财产、部落、属眷连同商人迁至东虢和邻之间,后又迁徙至陈国与宋国之间荥阳郡(今河南省新郑县) ,后清之公迁徙至到福建省永定县南溪里龙安寨也。说明;为了让子孙后代了解和纪念祖宗,我们按照老族谱重新整理编写而成。
宗 传 八 句 诗桓武发祥沛攸长,宗家之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敦礼义,兰桂腾英立纲常;通德风规千载永,宗公家训万年香;子孙振启明庭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兴公前妣沛攸长,宗家之秀奕世昌;伯仲慈和敦礼义,兰桂腾英立纲常;通德风规千载永,宗公家训万年香;子孙振启明庭上,文武经邦有荥阳;
家 训 五 则一则家族和睦:二则尊长敬幼;三则为人正直:四则勤耕勤读;五则俭朴度日。
宗 公 辈 叙
清之公沛下辈叙,清铸祖、唐兰仁、均子德、峰深新、南近复、定振可文王、其遂丙、延有茂、兴仁义、礼智信、宗汉贤、经史通、立祜志、建乾坤、靖嘉声、献忠良、春常在、佐佑铭、启年华、伯仲慈、福康泰、奕世昌、孟杏阳、青榴端、夏秋桂、玄月平。郑  氏  谱谱牒之重于世也以明祖所自出合所攸同苟非谱之作文献何以徵世系何以明文献徵关世系明关斯何谓之谱哉慈福建省登州府永定县郑氏代有贤人难更仆数正江右名家之一也其祖出自荥阳又自澄州夏移河南郑州徙福建省历三百余载关予固有主之好而知其由敢出一言序其事以表郑氏修建谱牒之盛举也序读唐风搬杜而知同姓之可亲读小鸦黄鸟而知异性之不可恃盖溯其始而失不其源究其本以实核其派本有次昭穆由是而明亲疏由是而流沛虽远其言源不紊斯谱之所以为世重矣予所见世家巨族后生小子荡折离屋问其族则然有不能答者几何不是为路人而莫之识之今郑氏上追宗派历叙其由传及后裔虽千百世之下而不失源其流也予故重其事而肃以为之序焉。郑  氏  家  训盘古建极  本帷一生植颇繁聚居巽室各祖其祖族氏错出世代因之上传下袭圣人惧其流久而莫别也制为礼乐杀等以昭辩论纪乃有族之序焉原其本则未始不一吾郑本姬姓肇自桓公宣王季友弟中兴佐命封郑伯幽王辘山之变公仗疆场迄武庄会孙喈典坟叼列浚明弃官弗仕慕鲁礼义之邦迁居于鲁三世生予命名国矣志四方不忘本也予少尊祖训慕孝弟长羽成人之礼杏擅夫子设教师事就学禀质过纯佛获追随陈蔡齐楚宋卫间帷闭户穷经深思一贯之皆研究五载脉络分明觉知遇贤否皆具道性故尽已谓忠性己及人谓恕忠存诸己则为体恕发诸人则为用体合一物我无闻自浑然贯通所以天地得一品类赖于覆载夫妇得一子孙由于笃生万物得咸受裁于帷一之人而发育至日用活应非无一率由纪纲法非一无之立极格至城正修齐治平非一无以由博而归纳自微而之显内暨讫  九州外施及蛮   近之训得终自远之昭垂万代城帝王之心法吾儒之真传也  佩斯圣教躬膺道任恒虑世代外降索隐行陉 之徙穷高极值致令斯道不行治乱迭更服习遵道之士志颓力靡致令斯道不明特切大道一贯垂为传家至宝俾后世子孙悟本于一受敬国二义礼同德天真完固服膺勿失斯圣道常明予传有宗其承家肖子也可即谓之卫道功臣也可受者以垂训。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戌春王正月乙未日八世孙荥阳郑氏国子徒识。此之传自城南旧谱云宋绍兴戊寅季秋朱文公尝  书于览胜亭盖文公与吾族国翰公同登绍兴戊辰进士国翰来之公逊为此也今年远真迹不存谱中学或有脱误幸得传抄善本参校付梓愿吾族人各奉一遍宝贵之勿失传家训本源之。 郑 氏 本 源 考后人指氏为姓非古也姓者本源氏族分派也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是土而命之氏也郑氏本姓姬姓而姬周肇文王出自黄帝盖帝生于姬水因以为我郑姓也失其官守而串于戒翟之间不  传公刘公传庆节皇仆差弗毁喻公非高围亚公王季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穆王恭王懿五孝王夷王历王历王生少子宣王十七年封郑实为祖我郑开国以郑为氏其氏郑也派出于姬而时代先后则有贰焉郑子徒公讳国桓公八世孙也先世自于郑迁鲁不忘国本乃是郑氏一为宗国嫡传十四世至讳君乙康公为韩所并迁居于陈宋之间不忘本国也是郑佣考唐书郑氏宰相世系及我家谱出自君乙康公惟城南谱称子徒公。封    郑   考家谱云太始祖桓公讳友是周文王十一世孙乃历王子宣王姬静同母弟宣王十六年已丑封几内咸林地为郑伯考史记又云封于廿三年乙未就地封也又考陕西地有南郑鼎乃公偕民逃殁所当屋也则咸林之地为西郑是时公人为周迁徒善其职国人爱之为之赋再传武公辅平王东迁又得桧号燕十邑之地乃徒其封而施旧号于新邑郑者町也多电也町田丁  町然。尚书门第氏族荥阳郡郑氏乡土家风谱恭思:木本水源宜深追远之故世经人讳恰循继序之论追念我始祖自姜嫄以生后稷播时百谷功施至太王昭箕王迹王季勤劳王家后至商朝未帝纣无道文武龙兴伐暴救民盛周八百余载至宣王中兴恩封其弟伯友即我祖郑桓公于郑开拓郑国后子孙昌盛被韩所灭指国为氏虽年漂代远文献间或难微而因流溯源本发烂然有序也舜伦文攸钗岂数典参可忘值谱告而成颖为序圣愿后人谨赃匆替为序。郑氏历代名宿周朝郑国孔子弟子有令德后世追封朐山侯。郑氏交甫当适楚遵彼漠泉遇江姬二女解佩二珠与交甫受而怀之行数步二女不見珠也随失。郑舟楚佑伊子草地也诵其招子请以谏灵王王不能自克以及于难事见照公 
十三年。汉朝郑当时字庄陈人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景帝朝为大子舍人常置驿驷郊存问故人惟恐不偏其知友井开下名武士帝朝为大司农戒门下客至无贵溅兼留执实二十一之礼以贵下人常拒毂士进之帷恐后山东诸公翁然称郑庄以汲暗同烈九乡。郑均字仲虞仕诚人兄为县史颇遗均数谏不听即脱身为佣得钱帛为与吾曰物尽可再来召丧不可复得兄感动遂认廉名均累辟不起肃宗东巡幸均舍数赐尚书禄其身时号衣尚书。郑崇字子遊高密人帝哀时为尚书仆射曳革履进见帝曰朕识郑尚书履声因谏宠董贤帝谓君门如市何以禁人崇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后以直谏忤旨下狱死天下哀之。郑子真名朴褒中人家丁谷修道守默耕丁岩右六下名振京师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闯备礼聘之不应其清风足激贫俗古免民也。郑众字仲师从父兴受左春秋明三统历永平初以明经为给事中持节使匈怒不拜单于怒欲胁服之众拔刀自誓后复遗使众上言臣城不忍持大汉节毽球独拜章帝朝有宦者郑众字季序每则辞多受少。郑弘字巨郡山捻人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置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何东太守焦脱楚王英谋反发觉连及贶被收捕疾病道亡妻子被繄召狱掠拷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及皆改姓名以逃其祸弘独旨阙上章为贶诉罪显泉觉悟即赫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搊令政有仁惠民称苏恳迁淮阴太守元和初拜为太慰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着南官以为故事弘勤行德化为随车致两角鹿方道夹毂而行得一遗箭顷有人寻弘兴之问弘所欲日常遗苦耶溪载薪为难愿且南风暮北风至今尤然俗乎郑公凤。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履旧父册省浮秽虞松曰而令而后朱紫别矣。郑产泉陵人为自土乡啬人时辰凡产子一岁取出口钱人多不举子产勤百姓勿杀子口钱当自代出郡县为丧上口钱因得朱改白土日改产乡郑毅为邑令勤行穗化郡人拾宝救王还之春旱邑独得两邻境蝗虫群起治邑独无人称父爷。郑玄字康成高密人入关事马融居三年从质颖义问毕辞归辞归融曰郑氏生令去吾道东吴建宇初党祸作玄杜门珍业时何休著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粮发疾玄乃发墨守钺膏盲发疾休日康成乃入吾室操我戈而代我   国相相孔融深敬之告高密县将玄一乡曰郑公乡门曰通德门当道遇黄巾贼数万人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袁绍师翼州大会宾客竞设巽瑞百家互起玄随方便对咸出问表莫不欢从股注诗书易礼记义礼伦语孝经凡百余万合何进等荐辟该不就玄教授山中生草如菲叶士人名曰康成书带草玄序易日易之为名一言涵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袁绍辟郑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饮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赐自且及暮度玄欲三百余杯而温克之客终日元怠子益思后世号好经神。郑泉字文鼎陈郡人博学有奇志而性嗜常酒曰愿得美酒满五百斛船以四时银波得月  11:58:10甘脆置两头反覆没饮之惫即位而啖希月土酒有斗升减随即益之不快  孙权为郎中泉好面谏权尝之言曰宁畏龙鳞  对曰君明臣直立值上下讳实弘思不畏临卒同类日葬我陶家之侧庶百岁之后化而成士见取为酒壶实获我心。郑悫巍正始中于三服内集宾僚避置历阳取大荷叶盛酒刺令柄道屈茎如象鼻吸之名碧筩饮。郑道昭仕化魏为兖州剌史于城南小山起一亭刻石为记有云中岳先生在识能治民歌曰大郑公旧去五十载风教龙相同能琴造龙吟十年郑露公字恩叟其先生出荥阳过江入闽远祖昭尝过兴之莆江长相士风因迁祖坟于南山葬焉陈时莆龙未为县人不知学露公第庄公淑自福之永秦徙居于墓侧复选胜构书堂以修儒业后因梦及栓所居为金仙庵别架小书堂以居自露公倡学后莆人始兴学号为南湖三先生露公随太府乡庄公中郎将淑公别驾。郑虔公字弱齐荥阳人玄泉受其方置广文饭以为博士居官贫约   如也虔善书画尝自号其诗并画于献帝大置其尾曰郑虔三绝迁著作即后乏台州司府参军虔微时好书若无纸尝于慈恩寺前扫柿叶贮于数屋曰为隶书发久殆遍。郑姻字文明幼有奋志永员未除中书人后人制云羽仅周行敝藻王度以温润雅之居献约论恩之地元和初拜相从子余庆学居世元员中拜相对絪弟在南余庆第在北人称郑南相郑北相余庆子瀚初名涵弟进士援右辅阙敢言不讳宪宗谓余庆曰瀚乡之令子而朕之直臣也可更相资迁考中员外郎父宗立为瀚林寺读学士历户部尚书谥曰宜有文集制诰三十六卷行于世。郑仁表肃于豪夹有文仕为起居郎以门阀文章自尊曰天瑞有五色云人瑞有仁表其父肃拜相挺有大神节。郑审丹唐诗人。郑史字维直宜春人开成元年进士易博士积官为永州刺吏有赋百遍又有诗十二首见扬宣集。郑谷乃郑史子字守恩幼岁而颖悟七岁即能诗先启三年举进士幼有名誉司容见而奇之因附背曰当代风骚主僧齐己携梅诗旨之谷为改数枝开齐已觉不下拜以为一字师也称为郑都官鹧鸪诗极佳人谓之郑鹧鸪咸通十哲中人鹧鸪诗云暖戏烟芜锦羽齐品流应得近山鸡两晋青草湖边花落黄陵庙里啼遊子乍间征湿隹人绝唱翠眉依相呼相唤湘江阔荏竹丛深春日又赠歌者诗云花木楼台近几徽清歌一曲到金壶座上也有江南客莫问春风唱鹧鸪益鹧鸪江南所产志常南向不思花但总东西回朔然开翅之始必先南者古乐府有鹧鸪曲则思归。郑城字中虞闽县人会昌中及弟文笔峭绝累官国子司业型部郎中郢安登三州刺史唐艺文志载有其集同县人林滋亦会昌中及弟长于诗赋尝为边城晓角附后王锋辟为判官有詹雄者长于诗笔壮时诚文滋附雄诗为闽中三绝。郑志道知天台县为政宽简务教化民心悦服秩满邑攀留不忍其行因留家松罔至今松关有留郑故事论民书七遍尚存。郑遨字云叟滑洲人敏于文辞昭宗时进士见世乱乃隐于少室山与李道毁罗隐之友善号为三高士遨妻数以书劝还家遨辄投于火后晋高祖以谏议召 
不赴赐号逍遥先生。郑綮字蕴武荥阳人举进士昭宗时累官中书门下平章事初綮善诗多恢谐时号郑五歇后休乾宁初相拜昭下綮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时事可知矣玄朝侃然元复故熊未三月以太子少保致仕綮尝云诗恩在坝桥风曰中驴子背上綮为卢州刺史时黄剿为钦兵郑潭珂输子以父荫补弘丈校理历谏议大夫迁御史中丞文宗时坐延英论诗工否潭曰孔子所册三百篇其非雅正者鸟足为天子道哉潭长子经学稽古守正常甚重之陵苦自持不造次兴人颖冶位至相国所居未常增师人谐佈其素风。郑元踌贞元中持节苗可汗所让无所屈徐乃责其负约实厥愧服引兵迎太祖赐书谓口代可汗。郑数五代字台文姿采如峙玉唐未为风翔节庆使大破黄巢兵上曰数儒者之勇乃尔进司空平章事。郑文宝字仲王宁化人太平天国中进士累官工部侍郎尝题缑氏岑山之秋阴汗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逝不知何处夜吹又题绿野堂云水暖欧竹啸子溪深桃李卧开花欧阳修称其不敢感于王摩诰少陵。郑向字公明陈留人举进士甲科为人理祥事累迁龙图阁直学任知杭州卒五代乱亡事册多漏失向著开皇纪三十卷摭拾遗事颇有补焉。郑獬字毅夫安陆人补宗策仕祝天愿得忠考状元唱名乃獬也徽时梦谷小池视其臂上生白癣视小中影头已出龟有史云此玉龙池后边不辟初举固予第五人谢启云李广才气自谓元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皇裕五年上御崇正殿诚然正象天地赋进士第一初通判陈州入直贤院英宗即位獬言陛下初监御愿申奏中外许令尽言有可采录召兴之对必能益治通神宗朝翰林学仕有翰林夜直诗中郎宜学仕家居林令草待中麻紫泥金印才封了莲炬烧残一寸花。郑戬公字天体天圣初试云瑞纪官赋宗郊一李靖巨二郑戬三高若纳四会公亮五知长安表曰听严城之鼓钟未卜何辰植劲节于雪霜更观晚岁上称诵者数者四曰戬气识英豪联将用之为相官福密付天体娶李氏女与范文正为连袂选吕王为婿后拜为相。郑侠公字介夫福清人宗熙七年出仕为御史因王安石学举进士熙字中监东京西门上和荆公诗云何处难缄口熙宁正失中四方三面戟十室九家空见佞眸如水闻忠似聋君门深万里焉得此言通时元旱侠以本所见流漓之民扶老携幼饥寒困苦之状哷画工为流民图上献之且曰使陛下官臣之图臣行之计曰不雨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慢天之罪神宗览毕下责已诏置方田保青苗诸新法凡十八事越三日大雨荆公乱位荐吕惠卿侠王安石吕惠卿所误不极乃取唐书房杜姚宋林甫国忠画为两轴一曰君子正直社稷之臣事业一邪曰曲小人容悦之臣事业执政怒送汀州编管元裕中起为泉州教侠以忠劲竞为小人所害併终身至今金陵有一佛先生祠。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登进士第累官知枢密院加少师三封国公卒追封华源君王谥文王微宗时蔡京数劝功契丹君中力陈不可谓京曰使百姓灵脑肝塗地公实为之由是议寝。郑樵莆田人学博强记搜奇访古遇庄书家必储留读尽乃去过目不忘凡经使
 
礼乐天文地理虫鱼草木方书之学谐有辩论辩绍兴中以荐召对授枢密院编修所著书凡五十八部有通志略行世尝居夹漈山学者称为夹漈先生。郑绮浦江人通春秋事亲极孝父照系狱当死谏上书清代事遂白母张病攣抱持苦婴儿三十年懈琦监设誓言子孙母分财异乾道间赐号仲索处士子孙守其。郑会公事详分注。郑侨字惠淑少有大志初上礼部为举首与兄万同乾道五年廷试时有司奏侨策二孝宗览而异之耀第一除著作部兼国子实录院属官吏封介然静重自守不一至执政之门以左氏春秋侍讲东宫为陈大义而猫拳于臣君父子小人之际历官参知政事不市恩不干誉不立党不私好恶欲以清静和平辅天玄然之治历枢密院事恳以疾辞宁宗累次慰留之寻以观文殿学士致士卒华侨孝友端重簡淡无欲平生所为该有尝度故令名大节为世所重用受知三朝见称忠尝。郑清之字浩源覃之孙少从楼昉学泰中进士理宗潜印教授凡四登相位瑞平间召用政多之之力累迁大付保定军节度使封齐国公致仕卒追封魏郡王谥定所著有安晚集六十卷。郑刚中温州判发饥流民载道劝守岁苍账之守曰恐实惠不及饥者答曰业有措置以为万钱每钱押一字夜出坊卷迁饥卧者给一钱戒曰勿拭押字次早凭钱给未饭者无遗守钦服绍兴壬戍十二年为川陕宜抚使节制诸将极尊严。    郑南升字文振潮阳人晦翁门人也笃志力学尤潜心于语孟有质疑晦翁答之祥语录中所问百余皆为晦翁所取晦翁称之曰看文字须以郑文振为法。     郑仪孙建安人号翠屏从邱国富学易成淯癸酉应贤良举明年少帝北行仪孙退而著书易图说群解大学中庸章句史学蒙求笺注性理字训郡守吴某率僚属迎于学师事之。郑濂公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十世同居长幼千余人田赋各有所司凡出纳虽丝毫咸有文可复无敢私诸妇性事女工不与家政子孙孝谨执丧哀毁三年不御酒肉家畜两马出则为之不食家以田多择马粮长数以入  上识之后被人妄好其家与权臣通财时严通见档与之诛犯不向实与不实必死其宗长郑濂与从弟湜两人争先史上憐之曰我知郑门无是也人诬之耳摺是福建布政司黍政以濂为右庶子洪武癸二十六年帝下诏褒异之上门濂治家长久之道对曰守家法不如妇人言而已理人王氏郊之上一屏褒异之。 郑亨封武安侯治大同极有威严不谒神祠帷过城隍则呼曰大哥好照顾卒时语不及私性云大同国家勿坏我家事。郑时巡抚挟西帐饥民多因上言保国利民五事回天意杜妖气苏氏困柿挠倖重名器辞切直上恕谪五事。郑晓公字设泉海盐人留心国朝典章人号雷公郑设泉为都御史诸令持巡抚官几举智谋勇士之力也。周秦廿十世考
一世祖:郑桓公,名友,妣陈、马氏,生子名武。                       
国,君主、后裔子孙昌盛,公为郑氏始祖。二世祖:郑武公,讳掘突,继桓公位,妣姜氏,长子曰庄(寝生)、次曰殿。公在西周未王,幽王被犬戒杀后,其子东迁时,公率兵护送由京镐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以后称东周,也称春秋战国时期,被平王赐为卿士三世祖:郑庄公,讳捂,妣邓、殷氏夫人,生子:长曰贻、次曰厉、三曰铭、四曰襄。庄公继武公位,郑国势力很强,周桓王打算启用虢公,剥夺郑庄公的权利,周郑矛盾十分尖锐,周桓王亲自率兵,并领陈、蔡、卫、等国伐郑,战国需苟,结果周师惨败,连周桓王也被射中肩膀,天子威严扫地。四世祖:厉公,妣吕、沈氏,生子:长曰缓、次曰文、三曰顽。五世祖:捷文公,妣杨氏,生子曰穆公。六世祖:穆公,讳兰,妣方氏、李氏、生子:长曰子良、次曰子驷、三曰子罕、四曰子国、五曰子游、六曰子丰、七曰子卯、八曰子然、九曰子孔、十曰子士、十一曰子羽、十二曰子襄。七世祖:子襄公:讳良,妣王氏、梁氏,生子:长曰悼,次曰弗、三曰仑 。八世祖:悼公:讳成,妣姚氏,生子曰禧。九世祖:禧公:讳发,妣顽氏,生子曰简。十世祖:简公,讳嘉,妣徐、王氏,生子:长曰定、次曰宽。十一世祖:定公:讳守,妣陈、刘氏,生子长曰南、次曰献。十二世祖:献公:妣王、金氏,生子:长曰丑、次曰声。十三世祖:声公,妣张氏,生子曰共。十四世祖:共公:妣吕、吴、王氏,生子:长曰幽、次曰广、三曰驮、四曰康、五曰庶。十五世祖:康公:妣陈氏,生子曰南里。十六世祖:南里公:讳鲁,妣夏氏,生子武扬。十七世祖:武扬公:讳璩,妣萧氏,生子:长曰安平、次曰仲平。十八世祖:安平公:妣王、李氏,生子:长曰新筑、次曰新函。公救范胜入秦重封秦为相。十九世祖:新筑公:讳微,妣陈、廖氏,生子曰龚。廿十世祖:龚公:讳绍,妣廖氏,生子:长曰衰、次曰子图、三曰子国。廿一世祖:子国公:妣韩、刘氏,生子:曰荣,又配言氏,谨征淑追封为一品夫人,生子:长曰渊、次曰源、三曰深、四曰潜。廿二世祖:荣公:妣林、谢氏,生子:长曰当时,次曰怀久、公官居御史。廿三世祖:当时公妣丁、邓氏夫人,生子:长曰韬、次曰玲。公官居太子少保,潮州府城内建祠一座。癸山丁兼子午分金,属始祠。廿四世祖:韬公:妣陈、蔡氏,谱封为夫人,生子:长曰任黄、次曰任仲、三曰任康。廿五世祖:任仲公:妣韩氏,生子:长曰克,次曰叁,三曰雄,四曰英。
 
廿六世祖:克公:讳房,妣吴氏,生子:长曰准、次曰成、三曰季、四曰中。廿七世祖:季公:妣方、杨氏,生子:长曰孟夺、次曰孟奇。廿八世祖:孟奇公:妣祝、方氏,生子:长曰幼勇、次曰幼清。廿九世祖:幼清公:讳稚,妣雷、刘氏,生子:长曰伯寅、次曰伯宣。卅十世祖:伯寅公:妣张、罗夫人,生子曰崇。卅一世祖:崇公:讳兴,妣卢、黎氏,追封为一品夫人,生子:长曰达、次曰众、三曰象。公官居尚书。卅二世祖:众公:妣吕氏,生子:长曰淑正、次曰安世。 公官居白衣乡相。卅三世祖:淑正公:妣周氏,生子汝源。卅四世祖:汝源公:纬琳,妣徐、王氏,生子:长曰柔用、次曰柔钊。卅五世祖:柔用公:讳熙,妣黄、董氏,生子曰康成。卅六世祖:康成公:讳泰,妣谢氏,生子曰世长。公光绪丁卯年首事庠贡生,郑汉南在海丰城内建祠一座“明仑堂” 隔界乾山巽向兼亥己甲戌辰分金,甲水来  丁水去,戊子年冬十月公扶虬作暌一付,至荥阳想当年,名灵著述《振国忠君堂》、炳谋献堂史策  堂堂缙笏耀门闾。沛由书带至今日相分南北魏鼎甲。卅七世祖:世长公:讳褒,妣王、朱氏,生子元索。卅八世祖:元索公:讳质,妣陈、曾氏,生子孟宗。卅九世祖:孟宗公:讳畴,妣陈、邱氏,生子:长曰庠、次曰杰、今居住浙江省。四十世祖:庠公:妣韩、徐氏,生子:长曰平、次曰昭。四十一世祖:昭公:讳元质,妣徐、孙、钱氏夫人,生子:长曰恒、次曰衡。公官居都督,南将军,旧仕泉州剌史。四十二世祖:衡公:讳颜举,妣陈、徐、金氏夫人,生子:长曰曰雄、次曰曰延、三曰曰潘、四曰曰合、五曰曰玑、六曰曰璜。四十三世祖:曰玑公:讳仲旋,妣王、姚氏,生子:长曰胝、次曰脉。公官居大中大夫校书郎。四十四世祖:脉公:妣潭、李氏夫人,生子:长曰日训、次曰日莫。公官居尚书。四十五世祖:曰训公:讳子渝,妣朱氏,生子旻之。公官居大中大夫。四十六世祖:旻之公:妣刘、李氏,生子曰日轮。公官居佐卫大将军。四十七世祖:日轮公:妣赖、林氏,生子曰琏。公官居光禄大夫。四十八世祖:琏公:妣李、马氏,生子曰陟。公官居中司空卫大卿。四十九世祖:陟公:妣萧、马氏,生子曰运壬辰科进士。五十世祖:运公:妣朱、宋氏,生子:长曰仲之、次曰仙之。公官居骑仕大将军五十一世祖:仲之公:妣陈、唐氏,生子:长曰伯纯、次曰伯雅。公官 
居中散大夫。五十二世祖:伯纯公:妣吕、徐氏,生子曰膺。公官居车骑征西大将军。五十三世祖:膺公:妣陈、张氏,生子曰考全。公官居泉州剌史。五十四世祖:考全公:纬行本,妣宋、钟氏,生子曰勖。公官居孝廉中郎。五十五世祖:勖公:讳勉淑,号德晦,妣王、黄氏,生子:长曰岌、次曰全、三曰饶、四曰迪、五曰遂。公官居进士。五十六世祖:饶公:妣刘氏,生子曰庄公。官居卫使,清智谋勇力之士。五十七世祖:庄公:纬敬文,妣蔡氏,生子:长曰使、次曰积。公官居光禄大夫。五十八世祖:积公:妣杨氏,生子曰方迁。五十九世祖:方迁公:妣陈氏,生子曰郎。六十世祖:郎公:妣陈氏,生子曰璩。六十一世祖:璩公:妣陈氏,生子曰盈。六十二世祖:盈公:妣陈氏,生子曰居太。六十三世祖:居太公:妣徐氏,生子曰冲。六十四世祖:冲公:妣徐氏,生子曰子堂。六十五世祖:子堂公:妣方氏,生子曰侠。六十六世祖:侠公:讳轮,号介夫,妣孙氏夫人,生子:长曰如凤、次曰如鸾、三曰如岳、四曰如山、五曰如海。公初为光洲司法,参军宋神宗熙宁甲寅七年,秩三万入京,官居监安,上门时大旱岌饥,征钦荀急东北流,每风沙霾噎,扶携塞道,赢疾愁苦,身无完衣,或茹木实草根、至身被锁械而负至拮木、卖以尝官,累累不绝,公乃听见流民为图蔬奏诣阁门不纳遂,假称密急发马迁上之银,台司且日早由安石十日不雨,乞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神宗览毕,反复观图,长叹四声久寝不能寐、翌日诏罢,新法九十八事,越三日大雨,王安石辞位,荐吕惠卿上言,安石本为惠卿所误,不得唐书房杜及姚宋林甫国画为两轴,一曰君子正直社稷之臣,一曰邪曲小人之容悦之臣执政怒,乙卯年送英洲编营哲宗元裕中起为泉州教公,以忠劲竞为小人所害屏终身至今金陵一拂先生祠家居英洲。六十七世祖:如凤公:讳龙,妣周氏,生子:长曰柳舍、次曰柳金。公受荫洲牧因世乱解组,随父同家人隐居草庐之中博士。如鸾公:字鸣,妣李氏,生二子徒居甫武城,义浙江金华府等处。如岳公:字华,妣蔡氏,生四子徙居溪石塘分沛,括青城温州府。如山公:字水,妣李氏,生一子。徙居昌坑头分沛松阳县、浙江等处。如海公:字河,妣陈氏,徙居西安分沛吴江湖、浙江衢州府等处。六十八世祖:柳舍公:妣梁、马氏:生子文显,公宿儒好学,官居知府升中节。柳金公:妣苏氏,生三子分沛。六十九世祖:文显公:讳谦,妣金氏、蒋氏生子长曰降、次曰中、三曰 
岁进封,廿十五岁状元第仕。路享通屡升朝以定策功,久居宰相其瑞平之治与宾容门生倘祥山水间。南宋第五帝理宗赵昭称帝时,绍定六年(1233年) ,任我祖清之公为右丞相兼枢密史;左丞相兼枢密史;太师等衔。奉朝卫国公时,并赐帝书辅德,玉带及龙袍加少保,及弟于西湖养鱼庄。已酉年春闰二月,升为太师同年冬十一卒时,公辞免太师不就京师,移居福建省永定县上坑程乡龙安寨。涵水湖溪南堡居焉。其后移居漳州、潮州、嘉应州、皆其裔孙也。祥载广东省郡邑誌,迄今笏版等龙书存永定县总祠内,首事收藏。公葬于福建省永定县龙安寨涵水湖口,地形似为鸬鹚待滩山艮兼申寅向辛丑辛未分金。面向逆艮寅水,来初口出工外出巽。墓誌:中书,始世祖左丞相位太师讳清之郑公墓。左片书:大清顺治十四年丁酉岁重修,右片书:荥阳十三户嗣孙士风等立。萧氏夫人葬在广东省潮州府大埔县小靖地方,棋子隔癸山丁兼丑未向丙午分金。面逆坤申水来石场。墓志:正书中:始世妣荥阳诰封夫人萧氏墓,左片书:大清康熙丁酉岁重修,右片书:荥阳十三户嗣孙士风等立。附录:福建省永定县南门总祠碧泉公祠课(即清之公) 锦屏御座列芙蓉。星峰处处恭,羊遇马时生头角猪同兔位受皇封少年才美登科第也有龙头属老侬。尊祖祠乘艮气宜位、丑山兼艮坐斗十七度作木以乘其龙气收纳两旁右乾亥、长生左甲木帝旺,同归于库,中堂坐斗十八度、十九度初月坪丹池门楼宜立丑癸五缝针分金天盘作火作火收纳,左边巽卫官禄、向上丙午丁旺水到堂此是内中生气,外面迎山接水。立内振外离作木通明主房房富贵科甲名扬。古仙云:正堂如人,肚内之脏腑也,气清则脏腑安今,尊祖祠龙由东转,北水出坤口,上堂要立丑山兼艮,作木以乘其气,气清则生旺,会左归凡立山向要秉生气为主也,贵祠秀峰吉水从巽己丙午,来到堂要立丑山癸缝针作火消纳向上,秀峰吉水官禄帝旺,水里立大门要迎山接水为主。八十世祖:子铸公:讳喜,谥正直,郑位念三郎,妣张氏,生子:长日祖魏、次曰祖和、三曰祖时。公天性纯静聪明好学,随待父久,居序师思荫中书,公葬于福建省永定县下坊屋场背岭山戌山辰兼乙向丙辰分金。癸水来巽水去。基誌:正中书:荥阳二世祖讳子铸郑公位念三郎墓。左片书:大清康熙五年丙申岁重修。右片书:十三户嗣孙立。张宜夫人墓:福建省永定县郑坑口,乙山辛兼酉卯向丁卯分金,乾壬来水、庚水去。刘安人同墓:墓誌:正中书:荥阳谱封二世祖张氏宜人         郑太妈合墓 。左片书:  大清康熙十三年甲午岁孟月吉旦,三世祖刘氏安人                         右片书:十三户礽孙重修。子监公:字远,谥笃恭,妣苏氏,生二男。官居中郎徙泉州。 子铨公:字丹,谥笃美,妣邹氏,生一男。恩阳尚书。八十一世祖:祖魏公:讳信智,谥德恭,郑位念四郎,妣刘氏浩封夫人,
 
生子:长曰唐杰、次曰唐举、三曰唐颜。公为正直毅格恭自持隆师重道,大振家声思荫博士,公生于理宗丁已年二月癸卯日,葬于福建省永定县水口庵子背山,戌山辰兼乙向丙戌辰分金。墓誌:中书:荥阳三世位祖魏郑公墓,左书:大清顺治十三年丙申岁吉旦。右书:十三户唐杰、唐举、唐颜嗣孙士风等立。刘氏安人同二世祖张氏宜人合墓。八十二世祖:唐颜公:讳伦善,谥庄文,妣廖氏、胡氏,生四子,长曰梅友、次日兰友、三曰菊友、四曰竹友(潭头开山始祖)。竹友公开基于陆丰县洞浦(即潭头)旧乡四村,分布潭头、湖石、南塘、碣北湖坑、桂林、碣石、东海等处。分派福建省永定县龙安古寨镇坪,嘉应州普宁县葵坑夏寮、云落老圩、埔寮,山都窝,洋角,乌石洋,古庵子,龙湖,梅树下,石观,荷树角,陆丰县南塘莲花地后径(开山祖地) 。惠来县葵龟塘,过路溪,坡尾,割鱼塘,黄坭坎,土洋墩筹地及海丰和德堂唇接进,惠州龙州,东海角州,领埔仔,普宁云落石屋内九如岑,陆丰古寨等地总共有二、三十万丁口。唐杰公:分派福建省永定县移居嘉应州兴宁县。唐举公:讳五二郎,妣赖氏,生子:长曰八三郎、次日九二郎、三曰九三郎、四曰九五郎。分派汀州府永定县、上坑县、嘉应州、兴宁县蓝坑、惠州府、陆河县螺溪各安、上护东甲等处。广东省陆丰县南塘洞浦(潭头)开山始祖洞浦(即潭头旧乡四村)开山始祖建基于元末明初年间(        )、竹友公派下分布潭头、湖石、南塘、碣北湖坑、桂林、碣石、东海等地、从开山祖竹友公派下排列辈序有二十四代即: “竹泛怀宽、果东达声、君子廷宏、永世(继)敦伦(太)、开衍维茂、允吉承平”。随着子孙人口增加以前辈序于排满,在八十年代在各乡宗亲族长倡动下,以方便于宗亲称呼。派代表往福建省(            )先始祖发源地重新排列辈序八十代即:                瑶璋焕炳  景豫亮贞  芳丽香吏  纯良奕赓 文武荟蔚  士庶滋荣  展志希俊  会伟卒英  普颂美言 广欣昭明  宣扬裕顺  彰纪通亨  炫光耀彩  佩瓒垂衡 辉如祥瑞  钦若玉铭  绍绪言遥  克昌其统  斯作有度
【注】:本族谱有错漏之处有待考证后另行补充。注1:谨祖名计其派下子孙因避公讳故将“世”字辈易为“继”字辈。注2:谟祖与赖祖子孙或将“伦”字辈易为“太”字辈,立加“衍”字辈在“开”字辈之下,故“伦”和“太”为平辈,原立是“太、开、维、茂”改为(开、衍、维、茂)。 
闻之国有国史家有家乘自古然也然而著国史者必究厥人种之所由来作家秉者必志其支派之所自出独是世远年古迹遗忘年代又难稽核而国史之作汗牛充栋欲求信史万不可得而家牒何独不然吾族一世祖竹友公自明初由闽入粤而来屈指已有五百余载编家谱并作实乘相传当时世宇焚乱一世祖遂携幼而别乃进士、 链公笔故仍不敢志其派出何处其中所言先代巨细之事亦不过据其所闻所传闻而然仍非实见也长辈者阅兴宁郑之谱牒中视兰友公与竹友公其字号大同系碧泉公苗裔遂为兰友公竹友公为同胞又云尚有松友梅友二公不知任何处予有所闻故摩阅谱牒之中又揣其时度其地而狐凝不足徵者有三盖据他谱所云唐颜公生男曰兰友公并无所谓梅兰松竹也此狐疑不足徵者谓竹友公与兰友公系堂兄弟则他谱牒中云唐举公生男分派福建汀州府永定县唐乐公生男分派镇平县兴宁县而吾族云来自福建省彰州府莆田县其地殊共此狐疑不足微者二且吾族固派出自碧泉祖然兰友公乃其元孙、 是生当赵宋时代而竹友公乃开基于明初时朝代巳更之公之相去尚不止百年此狐疑不足徵者三有此三狐疑欲谓竹友公与兰友公乃同胞手足乎总之予生也晚其知而笔者俱系传闻未知所传闻者虚实如何又未悉兴宁他之谱牒其中真应奚若虽不敢据以为是仍未敢认以为非其所皮拟者也不外理想而言耳故上存兴宁之谱牒下绩洞浦之宗规从冀将来视重福建汀州府等地而侦探之稽考之核实之得以正本清源焉光绪伐甲孟冬之月鸿笔戊申冬月书洞浦郑氏宗规洞浦者即旧乡是也一世祖开任之地即现今所谓序物之生也本乎天地人之生也本乎祖宗故动植飞潜物频繁矣而亲上亲下无其致也富贵贫贱人生众矣而报德报功无殊情也自混芒既启厥初生民天下一家耳迨庶频烦多生齿日广或因地以为姓或因官以为家或因物以为氏由是各列其宗各聚其族此百家姓之所由来也考我荥阳郡郑氏乃周宣王之弟友封于郑因以为姓厥后子孙蕃衍其散处于各省各郡各州各邑者不可得而稽其昭穆核其支派至我祖自前朝洪武之初由闽迁粤胥宇于丰邑开基于堂头山即今之蛟溪岭铺塘旁是其故址也缘此地狭隘遂移居洞浦焉谓其人山未深去海巳远山贼海寇两无龙其宅形胜东则三清拱卫南则五峰壁主西则虎伏回抱北则莺鸾环绕兼之各水围聚众宝会归诚苞桑苤拨之基地也而且广置田园昭然世系可考传闻后有兵焚之变吾族相率避乱在山后尖山后渡水遂致失落谱牒无存子孙无从稽溯其渊源惟。    竹友公、怀德公之祀尚在,遂奉竹友祖公为建洞浦始祖云当崇祯时有锦廷、贽录、尧文三公持理祖事。吾祖所遗税以备祭祀之费者渐渐恢复,继此有辉廷、御录、立芝、中孚四公力为支守不致陨,隧及康熙三年岁次甲辰奉旨考斥吾族流离飘散、惨不胜言。至八年已酉皇恩展界,吾族之得以回居洞浦者、十仅存其七,而已赖祖宗庇佑旧业不失,故族人得以安其居而治其畴维时辩理祖事者。子育、子齐、子维三人幸君赖公一人忠正扶持吾族遂有勃然将与之势,至康熙二十九年庚午造筑祖祠费银百数十两、典去咸田租一十五石,后因众心齐楚、遂更分居潭头蛟龙二乡祠宇,因以毁坏后数年得子郁、 
奕龙等持理赎回支为考费,至四十二年合族签举,子郁、子美、子举三人出身承辨,四十九年庚寅后建祖祠于潭头洞浦,自此以后经手辨理不一其人,岂无染颐染指致坏祖事者但概不书及此亦为亲者讳之义也,琏生也,晚于康熙五十六年丁酉进庠,雍正十三年乙卯登贤书,乾隆十年乙丑中进士,十四年己巳任广甯教渝,于先世缔造艰难逊不及见然。承祖父之所指示与长老之所传述,其历代之祖功宗德恍然在目,兹适读礼在家族老成曰吾族户口蕃盛贤愚不等,须立宗规以垂永久,此非异人任也。呜呼瓜绵自瓞、实秀田苗、弓冶肇业,于开先蔷获期勉、于赞绪承谟烈,而丕振之允矣,昭世守之隆也、吾祖忠厚传家孝子孙昌炽远而有耀谨将各条事宜再列除从前不论外断,自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二月十四日春分为始将所立规约,渐次施行有其举之莫敢或废自,此而于斯万年、绳绳翼翼勿替引之是所望焉、 第 一 重 本 支 之 统   木生于本水流于源泽阳之桐干霄百尺而茂修柯非借枝于罗龙门之河奔放万里而洪波巨浪岂藉派于混同移恶木以续兰桂反受其伤壅狂渊而合睢涣雎涣形其浊凡物如是于人可知故曰鼻祖分支耳孙衍派、公族公姓、谱系秩秩相承良治、良弓箕裘绳绳不替诗曰: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又曰、 子孙千意穆穆皇皇宜君宜王富辰有日管蔡霍文之昭也邪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古人之于昭穆也世系一毫不紊如此所以不同杜固难联谱义绝正伦若非刘氏不封王盟重汉祖况手非祖之所自出岂得冒为吾家骨肉诗云: 谓他人父亦莫我转而言之岂非谓他人子亦莫我雇者乎如此等类不得入谱系之内以免致黑白混淆可也附妇人之义从一而终归之后幸而夫婿见背亦当坚贞自守以养翁姑朝廷于节孝贤妇树表旗坊者所彰微德风壶范也族中妇媳倘有顿失夫婿致抱孤    双凤之悲若上有翁姑下有儿息为翁姑者当先从严约束以抑妇人之心不可任她所为致遭邑露之染即妇人贞淑有匪石匪席之志者此吾族家之幸可不赘论或有赋性不甚驯良屡形适及招赘之念更当预为委曲通其外氏共为严厉抵诲以抑侈心不物招赘所不能而改嫁亦不得不可任从妇志致抛孤儿之惨若上有翁姑下无儿息其妇人贞淑不忍更适者须当就族中停当螟蛉以绩后嗣于第二规已经明述至若有不驯之妇自以为青春年岁而孀守难以自支者须任听妇志亦切不可爱从再赘以致魂声播闻所谓种荆刺于良田养蝎蛇于内室者也或有翁同妇谋偏从再累致乱族规者吾族中须速纠众呜鼓而攻之朱虚俟所谓非其种者锄而去之是也盖幼妇不得己而改嫁仅失一人一时之名誉而再赘异种实破坏祖宗万世之良规传所谓无使他族实逼处比与我郑国争比土地也有一事焉或有妇人更适之后生既为异乡之人死即为异域之鬼、     既死之后不得乱刻木主以搀人吾家朝之中礼所谓母出与朝绝是也世中有逆遂亲戚之妇者妇之后恐其阴鬼报冤即再招魂造主搀入家朝之中此不持生人之所不容祖宗亦所不许盖以异域鬼以与吾祖宗共 
享祭祀古来无是理也族中如有蹈此恶习者亦当一并革逐以清祖朝以肃族规是为至要、第 二 大 奖 功 之 方每岁之春、各处祖祠俱贴封联有云、衣冠绵世泽诗书振家风此便封也,何以一人用之而人人也,用之是知诗礼衣冠、乃世之必艳者与雇人虽羡之为问诗礼名家衣冠世族谁克当之此非子孙尽属愚蠢良田家族之中无以振励于其前鼓舞于其后也夫朝廷取士进泮者优勉补廪者食气及登贤书则赐宴席歌鹿呜袍帽靴带杯怡银器灿烂辉煌而且给以旗扁之奖坊珍之价公车北上又助以水脚银酒席金至登甲第、又赐琼林晏乃给予折钞银两夫既予之以荣后后隆之以礼貌湛恩汪秽以示勤也,吾祖产业虽少然除轮课辨祭外尚是以资奖励兹者聪明辈出人文日盛若不预立定规恐多寡参差势必渐即废弛何以亦振作之用而大鼓舞之方哉今祖租被吞所存无几矣每年祭用尚恐不敷何能及此故进士所立定规俱概不录后果饶裕再行勘酌之定焉可。第 三 严 惩 戒 之 法谁天阴隙下民厥有恒性人之生也其性本善但气有清浊质有纯驳习俗之贞瑶各异术业之邪正不同而且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谨故群萃州处之中为善固多而为恶者亦正不少尚书之俟明拓记周礼之秸奸除暴皆所以示惩戒也故曰树德务滋去疾务尽又曰去稂莠正以植嘉禾古昔之时人尚醇扑而鹰鹊之逐郊遂之移不敢或从如况在今日世风不古人情回测使惩戒不严丑类繁兴可无虑乎吾族承、  圣朝之宪典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应无作奸犯科贻砧家声者然自休养生息以来号称殷庶兼之散处各乡难以家喻户晓保无有不肖之徒潜滋暗长与其治之于已发何如弭之于未形易曰履霜坚冰阴始疑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又曰君子以作事谋始又曰君子恩患而预防之其立众垂训可谓深切著明矣爱立惩戒之法二条书家则使族中稍萌不肖之念者触自惊心及邪归正无辱、
祖 宗 遗 训 共 为对世良民于以享太平无事之福也岂不休哉族中有勾通匪类谋为悖逆不道者登时捆绑送官治罪纵侥幸免死亦当革逐外方不许归宗:有妇伦犯义败坏风化者鸣官究治,有忤逆不顺即不孝不悌革出祖祠。有私妻不顾父母之养者革出祖祠,有结党拜盟干犯功令者革出祖祠。有盗废祖业私自肥巳者革出祖祠,有不论理之是非屡逞凶横以致欧。伤外人累及房亲族者革出祖祠,有游手也闲赌荡破家以至沦于污。贱流为盗贱者革出祖祠,祠外仍鸣官究治。有摆布是非伤人骨肉,教唆词讼致人破家者革出祖祠、有祭祀之日在祠内喧哗无礼者、重责二十。 
有盗砍内外树木被人捉获投告通族者重责三十。有盗窃租谷及坏公德者重责罚。凡应责罚之罪尚有多端倘规中有未及载者依此化拟此不外举其荦荦大者、第 四 革 无 益 之 费天地生人原无厚薄而贫贱不齐苦乐不异者非造物之独私子豆盈而故憎于穹因也亦由滥费之与节用其致殊耳夫财之生也正自有数古人理财既有以开其源后有以节其流是以量其所人度其所出大学言生众为疾必兼之以食寡用舒孟子言对人之治天下民可使富之后即继之以食以时而用以礼皆开其源而节其流之方也夫治国如是守家可知即守祖亦可知节之六三有曰不节若则嗟若无咎盖言始之不节终必嗟悔此乃自贻伊戚无所咎也虽曰异惜钱如命涉于鄙吝乃挥金如土终必耗败、圣祖仁皇帝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上谕之颂于第四条既曰重农桑以足衣食第五条则曰尚节俭以惜财用、世宗宪皇帝复为之推广其训令省会郡邑以及各处村落市集朔望宣讲无非教人谨身节用以留不尽之需吾、祖税租无几正宜樽节为异日当务之费若将年间些少羡馀任情滥用势必日消耗将来有不可言者矣自当为之革去、附族中有安分力作不从逸乃命途蹇剥竟致贫乏不能自存甚至父母之丧不能备一棺木者亲属不得袖手旁观祖中亦宜酌量帮此乃周礼六行中所谓睦渊任邱之意也若游手好闲自取其死弊者不得借口、跋    古者国有信史野有家乘虽体制各异大小不同其所以纪善恶明是非示劝惩昭法戒于信今而传后其理一也以、琏之学问粗疏智识短浅敢曰自我作古然纫读 、 祖父之书长叨衣冠之列纲常万古名教千秋登科十余年窃当有志于民物服官仅数月未能仰答之乎、君亲赴云次之公车饱当辛苦厉九州之风土遍音人情兹在广宁县丁艰面来痛昊天之冈极几度废蓼莪念世德之非遥深怀堂构讲学乃可以资拜献敢不深夙夜之勤求垒家方可言治平用合族党而告戒窃见族趋向不同是非各异每遇一事聚讼纷然皆由前此未成规以凛昼一所以旁见侧出异论蜂起兹则本之于经质之于典敬礼先先人之遗教恭遵圣朝之令则编成定规约为六条上而昭穆本支中而劝惩费用下而祭祀墓其于洪纤巨细亦略再矣于各条之中旁徵遗引缕折条分意取其长词取其头本天理而度人情岂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冀自今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卒履不越以成礼义之乡将浦江家风复见于洞浦琏亦可籍是用告无于先人矣再附书辈序字于下以清世系焉 
竹 友 公 派 下 辈 序
竹泛怀宽  果东达声  君子廷宏  永继敦太  开衍维茂允吉承平  瑶璋焕炳  景豫亮贞  芳丽香吏  纯良奕赓文武荟蔚  士庶滋荣  展志希俊  会伟卒英  普颂美言广欣昭明  宣扬裕顺  彰纪通亨  炫光耀彩  佩瓒垂衡辉如祥瑞  钦若玉铭  绍绪言遥  克昌其统  斯作有度第 五 崇 祀 之 义窃惟报本追远奠重于祭古者春祀夏论秋当冬蒸四时皆祭祭祀之礼由来尚矣吾族未能悉遵古礼故特举春祀一祭每岁于春分之日合族孙支至祠行礼毕垒越、祖茔扫祭坟墓就此燕和老少毕集昭穆咸聚甚盛典也但治袭已久一二舛笨之徒等大礼弁髦当祭之日足不及祠突至坟前希图一饱亦有衣服褴褛入祠内故意谊华不与昭穆之列殊堪发指至我祖春分祭祀系四房轮流祭器品物俱从丰洁近日几流于简简则亵亵则慢岂可称祀事之孔明乎圣人有曰齐明盛服列承祭祀子与氏云仪性不成庄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虽曰二皿可用享彼有取甭乃若脉肩不掩豆吾窃羞焉、第 六 志 坟 墓 之 迹闻之蔡者藏也墓者慕也谓祖宗既逝藏之地下子孙触情感恩慕不忘也古之葬者既相其阳复谋之卜巫其慎重而不敢苟者诚恐沧桑顿改异日泉石有交侵之患孤狸有穴处之复故耳非若后人贪求福利惑于堪与之邪说也然而山狱毓秀河海钟英理有固然无足异者惟、祖世有德行故窀穸开俱得山川秀气但恐百千万年之后聚散不一或有遇叩陇而松楸不剪者矣可不志其迹乎开  山  始  祖▲始祖考竹友公即典载公,妣林氏妈,蔡氏妈,于明洪武年间合葬在前浦乡后坐已向亥名为蛇地远则鸢鸾从峰持对近则后港逆水来朝洵湛开族之吉地也、公生一子曰泛湖。碑文:                              妣帔冠夫人林氏妈一世祖明始祖考武翼大夫諱竹友公妣幽间贞顺蔡氏妈梅友公,兰友公,菊友公, 
▲二世祖考泛湖公,妣卢氏妈,公生一子曰怀德。妈与公合葬在茔头山名为“虎地”被当时卢七王豪霸压葬至今,不知骨骸在何处,昔日茔头一、二老人云颇晓其迹,但未敢据以为真,抱憾何穹然、天理昭昭彼之豪霸固一时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失德事岂为乎。碑文:二世祖考处士諱泛湖公妣懿淑卢氏妈▲三世祖考怀德公,妣侯氏妈,林氏妈,公原葬在尖山乡旁水圳山顶,共嫌八风摇动,水口欹斜,于雍正十三年再迁与妣侯氏妈合葬在右边仝穴,其地在尖山乡之东南方(称大肚铺)后,有华盖叠园前则虎伏大德、诸山拱其形为金星挂角,但合葬之时属在半夜恐上下深浅未得其宜,必须重修坚碑始得停当,又妣林氏妈附葬在其右边、闪落处一灰坟间,有树一株亦当择吉修外是,公有四子为:长曰讳宽柔、妣林氏妈。次曰讳乐隐,妣李氏妈。三曰讳宽为、妣陈氏妈。四曰讳宽惠、妣施氏妈。共分四房其坟墓各属子孙看守无容致恩惟。            妣侯氏妈碑文:三世祖考冠带鄉宝諱怀德公妣林氏妈▲四世祖考宽为公,妣陈氏妈,公先葬在潘厝林、祖妣陈氏妈先葬在大峰山后迁起方知妈二月二十四日亡及,康熙癸已年十一月二十日另得吉穴与公葬在复巷坐申向寅喝为“伸腰虎形”龙穴砂水大有可观,此地是厝场带门口园一片路头咸田一大丘,是与李家买的以为祭扫之资,公生一子曰果夫。 碑文:四世祖考諱宽为公妣陈氏妈▲五世祖考果夫公、妣卓氏妈、长曰讳东野、次曰讳东江、公葬在北畔坐向酉形似埔鹅孵卵六极滋润,而妈则不可知是公遗下又分为两房焉:长房讳东野公妣林氏妈,公有二子、长曰明吾公、次曰吾公。次房讳东江公妣卢氏妈。         碑文:五世祖考諱果夫公妣卓氏妈▲六世祖考东江公、妣卢氏妈、公生于嘉靖甲午年,卒于万历三十年三月,至万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丑时葬在西片寨坐已向亥朝山秀溪水环晓后有银帐砂手带曜定出文士肖其形曰狗地、卢氏妈生于嘉靖已亥年、亡于万历辛卯年正月十八日,先葬在大峰山,及康熙甲午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已时改葬在彰州坡坐申向寅喝为“狮子弄球”形,地虽小而结作极真我家何幸布得此地耶是。公乃遗下仅有一男、曰达吾、一女嫁纲寮黄姓。碑文:六世祖考东江公妣卢氏妈▲七世祖考达吾公、妣吴氏妈生五子、吴氏妈生于万历庚辰年,卒于万历庚申年四月初十日,享寿四十一岁。继配张氏妈生六、七二子、张氏妈生于万历癸已年,卒于顺治丁亥年八月初六日享寿五十五岁。公与吴氏、张氏妈共生七子、长曰声猷、次曰贄録、三曰贽御、四曰   、五曰声贺、六曰声汉〔过四房〕、七曰声佐、公焉讳元哲字体溶生于万历已卯年亡于隆武丙戍年三月十二日已时葬在五峰山下水摭尾山坐丁向癸及康熙丁酉年二月吉日再行修整隋即与癸极有效验喝其形曰猫儿洗面形、妣吴氏妈生于万历庚辰年亡于万历庚申年四月初十日至天启三年十月十八日子时葬在黄竹坡上坐乾向巽喝 
为螺狮吐丕形、妣张氏妈生于万历癸已年亡于顺治丁亥年八月初六日原葬在潘处林坐丁向癸形似复升右边仝穴一金是仕佑七叔公又贽录二伯公附葬吴氏妈坟前坐申向寅俱从母祭祀至贽御三伯公葬在倒地旗、惟四伯公当年幼时随避乱下寮仔外家不幸迎世就近葬在堂头乡侧不知其亡日前只有由四房请神主轮祀扫墓今已俱入达祖祠内、矣达吾祖所生七子皆是聪明特达不意命数注定仅存一三五六四房之子孙蛰蛰、而长房讳声猷公妣李氏妈、次房讳御公妣周氏妈、三房声赞公妣许氏妈、四房讳声汉公妣萧氏妈、而二四七等三子无传惟贽录公四房共察祀焉。达吾公有题神主入惠来县葵潭圩食宗祠。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rc/315160/

《郑氏五十六字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4福建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精选】 2024福建初级经济师报名时间预计7月-8月【精选】
  • 2023年下半年福建自考成绩查询入口11月23日1500开通【精选】 2023年下半年福建自考成绩查询入口11月23日1500开通【精选】
  • 福建9市学生寒假放假时间2024年范文三篇 福建9市学生寒假放假时间2024年范文三篇
  • 2024年福建莆田寒假时间是多少范文汇总三篇 2024年福建莆田寒假时间是多少范文汇总三篇
  • 2023年福建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热】 2023年福建注册会计师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热】
  • 2024福建三明寒假放假时间【三篇】 2024福建三明寒假放假时间【三篇】
  • 福建宁德寒假放假时间安排(通用3篇) 福建宁德寒假放假时间安排(通用3篇)
  • 福建南平2024寒假放假时间是多少(合集3篇) 福建南平2024寒假放假时间是多少(合集3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