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


历史试题 2019-08-20 12:14:01 历史试题
[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共5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意义龙源期刊网 cn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意义作者:李星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11期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汇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最有价值的

【www.shanpow.com--历史试题】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cn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意义

作者:李星

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11期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汇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为深刻的历史经验和最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学习经典著作,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现代社会发展最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最好课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可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

关键词:马克思经典著作;唯物史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42-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并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了。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它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和机会主义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解决社会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相继出现的哲学思潮、流派不计其数。但能在人类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世界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却为数不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其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这种独特的魅力,是由其理论自身特点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因此,它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指导无产阶级寻求翻身和解放的学说。而无产阶级又是人类解放的承担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又是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相联系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吸取了先人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所处时代的重大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合乎逻辑地科学概括和反映时代精神,因此,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人们的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提供指导思想。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以往的学说只是以各种方式说明世界,而不了解实践在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哲学的使命不但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在

【二】: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

结晶。生产一件产品,一要花费工人的劳动,二要花费原材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的磨损等等,即凝结在物上的过去劳动。所谓社会生产费用就是这些劳动的总和。这些都是以劳动时间来计算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花费的生产费用要低于商品的社会生产费用。因为资本家在产品上的花费,除了原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磨损外,还支付了工人的工资,而工资只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剩余部分作为利润被资本家装进自己的腰包。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是同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相等,也就是说同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相等。关于这个提法,是采用恩格斯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论点。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这个命题作了纠正。恩格斯在马克思所著《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第二节中“劳动的自然价格无非就是工资的最低额”这句话下面作的附注说:虽然工资实际上经常有接近最低额的趋势,但上述论点毕竟是不正确的。劳动力的报酬平均总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它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纠正了上述论点,而且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劳动力的价格会愈来愈低于劳动力的价值。 7、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叙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过程时所讲的一句名言。对它不应只照字面上去了解,而应体会它的实质。恩格斯说过:“两大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统治阶级保卫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首先争取一部分政治权力、然后争取全部政治权力”。列宁也指出:“只有当每个工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一员,都认识到他每天同个别老板和个别官吏进行小的斗争就是在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政府的时候,他们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工人同业主的任何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政治斗争,那就错了。这句话应当这样理解: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随着这个斗争逐渐成为阶级斗争而必然成为政治斗争。”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地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时候,这种斗争才是政治斗争。至于阶级斗争的形式,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有三种基本的斗争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机会主义者认为,既然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那么仅仅要求增加工资,提高福利,也就是政治斗争,因而就不必为夺取政权而斗争。显然,这是对这句名言的极大歪曲。

8、如何看待中间等级

中间等级是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即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作为小私有者,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生存条件,反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力图保持小生产的私有地位,把历史车轮拉向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但是,作为劳动者,他们受资本家的排挤和迫害,绝大多数贫困破产,不断转入无产阶级队伍里来。因此,他们有革命性,能够参加革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工人阶级必须在中间等级中,特别是在农民中争取同盟者来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拒绝中间等级于革命之外。马克思在总结一八四八年法国革命的经验时,就直接得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胜利的结论。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又指出,当无产阶级和农民实行联盟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后来,拉萨尔派粗暴地歪

曲《宣言》,完全否定了中间等级的革命性,说什么对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在哥达纲领中接受了这个错误的观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给予彻底驳斥。

9、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这里说的“过去”,指的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工厂、机器等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表现为资本。“现在”指的是活的劳动力即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因为占有了工人过去的劳动所积累起来的生产资料,便取得了支配工人现在劳动的手段。工人因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这里,工人即现在的活的劳动力,成了增殖那个已经积累的劳动即资本的手段。所以说,过去的已经积累的劳动,支配着现在的活的劳动力,简言之,资本支配工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不再归资本家所有,工人不再为资本的增殖而劳动,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劳动。过去的已经积累的劳动即生产资料,由工人所支配,成了扩大生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即现在支配过去。 10、工人没有祖国 这句话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共同的,他们解放的条件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强调国际团结的重要性。“工人没有祖国”,在当时是指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已经过去,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压迫,这样的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没有祖国。“祖国”是一个历史范畴,要用阶级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没有祖国,在这样的国家里,无产阶级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争得在本国和本民族的政治统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领导阶级。这就是“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无产阶级只有在民族范围内才能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舞台,是在本国和本民族内进行的,所以它“暂时还是民族的”。(2)当无产阶级在本国取得了革命胜利,工人就有了真正的祖国,保卫无产阶级国家,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神圣职责。(3)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当在争取民族解放,求得国家独立的战斗中,英勇地保卫祖国,反对外来国家的侵略和压迫。

1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里所说的“联合体”,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区别于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一直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国家。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人类将成为能够驾驭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主人,每个人的才能、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但是,这种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不象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不顾他人和社会;恰恰相反,它不仅不妨碍别人的发展,而且能起到彼此鼓励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如何理解自由人或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认为,否定“物的占有制”的未来趋势是“自由人联合体”的个人占有,即社会个人的占有。这种社会个人占有既区别于国家占有,也不同于部落的个人占有,而是公共所有和“自由人联合体”占有的统一。所谓的“公共所有”即国家或社区的福利设施对国家或社区成员而言只具有使用权,而不具有转让权。所谓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占有”是指,社会化的个人自由(自主决策)参与的利益联合体的占有。个人对这个共同体而言,不仅具有占有权,而且还具有剩余支配权,并且可以自主交换。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社会个人占有制,实际上是个人财产联合成为“直接社会财产”。 >第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还表明,生产关系所有制的要求作为生产力活动的内生变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将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所有制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生产力的水平,建立不同的资

少两页16、17

结晶。生产一件产品,一要花费工人的劳动,二要花费原材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的磨损等等,即凝结在物上的过去劳动。所谓社会生产费用就是这些劳动的总和。这些都是以劳动时间来计算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花费的生产费用要低于商品的社会生产费用。因为资本家在产品上的花费,除了原料、燃料以及生产工具磨损外,还支付了工人的工资,而工资只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剩余部分作为利润被资本家装进自己的腰包。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格,是同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相等,也就是说同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费用相等。关于这个提法,是采用恩格斯早期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的论点。后来,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这个命题作了纠正。恩格斯在马克思所著《哲学的贫困》第一章第二节中“劳动的自然价格无非就是工资的最低额”这句话下面作的附注说:虽然工资实际上经常有接近最低额的趋势,但上述论点毕竟是不正确的。劳动力的报酬平均总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这一事实并不能改变它的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纠正了上述论点,而且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劳动力的价格会愈来愈低于劳动力的价值。

7、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

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叙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发展过程时所讲的一句名言。对它不应只照字面上去了解,而应体会它的实质。恩格斯说过:“两大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必然会成为政治斗争。„„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统治阶级保卫自己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统治阶级首先争取一部分政治权力、然后争取全部政治权力”。列宁也指出:“只有当每个工人都意识到自己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一员,都认识到他每天同个别老板和个别官吏进行小的斗争就是在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政府的时候,他们的斗争才是阶级斗争。„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但是,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工人同业主的任何斗争在任何时候都是政治斗争,那就错了。这句话应当这样理解:工人同资本家的斗争随着这个斗争逐渐成为阶级斗争而必然成为政治斗争。”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只有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地为夺取政权而斗争的时候,这种斗争才是政治斗争。至于阶级斗争的形式,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有三种基本的斗争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而最基本最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政治斗争。机会主义者认为,既然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那么仅仅要求增加工资,提高福利,也就是政治斗争,因而就不必为夺取政权而斗争。显然,这是对这句名言的极大歪曲。

8、如何看待中间等级www.shanpow.com_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

中间等级是指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即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作为小私有者,他们竭力维护自己的生存条件,反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力图保持小生产的私有地位,把历史车轮拉向倒退。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但是,作为劳动者,他们受资本家的排挤和迫害,绝大多数贫困破产,不断转入无产阶级队伍里来。因此,他们有革命性,能够参加革命,成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强调工人阶级必须在中间等级中,特别是在农民中争取同盟者来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决不能拒绝中间等级于革命之外。马克思在总结一八四八年法国革命的经验时,就直接得出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才能取得胜利的结论。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又指出,当无产阶级和农民实行联盟的时候,“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

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后来,拉萨尔派粗暴地歪

曲《宣言》,完全否定了中间等级的革命性,说什么对工人阶级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在哥达纲领中接受了这个错误的观点。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给予彻底驳斥。

9、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 这里说的“过去”,指的是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即工厂、机器等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表现为资本。“现在”指的是活的劳动力即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因为占有了工人过去的劳动所积累起来的生产资料,便取得了支配工人现在劳动的手段。工人因为没有生产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为资本家劳动。在这里,工人即现在的活的劳动力,成了增殖那个已经积累的劳动即资本的手段。所以说,过去的已经积累的劳动,支配着现在的活的劳动力,简言之,资本支配工人。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不再归资本家所有,工人不再为资本的增殖而劳动,而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而劳动。过去的已经积累的劳动即生产资料,由工人所支配,成了扩大生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即现在支配过去。 10、工人没有祖国 这句话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国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阶级敌人是共同的,他们解放的条件是国际性的,无产阶级强调国际团结的重要性。“工人没有祖国”,在当时是指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已经过去,资产阶级已成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受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压迫,这样的国家不是工人自己的,所以工人没有祖国。“祖国”是一个历史范畴,要用阶级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没有祖国,在这样的国家里,无产阶级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争得在本国和本民族的政治统治,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领导阶级。这就是“上升为民族的阶级,把自身组织成为民族”。无产阶级只有在民族范围内才能形成、巩固和发展起来,无产阶级斗争的直接舞台,是在本国和本民族内进行的,所以它“暂时还是民族的”。(2)当无产阶级在本国取得了革命胜利,工人就有了真正的祖国,保卫无产阶级国家,就成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神圣职责。(3)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应当在争取民族解放,求得国家独立的战斗中,英勇地保卫祖国,反对外来国家的侵略和压迫。

11、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里所说的“联合体”,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以区别于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一直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国家。这句话的含义是说,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人类将成为能够驾驭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主人,每个人的才能、智慧都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但是,这种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不象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可以不顾他人和社会;恰恰相反,它不仅不妨碍别人的发展,而且能起到彼此鼓励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如何理解自由人或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马克思认为,否定“物的占有制”的未来趋势是“自由人联合体”的个人占有,即社会个人的占有。这种社会个人占有既区别于国家占有,也不同于部落的个人占有,而是公共所有和“自由人联合体”占有的统一。所谓的“公共所有”即国家或社区的福利设施对国家或社区成员而言只具有使用权,而不具有转让权。所谓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占有”是指,社会化的个人自由(自主决策)参与的利益联合体的占有。个人对这个共同体而言,不仅具有占有权,而且还具有剩余支配权,并且可以自主交换。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社会个人占有制,实际上是个人财产联合成为“直接社会财产”。 >第四,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还表明,生产关系所有制的要求作为生产力活动的内生变量,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将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其所有制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生产力的水平,建立www.shanpow.com_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

不同的资

言论,认为他们脱离实际,陷入空想。这两方面的现实,给马克思以很深刻的印象和启发,他逐渐意识到私有制利益同国家政策之间的联系,整个国家都是保护私有制的,而且他也认识到经济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要对资产阶级经济制度进行解剖,就必须借助于政治经济学。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马克思透过各种社会现象,发现了一个简单的,但却长期被人忽视的事实。这就是: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当中,人们都必须首先解决了吃喝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哲学、宗教等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就不可能有其他种种社会活动,也不会有社会历史。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把人同自然界联系起来,形成生产力系统,同时也使人发生一定的联系,形成生产关系系统,派生出社会的上层建筑,并且由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产生出政治法律思想,以及道德、哲学、科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形式。这样,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同时社会生活的这些领域,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中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矛盾的实际能力,是影响和改造自然并使它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它是社会存在的首要因素,是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本质

社会是由自身的内在要素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它是由既相区别又相从属、制约的三个层次的要素和关系构成的,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同时,被决定的方面又对决定的方面发生反作用。这就是社会历史变化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本质。无疑,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人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却不能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而必须顺应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例如,人们不能任意选择某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人们只有在这样那样地适应了或正确认识了自己生活的社会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才能历史地发挥其改造社会的能动作用。马克思所强调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意蕴正在于此。 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马克思在概述社会矛盾运动基本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实质,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与此相反,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都这样那样地宣扬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本原性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而是第二性的、派生的。这些思想把唯心主义从最后一个庇护所中赶了出去,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变革。在此以前的一切思想家、理论家、哲学家,总是用人们的意识说明社会的存在。正如列宁所说,以往的历史理论存在两个主要缺陷:第一,以往的一切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动机,而没有考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第二,过去一切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克服了这些缺

本文来源:https://www.shanpow.com/xx/103433/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目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阅读
  • 2023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2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3高考全国乙卷历史试题完整版【汇编三篇】 2023高考全国乙卷历史试题完整版【汇编三篇】
  •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编3篇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汇编3篇
  •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集合3篇 2023年高考山东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集合3篇
  •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江苏泰州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辽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年辽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2023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热】 2023年辽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热】
为您推荐