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


教学设计 2019-07-28 09:18:43 教学设计
[摘要]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共5篇)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课程结课作业 (论文)题目: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院 别: 艺术设计学院

【www.shanpow.com--教学设计】

【一】: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课程结课作业/(论文)

题目:神话“女娲补天”的传说

院 别: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服装设计与表演2011 指导老师:

姓 名: 赵瑶 学 号: 20110901721 上交日期:

方案字数:

[摘 要] 神话的起源往往与远古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 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了争当领袖,大战了一场。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宁死不屈,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那不周山原来是撑天的柱子,这一倒,天就塌下来一块,出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就顺着窟窿哗哗地倾泻下来,淹没了田地、庄稼、牲畜和房屋。这个神话曲折地记载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这一神圣事件。

[关键词] 女娲补天;神话与传说;婚姻状态;民族精神

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女娲是一位很重要的神灵,她主要有两大事迹:一是抟黄土以造人;二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关于“女娲补天”的神话,零星见诸于文献的记载较多,其中最详细最完备被引用最多的是《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1](P12)

人类之所以常常清点祖先们留下的神话遗产,是因为那里面隐藏着与自己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信息。那么,神话“女娲补天”蕴藏了什么样的文化信息呢?对这一问题,不少研究者作过不同的探索。

马义、丁铬通过实地采访,根据当地许多重要的发现都与女娲有关,认为“女娲补天”就发生在辽河流域牛河梁红山遗址。[2]这根本不足信。因为不仅牛河梁有女娲遗迹,全国许多其它地方也有女娲遗迹。骊山就有丰富的女娲文化,当地人认为那状若骊马的骊山就是女娲所乘坐的黑色神骏化成的;长治县认为当地的天台山就是女娲炼就五色石的地方;今年5月13日,母亲节,湖北竹山县还举行了女娲公祭大典,当地人自认为那里的宝丰镇女娲山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故地,那里特有的绿松石就是女娲补天所用的五色石。此外,在目前中国,还有以下几个地方在宣传女娲的归属:陕西平利县、河北涉县、甘肃天水秦安、山西晋城泽州、河南周口西华等等。这些分明是出于一种众所周知的功利性的目的而作的宣传,我们切不可当真。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研究员王若柏、谢觉民,通过对河北平原做历史地貌的研究,认为“女娲补天”源自史前发生在山西、河北一带冲积平原的陨石雨撞击。[3]这种观点也站不住脚。其一,对于先民来说,自然灾害并非只有陨石雨撞击,比这威胁更频繁更直接的自然灾害肯定还有许多,为什么他们不以其它灾害为基础而唯独以这一次陨石雨撞击为基础产生神话呢?其二,陨石雨撞击不是人力所能救。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尚且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更何况远古之先民?可以想见,如果真的发生陨石雨撞击,人们既没有“治理”的可能,也没有必要。我们知道,历史是人的历史,但其最早的表现形式则是神话。从本质上说,神话是虚构的,但是在先民那里,他们是把神话当作历史来叙述的,先民对神话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可以这样说,神话所体现的是先民对宇宙、社会乃至历史的一份理解。不过,神话的真实是一种抽象的真实、隐喻的真实,“能指”与“所指”之间有一个曲折,并非严格的词与物的关系,我们就是要破解这个曲折,这个曲折一旦被破解,神话传说里所蕴藏的文化信息也就一目了然了。不过,要想破解这个曲折,首先必须了解神话的起源,因为神话除了具有一个表层的叙事结构之外,还有一个深层的象征结构,这个象征结构往往就体现了神话的文化内涵,而且这个象征结构一般都与该神话的起源有关。著名神话学家吕微通过分析普洛普在《神奇故事的转化》里所表达的观点之后,总结道:“也就是说,神话(神奇故事)的起源往往与古代的宗教事件或者神圣事件有关,„„随着那些神圣事件被我们远古时代

的祖先们不断地、重复地讲述,神圣的生活原型也就在岁月的积累中日渐类型化,从而故事化和神话化了。”[4](P14)其次还要了解原始思维的特点和模式,因为,我们要想了解先民的神话世界,就必须打破我们已经习惯了的所谓“现代文明人”的思维方式,将自己倒退到那蛮荒的远古时代,回归到原始人那种“粗野”的本性和幼稚的思维方式上去。研究原始思维的学者普遍认为:原始思维的基本模式依据的是“由近及远”、“推己及物”的象征类比原则。比如,通过将自身的人体结构或生活行为投射到自然、社会现象,以达到对后者的建构式理解和控制,借用弗洛伊德的话说就是:原始思维具有极强的自恋(自我中心论)和性欲化色彩。

[5](P115)通过自恋和性欲化符号的过滤,世界(包括社会和自然)被理解为与自身同构、同性之物而“合理化”了。基于以上理论,我们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对“女娲补天”神话的破解了。

《淮南子·览冥篇》有言:“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1](P12)《尚书大传续补遗》亦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1](P12)当然,地球史上也许会有如此巨大的灾难,但是,人类历史上显然不可能有如此毁灭性的大灾难,它们肯定另有所指。要想破揭这一谜底,必须首先从故事的主人公———女娲说起。

《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6](P1756)《淮南子》也说:“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1](P11)“化”者,化生也,孕育也,可见,在先民那里,女娲是他们所崇拜的母亲神。启良认为:在中国古文字里,娲、蛙、娃字相通。用于动物者为蛙,用于人类者为娲或娃。而古代的蛙字,又是由“黾”字发展而来的。而“黾”即是蛤蟆。[7](P165)何新认为:娲、蜗、螺,都可称作黾或嬴。黾在古代可用作浅水生物的共名。而更多的则是指蛙黾,也就是蟾蜍。[8](P47)其实,蛤蟆也罢,蟾蜍也罢,都是一回事,即被神化的一种生殖力量。中国新时器时代有很多以蜗、螺为母题的陶器,也有大量的蛙形人纹。河南郑州曾出土一件商代前期的青铜器,上面有“黾”字形的蛙形图案。这些陶器形状、人纹、图案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性符号。我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杨堃甚至认为女娲就是女性的阴户,他说:“女蛙为孕,岂不是女娲抟土造人身神话在文字上的落脚吗?有趣的是,中医界仍把女性阴口叫做蛤蟆口,或蛙口(娃口)。”[9]其实,我国许多地方仍把小孩称作“娃子”,之所以称作“娃子”,就在于娃同蛙或娲,即女子阴户。小孩出自阴口,当然就称作“娃子”。另外,闻一多先生认为:女娲是葫芦的化身。[10](P111)而葫芦在初民那里被普遍地视为生命之源,视为生殖力的象征,而象征的原型或是孕妇的腹部,或是女子阴户。[7](P169)至于“五色石”,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它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女娲补天,用的是五色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中的玄鸟之卵也是“五色甚好”。那么,这五色石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它绝不可能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说穿了,答案很简单,就是勃起的男根。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的神话思想显然源于灵石信仰,在古代民间信仰中,石头为男根之象征,被认作具有灵性,而男根与女阴皆为生命之源,故石头又被先民视为不死之药。玉也是一种石头,石之美者为玉。《山海经·南山经》载:能使人长生不死的就是“五色发作”的玉;《南山经》还记载:黄帝因为食用了玉膏,得以升天;《中山经》中的“帝台之石”可以“服之使人不蛊”,其形状和色泽是“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人们现在都喜欢佩戴玉作为一种装饰,其实,在用作装饰之前,其作用不在于避邪,而是为了长生。将石头比作男根,最富有玄思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描写:“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可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11](P1)而且贾宝玉这块顽石同样也是五色的,且大如雀卵。于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周易》和《说

文》所描写的龙的特征:“其静也专,其动也直”;[12](P355)“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6](P88)这样的文字只能是对男性生殖器的描写。所以,石头与龙一样,也是男根,灵石崇拜与龙崇拜一样,也是生殖崇拜。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人们多从“补天”的角度去理解(前文所列马丁、王若柏等即为此例),但仔细分析,它的中心其实是治水。大龟(鳌)、大蛇(黑龙)都是洪水暴发时出现的水妖,女娲所“断”(断鳌足)、所“杀”(杀黑龙)就是这些兴风作浪、为祸人间的水中怪物,最后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洪水)”,点明了最终目的是治水。可见女娲补天,实际是治水。袁珂先生说得很明白:“所谓女娲补天神话最初所传,当亦系治水。”[13](P188)那么,“浩洋而不息”之水所指为何物?笔者认为,它绝不是自然之洪水,而是人类生育之洪水,确切地说,它就是人类社会婚姻状态方面之淫水。《说文》即云:“久雨为淫。”

[6](P1550)可见,“淫水”即“洪水”,“洪水”又言“鸿水”,而浑沌既可拼读为鸿,苦蠪也可急读为鸿。浑沌是“昆仑”的异写,苦蠪是昆仑的音转,所以,在这里,洪水就是昆仑(鸿)之水。昆仑的本义是圆、团或环,具空间容纳性的特征。弗洛伊德认为,在人们梦中出现的一切具有空间性和容纳性的物象均为女性的象征,并认为,神话和梦都是人类无意识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用以分析梦的理论和方法同样可以用于解释神话。[14](P119)所以,昆仑象征了女性或女体甚或女阴。启良也认为“女阴崇拜:,其象征性符号大多为倒三角形,也有的用圆形,还有的用鱼纹等纹饰表示。”[7](P163)此外,云雨云雨,自古以来就是男女性事之隐喻。《论衡·顺鼓篇》:“久雨不霁,则攻社,祭女娲。”何新据此认为:“月神女娲在古宗教中也是一位主管水旱之神。”[8](P49)有趣的是,根据传说,女娲又是主管生育之神。《路史·后纪二》“:以其(女娲)载禖,是以后世有国,是祀为皋(高)禖之神。”[1](P10)《吕氏春秋·仲春纪》:“是月也(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祀于高禖。(高诱注:玄鸟,燕也,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传曰:玄鸟氏司启者也,《周礼》,禖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于时也,奔而不禁,因祭神于郊,谓之郊禖。郊音与高相近,故或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鸟至日祈继嗣于高禖。三牲具,曰太牢。)”[1](P11)主管水旱之神,同时又是主管生育之神,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水”与“生育”之间的联系。综上所述,无论是娲,还是五色石,还是淫水,均贯穿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人类的生育,而生育又与人类的婚姻密切相连。所以,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不仅是一位母亲之神,还是一位男女婚配之神。《风俗通》:“女娲祷为祠神,祈而为女媒,因置昏姻。”[1](P10)“女娲补天”其实就是“女娲治水”,而作为婚姻之神的女娲,治理的当然不是什么自然之洪水,而是治理当时人类的婚姻状态。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通过女娲的治理,人类社会转到了什么样的婚姻状态?女娲崇拜反映的是对女性或曰对女阴的崇拜,而女阴崇拜又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殖崇拜,这就很容易让人觉得女娲治理的是母系社会的婚姻形态。齐昀就作如是观:“中国上古洪水神话中女娲补天神话早于鲧禹治水神话,其所反映的社会内涵在于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变化———由群婚走向了对偶婚。”[15]殊不知,到了父系社会,人们除了崇拜男根之外,同样也崇拜女阴,崇拜男女婚配之神。女娲的原型是女阴,同时也是男女婚配之神,父系社会并不排斥对她的崇拜。关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关于伏羲的神话中窥探出一二来。

《论衡·齐世篇》:“宓牺(伏羲)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知其父。至宓牺时„„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1](P17)“知其母不知其父”就是母系社会的婚姻状态造成的,只有一夫一妻制,才能“知其父”,所以,伏羲治理的对象应该是母系制的群婚状态(包括对偶婚),治理的结果应该是一夫一妻制。而女娲与伏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他们处于同一时代,所以,通过女娲的治

理,人类社会也应该转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状态,由母系制转为父系制。这实在是中国文明诞生最为关键的一步。神话“女娲补天”曲折地记载了发生于上古时代的这一神圣的伟大事件。当然,婚姻的转变一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绝非出自某一个人的创造。古人的历史观是英雄史观,常常将文化创造之功记于某位传说人物的名下,再加上先民“由近及远”、“推己及物”的思维方式,终于将这一神圣事件在生殖崇拜之宗教观念的指导下,渐渐地故事化和神话化了。以上结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女娲故事演变的规律。女娲故事的演变十分符合神话规律,因为,女娲抟黄土造人———女娲炼石补天———祀女娲为高禖———女娲伏羲故事———主管水旱之神等等(排列不分前后),其中始终贯穿了一根红线———生育、婚姻。

[参考文献]

[1]袁 珂,周 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5.

[2]马 义,丁 铭.真有女娲?就在牛河梁炼“五色石”?

[3]王若柏,谢觉民.“女娲补天”源自史前一次陨石雨撞击

[4]吕 微.神话何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杨庸一,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4.

[6]汤可敬.说文解字今译[M].长沙:岳麓书社, 1997.

[7]启 良.中国文明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 2001.

[8]何 新.诸神的起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

[9]杨 堃.女娲考[J].民间文学论坛, 1986, (6).

[10]闻一多全集(3)[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0.

[1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 2006.

[12]徐子宏.周易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1.

[13]袁 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5.

[14]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15]齐 昀.从上古洪水神话看女娲补天的文化内涵www.shanpow.com_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

[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二】:田荣宪《女娲补天》

人教版《语文》第八单元第 31课

《 女娲补天 》教学设计

执教者:无棣县小泊头镇小学 田荣宪

指导教师:无棣县教研室 李荣芬

一、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安排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编者意图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从而喜欢神话、愿意去阅读神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女娲补天》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学生都已接触过神话故事,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盘古开天》,而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可能也接触过其他民间故事与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这样对“神话”就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神话故事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了解,对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还不够深。

三、课标背景

积极践行课标新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标对本学段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中力求做到:

(一)关于识字与写字:www.shanpow.com_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我让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识字,通过指导书写“冶炼”来落实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关于阅读: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

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我通过让学生朗读来感知课文,初步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然后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默读课文、自由读等方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通过填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复述故事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以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健全人格。

www.shanpow.com_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

四、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挣扎、熄灭、冶炼、”等词语。

2.通过阅读、复述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渗透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传说故事的特点,进而培养亲近神话的自觉性。

六、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神话传说故事的特点,进而培养亲近神话的自觉性。

七、教学思路

借助女娲造人的故事导入新课,让“神奇”的感觉伴随学生,开始一节课的学习;然后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大意,在复述中感受故事的神奇;理清女娲为拯救人类做的三件事,再抓住重点让学生体会故事的神奇,引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感悟女娲的精神,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物形象高大起来;通过知识树进行梳理和总结,回顾所学,一目了然;最后在拓展中渗透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欲望和民族自豪感。

八、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制课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教学环境

(二)学生准备

字典、练习本等

(三)课程资源准备

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古籍中最早确切提出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女娲补天的故事最早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九、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人是怎么来的吗?在远古时代,有这样一个神话传说(出示女娲造人的简短故事)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结:神话传说虽然不是真的,但因为它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想象,寄托者人们的理想,被人们因喜爱而代代传诵。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再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按提示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生领读。让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读错和写错,以“冶炼”为例指导书写。

(2)借助填空的形式,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简单复述故事。

(三)精读品析

1.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神话传说的特点。

www.shanpow.com_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

(1)过渡:刚才老师听同学们讲得很投入,把灭火、造船和补天三件事都讲出来了,特别是女娲炼石补天这一部分讲得绘声绘色,看来同学们抓住了重点。

(2)渗透写法:不想重点讲的就简略,重点内容就详细,这叫做到了有详有略。

(3)抓住重点,感受“神奇”:

谈话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jx/99927/

《女娲补天简短神话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学设计汇编3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教学设计汇编3篇
  •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锦集4篇)
  • 黄冈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刷子李》教学设计(通用3篇) 黄冈教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刷子李》教学设计(通用3篇)
  •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合集3篇) 课文《大道之行也》优秀教学设计(合集3篇)
  •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六篇 猫教学设计一等奖六篇
  •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五篇 民族团结的教学设计-民族团结教案五篇
  • 二十四节气教案:谷雨节气活动方案-幼儿园四季教学设计三篇 二十四节气教案:谷雨节气活动方案-幼儿园四季教学设计三篇
  • 乌衣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乌衣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